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精选9篇)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篇1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推荐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大学语文涵盖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既包括汉语言、又涉及中国文化、汉字及各时期文学,所以首先要避免以偏概全的做法,使之成为能听、能说、能读、能写的综合素质课程。为此,可以把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模块: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言语交际模块、应用写作模块,本文重点对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进行探讨。现阶段高职院校对文学鉴赏环节持摒弃态度,致使该模块设置或全部删除,或残缺不全,处于尴尬境地。本文作者认为此模块应改为专业文章习读。专业文章实质来自于古今中外相关文学作品,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该类文章既是文学作品,同时又涉及专业知识,跨文学鉴赏与专业拓展两个领域,针对性更强。依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要求,根据各院系专业特色选取古今中外相关专业文章进行鉴赏阅读,能使学生通过审美的角度对专业知识进行再认识,从而受到专业熏陶,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如针对旅游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该模块中,以古今中外地理、地质类的游记文章为鉴赏对象;针对医学与护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可以选取古今中外医学名家的经典文章进行专业鉴赏。
以本文作者所在院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校除基础、思政、体育三个基础部门外,下设九个二级学院,其中主要以建筑类理工学院为主,另有一文科学院与一艺术类学院。那么对于建筑类专业的二级学院,大学语文的专业文章习读模块,则应添加古今中外建筑名人所写建筑类文章,文体不限。进行选材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高职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树立专业自信服务。试想一个学习古建筑设计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了诸如《阿房宫赋》等建筑类文学作品之后,其专业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势必会产生明显变化。基于以上举例,我们确定专业文章习读模块的选材原则为:依据各二级学院专业设置特色选取与专业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对高职学生从语文思维的角度认识专业文化价值。以专业文章习读作为模块一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优势一:能密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促进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进一步融合,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而每个高职院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其专业设置也大不相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差异性来设置适合自身院校与院系发展的专业文章。优势二:能极大地拓展学生专业阅读视野,促进其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其专业认同感。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日益复杂,尤其是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新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一部分来普高,一部分来自自主单招,其中包括高考生、中职生与社会人员。无论来自哪里,高职学生的专业阅读面及阅读能力相对较差,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突出矛盾表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低下而导致的专业学习能力差与学生渴望在专业学习上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而无法实现。高职学生将来都是要从事生产实践一线的人员,都应该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及再深造的技能型人才,我们所要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操作技能,更多的应该是要让他们学会用语文思维去思索所遇到的专业性问题,懂得专业与人生的关系,使其在对人生的思考中完善专业观念,在专业观念的完善中审视自我人生价值。
虽然相比较专业而言,语文的功用性为隐性,而专业技能为显性,但是在学生自我人生的完善中,这种隐性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永恒的,要比专业更能影响其一生的走向!优势三: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调动高职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促使语文教学团队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有利于语文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方向挖掘教学潜力。大学的语文教师,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不同,有的研究文学,其中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港台文学等;有的研究语言,其中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专业文章习读模块可以促使语文教师结合自身所学特长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鉴赏。这里还是以作者所在院校的专业设置为例。如针对经管人文专业的学生,擅长文学方向的语文教师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对专业文章进行教学;对建筑类专业的学生,专业文章或许涉及到难懂晦涩的语言文字,擅长语言文字方向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文章的阅读。如给机电学院的学生讲解一篇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机械制造类的专业文章,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研习,而对于文章中因古汉语问题涉及的阅读困难,语文教师则必须引导学生读懂全文。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必须遵循“三位一体”的原则,“三位”即上述三个教学内容模块,“一体”即运用特殊的教学方法融专业文学作品、写作与言语交际训练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特征,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切实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素质基础。在三个模块的教学中,专业文学作品习读为基础,写作与言语交际为提高,围绕专业文学作品进行专业写作,侧重提高学生动手“写”的技能;围绕专业文学作品进行自我观点的阐述与评论,集辩论、演讲、交谈于一体,训练高职学生开口“说”的技能,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导、读、议、练”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写作环节不仅仅只应局限在应用写作,而应包含基础写作,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专业文书的写作,后者侧重文学文体的写作,因为专业文学作品有很多本身既是属于文书,同时又属于文学文体,所以必须兼顾两种写作方为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简单讲述刘勰《文心雕龙》里所涉及到的文体种类,既能让学生拓展写作视野,又可以结合专业文学作品对古今同一种文体的演变进行辨别。以上仅就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设计两方面论述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改革思路,改革的方面还有很多,如教材的编写与高职大语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始终站在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指导改革思路,全面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年轻且具有活力的基础课程,体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通过语文思维模式认识专业知识,使高职学生树立终身正确的专业价值观,为努力实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做出文科工作者自身的贡献!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篇2
1 加强听说教学的重要性
2004年1月,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2005年教育部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指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目标是更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以体现社会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2007年8月教育部出台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四、六级改革目标都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已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主,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侧重听说方面的训练,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听说教学,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已成为主要的教学课题之一。
2 具体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开设视听说课程
2003年末我校大学外语部顺应改革发展需要成立英语第四教研室。
2004年,英语第四教研室抽取03级非专业的12个班级的学生开设视听说课程,每学期16学时,并辅以学生自主学习系统,期望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对非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基本要求”标准,即:能够开口进行日常基本会话,能够表达连贯的思想和主题。
随之,开设视听说课程的班级不断增加。至2012年,所有大一、大二的不同层次的英语班级均开设视听说课程。每学期16学时,教材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学新英语视听说教程》
目前,我部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总结不足,对视听说课程实施分级教学模式。第一级为初级阶段,学习内容尽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回答和复述,逐渐掌握最基本的句型和表达方式等。第二级为中级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能基本表达个人的意见、情感、观点等。教学方式可采取回答问题、概述大意、描述、复述短文、观点讨论、角色扮演等。第三级为高级阶段,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讨论、演讲、访谈等能力的训练,能够就一般话题进行讨论、演讲、访谈,并掌握讨论、讲演和访谈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技巧。教学方式主要是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
2.2 开设口语课程
2007年8月教育部出台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关于口语的要求,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我部于2008年选派骨干优秀教师加入第四教研室,组建英语视听说教研室。除继续在其他教研室各位教师的大力协助下负责全校的视听说课程之外,开设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立口语班。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本课程的适用学生为英语基础较好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我们通过高考英语成绩、英语入学成绩以及口语面试成绩三个方面进行遴选)。目前11级共11个班级,每学期64学时。本课程的宗旨是多种技能综合培养,尤其是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学生如何在日常情境中,如学校、社会活动、工作和休闲活动中,流利、正确使用英语。通过学生三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中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更高要求”标准。该课程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集多种教学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一体,利用两人对话、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等课堂活动进行更进一步的个性化练习,从而保证了学习语言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及真实性。
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们对口语班采用分级教学制,分为基础阶段(一级)、中级阶段(二级)和提高阶段(三级)。
第一级,注重于基础英语会话,着眼于训练学生开口说英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习惯∶清晰、流畅、达意。培养学生用简单而基本正确的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思维清楚,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第二级,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从听说写等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适当添加辩论和演讲方面的训练。
第三级,课程着眼于如何从真正意义上突破英语口语,彻底改变传统的单纯由口语突破口语的做法,从听、读、写、说全方位出发,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之在英语课交际中得心应手,最终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口语班学生成绩由期末口试成绩、期末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口试为40分,占期末总评的40%,笔试为40分,也占期末总评的40%,平时为20分,占期末总评的20%。
从2006年至今,在校、院、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主办了延边大学英文歌曲比赛,延边大学英语演讲比赛,延边大学口语班汇报演出,并于今年首次举办了延边大学首届英语辩论赛,在各类比赛中选派优秀选手代表我校参加吉林省或国家各类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学校有关领导的认可和好评,也为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和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做出了贡献。
3 问题与思考
3.1 教材的选择
在视听说课程教学中,不同层次的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只在讲授重点和难点上有所区别,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材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二层次的学生觉得教材的难度大,难以听懂。一层次尤其是口语班的学生觉得教材过于简单,知识容量不够,不能够满足他们对视听说方面的知识需求。这两种情况均不利于教学。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教学的展开,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2 教学管理
由于实施分层次教学管理,一个英语教学班的学生往往来自多个专业,原有的自然班被打破,给教师和学校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再者,视听说课程每学期只有16学时,占英语课程的1/4,让部分学生觉得并不重要,无故缺席,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全校各院系之间应共同协调、合理安排。
3.3 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不同层次的学生虽采用不同难度的考核试卷,但并没有设定一个合理的不同层次教学成绩的换算标准,使学生在奖学金评定或其他评优方面有失公平。因此,如何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估标准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我们应深入研究并确立适合多层次教学的考核评估标准,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准确的考核评估体系。
4 结束语
加强听说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我校近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肯定,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我们愿意同广大大学英语界的教师共同努力,实现大学英语改革中对于听说能力的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外语能力的合格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摘要:该文通过以延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阐明了听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简要的介绍了我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关键词:听说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篇3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存在价值受到质疑、教学方法及内容陈旧等困境。应认识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从课本的选编、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相关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困境改革
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无疑,学好这门课程对广大青年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前正面临着一些困境。对此,应认识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大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存在价值受到质疑、教学方法及内容陈旧等。
首先,大学语文存在的价值受到质疑。一部分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学好专业课有利于掌握专业技能,方便找工作;学好外语和计算机能顺利通过等级考试,而且这也是必备的硬件。相对而言,大学语文课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汉语天天说,人人都会用,大学语文课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吗?在种种消极观点的影响之下,大学语文课的地位越来越尴尬,甚至很多高校已经不再开设这门课程。
其次,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僵化。很多教师将大学语文课教成了“高四语文”,仍旧沿袭中学阶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方式。进人大学阶段,面对已经摆脱高考包袱的青年学生,教师仍然垄断课堂,全程讲解,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氛围压抑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再次,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陈旧。我国社会重视传统,尊重经典,这一点在语文课本的编排上体现得颇为突出。某些经典的文章,在中学时代已经出现在语文课本上,被教师和学生们精耕细作地学习过了,然而,在大学语文的课本上,这些篇目仍然出现。面对这样的情形,学生难免感到审美疲劳,表现出厌烦情绪。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首先,应认清一个问题:大学语文课的设置是否有其必要性。很多人认为没有学习它的必要,因为汉语是母语,似乎是人人都能说会用的。笔者认为,不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进行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阅读和表达。如果单纯重理轻文,那么就会造成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薄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怎样进行深入的研究?又怎样把自己的成果用简练明确、逻辑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毫无疑问,语言文字功底不好,将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作为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笔者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不容乐观,语句不连贯、词不达意、错别字多、标点符号误用、网络语言滥用等现象较普遍。随着高校的扩招,入学生源的语文素质更加令人担忧。在这种情形之下,认为大学语文课没有存在的价值,无疑是不对的。
其次,大学语文课有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上指出,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著名学者乐黛云指出: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人文素质培养不但是指对各类人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求将积极的有价值的因素内化为一种修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篇章都蕴涵着丰富的意蕴,学习这些文章,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将不无裨益。
再次,大学语文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康德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是创造性的”。想象力是决定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象力提高了,创造力也随之提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理解力、想象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从事文学审美鉴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在承认大学语文存在必要性的前提下,面对客观和主观的困境,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课本选编的改革。现在一些大学语文课本,篇目的选择仅仅局限于中国文学,并且偏重古代作品。这样的课本在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传承方面当然有很大的优势,然而,选择范围不够宽广。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本中的篇目应该涵盖古今中外作品,切不可变成中国文学作品选。应当适当加大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比重,使学生有宽阔的眼界。外国文学作品相对于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而言,是一种异质的文化资源,和中国传统文化呈互补的态势。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则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其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另外,中学课本中业已出现过的篇目,大学阶段应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审美疲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的篇目,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分析思路,以帮助学生。其次,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垄断课堂的灌输者。不能再继续传统的方式,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传授。叶澜教授指出:只关注现成知识传递价值的教师,实际上是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青少年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这种情况不改变,教育将成为阻碍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消极力量。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中都要体现这一价值。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简单地听讲、记笔记、背答案。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整体水平有基本的了解,应该熟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文学原本就是“人学”,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人类的各种情感体验和生命经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在教学中,尽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作品和现实人生,甚至热点时事联系起来,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调动一切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使学生产生直观真切的印象。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处师生互动的网络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发问,而回答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培养一种“争鸣”的习惯,让每个有兴趣的人都参与进来,说出自己的疑问,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在“争鸣”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向图书馆、网络寻求答案,这种做法无疑会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他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再者,教师也可从这种即时产生的反馈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这种反馈再作用于教学,将会成为一个良好的循环。再次,考试方式的改革。作为对大学语文教学成果的检验与考核,在教学方式变化的前提下。考试方式也应加以变革。应该增加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考核.并且将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状况列入平时成绩的考查范围。
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篇4
教育部 2004 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 2005 年 1 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精神。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在近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制订了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
大学英语课程包括:《大学英语1-4》、《高级英语听说》、《英美文化》、《英美原版影视欣赏》、《口语演讲》等课程及英语自主学习的平台。
《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为80学时,5学分,《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为64学时,4学分,课程性质为必修;《高级英语听说》、《英美文化》、《英美原版影视欣赏》、《口语演讲》等为32学时,2学分,课程性质为选修,记为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学校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平台,满足学生课余时间学习英语的需要。
三、教学对象
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
四、教学安排与成绩记载
大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参加学校安排的《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课程学习,从二年一期开始学校对学生实施分类教学。《大学英语3》的教学分为《大学英语3》(普通班)、《大学英语3》(听说班)、《大学英语3》(免听免考班);《大学英语4》的教学分为《大学英语4》(普通班)、《大学英语4》(免听免考班)。
(一)分类教学的具体安排与成绩记载办法
1、二年一期开学前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参加《大学英语3》(普通班)的学习;二年二期开学前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参加《大学英语4》(普通班)的学习,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2、二年一期开学前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参加《大学英语3》(听说班)的学习,学习内容以英语听说为主,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3、二年二期开学前只通过CET4的学生,该学期必须选择参加《大学英语4》(免听免考班)或《大学英语4》(普通班)。选择免听免考班的学生,《大学英语4》成绩自动记载为(CET4成绩/710*60+40),选择普通班的学生必须参加课程学习,《大学英语4》成绩记载为课程考核成绩和(CET4成绩/710*60+40)二者之间的高分。
4、二年一期开学前通过CET6考试的学生,该学期必须选择参加《大学英语3》(免听免考班)或《大学英语3》(听说班)。选择免听免考班的学生,《大学英语3》成绩自动记载为(CET6/710*50+50),选择听说班的学生必须参加课程学习,《大学英语3》成绩记载为课程考核成绩和(CET6/710*50+50)二者之间的高分。
5、二年二期开学前通过CET6考试的学生,该学期必须选择参加《大学英语4》(免听免考班)或《大学英语4》(普通班)。选择免听免考班的学生,《大学英语4》成绩自动记载为(CET6/710*50+50)和(CET4成绩/710*60+40)二者之间的高分,选择普通班的学生必须
参加课程学习,《大学英语4》成绩记载为课程考核成绩、(CET6/710*50+50)和(CET4成绩/710*60+40)三者之间的高分。
(二)通过CET6的学生从二年一期开始,仅通过CET4的学生从二年二期开始,可以选择修读《高级英语听说》、《英美文化》、《英美原版影视欣赏》等英语类通识教育课程,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三)学校在通过CET4和CET6的学生中选拔少数学生参加《口语演讲》通识教育课程学习,课程成绩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五、选课管理
学校每学期按计划开设大学英语类课程,学生根据学校安排参加选课。
1、每学期选课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预选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CET4、CET6成绩等情况预选课程,根据自己上课时间等情况选择该课程的可选课头;第二阶段为改选阶段,学校根据CET4、CET6成绩对学生选课进行审核,删除错误选课,并根据情况给该类学生提供改选机会一次。
2、选课结束后,学校按选课学分进行收费认证,未通过认证课程为无效选课。
六、附则
1、本方案中“通过CET4”指CET4成绩达到425分,“通过CET6”指CET6成绩达到425分。
2、本方案从2007级本科学生起开始实施。
湘潭大学教务处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篇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兴起,之后发展迅猛。二十一世纪更是职业教育的新世纪。但它不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起步不久的高等职业教育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关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设置,很多院校也都是边摸索、边总结,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也面临着课程趋向边缘化、课程内容设置随意、课时量不足等种种问题。
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是由领导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陈旧、教师的被动消极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适应时代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出自己的特色,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功用,配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高职院校培养出博而专的实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价值取向
(一)大学语文的人文价值取向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里的“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大学语文以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理性情感和独立的文化视角。
但是,职业教育具有它的市场导向性。高职院校重点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许多人认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否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实用技术。在种情况下,很多职业院校急功近利,要么以《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这类功用性强的课程代替《大学语文》,要么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差,将大学语文,视为中学语文的延续,基本沿用中学语文的教法,讲课的重点放在段落划分,中心归纳,写作特点上。
市场经济是功利的,但从长远来看,一切功利而又短视的行为都会被功利本身所淘汰,市场需要的是真正的才能,而不仅仅是技能,只有当技能辅之以良好的综合素质,才是一个健全的、能够真正立身于市场经济大潮而不败的人才。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大学语文所传授的应当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大学语文教师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帮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文学用品,用“艺术魅力”来感染学生,注重人的内省,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人文的形式来把握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语文课程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学生文化素质比较薄弱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更具有深远的价值。
(二)大学语文的功用价值取向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实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每个学生都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较差,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较低。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学语文应该与时俱进,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紧密结合不同专业,提高学生的实用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水平,从而发挥自己的功用价值,为学生将来的就业、转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都重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和功用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二个价值向度,做为职院的大学生,两者更应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应偏颇。做为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其价值取向也应全面,既要着重强调人文性,也不能忽略功用性。
二、建立高职院校自己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
(一)模块化教学
我们不妨把大学语文分成三大模块:文学欣赏模块、应用文写作模块和口才训练模块,通过这三个模块的配套学习,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并且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实用写作基础和一定的口语表达及沟通的能力。I文学欣赏模块。
文学既人学。大学语文要落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要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情操,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公民。
2.应用文写作模块。
相对于普通本专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偏弱,许多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令人担忧,有的同学甚至连一份简单的请假条都写得错误百出,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也要担负起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一方面从遣词造句等语文基本功着手;另一方面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培养一些实用性文体(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等)的写作能力。行政公文的学习以“够用”为度,不必太多。
3.口才训练。
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扎实,但在求职时却由于沟通能力差而屡屡失意;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指出我们的毕业生缺乏起码的表达沟通能力。对于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来说,在同等的条件下,是否能顺利进人职场并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口才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一定要从利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才训练。
(二)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仍沿袭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法,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缺乏开拓意识,函待改进。
1.语文基本功与文学素养并举。
人文精神说到底是一种情感的、主观的、个性化的价值判断,教师的角色是着重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情感,体会文学魅力,在感受、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审美悟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发学生的意志,鼓舞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大学语文还要担负起提升大学生母语水平的任务。大学语文教师在每模块都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比如,讲授文学欣赏这一模块时,注重讲讲文章结构;上口语训练课时,着重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逻辑性,简练性;应用文写作模块,对于文章的格式(特别是公文)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着重抓学生用词造词方面的毛病,文章层次结构是否清晰的问题。
2.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这应是我们重点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职业学院强调的是实用性,大学语文也应紧密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大学语文的功用性。
例如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在美文欣赏模块选取历代的旅游文章进行讲解,口才训练模块则可侧重于旅游口才的内容;面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我们口才方面应侧重于训练其推销口才、谈判口才,写作方面则应注重于其市场调查报告、经济活动预测报告、说明书等经济文种的写作,而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增加阅读和欣赏部分的内容,夯实其语文基础,而且在写作方面应侧重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等文种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兴趣,从而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丰富和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开展课内、课外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讨论、辩论、演讲、情境模拟法等方式,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逻辑思维、及口才能力。针对当前文学热点,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认知文学的真正内涵,组织学生开展观看经典文学改编的影视片、参加文学社、征文等活动,使学生在切身感受文学的美,体会写作的愉快。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篇6
大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应用文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学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熟悉应用文写作和公文往来,其次,要根据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讲授内容,必须使学生能对本国的文学有一个较系统地了解,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一条明晰文学发展脉络,熟悉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对本国文学有一个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掌握。 2.2大力推进教材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可以根据实际内容分块组织教材内容,并注意增加一些新篇目。在教材编写上,必须在保持知识性的前提下着力突出价值性,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这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径选择。
2.3改革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思路
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多用案例教学,要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注意师生教学互动,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大学语文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在讲授大学语文课时一定要注重学术性,讲深讲透重点内容,并能随时深入到本学科的前沿,并将与课本知识有关前沿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来。
2.4改革创新评价及考核方式
由于受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育通常是以一次考试的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实这和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所以必须重视平时学习和考察,同等重视过程与结果,同时,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另外,在检测考试中,不要再拘泥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要看重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测试。最后,一定要建立合理的大学语文教学考核模式,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打破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的方式。
2.5要高度注重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可以为大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好的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多媒体等先进的视听手段引进课堂,能充分利用文学与音乐及美术的关系,可以将文学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学的形象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另外,要进一步优化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做到合理使用。可以针对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建设网上语文教学资源、给大学生语文学习提供更多资源支持。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素质。要切实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 篇7
一、《大学语文》课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我校的《大学语文》课在开设之初, 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 不论是教学的内容, 还是教学方法都是在摸索中进行, 尤其是教学方法, 仍沿袭着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显然, 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 也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任何一门课的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 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是上好每一门课的前提。为此, 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对大学语文教学状况展开了调查。
(一) 调查的目的
了解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的基本诉求, 以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更好地完成《大学语文》课的开设目的。
(二) 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级本科一年级学生, 分别是:康复全科、针灸推拿、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生物制药等7个专业, 共计1295人。
(三) 调查的方式
采用以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式, 时间为开课之初, 问题以选择题, 是非题及自由回答题等三种方式出现。回收问卷之后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 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的内容由15道问题组成, 主要分两大板块:
1、在大学语文课上, 你想学到什么 (即教师讲什么) ?
2、你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学习 (即教师怎样讲和学生怎样学) ?
(五) 调查的结果
根据各班的人, 一共发放1295份问卷, 全部收回。根据这些问卷, 集中反映出两个问题:1、授课内容要新颖, 不要拘泥于教材。2、授课形式要多样, 要有课堂互动。
二、《大学语文》课教学改革的实践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深入地分析之后, 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 以教材为依托,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1、对教学内容的比例进行了调整。
《大学语文》在开设之初, 选用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步高教授主编的教材。这版教材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主, 而涉及到的现当代作家和作品很少。为满足学生对现当代热点作家了解的需要, 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 调整了授课内容的比例, 增加了对张爱玲、沈从文、余秋雨等现当代作家及其作品的讲解和介绍, 这样, 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所占比例更加合理。
2、增加了对作家生平尤其是趣闻轶事的介绍。
虽然这些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 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作家的生平和趣闻轶事丰富了学生对作家为人、为事的了解, 让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 也能体会到作家的人格魅力, 真正体现《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起到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1、设立“今天我是主讲人”的自我展示环节。
教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课堂参与的重要性。笔者的做法是每节课都有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讲课, 这一环节叫做“今天我是主讲人”。具体的做法是:在第一节课时, 将本学期要讲到的作家告诉给学生, 让他们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关于作家生平和艺术成就的资料, 做成ppt或讲稿, 在课堂上以讲课的方式讲给同学听。讲完之后, 同学们还要就相关的问题向主讲人进行提问, 主讲人再给予解答。这种做法让学生有了参与权和话语权, 既激励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现在, 这一自我展示环节已经成为大学语文课的亮点和特色。
2、增加了课堂讨论的环节。
每节大学语文课, 都会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如在学《垓下之围》时, 让学生讨论“项羽如果渡过了乌江, 历史是否会改写”;在讲李白和杜甫诗, 比较二人的诗歌风格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讨论, 不设标准答案, 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讨论, 甚至是辩论中互相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辨的能力, 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师生之间也加强了互动。
3、运用网络资源,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大学语文课不但是文学课, 也是美学课和艺术课。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 结合课程实际情况有效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通过对声音元素 (包括诗歌、散文的录音朗诵, 现代歌曲, 古典戏曲的播放) 、动漫、图片、MTV、电影片段等的采用, 使课件声、文、图、像并茂, 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践证明, 具体生动的富有冲击力的视听媒介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文学修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课堂上短短的100分钟的讲授, 也不能立竿见影地看到成效, 课后的深入地继续学习更为重要。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续, 可以弥补第一课堂学时有限的不足。为了让学生保持住对语文持续性的兴趣, 笔者和同仁一起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大学语文课有了以下变化:1、课下问问题的学生多了。说明学生关注这一门课, 并能够勤于思考。2、学生主动把自己写的诗或文章拿给老师看, 说明互动教学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对老师充满了信任感。3、在互动教学中和第二课堂活动中, 发现了很多人才。比如有的学生擅长演讲, 有的擅长写作。将这些人推荐到学校的社团, 更促进他们才能的发挥。
大学语文课改革一年以来,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当然, 这种改革还在继续, 并打算将来在考试模式, 网络教学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最终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究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学改革;探索
一、引言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是对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文化课。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这一门课程。由于高职院校是一个以教授专业技能为主的高等院校,无论专业方向是否与大学语文这一学科相关,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虽然对所有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开设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兴趣普遍不高,语文能力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弊端,目前的教学现状并不符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因此,为了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必须对高职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便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优势,强化其教育功能,逐渐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转化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语文对学生思想文化的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一)大学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地位不断下降。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大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甚至有的高校并没有给某些专业的学生开设这门课程,导致大学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较大。首先是课程的开设与否,完全取决于高校领导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其次是随着学生专业课程负担的加大,大学语文的课时不断减少,甚至出现课程被专业课替代的现象。
(二)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缺乏创新性。在大学语文教学
中,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还是停留在课程知识传授的层面,较少涉及到人文教育以及审美、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在教材内容的选材大多偏向于中国古代优秀的名诗名篇,对与现代文学作品或国外优秀的人文科学作品相关题材的文章较少。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不高,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也就自然而然跟着下降。
(三)大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过于陈旧。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属于高职院校的基础文化课程,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无关。有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忽视了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学作品意境的分析,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没有体现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的作用。这样,本该生动活泼的文学作品赏析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因此,这种比较古板、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提起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和抵触的情绪,并且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也不相符合。
(四)大学语文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较为落后。大学语文的课程评价体系大多是以考试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并且试卷内容除了作文题是属于主观题,大多数都是选择题等客观题,这样的考试形式缺少对学生主观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落后的课程评价体系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能力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从教学教材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主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了增强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大多数的教学时间都用在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程上,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高职院校应该改革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写作表达能力等这些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首先,应该体会和传承教材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优秀精神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如作品表现出来的作者高尚的品德修养、独具一格的兴趣爱好、坚持不懈的人生追求以及其高贵的个人品质等。例如,阅读杜甫的诗篇,可以体会到其忧国忧民的情怀;阅读屈原的诗歌,可以领略到其为了振兴国家的浓浓的爱国之情等等。这些中国优秀的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向我们传递了积极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高尚的情操。其次,除了要对教材中传递出来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予以学习,还要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陶冶情操的方法,通过阅读书中人物体现出的品质来熏陶自己的人文素质。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间,其思想较为活跃、好奇心强、时间较为灵活自由,这段时期通过阅读大量的名片名作,既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以教材作为授课内容的唯一来源,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使课堂内容不再枯燥乏味,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借题发挥,根据教材单元内容所体现的整体思想,要求学生去寻找相关题材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的来源,通过辅助阅读的方式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本单元教材所体现的思想。
(二)从学生兴趣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对语文课程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其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兴趣大为减退。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大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来,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即传统的板书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的语言文字配以相关的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这种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效应,来调动教学过程中的授课氛围,使学生能够有更加直接、深入的理解,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其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学语文授课过程中,如果一味的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学习兴趣较为低下。而学习的兴趣是在对疑惑进行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兴趣便会大为提升。经过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个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体会教材中的重难点以及各个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精心设置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大学语文虽然是一门文学方面的课程,与工科专业的课程明显不同,但是任何课程都是与社会实践有所联系的,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的。因此,除了通过课堂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真正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之所在。例如,大学语文课程之外,可以邀请各大知名教授开展相关的人文讲座,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还可以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一些诸如辩论赛、知识竞答的方面的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创办或者参加文学社,并且通过与杂志社进行合作,组织一些采访活动,然后撰写相关的文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大学语文应该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的阅历,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达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从教学目标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改变传统的结果式评价方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的,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能力和水平的变化。不仅要关注学生已经取得的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行为表现,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变化情况,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一锤定音式的评价方法,而应该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和变化。其次,是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是从考试内容上,要将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转变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核。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不仅要重视理论课的学习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注重对其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从考试形式上,应该改变传统的一纸化考试的模式,可以采取开卷考试、论文写作、案例分析等开放式的问题,以便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另外,除了根据期末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将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期刊文章发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四、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发展,必须对传统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法。其中,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地位不断下降,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以及课程评价体系较为落后等四个方面。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从教学教材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兴趣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来提高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大学语文的运用能力等。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真正实现其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姚旺.浅谈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式[J].科技教育创新,2008(4).
略论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改革 篇9
略论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改革
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以后,为达到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改革是唯一出路.第一,根据生源特点,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质量标准.第二,实施“分类教学”和“分层次教学”,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加大投入,自行开发或引进大学英语多媒体立体化教学系统和自主学习系统,建立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平台.第四,建立“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文化选修课程”的`课程模块体系,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第五,加强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强、团结务实、拼搏创新的师资队伍.第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用规范化的教学常规来保证教学质量.
作 者:余中伦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康定,626001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本科 英语 教学 改革 意义 思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10-05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10-28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初步思路10-13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08-31
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05-10
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05-20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05-27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09-30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设想05-1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