《大学改革实施计划》

2024-08-28

《大学改革实施计划》(精选12篇)

《大学改革实施计划》 篇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即在深度、广度、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如科技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系统;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是原始性的创新;科技与经济、社会、自然等领域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的发展日益国际化、全球化等。知识经济作为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 进行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的一种经济, 决定了培养和开发人的创新能力, 培养人掌握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经济的到来, 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表明, 国力的强弱将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传统模式的大学英语教育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 主要原因有:1) 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单调、呆板, 教育过程程式化, 填鸭式教育严重;2) 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解多于学生语言运用活动, 学生参与交际的机会少;3) 学习内容与成绩与四、六级考试挂钩, 侧重阅读, 忽视口语;4) 将语言折分成零散的语法、词汇、惯用语等语言点, 进行分析、对比;5) 忽视课外学习内容和活动的安排;6) 教师与学生交流少。传统大学英语教育还造成学生听力水平不高。有人认为主要原因是:1) 听英语的机会少, 除上课时间外, 学生几乎听不到英语;2) 听力策略不佳, 如过于注意听不懂的单词, 忽略了整体意思;3) 缺乏完整系统的听力训练;4) 缺乏听力材料的背景知识, 即英美文化知识;5) 听音环境和设备不尽人意。传统模式下的英语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互式活动的能力, 忽视了语境、环境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忽略了听力策略的培养, 把听力当成分离式的技能, 用乏味的方式进行有限的训练。

1 实施素质教育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具体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构建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并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要求。根据这一《决定》的要求, 结合高校实际, 实施素质教育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具体要求至少有以下四点:

1.1 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大学英语是一门基础课, 也是公共课, 每个本科生都要学习, 而且学习的时间较长, 其覆盖面比较广, 影响较为广泛而深远, 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关键是在教育中是否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受到了教育, 所有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真正有所提高。

1.2 寓德育于教育之中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更加重视德育。加强德育工作, 要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借鉴世界上的优秀文明成果, 加强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及伦理道德和文明教育。使学生在了解世界的更宽广的视野中, 深入地认识我国国情, 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感情。在欣赏世界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 (Poem) 中, 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

1.3 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大学英语课分为精读、泛读、听力、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五种教程, 每一教程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上述素质和能力。如精读中的结构练习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阅读练习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泛读的题材广泛、选题新颖、体裁多样, 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 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语法与练习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 提高在语篇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听力可增强在语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和熟练程度,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快速阅读应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以上几个组成部分各有作用, 相辅相成, 既自成体系, 又相互补充, 能为学生打下“宽、厚、牢”的语言基础, 构成了学生必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4 注重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材中, 有大量的有关科学文化知识的文章, 在教育中对这些文章的讲解, 可以加强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培养科学的理念、为科学献身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使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更好地融为一体, 成为一种精神力量。

2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及其实施

2.1 存在的困难

成功的外语学习的外因是包括教师在内的语言环境, 内因是学习者本身。外因起引导作用, 内因起决定作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充分吸收语言输入, 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的关键。语言习得从语言输入到语言知识 (中介语系统) , 再到语言运用, 经历非常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外语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把英语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还要帮助学生盘活已有知识, 培养运用这些知识的技能。传统教育模式以教为中心, 重视教的方法, 忽视学的策略, 忽视学生者的心理过程。传统教育模式正受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的挑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研究存在两种趋势, 一是重视学生怎样学、轻视教师作用的极端做法, 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师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协调活动的教育方法。

声称自己最常使用交际法的英语专业教师、初级职称者和研究生学历者高于同类别的教师。英语专业教师的教育对象总体上英语水平较高, 听、说、读、写、译比较平衡地发展,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交际法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 因此使用的人较多不足为奇, 但是初级职称者更多地使用此法可能说明他们更大胆地尝试被外语界推崇的教育法。高级职称者使用交际法的比例较低, 但采用综合法的比例最高。有效综合各教育法流派之长为不同的教育目的服务是外语教育法运用中的最高境界, 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教育背景可能对他们选择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影响, 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教师可能更大胆地实施体现教育新理念的交际法、综合法等更有利于全面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教育方法。

任务教育法强调学习过程, 教育重点不在结果上, 强调有目的的交际和意义表达, 鼓励学生多开口, 强调语言学习活动及其任务具有生活现实性,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在生活中运用语言, 教育活动和任务遵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 强调语言学习是获得技能的过程。任务教育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 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值得我国外语界借鉴。

2.2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育模式的尝试

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知识性教育造成的严重后果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批判。不少具有革新思想的教师和他们所在的院系为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困境, 尝试新的教育思路, 构建新的教育模式。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曾经尝试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教育模式。该模式的教育思想如下:

1) 以学生为中心, 重在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2) 课堂教育重视学生的要求, 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衡量标准;

3) 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 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浙大采用试点班和非试点班进行对比研究。试点班按照新模式教育, 非试点班不采用该教育模式。试点之初, 试点班的新生成绩不如非试点班。经过一学期的教育后, 试点班在阅读、完形、作文和总分方面均超过了非试点班。成绩评估没有用口试, 所以无法比较两者的区别。认为, 教师和学生觉得新模式令人鼓舞, 新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 使学生愿意说、愿意写。新模式教育使学生重视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主动进行大量的读和听, 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自学中的难题。虽然试点班中也有语言应用方面比较困难的学生, 但没有一人愿意退出试点班进入普通平行班。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育模式要求使用的教材体现同样的教育原则, 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指导思想和英语课堂教育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的编写原则。教材的内容安排 (包括教育活动、练习等) 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选材体现时代特征, 便于学习英语国家的优秀文化。语言难度的安排上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

3 大学英语精读课与综合技能教育

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演变已经形成一种教育法, 即精读教育法。精读课是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形式。我们调查的大学英语教师有76.2%从事精读课教育。

精读课教育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预习和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熟悉程度。在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情况下, 教师无法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交流。谢邦秀所提的精读课课堂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初步掌握新课文的词汇,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及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和重点, 力争上课有的放矢;课前热身与讲解的课文有关, 也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相联系, 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开阔学生思路。学生朗读课文和教师精讲课文重点难点, 属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关键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训练学生概括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该模式的使用效果较好, 课堂气氛及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 教师由主讲者和课堂中心转变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这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发言, 全身心投入到英语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语言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 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但是, 教育实验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 所用教材的部分内容与交际性原则不相符, 教材中的大量词汇及句型操练增加了课堂交际的难度。此外, 教师的备课量和备课难度增加了, 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有所增加。该模式的实施与现行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有一定的矛盾, 考试内容多为语言知识, 而教育内容主要是语言技能训练, 这就导致部分功利型学生对一些课堂交际活动产生消极情绪。

综合教育模式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有五个特点:1) 对任何一种教育方法的采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2) 在教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具有灵活性;3) 强调所选方法的有效性;4) 注意采用不同方法的适宜性, 即是否适宜于教育对象、教材及实际要求;5) 强调教育过程的整体性。从罗立胜等人的综合教育模式设计看, 这种明显带有折中主义特色的教育模式把大学英语课堂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教师讲授阶段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实践阶段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巩固和总结阶段也以学生为中心。但是, 设计者没有论述三个阶段的活动如何安排、时间如何分配等课堂教育要素。我们认为, 在依然保留泛读和听说等课型的情况下, 这种综合教育模式比较适合精读课教育模式的改革,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精读课改革成体现以教师为中心与以学生为中心等教育理念的混合型教育。在取消泛读、听说等课型的情况下, 综合教育模式将占据整个大学英语课堂。其教育效果, 我们拭目以待。

4 大学四年不断线的构想与实施

不少学校在努力尝试新的教育模式, 取得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 为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的学校加强基础阶段的教育模式改造, 更新教育理念。引进先进的教育设备等等。有的学校则实施四年教育不断线的尝试, 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基础阶段扩展至专业学习阶段。高校四年不断线的实施方式不—样。从第三学年起, 大学生开始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学校各院系不同专业安排英语基础好的教师给高年级学生上专业英语课, 培养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 为将来的论文写作及科研做准备。令人遗憾的是, 这种专门用途英语课的教师一般不懂外语教育规律及相关理论, 与外语院系的教师缺少交流, 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致使专业英语课流于形式, 成为另一门精读课或泛读课。

5 结束语

当前, 大学英语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使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排除对大学英语教育认识的种种障碍, 树立搞好大学英语教育的信心。其次要着重解决大学英语教育中的问题,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保证大学英语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参考文献

[1]贺小华.大学英语创新教育文化素质关怀之途径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4) .

[2]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3]李健.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8) .

[4]郑秀云.论大学英语的素质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6) .

《大学改革实施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改革和创新,我采取活力课堂授课形式,优化育人环境、优化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外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进程。

二、教育目标

1、在教育过程中应公平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2、使不同的学生在这个教学班级集体当中都能找到自己合的位置,增强自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3、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5、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和心理品质方面有明显进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改变原来的座次位置,把学生按多元智能分类,重新排座位。

2、布置教室,在教室的四周设立作品展示板。

3、建立“小主持”模式。

4、为每一位学生准备成长记录袋。

(二)实施阶段

1、立足课堂,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课程。每堂课向35分钟要效率。

2、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展示,锻炼学生的学习及演讲能力。

3、培训两个课堂“小主持”的学生,让他们辅助老师上课。也可以让课堂活起来。

4、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每一个变化。以便鼓励学生。

在今后的活力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会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运用心理调查法、观察法、作品展示法、心理陶冶法引导激励学生,使他们有积极的心态,有参与的勇气,有成功的自信。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指标有:

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②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

③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④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

⑤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

⑥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大学改革实施计划》 篇3

广东白云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自2010年7月开始,大学英语教学部反复讨论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并在2010、2011及2012级本科学生中开始逐步实施并不断改进。

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到课程考核办法即学生平时成绩的记录方式,学生平时成绩在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以及由此而带来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

我校2012级大学英语课程考核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笔试口试并进、主客观题型三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成绩的评定通过终结性评估、过程性(形成性)评估和口语三部分实现。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评估指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三学期为考查口语课程,二、四学期为考试课程。重点对原有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更易于操作和更有效。

本报告主要基于2012级“大学英语1”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

一系列改革工作

1构建并实施创新课堂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改进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目的在于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力度,丰富过程考核形式,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让学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即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40%。

1、3学期为口语考查,2、4学期为笔试考试。艺术类班级单独命题制卷,普通班和提高班同一试卷,增强学生横向对比性。基于因材施教原则,2012级新生开学时根据新生高考的英语成绩取前500名进行入学水平测试,然后根据学生成绩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挑选入学水平测试成绩前160-180名的学生进行口试,然后综合笔试和口试成绩将学生分四个班,每个班35~40人,作为我院英语提高班,彰显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的个性,进一步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全面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提高班学生允许局部动态管理,即:提高班学生当学期考核不合格的下学期自然转到普通班学习,普通班学生英语各方面表现优异者可在自愿基础上并经任课教师同意及推荐,可转到提高班学习。

2改进并完善形成性评估记录表

形成性评估记录表即平时成绩表,平时成绩总评由三部分组成,即课堂(内)活动参与记录(30%)、课外自主学习记录(20%)、考勤10%和奖励分。

(1)课堂(内)活动记录(30%)

主要包括课内练习、课堂小测验及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综合表现情况。

(2)课外自主学习记录20%

主要包括对教材的预习及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3)考勤10%

教师每节课对学生进行考勤,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

(4)奖励分

以奖励分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英语活动和竞赛。鼓励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不同时期的校内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沙龙、“感动白云”英语情景剧等活动或竞赛,对参与活动或竞赛的学生总评成绩进行一定的奖励。

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公正性

为了提高评价的公正性,我们保持了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的相对动态性。不只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包括英语学习小组成员内部相互之间的评价,也有小组长对本组成员的评价,还有各小组长之间的评价,及英语小助教及课代表对各学习小组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学习,加强主体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性思维,增加团队学习意识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对于英语水平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4“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实施方式方案的制定

2012级的“大学英语1”进行了口语考试。本次考试是我校建校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正式的口语考试。考试前一个月,大外部老师对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征求和听取了学校和学院领导对本次口语考试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口语考试方案确定后,对期末考试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口语图片的搜集、整理、筛选,朗读材料的筛选,考场人员的安排和配置,评委人员的考前培训等工作。另外,根据我校学生水平差异,对艺术类学生的教学和考核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1)非艺术类专业

口试内容分二部分:课文朗读和看图说话。

课文朗读:

本学期所学内容,1~4单元课文Section A,朗读内容单词量不得低于300个.

看图说话:

图片由各个任课老师准备,每个老师准备20幅图片,大外部公示讨论后选择其中15幅图片,提前两周让学生准备,然后考试当天由学生当场在15幅图片编号中抽签,半分钟后发言。发言时间是1~2分钟。

备注:第一、二环节每个学生不超过5分钟。(包括学生朗读课文、看图说话、评委老师打分、评委老师算分)

(2)艺术类专业

口试内容分二部分:课文朗读和看图说话。

课文朗读:本学期所学内容,1~4单元课文Section A,朗读内容单词量不得低于200个。

口语测试的内容主要为本学期的教材相关内容。

看图说话:

图片由各个任课老师准备,每个老师准备20幅图片,大外部公示讨论后选择其中15幅图片,提前两周让学生准备,然后考试当天由学生当场在15幅图片编号中抽签,半分钟后发言。发言时间是1~2分钟。

备注:第一、二环节每个学生不超过5分钟。(包括学生朗读课文、看图说话、评委老师打分、评委老师算分)

考试组织:教师2人/组,每次一个学生。为尽量使考试成绩客观、公正,任课老师自由组合,互相考查;尽量避开对本班学生的考查。endprint

5“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实施方式方案的执行

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的第十九周,对我校12级非语言本科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了统一考试,考试分为8组,教师2人/组,每次一个学生。为尽量使考试成绩客观、公正,避开了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考查。

二教师和学生对口语考试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为了了解教师及学生对大学英语考核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专门专人讨论并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精密的统计和分析,以下是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80%以上的师生都认为口语考试有必要进行,因为期末有口试考试压力,37%学生平时增加了口语训练。46%左右的学生觉得期末考试应该口语考试和笔试相结合。21%左右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时间比较短,没有充分展示学生实际水平。大约30%左右的学生认为考试形式有些简单,环节中应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91%以上学生认为考前教师有必要对口语考试进行指导。有些班级学生针对所给话题进行了集体准备,因此有些学生就是死背材料,说法比较雷同。对部分学生而言起不了太大的促进作用。33%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一学期要举行2次。(期中、期末各一次)60%以上老师认为,口语监考时其中一位监考老师最好是任课老师,以便任课教师更好地掌握班级每位学生的口语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口语考试是否有必要也要因专业特点而异。另外,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也要因专业而异。7%的学生希望有外教指导。文后附有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结果。

三2012级“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体会和经验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英语教学不再是纯粹的灌输语言知识,而是更多地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课堂口语交流以及期末口语考试总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较教改前有明显增强。教学模式的转变则由传统教师主讲型向着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模式转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提高班与普通班教学的分层实施,有利于满足不同起点、不同潜力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此外,教学评估体系也得到了更新,过程性评估和终极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改变了学生“轻平时,重期末”的学习观念,有利于学生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扎实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2012级大学英语考试改革,让我们既重视教学改革实践,也重视教学改革研究。我们深信,随着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学将朝着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会上一个新台阶。

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是语音室的开发问题(网络自主学习监控)。

二是课堂小组展示时,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和课堂效果问题。

三是大多班级人数多,学生口语展示和练习时间极其有限。

四是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如:教师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语言驾驭能力,自身需要继续学习以拓展视野,备课问题(加强教师之间教学经验交流)。

五是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需要进一步调动,让学生持续长久配合教师。

六是口语考试考场布置、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及环节,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以便达到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附:

关于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期

末口试的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

感谢你们参加此次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关于2012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将有助于口语考试方案的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同学们的口语学习积极性,最终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请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并做出最客观的选择和回答。

(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共收上来351份)

1.考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是否有必要在课堂进行口语考试指导?(351人作答)

A是B否C只给有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A 320占91%B 12占3.4%C 19占5.4%

2.上学期大学英语教师是否在课堂上根据口语考试内容进行过指导?(350人作答)

A经常(5次以上)B偶尔(3-4次)C没有或1-2

A90占25.7%B198占56.6%C62占17.1%

3.你是否根据口语考试相关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复习?(351人作答)

A不了解评分标准,自主复习

B不了解评分标准,没有复习

C了解,并根据标准进行复习

D了解,但是没有根据标准进行复习

A138占39.3%B40占11.9%

C129占36.8%D61占17.%

4.初高中阶段你是否参加过比较正式的口语测试(高中也包括)?(351人作答)

A没有B有,请简要写出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A 105占29.9%B 246占70.1%

5.本次口语考试内容难度评价(345人作答)

A很难B还可以C比较简单D很简单

A 30占8.7%B 253占73.3%

C53占15.4%D9占2. 6%

6.对本次口语考试的形式评价(351人作答)

A很合适B基本合适

C比较单一,请写下更多可参考的口语考试形式:(师生交流,学生配对交流等)

A 26占7.4%B 276占78.6%C49占13.9%

7.对本次口语考试时间评价(351人作答)

A每个同学只有5分钟,太短了,没有发挥的余地

B还可以C时间较长endprint

A 72占20.5%B 266占75.8%C13占3.7%

8.口语考试,一个学期只进行一次,能够体现你本学期的英语学习水平吗?(351人作答)

A一次就够了B期中+期末,两次比较合理

C如果你有其他看法,请写在这里。A 205占58.4%B 117占33.3%C29占8.3% 9.你知道自己的口语成绩吗?(注意,不是期末成绩,而是口语成绩)(350人作答)

A不知道,但是想知道B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C知道,自己去老师那里查过

D只知道及格了E只知道不及格

A 153占43.7% B 17占4.9%

C96占27% D78占22%E6占1.7%

10.和英语笔试做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考试形式(349人作答)

A口试,因为容易及格

B口试,因为可以督促自己开口说英语

C笔试D口试+笔试,各占一定的比例

A 42占12%B116占33.2%

C48占13.8%D163占46.7%

11.本次口语考试的监考方式评价:(348人作答)

A同意B.不同意,可以通过电脑录音来考试

C应该由外教考D你有其他好建议吗?请写下来

A 228占65.5B 90占25.9

C28占7.2 %D 5占1.43%

12.你是否因为期末有口试,而在平时增加了口语训练(351人作答)

A是,本来就喜欢口语

B是,增加了很多,本来不喜欢开口说英语

C.增加了一点,因为考试压力D没有,本来就不喜欢说

A 61占16.9%B 128占36.6

C 130占37.1D34占9.7

13.恭喜你,终于要完成此次调查了,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支持期末口试继续进行吗?(351人作答)

A支持B不支持

A 295占84%B 91占1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韩海艳,魏丽娟.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刘汝荣,杨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期末英语口语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3).

[4]王永,刘瑾,AlanLotz,等.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和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2).

[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吕长斌.大学英语口语侧试任务的效度研究[J].外语界, 2006(3).

[7]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

[8]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9]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

《大学改革实施计划》 篇4

江苏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明确改革的重点项目,通过自主研究、专题调研、项目论证、观摩研讨等形式,有序推进。同时,充分发挥先进教学改革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组织名师报告会、建立名师工作室、评选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等方式, 培养改革新人;继续加强课程基地建设、数字化学习试点和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工作,锤炼改革人才。

同时要求各地各级领导围绕教学难题的瓶颈突破,亲自调查研究,抓规划、抓项目,抓落实;制定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制度,规范改革项目的申报、答辩、论证、评审。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将学校组织教学改革实绩列入教育督导与学校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教师教学改革实绩纳入学校绩效考核的内容。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改革探索 篇5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改革探索

(宜宾电大2012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

摘 要

现阶段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如果不适时调整生育政策,中国将很快进入“未富先老”型社会。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导致“失独”家庭群体的形成,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经济困境,更是心理问题。新的生育政策将改善传统家庭结构,提升家庭经济社会功能,提高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完善家庭发展能力。现在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实践 改革

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背景

(一)、1953年至1961年:节制生育的提出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增长基本处于自发和无计划的状态,人口出生率持续增加。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出生高峰的出现,人口无计划地盲目增长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促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和人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要求节制生育的呼声在增高。

我国领导人在这一时期已意识到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并逐步认识到节制生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一些知名学者和民主人士也开始关注日益增长的中国人口问题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如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民主人士邵力子先生等。

(二)、1962年至1969年:提倡计划生育的试点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后,我国人口增长经历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出生高峰期。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总人口已接近7亿。人口这种盲目增长的态势引起了政府的再一次关注。

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强调:“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步走向有计划的状态。”这是制定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1964年,成立了国务院计划生育委员会,一些地区也相应成立了类似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先后建立了计划生育组织机构,这也是我国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来推广节制生育工作的尝试。

宜宾电大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激烈,由于拥有房产的男生在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这将导致公众对于房子的需求保持旺盛,推动房价上涨。在就业领域,本身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由于男性过多,找工作更加困难。此外,社会上必定有一部分适龄男性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跨境非法婚姻、跨境强行拐卖和强迫卖淫等社会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3、出现了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问题以及独生子女将来面临严重的养老负担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独生子女现象在我国成为了主流。只有一个孩子,使得整个家庭都围绕着这个孩子转,在成长道路上,尽可能地避免孩子受到挫折,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溺爱成风,造成了独生子女成长中不良的心理素质,比如以我为中心,娇气,依赖性强。这个现象不是绝对的,但也反应了一部分情况。

此外,由于缺少兄弟姐妹,在成长中集体感不强,与人相处的能力较差,融入集体比较难。缺少兄弟姐妹,由于亲近的人很少,也导致了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较弱,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普遍信任不强的一个原因。

第二代独身子女往往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养老问题,四二一家庭结构成为普遍现象的同时,意味着年轻人身上的养老负担更重。老年人在家庭结构中成为大多数,年轻人反而很少,也使得家庭气氛更为沉闷而缺少朝气和活力。

4、容易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是将人口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8左右。但现在我国的实际生育率在不超过1.5。现在全世界都陷入对低生育率的恐慌之中,一旦总和生育率降至1.5,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将会变得极为困难,所有已经步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国家,尚无重新达到人口正常更替水平的先例。所以,尽管我国目前人口基数很大,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如果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将最终会导致我国人口数量急剧萎缩。

三、计划生育政策改革与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从上文可以看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初,学者就已经考虑到政策实施的时间,认为在30年之后,也许随着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政策有变动的可能性。如今,30年已经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使命已经完成大半,基于以下观点,我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

(一)、我国人口增长潜力是有限的

人口增长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一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最高不会超过6.0。而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生育率会呈现下降的趋势。传统的农业社会,对劳动力需求很高,孩子从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成为半个劳动力,生的越多,意味着家里干活的人也就越多,从而创造的财富也就越来越多,这就鼓励人们多生育。现代社会,培养人才需要的年限不断延长,基本上到了20多岁还需要在学校继续读书深造,在每个孩子身上需要花费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养育孩子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但却较少的回报,这就导致了现代

宜宾电大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承载力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再者,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也会变得多元化,对资源的开发也会有新的发展。罗马俱乐部曾经出版过一本闻名世界的书《增长的极限》,按照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观点,书中对人类发展的极限进行了估计,悲观地认为,按照目前消耗资源的速度,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将会很快导致人类走向灭亡。如今,四十年过去了,人类发展是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但并没有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充满着末世的气息,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科技的发展和对资源的不断探索。科技发展使得一些替代品变多,使得因为消耗过多而导致的价格增高的不可再生资源变得不是那么唯一,从而使得“极限值”在不断的变大。以前人们开发资源仅仅限于陆地上,如今,发现了海洋中有着更加丰富的资源,如果说陆地和海洋还都是有限的,那么也许将来人类会有机会脱离地球寻找资源和发展空间,这些都是未可知的。人类发展是无极限的,看待人口问题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不应该以现在的承载能力去规定将来的人口总数。

(四)、生育自由应该是一种个人最基本的权利。

不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解放。纵观历史,人类社会永恒的进步就是人的自由和解放。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人的自由和解放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育的权利应该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每个个人和家庭都应该有一种自由,可以自由地生育和养育孩子,并且从中得到抚养孩子的欢乐,收获亲情,收获孩子成长以及家族延承的乐趣。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为了国家的公权而放弃了作为个人的私权,当社会的问题一旦解决了,个人的私权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得到解放。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生育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个人应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五)、伊朗的前车之鉴

伊朗是世界为数不多的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之一。伊朗是穆斯林国家,而穆斯林生育文化是当今世界最顽强的生育文化。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使得人们恢复了原有的伊斯兰生育文化,伊朗的人口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到了1986年,伊朗人口达到了5000万,被政府视为一项重要成就。但是,到了1988年政府开始察觉到长期潜在的严重人口问题,人口迅速增长会带来食物紧张,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和就业问题,再加上与伊拉克的八年战争耗尽了国家的重要经济资源,破坏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1997年,拉夫桑贾尼担任总统期间,采取了非强制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每个家庭只生两个孩子。此后,伊朗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1990年的5.3降低到1995年的2.9,2000年的2.2,2006年的1.7。低生育率使得伊朗将来面临着老龄化和人口萎缩的困境,而且很可能导致将来中东政治版图的变化。2005年,艾哈迈迪·内贾德竞选成为伊朗总统,他反对计划生育政策,并且开始鼓励民众抚育更多的孩子。但是到目前为止,伊朗的鼓励生育计划并没有得到显著效果,伊朗2006年生育率为1.9,2007年生育率为1.7,如今变得更小。

一般来说,伊朗的作为伊斯兰教的国家,具有很强的生育文化,但是生育率在计划生

宜宾电大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生子女政策让家庭面临很大风险,一旦孩子出现意外,就可能成为‘失独’家庭。”;

(三)、、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和群众生育观念转变,妇女总和生育率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生育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有利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此政策更昭示了公平,原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有钱人来说并没有约束作用,如今的政策让生育机会更均等。

为此,生育新政的实行将为我国将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改革实施计划》 篇6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英语 教育改革 问题 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21-02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相对于初高中英语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同时大学英语教育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们从学习到应用的重要转型阶段,因此,在大学课程中,英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对提高学生们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英语是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要想更好的融入到一体化的世界中,就必须要熟练的掌握英语的应用,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大学英语教育也正是以这一目的为基本前提,通过大学英语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加强学生们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这也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当代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有着一定的目的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教学的成果表现的并不理想。一方面是教学中教师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们自身的素质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各个地区之间的英语教学水平也有所不同,这就使英语教育受到严重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成了当前必须要重视的内容,只有做好大学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从而有效的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英语教育中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大学英语教学在大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很多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并且一名教师对应着很多的课堂,很多教学在教学中往往都是超负荷教学,承担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学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素质的培养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教学在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也难以实现自我的改进,因此教学质量也就难以得到充分的保证,从而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另外,由于大学课堂相对比较松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往往不重视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学习,教学的方式也相对固化,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相对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低,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参加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解决将会对英语教学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校学习条件的限制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基础条件都有所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的内容,而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对教学的内容难以融会贯通,这也使英语教学出现了很多的困难。而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科目,不仅需要掌握知识的结构还要对语言的技巧有所掌握,这也与学生个人的能力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很多学生在参加英语课堂教学时,由于主观学习的意识不强,往往都比较被动,在课堂中也不能认真的来进行学习,而教学模式的固化也使学生难以充分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学校在英语教学中也有着经费的限制,很多高校中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客观的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

3.大学英语教学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个地区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不同,造成了我国英语教育在各个地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英语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学习氛围也相对较好。而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英语教学质量也相对较差,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教学环境,这也是由于教学环境和经济条件所决定的。由于大学的学生通常都是来自我国的各个地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多元化、综合化教学方式的培养,从而减少教学中的差异化,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英语学习的热情,同时国家也要对那些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从而改变落后的教学环境,这样也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地域发展中存在的差异,使我国的英语教育从整体质量上得到更好的加强。

二、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改革措施

1.改变大学英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加强大学师资力量

要加强大学英语的师资力量,必须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也要给教师做定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英语素质能力培养。举办各种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树立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语言交流能力。

2.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

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全面地认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有效推动大学素质的提高。大学生的总体水平差距很大,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技能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

3.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重在帮助教师掌握课堂内容,目的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但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重视教学效果的检测。素质教育形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英语教学模式,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了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获。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也有了更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英语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明确改革的主体方向,这样才能够更好提高教学水平,使我国的英语教学在本质上实现全新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庄若冰.浅谈在素质教育形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2011(10).

《大学改革实施计划》 篇7

2009~2011年我校临床教研室已开展了3次考前辅导, 总结考前辅导效果及经验, 经反复思索及论证, 尝试改革《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学生, 共956人。

1.2 方法

1.2.1 教师座谈

召开教授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等科目的教师座谈会, 讨论如何更好地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常规教学中, 并在第四学期提前2周结束课程转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

1.2.2 专家座谈

召开我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由我校领导、教务科、临床教研室和各科相关人员组成) 会议, 探讨如何改革我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目实施性教学计划, 从而提高应届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2 结果

2.1 教师座谈结果

各科教师均同意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常规教学中, 并在第四学期提前2周结束课程。

2.2 专家座谈结果

我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学校教学必须满足学生就业岗位需求, 修订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目实施性教学计划, 改革期末考试方式, 完善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前辅导。

3 讨论

3.1 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常规教学中

针对现有学生入学基础差现状, 要提高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必须从平时的专业课程学习抓起。临床教研室要求专业教师除按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外, 还要吃透本专业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及考点, 在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练习题型、考试等多方面贯穿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 为应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3.2 做好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工作

3.2.1 修订《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修订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依据为“2010年广东省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性方案” (见表1) 。

根据“2010年广东省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性方案”, 我校对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目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了修改 (见表2) 。

将2009级护理及助产专业第四学期的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课程在第15周结束, 由各科教师对学生进行第一轮为期2周的专业课程辅导。辅导以2011年公布的2011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为蓝本, 对学生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及其知识点、考点的理论辅导, 在学生实习前明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使其在实习期间能更好地复习。

3.2.2 购买《2011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学校在6月初组织购买《2011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一书, 要求2009级护理、助产学生人手一本, 以便学生更早和更好地复习。

3.3 改革期末考试方式

每学期各科成绩由期中、期末和平时成绩组成。为了合理地利用时间和减轻学生的负担, 第四学期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不再单独进行期末考试, 由期中和平时成绩构成。

3.4 恢复毕业考试, 强化学习意识

为了强化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意识, 根据卫生职业教育学会指导性教学计划关于毕业考试的规定, 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恢复2009级学生的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不合格者不予颁发毕业证。毕业考试分3次进行, 第一次安排在第四学期期末2周的专业课程辅导后, 占总成绩的40%;第二次安排在实习中期, 占总成绩的20%;第三次安排在实习结束后, 与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班的模拟考试同步进行, 占总成绩的40%, 满分为136分, 采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块及题型, 考试合格标准由学校考核小组制定。

3.5 加强科室间协作, 强化考前习题练习

学生实习返校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以学生习题练习、教师辅导讲解及模拟考试为主。为了强化考前辅导习题练习, 职能部门与信息科协商, 保证计算机室在辅导期间全天开放, 让参加考试的学生上机反复练习, 教师进行习题辅导, 并安排学生上机模拟考试2~3次。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是我国护理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成败及通过率已成为应届毕业生和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我校非常重视这一考试, 将其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大事提到事日程上来, 并纳入今年学校的工作计划中。修订后的《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改革措施, 经过我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后, 已在我校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实施。今后我们将重点关注改革后的实施效果, 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以提高我校护理、助产专业应届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大学改革实施计划》 篇8

大学物理由于理论性强, 内容抽象, 涉及面广, 不仅涉及到物理知识, 而且涉及到许多大学生刚刚接触到的高等数学知识, 使之成为众多课程中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另一方面, 由于各专业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 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为解决这一矛盾, 国内外各高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有的采用在同一个班级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有的采用将全校同一年级各专业学生按物理基础的不同, 分为A、B、C三个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但是以上两种方法实施难度大。在同一个班级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很难兼顾, 考核标准不一样对学生也不公平;将同一年级各专业学生打乱原来班级, 按物理基础不同分成A、B、C三类分班教学, 排课困难, 搅乱了教学秩序。

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 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凸显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我院修订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在新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下, 各专业重新制定了大学物理教学计划, 将大学物理的授课学时锐减为94学时或80学时。那么, 如何在这么少学时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 更好地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成了每个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工作的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走访相关专业教研室, 了解不同专业后续课程对物理有关知识点的需求;通过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内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的调研;通过学习调查国内外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及改革情况;结合本院新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学时安排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在大学物理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1 教材

项目组全体成员通过对各种教材的反复比较, 重新选定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文蔚教授等人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理学教程》 (第2版) 作为教材。该教材涵盖了教育部《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 重点突出, 体系合理, 深度适当, 分量适中, 在内容上更加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2 教学大纲

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和学时, 制定了多元化的教学大纲。例如:测控专业 (80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振动和波动、电磁学和波动光学四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并且提高了对电磁学和波动光学的要求, 降低了对振动和波动的要求;机械制造和材料成型专业 (80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动、热力学和电磁学5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并且提高了对力学、振动和波动、热力学的要求, 降低了对电磁学的要求;建筑环境工程专业 (80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振动和波动、热力学和电磁学四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并且提高了对力学、热力学的要求, 降低了对电磁学、振动和波动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 (80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动、电磁学和波动光学五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并且提高了对力学、振动和波动的要求, 降低了对电磁学和波动光学的要求;化学工程各专业 (80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动、热力学和波动光学五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信息工程各专业 (94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动、电磁学和波动光学五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并且提高了对振动和波动、电磁学和波动光学的要求。

3 教学内容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新拟定的教学大纲, 制定了多元化的、更具有专业特色、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

1) 由于学时极度紧张, 在保证物理学知识必要的系统性及完整性的前提下, 尽量避免和中学内容的重复, 中学已经讲授的内容一带而过;将可以组合在一起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讲授节省学时。

2) 将大学物理课程分为“通用模块”和“专业模块”两个部分。所谓“通用模块”, 就是各专业通用的部分, 例如:质点力学;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表示法、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规律、简谐振动的能量;平面谐波的表示法以及波方程物理意义、波的相干条件以及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等等。为体现学生物理基础及不同专业对大学物理的要求, 在“通用模块”基础上按不同专业需求搭配相应的“专业模块”, 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物理知识的不同“专业模块”进行教学, 这也是本项目的研究重点内容之一。例如, 我院的通信、电信、测控专业,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用到较多的电磁学知识, 我们将针对此专业的“专业模块”部分重点讲授相关电磁场知识, 增加一些介质的极化、磁化、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讲授;土建、建筑环境工程、机械专业对力学、热学需要的比较多, 所以在专业模块中重点讲授力学、热学, 增加转动惯量的计算和平行轴定理、内燃机、电冰箱和空调原理的介绍。

3) 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增加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物理学与新技术方面等内容的介绍, 并将其尽可能地融合到例题之中,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锻炼了解题能力,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节省了讲授时间。例如,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时, 将伯努利方程的由来、意义和应用融合到例题之中;讲解角动量守恒定律时, 将登月的原理融合到例题之中。

4) 为了让学生学会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力求在教学功能上, 实现由“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与渔”, 加强对物理思想、物理学研究方法及物理学研究方法贯穿教学实践的研究, 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 在讲授基础知识的时候, 简单介绍一些产生背景, 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科学研究的特色和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发展等。

5) 重点加强了例题、习题和问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典型性。增加了各章的小结和丰富的例题, 既可用于习题课, 又可用于课堂讨论题和课外练习题, 这些题目都是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到的学生常问的或易弄错的问题, 尽量做到难易适中、概念性强、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过程简单明了。

4 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记忆, 同时可以让学生学会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1) 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 有机地将启发式、提问式、类比式、讨论式、渗透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 在物理概念或物理定理的引进时, 尽量采用提问的方式, 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悬念, 激发思考, 然后步步深入讲解, 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将熟悉的内容与不熟悉的内容、相近的内容进行类比, 例如:在研究刚体的定轴转动时, 引导学生将刚体和质点的运动规律作成了一个对照表, 并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在研究正循环和逆循环的特点、应用时, 将两者放在了一起, 一张PPT中, 使学生一目了然,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在目前大幅度压缩学时的情况下, 广泛应用集文字、声音、影像、图形、视频、动画互动式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会大大增加课堂容量, 节省课堂信息传递时间, 丰富课堂活动内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新拟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我们制作与之相匹配的电子教案和电子教学讲义, 电子教案含有大量设计巧妙和精美的Flash动画和图片, 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物理图像和动态的物理过程。在多媒体动画制作中我们力求与实际相符, 同时增加了部分实物演示实验的录像。

摘要:本文从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唐山学院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改革实施计划》 篇9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 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 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

(二) 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

毕业实习是对大学4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就放松了要求, 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降低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 教师创新精神欠缺、专职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

教师创新意识不足, 很难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目前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强调较多, 而对其实验能力要求不高, 把一些不能胜任理论教学的教师、低学历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工作。导致学历结构极不合理, 总体素质较差, 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 教学改革, 创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改革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是在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尊重, 即不是要求学生如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 而是要求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启迪学生;二是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 即不只是从某种知识体系出发, 还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去实施教学活动。

(二) 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结合本学科的实际, 不断完善改进, 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我们要有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结合本学科的实际, 不断完善改进, 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深层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及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 政策引导, 科研创新与毕业实习相结合

学校将创新思想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从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形成研究梯队, 产、学、研结合, 引导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创新小组, 并把部分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 提前完成毕业实习的教学实践环节, 较好地解决了毕业实习与就业的矛盾, 逐步形成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科研成果增加的良性循环。

三、“卓越计划”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变革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高校工科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能否出优秀的工程人才。然而, 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聘任、考核、评价制度使得高校工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因此, “卓越计划”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目标, 在工科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 学校要制定刚性的培训政策, 安排他们到企业去工作1-2年, 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 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对于过去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 学校要制定到企业轮训的制度, 有计划地定期安排他们到企业工作, 以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 并不断强化工程实践能力。除了一般教师要具有工程实践经历外, 其中部分教师还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要求本科阶段教师队伍, 在4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有5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工程经历的教师讲授。高校对工科教师的评聘与考核要从过去的侧重评价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为主, 转向侧重评价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研究, 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的拥有, 以及开展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四、“卓越计划”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变革

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 是能否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工程人才的关键。以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已经不能适应“卓越计划”对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 必须通过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重新组织教学活动来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校标准。具体做法是, 先将学校标准进一步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再针对大纲中的各要素设计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所需要开设的相关课程和教学环节;然后制定出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最后形成了学校参与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环节、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同时, 以实施该计划为突破口, 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 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周川.从洪堡到博耶:高校科研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 2005 (6) :26-30.

[2]王玉衡.威斯康星大学实践美国大学教学学术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 2008 (1) .

[3]赵可, 黎红中, 朱生营.卡耐基教学促进会的学术观及其影响[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5) .

《大学改革实施计划》 篇10

一、教学改革情况

(一)教学投入方面

为保障学分制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该校加大在教学实验设施方面的投入。2014年主校区立项建设特教中心综合大楼项目,修建分校区部分体育教学场馆;多方筹集经费新增设备,加大实验室硬件建设,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开展实验室只能信息化管理化平台建设探索工作并初见成效,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投入专项经费升级改造教务管理系统,满足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选课、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出台了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意见,自2014级以后为每位学生都配备了专门的学业导师,指导学生适应学分制教学改革进行选课以及学业规划;加大对实训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设投入以及管理,并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创业学院。

(二)课程建设方面

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积极探索,利用暑期学校引入网络通识课程工学生学习;升级改造了课程中心平台,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推进课程视频网络资源共享,以满足学分制改革的需求。

(三)师资配备方面

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岗位聘任和职称评聘制度;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访学以及国内访学计划项目的投入,基本建成了一支具有适度规模、合理结构并满足学分制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

(四)教室设施配备方面

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多媒体、录播、设计教室以及图书馆自习室建设与改造工作;深入挖掘现有教室资源的使用效能,优先保证学费制改革需要。

二、学分制改革对学校和学生的影响

(一)教学方面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校方面要保证开出足够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来,同时允许学生视个人能力以及喜好灵活选择课程、任课老师和上课时间,这就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革初期在部分基础较好的院系推行的学分制改革试点经过一年的运行初见成效;配合学分制改革进行了学生评价体系修订完善工作,德育为先,平均学分绩点成为学生学位获取、奖励、评优、获得资助以及推荐推荐就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并在全省全国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屡次斩获佳绩,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二)收费方面

学分制改革试点以来,由于学校的政策宣传力度大,政策贯彻执行彻底,该校的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得比较平稳顺利,学费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有力保障了学校教学科研业务的正常开展。同时,学分制相当于给学分“明码标价”,学校收费完完全全地处在了家长、学生、公众乃至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透明度大大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作用,有效杜绝和防范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对学校而言,学分制收费还可以相对节约办学成本。

对学生而言,实行学分制收费后,之前大学生“60分万岁,混日子,熬年限,大错不犯,到点毕业”的心态改变了。按照学分收费,会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其重视和珍惜每一个学分的学习机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以在3-8年内灵活掌握学习进程,品学兼优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的勤奋和努力用三年时间完成学业,节省出一年的时间和生活费用来继续深造或者择业;或者推迟毕业时间,提前创业,积累经济基础后再返回学校完成学业。允许学生在规定年限里对成绩不满意的课程多次缴费重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机动的修习机会。学业导师制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选择专业和课程等问题上的盲目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激发学生的潜能。暑期学校的开设,提高了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设施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学分制收费打破了国家与学校之间的障碍,使得国际、校际之间的交流访学更加易于对接,只要交流学校之间有学分互认的协议,学生就可以缴费学习,修习需要的课程学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交流访学增加第二校园经历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学分制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教学改革方面:课程资源相对不足是当前制约学分制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选修课程资源不足将会阻滞完全学分制选课制度的全面推行,由此也影响到学业导师制的执行;另外,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由于学生自主选课形成的新的课程班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以行政班为单位的学生管理模式,短时间内可能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执行学分制收费政策过程中面临新的问题:在学分制收费改革一年多的时间里,该校在严格执行上级部门批复的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也遇到一些目前政策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各种情况的保留学籍学生是否可以收取专业注册学费?区分各种情况,有国家统战政策选派赴台交流生,省内高校交流生,中外合作办学生出国,自行出国,是否有区别对待?按照学年制收费标准批复的中外合作办学和校企合作办学如何折算成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这两个高收费项目的学分如也按100元/学分计算的话,专业注册学费畸高。

四、推进学分制改革进程中的经验做法

1.该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进程中,加大宣传力度,印制《学分制手册》,做到学工人员、教辅人员、适用学生人手一份,组织各学院教学秘书、辅导员、学生干部集中学习学分制改革政策,并及时传达落实政策,使完全学分制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及时在学校网站公示学分制收费标准,重新制作收费公示展板,在行政办公楼、学生综合事务大厅等树立醒目标志进行公示。由于以上工作的细致到位,我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非常平稳地进行,未出现不和谐音符。

2.为全面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该校与2014年启动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其主要特点有:实行弹性学制;利用暑期学校安排辅修二专、通识选修课、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降低毕业总学分要求,重新界定优化课程结构,在最大限度内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充分的自主选课权;加大实践教学课的比重,增加创新创业内容;加大与国内外各高校的学生交流合作力度,完善学分互认办法,搭建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平台。

3.建设以“费用结算”为中心的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收费及管理效率,本数据共享平台主要是把教务处、财务处、学工处各自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链接,实现信息交互使用。教务处、财务处、学工处既是数据的推送者,又是数据的共享者;各学院、各部门、学生,可以根据所需,使用数据。(1)教务处把学生的学籍异动信息和学生分学期的学分信息推送至平台上;同时,教务处可以通过平台自动抓取财务处推送的学生缴费信息和欠费信息,选课系统自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选课,在无特殊情况下,缴费者可选课,欠费者不可选课。(2)学工处把学生的年度考评信息和学生助学贷款信息推送至平台上;同时,学工处在上报省学生资助中心每个学生的助学贷款信息时,可以通过平台自动抓取财务处推送的学生欠费信息,供助学贷款管理系统自行完善有用信息。(3)财务处把学生的缴费信息和欠费信息推送至平台上;同时,财务处在学年末进行学费结算时,可以自动抓取教务处推送的学生修读的学分信息,进行快速、及时结算,多退少补。(4)各部门、各学院、学生可以授权查询有关信息。

4.在“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下,该校财务部门为配合学分制收费改革以及该省的非税收入直缴试点,加大对学生缴费银行卡信息登记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学生公寓、办公楼等地点配备电脑等设备方便学生查询、修改信息。

五、完善学分制收费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1.与学分制改革配套的办学经费的投入使得原本紧张的资金愈发捉肘见襟。学校教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办学资源明显不足,当前的师生工作生活条件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建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多渠道地加大对高校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

2.该校目前专职教师总量存在缺口,教师整体实力不够强,尚不能满足本科学分制教学模式需要,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人才引进等相关政策制订和资金支持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3.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及时出台相关财税、就业优惠政策,鼓励校企合作,为高校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搭建一个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平台。

4.建议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学费应按照合理的学分收费标准也折合为学分学费和专业注册学费,方便高校针对这两类学生的学籍异动收费。另外,应对目前呈上升趋势多样化的国际、校际交流访学模式,建议出台相应的学籍管理及收费政策,方便高校有据可依的收费。

摘要:2014年某高校作为本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院校,在一年多的学分制改革试点过程中,该校在教学方面、收费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变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不免凸显出一些问题,本文较为详实地介绍和分析了该校学分制改革的成功实例,并明确指出当前影响学分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些尖锐的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改革,学分制,收费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燕,等.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学分制改革[J].江苏高教,2003,(5).

《大学改革实施计划》 篇11

立足行业 与时俱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立于1953年,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共同组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建校60多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改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着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石油行业办学特色的实践道路,正在向着“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

积极实施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

学校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旨在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的道路,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该计划1999年实施以来,经过9年的实际运行,2008年学校对原方案进行了调整、补充和完善,重新下发了新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中石大东发〔2008〕79号),方案更加注重结合教学实际,更加成熟完善,开拓了本科生辅助计划的六大领域。

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大学生参加党校、团校等各种理论培训班学习并结业,给予3学分;参加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党团知识、精神文明建设竞赛等活动,根据获奖情况,给予学分;因见义勇为或做好人好事受到国家、省(市)级、学校表彰者也给予一定的学分。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参加寒、暑假和课余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有思想、有见解的实践报告,经院(部)团委评定,按照合格、良好、优秀等不同等级,分别给予不同学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经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认定,依据服务累计时间给予不同的学分。

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 为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造,学校设计了此领域。大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各项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技竞赛,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和学术讲座;参加项目研究,获得创新成果,参加创业实践等,均视情况,给予学分。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该模块旨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根据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的级别和获奖情况,分别计入学分。心理健康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团体辅导,每人每次计1学分。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该模块主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学生会、学生社团、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学生组织工作,参加大学生社团活动,经教师评定,计1~3学分。

技能培训及其他 该模块旨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增强实践能力,获得社会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社会公认的各种技能评价、资格认定的证书者,获得国家、省部级和校级表彰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或者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者,视情况计1? 6学分。

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的效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施的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能够彰显行业特色、形成良性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取得了良好效果。

符合办学方向,彰显了行业特色 作为学校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计划传承了学校60多年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承继了原计划的精髓,改进了原计划实施以来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计划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激发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的热情,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弘扬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彰显出鲜明的石油石化行业特色,形成了重要品牌效应。

重视思想修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纳入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大学生积极参加党校、团校培训班学习,参加党团知识竞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了理想信念,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改造自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增强了自身素质,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了良性机制 学校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实施以来,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教务处、校团委、各院(部)、班级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学生申请、班级评议、院(部) 审核、教务处记载等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构建了一个良好的计划执行系统。每学期初,由学生自己提交书面申请和有关材料,经过班级评议、辅导员审核、院(部) 汇总公示无异议后,报教务处审定。学生毕业时,将学生辅助培养计划成绩档案装入学生个人档案。整个辅助培养计划程序清楚,流程顺畅,操作方便,有效保证了计划的顺利实施。

合理规划设计,营造了良好氛围 学校将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显性和隐性相结合,辅助培养计划涵盖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便于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总体情况。各院(部)根据学校总体辅助培养计划,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因院制宜,开发项目,制定各具特色的实施细则,制定便于操作的计分办法。各院(部)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的学科优势,积极开辟课外活动基地,不断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发挥特长、重塑自信、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成为大学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培养能力的重要阵地,营造了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呈现出“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浅谈大学生质拓展计划的实施 篇12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的素质从总体上来说, 还是不错的。但客观地说, 在校大学生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1、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前提基础就是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但是, 现实情况却是不令人乐观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正逐年递减。通过学校的体质测试的数据来看, 大学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等各方面身体素质的质量正在下降。这也是有因可循的:一方面, 在大学课堂中, 体育课程并不受到学生的重视。部分学生就是抱着敷衍的态度来应对体育课程的。另一方面, 学校为了减少学生运动意外伤害的发生, 取消了3000米、5000米等高强度的体育项目, 甚至连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也渐渐偏向趣味性, 而不是竞技性。

2、道德素质

当今大学生思想解放, 容易接受新事物, 他们以此来开拓自己的事业, 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总的来说, 大学还是有着较强的爱国意识, 他们关心祖国的发展建设、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追求自我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是, 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也同样有着自己的薄弱之处。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 面对父母的期待、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单调、网络、电视等媒体不正常的舆论导向, 其自身的逆反心理就加大了高校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难度。

3、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竞争激烈、人事关系复杂的社会, 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给现在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负担。经历了高中三年的强压生活, 进入大学后, 部分的学生心理有些不适应, 感到茫然无措, 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 沉迷与网络游戏, 考试不及格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也没有兴趣, 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还有一些同学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变得拜金、利益至上。这些都是一些心理问题。

正是这些原因, 高校有必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了解学生素质的基础上, 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针对学生的类型、层次的不同, 开展不同的培训项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意义

1、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活动有利于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及诚信、相互关爱和相互信任等优良品质。

2、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应届毕业生上岗后还存在着一些职业素质缺陷, 作为高等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要采取切实措施予以优化。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作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手段, 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和积极响应, 高校可以采取日常教学与职业岗位素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创造性成果的中坚力量和希望所在, 他们承担着民族发展与强盛的历史重任, 而校园科技创新活动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同样, 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认识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

三、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中心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能够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 因此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2009年, 我校开始将素质拓展活动纳入学生必修学分范畴并于3月出台了《常熟理工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办法 (试行)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办法 (试行) 》规定, 自2007级本科生开始, 我校学生在校期间除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应修学分之外, 还应取得素质拓展5学分方准予毕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取得7个以上素质拓展学分的, 经学生本人申请, 所在学院同意后可以折抵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选修课的学分, 但折抵的学分不得超过2学分。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成才, 我校建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 督促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拓展, 提升自己的素质素养。

1、制定素质训练项目规划

每个学期初, 中心要在充分调查广大同学的需求和反馈意见后, 建议召开学生会、团委、学生处、宣传部、科技处等部门参加的素质项目计划协调会。协调会将按照学校的整体活动安排, 对素质训练项目进行规划, 制定本学期的《学期素质训练项目计划表》。《学期素质训练项目计划表》最终的目标, 是要与第一课堂学习的教学课程表起到一样的作用, 来指导大学生一学期的素质训练项目, 体现出长效性和机制化。素质训练中心就按照这张表格来安排一学期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2、建立合理的素质项目训练体系

精心设计和开发素质训练项目是素质获取的终端。针对现代社会和大学生对能力和素质的需求, 结合我校的工作基础, 我校设计出了素质训练项目群。按照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 我校将素质训练项目实施模块化管理。我校将所有的素质项目分为六大模块, 与其培养的素质目标对应如下:

素质培养目标和素质训练项目模块对应表

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对应的素质训练项目模块

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模块

实践能力、适应能力、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模块

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模块

人文精神和人格培养、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模块

适应能力、管理能力、素质修养、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模块

各种技能和特长、技能培训及其他活动模块

在每一个模块中, 针对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我校组合和设计了大量的素质训练项目。这样使得同学们能够针对某一项素质培养, 可以方便的选取模块;同时, 在每个素质模块中, 同学们可以方便的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素质训练项目。

3、品牌素质训练项目的深化和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 我校已经开发和培育出了很多、很好的品牌项目, 为大学生素质训练和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块:

(1) 打造周末品牌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修养的有效途径。而周末的大学校园是多姿多彩, 热闹异常的, 是学生活动的绝佳舞台。近年来, 我校通过“周末影院”、“周末舞会”、“周末零距离”、“周末跳蚤市场”等一系列周末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周末阵地, 积极拓展活动空间, 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 丰富学生周末生活, 倾力打造周末品牌文化, 丰富学生的周末文化生活。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促进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开展科技活动

我校长期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特色竞赛活动, 旨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 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我校科技竞赛活动主要包大学生科技节、“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创业计划竞赛等。另外,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立项和暑期社会实践也是我校十分重视的两项常规活动。

(3) 精心培育社团活动

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展示校园社团风采, 打造社团品牌, 搭建在校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 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历年我校都举办社团巡礼节, 在此期间展示品牌社团文化, 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 促进大学生组织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社团巡礼节是我校各学生社团展示其优秀成果的重要平台, 是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的有效路径, 也是学生展示自我, 突破自我的舞台。

高校要按照大学生素质训练体系的要求, 结合当前形势,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总结的基础上创新, 充分运用品牌、用好品牌,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质训练活动。

四、建立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平台

学生参与素质拓展项目的训练, 得到的是一份类似于教学课程表的一学期的《常熟理工学院素质拓展计划》和一叠素质拓展原始凭证。其中《常熟理工学院素质拓展计划》为大学生有选择的参加素质训练项目提供了指导和参考;而素质拓展原始凭证则为大学生参加素质训练项目提供原始证明。这些虽然促进了学生参与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积极性, 但由于我校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未实行学生素质拓展学分信息平台认证时, 我校的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虽然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核心文件已经制定, 但流程文件还是不足;

2、部分制度内容没有整合;

3、涉及部门多, 职权少明确;

4、学分认定存在模糊地带;

5、没有采用信息化工具, 和现有信息化平台缺乏整合;

我们希望通过平台建设能满足以下需求:

1、整合相关文件, 实现过程规范化, 可操作化;

2、明确实施流程, 明确各职能部门在流程中的职权;

3、实现相关信息在统一平台下的整合和实时发布;

4、实现过程数据信息化;

5、实现信息公开, 数据实时查询;

6、实现学分认定自动化;

7、实现与现有信息系统无缝连接;

鉴于上述情况, 我校建立了“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平台”数据库, 不仅仅是解决了素质拓展学分认证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也方便了老师和学生。

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平台的基本流程如下:

★发起项目活动的申请, 填写项目申请单。申请单内容包括项目名 (可通过选择已预设的或新增) 、可参加学生对象、预定素质拓展学分 (根据相关文件) 、项目所属类别等, 完成后提交申请。

★素质拓展学分委员会 (或下设职能部门) 审定、批准项目。

★项目发起部门发布公告, 开通报名程序。

★学生通过平台进行相关项目报名。

★项目发起部门认定学生名单, 并公布正式项目名单。

★项目活动结束后, 学生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可扫描电子入库或文本存档) , 项目发起部门给予相应学生成绩认定, 并完成成绩录入、提交。

★通过平台公布成绩, 公示。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统揽性的地位。为此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把握, 系统分析, 全面规划。同时, 这个体系目的是为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服务, 因而必须要适合大学生的成长特点, 必须顺应教育培养的客观规律, 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摘要:大学生素质拓展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 整合深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 在思想政冶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而如何做好在校大学生的素质培训工作向来是高校的难题。本文在研究大学生素质的基础上, 结合常熟理工学院素质拓展的创新机制来具体探讨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情况。

关键词:素质拓展,现状,意义,学分平台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Z] (中青联发[2002]14号) 。

[2]陈子富:《大学生素质拓展创新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 2010。

[3]张崇善:《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J].河南教育, 1997 (1) 。

[4]王敏、谢宁:《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5 (6) 。

上一篇:高危妊娠的心理护理下一篇: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