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2024-10-1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共12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篇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针对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是“策略教育”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些教学策略, 虽然有助于解决如何面向学生的差异问题, 但因其只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异, 即智力因素差异, 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和元认知因素的差异, 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课堂教学如何面向全体,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促进每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呢?下面笔者就我们在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进行分层递进教学的尝试和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目标分层梯度化

我们在实验中, 根据大纲、教材的一般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 制定出分层的教学目标, 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目标分层, 包括长期目标分层、阶段目标分层、课时目标分层三类, 每类目标分为A, B, C三层.分层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分层施教最优化

学生分层、目标分层, 必须通过课堂分层施教, 才能得以实现.分层施教是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阶段中, 组织开展适应各层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 它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其原则是:分合有秩, 动静结合, 全员参与, 各得其所.具体做法是:

1. 分层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的主要渠道.因此, 提问不仅要问在点子上, 问在关键处, 还要因教学内容因学生而问,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思考, 积极回答. (1) 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如每节课的全课总结, 教师总是这样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或你知道了什么, 懂得了什么, 掌握了什么?) 这类问题既能引导学生对该堂课的回顾总结, 起到画龙点睛, 强化认知的作用, 又能调动每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指答时, 则要有代表性, 并注意照顾C组学生, 让其先答, 再请A, B组学生补充、修正或评价. (2) 适合中下等生的提问.主要是为他们设计陈述性和程序性的问题, 引导他们回忆、理解或感知, 学习陈述性、程序性的知识. (3) 满足中上等生的提问.主要是为中上等生设计有助于策略性学习的问题.在新授课探求新知前, 教师常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教学“乘法结合律”一课, 揭示课题后, 教师随即提问:要学习“乘法结合律”你认为应复习哪些有关的知识?可用学习什么知识的方法来学习掌握它?又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出示例题:“比较0.1米, 0.10米, 0.100米的大小”之后, 教师是这样提问的:你会比较这3个数的大小吗?你是怎样比较的?还有其他方法吗?如果你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 准备怎么办?其根据是什么?像这样要通过观察比较, 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 迁移类推, 才能作答的问题, 让A, B组学生 (中上等生) 回答, 可发展他们的思维, 培养他们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使他们学会有策略性地学习.

2. 分层练习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的要求, 结合数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实际, 尽量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1) 同一练习分要求.如一题多解的题:“一条水渠长3000米, 第一星期修了全长的94, 第二星期修了全长的72, 还剩下几米没修?”对3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要求如下:C组学生———依图列式计算 (可分步解答) ;B组学生———会作线段图, 再依图列综合算式, 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A组学生———除会画图, 用两种方法解答外, 还会将第三个条件改为间接条件并解答. (2) 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 (1) 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小数乘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第三批练习, 设计如下:

C组:1.2×39+8.8×39, 27.3×27+71.7×27+27;B组: (34.8×2+34.8+34.8) ×2.5, 2.8×14+7.2× (9.32+4.68) ;A组:0.5×2.6+0.5×6.4+50×0.01, 31.4×0.5+15.7×27-62.8×2.这样

的练习, 有时要求各组学生必做本组题, 选做其他组题;有时则要求学生都从C组题做起, 再根据自己的能力逐层递进地选做. (2) 为A, B组学生设置选做题.如书上的星号题、思考题或专门为他们设计, 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题目, 或要求他们自编自练等.这样的练习, 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 分层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中, 我们针对以往作业布置一刀切存在的问题, 根据分层教学的目的以及学生分层学习的需要, 设置分层作业.即每天的家庭作业分为A, B, C三层.C层为保底达标题, B层为综合提高题, A层为发展创造题, 其容量比例分别为60%、25%、15%.各层学生按要求完成必做题, 力争多做选做题.C层学生必做C层题, 可选做A, B层题;B层学生必做B, C层题, 选做A层题;A层学生必做A层题, 选做B, C层题, 而且每名学生可根据当日所学知识及自己的情况自编自选练习做.

三、分层评价科学化

学习评价对于教与学都具有调整和激励功能.合理适度的评价, 可以监控学习并激发学习动机.实验中, 我们针对以往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 采取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为主的分层评价策略.具体做法是:课堂学习、家庭作业、单元考试进行分层评价.即对同一学习内容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 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相同的评价标准.前者如考试采用分层结构试卷, 试卷的内容分为A, B, C三层, 与分层作业的结构类似, 要求相同.每名学生做完必做部分且全对, 均评为100分, 作对选做部分的酌情加分.对作业评价, 每一层的作业都设有A, B, C三个等级.由于这样的评价体现了差异性和鼓励性, 使每名学生都可以经常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因而学生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篇2

摘要:根据教学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往的教学观念也有所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同时教学改革中提出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素质为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层异步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教学中缺乏个性化发展的现状,针对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异步教学 策略

小学数学异步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以划分小组的形式将能力差距较小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根据每一个小组的人员分布情况和学习能力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样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以及一些拔尖的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学习水平。同时分层异步教学中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自主预习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少、学习目标明确,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异步教学策略的实施在小学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树立自信心,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积极性

分层异步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为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表现欲强的天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目标,有效提高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这种教学模式即不偏离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以分小组形式帮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又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中教师通常只是传授知识,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现代教学观念中提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模式正是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设计出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性格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它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况,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关注,从而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健康心理和情感。

(三)转变教学观念

分层异步教学的引进不仅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同时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注重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意识。以往的单向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需求,同时课堂气氛的枯燥使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分层数学教学模式以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学目的,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从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转变为指导地位,将课堂回归到学生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知识便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教??近距离走进学生之间,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树立自信心。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

(一)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分层异步教学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家访、交谈、课堂互动等方式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从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然后以分小组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师生交流,促进良好教学环境的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了解到学生的适应程度和学习进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善,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模式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提高了教学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本身极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感,模式中还需要考虑到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如何,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气氛,是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等。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的指导作用分为宏观和微观,宏观指导作用指教师在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模式不能偏离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同时教师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微观指导,将教学层次在大纲范围内有所区分,把握好教学进度。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差距过大的现象有所改善,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制定出偏低一些的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结语

小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教学观念的转变,都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分层教学模式顺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倡教学中分层教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分层教学模式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有初步的发展,但是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在开展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和改进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让教学环境变得更好,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3

一、根据学生基础,划分学生层次

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层不同的层次。答题可以分为三层:基础级别,中等级别,高等级别。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多层次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教师根据不同的层次将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划分,按照每个层次实际学习能力和接收能力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方式进行灵活调整,做到灵活恰当的分层。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乘法计算时,对于基础级别的学生,重点讲述计算公式和方法,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对于中等级别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掌握方法和公式的同时将所学的公式延伸运用。对于高等级别的学生,可能最基础的知识他们已经掌握,此时可以进行提高一点难度,给他们讲解一些补充例题,进行有深度的教学,进一步开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合理分层,提高学习有效性

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对于基础等级的学生,教师应以讲解课本知识为主,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加以指导和巩固。对于中高等级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活动可以以两轨制或者三轨制交叉进行。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和情况不一,有的学生可能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弱,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安排学生相互交流,学生相互帮助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学习的知识。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也应明确设问对象和目的,指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也不一样。在提问互动过程中,可以采取一问多式的方法,将问题层层递进,逐步衔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使提问内容具有连贯性,延伸性,可以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进行分层练习,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分层教学中,课堂和课后联系一定要有弹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采取剥离式练习方式,就像剥洋葱一样,由浅入深层层剥离,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例如可以练习中可以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问,教师可以要求基础等级学生完成基础的习题,一个题目可以只给出一种解法,保证其练习难度低,以便其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对于中等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一道题目写出两种或者以上解法,或者在基础练习题上面延伸一些稍稍有难度的题目,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对于高等等级的学生要求其尽可能多的列举解法,并且寻求最优解法,其联系的难度和深度可以进一步延伸,尽量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将练习题目设计成递进式,难度和深度层层递进,越往后面越难,将题目分为基础题,提高题以及拓展题,每个层次的学生完成题目的要求也是层层递进。基础等级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且解决基础题中不会的题目或者出错的题目。中高等级的学生要求完成提高题和拓展题,题目中的难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争取能够顺利完成练习。

对学生的联系评价以及学习效率考核,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引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与自己竞争,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进步。培养学生各自的优势,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综合全面发的展。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篇4

一、据能力实施分组, 构建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

“五指三长两短”, 学生与学生间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作为教师, 要把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间有别的基础上, 要尽可能地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各类教育。为此, 教师要通过充分而细致的调查研究, 依据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标准可以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其中内在因素也就是学生的主体因素占主要部分, 具体可以包括了“数学兴趣、数学情感、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基础、数学智商”等多个方面。根据这些参考条件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再以划分数学小组的方式将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机搭配, 一般按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为1:3:1的比例构建。其中, 对于后进生教师可以采取单独交谈的方式, 告诉他们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 保证他们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

二、据层次确定目标, 确立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

教与学是互动的, 但在课前教师应该确立好自己的最终目的, 也就是在备课的环节上, 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 分层次备课。分层教学的本义在于, 遵循“下保底, 上扩顶”的基本原则, 以“指导性、指令性、拓展性”为教学方式, 一是对同一学习活动提出难度不同的要求, 二是对同一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条形统计图”一章教学为例, 后进生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会懂得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会完成简单的图表;中等生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会制作统计图表, 并能提出一定的问题, 总结统计图的特点;优等生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在中等生的基础上总结出身边运用条形统计图的案例。

三、据层次进行提问, 改变分层教学的引导方式

在分层教学中, 提问是一大难点, 因为同一个问题, 一下子要提出适合三个层次的要求, 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 教师可以通过“一问多式”的方法, 设置层层衔接、逐层推进的方式, 既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 又使问题形成一种前后连贯、循序渐进的方式;如在教学“求一个数 (0除外) 的倒数的方法”时, 教师出示了一系列的例子后, 可以提出这样一组问题:“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否根据特点总结出什么叫倒数?根据自己总结的方法, 你能否将例题下面的几道题目做出来?”一连三个问题, 由学生选择回答。由此, 每名学生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当然, 如果总结一下分层教学提问规律的话, 简单点说就是:优等生重创造、中等生重掌握、后进生重认识。

四、据层次进行作业, 变换分层教学的练习形式

分层练习, 是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每一层次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 得到最佳训练的手段。在分层教学中, 练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弹性, 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具体地说, 练习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并列选择式的练习。也就是像“试题超市”一样, 把各种难易程度相近的题目同时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选择, 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和准确的程度为指导, 对学生进行评定。第二种是区分式练习。也就是明确到每一类学生, 在进行解题的时候, 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各自的练习。比如简便运算题目, 后进生只要求比普通算法简便一点就算合格, 中等生要求熟练运用老师讲授的方法, 优等生要求用最简便或创新的方法进行运算。第三种是阶梯式练习, 也就是教师在题目的设计上呈现出不同层次的题目, 一般可包括“基本题、提高题、拓展题、思考题”等几个层次。在学生练习过程中, “基本题”必须做, 其他三类题目选择做, 以此实现分层练习。

五、据层次进行评价, 创新分层教学的学业评定

学业评价是教学阶段的终点, 更是下一阶段学业的起点。对于实施分层教学的班级来说, 评定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味, 因为既然已经实施了分层, 就人人都渴望通过分层实现层次的提升。为此, 分层教学的评价应该更具有综合性, 要以个体的纵向比较和层次内的横向比较为基础, 最大限度地放大评价具有的矫正功能和激励功能。为此, 在评价的时候, 要让评价的指标更具弹性化, 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100分标准;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 引入师评、生评、家长评、自评的评价主体;评价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如评语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等。而且, 与其他评价不同的是,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具体地说:对后进生应采用多表扬的评价策略, 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后进生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进步;对中等生应多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 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而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我。同时, 学生的层次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学业状况及时调整。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策略与方案 篇5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不同程度的学生的作业要求一个样,期望达到同一教学目标,这么做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都存在差异,我们实施“一刀切”的作业方式,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如果长期这样布置作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适宜的锻炼,两极分化会更为严重。

一、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习题单调,内容陈旧

作业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二)时间要求一刀切

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程度好的学生而言,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盲点,使学生普遍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类作业中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作业的研究是很有必要性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教学理念,因而,为了尽量更好地培养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和作业效率,教师必须擅长从多个角度方面权衡考虑,这也是对教师因材施教能力的考验。

二、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与落实

教学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理论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解决教育中的普及和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

2.个性差异原则。重视学生的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

3.素质教育理论。实现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即:基础性,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就课内作业如何分层设置,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并完成作业,教师与家长如何对学生进行督促与评价等内容进行探讨。

以下是分层设计的几点策略:

1.学生的分层。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每一名学生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给学生分层次:基础一般的分为A组,A层为基础类,也是必做类,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分为B组,我们主要设计一些模仿性习题,他们通过套用公式来尽快巩固学过的公式;基础好的学生分为C组,要让他们进行综合性练习,锻炼他们综合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对于各层次的学生,老师都应该注意对他们进行发展性学习的指导,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2.作业的分层。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把作业设计成自选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学生在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性完成作业内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选择B类中的两道题目。B层为拓展类,是选做类,适当地增加了难度,拓宽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讲评时,A层内容重在点拨教学的重点、难点,B层内容以理思路、讲方法为重点,从而保证各类学生学有所获。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的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们的进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课内综合部分同样应注意分层设置。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税率》课堂作业设计中B层作业:

(1)妈妈在邮局给奶奶汇2000元,需要交1%的汇费,汇费是多少元?

(2)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人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是多少元?

(3)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而A层作业的设计:

(1)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率的,其余部分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2)小丽家买了一套售价32万元的普通商品房。他们选择一次性付清房款,可以按九六折优惠价付款。打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元?买这套房子还要按照实际房价的1.5%缴纳契税,契税是多少元?

以上作业中A类是基础题,B类是发展性题,是综合性练习,有一定思维难度。

作业的分层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放归”作业自主权,从而推动作业内容能够和学生具体现状保持一致。

(1)“放归”后进生基础性作业权:我满意。通常提到的基础性作业,即为从教材内能够轻松找到,难度比较低的作业。

(2)“放归”中等生发展性作业权:我挑战。通常提到的发展性作业,即为将基本知识当作基础,不过应当展示自身观点的作业。

(3)“放归”优等生创造性作业权:不断超越。通常提到的创造性作业,即为将基础知识当作前提,呈现了非常突出的整体性还有创新性的作业。

另外,注意各层作业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层次作业所需时间的科学设置,确保学生完成所选作业总量时间不超过规定要求。

三、分层作业的指导与评价

对分层作业的评价既要考虑到评价的内容,也要考虑到恰当的评价方式。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①作业中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将从作业书写要求、整洁度,作业时间来评价学生的作业习惯。

②作业中的错误。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作为教师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真地分析、对待,评价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利资源。于此同时进行分层式的后置处理,也就是让学生做练习中发生错误的习题及其变化题,谁错了谁做,错得多,做得多,错的少,做的少,不错不做,这相当于“病人吃药”,不同的病人吃不同的药,无病不吃药。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方式,主要指批改学生作业的方式,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先决条件。从评价主体考虑,我们主要将从教育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三方面研究与实践。

(三)评价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在学生作业评价表现上我们常见的主要有等级式等几种,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评语式、谈话式、提示语式等评价表现形式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层异步教学法 实施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实施模式之下,数学教师往往会对所有学生采用平等化的态度进行实际对待,而正是由于未能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客观差异,而不能顺利地获得教学事业的预期效果。而分层异步教学法,对这种教学事业格局存在的局限性,能够实现较充分的改观,它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安排和教学方法选取过程中,实现了对学生个体之间个性化差异格局的充分关照,并在具体的教学实务中,逐步使得我国当代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向着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方向演化,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实务中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师队伍提供借鉴。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概念分析

随着我国当代小学教育事业基本体制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务中使用的传统教学法,已经逐步过度改良为分层异步教学法。这种全新教学方法的构建和使用,能够对我国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已有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数学知识和内容对象掌握程度的全面性产生深切的影响,是中国小学教育事业在全新发展环境之下的重要成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分层异步教学法,应当对方法应用实践过程中的基本化原则属性进行深切的客观性把握,应当切实对班级内对象学生群体实际具备的知识储备状况,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状况差异展开充分的客观性评估,并按照方法体系中约制的有关标准展开有针对性的系统化划分,切实建立学生对象的层次化区分结构,为教学实务环节的科学有序运作,做好充分的实践性准备,之后,教师针对具备不同素质状况的学生对象,展开相应的针对性教学指导实践行为。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使用这样的方法,就是要切实打破传统课堂知识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局限性,切实针对学生个体实际具备的素质状况及个性潜能,采用基于不同层次的手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实现对学生个体内在化思维流程形态的有效调动。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本身客观存在的差异化特质,实现教学工作针对性及效能性的有效增强。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分层划分的实施策略

在实际运用小学数学学科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在针对学生群体展开分层划分操作之前,应当对学生群体的实际状况进行翔实的了解,对其现有的学习习惯建制状况,知识储备状况,以及综合素质水平展开系统而科学化的调查分析,在充分掌握相关工作参考材料的背景之下,切实保证实际划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目标选择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数学学科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在教学工作目标的选择行为实践层次之上,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教学目标设定水平之间出现过大的差异,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在面对教学实务目标设定对象过程中的心理感知状态,切实保障有关的教学实践目标能够稳定有序地现实达成。在实际进行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如下两种实施方法。

其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围绕相同的知识内容,设定不同的学习实践行为要求。

其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直接设定彼此不同的教学点目标。

(三)分层设问的实施策略

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对教学实务中具体设置的数学学科教学问题进行仔细化的分级考量,在教学实务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和空间性资源,在教师和学生展开具体出知识性,以及思维性交流活动过程中的充分支持性功能,通过对承载数学知识技能的学科内部问题的设置,以及课堂性讨论实务,切实引导学生在教学实务过程中,致力于对最优解的扎实寻求。

(四)个别指导教学环节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个别指导就是要切实增强实际教学工作实务环节的针对性,在实际使用这一方法过程中,应当切实关注如下基本的实施方面。

其一,切实提升在对学生个体展开知识性和观念性引导过程中的过渡性,以及自然性特征;

其二,切实在针对学生展开知识观念引导过程中,提升对学生的分类实践工作实施水准;

其三,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实施知识拓展行为的灵活性及充分性。

(五)分层练习环节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过程中,不仅应当对学生个体展开有针对性的个案化教育,以及对象性的指导,还要有计划地、有系统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习题练习,通过系统化且连续化的联系实践环节,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和探究的数学学科问题展开相应的选择实务环节,切实实现对已学知识内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提高。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供使用的练习实务方法有:

其一,递进式练习法;

其二,并列式练习法;

其三,选择式练习法;

其四,剥离式练习法。

结语

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实务中使用,分层异步教学法,能够切实关照具备不同知识储备水平和综合素质状况的学生个体学习效果的有效增强,为学生群体数学学科学习效果的有效增强寻找到充分的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

[1]吴辛君.“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1:57-60.

[2]李英花.浅议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90-91.

[3]李平.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4:86.

探究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篇7

一、当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众所周知,在我国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所普遍采取的教学形式是以班级整体为单位,对学生实施统一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和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然而,从另一方面上看,这种统一无差别的教学形式和组织方式,却不利于学生个体主观性和能动性地充分发挥。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十分必要。然而,结合当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现状上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师生配合协调度不高

师生的融洽配合是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基础之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良好,互动融洽,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小学生认真投入课堂,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中,也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潜力,使他们更好的发挥自身水平,上好一节高质量的数学课。然而,从当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现状上看,正是师生之间的配合协调度不高阻碍当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有效实施,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够协调,不够顺畅,并且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后续问题,直接影响了分层教学的效果,阻碍分层教学的顺利完成。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师生之间的配合协调度。

(二)教师教学观念创新不足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仍然有不少的小学教师无法及时、有效地转变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仍旧认为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只要负责认真听讲就足够了。在这种错误且片面的观念引导下,他们在实施教学时,往往采取的方式是按照老经验的那一套,生搬硬套。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师创新性不足的体现,更是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一种漠视,既违背了当前小学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初衷,又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能,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性不强

除了教师层面的问题之外,作为数学学习主体的学生身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在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上不够主动,不够积极。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表现出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特点。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主导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兴趣。而小学数学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再加之生活化应用不足,导致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因而所产生的学习态度消极的问题,影响了当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基础设施健全度不够

实施分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观念创新、师生配合协调度提升等“软件”支持,也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撑,包括配备足够的桌椅、足够的教学用具等,用以支撑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如果这种“硬件”得不到充分满足时,也会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小学数学实现有效分层教学的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影响当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问题。下面,作者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突破,以此来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是抓好配合,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融洽配合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至关重要。试想下,如果师生之间的配合不默契,那么就难以言及通过教师引导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不用说如何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了。其次,是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确保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以此来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再次,教师要身体力行引导小学生积极转变学习的态度,率先垂范地应用分层教师,来证明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此来保障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尽可能地健全教学基础设施,确保附件、设备以及其他相关基础设施的科学性。

结合以上几点,作者曾经设计过这样一个课堂:在如何教会小学生用货币去买文具的课堂上,作者就充分结合以上几点,将分层教学效果良好体现。课堂上,作者先是出示现行的几种主要面值的货币,让小学生逐一辨认,并顺利掌握。接着,作者针对不同学生,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对他们发放不同面额的货币样本。如对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发放的货币面额相对而言较小,这样比较易于他们辨认和使用,而在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发放较大面额的货币,除了让他们学会使用大面额货币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他们数学运算知识。最后,在作者的从旁引导下,所有学生都顺利完成了“买玩具”这一目的。在此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正是师生之间的良好配合,有效地推进了小学数学有效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恰当地采取分层教学法来推进数学学科教学,以此促小学数学教学再上新台阶。

摘要:无论在任何阶段,也无论是学习任何学科,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势必造成其在学习不同学科过程中,在对知识学习、接受、理解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异之处,这种在教育教学中称之为学习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无疑是最好的解决策略。对此,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际,从当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困境入手,浅要谈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8

一、分层异步教学含义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指的是根据相应标准,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划分,分成不同层次[1].划分结束后,成立学习小组,根据本学期教学目标,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教师依据层次不同,制订与之配套的教学方案及指导方案.

从表面看,分层异步教学的教学内容及思想是一致的,但指导方式和教学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分层异步教学,把小学生作为课堂主人,以学生个体差异及实际需求为依据,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和施教方式.

二、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应用的意义

(一)挖掘学生内在潜力

运用分层异步教学,需要教师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实际学习情况及发展情况.这样,能够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作为教师,需要明确一点,每个学生在性格、兴趣和爱好方面存在差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的需求.分层异步教学,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与关心,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层异步教学,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实施针对性教学,不仅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满足小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

分层异步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单向授课的弊端,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课上每一位小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可以随时提问.该教学方式,实现了师生的完美融合,使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予以引导,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质疑,双方建立了合作式教学.同时,以小组方式展开讨论,培养了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层次划分

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异步教学的重要一步.划分学生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性格、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这样,有利于教师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保证每一位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划分学生时,要把个性差异放在首位,之后对其他因素进行考虑.

(二)教学目标分层

每位学生在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分层开展教学,这样,能够尽可能地保证学生接受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进度,还要保证每位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就学习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而言,应让其掌握好基础知识,之后设定下一学习目标[3].

(三)分层设问

新课改背景下,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此方式,解决其他类型问题.

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时,教师提出疑问,植树节学校组织小朋友们去种树,第一小组,每行种了11棵,一共中了7行,第二小组,每行7棵,一共中了11行,那么哪一个小组种的树多呢?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单独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把讨论的结果与其他小组分享.通过分层设问,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四)分层练习

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就是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措施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一般情况下,分层练习分为选择式练习、剥离式联系、并列式练习及递进式练习.

(五)分层评价

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以往评价方式往往是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实施分层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考试及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安排课后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差异,以分层练习为基础,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教学小学数学时,教师要应用好分层异步教学方式,充分考虑个体间的差异,为他们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对其进行提问.无论是练习,还是评价,都要以分层为前提.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掌握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其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分层异步教学,是以“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出发点,把小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注重他们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教学.现就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含义进行阐述,分析该教学法的实施意义,提出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分层异步教学,小学数学,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李英花.浅议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5):90-91.

[2]张克礼.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J].科教导刊,2015(4):100-101.

浅论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 篇9

一、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内涵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板书加讲述的方式, 对于不同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完全相同,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既无益于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水平,又不利于改善后进生的学习情况,最终导致整体教学效果高耗低能,收效甚微。面对此问题,众多数学学者和教师开始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尝试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在此背景下,分层异步教学法开始进入小学数学教学舞台,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所谓的分层异步教学法, 简单地说就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内容和评价,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既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又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二、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按照学生能力规划分组

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 首要任务就是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分组。教师在规划分组过程中,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规划分组时,应当以每一个学生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深入的了解, 在掌握了班级所有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后,再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当前,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时一般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考虑。相比较而言,内因对实施分组,优化教学效果方面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教师在规划分组时,通常依据的标准是学生的内因,即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及能力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按照学生能力进行分组。

(二 )依照学生层次确定学习目标

在对班级内的学生分组完毕后,教师就需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也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习基础好且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的学生, 教师就可以确定较高的目标,而对学习基础较薄弱,且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就应当结合实际,适当降低要求,来助其获得提升。比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时,对学习能力强的优秀生, 笔者就让他们尝试用条形图解释和说明生活中的一些数学例子;针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笔者降低要求,让他们尝试独立地绘出一张条形图,并在条形图上标识好条件和信息;而针对学习能力较薄弱的后进生, 笔者只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条形图的具体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出一张正确、完整的条形图。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既让优秀生在其固有基础上,能力和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又能帮助后进生,使其体验到达到目标的喜悦和成就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其日后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

(三 )按照学生层次设计不同作业

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分层异步教学法实施的重要环节。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设计和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应当有所区别。当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类型, 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同步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将不同难度的作业布置在一起,让所有学生解答,教师再根据学生解答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综合了解;二是阶梯形,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完成符合其层次要求,且能最大限度提高其学习效率的作业。通过以上两种形式的区别,既能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数学具体的学习情况, 又能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大的提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篇10

一、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所谓“分类指导”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爱好、品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 实施层次性的指导。“分层教学”, 就是根据新课程和新教材要求, 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 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 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 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 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 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

确立“分层目标”是搞好“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的前提。分类指导首先是将学生分层, 这是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 就是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 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辩证思想”的原理提出来的。培养目标的确立、不同层次的要求, 这两点构成“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首要条件。

我们确定教学目标, 要根据目标的总体性、层次性和系列性的原则, 分别制定总体目标和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目标大体是: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 具有初步技能, 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独立思考,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 发展思维, 提高能力, 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各学科在教各单元内容时, 依据标准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在反复钻研教材结构、知识层次的基础上,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分层次地实施教学过程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落实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

做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是搞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关键, 它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落到实处。

(一) 对学生进行分组。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如指掌,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每当我们在接手一个新的教学班的时候, 便用一些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一次或几次测验, 然后, 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动态”地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 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 B组为中等成绩组, 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需要, 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后进生”这样的词语, 我们在分组时称A组为基础组, B组为提高组, C组为优秀组, 对学生说, 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 是一种“动态”的分组。所谓“动态”即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调整分组, 并且学生在学习中途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尽管目前在A组, 下次进步了, 可以进入B组或C组。如果不努力, 退步了, C组也可能进入A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自卑感,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 也还有被分在B组或C组的同学主动要求去A组, 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补习。

(二) 备课要分出层次。在依据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设计教法, 重点考虑排除差生的学习障碍, 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 设计分层练习。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内容在有些组只是作了解的, 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 这些问题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作到心中有数。

(三) 讲课要分层进行。依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接受能力, 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 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 引导大家看书学习, 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层钻研、尝试练习。与此同时, 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类指导, 宏观指导是针对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或面向学生逐个进行启发指导;然后, 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强化学习重点, 强化学生训练, 进行分层练习。按此结构组织教学, 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 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四) 作业要分层练习。课堂作业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练习, 一般布置基础题, 全体学生必须当堂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 优生感到“吃不饱”时, 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课外作业亦分类要求, 差生做基本练习题, 中等生多做几道自选题, 优生还可多做课外钻研题, 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注重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

怎样使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的形成, 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怎样才能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尤其不能出现优生不优, 差生更差的局面;一节课只有40分钟, 怎样才能更科学、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等。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中也感到, 学生的负担减轻了, 教师的负担却加重了, 怎样把教师的负担也减下来, 还应当继续探讨。

(一) 实行课内课外分类指导。这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品质的指导, 都要因人因组而异。辅导时, 对差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 对优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

(二) 实行考核分类检测。每学期可进行两次全校性的全面考核, 对优生用“三好”标准去评价和考核, 而对差生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他们在思想、品质和学习等某一方面有进步, 就可以评为“进步学生”。

总之, 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 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类辅导和分层测验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11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含义。在普通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够根据相应的标准将某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如此便会产生非常多的群体,此便是小学数学的分层异步教学。教师把这些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之后,从而形成相应的学习小组,然后教师可以把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合理的分给所有的学习小组,如此可以使得同学们能够选取自身想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更加明确了每个同学的学习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同样能够按照所有小组的状况实施具备针对性的讲课以及指引。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所需学习的知识是完全相同的,然而教学形式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在讲课的环节里面教师需高度关注讲课的中心思想。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重要意义。1.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采用,可以非常好的激励所有同学对于数学学习的乐趣。所有同学对于相关知识的接受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运用相对统一的授课形式,没有办法满足每个同学对于知识的需求,这样极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具备较强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听着听着便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具备较差学习能力的同学,便会由于自身无法听懂,不会进行学习。教师运用上述形式,将全部同学分为若干个不一样的层次,可以按照每个同学本身的学习能力,采取完全不同的授课方式,如此便能够更加好的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2.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采用,可以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很好地反映出来,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之前所使用的“大满灌”的授课形式,已无法符合目前的教学要求,运用分层异步的授课形式,能够使得教师考虑到所有学生的要求,使得学生能够从根本意义上融入小学数学的学习环节里面去,如此能够更加好地推动教学的品质。3.在日常教学的环节中运用分层异步的授课形式,将全部的同学们摆在教学最为重要的位置,满足目前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得学生能够从根本意义上融入小学数学的学习环节里面去,能够使得所有的学生均有进行提问的机会,挖掘出满足自身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品质。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分层划分学生的策略。在运用此方式进行授课的过程里面,针对所有的同学执行相应层次的划分是首要内容。针对全部的同时落实相应的层次区分,是根据所有同学自身的个性不一所完成的,如此能够帮助教师能够按照所有学生能力的差异实施不一样的授课形式,如此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增强其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环节中,需要按照学生自身的个性不同实施相应的分层。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策略。教师在完成分层之后,出现了不一样的学习小组,在授课的环节里面,按照所有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运用不一样的授课形式,如此能够确保所有学生均可以接受完全相同的知识,同时能够非常好的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在保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下,让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对于一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師需给出更加多的任务;针对那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在保证同学们了解清楚最为基本的知识以后,再给出其他相关的学习任务。

(三)分层设问策略。在实施新课改之后,需要着重培育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使得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环节里面自行挖掘出相关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教师在实施此步骤时,需要按照对应层面的同学给出与之相应的问题,接着指引同学更加好地去学习,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此能力,接着让同学们自行寻找出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个别指导策略。在运用此授课形式进行教学的环节里面,教师能够实施具备一定针对性的授课,同时需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日常教学环节里面需要发挥相应的指引作用;第二,教师在学生所实施学习分层的时候同样需要发挥出相应的指引作用;第三,教师同时还需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课堂, 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而分层异步教学,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力、理解力的不同,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因材施教, 让学生能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掌握教学知识。

一、将学生分层, 规划分层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性差异, 针对每个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的不同, 将学生进行分层, 然后, 进行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方法不同的求同存异的教学模式, 规划好分层教学的目标, 发挥引导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主动学习。因此, 在将学生分层, 规划分层教学目标时, 教师可以:首先, 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 将同一类学生归为一层。其次, 适时、适当的调整分层。然后,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围绕相同的知识点, 设置不同的学习实践的要求。最后, 经常鼓励学生, 引导学生。

例如, 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聊聊天,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发现哪些学生是爱学习可是方法不对的, 哪些是放弃学习数学知识的, 哪些是一点就通的学生等, 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如: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然后,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根据相同的知识点, 设置不同的要求, 如:针对学习成绩好,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在讲完教学知识时可以让他们对教学知识中的难点探究、解决, 而针对学生成绩一般的学生, 可以试着让他们探究难度一般的问题, 最后针对学习成绩不太好, 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可以只要求掌握课堂基础教学知识即可。另外, 在分层异步教学中, 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从而提高学生信心和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应经常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然后按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新的分层教学。

二、课堂设问分层, 课后练习分层

在小学数学课堂分层异步教学中, 教师应在课堂设问环节进行分层设问, 使班级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明确设置相应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解析问题。然后, 教师可以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因此, 在课上设问分层, 课后练习分层时教师可以:1.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采用多种问法。2.先问大部分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结果的问题, 再引出有难度的问题。3.让学生分层练习不同的题, 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教师应及时引导、辅助。

例如, 教师在讲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时, 教师可以设置两个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求出数学课本的面积”, “教室地面的宽为6米, 长为10米, 每块地砖的面积为1平方米, 请问教室地面一共用了多少块地砖?”鼓励所有学生积极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 要求有能力的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 程度一般和不太好的学生完成第一个, 同时, 尽量完成第二个。另外, 教师在课外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置不同的问题, 如:基础课后练习和拔高练习。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能力和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分层次评价, 帮助学生自我认识

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 以鼓励为主, 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 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自我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促进数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例如,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 评出“全部正确的学生”, “字体最好的学生”等。然后,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评出“积极发言的学生”, “表现突出的学生”, “进步最大的学生”等。另外, 教师可以根据定期的测试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为主, 表扬进步大的学生, 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最后, 教师可以实行加分制评价, 设置“学习进步加分”活动, 只要学生表现好就可以加分, 按时总结并清零加分,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更快、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四、总结

总之, 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应用, 可以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个体学习数学的效率。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能提高。从而不断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丽.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 2015, 97:63.

[2]张克礼.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5, 04:100-10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招标文件下一篇:数字电视监测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