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论1(共8篇)
大学教学论1 篇1
大学教学论基础
单选题(60)每题1 分 共60 分
(1)多媒体技术除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以外,还具有其他一些关键特征,不包括()。
A:集成性
B:交互性
C:智能性
D:耐用性
(2)贯彻科学性原则,必须反对教学评价中的()。
A:创新性
B:绩效性
C:形式主义
D:管理主义
(3)恰当应用好讲授法要注意的问题之一是()。
A:要注意不能拖堂
B:指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
C:坚持讲满每一分钟
D:理论联系实际,渗透直观方法
(4)学科课程又叫()。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专业课程
(5)专题研讨最早见于16世纪初德国虔敬派教育学家()创办的师范学校中。
A:弗兰克
B:凯勒
C:格斯纳
D:赫尔巴特
(6)下列不属于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的是()。
A:问题解决模式
B:自主研究模式
C:探究模式
D:课题参与模式
(7)大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大体包括五大类型的实践教学,其中之一是()。
A:课外实践教学
B:职业性实践教学
C:道德教育实践教学
D:环境保护实践教学
(8)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有不少的优点,但不包括()。
A:能够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B:能快速地提升学生的成绩名次
C:能个性化地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D: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并从中受到激励
(9)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阶段,有几个项工作要做,不包括()。
A:调查教师情绪 B:实施评价
C:收集评价信息
D:整理信息
(10)培养方案中的种门学科不能齐头并进,也不宜单科独进,要注意按规定年限、学科内容、各科之间的衔接和学生发展水平进行编排,这属于培养方案的()问题。
A:课程设置
B:课程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11)教学评价应包括()、依据、标准、方法及过程等。
A:目的B:要求
C:原则
D:理想
(12)由于考研导致了王军同学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A:明确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和规范
B:提前安排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C: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D:强化过程管理与组织
(13)下列哪一个是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
A:明确的目的性
B:强烈的兴趣性
C:灵活的启发性
D:结果的高效性
(14)提到德国的大学传统,人们一般都提到一个人,这就是创办了柏林大学、并提出“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主张的()。
A:蔡元培
B:康有为
C:洪堡
D:杰弗逊
(15)自由教育与心灵训练,这是()大学教学的传统。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16)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几个问题,但不包括()。
A: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保姆式”的指导
B: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只有少数学生参加
C: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避免单纯“授业式”的指导
D:发挥教师的协调作用,避免“完全放手”的指导
(17)讲授法的不足之一是()。
A:成本低、效率高
B:信息量大 C:可控性强
D:不利于因材施教
(18)下列教学方法中,最基本且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是()。
A:课堂讨论法
B:练习法
C:读书指导法
D:讲授法
(19)教学方法设计的整体转型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
A: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
B:由“教室中心”到“活动中心”
C:由“书本中心”到“经验中心”
D:由“独白布道”到“对话教学”
(20)网络平台辅助下的大学课堂教学,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其模式之一是()。
A: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练习模式
B: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C:基于网络资源的实验教学模式
D:基于网络资源的阅读模式
(21)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侧重点是()。
A: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
B:综合式创业
C:提高学生整体能力
D:以育人为中心
(22)教学方法的设计观之一是()。
A:系统观
B:思想观
C:学习观
D:道德观
(23)大学实践教学总的发展趋势是()。
A:管理越来越严格
B: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C:越来越和理论教学联系
D:教学时间越来越少
(24)大学教学的主要社会价值之一是()。
A:大学教学具有文化传播、文化创新价值
B:大学教学具有社会服务价值
C:大学教学具有直接促进科技进步的价值
D:大学教学具有环境保护的价值
(25)学生学业评论的功能之一是()。
A:有助于区别优生和差生
B:有助于给学生排名提供依据
C:有助于改进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行为表现
D:有助于学生考研率的提高
(26)当前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A: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职称偏低
B: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学历不高
C:实习实训管理松散
D: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27)大学实践教学的特点之一是()。
A:艺术性
B:科学性
C:人文性
D:综合性
(28)()型教学模式,即在某个学科教学中,大部分采用中文教学,选择部分内容用英文教学。
A:渗透型
B:交替型
C:示范型
D:混合型
(29)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之一是()。
A:领导意图
B:教学内容
C:教科书印刷质量
D:待遇状况
(30)大学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管理,传统的班级概念就必须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是()。
A:需要向具体到某个任课教师的“课程班”概念转变
B:需要向“小班”概念转变
C:需要向“同龄班”概念转变
D:向“男生班”或“女生班”概念转变
(31)下列不属于网络教学基本模式的是()。
A:探索式网络教学模式
B:信息收集整理式网络教学模式
C:体验式网络教学模式
D:讲授式网络教学模式
(32)下列关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误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重内轻外
B:重量轻质
C:重硬轻软
D:重文轻理
(33)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为中心来编定课程的课程理论。
A:学生经验
B:儿童兴趣
C:学科
D:社会问题
(34)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之一是()。
A:组织学生学雷锋做好事
B: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热点问题 C: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
D:组织和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35)中国古代太学实习实训制度起源于()。
A:明朝
B:清朝
C:唐朝
D:宋朝
(36)案例教学中的师生是()的关系。
A:对话
B:合作
C:平等
D:以上都对
(37)大学实践教学的特点之一是()。
A:艺术性
B:人文性
C:现场性
D:科学性
(38)关于大学的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B:教材就是指讲义
C:参考书、活动指导书和各种视听资料也是教材
D:讲授提纲不算教材
(39)教师教学评价收集的信息无需向哪个方面汇报()。
A:当地党委
B:向有关领导部门报告
C:向被评教师进行反馈
D: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评价的结果,使同行能相互借鉴、相互督促和相互鞭策
(40)大学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管理,传统的班级概念就必须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是()。
A:需要向“小班”概念转变
B:需要向导师意义下的“导师班”转变
C:向“男生班”或“女生班”概念转变
D:需要向“同龄班”概念转变
(41)关于英国大学的教学传统,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A:由牛津和剑桥大学所奠定的英国大学教学传统具有浓郁的人文教育理想
B:大学是一个“教学机构”和“和心灵的训练”的场所
C:大学要为农业、工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D: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自由、公平、沉着、稳健和智能”生活习惯的绅士
(42)学生学业评论的功能之一是()。
A:有助于学生考研率的提高
B:有助于区别优生和差生
C:有助于给学生排名提供依据
D:有助于使教师和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发展情况(43)下列各项不属于实践能力的特点的是()。
A:创新基础性
B:兼容性
C:人文性
D:综合性
(44)学科课程的优点之一是()。
A:开放性
B:系统性
C:探索性
D:艺术性
(4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侧重点是()。
A: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
B:综合式创业
C:提高学生整体能力
D:以育人为中心
(46)对课程的定义方式的不同,代表着理解课程概念的角度不同,下列各项中属于理解角度之一的是()。
A:课程即学科
B:课程即教科书
C:课程即上课
D:课程即学生兴趣
(47)下列不属于传统教学手段优点的是()。
A:功能强大
B:成本低廉
C:运用灵活
D:不影响师生情感交流
(48)小队教学的特点之一是()。
A: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队
B:能有效的使用人员、图书和教学设备
C:便于管理学生的学习
D:容易在学生中形成队与队之间的学习竞争
(49)案例教学最早运用在()等教育领域。
A:教育学和心理学
B:人类学和文化学
C:法学和医学
D:哲学和社会学
(50)不属于教学方法设计观的是()。
A:整体观
B:科学观
C:学习观
D:师生观
(51)信息以超媒体结构进行组织,可以方便地实现人机交互。这体现了多媒体技术的()。
A:智能性
B:交互性 C:集成性
D:易扩展性
(52)大学教学大纲编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要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B:坚持开放性和理论性
C:要具有启发性和艺术性
D:要循序渐进
(53)下列不属于职业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是()。
A:职业技能训练
B:见习
C:实习实训
D:毕业论文
(54)()末年出现了我国古代最早的艺术大学──鸿都门学。
A:东汉
B:唐朝
C:春秋
D:西汉
(55)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的产生,是()接受西方影响的结果。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末期
D:18世纪中期
(56)当前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学历不高
B: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健全
C: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D: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职称偏低
(57)下列不属于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是()。
A:教学组织问题
B:社会风气问题
C:教学观念问题
D:课程内容问题
(58)下列不属于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是()。
A: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问题
B:教学观念问题
C:教学组织问题
D:课程内容问题
(59)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或学习活动,主要是因为()。
A:活动内容与理论学习内容有关
B:活动形式与课堂教学相似
C:活动组织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D:活动目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0)大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有若干项,不包括下列各项中的()。
A:鉴定功能 B:诊断功能
C:自省功能
D:选拔功能
多选题(20)每题2 分 共40 分
(1)目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指向有()。
A :支农支边
B :国际合作
C :公益宣传活动
D :社区服务
(2)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根据讨论的目的可分为()。
A :知识性讨论
B :互补性讨论
C :比赛性讨论
D :学术性讨论
(3)当前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A :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写论文
B :部分学生研究态度不够认真
C :受到就业与考研的冲击
D :教师指导和学校管理不力
(4)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就是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动机、态度、活动、()的评价。
A :水平B :原则
C :技能
D :能力
(5)下列说法中体现了教学方法设计整体转型的是()。
A :由“权威灌输”到“质疑理解”
B :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
C :由“活动中心”到“经验中心”
D :由“结果传授”到“过程经历”
(6)利用INTERNET实现的讲授型网络教学模式可分为()。
A :同步式
B :异步式
C :合成式
D :合作式
(7)实习实训的意义有()。
A :高校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的重要平台
B :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C :增加学校收入的重要方法
D :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方法
(8)下列高校中属于我国首批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的有()。
A :清华大学
B :湖南大学 C :浙江大学
D :北京大学
(9)大学教学通过对社会问题与学术问题的广泛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与人格特征,把课堂建构成联系()的桥梁。
A :知识与社会
B :学术与思想
C :国家与社会
D :学习与生活
(10)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高校存在的误区是()。
A :重内轻外
B :重量轻质
C :重硬轻软
D :重文轻理
(11)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为侧重点的创业模式特点是(A :把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B :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中
C :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标的
D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
(12)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设立
B :科举制度自汉代开始设立
C :科举制度在我国曾经实行了一千多年
D :解放后,我国废除了科举制度
(13)过程评价应注意()。
A :重要教学时段的定期检查
B :主要教学环节的抽查
C :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
D :学生教学信息的日常反馈
(14)“课程即经验”思想的一般特点是()。
A :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B :课程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C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D :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
(15)下列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不足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 :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
B :导向出现问题
C :缺乏资金和物质支持
D :有关的政策还不健全
(16)研究性教学常用的方法有()。
A :活动体验法
B :实验探究法
C :案例分析法
D :系统讲授法
(17)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A :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接受能力、智力发展重视不够
B :对学生的需要、兴趣关注不够
C :不利于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
D :教师的指导不够
(18)属于班级授课制的局限的是()。
A :不利于因材施教
B :容易异化为注入式
C :不利于使用教材
D :教师备课费时过长
(19)常用的大学课堂教学方法有()。
A :讲授法
B :练习法
C :课堂讨论法
D :问题教学法
(20)一般来说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A :简单渗透层次
B :整合层次
C :双语思维层次
D :熟练运用层次。)
大学教学论1 篇2
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改革建设的目的是为企业单位相应工作岗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帮助和参与。“1+1”即“学校一方+企业一方”的课程开发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建设始于企业, 应用于企业, 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确定机床电气控制、电气维修等专项能力。以企业中典型工作内容为载体, 以任务驱动, 实行项目研究一体化教学, 构建模块化、弹性化、项目化的教学内容, 按照工作过程, 任务由浅入深, 项目由简单到复杂, 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课程内容框架的构建
工作任务分析 进行行业、企业调研, 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和企业从事数控机床安装、调试、设备维修工作的技术员工开展研讨, 并实地体验企业一线岗位实际的工作任务。在与之交流信息的过程中, 分析企业所需人才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 并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研究, 列出实际的工作任务, 从中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素。设计每个任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工作过程, 要明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任务的引导和驱动下, 要求学生逐渐掌握机床电气工作中器件选取、线路组装、线路调试、线路检修、PLC应用等职业能力, 如表1所示是本课程分析后得出的工作任务安排表。
项目任务设置 《机床电气分析与项目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安装调试与检修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线, 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方法能力) 与社会能力。根据专业体系中课程目标, 本课程虽以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为主, 但同时要设计好与现代PLC控制控制技术的衔接, 为后续的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奠定基础。项目设置以控制系统为载体, 充分体现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每个项目下的任务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作过程, 同时, 前面的任务是后面任务的基础, 后面的任务是前面任务的扩展, 项目任务设置应体现完整性、扩展性和系统性。由于受课时限制, 分析选取了三个典型项目, 每个项目下若干个任务, 难度逐渐增加。这些载体将所有的内容科学地串接起来, 即将电气元件融于控制规律中学习, 将电气规律融于控制系统中学习, 将指令融于程序中学习。这样, 可能将原来的知识进行重新排序, 使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融于工作任务中, 明确了每次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也明确了学生每次学习的目标,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是对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 (实施方案) 的研究, 是对课程中的单元进行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的研究。根据制定的课程标准, 结合学院现有的教学设施条件, 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 将本课程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 构成独立的任务学习单元。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按照从“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组装、调试及检修、PLC改造”到“模拟机床线路的检修及其PLC改造”的过程。如图2所示, 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教学设计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的原则, 逐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岗位职业能力的目标。《机床电气分析与项目实践》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 并对每个学习情境列出了学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课外任务等内容, 如表2所示, 是其中设计的一个学习情境。
考核方法设计 采用过程评价、期末评价、实践操作为主, 笔试为辅二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案注重学习过程, 课程学习的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方面。设定单项任务评价表, 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进行评价。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为素质考评 (占10%) 、单项任务考评 (占60%) 和综合考评 (占30%) , 达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与考核的目的。
课程资源库建设
课程依托学院的网络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 逐步建设和丰富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将在教学课件、动画视频、作业布置与提交、咨询问答、教学试题库、信息拓展等方面进行建设。网络信息的普及与便捷, 使课程资源库在学生的学习与探索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上的学习, 同时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让学生明白课程的总体思路, 明确每次上课的要求和目标, 也为他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各抒己见的氛围, 是课程教学的重要构成模块, 也是课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必备要素。
本课程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学习, 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采用项目研究一体化教学改革, 可以实现从以课程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任务来自于企业, 学生通过学习企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 可以实现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要:以《机床电气分析与项目实践》课程为例, 以“1+1”即“学校一方+企业一方”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框架, 创建教学平台和环境, 可以实现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1+1”模式,机床电气分析与项目实践,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7) :45-47.
[2]兰新武.项目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实践[J].职业技术, 2008, (9) :52-53.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4]张海英, 孙慧平, 陈子珍.数控机床调试、安装与维修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16-19.
大学教学论1 篇3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估算;有效性;策略
作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们只有更加真切地感悟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才能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估算的意识,估算的能力,很好地去发展学生在这方面的一些创造能力,笔者正是对该问题提出几点浅见。
一、小学1-3年级估算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没有兴趣
现在有的数学教师在授课时会一遍又一遍追问学生思考的过程,例如某些老师喜欢随意性地问学生“对吗”,“同意吗”等等问题,课堂中教师的这种提问过于单一,学生就像“挤牙膏”似的,教师挤一点,学生出一点,这样的课堂会造成有限时间的严重浪费,对于估算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落到实处,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看到一道题时,学生马上想到的是精确计算而没有人会想到估算,除非题目有规定。如:老师带了100元钱去给同学们买体育用品,排球38元,羽毛球拍28元,老师带的钱够吗?看到题目后,大多数的学生是精确计算的,极少有同学会想到用估算。他们觉得没必要,也根本体会不到这道题可以不用精算,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捷。面对这些现象,如何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估算,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估算?
2.教师对估算策略缺乏全面了解,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教学中,大都直接告诉学生根据四舍五入法,把需要估计的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如估算38×7,就把38看成40,把7看成10,然后进行计算。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生不知道,学生只是按着老师的要求,机械的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结果导致学生方法单一,思维僵化。估算就变成了一种近似计算。
此外还存在着“算着估”的问题。即“先算后估”。例如,在教测量时,一部分学生是先测量,再将测量的数据进行适当调整,得到估计的数据。在周长教学中,加减计算教学以后都出现了先精确计算,再调整数据作为估算答案的现象。例如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够不够?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常常在估算前先计算出正确答案,而根据这个答案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估算意识。
3.对估算结果的评价缺乏评判标准
教师认为只要和准确答案接近的得数都是正确的,差的太远就算错。至于如何判断一个估算答案是“接近”准确值还是与准确值“差的太远”就凭主观认识。关于“标准答案是否合理”的讨论,教师们见仁见智,但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就题教题。课本上出现一题,就交教给学生这道题的解法。至于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这方面的意识尚未形成。至于在具体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更无从谈起。
二、提升小学1-3年级估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强化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对于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的策略,笔者以案例进行说明:
首先,可以创设一个让孩子们感受到需要进行估算的情景,知道生活中有时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不需要了解准确数时,我们就需要估算。
例如:妈妈到菜市场去购买下面几种东西:牛肉:11.6元,虾:10.2元,大白菜5.9元,梨、苹果等水果:27.3元。
下面哪些情况,估算比精算更有意义。
A、妈妈出门前思考如果带60元够不够用?
B、妈妈买这些东西一共要付多少元钱?
通过这样的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比较,在实际情境中去感受估算的价值,明白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从而明白估算的优势,产生对估算需要的感情。
2.现实生活中一些量的简单推算
低年级的估算训练中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进行。如在学过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后,一方面要求学生建立相应的所学单位的“观念”。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估测填写恰当的长度单位,跳绳长,大头针长24,自动笔长13,门框高2,教室长8,小朋友高1,等等。在学过质量单位克,千克后,在实践基础上,会选用适当的单位名称填写:一个苹果重150,一个西瓜中4,一个鸡蛋重50,小朋友体重30,书包重8。等等。
作为教师应看到他们所蕴含的估算价值,教学中要尽量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并通过运用内化为能力,从而有利于估算意识的增强和估算兴趣的提高。
3.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下进行估算训练,培养估算习惯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估算中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情感、创新意识、求异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高中生物教学论1 篇4
摘要: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关键是要积极地、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中注重这方面引导,要通过探究这个载体,使 学生 ”做“好 学习,把这块蛋糕做好、做大,并在”做“学习的过程中来体现自主、体验、参与和合作,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关键词:科学探究 ”做“学习探究意识 探究能力 探究平台 关注社会生活
将”科学探究“列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的构成成分,是在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 ”做“来学习。本文结合二年多来的课改实践,就如何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谈如下看认识。
一、激发探究兴趣,增强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唯有学生爱上化学,对化学学习产生内在动力,才会有积极持久的求知兴趣,创新意识才会萌芽。精心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为此,上好化学第一课对学生而言影响关系重大。因为学生往往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步入这片森林,期盼早日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期盼着早日喜欢上化学。教师在进行课题1教学时时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视频导入“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化学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历史的变迁、拓展求知的视野;要充分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特点,在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基础上,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当然还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甚至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有了兴趣才能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探究。意识是探究的前提。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自主积极获取知识,加强这方面意识培养尤为重要。
二、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开端,”化学新课标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实验又是进行化学探究的最好形式和场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主要是探索事物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其特点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研究实验对象,看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产生怎样的结果。
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思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步: 提出问题 → 实验事实 → 假说及其验证 → 归纳结论 → 实际应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化学问题情景:
某中学组织自然科学兴趣小组针对我市某热电厂下游几十千米内河水中鱼类几乎绝迹的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取得了一些资料。1.测定热电厂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为0.0064%;
2.了解煤燃烧后的气体未经处理即排放到空气中,热电厂地处多雨地区; 3.了解到热电厂发电用水未经冷却直接排入河中。试分析鱼类几乎绝迹的原因?
设置这样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是对学生全方位素质的一次提高。创设”化学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容易把知识激活,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会产生新的探究需要。
三、重视化学实验 提供探究平台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全过程,使知识和能力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这也是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在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 地积极性,为培养探究能力,要多提供探究平台。具体可在以下几方面作尝试:
1、探究物质性质:认识身边一些物质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了解或掌握。如对二氧化碳密度的大小的探究,可以用测量空气、二氧化碳质量的方法,也可以将吹有空气、二氧化碳肥皂泡分别置于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中,通过看它们的漂浮情况来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2、探究实验装置: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有一种固定实验装置,但是一个实验也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实验装置来完成。有的实验装置简单,有的实验装置复杂;有的实验装置能够说明某一种性质,有的实验装置有某一种特殊的功能等等。如为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可以用多种实验装置进行,其中往盛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振荡现象尤为明显。
3、探究微型实验:微型实验是近20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节约药品,节省时间,操作安全,污染少,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自制仪器,自行实验,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如去年在学完《爱护水资源》后,我们要求学生利用国庆假期自制净水器,许多同学能都就地取材,亲自做出一个个心爱的净水器。其中十二班的陈静晔同学和父母做的一套特别精美、漂亮,已在申请专利。
4、探究生活中的实验:作为化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化学实验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探究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拓宽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自制天然酸碱指示剂。把一些新鲜植物的花瓣、花冠、果皮等洗涤干净,凉干,加入适量的95%的酒精浸泡1~2h.然后将浸出液过滤,向所得溶液加入1/3体积的水,即可使用。几种不同植物色素在不同酸碱性溶液里的变色情况如表所示。
不同植物色素在不同酸碱性溶液里的变色情况表: 04.03.15 代用指示剂植物色素 在酸性溶液中 在中性溶液中 在碱性溶液中
墨菊(花冠)红色 紫色 蓝色
牵牛花(花瓣)红色 紫色 蓝色
紫萝卜皮 红色 紫色 黄绿色
月季花(花瓣)浅红色 红色 黄色
美人蕉(花冠)浅红色 红色 绿色
喇叭花(花冠)紫色 紫色 黄色
四、关注社会生活,拓展探究思路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我市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讨论”我对天然气知多少?“话题,学生没要回答这问题必须要去了解天然气的成份、来源、价格以及燃烧的产物、产生的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实际上是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像这种例子有很多……生活中现存的化学情景,是无处不有,扣人心弦,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利用。
五、开展调查实践 提高探究实效
寻求实证是科学过程中的重要特征。科学家在探究中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收集有关的证据,并以此为基础解释自然界的运行机制。在科学探究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可以说,证据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关键所在。同时,通过证据的收集、从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等过程,可锻炼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也使他们懂得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探究发展并获得新知的。重视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实证资料是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重要区别。例如,在讲”爱护水资源“时,可以先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本地用水情况和水体污染情况的资料,让学生带着要”探究"的问题,亲自到自来水厂参观与调查,然后通过交流再提出合理化建议。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1 篇5
内容摘要:口语作为外语学习的重要技能已得到了高校师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剖析了当今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提出了建议: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学生为本,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创造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有效地做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掌握交际策略等,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口语教学;教学方法 1.0 引言
语言学家Hymens认为,培养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习者只有或得交际能力才能同时具备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和使用能力,并且仅仅掌握词汇和语法不一定等于掌握了英语语言。目前,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发展,英语口语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视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由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明确规定,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样以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可是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口语教学,因而怎样改善英语口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0 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分析 2.1 学生方面
2.1.1.说英语的动机不强
学生从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每次英语考试只考笔试,从来没有重视英语口语的表达,更没有进行这方面的严格考试。学不学口语不影响考试分数和升学。正是因为没有升学压力、考试、监督力度,很大程度上促使英语教学环节也不受重视和适度的安排措施。学生竟学成了“哑巴英语”,不开口讲,不进行沟通交流,缺乏灵活使用英语的口头交际能力。
2.1.2 对说英语有心理障碍 第一,很多学生对英语口语课有胆怯、害羞的心里。这些心里问题使学生一说英语就紧张,一紧张就更加不知道说些什么。时间久了,形成条件反射,产生了口语表达上的障碍,进而更加害怕发言。其次,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发音不标准和基础较差的问题产生严重的自卑感。最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不积极主动,缺乏表现欲。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基本不开口说英语。
2.2教学观念狭隘,教学方法陈旧
我国大学对于英语课程一直是更多的强调书面表达,完全忽视口语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延续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让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因为大学的不断扩招,导致了英语课人数过多,课时和课量有限,这些都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高不利。另外,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滞后,也导致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受限。
2.3 英语口语教材的滞后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不断的改革,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针对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改革仍然是大学英语课程教研的盲区。大部分的英语口语教材都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口语教材很难找到。在选用口语教材上,很多高校都犯难。这对与英语教学的不重视有很大关系。
2.4缺少有效的评估体系
长期的应试教学模式,使口语考试没有像笔试那样列入正规的考试范围中,造成了重视笔试而轻视口语的现象。目前的四、六级考试没有口语测试的要求,导致老师教英语以考试为目的,学生学英语以拿学位为目标,完全忽略英语口语的训练和培养。
3.0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3.1 提高教师素质
针对对外语教学质量的五个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x教师素质。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素质,想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口语教学需要有整体优良性的教师素质的团队。口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正确的语法规则、规范的英语、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掌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以外,同时应具备教研、科研能力。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方能“名师出高徒”。然而,很多本科院校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英语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不高, 并且学院往往对新教师只考核外语知识,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也只侧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
3.2 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口语教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口语教学理论和策略。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总和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因而,大学应该专门开设英语口语课程,四六级考试也应该加入对口语测试的要求。各大高校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教学模式,使之有利于口语教学的开展。
3.3以学生为本
保罗.弗莱(巴西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者要比以往更具有一种科学能力来让他们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对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语言和言语被学生所使用的包括口音以及并非一定能被教师的个人世界轻易接受的某些习惯、爱好、信仰、恐惧和欲望所形成的文化环境的了解是多么的重要。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个巨大变化。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应格外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探索降低情感障碍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更多地“开口” 来提高其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长处和局限性有充分的了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和扩展学习风格,从而实现语言的交际性。
3.4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口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采用教师、学生、多美丽课件和网络四者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其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听说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对于口语教学方法应该形式多样。(1)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教师设定话题将学生分组进行自由讨论,选出代表进行汇总发言。(2)可以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教师可以事先给出有争议性的并且贴合大学生的话题让学生课下充分准备,课堂上按学生准备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辩论。(3)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根据所学的精读课程的内容编对话,自编自演。(4)课外监督机制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外多听磁带,模仿其语音、语调,逐渐形成地道纯正的口语。
以上教学方法要很好地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鉴于当前大学生基础较差,无法开口的现状,教师要有耐心,才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口语教学。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应该重视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并组织学生可与时间开展听力竞赛、口语竞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而且可以开设英语角,增加学生主动说英语的积极性和外国朋友的沟通交流。这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英语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语言的总和能力是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语言实践才能实现。
4.0 总结
外语教学方法一直是被外语教学界所研究的一个重点.可是不同目的的培养, 决定了要用不同的方法。根据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的具体情况, 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造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一定能提高口语教学质量,从而改变目前学生“难开口,开口难”的局面.参考文献
[1]吴旭东.外语课堂口语发展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1996,2.[2]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3.[3] 冯涟漪.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5,02。
[4] 陆明、丁万江.口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另解 [J].外语界,2005,02。[5] 祝询.课外监督机制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外语界, 200
大学课堂教学基本规范讲座1 篇6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种互动关系,综观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自欧洲中世纪大学创办以来,教学就成为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与活动,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当时爱尔兰都柏林新天主教大学的校长纽曼,他认为大学就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和教学的机构,这是大学的最本质属性,“直到今天,在各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教学是中心工作”,科研、社会服务等其它职能都是以此为基础扩展、衍生而来。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教育如何变迁,教学工作永远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首要职责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4.2%,可以说我们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教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而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重点要放在提高质量上”,他指出:“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学校和教师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教学和培养好学生上。教授要上讲坛给本科生上课。科学研究也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但要与教学和培养人才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今后10年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核心是育人,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是工作重点,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是保证。就高等教育而言,《纲要》的第七章第十八条明确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因此,当前及今后,“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必将是高等教育深入改革和持续发展的主题和重心。质量哪里来?质量来自于教师,来自于教学,尤其是取决于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么如何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这就需要有课堂教学的规范,古人云“学术无止境,教学有要求”。无论是大学科研还是教学都有自身内在的规律性,都必须遵循内在的运行逻辑,才能富有成效地工作。教学活动是一项十分科学而又严肃、崇高而又伟大的事情,事关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学院的生存与发展,以及我们教师本人的生存与发展,乃至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更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遵循基本的教学规范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合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下面我就我院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在这里做个基本的介绍,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就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的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以及基本的行为准则,它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与约束,也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构成要素。
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不是任由某个人提出来,它来源于大学的教学文件,或者说,它的依据就是大学执行或实施的各种教学文件,因此,我们又必要首先了解大学的几个重要的教学文件及其相关要求。
一、教学基本文件
(一)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大学教学是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的,专业是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的进行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的基本单位,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立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高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与安排,是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组织、实施、管理与评估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培养方案决定着我们的人才培养规格,我们日常教学运行、教学管理主要就是围绕培养方案而展开的,是培养方案的落实与执行,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也是对它的监控。它在学校中的地位就相当于宪法,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大法,具有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和稳定性。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是由各个专业负责人组织讨论共同制定。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专业培养方向;主要课程;学制与学位;教学时间安排表;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课程结构、学分统计表;其它专业辅修专业课程及学分要求等。(这是咱们最近修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就是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这部分内容包括各个 专业开设的课程门类、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开课学期、课时分配、学分以及考核方式。我们每个专业、每个学期开设哪些课程、总课时、考核方式就是依据它进行的,不可随意变更,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但必须有严格的审批程序。
培养方案要尽量做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
要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正确处理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技术与经济、知识能力与素质、理论与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学习与休息等关系,建立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尽可能地兼顾学生发展的多方面的需要,努力做到整体优化。(误区认为不关教师自已的事)
(二)教学任务书
一般来说,每个学期期中,教务处就会依据各个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下达下学期各专业、各年级、各层次的教学任务书,(这是一份教学任务书的格式)里面包含了开课的专业及班级、开设的课程名称及门数,课时(总课时、含讲授课时与实践课时、周课时),考核方式(含考试或考查,考试方式不能变更,规定每期5门考试,如果变成9、10门就会增加学生负担),责任系部(即授课的系部),此外还有开学、教学、期末考试时间的大体安排以及备注(标注下学期需延续的课时数,即有些课程是跨学期的,本期没有上完,下期剩余的课时)。如果系部由于师资或其他因素影响,需要个别调整的,如开课顺序、课时等有异动的,须提前打专题报告至教务处,经批准后教务处书面回复到系部,然后根据修改后的教学任务书再做安排,系部不能自行主张或先斩后奏。这里要注意的是下达的教学任务书中的公共课、跨专业课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主要是授课时间),只有专业课及授课地点、授课教师需要我们各系部的教务干事来具体落实和完善。在落实教学任务书时特别强调的是,某门课程结束教学不是依据校历规定的教学周数,而是依据培养方案规定的总课时。如临床医学专业08级本期开设的《处方学》,计划总课时为16,周课时为2,按照校历第二周开课,那么第九周结束课程,而如果国庆长假冲掉了2节课,那么就可以顺延到第10周结束,绝不能一直上到校历规定的第二十周才结束。
我们过去一直是按照教学周数来排课,现在必须要转换思维,要树立课时意识,就是根据一门课程的总课时而不是教学周数来排课,无论教学周数多少,多长,只要控制总课时就可以了。总课时达到了意味着该门课 程的教学结束了。
(三)、学期执行计划
教务处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含经过批准微调报告)确定各专业下一个学年度的教学任务(包括课堂教学或实践环节),并下达到各教学单位,各单位再分解任务下达到各相关教研室,再由教研室落实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场地等以及各实践环节的实施方案,形成各专业学期教学执行计划。这里要强调的是,任课教师必须取得湘南学院主讲教师授课资格。院发[2009]103号文件。
(四)、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一)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选用教材和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教师备课、上课、考核的依据。培养方案中的每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制订和执行好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确保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根据教学法特点及学生的认识规律系统地按要求或章节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数分配等,并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规定实验、实习、见习观摩、作业、教学参考书和有关的教学设备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还应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材选用的原则和根据,教学方法的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与复杂内容的教学处理建议;还应明确该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任务,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标准一般是由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的,教研室全体教师讨论,专业带头人审核。
(五)教学周历表
此外,与我们教学十分密切的还有教学周历表,它是教研室依据教学任务书与课程表,将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给某位教师后,该教师依据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培养方案规定的课时内,根据校历的安排科学分配具体的周课时的授课内容,即是教师本人的教学进度安排,是由教师本人填写的。它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规定的课时里把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一般来说,同一门课程、同一授课层次、授课年级的教学周历表应当一致,这样有助于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考核标准,有利于 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周历表的制定一个依据的是课时,另一个依据的是课程标准,课时保证量够不够,课程标准保证质是否达到了。如果说课时是对教学质量提供量的保障,那么课程标准则是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质的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周历表时,须根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不能随心所欲,脚踩西瓜皮,讲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教学是不负责的,也无质量可言。
了解了有关教学文件后,下面就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要求做个简要介绍:
二、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备课
1、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即课的准备,是上课的前提和条件,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备课的质量决定着教学的效果与效率。无论新、老教师,无论讲授、练习、实验等课型都要认真备课,并撰写教案。
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全面研究和掌握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
(2)、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体系,即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把握住主要思路,剖析层次,突出重点,注重难点,力求少而精。总之,对教学内容既要有宏观驾驭,又要有微观把握。
(3)、阅读有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
注意:大学的教学既要立足于教材,但更要超越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知识的一个来源。而不是知识的唯一,善于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如医学上的临床案例。
(4)、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后续课程的要求。衔接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2、备课的基本步骤
一般教材内容在整体上和学生认识水平接近略高于学生,这个差距的弥 合就是教学的任务所在,学生发展所在,弥合差距,需要教师把两端的情况了解清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教师的经验说法就是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学生
然后在二者之间铺路架桥,这就需要考虑方法了。因此,备课的基本内容或步骤是:
(1)、钻研教材——胸中有书
即把所授科目的理论、概念,有关推导过程理解透彻,准确掌握,这是知识内化的前提。(三个字:懂、透、化),如鲁迅所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2)、了解学生——目中有人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生活背景、兴趣等,做到因材施教,这是教学的切入点。切忌教学中“见书不见人”、“地对空”的做法。
(3)、选择教法——教学有法
教师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便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形成技能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可看作是浪费时间或不必过于关注的事,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不同学科,性质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教学方法要求也各异,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并不是适用于一切教学范围的,而是不断变幻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条件等等。(如在农村就很难用上多媒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切忌照搬照抄,否则就会成为东施效颦或邯郸学步的笑话了。每个人有自身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扬长避短才是明智的选择。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包含课堂讲授、实践(验)课教学、习题课和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1、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是: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2)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能反映或联系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3)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富有启发性。(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价值。(5)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学院鼓励教师加强对所授课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自制多媒体课件。(6)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技巧。
(7)中文讲授应一律使用普通话,语言文字必须规范、文明。学院鼓励、支持各系(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双语教学。(8)板书应设计合理、字迹清楚、用字规范,板面布置得当、整洁有序。(9)讲课要有热情,精神饱满,充分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注意: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上课时要关闭所有通讯工具,全身心投入教学。要注意仪表端庄,衣着整洁大方。要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管教管导。
(三)关于辅导与答疑
1、辅导答疑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课堂讲授的重要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了解学生接受情况,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态度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并能起到督促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作用。
2、配有专职辅导教师的课程,辅导教师要随班听课,并及时向主讲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密切配合主讲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3、辅导答疑要定时间、定地点,有重点地进行,教师在进行辅导答疑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拓思路、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引导他们钻研与本学科有关的较深广的问题,并介绍有关参考资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热情鼓励,谆谆善诱,耐心辅导。同时也应从辅导过程中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四)、关于作业布臵与批改
1、作业布臵与批改是检查、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技巧。作业有三种形式:口头、书面和实践作业。
2、各门课程的作业量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而定,作业布臵要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创造性;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规定完成时限。
3、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批改,作好记录,不仅辅导教师要批改作业,主讲教师也应批改一定数量的作业。
4、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准确,要指出作业中的突出优点、独立见解和错误之处,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对潦草、马虎、不合要求的作业应退回令其重做;对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应进行严肃批评,并令其补做。
5、作业一般都应全部批改,对于少数作业量大的课程,可适当减少批改量,但每次不得少于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余虽不批改,但必须查阅,凡减少批改量的课程,应经教研室主任同意,系主任批准。
6、作业成绩是对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作业缺交二分之一以上(含二分之一)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五)、关于考试与考查
1、考试、考查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和评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与运用能力,督促学生经常地、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检查测试教学效果,不断调控、改进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2、考试、考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笔试、口试、实践考试、开卷、闭卷)。
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严格要求,严禁舞弊,对违反考场纪律者,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3、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分,考查成绩采用五级制评定。五级制记分标准是:90—100记优秀;80—89记良好;70—79记中等;60—69记及格;59分以下记不及格。考试课程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各教研室可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决定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一般不超过该课程的20%,有实验的占30%,(我们在检查中发现个别的老师,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有31分,平时成绩只有80多分,可期末总评却有60多分,乱给分、随意给分、送分的现象不少)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作业、实验、课堂提问、个别质疑、小测验等。考查课程成绩,应按照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验、习题课、实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情况及平时测验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应占50%以上,平时成绩应在考试前由任课教师签名,教研室核实报系(部)审批。
4、专业课任课教师应在期末放假前阅完试卷,统计好成绩,并作好试卷 分析表,由任课教师签名,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系(部)审批报教务处,学生考卷交系(部)汇总存档;公共课程的成绩由教务处转交给相应的系(部)记入成绩档案。所有成绩由各系(部)教务干事上报教务处审核后方可通知不及格的学生。
总之,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的质量取决于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高质量的教学是学院办学与每一位大学教师永恒的、不懈的追求。
“教学无小事”,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精神、渊博的知识,极大的热情与耐心创造性地工作。
大学教学论1 篇7
1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 (task based approach) 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 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该模式“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启示下提出的外语学习途径”1 (何安平, 2002) , 是“交际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的最新发展。“任务型”教学方法是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 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 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 达到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的目的, 即以学生为中心, 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 如心理学、学习理论、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发展和教育理论等诸多方面。其中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语言习得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2”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学理论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
2 任务型语言教学与3+1+X教学模式的整合
从2007年开始, 我校 (辽东学院) 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创造性地提出了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3+1+X教学模式,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与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 以教师为指导, 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Nunan (1989) 认为,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 具有结构性, 它由教学目标 (goals) 、信息输入 (input) 、活动方式 (activity) 、师生角色 (teacher/student role) 、教学环境 (setting) 等要素组成3”。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活动具有真实性且活动量大。学生在完成课堂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 进而产生语言习得。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 整合任务型语言教学与3+1+X教学模式, 可以更好地完成网络教学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努力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努力实现大学英语的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的开放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1 任务型语言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
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指导下, 我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逐步构建和完善了适合学校实际的、富有特色的3+1+X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新模式。在3+1+x教学模式中, 网络教学 (视听说教学) 的成败是该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直以来, 英语教学都非常重视语言的形式, 对词汇、句子、篇章结构和语法规则的知识传授和对语言输出的忽视导致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薄弱。学生的读写能力往往好于听说能力, 因而更加产生了对听说的畏惧。在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 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 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培养合作精神, 增进文化理解, 体验学习的价值等。
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依据Numan (2004) 提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七条原则制定了我校网络视听说教学的设计原则:
目的性原则: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任务的目的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 解决某项交际问题, 也可以是训练某一项基本技能等。
语言、情景真实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等要符合实际的功能和规律, 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 从而学习语言。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 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原则:
任务的设计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同时, 培养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要具有一定的导入性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任务型任务链原则:
任务的设计有繁到简, 有易到难, 前后相连, 层层深入, 形式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 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 并由数个微任务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 遵循先输入后输出, 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
在做中学原则:
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实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到语言, 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 品尝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任务反馈与评估原则:
通过学生在自主探索及教师课堂讲授, 学习者获取知识, 完成任务后, 可以通过网络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其宗旨是在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共享群体思维与智慧,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2 任务型语言网络教学的实践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是一个语言输入、语言内化和语言输出的认知过程。听是语言的输入, 说是语言的输出, 输入的语言知识需要输出来盘活”4 (蔡基刚, 2006) 。因此我们的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包括:课前准备 (任务“呈现”阶段) —课堂教学 (任务实施阶段) —反馈评估 (巩固新知、反思分析阶段) 三个彼此关联, 相互承继的环节。该模式把教学目标的实现分散到几个相互独立而又关联的教学任务中, 在时间上贯穿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教学进程中的“任务”既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探讨式任务, 也包括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语言训练任务。在新课未学之前, 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结合教材对新课内容进行自学概括, 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讲授指导相结合, 使学生在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语言知识, 通过教师对学生任务呈现后的反馈评估来巩固新知。
在《新视野大学英语》 (视听说) 网络教学中, 我们依据Nunan (2004) 把任务型的教学过程分为5个步骤。第一阶段增加背景知识, 利用Willis (1996) 提出的“大脑风暴” (brain storm) 和“思维导图” (mind map) , 激活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背景知识与相关信息, 减少学生对于认知和语言的压力。第二阶段用本单元的词汇、结构、功能等进行有控制的练习活动, 并逐渐开始向交际的方向发展。第三阶段围绕主题的相关内容进行真实性的听力活动。第四阶段聚焦语言成分, 使学生理解语言的形式、语言功能与语言意义的结合。第五阶段采取更灵活的练习, 比如信息差的任务或结对练习, 使学生的语言习得达到最佳状态。
在任务性网络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单元主题”任务组织教学, 使语言知识的引入与主题结合;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与主题结合;语言的输出围绕主题展开, 强化语言的应用和习得过程, 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
3 结束语
在我校实施的3+1+x的教学模式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型教学法显示出强大优越性。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运用, 为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实践教学表明, 任务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的网络英语视听说课堂中, 科学、实用的课堂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互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主动学习、操练和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摘要:3+1+X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我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教改成果。在实践教学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该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通过任务型教学法与大学英语3+1+X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 可以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3+1+X教学模式,整合, 网络教学,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社, 2002.
[2]刘瑞琴.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实施理据[J].教学与管理, 2008 (3) :127-128.
[3]Nunan D.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论现今大学英语教学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育 策略
新形势下旧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渐渐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旧的英语教学模式,例如: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及由于师资不足而设定的大班教学模式等等这些问题都大大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的实施效果。笔者就当今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解决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大班教学现象严重
目前,在全国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室都很紧张的情况下,常常采取的是有几个班级和在一起上大课的方式,虽然缓解了这方面的矛盾,但是却很难在教学质量上得到保证。例如:在外语教学中口语的练习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大班教学很难使大多数同学能够有机会在课堂上有锻炼口语的机会,不管是学生的整体英语成绩受到影响,而且学生的口语实践少,不利于英语口语的提高。
2.不能突破时间、空间以及内容上的局限性
在大学的英语教学课时安排的是一周四个课时的大班教学,可以说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课时量就很少;而且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就是简单的听老师讲授,没有其他学习英语的渠道和方法,也就是英语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空间局限,导致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空间局限性就很大;并且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料内容大多数取自陈旧的教材,缺乏时代性以及趣味性,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容局限性。
3.长期处于哑巴英语、应试英语
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间接导致了学生的通过率、以及优秀率提高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从而造成了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即口语表达能力很差的现象。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学的都是“哑巴英语”。虽然花了很长时间学习英语,但实际上根本就无法和人交流。
4.学生学习习惯不良,教师专而不广的现象严重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总会出现学生是出于无奈而选择学英语或者是出于一些功利化的因素。学生不是出于兴趣爱好去学习,而是违背人的本质处于被动的去学习英语。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是为了那一张合格证或者是通过一次考试,而进行大量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的素质得不到更高的提升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但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能跟着学生的素质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得到相应的提升,这也是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很好效果的原因之一。
二、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1.实行以应用教学为目的教学方式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应该遵循以“应用教学”为主导的大学教育。据报道,在上海的一些企业中采用高薪聘请有独门绝技的“洋技工”,年薪尽然高达70万人民币,然而现今的民工荒又层出不穷,直接说明了现今的教育体制,应该由原先的“应试教育”过渡到“应用教育”,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习到真正的本领和才干而且能用于现实的生产生活中,这样才是最重要的。
2.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从数量和质量上全面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和教学素质
针对大班教学和教师广而不专的问题,使得学生没有足够学习英语的资源导致学生的关于英语技能方面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国家应该大力加大实力培养的力度,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全面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和教学素质。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并且得到更多关于学习英语方面具有建设意义的指导。
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实施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
学了 10 年的外语,到最后我还是又聋又哑’,这与大学实行的应试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简单的为了考试而学习,致使学生的得不到英语应用能力的锻炼。所以大学应该重视实施能力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竞争式提问、小组展示式讨论、角色扮演、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各个环节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加强过程管理
我们知道在社会构建主义理论中,学生才是真正的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着重起着一种鼓励和引导的角色,使学生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适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评估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与学生签订学习计划合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坚持学习,从而达到他们理想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讨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解决措施,例如加大师资力量培养和实施应用教学等措施,这些引述的问题和措施仅供参考和对照,希望笔者的一点愚见能够对看到这篇文章的学者一点启示和帮助。当然,这些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还须经过实验和论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补充和完善以及去拙求精,方能加以推广应用,真正服务于大学英语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明安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管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5
[2]关泓涤.大学英语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突破.药学教育.1999/02
【大学教学论1】推荐阅读:
大学教学论多选题10-05
春-西南大学《教学论所有作业07-12
论合作学习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05-16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大学教学论论述05-17
论破冰游戏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5-16
化学教学论习题106-30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小学语文教学论》2017年秋季作业10-20
【考研经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5年考研经验分享10-19
大学遗传环境论08-13
上大学无用论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