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2024-05-14

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精选12篇)

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篇1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成为企业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所以在高职经管类各专业中都开设了《会计基础》课程, 从我院目前的开设情况来看, 国际商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32课时, 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52课时,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教学同质化问题, 忽视了非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 整体教学效果欠佳。所以要提升学习效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会计工作的整体架构, 熟悉会计基本原理、知识, 并能以模拟制造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基本经济业务为例, 完成从账簿启用、建账、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审核、登记账簿、对账、结账、财产清查、报表编制、会计资料整理, 归档与保管一整套会计岗位操作基础技能。而目前大部分非会计专业在开设此课程时, 依然沿用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并没有体现出非会计专业设置本门课程的作用。

教师教学目标的不明确, 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模糊的。笔者对所教的学生做了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80%的同学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此门课程, 他们普遍认为这门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 对将来的就业没有任何帮助。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更重视运输、包装、仓储等方面的课程, 他们并未充分认识到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 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 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

目前市面上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教材非常有限, 所以教师一般选用的教材与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是一样的, 并没有体现出非会计专业的特点, 也没有相关专业的针对性。

有些学校为了保证会计原理的完整性, 通常也选取与会计专业相同的教学内容, 包括了会计要素与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原理与运用、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设置的是十分合理的, 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 课时有限, 加上之前没有相应的先修课程, 后续也没有其他会计课程, 要让他们能够短时间内理解企业经济活动上的各种会计概念和原理, 并对会计原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

国务院总理刘延东在2012年9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话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当前,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在着手布局信息化, 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的标志。”的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改变了我们知识获取与生产的方式, 改变了我们日常交流的方式, 也改变了商业运营的方式。但在教育领域, 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并没有被充分利用。

目前会计的教学方法仍是以简单的PPT和板书为主,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特别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本身对这个课程认同度较低, 加之入门的会计原理较难较枯燥, 学习效果就更差了。另外, 会计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选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将会计课程中抽象的名词和概念以及会计核算的流程变得通俗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四) 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会计基础》课程常见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方式, 这种方式不注重过程管理, 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难以全面反映学习效果;二是采用平时、实践、期末三部分来考核, 较上一种方式来说已经有所改进, 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纳入考核之中。非会计专业在评价学习效果时也沿用上述方法, 无法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建议

(一) 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的, 对他们而言, 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才, 而是通过了解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程序, 熟悉会计的基本原理, 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在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 成为符合当代经济、社会会计发展的时代对人才需求的通用性、综合性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从知识目标看, 应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从能力目标看, 应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从素质目标看, 应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明确了教学目标, 各专业的学生也能够理解本专业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和作用, 比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 庞大而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在企业的运用, 其覆盖了企业所有的部门, 需要各部门联合处理信息。作为销售部门来说, 这时就不仅仅只负责业务联系, 更要负责销售结算手续等, 所以要求各部门人员都要熟悉业务流程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当营销专业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时, 自然就会主动学习, 提升学习效果。

(二) 整合教学内容, 强调综合性和针对性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和整合教学内容, 应摒弃原有的传统观点, 不再追求会计体系的完整性, 而是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总体设计思路是一要删除会计核算的内容, 以适用为原则简化教学内容;二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从报表结构框架开始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本原理;三要增加适合各专业的财经知识和财务知识, 利用专题讲解来体现各专业的针对性。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 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

授课教师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 比如财务专题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专题或者补充。并且各专业的特点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如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编排销售、仓库、物流、税费计算等内容。在举例和讲授凭证等内容时, 可以选择相应的销售业务结合供应链知识讲解业务流程以及票据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 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开具销售发票的实践操作等。

(三) 以学生为主体, 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立起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011年, 萨尔曼·汗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使翻转课堂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改善目前学生课后不会主动学习的现象, 更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翻转课堂与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的运用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 所以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势。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展为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堂下的教学, 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化为先学后教。首先在课堂下, 学生需要提前学习教师录制或者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 对视频讲解做出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难点, 这些难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其次在课堂上, 教师就学生没有学懂的知识点、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惑, 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 最后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 优化教学评价, 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需求,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精神。

本课程评价思路是:第一, 在学生能力评价中, 尽可能引入过程评价机制、自评与互评机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 以便学生及时改进提高。第二, 教学评价应“以生为本”, 注重学生个性差异。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程度, 即注重显性教学效果和隐性教学效果评价的结合。

根据上述评价思路, 笔者对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新安排。新的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 学生课堂下的学习情况。考核依据主要是学生的网络学习记录, 包括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QQ、微信等在线工具的互动时间、以及练习完成情况。第二, 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考核依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记录, 包括学生课上提问情况、与教师交流情况、案例讨论情况, 以及会计实务操作情况等。第三, 每个项目的理论考试成绩。项目完成后都要进行小测验, 并且记录成绩。第四, 学生完成专项实训任务的情况。针对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各专业的教学目标, 设计一部分专项的实训任务, 每次任务成绩都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第五, 分组教学形成的教师评价成绩和学生互评成绩。实施分组教学后,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解答、习题练习、实训操作、成绩考评等均以该教学小组为单位, 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相互协助能力, 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团队意识。

摘要:“学好会计才能做好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所以《会计基础》是高职经管类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但该课程专业性强, 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 提出了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齐励, 康乐.“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14, (07) .

[2]徐珏.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试探[J].科教导刊, 2012, (02) .

[3]胡敏, 陈立波.非财经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01) .

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篇2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可以说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担任《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时,我除了课前认真备课,运用自己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有:

(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讲座。目的是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正确交友等等。

(2)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并提供帮助,参与他们的业余活动。

(3)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学生交流,商讨改进的措施。

(4)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当然,对于我来说,从事财会教学工作也已经二十年时间了,期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政策变化非常快,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当然,有时候由于对准则和制度理解不够,也会在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实质后,我总结出了整改的思路与措施: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多看书多学习,认真领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内容,在教授专业课知识时,保证核算内容准确无误;另一方面,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常反思,常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把反思做为教学的源动力,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抽象的会计概念尽可能通俗化,用生动清晰的语言加上会计案例来说明一些概念的含义,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为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铺垫。

(3)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会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基础会计教学探讨 篇3

摘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对于会计初学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决定着初学者是否能够学好会计专业。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会计教学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基础会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结合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完善基础会计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问题;对策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主要内容为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基础会计是学生进入职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对于会计初学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决定着初学者是否能够学好会计专业这一门课程,同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对专业的认可以及未来职业的选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老师如何教好这堂课,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会计基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基础会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基础会计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一门全新课程,其语言表述以及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的课程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而学习入门有着一定的难度。并且基础会计的内容较为分散,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难以抓住重点。对于教学者而言,要让学生学习好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首先需要使其掌握此门课程的整体体系,了解课程的结构框架,再在整体的框架基础上添加各个相关的课程内容,将知识点有效地连接起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给会计工作以及会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会计操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业务不断出现,会计处理更为灵活。新形势下,会计教学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更灵活地应对社会环境变化以及学生的需求。

二、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积极性与兴趣不足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并且随着近年来中职入学门槛的降低,学生不断增多,综合素质下降更为明显。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了基础会计的课程,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新生而言,他们很难产生足够的兴趣,会计理论的学习对他们而言也有着较大的挑战性。学生学习上觉得困难,就会逐渐消磨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师不仅教的辛苦,学生也无法更快更好地学习到专业知識。

2.忽视实践教学

基础会计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具备一定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会计人才,因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应当成为基础会计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就现状来看,基础会计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教师过于强调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对于模拟环节重视不足,学生往往在课堂当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学习普遍感到吃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而这种方式所培养出的学生,自然也会缺乏一定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3.教学手段单一

基础会计教学目前仍然以传统的教室黑板教学方式为主,一些专业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力较为欠缺,即便使用了多媒体,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教案呈现的水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教学内容乏味,方式单一。并且,由于学校设施与师资力量的缺乏,许多中职学校的实践基地以及实验室等建设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教学的具体需求,中职学校对于教学资源的投入也没有足够重视,这也导致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三、完善基础会计教学的对策

1.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是决定学习与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兴趣则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而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同其他专业相比较为枯燥,并且理论性较强,对于刚进入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第一次接触基础会计时毫无概念,也不清楚这一专业有多大的发展前景。因而基础会计的第一堂课非常关键,其能够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也是激发学生会计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契机。教师应当在第一堂课中注重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的讲述,同时向学生说明会计专业人才毕业之后的发展方向,也可以引用一些本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成功的案例,让学生正确认识会计这门专业,提升会计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结合日常生活当中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内容编制教案,利用深入浅出地讲解、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到知识。

2.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作为会计专业课的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贯穿于教学始终,同时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能让基础会计课程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既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也能提升其专业应用能力。具体教学中可以应用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情景教学法是把教学内容设置为若干情景,每个情景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启发教学法则是在讲授中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调动学生思维;讨论教学法则是指让学生通过预习与资料的搜集,分组进行讨论,发表自身的观点。此外,教学当中也需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除了基本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也可以在课堂中应用一些模拟软件,通过模拟软件的仿真会计业务以及业务流程来向学生提供一个全程业务训练的机会。

3.加强实践教学

会计实践能力是会计专业教学的根本目标。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以模拟实习为主。新形势下,教师应当进一步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日常的教学当中应当加强课堂模拟实训,例如可对实际业务中的账簿、凭证以及报表等进行专项的模拟训练,提升学生对于会计业务不同环节的掌控能力;在对于各个环节掌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综合模拟实习,让学生完成一个会计循环结束。其次也需要建立起校外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中的岗位去实习,给学生真正实践的机会,将知识应用到会计实务当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对于会计人才要求的提升,新形势下,中职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基础会计教学的重要性,针对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以社会需求作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基础会计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会计基础,向社会培养素质更高的会计人才。(作者单位:新疆伊犁州财贸学校)

参考文献:

[1]陶红.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实践研究[J].绿色财会,2011,11.

[2]张颖.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进思路[J].经营管理者,2014,07.

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尝试 篇4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

一、现今基础会计教学概况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最重要是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协调人。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各项模拟会计工作, 并在独立的实践过程中掌握会计的专业知识, 学会会计的职业技能, 提高自己的会计能力,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随着教育的发展及会计职业的发展, 传统的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跟不上其脚步, 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单调的教学方式, 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 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导, 学习没有积极性, 这样传统教育的结果便是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 面对实际工作却不知所措, 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而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的人才的要求是必须具备最基本的账务处理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这里, 这最基本的技能是指实际操作、动手、解决账务的能力, 而不是头脑里会背多少理论的书呆子。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就得先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 转变思想, 引入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

(一) 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思想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 确立以就业为指导方向, 以提高能力为本质要求, 以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的改革方针,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 夯实会计基础综合知识和业务处理能力。

(二) 要以会计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坚决夯实学生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会计账务处理过程中的方法, 切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在教学目标中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以及会计职位的任务和职责, 了解企业会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会计在实际的账务处理中的基本知识技能, 甚至要学会借贷记账法和编凭证, 最终达到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置帐户、登记账簿、编制基本报表等等, 使学生能够达到会计工作的合格要求。

二、教学过程的改革

要想改变会计教学的传统模式, 必然要对传统的会计教学过程做改革。首先, 要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中开始就讲概念、理论等方法, 应引导学生认识企业等用工单位的需求, 了解企业的会计工作, 了解整个会计机构和会计专业职责等会计入门知识, 使学生对于会计工作有个初步的认识, 学生才能顺利进入学习会计专业的大门。其次, 再根据会计的职业能力需求, 以仿效用人单位的资料为依托, 以企业实际的会计工作任务为推动, 以我们的会计教学实践为纽带, 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 做到教、学、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 以在用人单位的会计实际工作为教学主线

教师要在会计的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 以实际会计工作中涉及到的步骤及内容为核心, 将实际工作流程作为会计教学的内容, 并以此确定教学组织顺序, 以便于将会计核算方法融入到实际会计工作的需求中。

这样, 既能突出基础会计的知识应用性, 又能让学生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整体框架有更清晰的认识, 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一目了然。

(二) 教学过程一定要有真实性

在教学过程的实训中, 教师交给学生的模拟企业资料必须要用精心挑选的实践一线的案例, 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材料, 完成从建账、日常凭证账簿处理到末期处理、报送会计信息, 并顺利过渡到下一会计期间为止的各项工作, 而且这个实训过程的流程及工作任务必须与实际的企业会计工作情况完全相同。

只有在这样真实的操作下, 才能使学生通过实训工作, 真正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实际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 使学生真切地了解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

(三) 努力提高课程实践的仿真性

在课程实践中, 要努力提高其真实性, 使教学实践和企业要求相符合, 比如建立真实的工作环境、动作模式的真实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建造逼真的工作场景,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以后所面临的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

(四)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在会计的课程教学中, 我们将以教师为主动方的灌输式教学, 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动方的工作导向式教学,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中所需的会计工作, 针对在实际的会计实践中产生的对会计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教导学生相关知识, 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实际的会计的操作方法和技能, 然后通过实际工作来掌握相关知识, 从而将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 增强会计专业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

基础会计教学 篇5

摘 要:在技校教育中,会计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而理论知识很抽象。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基础会计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 兴趣 学生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入门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是以后专业课程学习的先修课程,这门课讲授起来比较枯燥繁琐,如果教师一味地讲理论知识,不辅以一定的实例教学,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点都没接触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基础会计的兴趣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

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可以平时在生活和业余时间多和学生拉家常、做游戏。

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和学生打成一片,从而不断融洽师生感情,反过来,师生融洽的情感又提升了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的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弥漫着一种和谐气氛,这样才会以情激情,以情激趣,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就会对这门课越来越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导致中专生源素质逐年下降。

这就促使中专教育以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理念,培养就业面广泛的学生。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点燃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动力和源泉之一。

如果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基础会计这门课需要理解和记忆的东西很多,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学生平时看见的事例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会计中的专业术语,如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

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二、愉快教学

愉快教育是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当老师以愉悦的心情走入课堂,看到的会是学生开心的笑脸,这样这一堂课就会在老师的慷慨激昂和学生的快乐学习中开始,难点也变成了易点。

在讲授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表现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部曲的经验。

据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后进生也能拾级而上。

对学生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多给肯定评价,让学生感觉自己被欣赏。

在评价中要注重反馈,讲究评价的激励性、及时性、正效性。

当学生出现某种失误或挫折时,要优化接触方式,及时帮助他们转化“失败者”的心态,使之在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故愉快教育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教的目的是为了学,为了让学生更愉快、更有效率地去学。

三、以实例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通用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领域中广泛使用。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讲授过程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联系教学,营造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和思考问题。

在开讲时,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设置一些问题,造成一种气氛,是学生被新问题所吸引,让他们一开始就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来听课,并诱发他们产生一种想亲自去试一试,以求从中发现问题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上课时我们可以指定几个班干部担任会计中一些重要角色,如出纳、主管会计、采购员、销售员、办事员、工人等,由老师担任财务科长,设计一个实物题,点钞当现金,辅助各种道具,各司其职开展业务,结束后看哪个同学做得最出色。

这样每次轮换角色,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更快地把死板的会计知识学活。

四、善于总结归纳知识点,合理运用对比法

充分运用总结和归纳,一来可以降低这门课的难度,使凌乱的知识点变得有规律,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

用归纳法和对比法的典型例子,可以把知识点通过表格来对比记忆。

把会计学中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概念对比讲解,如资产—负债、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待摊—预提、收入—支出、固定—流动、盘盈—盘亏。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6

《基础会计》是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继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教材选用与分析。本课程选用的是由郑在柏教授主编的会計专业精品课程教材《基础会计》及配套练习用书《基础会计职业能力训练》。该教材坚持理实一体化的原则,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内容结构体系。

(二)资源利用与整合。一门课程的讲授不应仅限于一个人一本书一本题,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社会下,要求教师必须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实现《基础会计》教学与信息技术使用的双赢。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课堂教学。我系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实行以课程负责人为中心,团队协作的方式共同学习各院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实现资源共享。(2)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实验教学的工具。利用厦门网中网《基础会计》实训平台、《3D模拟实训平台》等,让学生每周至少在机房进行一次仿真实训操作,将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业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利用信用技术,实现无纸化考核。现如今,会计专业的各项考试都趋向于无纸化测试,因此我系坚持利用“天空教室”网络平台建立题库,实现单元测试与期中期末考核的无纸化,这样既节省了纸张,又为日后会计证的考试做好铺垫。(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由于任课班级多、各项工作繁忙,课后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并不算太多,因此可以利用班级QQ群、电子邮件等方式布置作业、在线答疑、提供课外辅导资料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稳固师生关系。

(三)《基础会计》课程实施与改革。(1)《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是: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的始终,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课、证融通”。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组合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课程的学习与会计证考试的合理衔接。(2)教学实施步骤改革。强化基础会计学习,实行“6+8”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单项技能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第一个学习周期为每周6节课,主要讲授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引领学生踏进会计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稳固的会计专业地基;第二个学习周期为每周8节课,其中每周六节课在教室进行会计实务的理论学习及“单项技能实训”,另外两节课在机房进行上机单项实训;最后留足一个月进行“综合技能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制造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为主线,采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指导学生完成完整的会计工作,根据各个工作阶段的需要,引入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既掌握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技能。在实践环节,采用“单项技能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两种形式。“单项技能实践”注重基础训练,以熟悉内容和流程、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为目的。单项技能实践与平时的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边学边做,让学生及时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例如讲授会计凭证、账簿这一章节时,把原始凭证、记账如讲授会计凭证、账簿这一章节时,把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依据填制原则亲自动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和账簿,把书本上的分录变成实际会计业务。“综合技能实践”是在整个学期理论知识系统学习结束之后,模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活动,让学生像真的会计人员一样,从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到错账更正、对账和结账、账项调整,直至编制会计报表,利用模拟经济业务进行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同的项目训练。在模拟的环境中,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流程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在实践教学中有机地将“教、学、做”融为一体。(3)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根据这几年的学习与摸索,在开放式教学的思路下,试图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1)在讲授新课环节,创新“分组学习法”,以6人为单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次开始新课前,布置其中一个小组根据任务搜集资料、预习课程,由学生亲自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给大家做讲解,教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再做补充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2)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在特定的情景中,相关工作是如何展开的。比如准备一个“剧本”或一个“小品”,找同学课前排练,然后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剧本”分析,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引入需要讲解的内容。比如在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环节,引入剧本“小李的烦心事”——小李是一名会计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最近他看到了一则A公司的招聘信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去应聘。在应聘过程中A公司财务主管交给小李一叠已经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要求小李来给本公司的采购过程做做账。虽说小李是科班出身,但是受重理论轻技能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对于手中的原始凭证一筹莫展,于是向同学们发出了求助。在这样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去分析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从而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让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3)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善于运用“启发式的互动教学”,由单纯的讲授转化为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式的互动教学可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4)实行先实践后理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基础会计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要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会计上岗证做准备,打造课证融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例如在记账凭证填制的教学中,让学生先通过观看多媒体展示、以依葫芦画瓢的方式填制记账凭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日期具体填哪一天,摘要应如何填制,附件是什么等等问题就会层出不穷,这时教师再引入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的记忆就会明显深刻。5)在手工模拟实训中,试行“岗位体验教学法”。“岗位体验”教学法是指在特定的仿真会计工作环境下,按照有关规定和实际会计工作情况,将会计职业分解成若干工作岗位,几个学生为一组,分别承担会计工作中不同岗位的任务,分岗位处理会计业务与实务,并进行全部岗位的轮换。

三、《基础会计》教学改革课程评价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普遍表现积极、参与度高,另外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的互动和动手实践,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会计专业产生了兴趣,完成从初学者到 “技能专家” 的职业能力发展。

学生兴趣的激发,促使大部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通过与班主任齐抓共管,在各项考核中,所教班级不管是在系部内部还是与其他系部的横向对比中都能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 张桂丽.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2010,(15).

如何改善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 篇7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指出:“在现代社会,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当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不但是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许多学校还将其作为文秘、经贸外语等专业的一门能力延伸和拓展的课程。但是在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本文仅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意见进行分析探讨。

1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合理

对会计专业而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涵义、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设置账户、借贷复式记账等基本方法,形成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日常简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那么,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当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缺乏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教师在授课时常常照搬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对于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对会计知识的需要考虑得不够或根本不予考虑。“学生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精神上的贵族而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完基础会计后,所学知识如果对其专业发展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不了帮助,那是教学上的失败;而如果完全照搬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则又会事倍而功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1.2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表1为当前绝大多数基础会计教材的目录,不论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基本都采用这种教学内容体系,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首先学生有对本专业的认知,知道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其次基础会计的课时充足,授课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许多的模拟实验;加之后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衔接;这种教学内容体系并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会计不是他们的专业核心课程,许多学生抱着“能学明白就学,学不明白就混的”态度;因为不是专业核心课程,也就不会占用太多课时,而且只设置这一门会计课程,没有后续课程的巩固和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前述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体系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对初学者来说,概念难懂、理论抽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彼此孤立,没有展现出实际的会计工作流程;即使教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这些内容都讲授完,但由于没有实验和后续的课程来进行消化和巩固,这些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的知识点都是彼此孤立的、支离破碎的,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法理解会计的真正作用。

除上述问题以外,当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还普遍存在教学效果评价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重点有失偏颇等问题。

2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2.1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工作流程,能够读懂会计信息进而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和决策。以有助于其更好地工作和生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要为本专业服务,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该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如对物流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可增加物流企业会计的内容,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授课时可增加外贸企业会计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能有助于其专业的发展。

2.2 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

会计工作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以划分为建账、日常处理和期末处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如表2所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在课程设计可以打破传统上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按会计核算方法构造的教学内容体系,转向以实际会计工作项目和任务为主线,根据实际会计工作流程,按实际工作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建账是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设置账簿,并将相关账户的期初余额登记入账,从而为具体会计核算工作做好准备。在建帐这一章,可以引入模拟实验的会计主体具体的建账项目和任务,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账簿的基础知识,掌握建账的方法。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发票、支票、领料单、提货单等形形色色的原始凭证打交道,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中,应增加原始凭证的课时,让学生熟知日常经济业务中常用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在凭证填制这一章,可首先简单介绍工业企业五个方面主要的经济活动,即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的形成和分配业务。然后引入模拟实验的会计主体五个方面具体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的是五个方面经济活动相关的原始凭证,可以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然后为其适当讲解借贷记账法在每个方面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具体经济业务中的原始凭证来填制记账凭证,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既掌握了会计凭证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会计凭证特别是原始凭证的处理技能。在随后的账簿登记这一章,学生可直接根据上章形成的记帐凭证及相关的原始凭证进行总帐、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账簿的阅读和登记。期末业务处理之后,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这一章可引导学生在上述几章实验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而分析会计报表,使学生能够读懂会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并利用其进行预测和决策。如此根据会计的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将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融入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中,既突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又为学生展示了更为清晰的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整体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刻地地意识到会计的重要作用。

2.3 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发展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经过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授课方式,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还存在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客观上课时较少和缺少后续课程加深巩固的客观事实。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纯理论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在课时分配上实训练习偏少。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应用的能力。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可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工作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是指创造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项目的设计应依据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能将某一课程或课程内某一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课程内容,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计划工作、自主学习;项目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习结束时师生可以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对“基础会计”而言,一个模拟会计主体的期初建账、日常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并在对原始凭证审核的基础上填制记帐凭证,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至对账结账,在此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并对报表进行分析;这些连续性的会计工作任务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贯穿大部分教学过程的综和性项目。这个大的项目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单元的不同分解为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子项目。

上述项目是根据企业真实的业务进行提炼的典型工作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供模拟企业真实业务的原始凭证;老师作基本的讲解,指出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和思路,学生独立或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最后师生共同对工作成果(填制完成的各种会计资料和对报表分析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也改革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应考虑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操作中应更注重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实训项目成果;总成绩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2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2)阶段性考核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各实训项目的成果评价;(3)期末考试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40%),包括理论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测试考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当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不但是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许多学校还将其作为文秘、经贸外语等专业的一门能力延伸和拓展的课程。但是在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本文仅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意见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

[2]张艳萍.会计学原理与实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03.

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篇8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 非会计专业在设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局限于基本理论、基本账户的掌握, 以及证账表的核算流程等, 与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相比, 没有任何的区别。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在设定《会计学基础》的课程目标时, 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这一目标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程目标相似, 并没体现出物流管理这个专业真正学习会计课程的目的。课程教学目标含糊不清, 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性作用, 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1.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会计课程教学的需求具有多样性, 而在实际的教学内容方面, 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区别, 首先对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原则等基本理论进行相应的介绍, 其次是学习会计账户和会计分录, 最后是对证账表的操作。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会计课程名称是《会计学基础》, 开课时间是大一的第二学期, 周学时为4, 共计86学时, 其中理论、实践、集中实训的课时分别为40、16、30。与我院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程相比, 其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基本没有区别, 很多教师在讲授《会计学基础》课程时, 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教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学会做会计,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侧重点。事实上,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会进行会计核算不是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 通常情况下, 作为未来物流企业的管理者, 他们学习的重点在于懂得会计基本操作的流程后, 对会计信息进行使用, 进而为物流企业管理做出决策。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 如果体会不到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的意义, 那么学习就会缺乏积极性, 并会对该课程产生厌恶感, 这正是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缺乏针对性导致的。

1.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会计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会计实践教学具有特殊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 在一定程度上它会延续、补充和深化会计课堂理论。在会计教学中,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较少, 进而不能锻炼学生的会计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使得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非常地低, 进而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更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受教学条件、实训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得多, 学生练得少。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安排了集中实训, 但是缺乏仿真性,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料多是虚拟的, 而且是打印出来的黑白样式, 在原始凭证方面, 种类少, 而且缺乏相关的印章, 学生没有机会填制真实的凭证, 进而难以找到填制凭证的真实感觉, 所以在填制部分凭证方面, 学生表现的较为生疏。

1.4 教材选用不合理

在会计教材选用方面, 高职院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任课教师普遍存在将会计专业使用得教材应用到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中, 无论是教学的出发点, 还是教学目标, 以及教学的侧重点, 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之间对会计课程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我院物流管理专业选用的就是王红娟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的《基础会计》教材, 而此本教材是我院经管系教师参与编写的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应用的一本通用教材, 这种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性, 选用通用教材, 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2 提高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设想

2.1 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不会从事会计工作, 通常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 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员是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他们需要具备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在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就需要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一是求学生在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 了解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 懂得物流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如何在会计核算 (或会计资料) 中体现;二是能够看懂会计报表, 利用各种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知识对物流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2.2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本着“必需”、“够用”、“易学”、“实用”的原则。非会计专业可以保留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账户、会计分录、证账表等内容, 这些内容要精炼、简单, 将原先几章的教学内容整合到一章, 同时增加财务分析, 报表分析等相关内容, 在设置财务分析、成本分析、报表分析这几章内容时,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是重点。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会计入门知识。为了便于学生了解会计课程与物流管理专业之间的联系, 在开设本课程之前, 对会计与物流专业之间的联系, 以及会计在物流专业岗位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介绍, 使学生意识掌握会计这门商业语言是必须的,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接着对会计核算原则与基本假设、账户与复式记账等进行介绍, 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 同时简化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循环这部分内容, 对于这部分内容通过实践进行感性的认识。

(2) 物流企业常规业务核算及报表编制。在基础会计中,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对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充分的了解, 进而能够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采用按物流企业经济业务循环的方法进行授课, 具体包括:筹集资金及购置设备的核算、供应阶段的核算、经营服务阶段的核算、销售阶段的核算、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等。将教学内容与物流企业实践进行结合, 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3) 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在讲解会计报表时, 重点阐明物流企业会计报表之间的差别, 说明会计报表结构与会计报表分析之间的关系, 解释如何计算和分析财务指标, 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录阅读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技巧。

2.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在课程实训安排上首先保留传统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完成证—账—表等一整套的账务处理, 但课时不需占用很多, 而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锻炼分析物流企业财务会计报表, 通过报表提供的各项数据, 帮助物流企业进行预测、决策, 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要的管理素质和能力。

2.4 加强教材的选用和建设

尽可能选用专业针对性强的教材, 确实没有针对本专业的教材, 在选用通用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和授课时, 需调整相关教学内容, 适当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 比如针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写《物流企业会计》校本教材。

摘要:会计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教师不重视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的差异, 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笔者在物流管理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体会, 谈谈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熊春红.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3) .

[2]徐彩红.非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 2009 (9) .

浅谈《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篇9

首先, 会计作为一门社会学科, 综合性和理论性较强, 尤其在是刚刚接触专业知识时, 单纯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 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于接受和理解。如果在《基础会计》授课的最初进行一次模拟经营, 在此次模拟经营中将学生设置为模拟市场中的一个特定会计主体,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寻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会计主体会与市场中的其他单位发生各种经济活动:从金融机构筹集资金、运用筹集到的资金到市场中购买生产用的设备和原材料、组织生产、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市场上销售。作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讲, 要将会计主体发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记录, 而且记录时是采用会计专业的特定方法即会计核算方法进行, 由此引入记录经济业务的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的概念。这样通过模拟经营使学生对一般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概括了解, 为《基础会计》教材中主要经济业务的讲授奠定基础;由于进行模拟经营使学生对会计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再经过系统学习就可以顺利形成对会计的理性认识。

其次, 在课堂中结合着教材的讲授进度, 强化各项业务的处理流程以及单据的传递过程。按照现行高教版的《基础会计》教材章节顺序, 讲授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之后是经济业务循环, 在学习各项业务循环时可以结合具体经济业务, 将业务的处理流程和单据的传递过程介绍给学生,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例如;在采购环节除了讲授进行业务处理需要用的会计账户和基本分录外,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材料采购过程所涉及的单据 (原始凭证) 的传递;在生产环节中除了掌握材料消耗、工资费用的分配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等主要业务的核算外,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生产环节所涉及到的各种单据及其传递。也就是通过模拟单项实习, 让学生不仅切身感受会计核算的每一步, 而且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都要有相关单据作为依据, 经济循环中各项业务是环环相扣的关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比空洞的讲解经济业务处理效果要好, 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再次, 随着教材内容讲解的结束, 学生对会计知识有了基本和系统的了解, 为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应当适时的进行综合实验。也就是结合会计主体日常会计核算的处理流程, 从原始凭证的编制与审核入手, 到编制会计报表, 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各项业务进行模拟处理。综合实验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 按照会计主体的基本行政结构分组即将学生分为采购组、生产组、销售组和财务组, 各组分别负责本部门的业务处理, 并将相关单据传递到财务组, 由财务组的学生进行相关会计核算, 并于会计期末报送会计报表。而且可以将各组的学生定期进行轮换, 使得全体同学都有机会亲身体验会计主体中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 身临其境的参与到经济的处理过程中, 理解会计主体的日常业务处理。

最后, 学习了基础会计知识并且经过综合实习之后, 学生对会计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各行业甚至各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 会计工作也各有特色, 为弥补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缺陷, 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选择参观实习单位时结合所学知识, 因为在基础会计阶段所学内容有限且教材是以工业生产企业为例介绍经济业务, 可以挑选比较正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作为参观对象。实地考察参观单位各部门日常生产情形, 侧重与对进行会计核算所需单据在企业内部传递的了解、财务部门对经济业务产生的单据处理及日常会计核算。如果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多选择几家参观单位, 并对各单位的日常核算进行比较, 归纳不同单位基础会计工作的异同点, 理解基础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浅析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篇10

1 教学内容

目前, 大多数基础会计教学内容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内容, 分章节授课。 (传统教学内容如表1)

传统基础会计教学一方面偏理论轻实践, 形成了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严重脱节;另一方面章节之间知识割裂缺乏联系, 造成了知识之间脱节。教学任务完成后, 学生除了会做简单的会计分录对凭证、账簿等会计实务技能完全不会, 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完全不晓。根本就没达到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的要求。

基础会计应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构建应建立在课程培养目标和会计工作实际工作基础上。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从年初建账开始、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对账、结账、到编制报表结束。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应按照会计实务工作流程构建适合高职特色的项目教学内容体系。

新的教学内容设计, 引入了实际工作流程和真实学习情景, 理论和实务完美结合。采用此教学设计, 学生能更好掌握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技能, 能熟悉会计实务工作流程, 能从事简单会计实务工作, 打破了过去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的情况。

2“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式

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是老师讲授为主, 学生练习为辅的授课方式。老师讲授也大都按照教学内容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 学生练习是以练习理论题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应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导入工作过程实例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思考如何解决) →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下, 教师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讲解该问题所涉及理论知识、实务技能) →学生自行解决另外相似问题 (做) →教师评估学生实务能力 (考核) →学生自行完成知识归纳总结 (知识进一步强化) 。

通过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式, 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理论知识禾实务技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发会计实务技能视频资料

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中实务技能教学占很大的比重, 如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建立和登账、结账、错账更正等都具有很强的实务操作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直接讲授, 通常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稀里糊涂, 效果并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所在会计教研组开发了会计实务技能视频资料。对包括从建账、凭证、账簿、到报表所有所涉及到实务技能教学内容都拍摄了实务操作示范视频。实际教学涉及到某个方面实务录像时, 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 就完成教学任务。

4 教学中引入真实的账簿、凭证、报表

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教学过程中, 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后, 有仿真会计教学案例和资料, 要求学生独立用真实的账簿、凭证对仿真会计教学案例进行练习。这样能让学生在课堂就能感受真实的会计环境、培养学生实务能力。进入工作就能实际操作。

实践证明, 通过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式、教学中引入真实的账簿、凭证、报表等教学改革实施, 基础会计教学更突出实践、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质量, 也达到了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目标。

摘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职教育要求突出践性、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际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提出了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措施。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康述尧.基础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浅谈《基础会计》教学入门 篇11

一、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教学

基础会计的“难”在于,其专业名词概念很多,如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等。而对于一个刚刚学习基础会计科目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这些概念内容。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很注意把抽象化的名词形象化,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例如,在讲会计六大要素的时候,笔者就打了一个比方:一间制衣生产厂家,把生产给婴儿穿的衣服叫做“婴儿装”,把给稍大于婴儿的衣服叫做“童装”,以此类推,还有少年装、青年装、成年装、老年装等等。会计要素同样如此。它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会计对象进行归类,分别叫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等。

二、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对比法、演示法等,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颇有成效的,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收效甚微。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笔者较常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精髓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笔者把每一节课讲述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大问题,每个大问题又包含许多小问题,小问题里面又含有更小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一步步学习新知识,问题的逻辑性很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大部分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学生有可能回答出来,但必须开动脑筋,努力思考。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不断地问问题,学生不停地思考。整个教学过程,好像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也就是所谓的谈话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错账更正”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在在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发生错账怎么办?错账更正的方法有几种?三种错账更正的办法分别针对的是什么错误?划线更正法应该怎样进行更正?(用什么颜色的笔划线?用什么颜色的笔更正?更正之后还要注意什么?)补充登记法应该怎样进行更正?(在更正记账凭证的时候,“摘要”栏写什么?用什么颜色的笔进行更正?更正的记账凭证的原始凭证的附件为多少张?)红字更正法适用于哪两种错账的情况?红字更正法应该怎样进行更正?(金额多计的情况下,多计的金额用什么颜色的笔?更正记账凭证的“摘要”栏写什么?另外,科目用错而需要更正的时候,要填制多少张的记账凭证?每一张应该怎样填制?怎样登记进账簿?)

通过阶梯式的问题,使学生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解决问题,从而使答案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破茧而出”,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另外,教师要注意总结。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例如表1是笔者在讲这堂课的时候所用的总结。

三、强化练习,学会应用

会计学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

《基础会计》的关键是做好会计分录,为之后学习其它各项内容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笔者都会根据相关的经济业务提出一个业务题,让学生做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能够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但是,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理解了各账户,不会具体应用账户,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特别是损益类,学生必须熟记15个账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5个账户期末如有贷方余额就转入本年利润的贷方。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10个账户期末如有借方余额就转入本年利润的借方。本年利润的余额要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年末,将利润分配各个明细账的余额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去。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借用T账,以便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运用,需要首先进行分类练习,如筹集资金、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针对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题目。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就可以将知识系统化了。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做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对于每次布置的习题作业,老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以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篇12

(一)教学方法陈旧

不少中职学校教师认为,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够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因此,教学中对理论教学过多的投入,忽视实践教学。另外,课堂中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师上课直观灌输知识,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事实上,学生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不能够有所收获,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够得到较好的重视。

(二)教学手段落后

中职教学中基础会计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通常是一笔一黑板,即便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有所使用,但仍旧停留在尝鲜的阶段。另外,教学软件中课件运用少,多是停留在静止阶段,并且缺少动态的演示,可以说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还是有限的。

(三)教材内容落后

基础会计的课本中主要是记录传统手工的操作方法,新时期下,难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并且与计算机电算化的内容不相符合,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另外,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发展中,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发展中也将与世界接轨,并且新的会计法规制度准则没有在教材内容中得以及时体现,教材内容比较落后,并且不合时宜,难以满足信息社会的要求。此外,教学中缺乏实操案例供学生参考,基础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借助案例分析,在具体的实践参与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改革教学思路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路通常以教材为依托。因此,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应强化感性认识,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后,应让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业务操作流程有个直观认识,由于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观察操作和实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在课堂中可进行模拟演示和模拟实习。借助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企业经营流程、实务资产流转及价值流转程序,从中领悟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在演示的过程中,提高感性认识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掌握知识。

(二)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基本上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强调的是以教师发展为中心,以教材发展为依据,并对理论进行重点的讲授。这一教学模式通常使学生认识了解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在实践中生本教育模式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个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把成果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交流,既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动向,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提升。具体而言,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等。通常情况下,选择案例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此外,通过相应的任务驱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性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视实践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理论教学,更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操资料。中职学生具有普遍的厌学情绪,所以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需要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有机结合。教材上给的资料是非常有限的,要让学生就业时更好适应岗位的需要,我专门设计一份模拟实操资料,题目用原始凭证去呈现,采用真实的凭证和账簿,让学生进行操作学习和讨论,并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疑难解答。这样既可使学生的学习从零碎化转向系统化和整体化,又能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中职的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学中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二者不能有失偏颇。具体的教学改革应当结合中职的教学现状,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而在改变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进而提高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

摘要:中职财会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的法律法规和具备财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究显得具有重要意义。就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更好地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赵永梅.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管理,2012(3).

上一篇:儿童活动空间下一篇:汇率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