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评价(共12篇)
小学数学评价 篇1
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力载体,是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们对数学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用“√”或“×”来评价每道题的答案,又以百分制或等级制来作为整份作业的最后评价。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切实做好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工作,而掌握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就极其必要。
一、恰当的作业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肯定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比如,对上课爱做小动作,影响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得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对于一些偏爱体育运动,却放松自己的学生,教师可以说:“运动场的英姿让老师久久难忘,但老师同样希望看到你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和漂亮的作业。”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丰富作业评价方式
不少教师认为,作业评级就是批改作业,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教师往往把作业批改当成一件简单的、习惯性推动的一种行为,作业批改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对作业批改行为的优劣和它所可能产生的后果研究甚少。因此,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教师只是对作业过程和结果给予一个正确与否判定符号、等级,有的教师甚至连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的功夫也省去了,只是简单地打一个“√”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修改和指导,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精彩表现得不到赏识和鼓励,学生发回作业后只关心作业的等级,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不加追寻,对成功的经验不予总结。教师在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不仅应给出一个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而且应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养成、交流的功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像语文教师批改作业一样,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几句评语,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种评语是有针对性的,而且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如果不是通过具体的尝试,我很难想象几句简单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心灵中所产生的强烈震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上的效果,给学生写评语,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鼓励类评语。例如对作业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的优秀学生,我经常使用以下语言:“看到你的作业老师真开心,这简直是一种享受!”“有你这样的好学生,老师感到真骄傲!”“批改你的作业,老师感到很幸福、快乐!”等等。对班级的后进生,我更多的是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这星期你的作业进步真大,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努力吧,小男子汉!”,“你的进步,表明了你的实力,相信自己,努力吧我的好学生!”“孩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认真完成作业,你定会是最棒的!”等等。第二类是期待性的评语。例如,“你是一个好学的孩子,书写再认真些你会更棒!”“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通过努力,你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学生!”等等。第三类是商榷性的评语。我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直接予以更正,有时则不直接予以更正,而是适当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这时我会在更正过或要更正的地方写下这样的话:“开动一下小脑筋,仔细想一想,看你能发现错在哪里吗?”“好学生,计算再仔细一些好吗?”等等。教师通过评语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例如,“你有什么想法,写在作业后面,好吗?”“你喜欢数学课吗?”“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等等。
三、作业评价更加人性化
目前数学作业评价的符号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是非类,即“√”和“×”;二是提示类,即在学生作业的错误处用不同符号提示;三是图案类,即画红星、大拇指等奖励、表扬类的图案。每一类评价符号都有其利弊,也均有其合适的使用对象。比如,用“√”和“×”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此法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但不能体现学生做作业的基本素质,反而会影响到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当前,“×”这个评价符号备受诟病,但其对个别学生而言仍比较适用。其实,不论何种评价符号,都难以适合每一个学生,难以一用到底。我们使用评价符号应坚持几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学生了解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优缺点,二是有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促进学习,三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四是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使用的评价符号应以人为本、更人性化、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另外,如果单纯使用评价符号,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难以完成评价目的,也难以做到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因此,在使用评语时,教师要注意巧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小学数学评价 篇2
黄老师对教学的钻研,对孩子的爱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从他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学到了对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育教学观点,也不断促使着我激励着我锤炼精湛的课堂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精彩的教学舞台。黄老师提出了一个教育的永恒目标:畅神境界的追求。即教师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育智慧的追求”。其中最令我深思的几句话是:
1,让人把话说完吧!(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教育的质,尊重,信任,虚心。倾听中迸出教师的智慧<倾听的核心是思考>)。
2,求异蕴藏着创新,蕴藏着灵性,而这灵性就是思维创新的火花。
3,课堂上的精彩,源于上课之前的精心。
4,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语言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此外,黄老师提出了“智慧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满天星辰,没有谁注定满腹经纶,妙趣横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教育的智慧,不断创造教育的智慧,用智慧成就教育人生!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比如:在循环小数一课里,黄老师用尽人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黄老师的`课堂犹如师生间对话式的真诚交流。孩子们想说,敢说,而黄老师也给足了孩子们充分表达的机会。哪怕说错,他也耐心地倾听,甚至爽朗地对答错同学笑,在笑声中传递给孩子不用拘束的暗示,再巧妙地指引,让孩子听得心服口服。黄老师的评价语没有充满激情却充满了真诚,让人得到真实的激励和有用的指导。正是黄老师的“平淡中见神奇”让我们领略了数学课堂的无穷魅力。这种创新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老师们说:“听黄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听黄老师的课,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学生们说:“我们最爱上黄老师的课。”
恩师邱学华鼓励黄老师:课堂趣、活、实,路子是对的。
还有专家评价黄老师的课说:课堂让人耳目一新,令人陶醉。课堂过程不是预设生成,而是互动生成,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听了黄老师的课后评价说:“师生精彩”、“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体现到位”、“特级教师实至名归”。
教学艺术是教学规律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是教师思想、业务、文化、人格、能力和方法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作为教师一生所追求的艺术。
小学数学“学力评价”初探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力评价;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0-0052-05
一、进行学力评价的原因
这里的学力是指学习力的简称,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总和。学习力的强弱,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知识运用、创新能力产生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学力比学业更重要,主要表现在对后续学习的作用和今后工作的影响两方面。
(一)学力对后续学习的作用
一个人具备一定的学习力比简单地获得一些学业成绩更重要,因为学习力着眼的是今后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当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力,会在今后的中学和大学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持续性学习能力将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高度。举个极端的例子,当时十年文革中荒废了许多学子,很多人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业几乎为零,但有学习力的人,通过自学,在恢复高考后能够快速占得先机,并在大中专及后续学习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就。
(二)学力对工作后的影响
学习力不仅对后续学习会产生重要作用,还会影响一个人入职后的工作乃至一辈子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的自我学习)。一个职业人如果具有较强的学习力,只要专注于某一方面,奇迹就会出现。
所以,教师既要重视学业评价,更要关注学力评价,只有重视了学力评价,才能树立明确的导向。
二、小学数学学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如何开展学力评价?学力主要包含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学习力评价的指标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学习动力评价:考查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数学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对学习有兴趣)才能经历学习过程,才能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思考、萌发创新的机会,获得一切进步与发展的可能。因此,在学力评价时,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把参与视为有价值的行为和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只要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教师就可以判断学生已经在学习了,已经在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已经在努力了。至于参与的结果是对还是错,方法好与不好,表达是否清楚、完整等,都是暂时的。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的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包括学习兴趣的浓厚,投入学习的快慢,自我学习的开展程度,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认真倾听与主动发言的积极性,做作业的认真程度和质量,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意识等。对这些表现性评价要进行观察记录,并纳入到学生的评价总报告单中去。
(二)学习能力评价:考查过程表现和结果价值
1.学生主动建构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经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建构过程,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他们学习和总结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对学生学力的评价,应注重学生主动建构学习发生、发展的进程,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来龙去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方法是对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及相关能力表现进行观察和测量。
(1)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
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学生会学习的核心表现之一。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等。
首先,运用观察法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题时让学生提出要探索的问题,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课尾让学生提出下一步想研究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一方面要当场进行口头评价,比如“你提的问题很值得研究”,“这问题提得不错”,“你的问题很有意思”等。另一方面,下课后要把学生的提问表现情况进行记录,然后载入总评价报告单中去。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通过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给予酌情即时评价并计入期末总分。
其次,运用书面测试的形式进行评价。具体做法有:
①增强测试题目的开放性和选择性,让学生自己选择、组合信息,提出合理问题,然后进行解决。例如,请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A.工程队建一条长60千米的公路; B.甲队单独做要15天完成; C.乙队的筑路效率是甲队的■;D.已修的与未修的比是4:6。该题学生可选择不同的信息,发现不同的问题,如一般分数问题、工程类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等,还可以组合成比较复杂的综合题进行解决。
②将考查题设计成学生思维的过程。例如,A=21×89,B=22×88,要比较A和B的大小,除了可以算出它们的得数再比较外,还可以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帮助思考,请在下面的□里填入合适的数,在○中填入符号。
A=21×89=21×(88+□)=21×88+□×□
B=22×88=(21+□)×88=21×88+□×□
所以,A○B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水平。如果直接让学生比较A和B的大小,可能只有少数学生能想出题中所述过程,大多数学生都会把A和B的结果算出来求解。本题把思考过程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自我建构一种思考策略,形成相应的数学意识。
(2)独立探究过程及能力的评价
独立探索能力是学习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要通过对学生独立探究过程及能力的评价来促进学生主体建构学习能力的提升。独立探究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①独立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看学生独立进行预学、看教材、尝试做题、摆弄学具、初步总结、整理与复习等学习过程。该项目主要从学生独立尝试学习的过程表现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②探究推理能力的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探究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序、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根据这一要求,对学生探究推理能力的评价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平时学生在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中观察他们的表现,看是否能够提出猜想,能否开展验证性活动,能否进行逻辑推理,能否进行质疑和释疑等等;二是在考试题目中增加考查学生探索过程的试题。例如,我们知道对于糖水来说,如果再往糖水加入些糖,它将变甜,你能否结合这个事实,说明:■○■,(填“>”、“=”或“<”,b>a>0)。
(3)合作过程与交流能力的评价
合作交流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数学合作交流的形态主要有:①数学思想的表达,即把自己的思想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②数学思想的接受,即以某种方式(如听、看、读、做)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③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即把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数学交流过程和能力时应该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说、写、听、想、看、形象演示和描述等来交流数学观点;是否能够理解、解释和评价以书面、口头或直观形式呈现的数学观念,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是否能够使用数学的术语、概念、结构表达数学的观点,描述数学关系以及模拟现实情境等。教师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积极发言的情况,仔细倾听的情况,参与讨论的情况,是否会请求助己或助人,与同学互相配合的程度等。评价时,除了要对小组中的个人表现进行评价外,还要对整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对合作过程与交流能力的评价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学生平时的合作交流活动中观察他们的表现,二是在测试题中增加考查学生合作交流过程的题目。例如,你们班正在学习乘法知识,你的同伴不明白3×4=12是什么意思,你将怎样与他进行解释交流?你可以使用画图等方法把交流过程表示出来。
(4)创新过程及创新能力的评价
创新过程与创新能力是学习力的高级指标。对创新过程及能力的评价主要考查指标有:①对学习数学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对各种数学现象是否怀有好奇心,是否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对已有的数学结论是否敢于质疑问难。②数学思维活动是否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否在较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数学概念,解决较多的数学问题。③面对变化的数学情境是否能随机应变、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否有较丰富的想象力。④解决数学问题时是否能克服思维定势,敢于从新的角度、新的观点去观察事物,探索求解的新思路、新途径,提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能从中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⑤是否喜欢动脑、动口、动手,善于通过把数学材料重新进行组合与排列,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⑥是否不怕困难,有恒心,乐于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5)过程监控意识与反思能力的评价
反思监控能力是学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反思监控能力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反思监控的自觉性。对学生反思监控过程与能力的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查。
①评价“自主计划”意识。能否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步骤,是否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是否清楚要学的内容,是否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层次,在此基础上能否提出计划,确定学习步骤和时间,考虑怎样去学,并做好学习前的相关准备。
②评价“主动监控”过程,即能否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结果。在落实计划的过程中,能否按照步骤有序地展开,能否主动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最终的结果。具体包括:在学习活动中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的目标、对象和任务;在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学习活动中讲究策略,选择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能控制自己去执行学习计划,排除有关干扰,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
③评价“反思回顾”能力,即能否总结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能否反思回顾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和结果:我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我是用什么策略和方法学习新知识的?在解题中有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怎样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学习中怎样做才能学得更好?这些策略和方法能为以后同类知识的学习提供哪些借鉴?
教师可根据学生上述表现,分阶段描述性地做出一个定性评价,载入学生评价的总报告单中。
2.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结果”的评价
学习力既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也体现在学习结果上,只是体现学习力的结果和被动机械获得的结果有本质区别。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数学知识不是简单地对已有的结论或知识的记录,而是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下,重新组织内部的认知结构,建构起自己对内容、意义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学生自主建构结果的评价着眼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和掌握的价值体现在学生是否能感悟到这些知识或技能背后所隐含的数学意义。
(1)数学知识“意义理解”程度的评价
传统教学中对数学知识的测验着眼于评价学生是否能填出概念的定义,能否进行对号入座式的选择或判断。而学习力评价的关注点是: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将这一概念与其它概念、事实和原理相联系,以形成一个复杂的彼此相连的命题网络。因此,对学生数学概念理解程度的考查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能否举出一定数量的有关这一概念的正例和反例;能否在几个概念之间比较它们的异同,并且认识到这些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解释;能否将概念从文字表述转换成符号的、图像的或口头的表述等。下面举两例:
① 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可设计以下考查题:
A.填空:■×■表示 。
B.请在下图中表示出■的■是多少?
■
②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可设计以下考查题:
笑笑所在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是95分,淘气所在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是93分,笑笑考试得分比淘气的得分( )。
A.高 B.低 C.一样高 D.无法确定
(2)数学技能“灵活掌握”水平的评价
基于学力提升的技能测试评价,不只是考查学生执行技能的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对与技能相关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要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个规则,什么时候应用这一规则。比如关于计算技能,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做大量的计算题,然后根据计算的正确率来检验计算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学生很少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计算,不知道在具体情境下应选择什么样的计算方法。而新教材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捆绑在一起,当学生面临一个问题情境时,首先要判断是否需要计算,接着要选择用估算还是精确计算,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把问题解决。下面举几例:
① 某公园平均每小时有36至45人乘坐游览车,那么3小时中有 人乘坐游览车。
A.少于100 B.100与150之间
C.150与200之间 D.200与250之间
此题把计算、估算与实际问题解决综合在一起,学生需要真正理解才能求解。
② 计算18.25+0.75-0.75+18.25,下面几种算法中正确的是 。
A. 18.25+0.75-0.75+18.25 =(18.25+0.75)-(0.75+18.25)
B. 18.25+0.75-0.75+18.25 =(18.25+18.25)+(0.75-0.75)
C. 18.25+0.75-0.75+18.25 =(18.25-18.25)+(0.75-0.75)
D. 18.25+0.75-0.75+18.25 = 18.25×2
这道题的技能检测除了会计算外,还考查学生对运算定律、运算顺序的规定是否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③用你的手来画圆,把大拇指的指端作为固定的一点,让中指的指端绕着这个点转一周,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大约是
厘米。
这道题用到的知识点是圆的认识(半径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考查的技能有:画圆、估计或测量、圆周长的计算。
(三)学习毅力评价:考查不懈精神和意志品质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比较艰苦的求知活动。有些小学生虽然有良好的智力条件和不错的学习环境,但由于学习毅力差,贪玩、怕苦、畏难,难以取得很好的学业成绩,有的甚至成为后进生。而有的小学生虽然智力一般,学习环境也不好,却凭着顽强的学习毅力,取得良好甚至优异的成就。况且学习力的发展是一个细水长流、不断积淀的过程,它需要有坚持到底的不懈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才能获得较大的提升。
学习毅力是指学生主动地确定认知目标,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靠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最终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心理品质。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毅力的评价主要考查学习中的自觉程度、自制能力、果断性、坚持性等精神和品质,可以采取观察描述和等级鉴定等方式进行记录,然后载入期中或期末评价报告单。
小学数学学科评价改革 篇4
一、转变评价观念
我们开展评价活动的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的, 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 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变应试教育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 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既要打基础又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其次, 我们要彻底改变不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再次,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中, 要让全体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 体现课程改革标准与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学生作业的评价
在作业批改中, 我采用“等级”加短语的评价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对一些优秀学生, 采用“优秀”、“真能干”、“真聪
明”、“思维敏捷”、“解法妙”、“胜不骄”等简短的激励语, 肯定学生的成绩, 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激励他们继续奋发向上。
2、对各方面都一般的学生, 采用“良好”、“进步真大”、
“成功了一半”、“争取再努力”、“细心些好吗?”、“再想想”等深情惋惜语, 这样可以调整他们的心理差距, 激励其不断进步。3、对一些能力较差, 但非智力因素的学生, 采用“中”、“需努力”、“多动脑筋好0-57”、“书写认真, 如学习赶上就好了”、
‘再检验一下好吗?”、“如果把字写得端正些, 那该多好?”、“大都看到了你的进步, 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你能赶上大家”等和暖的语气, 并及时抓住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可以起到提醒、鼓励的作用。
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批改, 我发现学生的作业一次比一
次做得好。由此看出, 作业批改中的“等级”加“短语”评价, 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激励, 树立信心。
三、学生成绩综合评价
落实素质教育就要改革小学考试, 不以单一的一张试卷给学生作终结性评价, 才能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 确立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教育质量观。我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 采用期末成绩与素质成绩综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即统测成绩占50%, 素质测评占50%。其中, 素质测评又分为口算能力占15%, 动手操作能力占10%,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占l5%, 创新能力占l0%的测评方法。其特点:一是评价内容的多样性与全面性, 二是与一张试卷进行终结性评价相比更合理、更科学。具体做法是:
1、口算能力的测评:
要求高段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60道口算题;低段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50道口算题。其中有一步计算的口算题, 也有两步计算的口算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口算方法、口算技能、口算速度、灵活的算法。对比之下, 这种测评显示了它在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2、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评:
我从补充应用题中所缺的条件或问题、看图编应用题、实际操作演示、依据题意选择正确算式等方面进行测评。如:根据题意把应用题中缺少的条件补充完整:“学校买来5个足球和4个排球, ------------------, 买两种球一共要花多少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教有创新, 学有创新。
3、动手操作能力的测评: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 为使学生能直观地去认识那些简单的教学形体, 了解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真实关系, 我充分利用学具、教室、操场、学习文具等。采用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摆一摆、分一分的测评方法。如, 要求学生量出铅笔的长, 量出课本的长和宽, 用学具盒里的平面图形成各种图案。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及灵活的思维能力。
4、创新能力的测评:
我采用找规律巧算及一些开放性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评。这些题目常常有多种算法、多种答案、多种变化。如:请根据应用题中的条件补充多个不同的问题, 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一个工程处修筑一条长2000米的水渠, 第一期工程修了全长的30%, 第二期工程修了全长的40%, ——---------------?开放题与封闭题相比, 更能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上述对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的优点是: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又关注其学习结果。评价形式是多方面、多样性的, 既反映了学生智力水平及能力的高低, 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能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全面的发展,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 篇5
1同学们,你们真肯动脑筋,智慧爷爷都伸出大拇指称赞你们呢!
2真棒!这肯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3有创意的想法啊,同学们也想到了吧!
4这是一个十岁孩子的构想吗?太令人惊奇了!
5分析得太透彻了。换一换,你来当老师,好吗?
6从你们身上,老师看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希望。
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相信,你们这些后来者一定能居上。
8你的好学令老师感动,你的博学令老师敬佩。
9这一节课,你的表现太突出了,老师代表同学们宣布“你被评为我们班的数学代言人!”
10虽然,你提的问题比较幼稚,但,老师分明看到了一颗创新的幼芽正破土而出。
11老师欣喜地感到你们不再是一张张任意涂抹的白纸,而是有独特思想和个性的当代少年。
12即使你摔倒了,老师一样为你喝彩。因为你迈出了别人不敢迈出的一步。13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是——与众不同的。
14因为你努力了,即使失败,也是美好的!
15他是勇敢的因为他一百次的失败,他又一百零一次地站了起来。
16机会的大门永远为那些作好准备的人敞开着,他——就是其中一个。
17或许,现在的他很平凡,但谁能说平凡中不孕育着伟大呢?、19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太有价值了,老师没想到同学们这么出色!
20一道题,你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解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1你看,数学家总结出来的知识,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们多棒!、、、、、、、、、、、你非常善于提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你!
33、没关系,只要你认为有道理,就要大胆地说出来!
35、“能提出这个问题很好呀!科学家就是这样成功的,祝贺你得了一枚科技章。”
37、多有创意的想法!你真聪明!
39、同学们跟科学家想得一样,真了不起!
41、试一试,你能行。
43、你真聪明,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注意探索新方法、新思路,真了不起。
45、同学们摆小棒算出9+2得11,那9+3得多少呢?你会不会摆小棒算出来呢?(生摆)同学们不仅会摆,而且说得也很好,老师真替同学们高兴。
47、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像科学家一样,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49、问得好!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些问题在我们以后的研究中逐步得到解决,同时,同学们也可以开动自己的脑筋一想,这些问题该怎样解答。
51、今天,大家学得很好,认识了人民币、角、分和它们相邻单位间得二进关系,回家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把爸爸妈妈给你的零花钱一分一分地攒起来,比比看谁是储蓄小能手。
53、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对这节课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看来,年、月、日这部分内容也有很多有趣的知识,课下同学之前可以利用学具玩一玩“年历卡”的游戏,看谁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最棒!
55、评价答题有错而引起哄堂大笑:没关系。能够站起来面对全班同学回答问题,这说明他思考了,这本身就是收获。
57、天下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学问是苦根儿里长出来的甜果,只要你付出努力了,你一定会成功。
59、评价爱迟到的同学:„„同学,你为什么迟到了?我也猜想你迟到肯定是有原因的,找出迟到的原因并克服它,你便会成为一个遵守时间的孩子。
61、×××,你今天表现得真好。
63、看他能大胆发言了,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下一次他一定表现得更好。
65、同学们想的方法很好,观察都非常仔细。
67、刚才的问题,你回答得棒极了!老师非常喜欢你!
69、你比老师想得还要多,你真行!
71、同学们有强烈地合作意识和共创精神,非常好。
73、你们的发现很有新意,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75、××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所以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77、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非常好。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研究的成果展现给大家。
79、今天,××同学开动脑筋,认真想,细心算,顺利地解答出了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学习。81、同学们利用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拼成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我为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把你们的奇思妙想展现给大家。
83、这个问题你回答得真精彩!老师也为你骄傲。
85、你这种细心解答的好习惯,同学们都应向你学习。
87、你是一个聪明爱思考的好学生,你的进步让老师高兴!
89、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看哪位同学勇敢的做小组代表,向大家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91、刚才由于时间、工具等条件的限制,虽然同学们没有得到一个十分满意的长方体物体,但可以看出,同学们对长方体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也就是说同学们刚才的努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评价探索 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激励;评价
一、重视评价的激励性
1、激励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集中体现在课堂的表现上,新课程改革力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一些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例如:数学实验教材一册第一课《开学了》是小朋友当时也在经历的事情,出示小动物们蹦蹦跳跳的走进动物学校的插图时,我为了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强调学科特点。于是提问:“小朋友们,看着小动物们上学的情景,你发现了什么和数学有关的信息?”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孩子们进入小学得到的第一个数学问题,他们也许不够积极,很多人的注意力还没有集中到老师的问题情景中,于是我说:“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拥有一双亮眼睛能够在这里找到数学?”我及时给第一个回答问题正确的小朋友一枚“亮眼睛章”,这时几乎全班的学习热情都膨胀起来,孩子们都抢着回答问题,既使学生的表现得到适时的回应与评价实现了教学目标,又使孩子们的获得了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使数学与孩子们之间建立了最初的愉快的印象。
2、激励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评价,评价要以激励式为主,评价的标准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比如一年级刚刚入校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往往有些胆怯,怕自己出错、怕同学笑话、怕老师批评,因此老师要多激励,对于发言大胆的孩子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奖励他们一枚“巧嘴巴章”既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随着学习的深入老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的说的完整,清晰,说得越好的同学越能获得“巧嘴巴章”。对于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特别重视,要鼓励全班同学都大胆的假设、猜测寻找更新的思考方法。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还可以奖励他们“灵脑筋章”充分肯定他们学习的价值。学生的想法除了说给老师听还要说给同伴听与同伴交流,这样逐步解决数学问题。
3、激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有了初步解决方案后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例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的教学时,当学生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要用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于是数学活动展开有些小孩子选择自己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有些小孩子立刻与同伴共同去探索计算方法,还有些孩子则束手无策呆坐一旁,我一边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边参加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当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请学生上台来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个小组可能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充分挖掘,实现算法多样化,对于能够解决问题的小组或学生个体给予即时的定性的评价,奖励“灵脑筋章”还要结合活动的过程给互相合作的小组成员每人一枚“合作章”,对于那些没有参与活动的同学我也创造机会让他们来发表意见,比如:“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只要他能用积极的态度来回应,我都真诚得鼓励他及时给予评价并奖励他“进步章”,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使那些学习不够积极的学生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算法得到优化,有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提高。
二、过程评价的方式
1、数学学习档案。用数学学习档案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数学过程,可以全程、多样、有效地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学生在收集学习数学记录的过程中,会看到自己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知识,会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怎样就是好的,怎样就是不太好的,这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久而久之,这种对优劣的判断能力会指导孩子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自我充实、自我完善,逐渐树立自信心。
在建立数学学习档案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辟了一方自我展示区域,供学生办个人数学学习记录展览,如开办“×××个人数学学习成长足迹展”,或“×××学习档案展”等。任何一名同学只要提前向老师提出申请,都可运用那块区域,所展出的学习记录可由自己或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之下设计完成。
2、二次评价与延迟判断。学生在數学学习上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推迟做出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或作业不满意,可以提出申请,重新学习后再解答。教师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第二次评价。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给学生提供二次评价或延迟判断是保护学生学习信心和热情的有效手段。
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 篇7
实施素质教育, 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 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 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 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 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 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二、“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1.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2.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3.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 展开求知探索;
4.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 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 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 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5.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三、“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1.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 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2.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 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3.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 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 表述具体严谨, 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4.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 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5.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 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四、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 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 检查教学效果, 调整教学方案,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鼓励上进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造成一些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 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 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 能照常完成作业时, 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 对他们进行鼓励, 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一题多改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 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 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 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 弥补不足, 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 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
3.暂不评判
学生的知识基础, 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 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 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 心理压力太大, 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 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 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 将作业重做之后, 再进行评判。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 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中, 教师适时地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让学生感到枯燥, 而是学生自主动脑、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 这样也就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接受知识的快乐殿堂, 更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师逐步完成新课标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这个背景下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书面的, 可以是口头的等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从教学的效果上来讲,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激励学生的学习, 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实施要略 篇8
一、鼓励为主,因人而异
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在同一课堂中的学习必然会表现出其个性的一面,对教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讲究激励、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投以微笑、点头,这样也能使被评价者获得心理满足。教师只有给学生以充分的个性鼓励,才能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乐趣。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幼小的心灵却和大人一样,也期盼一种真挚诚恳的交流和表达,希望自己被对方认可。教师不能挖苦、讽刺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诸如“你真笨,你真傻。”“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还不如到幼儿班去!”“我讲了几遍,你还是不懂,怎么搞的?”“没出息,越来越差了。”“你没救了,全班算你最差。”诸如此类的话会大大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师反感,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本着以表扬为主的宗旨对他们进行评价。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提升学习的动力。“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只有真挚诚恳的交流,师生之间才会有亲和力,学生才能体验学习的无穷乐趣。
二、把握尺度,客观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的批评和赞赏都应该有个“度”,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只要学生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明”,这样的赞赏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过度的指责、批评则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一蹶不振。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评价语的“尺度”,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评价他什么。
教学中,个别学生有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还不明白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回答很精彩,请你大声重复一下你的想法。”教师只有客观地进行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好在哪里,其他同学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如在教《减法巧算》时,教师出示算式:234-36-6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从中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学生回答:“我觉得36和64两个减数相加正好等于100,再从234里去减,这样比从左往右的方法计算更方便。”师:“你有这样的感觉真好,当我们在拿到一个式子或问题时,应该对数或数学方面的内容产生感觉,有了感觉,我们再去分析、思考,就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的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的评价,远离那些华而不实的评价。
三、具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性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教学问题。在对课堂上出现的学生各种回答和表现也要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对教学起促进作用。
例如,在上《平均数》时,教师由情景引入平均数后揭示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相关的问题?”生:“我想知道平均数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用得多吗?”“什么叫做平均数?”等等,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把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一罗列在黑板上,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能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使教学实效有更大的突破。
四、师生互动,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是唯一的评价实施者。我们经常在课堂中听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这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体现了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学习的一个过程。事实上学生思考、判断对方对错的互评过程,也就是一个知识循环反复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龄小,学生往往在评议时容易只看到优秀学生的“闪光点”,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闪光点”,教师需要在教学时既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矫正功能。
学生在互评中,不但能学会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能学会从知识、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始终保持课堂学习气氛热烈,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自我评价也是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结束时,我们可以经常听到“你觉得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如何?”等话题。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鼓起学习的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我,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
当然,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还应该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而且应该是评价者,教师应转换角色,以学生的朋友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小策略 篇9
一、通过评价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 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中, 教师的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要注意面向全体, 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可多多鼓励他们,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对于后进生, 可微笑着与之交流,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如此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到激励和赏识。在教学“85×10200”这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时, 我让学生思考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大家纷纷动手动脑, 想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我问:“同学们还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这时, 我观察到一位平时胆小的学生总是望着我, 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 于是我走近他, 鼓励地说:“你的算法一定很特殊, 是吗?”他说:“老师, 我是这样算的。”这时, 我让他走上讲台把计算方法板演给大家看, 并自豪地讲解了他的算法。我带头鼓起了掌, 此时他脸上露出了微笑。以后的数学课, 他不再沉默, 总是抢着发言。是老师亲切的一问给了他走上讲台的勇气, 是掌声帮他找到了自信, 是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给了他施展自己的空间。
二、恰当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思考一下, 你准行”“你的解题思路很好, 再优化一下”“看到你这样认真思考, 我感到特别地高兴, 望你再接再厉, 勇攀高峰”等, 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 使学生充满了希望, 对学习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智商很高, 头脑很灵活, 如果如果在认真点一点, 那就更好了”“如此聪明的你, 一定能想出更好的计算方法”等, 这样评价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纠正不良倾向, 培养学生严谨学习的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 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设计有所侧重的评价目标, 如有的学生胆小, 发言不积极, 教师要把大胆发言作为主要评价目标。总之, 教师要重视差异, 尊重差异,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估计“1000米有多长”时, 我分小组安排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在操场上走一走, 数一数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10米、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估计走10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走1000米需要多长时间?在上述活动中, A层学生能创造性地用推理的方法测量, 并能解释测量方法的合理性。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别出心裁的创新能力, 如“闫旭同学能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真不简单”。B层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测量的方法, 并交流不同的测量方法。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在小组探索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如“第一小组能通过集体的力量得出测量方法, 老师很欣赏你们的表现”等。C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测量。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在测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细心, 如“瞧, 苗璐璐同学量得多认真, 肯定能测量出正确的结果”等。
四、积极开展互评与自评
1. 自己评价自己, 正确对待自我。
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反醒, 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 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评价中反思、醒悟, 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提升自己, 能使学习更明智、更理性。在平时的教学中, 为了能较好地观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情况, 了解学生看待自我的客观性与自信度, 我采用了“作业本会说话”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业, 即每天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先自己评价, 然后交上来老师评价。班上有位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 当我采用作业自评后, 作业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话:这次作业粗心了, 不过作业写得干净、整齐, 老师, 能给个“良”吗?今天作业没有认真写, 下次一定能写好;上课没专心听讲, 做作业有些困难, 今后改正;老师能再讲一下今天的内容吗?从中可以看出, 自我评价更本质、更深刻。
2. 学生评价学生, 学会互相欣赏。
心理学告诉我们, 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 才能不断调整自我评价。在评价中, 我不仅让学生自评, 还让学生互评。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 大部分学生经常因小数点对不齐而出错, 我采用互评这一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计算0.83+2.7时, 找一名学生上黑板做题, 做完之后让其他学生评价黑板上的题。学生甲说:“张自君今天的数字写得比以前好看。”学生乙说:“能大胆发言, 做题很细心, 今后继续努力。”学生丙说:“灵活地运用了小数点对齐这一知识, 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学生丁说:“他没有用尺子画横线, 看起来不整齐, 以后改正”……我认真倾听着大家评价, 有时点头, 有时微笑。这种评价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 更易关注学生个体的特长、兴趣和需求, 更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
五、捕捉最佳评价时机, 让孩子健康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并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我班有一名男生, 学习较吃力。有一天, 他的字写得特别认真, 我看见后面带微笑地说:“你的字写得很好看, 老师和你握握手, 祝贺你。”放学后, 他跑回家, 兴奋地告诉他的妈妈:“今天老师和我握手了, 还表扬我字写得好”。从此以后, 他学习变得主动多了。
走进小学数学的课堂评价 篇10
一、师生共同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 而传统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 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以及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这些做法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 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
1. 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看完书或做完某道题, 自己谈谈有哪些收获, 哪些比别人强, 哪些自认为不如别人。这样,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再说一说, 印象会更深刻, 同时也给别的同学进行了提示, 别的同学也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比老师讲要好得多。
2. 学生相互评价。
学生解答完问题后, 让他们相互评价一下, 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 学会欣赏别人, 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这远比老师说谁好谁差要有益得多。因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 学生相互评价后他们就会暗暗相比, 久而久之, 他们都提高了。
3. 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在学生相互充分评价完后进行。先评价了就会行成定论。就是在学生充分评价完之后, 也要慎重, 要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探讨, 不能简单的谁是谁非。同时, 还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对别人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这样有利于今后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 评价的时候要避免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不要过多的顾虑本课的任务是否能完成。实际上, 课堂里真正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而不是某道题目做完了。只要学生通过评价, 培养了学习兴趣, 那么, 他自学的东西会比老师教的要多得多。
二、注意有效激励
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激励的评价方法, 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 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当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做的某件事引来不同的观点, 或引起别人的重视的时候, 就会刺激他学习探究的兴趣。那时, 老师不让他思考, 他也会自觉地去思考、去探索的。这比老师布置成堆的作业要有效得多。有效的激励应体现以下特点:
1. 注重情感投入。
同样一个“好”字, 可以说得平淡如水, 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 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 让人感受到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 教师的评价应该注意情感投入, 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 热情地给予褒奖,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如“你的回答准确而有深度, 语言精练。老师真为你说得这么好感到高兴!”“你对问题的回答显出你高超的概括能力, 真棒!”
2. 讲究语言机智。
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 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学期, 笔者刚接了一个班, 在一次数学课上, 一位学生 (前任老师眼中的后进生) 举手 (也许是因为遇到一位新老师, 内心的那种表现欲望蠢蠢欲动了) 回答问题后, 笔者是这样评价的:蒋李同学表现很棒!不仅是第一个举手的, 而且回答的非常准确。不仅“讲”得很明白, 还“理”得很清楚, 不愧名字叫蒋李!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 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 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需要强调的是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 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评价艺术。在指出学生不足时, 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 更多地给予鼓励, 即寓“贬”于“褒”, 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使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三、把握评价时机
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 会影响评价的结果, 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 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 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1. 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瞬时评价。
课堂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评价, 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 还要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善于把握时机, 进行对话交流评价, 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2. 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延时评价。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 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 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 让学生畅所欲言, 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 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 关注学生, 用爱心对学生真情的、正确的评价。用“评价”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 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功能,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莉.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剖析与反思[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9, (05) .
[2]盛比翼.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12) .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 评价;激励;作用
一、教师鼓励评价 ,激发学生感悟学习的真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重在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作评价。评价知识的已知和未知;评价理解的正确和错误;评价方法的巧妙和笨拙;评价运用的熟练的生硬。如:在教学“约数与倍数”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32的约数,集体交流时,有的学生找到了2、4、8,有的找到了8、16、32,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时,有一个学生质疑:“我认为0也是32的约数。”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问题提得好!你能认真观察,勇于向书本质疑,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但0是个特殊的数字,它很顽皮,不喜欢与约数交朋友。”在我的评价激励声中,又有一个学困生站起来质疑:“我发现每个数的倍数都有0,既然0不喜欢和约数交朋友,那么0一定也不喜欢和倍数交朋友。”同学们抱以热烈的掌声,我不失时机地评价:“你也能勇敢提出不同的见解,好样的!”增强了该生学习的自信心。我通过即时性激励评价,鼓励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同时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也得到了保护。
二、学生评价教师 ,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教师的评价常以外部观察与主观测定为依据,且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评价结果不可避免地受教师的经验、水平、评价手段等的影响,尤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内部因素的评价更显出其局限性,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新的评价观要求教师、学生从对立状态转入统一关系,教师不宜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项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生评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老师,勇于向老师提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数学实践活动环节,我和学生一起收集同学们对电视节目喜爱情况的数据,学生互评后,我交流学生评。同学们参与热情极高,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棒!”有的说:“老师收集的数据很充分。”有的说:“如果老师能制出条形统计图就更好了。”还有的说:“我能做的比老师更好。”学生挑战老师,师生一起活动,多项交流,评价、体现了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三、学生评价学生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我让学生以6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找规律”的讲解,6个小组讲解后,接着要求学生对本小组或其他小组的讲解进行评价。说说:“你认为哪一组讲解得最好?”有的说:“我认为和平组讲解得最好,他们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大家理解,跟别的组不同,不象闪电流星组跟彩虹组一样,只是机械的说教,不生动。”有的说“我认为七色光组讲解得比较好,他们是采用比较、归纳的方式,使大家一看就非常清楚。”有的说:“我觉得红花组讲解得最好,他们是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形象、生动”也有的说:“彩虹组的表达能力特别好”还有的说:“我也是认为七色光组表现好,如果讲解的声音能大声些,那就更好了!”在同学们的互评后,我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了同学们都说得有道理,既能赞赏别人的发言,又能客气地指出不足。这样,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自我评价 ,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运用评价策略 篇12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30年代,他们已经在这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索研究,并伴随着西方课程的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现代西方的评价思想、观念、方法或“模式”。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从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要求来看,现行课程还存在不适应的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评价内容片面,评价过程简单,评价手段单一,注重定量评价。如何较好地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评价,让课堂焕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呢?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评价谈几点看法。
一、把握张驰有序的评价时机
教师把握课堂评价的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适得其反。评价时机适时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因此,评价的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如何比较准确地把握评价时机?我认为以下的几点做法值得提倡。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课堂评价时教师不但可以用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式的渗透,而且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应指出的是,在批评学生时,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有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要大声地呵斥,而应一边讲课,一边自然地走到这位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
(二)“当机立断”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只有通过课堂生成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才能促进预设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或新的更高目标的生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
(三)“静观其变”
科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和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阶段,应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中的“延迟评价”原则,把评价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灵感。
下面是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二分之一。这句话对吗?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对此,吴老师没有即时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方派出两位学生,吴老师给他们提供一张圆纸片。一名学生从中间对折,撕开,拿出一片向反方振振有辞:“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二分之一吗?”反方同学见状沉不住气,急于反驳,吴老师也给反方两个代表一张圆纸片,反方同学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同学示意:“像这样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一小片难道也占二分之一吗?”就这样,两队还是僵持不下。
师:认为对方正确的同学,可以站到对方的队伍中去。
正方一些学生陆续站到反方那边,最后还剩两名正方代表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不服,说明理由啊。
生(正):这题是说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我们把圆纸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二分之一吗?
生(反):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题目中并没有说平均分啊,难到像我们这样随便分成两份,也能说二分之一吗?
师: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好,看来是否占二分之一关键要看是否把圆纸片“平均分”了。
吴老师对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评判孰对孰错,没有轻易揭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树观点、摆事实、说理由、评思路的富有竞争意味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意见的统一。
二、激发学习兴趣,进行童趣评价
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而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会使课堂内生机勃勃,如沐浴春风。
三、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多元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课堂评价主体就是教师,这是与对评价本质的理解密切相关的。如果把评价当作一种控制、约束甚至压服被评价者的手段,那么评价主体自然只能是权威、领导或师长;如果把评价当作为被评价者提供反馈、建议、促进其发展的途径,那么多元的评价主体将更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在新课标下评价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自己、同学都将参与这一活动,使评价更全面、公正,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
(一)学生自评
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自评时往往评不出所以然,达不到自评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找“不足点”。找“不足点”能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判断,在反思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改进。
(二)学生互评
小学生往往计较分数和等级,互评时总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使评价变成互相“挑错”与“指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同学,先努力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再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和改进的方法,使互评成为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自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2]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小学数学评价】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评价方式05-13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09-26
小学数学评价分析09-27
小学数学评价的艺术05-15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功能09-09
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10-26
小学数学老师自我评价06-15
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05-28
小学数学中的评价09-10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计划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