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通用12篇)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篇1
三十多年来, 我一直在乡镇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乡镇中学的学生整体素质较低, 尤其是到了九年级, 学生的个体差异显著, 很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是根据因材施教原则, 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 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近年来, 我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学生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 (小学毕业会考成绩) 为主要依据, 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 同时, 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调查分析, 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 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即第一层是优生, 第二层是中等学生, 第三层是学困生。各个层次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 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数。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学生分层以后, 教师备课时, 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初中数学教学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其要求是:教学目标层次明确, 并且与学生的层次性相一致。学困生层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 即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重在形成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中层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 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创造能力;优生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深刻理解知识点, 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 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初二代数的因式分解, 对学困生要求中, 我用四种基本方法, 对优生则可以补充换元法, 配方法和代定系数法等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分层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 上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分层设疑, 分层提问, 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从知识及其掌握程度, 由浅到深, 又简到繁, 以中层学生为主线, 层层推进教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 中层学生略有提高, 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 找准切入点。
四、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分层
布置作业时, 各层学生作业题基本一致, 但内容和要求不同。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 侧重于简单模仿型作业, 旨在促进学生重视基础知识, 打好学习基础, 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间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联系, 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 旨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生层学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外, 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 即做创造性的练习, 注意一题多解, 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 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分层作业旨在克服了整体划一的做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逐渐感到作业已不是负担。数学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对各层次的学生的辅导要有针对性。
总之,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中, 教师备课、授课、布置作业、试卷命题等都要分层。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篇2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正确认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在教学上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主要有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等形式,在教学效果上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正面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兼顾全体、分层优化、全体参与的思想,通过分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的方法起点低,能多层次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竞争性,淡化了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效果.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能力的差别比较大,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的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成绩上主要表现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当然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是相对的,学习成绩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而得到改变,每个学生都有成为优等生的可能.例如在我校实行高效教学的方式下,上学年数学考试和其他同类学校相比,优等生的指数比较低,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提升学校的声望,在对全年级的考试成绩认真分析的情况下,学校决定实施分层教学的模式,前200名组成A层分为四个班,配备精良的老师和辅导员——这些老师大多进行中高难度爬高和思维能力训练.通过分层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本学期考试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二、在分层教学中要重视因材施教和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
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按照学生的成绩而划分为快班和慢班,这样的方式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热情.而分配在快班的中等生由于跟不上学习的节奏,导致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了新的后进生.分配到慢班的学生即使学习基础比较好,但是在慢班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思想上的懈怠心理,学习积极性大幅下降,成绩一落千里.科学的分层不在于分班而在于在教学中灵活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检查等方法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采取具体的分层方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既尊重个性,体现了差异,又激发了学生的活力;避免出现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要我学”的学习观念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达到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目的.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以学带教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协作、探索的课堂教学,改变初中数学的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局面,使学生能够逐渐接受并且爱上这门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具体措施和方法如下:
1.做好学生分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这种分层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原来的成绩和平时测验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划分的标准为:优良层的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中等层的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后进层的学生数学能力比较薄弱.2.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以教学大纲为目标,课堂内容教学以课本为主体,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的着力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中等生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准.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交流中,达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3.课堂设疑分层次,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一般的说,数学课堂课型可以分为基本型、简单型、一定难度型等.老师在课堂习题练习中应当考虑分类抽答的方法,给中等、后进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即便他们回答错误也不批评,要坚持以鼓励为主,他们回答正确时要给予更多的表扬,多给他们点掌声、多点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分层设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成功的学生固然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得到了鼓励和锻炼,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整个课堂学习的效果.4.课堂练习题分层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习题,鼓励学生量力而行,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针对性的练习,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在掌握好本层次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越级练习.例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在学以致用的环节,设计下列习题:
(1)下列数值:-2,-1.5,-1,0.1,5,是不等式x+3>2的解的有;+(2)不等式2x<5的解有(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5,7,x,则x取值范围是?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 ; 初中数学教学 ;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16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改变。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掌握能力。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和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数学中的分层教学变得尤为重要,对未来初中数学教学的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改变现状中分层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要求非常迫切。
1.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数学学科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散思维,学生的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现状,而且会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为对于学困生来说,是跟不上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节奏的。因此,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也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体现,能提高整个班级的整体数学成绩,使每一个学生受益。分层教学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使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发扬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以大局观来施展教学,引导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做到有的放矢,这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让数学学困生找到自信,看到今后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所以,从长远眼光来看,分层教学是能够挖掘学生潜能的创新教学模式。
2.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分层教学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并不是首次,分析教学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的效果与预期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有时候还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甚至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会在基础差的同学面前炫耀,使学困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两类学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不利于班级整体数学成绩的提高,使数学学习的效率降低。其次,现在的分层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理论作指导,缺乏必要的科学合理性,在应用的过程中只是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实施,这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产生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最后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反而没有推动数学教学的进步,這无疑是一种教学资源上的浪费。总的来说,分层教学由于没有科学理论和大纲的指导,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使学生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其可操作性和发展现状不是很乐观。
3.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
分层教学的实质就在于把学生根据认知能力和特点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做到有针对性。但是,学习目标的分层不同于教学的分层,而是根据科学的依据来划分目标的层次,也就是实现共同目标和分层目标的相得益彰,共同目标一般是很容易达到的,而对于一些特殊和难度较大的目标,就要进行目标的分层,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学目标要制定的难度适中,这有利于他们体验到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班级的所有同学都得到进步。
3.1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分层教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对教学过程的分层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但是,教材还是统一的,不会因为学生层次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而是在使用同一教材的前提下,对同一个知识点讲解的深度不一样,更多的倾向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群体,多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延伸,让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发掘学生的潜质。这样一来,通过分层教学可以做到两者兼顾,既考虑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又提高了成绩较好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进步,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促成了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终使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得到提升。
3.2对教学考核进行分层
对教学考核的分层和教学目标一样,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试卷还是同一张试卷,但是在试卷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难易比例的合理性,也就是分层考核,基础知识最好占70%以上,这是为了关照大部分基础一般的学生,也意在考核基础较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程度,同时中等难题占20%,高难度题型只占10%,这样可以激发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敢于挑战的精神,保持学习数学知识的高昂的热情。通过一张试卷的考核,可以考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反馈,并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
3.3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在进行分层考核之后,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通过分层考核了解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教学评价就是帮助教师对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评价的实施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而是需要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反馈,甚至需要家长的配合,分析不同层次学生这段时间在校学习情况。不仅要看分层开始时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参考分层教学中的表现和分层考核的情况,根据三者结合的情况总结出比较客观的学生情况,最后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总结,然后得出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收获情况。
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家庭背景差异化也在不断的扩大,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这是不可否认的规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响应国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也是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富堂.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1):132.
[2]许志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68):77-77,78.
探究初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篇4
一、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 结合教材及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新课标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 将学生分为A, B, 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教材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习题及复习参考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 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教材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教材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在编排座位时, 为了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辅导、交流、提高, 我特意把四个人 (1个A层、2个B层、1个C层) 分为一个学习小组, 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但是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 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 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激励学生上进, 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 A, 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层
俗话说,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因此我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到网上查阅资料, 借鉴名师的教学经验, 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 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 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灵活运用基本方法, 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 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 梯度缓一点, 能掌握主要的知识, 学习基本的方法, 培养基本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 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 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 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因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 使课堂充满生机, 我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 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 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 这样, 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 便于激活课堂.如初二代数例题, “分解多项式16 (a-b) 2-9 (a+b) 2”对于C层的学生而言, 显然难度较大, 不易理解、掌握, 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 (1) x2-9y2; (2) 16x2-9y2; (3) 16 (a-b) 2-9 (a+b) 2, 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 第一、二题要求C层的学生掌握, 第三题要求A, B层的学生掌握, 同时鼓励C层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 C层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 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 对C层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 难度不宜太大;对A, B层的学生, 尤其是A层的学生, 由于基础较好, 接受能力强, 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 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 设计三个提问: (1) 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 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 (2) 说出命题的逆命题; (3) 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针对C层学生设计的, 而第二、三个问题是对A, B层学生而设计的, 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 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 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及作业分层
设计系统的数学课堂练习, 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 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题型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x2+4x+4; (2) 25a2+10ab+b2; (3) (x+y) 2+10 (x+y) +25; (4) (a+b) 4-18 (a+b) 2+81.学生训练时, 要求C层完成 (1) 、 (2) 两题;B层完成 (1) 、 (2) 、 (3) 题;A层全做.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解题情况适时点拨, 如第 (4) 题难度较大, 可允许学生集体讨论完成.
作业不仅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堂课教学效果, 而且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 我在设计作业的时候,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 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在作业批改上, 对C层学生我尽可能面改, 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对A, B层学生的作业我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办法.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篇5
摘 要:伴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与进步,数学文化素养也成为每个公民重要的内容和标志。教学模式细致化的脚步也不断加快,数学分层次教学越来越普及,解决了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现象,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了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全面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数学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讲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趣,学生对学习初中数学不感兴趣,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所有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式教育,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水平相近的群体,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下得到最好的提高与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把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到不同水平的小组里,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学习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人才对数学的需要也是大不相同的,国家教委要求初中数学教育在初中学生完成数学基本课程之后,按照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与就业需要进行区别性教育,分层教学是社会对教学的新需求、新要求。或者是在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成绩并不相同,把相近的学习成绩的学生组建在一个小组中,教师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指导教学,能够更好地督促学生在数学知识上的提升,避免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优秀生学得少,后进生吃不消的顾虑,使每一名学生都在被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无法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给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比如同一年级中,教师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如智慧型小组、探索型小组、突击型小组等,教师再以小组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分支,如智慧型小组1小组、2小组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发展状态、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单独指导与教学,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也让学生在平等、互助的学习气氛中主动探索数学
知识。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
由于学生自身的优越性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这种教学方式教学能让中等学习成绩的学生往高等层次发展,学习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就是初中分层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相同,有优秀的就有后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吸收当堂知识,优秀生感到学习轻松没有上进欲望,后进生感觉学习吃力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优秀生组成一个小组,教授一些基础数学以外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A。把后进生分在一个小组里,教师继续巩固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逐渐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的几种方法
1.根据学生成绩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提高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思维性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不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及时修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可以参考学生提出的建议来设定更贴切的教学目标。
2.根据学生不同学习成绩制定不同的作业及练习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来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学质量,学生之间学习知识的进度不同,教学课后练习标准自然不同,对于后进生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的时候要参考当日所学的课堂知识进行课后练习题目,通过课后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后练习中逐渐提高学生成绩,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数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采用民主、自由的教学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优秀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很强,后进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非常弱,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鼓励后进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意愿,以此来提高后进生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例如,在证明两个判定菱形的定理时,教师请同学总结菱形判定法的时候,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肯定性的支持与鼓励,来引导后进生更好地关注初中数学课程,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初中数学分层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逐渐提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共同的发展和进
步,让每一名学生都跟上教育大纲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性、公平性、和谐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式教学方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学资源、节省了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21-01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制定分层教学策略,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巧妙分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学生分层提高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因材施教,分层提高。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忽视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要在同一堂课中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变得更优秀,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师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如在教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个性差异。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学习动机明显以及有较好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划分为A层,将学习能力一般,但是能够跟上教学进度的学生划分为B层,将学习能力较弱,跟上教师的讲解有些费劲的学生划分为C层。在教师备课的时候,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够激发出自身的创新思维,在现有学习基础上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也要根据课堂生成,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达到上一层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建优秀合作学习团队,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仅仅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是不够的,教师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这样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具体做法是:教师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以每组四至六人的形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以六人小组为例,组内要有两个A层次的学生,有两个B层次的学生,还有两个C层次的学生。当然,这种安排要根据班内学生层次的不同状况随时进行调整。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的布置上,教师要引导同一合作小组的不同学生,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学习。如在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制定共同学习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引导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努力达到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但是针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层次目标进行细化。如可以让A层次的学生达到“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的教学目标,而对B层的学生,可以稍微放宽要求,让学生能够达到“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的目标就可以了,但是对C层的学生,教师就让学生仅仅达到“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的教学目标即可。
针对学生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要根据学生需要达到的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练习题的分层设计。如当教师制作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目标之后,对于同一道练习题,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教学问题,让A层次去解决这一练习题中难度最高的题目,让B层次的学生解答这一练习题中中等难度的题目,让C层次的学生解答基础题目。这样的分层练习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努力下有所提升。而当B、C层次的学生完成了自己的题目之后,可以让他们继续完成上一层次学生需要完成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让学生学习的重点更为突出,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还是向学生展示练习题,如果单凭教师的口述,学生很难确定自己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此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分层课堂教学。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对自己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一目了然,此时,就可以更容易把握自己学习的重点。如在“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勾股定理讲解完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课堂作业:“a.熟记勾股定理,在这个基础上对照图形默写一遍。b.求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F为坐标原点,求△AFB斜边上的高。”教师在多媒体中同时展示每一题需要的图形,并提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三道题;B层次同学完成前两道,完成后可以进行c题;C层次学生完成a题。这样的分层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更好地了解和完成,更好地创建了高效分层教学课堂。
总之,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分层教学教学策略,教师要准确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现有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获得学习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振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2]李海英.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0,(10).
[3]《教育学原理》.胡德海 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7
若要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新生的合理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 其他年级学生主要以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作为参考, 同时, 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的调查分析, 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每个班的学生可以分为若干层, 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第一层是优生, 第二层是中等生, 第三层是学困生。各个学生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 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
二、科学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师把学生合理分层以后, 在备课时, 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 其要求是:教学目标层次明确, 并且与学生的层次性相一致;学困生层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 即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中层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 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知识, 培养其创造能力;优生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深刻理解知识点, 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的学习, 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校求根公式时, 学困生层的教学目标是使其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会应用求根公式。优等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是使其能正确的推倒求根公式, 能熟练应用求根公式。
三、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渠道, 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又要照顾不同层次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掌握所学知识, 由浅到深, 由简到繁, 以中层学生为主线, 层层推进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要使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 中层学生略有提高, 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比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 找准切入点。教师统一授课时, 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
四、分层次设计课堂练习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 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 侧重于简单模仿型的练习, 旨在促进学生重视基础知识, 打好学习基础, 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间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 在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型的习题, 侧重于新颖易做的练习旨在基于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生层学生除完成书上基础题外,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习题, 即做创造性的练习, 注意一题多解, 侧重于应用实践型练习, 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分层课堂练习意在克服整齐划一的做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逐渐感到练习不是负担。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篇8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也有其心理学依据。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及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一方面是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数学活动所具有的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同一学生在不同类型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能力的差异。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决定了数学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即在数学知识链条中,不掌握前面知识,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因此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就必须实施分层教学。
一、初中数学各类复习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成长经历、学习环境各异。他们的心理、生理、智力、思维,还有数学知识结构等的差异十分明显,所以分层教学旨在使每个学生在每节数学课中针对各自差异都能有所收获,在原有数学学习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优化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初中数学概念复习课中的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最为重要的,那是因为习题求解的切入点或方法的选择都依赖于概念。因此,如何通过复习进一步夯实概念学习往往是复习课要解决的重要方面,也是数学复习的必要保障。由于学生在新课概念学习时会产生各类习得差异,且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被放大。因此在复习概念时,教师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复习“整式和分式”这一部分内容时,针对学生基础较好的班级,因为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好,因此只听教师的讲解会感到乏味,教师可以将引导复习的工作交还给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布置:自学作业——复习相关内容,梳理知识点,整理知识框图;课堂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整理好的知识框图,一个小组主讲,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课堂评价——完成学习单上的相关习题,检测复习情况,教师检测组长,组长检测组员;课堂再交流——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错误率较高的习题,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评。
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班级,因为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学习存在问题,而且问题的症结也各有不同,因此需要教师带着他们像“讲故事般”把知识框图复习整理一遍,但这可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对这个过程有认同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呢?由于这部分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教师需要在具体复习到相关知识点时搭配一些小问题、小习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习题来感知、巩固抽象的知识点。
2. 初中数学习题复习课中的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习题复习课中的分层教学的基本内容、学习要求应高度一致——资源共享,进度相同,深度不同,节奏有区分度。以我曾经上过的一节《相似三角形中有关线段长度计算的问题》一课为例,针对基础较差学生班级的教学要求是以夯实基础知识为主,逐步提高学生对中档题的分析能力,力求不失分,消除学生对能力题的恐惧心理,争取多拿分。针对基础较好学生班级的教学要求是基础题、中档题力求不失分,加强学生对能力题的解题能力,争取少扣分。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所用的学习单的相似度为95%以上,都有三个板块的习题:基础题、中档题、能力题,前两类题是必做的,对能力题的完成要求有所区别,此外在习题的完成时间以及教师的提问内容上也有所区分。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误区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学生,政府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现阶段美国将“分层教学”与“小班化教学”以及“主体教育”与“赏识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也有走班选修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现阶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失败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流于形式、流于口头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还是因为重视的程度不够,探索、尝试和钻研的精神不够。
二是虽然分层教学一度被提出,也有一些学校、一些教师付诸了实践,但由于措施和策略的不当,其可操作性较差,效果欠佳,实施的措施和策略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缺乏较规范的科学理论指导,同时教师也缺乏实践的恒心和毅力。
三是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未确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分层目标体系。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方法很多,但无论怎样进行都必须合乎学生实际,突出数学学习的本质,不能喧宾夺主,避免华而不实。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教学法探究 篇9
分层教学法, 就是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 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或代数、几何的解题能力等方面, 进行全面而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均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不能把一个学生简单地归于哪一类型, 从某项能力方面说, 把学生分为好、中、差这三个层次比较合适, 这三个层次与新课程目标提出的“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应该是吻合的。要注意的是, 给学生划分层次, 不是给学生公开的排名。学生的层次只是对学生的数学学力与学习成绩的大致定位, 只能是教师个人心中有数, 以避免在学生中形成等级差异的负面效应。在正确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 针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计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具体的要求。如对优等层次的学生, 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 使这部分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发展其个性特长;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就要有点难度, 要求其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灵活运用基本方法, 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低等层次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 结合其已有的数学基础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应简单一些, 梯度缓一点, 能掌握主要的知识, 学习基本的方法, 培养基本能力。例如, “黄金分割”时教学目标可分别设定为:共同目标:理解黄金比, 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层次目标:优等层次的学生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中等层次的学生能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 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复杂点的问题;低等层次的学生能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 记住判黄金比, 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 修改所学内容的坡度, 为使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应进行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应将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对应层次的学生回答。如七年级在学习分解因式的例题:分解因式16 (ab) 2-9 (a+b) 2, 对于中、低等层次的学生而言, 难度较大, 很难理解、掌握, 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因式 (1) x 2-9y 2; (2) 16 x 2-9y2; (3) 16 (a-b) 2-9 (a+b) 2;这样, 难度层次分明, 第一二题要求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掌握, 第三题要求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掌握, 同时鼓励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也应该分层次, 对于中低层次的学生应是一些教材的基础知识, 难度不宜大, 继之逐步加深, 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精神, 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优等层次的学生, 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 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再如讲授“等腰三角形”一节时, 设计三个提问: (1) 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开的两条边相等, 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 (2) 说出命题的逆命题; (3) 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命题是对低等层次的学生设计的, 第二三个问题是对中等、优等层次的学生设计的, 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 通过大胆猜想和类比, 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基本形式, 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设计练习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多层次的练习, 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 及时反馈、矫正教学信息, 对各层次学习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 从而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教师备课时, 要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 分层次设计习题。编选练习要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 把习题专项与综合技巧分三个层次, 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比如完全平方公式的练习: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x 2+6x+9; (2) 16a2+8ab+b2; (3) (x+2y) 2+10 (x+2y) +25; (4) (2a+b) 4-18 (2a+b) 2+81。学生在课堂练习时, 老师不必明确指出哪些学生做哪题,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进到下一题。上例中第一题都能顺利完成, 较低层次的学生选做 (2) 题时, 老师及时点拨便可顺利完成, 而对于第 (4) 题允许部分学生讨论完成。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要分为多个层次, 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提升题和选做题等类型,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其中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 提升题则要大部分学生完成, 选做题作为能力较高的学生完成, 也可以让他们共同讨论完成。这样, 便能在学生中形成竞争, 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从学生的作业完成程度能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能了解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还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 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 摘到苹果”, 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过了“勾股定理”这节后, 分层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1) 记住勾股定理, 并对照图形能默写出来。 (2) 计算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3) 矩形的周长为44, 长为17, 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4) 如右上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O为坐标原点, M (-2, 0) , N (0, 3) , 求△MON斜边上的高。
要求:优等层次同学完成全部题;中等层次同学要完成 (1) (2) (3) 题;低等层次同学只要完成 (1) (2) 两题。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评价同样也不能采用同一个标准, 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各方面也是不均衡的。为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教师应通过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帮助激励学生, 以达到目的。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对低等层次的学生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对中等层次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 既提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层次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
由此看来,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符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 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它能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且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上所说, 只是对这种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仍需进一步完善。
摘要:教师不容易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 而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教师在学习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分层教学法则是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 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文章试以初中课堂教学为例, 初探这种教学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孙建军.解读数学新课程标准[J].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 2009, (7) .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篇10
1、A层次学生。
A层次学生的特点:基础、智力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成绩欠佳。处在A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最大, 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注意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学过程中应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主要目标, 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理解所学知识、如何掌握它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在实践环节上除了加强"双基"规范演练外, 还要多提供略有变化的情境, 同时加强思路和方法的引导, 要求并带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练习。
2、B层次学生。
B层次学生的特点:基础和智力一般,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 成绩中等左右。处在B层次的学生学习从众性强, 往往学习方法会有不当之处, 而致命弱点是做事缺乏, 毅力与恒心, 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时刻为他们鼓励打气, 逐渐树立不甘人后的精神。在导学过程中首要的是要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不能急于冒进, 以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为主, 逐步学会灵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在实践环节上应是立足课本, 适当补充, 通过选讲“小、巧、灵”的题目, 使他们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去认识吃透教材, 夯实基础。
3、C层次学生。C层次学生的特点: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处在A层次的学生, 应注意尽力把学生稳定的兴趣逐步确定为一种终身的志向;在导学过程中要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 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在实践环节上则让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只在非常必要时稍加点拔让学生自己领悟其精妙之处,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诚然, 在同一年级的学生中, 存在这种学业水平、认知能力和动机状态等方面的层次性差异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 不宜对学生公开, 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 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 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 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因此, 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实施分层教育:
1、教学目标分层。A、B、C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
(1) A层次学生能模仿课本例题, 做好课本配置的练习题, B层次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 做一些简单的新题, C层次学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 对A层次学生立足对知识掌握和记忆, 对B层次学生着眼于使用知识的培养, 对C层次学生着重提高其思维品质。
(3) A层次学生应对数学学习减少恐惧, 肯记肯做, 做到记忆好定义、公理、公式和使用它们的方法;B层次学生应做到基础扎实, 有一定的学习热情;C层次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根据以上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A层次学生应是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B层次学生是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 C层次学生是深化熟练大纲的教学要求。
2、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 以及各层次学生水平, 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 学会基本方法;
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 培养创新意识, 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A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 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
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 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 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教学目标, 设计好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 技能训练, 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3、分层授课。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 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 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 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初二代数例题, 分解多项式16 (a-b) 2-9 (a+b) 2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 显然难度较大, 不易理解、掌握, 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 (1) x2-9y2; (2) 16x2-9y2; (3) 16 (a-b) 2-9 (a+b) 2, 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 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 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 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
4、分层训练。
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x2+4x+4; (2) 25a2+10ab+b2; (3) (x+y) 2+10 (x+y) +25; (4) (a+b) 4-18 (a+b) 2+81。学生训练时, 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 A层次的学生选做 (2) (3) 题时, 老师应及时点拨, 允许部份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 (4) 题。
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 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 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 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 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 这样在学生习中形成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每周一练的题目可分为A、B两种, 印在同一张试卷的正反两面, 方便学生选择。
5、分层指导。
学生训练时, 要做好课堂巡视, 及时反馈信息, 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 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 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 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评价分层。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篇11
学生的分层: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小学毕业会考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同时,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调查分析,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分层时以学生自报和老师考察相综合。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即第一层是优生,第二层是中等学生,第三层是学困生。各个层次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数。
教学目标的分层:学生分层以后,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初中数学教学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其要求是:教学目标层次明确,并且与学生的层次性相一致;学困生层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中层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优生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代数的因式分解,对学困生要求中我用四种基本方法,对优生则可以补充换元法,配方法和代定系数法等方法。又如:在学习求根公式时,学困生层的教学目标是使其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求根公式。优生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是使其能正确地推导求根公式,能熟练应用求根公式。
教学内容的分层: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上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学会知识,由浅到深,又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层学生略有提高,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教师统一授课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
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分层:不止作业时,各层学生作业题基本一致,但内容和要求不同。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侧重于简单模仿型作业,旨在促进学生重视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间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联系,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旨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生层学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即做创造性的练习,注意一题多解,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分层作业意在克服了整体划一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感到作业已不是负担。数学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各层次的学生的辅导要有针对性。对优生层学生进行提高性的辅导,注重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对中间层学生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对学困生层学生主要是补课,既补新课又补相关的原有基础知识,通过补课而逐步提高,使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
考核和评价分层:考核测试是检查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其结果又是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考核和评价具有激励功能,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成绩考核分层也要进行分层。分别命题,异卷同考时,试卷的分层与学生分层对应。学困生层的卷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能力要求较低;优生层的试卷重视能力的考察,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和适度创新,起点较高;中间层试卷界于二者之间。各层学生的考试时间和分值相同。当然,每次考核也可以有一份试卷。在统一制卷,同卷同考时,试卷内分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为全体学生必做,选答题的每一题都对应同一知识点,按学生分层分为若干个小题,各小题难易存在区别,分别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全卷还可以有附加题,供优生层学生选做。命题进必须把握好易、中、难试题的比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方法也应不同。在不同的要求下,分层考核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刻苦努力,都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趋于接近,使各层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教学的兴趣。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中,教师备课、授课、布置作业、试卷命题等都要分层。
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12
一、对学生分层次
对学生分层次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搞好学生分层次要多方位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 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 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 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 学生的座位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 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 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 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 共同奋发进取。
二、在备课方面实行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 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宜, 选题要典型, 且分好层次, 能够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在平时的备课时, 我往往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板块进行教学。例如:基础在线、教材变形、综合运用、能力升级、实际应用、直击中考、规律总结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基础在线、教材变形中的题全班必须人人过关, 而对于直击中考、规律总结中的题目仅限于优等生完成。通过一节课的学习,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分层次上课
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个体展示, 要注重层次性, 参与的全员性, 切勿一刀切。对于一个题目的解题思路、规律、方法、技巧的总结归纳, 对于题目的拓展延伸, 可以让中等以上的学生完成。优等生可以就题目的知识点、关键点等方面进行点评, 也可以让这些学生说自己做题时失误的原因, 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 达到提升的目的。而对于不爱参与课堂的待转化生,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问, 使这些学生也能参与到课堂的展示中来。在展示时, 教师还要给学生特别是待转化生创设更多参与的机会。可以在优等生讲解完后, 及时点名让这些学生进行讲解, 通过模仿、重复的方式, 慢慢培养这些学生的表达能力, 从而促使这些学生不断地提高成绩。
四、分层次反馈
每个班级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生, 关键是看优等生与差等生之间的距离有多大。考40分是差生, 而考70分也是差生, 但学生的程度是不同的, 作为教师, 要正视班内差生的存在。因而, 教师不能在全班找一个标准进行评价, 拿优等生的标准对待全班每一位同学, 这是不公平的。有的教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 “你看某某120分的题考了118分。而你只考了59分, 你怎么就考不到118分呢?”实际上, 教师们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是这位同学虽然只考了59分, 但是他已经尽力了, 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反馈时要注意反馈基础题目, 而对于优等生则反馈能力升级有难度的题目, 从而使每位学生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 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
五、分层次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中, 特别是预习课中, 教师要做好分层次的指导。在预习课的教学中, 笔者亲自带领着班内的数学待转化生一起研究教师编制的预习提纲, 一起研究新知识, 对于他们提出的疑惑, 我都及时给予指导, 让这些学生亲自过关。例如八年级上学期笔者所带班有几名刚转来的学生, 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不好, 学习习惯较差, 还不适应我们的教学方法。因此, 刚开始时, 笔者亲自带领他们学习, 手把手地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 他们的数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习惯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六、分层次评价
每位同学都渴望成功, 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 得到同学的认可。因而对学生实行分层次评价, 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学生,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 认识到自己成功的一面,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平常的教学中, 学生只要参与课堂, 我都及时给予赏识, 而且我还发动学生评价学生。对于展示优秀的同学, 学习他的优秀做法, 对于效果不好的同学, 让学生及时以建议的形式给予纠正。正是由于在课堂中师生及时的评价鼓励, 才使得学生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 体验到了参与成功后的快乐。另外在每次月考, 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中, 笔者都及时进行评价。例如月考过后, 在班内评选“精英擂台”、“数学状元”、“进步之星”、“优秀小组”等, 从不同层次, 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 使学生明白付出就会有收获, 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赏识与期望。总之, 从不同层次, 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赏识, 从而激发学生由成功走向成功。
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 实现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学习,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 体验到快乐。
摘要: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针对当前的生源素质状况, 分层教学的实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 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分层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设计优化习题是关键, 课外学习和小组学习是第二课堂,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的实施条件。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06-02
探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09-10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略08-20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例09-08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07-25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06-19
课堂教学管理初中数学06-04
课堂教学与初中数学07-08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09-01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