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小学数学

2024-06-28

学好小学数学(精选12篇)

学好小学数学 篇1

如何让小学生学好小学数学, 一直是数学教师讨论的话题, 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和大家一起切磋。

首先整顿上课状态, 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培养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授课内容以基础为主, 先让学生有成就感, 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每天围绕计算和基本概念展开练习, 尽量将所讲知识让学生消化透彻, 然后与学生建立友好交往,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优点, 并在一定的教学基础上小幅度增加难度, 逐渐挖掘出有一定潜力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重点教学。小学数学差其实没关系, 但不要放松警惕, 尽自己的力量就行了, 不能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任务, 要慢慢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 一般情况下成绩比较好的, 就是因为他们能多做题, 做题可以训练思维, 当然还要善于总结。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思维导图, 把知识系统起来, 帮助记忆, 数学的关系性很强, 环环相扣, 所以一定要善于总结, 掌握知识间的联系, 如果单是题海战术效果也不好。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由于不清楚自己应从哪下手, 从哪做起, 如果光看书按书中的章节复习很枯燥, 基本坚持不下来, 效果也不好。所以多做相对综合的题, 做到不会的就翻书看从头学, 这样可以激发自己的兴趣, 作四五套就会对所学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再层层深入, 不知不觉书就翻了好几遍, 知识点和做题方法也渐渐清晰起来, 也就有能力挑战难题, 兴趣一旦浓厚, 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学习贵在坚持, 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自己慢慢总结毕竟适合自己才好, 数学教学是很容易出成绩的, 所以很快乐, 吃点苦也值得, 要适当增加难题的量, 这样反复做的过程有很多好处:

1.可以提高自信心, 有时考试难题做不出是因为没有信心, 或心态没调整好, 如果难题见的多了, 不会对难题有畏难情绪。

2.可以开阔数学思路, 如果只做简单题, 思路、模式、套路都固定了, 题只要稍稍一变就做不出了。

3.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思想, 每次做题的时候要多想、多思考, 不要仅仅注重做过多少道题, 有些好题要反复做, 反复琢磨出题者的思路, 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 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 这是学数学的核心。

做题也要看怎么做, 要正确的做题, 带着思考。做一条下来别忙着做下一条, 停几秒钟悟一下, “悟”真的很重要, 这是一个用心体会的过程。遇到不会做的别急于看答案, 虽然看答案也可以分析, 但那毕竟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 花哪怕一个小时去思考, 即使没想出来, 但毕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 数学就是在这样的点滴积累中提高的。此外, 提高数学要有耐心,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分清学生是哪里不好, 如果试卷上经常出现基础性错误的话, 那应该建议学生多练, 这样可以熟练掌握计算规律或者是定律、概念, 如果解答问题和实际操作经常出现问题, 那么就是语文学习的时候出现的问题, 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或者是生活中一些常识还不清楚, 缺少生活经验。

其实只要用心学了, 没有什么是学不好的。好多学生现在缺的是信心, 不妨自己找些简单的题来练, 是对自己来说简单, 不是那些高手说简单。这样多做一些不仅有助于夯实基础, 也可以培养出自己的自信。做一段时间简单题后再慢慢加深难度。其实当学生攻下一道难题之后, 那种成就感和兴奋感只有他们自己体会得到。这样他们可以做到享受数学而不是仇视数学, 态度端正便是最好的教师。

数学学习要掌握技巧, 而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做一些典型的数学题, 认真地总结。题不在多而在精, 关键是看学生能不能从所做题中找到举一反三的例子, 那样以后在做题时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做起来就会顺手很多……还有就是计算题得多练, 计算谁都会, 关键是看速度, 这样学生做题就会快很多, 而且还会增加更多的信心, 最后考试的时候不用想着把题全部做完, 只要把会的题做对就可以了, 这样, 学生就会觉得很轻松。学生要切记考试完后一定要把不会的题仔细地推敲和琢磨。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慢慢地对做题有兴趣了。不懂得一定要搞明白, 宁可少做题, 也要把做的每一道题弄明白, 如没弄明白, 不要怕丢人, 要及时问教师, 不会就是不会, 问题是最关键的!学生要有一个错题本, 把做错的题写在上面, 还有不会做的题也写在上面, 要搞明白, 搞清楚, 到最后考试时多看一看, 看看自己错在哪里了, 这样会有很大帮助的!平时要多多地做练习, 类型就是那么几样, 只要掌握方法和技巧, 就可以了。还有, 千万不要死学, 学数学主要是培养一种思维。提高数学成绩有很多方法, 每个人都不一样, 有题海战术, 但是有的人适合, 有的人不适合。我认为这种战术不好, 费时费力。而且碰见没做过的, 就不知从何下手。这种方法提高成绩很快。我建议做题不在多, 在精。碰到一个不会的题目, 先不要看答案, 看看是涉及书上哪章的, 先仔细把那章的基础性知识了解透彻, 看看有没有自己没有了解的, 看完之后再去做。再想半小时至1小时, 还是做不出来的话, 就看答案。这样, 看完答案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成绩自然会得到很快的提高。

学好小学数学 篇2

数学是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化工之巧,地球之便,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要学好数学,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要学好数学,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家长和老师的首要任务。

举个例子: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有这样一个相关的故事……

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

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会方法。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假设、比较、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

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便能借助这些学法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加强引导。

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四、适时调控。

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

再举一例: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36-8时,让每个学生拿出36 根小棒,问:“怎样去掉8 根?”有的学生边摆边说:“6 减8 不够减,怎么办?”这是,老师可以加以引导:“可打开一捆再减,从36里拿出16,16 减8 得8,20 再加8 得28。”而有的同学则说:“我从36里先拿出10 根,10 减8 得2,26 再加2 得28。”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

五、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如何重视学好小学数学口算 篇3

关键词:口算能力;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教师;关注学生;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54-01

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究竟有哪些突出的问题?

一、忙于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不同形成学生解决新的口算方法的不同。课堂中学生的口算方法不同是正常的,而且是应该鼓励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再过分地区分哪种方法好,因为自己的方法对个体来说是了不起的,而且自己的方法衰退是很缓慢的。

二、面对灵活开放的教材,忽视文本解读

较之老教材,新教材在每一个知识点后,并没有出现规范的计算方法和总结语,也没有完整的提示语。这就给一线数学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开发教材的空间,也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机会。然而,灵活开放的教材也时时拷问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事实上,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挖掘教材的内涵,往往就情境而情境,缺少结合笔算教学同时加强口算练习意识和行为。

三、面对多样的口算方法,忽视正确定位

小学生学习算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即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直接接受某一种算法;另一种是探索式,即经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思考,创造出算法。就计算方法而言,算法多样化是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有其成功的方面,也给少数学困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后遗症”。

四、算理与算法之间脱节,忽视方法渗透

算理和算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是计算教学必须关注的两个方面。算法是对行为的规定,是计算的具体方法;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计算的原理。口算教学,只有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才能灵活掌握算法。而事实上,算理与算法脱节,造成算法抽象与算理直观之间出现了断层,已经是口算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五、重计算结果,轻思维过程。

当前口算教学的一个主要弊病是,部分教师认为口算简单易教,不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重计算结果,忽视思维过程。

主要表现为:

1、重法则而轻算理

教师只重视口算的结果,忽视算理教学,致使学生运算速度慢,满足于机械地按照法则进行详尽的、展开式的计算思维过程。由于算理不清晰,学生一旦形成计算习惯,将对口算技能的提高,产生严重障碍。

2、重结果而轻思维过程

教师以学生计算正确为目标,不愿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比较、评价各种解题思路的优劣,不愿在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上下功夫,忽视学生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培养。

六、训练时重“量”轻“质”,忽视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良答题习惯经常会引发学生计算错误。目前很多教师在口算训练时重“量”轻“质”,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学生练习口算时,听题、读题、抄写答数往往不够仔细,因此,我们不能把这种错误简单归咎于“粗心”或“马虎”,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总之,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状态下完成口算题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说话,独立思考,养成“看清题目、注意符号,正确口算、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口算正确率。

七、练习形式设计单一,忽视兴趣激发

一堂计算训练课,一定有它内在的生长逻辑。什么是教师该传授的?什么是该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时若能将教材的内在结构转化为课堂的教学结构,不仅能突显口算教学的主干,也能使课堂变得疏密有致。日常的口算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不同形式的题目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是练习的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还有的教师平时不加强练习,只在期末测试前才进行突击,并加大练习量。这种过分集中的方式,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八、过多依赖电脑演示,忽视示范引领

目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很多青年教师上课都喜欢使用多媒体手段,变革教学方式,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课,使用课件(光盘)的特别多。这其中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节省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些教师整节课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操作,生动的图画、逼真的效果,学生学的时候兴趣盎然,看的时候目不转睛,而到独立练习时却头脑空空。很多教师的数学课,黑板上连课题都不板书,都在电脑上操作演示,一闪而过,忽视示范引领和过程展并,以致新课结束时,黑板上一片空白。这样的口算教学失去了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缺失了学生参与计算算理和算法的形成过程,无疑是有缺憾的。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好小学数学 篇4

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做到合理地运用一些实物的教学工具等。我们在举例子时, 要多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 这样可以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们在心情愉快的环境中感觉不到学习数学的难度, 也不至于在学习中迷失方向。例如, 老师在讲到第九册练习题时, 计算面积这一问题时, 老师要考虑到学生以前还没接触到这样的问题, 老师就要想办法来引导学生, 然后也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了:

第一, 首先要知道这个加料斗是什么样的形状物体, 可以通过实体让学生们认识物体的形状, 加深对加料斗的深刻理解, 这样就会把抽象的问题变得非常的具体化,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第二, 让孩子们观察一下这个料斗的上下两个面是不是空的, 要求让学生亲自去看去做这件事情, 让孩子知道这个加料斗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让孩子真正看到物体的形状, 这样学生会一下子就会明白计算加料斗的面积和四周侧面的面积。

第三, 让孩子去进一步观察这个料斗的形状和大小等。

第四, 通过让学生们对这个物体的观察, 使他们遇到难题时就不会再退缩了。他们会想办法去解答这道题的, 这样让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的。在学习中遇到关于体积方面的试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觉得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 是通过在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学到的。如果我们不用心地去观察的话, 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有想象的能力, 我们要一步步培养学生, 增加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如果在课堂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这样就增加了对学习数学的乐趣了。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现在虽为教师, 但是我们也是从学生时期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都经历了学生时期的事情, 那时我们也有自己喜欢的老师, 喜欢听他的课, 才会对他讲的课程有兴趣。数学这门功课在学生们看来本身是一门很困难很枯燥的课程,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表情十分的严肃, 那么学生在听不明白老师讲的内容时, 也不敢向老师提问了, 有的学生在这时就会不懂装懂, 学生不仅不好好学习, 反而对数学不再感兴趣了。所以, 在平时作为人民的教师就要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们近距离地接触, 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热情去帮助她们解决困难, 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自己的良师, 也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还有在学习上去主动帮助那些成绩差的学生, 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并且在学习去鼓励她们, 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每一道难题, 直到他们听懂为止。还有就是不要歧视那些差等生, 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的学习, 还要去发现她们的优点, 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一位可亲、可信的朋友。

三、动手操作, 激发兴趣

学习数学这门课程,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 以此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动手操作可以锻炼学生们主动的学习, 让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能力, 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可以通过学生全面地参加各种活动来实现。这种活动需要学生多种感官来参与,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口的表达能力。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教师在讲到三角形面积时, 就可以找几名学生准备一些各不相同的三角形, 比如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拼一拼, 拼成自己学过的图形, 再和原来的图形进行比较, 然后观察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区别之处, 高低、面积有什么关系, 从中就会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就可以证明了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 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教学比总听教师说、摆、拼等学到的知识坚固得多。这样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力。

四、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的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些和数学有关的游戏, 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让学生自己感到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会在课堂中学不会的难题, 在游戏中可以开发学的大脑思维能力, 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思考、理解这个问题, 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 又适用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比如, 在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 可以设计桃子的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桃树, 然后又在又大又红的桃子上分别写上不同的乘法算式, 在大树旁画上不同颜色的篮子, 让学生将计算结果按照颜色分别摘到篮子里, 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通过鼓励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有的小学生不理解学习要做到全面的理解和学习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偏科, 不会的就不想去学, 就放弃了;有的和教材虽然有关系, 但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觉得非常困难, 他们就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了;有的教材内容比较难不容易学会, 作业也很多很难的话, 他们就会感觉有负担了, 就会产生厌烦、焦虑抵触的学习态度。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学生平时的学习情绪, 要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 这样他们的兴趣才能持久、浓厚。

比赛也是一种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的一种办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来开展口算等竞赛活动。在竞赛中老师要对学生有奖励, 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和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都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动力, 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往往就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希望, 有时因为一句话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我们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对他及时地帮助, 及时地鼓励, 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学习成功的快乐,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适当评价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的。在数学的练习册上有一道比较难的题目, 很多孩子都没有做对, 但是有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很一般地学生用一种很好的方法做对了, 只是在计算时做错了, 老师为了鼓励这位同学在他的练习册上写了这样的批语:“方法太好了。如果在做题时更细心些就非常的棒了。”这位平常不改作业的学生在发下练习册后主动找到我来改错。

还有一个小男孩平时写作业时字迹特别的潦草。有一次他的作业都做对了, 而且他的字迹工整, 我就在他的本子上给这位学生贴了一个小贴画来奖励他。因为他很喜欢贴画, 我就在贴画旁边写:“看到你的进步我很高兴, 希望你再接再厉, 保持下去。”他拿到作业后非常的开心, 在以后看作业时我都会以不同的方法去鼓励他, 从此以后他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认真了。所以说作为老师,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鼓励每一个同学。我们这样对待学生让他们感到关心和爱护, 从而让他们增加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六、课堂小结, 保持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有好的开端, 也要有好的结束。在课堂上要保持趣味感, 要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比如, 在教学“年、月、日”时, 我是这样结束本课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大家对此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为什么二月里有的是28天, 有的是29天呢?为什么还会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呢?”我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去查找一些课外的书籍, 等第二天上课时我们大家看看哪位同学回答得最准确, 这样再次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积极主动的情绪, 保持了学习的浓厚兴趣。

还有就是作为学生的家长也要做到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热爱学习, 在孩子写作业时, 作为家长也要给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 让孩子耳濡目染, 孩子就会学着经常看书、学习了。

我们家长也可以对孩子实施奖励的政策, 如果孩子的成绩好, 表现得也不错, 那么家长就可以用物质和赞美来奖励孩子, 不要过多地批评孩子, 因为批评过多会造成孩子心理压力, 我们要多用表扬的方法来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总之, 我们作为孩子的培养人, 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教学的水平, 也要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总结各种教学适用的合理的方法, 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数学这一门课程是最基础的学科, 老师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学好这一门课程是非常难的。小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简单, 小学生做事, 不会用心去考虑, 注意力也不集中, 我们一般都是用我们传统的、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们讲课, 这种讲课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听老师讲课时会感到厌烦, 对学习数学这一门课程产生不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如果想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兴趣, 那么就要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求知欲、探索欲。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对学生们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在这里我们就拿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问题, 来共同讨论、共同研究一下。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激发

参考文献

[1]王大平.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知识经济, 2010, (19) .

[2]苗瑞芳.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学周刊, 2011, (17) .

[3]刘建云.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J].山西青年, 2013, (20) .

学好小学数学总结 篇5

要想学好小学数学,我以为小学数学本身是一切逻辑思维的基础。孩子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在于家长对数学的态度。孩子的小学数学学习不能以会做几道题来考察,更不能用考试时是不是都做对了来判定,那都是应试教育的手段,背会几道例题,做题细致一些,所有的孩子都能考100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应该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数学,看家长怎样利用生活。还是那句老话,培养孩子的兴趣关键在家长,尤其是家长对待学习的态度。

1.孩子小学学习数学非常困难怎么办? 每个班中都会有10%左右的同学学习数学非常困难,他们成绩不好,上课听不懂.没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老师在和家长家长交流时,往往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作业),学习基础差等.这些问题都是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认真学习,没有认真听讲.那么认真听课的同学中也有数学很差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不端学习中.我体会到,每个学生的智力结构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原本就弱一些,就像有的孩子天生运动的协调性就差是一样的道理.作为教师,要允许这些孩子比大多数孩子学习速度慢一些,想办法让他们不端段体验成功.据我的经验,设计适合这些孩子的练习,让他们在完成专门的练习中不断进步是很好的方法.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为设计这样的练习出力,有了专门为自己设计的作业.学生还会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吗?他还会中处于失败的折磨中吗?

让好习惯为学好小学数学奠基 篇6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地生动有趣。所以,数学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把学生们的学习用具收集在一起,模拟成一个小超市。然后让学生们轮流做售货员与顾客。如买一支铅笔0.2元,一块橡皮0.3元,一支水笔1.6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如果给你5元应找回多少钱?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优胜者可以做下一轮的营业员或顾客。这样,就让学生能够认真地倾听老师的讲解。实践证明,一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就会在倾听中提出疑问,在倾听中分析问题,在倾听中不断积累,从而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专心听讲,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学习数学离不开阅读课本,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想象、概括、总结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就会在很多地方表现出其弊端。如练习时不会审题,读完题目后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独立地概括题意,从而不能正确独立地解决问题等。例如: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在给出的方格中画一个直角,标出各部分名称。结果很多学生没能完成标出各部分名称,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题目读完就开始动手做了。很多小学生不认真审题,仅凭自己的感觉就开始做题了。这样,势必造成结果的错误。

三、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认为,个体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参与、引导、调节,在课堂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大胆的发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营造宽松氛围的办法很多,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在此过程中提出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境结合到一起,激起学生从心中产生疑问,从而养成学会质疑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我们不妨把123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在交换后会惊奇地说:“为什么与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奥秘?”然后教师创设情境来解释学生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养成大胆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相互协作,培养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共同学习,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习惯。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主观意识较差,对问题缺乏主见,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相互合作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时,先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思考与交流合作的情境,要求学生统计视频中某个时间段内过往的车辆有多少货车,多少轿车,多少农用车?当第一遍放完后,很多学生觉得没有来得及统计出数量。于是再次播放,播放结束后仍然来不及记录。于是教师提出质疑:为什么两次都不能清楚地记录下来数量呢?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数量记录下来呢?通过这样的启示学生就想到了分工合作,于是有的专门负责记录轿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农用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这样,当多媒体视频播完后各每个小组都有了正确的统计结果。通过这样分工负责活动,大家都明白了有的问题是需要小组合作的,从而体会到合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不把动作与思维联系起来,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认知过程中很难把得出的结论有效地形成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出应用性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形成知识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后,让学生动手测算一下自己的课桌、黑板、教室的面积。这样的活动不仅实现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灵活运用,还为以后学习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不仅如此,还可以开展数学兴趣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教学“平均数”后,就以小组为单位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测量并计算班级中每个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等。这样,学生们在合作中动手操作,很快就理解了“平均数”这个概念,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们还要突出对学生应用性操作的训练,如学习乘法数量关系后,可让学生帮助家长购物,根据单价自己计算价钱。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

总之,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容易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所以,只要我们引导得法,就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小学生们的今后学习与工作都大有裨益。

怎样让学生学好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7

1. 认真钻研教材,增强教材使用的有效性。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是实施有效备课、有效课堂的前提。对于教材使用,我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1.1 走进教材吃透教材。

对教材的处理,我首先认真研读把握教材特色;其次和教材平等对话,明确目标、把握要求,吃透重点难点,抓住关键点,做到尊重教材、源于教材。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一课时,依据教材,凸显画线段图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策略之一,突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精心组织教学。

1.2 活化教材将教材内容情境化。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力求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或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与补充,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以本班学生抖空竹的例子改编例题,让学生感到亲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六年级数学教学要从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这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础。因此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学习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为的参与是否积极,努力;二是认知参与,也就是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中思考的程度;三是情感参与,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我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有效参与。如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自己发现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半径是直径的1/2。再通过欣赏: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古老的阴阳太极等,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中圆的美。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有效参与使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3. 总结经验,教给方法。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无捷径可走,但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抓住课堂。

理科学习重在平时,突击复习是不行的。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0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3.2 高质量完成作业。

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地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理科十分重要。

3.3 勤思考,多提问。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穷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4 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更深一步是涉及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注重反馈,提高质量。

4. 突出思维,发展个性。

六年级数学课必须突出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六年级数学课应责无旁贷地促使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材料的选择上,要做到“不超纲,不超前”,知识与能力训练尽量做到前后配合,否则,就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长才能的教学目的就会落空。

5. 寓于思想,提高品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学生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介绍一些我国的数学历史和我国的数学家及研究成果。比如: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则早一千年;又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其精确度远远超过当时其他各国数学家……通过介绍历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了他们为祖国发展而学习的热情。

6.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求知上来。

7. 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

学好小学数学 篇8

一、要让课堂增彩, 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信心

小学生年龄较小, 一下子接触如此复杂的数学课程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 可是发生在我们周边的许多生活中的事情与课堂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教师应该使教学多多贴近生活, 让学生先有个过渡, 以增加他们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再者, 学生一般都较喜欢游戏, 因为游戏让他们放松, 也比较符合他们的特性。教师若在课堂上运用一两个游戏,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快乐。例如, 教师在教学生乘法口诀表时, 可以编一套顺口溜让学生背, 再组织分组进行比赛, 看哪个队更好, 并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一来课堂会更具有趣味性, 学生可以把复杂的知识记得更轻松更牢固, 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小学数学并不难, 由此建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后例题补充, 让学生透彻理解举一反三

一般教师会在讲解完课本教学内容后再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题目或历年考试真题, 扩大学生的阅题量, 使学生在碰到其他题目时不至于措手不及, 这种方法对学生是很有益的。在学生刚刚学完课本知识后, 教师应该把抽象的概念、定理具体细化, 把它们运用到习题中去, 让学生在掌握例题后还可以举一反三地应对其他类似的题目。这样一来, 小学生的思维不会只停留在例题上, 而是对此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 运用地更加自如。

三、学会思考, 正确掌握学习方法

对于每一道题目, 学生都应该理解它的解题思路, 把握它的思维思考方式, 把思考和观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数学最主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 思考后才会发现各类题目的不同特点, 从而找出答案的突破点和更简易的解题方法。在做完题目后, 学生一定要多思考, 与题目的参考答案作比较, 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之有什么不同, 比较哪种方法更好, 从而补充自己的缺陷, 总结经验, 使自己得到提高。

四、循序渐进, 选择难易适度的题目

许多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数学水平得到提升, 往往会做很多难度很大的题目, 这样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还会使自己的压力很大。所以,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 可以选择一些技巧性比较强, 但是难度合适同时也没有超出教学范围的题目做。比如一些难度适中的考试真题、趣味性强思维密的益智题。学生要做好基础题目, 把基础打牢, 再依据自己的水平进行调整。如此一来, 学生的思路将会得到丰富与扩展, 同时也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

五、多多练习, 发现技巧, 快速解题

要学好小学数学, 就要多多做练习。可是有些学生练了很多题也不见数学成绩的提高, 反而成绩还有所下滑, 原因在于他们做题的方法不对且题后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教师要求的多做题并不是大搞题海战术, 埋头苦干, 而是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知识性丰富的题目, 同时还要掌握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 从中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有效率地解答题目。

1. 学生应该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题型与解法。

课本上的内容是根据相应的知识点来编写的, 所以学生对课本上的各种知识点与题目必须掌握好才能运用它们来解答其他由基本题演化过来的课外题目或由多种基本题组合而来的难度稍大的综合题。

2.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不同题目的解法, 分析它的思考方式, 从而让自己对一种类型的题目掌握固定的思考方式。

数学的思维性较强, 技巧多, 在不同的题目中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 我们在此方面只要多多重视就会形成所谓的万能解题模式。不管是什么题型, 只要是同一类的题目就会有相同的知识点体现在其中, 学生只要仔细审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3. 学生要学会多做综合题来测试自己的知识漏洞。

综合题所侧重的知识点较广, 如果其中一步解不开那就很难解开下一步, 学生在做综合题的时候不能求快而要首先对题目涉及的知识进行分解, 然后再进行解答。做综合题还需要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需要长期坚持, 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漏洞得到弥补, 让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程中, 教师要扮演好角色, 把握小学生的各种心理特点。教师要先在课堂上使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再慢慢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培养学生的乐趣, 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课后, 教师要要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以上的几种方法只是参考, 学生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调整, 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促进自己的数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明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学好数学 篇9

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那么谁都无法阻挡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即使教师不刻意地强调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 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认真听讲, 注意力非常集中, 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表现出来强烈的好奇心, 总想弄明白其中的奥秘。数学就是一门充满奥妙的学科, 因此, 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 让他们探究数学的奥秘, 从而让他们爱上数学。但凡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无不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可以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题, 并以解出难题为骄傲。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数学学习成绩就会明显提高。如果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 那么让他们学习数学无异于听天书。因此, 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 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创新, 使教学内容多样化、生活化、情境化, 具有趣味性。如教师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他们了解, 让他们真切地触摸, 立体地感受。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并动脑思考, 自己获得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做任何事情, 只要具备良好的态度, 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真正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形成正确的认识, 从心底里热爱学数学,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认真揣摩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内心的情感需要, 使用他们喜欢的教学手段,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一旦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与快乐, 就会更加喜欢学习数学。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在课堂上便会更加集中精力, 认真听讲,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教学时, 应该平等对待学生, 以好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营造轻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活动, 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进行观察、计算等一系列活动, 在合作中获取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思想上的沟通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学生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教师此时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给予他们鼓励。学生的心灵很脆弱敏感, 教师应该注重保护学生敏感的情感和脆弱的心灵,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一个无意识的动作或一个随意的眼神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 多和他们交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课堂提问时,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 耐心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 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 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 而是耐心引导, 以免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导入, 能够增强新课内容的新鲜性和趣味性, 丰富了教学内容, 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 用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 学生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又有所差异。此时, 教师通过多媒体的特效把两个基本点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 先以右边的顶点为中心, 逆时针旋转180度, 使两个三角形的底边成一条直线, 再沿一边向上平移, 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以“动”促思, 议辩结合, 师生达成了共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介入, 使“转化”这一数学思想凝成中心点, 并连点成线, 为以后学习其他图形以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等知识作了铺垫, 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学好小学数学 篇10

1.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1.1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已学知识, 对相关知识进行

联系、沟通, 把平时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逐渐形成认知结构, 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 横成链, 形成知识网络。

1.2 对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以达到深化、巩固的目的。

结合学生实际, 能够做到堵漏补缺, 扬长补短, 同时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

1.3 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

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展独立思考, 刻苦钻

研的精神与仔细计算书写整洁和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一是将知识点联结起来 (求同) ;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 (求异) 。

2. 课前预习, 带“疑”进课

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是决定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科学组织课前预习, 准确地把握预习情况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积极性。预习问题是学生预习自学时的基本“凭借”, 预习问题设计得当是取得良好预习效果的关键。好的预习问题具有引导学生自学、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在实践中我认为一个好的预习问题可从下面三方面来设计。

2.1 预习问题要有可操作性。

布置预习作业, 防止提出“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例几或多少页”这样空乏的预习要求, 同时又不能将问题设计得过大, 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 以方便学生根据预习问题来自学。

2.2 预习问题要量力而行。

通过预习, 学生初步理解、解决一些问题, 但对学生能初步理解、解决哪些问题, 教师不但要心中有数, 而且要有较准确的估计, 不能简单化地将教学目标与预习目标混为一体, 不恰当地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 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3 预习题要体现启发性。

预习过程就是学生尝试复习旧知、尝试梳理知识的过程, 有点拨作用, 有助于学生理解旧知、尝试成功。

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 可以设计这样几道预习题: (1) 我们学过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 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在撰写预习题时, 还要注意不将一些抽象的、属于教师讲解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划定为统一的预习内容。

3. 自主整理, 沟通联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多是教师整理归纳, 学生听、抄笔记, 结果是老师讲得面面俱到, 学生做题却漏洞百出, 因为学生被动接受消化的不多。新复习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 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3.1 用自我默忆法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遗忘的知

识可以翻书查找, 并将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在练习本上, 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意义。这个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可以提供帮助。学生通过思维再现、记忆提炼, 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 这是整理知识的重要基础。

3.2 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

数学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复习课重在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这种目标的实现, 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 合作探索来完成。每位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整理思路, 在相互补充过程中逐步完善。教师巡视指导, 参与学生交流, 了解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问题认识的不同, 以有利于接下来的汇报交流活动。

3.3 让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一是归纳知识要点, 老师根据汇报补充整理成板书, 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二是组际间的质疑解疑。各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或疑惑的问题, 通过质疑、争论、讨论, 激起学生智慧的碰撞, 情感的共鸣, 使知识本质更加清晰, 记忆更加深刻。

4. 积极反馈与评价, 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我们都期望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得到回报, 因此别人的积极反馈会使我们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学好小学数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67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课程枯燥无聊,他们完全提不起兴趣学习数学,对待数学课程的学习态度散漫,觉得数学课程很难或者学起来没用就放弃学习,还有的学生是学习方法不正确等等,这种种原因都导致了学生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为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加强引导,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独立自主的学习观念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学好数学。

一、加强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一定要加强引导,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要想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数学课程,认识到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工具。作为一门学科,数学课程是理科的基础,只有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课程,才能为未来继续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数学课程还与其他课程相联系,如与美学、经济学、建筑学等专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学好数学课程,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作为工具来说,数学对个人来说可以帮助人们培养理性思维,让人们的思维更加具有逻辑性,更加严谨、更加敏锐;对于社会来说,数学更是不断地推动着社会文明向前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将严谨的数学与计算机工程的联系起来,促进社会飞速发展。从各种方面来说,足以证明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学生才会真正的重视数学课程,为学生学好数学课程提供前提条件。

其次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课程,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和学习。其实数学并不是生硬死板、枯燥无聊的,数学内容丰富多彩,老师只要引导学生充分的认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生自然会其被吸引。培根说过,“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学生只有真正的掌握数学课程,学会数学知识,才能走向更宽广的未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用心体会,我们总能体会到数学的和谐与美感,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课程,才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

二、合作学习,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要想让学生学好小学数学课程,老师必须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真正的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采用单调的讲课方法,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

说起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很多人会想到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式学习,然而目前很多教师使用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方法的形式都流于表面。要想真正的将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去,就要坚持由老师引导、由学生掌控的师生结合的自主探究学习原则。合作学习首先要由老师科学合理的安排划分学习小组,而不能随意安排结合,要确保各个小组之间平均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不相上下,每个小组成员都各有所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次要安排真实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去讨论,而不仅只是表面形式,小组成员在共同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真正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学习效果。最后老师还要严格把控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期间的纪律,以免出现学生浪费时间、不遵守纪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多元化教学方式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多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授课;还可以采用课堂竞赛等不同形式。通过这些不同的方法相互配合,从而达到让学生学好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

三、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要想让学生学好小学数学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数学课程,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学生对待数学课程看似在认真学习,却没有进步或者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在认真听讲,其实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就走神开小差,不集中注意力,这样学习起来自然没有任何效率可言;有的学生对待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看似完成的很认真,其实经常抄袭他人的作业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因为学生对待数学课程的学习态度不认真。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学习、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课后认真复习、预习,及时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课程。

四、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要想让学生时刻保持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就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不断地从生活中去探究、去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应用,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去买东西的时候买了几样东西?每种东西各是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在上学路上见到的建筑物上都有什么形状?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在建筑物上有哪些应用?这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既能够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好小学数学 篇12

一、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习惯

虽然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基础知识,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应该从点睛的角度,教授学生数学思维模式以及基础知识. 不能只要求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寻找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思路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 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只要学生学会独立主动的思考问题,就会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题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得到提高. 俗话说,“熟能生巧”. 如果教师能鼓励学生将一个问题反复思考,反复练习并反复纠错, 就能习得其中精髓, 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时,教师应该先给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口算,比如26×3 = ?. 虽然学生已经学过,但是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学习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基础. 等学生完成口算后, 教师就可以在3后面加两个零,题目就变成:26×300 = ? . 学生会对此产生好奇,会想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 但是碍于所学知识有其局限性,导致无法完成题目. 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新的内容,解答学生疑惑. 实践证明, 对数学问题反复的思考就会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创设思考情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班级学风的营造. 小学生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对身边的人和事都会有巨大的好奇心,也正是由于这股好奇心, 小学生会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如果教师能把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很好的运用,那么教学手段便会更上一层楼. 在全球化的大时代里, 国与国之间都十分注重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应该顺应潮流,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更是互惠互利的表现.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问在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可以出现哪些关系? 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不能全面记住已学知识. 这时,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自成小组对所提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尽可能举出更多例子. 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出与自己不同的答案,还可以学习到别人思考问题的方式. 教师应该设置更多的思考情景和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交流、相互合作的习惯. 鼓励学生间交流的好处还在于避免学生因为害羞而难以启齿,也避免学生因为赢得老师注意而不愿与他人分享答案. 况且培养交流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也很有帮助.

三、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虽然数学对学生所要求的表达能力没有像语文那么高,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用清晰、通顺的语言进行观点阐述和表达同样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 学习数学 知识、掌握解题方法的同时,学生还必须要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试想, 如果一名学生只知道埋头解题,却无法对别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当然,这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失败. 因此,不管是在日常交际还是数学课堂上,教师都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一个较长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概括. 学生就能潜意识的利用自己已学的词汇和数学术语进行语言组织,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大脑语言层的发展, 也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题目含义. 教师应该对学生在表达中所犯的错误进行纠正,解释错误的原因,而不该放任不管、任其为之. 从另一方面说,教师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紧跟教学速度. 数学的提高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学习如何将知识迁移,如何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也在于如何提高语言能力,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加以总结概括,与他人进行交流.

四、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习惯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根据这个特点,布置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强化学生记忆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和举的例子都十分有限,如果不通过学生自己做题练习,很难找到教学中所遗漏的要点,也无法估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 作业也可以被看作是学生与教师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 学习数学的过程, 就是要求学生不断地练习.如果只是靠上课听讲, 是毫无用处的.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果不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那么6天后对于之前所学的东西仅记得25.4%. 可见,巩固、温习是有多么重要. 当然,我们不能只顾作业的数量而忽视作业的质量. 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把所谓的课后习题全都完成,要知道,有些课后习题即便完成了也没有很大的效果. 教师应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也可以布置一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供基础较好的或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思考. 对于作业的要求, 学生应该做到独立完成, 并且保证低错误率. 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想着只要立马完成就能出去玩,就忽视极高的错误率. 此时,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静下心来,反复检查,耐心地完成作业. 抄袭他人作业,在小学阶段也是屡见不鲜. 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引起重视,避免学生产生抄袭心理,努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上一篇:音乐智慧下一篇:文化用品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