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2024-11-12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通用11篇)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篇1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数学工具是知识的载体,它最根本的价值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数学学具就是通过“做”数学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内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观察、切实深刻的操作、试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体味数学,从而转化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智慧大部分来自他们的手指,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手在课堂上动起来,获得体验和感悟。但在实际教学中,数学工具的使用真的能如此完美地发挥“灵丹妙药”的功效,达到我们美好的初衷吗?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成为课堂学习中的“绊脚石”,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灵活使用教具学具,新课标数学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所以,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学习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用喜欢的学具摆出相对应数量,然后再把两堆东西合起来(加),从一堆中拿走一部分(减)体验加减法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再比如学习“认识立体图形”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牙膏盒子、魔方、茶叶罐、积木、乒乓球等。学生在操作这些物体的过程中,对立体图形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为学生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来源于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的掌握,形成表象。

二、注重学具教学的时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计算方法,掌握运算法则,实现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提前预设操作的时机与策略,确定操作的步骤与规则,设计操作时学生要观察思考的问题;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处理遇到的问题。

三、教具在使用时要适时取出和收回,教具的适时呈现和收回是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小细节,如果注意不到就会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上课老师带上教具,有部分同学就去看老师的教具然后开始议论,这部分学生的“小动作”又吸引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演示过的实物继续摆在讲桌的显眼位置,严重影响了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削弱了教学效果。同样,教具在使用时过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也是不妥当的,所以我们不应忽视这些小细节,以便直观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具带到课堂后,应搁置在学生看不见的地方,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并展现在学生都能看得到的位置,用完之后,应立即收起,以避免干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削弱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工具的选择与使用都应注意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上来,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适当适时选用,讲究使用的艺术性、示范性及启示作用,这样才能将愉快教学法在使用教具这种形式和手段的教学中得以渗透和体现,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篇2

一、数学游戏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益智游戏的一种大众化的活动。这一定义表明,数学游戏中必须包含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但其表现形式必须为娱乐的游戏。它把数学问题包含于游戏中,使得人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而且学习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可见,数学游戏同时兼具了娱乐性、智力性、知识性。

二、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过去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及练习为主,这样的方式整体比较枯燥、单调,许多学生也因此对学习数学没有浓厚的兴趣,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不高。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当前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当积极努力创设更好更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方式。数学游戏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式,其对于课堂教学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以及挑战性等特点,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这易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未知探索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更易于喜欢数学,也让学生有了动力学习数学,这样,学生学习数学便成为了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以及享受。数学游戏的挑战性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一些困难,虽然有时候可能会一时解不开难题,但是,这也正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面对数学活动的时候更勇敢,更有坚强的意志力,而当他们解开了数学难题的时候,又会充满成功的喜悦。

(二)帮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教师应当创设出一个可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学生愿意并且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较高的积极性。数学游戏正是这样一种可以达到上述效果的教育方式。而且,在做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进行独立思考,自己对设想进行判断,学生自己进行探索,这些都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有些游戏需要团队合作进行的,这些游戏也能较好的锻炼培养学生的沟通交际及合作等等。

(三)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也有帮助

新课程中要求培养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那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也会要求培养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数学游戏也是可以帮助推动新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在数学游戏中,有许多游戏是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践的,也有许多游戏是需要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实践的,这也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等。因此,数学游戏可以较好地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数学游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应用于引言、绪论教学中

教师把要介绍的新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放在引言、绪论的课堂教学中,以此介绍给学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非常强的兴趣,而且激发起的兴趣能够持续到接下来的教学中。例如引入概率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概率的小游戏,能够很快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概率,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对概率产生兴趣。

(二)应用于数学新概念的教学中

新概念常常是需要学生用比较长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在新概念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便可以更快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例如,在教学生平面直角坐标系各个象限时,可以设计一个全班学生都参与的游戏,让几位学生猜某个象限是正、是负,而让全班的其他学生用游戏中特别安排的方法给出提示。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得本来非常难以理解的象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本来需要记很久的各个象限的正负,变得很容易的记住。很多学生表示,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做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各个象限的相关题目时,他们会非常容易地联想到游戏,然后很快地便记起了相关的知识,做起题目来准确率也非常得高。

(三)应用于数学定理、性质教学中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数学 使用误区 改进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而在教育改革中,对小学数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的运用符合现在教学需要,比传统教学更具有优势,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小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误区,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一、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误区

1.课件实用性较差

多媒体教学确实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课件中我们可以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入图品、声音、视频等,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却将其本末倒置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运用过多的附加内容,这样的教学课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将学生注意力分散,他们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集中在知识上,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课件信息量过大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课件信息量过大。有些教师认为给学生讲授的知识越多越好,但是他们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课件的时候,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大搬家,统统转移到课件中,有的教师甚至找了一些课外的知识为学生进行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已经筋疲力尽了,更不用说学习课外知识了。这样课件信息量太大,只能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最终教学效益不会提高。

3.师生间交互性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依靠多媒体教学,不管教什么样的内容都是应用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只是机械地浏览教师的课件,如看一场无趣的电影一般,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就没有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和互动。另外,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方式安排整个教学环节,并没有与学生适时沟通,导致师生之间的交互性比较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教材的基础上与学生充分双向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从而及时调节自己的讲课方式,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改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误区的策略

要想改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误区,就要“因课制宜”、“因人制宜”,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时应用多媒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才会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和冲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制造兴趣点,将学生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比如,讲授“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时,就用了多媒体和游戏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确定性”,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装有8个白球的盒子,但是学生不知道是什么颜色的。游戏规则是用鼠标点击一下盒子,就会弹出一个球,如果是黄色,学生就能得到奖励。然后让学生选球,选球完毕,让学生推想为何那么多同学都选球了,都没有中奖呢?这时候学生会豁然开朗,因为盒子里不可能有黄色的球。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借助多媒体的便捷性和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生不仅有兴趣,还掌握知识。

2.突破教学难点时应用多媒体

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有些知识比较难理解,如果只靠我们用语言讲解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能简便地帮助学生梳理出学习思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讲“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公式,笔者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由教师动手完成,但是多媒体更清晰、便捷。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出“硬币滚动法”和“绕线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当学生理解这一问题,那么对“圆的周长”的理解就更容易。所以,平时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突破教学难点,还提高教学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3.开发学生思维时应用多媒体

小学数学教学任务就是开发学生思维,尤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所以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相应的教学。

比如,教学“线、射线、直线”这一内容时,笔者先在屏幕上呈现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处射出一条光线,最后在射线的另一处呈现另一个颜色的亮点。教学过程就把线段和射线的变化呈现出来了,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掌握了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即使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这些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

参考文献:

[1]姜召秀,邵士华.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05.

[2]亓恒忠.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13(31).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篇4

开远市灵泉中心校李永忠

目前,我们学校正处于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数学工具的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运用好教学工具,并努力教会学生运用工具,才可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也才可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这次,我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远程教育培训,我感受颇深。

第一,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我深深感悟到:必须改变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全面认识学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育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中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第二,我感悟到与其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运用好工具,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因此,只要教师选择和运用好教学工具,这样会更好地为数学活动创造条件。各种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媒介,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好数学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便于学生吸收和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

第三,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个体,因而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并不断完善的富有师生个性的创作过程。我们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的确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不同的群体或个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文中说到:“ 学生需要的不止是一碗水,一桶水,与其准备一缸水不如帮助学生找到水源;学生找不到方向时,与其告诉学生方向不如给他们指南针;学生找不到位置时,与其帮助找位置不如给学生一张地图,或者学生会主动去查地图。”这一观点使我受益匪浅。不管学生情况怎么样,都应该坚持因材施教,教学中多运用教学工具,同时也努力让学生学用工具,会用工具,灵活选择运用工具,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篇5

摘要:随着新课标在现代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模式发生改变,更加趋向于主体教育理念。很多教师在积极响应素质化教育口号的同时,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研究和创新,以改变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广受师生喜爱的方法,同时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更加注重对学生传授的知识量,学生被动地接受传授,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较少,课堂氛围枯燥,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数学相对来说枯燥的公式比较多,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低下是一项很难改善的问题。互动式教学的开展就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改善的教学方法,在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学课堂交流互动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一、互动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互动教学策略是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交互作用[1],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的发展,发挥其主体性的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并且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激发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提升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进行沟通、碰撞的过程。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加强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活动,着重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构建了一个在思想上交流沟通的平等桥梁,以便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互动合作;注重数学方法传授,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用自由平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有着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控能力不够好的特点,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会东张西望,和其他的小朋友打闹聊天的习惯,很少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课。这也就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吸收和记忆,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只有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才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活动[1-2]。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互助合作,懂得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观察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这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秩序的良好习惯。即培养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且在倾听完之后能够对内容有所了解和建议。3.师生之间的`教学要有反馈的过程。教师应通过学生的反应来判断他们是不是理解了所教的内容。4.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总结的成果进行检验,加以适当的鼓励,或是在总结过程中,让学生开展互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二)使用多媒体开展互动教学

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就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的时期,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积极发挥教学的主体性作用,最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有一节课程是对圆的学习,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和圆有关的事物进行引导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很多种圆的形状进行展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圆形的,如车轮、碗、盘子等。这样教师可以用自行车的车轮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是圆的而不是方形的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随后让学生多方面的发言,最后将圆形可以使得自行车在行驶的时候更加的平稳。这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圆形和方形车轮的效果图演示,让学生在观看这不同效果中进行对比总结,使学生明白和理解。这样的互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提升了教学效率[2]。

(三)开展趣味教学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够完全,爱玩的天性是主要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小学生爱玩的特点,进行趣味性活动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再进行有效的引导,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欢去的地方,结合教学知识进行游戏提问。以小学生常去的动物园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动物园里有六只长颈鹿,长颈鹿的数量是猴子的两倍,那么猴子有多少只呢?”教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

(四)教学角色互换

在小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反差教学,让学生当教师。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观察,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查缺补漏,为以后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改进做好准备。

三、结语

互动教学的开展在小学教学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互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堂交际能力,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凡玉,陈佑清.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观察与评价——基于“课堂师生互动评估系统(CLASS)”的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5):69.

[2]陈惠芳.落实有效互动,绽放课堂精彩[J].新课程导学,(11):86.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篇6

(一) 数学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工具直观形象, 易于操作, 这一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让学生在积极的动手中来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数学学习。如在学习加法时, 我们就可以借助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生活材料作为数学工具, 如铅笔、粉笔、木棍、小棒等, 这样就不再是机械而枯燥的算理讲解, 而是让学生借助数学工具在积极的动手中来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更加有趣, 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 数学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工具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武器, 它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数量转化为数学中的数据。通过数学工具教学, 有利于将学生带入到概念化和系统化的学习中, 改变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现状。有效的利用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同的数学工具在教学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只有数学教师有效的利用好数学工具, 才能够切实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由此可见, 小学数学工具在新课标下具有重要意义。

(三) 数学工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工具是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 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探究的环境, 让小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出有价值的教学工具。小学生通过对数学工具的实际探索, 可以发现有意义的运算和数学知识。小学数学工具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帮助, 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利器。对于数学工具的应用, 需要数学教师的引导, 因为小学生还没有自主学习能力, 没有成熟的思维方式。

(四) 数学工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 应用数学工具教学不仅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需要, 也是促进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的抽象能力有限, 有时候不能完全领会数学教师的讲解, 使得学习数学时出现迷茫和困惑。而数学工具在教学中会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概念, 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技巧。小学数学中利用学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 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抽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数学符号和数学工具的有机结合, 使小学生更加喜爱数学学科。

二、利用数学工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 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通过数学工具的演示, 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积极的教学方式, 营造学生喜爱的教学氛围。比如在讲到小学低年级识数时, 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准备10根小木棍, 在学习时, 针对不同的数字, 让学生自己拿出相应的木棍, 然后动手摆一摆, 数一数。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对数的理解, 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 这些小木棍还可以在学习图形时有用武之地, 在讲到相交和平行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摆出相应的图形, 然后自己去发掘每一张图形所具有的特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发挥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感受,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 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技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利用数学工具, 可以给小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 有利于学生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给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比如, 在讲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转换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不同的数学工具, 平方厘米就让学生准备好裁剪好的卡片, 平方分米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线绳, 让学生能够在感观上掌握面积单位大体的概念,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现实生活中, 数学工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 就能够找到有利于学习数学的学具, 发挥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三)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重学习习惯的指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多进行数学教研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他们真正成为具有良好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小学生。在讲到应用题时, 数学学具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比如:“动物园购入4只兔子, 又购入2只鹦鹉, 最后又购入1只老虎, 问一共购入多少只动物?”通常小学生往往是通过文字表述分析来进行计算, 如果在课前提前准备好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在教学时让小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 用加法计算三部分小动物的和, 这样利用数学工具来教学就能提高课堂质量, 同时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让他们热爱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碧.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教育, 2014 (25) .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篇7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阶段概念较多的一个单元,是用数来理解数的基础数论,对学生后续学习有较大影响。巧妙使用数学工具就会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得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立体化。

一、巧用数学工具,形象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

1.巧用线段、射线,找准概念的核心

如图1:

学生在课堂教学概括中对众多发现可以通过一条线段和一个端点重合的射线形象总结。

(1)因数有限而倍数无限。线段有限而射线无限。

(2)最小因数为1,最大因数为本身。线段有两个端点。

(3)最小倍数为本身,没有最大倍数。射线有一个端点。

(4)除去1和本身两个因数,其他因数均在1~a之间,一般情况下成对出现,则a数为完全平方数。如图2:16的倍数和因数

2.找准概念与数学工具的联系点,有助于对质数、合数的理解

对于非零自然数的分类,按照因数的各数作为分类标准,缺乏形象的理解。如下所示:

如图3所示,1的因数只有1,也就是一个点,线段的两个端点重合了。

如图4所示,质数的因数只有两个,也就是线段的2个端点。

如图5所示,合数的因数有3个或3个以上,也就是说除了两个端点外,在线段上还有其他点。

通过形象的表达,学生不在对概念进行求异,而是寻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即每个非0自然数都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只是1的“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重合了。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

二、使用数学工具,将基本探究过程形象化

教材中从百数图中探究2、3、5倍数的特征,从筛选中挑选后容易发现特征。学生对特征容易发现但对意义理解困难。用“蛙跳”来找因數:

而学生从数学工具数轴中找2,3,5的倍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强对数轴的运用和理解,更能加强对倍数意义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有好处的。

三、妙用数学工具,优化列举法

在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要列举出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学生在找公因数和公倍数中同时关注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在其中挑出共同的因数和倍数。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同时观察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常出现漏的现象。因此,给学生的寻找过程给予方法指导很有必要,筛法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用数学工具把筛法形象化,就能做到不重不漏。

例:找出32和48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如图所示,用十字找因法找出两数的因数后,从因数个数少的数中依次选出每个因数,在第二个数筛选相同的因数就可以了,注意在筛选中考虑和第一个数的因数相同或比它大的。当找最小公倍数时,则考虑比第一个数的倍数小或者相同的。

例:找出既是6的倍数,又是36的因数的所有数。

6的倍数有:

可见,练习题中用数学工具呈现筛法不仅仅是作为基本联系出现的,更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数学工具就是“水源”,是“指南针”,是“地图”,可以带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数学工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还将有助于学生习得数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时,心中有“招”。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篇8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23-0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增大并得到普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相结合,以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将对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1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并通过计算机以多媒体为手段来存储、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为了适应市场人才竞争,也相应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现代高科技为教育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有着自身的发育特点,注意力不集中,也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比如数学公式、概念,法则等,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知识以图形、动画等方式具体化,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并学会知识。从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来看,其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多媒体教学会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周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不善于集中注意力,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知识,这是小学生从无意注意阶段向有意注意阶段的过渡。然而,在小学数学知识中存在一些不易于小学生理解的公式、概念等知识。结合小学生这一成长阶段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公式、法则等以图形、声音、动画等方式具体化,不仅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具体、形象趣味、易于理解接受,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感兴趣,理解吸收知识内容,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已知学校的操场长为50米,宽为30米;现在因为要举办运动会,把操场长增加25米,宽增加10米,求增加的面积。教师以多媒体操作进行解答时,可以将操场延长部分与原来操场的大小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易于解答,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给出答案。

多媒体教学能增强小学生的记忆力  首先,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儿童有意记忆的能力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大量的知识信息需要进行连接,把学过的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总、积累,这就决定了教学中要把知识链条化;其次,小学生的记忆时间短,这一特点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积累记忆知识的框架要清晰;第三,小学生的记忆在这一阶段呈复数性,教什么就记住什么,像复读机一样,这就要求知识的内容鲜活,易于理解记忆。小学数学中概念、公式增加,学生的记忆水平直接影响数学的成绩,这时多媒体教学就会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授课的内容丰富多样化、具有感染力,把大量的课本信息转化成图形、动画、视频等,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这样,学生的记忆对象也就变得清晰,记忆的内容也易于理解和吸收。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多媒体教学能够直接提供这些感性的资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记忆都是学好数学的基础,通过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概括,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感性知识的积累和不断迁移就给学生带来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得以形成,且具有灵活性与独特性。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教学课件与学生互动相融合,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可以和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这样会使教学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而学生通过在课堂的学习,学会使用搜索工具进行网上的自我学习,这样的信息综合利用,能高效达到教学目的。

2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利用注意力的规律来设计多媒体教学的方案  数学知识本身逻辑性强,需要集中注意力。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尽量使用课件工具,比如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来突出重点,使数学中的概念简洁清晰、图形一目了然。其次,在做多媒体课件时,要把其处理成精髓,运用在关键处,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吸收。

利用记忆、思维、情感的规律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置  既然小学生的记忆方式是有迹可循的,根据这一记忆特点,使多媒体课件在对知识的分析总结上更加系统化,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与方式,这样就能对知识产生清晰的记忆思路,使之形成结构性记忆。小学生注意集中性较低,集中的深度不足,他们善于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进行观察理解,对于数学中的抽象性思维很难理解,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深入思维很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的性质,让学生由形象具体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学生形成结构性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保证学生达到学习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适当插入趣味性极强的图片、动画等,就显得很有必要。

提高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的水平  在授课时,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因材制宜。学校要进行统一的培训学习,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培训。具体实施上就要求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制定相关的考核程序,提高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上的水平;同时,教师本人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意识到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应该用作突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做到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件设计、应用上都应按照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学中概念的突出、图形的设计来吸引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

3 结论

目前,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适应小学生这一发展阶段,使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的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更感兴趣。这样才能听进去,记住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目的才更容易达到。总之,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慧.小学数学教育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100-101.

[2]夏心军.小学生记忆心理及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12):34-36.

[3]周守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探讨[J].高教论坛,2005(2):88-92.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篇9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早已渗透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活、娱乐及工作方式造成极大的冲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对课堂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在此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大的提升。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与前提。从某种程度而言,学生必须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推导数学公式,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数学。

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自身具备的优势能够为概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对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工具, 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就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书本教材中的内容变得充实、灵活和生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换言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 降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难度,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例如,在《比一比》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比较的数学概念,要能够对比多与少、长与短和高与矮。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就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还无法结合所学知识及现实经历进行正确的理解。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比较的概念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具体地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两张图片,图片的内容就是一高一矮两个卡通人物。其中,教师给矮的人物设定的语言是:“哇,他真高! ”而给高的人物设定的语言则是:“哼,小不点儿。”

通过卡通人物丰富的表情及趣味性的语言, 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并对高与矮产生直观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新的方式展现出来, 使学生建立直观具体的形象,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和掌握数学概念。

(二 )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与此同时, 多媒体技术还能够有效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得的乐趣并不多。教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通常利用大量机械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和抗拒情绪。

此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数学学科的魅力,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快乐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圆。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盆子、碗、硬币、圆环都是圆形的,进而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圆形绘制幽默趣味的人物头像,使学生在课堂上笑出声并获得快乐。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能够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生活化教学。换言之,多媒体教师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能够更好地创设生活化情景。

例如,在《吨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让学生理解吨的概念, 如何让学生产生更深刻地认知成为一个难题。此时,教师决定开展生活化教学法,旨在通过学生的现实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让观看学生倒水进一个容积为1000升的容器片段。再现真实的情景,出现学生的采访对话:这一升的容器需要用50桶水才能倒满,一桶水拎着已经很累人了,如果50桶一起拎,是没有人能办到的。教师让学生看到数个同学忙来忙去的情景,配上背景音乐,老师叙述:同学们,经过10位同学的不懈努力,这一1000升水的重量恰好就是一吨。看同学累得满头大汗的样子, 要把20千克一桶的水,倒满50桶才能将这个容器倒满,你们说这一吨水重不重?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撑,教师达到了预期理想的效果,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 )应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数学学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经常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容易让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面对的问题和挫折,并且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这些挫折,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因此, 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要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的有力支撑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全力突破。

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就容易导致学生的认识并不深刻,其所产生的记忆也并不牢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使用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利用七巧板、小棒等道具进行推导,但这样的方法相对落后,也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的掌控难度。

总的来说,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众多教师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总结和交流,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领域,并且已取得不俗的成绩。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篇10

一、数学文化的育人作用

1. 打开科学之门的关键

研究科学历史可以发现, 一些具有跨时代的科学家理论的形成都是借用数学的力量。一种科学只有在运用数学成功时才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实际上, 数学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多, 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其影响到人类智力活动的几乎所有领域, 数学以它独有的简洁性、逻辑性、抽象性、精确性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 一种思想方法

数学的实质是一种研究“量”的科学, 其研究客观对象是量的变化和关系, 并且在量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有关量的演算方法和推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着它作为一般方法论的特点与性质, 是物质世界质和量的统一。

3. 在小学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整个阶段, 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 数学精神、意识、思想方法等观念性的知识培养, 都会直接影响他们个性的整体、系统地发展。但是一直以来, 我们数学教学的实践都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具体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 只是一味地强调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 (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 , 而这些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目的就是为考试, 对于数学中所拥有的数学精神、观念等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数学文化教育中知识和方法是与数学精神相伴的。数学文化教育就要放弃将数学当成是纯粹的科学工作, 而是应该以理性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进行学习。数学文化将育人教育放在第一位,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及正确的科学态度。所以, 数学教育的本质是数学文化教育。

二、小学数学在传达数学文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目标狭窄

小学义务教育仍处在应试教育的阶段, 教师教课和学生学习都只是围绕考试这一个目的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一般是围绕着考试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 很多时间都是在为了考试而准备, 学生要对同一个数学公式或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都是靠死记硬背, 忽视了数学文化的意义。

2. 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由于考试的要求, 很多的教师和家长都要求孩子学习和考试有关的内容, 练习和考试相关的练习, 而数学的文化要求大大超过了考试的范围。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它不单单是一些运算的规则或是变换的形式, 其实质的内容是可以让一个人受用终生的。

3. 数学历史知识的不足

数学历史的意思是可以揭示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数学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所生产的, 带有思考性质的文化。目前, 小学数学课程不重视探索数学发展的历史内容, 将知识与现实所存在的背景分享。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

1. 通过故事教学, 形成课堂气氛

数学故事包含的内容非常多, 其中包括数学家故事、生活小故事、数学历史资料, 等等。数学故事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利用这些故事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并培养他们探究数学的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来指导学生制作一些数学史的趣味专题等。

例如:在学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时候, 讲解“<、>、=”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 数学王国十分混乱, 0~9这十兄弟到处称霸, 而且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数学国王对这样的情况很生气, 于是就让<、>、=三个大臣把王国的次序建立, 但0~9这十个兄弟都对此非常不屑, 他们对这三个符号大臣非常不礼貌。于是等号就说:“国王让我们治理好国家, 我是等号, 这两位是小于号和大于号, 它们的开口面对哪位, 哪位就大, 而尖角面对的这位则较小。”十兄弟一听是国王派来的就都服从了命令。于是, 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

通过这一则数学故事, 学生不但可以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同时也明白了这两个符号的意义。整个教学过程生动, 且非常吸引人。

2. 通过游戏, 活跃气氛

小学生都具有爱玩的天性, 如果可以利用好孩子的这一特性, 引导至教学过程中就会增加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生动的表现形式都比较喜欢, 对于具体的形象教学内容较容易接受。所以, 通过游戏教学可以直观地将数学知识、概念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展现, 让学生通过游戏得到乐趣, 这样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学习“测量”时, 可以先做如下的游戏:如图1, 让学生用感觉猜测图1横线与竖线的长度, 并对图2的两个图中的线段也让学生去猜测它们的长度。

学生大都会认为图1中竖线长, 但实际上两条线是一样长的, 同理对于图2的两条也是如此, 但用尺子一量就知道实际上都一样长。通过这一游戏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愿意动手去操作。

四、结束语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篇11

【关键词】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 价值体现

数学有著它自己的丰厚的文化渊源。然而,多少年来,在学生的心目中,在数学课堂里,数学总是与符号、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数学文化应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渗入实际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味。

一、数学文化在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1)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科学史表明,一些划时代的科学理论成就的出现,无一不借助于数学的力量。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事实上,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几乎影响了人类智力活动的所有领域。数学以其特有的精确性、简洁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充满理性精神。数学对于人类理性精神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亦清楚地说明数学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的重要性。正如M.克莱因指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3)一种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量的科学,它研究客观对象量的变化、量的关系等,并在提炼量的规律性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有关量的推导和演算的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体现着它作为一般方法论的性质和特征,是物质世界质与量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最有效的表现方式。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就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言,教授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对数学教育中所蕴涵的数学精神、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关注甚微,二者之间的联系基本处于被割裂状态;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局限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内部,范围比较狭窄,较少关注与数学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学科,没有把数学看成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三、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定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构建的新课程充满着数学文化气息,如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部分提出,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如此种种无不洋溢着数学文化的魅力。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充分地利用数学文化,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可以受到人格品行的教育。

四、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体现

1、数学精神

美国应用数学家M.克莱因在他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己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因此,充分认识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确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是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崭新课题。

2、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

《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的最大区别是对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的强调。《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明确指出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等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旨在促使这些原本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新的数学课程的主题。

(1)数感的体现。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感,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感在教科书中有多处体现,比如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还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号、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或单元)号码、汽车和自行车牌的号码;估计l页书有多少字、1本故事书有多少字、1把黄豆有多少粒等。对这些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这对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2)符号感的体现。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比如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从研究一个个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要尽可能从实际问题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水凤. 从美国数学课程标准的变革看现代数学课程的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 2000 .

上一篇:数学教师心得下一篇:十大优秀青年事迹报告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