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分层教学

2024-05-29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通用12篇)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 篇1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人们认为大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的成果能够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但是这种统一化的教学标准已经不符合现代化的人才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每个学生的资质不同, 志向不同, 他们希望能依照自身发展的情况学习数学知识;从市场的角度来说, 市场对人才有复合的要求。市场既需要拥有一定基础和文化、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也需要具备高级知识储备, 能以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1. 以分层的教学思路决定教学目标

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第一个层次的学生, 他们仅仅只想学习基础的大学知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只是打好一定的数学基础, 以便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大学数学教师要以数学课本为范围, 引导学生熟悉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第二个层次的学生, 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 他们希望能在现学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稍微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大学数学教师要引导这类学生理解数学课本中的知识,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能自主地把数学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大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知识, 结合他们的研究兴趣引导他们拓展知识。

以大学教师引导学生做习题为例:求函数的定义域。

这一题就是最基础的大学数学习题, 只要学生研习过课本, 熟悉这一数学概念, 就能解决这一道习题。只是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来说, 这类习题是他们学习的重点;对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说, 这道习题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对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来说, 他们能轻松地解答出这类习题。

大学教师引导学生决定学习的目标, 学生才能够找准自己需要学习的范围, 有效率地学习数学知识。

2. 以分层的教学思路决定教学方法

学生的资质有差异性。有的学生空间想象力很强, 他们能够以宏观的高度思考非常抽象的问题;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 他们只有眼前出现了具体的事物, 才能根据这些事物去摸索相关的规律;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 他们能够用由此及彼的方式把知识和知识串联起来。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知识。

比如, 对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 他们看到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就觉得很复杂, 找不到学习的方向。这并不意味着这类学生学不好数学知识, 只是对这些学生来说, 他们很难依靠研究数学课本或研习数学习题来学好数学知识。因为数学课本和数学习题既没有直观的图形, 也没有详细的数学知识描述的过程, 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时无法发挥优势, 学习的效率就会不高。大学数学教师可鼓励学生去看大学数学的公共课程, 或者与之相关的数学软件。在公共课程中, 大学数学教师会详细地分析大学数学问题的难点, 将它们用PPT的方式展现出来, 详细地说明这些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接受语言信息、图片信息、多媒体信息, 能够理解大学数学课本中讲述的内容, 他们就能够迅速地掌握大学数学课本中的数学知识。

3. 以分层的教学思路决定教学拓展

部分学生学习了大学课本中的知识以后, 希望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 拓展数学知识结构。有少部分数学教师用引导学生做习题的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一道又一道枯燥的习题让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 他们做了大量的数学习题以后, 学习的热情慢慢消失了, 以后不再愿意自主地拓展数学知识。大学数学教师要意识到, 要让学生有效地拓展数学知识, 就要用分层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找到知识拓展的方向。

以引导对物理知识感兴趣的学生为例, 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一个公式:静电场的场量和源量分布满足二维拉普拉斯方程。即:那么这一公式是如何应用的?应用在哪些领域呢?有一名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 发现大学数学与物理知识有这么紧密的联系, 于是他对数学知识在物理知识中的应用产生兴趣。这名学生经过思考以后, 提出电磁场中的复电位能应用到这一知识。

这名学生认为如果f (z) =u (x, y) +iv (x, y) , 那么可得:

学生解析到此以后, 他认为可结合柯西—黎曼条件的思路解决数学问题, 即可得:

解之可得:

最终可得复电位的条件为f (z) 。

大学数学的知识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学、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中, 数学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拓展数学知识。当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他们感兴趣的领域紧密结合时, 他们便会自主地拓展数学知识, 完善数学知识结构。

大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 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学好数学课本中的知识, 而要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层次性, 用分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摘要:学生和市场的需求都提出大学数学教师必须以分层教学的思路开展教学。本次研究提出了大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具备分层教学的意识, 掌握分层教学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分层拓展知识。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蒋青松.大学数学课程考核中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3) :27—28.

[2]胡建根.高等数学教学中隐性分层合作教学的应用[J].江西教育, 2015 (04) :18—19.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 篇2

为了在教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结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特别是青浦的教改经验,探索了一条“班内分层教学”的新路子。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具体做法是:

一、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对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因此,无论是新知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三、指导学习方法

“班内分层教学”利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积极或受阻情况随时调控。这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就不再是主要靠听,而是靠解题。一方面凭借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另一方面是利用已获得的认知结构去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扩充原来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龋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指导学生适应这样的教学。班内分层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班内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由于每节课都安排尽可能高层次的问题,对培养优生也很有好处。显然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内分层教学是通过题组,把本节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显然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就自然地变教师津津乐道地讲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觉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班内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达到因材施教。这里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题目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说,在学生按层次解了相应题目之后,再由教师控制师生共同由低到高地解决各层问题。在解决低档题时,虽然B、C两组学生没有做,但他们完全可以在A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决策并迅速和出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地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同时A组学生回答了简单问题,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中档题打下了基矗在解决中档题时,由于A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解决中档题,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C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中档题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中档题。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A、B、C三组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在解决高档题时,教师根据内 3 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A、B两组学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C组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班内分层教学整个课堂自始至终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差生由于起点较低,容易入手,他们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并且随时都可以蹬上新的台阶。这样就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优生可以直接插高难题,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效应场,各类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进步、提高。

班内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难度较大。其次是增加了教师备课难度。对同一教学内容,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工作量也是很大的。所以说“班内分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给广泛推广增加了难度。

学生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是有差异的,所以,怎样“因材施教”,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操作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学生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调查分析,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即第一层是优生,第二层是中等学生,第三层是学困生。

二、备课分层

对于教学目标,学困生层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中层学生应 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优生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层次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对于教学内容: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

三、.授课分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中我的那些知识及其掌握程度,由浅到深,又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教师统一授课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层次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层次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

四、作业分层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74-01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教育作为我们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革和完善。而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来说,学生群体的差异的增加,更是使现有的教学面临困境,它使得基础偏好和能力偏高的学生,对于自己很容易接受的知识、方法,却要和其他学生一样继续耗费精力去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因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基础偏差和能力偏低的同学则因为不能接受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内容而空耗每一个课堂四十五分钟,因而也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因此,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加重学生的两极分化。其结果不仅导致部分学生课业负担及心理负担沉重;还会导致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即因其材而施教。孔子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元初的许鲁斋也曾说“随材施教”,着重“教其所短”。这些足以说明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的“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育,使其成为不同之材。西方历史上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昆体良著的《雄辩术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因材施教。他认为因材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个性不同的学生,二是发展各人的特长。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每个孩子在不同的领域的能力也不一样的。所谓的因材施教,也就是顺应个体的优势领域进行发展,同时尽可能提升孩子的劣势领域。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就是遵循因材施教理论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教师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发展为不同之材。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教育本质上是唤醒人的生命意义,启迪人的精神世界,构建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为目的的活动。它直接指向人生,指向人的生命存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必须是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基本出发点是人,是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最终目的,因此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总的依据和原则。

2、个体差异原则

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为他们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行为方式的不同,心理、生理发展速度的不同、发展水平的不同;同时学生出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也不同。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由于学生先天的遗传素质及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因而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数学活动时所具有的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不同类型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能力的差异。坚持个体差异原则,就是应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施以适当层次的数学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层次。

3、系统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各环节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环节的落实的情况都直接或间接的对分层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坚持系统性原则就是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进行整体的构思,既要扎实的落实每个环节,又要每个环节有侧重,既要把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又要每个环节都围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根本原则。

4、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的本质是,从主体的内在尺度(需要)出发规范、支配和利用物,使物按照人的方式存在和发展变化;以主体的方式作用于外部世界(客体);根据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处理主客体关系;人以主体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存在、发展和活动,自主地发挥和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力量和独特个性。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个体,其主体意识也不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数学教学实验中,本人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切实感受到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的优越性:分层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分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分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显性分层、隐性分层相结合的人性化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效应。由于本人的理论水平有限,所提出分层教学原则还不尽完善,但能为分层教学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本人感到非常荣幸。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分析 篇4

1 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由于大学校园的扩大招生, 大学的教育模式也由原来的“精英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大众模式”, 所以造成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高等数学学习的差异就更大了。数学的学习本来就是一环套一环, 可谓是“一步跟不上, 步步跟不上”, 面对这种情况, 那些数学基础本来就差的学生对于大学的高等数学根本听不懂, 甚至产生了厌烦心理, 上课的时候根本不认真听讲, 只是一味的玩电话, 睡觉, 做自己的事。所以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目前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根本没有任何作用。面对这种情况, 大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 产生了分层教育模式。目前大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专业, 而各个专业却都希望通过数学教学为本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定的数学基础, 也为以后的专业领域能够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 创建数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以来适应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

2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际应用

在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我们拿学生学习函数为例, 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 我们就可以按他们对数学的基础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班, 对于函数的知识只有基础上的了解, 能解出简单的函数:第二层次是提高班, 对于函数的知识比较精通, 而且对于数学的学习很有兴趣, 。我们对于这个两个班级就进行分层教学, 基础班级重点学习基础知识, 在基础知识学得透彻的基础上在增加学习难度;提高班级重点学习复合函数, 反函数等比较有难度的数学知识, 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我们不管要对教学进行分层, 对于考核这方面也要进行分层处理。考核是学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既能体现出教学成果, 又能对学生的学习上形成紧迫感, 鞭策他们努力学习。考核时也要按照学生的层次分层考核, 根据各自的教学进度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 这样一来, 不仅能照顾到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 又能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有了施展自己的机会。通过分层教学, 也让学生感觉到了数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逐渐建立起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也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从实际应用以来, 虽然有着很大的成果, 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去完善的问题

3.1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导致了大学校园里各个不同专业,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段里进行数学的学习, 所以对于教室的使用需求也就大大增加了, 这导致学校教务处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且学生们已经习惯了在自然班里学习数学, 对于突然地改变, 很难适应, 会出现找不到上课地点, 对上课时间记录错误等现象。这一问题的出现就需要校领导的高度支持和全力的配合, 积极调节教室的使用情况, 保证数学教学分层教学的顺利实行。

3.2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如果不能很好的开展, 就会导致学生曲解教师的用意, 也颠覆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形成学生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在提高班的同学会产生骄傲的心理, 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强, 普通班的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 认为教师对他们不重视。造成学习兴趣不足, 严重的话将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从而使学生放弃数学。所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教师需要积极疏导学生的心理, 对学生们讲明白为什么要开展分层教学以及开展分层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对学生坦承相待, 鼓励学生更好的学习, 使分层教学能够向正确的道路前进。

3.3

分层教学的开展在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教学任务急剧增加。特别是对于基础班的教师, 由于基础班的学生数学基础差,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复地去讲解一个问题, 直到学生理解, 导致了数学教学进程很难顺利进行, 这需要数学教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当中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 逐渐掌握适合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

4 结语

总而言之, 虽然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的过程当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分层教学在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解决了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难以综合教学的现状, 而且在实践过程当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明显的兴趣, 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4】。分层教学的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但是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不断的去完善, 以达到完美教学的目的。

摘要:随着大学学校的扩大招生, 学生们的数学基础变得高低不一, 导致了高等数学的教授变得越来越困难。根据目前这种情况,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就变得势在必行。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 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授。这样不仅对教学的难度降低了, 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更加适应, 不会因为基础的不同而跟不上数学学习进度。本文通过对大学数学的分层教育中的好处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分析, 进一步完善大学数学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1]石静.数学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 2014 (10) .

[2]曹媛.关于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 (11) .

[3]李媛媛, 姚长永.高职院校应用数学分层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 2012 (03) .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5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面对21世纪的教育,我们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点评与小结。

分层教学, 是指在班级内部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适应的, 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 使教学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 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 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适应, 通过对学生实行异质编组或同质编组, 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练习, 分层辅导, 分层评价, 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共振效应, 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目标的教学方法。

“分层施教、异步达标”是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一种发展, 它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为前提, 并以这些差异为依据将学生分为若干不同能力层次的小组, 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体系、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多层次的形成性评价系统以控制教学进程, 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最适合他们个性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我们认为“分层施教”的理论框架有三个组成部分: 其一是它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这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导向以及价值的判断依据;其二是分层的策略和目标序列, 这是我们实践成败的关键;其三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策略, 这是教学的核心;最后是形成性评价系统, 这是教学的保障。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实施分层教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由过去的“学”适应“教”改变为“教”适应“学”;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控制、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达标肯定, 超标鼓励”, 适时动态评价, 促使达标递进, 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增进学生的自信心, 不但是分层教学的手段, 也是分层教学区一般教学的显著标志。根据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要组织和实施好分层教学, 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前提, 有效施行差异教学是重点和关键, 实现“达标提高”促使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是目的和归宿。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6

关键词: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14-001

在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深度和创造能力的差异,让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教师应该面对的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分层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

一、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二、必要性

1.教材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材较为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方能进一步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表层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但并未在教材中明显的表现出来,探索与推导的过程亦未全部表述出来,加之学生的数学底子、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精心设计教学,在教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兼顾各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深层知识,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2.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诸多现象

中考考标与命题对分层教学的潜在要求。中考不仅有毕业考的功能,还有升学考的功用;不仅要检查初中学习的情况,更要选拔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学生。这样就要求中招考试在命题上有所兼顾,突出层次性来,从较容易题、基础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等,梯度性进行命题。这种命题现状和趋势,就要求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分层教学法,各类各层次题目均要有所涉及并加强训练。

另一方面传统教法受班容量、课时时间等因素限制,只能关注中等学生的发展。采用一种备课、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测试方式,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分层教学的运作过程

1.学生分层

在充分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禀赋、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思维敏捷,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得当,成绩优异;(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被动,成绩欠佳。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2.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C层次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能够顺利解答课本课后习题;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思维发散,优化数学能力与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塑造优良的数学素质。

3.分层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采用不同的实现手段和教学方式。如,对于A层学生,可以进行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对其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而对于B层学生,则可通过各类题型的讲解以及拔高题目的训练,开拓其视野,使其掌握相对较深的解题思路;对于C层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则显得十分重要,需反复督促,加强其对于课本知识的训练。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讲,都是有益的。

4.作业分层

作业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基本题和提高题。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课时作业必做、强化拓展选做,试卷注明A、B、C难度选做,确保练习效果。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探索题、创新型作业供优等生去做。

5.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反对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衡量各层次学生,进行全班学生间的相互比较。在数学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不同的要求。对A层学生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C层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闪光点,肯定其进步,引导其走向成功。同时分层评价应通过形成性评价,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分层评价应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营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氛围。

总之,分层递进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和尊重。

大学数学分层教学 篇7

由于高校中不同的专业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同,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探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分层教学实施方案是一个比较急迫的事情。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公共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设置现状为依据,探讨了公共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层教学方案,其核心内容包括分层教学、分层考核、教学监控与反馈。

一、分层依据

西北民族大学的经管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近二十个专业中均开设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出现学生过关率不高、两级分化严重、课时紧张等诸多问题。

由西北民族大学公共数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看到,西北民族大学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的专业比较复杂,所以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不同专业要求, 将各专业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每个教学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都不尽相同。

在详尽分析各专业开课现状基础,根据开课周学时、前驱课程高等数学的开课情况,以及专业特点,公共《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按照五个教学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教学层次包括电气工程学院的物理学(藏汉双语)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第二教学层次包括电气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专业,土木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三教学层次包括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专业,经济学院的国际贸易、金融学、经济学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第四教学层次包括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第五教学层次包括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社会工作、社会学专业。

二、分层教学内容

各教学层次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基本内容有所取舍。由于不是数学专业,所以所有教学层次都不要求讲授概率极限理论。

第一、二层次由于只有周2课时,总学时比较紧张,所以只要求讲授概率论部分,不要求讲授数理统计部分。第一层次中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没有开设二重积分,所以不要求讲授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物理学(藏汉双语)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也归入第一层次。

第三、四层次为周3课时,总学时足够讲授数理统计部分,同样由于第三层次中的专业没有学习二重积分,所以也不要求讲授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第五层次中,由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其后续课程大量用到回归分析的知识,并且总课时也比较充足,因此不仅要求讲授概率论部分和数理统计部分,也要求讲授回归分析。

三、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建设

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更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材和教参资料的建设。公共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材可按如下方案进行建设。

公共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材必须由公共数学教研室指定,可由任课教师推荐,经公共数学教研室组织教师讨论通过,报学院批准,再报送教务处备案才能使用。

原则上教材应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等A类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选用的教材,一方面要能满足各教学层次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大纲相匹配,另一方面要相对统一,以便能统一管理,特别是可以为统一考试、建立题库打好基础。

在本校经过多次使用、多次调整的讲义应该更能体现本校学生情况,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义,在条件适当情况可将讲义编为教材出版。

四、课程考核方案

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考核比例为平时占20%,期中占20%,期末占60%,平时考核方式为考勤、作业,期中考核方式为测验,期末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期末考试也分层考核,根据教学层次、开课学期、 专业特点将各专业分为五个考核层次。各层次考查要点及试卷生成方式按如下方式执行,其中:

第一考核层次包括电气工程学院的物理学(藏汉双语)专业,由授课教师单独出卷,考试内容由任课教师视实际情况而定;第二考核层次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电气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土木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试卷采用“公共概率周2题库(心理/电气/食品/土木)”由计算机组卷,考试内容依据第一教学层次的教学内容由指定任课教师给出组卷方案;第三考核层次包括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专业,经济学院的国际贸易、金融学、经济学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试卷采用“公共概率周3题库1(管理/经济/ 教育技术)”由计算机组卷,考试内容依据第三教学层次的教学内容由指定任课教师给出组卷方案;第四考核层次包括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试卷采用“公共概率周3题库2 (计算机/软件)”由计算机组卷,考试内容依据第四教学层次的教学内容由指定任课教师给出组卷方案;第五考核层次包括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社会工作、社会学专业,试卷采用“公共概率周4题库(社会)”由计算机组卷,考试内容依据第五教学层次的教学内容由指定任课教师给出组卷方案。

此外,按照期末考核要求,需建立“公共概率周2题库(心理/电气/食品/土木)”、“公共概率周3题库1(管理/经济/教育技术)”、“公共概率周3题库2(计算机/软件)”、“公共概率周4题库(社会)”4种计算机组卷题库。原则上,若某学期需要用某一题库进行计算机组卷,则该学期需修订该题库。题库的建立、修订及增补试题应提前提出出题原则和出题知识点。修订教师依据各分层考核方案中的要求及教学层次中的考核要点给出本学期期末考试的组卷方案;

五、教学反馈

为了提高公共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质量,需要实施教学反馈制度。教学反馈从信息获取渠道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一层是任课教师从学生处获得反馈,中间一层是学院(任课教师所在学院、学生所在学院)或教研室从任课教师和学生处获得反馈,最高一层是教务部门从学生所在学院和开课学院获得反馈。每一层中获得反馈信息的主体有义务根据反馈意见改进相应的教学活动。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任课教师从学生处获得反馈信息的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可从学生听课的表情中获取。 课组织得好,讲得生动有趣,学生既在听课,也在积极思考,表情自然喜形于色,而不是满脸的困惑和迷惘; 二是可从课堂提问中获取。教师可选择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和题目进行抽查,根据抽查结果,应可粗略地估计出全班同学对问题的理解;三是可从课后作业和测验中获取。主要的是靠课后辅导、 作业批改、小测验等去搜集信息,加以整理归纳出为多数学生所困扰的问题,对症下药,以待下次课上矫正;四是班干部定期向老师反映没听懂的地方,教师及时强化训练。

任课教师所在学院可定期不定期组织教研室教师召开教学研讨会,了解上课过程出现的状况;学生所在学院组织学生代表会,询问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学院要组织教研室进行试卷内容、成绩分析,总结经验。

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因人施教;全员参与;学有所得

一、认清形势, 了解学生, 找出个性差异及其诱因

随着初中义务教育的实行, 独生子女增多, 市场经济的冲击, 学生的生活环境 (山村与城镇) 、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差异很大, 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接受教学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 不少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比较娇惯、任性, 自制力差, 缺少关心、体谅、尊重他人的习惯,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越来越大, 而数学上的差距比其他学科更为明显.但从个体上看, 来源区域广, 家庭教育、知识基础、个性特征、行为规范、承受压力的程度、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能力、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差异更为突出.再者,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智力和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 常常波动.若在班级授课制教学中, 统一要求, 统一分配知识量, 这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不统一, 和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不统一, 产生矛盾, 对相差悬殊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 必然束缚了高材生, 架空了学困生.部分尖子学生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骄傲情绪, 其智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而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跟不上, 厌学情绪更加严重, 成绩越学越差, 其智力同样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样, 在课内课外他们就会觉得无所事事, 实际上是不知如何去学习, 管学习的脑细胞就糊里糊涂地“休眠”三年, 还容易助长坏习气, 影响素质教育的质量.要治好“休眠”病, 必须按病情的寒热虚实给药, 按病情的轻重给量, 不能对每个病人用同一个药方.要提高全班每个学生的成绩, 就要使全班每个学生参与学习, 按需学习, 充分利用时间学习, 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让每个脑细胞都清醒地工作着.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成绩和学生接受教学信息能力的差异, 还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 即每个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如何, 形成差异的原因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 是心理障碍还是教育不妥, 是技能问题还是学习方法问题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诱因进行动态分层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能跳起来摘到桃吃, 觉得有事可做, 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转化学困生, 培养尖子, 普遍提高的目的.

二、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 相近诱因, 以保护学生自尊心, 激发热情为原则, 动态地划分层次

新生刚入学, 就要把进行分层次的意图告诉学生, 提出A、B、C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及达到的相应目标, 三个层次间的调整、奖励方法是:A层次首先做好学法指导和补差工作, 做好新知识与已学会的知识的衔接工作, 以模仿性学习, 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练习为主, 通过简单模仿练习举一反三, 从中找出规律, 掌握课本中最基础的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落实单一知识点, 例题配备一题一解, 就题论题, 落实大纲要求, 作业以例题和课堂练习为主, 并包括B、C层次的课堂练习 (这样可防止A层次学生在讲解B、C层次的练习时开小差) , 添加一些补缺补差题, 面批面改, 当天订正, 提出口号“为会考合格而奋斗”, 达到人人合格, 向B层次进军, 顺利毕业.B层次要求掌握课本全部基本内容, 作业以习题和部分复习题为主, 添加一些简单综合应用题, 达到人人及格, 争取优秀, 升入普通大学, 力争升入重点大学.C层次着重自学辅导和辅优, 要以创造性学习为主, 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发散思维, 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要求掌握课本中所有内容, 并给予适当的提高、加深和开拓;依据教学大纲, 对知识点进行横向联系、内在分析以达到广泛落实;例题配备要求一题多变, 对同一例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引导一题多变, 作业以习题、复习题和部分自编题目为主, 添加一些提高开放题, 达到人人优秀, 在各级数学竞赛中获奖, 提出口号“我要第一”.配合家长, 征求家长意见, 根据所了解的学生现实状况, 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然后采取自愿报名的分层方法, 并要求在同一层次内的学生配对进行比赛, 制订好学习计划, 装订成册, 以便事后督促检查.学生的实际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如社会环境、师生关系、学习方法、兴趣爱好、智能差异等的影响,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有的退步, 有的进步, 通过观察了解和测试, 对各个层次的划分要作适当调整, 此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 千万别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分层次教学方法

教师要从学生的真实水平出发, 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认真备课, 精心规划, 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学习.从例题讲解、课堂练习到作业布置与批改, 都要顾及全体, 适应各个层次, 按三个层次分别列出, 由浅入深, 采取不同方法, 从不同角度, 设计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提问, 对号入座, 使全班学生都在独立思考,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 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及时排除学习障碍, 做好补差辅优工作, 授予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适当组织C层学生帮助A、B层次的学生学习, 同时还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A层次的学生, 重在补差, 首先做好心理补差工作, 消除心理障碍, 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他们的头脑中时刻闪烁着“成为数学好苗子”愿望的火花.对他们要教而不厌, 多一份关爱, 要具体再具体, 该补小学知识的就补小学知识, 别觉得容易可笑.对C层次的学生, 重在辅优, 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超前意识, 掌握最佳解题方法, 为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知识指明方向, 戒骄戒躁、激励他们稳步前进, 使他们始终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知识的新领域迈进, 觉得“我将成为数学人才”, 对他们主要采用自学、讨论、点拨的方式, 指导他们要有超前学习的意识, 以先进促进中间争先, 并帮助学困生进步, 平时找些课外资料辅助他们自学, 为数学竞赛打下基础.在课堂上, 多让A、B层次的学生上黑板练习, 叫C层次学生来改正 (因为在黑板上做过、改过的东西会记得牢些) , 教师再作补充.在平时, 对于A层次学生的作业, 组织指导C层次的学生来批改, 使他们掌握寻找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 提高他们作业的正确率.在作业批改上, 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层次, 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 如符号、提示、置疑、重做、另解、引申等, 让学生动手做“再生作业”, 得出正确结果.在课外, 每个班建立一个疑难解答专栏, 谁有疑难问题或做不来的题目, 把它写到纸上, 写上姓名和时间, 挂到栏内, 凡能解答者把它取来, 解答好, 写上姓名, 挂回原处, 其中, 教师也要积极参与, 提供疑难问题, 解答疑难问题, 纠正错误.这样, 一方面能促进师生思想交流、学生相互讨论, 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 另一方面能调剂时间 (你闲我忙) , 有充分的考虑时间, 使解答完美一些, 使学生的疑惑尽快得到解决.

及时表扬, 多给鼓励, 培养上进心.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或进步, 特别是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 并非一件易事, 而它恰恰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之一.学困生成绩落后, 家长恨其不成龙, 教师怪其拖后腿, 在家在校听训斥、受冷落, 自卑感严重.实际上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 按层次确定起点要求和评定标准, 减缓知识坡度, 尽量为他们创造进步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学习进步的愉悦, 多提问, 多练习, 在回答问题、练习的过程中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给予真诚的赞美, 精神上鼓励, 就能帮助其逐步摆脱自卑心理, 鞭策其上进, 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 要求C层次学生能讲的, 而A层次学生只要会读即可, 读得好、读得响都要适当给予赞扬, 要求C层次学生会默写的公式法则, A层次学生能抄对即可, 抄得好, 抄清楚, 也要给予适当赞扬, A层次学生的板演、作业虽然做错了, 但做得清楚、规范, 也要真诚地给予赞扬.对于初次举手的发言者, 也应给予适当的赞扬, A、B、C三个层次都有举手的, 先叫A层次的回答, 再叫B、C层次的补充.

四、分层次教学的测试和评价要灵活多样, 以鼓励鞭策为原则,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分层次教学中, 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就是如何测试和评价的问题.测试和评价不是为了排队, 而是为了发展.教学测试和评价的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 应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充分发现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去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要改革测试和评价结果的报告形式, 选择描述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 促进他们的数学素质不断提高.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测试和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也可以交替使用.

(1) 教师命题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要设计科学合理的目标测试题.平时测验采用分A、B、C三个不同层次出卷, 内容不同, 评分标准不同, 统一考试, 在同一张登分表中统一登分, 同时对不同层次的优秀者和进步者给予同等奖励.这样从表面上拉平了三个层次的分数距离, 使学困生在心理上产生平衡, 体验到了平等和进步后的愉悦, 降低自卑感, 增强了上进心.

(2) 测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本、课本为主, 分A、B、C三个层次, 满分为120分, A层次完成A类题为满分;B层次学生完成A类题为80分, 完成B类题为满分;C层次学生完成B类题为100分, 再完成C类题为满分.这样无形中可以缩小分数差距,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 统一命题, 两次阅卷 (考查阅卷和订正阅卷) , 考查分+订正分=评价分.这样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积极发现错误、及时订正错误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4) 统一命题, 定性与定量结合, 考查分 (评价分) +等级:100+一般;100+良;100+优;多解者适当加分.考查分, 对正确程度而言;等级, 对策略是否具有创新性、方法是否优化而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同一层次内的学生自己出题, 互换练习进行考查.

经过一个阶段的分层次教学, 通过测试和评价, 以检验教学效果, 总结教学经验, 改进教学方法, 解决出现问题.测试后要及时进行试卷分析和教学评价工作, 分层讲评, 查漏补缺, 对于学生学习中的缺陷, 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及时给个别学生作层次调整.

五、分层次教学要重视思想, 持之以恒

要搞好分层次教学, 达到培育数学尖子, 推动中间争优, 帮助学困生脱差的目的, 教师就要了解学生, 针对学生的真实情况认真备课, 精心规划, 搜集资料, 精选适应三个层次的例题、习题、作业题和提问, 批改三个层次的作业, 工作量也比会过去增加了几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困生脱差, 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不可能一次实现, 需要反复教育, 逐步提高.教师既教书又育人, 要做大量工作, 要花许多精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既具爱心又存恒心, 不仅要教好学生学习, 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认真钻研业务, 学习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 走心理研究的道路.我认为只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进行分层次教学, 必能普遍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 篇9

一、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首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学生划分成A, B, C三个层次:A层, 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很强, 成绩优秀;B层, 基础尚可, 智力水平一般, 成绩中等;C层, 基础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成绩欠佳.当然, 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 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试成绩等, 合理进行调整,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

1. 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节、导向和控制作用.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因此, 备课时应分析清楚哪些是共同目标, 哪些是非共同目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确定不同的要求, 以个体的突破带动整体的提高.C层的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 能看懂例题;B层的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 会做练习题;A层的学生则要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2. 授课分层

在教学中, 教师心中不仅要有优等生, 更要有差等生, 这也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对优等生以放为主, 放中有扶, 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下生以扶为主, 扶中有放, 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总之, 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 就可以分层教学, A层的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自主探索,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B层的学生可根据课本上的讨论题采用分组讨论, 小组合作、交流, 以找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C层的学生则可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剪”、“移”、“拼”、“议”等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又如,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可以让A层的学生自主探索规律, 对B层的学生作适当的提示, 对C层的学生可直接告诉他“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的数就能被3整除”.这样, 既激发了A层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了B层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保护了C层学生的学习信心,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3. 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练习, 主要是对知识的直接运用, 要求人人都会做, 有利于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获得必需的基本技能;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 以中等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指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的探索题, 让优等生进行思考, 其他学生可以选做, 尽力而为.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 我先让学生解答:“一块长方形木板, 长是12厘米, 宽是8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使全体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然后出示变式题:“一块长方形木板, 相邻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2厘米、8厘米, 这个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道题要求中上等的学生解答.最后出示:“小刚不小心把一块24平方分米的玻璃打碎了, 要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 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让优等生去思考, 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辅导分层

“课内分层教, 课外分层辅.”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这种补充不是40分钟之外的课堂延时, 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C层的学生, 除了指出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他们适当地补习基础知识外, 更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B层的学生, 要以鼓励、激励为主, 在巩固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要引导他们勇于向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方向努力;而对于A层学生, 要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 开阔他们的视野, 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5. 评价分层

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 成功的评价则是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对于C层的学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 努力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B层的学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点明其不足又要为其指出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于A层的学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我.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能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 保护中下生的自尊心, 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 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 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三、共同提高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篇10

1、A层次学生。

A层次学生的特点:基础、智力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成绩欠佳。处在A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最大, 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注意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学过程中应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主要目标, 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理解所学知识、如何掌握它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在实践环节上除了加强"双基"规范演练外, 还要多提供略有变化的情境, 同时加强思路和方法的引导, 要求并带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练习。

2、B层次学生。

B层次学生的特点:基础和智力一般,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 成绩中等左右。处在B层次的学生学习从众性强, 往往学习方法会有不当之处, 而致命弱点是做事缺乏, 毅力与恒心, 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时刻为他们鼓励打气, 逐渐树立不甘人后的精神。在导学过程中首要的是要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不能急于冒进, 以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为主, 逐步学会灵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在实践环节上应是立足课本, 适当补充, 通过选讲“小、巧、灵”的题目, 使他们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去认识吃透教材, 夯实基础。

3、C层次学生。C层次学生的特点: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处在A层次的学生, 应注意尽力把学生稳定的兴趣逐步确定为一种终身的志向;在导学过程中要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 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在实践环节上则让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只在非常必要时稍加点拔让学生自己领悟其精妙之处,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诚然, 在同一年级的学生中, 存在这种学业水平、认知能力和动机状态等方面的层次性差异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 不宜对学生公开, 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 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 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 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因此, 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实施分层教育:

1、教学目标分层。A、B、C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

(1) A层次学生能模仿课本例题, 做好课本配置的练习题, B层次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 做一些简单的新题, C层次学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 对A层次学生立足对知识掌握和记忆, 对B层次学生着眼于使用知识的培养, 对C层次学生着重提高其思维品质。

(3) A层次学生应对数学学习减少恐惧, 肯记肯做, 做到记忆好定义、公理、公式和使用它们的方法;B层次学生应做到基础扎实, 有一定的学习热情;C层次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根据以上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A层次学生应是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B层次学生是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 C层次学生是深化熟练大纲的教学要求。

2、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 以及各层次学生水平, 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 学会基本方法;

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 培养创新意识, 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A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 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

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 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 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教学目标, 设计好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 技能训练, 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3、分层授课。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 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 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 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初二代数例题, 分解多项式16 (a-b) 2-9 (a+b) 2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 显然难度较大, 不易理解、掌握, 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 (1) x2-9y2; (2) 16x2-9y2; (3) 16 (a-b) 2-9 (a+b) 2, 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 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 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 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

4、分层训练。

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x2+4x+4; (2) 25a2+10ab+b2; (3) (x+y) 2+10 (x+y) +25; (4) (a+b) 4-18 (a+b) 2+81。学生训练时, 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 A层次的学生选做 (2) (3) 题时, 老师应及时点拨, 允许部份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 (4) 题。

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 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 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 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 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 这样在学生习中形成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每周一练的题目可分为A、B两种, 印在同一张试卷的正反两面, 方便学生选择。

5、分层指导。

学生训练时, 要做好课堂巡视, 及时反馈信息, 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 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 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 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评价分层。

浅析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原则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19

我们的学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学生,无论是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不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去调整教学,争取教学工作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能够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更加自信的投身到数学学科学习中去。分层教学是有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发挥其作用,帮助教学工作的顺利、高效完成。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性的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依旧要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为本。教学活动只是完成教师的工作任务,这种陈旧的观念需要更新。在分层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开展要围绕学生进行,那么,怎样的组织教学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采取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时刻考虑学生的需要,以人为本,使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二)个体差异原则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分层之后再进行教学。当然在选择标准时要注意采用科学并且全面的考察标准,不能因为教师的个人喜好而决定学生所在的层次。进行一定的分层并不是要将学生分出高低中下,而是想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教学。在进行分层时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能够合理地进行分层,综合的考虑学生的情况。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避免因进行分层而产生的消极影响。

(三)系统性原则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时要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综合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比如学生的需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环境。将各个层次的学生放在一个整体的系统中考虑,既要考虑到普遍性又要注意特殊性。将教学活动变成一个灵活又完整的系统,放在这个高中教学体系中,合理的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努力的提高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效果。

(四)注重过程原则

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注重过程的原则。传统的教学重视的是教学的结果,焦点往往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教学过程带给学生的成长。成绩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并不只是要学到知识,更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建立健康并且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这样的考察更加的全面也更加符合教育和社会的需要。

二、高中数学分成教学策略

(一)学生分层

在进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时,首先要进行的是学生的分层。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中基础性的工作。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教师在进行学生分层时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程度、心态和能力。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分层,一个层次的学生差异不能过大。在一个班级中也不宜有过多的层次,过多的层次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进行分层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做好心理的辅导,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不能让学生因为处于较低的层次而灰心,帮助学生能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的努力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教学目标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进行一定的分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从而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和实践经验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将教学内容分出层次,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好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教学工作。

(三)课堂教学分层

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分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适宜所有学生的基础内容教师要为学生进行基本的讲授,对于一些有难度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分好的学生层次,有选择的进行教学。使教学工作符合全体学生的需要,能够帮助每个学生的成长,并且能够让学生积极的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不断的提升数学学科能力。

(四)考试分层

在教学中进行分层,相应的考试也需要进行分层。考试的分层是指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进行分层。考试的内容不宜都过于简单,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也不能太难,这样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合理的设计考试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基础的内容应该占据主要的部分,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打好学习的基础。相对较难的知识要有所考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并且激励学生不断的进步。通过考试的分层能够帮助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工作的实施。

(五)学生评价分层

最后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进行分层。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制定有层次的教学,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需要进行分层。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教师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合理、客观的进行评价,让这种评价能够发挥督促学生进步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过程,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使评价发挥最大的作用。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12

一、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 教师的“教”要和学生的“学”达到统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有进步.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 在这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都不同, 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充分准备好, 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 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难题的同时, 提高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面对数学难题时的自信.对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 让他们通过解决这些题目提高解决数学难题的信心,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战胜难题,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1. 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分层教学中, 如何进行分层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理解分层不是对学生分等级, 分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 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让他们来提高数学的成绩.高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中一定不要表现出对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态度的不同, 要一视同仁, 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通过分层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能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这就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2. 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 因能划类, 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成绩拔尖, 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都较高, 能独立完成各种难题的学生.B层是中间层, 即学习成绩中等, 通过教师的指导, 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解决数学难题的学生.C层是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较差的学生.通过分层次学习, A层的学生可以帮助B层和C层的学生, 学生之间通过赶、比、帮、超, 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教学

(1) 教学目标层次化.学生分完层次之后, 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时要注重全面发展, 同时兼顾优生和差生.在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为依据的同时,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学习任务的安排, 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 课堂教学层次化.在课堂教学中, 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 不仅要按时完成教学目标, 还要关注学生的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师在进行授课时, 要以B层为标准, 在B层以认真学习, 能理解的水平为标准进行授课.同时在课堂题目的设置中要兼顾A层和C层.对A层的学生, 教师在提问时要从起点较高的层次进行提问, 让他们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而不应该提A层认为较简单的题目, 这样反而会打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认为教师提的问题自己都会, 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会越来越差.在面对C层学生时, 教师要提一些对他们来说相对简单的题目, 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在具备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后, 再提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 让C层的学生体会到挑战成功的乐趣.

三、分层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影视文化现象下一篇:工程管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