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的趣味课堂(精选12篇)
职高数学的趣味课堂 篇1
0 引言
屈指算来, 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已有七年有余。回想起来, 当初是怀着激动而充满欣喜的心情进入高中历史课堂的,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善历史课堂教学, 力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去思考、去学习、去享受。然而长久以来, 社会上许多人认为, 历史课是为了分数, 为了高考而不得不学的一门的课程。源于诸多因素, 许多学生也将历史课列入高中课程中枯燥无味课程之列。特别是对于艺术类考生而言, 他们基本上就是将历史课程作为自己上大学的敲门砖。如何改变现状, 成为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进行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之余从学生、教师、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总结。现就如何改变枯燥的历史课堂, 如何改变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的几点思考阐述如下。
1 关注学生: 将学生兴趣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准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毋庸赘言,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先贤圣哲都不同程度的表达过兴趣对于学习、做学问等的重要意义。就连我们自己也一直在说, 教学要关注学生兴趣, 我们要想尽办法让学生感兴趣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然而在教学中我们最容易或略的就是学生兴趣。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钻研教材, 分析课程标准, 在加上“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这样一种观念长期存在。长期以往, 造成了课堂成为一言堂, 满堂灌, 忽视学生的存在和感受, 在老师的心目中, 学生为了考大学, 拿高分理所应当跟着老师前进, 更不要说关注每位学生的兴趣了。所以学生喜欢历史, 喜欢《百家讲坛》、历史小说, 喜欢易中天、纪连海、袁腾飞, 甚至喜欢历史影视剧……但就是不喜欢上历史课, 不喜欢自己的历史老师。他们分得清, 他们明白的很, 这一切就根源于兴趣。曾经一位先生对我说: “要注重与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 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心。”
2 关注自身: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人格修养
学生之所以喜欢听易中天、纪连海等老师的课, 不是他们对自己的老师有什么看法, 而是因为他们喜欢诸位老师的知识储备、讲课能力、语言风格、陈述方式、思维角度等等。当然《百家讲坛》的课程性质和高中历史的课程性质不太一样, 但更有其相似之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 就应该在关注学生的同时关注自己,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人格修养。
2. 1 改变陈旧的历史观, 学会多角度的看待历史
在当今中国高中历史讲台上施教的历史教师, 大多是传统历史课堂中培养出来的。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依然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等等。甚至是传统的革命史观。随着新课程实施, 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 史学理念依然陈旧。因此许多历史教师存在新史观的缺失。我们只有重新学习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新的看待历史的角度, 才能在这个多元化社会中适应学生思想多元化的挑战。
2. 2 丰富自身的历史常识, 突出史实性教学
历史课堂之所以不被学生喜欢,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们看到的历史是“死的”, 是远去的, 他们在历史人物的身上看不到一点“人”的影子, 闻不到“血”的味道, 更感受不到一点点“人情”。而《百家讲坛》老师们的讲座、《大国崛起》等纪录片之所以能抓住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眼球, 就是因为他们刻画了众多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讲述了许多动听的历史故事, 让我们看到历史的真实, 感受到了他的亲近。
2. 3 占领思想的高地, 用理性思想点燃课堂
一些历史课堂被当做睡觉课堂, 一个原因是这些课堂老师照本宣科, 就像一片死水, 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没有精彩的故事, 没有激烈的辩论, 更没有思想碰撞的火花。有位历史老师说的话, 对我很有启发。他说: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高一历史教学要重‘情’ (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感情) , 高二历史教学要重‘理’ ( 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的分析、推理和评价) , 高三历史教学要重‘术’ ( 学生应对各种考试和试题的方法) ”。只有这样, 在不同阶段给予学生最需要的东西, 除此之外, 作为历史教师更要在每一个教学设计中下足工夫, 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思想、温情和故事, 学生才会被你的课堂教学所吸引。
3 关注社会: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 实验) 》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塑造健全的人格, 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 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这也就告诉我们历史课要担负起这一伟大的任务。长期以来, 不仅学生感受不到这一目标的存在, 就连老师也是在写备课本时才会想起。历史课被长久的“历史化”了。
4 结语
总之, 历史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历史教师只有关注学生, 以学生兴趣和需求为标准; 关注自身,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人格修养;关注社会,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才能真正改变枯燥的历史课堂教学, 这样历史课才能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
摘要:随着学生社会化现象的日益普遍, 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再加上升学压力依然存在和职高学生的特殊性, 职高历史课堂中学生厌学情绪较高,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成为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历史教师只有关注学生以学生兴趣和需求为标准, 关注自身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人格修养, 关注社会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才能真正改变枯燥的历史课堂教学, 这样历史课才能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历史课堂,趣味性,思考
参考文献
[1]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 (上) [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8.03 (6—12) .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5) .
职高数学的趣味课堂 篇2
一、游戏教学模式的开启需要充足的准备
一个好的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游戏过程中能够培养同学间的默契,促进同学的感情,学生会养成从游戏中探索、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游戏而言,是分组比赛、单人比赛还是全班学生一起完成一个目标,在事前应确立好这一游戏的形式。如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换算”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让其他一组的学生扮演商店的老板售卖学生从家中带来的玩具,其他组的学生则分为几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能够用最少的钱买到最重的东西。这个环节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人民币换算”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学到重量的换算,一举两得,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自行修改。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带好相应的道具,保证游戏教学的环节能够顺利进行。此外,教师应充分考虑游戏的种类,若为竞技类,教师应制定能够控制课堂纪律的游戏规则和奖罚机制;若为团结合作类,教师应注意人数的控制,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游戏教学模式的进行需要多样化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虽然有游戏教学的加入,但有时也显得有点无趣,这个时候应该针对同一知识点进行不同的游戏来强化我们的记忆。比如“应用题”。教师在该知识点的教学初期可以让学生进行“抱团”的游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学生当指挥官指挥学生抱团,每一个口令结束之后都会多出一些同学,将这部分同学淘汰再进行下一轮游戏,直到剩下两人为止;在教学中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钱”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组选出一个组长,并给每一个组长相同的钱数让组长均分给其中的几个人,再让这几个人中的一个人将钱均分给剩下的学生,教师应做好相应的计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到钱;在教学后期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从之前的“购买玩具”的游戏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并且趁机讲解“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点。多元化的游戏会让学生保持接受外来知识的新鲜感,从而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学生将会最大化的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游戏的进行需要教师有强大的控场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尚未成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实现自我控制,反而比较贪玩,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管束,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程的顺利完成。第一,强大的控场力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的教导来实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该严肃的时候不可和学生开玩笑,否则易造成学生认为这个教师很好欺负的错觉,教师就会失去自己的教学威信。第二,强大的控场力需要教师的自我相信。教师充满信心自身就会形成一种威慑力,学生会从内心诚服于这个教师并且听从教师的话,会遵从教师的指导,使得现场严谨有序。第三,强大的控场力需要教师拥有感染人心的演讲能力。当现场秩序差强人意时,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完备的演讲能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听从指挥,继续进行该有的游戏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强大的控场力可以避免现场出现的混乱,解决诸多令人惊慌失措的问题,保证学生对游戏中学习的热忱不减。
四、教学游戏的再次进行需要教师的及时反思
游戏过后教师应进行及时的反思,反思课前准备是否充足,反思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否对相关知识有了完备的认识,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反思自身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语言得体。教学反思的实质是教师对自己教习方法的思考,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以便下一次的游戏能够有一个较令人满意的结果。反思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困惑,促进学生实践。教学反思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其一是对整个游戏过程进行一个全面、理性的思考,之后扬长避短;其二是通过实践来发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差距,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曾经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游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也能促进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教学能够放松他们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进而享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职高数学课堂的引入方法例谈 篇3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的主渠道,也是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因此,作为教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背景,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职业教育的特点:文化课(包括数学)虽是基础课,但由于职业学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决定了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是专业课的教学,学生的课余时间几乎不会用在数学上,数学实质上成为了一门“副课”,为专业课服务的一门课,这就赋予了职高数学教学的特殊性。然而作为一名职高生,为了以后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方法等基本的数学素质。因而为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作用更加突出。欲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求知状态,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就需要为他们造成一个浓浓的求知气氛。课堂引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启动阶段。巧妙引入课题,设计好“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从而乐于思考,积极主动地探讨,自始自终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引入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本文就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谈一下自己在实践中的做法与理解。
一、趣味引入
数学学科是门很抽象很严谨的一门学科,一般不易使学生产生兴趣,趣味引入很重要。
1.设置悬念引入
【案例1】讲“等比数列求和”一课时,讲了国王(印度)舍罕奖赏他的宰相,国际象棋发明者达依尔的故事。当听到达依尔只求国王在国际象棋的64个格中放入小麦,各格的颗数依次是1、2、4、8、16、32、64、??,觉得很可笑。但当听到国王命人扛来一袋袋小麦还是不够时,又很惊奇,困惑不解。最后说“你能帮国王算一下一共要放多少颗小麦?全印度有这么多小麦吗?”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此时,他们正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几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急切的等待老师的“下回分解”,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兴趣油然而生,由此非常巧妙地引入了新课。
2.趣例引入
【案例2】讲“方差”这课时,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两个射击手同时射击,每人共射击十次,甲的环数依次是6、7、6、8、8、7、9、10、7、6,乙的环数依次是8、7、10、6、6、7、9、9、7、5,问甲、乙哪个的水平更高?从环数的总数来看,都是74环,平均环数也都是74环,无法判断谁更优,此时,学生原本平衡的数学认知结构失去平衡,产生了强烈的内驱力,想尽办法来解决这个新的陌生的“悬念”,此时,老师再引入方差的课题,利用方差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水到渠成。
教育学家第多惠曾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有趣的例子,更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导课方法善于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类比猜想引入
【案例3】在讲充分与必要条件时展示了几个电路图。例如:在攻克了等差数列定义之后,略施小计,即可顺水推舟,推出等比数列定义。
采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手段,必然会使学生从中学到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去猜测和发现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验探求引入
1.由演示实验引入
【案例4】讲椭圆及其性质时,可以借助一根准备好的一定长度的绳子进行演示。学生边看教师的演示,边思考问题,自然地把椭圆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引出椭圆的定义。
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一开始就获得了感性材料,为理解和掌握好抽象的数学内容准备了条件,这种生动的直观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2.由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引入
【案例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亲自进行剪拼的实践操作;在讲不等式时,让学生用天平称不同重量的法码,从而得出不等式的一些性质。
这种引入新课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由否定原有经验寻找新途径引入
【案例6】相似多边形时,这样提问:在长方形黑板的四周,镶上等宽的木条,得到一块新的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是否相似?也许大部分学生会说“相似”!产生这种错误在于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作了数学中的相似,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错误。此时,老师把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予以否定,学生思维一下被激活,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了,这样就巧妙的引入了新课。
引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应按《大纲》中指出的:“要注意从学习数学中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注意在每个环节上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不可轻视引入新课这三言两语。
参考文献:
[1]彭加明.巧妙引入课题,提高教学效益[J].数学通报,2001,(3):3-4.
[2]石循忠.教师与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作用[J].数学教育学报,2002,(4):24-26.
[3]夏小刚,汪秉彝.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9-32.
[4]張守波.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J].数学教育学报,1996,(1).
[5]唐瑞芳.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0-58.
如何打造职高数学的活力课堂 篇4
一、情感滋润,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大部分的职高学生都有一颗受伤的心灵。要征服学生, 先要理解和热爱学生, 唯有用纯真的师爱滋润学生, 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赢得他们的真心。只有建立真诚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生才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 跟随教师的节奏和思路进入知识的神圣殿堂。
对学生进行情感滋润, 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良好情绪感染学生, 学生只要消除了对数学教师的畏惧感, 就会慢慢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比如, 教师上课的目光亲切, 学生会觉得教师和蔼可亲, 目光凝重, 学生会觉得教师值得信任;教师的教学语言温柔, 学生就愿意与教师交流等等。
二、以生为本,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 我们要研究学情, 以生为本,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一) 充分研究学情, 备课时要周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科学预设本节内容学生那里有怎样的理解和反应。比如, 如何引出本课内容, 如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解释新概念, 怎样创造学习情境, 帮助学生接受新公式、新定理, 怎样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等, 都应本着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和实施。
(二) 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教师要设计精彩的导语,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从而“激活”课堂。其次, 抓教学的过程环节, 教师投入激情, 启发点拨,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理性思考。再次, 抓住结束环节,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让学生意犹未尽, 对下一节课充满期待。在教学过程中, 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承认个体差异, 精心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 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有题可做。对优秀生尤其要多鼓励, 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对他们的要求要提高标准且“上不封顶”。
三、改变方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由于职高学生的数学基础差, 长期以来, 我们教师总是讲得很多, 而学生不见得有多少收获。于是我尝试改变教法与学法, 将学生以被动听讲为主的方法变为以主动学习为主。
比如,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生如何预习, 如何理解一个数学新概念, 如何看懂例题等, 在课堂实施环节, 先组织学生自学并收集疑难, 然后小组研讨, 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交流分享, 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
再如, 学生可以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提问或自主出练习题, 提问和出题的过程中, 学生其实自己已经认真学了一遍, 其他同学在答题时等于在复习刚才学过的知识, 从而巩固了所学内容。这时教师就由提问者的角色转变为习题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纠错复习, 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高中数学抽象, 知识点联系紧密, 有许多公式定理需要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再做相关练习。在知识落实方面, 我一向从严督促, 每周一小结, 每月一大考, 帮助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和检测, 而不是像小猴子掰玉米, 学一个扔一个, 到头来收获甚微。
学生平时练习或考试中的错题或典型题, 教师应指导他们收集到专用的错题、典型题本上, 最好保留当时做错的答案, 然后再用红笔做好修改, 并旁注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回顾错题, 学生就能从错题中发现自己数学思维或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而大大减少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总之要让学生树立“学一个会一个, 错一个改一个”的思想, 让学生在知识的落实过程中体验学会的快乐。
增强课堂活力的方法很多, 我们的课堂能否充满活力, 关键是看能否调动起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想学、会学、爱学, 从而激发他们自身的内驱力, 在课堂学习中迸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篇5
新县福和小学 吴玉林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三、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
四、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五、“评”中增趣
让职高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篇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10-01
摘要:
职业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有效性教学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让他们主动学习、勇于探索、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展现聪明才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情趣,和谐愉悦,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已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职高教学; 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大多数学生基础差,认识理解能力低.对数学缺乏热情。没有兴趣,因此都畏惧数学,失去学习信心,从怕学到不愿学.这是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使这些基础薄弱或学习困难的职高生步入正轨,并向好的势头发展,如何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有复杂的背景,本质和非本质的因素常交织在一起,学生很难利用这样的材料来建立数学概念。而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则可以简化和纯化这些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数学事实获得更加明确、具体的认识。有了鲜明的感性材料后,学生就会将自己大脑中原有的观点与将学的概念进行比较,这样必然会产生认知冲突。这是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突破口,也是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突破口。为了让学生主动进行比较、建构,直到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基础。比如笔者在讲集合的交集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家楼下新开了一个小水果摊,第一周进货的水果有这几种:香蕉、草莓、猕猴桃、芒果、苹果,且各进十箱。试卖了一周,店主第二次进货的水果有:猕猴桃、葡萄、水蜜桃、香蕉,也各进十箱。大家想一想:哪些水果的销路比较好?问题一出,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动思考问题的意图:考查的是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集合。自然很快就进入课堂,并得出集合交集的概念。这时笔者马上设置这样一道习题:已知集合A={1,2,3,4,5},B={3,4,5,6,7},问集合C={3,4}是集合A,B的交集吗?马上又激起了同学们的思考兴趣,经过一番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不是。从而明白了交集的含义。
2活跃课题气氛,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上课就是一个腔调,不瘟不火,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得非常沉闷,导致学生不愿意听课或打瞌睡,这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挖掘身边的有用素材,作为课堂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点。比如笔者在讲解怎样求空间异面直线所成角时,即如何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来解决。笔者就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现空间關系,用两只手指举过头顶在空间比划说这就是两条异面直线,并在空中演绎了怎样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的过程,一下聚集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过程的讲解非常轻松,这就让学生明白了如何转化并求解空间角的问题。再如:笔者在讲授集合新授课时,课堂上举出这样一个例子:说出 的关系。这时马上有位同学举手说:“老师 这种写法不对”,我问:“为什么?”,他说:“空集不能作为集合的元素”,期间有不少同学也赞同他的观点,我马上意识到有些同学对空集概念还是理解的不透。我马上提出一个问题:你家有宠物吗?他说:“有两只狗一只猫”,我问:“它们能构成集合吗?”他非常肯定地说:“当然能了”,我说:“很好,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数、字母、点、图形、事物等等,难道集合不可以吗?”当时有很多同学笑了,他也很不好意思地点头笑了。
3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教师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既照顾到优等生,又带动后进生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后进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后进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优等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后进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等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4加强课外辅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有的采取启发式,有的采取指导式.有的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如对后进生出现基础性的问题,应帮助其复习学过的旧知识,举浅显易懂的例子.使旧知识能够自然向新知识过渡..对中上层学生出现一般问题,一般不予直接讲解,而是多进行启发.做到点到为止,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后走人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是靠自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5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命题:函数的慨念:映射与对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巾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几何中的角;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抛物线和二次函数……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职高数学教学的节奏如:空间几何教学时可联想回顾平面几何知识,可以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关于“垂直”、“平行”的概念相对比,通过分析它们的异同,加深学生对空间几何概念的理解。
浅谈职高数学和谐课堂的构建 篇7
职业高中的学生因其入校时起点相对较低,数学基础一般是较差的,而职高数学教学的内容较多,包括普高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其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等都比较强,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怯而止步.部分数学教师视这些学生为“朽木”而勉为其难地“对牛弹琴”,另外学生视教师为“暴君”而阳奉阴违地“完成差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对立的位置,一旦对立尖锐起来,个别学生会在课堂上公然顶撞老师,有的学生会因为和某老师的关系对立而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甚至放弃学习,甚至因此中途辍学,由此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这种不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职高数学课堂上已经屡见不鲜,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这种对立关系的危害性,明确创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不和谐的课堂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二、职高数学和谐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 首先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就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1) 师生关系
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氛围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教师过多地扮演着“学生行为惩戒者”的角色,在学生表现出“越轨”“异端”倾向时,或暴露缺点时,常常得到的是斥责、讥讽、赶出教室甚至体罚,那就会给学生心理蒙上一层可怕的阴影.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形象、情感、微笑以及语言手段来调节和控制教育影响,努力创设积极、让人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师生融洽的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
(2) 学生关系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体现出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培养他们的合作及创新能力.但在现实中,往往存在一些“优生”瞧不起“差生”,不愿与他们合作、探索.而所谓的“差生”又因为基础差、缺乏自信心,产生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干脆不说,说出来还怕被别的同学笑话.作为教师,就得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以在上数学课时,分成几个互帮互助小组,每组设一位组长,具体负责各项工作,让他们在一起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关注、引导、提示、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他们的每一点发现,及时给予鼓励.以情换情,以情育情,使每节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使优生更优,差生迎头赶上.
(二) 其次转变数学教师的观念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等所谓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随时代的发展已暴露出它们严重的不足.现在的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仍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一切教学活动都在老师的预设之中.结果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缺少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使数学教学出现了“高耗低效”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甚至有个别教师认为在职高班上课,最关键的是管理好这个班级的课堂秩序,不要出什么大的篓子就可以了,像这种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已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合作的伙伴关系,是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的课堂应是为学生设计的而不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
(三) 再次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职高学生中,有很多的学生是属于数学的弱势群体.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基础薄弱,能力低下,毅力不足,兴趣淡然的学生群体.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结合教材,介绍富于独创性的趣事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奥秘的好奇.在讲圆锥曲线时,讲人类最早通过笔算算出行星———海王星的轨道;讲等差数列时,讲儿童时代的高斯计算1+2+3+…+100=5050的趣事;在讲等比数列时,讲印度国王与象棋发明人锡塔的故事……通过这些轶事、趣事,不但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
(2) 设置悬念,从问题答案的新奇、出乎意料出发,从而及时探明由来,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悬念”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是激发学生对数学求知、好奇的有效方法.设置悬念的方法有多种:
a.用数学史上的趣事设置悬念.如阿基米德称王冠的故事.聪明的阿基米德运用浮力原理,巧妙地列出方程组,准确地称出了王冠的含金量.那么,如何列方程求解答呢?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被这新奇有趣、构思巧妙的题目所吸引,立即展开讨论,开动脑筋,试图揭开这个谜底.
b.向学生揭示数学美,从而使学生逐步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真正的科学和艺术都是美好的.人们总是感到了它们的美才会喜欢上它们.华罗庚说:“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美好,就会带着高涨的情绪从事数学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感到惊奇,为人类的智慧感到骄傲,逐步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有感情.如在讲数列求和公式:时,给学生指出此公式是由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提出的.宋朝时我国制酒行业很发达,酒缸要一层一层堆起来.如果最下一层堆100×100个,上面是99×99个,再上层就是98×98个……,由此产生了计算:1002+992+982+…+32+22+12的问题,怎样用简便的方法算出来,古代称之堆垛术.沈括在镇江的梦溪园中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写了著名的《梦溪笔谈》,提出了这个公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对数学公式的感情、对科学家的感情被激发起来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用直观的演示实验、精彩的导言均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们个个欲罢不能,急于想从理论上探明答案.
(四)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法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已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指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在职高,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其实这也与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关,如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课上只记了笔记却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课后没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作为数学教师,在高一开始,就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现状,在课堂上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当然课堂教学不能为体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不管知识要求、学生状况,以及问题是否具有可探究性,要求学生盲目地探究,而应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主动地发现知识,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主动构建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了解、探讨一些高层次的结论,如数学思想、规律、定理、法则、公式等.否则,只是“表面繁荣”,不是真正的和谐课堂.
三、为构建职高数学和谐课堂应当提早做好充分准备
构建职高数学和谐课堂,需要平常的学习、思考、研究、积累.如何创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可循的规矩,需要教师去探索、发现.但是,毫无疑问,一堂和谐生动的数学课,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也只有构建和谐轻松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摘要:当前国家正提倡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产生美, 产生最佳效益, 和谐是人们的追求, 同样也是教育的追求, 职业教育更需要和谐.作为一名职高数学教师, 我想到了构建职高和谐数学课堂.以下就当前职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结合课改实际谈谈本人对构建职高和谐课堂的看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和谐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春雁.论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改与教研, 2007 (1) .
职高数学的趣味课堂 篇8
为了能够使得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我国在对职业高中的资金投入方面加大了力度,从而使得职业高中的教学硬件水平得到提升.虽然说职业高中的校园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教学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数学教学方面,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所面对的学生的数学水平差异相对较大,但老师对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却是相同的,使得基础较差的同学的学习进度跟不上,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比如:某些同学连数学的基本知识都不会,而某些同学在考试中却经常取得优异的成绩,类似这种情况是职业高中的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所以,必须采用合适方法来处理这类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叫作分层式教学法.
二、对分层式教学的解释
所谓分层式教学法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把学生进行分组,并且对不同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在职业高中数学课堂上分层式教学法最为适用.分层式教学也可称之为分类式教学,是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高低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而适应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得每名同学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相应教育水平的教学内容,做到取长补短,在该种分层式教学中总有能够适合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分层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式教学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分层原则,其中包括:感官性原则、激励原则、目标原则、客观性原则等;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保证学生的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改变,比如:对学生对于圆锥曲线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所谓圆锥曲线,在数学中是一个很抽象的内容,很难让学生理解,一旦学生失去了感性的认识,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必须提高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圆锥曲线部分的教学,提高学生解题的直观性,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果对于圆锥曲线部分的学习都能够学好,那么在数学中其他部分的学习也不会出现困难,数学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通过学生对圆锥曲线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筛选出数学成绩差异大的学生,有利于分层式数学教学模式.
四、分层式教学的具体内容
1. 对学生进行分层
由于职业高中的学生的数学水平高低不同、差异很大,所以,老师应当在开学之初对学生进行数学水平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多少,并把全班同学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数学成绩较好的;第二组是数学成绩一般的;最后一组是数学成绩较差的.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此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水平测试,对学习成绩进步的同学可以进行调组;同理,对成绩下降的同学也要相应地调换分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每名学生的情绪变化情况,让他们知道分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组
除了要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进行分组,还要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其中,对第三组的学生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即可;对于第二组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之外,对数学公式的运用也要熟练掌握;而对于第一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能解决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比如:在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时,成绩较好的同学不但要会用公式解答问题,还要会用其他方法解答该问题,而第三组的学生只需要会利用基本公式并记住该问题即可.
3. 对教学的组织进行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例如:就圆锥曲线来说,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圆锥曲线的定义,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圆锥曲线定义做题;对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等也能准确地记忆,并能结合几何平面知识做题;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习题练习提高做圆锥曲线的能力,思维能力也会提升.通过对知识点的不断引申,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做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掌握圆锥曲线学习方法,并且养成能够独立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习惯,这对数学教学的分组有很大的帮助.在数学学习中,最有数学抽象代表性的课题就是圆锥曲线,只有通过对圆锥曲线的学习,才能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 对课后的作业进行分层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后作业的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应该根据学生成绩的不同来给学生安排难度系数不同的课后作业,对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应该布置一些基础性的课后作业;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应该布置一些难度系数较大、有创新性的课后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此外,老师在进行课后作业批改的过程中,应该将目光集中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课后作业上,做到对学习进步的要适当地表扬,对错误的地方应及时指出,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所进步.
5. 对测评进行分层
在对学生成绩进行测评时,应该采用的方式是分层测评,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必须对其进行鼓励,在课堂上多表扬,让其自信心有所增加;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正确的题目应该用对号表示,但错误的题目不能打错号,因为错号会打消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很不利.因此,合理地运用测评分层,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束语
职高数学的趣味课堂 篇9
职高学生具有特殊性,首先,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主要体现在数学理解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低,计算能力弱;其次,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差,在上课时缺少主动思考,在学习上依赖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心理上普遍存在灰心、厌烦等消极学习的情绪。面对“学生学习难,教师教学难”的现状,笔者尝试在职高数学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多年的职高数学教学中,笔者就课堂教学探究的教学策略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达到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会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职高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科理论缺乏兴趣等问题,在实践中,笔者尝试巧妙地创设情境,尽可能将数学学科与职高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数学概念教学时立足于日常生活,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再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加以抽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害怕数学到喜爱数学,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
如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课堂教学中,笔者以自然界中常见的潮汐现象作为“周期性”的切入点,向学生提出要求:“在自然界,在日常生活中,周而复始的现象有很多,请同学们说一说。”同时配置相应的画面,师生共同探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月有阴晴圆缺”,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星期等,这些熟悉的生活例子,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又是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抽象。通过生活实例,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又如在“余弦定理”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针对授课对象为高二建筑专业的学生,他们具备了如测量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生产生活问题比较感兴趣的特点,选择了与学生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某隧道施工队需要在位于象山丹城到爵溪之间的赵岙开凿一条山地隧道,如何测算隧道的长度?(工程技术人员可先在地面上选一个适当的位置C,量出C到山脚A、B的距离,再利用经纬仪测出C对山脚AB的张角,最后通过计算求出山脚的长度AB。)由于这是一个学生在专业课堂上熟悉的场景,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
二、教师有效稚化自己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探究
教师有效稚化自己的思维,指教师在教学时把自己的思维降低到和学生思维相同的水平,以此亲近学生,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以与学生同样的认知兴趣、同样的学习情绪、同样的思维情境共同探究,使师生之间在认知上达到“同步”,引起教与学的“共振”。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时往往只是从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出发设计问题,并不关心学习任务与学生固有认知的实际差距,这样的教学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对于职高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知识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应增加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层次,尽可能减小思维落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帮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找到“支架”。
如在新授课两条直线平行的例题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置“支架”的。
解法1:从学生已学习的平行的两直线斜率相等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内容作为设计问题的基础。
问题1:由已知条件直线l与直线x2 y10平行,可以得出这两条直线的斜率有何关系?
问题3: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中确定直线l具备了哪些条件?
三、适当地处理教材中的一些繁难问题,降低探究难度
教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工具,经过了几次教材改革,职高数学教材的编排更趋合理,更能适应现代职高的教学发展。但教材只是课堂教学的材料,要想教得好,教师就要灵活地驾驭教材,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要围绕主要的、实质的教学内容加以科学处理,使静态的教材变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教学活动。教师如何合理、灵活地处理教材,使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能适应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环节。
针对职高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对职高数学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尽可能地降低探究的难度,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简洁、明了,自然、流畅地被学生所接受。
当前,教学研究的中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职高学生数学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形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笔者愿意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一同继续探索职高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由于职高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差,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等情况,面对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学习难,教师教学难”的现状,本文就课堂教学探究的教学策略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高数学,探究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职高数学的趣味课堂 篇10
1课堂教学导课艺术
课堂教学导课的教育功能, 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 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好的导课如同桥梁, 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 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 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 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 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 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 教师对导课环节重视不重视, 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 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学导课艺术性的高低, 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精彩的导课, 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2课堂教学组织艺术
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一堂课的教学中, 教师从始至终是围绕着这三个基本要素组织教学的, 即从课题引入、课题教学和课的结束都必须体现这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在教学中从始至终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才的思想,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 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人才, 其中知识结构要求有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互补性知识, 能力结构要求有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教学内容应围绕“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树立观点”的要求来进行选择, 而教学内容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信息媒介, 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语言质量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 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不论当今教育如何改革,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何提高, 用好教学语言仍是十分重要的。
4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经常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 因此, 必须设计好课堂提问。要设计好课堂提问, 就必须要以认识论为基础, 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 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发展水平有的放矢;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有针对。
5课堂教学启思艺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那么, 启发思维就更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了。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的实效如何, 还要看教师是否真正掌握并灵活地运用了启发思维的“点金术”, 因为良好的方法乃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 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时机, 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的心灵乐曲, 启迪学生的智慧火花。同时, 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 才能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6课堂教学板书板画艺术
板书板画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教学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如果能充分地利用, 可节省繁杂的语言描述。不同的教学内容, 有着不同的板书板画内容和组成形式。一般来说, 板书板画应包括的内容有:课题和各段教学内容的标题及内容要求;带有文字和讲解的略图, 有关实物简图或示意图, 过程和现象的示意图及图表、图像等;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表述;例题和习题的解答或证明的过程及布置作业的有关内容等等。
7课堂教学教态艺术
课堂教学教态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 在教学时教师将之恰当配合、灵活运用, 便构成了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 有时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实践证明, 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情绪生活。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 以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研究也表明, 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的辅助作用, 在课堂中以表情姿势助说话, 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 更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所以教师应注意提高教态艺术水平。
8课堂教学讲解艺术
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获取知识, 因此, 教师的讲解尤为重要。讲解正确、科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新知识, 教师的讲解必须要做到:一是符合科学性, 即讲解的内容合乎科学原理, 用词要正确, 表达要确切;二是符合逻辑性, 即讲解必须要有条理, 顺序要合理, 层次要分明, 内容的安排要合乎逻辑;三是讲解要有启发性, 即教师的语言要生动, 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四是要突出重点, 即每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应当紧紧围绕着一两个重点内容, 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 从与它的不同联系中来分析研究;五是简明生动, 即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练明达、形象生动和通俗易懂。
9课堂教学反馈强化艺术
反馈强化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课堂中反馈的信息以自己特有的应变力来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反馈信息有表情、手势、回答问题、堂练、课堂测试等。
10课堂教学应变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 作为教师就应时刻把握住课堂变化的脉搏和发展趋向, 及时地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变策略, 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的的圆满达成。一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偶发事件, 教师应注意沉着冷静地了解分析事情真象, 以爱护学生为前提, 迅速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同时注意分析和发掘其中的积极因素, 并尽量做到趁机诱导, 化消极为积极, 变阻力为动力, 使其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磨练学生品质、激发学生情感, 使全体学生都受到教育的一次机会。再就是要将时间和效益在课堂教学应变中有机地统一起来, 做到费时少、收效大, 而不应让偶发事件喧宾夺主, 以至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主题。
11课堂教学节奏艺术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 按照主旋律, 曲调抑扬顿挫, 音节疏密相间, 节奏明快和谐, 各个环节有机相联, 整个课的节奏便体现音乐性, 会给人以艺术享受。课堂教学节奏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学进程速度的快慢得宜、教学活动外部特征的动静相生、教学活动信息量度的疏密相间、教学过程态势的起伏有致、教学语言调节的抑扬顿挫以及课堂教学的整体和谐等方面。课堂教学的艺术节奏必须根据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巧妙安排, 灵活调控、富有变化, 使整个课堂教学节奏分明、充满活力, 给学生以美妙的艺术享受, 使其在身心愉悦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12课堂教学结课艺术
圆满的一课的结束作用能对所讲授知识加以总结、整理, 能深化概念、规律, 反馈教学信息, 能为下节课设下伏笔, 活跃学生思维, 为后续课程或教学服务, 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思路、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要设计好课的结束, 就要针对不同的课堂类型,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精心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结尾。课的结束方式有:总结归纳式、练习巩固式、比较识记式、设疑伏笔式、启导预习式、首尾照应式、激发兴趣式等。
参考文献
[1]李越, 霍涌泉.心理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克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职高数学的趣味课堂 篇11
关键词:生活化 教学模式 数学
数学的新《课标》提出:“学习数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数学问题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而又应用于生活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结合现实为学生创设一个最大程度接近生活的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来导入数学课程,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正是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作为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师,我们应基于生活视域来探索职高数学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从课前导入、教学过程、课中练习、课后作业等四个维度,开展基于生活视域的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新鲜而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从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例如笔者在平面向量的加法的教学中,伴随着《那些年》的背景音乐,引入大家熟悉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并追问学生向往台湾的生活吗?然后播放几张台湾特别是台北市的美景,希望学生有机会可以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此时笔者话锋一转,强调以前从宁波到台北没有现在这么方便,需要先去香港转机,而现在因为政策开放了,可以直达台北了,但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这两种方式的最终效果是一样的,从而抽象出向量的模型,顺其自然地引出向量的加法。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事半功倍。
在上计数原理这节课时,先让学生猜一个从小学就一直活跃在数学课本上,而且经常砸碎这个、倒翻那个的著名人物——“小明”,学生顿时感觉很亲切。此时教师讲述小明一家去北京旅游遇到了装点花坛和给汽车上牌照求种数的问题,并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在学生通过用初中的列举法解答受阻之际,鼓励他们学习本节课的计数原理后定能迎刃而解,大大加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再比如上分数指数幂这节课时,引入一个“恋爱密码”的故事:男生传纸条给女生,上面写着“你下午3点在校门口等我”(翻译的意思),女生传纸条回应男生,上面写着“我会在3点前后5分钟等你”(翻译的意思)。通过这样幽默诙谐略显八卦的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下让学生回忆初中根式的知识点,学生注意力大大增强,为这节课的有效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过程生活化——增添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仅仅是成功地一半。要想真正成功还需要重视教材的处理和运用,在平时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发挥最大效益,融教材于生活。
1.例题生活化
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例题:宁波经贸学校在创建宁波市文明单位,美丽校园过程中,正在努力搭建了经贸十景。漫步校园,各种颜色鲜艳的花草树木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春意盎然的生机,与其说是在经贸读书学知识,不如说是在经贸体验生活。在这个特色明显的校园里,有人希望为这个校园再添一道风景线,构想如下:建一堵大理石墙,设计时为了与周边景点协调,对于同样规格的大理石用量按下述规则:第一层比的二层多4块,第二层比第三层多4块.....以此类推,若第十层用了40块。那么想请同学们求:第一层用了多少块大理石?十层一共用了多少块大理石? 此题和学校当时的政策和在建的工程项目正好吻合在一起了,不但向学生宣传了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共创美丽校园的决心,更让学生感觉数学真的就在身边,解此题仿佛是在帮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成就感大大增强。
在两点间的距离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例题:孙悟空的金箍棒可变粗变细,变成能通天,变小可以藏在耳朵里,若金箍棒的两个端点分别用A、B表示,把A点放在直角坐标系中(-1,2)的位置,B点恰好落在(5,-6)处,求此时金箍棒的长度;若孙悟空要把金箍棒拿起来,手握在何处正好握住金箍棒的中点。此题以学生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和金箍棒为背景,让学生感觉原来名著里也蕴含着数学,这个比单纯的告诉你两个点的坐标,直接代公式求两点间的距离和中点坐标要更加吸引学生。
2.情景生活化
如复习二元一次不等式时,正好是母亲节,要给母亲买花,所以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花店老板告诉我康乃馨每枝15元,百合每枝10元时,此时我发现我只有150元钱,而且希望康乃馨的数量不低于百合数量的2倍,我可以如何购买?在这样一个充满感恩的日子里,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激起的不仅仅是思维的火花,更是情感的火花。
如在计数原理课程中笔者通过创设小明游北京的情境,以帮助小明解决在旅游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线索,铺设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层层递进。学生在轻松的、生活化的氛围中,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迎刃而解的同时,学会了计数原理的应用。这样的流程不仅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自然,而且不断地充足和内化学生的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相关知识网络,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中,以经贸公司小王创业之路为线索,他向借贷公司借3000万,借贷公司拟了一份借贷合同,里面有详细的等额本息还款细则,师生共同探讨此细则所蕴含的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点,并利用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推到此公式,帮助小王解决这个贷款问题。这样的情境很容易让学生进入角色,学生感觉自己不仅仅在上数学课,仿佛在解决自己职场中的问题。
三、练习生活化——巩固求知兴趣
相对于普高生而言,职高生在学科知识学习方面更看重的是实用性,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学习无目标、无动力、无想法的问题。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想学数学,而是想要学对自己专业和今后工作有帮助的数学,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利用实际生活,带领学生一起发现并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1.题型生活化
对练习题型的选择,教师也应考虑如何选择与生活实际有联系或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一方面可以把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加以个性化的修改,如把地名换成你所在的地方的名称,也可以是所在学校的名称,还可以把其中涉及的人名换成同学、老师甚至是一些名人等等;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和所教学生专业相关的练习,如教学对象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关于理财的题目;如教学对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关于网购的题目;如教学对象是汽修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求汽车零部件上的尺寸的题目等等。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以当前社会,政治以及热门事件为背景的题目,让学生也感到原来数学题目也是与时俱进的。
2.形式生活化
当然对于课堂练习展开的形式上也需要生活化,此时可以利用职高学生争强好胜、乐于竞争的心理特点,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并引入竞争机制,明确赏罚制度,开展抢答、小组竞赛等方式,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评价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在头脑风暴中落实知识点。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拍摄一个情景剧,学生担任主角,阐述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并寻求帮助。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组建智囊团,帮助解决问题,选择最优方案。
四、作业生活化——延续求知兴趣
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商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和“温故”,是理解、巩固、记忆乃至创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已形成的知识体系中,贴近实际的作业可以推动学生进行积极地体验,从而巩固并完善知识体系。
如在排列组合的教学中,笔者考虑到学生编写题目较为简单,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每位同学自己编写两个有关生活中排列的题目,并求解。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再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存1000元钱到银行,按复利计算到年底可领回多少钱?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利息,而是要学生自己去查询,并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答应他们答对有奖。
再比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中,课后作业里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学校的报告厅共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两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问报告厅共有多少个座位?报告厅是学生平时的活动场所之一,求这个报告厅的座位数切合实际,学生乐意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解法有两种,同样考验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是枯燥的,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枯燥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面对数学犹如面对满天美丽的繁星,令人神往,但可望而不可即。
参考文献:
[1]南林佳.浅谈职高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J].职业教育,2013(11).
[2]王兆正.经历数学化:从数学从生活化到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回归于超越[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
[3]王国英.职高数学课堂引入“生活化”研究[J].电子制作,2014(22).
让数学文化走进职高数学教学课堂 篇12
再观职高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职高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 部分学生知识结构断层, 认知理解能力低下, 基本运算、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 基本概念、基本性质不理解, 学习无法进入角色;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现行的数学教学内容感到枯燥, 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缺乏信心, 意志力薄弱, 行为意识不强。
基于以上两点, 我想若能够让数学文化走进职高数学教学课堂, 生动展示数学的文化价值, 挖掘教材的文化功能, 让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氛, 让学生感悟数学, 则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让学生更有兴趣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形成全面的数学素养, 这也符合新课标教学的理念。
一、讲述数学史、数学趣闻, 揭示数学文化
数学的发展从无到有, 从简单到复杂, 数学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的需要。数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无数先辈为数学贡献毕生的精力, 国内外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数学家。讲述数学的发展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数学家们的事迹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案例1.深入了解函数概念的由来
函数始终是贯穿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 学好函数意味着高中数学学习拥有良好的开端。但函数形式抽象、性质较多、纷繁复杂, 往往会让很多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在函数章节的第一课, 引入函数概念的由来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函数起源﹙产生﹚于十六、十七世纪,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霸权, 迫切需要发展航海和军火工业, 就需要确定船只在大海中的位置, 在地球上的经纬度;要打仗, 也需知道如何使炮弹打的准确无误等问题, 这就促使了人们对各种“运动”的研究, 对各种运动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 这就为函数概念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实际需要的基础。最早提出函数 (function) 概念的, 是17 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8 世纪, 瑞士数学家欧拉也给出了一种函数的符号f (x) , 这个符号我们一直沿用至今;1821 年, 法国数学家柯西从定义变量起给出了定义, 在柯西的定义中, 首先出现了自变量一词, 同时指出对函数来说不一定要有解析表达式。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德国数学家康托 (G.Cantor) 提出了集合论, 用集合对应关系来定义函数概念就是现在中学课本里用的了。函数的定义通常分为传统定义和近代定义, 函数的两个定义本质是相同的, 只是叙述概念的出发点不同。中文数学书上使用的“函数”一词是转译词, 是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翻译《代数学》 (1895 年) 一书时, 把“function”译成“函数”的。
在函数发展的过程中, 出现了函数是否一定有解析式、是否一定有图像、真假函数等的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了, 函数概念得到不断的完善。例如:
(1) 可以画出函数图象; (2) 根本画不出图象是不是函数呢?就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认识水平来看, 可能就得不出函数的结论。但这两种函数在数学史上是“有名的函数”。 (1) 参与了“真函数”与“假函数”的讨论:当时人们只将有一个解析式的称为“真函数”, 反之称为“假函数”。其实已经看到“假函数”也是函数的一种, 只是从当时的函数定义来看, 还不是“函数”。很快的随着函数定义的扩充, 这一类“假函数”也成为函数的一员, 没有人再对它的身份产生怀疑了。 (2) 根本就画不出函数的图象, 并非每个函数都具备图象, 才使得今天的函数定义涵盖了更大的范围。今天教材中定义的形成经历了许多年的争论才达成共识, 引入的两个例子正是历史上著名的两个函数; (3) 是利用电脑软件随机画出的一条曲线, 但是很难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通过图象容易理解并非每个函数都可以写出解析式。
向学生介绍数学史上讨论的全过程, 就可以将人类的思考过程再现在学生面前, 数学概念的形成就像是学生自己建构的一样, 从而能更深刻的理解函数概念。
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卡尔·萨根曾说过:“宇宙中的技术文明无论差异多大, 都有一种共同的语言——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 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 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 因此《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 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 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 因此, 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 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 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 缺少训练, 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要重视对数学语言的教与学生的学。每当学习新知识时, 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并用数学特有的语言表达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 及正确书写数学符号、图形。
数学实践告诉我们, 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 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 不适于口头表达, 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三、渗透数学思想, 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不仅仅只有计算、求解方程、概念、性质等, 不只有骨架, 还有肌肉, 还有很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 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 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 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因此在教学中, 会多渗透数学思想, 如函数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方程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建模思想、归纳推理等。让数学知识变得丰满, 让学生学习数学变得不枯燥、不乏味, 并借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案例2.数形结合——事半功倍
例:50 名学生参加体能和智能测验, 已知体能优秀的有40 人, 智能优秀的有31 人, 两项都不优秀的有4 人, 则两项测验都优秀的有多少人?
分析:据已知画出韦恩图, 这种测验都优秀的有40+31+4-50=25。
故答案为25。
四、现实应用, 品尝数学的魅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又应用于生活, 对我们生活的改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案例3.黄金分割数0.618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 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 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 因此称为黄金分割, 也称为中外比。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 我们以0.618 来近似, 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1/0.618=1.618, (1-0.618) /0.618=0.618。
因为它在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 在工艺美术和日用品的长宽设计中, 采用这一比值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就科学采用了黄金分割, 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 而是偏在台上一侧, 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 声音传播的最好。就连植物界也有采用黄金分割的地方, 如果从一棵嫩枝的顶端向下看, 就会看到叶子是按照黄金分割的规律排列着的。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 我们的国旗上就有五颗, 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 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 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在很多科学实验中, 选取方案常用一种0.618 法, 即优选法, 它可以使我们合理地安排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到合理的西方和合适的工艺条件。正因为它在建筑、文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所以人们才珍贵地称它为“黄金分割”。
数学文化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纳,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教与学对职高数学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较好改善了学生对数学的看法,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世界著名数学大师、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说:“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弱化趋势, 过分追求枝节和技巧, 而忽视了基础的培养。我提倡现在学生不要局限于一个发展领域, 多读点文史知识有助于开拓眼界。”
当然, 数学文化完全融入普遍的教育现实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需要广大教师大胆尝试, 耐心改进, 孜孜不倦。
参考文献
[1]傅赢芳.《对数学课程中有关数学文化的思考》, 数学教育学报, 2005
[2]刘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如何在函数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2012
[3]张维忠.《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案例设计述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8
【职高数学的趣味课堂】推荐阅读:
职高数学课堂09-28
职高数学的兴趣培养06-04
职高数学新教材的教法08-16
职高数学教学中的提问07-12
职高数学概念课08-15
职高数学复习策略09-29
高三职高数学试题08-28
职高数学实验教学05-24
职高数学教学方法07-25
职高数学教学设计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