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复习策略

2024-09-29

职高数学复习策略(精选11篇)

职高数学复习策略 篇1

一、试卷成绩分析

1. 基本情况

2012年1月, 2012届无锡市职高三进行了一模考试, 共有655名学生参加了考试, 全卷满分150分, 其中选择题48分, 填空题24分, 解答题78分.90分为及格, 120分以上为优秀, 及格人数270人, 及格率为58.4%, 优秀率为19.3%, 平均分为91.7分, 方差为29.9.现分析如下:

(1) 选择题得分统计表:

(2) 填空题得分统计表:

(3) 各分数段如下:

(4) 各分数段人数百分比柱状图:

2. 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首先, 从选择题来看, 题量适中, 难度不大, 灵活性也不大, 大多数与常规训练相当, 得分率正常.前10道题都是常规性的基础知识题, 中上水平的学生都能快速、正确作答, 只是最后两道选择题增加了一点“陌生度”, 最后一道选择题是一道非常规题, 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填空题难度也不大, 解答题的难度正常, 第22题函数、25题解析几何难度稍大.整份试题难度适中, 符合中职学生实际;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但对中上水平的学生区分度不大, 中上水平的同学只要做题细致就不易失分, 但是对尖子学生却没有太多“用武之地”, 使他们占不到太大的优势.从成绩看, 两极分化严重, 尖子生不多, 差生却不少.

3. 卷面情况

(1) 多数同学解题不规范、不严谨.不少同学解答题中的“解”都没有写.少数同学用白色修正液涂改, 极个别同学用铅笔答题.这与老师平时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不高、教学不够严谨有关.

(2) 基础不扎实, 应知应会的内容还不熟练.不少同学不能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对→a⊥→b与→a·→b=0的相互转化不熟练;数列中不少同学不会进行拆项求和;对独立、互斥、对立事件的概念理解不清, 对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伯努利概型的掌握有待提高等等.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函数的综合应用是高考的重点, 也是学生的难点.

(3) 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在计算中, 不少学生没有分步解题, 只笼统地列出了一个算式, 以致一错全错.有的学生由于粗心出现了计算错误, 有的学生对一些常用的计算技巧不会使用, 出现了“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的现象.

(4)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有的学生不能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 选择并制定合理的、简洁的解题方案, 进而实施解题方案.

二、第二轮复习的对策

从职高三第二学期开始就进入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 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的关键阶段, 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要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要精讲精练, 做到减少重复, 重点突出, 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 学有收获, 学有发展;三要注意查漏补缺, 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 缺漏的知识弥补起来, 杂乱的知识条理起来, 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要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熟练掌握上, 不拔高, 不降低.具体地, 怎样开展好第二轮复习呢?我们的构想如下:

1. 注意分类指导, 个性补偿

(1) 就近发展, 各就各位.基础好的同学, 多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 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争取拿高分;基础较薄弱的同学, 以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为主, 中档、低档题把握住, 保证不丢基本分.

(2) 查漏补缺, 强化训练.在第一轮复习结束的基础上选一本专项复习的参考资料或自选自编一些专项训练题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发现学生知识的缺漏及时加以弥补.复习中应适当加强对重点内容的训练和讲解, 提高对考点知识的识别能力, 注重培养寻找已知条件, 已知与未知的桥梁, 由因索果, 执果索因的思维能力.

(3) 分层施教, 双管齐下.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实施分层教学, 讲解时要有所区别, 训练有所不同, 既要培优又要补差, 使每名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2. 突出“一个加强三个关注”

(1) 加强客观题训练.学生普遍反映, 选择题容易得分, 也容易失分.这是因为客观题的知识覆盖面广, 数量不多, 难度一般也不大, 但占全卷的三分之一的分数.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解答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功夫, 做到“既快又准”.从审题能力、思维品质等出发, 组织几次客观题的专项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就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主观题的解答, 充分发挥试卷的选拔功能.

(2) 关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近年来高考试题从总体上来看, 基础性强了, 但能力要求没有降低, 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 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下去”, 让重视分析、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

(3) 关注知识交叉点的训练.知识的交叉点, 即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有机联系, 既体现了数学高考的能力立意, 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而这恰恰也是学生平时学习的“弱点”.

(4) 关注思维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过程表现形式, 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 又是师生共同交流的纽带.在复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人人参与讨论, 相互进行交流, 得以共同提高.

3. 做到“三个转变”

(1) 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 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了许多解题方法和规律, 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复习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要变“给出方法解题目”为“给出习题选方法”.选方法是思维活动, 只有在如何“选”上做文章, 才能解决好学生自己“不会做, 做不对, 老师一讲就通, 一见考试就蒙”的现象, 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 突出高考热点题型.因为高考时间提前, 4月底就要进行对口高考,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从头再来, 要紧紧围绕重点方法、重点知识点及近几年“热点”题型, 狠抓过关.

(3) 变追求数量为追求质量, 突出讲练结合.一切讲练都要围绕学生的理解与运用展开, 贪多嚼不烂, 学生消化不了, 落实不到学生独立运用上, 题海战役讲练再多作用也不大.只有重质减量, 在精选上下工夫, 才能抓好落实, 做到非重点的少讲少做甚至不讲不做.

4. 处理好复习中的五个问题

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 不是追求过多的讲, 过多的练, 面面俱到, 而是重点问题舍得花时间, 非重点问题敢于舍弃, 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 增大思维容量.

二是讲练比例问题.第二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大撒手”两种极端,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因此精讲精练, 合理分配好每堂课讲练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问题.课堂中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真正体现, 有的讲得多、讲得快, 学生被动听、机械记, 久而久之, 学生思维僵化, 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 过多的板演、笔算, 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 其实是老师的惰性行为, 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学生收获甚微.双边活动的真谛是提问能启迪思维, 点拨能切中要害, 让学生真正参与解题活动.

四是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学情抓不住, 讲评随意, 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评前认真阅卷, 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相结合, 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 剖析根源, 彻底纠正.也可采取“自教自”的办法, 让学生讲好解法, 讲错误处, 展开争论.这种方式, 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比教师讲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五是专项训练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在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复习的前提下, 围绕函数、概率统计、解析几何等主干知识, 突破知识分类, 做好专题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 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 在经过了第一轮“拉网式”复习之后, 第二轮复习应有针对性地采用“查缺补漏”的方法, 帮助学生找出疑点, 分析重点, 突破难点.既要上好专题训练课, 又要强化综合训练.既要重视审题的科学性、运算的准确性、解题的规范性、表述的精确性以及提高解题速度, 又要突出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努力杜绝懂而不会, 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 全而不快的现象.从而不断提高复习效率, 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 2009.

[2]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10.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北京: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

职高数学复习策略 篇2

在复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失误,这时候,要么束手无策,要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解决,要么是问题解决了,自我感觉不好,人教学习网的特级教师提醒同学们碰到这种情况不要紧张,这正是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契机,不要轻易放过。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但更重要的是寻找错因,及时进行总结,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轻描淡写,文过饰非的查错因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只有认真地追根溯源查找错因,教训才会深刻。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学习,多更新,不要固守自己熟悉但落后的方法习惯,要向老师学,向其他同学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做好解题后的反思,清理解题思路,寻求最佳解答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突破职高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策略 篇3

作为一线教师,我经常碰到一些“无奈”的学生。他们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上课轻松自如,课后却象一条搁浅的鱼。上课时感觉自己在数学王国里遨游,课后却发现自己连王国的门都找不到。事实上,在很多的情况下,这些题目并不是很难,思维也并不复杂,学生对它们只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想不出怎么解决它们,无从下手。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存在着障碍。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了。

一、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有所区别,所以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粗糙性

(1)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2)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会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抽象的、不熟悉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将其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去分析解决。

2.思维定势的片面性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解题经验,对数学的心理距离也拉近了,一些题型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解题套路和模式,也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势,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和要求作出灵活的反应,容易走进死胡同。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拓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高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的策略

经过这么多年的一线教学,在我看来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主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是教师本身;另方面是学生本身。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教学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教学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与管理水平。

1.在理论学习中反思

一句老话讲得好:学生是半桶水,我们老师就必须有一桶水。所以我们教师平时必须养成学习教学理论的习惯,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且上级领导也给我们提供了学习、探讨的机会和场所。只有这样不断的理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才可以诱发教学反思,减少教学实践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做到“轻负担,高质量”。

2.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作业和章节测试中或学生平时的习题训练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些重点或反复讲的题型,学生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出现这种情况,学生自己可能有一些原因,但我们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教师老是把责任往学生身上想的话,你只可能觉得学生无法教,这样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停止不前,影响教学的积极性,而且你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让学生自己感觉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到挫折。我们老师只有冷静反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反思该问题本身的困难所在以及学生思维的阶段性与间断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双方共赢。

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有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并且又因人而异,我们教师要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应该要论持久战。而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光靠外因也不行,还要学生自己的内因起积极的作用。我们又怎样去调节中学生的内因,让它为自己服务呢?我觉得在对待学生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突破学习难点、重点

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得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才可能教好学生。

例如,高一年级一般我们都要复习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而一次不等式中,不含有参数的学生基本上都会,但含有参数的讨论求法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为此我作了如下题型设计,对突破学生这一难点有很大的帮助,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普遍情绪兴奋,思维活跃。设计如下:

例: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①3X>2 ②aX>2 ③aX>b

上述设计层层递进,每做完一题,适时指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和注意的地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减小思维粗糙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数学思想的演进不仅仅是新思想的量的积累,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产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即质的飞跃。我们一线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训练,我们高中教学,可以看作是“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统一体,他们互相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交替出现,才能构成了中学数学极其引人入胜的丰富内涵和优美的主旋律。平时教学中,我们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演绎思想、类比思想、分析思想、综合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职高数学快乐教学策略探微 篇4

关键词:职高数学,快乐,教学策略

在职高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 数学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课程, 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部分职高数学教师不重视数学教学方案的科学设计, 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异常枯燥、乏味, 最终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此, 数学教师应积极地探究快乐教学的策略,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快乐学习

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可让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比较容易接收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传授的知识,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 学生听的“灌输式”模式.数学知识较枯燥乏味,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总是板着脸, 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 则会使学生感到有距离感, 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 从而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职高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减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促使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数学.例如, 在《抛物线》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科技、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概念教学, 通过几何画板或Flash动画模拟炮弹的运行轨迹等, 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自由讨论,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理解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开展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职高数学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数学课件, 进行更加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 丰富数学课堂的内容, 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 教师还可以创建自主学习平台,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首先,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课程的辅助教学, 是一门教学技术, 也是一门视觉艺术.每一节数学课都需要一些具体的、生动的教学项目, 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以此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 在《概率与统计初步》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丰富的与概率、统计相关的背景材料, 并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充分地将图片、音乐、视频以及文字结合起来, 不仅方便教师在课上操作, 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其次, 数学教师要重视直观教具的应用, 多将一些实物或实践项目带进数学课堂, 让学生在边做、边玩中学习数学知识,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 教师在讲授“有关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时, 要多使用实物教具,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和空间思维.这种数学教学方式具体、形象, 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走出课堂,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数学教师应积极地争取机会,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开展外出参观或者数学知识应用方面的教学活动, 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教材, 缺乏应用意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体会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增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快乐体验.例如, 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比较关注的一些专业问题相结合,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 促使其学以致用.同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搜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并且对搜集的问题进行反思, 看自己是否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当学生无法准确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时, 可以及时地向同学或教师求助.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有助于学生在集体探究的氛围下获取更多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此外, 教师还要定期展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 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横向比较, 寻找差异, 促使学生彼此分享学习数学的经验和快乐.

实施职高数学快乐教学策略,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 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充分彰显数学课程的价值与魅力,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全明.浅谈普通职高数学快乐课堂的刨建[J].软件:教育现代化 (电子版) , 2012, 2 (3) :71.

高考数学复习策略分析 篇5

许多同学在平时的数学测验和考试后,老是抱怨又粗心了。其实,应该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我老是在会做的数学题上犯错呢?应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心理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会而不对是大忌

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如果能做到会做的题就不出错,那么,这次考试就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分数。对于在做题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也有些同学到了考场上常会出现心理性错误,生怕会而不对,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了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工夫努力改正。

粗心大意须反思

其实,有不少同学的错误,还不仅仅是粗心。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得模糊不清引起的。或者是还没有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而造成的错误,就不能简单地说是粗心了。出现这类错误后,就有必要在复习时,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细心领会,时刻注意概念的正确运用。还应该认真听取老师对错误的分析和讲解。每次测验和考试之后,老师都会对试题中包含的概念和发生的错误,进行精到的分析和讲解。应该对照自己的错误,学会对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发生的错题进行认真的订正。并通过订正的过程,重新体验做题的思维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断减少这一类的错误。

学以致用才是真

在错误分析中,还应该比照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分析错误发生在数学学习的哪个环节,以利纠正。数学学习有懂、会、熟、巧四个阶段,对每一个数学概念和数学的能力,首先要懂,要会,在弄懂学会以后,就要通过做题训练达到熟练,而后才有熟能生巧。许多同学总认为:不懂的,我要弄懂,不会的,我要学会。我懂了、会了,就是学好了,最多是一些失误。其实不然。小失误的积累就是大失误,光有懂和会,不能熟练地运用,是造成许多错误的主要原因。只有基础扎实并且思维严密的同学,才能有效地减少错误,使错过的不再错,考出好成绩。而扎实的基础和严密的思维,是在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后才获得的。

不犯或少犯错,才能减少失分,既会又对,才能为获取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错误是难免的,要减少在高考中的错误,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错误,使得每一次的错误都成为收获。使每一次的失成为得,不断减少失误,那么,你就能获得一个又一个的好分数,取得令人骄傲的好成绩。

职高数学复习策略 篇6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理清思路 数学课堂 教学策略

职高学生数学基础与能力参差不齐,素质良好的只是少部分,并且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也不得法。虽然职高数学较普通高中数学在内容上有很大删减,在难度上也有大幅度降低,但其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因而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怯而止步。

一、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职高数学本身的专业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喜欢“枯燥乏味”的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的数学课,也需要一个精彩的开头。因此,在数学课的起始阶段,能否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和生活相联系的内容,相对来说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求知欲。但这种生活不是一种随意的日常生活,而是学生曾经感知的,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因为只有取材学生熟悉的场景,才能让他们做到深入观察和展开丰富联想,最终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下面我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推导的课堂教学为例,初探一下职高数学教学策略,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在教学开始,我是这样安排的:同学们都知道在每年的夏秋季节,闽浙一带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利用卫星云图我们可以看到台风的走向,据此我们做出相应的防台措施。假设此时从卫星云图上发现台风中心正以一定速度和方向,往闽浙一带前行,那么人民群众必须在什么时间内做好防台准备?此问题的抛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广泛讨论,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气氛热烈。随即对学生进行提问:当速度一定时,怎么求最短时间?老师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转化,即怎么样求最短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把生活场景转化为数学模型。此时可以把台风中心看做点,闽浙一带看做一条直线的话。此时问题就转化为怎么求一个点和一条直线的最短距离。根据以前的知识我们知道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最短的距离即是过这个点作直线的垂线,点与垂足之间的距离即为最短距离,称这个距离为点到直线的距离。怎样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理清教学思路,完善教学内容

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以生活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他们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接下来就是教学内容陈述和展现。为了让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就需讲究知识的传递性和渐进性,本节内容为两线位置关系的最后一个内容,新概念不多,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有对两线位置关系的定性认识和对两线相交的定量认识。同时学生对解析几何用坐标系沟通直线与方程的研究办法有了初步认识,数形结合思想正逐渐趋于成熟。但由于职高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知识储备量少,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这就需要任课老师能多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内容的处理上我做了相应的安排。对于直线方程的一般式A+B=0的中对A,B是否为0进行分类并讨论,由三个简单的例题作为引入推出三种情况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慢慢地对学生渗透相关的教学要求,让他们在轻松地学习中获取相应的知识点。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和方法,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能否采用一定的途径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也让我摸索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我们可以把问题设计矛盾型,在矛盾分析中求得问题解决;也可以设计故事型问题,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还可以设计游戏型问题,体现寓教于乐,这些都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例题和问题,而本文所阐述的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正是我们人类认知事物的最基本规律,且对于职高数学教学也是应用最多,最基本的教学思路。以上谈了职高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然而作为职高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靠自己坚实的数学基础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深厚的人文修养全身心地投入,进而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领略到数学之美,真正感到数学所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杭春龙.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考试周报,2008,52.

[2]王德林.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艺术[J].成功.教育,2010,03.

职高数学复习策略 篇7

职高学生具有特殊性,首先,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主要体现在数学理解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低,计算能力弱;其次,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差,在上课时缺少主动思考,在学习上依赖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心理上普遍存在灰心、厌烦等消极学习的情绪。面对“学生学习难,教师教学难”的现状,笔者尝试在职高数学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多年的职高数学教学中,笔者就课堂教学探究的教学策略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达到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会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职高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科理论缺乏兴趣等问题,在实践中,笔者尝试巧妙地创设情境,尽可能将数学学科与职高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数学概念教学时立足于日常生活,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再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加以抽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害怕数学到喜爱数学,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

如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课堂教学中,笔者以自然界中常见的潮汐现象作为“周期性”的切入点,向学生提出要求:“在自然界,在日常生活中,周而复始的现象有很多,请同学们说一说。”同时配置相应的画面,师生共同探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月有阴晴圆缺”,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星期等,这些熟悉的生活例子,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又是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抽象。通过生活实例,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又如在“余弦定理”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针对授课对象为高二建筑专业的学生,他们具备了如测量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生产生活问题比较感兴趣的特点,选择了与学生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某隧道施工队需要在位于象山丹城到爵溪之间的赵岙开凿一条山地隧道,如何测算隧道的长度?(工程技术人员可先在地面上选一个适当的位置C,量出C到山脚A、B的距离,再利用经纬仪测出C对山脚AB的张角,最后通过计算求出山脚的长度AB。)由于这是一个学生在专业课堂上熟悉的场景,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

二、教师有效稚化自己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探究

教师有效稚化自己的思维,指教师在教学时把自己的思维降低到和学生思维相同的水平,以此亲近学生,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以与学生同样的认知兴趣、同样的学习情绪、同样的思维情境共同探究,使师生之间在认知上达到“同步”,引起教与学的“共振”。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时往往只是从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出发设计问题,并不关心学习任务与学生固有认知的实际差距,这样的教学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对于职高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知识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应增加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层次,尽可能减小思维落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帮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找到“支架”。

如在新授课两条直线平行的例题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置“支架”的。

解法1:从学生已学习的平行的两直线斜率相等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内容作为设计问题的基础。

问题1:由已知条件直线l与直线x2 y10平行,可以得出这两条直线的斜率有何关系?

问题3: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中确定直线l具备了哪些条件?

三、适当地处理教材中的一些繁难问题,降低探究难度

教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工具,经过了几次教材改革,职高数学教材的编排更趋合理,更能适应现代职高的教学发展。但教材只是课堂教学的材料,要想教得好,教师就要灵活地驾驭教材,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要围绕主要的、实质的教学内容加以科学处理,使静态的教材变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教学活动。教师如何合理、灵活地处理教材,使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能适应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环节。

针对职高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对职高数学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尽可能地降低探究的难度,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简洁、明了,自然、流畅地被学生所接受。

当前,教学研究的中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职高学生数学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形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笔者愿意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一同继续探索职高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由于职高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差,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等情况,面对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学习难,教师教学难”的现状,本文就课堂教学探究的教学策略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高数学,探究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职高生数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刍议 篇8

动手探究的学习技能, 需要学生的不懈努力和艰辛劳动, 才能得到技能的有效提升和方法的有效掌握. 职高数学教师在探究能力的培养进程中, 要理解和掌握职高生的学习情感发展实际, 针对职高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利用教材内容的情感激发“因子”, 借助于生动性教学语言以及教学手段, 营造起趣味、融洽的教学氛围, 消除职高生的探究厌恶情绪, 树立主动、积极探究的能动潜能, 为有效探究打下基础.

如, 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活动中, 教者为激发职高生探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的情感, 在教学导入环节, 利用职高生对现实生活问题“亲近”的特点, 设置了“在我国古代, 9是数字之极, 代表尊贵之意, 所以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中包含许多与9相关的设计. 例如, 北京天坛圆丘的地面是由扇环型的石板铺成, 中心是一块天心石, 围绕它的第一圈有9块石板, 从第二圈开始, 每一圈比前一圈多9块, 共有9圈. 请问第9圈共有多少块石板?”趣味性案例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初步感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知识的现实生活特性. 这样, 职高生在生活性的教学情境中, 不再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知识内容感到陌生, 同时, 对学习知识的现实意义有了深刻理解, 探知的情感、探知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和增强, 主动探究成为自觉要求.

二、传授数学问题案例有效解析“精髓”, 使职高生能够探究

教学实践证明, 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探究效能的有效提升, 离不开科学的解题方法、正确的解题思路. 解答问题的方法策略, 成为有效探究活动开展的保证. 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将问题案例解答策略的传授, 作为探究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注重职高生解题过程、解题思路以及解题规律的教学和指导, 引导职高生通过探究实践手段, 逐步掌握和领悟进行问题案例解答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实现探究技能的有效掌握, 为更好探究提供技能支持.

问题: 某渔业公司年初用98万元购进一艘渔船, 用于捕捞, 第一年所需费用为12万元, 从第二年起包括各种费用在内, 每年所需费用均比上一年增加4万元. 该船每年捕捞收入为50万元. ( 1) 该船几年开始获利? ( 2) 该船经过若干年后, 处理方案有两种: ①当年平均盈利最大时, 以26万元价格卖出; ②当盈利总额达到最大时, 以8万元卖出. 问那种方案合算? 说明理由.

在该问题案例的讲解中, 教师采用探究是教学方式, 设置学生探究———教师指导———师生归纳———总结规律的教学过程, 先让职高生进行问题案例的自主探析活动, 学生初步认识到: “该问题实际是线性规划问题方面的案例”, 这时, 教师进行有效指导, 向学生指出: “应该运用线性规划、函数知识以及数列公式”, 这时, 学生借助于教师的指导, 认识到该问题解答的策略, 接着师生共同归纳, 得出解题的过程, 如下所示:

②设盈利总额为y, 则y = 50n - 2n2- 10n - 98 = - 2 ( n220n + 49) = - 2 ( n - 10) 2= 102, 所以当n = 10时, 赢利总额最大值, 这时共可获利102 +8 =110万元.

比较①②可知, 方案①花了7年可获利110万元, 而方案②花10年可获利110万元, 所以方案①合算.

最后, 教师与学生进行解题策略的总结提炼, 得出该问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这一过程中, 职高生在自主探析问题过程中, 初步认知了问题案例内涵, 借助于师生互动, 教师的指导, 逐步理解和掌握了问题解答的方法策略,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归纳下, 对解题规律方法有了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为该类型问题的探究活动, 提供丰富的策略指导和方法保证.

三、设置贴近职高学生专业内容“任务”, 使职高生高效探究

众所周知, 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的“教”要始终与学生的“做”有效统一. 职高生学习基础知识, 是为了专业技能的锻炼和提升, 打下坚实的素养基础. 因此, 职高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 将知识素养教学与学生专业内容进行有效结合, 将专业知识内容渗透到探究教学活动中, 针对不同专业的职高学生, 设置专业相对口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初步感知专业知识, 为更加高效的探究技能养成, 打好基础, 定好基调.

摘要:职高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职高数学的有效教学, 能够为职高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积淀内在素养, 培养生活技能提供便利.职高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 都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动手探究能力是职高生的“短腿”, 需要有效的锻炼和培养.本文作者根据职高数学教学整体要求, 对职高数学教学活动中, 如何有效锻炼和培养职高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技能, 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职高数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虞志平.课堂教学中培养职高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2005.

职高数学复习策略 篇9

一、平等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

一方面, 教师和学生要民主平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 改变居高临下的授课习惯, 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流, 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 教师对所有学生都要平等相待, 一碗水端平。在数学教学中面对学习成绩优劣、品行良莠、性格各异的学生, 教师从内心深处应对学生一视同仁, 公平对待, 只有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高, 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由此可见, 和谐师生关系需要公平、公正。偏心、偏见、偏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大忌。

二、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对学生的个性、想法以及创造性有着充分的尊重, 还要从根本上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堂学习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另外, 在课堂教学开展中, 教师首先应对个性差异平等对待, 消除偏爱因素, 尤其是对课堂上犯了错误的学生, 切忌排斥和歧视他们, 伤害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相反, 应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多与他们交流、沟通,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让他们从心灵上真正感受到老师是为他们好, 是在关心和帮助他们。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尊重, 回报的必将是学生的感激和敬重, 这将有力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融洽的交流氛围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如果数学教学中师生间交流的氛围是融洽的, 学生更容易信任教师, 学生就会主动配合教师,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教师也能够更容易了解学生, 搞清楚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困惑和不足。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能够激发教师的热情, 给学生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四、真诚的情感交流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

和谐关系的核心主要是班主任与学生的一种心理相容和心灵的相互接纳, 职高数学教师更应该发自内心地对学生进行包容和接纳, 进而建立真挚的师生情感关系。数学是一门需要具有严密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再加上职高学生基础薄弱, 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职高数学教师, 首先必需对教育事业具有满腔的热情和耐心开展课堂教学, 用爱心打动学生, 用真诚关爱学生, 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 才会爱跟你说话, 最后爱上你的课,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对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另外, 教师在课下也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困难, 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应该深入学生的内心, 替他们分担困难, 分享他们的快乐, 这样, 自然会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诚然, 师生关系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反过来, 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善师生关系。努力将以教师控制为主的课堂改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 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改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努力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人文环境是职高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高效目标。我校职高数学教学采用“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 课堂上师生的角色和相互关系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六、良好的德能素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与思想进步的人生向导。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课堂也是培育弘扬师德的主要阵地。师德的培养首先应该明白学生到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什么内容。社会上普遍认为, 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以外, 还应该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就是现行教育的目的与要求。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课时除了对知识的传授以外, 更应该注重学生道德的培养, 道德缺失的课堂容易转化为一种机械的单调的模式化知识灌输,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枯燥、抵触的情绪, 时间久了会扼杀师生情感,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教师在教学中是必须改变这种道德缺失的课堂模式, 必须从道德自觉的高度审视课堂上一些不道德的课堂行为, 教师讲课时在合乎教育道德的要求下让课堂充满鲜活的动力。在课堂上立足于学生现实状况与后续发展,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使学生获得学业成就。教师的每节课都要在道德课堂的标准下进行, 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享受生命的乐趣, 这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另外, 作为教师自身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高超的学识去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 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了以上认识, 我们就能弯下腰来甚至蹲下身子看学生, 就能千方百计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好每一个学生, 与每一个学生和睦相处, 相信和谐的师生关系必将为职高数学教学迸发出强劲的正能量,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不断提高。

摘要:职高数学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校课堂”的必要保障, 但是当前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较为紧张而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不仅影响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也严重影响师生的共同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职高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种种表现和成因, 提出了在职高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案和策略。

关键词:职高数学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案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璐璐.新课程背景下构建职业高中和谐师生关系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3.

职高数学复习策略 篇10

一、找准学科特性与主体特性结合点, 使学生能“愿意学”

众所周知,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开展有效双边互动的、发展的、上升的过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就是要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的“标杆”.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良好习惯, 更要求职高数学教师要善于做足学生学习情感激发这一文章, 能够紧扣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性, 研究教材内容, 放大教材趣味元素, 设计出趣味特点、激励特性的数学问题情境, 燃烧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现学生从消极厌学向主动要学的本质性“升华”.

如, 在教学“不等式”知识点时, 教师根据该节知识点内容要求, 结合学生以往学习实际情况, 在导入环节设置了“某工厂产量第二年增长率是p1, 第三年增长率是p2, 第四年增长率是p3且p1+p2+p3=m (定值) , 那么这三年平均增长率的最大值是多少”内容, 引导学生开展新知探究活动.通过对这一问题情境的分析, 可以发现, 该教学环节中,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有效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产品加工”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 使得学生对“不等式”知识不再陌生, 从在学习心理与课堂知识特性进行了有效地整合, 找准了该知识生活性与学生学习能动性结合的切入点, 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为更好开展教与学活动奠定情感基石.

二、找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点, 使学生能“学会学”

法国著名教育实践家朗弄列夫曾经指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学习的最佳效果是有效运用知识, 改造自然, 展现自我.”职业高中作为学生学习所需知识, 更好进入社会, 展示自身价值的必经途径, 就决定了教师教授知识不能“孤立、片面、狭隘”, 就数学知识内容讲知识问题, 而应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理念, 具有“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教学理念, 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所选专业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地结合和运用, 建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更加展现专业内容的“一对一”教学模式, 使数学知识学科教学的过程成为专业知识逐步渗透、有效运用的过程, 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获得学习能力和方法的有效掌握.

如, 在教学幼师类专业职高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等集合知识的教学时, 可以将数列知识与儿童的排列组成进行有效结合, 让该专业学生在解答该类问题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数控机床专业数学教学中, 在进行“平面向量”知识教学时, 教师就可以将平面向量的相关数学知识点内容与数控机床专业确定点的位置内容进行有效结合,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准确领会平面向量知识基础上, 掌握精确确定位置的方法;又如, 在服装设计专业数学知识教学中, 进行“三角函数”章节知识教学时, 就可以将布料的裁剪与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法则等内容进行有效融合, 设计出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解答的数学问题, 实现学生在问题解答和动手实践中, 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和设计服务样式的“灵感”.

三、找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点, 使学生能“有效学”

长期以来, 由于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学, 而忽视了课外教学时间的应用, 导致教学效能出现“45<0”的现象.同时, 加之职高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有效形成, 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这就要求, 教师要在做好课堂教学内容基础上, 根据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情, 在课外活动环节, 设计和布置一些具有能动探究特性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使学生在现有学习经验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探究学习活动, 同时教师要强化对课外问题的检查和指导, 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探究双重作用下获得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

例 通常用a, b, c分别表示△ABC的三个内角A, B, C所对边的边长, R表示△ABC的外接圆半径. (1) 如图1, 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O中, BC和BA是⊙O的弦, 其中BC=2, ∠ABC=45°, 求弦AB的长; (2) 在△ABC中, 若∠C是钝角, 求证:a2+b2<4R2; (3) 给定三个正实数a, b, r, 其中b≤a. 问:a, b, r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以a、b为边长, 为外接圆半径的△ABC不存在、存在一个或存在两个 (全等的三角形算作同一个) 在△ABC存在的情况下, 用a, b, r表示c.

这是教师在教学“平面向量”知识后所布置的课外探究问题, 学生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性质和以往解题经验, 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找出问题的条件, 进行思考分析, 并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实现对问题的解答, 同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及时的指导和讲解, 使学生能够及时准确认识解题不足并进行及时修正, 有效提升了解题的效能.

职高数学复习策略 篇11

一、明确目标, 周密安排, 拟订备考策略

1.注意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准确把握方向, 确保有效复习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因此, 要认真通读课程标准和研读教材, 要对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有所了解, 特别对知识的要求、技能技巧的运用、科学探究方面等, 仔细钻研教材, 不但要理解教材提出的每个知识点、性质、定理, 还要对教材中提供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对教材中概念的表达方式、练习的形式、解题的格式等都应在复习的过程中予以关注.

2.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立足基础, 着眼能力

中考是依托知识来考查能力, 中考考查的知识是对整个初中所学数学知识的抽样, 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层次是初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 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笔试环境下所能体现的能力.基础知识是中考命题的第一依据,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真正达到获取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课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仍是近年中考的一个特点, 也是时代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要通过对身边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的关注, 学习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理解社会和周围发生的事物,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发挥数学教学的特长,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多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及多举生活中的数学例子, 甚至可以将现代科技渗透到教学当中, 使学生既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又能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4.要注意突出重点, 分清主次

中考复习要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 切忌平均使用力量.在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下, 结合学生的实际,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属“理解”层次的, 要了解它们的含义, 掌握要点, 能运用其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用其解释简单的数学题;对要求为“了解”层次的内容, 应通过复习加以弄懂,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出其含义, 在有关的问题中能识别它们;对要求“会”的内容, 应能熟悉它的性质、定理及运用.

5.注意复习进度的阶段性

中考复习, 数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元过关.即将实数、代数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 (组) 、函数、统计与概率、图形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图形的相似与全等、解直角三角形、圆等教材中的内容全面复习、梳理, 并将各章节的知识连成链.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按计算与证明、图象信息题、数学综合题、开放与探究题、阅读与创新题、实际应用题等, 以填空、选择、计算、作图、应用题等方式将概念、性质、定理等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第三阶段:新题演练.针对近年出现的新题型, 如开放题、探究题、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等进行专题复习.

第四阶段:模拟训练, 提高效率, 逐步进入临考状态.

二、详备精讲, 针对训练, 疏通反馈渠道, 做好反馈记录

在第一轮复习中, 内容多, 课时紧, 一定要把主要精力花在备课上, 要深备、精备, 不能无备而讲、粗备而讲.这一阶段, 讲、练、学的时间各占三分之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初中数学知识来个盘点, 然后对知识形成的重点、对性质定理理解的难点、对复习的疑点、对中考的能力点进行精讲.对学生的训练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训练题型的选取要有目的性, 同时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精做一些题, 做到举一反三.在备考复习中对反馈信息的收集渠道是多方面的: (1) 课内要善于察言观色, 从学生的表情上得到信息; (2) 从学生的每次模拟考试的结果中提取; (3) 从学生提问的问题中获得.反馈的信息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信息得以及时处理也促进了复习的良性循环, 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三尊重学生加强师生的互动性谋求共同发展

现代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教师主观意识支配下, 通过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从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发现, 交流彼此的知识和经验, 融化彼此的体验和经验, 丰富教和学的内容和方法, 只有人人参与平等对话, 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初三备考的复习中, 教师和学生都很疲惫, 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 情绪不稳定.作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定要能容忍学生的缺点, 包容他们, 不要当面指责, 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抵触心理, 要多鼓励少批评, 多引导少打击.中考是考学生不是考老师, 教师讲得再好, 如果学生掌握不了那是徒劳的.因此, 上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开发学生的思维, 不要把上课变成自己的独角戏.

四、提高考试技能, 调整心态

上一篇:运动合成与分解下一篇:摆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