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精选7篇)
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 篇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作为改革中的主导因素对改革实施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以来, 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然而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激励机制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系统, 并在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下不断变化, 有效的激励能更好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激发其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意识。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成效与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增强。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 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显著提高, 新的教学模式中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 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明显的有所提高, 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各种新的教学软件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大部分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 即便如此,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认识上的差异等, 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则是教师方面的原因, 首先许多教师对英语教学改革没有持积极的态度, 对改革的精神没有充分领会, 并存在一定的误解, 因而没有积极的支持进行改革;其次, 大学英语教师没有学习新事物的进取心, 对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能力不强, 没有接受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再次, 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足, 水平不高, 没有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于英语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成效十分不利;还有就是年轻的英语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 但又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术创作或是读博上, 缺乏对教学方面的投入;最后在教学的改革中, 一些教师没有将工作落实到位, 导致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难以接受, 并持一定的怀疑态度。这些都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激励机制的运用
(一) 加强改革宣传力度, 提高教师对其角色的认识
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宣传, 从理论方面入手, 通过科学的激励手段,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提高教师对其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加大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宣传力度, 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 让教师真正领会到改革的含义, 把握改革的目标, 进一步提高认识, 在理想和信念层面上让教师感受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这份职业的前景, 从而激发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运用激励机制首先需要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入手,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三个层次, 要让教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其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积极探索并运用新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的宣传中, 发挥其激励全体教师的作用, 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 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通过对教师的激励, 使其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学习, 掌握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理论, 符合时代的需求,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引领者和主导者。
(二)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
教育部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 进行形式多样化的师资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教学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 因此, 教育部和高效都应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培养,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师培训机制, 从全局上进行统筹规划,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培训机制。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内容应包括专业的英语教学知识和技能、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网络知识, 除此之外, 还要向他们讲授改革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通过培训让大学英语教师提高事业责任感, 主动学习并熟练地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等,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总而言之, 在培训中激励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 使之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中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主动应用多媒体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促进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 将内在奖酬与外在奖酬有效结合、合理运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运用教师激励机制, 奖酬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奖酬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使其努力工作做出较大绩效, 从而实现管理的目标。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 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压力下, 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如计算机操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更不要说去探索并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 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奖酬绩效制度, 让大学英语教师在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绩效后及时获得奖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对于这样一个长远性的工程, 可以将其进行阶段性的目标分解, 按照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予以奖励, 这样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期望值, 使其在工作中长期保持积极性,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外在奖酬主要是指学校给予教师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精神鼓励主要是指在精神层面上的鼓励, 如热闹隆重的颁奖仪式、精心安排的颁奖会等, 这些都能起到激发员工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的作用。内在奖酬则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所获得的切身体会和感受, 来自于这项工作本身, 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 会产生对工作意义的思考, 从而对其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将内在奖酬和外在奖酬有效结合、合理运用, 需要学校管理者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 制定科学的奖酬制度,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如通过制定绩效制度下的物质奖励以满足教师的现实需要;对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 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新的技能,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体验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将内在奖酬与外在奖酬有效结合、合理运用, 让教师体会并感受到付出与得到成正比, 绩效越好、奖酬越高, 多劳多得。这样在满足教师在物质方面需求的同时, 还能让教师获得更多的工作体验, 在工作中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四) 建立并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奖酬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师激励机制的运用中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 并且不能起到全部的激励作用, 奖酬的绝对数量也无法决定教师的满意感, 只有建立并完善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制度, 才能在制度上更好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学校的管理中,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教师的劳动付出和绩效或多或少的存在没有被公平对待的和评价的现象, 这些会直接导致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 打击其工作的积极性。因此, 管理者必须制定并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坚持民主管理原则, 让教师参与到考评制度的制定中, 特别是当前高校中采取的分类设岗和量化考核的评价方式, 需要进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包括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 因此, 新的考评制度的制定需要取消传统的职称、资历作为奖励标准的项目, 而是倾向于教师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以及钻研能力等方面, 增强他们的满意感, 从而充分激发教师去创新、去探索、去钻研的精神和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项长期的工程中, 需要教育部、学校以及英语教师等各个方面做出努力。教师作为改革中的一线人员, 也是改革的直接执行者, 直接关系着改革实行的成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用教师激励机制需要高校管理部门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和教师的实际状况, 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和手段,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通过加强改革宣传, 提高教师对其角色的认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将内在奖酬与外在奖酬有效结合、合理运用、建立并完善绩效考评制度这几个方面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改革中,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春梅.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实施“培优提中”分级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52 (36) :17939-17943+17951.
[2]李霄翔.多层治理视野下的教、学、管集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外语, 2011, 34 (04) :4-8+25.
[3]何高大, 任杨, 文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机制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 18 (03) :166-168.
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 篇2
比如在人才改革方面,现在我们学校推出了本硕博连读的一个措施。另外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活动上协调,也包括我们现在管理和教学一体化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索。 所以,在学生培养方面,都做了很多。我们也提出了“干部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全校都要为人才培养服务”这样一种理念。我想这都是我们改革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和下一步推进的方面。我觉得作为学校来讲,它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人。培养人才,不仅是我们给他以知识,现在说得比较多的是知识、 能力、素质。知识就是我们课堂开办的教学,能力是动手能力,真正把学习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 或指导实践、指导创新和创意,这是能力。素质可能更加重要,就是这个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在我们学校或者是我们教育界都讲,做人做事做学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方面来讲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成才了,这叫人才。
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郭大成说,创新这些年说得比较多,也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发力的。我国的教育,从中小学开始多年来都是应试教育,在系统学习方面有我们的优势,知识的深度、知识的系统性,也包括知识的广度都是可以的,这在国际上也是有影响的,特别是我们的中小学、 中学教育国外在某一方面也很赞成。但由于这一方面过多加大力度, 或者给他更多的一些压力,也包括我们考试的指挥棒问题。因此他就没有精力去发挥他的特长,在形象思维或者是发散思维,能够把他自己的一些特长反映出来或者激发出来,有弱项。
到了大学以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我们北京理工大学的课堂教学在改革,但更重要是在课外的创新活动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我们学校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像我们有车模队、有航模队,还有软件方面的创新创业活动,包括我们和校友联合的创业中心。这些活动都是很红火和很受学生欢迎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把学生课堂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去指导活动,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大家也能迸发出那种活力,这种思考或者是创新的一些创意活动出现,这种课外和课内的互动本身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活动, 为他们今后从事科研带来新思维。 也可以自己创业,现在也越来越多了,这是我们的一些尝试。
学校做了哪些努力去促进就业呢?郭大成讲到,在学校里面我们也有一些模拟就业活动,我们专门有一些专业,就是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来探索,比如说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我们还有和一些企业联合的活动,请企业的一些专家、管理者或者一线的技术专家、技术员、 工程师到学校来帮助学生,或者介绍企业的需求。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有很多老师非常投入地引导学生们组织一些创新和创业活动,我们学校近几年来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些孩子们在学校就参与到创业中,这方面的例子还是有的。
我们在中关村有两个学生, 在学校里就是航模队的队员,他们出去以后就在这方面进行创业,而且发展得很好。大概创业的第二年可能就有人给投入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现在搞起来了,在民用飞机方面也开始做起来了。校企合作就更多了,学校这两年有推学科型公司,有老师把他们的科研任务及产品转化成社会需要的一种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用公司的形式来运作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是学生和老师一块做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怎样去创业,同时学生们跟着一块去创业,学到了如何创业的这样一个过程,也培养了他今后走上社会以后能够去创业或者是能够适应一些就业的环境。
面对学校在自主招生选拔特殊型的人才方面如何透明运作的问题,郭大成说:北京理工大学也参加了自主招生,我们是卓越联盟的其中之一。
首先,作为学校从上到下应该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国家授予我们自主选拔的尝试,实际上不仅是一个学校成功与否的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先行者,首先我们要把握住这样一个机会认真对待。
第二,在具体安排上,在制度建设、规范招生的环节上,首先要明确一些办法,应该很充分,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很规范。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自主招生过程中,在选择专家方面,既选择校内专家也选择校外专家,这样校内校外结合起来,防止完全校内专家的参与,也会更公平,另外也可能公正一些,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第三,集体决策。我们这种面试绝不是一个人,都是一个组,讨论提出建议,最后由学校来决策, 这个环节要把握住。
点评
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 篇3
一、内隐学习的本质及特征
众所周知,儿童在从未受过有意识的授课情况下,六岁时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母语,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儿童语言习得过程明显属于内隐学习。那么,什么是内隐学习?“内隐学习”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Reber第一次提出。Reber认为,人能够按照两种本质不同的模式来学习复杂的任务,即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和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外显学习是“通过各种记忆方法、启发方式、策略而产生一个表征系统的更外显的过程”,内隐学习则是“通过注意到频率线索而理解结构的过程”[2]。DeKeyser则认为,外显学习是“意识到正在学什么的学习”,而内隐学习则是“未意识到正在学什么的学习”[3]。
综合以上定义及特征,有无“意识”是内隐和外显学习的区别性特征,但内隐学习并不是完全无意识的,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一部分。目前,关于内隐与外显学习机制,各种争议层出不穷,如意识性之争、意图性之争、抗干扰性之争等。同时,心理学和二语习得领域专家使用了各自不同的测量研究方法对两种学习机制进行了相应的测量,如人工语法学习、序列反应时任务、即兴语言输出任务等。虽然关于此问题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理论,但内隐学习机制作为一种无意识和自然而然的学习方式,对母语和第二语言学习效率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二、内隐教学法给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
与外显学习不同,内隐学习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具有注意需求低、记忆负荷小、受干扰影响小、稳定、不易受智力水平影响等特征,因此轻松的学习环境非常有利于内隐学习。实验证明,外语学习的初期应该以外显学习为主,等学生语言掌握达到一定程度后,学习对象的难度变大时,应该多鼓励他们进行内隐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全部的语法知识,内隐学习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基于这一理念,笔者以内隐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外显教学方法,进行了历时一学期的听说课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验对象
参加实验的共99名学生,均为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来自于四个教改实验班。
(二)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主要尝试在听说课堂上及自主学习课堂内外利用内隐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
(三)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所选取的材料是我校大学英语教改课题组所选用的《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II》系列教材和新时代交互英语(全新版)网络教学平台软件系统。
(四)实验方法
教学实验中,教改班听说课分为教师面授课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两种方式,实验历时一学期。
1.面授课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合理分配内隐及外显教学的比例,精讲多练。“视听说Ⅱ”共含有13个学习单元、在面授课上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上扮演教练员的角色。教师通过外显学习讲解重点难点,同时结合内隐学习,保证学生接触到鲜活的语料,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用了非正式采访、口头模仿等即兴语言输出任务方式。同时,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提供图片、图像、英文电影剪辑、动画片、情景对话等听力内容,模拟真实自然的听力环境,使教学更加趋于隐性和人性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语言输入与输出技能。
2.上机课通过多媒体与英语课程有机结合,力求内隐学习效果最大化。网络自主学习课上,学生可登陆新时代交互网络教学平台软件系统,在完成人机交互自主学习和在线测试后,还可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动态交流,获得教师及时反馈。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者可以获得大量视频、音频等真实的语料,并进行人机交互及一系列的语音输入,从而获得全方位的真实语境的感受。
3.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内隐学习。课上和课后教师协调,指导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互通英语邮件、网上聊天等,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以内隐学习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英语听说能力。
(五)实验结果
1.通过学生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英语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听说能力明显进步。
2.通过比较教改实验班和传统教学控制班两次听力和口语测试(首次、末次)成绩,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提高幅度高于控制班。
(六)讨论
传统英语听说课堂上,多数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误区,其原因之一在于英语学习过程中师生往往过于重视外显学习,而忽略了内隐学习的有效作用。在有些听力课堂上,教师主要关注听力词汇、听力应试技巧的讲授,却往往忽视了学习规律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生反复背诵词汇、句型,淡化了内隐学习的积极作用,这种僵化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趣味性,学生听说能力提高不明显。本实验以教改班为实验对象,加大了内隐学习的比重,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料,培养其语感,同时使其内隐和外显学习相得益彰,其听说能力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发性获得提高,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三、结论
内隐学习是二语习得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条件下,其内涵日益丰富,而目前国内关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实证研究极其匮乏。将内隐学习方法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实践,表现出其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与潜在的优势。尤其是在当今网络化、人性化、交互式英语自主学习环境下,内隐学习更是必不可少。但是,内隐学习并不能否认也不能完全替代外显学习,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两者只有协同作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Reber,A.S.Implicit Learning of Synthetic Languages:The Role of Instructional Set[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Learning and Memory,1976,(2):88-94.
[3]DeKeyser,R.M.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A].In C.J.Doughty&M.H.Long.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C].Oxford:Blackwell,2003:313-348.
[4]Skehan,Peter.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54.
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 篇4
但是, 建立实验教学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并非易事, 其中有几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运行状态, 加大督查与 考核力度
众所周知, 作为一所规范化的中学, 实验室配备是否完善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指标。因此, 各学校为了成为一个规范化学校都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 很多学校花大力气争取资金, 创建了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但是一旦达标, 任务仿佛已经完成。对于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 则重视不够, 从而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而作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在督导评估时看重的大多是实验室硬件的配备, 对于这些实验室的运行状况, 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检察, 也没有建立必要的实验室运行状况考核机制。要改变这一现状, 我认为, 除了学校要重新认识创建这个实验室的真正目的以外, 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 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实验室的运行状况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实践证明, 教育主管部门的严格督导检查与考核, 对各级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实验教学也不例外。这不仅能够使各种实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对于深化教学改革, 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今年潍坊市教育局能够将实验技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其考核成绩直接纳入中考总分, 这就是一种深化实验教学的一种好举措。
因此, 教育主管部门对各校实验教学运行状况进行督导检查是相当必要的, 这是建立实验教学常态化运行机制的外在动力。
二、相关任课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精髓所在,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 应尊重学生, 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环境, 加强交流与合作; 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 让学生有成功感。
而理化生等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参与度太低, 基本上是老师代办, 将饭做好, 学生只吃就行了。学生们根本不知这饭是怎么来的? 不得不吃。大家都明白, 现在的大环境仍然是应试教育, 分数至上。不做实验, 照样拿高分的现象是存在的。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 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都得到压抑, 即使得了高分, 也没有那种强烈的成功感。这样教学模式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对于学生个人而言, 这是一种摧残式教育, 对于国家发展来说, 这对创建创新型的国家必将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必须深入领会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牢牢抓住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核心,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切实做到: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 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建立实验教学常态化运行机制的基本前提。
三、相关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要密切配合, 精心研究制定每一个实验 的实施方案, 确保实验安全, 效果显著
实验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 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才能进行。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达到实验目的, 让学生真正有收获。相关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的密切配合是至关重要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要求, 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 要求学生制作出自己的实验计划书, 而且要与实验室的实验教师搞好协调, 共同研究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并与实验教师共同探讨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做好防范。实验教师根据任课的实验方案, 准备好各种实验器材, 并检查好实验设施的运行状况, 为学生们创建一个安全高效的实验环境。在实验的过程中, 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密切合作, 全程跟踪与监视, 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实验进度, 并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指导, 确保实验顺利开展以达到实验的目的。每次实验结束后, 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一定要坐下来, 探讨实验方案的优点与缺点, 以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探讨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并加以分析研究解决。总之, 一节好的实验课离不开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密切合作。
因此, 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的密切合作, 是建立实验教学常态化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
四、成立实验教学课题组, 加强沟通与交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 作为理化生等科目的教学灵魂———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 由于以前我们根本不重视实验教学, 因此关于如何开发校本实验教材、如何开展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的建设、维护、运行等问题, 我们经验匮乏, 更缺乏相关理论支持。另外,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各学校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 在学校内部成立实验教学课题组是非常必要的。这个实验教学课题组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实验室的建设标准;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必做的实验数量; 汇总各个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制定的实验方案, 分析其可行性与可推广性; 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编写科学实用的实验教学参考教材; 为相关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提供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这些工作对于实验教学改革和不断完善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 篇5
一、德育和智育的先和后
德育和智育同等重要, 德育为先, 这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 也是党的一贯方针。继承传统文化最简单的概括一个是道德, 一个是读书。从前有副春联云“忠孝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另有一副对联为“世上几百年旧家, 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等好事, 只是读书”。这两幅对联的关键词是忠孝、诗书、积德、读书, 说的都是德育和智育。
如果二者必选其一, 那德育就是首选, 这是因为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是灵魂和肢体的关系。道德是灵魂, 因此它具有自我催生, 自我成长的伟大活力。一般说来, 人们从童幼时期, 青年时期, 从父母师友环境获得的道德滋养愈多, 道德的情愫愈深, 他们后来的成长愈顺利, 出息愈大, 教是为了不教, 主要靠这点。而在当前极为泛化的重利轻义的风气下, 强调德育为先, 加强道德教育尤为必要。
首先从个人成长来说,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 没有资财, 没有权势, 但只要有了道德, 他就有了人生的支撑点。李嘉诚先生早年亡父, 初中毕业, 十六岁闯入香港, 十年中每天平均工作十八个小时, 早晨用两部闹铃叫醒自己, 如果没有当年的艰难拼搏, 能有后来香港第一大款李嘉诚吗?王永庆先生小学程度, 刚起步时, 挤入众多粮店中开了一个小粮店, 经验财富客户资源都不如人, 但他不管白天黑夜, 风雨无阻的将粮食送到客户家中, 没有当年的辛苦摔打, 能有后来的台塑集团?李嘉诚、王永庆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一个勤字, 而“勤”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当今的中国, 真正的弱势群体是懒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 世界主要通过两个人认识到中国, 一个是毛泽东, 一个是周恩来。靠毛泽东在朝鲜战场上的推荐, 傲慢自大的美国人把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和孙子兵法请进了西点殿堂, 毛泽东主要体现了天行健;被誉为东方道德传人的周恩来赢得了海峡归心, 众国钦仰, 通过周恩来西方发现中国共产党内还有位基督式的人物, 周恩来体现了地势坤。当年杨昌济先生称赞毛泽东为国家栋梁, 严范孙先生称赞周恩来有相辅之才。凭什么, 凭的不是他们的学业, 凭的是他们的如海豪情, 如山抱负。大人物小人物类皆如此, 出息的大小, 成就的高低, 起步之初就决定了, 道德根基的深浅和有无, 起步之初决定了后来的天壤之别。
当今的学生家长, 教师学校双眼盯着的是考分, 以及与此关联的达线、大学、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等等, 这与封建社会通过八股以博取功名有何差异。而当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
集一次数据, 在2分钟内即可取得200多个数据点, 很快的显示出焊锡冷却曲线, 并找到它的凝固点。用微机处理数据替代部分工作,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拓展习题课教学, 避免时间浪费。
在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地要进行一些习题课教学。物理习题课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 也存在着教与学两个方面, 具有探索性、动态化、发散性、个性化的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在黑板上演练, 速度慢, 课堂容量小, 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一节课的收效不大, 课堂质量和效率会明显降低。如果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 提前将例题和演示的解题过程作成动画, 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动态形式展现给学生, 效果之优劣非同一般。在学生自己练习的过程中, 要求把解题过程让每一小组讨论 (4个人为宜) , 并在纸上写出解题过程, 再用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 请同学们共同“挑刺”, 俗话说的好, “三个臭皮匠, 合成一个诸葛亮”。不但使同学们学会了应该掌握的方法, 还自行找出了许多其它方法和技巧, 这样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习题课融入活泼、积极的氛围当中, 学生通过人机对话达到了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加强学生品质素养观念。
通过设计具有特色的多媒体画面, 穿插日常生活中的热点、贴近生活、引领成长,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例如在课把它作为一种实际上的导向, 其危害就更大了。科大少年班办了三十年, 虽也培养了一些人才, 但大多气质平庸, 只能做二三流的工作, 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去甚远。当年一些顶级聪明的学子, 成了三类苗 (指心理失衡) , 多么令人慨叹。德育的深深坠落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思。
二、礼制和法制的重和轻
与道德教育密切相关的是所谓的礼制, 中国礼制是以仁义为核心的, 道德甚至成了制定法律制度和政策的依据之一。在礼制和法制的关系上, 当前我国几乎一边倒的重法而轻礼, 这实际上是最大的误区。礼和法各有优劣, 如果说在西方希腊罗马时代法制取得辉煌成就, 那么在中国商周以后的三千年中, 礼制也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旅美学者张光直先生说:“以商周时期为主的我国青铜时代所发现的青铜器的数量和种类都大于或多于世界其余各地青铜器的数量和种类的综合”。而这正是当时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史称成康之世, “四十年囹圄长空”。钱文忠先生最近在解读三字经说, 所谓的“刑不上大夫”, 是不以大夫为上, “礼不下庶人”, 是不以庶人为下, 如此说来, 中国奴隶社会中的奴隶, 多少是有人格尊严的。钱文忠先生的这个解释, 是符合文意和历史的。难道历史上存在“文明”的奴隶制吗?进入封建社会以后, 中国出现了领先世界二千年之久的文明, 这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最近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生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 以大量的数据指出, 中国从唐宋直至十八世纪以前, GTP总量一直稳居世界榜首。法国汉学家谢和奈指出, “中国农业于十八世纪达到了其发展最高的水平, 其农业是近代农业出现之前, 历史上最科学最发达的。”
真正的和谐社会应该具备科学发达, 经济繁荣, 吏治廉明, 秩序稳定, 人心淳朴这五项标志, 而就后三项来说, 我们并没有达到古代社会的水平, 当今社会人欲横流、百病丛生, 尤其是贪污腐败竟成了遍及全球的流行病, 成为各国领导人头疼的问题。近年, 香港在完善了法制之后, 清廉指数大幅攀升, 这是可喜的, 而就后三个标志而言, 与古代盛世水平仍有距离。必须看到, 法和礼的性质各异, 功用不同。法表现为刚, 礼表现为柔;法表现为它力, 礼表现为自力;法表现为强制, 礼表现为自觉。司马迁说:“礼治未然之前, 法施已然之后, 法之为用者易见, 礼之为用者难知”。法传承的是制度, 礼传承的是精神, 撤去了制度, 一切如故, 而精神则将长久传承。中国民族之所以维系五千年文明于不坠者, 正是由于历代志士仁人心灯永照的道德传承。礼或德的重要性正在于此。近年以来, 我国连出重拳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办了一批大案要案, 使贪腐分子受到震慑, 而贪腐风气却日益滋蔓, 有些人对贪腐行为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上世纪末, 江泽民同志在总结了历史和现实的检验教训后, 提出了德法并重, 这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建树。
道德当然不是什么万一灵丹, 但它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 发挥了巨大的长程功效, 而在教育改革的参照系中是重要的方向标则是确定无疑的。
堂上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燃料利用率低, 空气污染, 乱扔废旧电池, 浪费用电”等不良现象, 让学生去批判, 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意识。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在成功的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 我们可搜取资料, 上网下载他们的故事,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坚忍顽强的品质。
多媒体教学除了以上作用外, 还具有各学科渗透、提高学生品位、增强整体素质的作用。一节好的多媒体物理课, 可能渗透着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等点滴知识, 一节课就是学生的一顿营养大餐。但是多媒体技术在农村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优势还远远未发挥出来。因此,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要依靠辛勤钻研的园丁去了解, 去运用, 才能给学生的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 只要我们大家不断去努力, 物理教学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李芒:《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年
摘要: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观照中, 指出了长期以来以来重智轻德, 重法轻礼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论述了德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长城功效, 因而必然是教改中的重要方向标。
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 篇6
一、关于实训的形式与目的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制作手锤这个传统项目来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将需要反复演练的操作项目如锯削、锉削、錾削等项目放在一个综合项目如手锤制作上, 就很容易在教学过程当成是制作一把钳工工具, 从而导致教学目的不明确。长期下去, 就会把实训的目的搞错了, 整个实训不以训练基本操作技能为主, 而是以如何制作一把手锤为目标, 学生老师都奔手锤而去。同时, 由于个人技能水平的差异, 导致学生进度不一:于是在教学现场, 有锯削作业的, 有锉削的, 也有钻孔的, 对于一些要通过讲解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只有通过对学生现场操作指正来实现。这样势必加大老师的工作量, 使个别学生得不到及时的操作指导, 或者, 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一些错误的姿势或动作任凭学生自行摸索, 教学效率与效果都比较差, 实训结束了, 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自己做了个手锤, 甚至锉削、锯削都分不清, 工具、量具的名称弄不清, 把“锉”说成“磨”, 把卡尺叫做千分尺, 等等。更有学生不完成任务, 联系另一车间实训铣床的学生, 将本应锉削而成的平面铣削出来交差。
工厂绝不会通过纯粹的手工作业去制作手锤, 此项实训的目的并非是只作一个手锤。实训老师除了自己明白无误外, 必须在第一课上反复讲清钳工实训的目的, 是通过制作手锤来掌握钳工基本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控制进度统一。
二、关于制图与识图
钳工实训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进行, 为强化学生的识制图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制作的工件样品, 设计出 (实质是测绘) 图纸。而且作为一项硬性任务, 要求学生作业前必须先自己设计出图纸, 通过后才能进行实作训练。这种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 作为高职、中职学生, 这种要求与学生实际能力差别太大, 即使参照现成的图纸让学生照抄, 也难以令人满意。分析认为学生识、制图能力太弱且缺少实践经验, 老师以为很简单的手锤图纸, 学生却以为是天书, 看懂都难。要让其设计出来, 即使花上两三天时间, 做出的图纸仍难以达标。这种现象不是个别, 人多了, 相当于让实训老师教学生如何设计, 如何制图, 结果钳工实训变成了测绘设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 应该指其岗位工作能力。分析钳工岗位, 及高职、中职教育目标, 可以发现, 高职、中职学生应当具备相对较强的操作技能而非设计能力, 或者说, 能看懂图纸就行, 不一定要自己设计图纸, 就如同制造企业中的大多数的钳工能按照图纸制做出十分复杂的工件, 却绘不出简单工件的设计图纸一样。其实, 由专业人员如老师, 设计或测绘出工件的正规图纸, 下发给学生, 如同企业下达生产任务, 提供图纸及工艺文件, 由工人按图按工艺生产一样。老师考察学生是否看得懂图纸, 对不识图的同学, 可以作专题讲解, 提高其识图能力即可, 不必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设计及制图上面。
考虑以上原因, 本着“足够、实用”的高职教学改革思路, 确定钳工实训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识读图能力为主攻方向。实践证明, 弱化制图能力, 强化识图能力对促进教学效果有明显作用。
三、关于基本技能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钳工技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 其中不少动作或作业姿势都是经过无数代人通过摸索对比而形成的, 正确的操作姿势与动作, 是钳工培训的核心内容, 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照搬教材或相关操作视频、或者通过反复演示动作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也不意味着基本的操作技能就是钳工的核心能力。通过动作分析, 采用启发式教学, 告诉学生, 正确的姿势与动作, 不仅是保证质量的需要, 而且也是省时省力、高效完成工作的必要条件。看到学生用错误的姿势或动作, 不要先急着去纠错, 要弄清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再和学生一起对动作或姿势进行分析, 看看对工件质量或劳动强度有哪些不良影响,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分析纠正动作或姿势, 并反复体会以加深记忆。针对钳工制作工艺, 比如划线, 如何选择划线基准, 有些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用什么基准, 学生就用什么基准, 这样表面上看, 学生好像是学会了, 而且教学效率也挺高的, 可仔细想想, 就会发现, 学生虽然学得比较快, 但是忘得也快, 同时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原因很简单, 就是学生没有学到核心的知识, 就事论事, 只会干这个工件, 换个活就又不会了。正确的做法是, 当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 先不要急于回答, 可先设置一些与此类问题有关的问题, 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自己去动脑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
实际上, 一个合格的钳工, 锉、锯、錾削等操作技能仅仅是基本技能而非核心技能。例如维修钳工, 其核心职责是保证生产设备或生产线能够正常运行, 而绝大多数工厂采取的预防维修制要求维修钳工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工厂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是水平, 解决问题是能力”的口号,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小改小革等活动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因此, 在钳工实训教学中,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分析, 主动改进, 要比一味地强调动作正确而反复强化基本操作技能重要得多。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著.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田旭波.看钳工教学之误区, 谈实训教学之改革.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
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 篇7
教材, 顾名思义是教学之材, 教学质量的优劣与教材息息相关, 是老师的靠山, 学生的法宝。至于考试, 那更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 教材是命题的紧箍咒, 教什么主宰考什么。然而,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几乎100%取材于原汁原味的国外出版物, 内容差不多100%介绍的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好像如果不这样, 就无法显示教材的权威和档次, 就算不上真正的英语教材。因此, 大学英语考试也自然不会考教材上找不到的与中国文化有关的问题。的确, 大学英语教材理应和国际接轨, 重点传播世界各地先进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但是, 假若只顾洋为中用, 忽略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忽略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后果不堪设想。
众所周知, 语言是人类最普遍、最直接、最有效的交际工具, 而成功的交际应该也必须是双向的信息沟通。一方面, 我们需要借助英语这一国际共同语让中国了解西方、了解全球;另一方面, 我们需要利用英语的各种优势促使西方“读懂”中国, 让世人关注中国、理解中国、支持并热爱中国。
新中国诞生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神州大地天翻地覆, 早已今非昔比。遗憾的是, 由于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不善于向外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使得某些孤陋寡闻的外国人曾误认为中国男性至今仍保留清代发型———一条酷似猪尾巴的长辫子, 女性继续裹着小脚。说起中国, 很多外国人仅仅知道长城和故宫或长江与黄河。他们不明白中国人为何如此喜欢设宴聚餐, 更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在餐桌上高声喧哗。其实在中国, 饮食之道也是建立和巩固人脉资源之道, 是亲朋好友交流思想、加深情感之道, 是互通有无、携手合作和宣泄人生压力之道, 并非为聚餐而聚餐, 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另外, 聚餐同样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群体与社会意识, 就连中国餐具筷子也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一个“和”字。
尽管中国政府为了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 加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先后举办过亚运会、世界妇女大会和奥运会等, 但依然很难保证普通的国外民众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很难保证他们正确认识正在蓬勃崛起的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实践表明, 唯有通过语言传播, 事物才能普及化;唯有通过语言交流, 信息才能快捷化。语言的威力无可比拟, 无可替代。语言承载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是传播人类文化的首要媒介, 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 轻视对外推介中国文化并非一个新问题, 恰恰相反, 多少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在国际舞台大张旗鼓地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始终没有竭尽全力向世人展示中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甚至把传统文化的部分精华当作垃圾抛弃。倒是少数西方专家、学者、政治家和探险家对中国的兴趣日渐浓厚, 试图借助中国的文化精髓壮大他们本民族的经济发展后劲并且优化其人文素质。试想, 如果我们的先人善于输出自己的文化传统, 西方人怎么可能把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分别译为“Confucius”和“Mencius”, 香港与澳门又怎能被译为“Hong Kong”和“Macao”?
正是因为漠视输出中国文化的价值, 许多年轻人直到大学毕业还不会用英语翻译中国典型的食品名称, 如“刀削面”、“馒头”等等。当然, 他们更不会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民间文化产品的制作过程, 如“结艺”、“灯笼”、“对联”、“风筝”、“刺绣”、“皮影”、“陶瓷”、“剪纸”、“绢人”、“年画”等, 无法指导外国人学习气功、中医和太极拳。殊不知, 中国令外国人痴迷的首先是这些东西, 因为越是民族的东西越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欲望, 越有希望走向世界。
随着全球政治变革和经济发展, 各类危机必须依靠国际力量才能化险为夷, 许多分歧与争端必须通过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真诚合作才能妥善解决, 这就要求世界各国政治上求同存异, 经济上相互支持, 文化上彼此借鉴。世界文化看似形形色色, 千姿百态, 但总体而言, 不过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不言而喻,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和目前的国际大气候中, 西方文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并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问题在于, 西方文化不是万能的, 它迫切需要与东方文化交流融合, 从而更加有效地、科学地服务于芸芸众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日益强盛, 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 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便是明证之一。中国文化的本质是温良恭俭让,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实现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这一点对构建和谐社会, 振兴世界经济至关重要。中国文化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文化复兴的前夜, 我们必须给中国文化一个恰当的定位。
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世界各地出现了一批富于冒险精神、热衷登山、冲浪、蹦极和滑翔伞的新潮一族, 他们主张“玩的就是心跳”, “过把瘾就死”, “不求天长地久, 但求曾经拥有”。与此同时, 也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醉心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宁静的休闲, 渴望从容不迫、顺其自然的生活。他们认为, A life full of care and hurry is a poor life.曾任美国国家休闲研究院主席的宾州大学教授Geoffrey Godbey指出:“目前, 效率是文化中最流行的价值观, 然而在今后10年中, ‘清净’观念很可能将对它的至尊地位发起挑战。出于众多原因, 人们将越发渴望过上轻松、平静及简朴的生活……”显而易见, 这与中国文化中“敬畏自然、欣赏世界、乐天知命、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等生活观念不谋而合。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担负起对外弘扬中国文化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把中国辉煌的历史、优秀的文化贯穿于教材的字里行间, 学校的课堂内外, 从而不仅激起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向国际社会渗透中国文化。中国不仅需要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而且特别需要强的文化影响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文化也是生产力, 而且是最安全、最廉价、最方便的生产力。一个文化丰富多彩、观念与时俱进的民族才是真正强大的民族,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受到世人发自内心的敬仰。由此可见, 大学英语教学在引入国外先进科技与文化的同时还应重点介绍中国文化中最经典、最具生命力、最温暖人心、最能引起社会共鸣的东西, 包括中华民族代表性的价值观念、代表性的建筑风格、代表性的文体活动、代表性的餐饮礼仪以及代表性的生活习俗等。例如, 高校教材可以用英语介绍中国的儒家学说、传统节日, 让外国人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逢年过节不惧舟车劳顿, 不顾栉风沐雨千里迢迢与家人团聚, 为什么春运、春晚在中国家喻户晓, 中国人为何要设立端午节、清明节和中秋节等, 什么是孔子的“仁、义、礼、智、信”, 什么是老子的“上善若水”。毫无疑问, 将中国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感到学而有用, 学而能用。一旦和外国人说起话来他们不必担心找不到合适的话题, 不必发愁因言之无物让外国人小看自己。一个对自身文化了如指掌的人定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不仅如此, 由于毕竟是中国文化, 学生没有任何陌生感, 语言难度相对较低, 学生学起来不会太吃力, 不会望而生厌或望而却步, 进而有利于增强他们攻克英语的信心。不论做什么, 有了信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有了信心就会坚持到底, 有了信心就会全神贯注, 有了信心就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总之, 大学英语教学再不应数典忘祖了。传播中国文化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我们大家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否则, 我们上对不起列祖列宗, 下有愧于莘莘学子和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普及本[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7
[3].程勇:A Little Encyclopedia of English[G].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
[4].杨乃济, 吃喝玩乐——中西比较谈[Second Edition].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推荐阅读:
大学教学改革问题11-12
改革探索教学大学语文12-05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10-28
必须建立严厉的教学与监管机制论文11-30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05-27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09-30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设想05-1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08-21
大学英语英语教学改革10-29
大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