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

2024-08-10

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共12篇)

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 篇1

课堂上, 我们曾一度被表面的“激励”蒙住了双眼, 以为只要是表扬学生、激励学生就是有效的评价。殊不知这种浅层次的评价如果频频使用, 学生也会因听腻而渐渐麻木。下面就列举一个值得思考的评价片段。

一、片段举例

一位教师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是这样评价学生的:

师:你能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吗?

生1:6+8=14

师: (竖起大拇指) 你真棒!6加8等于14你都会算了。

生2:7+5=12

师:你也很棒!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 但学生的回答显然是没有听清楚教师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答非所问, 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却是竖起大拇指, 表扬学生“你真棒!”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二、改进教师评价语言的策略

那么, 教师应该如何巧借课堂评价语言, 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让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 能够促使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 可以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定灵活的评价标准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教学评价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应有一个灵活的评价标准。

(1) 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

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 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 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可见, 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多么重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在这方面有所关注。

(2) 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

数学应培养人的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数学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得到体现。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健全, 常常说出“异想天开”的想法, 因为他们不为常规思维所束缚。所以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发现他们思维的独到之处, 并及时给予肯定评价, 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振冠超市打九折, 福强超市“买八送一”。学校想买180只3元的水杯, 请你当“参谋”, 算一算到哪家超市购买比较合算?

在反馈时大多数同学都是分别算出去两家商店买180只水杯的总价钱, 再进行比较, 最后得出去福强超市买合算。这时出现了这样一幕:

生1:“我不用算总价钱就能比较出来。”

师:“真会思考, 来, 说说你的想法。”

生1:“买八送一相当于现在每个杯子的价钱是原价的8/9, 我算出:

振冠超市每个杯子的价钱是:3×90%=2.7 (元)

福强超市每个杯子的价钱是:3×8/9≈2.67 (元) , 这样就能比较了。

师:××同学真会动脑筋, 抓住了杯子总量相等这个条件, 使解题更加简便!

生2:老师, 我还有更简单的。只要比较九折和买八送一哪个更便宜就行了。

师:××同学能在刚才同学的启发下继续研究, 你们都具有做科学家的潜质。

可以想象, 如果当时教师不给生1发言的机会, 也就没有生2的精彩表现。可见, 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多么重要啊!

2. 使用灵活的评价方式

(1) 按评价发生的时间分:一般问题即时评价, 疑难问题延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 对于学生的某一行为表现, 给予适时鼓励和价值判断。即时评价是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

延时评价是指在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后, 教师不急于对其言行进行评价, 而是让他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因为在正常情况下, 新颖独特的见解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期, 但要注意延时评价应根据学习的内容, 选择合适的时机: (1) 学生的想法离奇古怪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2)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3) 对学生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或答卷可运用延时评价。

(2) 按评价主体不同分

(1) 教师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2) 生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 改变了教师占据课堂评价主体地位的传统评价模式, 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要评价别人, 首先就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 对被评价的内容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其次还要有一个思维的过程, 如:这个回答对不对?错的话错在哪里?他的想法和我刚才的想法一样吗? (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 既是评价者, 也是被评价者。学生自评能有效反思自己的言行, 认清自己的优缺点, 使评价过程更深刻。

除此之外,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突出学科特色。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反应真迅速, 一下子就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猜测是学习数学的前奏, 你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你思考问题真细致, 学习数学就需要这样的品质!”“你用了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 直观形象, 现在能不能概括一下呢?”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吕效端.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 篇2

一、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出发点——以学生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活动行为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教学态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理念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学生得到了多少有效知识量,学生获取了多少能应用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教师在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其次,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融为一体;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是否统一;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思维发展能否协调同步;教学生态是否和谐平衡等。

第三,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评价取向是什么,如何使被提问者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自主地(而不依赖外在力量、有创见性地(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成为回答问题的主

人。一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多大,有几个学生提出质疑和反问,他们提出的问题深度和广度如何等。

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试图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方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学校教育主体,千百年来支撑着教育运转的轴心就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是整个社会都密切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离不开学生这一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抓手点——以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为中心,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帮助教师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为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使教师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充分把握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正确的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行为,改正不良的、不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教育行为,从而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得到强化与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评价目标及评价指标的掌握和理解,使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加科学,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达到改进与提高教学行为的目的。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激励教师不断进步,通过肯定优点与进步,指出缺点与不足,可激发教师产生正确的工作动机和积极的态度,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充满生命力,更利于学生发展。

三、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核心——以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主线,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目的重在甄别、选拨,所以只关注数学教育活动的结果,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关注很少。数学教学主要是考什么教什么,考试决定教学,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

视过程,易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题海战术”,就是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结果。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从过去过分注重甄别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将数学学习评价也视作一个过程,伴随和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强调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纵向比较,注重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而不是简单地将考试成绩进行分等排序,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是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深度如何;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明确自己的优势,反省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这些不足。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反省自己的教学状况,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风向标——以正面鼓励和激励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每个孩子都希望被人认可。一句积极性、赏识性的评价,会有效的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和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也许会从此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然,对学生的评价,也并不能一味的赏识,教师也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力求充分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应将学生能力发展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纳入评价范畴,使评价更为全面,更贴近学生实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具体产品具体评价的方法,如对“终端产品”可以侧重于定量评价,对“过程产品”可以侧重于定性评价。”

我们注意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让我们实施科学的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注重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

数学课堂中教师口头评价的策略 篇3

一、课堂中教师口头评价的地位与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堂中的教学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兴奋剂,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支配着学生行为的发展。而口头评价则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评价方式,也是对学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评价方式。教师合理的口头评价,能有效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然而,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教师的口头评价策略使用存在着很多缺憾,有些不合理的口头评价,还会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多年的课堂观察以及教学反思,总结了几种不当的口头评价行为:过多的廉价表扬,不敢批评学生,大搞物质刺激,评价时机不当。

二、课堂中教师口头评价具体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理想的口头评价,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满足,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为目标,正视学生具有的多元智能,多角度地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做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发展学生潜能。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合理、高效的口头评价策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即时性策略

【片断一】

师:瞧,同学们已经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站在操场上呢!这里还有一组信息,你发现了吗?

(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自己的发现。教师邀请了一位学习成绩偏中下的学生来回答)

生1:操场上有22排队伍,每排13个同学。

师:你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发现了很重要的信息。

(这个学生美滋滋地坐下,整节课都处于积极参与和思考的状态)

生2:我发现要解决的问题是操场上大约有多少个同学?

师:你的观察很仔细,还想到了该解决的问题信息。那么要求操场上大约有多少个同学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课件出示:学校给我们租了11辆车,每辆车准乘31人,三年级段286名学生能坐得下吗?)

师:你会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

(学生埋头独立估算起来,偶尔有学生抬头看教师)

师(提醒):如果你觉得有困难,可以找好伙伴帮助自己一起解决。相信优秀的同学一定有合作精神,会做到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的。

(教室里开始看到了三三两两的合作小组,优秀生带动着学困生共同学习。在反馈时,我看到了每一位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笑意)

从上述“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激励性的即时评价,显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闪光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对不同学生运用了不同的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同时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课堂学习成效得到了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赏识性策略

【片断二】

“红红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5看成了47。结果得到的商是21。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教学时,学生想当然认为就是用一种基本方法解决。

生1: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先用得到的商乘看错的除数,就可以求出原来正确的被除数;然后用正确的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就得到问题所需要的解答。

(学生都笑着附和,点头表示赞同。此时,一位平时成绩比较一般的学生提出有不同的意见)

生2:直接用47-45=2,再 21×2=42 就可以了。

生3(小声地嘀咕):错。怎么会只有余数呢 ?

(我心里暗暗地高兴,但是我并不急于表达我的想法。我微笑地看着学生)

师:其中有奥秘吗?

(教室顿时一片沉寂。突然一个小手自信地举起来:“老师,我想说说我的想法,不知道可不可以讲清楚。”这正是我期待的,学生立即转向她,看着她)

生4:刚才生2的算式如果再继续下去,就正确了。大家请看,他先发现除数45错看成47,则是少看了2,也就是代表他少看的被除数一共是21×2=42。我们不难发现,42<45,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是商不变还是21,只不过多了余数42而已。

(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而其他同学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生5:我刚才也想着应该是对的,但是不知道怎么说。原来就这样简单啊!

(听着学生的感叹,我也不禁感叹:延时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在构思每节课的口头评价方式时,应努力把赏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位学生的创新表现做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超越。灵感稍纵即逝,如果你善于用赏识评价去捕捉学生课堂发言的亮点,给学生一种思维的点拨,那么学生便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灵感在课堂上自然得到迸发。

3.平等性策略

【片段三】

生1:请大家估算我手中的铅笔有多少克?

(学生立刻抢答起来,因为当时在复习长度单位的应用)endprint

师:他提出的是长度问题吗?

(学生齐说生1的不是关于长度单位的问题。我没有立即评价,因为此时完全可以将评价放在在学生估算完铅笔的质量后)

师:当你的铅笔用短了,想让爸爸再买一根时,你会对爸爸说什么?

生2:我的铅笔只有5厘米长,而不是我的铅笔只有5克。

师(强调):那就对了。我们通常了解的是铅笔的长度。

(此时我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起到掷地有声的作用)

实际教学中,学生一般都能按教师的预设去生成。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课堂往往会产生非预设生成,其结果往往有两种——精彩和尴尬。精彩是人人想要的,而尴尬有时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是课堂的另类声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课堂中的另类声音转变为精彩。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使自己和学生平等交流。其次,面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以及学生提出的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教师不应敷衍了事,而要因势利导,充分“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延时性策略

【片段四】

在五年级上册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的转化思想用得淋漓尽致。当讲完新课,很多学生也都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一个学困生提出了质疑。

生1:把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成整数,那样做起来不是更加简单吗?

(生1通过举例“3.52÷0.4”可以转化成“352÷40”来说明他的想法,并一再强调:这样计算感觉很顺利。当时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这小家伙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整数再计算从而比较简便的道理。就在我刚想要给出意见时,班上的一个女生悄悄举起了小手)

生2:老师,生1的想法其实也是正确的,那就是当除数的小数位数比被除数少或两者相同的时候。对于他自己来说,本题把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成整数计算来得更加方便了。但是,如果此题改变成“35.2÷0.04”,那按照生1的想法就还要再次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了。所以我认为他的方法不一定时时都方便。”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生2的想法,我设计了几道小数除法的计算题)

师:请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计算(1)3.52÷0.4;(2)35.2÷0.04;(3)352÷0.4 。

生3:我觉得在第(1)小题中无论转化哪个数,两种方法都方便。

生4:我认为还是应该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整数来计算比较方便,因为每道题中都比较合适,而且还能用上刚学会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知识。

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发现,在不同的方法中,生1的方法使用范围比较小,而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方法比较普遍性,更方便。生1在大家的一言一行中得到了启示,从一开始的坚持自己的想法慢慢回归到和同学们一直争论的焦点中,通过他自己的质疑和同学的释疑,相互的争论与争辩,大家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生1的最初想法,水倒渠成地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的算理。

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问题马上做出评价,却引发了学生的争辩和新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在自己的肩膀上长着自己脑袋”的个性化思想。

5.发展性策略

【片段五】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想出来了计算的方法而感到高兴和兴奋之时,教师提出怎么求无盖和无底的长方体的面积。

生1:只要计算长方体的五个面的面积。

师(表扬):你思维很敏捷,思考很快速。

生2:你只想到了其一,没有考虑是哪个面不用求。

生3:那应该是长方体的上面不需要求。

生4:还有的是侧面不需要求的呢。

(经过这几位学生的提醒,很多同学都愣住了:“对啊,到底哪个面不需要求呢?”)

师(强调):全面思考问题,是每一位要上进的孩子必须具备的。

(听到这样的激励语,学生纷纷讨论起来)

生5:如果是游泳池,那就是不用求长乘宽的上面面积。

生6:我家的一种长方体通烟管道还是只用求前后和上下四个面的面积的。

……

上述案例中,经过教师的口头提醒,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得到联系,应合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激励语每个学生都喜欢听,经过激励和肯定的学习方法将在学生的脑海中得到升华。这就表明正确的发展性口头评价更能发挥学生最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正确运用发展性口头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则取决于教师正确的评价观。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口头评价的建议与思考

课堂上教师的口头评价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策略,把陶冶情操、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使他们乐学爱学。教师课堂上的口头评价应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即时评价学生表现,凸显学生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的即时评价。激励性的即时口头评价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更重要的一点,评价承认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这便于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调整心态和行为,不断进步。

2.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启迪学生发散思维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过:“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赏识性的口头评价,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价值和潜能,能透过调整自己的状态展现自己的风采,从而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3.平等地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

当另类声音出现时,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新观点和新看法,随时把握有价值的“不确定的因素”展开“创造性碰撞”,进而引导学生不断走向创新,走向成功。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能交流情感,用心体会,积极思维,大胆探究,勇于创新。

4.适当做延时评价,寻求学习“水到渠成”

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有怪问、理解有异议或对问题有多解时,则较为适宜用延时性的口头评价。如果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身份参与讨论,以鼓励的语言,期待的态度,让更多学生参与想象,驰骋课堂畅所欲言,或只是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以平等的身份表明自己的理解和主张,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5.以发展为评价的目的,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个具有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教师就能智慧地评价学生,学生在教师科学评价的引导下,不但素质得到均衡协调发展,而且学生能更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要看到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总之,在课改的趋势下,教师要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口头评价,也应充分体现这一思想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应少一些责备,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共性化评价,多一些个性化评价,少一些即时性评价,多一些延时性评价,支持学生的创见,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让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释放。

数学课堂评价的“三结合”策略 篇4

一、公正与差异相结合

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亦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差异评价。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课堂上的知识稍学即会,对这些学生教师理所当然要加以表扬。也有的学生思维缓慢,接受能力差,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其实,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有压力的。其一,来自心理。他们看到其他同学成绩好,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而自己的作业中总是要出错,心理就会产生“不如别人”、“比别人笨”的自卑感。其二,来自身体。同样做一道数学题,其他同学很快就完成了,而他们却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甚至需要多次改正才能完成,因此他们的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都被作业占据了。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更应多加关注,细心观察,发现进步时就要及时表扬。如在作业辅导中,教师不能因为他们经常出错而加以埋怨,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数学的心理,甚至产生和教师对立的情绪,更不利于学习。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评价:“没关系的,这道题虽然你现在还不会,但过几天你就会了,不用担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暂时的,最终肯定会掌握的。再如,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是较片面的,常常需要通过其他同学的补充才能完善,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加予评价:“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这个问题终于顺利解决了。”尽管他们对解决问题的贡献可能微乎其微,但通过教师的评价,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参与其中了,是一名“功臣”。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好地保护,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信心就会慢慢增强。

二、全面与个性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对学生的态度、知识、能力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即全面评价。同时,对每一个学生也要分别抓住其每一个闪光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及时地表扬,即个性评价。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单元后,有这样一题习题:求下图中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长方体的表面积大部分学生是这样计算的:(5×10+5×10+5×5)×2=250(平方厘米),教师加以了肯定。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想法,他是这样计算的5×5×10=250(平方厘米)。方法一经展示,立即引来其他同学的质疑,认为这是在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而不是它的表面积。教师请这位同学解释解题的想法,他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5厘米,高是10厘米,正好是长和宽的2倍,把高看成两个5厘米,这时这个长方体共有10个5×5这样的面,只要算出其中一个面的面积,再乘以10就是它的表面积了。”经这位同学解释后,其他同学豁然开朗。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对这位学生的巧妙想法给予了表扬、鼓励。

全面评价有利于学生从学习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正确、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个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如解题时某种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解法和思考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等,正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追求。教师经常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回答、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解题策略进行表扬与鼓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结果与过程相结合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比较容易把握,通过练习测试、期末考试等途径均能进行定量评价,但这样的评价只能单纯地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程度,以及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等。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经验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等等,都是过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过程评价能帮助学生慢慢地成长,进而逐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如五年级“找次品”一课,教师抓住“排除个数、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在3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理解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特征。然后,直接安排学生在80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给学生设置障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第一次尝试探究中,学生大都凭借已有学习、生活经验,把物品平均分成两份,或直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进行称量。尽管这样的尝试探究的思维含量并不高,但为进一步尝试探究提供了方法基础。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想法及时地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并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焦点“各种方法分别排除了几个次品,从而确定次品在哪几个中”展开讨论。随着讨论、交流的深入,学生获得的信息量不断地增加,他们对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随后,在第二次尝试探究时,学生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对问题的本质有了进一步了解,让探究的目标更加明确、具体,并在交流中对问题的认识逐渐趋于成熟,不仅知道要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还慢慢意识到这3份要“一样多”,为形成结论奠定了基础。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答案,只是通过鼓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对第一次尝试探索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取其中有用的成份,舍去不合理因素,积累更多的信息与方法,慢慢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获得成功的体验。事实证明,学生更喜欢在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学习兴趣更浓郁。

初中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和策略 篇5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安岳县天宝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唐拥军

语文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就像一根奇妙的杠杆,能使教与学互动起来,让学生自由驰骋,畅所欲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尽快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群体人才。而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的最强有力的要素,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因此如何有效地对课堂进行评价,显得十分的重要。无论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历史的重任、时代的发展,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都呼唤着在中学生中切实提高语文素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课堂评价就是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与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评价要全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

语文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体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由于语文课堂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于教学效果的判断。借助评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才能够获得有关教学活动实际效果的各种信息,教学的持续进行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

其一,促使教学目标更全面。

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因此,课堂评价不仅促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能从培养人这个大目标出发,从进行素质教育这个总目标出发,从而构建起个性与共性统一的教学目标。一般地说,课堂教学既要制订基础性目标,又要制订发展性目标,两者要密切配合。如《我爱这土地》一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②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③增强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很明显,课堂评价为实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展示一个平台,评价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整合。教师也在反馈中调整教案与教法,从而达到目标的实现。

其二、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主动实现职能和角色的转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组织者。真正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凡学生自学、查工具书、问人、讨论弄懂了的,教师一律不讲,只精讲重点、关键、疑难处,主要功夫在点拨。如:阅读《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学生在预习中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竺可桢在本文中给我们指明了征服沙漠的具体方法,为什么直到现在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现象等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显得这样无能为力?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破坏自然环境呢?今天,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怎样有效遏制并逐步战胜土地的荒漠化?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提出 的问题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探索,互相讨论,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然后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种教学以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的疑难为初始,以学生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为归宿,若有不明之处的教师再启发、点拔。在这基础上,进行交流与评价,交流中理解,掌握知识,评价中肯定,欣赏,统一意见,师生在互动中融合一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师与生,生与生,学生自身的互动中,听、说、读、写、做的相互欣赏与改进,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体现,促使教学结构主体性逐步完善。

再想一想我们小时候读书的情形,在每一堂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课型是正如有的资料上描述的“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记笔记,课后做作业,对学生的最高评价就是:听得细,记得多,做得好。对上课教师的最高评价就是:讲得透,讲得深,有条理”。再后来,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尤其是社会各界人士对这种沉迷于题海战术中的语文教学颇多否定。提出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的话题?这些话题一时令人眼花缭乱。于是有了品味语言法,美文阅读法,再加之这两年最时尚的多媒体,一时间课堂内容的展现是声色光影俱全,教师与学生共鸣,热热闹闹起来了。在这场热闹中,许多教师不由得又患了一厢情愿的病。以为自己喜欢的,学生一定喜欢;自己明白的,学生也一定明白;而且扯住学生的头发使劲地往上拉;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剥夺了文字存在的空间。其实,前面列举的这些课程当中,教师就是没有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来看。这明显是违背了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的要求,必然也会造成老师所不想看到的结果。那就是大部分学生越来越厌恶上语文课了。

其三、促进教学方式的研究性发展 在语文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值得研究的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自由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起着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的。学语文就是学习生活中需要的语文,按真实生活问题学语文,到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课堂评价,教师把自己当成生活中的一员,融入学生学习评价中,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捕捉评价的焦点及空间,虚心请教,研究的价值将充分体现。

如《我爱这土地》这篇课文,教师在让学生预习时对学生们提出两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这些问题同学们能帮助我解决吗?而引导学生课下主动去找资料。

这样,可以使教学做到课内外结合,为人与为文合一,充满了生活气息。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为了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我们可以多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与其让学生埋头作枯燥乏味的习题或练习册,倒不如和学生一起读课文、赏名句、作笔记、改文章、写习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无拘无束中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

二、语文课堂评价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 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先要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教学中可以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我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的指导。

如在教学中,当学生做完一个测试后,就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析试卷的得失分情况,想一想自己在测试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从而明确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鼓励他们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学生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还有,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的学生相互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做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这样的评价方式,也可以用在作文的相互交流和试卷的互相评改方面。这么一来,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二)、满怀期望,以激励评价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教师要以关爱、理解、赏识的语言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从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实现平等对话。尽力用心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鼓励他,让学生时常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发他前进的动力。众人皆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让我们对期望有了绝对善意的期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切尚未定论,教师的积极期望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课堂评价将老师的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

在一节教学古诗词的课堂上,我请同学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有位叫邓小红的学生,朗读水平较低,并且在说话有些微口吃的现象,所以平时很少举手发言。可这一节语文课上,他举起了手来,结果刚说就卡住了。教室里一下笑了起来,他的脸也蹭得通红,并偷偷地望着我。“不急,慢慢讲!”我鼓励着,微笑地注视着他。结果,他又鼓起了勇气读起来,竟还越读越流利。结果,不少同学都翘起大拇指表扬他,他也高兴地笑了。教育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而尊重和宽容是创造一种宽松平等氛围的前提。教师应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会尊重与宽容,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我们能够想像,如果案例中的我们对学生不抱期望,想当然地否定,甚至嘲笑,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巨大的打击。比如当时我没有及时鼓励他,甚至是厉声喝斥他,他肯定是“不会高兴的笑了”,或许在我的语文课上,他再也不会举手 了。这种打击并不只是让他可能再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可能对学生、甚至未来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他已缺乏了对自己的应有的自信。

在语文课堂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教师象过去那种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说话滔滔不绝的现象少了;但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是总为:“你真了不起”“好极了!”“你真棒!”“我们来掌声鼓励一下!”学生们也是机械地拍拍手,大声喊:“你真棒!”而从不管学生表现得如何;温柔地批评,善意地指点是一点也没有,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得到最多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迷惑和不解。我们即使是试图用激励性方式来唤起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从实际来看,效果是并不理想。

(三)、客观、冷静,力求全面评价。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评价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先在心中装有每一个学生的档案:学生在家的表现、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个人的行为习惯、学习的发展过程等。以便于及时对学生作出全面而合理的诊断,从而增强他学习的信心和指明他努力的方向。比如在上个期末测试,我班上有个叫刘青的女生语文测试由平时的八十多分突然下降到六十多分。面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责怪她平时又没有认真听课,课后不及时进行复习巩固;而是及时和她谈心了解情况,于是知道她当时正患感冒,精力和心情都很不在状态,所以测试成绩很差。针对这一情况,我又想到她上个学期请的几次病假,就和她谈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这个学期,她坚持合理饮食,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不但没有再请病假,而且语文及其它学科的成绩都进步不小。由此可见,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对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

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 篇6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口头评价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问题现象一:学生发言较少,气氛较沉闷;教师的评价中批评仍然占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对学生非智力方面的评价以批评为主;学生能参与评价,但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还不够充分;学生对激励和表扬的渴望与现实差距较大等问题。

问题现象二:另一种情况则完全相反。新课程提倡鼓励性评价,因此现在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整齐划一的掌声。学生回答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后,其他学生则在老师的指挥下,一齐给予“棒,棒,棒,你真棒”的“殊荣”。部分老师片面地认为,课堂上不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于是便盲目地进行了表扬,就会失去表扬应有的价值。老师的口头评价: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厉害!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回答,不同的表现,都用相同的话语方式评价他们。千篇一律的评价缺乏个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甚至有的评价完全不着边际。学生在这些单一的评价中,渐渐退去了应有的喜悦,渐渐“迷失了自我”,最终导致了“表扬依赖症”。

原因分析:前一种现象是部分老师还停留在传统的评价方式思维中,从而不自觉地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了改进和激励功能;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缺乏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后一种现象则是对课程评价改革精神理解的不到位,导致评价不切实际,从而使评价失去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优化策略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除了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外,笔者还从以下方面入手,构建具有语言艺术性的口头评价体系。

1.营造和谐民主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创设和谐民主的情境。好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这样的氛围,正是进行课堂口头评价所需求的。但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笔者在调查中对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做得好的老师的经验作了总结。简而言之,就是在课堂上做到“四个有”:一有疑问,在课堂口头评价时,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在疑问中评价。二有惊叹,善于释解学生心中的迷惘,产生惊叹,表达喜悦,在惊叹中评价。三有笑声,课堂上应该营造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情境,在笑声中评价。四有争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议中评价。

2.针对个性进行选择

在课堂口头评价时,老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策略和方式,并且用不同的激励和表扬语言,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使用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和个性化。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老师、同伴等要引导其不断提高认识水平,进行取向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同伴在评价学生时,出现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不正确和歧视倾向时,老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做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课堂口头评价,或幽默风趣的评价,或平和亲切的评价,或循循善诱的评价……

3.化解表达差异

有的学生评价时因为缺乏口才,往往词不达意,说了许多却又不切话题;有的因为个性心理特点,过于腼腆、怯场而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要先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师爱的微妙信息,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学生久旱的心田接受甘露的沐浴,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关爱,自觉打开心灵之窗,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

4.多角度评价

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评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同伴的闪光之处,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的引导中进行……

5.把握激励评价的时机

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机应先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激励性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的口头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处理。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小策略 篇7

一、通过评价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 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中, 教师的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要注意面向全体, 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可多多鼓励他们,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对于后进生, 可微笑着与之交流,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如此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到激励和赏识。在教学“85×10200”这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时, 我让学生思考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大家纷纷动手动脑, 想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我问:“同学们还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这时, 我观察到一位平时胆小的学生总是望着我, 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 于是我走近他, 鼓励地说:“你的算法一定很特殊, 是吗?”他说:“老师, 我是这样算的。”这时, 我让他走上讲台把计算方法板演给大家看, 并自豪地讲解了他的算法。我带头鼓起了掌, 此时他脸上露出了微笑。以后的数学课, 他不再沉默, 总是抢着发言。是老师亲切的一问给了他走上讲台的勇气, 是掌声帮他找到了自信, 是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给了他施展自己的空间。

二、恰当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思考一下, 你准行”“你的解题思路很好, 再优化一下”“看到你这样认真思考, 我感到特别地高兴, 望你再接再厉, 勇攀高峰”等, 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 使学生充满了希望, 对学习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智商很高, 头脑很灵活, 如果如果在认真点一点, 那就更好了”“如此聪明的你, 一定能想出更好的计算方法”等, 这样评价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纠正不良倾向, 培养学生严谨学习的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 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设计有所侧重的评价目标, 如有的学生胆小, 发言不积极, 教师要把大胆发言作为主要评价目标。总之, 教师要重视差异, 尊重差异,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估计“1000米有多长”时, 我分小组安排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在操场上走一走, 数一数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10米、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估计走10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走1000米需要多长时间?在上述活动中, A层学生能创造性地用推理的方法测量, 并能解释测量方法的合理性。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别出心裁的创新能力, 如“闫旭同学能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真不简单”。B层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测量的方法, 并交流不同的测量方法。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在小组探索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如“第一小组能通过集体的力量得出测量方法, 老师很欣赏你们的表现”等。C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测量。对这些学生, 我着重评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在测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细心, 如“瞧, 苗璐璐同学量得多认真, 肯定能测量出正确的结果”等。

四、积极开展互评与自评

1. 自己评价自己, 正确对待自我。

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反醒, 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 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评价中反思、醒悟, 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提升自己, 能使学习更明智、更理性。在平时的教学中, 为了能较好地观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情况, 了解学生看待自我的客观性与自信度, 我采用了“作业本会说话”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业, 即每天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先自己评价, 然后交上来老师评价。班上有位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 当我采用作业自评后, 作业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话:这次作业粗心了, 不过作业写得干净、整齐, 老师, 能给个“良”吗?今天作业没有认真写, 下次一定能写好;上课没专心听讲, 做作业有些困难, 今后改正;老师能再讲一下今天的内容吗?从中可以看出, 自我评价更本质、更深刻。

2. 学生评价学生, 学会互相欣赏。

心理学告诉我们, 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 才能不断调整自我评价。在评价中, 我不仅让学生自评, 还让学生互评。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 大部分学生经常因小数点对不齐而出错, 我采用互评这一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计算0.83+2.7时, 找一名学生上黑板做题, 做完之后让其他学生评价黑板上的题。学生甲说:“张自君今天的数字写得比以前好看。”学生乙说:“能大胆发言, 做题很细心, 今后继续努力。”学生丙说:“灵活地运用了小数点对齐这一知识, 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学生丁说:“他没有用尺子画横线, 看起来不整齐, 以后改正”……我认真倾听着大家评价, 有时点头, 有时微笑。这种评价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 更易关注学生个体的特长、兴趣和需求, 更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

五、捕捉最佳评价时机, 让孩子健康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并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我班有一名男生, 学习较吃力。有一天, 他的字写得特别认真, 我看见后面带微笑地说:“你的字写得很好看, 老师和你握握手, 祝贺你。”放学后, 他跑回家, 兴奋地告诉他的妈妈:“今天老师和我握手了, 还表扬我字写得好”。从此以后, 他学习变得主动多了。

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 篇8

小学数学教师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多种评价机制,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效改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发展。

教师在学生心中向来是崇高的、神圣的, 对小学生来讲, 这一点尤为明显。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效果, 有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评价功能, 发挥评价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的评价方式。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听课表现、发言情况、学习效果等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 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 让学生探索什么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高有几条?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 有的学生认为只有一条, 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有无数条, 在这个问题上, 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还鼓励学生间进行相互讨论, 让他们在相互争论、评价中形成一致的认识:梯形的高是两条相互平行的边之间的距离, 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 这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行探索并核对答案, 找出自己所要的正确答案, 发现自己在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能找出所存问题的原因, 培养学生自我恰当评价的能力。这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激活学生进一步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在分析判断学习情况的时候, 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效果的交流。

二、评价内容层次化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多维的视角评价学生的表现。评价要力求做到准确、全面。要全面衡量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包括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等方面,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当然, 在评价过程中, 既要关心结果, 更要关心过程。比如, 在教学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时, 我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 让学生带上粉笔到操场上去画、去测量自己的脚印。在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脚印的图形时, 既注意让其他学生说说他是用几种基本图形拼成的, 拼成了什么图形, 也注意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拼的, 对学生的绘画、拼图的方法和过程、 (下转第25页) (上接第24页) 结果分别进行评价。这样, 通过评价加深学生对于拼图方法的体会。

三、评价手段多样化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用嘴表达, 还用眼、用手, 用心去说话, 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有效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赞许的眼光、竖大拇指等方法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当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 我常常耐心等待, 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 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 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 拍拍学生的肩膀, 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 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外, 根据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 在进行评价时, 可以采用书面评价方式、观察访谈的口头评价方式、作品展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

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 篇9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是新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包括知识掌握、学习效果、情感因素等等, 根据新课程精神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生数学学习环节的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对学习的了解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如何利用积极的评价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 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另外, 还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 从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指导他们学习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 应重点考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质疑反思能力, 让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 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数学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对他们的课后作业、解题思路、学习体验、知识总结、解决方案、知识疑问、自我认识、探究活动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促成他们掌握学习节奏。对于学生来说, 认识自己是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 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才能对症下药, 一边寻找不足一边进步, 这个学习过程也是提升信心和兴趣的过程。恰当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课堂评价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用肯定、激励、赞赏的语言进行评价。如:对优生可说“你说得太好了,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对学困生可说“相信自己, 你一定能做得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 你试一试。”等, 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全身心投入学习, 并在学习中体验满足、成功、喜悦等感受, 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三、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对数学教师来说, 以考试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并不全面, 这种用百分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尽管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思自己还未完成的学习目标, 但是教师不应该以分数排名来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数学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排名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它只是能提升少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这种评价方式更多的带给了他们压力、焦虑、悲观, 很不利于学生的持久学习。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的评价方式, 多从课堂提问、学习观察、作业情况等方面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利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手段启发学生认识到学习上的进步与不足, 教师则在恰当的时候以定性评价的方法去激励学生不断前进。例如常规作业, 开放性、探索性数学问题, 数学实验, 课题研究作业, 专题总结报告等;作业结果的呈现形式也应是多样的, 例如习题解答、数学学习体会、实验或调查报告 (书面、口头) 等;对作业的评价可以是量化的, 也可以是定性的。评价过程应积极主动、简单可行, 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学习主体多元化的评价

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施教学评价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 因而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一直以来, 很多教研人员及教学管理者都将高中数学课堂评价作为专利。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这种现象, 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教研人员和行政管理者在落实教育政策法规的评价时可以将自己作为主体, 假如是针对科研项目, 将科研变成教学生产力, 则应该以校研人员评价为主。不过, 要是起到教学指导、管理、激励的效果, 就应该将师生甚至家长的评价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对于教师来说, 自评是一种自觉的教学反思, 教师互评则是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而要更好的反馈出学生的要求, 则必须要以学生对教学的常态评价为主。众所周知,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翁, 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评价是教师的教学重点之一。

五、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评价

实际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 即实现评价效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发展的, 不是静止不变的。针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的教学评价目的也不尽相同, 运用的评价方法也各有特色。高中数学知识体现的更新是随着新课改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而数学教学也需要鲜明的时代特征,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要视情况而定。照这样来看,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评价策略, 其实就是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 使之能够顺利地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学好数学知识。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教育规律, 按照学生的长远发展规划来制定评价策略, 尽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合理、合时、合宜地评价学生, 以评价完善教学改革, 以有效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科学的完成对学生的教育目标。

六、结语

总而言之,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用心观察学生, 通常是观察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解题能力、学习积极性、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情况。对于评价结果, 看注重定性评价的意义, 并充分结合定量评价。不管是运用哪种评价方式, 教师都应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主要参考, 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并激励学生在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中不断树立起学习信心, 正确认识学习中的不足, 明确学习方向, 最终实现良性发展, 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晓艳.小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成才之路, 2010, (34) .

[2]罗海兵.浅析鼓励性课堂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1, (10) .

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 篇10

一、追求情感:课堂评价语言误区扫视

如今,课堂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激励性语言,但有的是滥用表扬,浮光掠影,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不管学生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价值,无原则的赞美和鼓励,使教学环节“偏离轨道”,有时甚至与教学价值“背道而驰”。这里选择几个典型案例予以阐述。

1.“虚情假意”的激励

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分三个层次,提问一叫答—理答。理答即为课堂评价与引导的环节,学生希望得到的不是简单的对错评价,而是对自己的回答作出具体分析,作出必要解释,提升发言品质,从而开阔视野。

在教学《乘法的认识》时,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动物园的一角”。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那两座房子是小鸡家的还是小兔家的?

……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虽然气氛空前热烈,教师的“小朋友的眼睛真亮”“你看得很仔细,还有吗”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不断地在寻找新的信息,但这些信息跟数学却是风马牛不相及。

2.“不切实际”的表扬

如今的公开课上,我们总能看到丰富的情境创设,热闹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对于这样的课堂,有的老师是这样形容的: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之后一动也没法动。在这样的课堂下,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都是“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矫情造作”的情感流露。

在《8、7、6加几》的教学中(教师出示8+5):

师:你是怎样知道8+5=13的呢?

生: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的。

师:嗯,真不错。

生: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我先从8开始,9,10,11,…,这样一个一个数下去。

(学生听到这种方法时,便窃窃私语:“我们幼儿园就学过数数了。”)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还有吗?

这一句“还有吗”之后,再也没有回应了。

为什么之后学生都没有再发表观点呢,我想是这位老师夸张的表扬扼杀了学生发展中的思维。当一个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时,教师认为是一种“好方法”,那么既然有了人尽皆知的“好”方法,还需要再思考其他方法吗?其实教师要是换一个中性的评价:“嗯,看来‘数数’也是一种方法,还有其他的吗?”这样既没有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能暗示还有更好的方法,从而来达到方法的优化。

3.“天马行空”的鼓励

有时,学生的理解明明是错误的,但为师者却偏要说“你的想法很独特”,有时学生的理解始终在正确结论的边沿上徘徊,达不到要害,但我们教师就是不敢稍加点拨。因为教师迷失在一个僵化的、毫无情感的“赏识”怪圈之中,从而滋长了一部分学生盲目骄傲自满的情绪。如一位教师在公开课教学时,学生的回答稀奇古怪,似乎不在预设之内,当教师不知所措时,他如此评价:“我看到了未来的科学家,让老师和科学家握握手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是如此不满意,却用一句褒义且夸张的评价给予回应,给学生戴上了一顶不切实际的“高帽子”,而这顶帽子足以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这时的学生还会静下心来上课吗?说不定在思索着长大后要成为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

二、眷顾质感:课堂评价语言策略探究

语言是一门艺术,而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处于艺术的巅峰,数学课堂中的评价语言只有简洁、严谨和真实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梳理自身课堂教学经历,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时不外乎以下四种形式。

1. 在学生遭受挫折时耐心等待

数学学习中一个正确的结论,总是从不断反思与纠错中得来的,而且学习的过程难免会偏离“轨道”,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奇思妙想。这时候,教师不妨把时间交给学生,耐心地等待,给学生一个“自圆其说”的机会。

案例:这是一个习题讲解过程

把两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黏合成一个长方体(如下图),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5+5)×5×4+5×5×2=250(平方厘米)。

生2:5×5×6×2-5×5×2=250(平方厘米)。

生3:(5+5)×5×2+5×5×2+(5+5)×5×2=250(平方厘米)。

生4:5×5×5×2=250(平方厘米)。

突然有个学生叫了起来:“不对,5×5×5求的是正方体的体积,再×2求的是体积之和了。”教室里沉静了一会儿后,学生都附和起来了。

生4可能想法不够成熟,涨红了脸,一下子觉得有些理亏。这时老师轻轻地对生4说:“别急,我有一种感觉,你的解法有你的道理,大胆地说说看,说错了也无妨。”说完老师取出了两个正方体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

生4将两个正方体拼在一起,数了数正方体的面,突然眼睛一亮,嘴角里露出了微笑,刚才的尴尬一扫而光,显得十分激动:“我不是求体积和,大家看,拼成长方体后,其中一个正方体剩下5个面,每一个正方体只剩下5×5×5的表面积了,两个就再×2。”

生4越说越理直气壮,生怕别人没听懂又将自己的思路完整地说了一遍。等生4说完后,学生恍然大悟,不禁一齐鼓起掌来。

师:受他的启发,大家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想法精妙绝伦起来。

生5:(5×5×5)×2=250 (平方厘米)。

生6:5×5×(5×2)=250 (平方厘米)。

生7:5×5×(6-1)×2=250(平方厘米)。

当学生出现与众不同的解法时,教师没有立即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将话题的解释权抛给学生,及时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自圆其说”。

2. 在学生理解不透时适时引导

评价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机械重复上,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向较高水平的思维层次迈进,从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递进。尤其是当学生理解正确而不够透彻时,当学生的体验不够深刻时,打动学生心灵的引领能加快学生前行的脚步,因为这不仅是一种精神引领,更是一种情感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

上述案例中:“受他的启发,大家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这样一来不但维护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建立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更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质的跨越。

《100以内的口算减法》(教师板书例题“64-29”):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算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朋友胆子大一些,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1:我是先算64-20=44,再算44-9=35。所以64-29=35。

生2:我是先算64-30=34,再算34+1=35。所以64-29=35。

生3:我是先把64看成69,69-29=40,40-5=35。所以64-29=35。

生4:我是列竖式算的。

生5:我是这样算的:先64-9=55,再55-20=35。所以64-29=35。(生1小声嘀咕:“不是跟我一样吗!”:)

生6:我把64看成70,把29看成30,70-30=40,40-6=34,34+1=35。所以64-29=35。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交流的方法看似多样,但认真分析归类的话,无非是三四种方法的重组,而且所有方法的理论基础只有一个:拆数。教师似乎忘了自己不但要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呈现各自不同的个性,同时还要引领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分析。当有学生小声嘀咕时,教师可以直接引导:“跟你的一样,都是怎样的?”或许,这样的点拨能达到学生思维的相互沟通,从而引出其算理:拆数。在众多方法呈现之后,教师来个画龙点睛的小结会使学生的收益更大。

3. 在学生有待提高时分层追问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情感体验不同,我们的评价语言自然也不能千篇一律,否则不能使学生感悟知识、体验成功,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数学广角》:

用1、2、3三个数字,你能排出几个两位数。

(学生纷纷举手)

师:今天听得很认真,老师请你回答。

生:12、31、13。

师:很好,有3个了,还有吗?

生:(断断续续)13、21、12、31、23、32。

师:你一下子组了6个,看来考虑问题很周到。能不能想个办法一下子把这些数报出来?

生:(快速地报)12,13;21,23;31,32。

师:哟,你说得这么流畅,肯定有什么好方法吧?

生:我是先把十位的数放好,再来看个位,十位放好了,个位就还有两种填法。

师:看来你的排列很有规律,你会有顺序地解决问题,了不起!

生:老师,还有,12、21、13、31、23、32我这样个位十位换一下,也不会漏掉的。

这里教师三次及时追问,尊重了学生,更使每一次发言的学生有了新的思考。

面对不主动、不积极的学生时,教师激励学生的热情,因为这类学生缺少自信,他们最需要老师的鼓励。我们在评价时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及时肯定。

面对能轻而易举地回答,但方法还能优化的学生时,教师的评价语要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很有上进心,但是学习的潜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教师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肯定上,而要即时引导学生,帮助分析问题,使其能从教师的评价中取长补短,自我反思,完善对知识的理解。

面对学生经过反思后得出正确、科学的结论时,我们要真诚地欣赏学生的见解,因为这类学生往往能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而且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因此,选择独特的视角,运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的层次。

4. 在学生思维闪光时真诚地喝彩

面对学生的想法,我们不仅要认真等待、耐心倾听、有效引导,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主动、冲击式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10以内减法》时,我创设问题情境:“一天,猫妈妈做了10条鱼作为晚餐,小猫可高兴了,他独自坐在餐桌前直流口水,可这时猫妈妈和猫爸爸还在忙碌不能开饭,小猫左思右想,就……小朋友们猜,小猫会怎么做呢?”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学生都如老师的预设,都说小猫偷吃了鱼,都用算式表示了“还剩几条鱼”,有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认为小猫是个好孩子,不会偷吃,还是10条。”对于这一出乎意料的回答,教师不是责备,不是等待,而是喝彩:“真棒,你才是一个好孩子。”并顺势问:“那怎样列式呢?”“10-0=10。”

在这样一种心理氛围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意义,并将“0作为减数”这一知识点也落实了。

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评价语;改进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评价语存在的问题

教师评价语即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表现(如,语言表达、学习方法和态度)给予评价和反馈。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课堂活动中难免会存在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说话和搞小动作等问题,因此合理的教师评价语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表现,针对性地改善在学习过程中的缺陷,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师所使用的评价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须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比如,教师的评价语缺乏引导性,评价语的表述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评价的方式单一。比如说,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所使用的评价语经常是“这位同学真棒”“这位同学真了不起”,这些过于缺乏实质性的评价语容易误导小学生,给学生一种虚假、不真诚的感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评价语改进策略

1.教师评价语的时间性

评价语的功效与评价时间紧密联系,恰当的时间里应当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在学生回答完某一问题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及时地对其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得与失。又如,在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应当立马给予否定性的评价,而是鼓励学生再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再对改变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型的评述。

2.采用简洁、易懂的评价语

评价语应当使用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考虑到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的评价语在直接明了、通俗易懂的基础上,还应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综合型评价,并具有一定的指引性。比如,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正确的,但过于复杂,或者这道题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声音应该更响亮点。通过这样的评价帮助学生明白哪里是好的,哪里还需进一步改善。

3.评价方式多样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语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

参考文献:

白锡燕.课堂即时评价的语言艺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5).

数学课堂的评价策略 篇12

一、重结果, 轻过程评价。

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中, 数学占的比重很大, 所以很多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结果。在很多学校的工作考核中, 总分、均分等等也是考察教师的重要指标, 对教师好坏的评价也多以学生分数作为参照条件。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之下,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一般注重结果。不管其他怎么样, 能取得最后结果的正确以及得到高分就好了。毋庸讳言, 分数第一的思想, 仍然活跃在很多教师甚至学生的思想中。首先, 作为教师不能否认结果、否认学生直观分数的重要地位, 关键是不能唯分数论, 把分数妖魔化, 绝对化。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不仅仅要一个好的结果, 一个严格的、正确的过程也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再有, 分数的取得跟结果的取得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不一定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在课堂评价中, 尤其是在高中数学的课堂评价中, 对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总体表现, 就要对整个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给出正确合理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得出学生有没有能够将课堂讲授的知识全部到位, 吸收。在如判断、解题思路、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没有提升, 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没有更加浓厚。再结合学生课前、课后的种种反馈情况, 才能完整的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也才能得出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

例如在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3的第二章, 系统抽样中, 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学校高二年级一共有二十个班级, 每班有五十个学生, 为了了解高二学生的视力状况, 从这一千人中抽取一个容量为一百的样本进行检查, 请问应该怎样进行抽样?这时很多同学都知道使用系统抽样这个知识点解决问题。而忽略了系统抽样过程是要有严格的步骤的。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要要求学生把整个过程都详细的阐述出来。而不是只讲结果。这样就能避免课堂评价的时候常犯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

二、重知识, 轻能力评价。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推行多年, 但很多教师脑海中或多或少还会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重点关注了知识层面的评价, 而对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要求显然不够。对学生的要求停留在会做题、会考试, 会与教参上说的一字不差就行。新课改也推进了这么多年, 想想我们又有了多少实质性的改变, 我们的学生在能力上又有了多大的提高? 有些老师也曾经尝试着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但不会立刻收到很好的效果, 还没有让学生做几道题, 强化一下效果好, 很多教师又放弃了新课改的一些思路, 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不是一句空话, 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到我们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作为教者, 在教案中所预设的“能力目标”不能只是一句闲语。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中, 重点准备训练哪种能力, 如何进行强化, 要达到怎样的要求, 都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如果老师轻视能力培养与评价, 会让学生也忽略这个问题。对数学整体思维的构建显然是不利的。

例如在算法的含义一课之中, 一个课堂问题:求给出1+2+3+4+5的一个算法。在这个问题的评价中, 很多学生容易走捷径。用N+1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由于这个式子的简单性也能够很快得出答案。如果教师在课堂评价中给予过分的肯定的话, 就犯了重知识轻能力的评价陷阱。在算法这一节课的课堂评价中, 一定要深化进能力层面。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而且要找到最适合的步骤。且要求在有限的步骤内求出问题的结果。每个步骤还必须是可行的、明确的。从能力层次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三、评价指向不明。

课堂评价尤其需要评价的明确指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是最重要的课堂任务之一,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主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果评价指向不明, 学生也可能从几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 但是, 由于对一个问题的看待角度过于宽泛, 导致日后的印象会如过眼烟云, 效果不佳。所以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评价的指向性问题。

上一篇:经管类院校论文下一篇:三元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