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2024-08-17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共12篇)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篇1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 而是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知识探讨的互动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拉近了师生的情感, 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了信赖;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使课堂教学效率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课堂环节中进行探究, 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中, 发展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在新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增强师生情感, 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 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发展。实践研究证明, 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状态下思维的敏感度最强, 这个时候进行知识探究, 能够让他们深入到知识的本质进行分析, 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巧妙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思维

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他们快速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和提取, 使问题获得有效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巧妙提问, 利用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质疑的氛围, 使他们在释疑的过程中从困惑的状态过渡到理解和掌握的状态,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对一切有趣的事物感兴趣, 因此, 在创设问题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使问题既具有趣味性, 又具有指导性, 激发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兴趣, 让他们在问题的指引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 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问题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三、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下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 并在他们进行探究的过程中, 给他们留下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分析。在自主探究中, 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起到了主动作用, 他们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而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探究, 完成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理解、深化的认知过程。

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时,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硬地灌输给学生, 而是要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他们遇到问题时, 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启发, 让学生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让他们喜欢上探究性的学习, 并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乐于探究。在探究学习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指导, 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大胆猜想、勇于质疑, 并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让他们快速进入到积极探究的状态。多媒体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制作出更好的教学课件, 让学生在探究课件中的问题时发展数学思维, 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 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 但是,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不能盲目夸大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 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采用多媒体进行, 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进行选择, 使多媒体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 完成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总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观念, 用创新的思维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要使课堂教学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 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因此,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材的重难点, 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使课堂教学环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充满兴趣地进行知识探究, 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篇2

【摘要】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竞争合格人才的光荣使命和时代的重托。新一代接班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着力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课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要还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尝试,要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真正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学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要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能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有新的发现。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因为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变得更加明智。

三、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

当今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从传统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改变那种传统的“灌输―接受,听讲一一背诵一一练习一一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的教学方式;改变那种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讲”,把学生控制在自己的指挥棒下,这样学生的情感、思维、创新意识将会被抹杀,使他们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大胆实践,自由独立地思考,放手操作,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养成。

四、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改变旧的教学式,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虽然起到主导作用,但却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作为设计师和引路人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因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还可以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上,产生一种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怡的美好向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并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着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的环境下,敢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勇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有利于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就难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正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基础教育明确指出通过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叛的创新精神,质疑是创造之母,世界上的许多工作发明创造都源于质疑。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凡事都爱问为什么,作为教师应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这种敢问敢驳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创造思维,从而有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要给压力、给任务,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感受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培养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定势,数学教学与学习过程才会有创造的火花。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实践策略 篇3

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枯燥无味的,如果不及时想出应对策略,学生的成绩可能会直线下滑,最终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可见,创新对于数学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和积极性是创新教学的主要目的。小学生对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还不足,所以教学的创新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进行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一个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周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班级中学习气氛是否融洽与师生关系有着很大的关系,老师与学生以朋友的关系进行交流,可以使学生不必过分紧张,放松起来,这样学生的大脑才会更加灵活,无拘无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潜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学习成绩自然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可见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需要老师认真对待。

二、多变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也是如此。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仅凭老师和板书就讲完一堂课,长此以往,会减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老师应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竞赛、速算比赛等,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灵活性。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速算比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从中积累計算技巧。在课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心得,与同学们分享,共同进步。

三、多元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任何学生,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情而对其失去信心,应该从多方面评价学生,这样对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才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不足,逐渐完善自己。

小学创新教学势在必行,是每位老师应尽的责任。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好地培养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刘兼.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篇4

一、树立创新教育观, 教师让“教”于学生

创新能力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国家的民族创新意识如果没有创新能力的推动就很难立足于世界之林, 民族创新意识的激励和鼓励应当从最基础的教学开始, 将数学课的每一个细节都灌入创新意识, 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做教学的重点任务, 将每一堂数学课都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场合, 由此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讲, 重点并不是学了多少知识, 掌握了多少知识。 在这个打基础的关键阶段, 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立足点。 这就需要让学生从接受性学习逐渐改变为创新性学习, 这将是一次重要的教学方式的改革, 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深远的改革意义。

创新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性质的, 更是一种积极追求心理上的超越和科学精神的延续。 数学学习能够给学生科学的、合理的、创造性的思维, 不仅能增强数学性思维, 还能以实事求是的方式不断让学生完善自己, 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树立创新型的教育理念,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紧跟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规律,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而更高效率地“教”, 学生也能够更高效率地学。 比如, 在“加法结合律”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利用教材所编制的顺序组织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完全统治下学习, 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就很难被培养出来。 于是, 我让“教”于学生。 如让学生边计算边观察下面两组算式:

(40+30) +20=90

40+ (30+20) =90

通过观察和计算学生能得出下面的关系式:

(40+30) +20=40+ (30+20)

然后让学生试着写几组这样的等式, 学生在练写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总结规律。 最后让学生看着等式描述总结规律, 之后让学生看书自读教材加以验证。

这样, 让“教”于学生, 有利于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造良好的氛围, 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品格还是智慧, 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将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绪。 所以, 教师面对这种情形应当竭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断更新自身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对象, 热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 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成为有潜能的人。课堂上, 教师也要笑脸相迎, 不要把课下情绪带到课上来,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善于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这样才能打造出和谐的数学课堂。 比如:“谁来当一回小老师;”“试试看, 你能行”;“三个小炉匠, 赛过诸葛亮, 咱们这么多‘小炉匠’一定能有好办法”;“你真行, 请继续”等等。 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 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 更重要的是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的把握机会, 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 既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 又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 在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之敢创造。

经过自身的经验体会可以知道,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创造稳定、和谐的人际环境, 在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指引下,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必须将学生当做人来看, 注重对人的意识和觉醒, 不再将学生当做灌输知识的容器, 也不是任由家长和老师加工的原材料, 而是独立思考有着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 学生自身充满着众多的情感和理想, 在学习中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法, 对于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言, 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 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而是促成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那么, 究竟怎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比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课, 我没有先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而是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这一点入手, 在对旧知识进行渗透后, 我说:“你们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学生听了, 有的跃跃欲试, 有的在下面窃窃私语, 这时我抓住时机, 让他们独立思考, 动手操作试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有的剪、有的量、有的在交流, 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发现新知的学习活动。

总而言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显著成效的, 它是一个系统过程, 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 长期坚持,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取长补短, 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摘要: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 就很难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优化课程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精神,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西南大学, 2013.

[2]鲁静.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5.

[3]赵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初探[J].学周刊, 2015, 30:176-177.

[4]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 2013.

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篇5

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采用开放教学法、类比联想法、归纳发现法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 者:李海英 郭秋红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对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的分析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58-01

当前的时代属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繁荣,以及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应该在教育方面努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因此,笔者主要针对小学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合理举措,使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小学生终生教育的起点,小学的基础学习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比较重要。数学的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能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小学数学的创新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借助创新思维、运用不同层次与水平的解答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型教学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方式的原则

(一)质疑性原则

所谓质疑性原则,主要就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设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现代教学论中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能够激起求知欲,学生不能感觉到问题,就不会去思考,更不会创新。所以,应该加强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主体性原则

当前的素质教育中要求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主体性原则主要就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尽管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传统教育观念在一些老师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积极转变老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与角色,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2]。

(三)求异性原则

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差异,运用多种测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回答,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的个性问题得到老师的尊重与认可,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三、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合理举措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善于质疑的学生能够进行积极思考,使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传统教学中,老师缺乏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以此有助于学生质疑能力与精神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例如,老师在讲解“数字与信息”的知识过程中,在讲解身份证件上的数字规律过程中,可以事先让学生找到爸爸妈妈的身份证,观察证件上数字的规律,并且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在课堂中,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从这些数字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有的会回答,其中7-14位数字是生日。其他的则没有什么发现。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疑问,为学生讲解身份证编码的规律,以此能够让学生懂得数字信息的价值与意义。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问题回答的引导,善于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考虑,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老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能够从别人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的思维路径,以此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本文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提出了创新教学的原则,并且对当前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与策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手段,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应该积极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萌生创新思维的种子,为了学生今后的创新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01):52-53.

[2]张涛.浅析思维与语言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2,(69):16-17.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篇7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并辅之以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 对学生的没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可以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 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长、正方体表面积时, 摒弃传统的按教材授课的方式, 将这一课设计成为一节设计物品的包装盒课,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某物品的外包装盒进行设计, 引导学生分组从材料节省、新颖美观、方便使用、利于环保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可以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教师及时地通过语言、眼神等予以鼓励, 学生的创新热情就可以被不断激发出来, 他们可以设计出阅览式、书架式、礼品式等多各种各样的外包装盒, 而设计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包装盒的过程, 就是深刻了解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 如此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自身的创新能能力, 可谓是一举两得。因此, 教师应充分通过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 促进学生内在动机的发展, 因为内在动机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新活动, 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激发创新意识

创造意识是一种习惯于采用新的思路、方法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在实际生活中, 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产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强烈的创造新欲望和创新勇气, 并善于以一般人想不到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 进而有效解决。爱迪生曾有句名言: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跟更重要。创造意识来自于对问题的质疑, 人才们产生创造冲动的源泉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掌握规律, 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去亲身体验创造酸甜苦辣, 更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例如,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 然后用要求学生用1平方厘米去测量黑板面积, 此时问学生又怎样的感觉时, 他们当然会觉得这个面积单位很小, 不足以测量黑板的面积, 从而寻求更大的面积单位的欲望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这是, 也不应该直接告给出现成的答案, 而是要求他们自己来创造出来比平方厘米大一些的面积单位, 那么就会刺激学生高涨的探究创造情热情, 许多学生马上就会说出“平方分米”。就此教师应该马上给予热情的语言赞扬。但是绝对不能就此停下来, 又而应该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向更高点:“不用老师讲解, 同学们也不要看教材, 谁能说说1平方分米大致有多大吗?能举例说明一下吗?”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异常的活跃, 很快就能演示出来1平方分米的大致范围。教师姐此机会乘胜追击, 请学生研究1平方分米是怎样得来的。以这样的方式和思路循序渐进地得出1平方分米的概念, 并应用于实际中。在这一探索过程中, 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激发, 学生自主地观察、起疑、比较、争辩、归纳……最终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利用, 而且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获得知识的本身, 因为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会了创造。

3 通过探究数学规律, 培养创新意识

人们往往在数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后提出规律的东西, 再通过科学的实践加以验证。同样, 学生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实践活动, 发现并提出大胆的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进而总结出数学学习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得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后, 组织学生用橡皮泥或萝卜等材料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完成后, 适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要是将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 还剩几个角?”然后请学生继续亲自动手实践, 寻求答案, 因为学生各有不同的截法, 得出的结论也自然不一样, 有剩10个角的、9个角的、8个角的, 还有剩7个角的。这时, 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所有不同的截法中发现规律:截面不过顶点, 剩10个角;截面经过1个顶点剩9个角, 截面经过2个顶点剩8个角, 截面经过3个顶点剩7个角。如果学生这样经常进行一些亲自的动手操作训练, 就会增强他们手脑的协调性, 也能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在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制作材料、开展探究活动方面要注意有意识地留一点“空白”, 多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载体、条件和“资源”, 激发学生因地制宜地去进行探究创造,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通过强化实践操作, 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趣的规律、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但是学生很难单纯地从课本中领略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还应当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拓展书本知识。因为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 而且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还可以发展创造力。

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特别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将一块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木板锯成直径为2分米的圆形板, 可以锯几块?”思维不活跃的学生可以通过用正方形面积除以圆形面积, 算出可以锯5块;思维活跃的学生考虑到实际情况, 通过摆圆片试验得出可以锯4块的结论。又如:在酒瓶的容积的测量计算中, 一般学生觉得酒瓶上半部既不是圆柱形又不是圆锥形, 因而认为无法计算, 而动脑筋的学生则会想到:先在瓶内装大半瓶水, 算出有水的这部分圆柱体的容积, 然后把瓶竖倒过来, 算出上面空的这部分圆柱体的容积, 这两部分的容积之和就是这个酒瓶的容积, 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 恰恰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必须要首先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赏识、相信学生, 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使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就感到快乐、需要和充实, 这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至高的境界。因此,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 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使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是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的阶段。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然, 小学阶段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阶段。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 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素质, 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喜欢自由思考问题”等。基于此, 就小学数学教育而言,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塑造学生的创造个性素质非常的关键。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数学,策略研究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重要阶段, 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需要在考虑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营造思维培养的具体情景,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观念, 营造良好氛围

现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教师观念落后, 学生积极性不高等情况。究其原因在于传统教学观念以及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因此,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迎合新课标的要求, 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符合小学生成长的要求。大部分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时更侧重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小学生“高分低能”逐渐成长为学习的机器, 阻碍教学的进程。长期下去不但会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还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 并上网搜集相关教学技巧等方式更新观念, 多侧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使小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 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把学习数学知识当作一种乐趣。

当然, 教师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小学生在相对和谐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富有生活特色的文化情景, 在讲解数学题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例如“服装店因装修问题原价90 元的衣服, 一律按照6 折出售, 那么买一套衣服可以比原先便宜多少钱? 如果买6 套衣服350 元够吗?”如果单纯依靠课本上的例题进行讲解, 难免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因此,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时可以让小学生在这道题的基础上自由变换, 从多角度分析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转换题型和问答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新模式, 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填鸭式”为主, 是一种单向的活动, 教师把内容传递给学生, 忽略学生的反馈。同时,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地点局限在课堂, 忽略了室外教学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创新思维较弱, 他们不能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所以, 为了改变当前小学生的状态, 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例如, 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与室外教学结合起来, 拜托传统课堂授课形式, 平衡室内与室外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课堂为主教授学生理论知识, 以室外为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化无形的数学理论为具体的生活实物, 让学生在室外探究、摸索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 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 使形象的数学知识取代抽象的数学概念, 并利用多媒体集声音、图像以及视频为一体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除此之外, 教师还需要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又能让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快乐, 把学习当作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领域的过程。教师在该过程中需要适当的予以指导, 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强化小学生的课后练习,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讲解数学经典题型时需要规范语言, 用准确, 生动的语言讲解解题步骤。同时, 教师还需要灵活转换教学方式, 使教学方式趋向多元化, 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尊重学生, 增加课堂互动

尊重学生, 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增加课堂互动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如果不能尊重学生无疑是扼杀了学生主体地位, 既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会阻碍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而尊重学生, 增加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以知识传授为教学核心的束缚, 侧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不是一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尊重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才能真正实现课堂互动。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只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教师既要做传道授业的解惑者又要成为小学生的朋友, 与学生分享趣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需要适当引导, 及时帮助小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把关,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 积极思考。同时, 教师还需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下活动中, 多为自己创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 在活动中了解学生, 并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 让小学生乐于与自己分享他们的故事和心情。这样, 有利于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前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尊重学生, 既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活动, 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维护小学生的利益, 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逐步提高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科学评价, 树立学生信心

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科学评价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和学习成果, 用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自己创新思维的途径。同时, 教师还需要把科学评价与鼓励表扬法相结合, 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当学生想要放弃时教师要及时安抚他的心灵, 帮助想要放弃的学生重拾信心, 让他们用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活动中, 积极探索锻炼自己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当然, 教师还应该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 监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教师要做发现者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学生, 让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重拾信心。教师用科学评价可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症下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 教师需要通过创设与之相符的教学环境, 创新教学方法、科学评价等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段利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谈[J].软件, 2014, (7) :23-24.

[2]陈红红.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例谈[J].读与写, 2013, (22) :34-35.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篇9

一、目标导引, 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无论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目标设定时我们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完成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让学生放松心态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凸显,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

(一) 目标定向, 有效控制目标达成

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实施目标定向, 就可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控制, 进而控制目标的达成。

(二) 目标导引, 实现课堂教学优化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等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要求教学过程很好地发挥作用, 达到该条件下最好的水平而不是一般水平, 这就要求用最少的必需的时间和精力, 争取最大可能的效果。运用目标导引, 就可实现课堂教学训练的优化, 从而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启发诱思.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 产生认知冲突,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所以,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 并在疑问中自主探索的习惯,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之所在。

(一)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疑问并不是随时有的, 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善于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式。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疑问中不断思考问题, 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 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展现。并且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设置好问题情境后, 要注重发现学生提出的较为有代表性的问题或者是有建设性的问题, 拿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研究讨论。这样, 我们就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由思考, 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

(二) 及时点拨, 巧妙化解学习难点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 而启发、引导的重要手段就是实施点拨。实施点拨, 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思路困境, 另行开辟新路, 克服心理或习惯上的思维定势, 使之始终处于积极的亢奋状态, 引起学习动机。

(三) “小组学习”,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现在我们的教学班普遍存在班额大、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 “小组学习”可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这样, 优等生才能可以得到发挥, 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 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的潜力很大, 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研讨等途径,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促使他们在相互合作中开动脑筋, 进发出智慧的火花, 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激发兴趣, 发掘学生创新潜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人到学习中来,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条件。

(一) 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 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学中如果抓住学生“好奇”这一天性, 就可激发学生追求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要多利用教材中新奇的因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己未知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会有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来, 并且还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更为深刻。当教材内容不足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时, 我们教师要在备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广泛地选择教学素材做好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 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 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 想方设法让他们获得成功。对学生任何一个独立见解、新颖的解题方法或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 教师都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在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教改大潮昭示下, 数学教学也理应克服只见概念规律不见人的偏颇。在教学过程中, 科学地、全面地看待学生, 给予每个学生创造、表现、成长的机会, 使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 自主探索, 不断发展, 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摘要:现在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在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 在实际工作中, 总结了一些经验。笔者认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的教学特性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并且让学生利用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本文从目标引导, 启发诱思, 激发兴趣等几个方面谈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篇10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和归纳。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十一册中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在学生求出了玉米地的面积与大豆面积的比为3:2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3:2的概念,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进一步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比,能联想什么?"在学生回答出: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大豆的;大豆的种植面积是玉米的;玉米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大豆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学生那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积极参与、敢于尝试,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发现中产生创新的意念和灵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途径。例如,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后,学生能自觉地运用这个性质解决笔算:800÷400为8÷4,并进行口算,这种应用的本身就是种创新。在老师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下运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逆向思维训练,难题巧解,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等,都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树立课堂是学生的,书本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

四、加强合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逐渐发现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中含有约数3、7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组成至少两人的学习群体,各成员间进行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每个人都充分参与学习探究,这种体现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不仅有益于探究的开展和学生特长的发挥,更有益于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养成,有益于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陈述已见,达成共识,分享成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发展。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并通过学生相互合作,集思广益,逐渐完整地掌握某一知识。讨论,是“互助自学”的体现,它能使学生在“互助”中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知识,在“自学”中自觉去了解、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中单位“1”的含义时,教师可预先发学生每人一张6只熊猫图纸,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操作并讨论:可以将6只熊猫怎样分,每份是几只,占整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还有别的分法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然地得出同样的6只熊猫,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导致每份的只数也不同。这种讨论学习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信息交流,而且可促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各种灵感,培养创新思维。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从小抓起,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对数学课堂教学作积极的探索,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创新  技能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35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技能,要把这种潜在的技能转化为现实中的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加以引导和培养,由于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数学学习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的过程,因此数学学习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技能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对问题进行序列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基本上都来自于课本上现成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大多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者是学生按着证明已经成功了的固有的程序煞有介事的“探究”一番而得到的,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避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通过有意识的把一些要揭示的概念、性质,规律等问题纳入问题序列,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其探究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巧妙的为学生设置一些障碍,学生在解决这样一个个障碍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采用“解决问题”序列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

二、不唯师、不唯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有所疑才有所思,才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

三、以幻想目标为导向,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幻想和创新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四、加强知识整合,促使学生新思想的产生

创新思想不会凭空出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做基础。戈登德莱顿说,“一个新的想法是老要素的新组合”。“最杰出的创意者总是专心于新的组合”。由此可见,拥有丰富的信息,并且善于组合它们是创造者产生新思想的基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狭隘的“单科”思想,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和融合的意识,为学生广泛联想、移植、改组所掌握的知识,从而为产生新念头,提供丰富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尝试各种各样的新组合,激发其新思想的诞生。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篇12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低效率的情境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新课标指出, 课堂教育要不断创新, 创造情境让学生对数学进行理解。而有很多教师在课堂里没有创造优良的情境, 使课堂过于枯燥, 磨灭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是, 有某些教师过分地追求情境, 没有情境就上不了课一样, 花费大部分时间去进行情境设计, 没有把握住课堂时间, 又误导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从而不能达到有效教育的落实。这样的现象在当今教学中不断上演。如, 教师教学生“1”的加减运算的时候:

(1) 设计的情境。 (用几张图片, 其中里面是一只小猫) 教师说: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 小猫约了邻居去郊外玩, 玩了一天, 回到家已经很饿了, 但猫妈妈没在家, 写了留言贴在菜篮上 (拿出有菜篮的图片) :“菜篮有食物, 妈妈要晚点回家。”

(2) 这时教师问学生:“你们猜猜里面有什么?”学生猜了一通。 (这里也浪费了时间)

(3) 教师说:“菜篮里是鱼干, 一共有4 条鱼干 (拿出小猫的卡片) , 小猫看到鱼干是什么表情啊?” (学生又说一通)

(4) 教师又问:“小猫吃掉一条鱼干后, 菜篮里还有多少条?” (学生说3 条)

(5) 教师又问:“小猫吃掉一条鱼干后, 菜篮里还有多少条?”

一直问到“1”时, 时间也过去了半节课的时间了, 这时的学生还沉浸在情境中, 对“1”的了解还是不够彻底。

二、小学数学如何创新

1.活跃课堂气氛

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是主体, 而新课标提出, 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把课堂里的气氛活跃起来, 在上课时设计有趣的教学题材,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 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 可以提出一些有趣并贴近生活的问题给学生讨论, 如:

(1) 根据自己的父母的年龄, 算一算他们是哪一年出生的?

(2) 算一算自己家一个月的电费, 平均每天花多少钱?

(3) 今年的2 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2.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注重兴趣的培养, 让小学生能主动学习。在上课的时候,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游戏, 通过游戏来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如, 可以让学生充当顾客和营业员的角色进行数学游戏。

活动道具:小面额的零钱、日常用口 (牙膏、牙刷、小手帕等) 。

活动内容:对日常用品进行标价, 分配学生充当顾客、营业员, 顾客到营业员那里买日常生活用品, 营业员收钱找钱, 而教师在这过程中进行指导, 检查学生在收钱找钱过程中是否出现差错。

活动总结:类似这样的数学小游戏有很多, 这些例子在生活中也是运用到的, 学生也会对这样的游戏而感到新奇, 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去。而在游戏过程中, 学生出现错误的应及时纠正, 对表现好的应给予表扬, 并讲述数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总之, 新课标提出, 小学数学教育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以创新为主, 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而教师也要主动学习新课标, 改变传统模式的教育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数学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

摘要:中国的教育制度在不断完善, 在新课标改革下,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课堂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接受水平, 因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不断创新, 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以达到教育的有效落实。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 2015 (26) :26.

上一篇:布洛陀文化下一篇:OFDM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