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2024-06-19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通用8篇)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1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小结

提交会员:初中数学组 来源:铁资中学

浏览次数:62 [字体:大 中 小]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花费铁中币:0 添加时间:2008-4-14 23:49:51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小结

一、子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个学校的学生来看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分层教学,同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分层设计。分层布置作业的依据是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层布置作业的目的是求得学生的持续发展,从而使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

二、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

1、个体差异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Dr.Howard Gardner)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指出人的智能是多方位的。而且,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智能得到认可并得到发展后,有可能激发其在其他智能方面的发展,乃至综合能力的提高。按目前我们的选拔考试的评价标准,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发展较好的人有可能得高分,而得不到较高分数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学习有障碍甚至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其实这些没有得到较高分数的学生,在其它智能方面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他们完全可能在合适的教育氛围下被激活、苏醒,从而所学有所进步,有所成就。

2、因材施教理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现实告诉我们: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环境条件和所受教育不同,又会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传统的作业布置要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现实的。因此,教育和教学应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在现代教学中,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智力水平、思想品德及个性特点等。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和作业布置中才能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不同情况,教育和教学才有可能挖掘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及潜力,扬长补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取得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3、最近发展区理论:将特点相近的学生归结为同一“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法和布置不同的作业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较快地发展、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次设计作业应把握的原则

1.是难易适度原则。作业的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常常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同一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能力低的学生却可能极为困难。作业的难度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新内容的多少以及教师给予的提示量。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为降低。教师布置作业时既要将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取得高成功率,又要注意适当的层次性。

2.是密切联系生活原则。数学作业设计应贴近生活,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让学生多做些“应用题”,通过不断的数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同时从中体验到生活处处数学,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的作用是巨大的。此外,数学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在不断地创新和丰富。数学作业设计还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时事,体验数学的无比鲜活,使自己的理解和运用数学能力与时俱进。

3.是内容趣味原则。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数学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数学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然而,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却未必如此,因为他们更可能乐于从事思辨色彩较浓的作业。因此,数学作业设计应特别注意贴近孩子,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做完作业,“沉醉不知归路”,盼望着下一次作业的快速到来,从而爱好数学,迷恋数学,学好数学。

4.是关联教学目标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作业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所布置的作业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而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当学生认识到作业与他们的学习目标联系时,会付出必要的努力去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通常在教材安排的一些综合练习中体现的较为充分。

5.是形式多样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增进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活动中的疲劳。作业内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将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分层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画、算、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数学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如:学习了轴对称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的班徽。

6.智力与非智力相结合的原则。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对于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诸因素作了一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生与后进生的智商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但同时也表明:在优秀生中智力中等或中下等者竞占67.7%,而后进生中智力中等或以上者竞占50%。上述情况和调查研究说明:具备良好的智力因素不一定就取得良好成绩;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其智力水平不一定优异。这是因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不仅仅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始终伴随着学习活动,对智力因素起着或促进推动或干扰排斥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不直接介入学习,但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有调节作用,又起稳固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又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的统一整体。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有意识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他们的注意状态调到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稳定灵活地掌握知识技能并促进智力的发展。

7.是自主选择原则。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就要改变过去的命令式、强制式,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差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作业,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给他们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8.适度外延原则。既向课外阅读延伸,又向课外实践延伸。向课外阅读延伸,就是要把课堂“这本小书”与课外“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贴近课堂的同时,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如,(1)学习了勾股定理后让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勾股定理的若干种证明方法,体会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激起民族的自豪感;(2)学习了“黄金分割”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它的数学、音乐、美术等实际生活中应用价值。四.数学作业分层研究的实施

(一)、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这样分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出好中差,而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掌握、了解自己所需的知识,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因此,根据每个学生提高后所达到的新水平,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小组进行相应调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不断进步。在大家努力进取的情况下,A、B组学生可以升到C组,对于个别退步的B、C组同学,可以降到A、B组来适应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现有的水平再进行相应调整。这样做使每位同学都充满了信心,懂得了要想争当最好的,只有时时刻刻努力,才能得到进层和提高。

(二)、数学作业的分层策略 方案一:作业内容和要求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按能力的不同合理布置相应的作业。

1.按知识结构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计算、画图、识记等巩固练习,主要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主要适合于中等学生;创新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一般适合于优秀学生。如教学了分解因式后,可以设计这样一组作业:

A组: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ax2-3ay4

(2)-2xy-x2-y2

(3)3ax2+6axy+3ay2(4)x4-81

(5)(x2-2y)2-(1-2y)2

(6)x4-2x2+1

; B组:2.已知,如图,4个圆的半径都为a,用代数式表示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求当a=10,π取3.14时,阴影部分的面积。

3、利用图形面积分解因式

①a2+3ab+2b2

②a2+b2+c2+2ab+2bc+2ac

C组:4.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分解因式,你编的三项式是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本题设计说明: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而且要懂得借助课本内容的思想方法去编拟习题,这是创新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种梯度性作业的设计,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

2.对同一份作业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于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我的具体做法是:(1)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2)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思考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如,(1)上完反比例函数复习课后,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O A B x y

如图,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反比

例函数 图象交于A(-2,1)、B(1,n)两点。(1)求m和n的值;

(2)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 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2)一位农民想利用一边长为a米的旧墙及可以围成24米长的旧木料,建造猪舍三间,它们的平面图是一排大小相等的长方形。

a,如果猪舍的宽为x米,则猪舍的总面积s平方米与x米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b,请你帮这位农民计算一下,如果猪舍的总面积为32平方米,应该如何安排猪舍的长BC和宽AB的长度?又旧墙的长度是否对猪舍的长度有影响?怎样影响?

c,为了猪儿住得好,32平方米是否是最大面积?用你学过的数学知识,帮这位农民参谋一下。本题从求函数关系式开始,到给定猪舍的总面积判断旧墙的长度对猪舍长度的影响,直到让猪住得更好,让学生帮助设计猪舍的长和宽。本题安排层层递进,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这种设计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性地做题,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这样设计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方案二:作业评价分层。就是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评价。

1、评价的层次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分层评价学生作业,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同一个标准,对A层次学生判分适当松些,对C层次学生,判分适当严些;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B层次学生、A层次学生,可多些,对C层次学生可少些。例如,对A层次学生,做对基础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选择作业,半倍加分,做对额外作业,一倍加分。对B层次学生,做对额外作业,半倍加分。再如,对B层次学生、A层次学生,作业做错,不要忙着在上面打上大大的×,对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的,我们就应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发下去,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A层次学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们应在作业批改记录中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对症下药”,再设计一些量少的有针对性、模仿性作业,让他们补做,重做一次,进一步,进一步,就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我们要及时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以使以后能顺利发展。对C层次学生的作业也采取分层评价。对于一些选择作业,我们让C层次学生与C层次学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对于额外作业,我们让C层次学生们比思维质量,比作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改变了以往那种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就判满分的做法。通过分层评价C层次学生的作业,在C层次学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

为了达到既能对学生作业水平进行评价,又能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及时地评价与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完善自己。针对学生常会因种种原因而逃避“订正”这一现象,我们采用“等级加后等级”作业评价方式。前一等级是对学生完成作业正确与否的评价,后一等级是对学生订正作业行为的评价。待学生对作业认真反思订正后,我会在原先的等级后加批“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自觉地形成反思意识,同时也让他有成就感。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我们采用作业积分制,积分达到95分以上的学生(根据班级学生整体情况而订),可以获得一颗闪亮的星星,贴在专用的评比栏里。这种激励方法的效果很显著,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作业的正确率,从而逐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评价的多元化(1)、让学生在自评中树立自信

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我们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征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同样,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新课程作业评价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通过自评其家庭作业,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

评价,笔者主要采取奖章制度。奖章分三等级:笑脸奖章、OK奖章与加油奖章。学生可以根据作业情况自我评价获取哪一等级的奖章。在各种作业完成后的汇报单上直接画上相应的奖章。教师将学生汇报单轮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内展出,后利用一周一午自修的时间,全班分组来评价看看谁能得到相应的奖章。这种方式深受学生的喜欢。

(2)、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欣赏 业过程或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对作业的评价突出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小组同学集体评议作业的优良,可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师要求学生一方面吸收别人好的地方,同时也要为他们的作业出谋划策,至少提一处改进意见。互评互赏结束后,就进入智慧修改阶段。在修改训练中,使学生学会修改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优秀的作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内展出。

(3)、让师生在互评中共同发展

要善于发现美----学生“微不足道”的优处,并能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予以赞美,从而点亮学生希望之火把。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

当然也有做的不太尽人意的作业。比如张某的一份回家作业,虽然做对的题目很多,但有许多代数式的字母书写不规范。像这份作业没有直接打等级,而是把张某叫来,对她说:“这次的作业老师看出你做得十分认真,我真想给你盖 “笑脸”,可上面的书写不够漂亮,你能不能和你的小组长一起修改一下,再送来给老师打分?”我还把她作业的正确率大大表扬了一番。结果她马上乐冲冲地去找小组长,中午便交来一份重做的作业,不仅字迹工整,还记录了两人讨论某些问题的对话。我不仅给了她一个“笑脸奖章”,还给她加了一颗星,这可是许多学生都没能得到的,可把她乐坏了。在以后的作业中,她会更加努力,去争那颗星的。

3、评价的维度 序号 标准 评价 1 完成作业的总时间

完成作业的态度(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完成作业的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标准2.(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对标准2.(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C层次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标准(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标准(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标准2.(3)的设定,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方案三:合作型作业分层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能力有所差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再者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独立思考,更强调合作交流。我们在分层研究中,对学生的合作也作了分层实验。

(一)相同层次合作作业

相同层次是指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智趣等相近的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合作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与同学自由组合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通过网络资源了解“黄金分割”的应用。从交上来的作业中,不仅看到了许多同学不由自主地寻找与自己相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合作,而且看到了让教师赞叹不已的答案。如:(1)“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如,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作底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就是该边的“黄金分割”点,这样的三角形叫黄金三角形,利用黄金三角形可以画出圆的内接正十边形;(2)“黄金分割”在建筑中的应用。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雅典的他依神庙,印度的泰姬陵,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美丽的维纳斯雕像等等,这些世人瞩目的建筑中都蕴藏着“黄金分割”;(3)“黄金分割”在音乐、美术方面的应用。如,世界名画“最后的晚宴”中犹大的位置就处在“黄金分割”点上;中外许多著名的乐章,像《十面埋伏》、《命运》、《蓝色的多瑙河》等的高潮都落在全曲中的“黄金分割”点处;(4)“黄金分割”在生物界的应用。如,人在气温22℃-23℃的环境中,感觉舒适,而这种温度恰好处在人体的正常体温36℃-37℃的“黄金分割”点处;模特的身体之所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是由于她们的肢部是在“黄金分割”点上;(5)“黄金分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我们通常看到的课本、桌面、黑板面,常设计成长与宽的比近似为黄金比,这样容易引起美感;在拍照时,我们常把主景物置于接近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处,这样拍出的照片会显得更协调、悦目;舞台上的报幕员报幕时总是站在接近于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这样音响效果好,而且显得自然大方;(6)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前对0.618(黄金比的近似值)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以“黄金分割”为依托,创造发明了优选理论,这种方法,在科研和生产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二)互补型的合作作业

所谓的“互补”是指具有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时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一种形式。比如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他们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设计方案来测量某棵大树的高度,不能爬上大树也不能把树砍倒,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有的同学找了与自己“互补”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2

一、目前初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

1. 作业量过大

在现实的教学中, 作业成了学生的“包袱”, 成了负担. 不管是在发达文明的城市, 还是在偏僻落后的乡村, 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小学, 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重的作业负担, 大大超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每天学习时间量的规定. 学生作业量过重的问题已成了教育界挥之不去的阴影.

2. 没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作业整齐划一, 使得一些优秀学生吃不饱, 缺少兴趣, 而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则难以按时完成, 整日为作业而作业, 疲于奔命, 有时就干脆应付一下, 照抄别人的作业了事.

3. 形式单调 , 缺乏个性

作业形式单一、陈旧 , 内容枯燥 , 脱离了学 生的实际 生活, 大多数是课本习题的重复, 致使学生对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 教师对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创造才能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二、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的现状, 我在作业设计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和实践

(一 ) 改变单一的作业设计方式为多样化的设计方式

1. 实施分层作业和自选作业

现代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 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 更何况一个班几十名学生. 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这种差异又将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教学目标可以将“分层式”作业内容分为规定题和自选题A、B两类, 一般规定题2~4题, 自选题A、B各1~2题. 具体要求:1对后进生, 侧重于例题所讲内容和例题相仿的基本题, 即每次作业中的规定题. 2对中等生, 侧重于例题及和例题相似的变式题, 即自选题A, 但必须完成规定题. 3对优生, 侧重于应用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题及开发学生智力的拓展题, 即自选题B, 但也要完成规定题.

2. “错题式”作业

在教学中, 教师最不能理解的是, 明明已对学生讲清的问题, 为什么还是一错再错, 明明当时会做的题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再碰上就又不会做了. 于是教师就进行相同题型的大运动量训练, 殊不知, 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学生厌学. 面对这一现状, 我时时会陷入深思:什么样的作业纠错更适合学生? 于是就尝试在教学中采用“错题式”作业. 所谓“错题式”作业, 就是教师利用学生身边最常见的错误———错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整理找出错误的原因, 制定策略并积极开展有效的训练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 最终达到“减负增效”和“人本回归”的目的.

3. 数学口试作业

数学口试作业是让学生口头表达对数学题目的理解, 是全体学生的日常常规性作业, 旨在培养学生规范的数学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口试作业的内容分为自选题和选定题两种. 自选题有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行确定, 可以选择课本中的例题、习题, 也可选择其他来源. 选定题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 主要选自作业和练习卷的订正, 即选择学生错误率比较高或者概念应用比较强的题目作为口试作业. 口试作业的时间由教师定期组织. 一般自选题可以在每节新课前5分钟进行, 全班同学按顺序进行. 选定题每周末安排一次集中进行测评. 每次测评 后一定要 及时给予 评价,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培养敢说的习惯和能力.

(二) 改变单调的作业类型为丰富多彩的全方位作业类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了以书面形式的作业为主外, 我们还应加强以下几种类型的作业设计.

1. 操作性作业

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获取是多途径的, 可以是通过讲解而获得, 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而获得. 例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时, 首先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轴对称现象的美, 然后带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这种美. 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可能比一味地讲解概念学生更容易接受.

2. 实践探究性作业

在学习完解直角三角形后我布置的作业就是“测量我们学校的旗杆的高度, 并写出你的测量方案和测量结果”.

3. 调查分析性作业

在学习完平均数、中数、中位数等统计知识后我直接让学生对我班的月考成绩表进行一次数据分析.

三、作业设计的成效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 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了近几年的数学作业实践探索, 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通过设计了富有情景性、生活性和个性化的作业, 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因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 他们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 对完成数学作业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甚至有学生出现“偷”卷子做的现象, 整个班级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下成长.

2. 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转变

教师教学生怎样学习, 为的是让学生以后自己自学, 教师要求学生学习, 为的是学生能够以后自己要学. 由于教师树立了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 通过设计学案等形式作业, 充分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学生由被动的完成作业为主动探索研究, 学生学会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 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3. 学生的作业负担有所减轻

通过布置“分层式”作业后, 学生从原来重复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中解放出来,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 不再感到作业是一种负担, 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感到作业量比原来少, 心理负担有所减轻, 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4. 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整体上了一个台阶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布置 篇3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布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43-01

初中数学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何使作业更省时、更高效,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及教师教学的成败。因此,初中数学应做到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并进行分层布置,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传统数学作业的弊端:一是习题形式单调、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二是时间、内容一刀切.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优秀生和学困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三是习题中缺乏应用,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而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也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措施

1、改变教育观念

教师要加强学习新课标,提高数学教学思想和业务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养成新的数学学习观,学有用的数学,学自己生活中的数学,端正学习数学态度。

2、深入调查研究

把班级中能“独立完成作业”“请同学帮完成作业”“简单作业自己做、难作业抄袭”“不管什么作业都抄袭”的学生名单找出来,分门别类,确定人数和比例。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了解他们对数学教学和数学作业布置的要求、建议或意见,调整教学计划,制定相应对策。

3、召开类型会议

鼓励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继续努力,发挥独立思考精神,完成高难度高质量的作业,但不能帮别人完成作业,只能适当点拨别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对“请同学帮完成作业”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清请别人完成作业的害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独立完成作业;对“简单作业自己做、难作业抄袭”同学,既表扬他们好的一面,也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批评;对“不管什么作业都抄袭作业”学生进行解剖麻省,找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的深层原因,分析危害性,对症下药,然后在情感态度和个别辅导方面都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和待遇。

三、分层布置的做法

1、分层。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数学考试成绩等情况对学生大致分为五个层次:优等生组、中上等学生组、中等学生组、中下等学生组、后进学生组。我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布置作业时,针对不同的组布置不同的作业,然后在组内对各个成员的作业进行评比。比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法”时,我给后进生组布置数字简单的一步运算,让他们熟悉整式加减法的性质,通过多次训练,熟能生巧,然后逐渐加深难度,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对中等学生组我将提高作业难度,把他们的作业数字进一步反复,由后进生的一步运算扩展到二步运算,在训练中让他们向优等生趋近;对于优等生,由于他们的基础好,通过预习就能完成对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再让他们进行课本作业已经意义不大,为了让他们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我对他们设计专门的练习题,进行整式三、四步的混合运算,由于所分的组的学生处于同一学习水平,相互之间具有可比性,让组内学生进行作业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于课外作业实行分层布置,优等生量少,难度大;中等生组在务实基础的情况下布置有提高性的作业,后进生以课本基础题为根本,同时布置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复习巩固,在复习中学习新知识,逐步提高,最后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发展。定期进行检测,在检测中,如果能力达到中等生组的水平就实现学生的“晋级”,进入中等生组,依次类推,中等生也可以通过检测进入优等生组。

2、布置

布置作业要适量分层次,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课前预习,并做课后练习,以检验预习效果,带着问题进课堂。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供提高组和精英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便于精英组同学完成。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探索教改新路实施“分层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

[2] 周 俊 肖婵婵.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研究,2000(6).

[3] 关于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4] 薛佩琳.关于家庭作业的理性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5).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4

开题报告

商洛市山阳县户垣中学 韩友斌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

我申报的《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是2013年商洛市“十二五”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经批准立项,编号:sjky20134252,今天开题,我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学生是一座资源宝库,“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内心潜能,让学业成绩成为撬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杠杆,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多,部分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学业评定唯分数论,作业、练习“一刀切”式标准,希望所有学生学业齐步走,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女同学学业测试得分低或者许多题空白。我们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作业、练习分层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建构提供有利巩固、深化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施《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轻松、愉快地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创造更高层次受教育的机会。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市、县教育局大力倡导教学改革;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作业的改革和评价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多年的建设,教育资源、教育环境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负责人及数学教研组成员均属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的中学教师,属于学校的业务骨干。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制定了实施细则,相信课题一定能取得预期成果。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反思教学,提高师生合作效率,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初中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的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学生分层 ;

2、课内练习分层 ;

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

4、辅导分层;

5、评价分层。

四、研究的原则与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新型合页式分层作业,让作业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确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练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更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与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提高师生教学合作效率,并为同行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改革数学作业单

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作业与练习。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做好以下几点:

1、作业、练习内容精练化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

2.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补充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设计阶梯型题组。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一)教师主控,学生自主。1.学生自主留作业

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作业内容、数量以及形式的权利。大胆的进行了学生自留作业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自主选作业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提出

(二)作业、练习开放式

课堂要开发课程资源,实行开放式教学。同样作业也要开发作业资源,实行开放式的作业。

1.内容的开放性

作业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我们可以跳出课本局限,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2.课前课后开放性

教师布置学生作业不应局限于课后,包括课中,还应考虑课前,而且注重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前预习作业,使得小小的课堂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虽尽而意无穷。

(三)从统一标准转向差异对待

学习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业要求,一刀切齐步走,必然要给不同学生的作业学习带来困难和问题,而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学生作业设计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于是我们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因材施教”教法。对于每节题,画出所有学生的必做题,把剩余的题目选择出一部分让中等学生做,难度教大让优等学生去探索、研究。若优等生在学习上还有宽余时间,再给补充一些锻炼思维的题目。有时穿插给他们一大部分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题目。

“弹性作业”改变老师强制式为学生自主选择式,作业设置多样化,在题量和难度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做那些一看就会的题目,而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而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在作业完成时间上也允许有弹性,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师辅导以后再完成作业。

以上就是我们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作业布置改革的几个研究重点,作业改革还包括作业批改等,这都有待于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实践和总结,最终会起到抛砖引玉并全面推广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作用。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序研究阶段 号(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查阅资料,了解课题

最新研究动态与成 课题准备阶1 2013.12.--2013.12 果。调查问卷反馈,韩友斌

信息整理,形成调查报告。

撰写“课题”相关论初步研究阶段

文或体会。刘应春 2013.12.--2014.6.寻找 “数学作业分教研组

深入研究阶段 层设计”的策略: 撰写阶梯型报告,整3 2014.7--2014.12 课题总结阶段 韩友斌

理实践案例。全面总结,撰4 20114.1------2014.4.写论文及研究申请结题验收。

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作业精编);

2、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现在教育的形势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分层严重,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不听讲、睡觉的现象比较严重;调查发现,学生对传统的数学课堂作业不感兴趣,拖拉、应付、抄袭等现象相对严重,这严重影响数学成绩的提高。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此法在评价学生时,比较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没有指导性,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个性发展。基于这种状况,作业布置和评价的统一性值得我们深思。

二、研究课题理论依据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依据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评价学生。然而,这样做的结果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但没有得到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的失败而打击。他们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2、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数学作业批改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的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内容(1)学生差异和需要的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划分成甲(基础组)、乙(提高组)、丙(拓展组)三个组。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此层次应是动态的,教师要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2)作业分层,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

(3)作业评价多元化,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这样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四、研究方法

(1)、个案研讨法:对个别学生数学作业进行研究。

(2)、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作业分层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反应和作业评价的多元化前后产生的变化。

(3)、文献研究法: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后的成果。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8--2011.9)

1、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有关的教学现象,明确研究方向。

2、拟定课题操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1.10--2012.1)

1、学习曹才翰、蔡金法:《数学课程标准》,《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吴建荣);《有效的教学方法》(柳斌)、《新课程教学设计》。在此期间,定期翻阅相关杂志、报刊,了解最新教育讯息。

2、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对目前学生的作业情况分析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分层,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举办“作业自助餐”活动,作业评价切合学生实际,利于学生的发展。

3、在全校开展作业评比活动,召开总结交流大会

4、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及时记录实施过程,撰写读书笔记、案例分析等。

(三)总结阶段(2012.2--2012.8)

1、整理研究资料,完善课题材料,总结研究过程,撰写研究论文。

2、撰写结题报告,迎接专家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教育教学方面:

在设计作业时,深入的钻研教材,编制出一些相关的变式题和一些有新意的题,既丰富了学生题库,也使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班级同学不再有拖拉、抄袭作业的现象,作业质量比以前大有改观。多样化的作业和评价方式激发着学生生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数学的喜爱及学生的数学品质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也促进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科研方面:

课题立项以来,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有关研究作业问题的资料,跟专家、学者学习研究课题的经验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记录研究过程,整理教学日志。

围绕本课题,课题小组成员认真钻研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总结教学心得,写了一些文章,其中我所撰写的《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论文在省级论文比赛中获奖。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工作,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能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并学会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在研究本课题时,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真正含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从数学中获得自信和快乐。

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1)教师对学生分组时,有些学生不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产生消极情绪。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做好学生分组的前期工作和思想工作,及时做好分层流动的调整。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6

语文学科:

根据语文知识、读写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教师对全班学生有了全面了解之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分为A、B、C小组。其中A组是学习能力较好的优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B组是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60%,C组是暂时落后的学困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心理,教师必须征求学生本人的同意,并且告知全班,这种分组只是暂时的,等到一定阶段的学习或者测验之后,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学习进步的上升一个等级,而退步的则要暂时降一个等级。这样便可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在全班形成互相鼓励、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学生分层基本标准

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家庭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作业,也必然要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有梯度的分层作业,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家庭作业的热爱。根据我校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语文作业的基本形式,我们课题组从提高语文作业的效能入手,从作业的三种形式着力对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A.口头作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会口语交际时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多半是以听说的形式出现。教师应学会运用我们的语文课本这一资源,我们的课文中有很多充满童趣的小故事,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将故事讲给家长或者小伙伴听,这样不仅达到了对课文的巩固,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当然,每一类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也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其做一些朗读、背诵、课外优秀读物的朗诵,以增加其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和初步的审美;对于已经有一定学习能力的中等生,教师可以布置其做一些课文内容的续说、课外优秀读物的朗诵欣赏,以培养其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从而产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等生,教师可以布置其做一些看图说话、课外优秀读物的欣赏感悟,以训练其良好的语感和思维力。

B.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是目前家庭作业中最常见的形式。传统意义上书面作业无非就是一些抄写、默写、作文、课外辅导书之类,当然,改革作业形式,并不是要完全抛弃这些传统作业,反而要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但是如何从传统的抄写默写中开辟蹊径,令家庭作业更富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呢?我们觉得可以尝试在书面作业中融入更多学生自主的成分,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让学生在读课外书的过程中准备一个本子,专门记录一些个人欣赏并有感悟好词好句好段,随时写下自己对于文章乃至一个词语的感受体会等等,既充实了学生的语言素材,又训练了其书面表达能力。这种摘抄写心得的作业适合全班做,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不管是大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的读后感,还是几句文字朴素、感情质朴的读后感,都是学生可贵的个人体悟,都是值得鼓励并赞赏的。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改写、续写、扩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消化,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比如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三种作业,即对课文的改写、续写和扩写,以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定一种对课文内容变换的写法,比如改写,下次再布置其续写或扩写,这样便于其把握和发挥;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自由选择一种对课文的变换形式,他们对哪个拿手就写哪个,实在不行,可以让他们先尝试扩写(改写)某一段落,这样小步伐的训练直到其能掌握各种类型的写法。

C.实践性作业。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学习书本知识,归根结底还是要运用到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说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它为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让学生多实践、会运用。因此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践性作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也为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奠定了基础。走进自然与社会,写调查报告、专题手抄报,自编课本剧等等,这些都是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都需要学生细心观察,动手操作,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实践性的作业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寓言故事后,教师布置两个作业:一是搜集一些寓言故事,利用班会课举办一次讲寓言故事比赛;二是课后和同学组合搭配,把课文故事表演出来。在这些实践性家庭作业中,教师最好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按照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分别安排不同的任务,这样小组内可以发挥各自组员的优势,扬长避短,共同协作,为了共同的目标前进,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小组之间的学生水平大致均衡,这样也可以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三者要有机结合,尽量涉及三种形式或者两种形式,以《找春天》为例,设计的家庭作业如下(事先已按学生能力把学生分为三类):

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1、把不会写的生字抄两遍

2、正确流利的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1、背诵课文

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文,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回忆你和小伙伴在春天一起玩乐的情景,写一段话。

作业分层基本标准

数学学科:

①数与代数中的分层。要求A层学生掌握计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能正确利用计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B层学生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提高计算能力;C层学生计算要做到绝对熟练、正确,同时必须做拓展题,以培养这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空间与图形中的分层。在几何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物体的几何特征、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通过不同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后,要求A层学生做课本上的常规练习题,根据不同条件求圆柱的体积、表面积和重量;B层学生除了熟练地掌握常规练习题外,还要有选择地解答类似于:“一个装满粮食的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得地面直径10米,高是6米,已运走了60%,剩下的用每次能装7.85立方米粮食的汽车运输,需要多少次运完?”等圆柱与比例分配、圆柱与分数进行的综合的实际问题;C层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常规练习题,但必须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上述综合性题目,让这类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应用意识,又培养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统计与概率中的分层。在统计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教师给A层学生设计一些已绘制了统计图的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成一部分;B层学生先要做部分A层作业,然后再根据提供的原始数据,自主绘制条形统计图;C层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A、B层作业,同事要求他们调查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或生活问题,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先制成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④综合运用中的分层。在学习“综合运用(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差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要想提高全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作业上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A层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多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图形分析题意,并把线段图画在作业本上,写清解题思路,分步解答,或先分步,再综合解答;对B层学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意,尽量用综合算式解答,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C层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解答开放性题目时,提倡解法创新,做到举一反三。

(3)根据课内、课外进行作业分层

①课内作业分层。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面对中等学生施教,设计的问题要带有一定的思考性,当然问题也带有一定的梯度,问题提出后不急于指名让举手的学生立即回答,应给中下等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这样看上去似乎浪费了一部分宝贵的教学时间,但可避免中下等学生上课时思维的惰性,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是旁观者,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提问的面要广,不能变成与少数优等生的一问一答,要为中下学生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但这可能会造成优等生的积极性降低,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呢?我们的做法是让优等生来点评中下学生的回答,指出他们回答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向中下学生作解说,让这些学生听明白,这样让优等生也得到了锻炼,至少培养了他们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这是一个双赢的做法!在课堂作业的问题上,设立星级题,完成一星级后再完成二星级、三星级的题,三星级题一般作为学生课外思考,作为一种有奖征答,答对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可以结合我们学校的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这样优等生的积极性大有提高。一、二星级的题要在课上完成,中下等学生只完成一星级题,让他们也能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同时教师巡视指导时要求他们讲思路,或者让他们讲给旁边优生听,让优生给予评价打分,分数积累一段时间同样给予奖励,他们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这一操作方法是要充分发挥学习骨干的作用,要把他们组织好,教师只要设计好各等级的作业题就行了。

②课外作业的分层。课外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要适当,适量,有效。既要能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又要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好适当的准备和铺垫。但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如果留完全相同的作业,势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于作业,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精挑细选,分层布置,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通过课后作业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为主,重在巩固基础,强调规范和习惯,培养基本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重在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优秀学生的作业,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基本方法,还要适当拓展,给他们更大的空间,更多地思考,更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鼓励他们能独立发现,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学习了《学会看病》后,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到医院挂号排队实践,实地感受,这样就能为以后的生活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了《可能性》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摸球或者抛正方体的游戏,既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又能培养孩子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我们布置课外作业的做法是优生不做课外作业,但要求自己每天研究一至两题思考题,题目来源于小学生学习报,或其他课外读物中的内容,并就思考过程写学习日记,这种做法既减轻了优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一般的学生布置配套的教辅用书的题,着眼于提高他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基础差的、又很不自觉的学生,我们在取得家长同意后一般要求在学校,在老师的辅导和监督下巩固基础知识完成一些最基本的题,达到要求后再放到一般学生的行列中去。这样的做法使各个年级环环紧扣,不留尾巴,有效地避免了新学困生的产生。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个别交流很重要,要不然就会让部分不自觉的学生有空子可钻。

③让学生给学生出题,特别注重让优生出题给学困生做,要求优生出的题要符合学困生的学习实际,学困生做好后让优生批改,并边批边讲评,这也是双赢的做法,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思路清晰了,学困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由于没有了学习的压力,他们也不再愁眉苦脸,变得有生气了。

(二)探索了分层作业指导下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布鲁纳说:“教师必须采取提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泰戈尔说过:“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要求。其实,只要学生有所进步,我们都可以以一种鼓舞的姿势去评价他们。再也不能像传统的评价方法那样,全体学生目标一致,每个人都要向100分去努力。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孩子,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部分的成功是整体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创造时机,为他们取得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进行分层评价,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差异教学时,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激励性评价,主要适用于C层学生。由于C层起点较低,且以教师指导为主,因此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增,所以教师主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如“有进步”“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等;这样教师亲切的话语一定能激发学生好学的情感。

2.参与性评价,主要可以让B层及A层的学生参与。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相信他们的,从而以这种信任感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动态性评价,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目光来看待学生,当暂差生有了一点进步时教师一定要及时表扬;当优等生得到高分时,教师应激发学生争取越学越好,越学越聪明,以教师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持续发展。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升级提质 篇7

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中学生减负的大环境, 教师们都在探寻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提高作业实效性的举措和途径。2010年, 我校提出了“构建快乐课堂”设想, 要求课堂教学与作业设置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让不一样的学生都能得到不一样的发展”。面对学生的成长需要, 作业“分层升级, 激趣提质” 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知识的把握、思维能力的提高, 而且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二、作业分层升级的策略和方法

(一) 总体目标分层

要求:以“现在发展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学努力目标。做到从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 合理分层, 有利教学, 促进质量提高。

办法:根据学生差别和各自的要求进行学生分层, 分别划分为C组、B组、A组。优秀生可分为 C组 (占全班人数的30%) , 中等以上的学生可分为B组 (占全班人数的50%) , 暂差生或学困生可分为A组 (占全班人数的20%) 。

具体分层的目标见表1。

(二) 课内练习分层

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 在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 应做到内容上分层次, 要求上有差异。并且在实施过程中,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

办法:一类题面向全班学生, 以班级中的暂差生或学困生为主要参考对象, 内容以本节课要掌握的基础题为主;二类题面向班中中等以上的学生, 题目的设计要求有一定的难度, 重要的是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类题面向班中学有余力的优秀生, 题目的内容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举例:根据实验班的“班情”, 一般情况下, 把作业分为A级、B级、C级三个级别 (表2) 。

(三) 课外弹性作业分层

要求: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 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作业布置中必须设计弹性作业并认真操作。

办法:仍然按学生实际情况, 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分为A、B、C三层, A层学生做“模仿性作业”, B层学生做“理解性作业”, C层学生做“探究性作业”。

举例:课外弹性作业具体内容如下。

A层学生的“模仿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学的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 学生通过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 是简单的作业。

B层学生的“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创新”。所谓的创新仅是让题目有变化, 如把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 或把题目做一个小的变式, 让学生多思考, 可通过类比等方法进行理解并解题。

C层学生的“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对所学知识要求学生能进行“再创新”, 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四) 作业升级激励

要求:教师必须牢记“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 再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能达到既定目标” 的原则。

办法:在原有A、B、C三层的基础上, 征得学生家长同意后, 将我们编制的配套练习由学生选做, 并按对题积分量化升级再升级, 让学生“多跳多摘桃子”。具体如下:

1.对于A级学生

要求学生在学校独立完成当天最基本的习题, 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老师当场辅导。回家以后再做几道类似的基础题, 若能连续3次达到80分, 则可以放到B级的行列中去。

2.对于B级学生

给他们布置配套练习题, 侧重于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给他们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家庭作业连续3次得满分或连续4次达到90分可上升为C级。但作业若连续2次低于60分, 降为A级。

3.对于C级学生

C级学生全部由B级而来, B级学生回家作业连续3次得满分或4次90分以上可选择不做家庭作业, 但要每天研究一至两道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探索思考题, 并就解题的思考过程写数学日记, 字数不限。但考虑到中考数学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检测, 鉴于此, 规定荣升为C级的学生有时间限制——一个星期。之后回归B级, 想重新晋级C级, 作业必须再次达到3次满分或4次90分以上, 目的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对于一个学期一直保持在A级的学生及在一个学期中级别跳得最快的学生进行“升级能手”的颁奖并加以物质奖励。这种方法环环紧扣, 不留尾巴, 有效地避免了新差生的产生。

(五) 作业评价激励

评价学生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 也是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查缺补漏、制订新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对作业评价应及时、客观, 并充分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1.评价符号“变脸”

(1) 对完成必做题并完全正确, 书写标准、整洁的, 评价为“优”, 如果有一处不正确或书写欠标准、不整洁者, 则评价为“良”, 其余则评价为“加油”。

(2) 一道题用了多种解法并全部正确的, 教师可评价为“高”, 有创造性的评价为“新”。

(3) 对有进步、方法独特的学生, 或学生做了非自己的组所规定完成的题目, 都要给予鼓励性的批语,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评价A层“保暖”

在应试教育还没真正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时候, 学生的测试分数还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 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认为要激发A层学生的学习动机, 应改进评分方法, 采用的评分方法有: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允许A层学生对测试订正后再打分, 可把讲解后A层学生订正内容的分数减半给他。为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与全面, 我们还采取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三评价相结合的做法。为A层学生“保暖”, 学生非常乐于学, 作业本子乐于订正, A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订正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3.评价升级“登高”

分层是手段, 渐进提质是目的。渐进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竞争性心理和可变性原理, 尽可能地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完成自身作业的同时, 向高一层次完成发展性作业、创造性作业。为此, 我们设置“登高榜”, 获得升级提质学生是光荣的, 可以进入“登高榜”, 不在“榜”内的优秀学生, 教师就要主动与他交谈, 鼓励他正确面对, 跳一跳, 进入高一级档次。另外, 我们还采取告家长书的办法, 将“登高”评价延伸至家庭之中, 寻求评价的合力作用, 努力发挥良性激励作用, 为学生注入快乐的成长因子。

三、实践效果

分层作业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关键手段, 是使学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使教学能够面向每一个学生, 针对每一个学生。通过近一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 学生负担减轻, 获得快乐作业的成长权利, 学习充满信心

以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 努力寻找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人格尊重、心理关怀和作业选择。分层作业, 尊重了学生, 适应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调动,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得到肯定、体验成功的乐趣, 特别是升级做法, 学生看到了自己可进步的希望, 学习信心足了, 好习惯也渐渐开始养成。

(二) 学生梯层跟进, 学科成绩明显好转, 学习动力更足

分层升级作业的设置, 尊重了学生, 适合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作业成功的欲望得到阶段性的不断实现, 作业兴趣不断得到激发, 作业习惯得到过程性的培养。老师与学生一起构建了作业的多层次, 出现了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引导的个别启发和团队突破, 发挥了渐进式评价功能, 不断刺激着不同层次的学生。

同时我们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各两个班的成绩进行了比较。分层作业对成绩在后20%学生的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对中等偏下成绩的学生的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 对优等生的教学效果也显而易见。

(三) 师生教学相长, 友善愉悦, 构建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 我们努力与学生结成亲密友好的关系, 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缩短, 他们从喜欢老师逐渐转移到喜欢数学, 进而提高成绩。老师当然从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法, 走上了喜欢学生、喜欢教书、喜欢研究、善于教书的素质全面提升的正确发展道路。师生都进步了, 我们在舒畅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在和谐宽松的课外交往中, 相互尊重, 友好相处。数学课学生喜欢学、喜欢问、喜欢练;老师喜欢教、喜欢答、喜欢批。我们所教的班级学习氛围浓厚, 两个班级累计有12次获得校“快乐班级”评比一等奖, 大部分学生得到了“星级”奖励。

四、反思

研究学生、研究作业的分成与升级, 从关注学生对待作业的情感态度以及作业能力高低的实际情况着手, 从实际出发, 设计了层次化作业, 并在层级间注入了可以升级的激励性做法, 适应了学生成长的需求,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潜能, 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学无止境, 研究无止境。今后, 我们还将继续努力, 进一步细分层次, 使学生在层次学习中更有情趣地体验升级的喜悦, 并努力向更高难度攀登。

总之, 针对差异进行分层作业, 能提高教学质量, 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减负增效、还学生成长权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2]顾元康.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J].教学与管理, 2001 (1) .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8

关键词: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施

一、关于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概念界定

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长期以来,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布置同一份作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甚至少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抄袭他人的作业。

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改变以往作业布置内容统一的形式,设计合理、结构完整的作业形式,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作业分层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A层: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B层: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学习自觉性较好,有一定的上进心。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有一定的创造性。

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方法。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学生所在的层次也可以适当调整。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上有压力也有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分层应由教师掌握,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

2.作业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作业的设计要打破以往书面作业单一的形式,而注重作业形式多样化,能够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应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题目设计既要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班级中的待优生,又要让学有余力的优秀生有一定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后设计的作业:(1)对照图形,写出勾股定理的内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6,斜边长为10,求另一直角边的长。(3)在Rt△ABC中,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为5、12,求斜边上的高。(4)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5,其余两条边为连续自然数,求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至少选做其中两道题。

3.评价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中等生,更多地采取期待和激励的评价方式。教师在作业批改时可以适当运用激励性语言,如“你能仔细再算一遍吗?”“老师相信你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道题,你还有没有更好、更简单的方法”等,充满期待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心,同时严格要求,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对于优等生,客观公正地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并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还要对完成作业的速度及准确性进行客观评价,让他们形成竞争意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另外,可以适当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纠正错误;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了解,共同提高。

三、作业分层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分层设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缓解了优等生“吃不饱”、待优生“吃不了”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提高科任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业分层设计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精心备课,恰当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以便在课堂教学上吸引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再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3.促进师生的交流,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业的分层设计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不断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与信任,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4.形成初步的分层思想,有利于分层教学的整体推进

通过实施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教师掌握了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设计的技巧,形成了初步的分层思想,进而可以探索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分层设计,有利于分层教学的整体推进。

上一篇:主持人发声练习下一篇:礼仪到底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