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基础会计教学

2024-06-05

职高基础会计教学(精选6篇)

职高基础会计教学 篇1

摘要:《基础会计》是各职业高中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 由于会计枯燥无味, 致使很多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是一个值得各位会计教师探究的问题。以下就如何提高职高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的兴趣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习兴趣,积极性

一、会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该课程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会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1. 首要性

《基础会计》是学习会计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课, 是会计专业新生第一学期要学的, 它是初次学习会计的学生必须先学的专业课。

2. 专业性

课程围绕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以“科目—账户—凭证—账簿—报表”为重点,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综合知识。它是会计专业体系必不可少的奠基石。

3. 覆盖性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职高经管类专业及金融类专业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 它具有相当的专业覆盖性, 经济大类, 甚至外语类都有必要学习。

二、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专业概念抽象难懂,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这会给初学者造成一定的障碍, 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门, 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一系列专业课程教学的成败。

兴趣是学生产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好动力之一。如果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感兴趣, 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反之, 他就会厌烦, 就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甚至放弃。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

由于《基础会计》课程概念抽象难懂,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会计基础知识的关键。教师应从第一堂课开始抓住学生的眼球,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巧妙点拨重点, 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前、课堂活动中, 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上好第一节课, 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好第一堂课,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至关重要。学生刚接触《基础会计》这门课程, 既感到陌生又感到新鲜好奇, 教材中第一章节的内容大多是枯燥乏味的会计理论, 如果一开讲就直入正题, 学生在接受上会有些困难, 难免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第一节课的传授过程中, 要花较多的时间有意识地把会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认识到它既是一种较有就业前景的职业, 也是一项家庭理财的能力, 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热情。

2. 设置悬念启迪学生思考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事实证明,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问题需要去钻研, 就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学到真本领, 觉得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 才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 教师在课堂结尾时可设置悬念, 可总结为:以上介绍了登记账簿的程序和规则, 但是在记账过程中有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人为原因, 造成账簿记录发生错误, 有的是用错会计科目, 有的是多记或少记金额, 有的是记账时笔误等等, 这时要如何处理呢?这就是下节课要学习的更正错账的方法。通过这样的结尾, 既可激发起学生掌握错账更正的强烈求知欲, 又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 案例教学法

会计教学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 让会计知识贴近现实生活, 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 体验到会计的魅力。对于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概念, 多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易懂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收到的效果比复述课本十倍更起效。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全面模拟实习

有了平时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做铺垫, 进行校内模拟实习时, 学生的实习兴趣就不会再停留在如何识别原始凭证和如何使用会计凭证等实践性资料上, 他们的兴趣会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转变为如何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运用课堂上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进行实务操作, 以此来检验自己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5. 归纳总结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 老师课后的总结很重要。一个较好的总结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基础会计》这一门课程, 我往往采用数字归纳法、口诀顺口溜、表格归纳法等等。把原本无趣的理论、数字变成学生容易记忆的有兴趣的口诀, 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各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为他们学好会计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晓卓, 吴君民.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7-01.

[2]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职高基础会计教学 篇2

[摘要]本文针对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高;计算机基础;模式;改革

职高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教学内容上已基本取得共识,趋于定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基础等。内容实用,反映了当前职高计算机基础应用的主流和社会的需求。但目前职业技术学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起点不一。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现在,许多来自于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已经进入职高学校就读。而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经济条件有着天壤之别。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从小就有自己的计算机,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一部分学生则因为家庭条件较差,在入学前对计算机一知半解。但很多学生对于真正的计算机知识也是一窍不通,他们多半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由于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

2.课堂兴趣缺乏。职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远远不够。主要原因有:第一,职高生的总体素质较普高生来说差距较大,他们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远不如普高生;第二,职高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认识不够,多半以为计算机课就是给他们上网、玩游戏的;第三,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很多课程都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学习计算机这门学科时,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会受到影响;第四,对于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内容一知半解,上课的时候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对这门课程没有太多的兴趣。

3.教学模式陈旧。多年来,教育部门一直提倡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为此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出现了诸如任务驱动法教学、游戏式教学等所谓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满堂灌”地接受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4.学习主动性不强。前面讲到了学习起点不一、课堂兴趣不高、教学模式陈旧,是约束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外因。他们会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拒绝”学习。把学习当成老师的事情,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甚至有一种被压制的感受。综合分析以上原因,再结合职高生的发展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改革中的一些想法

1.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带动他们的成就感。可以使用一些简单可行的教学模式。如:小老师引导、游戏式带动、小组竞赛、擂台赛等。下面以小组PK法为例:采用学生分组竞争PK法,把上课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下达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同样的任务,这就要求本小组的所有成员积极主动地来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自己不会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利用小组间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PK,完成较好的小组会体现出优越感,更加努力学习;完成得不够好的小组也会激发出学习的动力,学生会争取在下一次的PK当中超过对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手段的改革。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可我们的教师依然对照书本讲大道理,却忽略了我们现在已有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网上搜索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它们的使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体验现代化教学的有趣性、必要性、先进性,也能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如在讲微机安装课程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生动、丰富的画面以动画的方式把微机组装的.过程显现出来,再配以形象生动的解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现场组装电脑,并奖励组装速度最快的学生,以此来烘托学习气氛。如现在提倡的微课、微博教学等教学模式,把一些难点、重点做成易懂易学的小课件放在学校网站、班级QQ群等学生方便察看的地方。通过远程的自学形式,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点的掌握。

3.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学生的考试与考取资格证书相融合,利用学生考取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B证书来替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试成绩,同时把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作为毕业资格的一项必备的条件;也可以在学校内部举行一系列的等级证书考核,如打字员证书、排版员证书、数据处理员证书考核;或者举行一系列的技能比赛,以赛带学;或者布置课外作业———以趣味性为主,以拓展他们的认知面并端正其对网络使用的正确态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很快被淘汰。计算机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秀,安颖莲,姚瑞霞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王移芝,罗四维.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学现状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人们对于计算机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职业高中生源的差异,决定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差异性。针对这个差异,如何搞好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目前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作一个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对于计算机的熟悉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进入职高学习之前就对计算机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由于学生各自所在的地区,家庭经济等因素,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所有的学生采用相同的进度和教学方法,会使计算机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局限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这样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然而面对一些接触计算机较晚的,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过快会跟不上学习进度,使其滋生厌学情绪。在职高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鼓励学生、平衡差异,同时还需要合理的教学手段和完善的教学方法。

2.面对整个职业高中的教学,涉及到不同专业的学生,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社会需求,因而在课程的开设和课时的安排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会计等专业的学生,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如何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所以对于这类学生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对于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还需要学习一些专业方面较深层次的软件等。因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就变得尤为重要。

3.职高的课程安排普遍具有学时短、班型大等问题。这也导致了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會出现难管理、难交流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合理调整课时、课程安排,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完成大量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经常遇到难点知识讲不到位,或是某些教学内容无法正常完成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如何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完成系统化、专业化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对于职高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当务之急。

二、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相应对策

1.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调整教学进度

在现代化教学节奏中,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有时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和应用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形成“一带一”式的学习,这样既能有效的避免两级分化,又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独立操作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在实践中加深其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编程手段。学生可以运用计算机知识为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带来帮助,真正学会和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着重锻炼学生未来就业的实用技能,缩短学校和社会工作岗位的距离,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3. 提高师资水平,建立高效完善的师资队伍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下,计算机的课程内容也更新的更快,这就需要我们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教师紧随计算机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程度和文化修养,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另外,学校也应该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进修机会,帮助教师学习和提高自我业务水平。此外,学校也应该充实计算机基础教育队伍,实现新老教师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在发挥老教师作用的基础上,还要保持新鲜血液的注入,大力吸收和培养青年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总结:

总之,社会在进步,计算机基础教育也要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也要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高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课程体系、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以及完善合理的师资队伍,对职业高中人才的培养相当重要。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改变现目前职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只有老师与学生一起努力,不断探索,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刑素萍.让职高学生获得高质量的计算机基础教育[J].农业网络信息,2005,(01):55-56.

[2]蔡润芹.职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大理学院学报,2007,(04):77-78.

[3]李剑波.新形势下的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

[4]蔡润芹.职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大理学院学报,2007,(4).

职高基础会计教学 篇4

在众多的行业中, 会计这个古老的行业, 从最初的算盘到流水账, 再到比较完善的手工做账, 延续到现在的会计电算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 电脑在会计行业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

那么,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中职会计专业到底对计算机知识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又如何把计算机知识融入到会计行业中来就是我们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师和会计教师应该要考虑的问题。

1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中职会计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教学情况

会计专业是理论性很强的专业, 特别是在中职阶段, 学生所能学习和掌握的都是初级阶段会计入门学习, 对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比较浅显, 实际操作的内容也很少, 一般学校在设置会计专业课的同时会把计算机课程考虑进去, 但课时通常会很少, 一般一周2节课, 一节上机课, 一节理论课,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通常会从打字进行练习, 因为少数民族地区不发达的经济限制了大多数学生, 平时在家没有电脑,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形同虚设, 所以打字成了学生熟悉电脑, 认识键盘的一种必然的方法, 但是因为一周课程少, 学生对电脑不熟悉, 导致学生一学期学习下来后, 大多数学生都只学到了打字这个技能。

2 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对会计专业的重要性及影响

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会计专业的整个学习中, 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是只要能打字就可以了, 还必须要学会Word、Excel、PPT等相应的课程才算真正计算机入门。现在大多数的公司做账基本都是用电脑做账, 有专门的财务软件为会计人员提供了做账的平台, 但是如果一个会计人员连电脑都不会用, 那么电算化就成了空谈。

特别是电子表格课程的学习程度的好坏, 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升学、从业的命运。会计专业进入高二时要求必须掌握一门课程“会计电算化”, 这门课程中会用到很多表格, 比如账表、报表、工资表等等, 这些表格的应用和电子表格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且这门课程要参加高考中的专业技能测试, 所以电子表格的掌握显得特别重要。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 除了参加高考外, 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也必须是他们的追求, 会计人员全国统一要求持证上岗, 没有会计证, 就不能做会计, 在从业考试的课程中, 电算化是必考内容, 而且电算化考试分成理论和实作考试, 其中理论考试要求必须考计算机理论知识, 所以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非常重要。

3 作为中职教师怎样上好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对一名教师, 上好每一节课是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师德师风的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怎么能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学好计算机课程, 而不是流于形式一学年下来只有打字呢?

首先, 要注意分配好课程, 在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机时, 需要把理论的知识进行讲解, 比如计算机的组成, 各个部分的认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电脑的硬软件的认识等。不要一开始就急于去机房上机, 让学生自生自灭。

其次, 开始带领学生去机房认识理论课上讲解的知识, 并动手对各个部分进行熟悉, 在教师的引导下, 开始熟悉键盘, 记住键盘的键位, 比如从开始敲击自己的名字开始, 同时强调在电脑前怎么坐, 手指在键盘怎么放置, 引入打字环节, 记住键盘, 学会认识硬盘, 保存文档等操作。

再次, 慢慢的引入“字”处理软件, 从菜单到文字的排版到保存操作, 通过多次的不断练习, 记住每一次操作的步骤, 操作的位置, 由易到难的排版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成就感。再引入电子表格, PPT等课程内容。

最后, 教师除了实际的上课内容以外, 可以在网络上找适合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加强练习, 提高学生电脑的操作水平, 并要随时收集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职高计算机基础课的分层教学 篇5

【关键词】职高;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

1.引言

职业高中在我国,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存在。因为学生入学的门槛相对较低,故入学时职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略差,学生的知识素养也较一般学校偏低,且学生自身也大都缺乏学习方面的兴趣。然而,作为职高的一门必修基础学科课程,如何让学生科学的掌握计算机这一当今的世界必备的学科知识,也成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也是在这种形势下,职高计算机教学的重点与关键也逐渐转移到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这一主体作用,积极配合学生进行自主和团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从而渐渐培养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2.职高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时下,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校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具体水平有明显差异,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强有弱,差异明显。而在职高实际的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便时常面对此类问题。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每个学生自身的个性和他们各自的学习方式,使得每个学生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能清晰的看到自身的进步,收获内心的满足和愉快,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因此,面对这些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做统一讲解,又要把握好时机因人施教,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这样学生才可能对计算机学习有更大的兴趣,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也会深刻,学习的动力自然也就更足。

3.从根源出发解决问题

分层教学,并不意味着彻底摒弃常规的教学模式,而是作为对职高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合理的补充以及科学的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分层教学的模式,科学利用任何能够应用的条件和科学设备,在适合的时机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水平的存在着不同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出现较大差异,计算机水平也各不相同。在职业高中的计算机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有着很多不好的课堂习惯。这部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表现出兴趣索然,而且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为更好的解决这一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的具体情境进行科学的创新,巧妙的引入教学内容,别出新意地展开课程的讲解,尽可能地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只是的兴趣。俗话说,学生最好的老师是自己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同样是勾起学生好奇心和新鲜感,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在他们内心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故而,在职高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是,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用生动演示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求知欲望。

4.合理利用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即是依据每个学生高低不同的学习水平和他们差异性的能力水平,在不同的层面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过程。分层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接受学生以及教师出于客观角度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对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度逐步深入,切莫操之过急,也要及时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的有效信息。鉴于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行为习惯、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皆有着不小的差异,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选择性地选择目标,与此同时要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水平,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与之能力相符的指导,进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全面促进职高学生素质的科学提高。

5.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在正式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的分层教学前,对要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的学生组织一次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摸底考试。根据学生此次摸底考试成绩,以及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例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等。综合以上因素,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汇总,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层。甲层:该部分的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以及优秀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比较强,对学习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乙层:相对甲层的学生来说,乙层学生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都倾向于普通化,虽然在课堂学习中能及时地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但是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都比较匮乏;丙层:该部分的学生学习基础以及计算机基础都比较弱,并没有对计算机表现出较浓的兴趣,同时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这三层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难中易三种不同的教学难度以及教学内容,课下布置的作业也要对应地调整难易程度.对于甲层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超前教学,经常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其思考。对于乙层学生,教师按照正常的讲课进度,布置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他们经过思考后能够很快得出结论,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丙层,教师适当地放慢讲课进度,降低难度,并在课下予以及时的指导。这样一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及时掌握所学计算机知识。

6.结束语

分层教学是因人而异的,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尽快地缩小差距,完善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进步,树立更远和更高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贤智.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家阳.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上的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09,(03).

[3]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9,7(32).

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法初探 篇6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协作学习 因材施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仅要使学生快速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學生运用计算机知识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传统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我们这个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实施起来困难颇多。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呢?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历了困惑与希望并存,焦虑与喜悦同在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施课改,有“虎”拦路

(一)学科零起点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为了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首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我发调查表让学生评价自己对视窗操作系统、常用office软件、网络常用工具等的熟悉程度。我所教的4个教学班收集起来的结果大同小异,一个60多人的班,除了3、4个人会上网玩游戏,3、4个学生了解一两个应用软件,其余学生在计算机这门学科上的起点为零。

(二)学习方式不适用

来自农村的学生,大部分长期习惯了“听课、阅读、作笔记,作练习”的学习方式,对于我在课堂上所提出的交流、探索等教学环节反映较为冷淡。

(三)教学硬件不足

要想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经常上机实践是关键,可我们学校只有一间机房,配备有60台电脑,其中小部分还常出现故障,而每班人数均超过60人,需要上机的班级又多,“僧多粥少”、人机比例失调,给教学的开展带来可诸多不便。

二、大胆尝试,赶走“拦路虎”

(一)互助除零

面对大部分学生的零起点问题,第一学期我采用小组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导生制协作学习模式。根据调查表反映出的学生水平,我让对计算机比较熟悉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让这些小组长在老师的指导和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与其他学生互相协作学习以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这些小组长的优势,让零起点的同学在这些“小老师”的帮助下快速跟上教学进度,缓解了 学生原有计算机水平存在差距的矛盾,半学期后同学们基本都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三)以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上理论课时,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改变“沉默是金”的现象,我在课堂上引入主动发言送奖分的机制,奖分的多少由发言的精彩程度决定。上操作课时,对于小组完成的任务,具有良好合作精神或合作成果有独创性的给予集体送分,不能如期完成或不能很好合作完成的实行集体扣分:如发现学生能很好掌握所学知识而进行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操作,则实施必要的扣分制度。

(三)轮流上机凸显公平

人机比例失调、上机次数较少是影响计算机教学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办学经费紧缺、设施设备欠缺的情况下,教师运用好公平这一尺度,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种方法。我在上操作课时,所采用的方法是“轮流上机法”,如这一周所有座位位号为1的同学与同桌共用一机,下周则座位尾数为2的…..如此,学生均能欣然接受教师的安排。

三、边学边用,激发学生兴趣,实现目标

计算机学科在即学既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等文字软件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边学边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 ,又有利于开发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以说是尽人皆知,而计算机学科恰好正具备了这种特点和优势。其魅力在于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的不过表现形式通过视觉的刺激传递给学生,这些内容正符合具有对新事物无限好奇,喜欢探索的青年学生的心理,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起来,当然计算机所涉及的各个版块如Word、Excel等并不是都具备吸引人的颜色、动画和各种效果。

像Word的排版、Excel的数据计算等理论知识就具有枯燥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会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让不好学的好学起来,不直观的变的直观,比如讲解Word功能时,我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份Word编辑的精致画报,既有文字又有图像,色彩效果非常棒,教室中马上一片惊叹声。然后引导学生在课上把知识内容逐步拆开,分解讲解勾画课本主要内容,让学生写笔记记要点,学生们都很认真,课堂效果极好。

四、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科“零”起点、学习方式不适用、教学硬件不足等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不仅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还学会了在学习过程中与人合作,学会了评价作品及个人的表现,同时还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在获得喜人教学效果的同时,本人也有了一些深刻的教学体会。

(1)经济欠发在达、教学基础薄弱的地方,也可以实施计算机教学,只要更新观念,强化责任、求真务实、积极主动,那么信息技术条件不足,学生学科基础薄弱,学习方式不适应等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2)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如让学生用Excel制作分析报告的选题,可以提倡学生自主选择与学生或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如“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分析报告”“学生喜爱运动项目分析报告”“学生喜爱课外书目分析报告”等主题。

(3)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聆听学生的建议,以缩短教与学的距离。

上一篇:少儿图书馆阅读推广论文下一篇:抗病毒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