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的评价策略

2024-08-10

小学数学课的评价策略(共12篇)

小学数学课的评价策略 篇1

传统即时评价存在一些弊端:如评价的目标狭窄;评价的内容片面;评价的主体单一;评价的作用有限等,评价不到位、评价存在问题容易引发学生不良情绪。即时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它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点,好的评价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何在数学课堂开展即时评价?

一、评价在主体对象中掌控

1. 在个体与整体中关注

(1)关注个体。即时评价面对的是知识基础差异性的学生个体,教师在评价时要因人而异。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讨论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一位平时爱捣蛋的学生站起来说:“为什么不直接将平行四边形剪开,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啊,就能计算了。”其他学生本以为他又要“捣蛋”了,但这次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上来演示,这位学生经过操作,最后成功地推导出计算公式。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我也及时鼓励他。从这次之后,这个学生变了,每节数学课他都很认真,发言格外积极。

(2)关注整体。学生是一个整体,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体的同时也要考虑整体评价所带来的效应。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听到两个同学的对话:“我的数学老师真没意思,经常表扬你,夸你学习好,写字工整,从不表扬我,我是不是什么都不行啊?”学生的对话和失望的表情让我深深地触动了,我的表扬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那么的重要。从此之后,我就会找合适的时机表扬学生群体,有效弥补个体“缺失”的表扬。

2. 在肯定与否定中引导

肯定和否定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在否定前,先肯定成绩。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好时,教师不要动不动就批评,这样学生就会对评价产生抵触,评价也就失去了作用。在开展即时评价时,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某个闪光点,再指出错误,学生就乐意接受,并认真改进。

(2)否定要具体,就事论事。在开展即时评价时,教师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不可以因学生的错误而过多地语言评价,教师要抓住其中的关键点,适时评价就行。

(3)帮助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找到错误的解决方法,教师在评价时要考虑到数学学科特点,借助即时评价让学生有效找到错误的解决方法,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评价在组织形式中完美

1. 在有声与无声中丰富

(1)口头语言。口头评价是课堂评价中最常用的方式,口头评价要做到精而准,让评价多一点数学价值,语言简单重复出现“你太棒了”之类的评价语,学生会产生疲劳,而应该结合数学思维在适当处评价。

(2)体态语言。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崇拜感,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评价”学生,有时候一个微笑胜过千言万语,体态语言用得好,师生之间会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关系。

2. 在一元与多元中兼容

(1)教师的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在开展即时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内心的想法,认真研究数学教学过程存在的即时评价点,借助评价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产生“我要解决问题”的心态。有效的即时评价会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2)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能让老师看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发问的思维习惯。因此,我课后会问学生:“这节课,教师教得怎样?”得益于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构建,不少学生会说出我意想不到的话。如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某个问题我发现讲得太快了,我们还是无法弄清楚。”……学生敢于对教师进行评价,是教学上的进步,它能让老师发现教学上的不足,进而找到改进的方法。

(3)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同于成人,他们之间的评价能弥补教师评价的空白点,他们比老师更细腻。因此,开展即时评价也要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如,数学小组合作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之间在合作过程中进行互相评价,通过评价发现自身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调整的过程,课堂结束时或一天结束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得与失,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自我总结的过程。

三、评价在瞬时中把握

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瞬时评价是即时评价的一种类型,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思维点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训练。

总之,即时评价是数学课堂的最常用的方式,教师要紧扣数学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巧妙将即时评价用在每一个点上,从而让即时评价真正发挥出其最佳功能,让数学数学更加智慧和灵性。

摘要:即时评价是课堂评价中常用的方式,小学数学课程如何有效开展即时评价?本文从评价在主体对象中掌控;评价在组织形式中完美;评价在瞬时中把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小学数学课的评价策略 篇2

【摘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课堂下的新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上,与信息技术相有效结合,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同时,还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总有效率,所以如何将二者实现科学结合,不断完善二者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教师进一步探讨。本文主要在教学评价改革的指导下,探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设计策略 前言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育事业中,有助于教师开展高效课堂,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而对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整合评价中,主要从三大方面入手,一应用什么的评价观念,即在二者相结合的意义下展开分析,探讨信息技术下展开小学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带来怎样的积极意义;二是教学资源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信息技术课堂能够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给予学生更为真实和可靠的教学环境;三是这一模式是否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而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上体验到怎么样的数学知识与课堂。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首先,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具备明确的学习方法和目标,虽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在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仍然需要掌握想象力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联系紧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转变传统课堂上的课本、粉笔还有黑板等枯燥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更为丰富的就小学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动物的动图演示加法和乘法的计算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其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化知识,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学习数学,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将前后知识的学习内容相互联系与应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还需要教师加以训练。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主动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变成成学生所熟知,或可想象的事物,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影响,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千米和吨还有毫米等计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

[2][1]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不同长度单位的实物进行展示,以此加深学生的认知。

最后,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自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中提到,教师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文内容的教学,而需要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并往创新型人才方面发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学图像、音频或者录像等,让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将其融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在不断融合与应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完善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资源,确保其符合教学要求

从教学内容展开分析,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资源应与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相匹配,即“适合度”,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材料是教学资源,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适宜的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学习技巧。所以,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机融合,应确保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小学数学课堂服务,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同时,还要保证信息技术下所呈现的教学形式适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学习规律的需要。如两步应用题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的对话场景,让学生通过体验,深刻理解到应用题中题目所提供已知条件,进而通过思考和探究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更为贴合教学内容。3.转换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模式,以满足教学需求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有效结合,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有必要从教学理念的设定方面入手,确保教学形式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传授的数学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在信息技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还应该体现出新课改教学要求,即实现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这一教学形式下,获得更大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如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面积单位的区分,并请学生自由分组,探析教师所提出的设问,以鼓励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实行有机整合后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理解信息化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之间的联系与意义,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其意义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相有效结合,以充分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参考文献】

[1]张圆圆.新课标背景下关于小学数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24):86-87.[2]董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80-81.[4]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几个策略 篇3

一、根据作业内容,分项评价

一篇好的学生数学作业是多项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我们只注重对学生的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这样就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改策略,从而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例如,我在数学作业中设计了分项评价等级的方法:“A”表示“双基”方面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使用依据的合理性和步骤的完整性记忆结果的正确性;“B”表示书面方面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所用的文字、符号、图形的正确性和书写的整洁性以及格式的规范性;“C”表示创新方面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的逻辑性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有课外延伸等。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抓住学生的优点,激发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完成作业质量不好的因素是多元的,即使是平时的优等生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我在评价中除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客观评价外,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优点给予放大,采取肯定、鼓励、表演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经常保持适当的学习激情,从而为他们学好数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当发现学生在某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解决比较困难的试题时没有畏缩,积极思考,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作业时,我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的评价,并适当提高评价等级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我班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作业难得做对。一次,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时候,我发现他听得十分认真,发言也很积极,课后10道作业题他竟然做对了8道,我立刻抓住时机,在作业上用红笔给了他写下了大大的“优秀”,这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从此,他完成的作业都是十分整洁,字迹工工整整的,而且答题的质量也不断地稳定提高,期末考试120分的试卷,他得了105分。

三、适当一题多改,培养学生多元思维

心理学发现,人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有时达不到较高的水平而得不到自己希望得到评价等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有时我采取一题多改,渐次提高评价等级的策略。在实际操作者是这样的,当学生拿到老师批改完的自己的作业后,我首先要求他们自己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补充一种更好的解题方法,然后再交给我审阅评价,我则根据视情况提高等级。为增强实际操作效果,有时我还在学生作业上加些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鼓励性批语,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有一学生做32×188+32的计算时,解题为:“32×188+32=6016+32=6048”,于是,我给了一个中等评价,并在批语中写道:“得数正确,能不能再找到另一种计算方法。好孩子,试试看!”这个学生通过思考又补了一种算法:“32×188+32=(32×100)+(32×88)+36=3200+2816+36=6048”。于是我及时给他加高了等级,续评道:“很好!你学会多向思维了,老师真的为你高兴!”

四、面对面评价,协商批改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批改作业时,偶尔会出现些令我们疑惑不解的情况。如:有的学生知识基础平时比较差,智力水平一般,平时作业也不很认真,但却有时却把作业做得很好。于是我们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进步了,还是作假了?有的学生一向作业完成得很好,但偶尔会做得很差,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又如:有的同学答题过程很简略而结果却正确。这是偶然巧合还是学生的一种创新思维给出的解法呢?为了实事求是地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从而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我就采取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评价的策略,和学生协商批改,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挖掘了他们创新思维的潜力。例如计算401-(8+7)×25 时,有一学生解答为:“401-(8+7)×25=25+1=26”,我对这种解法很疑惑,于是与这个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她说:“减数(8+7)×25是15个25,被减数401是16个25加1,这样得数便是25+1=26。”我听了疑惑全消,对她这种创造性思维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张扬。

五、因材施教,适当延迟评价

我们知道,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差异,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不是绝对平衡的,即使是最好的学生也可能有做错作业的时候。当学生的错误过多,甚至比较严重时,为了避免由于给予学生作业评价等级过低,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知识上脱节和恶性循环的情况,往往我采取适当延迟评价的策略,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弄清原因,补充了所欠知识,并将作业错误改正之后再进行评价,定出等级。

总之,评价学生作业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重复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有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爱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够对学生的作业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获得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课的评价策略 篇4

一、片段举例

一位教师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是这样评价学生的:

师:你能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吗?

生1:6+8=14

师: (竖起大拇指) 你真棒!6加8等于14你都会算了。

生2:7+5=12

师:你也很棒!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 但学生的回答显然是没有听清楚教师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答非所问, 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却是竖起大拇指, 表扬学生“你真棒!”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二、改进教师评价语言的策略

那么, 教师应该如何巧借课堂评价语言, 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让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 能够促使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 可以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定灵活的评价标准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教学评价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应有一个灵活的评价标准。

(1) 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

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 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 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可见, 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多么重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在这方面有所关注。

(2) 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

数学应培养人的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数学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得到体现。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健全, 常常说出“异想天开”的想法, 因为他们不为常规思维所束缚。所以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发现他们思维的独到之处, 并及时给予肯定评价, 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振冠超市打九折, 福强超市“买八送一”。学校想买180只3元的水杯, 请你当“参谋”, 算一算到哪家超市购买比较合算?

在反馈时大多数同学都是分别算出去两家商店买180只水杯的总价钱, 再进行比较, 最后得出去福强超市买合算。这时出现了这样一幕:

生1:“我不用算总价钱就能比较出来。”

师:“真会思考, 来, 说说你的想法。”

生1:“买八送一相当于现在每个杯子的价钱是原价的8/9, 我算出:

振冠超市每个杯子的价钱是:3×90%=2.7 (元)

福强超市每个杯子的价钱是:3×8/9≈2.67 (元) , 这样就能比较了。

师:××同学真会动脑筋, 抓住了杯子总量相等这个条件, 使解题更加简便!

生2:老师, 我还有更简单的。只要比较九折和买八送一哪个更便宜就行了。

师:××同学能在刚才同学的启发下继续研究, 你们都具有做科学家的潜质。

可以想象, 如果当时教师不给生1发言的机会, 也就没有生2的精彩表现。可见, 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多么重要啊!

2. 使用灵活的评价方式

(1) 按评价发生的时间分:一般问题即时评价, 疑难问题延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 对于学生的某一行为表现, 给予适时鼓励和价值判断。即时评价是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

延时评价是指在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后, 教师不急于对其言行进行评价, 而是让他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因为在正常情况下, 新颖独特的见解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期, 但要注意延时评价应根据学习的内容, 选择合适的时机: (1) 学生的想法离奇古怪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2)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3) 对学生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或答卷可运用延时评价。

(2) 按评价主体不同分

(1) 教师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2) 生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 改变了教师占据课堂评价主体地位的传统评价模式, 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要评价别人, 首先就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 对被评价的内容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其次还要有一个思维的过程, 如:这个回答对不对?错的话错在哪里?他的想法和我刚才的想法一样吗? (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 既是评价者, 也是被评价者。学生自评能有效反思自己的言行, 认清自己的优缺点, 使评价过程更深刻。

除此之外,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突出学科特色。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反应真迅速, 一下子就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猜测是学习数学的前奏, 你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你思考问题真细致, 学习数学就需要这样的品质!”“你用了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 直观形象, 现在能不能概括一下呢?”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课的评价策略 篇5

课题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由本人负责的县级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今天终于在这里开题了。在此,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的关心,感谢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有关本课题的设想: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它的使用价值,这种价值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本质决定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价值取向应该是多极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培养。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知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常有的弊端,面对教师布置的大量以书面作业为唯一形式的数学作业,学生被动地应付了事,甚至出现了抄袭现象,以至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师重视作业的结果而忽视其中的过程,以巩固知识为唯一目的。对作业的评价是被动的评价,而不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忽略学生的感受。因此,我们在思考学生对于现今数学作业认识的如何?怎么样的数学作业类型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而现在我们学校里家庭作业的布置与评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2、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在调查中也反映出“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非常的少。

3、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作业内容中“算”的内容是最多的,讲究“多算多练,才能掌握”。作业形式单一;重复作业较多;

4、问题答案的绝对性。在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非对即错,忽视了个体思维的价值异同,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提出“农村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价策略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作业适应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的个体,既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又突出思维的可显性。同时要体现时代要求,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合理适当地布置家庭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变被动地完成作业为学生自主乐意地接受、巩固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2、通过作业的训练、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3、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要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4、因人、因地制宜地使作业具有开放性与层次性,使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

5、对学生作业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不同类型的作业运用不同评价标准,体现多元化、人文性,能起到教育激励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式对样本学生的现实作业情况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成功的做法为我们进一步提高作铺垫;对于不足与弊端要认真地分析,了解其成因,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不但要分析课内作业的情况,也要研究课外作业所存在的问题。既要研究学生完成作业中出现的缺陷,又要剖析教师设计作业的问题,更要探究教师检查及批改的措施,才能使我们的作业设计有所突破,并富于创新之举。

2、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作业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在我们本课题的研究中举足轻重的内容。不同的评价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对于陈旧的评价方法,我们将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调整,力求方法的多元化,答案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减少其局限性,让每个学生都产生成功欲。同时,评价时的措辞也要体现人文性、丰富性,努力起到激励与激趣作用,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启发,或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境界。

3、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研究。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作业的兴趣,以至在作业中形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为懒做,很多时候应付了事,漫不经心,书写马虎,甚至抄袭。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一直依赖家长的“代教”、“代查”。种种不良习惯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拦路石。这种消极的作业状况,长此下去,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我们首先要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去分析其成因,因人而异地采取措施。其次,要结合学科特点从正面诱导,让他们去发挥积极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从点滴做起,逐步养成。

4、小学生家庭作业资源的开发研究。学生作业以前的提法往往是狭义的,书面的或口头的,抄抄做做,读读背背而已。作业内容的来源往往也局限于书本以及一些教辅用书。我们认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的作业涵义应该是更宽泛的。如还应该包含调查作业、收集作业、动手操作等,这样给学生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深化知识的内涵,并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是很有作用的。我们要将知识融入社会与生活中。通过实践的认识与操作,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很自然地顺应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内涵与生活的实践以及社会发展的态势的关系来开发作业资源。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深入地开发并利用作业资源。学科内部的延伸,相关学科的渗透,边缘学科的交互,社区各种资源的整合,使作业的涵盖面更宽。

5、小学生合作作业的有效性研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带着一定的学习任务,两个人或几个人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作业,这是合作作业。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会不 同。学生在其中得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就有所差异。如何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取得最佳的成效。学生组合的动态化,任务搭配的具体化,内容设计安排的创新化等,是我们研究的要点。

6、小学生有效作业个案研究。个案的研究是典型的材料。在实验班与对照班中各自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或者在各学科中选择不同的对象,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和对比。或者截取某一作业的情景,对学生作业的态度、完成情况和智力能力的发展作一次分析性剖析。同时要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适当地变换研究的个体和作业的类型,使其更有代表性。教师的个体的设计也要加强分析,特别是平行班,同学科,在不同的作业形式、要求时,对教师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感悟情况,都要作仔细的分析和比较,以求得改进与提高。

7、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我们将作业成效的表现形式分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两大层面。教师在设计时要同时兼顾,并能充分地融合起来。在知识的巩固与掌握方面要突出以理解为主,要倾向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建构一定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认为作业设计不应仅仅局限于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更应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科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地认识作业的重要性,适时适量布置作业,要在设计上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在时间上,作业要拓展延伸,尝试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结合;

2、在操作上,注重“三个性”,即作业要求的分层性,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的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它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通过描述---并列---比较---解释的步骤进行对比研究,强调研究的价值,以提高实际工作的质量。

2、实验法:选择不同班级认真分析,运用相应的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探索学科、年级的最佳策略。

3、个案研究法:教师在班里选择个体,进行追踪观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点带面地形成共性。

4、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等,采用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研讨,为本课题提供具体、真实的数据。

六、研究的步骤:

1、选本校一(1)班、二(1)班、三(1)班、四(1)班、五(1)班进行研究,其余班级参照比较。

2、研究的主要阶段:

2011年1月---2月:理论学习和调查学生作业布置和完成情况 形成调查报告和学生当前学习情况和成绩分析报告

2011年3月---4月:改变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和评价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调查学生关于作业的感受和意见、分析学生作业转变情况、及时反思、分析单元检测成绩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研究进程、形成阶段小结。

2011年5月:继续认真设计布置和检查学生作业,做好记录,分析学生本单元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变化,反思研究工作、形成小结。

2011年6月---7月: 在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同时做一次相同年级学生作业比赛,对照同年级学生分析本课题试验班级学生作业完成与成绩相关性,总结经验、写出反思。做学期研究工作总结。

2011年9月---10月:在上期工作总结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改正在前期研究中出现的失误,调查分析研究工作引起的学生学习和作业的心理变化及行为表现(特别是后进生)。

2011年11月---12月:收集整理各年级本期的作业设计,开展一次师生对作业布置与评价的讨论会,对本年度研究工作作一个完整深入的分析和总结。2012年1月---: 在对前期工作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下一年度工作开展计划,在其他班级开展研究。

七、预测成果及形式:

1、成果报告。

2、经验文章。

3、作业设计与评价反思集。

八、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都是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对小学生数学作业布置与评价有现实的认识;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乐于学习和研究,积极投身素质教育,敢于探索、大胆创新。每个周的业务学习和听评课时间都可学习课题有关 4 资料、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个学月和期末对课题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长:陈映

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协调实验教师,实验报告撰写 副组长:魏昌蔺、袁先康

负责具体实验研究工作,搜集资料,数据对比,撰写阶段性总结,经验论文,典型课例。

组员:数学组教师

2、学校除了提供必需经费,保证研究时间,同时借助中心校的指导和支持,为课题提供行政管理保障,确保课题研究完成。

小学数学课的评价策略 篇6

一、教师评价方式的选择能营造学生的课堂质疑氛围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中,许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敢问、不爱问、甚至不善问,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通过调查得知这些同学提问后不外乎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而产生畏惧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质疑精神被逐渐扼杀,直至消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选择鼓励性的评价方式来营造学生热烈的质疑氛围去探索解决,从而来调动、保护、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积极评价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肯定与宽容也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正确、精彩的回答肯定会迎得老师的好评,学生心中的欢喜也自不必说。但是,当学生战战兢兢、语无伦次地提出某个不成熟、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问题时,作为老师此时就要选择鼓励性的评价方式来维护孩子的提问意识。在教学一年级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我出示了两个信息:小红有13个苹果,小明有6个苹果,___?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提出了:①小红比小明多几个?②小明比小红少几个?在交流这两个问题如何解答后我板书出相应的算式: ①13﹣6﹦7(个)②13﹣6﹦7(个)。正当我要总结方法时,小松问:“老师,为什么第②题不用6﹣13,还是用13﹣6呢?。”我之前根本不会料到会有这样的问题提出来,于是我想了想肯定了他勇敢质疑的态度,在给他讲清了理由后,这个孩子满脸欢喜地坐下来享受别人羡慕的眼光,事后,我还给他加了一颗星,后来检查才知道,一开始把②题列成6﹣13的还不止他一个,可见,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并发自孩子内心的。当我们面对学生这类提问时,作为教师用一颗宽容之心对待,激励其思考提问的优点,其他学生的质疑意识无疑会被唤醒,并在教师的巧妙评价下被逐渐释放。

教师鼓励性评价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能忽视了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也许孩子间在问题的探索上更能理解和接受彼此的看法和见解,更能在一种轻松和睦的氛围中来评价彼此,用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用心聆听的习惯,更能激发他们向对方提出问题的欲望,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因此,教师找准学生互评切入口和营造探究问题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即将结束时,我们小结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一般从十位比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相同时,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这时,小风就问:“老师,可不可以从个位比起呢?”我马上带头给她鼓掌,鼓励她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然后,我让同学们分小组来探究这个问题,我板书了79○61、79○83两组数比大小,将四人小组又分成两组,一组从个位比起,一组从十位比起,让他们通过对比练习评价彼此方法的优劣,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大家争得面红耳赤,通过评价、比较还是发现从十位比起简便些,因为十位的数大这个数肯定就大,而个位的数大这个数不一定就大。通过这次互评活动,大家加深了对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认识,同时,学生互评既指出了对方的不足,又看到了对方的优点。有了这种互评氛围,学生的课堂质疑热情就会被点燃,学习积极性也会高涨。

二、教师评价语言的多样能培养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

教师的评价语言可分为有声语言、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一个优秀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更要有驾驭课堂评价语言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选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或多种评价语言共用,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营造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氛围,最大限度给学生提供主动质疑土壤和种子。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問题,教师有时选择声音语言,用亲切的语调表达对学生的赞赏时,学生的自信心就大大增强。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68页第16题给掷飞镖的两个小朋友算得分的题目中,当学生们提出了“为什么靶子要设计成圆形?”“靶子的环颜色可不可以多一些?”“环上的分数从外到内为什么要越来越大?”“图上每两环之间分数相差5分,有没有相差1分的靶子呢?”等问题时,我说:“同学们太了不起了,这些问题提的非常好,连老师都没想到这么多问题”,听到我这样说,学生们提问就更踊跃了。

在教学中有时恰当地运用表情语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生提问的对错不重要,质疑的精神才可贵,对学生的提问不能轻易去否定,更不能训斥、冷落、羞辱。老师一副慈祥的笑脸,一束赞赏的目光,一个激励的微笑定会胜过千言万语,在学生心中激起暖暖的情感。

多样的体态语言是传递师生感情的纽带。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有时教师选择双手给学生竖一竖大拇指,弯腰和学生握一握手,轻轻的摸一摸学生的脑袋,举手和学生击一击掌……这些直接的体态动作本身就代表了对学生提问行为的一种莫大的肯定,自然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一颗敢于提问的心,激发了他们提问意识,培养了他们的质疑能力。

三、教师评价内容的求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的评价策略 篇7

小学数学教师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多种评价机制,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效改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发展。

教师在学生心中向来是崇高的、神圣的, 对小学生来讲, 这一点尤为明显。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效果, 有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评价功能, 发挥评价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的评价方式。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听课表现、发言情况、学习效果等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 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 让学生探索什么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高有几条?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 有的学生认为只有一条, 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有无数条, 在这个问题上, 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还鼓励学生间进行相互讨论, 让他们在相互争论、评价中形成一致的认识:梯形的高是两条相互平行的边之间的距离, 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 这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行探索并核对答案, 找出自己所要的正确答案, 发现自己在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能找出所存问题的原因, 培养学生自我恰当评价的能力。这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激活学生进一步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在分析判断学习情况的时候, 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效果的交流。

二、评价内容层次化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多维的视角评价学生的表现。评价要力求做到准确、全面。要全面衡量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包括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等方面,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当然, 在评价过程中, 既要关心结果, 更要关心过程。比如, 在教学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时, 我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 让学生带上粉笔到操场上去画、去测量自己的脚印。在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脚印的图形时, 既注意让其他学生说说他是用几种基本图形拼成的, 拼成了什么图形, 也注意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拼的, 对学生的绘画、拼图的方法和过程、 (下转第25页) (上接第24页) 结果分别进行评价。这样, 通过评价加深学生对于拼图方法的体会。

三、评价手段多样化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用嘴表达, 还用眼、用手, 用心去说话, 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有效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赞许的眼光、竖大拇指等方法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当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 我常常耐心等待, 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 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 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 拍拍学生的肩膀, 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 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外, 根据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 在进行评价时, 可以采用书面评价方式、观察访谈的口头评价方式、作品展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小策略 篇8

一、通过评价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 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中, 教师的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要注意面向全体, 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可多多鼓励他们,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对于后进生, 可微笑着与之交流,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如此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到激励和赏识。在教学“85×10200”这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时, 我让学生思考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大家纷纷动手动脑, 想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我问:“同学们还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这时, 我观察到一位平时胆小的学生总是望着我, 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 于是我走近他, 鼓励地说:“你的算法一定很特殊, 是吗?”他说:“老师, 我是这样算的。”这时, 我让他走上讲台把计算方法板演给大家看, 并自豪地讲解了他的算法。我带头鼓起了掌, 此时他脸上露出了微笑。以后的数学课, 他不再沉默, 总是抢着发言。是老师亲切的一问给了他走上讲台的勇气, 是掌声帮他找到了自信, 是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给了他施展自己的空间。

二、恰当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思考一下, 你准行”“你的解题思路很好, 再优化一下”“看到你这样认真思考, 我感到特别地高兴, 望你再接再厉, 勇攀高峰”等, 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 使学生充满了希望, 对学习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智商很高, 头脑很灵活, 如果如果在认真点一点, 那就更好了”“如此聪明的你, 一定能想出更好的计算方法”等, 这样评价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纠正不良倾向, 培养学生严谨学习的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 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设计有所侧重的评价目标, 如有的学生胆小, 发言不积极, 教师要把大胆发言作为主要评价目标。总之, 教师要重视差异, 尊重差异,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估计“1000米有多长”时, 我分小组安排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在操场上走一走, 数一数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10米、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估计走10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走1000米需要多长时间?在上述活动中, A层学生能创造性地用推理的方法测量, 并能解释测量方法的合理性。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别出心裁的创新能力, 如“闫旭同学能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真不简单”。B层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测量的方法, 并交流不同的测量方法。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在小组探索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如“第一小组能通过集体的力量得出测量方法, 老师很欣赏你们的表现”等。C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测量。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在测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细心, 如“瞧, 苗璐璐同学量得多认真, 肯定能测量出正确的结果”等。

四、积极开展互评与自评

1. 自己评价自己, 正确对待自我。

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反醒, 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 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评价中反思、醒悟, 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提升自己, 能使学习更明智、更理性。在平时的教学中, 为了能较好地观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情况, 了解学生看待自我的客观性与自信度, 我采用了“作业本会说话”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业, 即每天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先自己评价, 然后交上来老师评价。班上有位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 当我采用作业自评后, 作业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话:这次作业粗心了, 不过作业写得干净、整齐, 老师, 能给个“良”吗?今天作业没有认真写, 下次一定能写好;上课没专心听讲, 做作业有些困难, 今后改正;老师能再讲一下今天的内容吗?从中可以看出, 自我评价更本质、更深刻。

2. 学生评价学生, 学会互相欣赏。

心理学告诉我们, 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 才能不断调整自我评价。在评价中, 我不仅让学生自评, 还让学生互评。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 大部分学生经常因小数点对不齐而出错, 我采用互评这一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计算0.83+2.7时, 找一名学生上黑板做题, 做完之后让其他学生评价黑板上的题。学生甲说:“张自君今天的数字写得比以前好看。”学生乙说:“能大胆发言, 做题很细心, 今后继续努力。”学生丙说:“灵活地运用了小数点对齐这一知识, 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学生丁说:“他没有用尺子画横线, 看起来不整齐, 以后改正”……我认真倾听着大家评价, 有时点头, 有时微笑。这种评价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 更易关注学生个体的特长、兴趣和需求, 更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

五、捕捉最佳评价时机, 让孩子健康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并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我班有一名男生, 学习较吃力。有一天, 他的字写得特别认真, 我看见后面带微笑地说:“你的字写得很好看, 老师和你握握手, 祝贺你。”放学后, 他跑回家, 兴奋地告诉他的妈妈:“今天老师和我握手了, 还表扬我字写得好”。从此以后, 他学习变得主动多了。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运用评价策略 篇9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30年代,他们已经在这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索研究,并伴随着西方课程的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现代西方的评价思想、观念、方法或“模式”。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从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要求来看,现行课程还存在不适应的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评价内容片面,评价过程简单,评价手段单一,注重定量评价。如何较好地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评价,让课堂焕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呢?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评价谈几点看法。

一、把握张驰有序的评价时机

教师把握课堂评价的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适得其反。评价时机适时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因此,评价的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如何比较准确地把握评价时机?我认为以下的几点做法值得提倡。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课堂评价时教师不但可以用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式的渗透,而且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应指出的是,在批评学生时,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有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要大声地呵斥,而应一边讲课,一边自然地走到这位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

(二)“当机立断”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只有通过课堂生成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才能促进预设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或新的更高目标的生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

(三)“静观其变”

科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和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阶段,应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中的“延迟评价”原则,把评价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灵感。

下面是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二分之一。这句话对吗?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对此,吴老师没有即时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方派出两位学生,吴老师给他们提供一张圆纸片。一名学生从中间对折,撕开,拿出一片向反方振振有辞:“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二分之一吗?”反方同学见状沉不住气,急于反驳,吴老师也给反方两个代表一张圆纸片,反方同学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同学示意:“像这样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一小片难道也占二分之一吗?”就这样,两队还是僵持不下。

师:认为对方正确的同学,可以站到对方的队伍中去。

正方一些学生陆续站到反方那边,最后还剩两名正方代表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不服,说明理由啊。

生(正):这题是说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我们把圆纸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二分之一吗?

生(反):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题目中并没有说平均分啊,难到像我们这样随便分成两份,也能说二分之一吗?

师: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好,看来是否占二分之一关键要看是否把圆纸片“平均分”了。

吴老师对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评判孰对孰错,没有轻易揭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树观点、摆事实、说理由、评思路的富有竞争意味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意见的统一。

二、激发学习兴趣,进行童趣评价

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而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会使课堂内生机勃勃,如沐浴春风。

三、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多元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课堂评价主体就是教师,这是与对评价本质的理解密切相关的。如果把评价当作一种控制、约束甚至压服被评价者的手段,那么评价主体自然只能是权威、领导或师长;如果把评价当作为被评价者提供反馈、建议、促进其发展的途径,那么多元的评价主体将更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在新课标下评价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自己、同学都将参与这一活动,使评价更全面、公正,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

(一)学生自评

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自评时往往评不出所以然,达不到自评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找“不足点”。找“不足点”能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判断,在反思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改进。

(二)学生互评

小学生往往计较分数和等级,互评时总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使评价变成互相“挑错”与“指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同学,先努力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再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和改进的方法,使互评成为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自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2]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策略例谈 篇10

一、运用良性暗示, 畅通交流渠道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经过大量的实验, 证明“良性暗示”能够对人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积极作用.每个人都需要良性暗示以消除抵触情绪.尤其是孩子, 他们的感情色彩很浓, 只有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才有继续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随时随地的发现学生身上细微的闪光点, 并将其扩大予以高声喝彩, 增强他们获得成功的渴望, 让他们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骄傲.因此, 我尝试改革作业的批改, 使批改顺应儿童心理, 让作业批改成为架起孩子与教师心灵沟通的桥梁.

孩子是单纯、向上的, 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自信, 总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当教师用赞赏的语言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时, 学生则会维持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 即便是失败了, 也要让学生从失败中获取成功的希望, 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学生在作业中, 难免会有解决不了的题目, 学生作业错了, 教师仅仅就在旁边画上一个大大的红色“菖”,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工作中, 我们会发现, 一个“√”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情;但一个“菖”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少冷漠, 但在作业评价中“菖”又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打“菖”的同时, 老师要多一份宽容和理解, 多一份鼓励和支持, 多一份信任和赏识.

为此, 我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寻找“亮点”, 有时, 写上:“老师为你的进步而高兴”;或是“你是进步最快的, 继续努力!”有时, 只需简简单单的一句:“再想想”、“加油”等.不急于给学生不理想的成绩, 允许他们再来一次, 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这样, 当作业本发到他们的手中时, 学生们都会认真地思索, 再来尝试一回.再如:当作业中出现精彩处时, 随手批下一个“好”字, 往往使学生在拿到作业本时露出成功的喜悦.“你的解答真简单、真妙, 出乎老师意料, 好!”“你的解法不同凡响, 很有数学才能.”“这道题的解法新颖独特, 敢于创新, 聪明!”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在作业中, 更积极开动脑筋, 认真思考, 以期得到更优的评价.

二、强化评语激励, 促进思维发展

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 评价不仅要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 而且要注重挖掘习题的思维内涵.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的信息, 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 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发展智力, 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开发, 为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打下“多向思维”的发展基础.如:跳绳比赛规定每人跳3分钟, 小华跳了327下, 小民平均每分钟比小华多跳12下.小民一共跳了多少下?一般学生的解答方法是: (327÷3+12) ×3=363 (下) 我在批改时加了评语:“你做得很好, 老师建议你想一想, 还有更好的解法吗?比如先算小民3分钟一共比小民多跳了多少下?”学生根据我的评语引导, 开动脑筋, 进一步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 又列出了其他算式:327+12×3=363 (下) .当学生的作业解答不够完整时, 我在旁边写上:“到这儿你的思路很正确, 再继续想一想, 你就成功了”;

为引领学生思考, 我还十分重视典型错例资源的合理运用.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判断等方面错误时, 我会在错误的地方作个记号, 写上“运算顺序对吗?”、“进位了吗?”或“请再仔细算一次结果.”“还有另外的解法吗?”等评语,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及充实.例如, 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商场二楼原有85名顾客, 乘电梯下去了15人, 又上来18人, 现在商场二楼有多少人? (有学生这样做85+15+18=118, 也有学生这样做85-18+15) 我这样写道:你去乘过电梯吗?想一想下去的人还在二楼吗?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 也不会打击他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 明确错误的原因, 能有的放矢地改正, 而且印象深刻.

为了鼓励独特见解, 激活创新意识, 我对学生作业中的奇思妙想、灵活解答、一题多解, 就在下面写下“这种解法真妙”, “你的方法真多”, “这种解法, 老师也没想到, 谢谢你教会了老师”等评语, 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 大胆探索.就如刚才那道题, 有一名学生是这样解的:18-15=3 (人) , 85+3=88 (人) , 我是这样评价的:这种解法太棒了, 明天在课堂上请你介绍给同学们听!

三、尊重个体差异, 培养良好习惯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 习惯、性格等心理因素很不稳定, 因此, 评价不能一刀切, 一成不变.对学生的评价, 要注重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 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 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 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有所不同.喜欢学数学的学生, 一般做题较认真, 能独立思考, 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 优+奇思妙想=优+, 优+字迹工整=优+, 优+格式规范=优+.”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 作业一般较马虎, 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 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 对待这样的作业, 评语要讲究艺术性, 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 “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优, 良+如果能不懂就问=优, 良+如果能认真及时订正=优.”对一些不爱动脑筋, 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 老师的评语是:“良+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优, 良+如能积极开动脑筋=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育评价重在激励, 贵于引导, 皆要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 不断明确努力方向, 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针对不同学生, 通过“等级+简语”式的评价形式, 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很好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

现代教育应是一种习惯养成教育, 因为习惯决定命运.改掉坏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好习惯, 并设法坚持下去.聪明的教育者绝不会因为它们小就不去引导学生, 因为他们知道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些学生在写作业时, 格式不规范, 字迹潦草, 而恰恰是这些细节制约了他们的发展.这时我通常会加上这样的眉批:“作业再写得清楚些就更好了.”“下次能把字写得再规范些吗?”“要是字写得再工整一点, 那可是一份相当棒的作业!”等等.这样, 学生易接受, 效果好.在细水长流的不经意间,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班上的一位小男孩, 思维快速、灵活, 作业中的拓展题他总能轻松解决, 但是在书写和计算上总是差强人意, 我便经常在作业中给他留下“细心些, 数抄错了.”“细心才能让你取得更大的成功!”“请使用尺子铅笔作图.”“验算一下, 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这类的批语.次数多了他也有些不好意思, 在一次作业里给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老师, 这次作业我很认真地检查了, 也按照要求使用了尺子.”这次作业我给了他这样的评语:“你进步真快!这次作业你很好, 棒极了!”并希望他今后都能像这次一样, 养成良好的书写与验算的习惯.

四、利用延迟评价, 开拓发展潜能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 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 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 要用发展的观点, 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 无论其现状如何, 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如何, 我都通过评价加以肯定, 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不断发展.我还尝试了“二次评价”, 即如果学生对第一次作业不满意, 教师可以延迟评价, 让学生自愿整改, 直到满意了为止;当学生通过努力, 改正错误后, 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作业给予评价, 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 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 这种方法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以学生为主体, 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每一名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满足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尝到成功的滋味, 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促进每名学生的健康发展.

改革学生作业评价, 要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并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挥师生互动评价的功能, 构筑数学评价的立体框架, 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体验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小学数学课的评价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转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72-01

一、关注质性的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仍主要采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学生。过度强调量化评价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性,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工具理性”己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的重要性,开始在教学中采用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把复杂的课程简单化,企图以数据来说明教学中的一切问题。而质性评价则是从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出发,通过访谈与观察等方法,分析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质性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课程学到了哪些东西,而不是取得了多少分数。评价者把评价过程视为发现课程潜在价值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绝对严格的程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注重主体的参与性与过程性,认为隐性知识的掌握是主体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质性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保持评价标准的开放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总是采用标准化的试题与答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标准的统一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同样的考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本来就是不一樣的。一个统一的问题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可能很简单,但是对于家畜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则很难,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并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效果,极有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评价指标,弹性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例如,当教师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时,不能以全部学生都掌握了这一知识为标准。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虽然只掌握了一点甚至没有掌握,但是他们与以前比较是有进步的。教师也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评价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各种教育工作者。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由自己对学生作出评价,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独角戏”。教师作为唯一主体的评价方式是不全面的,课堂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在课堂之外,教师并不能掌握学生的所有情况,他们单单根据自己头脑中的己有印象和所看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片面的,不公平的,它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他们能够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并且提出自己的改善意见,提高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例如:教学6,7的认识时,学生用7根小棒摆出许多有创意的图形。总之,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全方位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促使评价的引导、激励和反馈功能更好地发挥。

四、拓宽教学评价领域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评价则应该以这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基准。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中缺少对现实性的关注和考量,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中的人,因此教学评价还应关注过程的体验、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能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评价若只关注某一方面,则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除了要评价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他们对课外知识的学习;除了要评价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要看到学生其它种能力的发展。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不好,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强,当学生在课外的某一领域取得成就时,教师就应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注重教学过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虽然己经进行了十多年,但是我国绝大部分学习依然过度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缺少交流和反馈,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较少,忽视了形成性评价。总结性的评价方式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测,影响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部分教师过度重视预设教学目标评价。他们把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当成课堂教学的评判标准,但是课堂教学时复杂多变的,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如果忽视对生成性的教学标的评价,教学过程则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评价的多样性,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采用提问、口试、小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教师还可以开展”教评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作业、提问等情况对学生作出总体和个体的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课程教学反馈机制。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鉴别、选择和反馈的功能,在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教学评价应当遵循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来确立。教师在重视量化评价的同时适时采用质性评价;重视过程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保持评价标准的开放性,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评价中来。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策略 篇12

一、数学作业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样化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但是应以过程评价为主。低段学生作业评价应考虑学生是否认真参与学习活动,应该了解其作业完成的过程。

1.教师评价。数学作业批改是老师对学生在课堂掌握知识的反馈,也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作业的正确性、整洁性、按时完成作业等等。

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可以采用等级评价、描述性评价等。等级评价可以采用ABC形式或者优良合形式来表现,主要适用于作业的正确性和整洁性。比如学生正确率是100%,但是书写不够整洁用B或者良来评价,让学生知道,只有作业正确还不够的,还需要整洁、美观。描述性评价可以适用于单题错误分析或者整体分析评价。例如:学生做数学题时,往往会缺少一些步骤、单位或者答。那么描述性评价就可以在边上“简而短”的写上:“你漏了什么?仔细想想”等等。让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到不足的地方,加以订正,对其改错的培养有一定帮助。或者学生在作业中有独特的见解或解答,可以描述性评价加以表扬。用简短的文字描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指出不足,注重及时的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创造学习。

2.学生评价。除了教师给与的作业评价外,学生也可以对作业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可以分为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两种。

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先自我检查,检查后,自己给自己一个评价,可以参照教师评价用等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也可以用自己的评价方式。比如:用贴笑脸哭脸的方式来评价,正确率高了,可以给自己贴一张笑脸,错误率高了,可以给自己贴一张哭脸。学生用自我检查的方式来评价自己,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对于低段数学来说,学生养成好的检查习惯,可以检查错误率,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评价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形式,例如一些课堂口算练习,简单计算练习,一些课外实践练习,可以让学生同桌互评,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出错误以及错误原因,加以改正。学生在评价他人的作业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提高,通过有效地自评和互评,学生非常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作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评价方式多样化,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数学作业评价过程要机动化

教师批改作业,既要看重结果,又要注重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转变。数学作业的评价中,不仅仅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看重数学学习的过程。这就要用到“二次评价”甚至“多次评价”。学生在老师的一次评价下,通过努力,改正错误后,教师就学生的第二次作业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评语。有些学生甚至会出现第三次第四次作业,那么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作业作出鼓励性评价。这种“二次评价”淡化了评价的区分功能,突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中下学生,这种“二次评价”的方法能让他看到进步,看到信心,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动力。

数学作业评价中,有机地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给学生充分的修正错误的机会,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出尽学生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

三、数学作业评价应家庭化

在学习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回家作业评价中去。

回家作业可以用家长先评,再老师去评价学生。比如:在二年级一堂数学课“角的认识”,可以布置回家作业——找“角”。学生在家找角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观察其找角的方法,认真程度等方面,再综合完成作业质量高低,给孩子一个评价,可以为孩子做出等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对于书面作业,家长可以在主动、认真、整洁、检查等方面做出评价。

针对低年级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通过家长评价使家长也能关注自己孩子学习习惯,使他们能较好的配合教师帮助自己孩子的学习。

数学作业评价使数学老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有效地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有效地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出尽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符合新课程的标准。

摘要: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也是学生课堂知识获取、理解多少的反馈;也是老师和学生课后活动的延伸,是学生向老师反馈学习情况的表现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作业评价恰是老师向学生反馈学生作业情况的表现形式。而过去。低段数学评价往往单一、枯燥,缺乏有效地评价和反思。

上一篇:钢琴伴奏艺术下一篇:高等师范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