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无用论

2024-08-26

上大学无用论(共4篇)

上大学无用论 篇1

本文拟对当前认为没有必要重视与加强大学教学论研究之“无用论”和“替代说”做一回应与批判,权作一家之言,愿就教于方家。

一、“无用论”:大学教学论之于大学教学无用吗?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学了大学教学论跟没学似的,原本希望能从其中找到索解大学教学迷宫之阿里阿德涅之线,觅得解决大学教学困惑与困境之灵丹妙药,然其结果常常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现实中也有部分大学教师,尽管从未系统性地学过大学教学论,甚至从未看过、翻过大学教学论相关书籍,但其大学教学工作依然做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不仅自己教得轻松有效,学生也学得轻松有效,他们把大学教学做得简直就如艺术一般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总而言之,一方面大学教学论对于大学教学没有作用,另一方面即使不学大学教学论依然可以把大学教学做好,那么既然如此,何必再花时间精力、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大学教学论呢?

首先,在此有必要澄明的是,尽管大学教学论具有实践性格,理应也必须对大学教学有所担当与作为(实际上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我们必须澄明的是,大学教学论对于大学教学的作用是间接的、有限的。所谓的间接性即是大学教学论虽然对指导大学教学实践有所作为,但这种作为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非线性的,所以我们不能也不该期望看了大学教学论就能直接应用于大学教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大学教学论,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一个编码、解码以及应用的流程。此外,大学教学论对于大学教学具有有限性,所谓有限性也就是说大学教学论虽然对大学教学有所担当与作为,但这种担当与作为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边界的。我们不能也不该期望从大学教学论中找到大学教学实践所遭遇到问题、困惑的所有详尽的答案。大学教学论虽然肩负指导大学教学实践之职责与使命,但这种职责与使命也是有限性,对于大学教学实践,大学教学论能且只能提供一般性的、方向性的指导,而对于那些琐碎之问题,大学教学论是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对于那些新出之问题大学教学论也可能尚未覆盖至此,毕竟大学教学论也是伴随实践而不断生成、完善的。现实中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认为大学教学论实践乏力,觉得大学教学论无用,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皆在于没有弄清楚大学教学论对于大学教学的科学、合理之功效,没有注意到大学教学论对于大学教学作用的非线性、有限性,继而对大学教学论抱有不合理之过头期望,当期望落空之际,自然会对大学教学论失望至极,且期望越大失望越切,继而抱怨、指责大学教学论实践乏力,大学教学论对于大学教学无用。其次,关于现实中人们抱怨说学了大学教学论跟没学似的这一问题,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大学教学起步晚、且发展较为缓慢,再加上重科研轻教学这一不良之风,以致大学教学论研究严重滞后大学教学,非常不成熟。现如今我国虽也有一些大学教学论相关研究,但客观来说,这些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教学且其质量也不容乐观。现如今我国也有了数本大学教学论教材,尽管编者很用心尽力了,但这些大学教学论教材大多直接移植一般教学论框架然后再简单加以改造、增添些大学教学案例而已。严格来说,这样的大学教学论教材是不成熟的、不科学的,当然它们也是难以指导大学教学实践的,人们看了其之后也是难以从中获益并了解、掌握大学教学之基本规律、一般准则的。所以说现实中很多人抱怨说学了大学教学论感觉对于大学教学没有帮助,继而指责大学教学论对于大学教学没有用,所以没有必要去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开展大学教学论研究。这其中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大学教学论没有用,而是当前的“大学教学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学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关于大学教学研究还是很薄弱的,恰如有研究者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最关心的还是教育的外部关系,即多数人热心于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由于多种原因,对高校的内部关系规律,特别是教学规律关注和研究较少。”[1]最后,关于即使没学大学教学论却依然能把大学教学教好这一问题。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有部分极具教学天赋抑或教学经验丰富之大学教师,他们没有学过大学教学论但光凭天赋或经验,其依然把大学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简单否定大学教学论。毕竟这部分人是少数,而对于广大年轻且没有教学天赋的大学教师来说,他们还是需要大学教学论帮其指明方向、理清准则的,所以说重视与加强大学教学论研究不但必要而且必需。

二、“替代说”:一般教学论可以替代大学教学论吗?

现实中,关于没有必要重视与加强大学教学论研究,除了上述“无用论”,还有“替代说”。所谓“替代说”即认为一般教学论可以替代大学教学论,至少可以将一般教学论所涉及的关于教学的一般准则、普遍规律稍加改造继而应用于大学教学。

尽管“无用论”和“替代说”皆认为没有必要重视与加强大学教学论研究,然与“无用论”不同的是,“替代说”还是承认(至少是默认)大学教学论的地位和作用的,只是持“替代说”之人认为可以将一般教学论的原理和规律等迁移、应用到大学教学中,如此即可省去再独立研究大学教学论的麻烦了。既然如此,则完全可以将一般教学论之框架、范畴及内容等迁移、具体化到大学教学中去,既省事又合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一般教学论能移植、应用于大学教学吗?答案是否定的。尽管我国教学思想源远流长,教学论研究历史悠久,但我国教学论研究一直存在一个很严重的结构性缺失问题,即我国教学论研究主要专注于中小学教学论研究,而对于其他各级各类教学论则重视不够,没有开展研究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当前,我国的一般教学论主要是中小学教学论,它是基于中小学教学且服务于中小学教学的,虽然其冠名一般教学论,然其委实不具有“一般性”。既然如此,希图将一般教学论迁移、改造以应用于大学教学则是行不通的。尽管如此,可能还会有人觉得虽然一般教学论侧重中小学教学,但中小学教学与大学教学同为教学,二者还是有不少相通之处、甚至相同之处的,我们还是可以借鉴一般教学论。对此,我们的回答是借鉴是可以借鉴,但只能借鉴框架和范畴这些形式而已,具体实质却是难以借鉴的。一般来说,教学论主要研究“求真”、“立善”以及“向美”这三大主题,所谓“求真”即揭示教学规律,“立善”是确立教学价值观,而“向美”则是提升教学境界。“求真”针对的主要是教学自身,揭示其内在规律,“立善”基于外在社会伦理规范,导引教学方向,而“向美”则主要是对教师而言的,即研究教师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伦理、基于教学科学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这件正确的事做正确了。

作为成人的大学生与作为未成人的中小学生,其在学习方式等方面皆存在较大的质的差异,而建基于学习方式之上的教学论,大学教学论与中小学教学论也是存在质之显著不同。此外,大学教学与中小学教学虽都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但二者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还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与中小学教学更强调学生的接受与教师的传承相比,大学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创新与教师的启蒙。总之,大学教学与中小学教学虽因皆为教学而有相通、甚至相同之处,但从整体来说二者还是异大于同的,因此希图将中小学教学论简单移植、改造以应用于大学教学是行不通的。在开展大学教学论研究时,虽然有必要向中小学教学论学习,学习其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等,学习其发展演进中的经验教训,但是在学习之际还要有所创新才行,应以教学实验为抓手开展大学教学论独立自主、内涵式研究。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王根顺.高等学校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3.

上大学无用论 篇2

9月1日是很多大学的开学日,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孝感汉川的赵同学,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厚溥软件学院录取通知书,但赵同学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并把读大学比喻成一个“肯定会失败的投资”。

赵同学父亲的“读大学无用论”,只不过是千千万万农民父母对待子女教育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或者“读大学无用论”的思潮甚嚣尘上,这不是农民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是很多农民父母根据自己的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

赵同学父亲把读大学比喻成“投资”,虽然有些赤裸裸,但是却是从过日子的角度作出的慎重和科学的解读,一味的指责其急功近利和没文化也是过犹不及的不客观的妄自菲薄。掰着手指头算大学的投资账,经过计算咋算都划不来,因此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不能不说表现了农民的精明,虽然说人不能光看眼前利益,但是不算计眼前利益怎么能够体现脚踏实地和稳扎稳打地过日子,不算计眼前利益怎么能够有长远利益的实现?长远利益固然美好,但是有很多的长远利益越来越偏离实用性和生活性,是务虚而不是务实,要将这些道理讲给像赵同学父亲这样的农民,无异于对牛弹琴,因为“活在当下”和信奉“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观在赵同学父亲这样的农民身上

根深蒂固,要改变很难。

上大学无用论 篇3

本文拟应用劳动经济学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及人力成本理论对大学生“读书无用论”进行剖析, 寻求产生此观念的根源, 并提出解决策略。

1 实证研究

1.1 人力资源净值计量模型分析

本文在研究中使用人力资源净值计量模型, 以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和2000年后的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使用模型计算出不同阶段相应的毕业生的人力资源价值, 然后对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这其中引入经济学领域的投入———产出模型。

人力资源净值=人力资源的终值-人力资源现值=人力资源收益-人力资源投资成本

V:为人力资源价值;Ct:为第t年的加工成本;r:为利率;P:为现值。

人力资源终值即产出计算法:

V:为人力资源价值;Yt:为第t年的工资薪酬;r:为利率;F:为终值。

六七十年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价值。假设一个从1960年上到1964年的大学生。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 学生每年的生活费为500元, 国家补贴30%, 自己承担350元/年, 住宿费100元。总费用为450元/年。考虑到储蓄收益, 按当时的存款利率为15%。则人力资源现值:

那么, 人力资源净值=V2-V1=-40<0

八九十年代大学生人力资源价值。学费是1500元/年, 国家补贴40%, 学生承担600元/年, 生活费800元/年;住宿费200元/年, 总费用1600元/年。当时依然注重于储蓄, 但已出现消费量增长的迹象, 其存款利率为10%。其人力资源现值:

那么, 人力资源净值=V2-V1=20000>0, 比上一阶段多20040元。

2000年后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价值。第三阶段, 学费6000元/年, 生活费为2500元/年;住宿费1200元/年, 总共每年支付9700元/年。其存款利率为7%。其人力资源现值:

那么, 人力资源净值=V2-V1=132720-28800=103920, 比上一阶段多83920元。

从上述数据对比可以分析到, 人力资源净值呈匀加速增长态势, 上大学所获得的人力资源价值越来越高, 所得到的收益也越来越多。

1.2 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来源分析

从《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表1, 这三个阶段城镇、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少于个人上大学成本费用:六七十年代:450元/年>343.4元/年>133.6元/年;八九十年代:1600元/年>908.9元/年>425.1元/年;2000以后:9700元/年>8589.8元/年>3731.1元/年。

1.3 其他成本分析

近年来“就业费用”是除了“学杂费”“生活费”主要教育投入以外新增的一项教育投入。教育部一项调查显示, 2009年大学生的求职成本平均为2000元, 它包括就业所需的交通费、简历印刷费、招聘会门票、通讯费、个人形象包装费等, 另外餐饮费、住宿费等也占有不小的比例。

2 成因分析

首先,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典型形式, 在此过程中会发生两种情况: (1) 边际教育成本的快速增长。 (2) 人力资本投资与人的预期收益时间有关。众所周知, 在中国农村家庭中, 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和受益者并不是同一个个体———投资人是家长, 而直接受益人是子女, 间接受益人才是家长, 因此, 农村家长的预期受益与实际受益之间有巨大落差, 必然使得家长认为投资不值。

其次, 根据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创造价值、工作报酬曲线图1可以看出, 在人力资本投入的初期, 由于存在放弃工作时间的机会成本, 工作报酬和资本投入成反比。

最后, 传媒的误导, 社会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 把个别现象夸大化, 导致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农村家长和受挫学生更加坚信“读书无用论”。

综上所述, 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出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国农村家庭中, 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和受益者并不是同一个个体, 现阶段我国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低, 大学生人力资源价值终值的体现缓慢, 家长的预期受益与实际受益之间存在巨大落差, 因此, 家长及学生认为教育投资不值———读书无用。

3 对策

3.1 国家支持

国家不仅仅只出台奖助学金政策就能解决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当今大部分大学生都是通过寒暑假打短工来挣取学费和生活费,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劳动合同监管, 保障大学生临时工的合法权益。

3.2 学校帮助

高等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勤工俭学岗位, 如果本校资源不足, 可以通过学校助学机构为学生推荐安全可靠的校外勤工俭学机会。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对奖助学金力度已经明显加大, 高校相关部门、人员应当公平公正对待奖助学金的发放, 切实做到“雪中送炭”。

3.3 学生自立

作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当勤俭、自立, 正确对待现实经济问题, 主动接受学校和同学的帮助, 并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团及活动, 主动发现自我优势, 增强自信心, 增长见识,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 这类学生也要注意自身心理健康, 多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 健康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参考文献

[1]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商务印书馆, 2006.

[2]李海珍.关于西部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困境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 2008 (3) .

管理方法之“无用论” 篇4

原因之一:

俗话说,“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人与人是不同的,哪么单位也就没有相同的了。也说是说,任何单位在社会上都是区别的,都是与其他单位有着这样哪样的差异,有着这样哪样的不同。哪么,对一个单位来说,一个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搬到其他企业,因其人员不同,环境不同,现状不同,便不一定能取得好的管理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对基层单位来说,就更难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是量化管理的方法,在有的单位很成功,别的另外的单位拿过去就无法实行,也更谈不上了取得好的管理效果了。

原因之二: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般来说管理方法与单位(企业)是配套的,这种方法只适合这种情况,离开了这一定的适用条件和环境,再好再优秀的管理方法也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所以说,对学习管理的人来说,管理方法是没有用的。

原因之三:

基层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责任心各不相同,他们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社会阅历,性格气质也是千差万别,而许多管理方法对管理人员的素质、经历、气质要求又较高,从而别的单位成功的管理方法对其他单位是没有用的,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千万不能照搬别人的管理经验与方法。

哪么,既然说管理方法没有用,作为一名管理是不是就不用学习借鉴的他人成功管理方法和经验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借鉴别人的经验方法,但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而应该认真分析研究别人的好的经验方法,对运行这种管理方法的环境和人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蕴藏在经验方法里面的思想精髓,找出他们制定这种管理方法的基础性东西,并把这种思想精华,原则吸收消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属于本单位,适合于本单位的管理方法,这样本单位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也才能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

上一篇:煤矿设计及技术发展下一篇:水性环氧树脂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