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2024-07-11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共12篇)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作为入门课程的《基础会计》,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 具备基本操作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 各个院校都进行了《基础会计》课程的重建和研究。怎样才能把《基础会计》理论知识较好的应用于会计实践, 全面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竞争力?这是每一位从事会计教学的老师值得探索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缺乏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教育模式, 仍以“重理论、轻实践”为主

高职院校现存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科书为依据, 注重基础会计理论的“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按部就班地以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为主要内容讲授课本知识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 缺少为巩固基础会计理论知识而进行的大量课程实践环节, 使学生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无法与会计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等到课程全部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甚至会有这种情况:会计专业学生完成基础会计学习后, 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先后顺序不清楚。学生往往学到后面忘了前面、眼高手低, 动手能力较差。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1.2 缺乏一定的会计理论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会计的师资力量相对其他学科来讲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专职教师多, 兼职教师少;中低级职称的人数多, 高级职称的人数少。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只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知识, 从来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工作, 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历。在实训教学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论知识, 凭自己的能力来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 而往往理论知识与实际会计操作又有一定的差异性, 使得指导教师的解释脱离实践, 缺乏权威性。由于目前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局限, 从而造成会计教师在观念上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也就不可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教学的方法。

1.3 缺乏运用会计模拟实验室、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 高职院校基本上设置了会计模拟实验室, 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 (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 以及简单的报表) , 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的手工记账模拟实践。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利用率过低, 主要原因是安排的课时少、实验教材和设备落后、实践指导教师缺乏或知识单一等, 无法真正发挥会计模拟实验室的作用。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仍习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要重要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手段己经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迫切要求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适应不断更新的会计内容。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正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可引进或组织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课件, 对于难以表达清楚的基本理论、方法可利用计算机的幻灯片形式进行辅助讲解, 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 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但由于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专项经费不足, 设备不齐全, 高职院校真正投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很少。

2 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树立传授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并重的发展教学观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应根据会计职业的特点进一步转变会计教学观念, 牢固树立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 并将其落实到会计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真正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 使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体现于会计教材、课堂教学、课后训练及教学考核的全过程, 努力扭转长期以来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会计理论, 轻会计实践的局面。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学生通过会计模拟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 将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 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2.2 推广案例教学, 加强模拟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对于基础会计学一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案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案例导入, 启发来掌握各个知识点。如“复式记帐法的运用”一章学习内容多, 就讲清每个帐户的核算内容和用法需要很长的时间, 如果讲解在不结合实际, 会使教学内容枯燥, 很难取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讲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疑问来引出问题, 指导学生经过讨论来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对于学生适应实际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而会计模拟教学是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进度, 分章节组织模拟实习, 边讲边练, 讲练结合。通过实践教学, 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各会计核算程序中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会计方法、会计原则的认识。使学生们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3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其师资应该是双师型教师, 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注重教师的职业培训, 既要求教师具备精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基础知识, 又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知识及施教能力。首先加强青年教师的高学历教育和脱产进修学习, 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鼓励他们加强对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的研究, 探讨会计教学的方法。同时, 在教学手段上还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开发会计实践操作方面的多媒体课件, 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 以真正缩短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距离。

其次安排教师要定期到基层参加社会实践, 寒暑假集训、社会兼职等业务实习, 从而掌握会计重要岗位的实际工作, 在专业能力上与会计实际工作要保持一致, 以弥补在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综上所述, 要体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优势, 只有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 学生才会真正从中受益, 巩固理论知识, 掌握实践技能。这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的实现, 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薇.高职《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15) .

[2]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3 (12) .

[3]李利.财经职业教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 .

[4]付黎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5) .

[5]韩梅.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 2007 (20) .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2

孙燕

——倡导主动学习,培养动手能力

一、实务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样重要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二、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在学校里,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更应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更是如此,学生自学的能力特别的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从我大学学习的经验来看,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不会看课本,而且即使看也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学生系统将课本看一遍,所以也就很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再学习的能力。

具体说来包括课前预习,每次下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同时,由于我带的班是商务管理专业,在课堂上注重对会计前沿问题的探讨和讲解,尤其注重对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且还推荐相关书籍,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和学习。

三、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有创新外,在师德师风上的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的关心与帮助上。在担任05级基课程的教学时,我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有:

(1)组织学生观看“余世维”在时代光华管理学院的《成功经理人》讲座。目的是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经理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等。

(2)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学生交流,商讨改进的措施。(4)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当然,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需要今后不断的积累。例如,我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整改的思路与措施总结如下: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能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方法作为教学的源动力,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学的奠基石。

(2)根据课程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能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铺垫。

(3)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始终把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学生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让学生满意。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二

孙燕

——生产过程的核算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可以说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我喜欢对自己上的课进行反思,常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习活动的促进、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等方面去反思。本文针对基础会计课的“生产过程的核算”这一堂课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应该说是全面而成功的。

教学设计是在课前进行的,这一过程要理解所教课程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水平、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前的预设,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一关也把握不好的话,那就无法上好一节课,而这环节的水平主要通过教案的编写和课件制作去体现。

1、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突出,选择教学方法恰当。

生产过程的核算一节,是基础会计中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重点列举了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例子,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一是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二是编制会计分录。前一节学习了供应过程的核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会计分录的要素和编制原则,因此,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目标:了解生产过程涉及到的主要账户结构。能力目标:掌握生产过程的会计分录编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学重点:生产成本的归集及编制生产过程的会计分录。教学难点: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计算、结转及会计分录。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

2、教学过程设计符合逻辑要求。

从导入到原有知识回顾,然后进行新课教学,课外拓展,德育渗透,按常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一幅春景图导入,那是因为播种给人带来的希望,与产品生产给人带来的希望有内在的联系。而新课内容举了好多例子,而每一个例子代表一种类型,因为学生学过基本知识,能正确把握借、贷的方向,只要把有特征的会计科目提醒学生,他们就会很快写出会计分录。对于容易混淆的购入材料和耗用材料的会计科目进行比较,把已学过的入库产品成本结转和新课的生产产品成本结转进行比较讨论,让学生理解会计科目并明确方向。然后把供应过程核算与生产过程的核算进行比较,真正让学生能温故知新,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由于现在有些单位严重出现做假账的行为,很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于是把朱镕基总理的“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话语作为温馨提醒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另外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也作了多角度的预测。

3、教学方法运用也符合这节内容教学的要求。

对记忆的内容,强调朗读,加深理解;对重点理解的内容,进行比较,便于巩固;对小组讨论来完成难理解的内容,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同进还综合运用提问、讲授、比较、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

第一、自己预测及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三分二以上的学生能明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小部分的学生比较模糊或者是不能理解的内容,利用自习课时间给予辅导,基本也能掌握,至于个别学生进校时成绩差,来校后学生目的性又不明确,自己也不想上进的学生,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可以说是教学的一大悲哀,即使再给予不断的辅导,也不一定会全部理解。

第二、从时间安排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第三、从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配合看,许多问题都是学生来解决,比较题与题之间的相似点和区别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教师只作点拨,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生产核算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本课中的关键是做生产过程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哪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四、授课中的不足

第一、多媒体教学不习惯。平时习惯于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突然改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觉得新鲜,而教师却不习惯。本来可以用手势或眼神跟学生沟通,现在却因为要不断地按鼠标,把自己的那份热情也变为应付课件了,这样本人也难以进入教师角色,课堂气氛显得不够活跃。

第二、在大的教室教学不习惯。平时在标准的教室里讲课,兴奋时激动时会走到学生中间,并能做些适当的动作。而突然间在一个比平时大好几倍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感觉上把自己和学生的距离拉远了许多。走过长长的讲台,转到学生中间,感觉很不自然,而且还没走到学生位置的时候就要回到讲台上按鼠标了,真的不习惯。

第三、语言表达水平、创新能力不强。缺少风趣和幽默的语言,由于本人性格决定了教学的习惯,自己教学上的严谨,难以让学生开怀大笑;语言也缺少磁性,难以形成抑扬顿挫的教学情景;教师的笑容也不灿烂;缺少创新,还是运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三

孙燕

——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一、教学设计合理

教学设计是在课前进行的,这一过程要理解所教课程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水平、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前的预设,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一关也把握不好的话,那就无法上好一节课,而这环节的水平主要通过教案的编写和课件制作去体现。

1、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突出,选择教学方法恰当。

《基础会计》中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一节实践性较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出纳岗位工作任务,掌握日记账的记账依据、记账规则,做到准确规范记账。因此,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1)了解出纳具体工作。(2)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会登记日记账。(3)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职业意识。教学重点: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登记日记账。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方法得当。在原有知识回顾与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实际工作情景和分组角色演练,使学生了解岗位经济业务流程,明确了出纳及其他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巩固了上一项目知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在新授环节,首先结合实际工作对教材进行处理,摒弃了教材中不符合实际的操作方法,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其次,通过演示模拟教学项目,设计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老师在做中指导,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再次,通过学生对出纳工作的再认识,使得学生对实际的会计工作不再陌生,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总之,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基础会计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1.自己预测及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对于小部分比较模糊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辅导,基本也能掌握。

2.从时间安排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3.从课前预设和课堂过程的配合看,许多问题都是学生来解决,教师只作点拨,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突出。

三、存在的问题不少

1.缺乏教学设施,如果能在模拟实验室操作,则更具有实际工作的情境,效果会更好。

2.操作中发现部分学生记账的规范性做得不好,还有待于反复操作练习。

3.语言表达缺少风趣和幽默感。由于本人性格决定了教学的习惯,教学上的严谨,因而语言也缺少磁性,难以形成抑扬顿挫的教学情景。

本节课基本上还是展现出了我的全部精神风貌,有成熟的,也有不足,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做好教学反思,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四

孙燕

——物资采购成本的核算

2009年月4月15日本人在经贸部管理部会计083上了一堂公开课,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收获颇多,有优点也有缺点,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公开课进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我深入研究教材,对这方面的知识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力求做到重点突出。

2.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了例题教学,以一仿真的例题为主线,使这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我选的练习题针对性强,层次性强。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

3.教学环节中注重方法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式思维为手段,复习归纳总结知识,力求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落实,在落实过程中,真正做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5.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也许是因为紧张的缘故讲话速度太快,教学仪态显得不是很大方 2.课后巩固不够,没有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布置相应的练习,只是 盲目地让学生完成作业、课时训练,缺乏作业的反馈,这样也就不清 楚学生到底掌握了没有。

3.新课新知识点的导入,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不够到位。4.课堂掌控能力有待加强。

有待改进:1.温故知新, 让课堂内容充实完善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问题讲清楚。

2.多向老教师请教,弄清楚重难点再备课,备好后请老教师提意见,修改后再上课。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的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很多地方需要改善,今后要督促自己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调整,以期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五

孙燕

——实务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样重要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桶流动的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致于误人子弟。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很快,市场经济下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或规章。如2006年就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实质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因此,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调整或增减变动。

仅仅掌握所教课程的课本,但对于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说:“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努力钻研新准则和准则指南,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情况下,尽多的把最新的专业动态传授给学生。

2.加强产学研合作。一方面,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方法作为教学的源动力,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学的奠基石;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走出学校去,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请进学校来,共同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基础会计;非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过程;

一、非专业会计《基础会计》教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模糊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在进行非专业会计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严格区分非专业会计专业及会计专业的教程目标。但是现在并非本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跨专业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模糊的目的,导致有的学生误认为会计与他们的专业并无关系,毕业从职业也不会是会计职业,因此学了没用是很多学生的想法,以至于学习上面不重视,学习积极性已经兴趣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面师生互动受影响,教学何谈成功?因此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及教学成功性。

(二)、缺乏针对性内容教学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非专业会计学生与专业会计学生中选用的教材上面是一致的,由于教案一样导师教师在授课时的内容上面并没有区分专业与非专业的学生。现阶段传统教学中非会计专业并没有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不同专业对于会计教学内容需求不同,对于经管、物流、电商、市场营销等非专业会计的目标培养,专业需求及特色了解上面出现空白,所以专业会计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相同,并没有达到非专业会计进行教学培养,专业特色缺乏及创新缺乏正对性、完整性。

(三)单一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的教学方式单一且模式统一,教师在授课时统一采用专业学生模式与方法——顺序法。没有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讲解,多数还是沿用传统“黑板+粉笔”模式,虽然有的也有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内容上面不是具有针对而合理的科学设置,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由于课程满非专业课时少,老师们往往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导致课堂互动不足,学生理解不透彻。然而基础知识的连贯性教强,这样一来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不懂的地方越发不懂,问题积累多了,学习者必然会对此产生厌学蒙混的态度。

二、 改革教育教学基本思路方针

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利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综合素质培养。届时有关教育部门或者是学习因该制定一个完善有针对的对非会计专业课程模式结各专业特色特点、建立并且完善现有《基础会计》教学,应材施教的利用前进的教育设备及总结传统方式,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一)、“学以致用”——明确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教师对于教导非会计专业学生可以明确一下两点:一是要教导学生核算中如何体现所在企业的经济业务的活动体现;二是怎么样通过财务报表知晓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流动,对于企业资金流动以及现状要由一定的分析预测能力。

(二)、“学有所用”——改革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涵盖一下三大点:

一是基础会计理论,二是会计日常业务的核算,三是财务报表的制作以及分析。对于分专业会计教学而言,基础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核算,而是要培养学生会计规范基础,以会计报表为目的理解会计原则会计实质,加强学生运用本专业相关知识来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会计学授课重点内容包括 会计法规、基本原则、假设、循环、报表等内容,结果相关专业制定相关章节,以满足需求。使学生掌握并成熟运用会计信息的使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不拘一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第一加入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以基础会计中的账更正的方法为例,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会在课堂上会把会计错账类型和适用的更正方法作一一的讲解,虽然做了练习,但是只是分录练习,并没有涉及到具体操作,仅仅是从理论上掌握了会计错账更正的方法,现代教学方法即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真实的凭证和账簿记录清楚的反映在屏幕上,教师则用鼠标标出错误之处,再用声、图、文相结合的方法来提示错误,并且让学生亲自操作,在计算机上进行错账更正,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动静结合、声情融汇、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视听并用”的交互式教学环境。除此之外,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互动。这样将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将问题阐述得更明晰、更透彻。

第二,要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在讲授制造企业供、产、销各阶段业务时,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可以针对一个企业的综合业务的具体状况,来要求学生自己能够较好的对这个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比较完整的核算,同时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展开分析。例如在学习和讲授公司的会计报表分析时,可以首先给出一个具体的企业的会计报表,然后来要求学生分组通过财务报表讨论这个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进而通过分析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就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初此之外呢,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比如启发式、图解式、参与式等。这些方法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培养和激发兴趣,很好的提高了教学的综合效果。

最后,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创新模式。具体来讲,可以首先通过学生先做、小组讨论总结,然后课上集体纠正、解决典型问题,最后集中指导操作技能这样的流程来展开实施,效果很不错。这种采用讨论式、互动型的教学方法,转变以前以老师讲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全程参与,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整个儿模拟工作的流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实际的凭证填制过程,培养学生对会计凭证的实际处理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快乐、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掌握基础会计的各项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出真知”——模拟实践

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并不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但是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就应该很好的摆正态度,明确认识到对非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要性。

在会计模拟实践中,我们需要手工处理与电算化操作相结合,最好模拟更真实的“工作氛围”,将课程在会计仿真实训室进行,真实具体的能够模拟若干个单位财务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达到实际效果要配有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满足项目化教学需要。若果条件允许的话,应进一步采用基础会计模拟软件。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教学水平

非会计方面的教学,其内容主要偏向于多方位的会计实训活动和直接服务于会计人员对业务的处理结果的推断。因此,需要教师本身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准。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实行理论加时间一体化,并以引导启发为主,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要导向作用;教学手段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并正确引导学生自学,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总之,作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授课教师,除了必须拥有高水准的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外,还需紧随时代的发展,并加以创新。同时还要不停地拓宽专业知识范围,学习并了解相关管理学科知识的内容。此外,还应估计老师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提高业务素质,从而加强“双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证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对非会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本教者“教”学者“学”真正实现“教”“学”目的,使《基础会计》知识融进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吉林机电工程学校;吉林;吉林;132010)

参考文献:

[1] 赵晓玲,钱光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商场现代化》[J].2009, (1)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龚芬.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现代商贸工业》[J]. 2009,(13)

[4] 王韶婧.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与实务》.教学改革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J].2009,(33)

如何改善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 篇4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指出:“在现代社会,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当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不但是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许多学校还将其作为文秘、经贸外语等专业的一门能力延伸和拓展的课程。但是在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本文仅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意见进行分析探讨。

1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合理

对会计专业而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涵义、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设置账户、借贷复式记账等基本方法,形成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日常简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那么,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当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缺乏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教师在授课时常常照搬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对于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对会计知识的需要考虑得不够或根本不予考虑。“学生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精神上的贵族而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完基础会计后,所学知识如果对其专业发展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不了帮助,那是教学上的失败;而如果完全照搬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则又会事倍而功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1.2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表1为当前绝大多数基础会计教材的目录,不论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基本都采用这种教学内容体系,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首先学生有对本专业的认知,知道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其次基础会计的课时充足,授课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许多的模拟实验;加之后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衔接;这种教学内容体系并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会计不是他们的专业核心课程,许多学生抱着“能学明白就学,学不明白就混的”态度;因为不是专业核心课程,也就不会占用太多课时,而且只设置这一门会计课程,没有后续课程的巩固和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前述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体系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对初学者来说,概念难懂、理论抽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彼此孤立,没有展现出实际的会计工作流程;即使教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这些内容都讲授完,但由于没有实验和后续的课程来进行消化和巩固,这些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的知识点都是彼此孤立的、支离破碎的,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法理解会计的真正作用。

除上述问题以外,当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还普遍存在教学效果评价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重点有失偏颇等问题。

2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2.1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工作流程,能够读懂会计信息进而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和决策。以有助于其更好地工作和生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要为本专业服务,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该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如对物流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可增加物流企业会计的内容,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授课时可增加外贸企业会计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能有助于其专业的发展。

2.2 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

会计工作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以划分为建账、日常处理和期末处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如表2所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在课程设计可以打破传统上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按会计核算方法构造的教学内容体系,转向以实际会计工作项目和任务为主线,根据实际会计工作流程,按实际工作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建账是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设置账簿,并将相关账户的期初余额登记入账,从而为具体会计核算工作做好准备。在建帐这一章,可以引入模拟实验的会计主体具体的建账项目和任务,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账簿的基础知识,掌握建账的方法。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发票、支票、领料单、提货单等形形色色的原始凭证打交道,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中,应增加原始凭证的课时,让学生熟知日常经济业务中常用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在凭证填制这一章,可首先简单介绍工业企业五个方面主要的经济活动,即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的形成和分配业务。然后引入模拟实验的会计主体五个方面具体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的是五个方面经济活动相关的原始凭证,可以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然后为其适当讲解借贷记账法在每个方面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具体经济业务中的原始凭证来填制记账凭证,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既掌握了会计凭证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会计凭证特别是原始凭证的处理技能。在随后的账簿登记这一章,学生可直接根据上章形成的记帐凭证及相关的原始凭证进行总帐、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账簿的阅读和登记。期末业务处理之后,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这一章可引导学生在上述几章实验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而分析会计报表,使学生能够读懂会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并利用其进行预测和决策。如此根据会计的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将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融入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中,既突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又为学生展示了更为清晰的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整体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刻地地意识到会计的重要作用。

2.3 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发展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经过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授课方式,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还存在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客观上课时较少和缺少后续课程加深巩固的客观事实。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纯理论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在课时分配上实训练习偏少。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应用的能力。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可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工作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是指创造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项目的设计应依据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能将某一课程或课程内某一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课程内容,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计划工作、自主学习;项目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习结束时师生可以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对“基础会计”而言,一个模拟会计主体的期初建账、日常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并在对原始凭证审核的基础上填制记帐凭证,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至对账结账,在此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并对报表进行分析;这些连续性的会计工作任务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贯穿大部分教学过程的综和性项目。这个大的项目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单元的不同分解为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子项目。

上述项目是根据企业真实的业务进行提炼的典型工作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供模拟企业真实业务的原始凭证;老师作基本的讲解,指出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和思路,学生独立或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最后师生共同对工作成果(填制完成的各种会计资料和对报表分析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也改革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应考虑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操作中应更注重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实训项目成果;总成绩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2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2)阶段性考核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各实训项目的成果评价;(3)期末考试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40%),包括理论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测试考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当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不但是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许多学校还将其作为文秘、经贸外语等专业的一门能力延伸和拓展的课程。但是在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本文仅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意见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

[2]张艳萍.会计学原理与实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03.

基础 会计教学总结 篇5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一学期过去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同时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接下来,我将本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我承担了10会计2班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为了能上好这一门课程,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课程,针对学生才学习完“基会”就直接过渡到“初财”且会计准则新修订的实际情况,我在课程准备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准则中新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为了给学生财务软件的使用一个直观的展示和系统的认识,我参考多所高校相关精品课程教案,自己编制了实训教程并在课件制作上将软件演示的屏幕截图融于课件中,让课件不仅有理论知识介绍还有案例演示,我希望“信息系统”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使用软件,更要让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能设计出符合企业财务环境和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为了能上好每一堂课,我在背课上下了不少功夫,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及时调整和补充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考虑到上课班级人数众多,每次课下课后,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为了做到习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收集各种辅助资料,在“基础会计”的每章课程学习完后编写分章节的习题并配以详细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二、工作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针对自己语速较快的特点,尽量控制语速;此外,在课程安排与设计上,力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更为简洁明快。

2、对吸收能力慢的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

方面有更大进步,做好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浅谈基础会计教学 篇6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 兴趣 学生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入门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是以后专业课程学习的先修课程,这门课讲授起来比较枯燥繁琐,如果教师一味地讲理论知识,不辅以一定的实例教学,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点都没接触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基础会计的兴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兴趣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可以平时在生活和业余时间多和学生拉家常、做游戏。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和学生打成一片,从而不断融洽师生感情,反过来,师生融洽的情感又提升了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的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弥漫着一种和谐气氛,这样才会以情激情,以情激趣,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就会对这门课越来越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导致中专生源素质逐年下降。这就促使中专教育以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理念,培养就业面广泛的学生。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点燃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动力和源泉之一。如果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基础会计这门课需要理解和记忆的东西很多,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学生平时看见的事例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会计中的专业术语,如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二、愉快教学

愉快教育是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当老师以愉悦的心情走入课堂,看到的会是学生开心的笑脸,这样这一堂课就会在老师的慷慨激昂和学生的快乐学习中开始,难点也变成了易点。在讲授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表现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部曲的经验。据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后进生也能拾级而上。对学生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多给肯定评价,让学生感觉自己被欣赏。在评价中要注重反馈,讲究评价的激励性、及时性、正效性。当学生出现某种失误或挫折时,要优化接触方式,及时帮助他们转化“失败者”的心态,使之在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故愉快教育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教的目的是为了学,为了让学生更愉快、更有效率地去学。

三、以实例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通用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领域中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讲授过程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联系教学,营造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和思考问题。在开讲时,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设置一些问题,造成一种气氛,是学生被新问题所吸引,让他们一开始就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来听课,并诱发他们产生一种想亲自去试一试,以求从中发现问题的心理状态。例如在上课时我们可以指定几个班干部担任会计中一些重要角色,如出纳、主管会计、采购员、销售员、办事员、工人等,由老师担任财务科长,设计一个实物题,点钞当现金,辅助各种道具,各司其职开展业务,结束后看哪个同学做得最出色。这样每次轮换角色,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更快地把死板的会计知识学活。

四、善于总结归纳知识点,合理运用对比法

充分运用总结和归纳,一来可以降低这门课的难度,使凌乱的知识点变得有规律,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用归纳法和对比法的典型例子,可以把知识点通过表格来对比记忆。把会计学中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概念对比讲解,如资产—负债、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待摊—预提、收入—支出、固定—流动、盘盈—盘亏。将这些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概念放在一起对比讲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7

一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重新设计的必要性

(一) 高职会计专业新生的特点———会计基础课程重新设计的现实性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生源都是中学毕业生, 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基本的商业往来几乎没有任何了解, 对会计的相关内容更是知之甚少。同时, 学生在中学阶段偏重基础课课程学习和应试学习;而在高职阶段, 为了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则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 就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的转换。但是,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校差, 很难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转换。

(二) 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会计基础课程重新设计的迫切性

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基础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一样, 往往从会计概念入手, 再介绍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等内容, 章节之间的连续性不强, 与会计实务联系不够紧密, 不利于高职层次学生理解会计实务中记账的整个流程;而且内容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和操作。

二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设计理念

(一) 以任务驱动统领课程教学———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

本课程以“任务驱动”的思想统领整个课程教学, 对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以企业真实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课程的项目和任务设计, 在对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与合作企业专家进行交流的基础上, 将合作企业真实的核算资料转化为教学项目和任务。包括三个项目十七个任务, 在每个任务下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 配合学生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的需要, 设置若干子任务。

(二) 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融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各项任务以提升专业操作技能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完成每一任务的独特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些手段和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 也重视加强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反复训炼, 将实际核算操作与办公软件的使用渗透和融合, 既方便学生熟悉运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办公软件, 又能满足会计工作中对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而且, 每个任务根据具体情境还设计有搜集资料、讨论、展示和要点总结等环节, 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交流沟通、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深入思考等基本职业素养。

三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设计方案

(一) 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调查,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 遵循高职阶段新生的特殊认知规律, 兼顾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本文对会计基础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 (见图1) 。

会计基础课程结构和内容基于项目导向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思想, 将课程内容分成三大项目, 项目一、项目二和项目三形成了一个递进式的链条;每一项目分成若干任务, 而且每个项目的任务都独立地形成一个前后紧密衔接的任务链条, 不能随意更换位置。

“项目一:会计入门导引”为“先导项目”, 是学生学习会计的先导, 也是我们课程设计的特色所在。它帮助学生在理解企业的基础上加深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原始凭证的认识, 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会计及其职能、会计对象等抽象概念, 同时也为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做好了思想和知识上的准备。

“项目二:会计记账方法”为“入门项目”, 是会计基础课程的主体内容, 它从会计对象的确定出发,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借贷复式记账法进行会计记录。上述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即企业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也就是“项目一”中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这样, 使“项目一”和“项目二”能够进行紧密的衔接, 可以说项目一是项目二的基础。

“项目三:会计核算流程”为“主导项目”, 是会计实务中账务处理程序真实情境的模拟, 是课程教学中接近实务的演练。它以实务中原始凭证为起点, 填制记账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直至最后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且, 这里“填制记账凭证”与“项目二”中的“编制会计分录”对应, “登记会计账簿”与“项目二”中的“登记丁字账户”相对应。从这个角度讲, 项目二是项目三的基础。

(二) 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

1教学手段设计

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要求, 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发挥网络课堂的优势, 通过网络课件, 实现个性化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对于需要以教学片的方式展示真实场景 (比如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流程和环境) 、需要以图表的方式展示业务流程 (比如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的环节, 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于需要根据具体授课情形灵活补充的内容, 使用黑板板书。

(2) 网络教学软件与书面讲义相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学生既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书面讲义查找资料完成基本的模拟操作;同时, 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在课下选择网络教学软件中某一部分的实训项目完成操作并直接核对答案, 提升操作能力。

(3) 网络沟通与面对面交流相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完成每一个任务提供丰富的资料;利用QQ、MSN等交流工具展开师生互动交流;要求学生建立公共邮箱, 把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成果转换成word文档或Excel文档 (职业基本技能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同时提升) 发到公共邮箱, 方便小组之间互评, 以及小组之间的学习和沟通。同时,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更加鼓励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 这不仅使学生技能得以提升, 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由传统的教师讲授转变为教师讲解与学生模拟训练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本课程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 以项目导向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主导或统领方法, 这在本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整体设计上体现得十分明显。同时, 针对每个任务的具体情形又辅以分组展示与分组讨论和辩论教学法、基于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拟法、课内竞赛激励法等方法。

(1) 项目导向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三个项目下的十七个任务的设计, 尽可能地模仿会计实务操作, 并通过分组的办法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引导,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 在每个任务下, 根据课程内容再细分若干个子任务 (或称作任务群) , 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子任务逐步完成各项任务。

(2) 分组展示与分组讨论和辩论教学法。该方法是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完成的工作成果, 并在课堂上就完成任务、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结果展开讨论与辩论。例如, 在本课程“项目二”的“任务一:确定会计对象”中, 教师要求学生以面食企业为背景分组设计企业经济业务, 并在课堂上分组展示, 就企业经济业务设计的合理性等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 锻炼学生讲解、交流、协作等多方面能力。

(3) 基于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拟法。在教学过程中, 营造特定的职业情境, 将课程内容置于会计岗位真实的情境中, 并采用虚拟角色设定法, 让学生在老师所设计的环境中“扮演角色”。例如, 在本课程“项目一”的“任务三:辨识原始凭证”中, 教师要求学生扮演收款方、付款方、收款方的开户银行、付款方的开户银行等角色, 模拟操作转账支票、汇兑等结算方式的流程,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各种结算方式;在本课程“项目三”中,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 分别担任会计 (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装订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出纳 (审核记账凭证) 、记账 (登记总账) 、会计主管 (编制试算平衡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 四人轮岗, 分别做上述四个岗位的工作。

(4) 课内竞赛激励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设计和规定竞赛办法, 要求学生分组或个人参与竞赛, 并对优胜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例如, 在本课程“项目二”的“任务三:设置会计账户”中, 要求学生按照所坐座位或其他事先确定的顺序, 依次说出常见账户名称及其所属类别 (按照会计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 注意不能重复, 也不准看相关资料;对于在10秒钟之内不能说出或说出错误内容的同学, 给予表演一个小节目或者倒扣本任务分数 (1分) 的惩罚, 具体惩罚方式由全体同学事先确定。找到其他组的错误并能正确讲解的, 将错误的一组扣分加到正确的一组, 如仅找出错误不加不减, 错误的扣分;如果找出错误却说错了同样扣分。

按照前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后, 本课程考核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期中对每个任务进行过程考核, 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期末一次考试的做法。同时, 每个任务的考核方式也不同, 可以包括文章撰写、任务讨论和成果展示、测验等多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高远.改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 :124.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8

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应用的基础学科, 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也是经济管理学科类的公共基础课程, 对于其他专业来讲, 该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 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指出:“在现代, 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 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 这就增加了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难度。如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会计问题中, 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 高职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态度都有较大差异。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和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缺乏趣味性, 教学效果不佳, 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 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失去学习兴趣, 难以实现培养目标。究其根源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亟待改革, 而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基础会计》教学经验, 对本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教材陈旧, 教学章节安排不合理。

当前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中的会计理论, 基本是在手工会计模式下形成的, 并与后期设置的《会计电算化》两本教材脱节严重, 很少考虑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所带来的影响, 这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会计学的理论教学过程, 在内容上依次分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基础会计知识覆盖面大、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学生在高中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 进入高校后, 突然“遭遇”会计专业理论, 总是一时难以适应。因而,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对其有感性认识。

3、教学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会计教学重知识、轻能力, 重教、轻学;片面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往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多是“填鸭式”课程讲授教学, 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成绩考核方式不科学, 不能真正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

任何一门学科的考核问题始终对学生的学习起“指挥棒”的作用。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考核主要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再加上平时的作业成绩等, 确定总评成绩, 以此决定学生某一门课程是否通过。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 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很难考核。

5、非会计专业任课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培养人才的会计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目前, 我国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诸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欠缺、重视会计专业授课、忽视学生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授课方法内容陈旧等问题。

三、提高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设想

笔者认为, 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强调以理论为基础, 以实践为主线, 来培养出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高职教学的必然选择, 具体设想如下:

1、明确教学对象及目标, 强调有的放矢。现代会计人才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为此高校在会计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对于初学者来说, 《基础会计》最大的特点是概念的抽象性, 经济业务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多变性。许多学生从未见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缺乏会计基础知识和感性认识, 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和业务缺乏整体认识。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 应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必要的教法创新。例如, 我院会计系往年模拟实习账簿都有存留, 如果我们把这些成套的账簿放在模拟实验室中, 每桌一本, 在基础会计学概述教学中便带学生观看、了解, 以便增强其感性认识。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们, 基础会计教学应当重视实践性操作的渐次引入, 这实际上是一个把抽象学习内容具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 不断引导学生关注会计实践, 使其在感性、具体认识中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 学生接受快、兴趣浓, 而且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2、整合教学内容, 改变知识结构。《基础会计》教材有多种版本, 其内容安排各不相同, 教师必须集体对教材进行整合。首先改变教材的顺序, 将资产计价、权责发生制及账项调整两章移到会计报告的后面, 并加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 使各章的例题相互衔接, 共同构成某企业一个月的正常经济业务。例如, 上第一课时, 我没有按常规讲会计的概念, 而是先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这七个核算环节, 使同学们对所学的基础会计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也了解了基础会计所要学的内容, 知道了基础会计入门的重点和难点, 为以后教学打下基础。调整教材顺序,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例如, 在讲会计凭证这一章时, 为了使学生领会各类会计凭证的编制, 我把第六章经济业务核算部分内容适当提前, 学生掌握了经济业务核算之后才能编制正确的会计凭证。又如, 在学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时, 我把供应过程的核算和供应过程成本计算、生产成本核算和生产成本计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销售成本计算结合起来讲, 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另外, 教学时, 对于课时的组织留有余地, 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做出答复。

当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针对传统教学内容的缺点, 把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化。把基础会计的知识划分为四大模块: (1) 认识会计模块。教学内从会计报表及入手讲授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对象等。这一部分学习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建立起大略笼统的知识框架。 (2) 会计资料模块。主要通过实物演示, 让学生认识会计工作的主要过程与主要内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并知道学会填制简单的会计凭证, 登记简单的会计账簿, 明确会计的工作过程。 (3) 复式记账模块。用一个完整的企业会计资料作为模拟会计实训内容, 通过模拟实训, 边讲边练, 让学生掌握会计具体核算, 学会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企业基本的经济业务。 (4) 知识总结模块。重新讲授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前提、会计基本原则等基础理论。通过具体的核算, 学生已经亲自动手处理了会计业务, 这时再回到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 用理论知识解释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 有不同的收获, 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引入案例教学法, 结合身边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 我国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方式一直以灌输为主, 这种方式无法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对于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人们经常在不具备可靠、完备的信息资料前提下, 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 这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培养学生思考、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能力。在提升思维能力方面, 案例教学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 而恰恰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通过案例教学方法,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有极强的针对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 在《基础会计》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等内容的教学中, 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 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 而实际工作中, 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 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 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 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 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 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 这样一来, 教学活动生动有趣, 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 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 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 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 体验到了综合知识对解决问题的益处,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模拟机会,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 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过程, 而且还是要运用会计资料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使其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可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以求通俗易懂。例如, 对资产概念的学习, 在讲解之前列举几个典型的实例, 如石油开采企业本年度打了10口井, 只有一口井有油气, 每口井都花费巨额资金, 问打出来废井如何处理、油田资产如何计价?让学生思考, 然后结合教材的定义来学习。又如,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组概念, 可通过以下举例讲解:企业需租房一年, 有两种付款方式, 一为预付方式, 租用之前1次付清 (也许这样可以少付租金) ;二为后付方式, 即租期结束后才付款 (也许是熟客户的原因) 。问怎么处理租金费用?将会计学知识结合身边的事情来讲解和学习, 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将现代音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 它将许多数据、文字、图片组合在一起, 形象直观地表达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 将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反映在屏幕上, 形象直观。用图、文、声并茂的方法揭示会计等式的形成过程等。

5、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习来辅助认识的, 尤其是学生刚接触财会工作, 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等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会计实践教学包括校外实践与校内模拟实习。当然到企事业单位去参加会计实践, 是会计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是目前到企事业单位去参加会计实践面临重重困难, 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状况。因而我们只有通过完善校内会计模拟实习,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6、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多样, 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考核, 应努力做到使学生在考核中能尽量发挥创造性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不拘于考核的形式。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可采取闭卷方式, 对分析性较强的课程采取开卷方式。通过考核和评价方式的改进、变“死学”为“活学”, 变被动为主动, 变知识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素质。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 引导学生学习观念、态度和方法的转变, 增强学生学习创新的自觉性。在保持合理和公平的前提下, 重视个性的发展, 同一问题可以不同答案, 评分时呈现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使考核真正起到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7、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确保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运用的知识、有限的技能和落后的手段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为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师除了需要传统的教学与两方面的能力以外, 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管理学、经济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教师既要会讲, 又要有研究成果来支持教学, 两者都不能少;科研不仅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 还可促使教师对于专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 因此教师应深入会计实务工作中, 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方法的改进积累素材。各高校应积极通过校企联合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 如选择一些经济业务全面、规模较大、人员素质较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实践;学校还可以派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会计核算, 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面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本专业知识, 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师, 不应仅仅满足于自身所具有的会计专业知识, 还要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总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经济生活对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所培养的管理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会计知识以及他们如何应用会计知识帮助其进行科学决策, 这些问题都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应用的基础学科, 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也是经济管理学科类的公共基础课程, 对于其他专业来讲, 该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 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本文深入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革设想。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施金影.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8, (4) .

[2]刘英男, 梁杰.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市场, 2007, (48) .

[3]程先发, 程莉.论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33) .

[4]于雪莲, 蒋萍.浅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改革问题[J].市场周刊.2008, (6) .

[5]谭晓兰.如何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J].经济师, 2007, (5) .

[6]任秀云.基础会计教学的集体备课与教研[J], 商业现代化.2008, (6) .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9

一、掌握会计知识体系, 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会计知识更新很快, 市场经济下, 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 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规章。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以便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各门课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作为教师应该从多方位、多角度了解所教授的这门课, 把所教的每门课都放到这个学科体系中去理解、去传授。这就需要对会计专业体系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当然要胜任这些工作, 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即使《基础会计》课是一勺水, 那么需要教师准备的就必须是一缸。这样才能驾轻就熟, 游刃有余。

二、理清课程整体脉络, 建立知识树状结构

《基础会计》课的基本目标是搭建框架, 理清树的主干, 先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 知道会计是什么, 他们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是什么。在学生的脑子里构建一个树状结构, 而不是对学生的脑子进行地毯式轰炸。否则在讲《基础会计》时枝蔓太多, 会给学生以杂乱琐碎的印象, 虽然可能死记住几个分录, 由于不理解, 可能很快就忘记了。让老师也会有失败感, 认为自己的耕耘得不到收获, 更严重的是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对学习会计失去兴趣。

《基础会计》这门课有两条明显的主线:主线之一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 简称“证账表”。这就好像一棵大树的树干。具体各部分还需要详细解释, 那就是树枝和树叶。主线之二即“筹资业务———生产准备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核算”。说得通俗一些, 就是一个“筹钱———花钱———卖钱”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该部分内容, 其余的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些琐碎的知识不过是这些树枝上的片片树叶。学生在掌握这个主线的基础上再去引申其他的内容, 才不会感觉知识杂乱而丧失学习兴趣。其实《基础会计》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轮廓, 懂得会计核算原理, 为以后学习《财务会计》奠定基础。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一般采取“问题演绎法”和“图示归纳法”。

1.“问题演绎法”。

即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大的问题, 然后围绕这个大问题展开, 分析树干的枝杈小问题里面又含有许多更小的问题。用大问题设疑, 摆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用小问题再来打开同学们的视野, 调动学生积极探索会计知识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更多会计知识的渴望。当然, 在《基础会计》里面也不能太多的展开, 否则, 会让学生看不清事情的本末。同时, 设置问题也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否则, 出题太难, 不利于鼓励学生, 增强学习动力。

2.“图示归纳法”。

这是逻辑学上的另一个思维方式。即把各种类似的业务先分别讲解, 然后总结其中规律, 放在一起进行归纳, 以图示的形式描述出来。现在的教材多是以制造企业为模型的, 里面的业务都发生在工厂。有时学生学不会的关键不是他们对知识本身不能掌握, 而是由于这些同学多是初中毕业, 年龄偏小, 从初中到中专, 缺乏社会经验, 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 有的学生由于来自偏远的农村, 没进过工厂, 不知道工厂是什么样的, 办公室是做什么用的, 福利是怎么回事。如果不能了解这些基本常识, 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讲生产业务时, 先画一个车间的模型。假设这个车间生产一种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产品———课桌, 让学生们猜猜把这个桌子卖出去, 至少要多少钱才不会赔。这样就把成本的计算和实际应用结合了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身边触手可及的具体内容。假设教师用的是大桌子, 学生用的是小桌子, 这就是两种产品。大家一起设计其生产过程, 以及在这个生产过程中所能用到的所有的东西, 即构成桌子成本的组成部分。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想制造桌子需要的内容时, 大家都想到了木料、油漆、钉子、刷子、电锯、电刨等。同学们努力地想到底还有什么, 争着想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甚至有些稀奇古怪, 这些东西能不能想起来并不重要, 但是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时情绪空前高涨。“生产成本”这个本来较抽象, 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科目变得具体生动起来。这个时候, 教师要巧妙引导、及时归纳和要讲的知识结合起来, 其实同学们举的这么多的例子, 用“料”、“工”、“费”三个字就可以概括。

四、强化日常练习, 密切联系实际

学习会计的目的在于实战, 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理论, 不会应用也不行, 必须把他学活。根据认识的规律, 在认识的过程中, 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 从理性知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也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能够做到, 理论联系实际, 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基础会计》的关键之一是做会计分录, 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 都应精心设计一些业务题, 让学生通过多做题, 熟能生巧, 让学生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 借方记什么内容, 贷方记什么内容, 期末余额在哪一方, 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 学生就能独立地理解了各账户, 然后教师应该结合模拟实习, 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首先分类练习, 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生产准备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 各种各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然后将知识系统化, 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 带领学生做一遍, 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 让学生自己做。这样反复练习, 几乎每个学生都学会了应用该部分内容。

五、培养总结能力, 认识学习规律

教师要教给学生注意总结, 一节课结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章讲完, 总结本章的内容;一本书讲完, 总结全书的内容。通过总结, 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体系化, 很难忘记, 这样做也符合记忆的规律。学完《基础会计》后, 学生们都说其实会计并不难, 喜爱会计这个学科, 这也许是对一个会计教师最高的奖赏。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10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会计工作的整体架构, 熟悉会计基本原理、知识, 并能以模拟制造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基本经济业务为例, 完成从账簿启用、建账、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审核、登记账簿、对账、结账、财产清查、报表编制、会计资料整理, 归档与保管一整套会计岗位操作基础技能。而目前大部分非会计专业在开设此课程时, 依然沿用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并没有体现出非会计专业设置本门课程的作用。

教师教学目标的不明确, 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模糊的。笔者对所教的学生做了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80%的同学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此门课程, 他们普遍认为这门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 对将来的就业没有任何帮助。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更重视运输、包装、仓储等方面的课程, 他们并未充分认识到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 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 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

目前市面上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教材非常有限, 所以教师一般选用的教材与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是一样的, 并没有体现出非会计专业的特点, 也没有相关专业的针对性。

有些学校为了保证会计原理的完整性, 通常也选取与会计专业相同的教学内容, 包括了会计要素与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原理与运用、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设置的是十分合理的, 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 课时有限, 加上之前没有相应的先修课程, 后续也没有其他会计课程, 要让他们能够短时间内理解企业经济活动上的各种会计概念和原理, 并对会计原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

国务院总理刘延东在2012年9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话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当前,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在着手布局信息化, 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的标志。”的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改变了我们知识获取与生产的方式, 改变了我们日常交流的方式, 也改变了商业运营的方式。但在教育领域, 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并没有被充分利用。

目前会计的教学方法仍是以简单的PPT和板书为主,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特别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本身对这个课程认同度较低, 加之入门的会计原理较难较枯燥, 学习效果就更差了。另外, 会计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选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将会计课程中抽象的名词和概念以及会计核算的流程变得通俗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四) 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会计基础》课程常见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方式, 这种方式不注重过程管理, 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难以全面反映学习效果;二是采用平时、实践、期末三部分来考核, 较上一种方式来说已经有所改进, 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纳入考核之中。非会计专业在评价学习效果时也沿用上述方法, 无法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建议

(一) 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的, 对他们而言, 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才, 而是通过了解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程序, 熟悉会计的基本原理, 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在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 成为符合当代经济、社会会计发展的时代对人才需求的通用性、综合性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从知识目标看, 应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从能力目标看, 应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从素质目标看, 应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明确了教学目标, 各专业的学生也能够理解本专业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和作用, 比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 庞大而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在企业的运用, 其覆盖了企业所有的部门, 需要各部门联合处理信息。作为销售部门来说, 这时就不仅仅只负责业务联系, 更要负责销售结算手续等, 所以要求各部门人员都要熟悉业务流程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当营销专业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时, 自然就会主动学习, 提升学习效果。

(二) 整合教学内容, 强调综合性和针对性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和整合教学内容, 应摒弃原有的传统观点, 不再追求会计体系的完整性, 而是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总体设计思路是一要删除会计核算的内容, 以适用为原则简化教学内容;二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从报表结构框架开始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本原理;三要增加适合各专业的财经知识和财务知识, 利用专题讲解来体现各专业的针对性。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 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

授课教师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 比如财务专题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专题或者补充。并且各专业的特点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如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编排销售、仓库、物流、税费计算等内容。在举例和讲授凭证等内容时, 可以选择相应的销售业务结合供应链知识讲解业务流程以及票据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 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开具销售发票的实践操作等。

(三) 以学生为主体, 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立起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011年, 萨尔曼·汗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使翻转课堂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改善目前学生课后不会主动学习的现象, 更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翻转课堂与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的运用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 所以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势。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展为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堂下的教学, 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化为先学后教。首先在课堂下, 学生需要提前学习教师录制或者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 对视频讲解做出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难点, 这些难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其次在课堂上, 教师就学生没有学懂的知识点、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惑, 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 最后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 优化教学评价, 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需求,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精神。

本课程评价思路是:第一, 在学生能力评价中, 尽可能引入过程评价机制、自评与互评机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 以便学生及时改进提高。第二, 教学评价应“以生为本”, 注重学生个性差异。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程度, 即注重显性教学效果和隐性教学效果评价的结合。

根据上述评价思路, 笔者对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新安排。新的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 学生课堂下的学习情况。考核依据主要是学生的网络学习记录, 包括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QQ、微信等在线工具的互动时间、以及练习完成情况。第二, 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考核依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记录, 包括学生课上提问情况、与教师交流情况、案例讨论情况, 以及会计实务操作情况等。第三, 每个项目的理论考试成绩。项目完成后都要进行小测验, 并且记录成绩。第四, 学生完成专项实训任务的情况。针对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各专业的教学目标, 设计一部分专项的实训任务, 每次任务成绩都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第五, 分组教学形成的教师评价成绩和学生互评成绩。实施分组教学后,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解答、习题练习、实训操作、成绩考评等均以该教学小组为单位, 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相互协助能力, 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团队意识。

摘要:“学好会计才能做好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所以《会计基础》是高职经管类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但该课程专业性强, 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 提出了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齐励, 康乐.“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14, (07) .

[2]徐珏.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试探[J].科教导刊, 2012, (02) .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中职卫校 非会计专业 会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55-02

基础会计作为中职卫校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桂林市卫生学校专门为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教材内容选择不合理,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落后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的进程。如何结合专业特色,提升基础会计教学效果,是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药品营销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中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笔者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桂林市卫生学校2015级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开展调查,并随机抽取12名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内容包括:一是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会计课程,通过学习希望达成的目标;二是学生对目前教学内容设置的满意度及建议;三是学生对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及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四是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五是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跟学生的座谈是在轻松、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喜欢的教师类型、喜欢的学习形式、学习困难的原因等方面。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7分,有效回收率为98.24%。

(一)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会计课程,通过学习希望达成的目标。中职生思想意识活跃,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调查发现,66.21%的学生觉得有必要开设会计课程,对学习会计课程有一定的兴趣。89.32%的学生认为要完全掌握账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难度较大,希望通过会计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渠道和方法,进而能够看懂并有效使用会计信息。

(二)学生对目前教学内容设置的满意度及建议。调查发现,78.8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侧重于会计信息的生成,对如何在营销中运用会计信息则知晓不多。76.65%的学生更喜欢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会计知识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由此可见,该校侧重于会计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会计知识与专业融合度还有待提升。

(三)学生对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及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卫校会计课程仍采用教师课堂讲解的教学方法,教师居于主导地位。63.6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会计学的枯燥、乏味,甚至于产生厌学情绪,他们更希望在轻松、开放的课堂内,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中职卫校对学生会计课程学习成绩的考核,一般设有三个指标:作业、提问和期末笔试成绩,且期末笔试成绩占绝对比重。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突击性学习。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的一大法宝,只进行笔试不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也认为考核方式应多元化,要多注重过程考核,如课堂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对加小组讨论、是否敢于作小组讨论的总结性发言等,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度,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发现,82.64%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一般或不满意。结合中职卫校会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不难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较低的原因。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策略

(一)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不是从事具体的财务会计工作,而是在医院、药厂、医药公司或药店从事营销方面的工作。因此,中职卫校药品营销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设为: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渠道、方法,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及所蕴含的信息,初步具备将会计学知识与实战相结合,有效提高营销技能。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中职卫校的药品营销专业不开设会计学的后继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安排为32学时,应围绕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在向营销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基础知识之前,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理财小知识,让其了解“会计”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次,围绕会计报表的理解和使用,采用倒推的方式学习各个知识点,将财务报表的分析作为重点。最后,针对中职卫校的药品营销专业,添加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如增加与销售环节密切相关的报销业务、税务处理、本量利和应收账款分析等内容。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课时安排上,可适当增加技能课时数,理论与技能课时相应调整为24学时与8学时。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刚步入中职学校的药品营销剂专业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没有必然的联系,再加上其本身是一类比较抽象的学科,超越了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会计的兴趣,学习的难度就更大,老师难以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应由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式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课堂,用动、静结合的画面展示繁杂、抽象的会计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指导学生学习。例如,在给药品营销专业的学生介绍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某一医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采用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公司的盈利质量、存货、应收账款、销售前景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营造开放式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课程教核方式。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应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不易测量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运用。笔者建议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平时成绩占65%,期末笔试成绩占35%,作业、课堂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实操的演练、案例分析报告等都视为平时成绩的构成部分,这样的构成及配比可以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基牢固了,课程内容自然就掌握了。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中职卫校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年轻教师居多,大部分教师大学毕业直接参加工作,从高等院校到中职卫校,几乎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往往只具备传授一些理论知识的能力。再加上在中职卫校的大环境背景下,教师外出进修、参与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少,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会计教学效果。为了改变会计教师理论知识强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中职卫校应有计划、有安排地让教师定期去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学术交流,不断更新会计教育理念。对于会计的新政策、新制度要经常性地学习。通过多种学习与交流,教师掌握了最新的会计动态、最新的应用技能,会计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钢.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会计之友,2010(17)

[2]肖含,张民田.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思考—基于专业定位视角[J].新课程研究,2014(3)

[3]王盈盈.管理类专业财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财会通讯,2011(2)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12

针对上述情况,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首先在2009级财会类高职学生完成第一学期的基础会计学习之后全面推行。财务会计改革之后,教学时间由原来的一学期增加到两个学期,时间上延长,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调整,针对学生就业企业的规模特点,对于中小企业不常见的业务不学习或少学习,有些核算内容虽然中小企业不常涉及,但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第四学期要参加社会考试,所以要同时兼顾学生在校期间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加强相关内容的学习。

虽然财务会计进行了改革,一些学习内容可以进行细致训练,但是仍然略显不足。

2010级学生入学就以财务会计为蓝本,将基础会计的必要知识点融入其中,既不耽误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会计上岗证,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各个具体账户的账务处理训练,同时又为学生在第四学期系统学习初级职称的会计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次会计课程改革幅度大———涉及两门重要的专业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时间紧———2010年暑期,距离开学上课的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决定先不在大范围开展,而是选中会审专业2010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会计教学改革试点。

改革的大方向表现为开始就直接切入主题,通过两大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引入六大类会计要素,五大类常用科目、账户。首先,要求学生熟悉五大类会计科目的名称,强化记忆各类会计科目。

然后,依次学习账户的性质、会计等式、各类账户的记账方向,之后就开始学习货币资金、应收款项等业务,必要的基础会计知识点融入其中。

当然在有了改革的大方向之后,改革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手里有财务会计课程教材和一本训练册,涉及基础会计的内容,没有具体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负担问题,不能给学生两本独立的教材。另外,拿着两本教材也不利于学生把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的知识融合在一起。(2)大篇幅先讲理论再讲业务,再训练,效果不理想。(3)究竟在财务会计的哪部分内容恰当穿插基础会计知识点不太容易把握。原来讲授财务信手拈来使用的基础会计知识点,现在直接说的时候,学生感觉挺茫然,所以就要及时补充知识点,讲的时候还不能只局限于说,还要把它们写出来,让学生记录到笔记本上,这样就会将一个完整知识内容先人为打断,然后再接续。(4)学生灵活处理业务的能力比较弱,教学过程中,第一遍的训练通常是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学的非常认真,这往往使得老师对一些知识也能够重新有一个认识,重新思考,比如学生在学习实际成本法进行原材料的取得、发出核算时,有一个原材料入库,但是发票账单未到的业务,需要在月末做暂估入账的处理,借方原材料,贷方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下月初冲减这笔业务,借方涉及原材料账户,在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存货单位成本时不要考虑这部分。学生就有些不知所措,登账时记录,计算时不算在内,产生疑问,于是针对这一项业务,我写了这方面的论文,以期改进这个估账业务的处理方法。

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伴生的总会有问题,有收获。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这才能真正将一件事情做好。

(1)针对教材缺乏的现实问题,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一套讲义,同时针对讲课的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及时调整讲义。总体讲课的思路有一个框架,但是一些细节的知识点还需要不断补充完善。学生没有基础会计教材就让学生通过笔记的形式进行必要知识点的记录。着重注意直观教学,比如在基础会计中有一个知识点是错账的更正方法,在基础会计原来的教学方法中,没有让学生具体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账簿登记,学生听起来就是一个并不鲜活的知识点。在财务会计与基础会计融合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学习货币资金这部分内容之后,进行一个企业一个月大概十笔左右业务的处理,提供的实习资料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要求学生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然后及时登记账簿。在这个过程可能出现登账错误、填制凭证错误,就根据学生这些具体的错误之处,学习错账的三种更正方法,非常直观、非常生动。(2)针对学生对大篇幅理论叙述理解有难度的知识点,不急于先讲理论,而是先通过实际业务业务处理的讲述,让学生动手训练,之后再去看理论内容,这样的学习顺序不至于让学生感觉理论太枯燥。一个知识点,开始就大量的讲理论,时间一久,学生提不起精神。如果做业务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预,效果直观并且明显。(3)对教师的教学内容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分课程教学至少应达到三个循环以上。能够随时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补充基础会计的知识点。

上一篇:应对手机的危害下一篇:药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