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剖析(共1篇)
7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剖析 篇1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是集美大学和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2003年4月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4月经教育部审批确认,2012年5月福建省学位办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院秉承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已成为一所有较大办学规模、较强办学实力、较高社会信誉的独立学院。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院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特长明显,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办学条件优良、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高、社会信誉好的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目前设有31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会计学两个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与美国库克大学合作办学的双学位专业。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截至2014年7月,有在校生16033人。
按专业数统计,工学类专业12个,占38.7%;管理学类专业5个,占16.1%;经济学类专业3个,占9.7%;文学类专业2个,占6.5%;法学类专业1个,占3.2%;教育学类专业1个,占3.2%;理学类专业3个,占9.7%;艺术学类4个,占12.9%。基本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文学、法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三)本科在校学生情况
2013年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6033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3368人,占83.38%;专科起点本科学生2665人,占16.62%。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院生源充足,质量较高。2013年录取普通本科新生3759名。28个招生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轮投档就完成招生计划;其中广西、贵州、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山西、陕西、天津、云南、浙江、海南等13个省份投档线高出本省控制线40分以上,安徽、广东、江西、新疆等4个省份投档线高出本省控制线30分以上。福建省的投档线再创历史新高,本二批按1:1的比例投档,文史类投档线472分,高出本二控制线41分;理工类投档线441分,高出本二控制线40分。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及其授课情况 1.师资队伍数量
2013年,专任教师总数为919人(含母体大学集美大学委派教师),生师比17.4:1。
2.师资队伍结构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387人,占42.1%;中级职称474人,占51.6%;初级职称42人,占4.6%;未定职级16人,占1.7%。
学位结构:硕士及以上学位734人,占79.9%;学士学位143人,占15.6%;无学位42人,占4.5%。
年龄结构:34岁以下279人,占30.3%;35~44岁360人,占39.2%;45~54岁222人,占24.2%;55岁及以上58人,占6.3%。
3.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
2013年有79位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教授主讲本科课程的人数占教授总数的比例达到100%。4.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学院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提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培训、福建省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选派14名教师观摩兄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选派教师参加国内访问学者和暑期出国研修。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院每年安排70多万元奖励课堂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
2013-2014学年,学院举办了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第二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和第二批教学改革立项工作。
教师在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福建赛区)中获综合组二等奖1项、第二届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三等奖1项,第二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思政课比赛厦门赛区第四名1项。
2013-2014学年,我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A类项目2项、B类项目2项,人文类A类项目3项、B类项目2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项、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1项;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3年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
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在我院设立了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二)教学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3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048.68万元,生均1272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115万元。生均本科实验实习经费支出 160元。
2、教学行政用房及其应用情况
2013年,学院拥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功能齐全的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到228295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为14.24平方米,其 中实验室面积55344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3.45平方米;宿舍面积为161501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10.07平方米。
3、设备及其应用情况
2013年,平均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20.1台;平均百名学生配备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10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162万元,生均5090元,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54万元。
2013-2014学年新建了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气动实验室,同时更新600台教学用计算机,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
4、图书及其应用情况
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0.01万册,生均55.64册。另有电子图书300多万册、电子期刊2.2万种。2013年书刊经费215万元,采购图书6.57万册,生均4.1册。图书馆建成综合型一站式数字门户,图书流通采用基于RFID技术的全自助式服务,有阅览座位2700多个。图书馆实行书刊合一、藏借阅一体管理,周开馆时间94.5小时。
5、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学院拥有一个高速稳定、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校园网络环境,设有独立数据中心机房,配置有高端交换机和最新防火墙技术,通过千兆主干光缆将教学楼、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厅、学生宿舍、计算机房连成一体,覆盖了全院所有的教学区、办公区、学生宿舍区,另以10M/1000M带宽接入ChinaNet,向师生提供VPN服务。目前,学院拥有教育网、联通、电信、移动网络出口2500Mbps,2万兆的校园主干网络,网络信息点2万多个,无线网络覆盖校园所有主要区域,为全校师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网络条件,保障教学、科研工作平稳运行。
在学院门户网站上运行有综合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查询系统、教学文件系统、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室智能管理系统等,同时不断完善教学资源、招生和就业系统,建立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招生和就业工作的信息化,为用户提供便捷多样的网络信息服务,也为学生提供了网上自主学习机会。学院的门户网站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在本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院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实施“公共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技能训练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强化专业综合训练,包括机械专业的数控机床实训、管理类专业的ERP实训、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实训、经济类专业的证券投资模拟训练、航海类专业的适任强化培训等,增加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学分,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013年各专业都制定了具有突出行业性、岗位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建设规划。
学院现有省级特色专业3个,校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3个(涉及7个专业)。
新增了学前教育专业。对个别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及时停止招生,目前已停招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动植物检疫、机械电子工程、教育技术等5个专业。
2013-2014学年,我院顺利通过了舞蹈学、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环境设计、机械工程5个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资格。
(二)课程建设
2013-2014学年,全院共开设课程1693门,共73500学时;开课门次为4309门,共167335学时。开设综合素质选修课146门次,满足13016人次选课需求,另外还引进尔雅、汇智网络课程35门次,作为综合素质 选修课,满足3308人次选课需求。
在全院开设了具有校本文化特色的公共必修课《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引进了美国库克大学《生涯规划和体验教育》优质课程,经中外双学位专业试点并本土化之后,在管理系3000多名学生全面推广该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生活和生涯,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
目前已实现了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及其他部分课程的教案、大纲、课件、习题、实验以及教学文件与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学生可自主学习,完成作业,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师生之间也可答疑解惑。
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23门,《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全省示范课程比赛中获得优秀。
(三)教材建设
制订了学院“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积极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精品教材、获奖教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及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在倡导选用最新教材和获奖教材的基础上,强调不可脱离教学实际,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充分研究人才培养规格、本课程任务目标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呼应衔接,选择教材还考虑到能发挥教师的优势、结合社会相关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以及生源状况等因素,选择能获得最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最适用的教材。
2013年共选用1072种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教材比例为70%,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重点推荐教材、精品教材等优质教材的比例为60%。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编写体现专业特色的教材,并给予经费支持,目前我院已编写出版各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8部。
(四)教学改革
1、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和教学成果申报评选工作。
目前,已开展了两批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共计立项71项,其中2013 年院第二批教育教学改革立项40项。
2013年学院开展了首届教学成果奖评奖活动,评选出院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获得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2、“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2013年我院获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
目前我院共有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福建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教学名师3位,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67项。此外,还有院级教学团队6个,院级特色专业5个,院级精品课程23门,院级教学名师8名,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63项。目前,已投入专项建设经费356.1万元。
3、公共课程教学改革。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从2013年开始,实施差异化教学改革,对于入学时高考英语成绩优秀的新生或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英语成绩达到规定分数的一年级学生,可自愿参加强化班学习,并允许提前参加CET4考试。凡在校期间CET4、CET6成绩达425分以上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可申请免修《大学英语》课程。学院为免修《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开设文化类、语言类的英语课程供学生选修,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明辨是非”和“知行合一”作为课改的重点,编写了《课程修读手册》,将课堂教学内容重组成七个专题版块,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加了体验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参加实践体验的活动报告、心得体会、成果 展示等纳入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形成了课内专题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模式。2013-2014学年组织了大规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在期末举办实践教学的总结汇报,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课程教学改革。将《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课程内容凝练为三个专题,集中在新生入学之初开课,优化教育时机;通过听课、实地参观、阅读思考、撰写和交流心得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辅导员参与教学环节,跟班听课、组织参观、批阅心得和组织交流等,与新生思想教育紧密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实践教学
2013-2014学年,学院有实验课程总门数338门,已开出实验项目1523 个,实验开出率99.7%。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类及体育类专业占总学分的23%以上,工学、理学、艺术学类专业占总学分的30%以上。
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把大一大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规定须完成的学分。2013-2014学年全院在部署学生自主返乡实践(6800余名学生)的基础上,重点组建12支队伍,有20名老师参与带队指导,230名学生参加,分赴地方和企业开展实践活动。
(六)毕业论文(设计)
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对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命题与选题、指导工作、纪律、规范化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成绩评定以及装订、归档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
建立了院、系两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制度,实行初期、中期、末期和后期检查。通过强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的全过程监控,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达到了综合训练学生的效果。
2013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共提交毕业论文4049篇,选题结合 科学研究、工程或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题目的比例在70%以上,评选出52篇优秀毕业论文。
(七)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积极创造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的条件,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本科学生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学科竞赛奖励办法等制度,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研和创新活动;设立学生科技活动专项基金,本学投入30万元左右用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建立了数学建模实践中心、电子信息类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机械类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勤工创业中心等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创业孵化园已经正式开放,陆续有5个创业项目入驻,其中1个项目经过孵化已经走出校园。
2013-2014学年,组织完成2011级3000多名学生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必修课的授课。并邀请企业老总与学生现场交流,让学生了解创业环境、创业资金、创业管理等事宜。组织110名学生参加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组织近50名学生参加厦门1+1群创业培训。学院每年举办自主申报创新实践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其项目涉及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科普宣传、教育管理、学风建设、就业实践、社区服务等。
2013-2014学年,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在第八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金奖1项、银奖2项;在福建省第二届、第三届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中获得“创业之星”1项(获奖金5万元)、“创业之星提名奖”4项(获奖金各2万元)。重视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认证(职业资格证书),2013届毕业生有1300多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占毕业生总数的31%,学院共补贴经费50多万元。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生命线的观念,明确院系两级党政一把手是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院长办公会每月至少一次听取教学运行情况报告,研究有关教学问题。建立了院领导分工联系系部制度和工作机制,院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状况,指导、督促教学日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在工作计划、“十二五”规划、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中对人才培养提出了短期、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2013年召开了全院首届综合性教学工作会议,总结了办学十年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在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院建立和完善院、系、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培养过程监控。学院坚持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业预警制度、建立常态化教学信息反馈制度、领导听课与查课制度、教师课堂教学奖励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定期教学检查制度,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分析处理师生提出的问题。对新教师开展专项听课,起到“诊断、反馈、改进、提高”的作用,帮助新教师改进教学。每学期检查试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情况。
2、加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实际,制定了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课堂教学管理规定、考试工作条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期末考试监考操作规程等具有自身特色和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26项,编制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实现了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3-2014学年修订了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出台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奖励办法等。
3、完善日常教学运行保障机制
2013-2014学年,教学督导组、学院党政干部听课1367门次,学生对3334课程门次进行了网络测评,参与人数达在校生总数的88%以上。收集学生评教数据4530条,抽查试卷近30000份,抽查毕业设计(论文)840份,到教学区巡课近1000人次,教务部将教学督导评教、学生评教意见和教学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开课单位及有关教师,并作为对教师进行奖励的重要依据,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2013—2014学年,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网络测评优秀率达90.5%,良好率达9.2%,全院测评平均分为94.2。从学生测评和座谈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良好,学生学习满意度比较高。
(二)学生素质
1、学生身体素质情况
学生体测达标率维持在90%以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年提高,2013年在省及全国多项体育赛事中获得优异的成绩,获得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奖项22项。
2、本科生获奖情况
2013-2014学年,我院学生在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方面获得国际级奖项 1项、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53项。至此,我院学生在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方面累计获国际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67项,省级奖项218项。
(三)本科毕业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014届本科毕业班学生(含专升本学生)共4177人,获得毕业证书4107人,毕业率98.3% ;获得学位证书4085人,毕业生学位授予率为99.5%。结业70人,占毕业班学生总数的1.7%。
(四)毕业生就业及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4届初次综合就业率91.86%,有44人考上国内外研究生,12人参加福建省“三支一扶”活动,13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3人参加社区服务计划,5人录用“大学生村官计划”,49人申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学生进入社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自身也得到较好的发展。目前,不少诚毅毕业生已成长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
六、特色发展
诚毅学院经过10年的积淀,在继承和发扬集美大学办学优良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已形成自身较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
将“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将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扎实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一脉相承的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教育实践活动。组建陈嘉庚研究室,开设《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必修课、将嘉庚精神引入英语教学内容,创新传承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的载体;建设嘉庚风格新校区、嘉庚手书的校牌、嘉庚语录碑廊,形成具有嘉庚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组建诚毅精神践行社、成立嘉庚纪念胜地义务导游队,开展感动诚毅真情故事评选,搭建弘扬嘉庚精神的实践平台。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的教育 逐步形成了“环境熏陶”、“课堂讲授”、“社会实践”、“素质养成”的复合式模式,不断内化为师生的内在素质,又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成为学院独特的大学精神。将“诚毅”校训内化为每个学生的品格,引导我院学子弘扬嘉庚精神,培养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迈出新步伐
1、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就业能力。2003年开始与美国库克大学开展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举办工商管理、会计学两个中美双学位专业。10门专业课程全部由美国库克大学选派教师,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从教学方法到教学理念,基本沿用国外教学模式。中美双方学分互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环节,可获得中美双学位。库克大学“生涯规划与体验教育”课程的独特教学理念,四年全程化的体验教育实践工作,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克服了“有学历没工作经验”的弱势。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跟踪了解,中外合作项目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多名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他们凭着广阔的国际视野、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彰显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强大生命力。
2010年,又启动了BSM 3+1交换留学生模式,学生在国内完成前三年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学习后,可申请在大四一学年到库克大学校本部继续修完管理学学士学位课程。另外还开展了“4+1”硕士研究生项目。
2、实施开放办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与中软国际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双方联合制定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了3+1的方式,公共基础课教学以学院为主,专业课、实践教学以中软国际厦门ETC实训基地为主。从企业中选聘高级项目经理和研发工程师参与部分理论课的授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的全程指导。学生在实训基地采用“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 实践、Operate操作)培养模式,结合中软国际“5R”实践体系(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实训项目、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工作压力和真实的工作机会),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2014年 6月,电子商务专业又与中软国际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完成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8月,我院与中软国际共建中软国际信息学院。
机械工程专业与世界三大气动设备制造企业之一的亚德客集团开展校企合作,该企业赠送设备在我院建立了“亚德客气动技术实验室”,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我院授课,接收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还每年捐助35万元设立助学金。
此外,车辆工程专业与龙海市角美车博士汽车美容养护中心、厦门申闽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建立了就业实习基地。艺术设计专业与中国动漫集团中娱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共建科研中心/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协议。其他专业也都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三)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学院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几年来,共资助院级、省级、国家级170项,投入经费95万元。
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对获奖学生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可以给予课程加分或给予创新学分。
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认证(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取得证书可申请创新学分,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给予最高500元的考证费补助。2007-2013届毕业生中共有5883名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占毕业生总数的32.8%,学院共补贴经费 235.233万元。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照本科教育管理和教学要求,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期盼相比,我院的本科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需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的渠道也需要进一步拓展等。
为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后学院将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重点加强自有专任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落实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着重引进双师型人才和具有境外学习工作经历的人才,不断提升和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
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提升实践实操能力并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双师型教师和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在专任教师队伍中的比例,满足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同时,为青年教师争取和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探索建立健全我院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继续推进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及核心课程的要求,围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做好与美国库克大学合作项目,推广生涯规划与体验教育的特色教育模式;加强与台湾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寻求建立多元的合作交流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三)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在继续依托校本部资源的基础上,加大自有专业实验室建设力度,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建设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及通信与电子信息实验室;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经费投入标准;继续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7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剖析】推荐阅读:
郑州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报告要求规范05-12
武汉大学2014年学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实施方案07-27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关于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施细则08-20
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10-16
集美大学毕业论文封面05-27
集美大学是几本店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