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质量

2024-05-24

大学教学质量(共12篇)

大学教学质量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大学的不断扩招, 部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已经不复存在, 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热情, 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做其他的事情, 甚至出现部分学生集体逃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对于我们培养优秀的人才是十分不利的。作为老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 来留住我们的学生,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一、教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在大学中, 学生喜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影响会很大, 他们已经不再像初高中一样, 不喜欢老师也要认真地学习, 大学生完全可以不把这门学科当回事。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从衣着到语言, 再到知识修养等等各个方面, 都能够让学生喜欢你, 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课程, 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二、转变教学理念

当前的教育目标已经不仅仅是把知识传输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有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特别是对于媒体这一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行业, 更是要培养出学生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新问题的探索都是非常积极的, 而且还具有着强烈表达自己见解的愿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对象, 更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只有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才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才能够自由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不断的体验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学习。

对于老师来说, 也需要及时地改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变主导地位为辅导地位, 把更多的空间交给学生。那么, 我们老师需要做些什么呢?首先, 是要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方向, 以保证课堂教学能够在不严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其次, 是要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纪律, 保证学生的自由有一定的范围, 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再次, 就是要对学生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进行帮助分析、协助学生得出结论。由此可见,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地补充自己, 以便能够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大学里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都毕业了, 有些代课老师还不知道一些学生的姓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严重不足, 造成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教, 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学, 师生之间严重脱节, 无法实现因材施教, 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不高, 甚至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因此, 我们老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性格及爱好,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 要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敢于交流、敢于创新, 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可以自主发展的课堂学习氛围;其次, 老师应该学会对学生的赞赏, 尊重每一个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鼓励,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激励学生更加刻苦地学习。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 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学生体验的结果肯定也不尽相同, 因此, 在评价的过程中, 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不同的观点, 而且只要是合理的, 其观点就应该受到尊重。同时, 在评价的过程中也不应该再坚持老师的一言堂, 而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 共同进行评价, 不仅使评价的结果比较客观, 也可以让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观点或者被评价的过程中, 增长见识, 获得新的知识, 激励求知的欲望。

对于表现不够好, 或者想法不够完善的同学, 老师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 肯定其所存在的创新意识, 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不足或者错误, 找出原因。这里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确保此次的交流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 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比如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争取为每个人都创造出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思考的空间。总之, 就是要在坚持开放性教学的同时, 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彭举威、王宏哲等.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高校教育研究.2008.17.102104

[2]简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OL]

大学教学质量 篇2

一、引言

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始终是核心,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我们永恒的课题。

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标准。因为课堂教学质量的组成非常复杂,提高质量的过程受众多因素影响。对教学质量评价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教师自身是否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素质、教学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2、是否使用科学的教学大纲和优秀合适的教材;

3、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4、能否做到认真备课,努力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

5、是否重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大学生的学习类型

1、代表含义学习

代表含义学习的主要内容:词汇、公式、专业规定用符号等。此类学习内容,无论你能不能记住,其代表的含义早已确定不会改变,因此,这一内容学习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强迫性,强迫学习者必须记住,弄通含义。

2、同类概念学习

从哲学上讲,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实物共同关键特征的学习。

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复杂程度高于概念学习,但又以概念学习为基础。命题学习分为三种类别: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不同的学习内容,将归属不同类型的学习,不同类型的学习有其特有的学习机制。教师应当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机制,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大学生学习水平

依据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将学生学习水平分为:记忆水平学习、理解水平学习、融会贯通学习、概括水平学习、创新水平学习。

1、记忆水平学习:此种学习是一般记忆程度的学习水平,不能对学习内容给予理解和掌握。这类学习是不加理解的记忆,会使有意义的学习变成机械学习。

2、理解水平学习:理解即为了解、领会,是揭露事物间联系从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其水平随揭示联系的性质而异:有揭示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理解,有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的理解。

3、融会贯通学习水平:融会贯通学习是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会贯穿起来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处于这类学习水平的学生不满足于记忆、理解,其着眼点是要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4、概括水平的学习

概括是在思想中从某些具有若干相同属性的事物中归纳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扩大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5、创新水平学习

创新水平学习,则是学习者在学习上的一种新的见解、新的方法。如学生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某些学习模式,独立思考出来的某些方法等,称为创新水平学习。

以上五类学习水平不是孤立和绝对的,学生可能同时处于几个学习水平之中。教师施教之前应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不同类型的学习水平,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主观因素,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

二是客观因素,包括社会风气、校风、班风、教学条件、教师等。

1、主观因素

1.1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要求:

我们是宁愿少而精,而不愿多而囫囵吞枣的知识,知识弄懂了才能被更好的应用,而混淆不清又不巩固的知识是完全无用的。

知识的组织:

知识的组织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只知道让学生知道了解知识而不知道知识在头脑中如何组织条理是不可取的。

1.2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努力促使学生:

1准确地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义和重要的事实和实例;

② 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智力,就要培养构成智力的要素及培养构成要素的品质。如思维能力应着眼于深刻性、广泛性、敏捷性等。这是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关键点,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③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

学生学习成绩不良并非都是智力上的原因,因此,不能只重视智力因素的提高,只有从改善非智力因素入手,消除非智力上的不良品质,才能使智力优势得到发展。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包括:社会风气、校风、班风、教学条件和教师的特征等。

社会风气、校风、班风、教学条件、教师的水平均对学生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例如相对教师而言可以对学生产生如下影响:

①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影响;

② 教师的智力水平对学生的影响;

③ 教师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

④ 教师富于激励的倾向性对学生的影响;

⑤ 教师的行为品质对学生的影响等等。

总之,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特长,还应具备优良品质,做到即能教书,又会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它因素影响这里不再一一论述。

三、结论

(一)课堂教学是我国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下来额最普遍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方法,这一方法已经被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可。

(二)本文通过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展示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课堂教学中的12个基本教学环节,从每个环节中挖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途径。

(三)通过大学生学习理论探索,分析大学生学习3种类型和5种学习水平,提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四)通过影响大学生学习因素分解,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分析中寻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

大学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大学数学;教育质量

近年来,高校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教学中的“精英教育”的目标也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的目标。在这种“大众化教育”的前提下,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也变得更加困难,难以确保学生的专业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因此,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是改善这种状况的必然选择,对于大学数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长远的意义。

一、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数学是理工类学校非常重要的基本课程,其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理工类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高校扩招之后,进入大学的门槛降低了,大学生的数学基础也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他们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数学底子相对较差的学生没法适应统一的教学大纲,而底子较好的学生则没法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要求不一致,无法相应的满足学生的具体要求。这两方面的严重差异,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进行有效的调整,而分层次教学就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能改善目前的教学状况,更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主要实践

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分层次教学法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朝着自己所擅长的方向发展。但是,要做好分层次教学,教师还应当明确教学的主要实践内容,从而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1.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可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课程主页,进一步满足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学习。在具体的主页设计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层次,尤其是“概率与统计”和“高等数学”这两个内容。这样的課程设计既能保证数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学习,又有利于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数学水平以应对考研的学生。同时,还可设置网上教学、网上答疑等项目,让教师能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2.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分层次教学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基础和专业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最宜采用的是全方位分层次教学。此教学方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针对开设课程的不同,对教材进行分层次。主要针对理工类和文史类,应将教材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别,以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其次,设立不同的教学班级,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数学基础的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标准的班级,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的添加一些拔高的数学知识,并要求学生掌握和使用教学方法。

三、需要进一步实践的问题

大学数学教学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多方面力量共同解决,才能够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象已经成了定局,数学的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相应的知识面都在不断下降。

其次,教考分离的现象一直是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不能够有效的实现教师特长的发挥和个性化教学的统一。虽然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本科生可以进行相关课程的选修,但是要真正的实现这一措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路发展过来,最终导致了教学分离问题的严重化。

四、结语

总之,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对于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高对等数学进行分层次的教学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最终促进大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但是,要真正的提高大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还需要面对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的联系到中国的教育体制。因此,要进一步的深化分层次教学,提高大学数学的教育质量,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孝平,俞军,陈萍,许春根,王为群.深化分层次教学 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中国大学教学[J].2010,(03).

[2]杨孝平,刘德钦,米少君,许春根,王为群.本科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实践.大学数学[J].2009,(06).

[3]母丽华,李焱,赵佳慧,林泽南.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8,(07).

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控制探析 篇4

一、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现状及英国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控制经验

(一) 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现状

分级办学实施教学管理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是电大进行系统办学的优势所在,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地市级、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和工作站所构成的遍布全国的远程教育系统形成了电大办学的特色和鲜明特征。30余年时间, 电大系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同时也印证了电大现有办学模式的生存力。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基本要素由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教学 (教务) 管理和条件保障等五个要素构成。自2006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以来, 整个电大系统着眼于长远发展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控制方法和体系。2006年总结性评估指标包括 8 个一级指标以及 18 个二级指标, 如下表所示 。

2007年,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了加强教学质量控制的15个相关方面:强化教学质量意识, 落实总结性评估整改措施;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切实解决落实中的问题;加强指导、服务和管理, 推进教学点建设与发展;完善办学条件, 切实保证有效教学投入;进一步规范招生工作管理, 把好入口关;规范非统设课程教学工作, 提高非统设课程建设水平;落实教学资源配置工作, 推进教学资源应用;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 保证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保证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切实落实考核管理制度, 严肃考风考纪;深化教学改革, 主动适应社会教育需求及学习者需求变化;深化课程考核改革, 稳步推进网考试点工作;改进学习支持服务, 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加强教学评估和督导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和研究水平;多种措施并举, 加强素质教育工作。2008年, 中央电大又在原有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措施, 明确各指标含义, 搭建了《广播电视大学示范性基层电大指标体系与标准》。该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 二级指标13个, 主要观测点25个。

(二) 英国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控制经验

英国开放大学是世界上公认的办学理念先进、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的远程教育大学之一, 其运作模式之成功对我国开放大学的建构有着积极启示。英国开放大学通过近50年的发展完善, 教学质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其整个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着眼于五大部分:一是秉持坚定的质量信念。为使远程教育体系的质量得到保证, 创办者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课程建设上, 编写了一批教学计划、相应的教材、系列课程任务书。通过毫不松懈的质量把控使得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传统教育界的认可。二是规模庞大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英国开放大学面向全欧洲招生, 本科凡年满18周岁者皆可入学, 研究生入学需提交正规申请, 目前在校学生达20余万人, 学校有全职工作人员近5000人, 学校严格按照1∶25的师生比为教师分配工作量。学校聘请教师条件严苛, 其中不乏国际顶尖的大师。三是以课程开发为核心的办学体系。英国开放大学已开发课程800多门, 课程开发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 结合专家、企业的相关意见进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编写。四是精密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大学对作业、报告及论文的要求极为严格, 所有学生的作业、报告及论文都要经过教师批改, 未及时上交的要提出申请。同时对每门课程都组织统一考试, 对命题质量、考前辅导进行严格把控。五是技术先进的教学支持体系。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克服了学生分散、业余学习状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精美翔实的课件、高效的计算机网络都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基础。

二、以“宽进严出”为准则的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控制关键因素

(一) 学习对象的开放

为每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人提供教育机会和便捷服务是开放大学核心理念之一。开放大学所囊括的学习对象范围应包括所有成人教育范畴, 其主体为有学历需求的非学龄人口教育, 基于个人就业、职业发展、个人兴趣的非学历教育。同时, 依据开放大学所背负的社会责任要求和远程教育特点, 更应满足广大基层、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 特别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社会群体, 以及部队士官的学习需求。开放的学习对象为实现教育公平和开放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也对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充足、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建设是进行教学组织的前提, 也是对学习对象教育选择权利的保障。《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对学习资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设能够满足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需要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课程为单位建设学习资源, 建成1500门以上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 数以万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 总容量达到1000TB以上。”对于学习资源建设核心环节课程设计应包含课程大纲、课程教学计划、相应教材、相应导学教辅材料, 所有相关设计应满足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高度一致。谨慎确定学习内容范围, 在结合社会、企业、学习对象的不同需要和层次的同时, 应得到传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认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载体形式, 尽可能减少学习对象对于学习内容的认知障碍。

(三) 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

1.充足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重点聘请一批国内外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 以及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素养的行家里手, 担任教材主编、课程主讲;组建对于成人教育有明确认识、有相当质量教学水平的专职辅导教师队伍, 专职辅导教师主要集中在承担资源建设及课程辅导任务的开放大学总部、分部、学院。为满足学习对象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应严格控制师生比, 确保专职教师的辅导水平。

2.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依据远程教育学习空间开放、学习时间开放、学习形式开放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合理、完善的支持服务, 搭建多种学习交流平台, 如网络讲座、网络公开课、交流论坛、专业交流微博、双向视频交流平台等。尊重学习者的个性需要, 努力营造可自由选择无间隙的学习交流形式。加强导学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对于专职教师的课程辅导有明确的标准要求。

3.学分银行及相关教学管理系统

学分银行是对学习者终身学习过程中档案及其学分转换、存取和证书获取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学分银行系统, 为每个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 提供学习跟踪记录服务和学分认证、转换与存取服务。学分银行的概念不等同于现行的教务管理系统, 它囊括了现行开放教育中的入学注册系统、课程注册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考务系统等教学管理系统的模块概念, 模糊了各系统之间的分隔, 真正实现了终身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的整体化、可视化。

4.课程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由专门成立的课程质量评估小组对已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课程资源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应为周期性的常态工作,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专家评价、行业企业评价、学习者评价、社会评价来衡量课程资源建设的实效性, 从而明确资源建设的方向。评估周期应根据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定, 不宜过长。

(三) 完善的技术支持

开放大学的教学形式以远程教育为主, 学习对象的地域分布也相对分散, 学习时间、场所不固定,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突破多种学习障碍, 多种教学媒介、课程载体并行是远程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建设开放大学网络平台, 实现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和分部、学院、学习中心之间网络高速链接, 具有一站式、开放性、可扩展的软件系统, 形成四通八达、自成体系的国家开放大学网上校园。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标准规范、门户网站、用户认证管理系统、门户系统;教学、管理、科研、电子商务、学分银行、虚拟实验、质量评价、远程接待、物流管理、视频与语音交互、行政办公和服务等业务支撑系统;学习资源管理及学习资源库系统;网络、存储和服务器为主的数据中心和远程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学习体验中心和数字卫星电视系统等硬件设施。

(四) 严格的考核评价模式

改变传统教育中“一考定评”的评价模式, 逐步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转变。根据远程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特点加强形成性考核评价, 重在考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评价, 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于日常作业应予以高度重视, 日常作业直接反映了学习者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专职辅导教师对于日常作业必须严格检查批改, 作业形式引入社会调查、工作问题解决方案、实际操作和技术应用等应用性成果作为评价内容, 达到学以致用的评价效果。传统的终结性考试方式必不可少, 与形成性考试同为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终结性考试采用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的方式进行, 对命题质量、评阅质量都要与教学目的及大纲相适应。

三、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构成

结合广播电视大学主要业务开放教育现有的教学质量控制标准, 依照《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具体要求, 开放大学在组建初期应在搭建整体架构的同时, 加紧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整个体系应着眼于开放大学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开放大学;学习型社会重要支柱的战略目标, 教学质量控制体系需围绕学习资源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技术支持系统、考核评价系统进行综合建设。其中涉及相关教学过程管理、技术实施规范、资源建设规范、考核评定的具体要求, 其主要指标体系应包括:

(一) 一级指标

1.学习资源系统、2.教学管理系统、3.技术支持系统、4.考核评价系统。

(二) 二级指标

1.1 资源建设委员会 (小组) 人员构成、1.2课程体系设置、1.3学历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设置、1.4应用于非学历教育的独立课程;2.1师资队伍建设、2.2学习支持服务、2.3学分银行、2.4课程质量评估;3.1基础设施建设、3.2网络平台建设、3.3专业技术人员配置、3.4学习终端运行;4.1形成性考核评价、4.2终结性考核评价。

(三) 主要观测点

1.1资源建设委员会 (小组) 人员构成: 人员学历, 人员构成 (学校、行业、企业人员比例) , 人员学术及技术水平;

1.2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导学辅导材料, 教学内容载体种类;

1.3学历教育各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合理性, 实践环节设置比例。

2.1师资队伍建设:专职教师数量, 师生比, 教师学历构成;

2.2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时间与地点的可选择性, 学习交流平台种类, 导学教师与学习者交流方式和时长;

2.3学分银行:学分认证、转换、存取, 终身学习档案, 证书获取情况;

2.4课程质量评估:专业课程设置效果评定, 教学资源自主开发程度, 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程度评价。

3.1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3.2网络平台建设:网络系统完善程度, 各网络子系统衔接程度;

3.3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从事技术开发、维护人员数量, 技术人员与专职教师比例;

3.4学习终端运行:专职教师对于学习终端运行情况评价, 学习者对于学习终端运行情况评价。

4.1形成性考核评价:形成性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统计分析;

4.2终结性考核评价:终结性考试命题分析, 终结性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与广播电视大学原有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不同在于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控制应着重于“宽进严出”的主导思想, 强调了在面对各阶层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时资源的充足性、合理性, 调整了整个考核评价系统的主体地位,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组成整个考核评价系统, 两者同等重要。相对于传统教育和社会大众对于终结性考核形式的普遍认同, 形成性考核的作业、论文、实践环节的形式需要进一步调整强化, 专职辅导教师对于形成性考核的评阅审核方式应减少其他人为因素干扰, 并加强对教师履职的监控。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N].中国教育报, 2010-07-30.

[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EB/OL].http://crtvu.edu.cn/DisplayController/read.htmlTopicCode=14&ArticleID=2093.html, 2011-11-29.

[3]广播电视大学示范性基层电大指标体系与标准[EB/OL].http://xsc.open.ha.cn/www/613095828904/files/Newsfile/20104711629362.doc.

[4]丘建华.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控制[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7, (6) :84-88.

[5]陈信, 翁朱华, 孙耀庭.开放远程教育办学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 2010, (4) :29-34.

[6]丁兴富.国际远程教育理论研究与主要成果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 2005, (3) :28-33.

[7]杨亭亭.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67.

[8]冀鼎全.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6:529.

大学教学质量 篇5

2011年10月11日

来源:重庆大学网站

重庆大学2010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因材施教 打造特色 提高质量 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确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本科培养目标,着力培养“科学理论的探索者,工程技术的创新者,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建设事业的管理者”。

2010年,我校深入贯彻《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继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抓手,以科学制定“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和“985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为保障,全面扎实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一、明确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本科教学工作思路

围绕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项改革、五个体系建设”的本科教学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即以确保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以及完善因材施教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主线;以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为着力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与考核、质量监控与保障等五个体系建设,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二、积极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1、全面修订各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为先导,遵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遵循国家专业规范/行业规范,对比分析国内外著名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形成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拓扑结构。通过答辩论证,综合考虑各学科特点,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方面,形成更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需求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

2、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及大类系列课程建设

为让学生建立本专业扎实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通识教育(文化素质)系列课程,推进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校性大类系列课程体系建设。在构建合理、优化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逐步形成体系完善、亮点突出、特色鲜明、能紧跟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的本科课程体系。2010年新立项建设90个大类系列,涵盖450余门课程。

为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力改革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初步建成综合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为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

3、推进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2010级开设《新生研讨课》247 门(共计259个行政班),覆盖了2010级全部新生,并开设了部分新的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为全校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实施奠定了基础。《新生研讨课》通过各学科领域的教授/学术带头人与大一新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帮助新生实现高中到大学学习的转变,对新生在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培养与训练,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推进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改革,改变以课程结束考试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终结式评价方式,逐步形成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学校明确规定期末考试占学生成绩的比例最高不超过70%,促使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其探究式、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2010年3月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弘深学院”,统筹全校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以国家和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以专业实验班为载体,探索通信、软件、机械等专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新模式;

改进全校优异生培养机制,并纳入学校新一轮“985工程”建设中专项支持,促进全校各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继续推进“本硕(博)”连读、产学研(订单式)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培养、二专、辅修等改革,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逐步形成适应多样化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2、着力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形成了由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基本培养体系”和“实践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有机融合,校、院两级互动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继续拓展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构建由“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校级“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及院级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组成的,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多层次的创新实践项目体系。2010年学校SRTP参与学生数增加了30%。

围绕各专业的学科竞赛,在进一步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探索其各自向课程延伸、向创新团队延伸的途径,最大限度发挥其在学生个性化创新培养中的作用。2010年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人数进一步扩大,占全校本科生的11.4%。

2010年建立全校性本科生创新实践中心,以“创新实践班”、“创新团队”等形式组织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开展创新实验实践活动的平台。建立暑期学校,为科学研究训练和国际化教育创造条件。

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四、以注重学生发展为指向,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式教学质量管理系统。采用“督”、“导”、“评”等方式保障教学过程质量,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学生信息中心、信息平台、信息反馈等方式,广泛收集质量信息,有效监控培养过程质量。形成了包括:网上评教、教学检查、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听课、教学信息采集与反馈、状态信息、调研报告等多维度质量监控结果,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1、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和专业评价中,改变过去以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为目标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能量化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发展增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学校全面修订了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加入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帮助学生系统理解、掌握、运用本课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增强”等评价。同时学校开展学生发展调查,认真分析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状况。

2、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政策执行、教材质量和教学过程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通过健全学校、学院、教学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组织体系;完善《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坚持课堂教学评估、领导和教师听课和同行评议等制度,规范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

形成由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信息中心反馈组成的信息反馈体系,为实施教学质量控制提供信息支撑。

3、全方位开展本科教学质量跟踪调查研究,指导人才培养改革进程

为了评价学校内部质量体系的实效性,为各专业质量改进提供参照,2010年学校通过加强教学过程质量关键点的监控和数据采集,以及开展 “重庆大学毕业生状况调查”、“重庆大学学生学情调查”、“重庆大学学生发展调查”等,形成了 《重庆大学教学基本状态白皮书》、《重庆大学毕业生状况调查报告》、《重庆大学学生学情调查报告》、《重庆大学学生发展调查报告》等,初步形成基于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反馈的闭环质量监控体系。

学生发展研究调查,将“学生发展”分为为五个方面(指标):知识获取、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又细分为“主动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深入学习能力”、“全面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等五种能力。经过检验,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切实反映了学生的发展状况。

2010年《教学基本状态白皮书》显示,与2009年相比较,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平均值有较大提高,接近50%。教授上课平均时数达到85.69学时。人才培养国内、国际交流情况有所进步,国际交流项目数及对外交流、访学、互换学生数等持续增加。

校内质量研究报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分析与反馈,对保障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4、改革考评制度,促进学院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重点

建立教学工作综合考评机制。鼓励与约束并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了以教学基本工作、动态工作和教学业绩等为一体的学院教育教学状态校内评价方式;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促使学院更加关注本科教学、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工作作为重点工作。

五、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1、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建立主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外聘教师管理。认真审核和聘任课程主讲教师,严格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严把教师教学关。

资助青年教师的国内精品课程教师培训、国内同类高校进修等;学校设立专项,实施优秀主讲教师与双语教师出国进修计划,2010年组织近30名课程主讲教师分别赴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进行为期6个月的教学进修。

举办“重庆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学示范课”活动,参加活动的青年教师500余人,为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完善研究生助教制度,2010学年全校聘任研究生助教2000余人,成为推进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强大支撑团队。

2、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及图书馆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已建成由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若干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所构成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同时通过国家创新实验项目、科研训练计划等促进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拓展产学研合作,加大实习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加大图书资源建设,2010年,图书馆文献购置费预算1680万元。为了保持与国内一流高校相当的文献保障率,图书馆实行了“数字资源优先,纸质资源降复本”的文献资源建设策略,有效地保障了教学需求。

3、升级改造教学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新要求,重新梳理教学管理业务流程,突出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点的监控,建设新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新系统建设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有利于教学过程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务处和学院教学管理水平、有利于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力争新系统成为能支持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教学管理平台,并能支撑网络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建设。

六、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专业建设取得进展

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2010年学校获准设立三个战略性产业相关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2、“质量工程”建设再创佳绩

2010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市级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1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市级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2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

3、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再结硕果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研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其中:第四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3项,参与学生145人。第二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532项,参与学生1548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24项,参与学生3400余人,共获得国际特等奖提名1项、国际一等奖3项、国际二等奖4项、全国特等奖8项、全国一等奖20项、全国二等奖55项、全国三等奖及省级奖210项。

4、毕业生获用人单位好评

大学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人文教育;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1]。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重点是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人文社会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情感、价值、审美、责任等综合素质[2]”。这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研讨,力求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纵深发展。

1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人文”,通常指贯彻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情感、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人文素质教育通常是指将人类传承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承、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理想、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各项特征教育。人文素质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它揭示了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了人的价

值取向,是对人性的发展和完善[3]。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美英等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些优秀的人文教育素材,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

2 正确认识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是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培养高质量的外语人才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更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功利性。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把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各种考级上,将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结果是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读、写技能训练上,完全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严重阻碍了高校对高素质、高质量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许多学校、教师、学生受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他们片面地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远不如分数、学分、证书实惠。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人文素质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殊不知学生的文化品位、价值取向、情感态度、审美情操、责任义务等非智力因素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这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此外,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被割裂开来。这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许多教育工作者、专家多次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培养却流于形式。

对于多数教师和学生来说,素质教育就是开开会、喊喊口号,没能真正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由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和匮乏,导致目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甚至影响到学生毕业和就业以及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由此可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势

大学英语属于基础课程,与其它课程比较,它具有教学周期长、课堂学时多、授课教师固定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广泛,是一门备受学校和学生重视的语言类学科,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目前,国内很多理工科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是《新编大学英语》这套教材。《新编大学英语》涉及的知识和学科非常广泛,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历史、科技、环境、家庭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教材。合理利用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情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对待因不同文化、风俗和信仰出现在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金钱观。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4 重视人文教育,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 法

4.1 以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题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在知识全球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道路的思考,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题。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情感、价值观、金钱观和劳动观等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4.2 把“以人为本”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教学环节设计以及成绩评价等方面都应该牢牢紧扣“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挖掘人类文化的优秀内涵,通过知识传授,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优秀的的意志品质。

4.3 以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和考评体系为重点

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长春职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例,大学新生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他们的英语水平因地区、民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研究,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采用分级教学模式。每个级别的考评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不同的级别之间实行升降级管理,鼓励学生向高一级提升。这样既能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保证学生英语水平的稳步提高,又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4.4 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突破口,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自我提高

校园文化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突破口,来净化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引导他们做一个高素质的文明人,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为国家为民族认真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 何风梅,张莉.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2)

2 罗荷香.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3)

3 钟启泉.走向人性化的课程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0(1)

大学教学质量 篇7

1 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成绩考核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的考试内容、科学的考核方式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又能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1],传统考核模式往往一考定音、考试形式单一,过分注重期末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及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难于正确反映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新的考试模式中针对课程的特点,合理设置平时、阶段考核、期末考核成绩的比例,引入课堂表现、团队课程小论文、随堂小测验、在线作业等多种考核形式,并按照一定比例纳入期末总成绩,因此,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注重内容多元化),强调评价过程中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评价主体互动化)、关注对成长发展过程的评价,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即评价重心过程化)[2,3]。

通过创新考核方式,不仅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学生对前面课程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而且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易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机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2 构建活力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大学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和学的方式上,由单向输导向多向交流转变,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多向交流——交往、互动。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同时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1 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热情

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侧重基本理论的学习,如果从基本原理出发适当介绍前沿领域的新知识,融汇基础与前沿,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能了解学科前沿的基本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入门作用。例如在讲授化学动力学时,可讲一点获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不对称催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针对反应机理的研究,介绍最新的有关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明确机理研究在催化剂研发中的重要地位;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适当引入大孔有序非金属C3N4材料在氧气还原反应中的最新进展;在讲授电化学时,结合能源和环保,介绍有关绿色环保的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多级孔道LiFePO4的制备与应用;在讲授表面化学时,可适当介绍近代表面分析中使用的各种仪器的名称及功能,使学生了解一些表面研究的现代手段。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并追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将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思维。

2.2 注重课堂互动,培养创新能力

(1)激发兴趣,诱导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主动探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以化学反应动力学时,以CΗ4+12Ο2=CΟ+2Η2为例,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①通常CH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氧气(或空气)中反应可生成CO2,热力学上CH4+12O2=CO+2H2是否可行?②比较CH4+2O2=CO2+2H2O与CH4+O2=CO+2H2的反应进行的程度;③如何有效促进CH4与O2反应生成CO+2H2?提高CH4+O2=CO+2H2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从热力学、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催化剂等角度分析,利用热化学和化学平衡的知识分析反应的可行性和反应程度,并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如温度、催化剂等)出发,特别是催化剂的作用逐步进行解答,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在面临新的反应时如何全面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打破常规,培养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栽,寻找多种解题途径;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训练方式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的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求取方法,鼓励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活动,最后引导学生提出两种解题方案,通过从两个不同角度对题目的求解,促进学生更多地了解知识间的联系。

(3)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随着设疑——探究——释疑活动的展开,学生创新思维得以发展。在质疑问题中,训练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设问,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并和同学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在课程通过热力学及表面化学的学习后,提出如下案例:设一弯曲玻璃毛细管 A,插入水中后,由于毛细现象,水面上升高度将超过h(见图1),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立即设疑问“若从低于h的位置弯曲或折断,水滴会从弯口B处不断滴出。这个设想能否实现?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例、表面张力的方向及热力学中的“永动机”出发,将理论知识和日常事例相结合,通过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使学生在自觉、主动、多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学会怎样从问题出发主动学习,从思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质疑中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具有会学习、会思考、会研究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4]。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创新能力。

3 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大学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大学化学教育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中,在重视“三基” (即基本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训练的同时,加大设计型、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将理论课学习的知识、原理与实验相结合,并能充分融会贯通,在动脑的同时培养其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过来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课程的特点,从考试模式、活力课堂建设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针对非化工专业本科生的石油石化教学特色,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从考试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了《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旨在通过完善考核机制、构建活力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大学化学,教学改革,活力课堂,创新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慧,刘国群.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1-342.

[2]朱亚先,黄荣彬,林丽榕,等.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36-37.

[3]张霞,姚李,杨本宏.注重过程考查的无机化学课程考试模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32-33.

[4]代小平,刘爱贤.提高非化工专业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5-126.

对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篇8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2日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工具挖掘学生在课前、课中、课间以及课后的兴趣爱好,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课前、课间运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课前两分钟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使学生学习和巩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做到正直、善良、诚信, 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具体做法是:在课前以多媒体的方式播放影音或图片来展示一些哲理小故事, 浏览时间大约一、两分钟, 这样能够使多媒体资源在待机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并使喧闹的学生能够被小故事吸引过来。学生素质通过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逐步提高, 自然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从笔者从事教学工作6年多的教学反馈结果看, 学生普遍反映能从中感受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并且至少有一篇故事会打动他的心。

大学生一般很少会有人给他们讲做人做事的道理, 有些同学自律能力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以我想如果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课前两分钟播放一些小故事, 学生就会在每节课前简短的两分钟时间里持久地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样既可以减少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量, 也可以起到预防学生不良行为发生或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量, 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自然就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辅助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各有优缺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扬长避短, 结合不同类型的课堂内容将二者配合使用。大学的课堂内容分成三种类型:纯文字类型;纯公式、模型、逻辑推导等类型;混搭类型, 即包括文字、公式、模型、逻辑推导、图形、表格的类型。笔者将这三种类型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总结如下:

(一) 课堂内容中的文字、表格描述使

用课件呈现。文字、表格和图形描述若利用多媒体瞬间呈现, 板书量肯定会大幅度减少, 课堂空余时间增加。此时, 一方面可以将大量的基本概念、原理中的文字、表格用口述替代板书, 即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的同时, 可以用更多时间运用更多的形象的例子对基本概念、原理进行讲解;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中的文字、表格若全部由教师口述, 可以增加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同时教师用文字的方式将案例呈现在课件中还可以有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 更充分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二) 课堂中与逻辑推导、模型推导类

似的内容在课件中出现, 但应以板书为主导进行详解。与逻辑推导、模型推导类似的内容一般是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才能理解的内容, 若以多媒体的形式瞬间呈现并辅以教师的讲述, 虽然减少了板书量, 但是也同时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 不利于学生的理解。针对这样的课堂内容教师可以边写边讲 (写字的时候刚好可以给学生留出一点时间思考) , 边观察学生的反映, 及时调整课堂的速度。若课堂内容同时涉及到上述所讲的两种类型, 则可以结合上述做法灵活调整。

(三) 总结和授课重点优先选择使用

板书。在教授完各章的内容或全书后, 教师一般都对内容给予总结。由于板书可以呈现的内容较多, 而且能更加灵活地展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故在总结时应优先选择使用板书。

授课重点应当发挥知识点归类、及时提醒的作用, 故应当利用板书来实现。授课的重点内容需要贯穿整个课堂, 容量有限、一过性的课件无法实现此目标。而黑板的容量较大,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一个合适区域将每一次授课重点写下来, 便于学生前后知识的衔接。

三、课后运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一) 建立课程学习网站, 引导学生利

用网络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学习网站的内容包括:与课程有关的最新动态、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和网上讨论等。教学课件, 可促成学生与课件间互动, 既便于教师课堂教学也便于学生自学、复习以及练习和了解课程相关知识;网上讨论, 可以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自由的展开讨论。

(二) 建立生活网站, 或是通过手机短

信、邮箱、聊天工具等和学生进行思想、生活等各方面的交流和沟通, 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和思想方面的问题, 以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玉英, 邸焕双.应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09.19.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篇9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要获得大的提高, 大学教师本身是一个内在因素, 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 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除了大学教师自身地努力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评价的问题。有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规范, 则可检验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 从而采取措施促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大提高。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进行的教学研究, 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评价的问题, 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供有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教案质量评价

大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而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 与教案质量的优劣联系紧密。教案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组织的设计, 是课堂教学前的慎密思考。

1. 课程叙述方式设计

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课程, 都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叙述方式的设计。某些内容可以顺叙的方式进行, 某些内容可以倒叙的方式进行, 某些内容又可以插叙的方式进行。这种灵活多样的叙述方式可以使课堂教学不那么机械呆板而更加生动, 学生也会感觉到不那么枯燥无味。

2. 课程重难点设计

大学课堂教学不是满堂灌, 不是把书本上的内容面面俱到地叙述一遍。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设计, 对讲授的内容区分重点和难点。同时哪些内容详讲, 哪些内容略讲, 哪些内容不讲, 都可以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3. 师生互动设计

大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 教师则是具有渊博知识的导演。因此在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和留给学生的问题思考, 同时在适当的地方设计让学生提问。这样可以使大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和体现学术气氛。

4. 小专题讨论设计

大学培养的学生将是未来的创新者, 在教案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一些小型专题讨论。让学生有发表自己创新思维见解的空间,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师状态质量评价

大学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 教师在课堂上的状态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教学的状态也是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是不可忽视的。

1. 教师的基本状态

在大学课堂上, 教师应该是仪表庄重大方, 不包装太过;言谈举止得体, 不口若悬河。教师的这种良好的个人状态对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都具有示范作用。

2. 教师的肢体语言

在大学课堂上, 教师的肢体语言也是重要的。那种除了嘴动全身不动的传声筒式的教学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 肢体语言应该适度, 应该与口头语言结合得当。这种结合应当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而不是手舞足蹈式的画蛇添足, 反而扰乱学生的思路。

三、教学内容质量评价

大学课堂教学内容是以教学大纲为准则的,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是根据专业特色经专家教授研讨而制定的, 教学内容应该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和组织教学。

1. 重点讲清楚难点讲透彻

教学内容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重点和难点内容。一般来说, 每一章都有重点和难点, 教师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对于重点一定要讲授清楚, 必要时可以重复讲授。对于难点则一定要讲授透彻, 必要时同样可以重复讲授。对于非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般可安排为略讲, 部分内容可不讲, 留给学生自学。

2. 讲好课程的知识点

教学内容的基础部分就是“三基”内容, 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内容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每门课程的最基础的知识, 也可以说是该门课程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该门课程的“三基”内容, 可以说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好了奠基石。教师在讲授“三基”内容的时候, 应该讲授明白, 但不要拖泥带水, 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是容易理解的。

四、教学手段质量评价

大学课堂教学手段应该根据课程性质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讲述与版书结合、讲述与多媒体结合、版书与多媒体结合、讲述与版书和多媒体三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正确理解。

1. 多媒体展现生动教学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 它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实物模拟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 应该将其生动性展现出来, 而不是简单地将教学文字和图片大量地复制到屏幕上。

2. 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讲述与版书和多媒体三结合是今天大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 这是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 不能一味追求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而忽视教师的讲授、板书等常规的教学媒体, 以有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正确理解为原则。

五、教学方法质量评价

大学课堂已经普及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但应用不好会成为现代灌输式教学的工具。因此应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予的更多空间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将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 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

1.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融合

要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就要将现代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如何有机地融合?即是说这种融合不能千篇一律, 需要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和不同章节的结构体系采取多种的融合方式。例如, 问题式、探究式、研导式、再发现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若能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融合, 将会给予大学课堂教学以蓬勃生机。

2. 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问题式、探究式、研导式、再发现式等教学方法不能滥用, 恰当地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紧密结合所讲授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提出的问题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 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什么作用, 类似于歌星演唱会似的互动, 只是活跃气氛。

六、教学组织质量评价

大学课堂教学组织的优劣,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要组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 教师除了熟悉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 还需涉猎教材之外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

1. 启发式教学的组织

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结构体系, 但都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叙述方式是重要的, 但无论什么叙述方式都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体现现代大学教学的特点。例如, 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中就要有启发性。学生不一定能较快地正确回答教师提出问题, 此时教师应进行启发, 甚至是多次启发, 这样学生的能力就可以得到培养。

2. 时和量的合理安排

问题式等教学法的应用还应注意时间和数量安排, 特别是互动式的教学应该设计好适宜的时间和数量。一般来说, 一个问题需要一到五分钟的时间, 问题的数量设计应适宜不能过多。每一堂课都应该按照教学大纲严格进行, 所讲授的内容必须按时完成。

七、课堂气氛质量评价

大学课堂教学气氛可以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气氛有时是活跃的有时又是沉寂并全神贯注的。若经常出现学生交头接耳或者打瞌睡等状态, 基本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太高。

1. 活跃的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可以体现教师作为“导演”的能力。一般来说, 只要采用问题式、探究式、研导式、再发现式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再加上教师的激情讲授, 课堂教学气氛一定是活跃的。因为这类启发性教学一般都包含着互动形式, 是学生为主体而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 但这种引导也是非常关键的, 就像一把开锁的钥匙。

2. 沉寂且全神贯注的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沉寂而又全神贯注, 这同样可以体现教师作为“导演”的能力。因为启发性教学的另一特点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其状态表现就是沉寂而又全神贯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是高教学水平教师的能力体现, 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八、教学艺术质量评价

教学艺术应用于大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启学生智慧的开关。教学艺术的体现形式灵活多样, 涉及的知识领域面也很宽广。教学艺术的闲熟运用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知识积累, 达到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涵养。

1. 教学艺术启发学生思维

大学课堂教学艺术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大学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长期再学习的过程, 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课程都需要积累广博的知识。例如理科教师还需要涉猎文学、历史、地理和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 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加强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 还可以使教师的讲授更加幽默和风趣。

2. 教学艺术丰富讲授内容

大学课堂教学艺术可以丰富课堂讲授内容。若将现代科研成果融汇到课堂教学中, 将教书育人融汇到课堂教学中, 将社会生活与经济建设融汇到课堂教学中, 即教学要有时代感, 学以至用,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学艺术培养创新能力

大学课堂教学艺术可以培养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不应当是灌输式教学, 也不是将书本知识基本照搬的传声筒式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启发式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 因此除了教师讲授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之外, 可以在适当状态安排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师生讨论探究, 或者在适当状态进行小专题讨论。同样, 师生还可以一起探究模拟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再发现过程, 了解科学家勤奋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九、教学效果质量评价

大学课堂教学效果是综合各种影响因素的结果, 因此其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

1. 学生的综合评价

学生的综合评价是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因素之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受益者, 因此学生的综合评价占有重要份数。但是, 综合评价因素如何设计才较合理, 是值得专家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2. 专家的综合评价

专家的综合评价是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因素之一。专家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也应占有重要份数, 因为专家们是直接按照综合因素在课堂上进行验查评价。但是, 专家团的组成值得商榷。专家团最好主要是由课堂教学质量高的名师组成, 否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难以正确对号入座, 课堂教学质量也将难以大大提高。

结语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因素多难度大, 但评价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力度问题。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将现代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有机地融合, 应该是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内容。合理且准确地评价大学课堂教学质量, 还有待不断地实践和探讨。

摘要:阐述了影响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 对教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等质量评价进行了剖析。认为大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为核心, 将问题式、探究式、研导式和再发现式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融合起来, 课堂教学质量就能大大提高。这是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也是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童明波, 邓宗白, 吴文龙.探索“探究主导型”本科教育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 2004, (9) :26~27.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中国大学教学, 2005, (1) :16~21.

大学教学质量 篇10

目前, 我国各大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都是以基础英语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同时, 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都是为了应付考试, 教师也没有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从而使得学生缺乏了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 导致了培养出来的英语学生不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国高校开始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着力于国际化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培养, 同时, 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 不断改变以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观念, 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 由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 从而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因此, 为了满足学生将来就业需求, 就应该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有效改革。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都没有让学生掌握到英语语言的精华, 同时也缺乏对英语口语的锻炼, 从而使得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 缺乏市场竞争力, 最终导致英语人才就业难的问题出现。因此,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各大高校应该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着力于国际化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培养, 同时, 在培养大学英语人才时, 要保证他们具有时代特点, 不断改革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从而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除此之外, 在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时, 还应该把英语教学与学生自身的专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确保英语能够为专业教学服务,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 同时, 还要让其作为国际跨文化交流的工具, 从而实现英语人才的培养目的。

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来看,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 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因此,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各大高校就应该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从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具体如下:

2.1 准确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实行了一段时间, 而且很多高校都在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 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改革的措施与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大学生综合英语能力不强, 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都只是重视基础知识, 但是没有重视大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第二,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缺乏创新性, 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兴趣有所下降,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第三, 在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时, 没有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因此, 教师应该让大学生努力学习英语, 让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第四, 大学英语教师缺乏综合能力素质,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对教师英语知识的培养, 但是, 很多大学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学水平, 现有的大学英语教育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 同时大学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 各大高校应该重视对大学英语的改革,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 从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2.2 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 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效率

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于各大高校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时, 各大高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 我们应该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 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根本, 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保证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能够用到实处, 把英语基础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众所周知,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听、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同时, 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从而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 在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时, 还应该严格遵守英语教学的规律, 不断改变以往传统英语教学的内容, 要运用符合现代化的英语知识点, 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2.3 以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 以创新教学模式为突破口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来说, 以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 以创新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时, 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从事与涉外工作相关的工作, 就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与此同时, 在平时的授课中, 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出一些阅读理解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和翻译能力。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都是让学生懂得怎么做题, 但是他们都不会表达和交流, 因此, 高校应该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采用多种教育方法, 比如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 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2.4 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突出自身的引导地位,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中, 高校应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构建强有力的教师团队,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首先, 高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重视大学英语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其次, 高校应该采用一些合理的激励制度, 让教师能够热爱英语教学工作。最后, 高校还应该引导大学英语教师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争取培养出一支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2.5 注重学术英语转向, 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 学术英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大学英语改革中, 高校应该注重大学英语教学的学术英语转向,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 教师应该把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有效地衔接在一起, 不断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明确英语语言与专业内容之间可以融通, 从而还为学术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大学英语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学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大高校都开始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 各大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不断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 并要注重大学英语教学的学术英语转向, 从而保证大学英语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 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从阐述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总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绩入手, 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设想。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 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目前,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但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并重点讲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重要意义,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郝鸿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2]王鲁男.效率取向: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 2014.

[3]黄梦依.大学公共英语研究性教学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冯茹.重视人文教育, 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7) :181-182.

[5]刘贵芹.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 (02) :279-282.

大学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大学英语 写作教学 效率

一、引言

英语写作是英语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很全面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他们的语言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却普遍偏低,写作能力与其它诸项能力相比明显滞后,学生的写作实践多半属于临时抱佛脚,练习流于行式,也多属敷衍,而教师受到大班教学的限制,无论是授课还是评改表现出可做甚少的情况。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所有大学英语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下途径为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教学经验用以与同行老师探讨。

二、提高大学英语写作课教学质量的几种方法

1.摈弃功利,注重积累。从目前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看,受师资和学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尚开设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多与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挂钩,有些老师将写作课放置单元内容中附带讲解,有些老师则将其作为课堂作业的有益补充,而更大多数是在考前由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统一指导。针对当前写作课多与大学英语读写课结合的现状,练习概括课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方法。大学英语读写教材都会有一至两篇主课文供学习者精读,在学习主课文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练习写摘要,摘要写作完全可以当做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契机,要写好一篇摘要,即需要学生理解所读文章,还需要学生能把所学的要点进行归纳。摘要写作完全可以检测学生把要点归纳表达的能力,并且在写摘要的过程中学生的语序也得到了锻炼。如果教师可以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语序,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会同步上升,且这项工作与平日教学不相矛盾,非常值得一试。

2.充分准备,具体指导。在写作课上课之前,老师必须要对即将开始的写作课进行备课,这包括选取话题,精析话题,寻找贴合的范文,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预案。而在课后还需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并就评改结果进行再备课。在课堂上教师展示写作命题后要先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构建,如有可能还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见解后老师要将这些想法进行罗列,并将相关词进行板书。学生作文收集之后教师要进行细致评改。如果评改后只是将学生作文进行发放是肯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行之有效的作法是教师甄选出典型性的学生作品,这些写作被拍录下来,在投影仪中以无记名的方式被展示出来,教师对这些作品进行精析,将典型错误进行纠错指导,并适时给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地优秀范文。请学生对好词好句进行朗读。

3.多级评改,提高效率。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批改作文的主体,批改与学生没有关系。有部分教师坚定相信如若仔细评改学生作文,学生就一定能从评改中吸取验从而将作文越写越好,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对于大班作文的评改叫苦不迭,如果教师所授班级较多,且多为大班的话那么老师的评改量就会非常大,老师有抱怨也是人之常情。因此,英语写作多级评改模式势必会成为写作教学改革的方向。多级评改即评改模式的多元化,也就是同学之间的互评(即同伴评改)、学生自评与教师评改相结合的一種模式。这种评改模式体现了评改的多元和人性化,可以大大地提高评改效率。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多级评改模式呢?首先为了很好地发挥同伴互评的效率,教师应当在学生中开展评改培训,内容包括语法、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培训,在培训的初期,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制作项目核查表来进行客观评改。经过评改培训的学生即可以与同学之间开展互评,甚至可以先行自评,再互评,这样就将评改的一对多变成了一对一,学生对自已和他人的作文都表现出比较负责认真的态度,教师为了获得学生的作文写作信息和评改信息可以将成稿再次回收进行教师评阅,这个过程节约教师的评改时间并且提高效率。

4.建立档案 动态评估。近年来,国外语言习得研究学者提出了档案袋(portfolio)这一概念,档案袋主要运用于学习者的形成性评价中。档案袋的目的主要用于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可以通过档案袋的建立纵向评价学生学习的发展。甚至可以针对性地建立写作档案袋。学生的写作档案中可以存放自已在写作课堂上完成的作文作业以及自已为提升学习进行自我写作,这些作文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档,作文上有自评、互评或师评记要。档案袋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以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从目前全国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形式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时间是有限的,并且还有缩减的趋势,如何在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更多地传授知识必将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大学公共外语英语写作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初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写作课教学方法,即:摈弃功利,注重积累;充分准备,具体指导;多级评改,提高效率;建立档案 动态评估。这些教学方案可供大学英语教学的同行在教学中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志雪,李绍山.对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的思考[J].外语界,2003(6).

大学教学质量 篇12

一 “FUMA”教学模式的提出

“FUMA”教学模式是以“感受-理解-掌握-应用”为主线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其中, F是英文单词Felling的首字母, 即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知识;U是Understanding的首字母, 即让学生在概念分析与归纳中理解知识;M是Mastery的首字母, 即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掌握知识;A是Application的首字母, 即让学生在问题拓展中应用知识。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 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

二 实施“FUMA”教学模式的条件

1. 收集实际案例

“FUMA”教学模式要求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知识, 这就需要收集大量的实际问题, 并将其转化成数学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和图书资源等收集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并把收集好的音频和视频素材, 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文件。利用课件开发工具 (Front Page、Flash、Media tools等) 集成课程内容, 形成网络课件, 以方便教学。

2. 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

鉴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 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 因此除了要求在信息结构上要合理设计外, 对信息的导航策略要求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设计清晰、简单、明了的导航。然后将加工后的课件等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资源中。学员可以数学网络教学资源为平台, 通过查阅数学家传记、历年学员获奖情况、数学课程设计、数学实际问题及论坛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

为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 还可以开发网络课程系统供学生使用。该系统应分为学生版和教师版, 主要功能应包含有:数学课程课件、电子教案、知识结构、作业与测试、成绩分析、在线答疑、课程资源、班级信息等。特别要重点建设网上作业与测试系统, 让学生可以边做题边学知识, 做错了并给予修改的机会, 还可以通过“相关例题”、“知识点的学习”、“解题步骤”、“举一反三”等功能帮助完成作业, 同时每题做完后都提供正确的解法, 对学员正确掌握大学数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有用。

三 “FUMA”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按照“FUMA”教学模式, 教学实施的方法是:首先, 教师预先在网络教学资源中上传与上课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生登录系统后下载问题, 通过各种渠道 (如查阅资料、讨论、网络答疑等) 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这便是“FUMA”教学模式中的第一步让学生感受实际问题;其次, 教师在上课时通过启发式、归纳式、讨论式等教学法从给出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出要讲授的内容, 引导学生在概念中理解要学习的知识, 这便是“FUMA”教学模式中的第二步;再者, 通过开发的网络课程举一反三,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 这便是“FUMA”教学模式中的第三步;最后, 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系统完成作业并提交, 或在数学网络教学资源中下载知识的拓展应用问题, 让学生在问题拓展中应用知识。

四 “FUMA”教学模式的实践

下面以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中事件的独立性一节为例, 介绍“FUMA”教学模式的实践。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 通过网络教学资源提出课前思考问题——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这是对人多办法多、人多智慧高的一种赞誉, 可曾想过, 它可以从计算概率的角度得到证实?

其次, 通过网络中的论坛这一平台和学生互动, 将该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转化的思想可与学生共同讨论, 具体的转化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再者, 课堂上将转化成的数学问题及求解过程用多媒体展现出来。

数学问题:三人独立地去解决某一问题, 已知每人能解决的概率分别为0.45、0.55、0.60, 问该问题被解决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求解:将三人编号为1、2、3, 记Ai={第i个人解决了问题}, 所求为P (A1∪A2∪A3) , 已知P (A1) =0.45, P (A2) =0.55, P (A3) =0.60, 则P (A1∪A2∪A3) =P (A1) +P (A2) +P (A3) -P (A1A2) -P (A1A3) -P (A2A3) +P (A1A2A3) , 而这里的P (A1A2) 、P (A1A3) 、P (A2A3) 、P (A1A2A3) 都是一些事件乘积的概率, 若用乘法公式将其展开后计算, 过程会比较复杂, 此时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呢?仔细读题我们发现题目中有一个已知条件“独立”在解题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个条件对我们计算事件乘积的概率有什么帮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让我们来学习事件的独立性 (引入主题) 。

最后, 运用启发式、归纳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讲授, 并通过网络课程系统对所涉及的问题举一反三, 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设计具体问题时应结合授课专业并紧跟时代热点问题。例如, 在讲授事件独立性的应用时可设计带有视频的“东风-21D弹道导弹”命中率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内容, 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 “FUMA”教学模式的优点

“FUMA”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优点: (1) 在教学理念上, 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的发展。既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 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 在教学内容上, 选用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 并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系统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增强应用性, 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 在动手能力方面, 通过开设数学实验课程, 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以计算机为手段、以软件为工具、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 要求学生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始,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以及Matlab、Lingo等数学软件, 使学生边学边用, 通过学员自己动手操作, 以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

总之, “FUMA”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熟悉知识, 精通专业, 而且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实际案例;不仅要求教师讲好课, 而且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淑芬.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实施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教学探索, 2008 (4)

[2]刘晓晶、吴海燕.案例教学法与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3)

[3]熊程.案例教学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1)

[4]陈玉骥.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基本要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9)

[5]魏兰阁、岳喜玲.启发式教学法在大学数学课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05 (21)

[6]马健.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教育, 2008 (3)

[7]蹇继贵.归纳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工科数学, 2000 (4)

[8]李红娥.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

上一篇:识字教学应重视方法下一篇:Pdf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