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评价分析

2024-09-27

小学数学评价分析(共12篇)

小学数学评价分析 篇1

现在很多学校将“同课异构”作为校本研修的课题, 教师们充分参与这个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 使得教学设计得以提升、课堂教学经验得以积累。教学设计可谓“百花齐放”, 教学结构“形态各异”。但是, 哪些“结构”更符合课标的要求、更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效率更高呢?笔者以两则小学数学“同课异构”的设计为例, 进行结构分析, 以期找到共同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Ⅰ、课例设计

课题:认识角

课例1 (教师活动摘录, 学生活动略。)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 你们喜欢剪纸吗?淘气和笑笑也喜欢剪纸,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剪了什么。 (课件出示三角形和五角形)

2.为什么把它们叫作三角形和五角星呢?

3.谁愿将三角形的角指给大家看看?五角星呢?

4.揭题:今天, 我们就一起去找角娃娃, 和它做朋友。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 指角, 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 (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图)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 它们上面有角吗?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角?

2.我们把这些角取下来 (课件展示角从图上分离出来) 。

3.拿出一个三角板, 这是什么形?它有几个角?

4.示范做:请你找到其中的一个角, 用手摸一摸, 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5. (课件出示一个角) , 点击介绍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6.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7.同桌之间在三角板上找到角, 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8. (课件出示三个角) 让学生指指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二) 画角、找出生活中的角。

1.知道了角的样子, 你会画角吗?示范画角

2.师:我们可以给角起个名字, 用一个小弧线把两边连起来, 再写上数字1, 记作:∠1;读作:角1。

3.像老师这样画几个不同的角, 并给它们起名字。

4.指名在实物展台下展示自己画的角。

5.课件: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6.师:角娃娃藏在了一些图形中, 你能在这些图形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

7.课件出示:帮蓝猫和淘气找到共有几个角, 破解密码, 打开山洞门。

8.找一找,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角?

(三) 比较角的大小

1. (课件出示两个相等的角, 一个边长, 一个边短) 比一比, 哪个角大?

2. (课件将这两个角重叠) 说明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3. (课件播放动画:红角和蓝角) 红角和蓝角也为这事吵了起来, 一起看看吧。

4.老师的大三角板与你的小三角板比较同一个位置上的角, 一样大吗?

5.师:那角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动手做一个活动的角。

6.请你玩一玩, 在玩的过程中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7.怎样使角变大?怎样使角变小?

8. (课件演示:角的开口越大, 角越大。) 总结一下,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9. (课件出示一首关于角的儿歌)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要看张口不看边。

10. (课件出示一个角大、边短的角, 一个角小、边长的角) 它们谁大谁小?

11. (课件出示组合角) 你能数出一共有多少个角吗?

三、总结收获

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知识, 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课例2 (教师活动摘录, 学生活动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 想不想见一见? (黑板出示三角形)

师:谁能大声地说出它的名字?

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

师:现在请你拿掉一个小棒, 你还认识它吗?

师:你们愿意和角交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 。

二、探索新知

1.欣赏角。

2.摸一摸。

师:看到了这么多角, 你们想不想也动手摸一摸?

师:取出三角板, 这里有角吗?

师: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师:刚才我们摸的这个图形就是角 (师画角) 。

师:你知道这个尖尖的, 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书上第67页里, 赶快去找找吧?

3.学一学。

师:通过看书, 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样的边?

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三角板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强调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

师:教学角的表示法和读写法。

4.玩角, 发现角有大小。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表现的真棒!看看老师送你们什么小礼物了?

师:它们的名字叫“活动角”, 大家玩一玩, 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师: (小结)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 角越大。

5.游戏———变角, 比角。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变角游戏。

师做一个活动角, 要求学生变出比自己的角大或小的角, 找出大小差别大的角让学生辨认, 能直观看出大小。师做一个活动角, 要求一名学生变出比自己的角大或小的角。之后请一名学生上台做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

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68页“比一比”练习。

师:看老师手里的角哪个大, 哪个小? (老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小三角板比较同位置的角) 。

师: (小结) 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

师:这节课我们和角交上了朋友, 你们都发现了角的哪些秘密呢?

师:有首儿歌就是告诉我们这个知识的,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边长边短无所谓, 张口决定我大小。

巩固提高

师:1.引导学生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2.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找找有几个角, 哪个最小、哪个最大吗?

三、小结

师:谁来当“角”, 做个自我介绍。

Ⅱ、结构与评析

教学结构是基于对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而成的, 是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风格的集中体现。好的结构具有“1+1>2”的功效。

这两个课例, 从整体上看都是三段式结构, 导入———新授———小结。下面对各段进行具体分析。

1.导入方式。

课例1由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的剪纸, 进而请同学们认识“角娃娃”。达到了由儿童的“前经验” (原来就知道三角形和五角星) , 通过感兴趣的活动 (剪纸) , 去认识角 (娃娃) 的目标。

课例2在黑板出示三角形, 进而请同学们用小木棍摆出一个三角形, 再去掉一个小木棍, 得到角。也是由儿童的“前经验” (原来就知道三角形) , 通过活动 (摆三角形) , 达到认识角的目标。

这两节课都达到了创设情景、学生活动、构建新知的目标。课例1显得活泼、生动、好玩, 体现了小学数学课的特色。课例2虽然活动中暗含了三角形与角的结构关系, 学科特色较强, 但学生的兴趣恐怕不大。

2.新授 (展开) 。

课例1将其分为三部分:指角, 认识角的组成部分;画角、找出生活中的角;比较角的大小。

每部分又分为若干环节, 环环相扣, 节节相连。体现了从现实世界 (剪刀、钟面、红领巾) 寻找数学模型 (角从图上分离出来) , 识别模型 (角) 的教学理念;对模型进行表征 (画角、命名、展示) , 再回到现实世界去认证 (找出生活中的角) ;不同模型比较 (相等、不等, 三角板, 一个活动的角、识别的方法) 。环节设计的合理使得教学方法的实施产生了较好效果 (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同时, 展现了教师清新、生动的教学风格。学生学得活泼、扎实, 觉得数学“好玩”。

课例2将其分为五部分:欣赏角;摸一摸;学一学;玩角;游戏:变角、比较。

体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角) 的印证和识别;对模型表征感知 (展示模型特征) ;学会看书;体验角的变化、发现角的大小;不同模型比较 (相等、不等) 。环节设计的逻辑性很强, 将接受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相结合。教学实施产生了较好效果 (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 展现了教师逻辑严谨、灵活的教学风格, 学生学得扎实。

3.小结。

都是由学生以“角”的扮演者进行总结。

从上述分析中, 我们看到课例的教学结构特点是接受式与发现式相结合。教学方式都是以学生的观察、发现、探索活动为主, 以教师的点拨、讲解为辅;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研究相结合;从动手实践到数学抽象, 步步提升;夯实基础, 即时强化;将儿歌融合在教学中。这种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符合课标的要求, 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Ⅲ、注意的问题

数学教学设计的重戏是教学结构设计。它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教学风格的集中体现, 教学效率如何?有很多评价方法和指标, 当然, 最主要的评价, 是实施后,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这里只是在宏观上, 研讨教学结构设计要体现的原则及注意的问题。

1.小学数学学习首先是认识数学事实, 即体会、感受、理解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形态特征, 是所谓“数学化”的过程。课例1用生活中的折纸 (三角形, 五角星) 引出“角”, 后请同学在实际生活中找“角”, 再要求学生画角, 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

2.数学教学结构设计要体现出对数学事实的分解、组合、展开, 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即心理学上的“内化”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实现其教学目标。在设计中, 课例1、2的设计者把三角形去掉一条边得到“角”, 而五个“角”组合起来又得到“五角星”;用“活动角” (教具) 展示角的变化。使“内化”成为可能。

3.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结构设计。教科书、课标虽然已经给出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 但有的教师却以自己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结构, 以为问题很简单, 设计的结构过于简捷, 没给学生预留独立思考、小组研讨的时间与空间, 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强化训练”上。这种结构显然是有问题的。

总之, 把握住上述原则 (或注意的问题) , 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数学教学结构设计, 就会使设计丰富多彩、风格迥异。

小学数学评价分析 篇2

作者:西安市长安南路小学:牧马人。

来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2页练一练第3题的第(4)小题。

原题:

3、王奶奶从冷饮批发部买回两箱冰棍。

批发价:水果冰棍30枝一箱,22.5元。

奶油冰棍20枝一箱,17.2元。

零售价:奶油冰棍每枝1.5元。

水果冰棍每枝1.2元。

(4)王奶奶按零售价卖两箱冰棍,各卖完一箱,一共赚多少钱?

解法一

1.5×20+1.2×30

=30+36

=66(元)

66-(22.5+17.2)

=66-39.7

=26.3(元)

答:一共赚了26.3元。

解法二

22.5÷30=0.75(元)

17.2÷20=0.86(元)

(1.5-0.86)×20+(1.2-0.75)×30

=0.64×20+0.45×30

=12.8+1305

=26.3(元)

答:一共赚了26.3元。

题目特点:

本题是利用小数除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对“批发价”、“零售价”以及“赚钱”这些概念十分熟悉,该题目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很贴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弹性和空间,需要学生多角度的理解和探索题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然后反馈交流,在探索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此类型题的解题思路。

教师评价:

小学数学评价探索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评价;探索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具备各项素质和实践的能力,要求富有独立、自主、创造性精神;“让学生学会发展、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一轮教育变革,皆对现行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有一种既能融合以往教育经验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教育理想的引导,形成一种对新的教育价值的追求,为每一位学生创建一个易于自己主动安排的、民主的、富有弹性的终身化学习与研究的课堂环境。而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一种能形成新的教育理想、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的强有力的要素。

一、关注平时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有学习前的预习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他活动的评价,要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使全體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评价过程化要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

二、突出以学生的角度评价课堂教学,突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只关注教师如何教,评价时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齐全,板书是否工整、规范,课堂语言是否规范等,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因素。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帮助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所以,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的合作,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真正体现以学论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三、课堂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传统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上缺乏学生的参与,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在课堂中,我会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例如,单元质量检测后,听听学生对这次检测结果自我评价如何,让学生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当授完新课小结时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什么”。这样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既对整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复习,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另外,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使其学会互相交流、学习。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他们交流想法、开展互评的最好时机。课堂上的自评、互评,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最近我初步修改了一个以前一直忽略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往往会让优等生和后进生搭档。我发现这样对于后进生的发展并没有好处,当他们还在思考的时候,优等生已经把想法和答案说出来了,所以我觉得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让后进生和中等生交流可能效果会更好。

四、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也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应形成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价的民主的、开放的评价体系。

1.学生自评。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活动的主体。我十分注重学生的自评作用,比如,在集体订正课堂练习后,我会说:“请做对的在自己的作业旁边画个笑脸;做错的先改正,改正后再画个笑脸。”学生通过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达到了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标。

2.同伴互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同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课堂中,我经常给学生创造同伴互评的机会,比如,“你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你同意他的想法吗?”“老师觉得他表达得非常清楚,你觉得呢?”……同时,通过教师正确引导,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同伴发言、虚心听取同伴意见,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的能力。

3.家长参评。由于家长和孩子间的特殊关系,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作用不可低估。因为孩子在家,家长对其关注度是持久而且唯一的。家长可以利用家庭作业、实践活动等方式适时地给予孩子适当的评价,充分发挥出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4.教师综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甚至是权威的。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比如,对那些积极发言却老是答得不着边际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不能一味地否定,这样很容易挫败他们积极性;也不能盲目地表扬,这样会误导他们,可以肯定他的其他方面,再客观地提出意见。比如这么说:“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和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没有关系,再换个方式思考一下。”“老师特别喜欢你高高举起的小手,但是你的想法在这里行不通,再仔细想想,老师相信你会想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五、利用延时评价,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适当延迟评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正常情况下,人们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如果教师能审时度势,合理推迟评价,就能激活更多学生的思维,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后,教师再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

总之,课堂评价应具有形象生动、机智睿智,充满亲和力、感染力的特点。其形式多种多样,不应拘泥于一种,应因人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巧妙应对。将平时的课堂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谈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 篇4

一、恰当的作业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肯定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比如,对上课爱做小动作,影响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得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对于一些偏爱体育运动,却放松自己的学生,教师可以说:“运动场的英姿让老师久久难忘,但老师同样希望看到你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和漂亮的作业。”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丰富作业评价方式

不少教师认为,作业评级就是批改作业,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教师往往把作业批改当成一件简单的、习惯性推动的一种行为,作业批改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对作业批改行为的优劣和它所可能产生的后果研究甚少。因此,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教师只是对作业过程和结果给予一个正确与否判定符号、等级,有的教师甚至连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的功夫也省去了,只是简单地打一个“√”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修改和指导,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精彩表现得不到赏识和鼓励,学生发回作业后只关心作业的等级,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不加追寻,对成功的经验不予总结。教师在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不仅应给出一个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而且应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养成、交流的功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像语文教师批改作业一样,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几句评语,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种评语是有针对性的,而且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如果不是通过具体的尝试,我很难想象几句简单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心灵中所产生的强烈震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上的效果,给学生写评语,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鼓励类评语。例如对作业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的优秀学生,我经常使用以下语言:“看到你的作业老师真开心,这简直是一种享受!”“有你这样的好学生,老师感到真骄傲!”“批改你的作业,老师感到很幸福、快乐!”等等。对班级的后进生,我更多的是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这星期你的作业进步真大,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努力吧,小男子汉!”,“你的进步,表明了你的实力,相信自己,努力吧我的好学生!”“孩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认真完成作业,你定会是最棒的!”等等。第二类是期待性的评语。例如,“你是一个好学的孩子,书写再认真些你会更棒!”“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通过努力,你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学生!”等等。第三类是商榷性的评语。我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直接予以更正,有时则不直接予以更正,而是适当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这时我会在更正过或要更正的地方写下这样的话:“开动一下小脑筋,仔细想一想,看你能发现错在哪里吗?”“好学生,计算再仔细一些好吗?”等等。教师通过评语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例如,“你有什么想法,写在作业后面,好吗?”“你喜欢数学课吗?”“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等等。

三、作业评价更加人性化

小学数学评价读书笔记 篇5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专业知识。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

2、教育基本理论。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源于正确的理论,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3、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4、相关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

二、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吴正宪老师说过: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我不止一次的想过:为什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由于执教的老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及效果就迥然不同呢?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这是因为优秀教师的课堂是充满教学艺术魅力的课堂,走进这样的课堂,如同进入一个师生真诚交流的驿站,他会带给你激动、兴奋和智慧。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真正了解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是每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做到的,是成为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要将数学课教出数学味,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多在备课上下功夫,教师要功在背后,深在背后!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者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2)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的目标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的目标的所必须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思考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认真分析学生和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就需要教师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时的学生行为。

(4)选择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该书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就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做了详尽的分析及其解决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也明白了课堂教学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不仅是按着教案就能够备好课的,也不是讲过一节课就可以放下,一堂好课必须细细的研磨,细细的雕琢,才能成为一堂精彩的好课。

“活到老,学到老”,书籍会给我们教育人指明方向!

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评价 作业评价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二、“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1.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2.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3.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4.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5.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三、“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1.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2.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3.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4.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5.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四、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鼓励上进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造成一些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一题多改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

3.暂不评判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中,教师适时地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是学生自主动脑、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这样也就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接受知识的快乐殿堂,更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师逐步完成新课标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评价的艺术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评价,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 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 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评价改革。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

1. 导向功能。导向是评价的本体功能, 是一种潜在的制约作用。

2. 提供信息反馈。提供教与学状况的准确信息, 反映教与学的目标是否达成, 或在某种程度上达成。

3. 促进教与学的改进。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证明什么, 而在于改进, 改进教与学的过程。

二、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目的、要求、理论依据

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要求: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思考的发展, 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进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 要让评价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成功的舞台, 让评价成为学生愉快的经历, 让学生在评价中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 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学习评价的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关注评价改革的问题, 提出了教师要“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创造性地理解这些评价观念, 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 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

1. 注重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1) 结合日常学习评价促使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发展。 (1) 上课观察学生的状态, 是否积极参与学习, 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主动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 (评价的方式有师评、自评、互评几方面相结合) ; (2) 课外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 从而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有较全面的了解, 以便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

(2) 创设活动情境, 以发展性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通过创设活动和情境来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等方面的数学能力。

2. 科学地进行作业评价

(1) 作业评价主体互动化。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弊端, 作业评价要实施多主体评价, 加强自评、互评,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这样评价才显得和谐、民主。

(2) 作业评价内容多元化。作业评价要克服对全体学生实施“一刀裁”的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 为了能够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 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性与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 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 。

评价时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另外, 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作业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的目的, 不是“选拔”和“淘汰”, 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中, 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 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给学生充分修正错误的机会, 给予多次评价机会,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

3.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新的课程呼唤新的评价。我们必须立足课堂, 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方法, 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不能仅仅居于口头激励性评价这一种形式, 也可用荣誉激励性评价方式, 如画五角星、奖红花、粘贴纸、盖印章、赠送小礼品、发表扬信等多种方式。为了有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这种评价对后进生尤为适宜。他们能在评价中体验进步, 重新认识自我, 从而建立自信。

4. 注重实践性评价

在以往的评价中大家忽略了实践性评价, 因为它具有难操作, 涉及的内容杂等原因, 所以才忍痛割爱。但我们发现:它能增添生活的趣味性, 又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如果将实践性评价与有趣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就能增添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乐趣,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类评价, 先由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自由选择, 可以单人评价, 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评价, 在评价前, 学生自己进行演练, 待熟练后, 填写《数学学科实践性测验评价表》提出申请, 由教师和两名学生 (也可以由3名家庭成员) 给予评价, 一般每学期评价一次。起初学生对这类评价有种神密感, 无从下手, 教师应指导学生 (中下生) 在课外活动、游戏中运用数学, 待学生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后, 再提出评价, 这样就能带动其他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演练, 直至提出评价。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中学数学、用数学的状况蔚然成风。

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 篇8

实施素质教育, 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 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 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 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 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 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二、“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1.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2.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3.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 展开求知探索;

4.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 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 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 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5.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三、“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1.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 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2.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 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3.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 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 表述具体严谨, 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4.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 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5.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 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四、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 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 检查教学效果, 调整教学方案,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鼓励上进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造成一些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 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 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 能照常完成作业时, 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 对他们进行鼓励, 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一题多改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 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 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 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 弥补不足, 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 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

3.暂不评判

学生的知识基础, 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 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 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 心理压力太大, 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 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 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 将作业重做之后, 再进行评判。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 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中, 教师适时地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让学生感到枯燥, 而是学生自主动脑、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 这样也就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接受知识的快乐殿堂, 更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师逐步完成新课标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这个背景下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书面的, 可以是口头的等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从教学的效果上来讲,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激励学生的学习, 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即时评价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篇9

当前, 即时评价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课堂即时评价, 应立足激励、关注人性、提升思维, 让学生通过教师激励性的即时评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让即时评价激活我们的课堂。

一、评价要有针对性

在进行课堂即时评价时, 一定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了某个学生。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年龄特点, 设计安排各种形式的教学, 可以是全班探讨的, 小组合作的, 个别完成的;可以是室内学习的, 室外活动的等等, 针对不同范围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评价可以及时、相应地面对全班、小组以及个人。

二、评价要有侧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评价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新授课侧重于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练习课侧重于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能力, 活动课侧重于学生参与的兴趣、准备情况、组织合作等。

三、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1. 口头语言评价

课堂上, 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在口语评价时应注意言语的丰富性。比如, 质疑时的评价: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 会提问题的同学就是爱动脑的同学。能大胆地提出问题, 其实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回答时的评价:你的思路新颖流畅, 启发了老师和小朋友。马上就成功了, 你再仔细想一想!

2. 体态语言评价

体态语言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一个真诚的微笑, 一个肯定的眼神, 一个轻轻的抚摸, 一个热烈的拥抱, 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学生在自学时, 老师巡视检查时用有声语言进行评价, 会干扰学生的思路, 影响了学习效果。对于不同的情况, 可以采用不同的暗示评价;摸一摸头表示不错;翘一下大拇指表示赞赏;一抿嘴、一握拳表示鼓励;一微笑、一点头表示赞许, 一皱眉表示抱怨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等。

3. 奖励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小策略 篇10

一、通过评价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 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中, 教师的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要注意面向全体, 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可多多鼓励他们,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对于后进生, 可微笑着与之交流,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如此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到激励和赏识。在教学“85×10200”这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时, 我让学生思考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大家纷纷动手动脑, 想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我问:“同学们还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这时, 我观察到一位平时胆小的学生总是望着我, 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 于是我走近他, 鼓励地说:“你的算法一定很特殊, 是吗?”他说:“老师, 我是这样算的。”这时, 我让他走上讲台把计算方法板演给大家看, 并自豪地讲解了他的算法。我带头鼓起了掌, 此时他脸上露出了微笑。以后的数学课, 他不再沉默, 总是抢着发言。是老师亲切的一问给了他走上讲台的勇气, 是掌声帮他找到了自信, 是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给了他施展自己的空间。

二、恰当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思考一下, 你准行”“你的解题思路很好, 再优化一下”“看到你这样认真思考, 我感到特别地高兴, 望你再接再厉, 勇攀高峰”等, 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 使学生充满了希望, 对学习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智商很高, 头脑很灵活, 如果如果在认真点一点, 那就更好了”“如此聪明的你, 一定能想出更好的计算方法”等, 这样评价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纠正不良倾向, 培养学生严谨学习的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 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设计有所侧重的评价目标, 如有的学生胆小, 发言不积极, 教师要把大胆发言作为主要评价目标。总之, 教师要重视差异, 尊重差异,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估计“1000米有多长”时, 我分小组安排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在操场上走一走, 数一数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10米、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估计走10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走1000米需要多长时间?在上述活动中, A层学生能创造性地用推理的方法测量, 并能解释测量方法的合理性。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别出心裁的创新能力, 如“闫旭同学能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真不简单”。B层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测量的方法, 并交流不同的测量方法。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在小组探索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如“第一小组能通过集体的力量得出测量方法, 老师很欣赏你们的表现”等。C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测量。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在测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细心, 如“瞧, 苗璐璐同学量得多认真, 肯定能测量出正确的结果”等。

四、积极开展互评与自评

1. 自己评价自己, 正确对待自我。

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反醒, 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 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评价中反思、醒悟, 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提升自己, 能使学习更明智、更理性。在平时的教学中, 为了能较好地观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情况, 了解学生看待自我的客观性与自信度, 我采用了“作业本会说话”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业, 即每天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先自己评价, 然后交上来老师评价。班上有位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 当我采用作业自评后, 作业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话:这次作业粗心了, 不过作业写得干净、整齐, 老师, 能给个“良”吗?今天作业没有认真写, 下次一定能写好;上课没专心听讲, 做作业有些困难, 今后改正;老师能再讲一下今天的内容吗?从中可以看出, 自我评价更本质、更深刻。

2. 学生评价学生, 学会互相欣赏。

心理学告诉我们, 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 才能不断调整自我评价。在评价中, 我不仅让学生自评, 还让学生互评。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 大部分学生经常因小数点对不齐而出错, 我采用互评这一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计算0.83+2.7时, 找一名学生上黑板做题, 做完之后让其他学生评价黑板上的题。学生甲说:“张自君今天的数字写得比以前好看。”学生乙说:“能大胆发言, 做题很细心, 今后继续努力。”学生丙说:“灵活地运用了小数点对齐这一知识, 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学生丁说:“他没有用尺子画横线, 看起来不整齐, 以后改正”……我认真倾听着大家评价, 有时点头, 有时微笑。这种评价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 更易关注学生个体的特长、兴趣和需求, 更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

五、捕捉最佳评价时机, 让孩子健康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并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我班有一名男生, 学习较吃力。有一天, 他的字写得特别认真, 我看见后面带微笑地说:“你的字写得很好看, 老师和你握握手, 祝贺你。”放学后, 他跑回家, 兴奋地告诉他的妈妈:“今天老师和我握手了, 还表扬我字写得好”。从此以后, 他学习变得主动多了。

小学数学人文性评价初探 篇11

一、注重“以人为本”,改进评价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采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评价方式,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评价方法,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冷落与丢失了数学教学评价中的人文情感要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师要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要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不断转变与发展,教师应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行为中,使评价工作日常化,如开展口头评价、作业批改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等。

2.在评价中还要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例如,开展“争当小老师”的课外习题设计活动,让学生尝试独立编写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制订一份参考答案,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题目解答问题,最后交给编题的“小老师”批改,这种练习和评价方法不仅让学生体验了自主命题的成功喜悦,而且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生活化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互动评价效果。

二、关注个性差异,实施人文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评价时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人而评,使评价更明确,这样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尊重和信任每个学生。特别要关爱“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采取激励表扬措施。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子多同他们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和辅导,要善待后进生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宽容他们提出的“误解”,消除他们畏惧数学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对待优等生要采取适度的表扬,既要防止他们滋生骄傲自满的表现,又要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善于赏识他们提出的“异见”或“创见”。

三、改革命题方式,凸显评价人文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命题考试仍是当前的主要评价手段,如何使命题评价更具有人文性,这是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新一轮继续教育把“命好题,育好人”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使一张冰冷严肃的试卷变得灵动鲜活起来,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改革命题方式,让我们的试卷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试卷的版面设计,特别是低年级的设计更要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力求使学生愿考、乐考。例如,2008学年度我设计了一份二年级的期中测试卷,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答题的兴趣,命题时设计了卷首语、卷尾语,并用“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情境串将试卷的五大题型展示出来。现将试卷简要介绍如下,卷首语:“充满喜悦和吉祥的2008奥运会就要到了,我们赶快分头到神州各地走一走,把奥运精神传送到人们的心里,为奥运做点贡献吧!不过,在传播奥运精神的途中,我们要和福娃比技艺,看看谁最棒!”全卷共五大题型,第一题:我会填(与贝贝比基础),第二题:我来判(与晶晶比眼力),第三题:神机妙算(与欢欢比计算),第四题:小小设计师(与迎迎比操作),第五题:解决问题(与妮妮比应用)。卷尾语:“小朋友,当你和他人共同感悟奥运精神的时刻,你一定很快乐吧!”整份试卷将人文奥运有机融为一体,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了学生对考试的畏惧心理,增强了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体现了命题评价的育人功能和人文性。

总之,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小学数学的人文性评价,只有做到真正以人为本,实现平等对话,尊重个性差异,开放命题方式,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促进每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良性发展的人文载体。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 篇12

现阶段的评价失当导致适得其反现象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两种:

1.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尊重”学生的想法, 课堂上出现了大量廉价的评价语, 就算是学生一些明显值得商榷的见解, 也不敢提出批评和指正意见.然而教师这些“不错、很好”等曲意逢迎的评价让学生太容易得到奖励, 非但没有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反而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数学课堂上出现大量“是的、然后、那么、对不对”这样单调的评价语, 教师运用这些口头禅对学生的发言不假思索地进行点评, 漠视学生的一切学习表现, 根本无法发挥评价的激励与牵引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忽略中成长, 潜移默化的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也逐渐地失去了兴趣.

二、改善策略

针对现今数学课堂评价出现的种种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好评价语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减少无效评价, 关注评价的准确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以为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 虽然以“鼓励性评价”代替传统的“甄别性”评价是个可取的方法, 但是教师应注意把握评价的分寸, 关注评价的准确度.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 教师要通过明确、直接的评价来引导学生, 及时纠正他们的认识误区, 因势利导, 使学生不断提高认知水平,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学习.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10以内数的加法》时是这样评价学生的:

师:谁能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呢?

生:7+9=16.

师: (竖起大拇指) 你真了不起!我们还没有学过的知识你都掌握了.但是你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你能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吗?

生:3+5=8.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当学生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的情况下回答了一个错误的答案, 老师并不是直截了当的否定学生的想法, 而是竖起大拇指, 然后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指出了他的问题, 对学生本人和下面的学生回答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笼统的评价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探究方法.而准确的评价, 则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 帮助他们从繁杂的外在信息中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技能, 并获得正确成功的课堂情感体验.

(二) 细心关注课堂, 抓住瞬时进行评价

所谓“瞬时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随时随地以语言或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及时的评价能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的调控和指导.然而学生正处于成长期, 探究是不成熟的, 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果, 及时赞赏, 及时纠正.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 使评价恰到好处, 促进学习.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案例:《估算》.

“暴龙机是128元, 单车是365元.”

“当看到这两个价格时, 你想到什么?”

好一会儿, 学生1说:“我有点失望.”

“为什么?”老师问.

“这两个东西我都想要, 但加起来肯定超过200元.我的零用钱不到200元, 我买不起了.”

“我有点高兴.”学生2说.

“为什么高兴?”

“两样东西加起来不到1000元, 我有希望买.”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老师说.

“过春节时, 我能得到1000多元的压岁钱.”学生2说

“如果我回家跟我妈妈说, 要买这两样东西, 她肯定要问多少钱.”学生3说.

“你想过要多少钱么?”

“我估计了, 不超过600元.”

“你怎么估计的?”老师问.

“把128元看成200元, 364元看成400元.200加400元是600元.”学生3说.

过了一会儿, 学生4说:“比600元要少, 我估计不超过550元.”

“你是怎么估计的?”生3问.

……

我们发现:案例中的教师虽然没有过分激励学生, 但是教师通过师生间和谐的对话、情感的交流把估算的多样化、零用钱的使用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 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 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经历实践、质疑、探究的过程, 实现发展性目标.

(三) 因人而异, 尊重学生差异性

“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 也就注定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所以对待不同的学生, 评价应该有所区别.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求异意识, 有求异才会有创新, 要及时发现学生中不同的想法, 并予以鼓励.

上一篇:案例教学模式分析下一篇:曲线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