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

2024-06-08

《基础会计》课(共12篇)

《基础会计》课 篇1

一、明确目标, 正确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生”大家都知道, 理解能力差, 再加上社会经验又比较欠缺。专业课内容对多数学生来讲是比较生疏的, 学生觉得它复杂深奥难于理解, 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一道屏障, 而且这种观念的存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很大障碍。《基础会计》又是会计专业学生入学以后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这个头如果开不好, 就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 所以对于老师而言, 正确引导,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第一,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学计划, 明确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 教师用通俗的语言给学生讲解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 来激发学生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学习。第二, 要树立学生的信心, 可以介绍以往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经验和他们的奋斗史, 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打消他们学习的疑虑,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学好这门课打下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第三, 可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会部门进行参观, 让他们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 观摩相关会计资料, 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 使他们对这个专业先有一个感性认识;第四, 带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 观看高年级做账的过程, 拿出做账样本, 告诉他们只要努力, 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 进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上好第一堂课, 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好本门课开个好头要学好一门课程, 首先要对它有爱

好, 而爱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 要力争上好第一堂课。第一, 利用学生对新学科的新奇感, 不失时机地将会计在现代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功能向学生一一说明, 变好奇心为求知欲, 变畏惧为爱好。第二, 引用现实生活中反响较大的经济案例, 让学生意识到会计人员的职责及其肩负的神圣使命, 从而激发其学习情感。第三,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指出作为未来会计职业的从业者需要把握哪些专业技能, 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 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将会计职业与自身发展联系起来, 树立自信心。第四, 展示历届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也能和他们一样成为一名专业能手, 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运用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掌握化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 无非是以教师为主体, 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 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让原本就枯燥无味的内容显得更无趣, 所以, 我们在讲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 适当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动课堂”学法的教学法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个步骤:一是明确目标, 设置问题, 学法指导;二是巡回指导, 参与讨论, 解决问题;三是提问反馈, 学生讲解, 重点阐述。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 采取这种“能动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讨论, 对不理解的知识通过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的方式能更透彻地理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课堂效率提高化

中职学校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教师通过大量板书、口头表述和肢体语言等, 向学生传授如何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全过程, 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 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激, 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 传达了大量信息, 加大了课堂容量,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五、模拟训练, 课堂教学实践性化

学生在了解了会计核算基本方法以后, 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 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和会计知识, 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会计模拟活动, 通过亲自参与, 经过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和分析, 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领域有了深入了解, 如会计凭证的填制, 审核, 整理和装订, 账簿登记和错账的更正等内容, 如果仅在课堂上讲授如何如何操作, 表面看看如何操作, 往往流于表面, 而让学生按照要求, 自己动手操作, 对这一部分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则显得很容易, 常言说:“坐着言, 不如起来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 学以致用是基础会计教学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景中体验会计问题, 让学生自觉地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生活情景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有学习此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 享受到会计这一职业带来的乐趣,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基础会计》课 篇2

[摘要]“会计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对“会计基础”课程的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会计基础知识能不能掌握好,对学生今后的会计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经验,笔者在分析研究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力求给其他中职学校讲授“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师提供参考,以点带面,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堂教学

1“会计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会计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对“会计基础”课程的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会计基础知识能不能掌握好,对学生今后的会计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观察会计教师讲授“会计基础”课程,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按部就班,念书背书

有些会计教师讲授“会计基础”课程时,存在语言比较枯燥、书面化、理论性过强的问题。他们过度依赖教科书,没有完全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存在“背教科书”和“念教科书”的现象。教师一定要将知识内化于心,前后贯通,即知识是需要通过教师有效加工后,再传授给学生的。

12教学不够细致,学生难以理解

中职学生是初中毕业生,有的学生甚至初中都没有毕业就来到中职学校就读,所以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解能力不强,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而“会计基础”课又是会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一定要将每一个学生“领进门”。可是我们现在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语速快,进度也快,学生还没有理解前面的知识点,就已经讲下一个问题了,而学生一旦觉得“跟不上”,就没有了信心,自顾自地玩手机或者睡觉去了。

2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就教师如何讲好“会计基础”课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21激励学生,引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希望学生学好自己教授的课程,必须激发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这门课。笔者在讲“会计基础”第一堂课时,不直接讲授“会计”的概念,而是告诉学生:你们不要因为没有考上高中而气馁,不管是上中职,还是上高中,最终都是为了学技能,上班挣钱,你们最后的职业发展并不一定比考上高中的同学差。然后笔者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会计的发展前景,薪资待遇,举大量我校优秀毕业生工作和生活现状的例子激励学生,学生想着自己只要好好学习,参加工作以后就会有大好前程,都会很有信心,引发了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兴趣。

22基础理论知识必须牢记

现在有很多老师过于强调理解,其实有些基础理论知识是必须牢记的。基础会计中,科目表和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性质是学生必须牢记的理论知识,只有基本理论掌握了,后面的经济业务核算才能顺利学习。笔者让学生将科目表抄录好贴在宿舍墙上,天天背,每次上课都用五分钟时间随机提问,比如提问“资产类科目有哪些?原材料属于什么类科目?原材料借方登记增加还是减少?”学生天天背,天天练,内化于心,等到学生学到后面经济业务核算时,就会很简单。现在有很多学生学完会计基础,还不明白会计分录,觉得很难理解,其实,会计分录就是把我们的经济业务从日常用语翻译成会计语言,只要前面的理论知识扎实,后面的会计分录并不难,我让学生分五步进行:第一步,找出业务描述中的会计账户,标在下面;第二步,写出该会计账户的性质;第三步,标出会计账户的增减;第四步,根据性质和增减,写出借贷方;第五步,代入分录标准格式:借:账户名称金额贷:账户名称金额。例如:企业用银行存款5万元,购入一批原材料。第一步,找出业务描述中的会计账户:“银行存款”和“原材料”;第二步,写出该账户的性质:“银行存款”是资产类账户,“原材料”是资产类账户;第三步,标出会计账户的增减:“银行存款”减少,“原材料”增加;第四步,根据性质和增减,写出借贷方:“银行存款”资产类减少,所以标上“贷方”“原材料”资产类增加,所以标上“借方”;第五步,代入分录标准格式:借:原材料50000元贷:银行存款50000元。

23引入会计实训

会计课本身就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会计教学是与会计实训紧密结合的,中职学生学习会计理论最终还是为了会计实践。在“会计基础”课中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是“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这两章内容如果只讲理论,学生没有见过凭证和账页,只凭想象根本不能明白,所以讲到这两章内容,我都是在会计仿真实训室中进行的,学生进行简单的会计实际操作训练:填制凭证,登记各种类型的账页,学生很喜欢动手操作,对实操很感兴趣,教学效果比起想象和记忆要好很多。

24教师力争“讲精,讲透”每节课

精讲不是少讲,讲得过于简单,学生掌握不了教学内容,无质量可言,要质量上求精,深度上求透。面对中职一年级学生,他们没有会计基础的知识,教师讲课一定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不要使用高深的专业术语。比如,在讲“会计要素”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概念是什么,会计对象的分类就是会计要素,而是先问学生问题:“过生日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吃一个很大的蛋糕呢?”同学们都说:“切开吃!”我说:“对啊,一个大蛋糕,我们无从下口,需要把它切开,上节课讲的会计对象是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所以也是很大很繁杂的,我们要将它按照不同特点分开,一块一块分析,这一块一块就是会计对象的分类,我们称为‘会计要素’。”

25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辅助教学

现在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日渐完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辅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上课不断被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吸引,注意力集中,能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手段?r,一定要注意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而是使用信息化手段确实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

26大量练习

学生需要做大量练习才能将知识内化于心,所以理论讲完,教师一定要布置随堂练习,随时发现学生问题,当堂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大量留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加强。练习题要深浅适当,既要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跟得上”,又要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

总之,“会计基础”课程对会计专业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学校应该聘请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授课,为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要认为“会计基础”课程相对简单,就敷衍了事,而要深入准备教材,反复琢磨,找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授好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意义与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3(6):59

[2]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64

[3]施良方,崔允榔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8

[4]刘晓如何加强中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6):45-46

[5]卢晓春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初探[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68

《基础会计》课 篇3

[关键词]微课;会计技能基础;实际运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微课在现代的信息化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会计技能基础是会计专业的初级入门学科,有着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学生熟习这门学科的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之后的专业课学习。常规的课堂学习由于其时间有限,每个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无法解决,便会导致实训效果不理想。由于微课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出现,逐步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率,提升了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定义与特征阐述

(一)微课的定义

所谓微课,指的是同传统教学相比较更细微更小一些的教学课程,重点在于诠释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个特定的教学问题的课程。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配套资源及简短微课视频两个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微课当做讲授素材,或者将其作为学生预习及复习的重要参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另外,简单的微课视频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地进行听课、学习。作为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受到越来越多国内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同时在在线学习及移动学习等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使用。针对现在的这种环境来讲,国内的微课教学依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过正如大家有目共睹的那样,微课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运用。

(二)微课的基本特征

和常规的互联网教育相比,微课教学的明显特性在于视频容量的精简、时间较少,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观摩、学习,也可以下载到手机等移动设备上面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结合自身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取知识点进行反复巩固,对缩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非常有帮助。除此之外,微课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可以强调出某一个知识要点和难点,并且语言简明扼要、结构完整,必然受到老师及同学的欢迎。

二、微课在会计技能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微课教学采用当代互联网技术,把文字、图片、声频、视频等各种信息源进行重新组合,把教学信息通过多种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令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更为理想,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共享率

通常情况下,在常规的教学方式中,教育资源共享主要是经由探讨和决策等方式来完成的,由于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传统的教育模式得到了有力的更新,突破了地域及时间对资源共享固有的束缚,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教师便可以轻松地实现资源共享的跨地域性。当然,老师们也可借助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配合微课的使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其中的一些知识点帮助学生不断地回顾,进而为教育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微课教学的方式,既能够达到相互学习、一起进步、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目的,也可以更迅速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还有,教师可以把所有共享后的微课信息资源制作成视频信息数据库,保障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借助这些数据库搜索到所需资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学生对视频教学及小模块化教学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所具有的便捷灵活的教学优势,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进行探究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除此之外,学生也能够依照自身对知识要点的具体掌握情况,灵活地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进而达到自由掌控、反复巩固学习的目的,因为这种方式本身也突破了常规的被动教学方式,便得到了老师及学生的青睐。最重要的一点,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把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往常的会计技能教学,未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知识要点,因此学生无法迅速地掌握知识点。然而,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来讲,会计技能基础教学对学生的会计学习影响显著,非常关键。举例说明,比如在“支票”这一课题的讲授过程中,仅仅依靠单向的课堂讲授就难以令学生快速、牢固地掌握知识要点,又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无法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微课视频教学不但可以把支票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填制事项、注意问题等,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令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省时省力,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使得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会计技能基础教学中微课的具体应用措施分析

(一)选取系统、科学的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说明,而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说,在会计技能基础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要明确微课教学同课堂教学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异,系统科学地进行有序分工。对那些极其适合微课教学的内容来说,像实践性和操作性等较强的知识要点,应当提早着手微课教案,为微课教学做充分的准备。对另外一些不太适宜使用微课教学模式的、较难的知识点来说,则需要教师采用常规的讲授教学,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反复地向学生灌输这些知识、理念。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教师不论是选择微课教学还是常规模式教学,都应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能盲目地对教学方式作出选择。

nlc202309031428

(二)结合多媒体设置教学环境

由于当前多媒体技术的飞速进步,把多媒体技术及相关设备应用到日常教学中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多媒体设备可以把图片、声频及视频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但会计技能基础教学中有不少内容需要深入理解,若校方的实训设施不足,那么这些关键性的教学内容便没办法开展,单纯地依赖教科书早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微课教学一般是依靠PPT、美摄及网络等资源进行一个完整的呈现,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多媒体技术及相关教学设备的采用,对于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创设出需要的教学情境。

(三)成立教师微课制作团队,建立会计技能基础微课资源体系

考虑到会计技能基础这门学科的实践性较强,单纯地凭借机械演练的学习方式远远不够,同时这也将耗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今,微课教学的引入,使教学环节中部分知识点无法理解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然而,在日常的微课教学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会计技能基础资源体系难以有效建立起来,微课制作团队依然不够壮大。想要更好地达到教学实效性,就必须提早建立一个更加专业的微课制作队伍,尽快地构筑起会计技能基础微课资源体系。老师们在微课的制作环节,除了科学地选取微课主题外,还应当合理地选择适用于微课教学的重难点,借助科学、精准的选题方法,更有效地解决常规教学方法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另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依照本身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选取微课资源,像会计电算化、手工做账等。

(四)采取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由于会计技能基础课程当中的专业术语很多,并且难以理解,实践性和理论性也很强。因此,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师在微课教学中需要使用更加灵活的策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技能分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同时加上微课视频的使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惑。此外,学生可以借助手机和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来存储微课内容,有力地解决由于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导致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增强总体的教学水平;推行一课一题的教学对策,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知识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和使用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增强教学效果。会计技能教学拥有很强的理论性,所以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愿望就需要教师仔细探讨微课教学的方法和对策,努力提升教学水平,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红梅.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J ]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59-60.

2]刘新梅,殷文玲,李王荣.浅谈微课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 .新西部(理论版),2015(1): 131.

[3]戚琳.探究模块化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J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1): 65-66.

上好《基础会计》的第一堂课 篇4

一、明确学习目的, 提高学习兴趣

我校是一所老牌的中职学校, 在校学生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 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时大部分学习热情不高, 因中考成绩不佳或其他原因而选择就读中职。所以, 要针对学生特点, 采取一定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明白, 现在的专业学习与中学的公共基础课不同, 与原学习成绩无关, 只要想学, 一定能学好, 树立其学习的信心。此外,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告诫他们做人难, 首难在安身立命, 但只要我们能练一手好字, 写一篇好文章, 会一门技术, 就一定能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因为社会机制本身必然为学有所专技有所长的人提供机会, 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大家现在学习的目的, 就在于为今后的生活增加技能和资本。通过一篇振奋人心的励志教育文章, 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 明确了学习目的, 为后续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介绍课程内容, 激发学习热情

介绍课程的内容开始于提问———什么是会计?会计是干什么的?学生年龄小, 生活阅历浅, 在中学阶段, 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对社会尤其是对企业、事业单位情况了解甚少, 所以, 他们大多数人回答是管钱的, 算账的……, 老师指出他们的回答不全面, 然后再将课程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学生。《基础会计》这门课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阐述了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期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同时, 拿出模拟实训的账簿、传票等给学生观看, 变好奇心为求知欲, 把畏难情绪转变为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三、了解职业前景, 坚定学习信心

学生最关心的事就是今后的就业前景, 本人通过有关报道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前景。此外, 重点介绍会计从业者的资格考试的内容。首先介绍会计证考试的内容及考试科目, 然后介绍会计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考试的内容及条件, 将会计专业与自身发展联系起来。还鼓励有条件的同学报考自修大专。这样更坚定了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有目的的学。

四、交流师生感情, 亲其师信其道

会计基础基础辅导 篇5

一、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证)即为上岗证,类似驾照,是我们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证书,无证上岗也是违法的。据2004年张家港市财政局的抽查结果显示:有6家企业聘用无证人员担任会计,最终均被罚款3000—4000元。仅跟着老会计学习而不参加考试是不能合法执业的。

二、授课的出发点及学习目的 1.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为进一步考取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注会打基础;

3.学以致用,为实务工作垫定理论依据。

三、教材变化

2010年的《会计基础》这一门课的教材被从新梳理,其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1.第一章 总论没有重大变化;

2.将原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整体删除;

3.原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调整为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内容没有大的变化;

4.原第四章 复式记账调整为第三章 复式记账,内容变化不大;

5.原第五章 会计凭证调整为第四章 会计凭证,并删除了第4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6.原第六章 会计账簿调整为第五章 会计账簿,主要内容变化不大;

7.原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调整为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并删除了第3节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8.原第八章 财产清查调整为第七章 财产清查,内容没有重大变化;

9.原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调整为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内容上也略作调整;

10.删除了第十章 会计档案;

通过上述调整,教材的整体难度有所下降,有利于同学们通过考试。

四、考试情况及学习方法

1.《会计基础》 虽然是入门课,因为绝大部分学员都是初学者,因此这门课程在3门课程里相对较难,但考试难度不大,几乎所有的考题都直接出自辅导教材。

2.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即为单选、多选、判断3种题型。其中单选题占40%;多选题占40%;判断题占20%。

3.最近3年的考试情况

由于近3年来教材一直在变化中,可能无法精确的统计各章在历年考试中的分值,但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对近3年的考题分析和总结,向大家提供有用信息。首先第1章 总论是考试的绝对重点,每一年的分值比率都大于20%;其次第3章 复式记账也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章节,其平均分值仅次于第1章;其他章节其历年评价分值相差不多,很难找到完全不重要的章节。

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应广泛关注,重点突出!

4.学习时重在理解。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只有充分理解,才能提高记忆的效率。理解的同时应通过做练习来加深印象。另外教材例题要熟悉,同时也应做一下河南省的历年试题,通过做题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5.合理规划时间,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考试不成问题。第一章 总 论

本章为重点章节,在历年考试中平均分不低于20分。对于初学会计的同学来说,学习好本章的内容对于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学好以后章节,以至于为以后参加职称考试等都能提供扎实的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会计概述、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其中考试的分值大多集中在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上。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理解)

(一)会计的目的: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这就需要会计。(简单了解)

注意:―会计‖一词,远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二)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理解:

1.经济管理工作;即会计属于管理的范畴;

2.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就是站在谁的角度进行账务处理。例如:甲公司销售一批货物给乙公司。那么甲公司会计要做销售业务,乙公司会计做采购业务,即使甲乙两公司用的是同一会计代理记账,也是应该分别对甲公司和乙公司做销售和采购的业务。

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反映,二者一致;

5.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但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理中用会计干什么(如预测、决策、分析、控制、考核等)。

(一)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1)确认(能不能记账或用不用记账)

(2)计量(记多少)

例如,企业新购原料一批,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元,价税合计为117 000元——原材料记账金额为100 000元。

(3)记录(怎么记)

例如,上面的业务,经确认后确定原料要以100 000元记录,根据借贷记账法,应该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都记录原材料增加100 000元。

(4)报告(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例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组织的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

D.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经济信息

『正确答案』B

2.会计核算的主要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以真实合法的凭证为依据。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依据国家法规、政策以及会计准则等,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1.事前监督(未来),主要是预测和分析经济活动可能达到的预期结果,看是否与单位的计划目标相一致。对违反政策、法令的各项活动要加以限制和制止。

2.事中监督(正在发生),主要是采用审核的方法,对正在进行中的各种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审核分析,及时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和预期的目标进行。

3.事后监督(已发生),主要是采用检查的方法,对结束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挖掘内部潜力,拟定今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这两个基本职能,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三、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一)资金投入:包括业主投入和向别人借钱。

(二)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三)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比如,企业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这项业务就不是会计核算的对象。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核算的3个环节)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例2·多选题】下列事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前提的有()。

A.历史成本计价

B.会计主体假设

C.持续经营假设

D.会计分期假设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历史成本计价是计量属性。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由若干家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理解会计主体概念:

1.这就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划分清楚,而且还要把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主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严格区分开。

2.正确区别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是以能够独立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为确定依据,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会计主体是以是否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为确定依据。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3·单选题】关于会计主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会计主体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

B.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C.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D.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集团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

例如,固定资产的价值通常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逐渐减少固定资产的价值,这一方法就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假设为资产计量和收益确认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这一假设基础上,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方法、会计程序才能保持稳定,连续不断,有条不紊的进行。

【例4·判断题】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这一方法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正确答案』√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也叫会计期间假设,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季度、月度、半。我国的会计采用的是日历,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上期、下期间的差别,从而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例5·单选题】由于()的存在,才产生了本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异,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正确答案』C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某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结合会计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并非唯一计量单位)。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要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时用的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对外提供报表时,应该折合成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一般是以当地的货币进行日常核算,但在向国内报送财务报告时,也要折算成人民币。(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还包含着币值稳定不变的假设,对货币购买力的波动不予考虑。但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就需要以特殊方式(如物价变动会计)进行会计处理,否则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项基本假设,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例6·判断题】会计主体假设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与会计分期假设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假设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正确答案』√

【例7·判断题】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即以货币为唯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而并非唯一计量单位。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与支出(费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是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的现金作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费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收付实现制基础要求,凡是在本期收到款项的收人或支出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相反,凡是本期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人和未实际支付款项的费用,即使应当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可见,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8·单选题】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采用()确认收入和费用。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正确答案』B

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详见下表

【例题9·计算题】某企业200×年l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以现金支付本月水电费6 000元;

(2)收到上月销货款50 000元存人银行;

(3)以现金预付下半年的房屋租金20 000元;

(4)销售产品一批货款6 000元存入银行;

(5)销售产品一批货款50 000元,尚未收到;

(6)预收销货款30 000元存入银行;

(7)本月应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l5 000元尚未支付。

要求: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确定本月的收入和费用。

『正确答案』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结果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本章是较为重要的章节,历年考试中,所占分值基本维持在10分左右,这也是在讲解复式记账前较为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1.定义: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是预先通过会计制度规定的。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依据,也是会计所应提供的核算指标。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注意分类标准)

(一)按经济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将众多的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一般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

1.资产类科目

资产类科目是用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各项资产增减变动的会计科目。如―库存现金‖―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

2.负债类科目

负债类科目是用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各种负债增减变动的会计科目。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是用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各种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会计科目。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会计科目

成本类会计科目是用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科目。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5.损益类会计科目

损益类会计科目是用以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收益和费用,计算确定盈亏的会计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所得税费用‖等。

【例题1?单选题】―坏账准备‖属于()会计科目。

A.资产类

B.负债类

C.所有者权益类

D.损益类

『正确答案』A

【例题2?多选题】()不属于损益类科目。

A.累计折旧

B.主营业务成本

C.库存商品

D.制造费用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AC是资产类;D是成本类。

(二)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它提供的是总括核算指标。

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或细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它提供的是详细的核算指标。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有明细科目,如库存现金。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在设置会计科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法规中规定的会计科目来设置本企业适用的会计科目;这样可以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口径一致,使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二)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设置会计科目,应当提供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要满足有关各方对报告的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三)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企业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会计科目设置还应当与本企业、本单位的业务繁简、规模大小相适应。

【例题3?单选题】()不是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A.合法性

B.相关性

C.实用性

D.一贯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会计科目设置原则共有3项,即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第二节 账 户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是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同时它又具备自己一定的格式,即结构。

二、账户的分类

账户分类就是按照账户的本质特征,依据一定的原则,将全部账户进行科学的概括和分类。

(一)账户按照经济内容的分类

依据经济内容我们将账户也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分类是账户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是账户分类的基础。

【例题4?单选题】―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属于()。

A.成本类

B.损益类

C.负债类

D.资产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不仅其名称一致,其性质也相同。

【例题5?单选题】―财务费用‖账户属于()。

A.成本类账户

B.负债类账户

C.损益类账户

D.资产类账户

『正确答案』C

(二)按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分类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如―原材料‖就属于总账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如前例中的―钢材‖就属于明细分类账户。

【例题6?单选题】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

A.统驭和从属

B.相互独立

C.名称一致

D.格式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反映增加数、减少数和结余数这三个部分就构成了账户的基本结构。

习惯上我们把账户分为左、右两方,至于哪一方用来登记增加数,哪一方用来登记减少数,则由账户所记录的内容和账户的性质来决定。

在每个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可以分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

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如月份、季度或),账户在左、右两方分别登记的增加金额的合计和减少金额的合计,也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例题7?单选题】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可以分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这四项金额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等式表示()。

A.本期期初余额 = 本期期末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B.本期期初余额 = 本期期末余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C.本期期末余额 = 本期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D.本期期末余额 = 本期期初余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正确答案』C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

3.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摘要;

5.增加或减少的金额;

6.期末余额。

账户的格式

账户名称:

日期 凭证

月 日 字号 摘要 左方 右方 余额

为了便于教学,从理论上来说明账户的基本结构时,往往把账户简化成以下的―T‖字形账户。

【例题8?判断题】不论何种性质的账户,其最基本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反映增加数、减少数和结余数这三个部分就构成了账户的基本结构。

【例题9?判断题】账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但收入和费用两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为零。()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账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但收入和费用两类账户在期末要将其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所以其期末余额为零。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会计科目和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都是体现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则是根据会计科目来设置的,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2.区别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账户和会计科目这两个概念已不加严格区别,往往是互相通用。

【例题10?单选题】账户设置的直接依据是()。

A.会计科目

B.会计要素

C.会计对象

D.会计准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第三章 复式记账

本章为重点章节,在历年考试中平均分接近20分,是我们备考的核心内容。另外―复式记账‖也是我们现代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打好的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及其特点;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会计分录的概念、分类、编制步骤;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平行登记、账户核对。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所谓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记账方法经过了一个由单式记账到复式记账的发展过程。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在单式记账法下,通常只登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金额以及债权债务的结算金额,一般不登记实物的收付金额。

优点:手续比较简单;

缺点:

1.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 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2.不利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是否正确和完整(相对于复式记账可以进行试算平衡而言);

结论:缺点大于优点,因而是一种不够科学的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例如,用银行存款10 000元购买一台电脑的业务,业务发生后,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0 000元,另一方面在―固定资产‖账户记录增加10 000元,这样登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即资源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其记录结果如下图。

复式记账法克服了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三、复式记账法的优点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优点:

1.可以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的信息。

对于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既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来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账的正确性。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借贷二字已失去了原有的含义,而演变成纯粹的记账符号,用来标明记账方向。

总结: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是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决定。其中资产类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权益类(债务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反映资产的实有数。即当资产类账户发生增加额时,登记在该账户的借方,发生减少额时登记在该账户的贷方。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公式如下: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额)

【例1】某企业的原材料账户期初余额为500 000元,本期购入200 000元,本期发出400 000元,则原材料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如下:

『正确答案』原材料账户期末余额=500 000+200 000-400 000=300 000(元)

(二)权益类账户结构

权益类账户包括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表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实有数。即当权益类账户发生增加额时登记在该账户的贷方,发生减少额时登记在账户的借方,其余额一般出现在账户的贷方。

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公式如下: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额)

【例2】某企业应交税费的期初余额为35 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36 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28 000元。则应交税费账户的期末余额为:

『正确答案』应交税费账户期末余额=35 000+36 000-28 000=43 000(元)

(三)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

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同,即借方登记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成本)的减少额或转出额。期末转销后一般无余额,如果有余额,则期末余额在借方。(四)收入成果类账户结构

收入成果类账户,又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财务成果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结构相似,也就是说,对于收入类账户,金额增加时记入账户的贷方,金额减少时记入账户的借方,在期末应予以结转,将全部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通过―本年利润‖账户计算出本期利润。因此,收入类账户一般期末无余额。

(五)双重性质账户的结构

一般要在月末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判断账户属性后,才能确认其归属的账户,称为双重性质账户。它们一般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既反映资产变动情况,又反映权益变动情况,月末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确定其账户属性。双重性质账户的具体结构如下:

例如:―应收账款‖是资产类账户,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尚未收回的账款。如果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仍在借方,则反映期末尚未收回的账款,仍为资产性质的账户;如果期末余额出现在贷方,说明本期多收了,多收部分就转化成预收账款,变成负债性质的账户了。类似的情况在很多账户都存在,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反映往来账款的账户以及―待处理财产损益‖等双重性账户,都应根据它们期末余额的方向来确定其性质,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反之,如果余额在贷方,就是负债类账户。

(六)账户结构总结

各类账户的结构

账户类别 借方登记

贷方登记 余额方向

资产类账户 增加数 减少数 借方

成本费用类账户 增加数 减少或转出数 一般无余额

(若有一定在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减少数

增加数

贷方

收入成果类账户

减少或转出数

增加数

一般无余额

(若有一定在贷方)双重性质账户 增加数或减少数 减少数或增加数

借方或贷方

以上五类账户,其中资产类、负债类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双重性质账户期末都有余额,统称为实账户。费用成本类和收入成果类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统称为虚账户。

1.对每一个账户来说,余额只可能在账户的一方:借方或贷方,并且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2.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同,说明账户的性质未变;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方向相反,则说明账户的性质已发生改变。

3.对于收入、费用类账户,由于这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在期末都要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的财务成果,所以一般无期初和期末余额。

(七)重点账户的讲解

(一)资产类

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企业增加库存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减少库存现金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二、企业增加银行存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应收账款‖等科目;减少银行存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收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而形成的各种债权。

二、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实存的应收债权的数额。

应收票据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预付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业务不多时,可以不设本科目,而通过应付账款科目反映。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预付的款项;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其他应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项。

库存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等。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固定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

累计折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二、贷方登记计提数额,借方登记转出数额。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无形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成本。

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二、借入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各种短期借款的金额。

应付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收的款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转销的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二、本科目可按―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

长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应将本科目改为―股本‖科目。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实收资本或股本总额。资本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二、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二、期末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成本类

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

二、如在生产中消耗了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二、发生时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三、期末一般要转入生产成本科目,本科目期末一般无余额。

(五)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二、当实现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其他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营业外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主营业务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其他业务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销售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管理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财务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营业外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所得税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二、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对于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而且借方和贷方的金额要相等。具体来说,就是指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如果在一个账户中登记了借方,必须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登记贷方;或者反过来说,在一个账户中登记了贷方,必须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登记借方。而且登记在借方的合计数与贷方的合计数金额必须相等。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登记经济业务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分析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账户名称,并判断账户的性质;

(二)判断账户中所涉及的资金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三)根据账户的结构确定记入账户的方向。

下面举例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例3】齐华公司2009年5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增值税略):

1.5月5日齐华公司获得其股东追加投资100 000元,存入开户银行。

2.5月10日齐华公司向供货单位购入原材料一批,价值50 000元,货款暂欠,材料已验收入库。

3.5月20日齐华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所欠购原材料款50 000元。

4.按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100 000元,用银行存款向所有者支付。

5.5月25日齐华公司支付银行存款90 000元购入生产用设备一台。

6.5月27日以前购货所欠的应付账款60 000元到期,但公司暂无款支付,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60 000元用于归还前欠货款。

7.以盈余公积80 000元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8.经批准将企业原发行的20 000元债券转为实收资本。

9.经批准企业用盈余公积70 000元转增资本。

在上述所举的9个例子中,企业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只有一个借方账户和一个贷方账户。当一笔经济业务涉及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几个账户的贷方时,就应该使该借方账户金额等于该贷方的几个账户的金额之和,使借贷两方的金额相等。反之,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到一个账户的贷方和几个账户的借方时,也应该使贷方账户的金额与借方的几个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例4】齐华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格5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30 000元,余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例5】达达公司收到某企业投入的资本,其中收到50 000元是货币资金,已存入银行;另外30 000元系木材且已验收入库。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借贷记账法下,无论经济业务多么复杂,均可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总额减少;

(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注:前面第一章第四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复习。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经济业务,都将以相等的金额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应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法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其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由于借贷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的记录都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的,这样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就一定相等。

根据前面例3齐华公司5月份发生的9笔经济业务,可以编制如表1的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正确答案』

1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2007年5月

会计科目 本期发生额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应付账款

应付股利

短期借款

应付债券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①100000

②50000

⑤90000

③50000;⑥60000

⑧20000

④100000

⑦80000;⑨70000 ③50000;④100000;⑤90000

②50000

⑦80000

⑥60000

①100000;⑧20000;⑨70000

合计 620000 620000(二)余额试算平衡法

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等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其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例6】现在假定齐华公司2009年5月有关账户的期初余额如表2所示,根据表2和前述9笔经济业务,可编制如表3的余额试算平衡表。

2齐华公司有关账户5月份期初余额

2009年5月1日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借 方 贷 方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应付账款

应付股利

短期借款

应付债券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200000

60000

400000

80000

50000

30000

300000

200000

660000 660000 『正确答案』

32009年5月31日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应付账款

应付股利

短期借款

应付债券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200000

60000

400000

80000

50000

余额试算平衡表

30000

300000

200000 60000

110000

490000

20000

80000

110000

10000

390000

50000

合 计 660000 660000 660000 660000

为了更直观、更清晰、更集中地表明借贷双方金额的平衡关系,对账户进行试算平衡,也可根据上述平衡公式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进行。具体格式如表4所示

4试算平衡表

2009年5月31日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应付账款

应付股利

短期借款

应付债券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200000

60000

400000

80000

50000

3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50000

90000

110000

20000

100000

150000 240000

50000

80000

60000

190000

60000

110000

490000

20000

80000

110000

10000

390000

50000

合 计 660000 660000 620000 620000 660000 660000 总结:

(1)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就说明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

(2)如果试算平衡表经过试算都是平衡的,也不能说明账户记录就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例如:

①漏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同时减少,借贷仍然平衡;

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同时增加,借贷仍然平衡;

③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

④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等等。

注:试算平衡表只能检查部分数字性的错误,文字性的错误检查不出来。

因此,在编制试算平衡表之前,一定要认真核对有关账户记录,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例7?单选题】下列错误中能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有()。

A.某项经济业务重复记账

B.某项经济业务未记账

C.应借应贷账户中借贷方向颠倒

D.应借应贷账户中借贷金额不相等

『正确答案』D 第三节 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会计分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的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在实务中,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上登记的。

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记账符号、金额(其中会计科目和记账符号组成了方向)。

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应注意分录的格式,即必须是先借后贷,上下排列,左右错开,一般―贷‖字对着上边账户的第一个字,金额也要错开。

【例8】仍以前面【例3】齐华公司2009年5月的经济业务为例,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增资

借:银行存款

000

贷:实收资本

000

(2)购料未付款,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000

贷:应付账款

000

(3)归还所欠货款

借:应付账款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4)减资

借:实收资本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5)购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6)以贷款还所欠货款

借:应付账款

000

贷:短期借款

000

(7)以盈余公积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用途之一

借:盈余公积

000

贷:应付股利

000

(8)应付债券转为股份(债权转股权)

借:应付债券000

贷:实收资本000

(9)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盈余公积用途之一

借:盈余公积

000

贷:实收资本

000

【例9】以前面【例4】大华公司2009年5月的经济业务为例,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应付账款000

【例10】以前面【例5】大华公司2009年5月的经济业务为例,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000

原材料

000

贷:实收资本

000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所涉及的账户的多少,可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一)简单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涉及的账户数量只有两个,也就是一个账户借方与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优点:会计科目间的对应关系十分清晰,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复合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的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优点:可以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简化记账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几笔简单会计分录,其结果相同。上述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

【例11】我们可以将【例9】分录分解为:

借:原材料

000

贷:银行存款000

借:原材料

000

贷:应付账款000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编制会计分录,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账户;

2.确定涉及的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哪个(或哪些)账户记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记贷方;

4.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例12】现以某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说明会计分录的编制。

[业务1]收到A企业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反映投入资本增加,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反映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

500 000

[业务2]收到B企业投入全新运输汽车三辆,价值600 000元。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B企业以固定资产作为资本投入企业,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说明企业固定资产增加,应记入―固定资产‖账户借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固定资产

600 000

贷:实收资本

600 000

[业务3]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临时向银行借入100 000元存入银行,借款期限为6个月。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企业短期借款增加,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银行存款

000

贷:短期借款

000

[业务4]因进行基建工程需要向银行取得为期3年的借款500 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的长期借款增加,应记入―长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长期借款

500 000

[业务5]用银行存款支付企业承包出去的基建工程款项400 000元。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基建工程所需的建筑支出增加,应记入―在建工程‖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在建工程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0 000

[业务6]向外地东方公司购进甲材料4 000公斤,单价5元,计买价20 000元,供货方代垫运杂费1 000元,以上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表明甲材料的买价20 000元,采购费用1 000元,采购成本共计发生21 000元,应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所有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甲材料000

贷:银行存款000

[业务7]从外地南方公司购进甲材料8 000公斤,单价4.80元,乙材料12 000公斤,单价6元,款项尚未支付。

这项业务表明,购入甲材料38 400元,乙材料72 000元,应付账款增加110 400元。应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甲材料

400

——乙材料

000

贷:应付账款——南方公司

400

[业务8]开出转账支票,以银行存款支付前欠南方公司货款计110 400元。

这项业务的发生表明应付账款的减少,银行存款同时减少。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应付账款——南方公司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业务9]开出支票以银行存款48 000元,发放本月职工工资。

这笔经济业务表明银行存款减少,应付职工薪酬也相应减少,为此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应付职工薪酬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业务10]以现金1 550元购买办公用品,其中车间用办公用品950元,厂部管理部门用办公用品600元。

办公用品属于消耗物品,一般因为它数额不大,在购入时直接作为费用处理,分别记入―制造费用‖账户和―管理费用‖账户借方及―库存现金‖账户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制造费用

950

管理费用

600

贷:库存现金550

[业务11]销售给大华公司电子产品500件,每件售价100元,计50 000元,款项全部收到存入银行。

这项业务发生,一方面表明企业销售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另一方面货款收到并存入银行使企业银行存款增加。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银行存款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000

[业务12]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3 000元。

这项业务表明,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使产品销售费用增加和银行存款减少,产品销售费应记入―销售费用‖账户,为此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销售费用

000

贷:银行存款000

[业务13]向银行提取现金15 000元备用。

这笔业务表明库存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库存现金

000

贷:银行存款000

[业务14]企业因对外投资收到被投资单位交来的投资收益16 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业务表明,企业对外投资取得收益引起投资收益增加和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和―投资收益‖账户的贷方。作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借:银行存款000

贷:投资收益000 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目前总分类账户一般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有的是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有的是企业自行设置。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一)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即对明细账户起控制作用;

(二)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三)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四)核算内容是相同的;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互相补充,互相结合,既总括又详细地反映同一事物。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也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平行登记的要点如下:

1.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

2.借贷方向相同。

3.所属会计期间相同。即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在记入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登记的同一会计期间,在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登记。

4.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1)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注:本期发生额公式可拆成两个公式:

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总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余额合计

(3)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例13】某企业200×年10月31日总分类账―原材料‖账户借方余额为91 000元,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如下:

明细账户名称 数量 单价 金额

甲材料 300吨 200 60 000

乙材料 1 500千克 10 15 000

丙材料 2 000件 8 16 000

合计

000 该企业200×年1O月31日总分类账中―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余额为56 000元,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如下:

明细账户名称 应付金额

兴华公司 26 000

振兴公司 30 000

合计 56 000

该企业在11月份中,发生有关―原材料‖和―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经济业务如下:

1.11月5日,向兴华公司购入甲材料200吨,单价200元;乙材料500千克,单价10元,合计金额为45 000元。

根据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甲材料

000

——乙材料000

贷:应付账款——兴华公司

000

根据这笔分录,既要在―原材料‖和―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同时还要在它们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

2.11月9日向振兴公司购进丙材料3 000件,单价8元,共计24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对于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丙材料

000

贷:应付账款——振兴公司

000

对这笔分录,要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借方登记,在―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贷方登记。同时还要在丙材料明细账户的收入栏进行登记和―应付账款‖振兴公司明细账的贷方栏进行登记。

3.11月12日车间向仓库领用材料一批投入生产,其中甲材料400吨,单价200元;乙材料1 000千克,单价10元;丙材料4 000件,单价8元,共计122 000元。

对这项业务,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生产过程占用资产增加,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借方,材料减少应记入―原材料‖账户贷方,为此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000

——乙材料

000

——丙材料

000

根据这笔分录要在―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借方及其所属明细账户中登记(略),还要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甲、乙、丙三个原材料明细账中登记。

4.11月20日以银行存款偿还兴华公司货款40 000元。根据这项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兴华公司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根据这笔分录,除在―应付账款‖和―银行存款‖两个总分类账户中登记外(―银行存款‖总账省略),还应在―应付账款‖所属的兴华公司明细账中登记。总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原材料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月 日 1

期初余额

借 91 000 1 向兴华公司购入 45 000

借 136 000 2 向振兴公司购入 24 000

借 160 000 3 生产领用

000 借 38 000 30

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69 000 122 000 借 38 000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甲材料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计量单位 单价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1

期初余额 吨 200

300 60 000 1 向兴华公司购入 吨 200 200 40 000

500 100 000 3 生产领用 吨 200

400 80 000 1O0 20 000 30

本期发生额及余额

200 40 000 400 80 000 100 20 000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乙材料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计量单位 单价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1

期初余额 千克 10 500 15 000 1 向兴华公司购入 千克

500 5 000 000 20 000 3 生产领用 千克 10 000 10 000 1 000 10 000 30

本期发生额及余额

500 5 000 1 000 10 000 1 000 10 000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丙材料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计量单位 单价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1

期初余额 件 8 000 16 000 2 向振兴公司购入 件 8 3 000 24 000

000 40 000 3 生产领用 件 8 000 32 000 1 000 8 000 30

本期发生额及余额

000 24 000 4 000 32 000 1 000 8 000

总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应付账款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月 日 1

期初余额

贷 56 000 1 购入甲、乙材料款

000 贷 101 000 2 购入丙材料款000 贷 125 000 4 偿还货款 40 000

贷 85 000 30

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40 000 69 000 贷 85 000 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兴华公司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月 日 1

期初余额

贷 26 000 1 购入甲、乙材料款

000 贷 71 000 4 偿还货款 40 000

贷 31 000 30

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40 000 69 000 贷 31 000

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名称:振兴公司

200×年 凭证号数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月 日 1

期初余额

贷 30 000 2 购入丙材料款000 贷 54 000 30

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000 贷 54 000

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核对

为了保证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每隔一定时期,需要对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记录进行核对。

由于平行登记的结果,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存在以下数量关系:

1.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与其所属的各个明细分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之和必然相等。

2.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与其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必然相等。

通常这种核对是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进行的。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表

200×年11月30日

明细账户 计量单位 单价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数量 金额 收入 发出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甲材料

乙材料

丙材料 吨

千克

件 200 300 500 000 60 000 000 000 200

500 000 40 000 000 000 400 000 000 80 000 000

000 100 000 000 20 000 000 000

合计

000

000 122 000 38 000

上表合计数应分别与―原材料‖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及―期末余额‖核对相符

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表

200×年11月30日

明细账户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兴华公司 26 000 40 000 45 000 31 000

振兴公司 30 000

000 54 000

合计 56 000 40 000 69 000 85 000

上表合计数也应当与―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的相关数据核对相符。

作用:把日常核算的明细资料加以综合,借以检查每个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可靠,是加强日常核算、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四章 会计凭证

本章为次重点章节,历年考试的分值在10分左右。会计凭证也是我们在实务工作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学好这章,对我们的实务工作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填制和审核的要求、错误更正等的方法。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任何单位办理一切经济业务,都要经办人员或有关部门填制或取得能证明经济业务内容、数量、金额的凭证。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本环节,也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日常监督的重要环节。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是重要的会计资料。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会计凭证是表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和完成的证据;

(2)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3)会计凭证是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例题1?单选题】会计凭证不是()。

A.记账查账的重要依据

B.编制会计报表的直接依据

C.记录经济业务的书面证明

D.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编制会计报表的直接依据主要是总账和明细账。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填制会计凭证,在会计凭证上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内容。这样,一是可以证明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二是可以为登记账簿提供依据和条件;三是为日后对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和检查提供必要的原始资料。

(二)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并由有关部门和人员签章,从而明确了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这必然增强经办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今后发现问题时查明责任归属。

(三)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可以检查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等规定,是否符合企业计划和预算进度,监督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及时对经济活动进行事中控制,保证经济活动健康运行,从而严肃财经纪律,有效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例题2?多选题】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

A.原始凭证

B.外来凭证

C.自制凭证

D.记账凭证

『正确答案』AD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概念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原始凭证的质量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原始单据不是原始凭证,由于它们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不能作为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的依据,如:材料请购单、债权债务对账单、销售合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派工单等。

【例题3?多选题】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原始凭证的有()。

A.经济合同

B.转账凭证

C.银行对账单

D.借款单

『正确答案』ABC

【例题4?判断题】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不可能同时取得多份原始凭证。()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有可能同时取得多份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注意例子,一般容易出选择题)

(一)原始凭证按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外来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买材料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转来的各种结算凭证、对外支付款项时取得的收据、职工出差取得的飞机票、车船票等。

2.自制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企业购进材料验收入库时,由仓库保管人员填制的收料单、车间或班组向仓库领用材料时填制的领料单,还有限额领料单、产品入库单、产品出库单、借款单、工资发放明细表、折旧计算表等。

【例题5?多选题】下列凭证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有()。

A.付款收据

B.银行转来的各种结算凭证

C.工资发放明细表

D.出差人员车票

『正确答案』ABD

(二)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1.一次凭证

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凭证手续是一次完成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外来的原始凭证一般都是一次凭证;在自制的原始凭证中,大部分都属于一次凭证。如材料、产品入库时,仓库保管人员填制的―入库单‖;支付工资的填制的―工资单‖;还有收据、发货票、销货发票、收料单、银行结算凭证等。

2.累计凭证(一次一次填多笔经济业务)

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

累计凭证是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这类凭证的填制手续是多次进行才能完成的。它一般为自制原始凭证,最具有代表性的累计凭证是―限额领料单‖。

3.汇总凭证(一次性综合填多笔经济业务)

汇总凭证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汇总填制的原始凭证。它也是一种自制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凭证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销售日报等。

(三)原始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可以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1.通用凭证

通用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通用凭证的使用范围,因制作部门不同而异。可以是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也可以是全国通用。如全国统一的异地结算银行凭证,地区统一规定的发货单等。

2.专用凭证

专用凭证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折旧计算表、借款单、工资费用分配表等。

【例题6?单选题】差旅费报销单按填制的手续及内容分类,属于原始凭证中的()。

A.一次凭证

B.累计凭证

C.汇总凭证

D.专用凭证

『正确答案』C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注意区别于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也称为原始凭证要素):

1.原始凭证的名称(如,河南省商业企业专用发票);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和凭证编号;

3.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开头的客户名称);——记账凭证无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红章,代表开据单位);——记账凭证无

6.有关经办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记录要真实

原始凭证所填列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实际情况。

2.内容要完整

原始凭证所要求填列的项目必需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和省略。

3.手续要完备(签名、盖章:谁出票谁盖章,谁经手谁签字)

(1)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他指定的人员签名盖章;

(2)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

(3)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

(4)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盖章。

4.书写要清楚、规范。

(1)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

(2)大小写金额必须相符且填写规范:

①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

ⅰ)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ⅱ)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

¥1008.—

¥1008.00

¥1008.30

¥1008.3—

¥1008.32

②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书写;

ⅰ)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ⅱ)大写金额到元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到角为止的,可以写―整‖或―正‖字;有分的,不写―整‖或―正‖字。如小写金额为¥l008.00,大写金额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零捌元整‖。

5.编号要连续。

如果原始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

【例题7?单选题】大写金额为壹拾伍万零伍元伍角,在填写发票小写金额时,应写为()。

A.150005.5

B.¥150005.5

C.¥150005.50

D.¥1500050.50

『正确答案』C

【例题8?单选题】原始凭证填制时,不要求做到的是()。

A.阿拉伯数字不能连写

B.凭证错误不得涂、擦、挖补

C.记录真实,内容完整

D.会计分录正确,编制规范

『正确答案』D

【例题9?多选题】对原始凭证发生的错误,正确的更正方法有()。

A.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

B.由本单位的会计人员代为更正

C.金额发生错误的,可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D.金额发生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

『正确答案』AD

【例题10?判断题】原始凭证发生的错误,正确的更正方法是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正确答案』×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比较重要)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原始凭证只有经过审核无误后,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和记账的依据。

(一)审核的主要内容

1.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真实性的审核包括:凭证日期是否真实、业务内容是否真实、数据是否真实等内容的审查。对外来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单位公章和填制人员签章;对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此外,对通用原始凭证,还应审核凭证本身的真实性,以防假冒的原始凭证记账。

2.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是否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是否符合规定的审核权限,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凭证传递和审核程序,是否有贪污腐化等行为。

3.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等。

4.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审核原始凭证各项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有漏项情况,日期是否完整,数字是否清晰,文字是否工整,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凭证联次是否正确等。

5.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审核原始凭证各项金额的计算及填写是否正确。

6.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在规定时间内编制和处理等。

(二)审核后原始凭证的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例题1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原始凭证审核内容的是()。

A.凭证是否有填制单位的公章和填制人员签章

B.凭证是否符合规定的审核程序

C.凭证是否符合有关计划和预算

D.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对于外来原始凭证必须要有填制单位的公章和人员签章),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符合有关的审核程序),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原始凭证不涉及会计科目的使用。

【例题12?单选题】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和违法收支,应当()。

A.不予接受

B.予以退回

C.予以纠正

D.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正确答案』D 第三节 记账凭证

《基础会计》课 篇6

关键词 职业技术;植物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152-3

农业是国家之本,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化的发展日趋白炙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明显,农业方面更是如此,不能再是以往的只要有力气就能种田的状态,而是转为对科技和技能迫切的需求,农校作为技能型人才输出基地的高等职业学校,对此肩负不可忽略的责任。

《植物与植物生理》[1],首先,作为植物工程系的基础学科有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在此之前学生或多或少接触或认识一些植物,甚至能详细地知道哪些是什么名字、怎样去种植,但缺少一个系统的认知,通过对植物基础的学习,学生对植物学就会有一个全面的、全新的认识,同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其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其次,该课程也是学习其他专业课如生态学、植物生长环境、植保等课程的基础,只有学好植物基础这门课程,才能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作下铺垫;该课程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两大部分,解剖学中包涵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解剖,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史;分类学中涵盖了低等到高等植物的科、属、种,甚至是亚种的分类。如此重要的课程需要学生记忆的抽象内容较多,枯燥背诵记忆会使学生心生厌恶,甚至对整个专业的学习产生反感;相反,如果把这些知识和实验、实践课配合起来教学,使理论联系实践来加深理解和记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江苏省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对植物基础教学的改革,一改以往以老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死板教学。

1 《植物基础》实验、实践课现行教学改革的优点

1.1 《植物基础》实验、实践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加大

在植物课的课程设置中,提高实验、实践课的所占比例。实践课的增多,使学生更多的在实验室或自然环境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在理论教学中应用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可是也不能百分之百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即使学生有兴趣学了,但很快又会忘掉,而在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后若及时的给学生开展实验或实践课,那么学生的记忆很快又回来了,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1.2 实训地点的增加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已有百年历史,之前又以农业教育为主,才称为农校,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充分利用该校的资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实践机会;为了让学生能够仔细观察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状态、习性、特点,又开启了校外的实习基地,丰富学生对生物群落的认知,为生态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该校还专门配备了校车,方便了学生外出实习,当天去当天回来,既方便了出行,又保证了安全。

1.3 专业实践教材的编写

江苏省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李慧主任不辞辛苦,亲自编写了一本适合该校技能型人才培育的教科书《常见杂草识别及防除原色图谱》[2],图文并茂,并且选择的图片尽可能是学生平常能见到的原型,不仅包含了草本植物的科、属、种及其形态特征,还包涵了其生长特性及作为杂草的防治,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植保知识,专门针对该校新生初学专业课又没有基础的情形。

1.4 实验课坚持少讲多练

在学生的实验课上更是坚持少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技能训练机会,每次实验课,任课教师只讲本次实验的关键,提示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时间一般不超过15 min,把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其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植物的生长、繁殖、培育和作用等,做到印象深刻,让学生的知识更接近实际,也为学生将来深入社会进行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验、实践课存在的弊端

2.1 实习时间安排欠妥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实习时间大多安排在学期末,也就是在6月底,虽说这个时期植物生长旺盛,一些根、茎、叶以及花都生长出来,但是作为作物的1个标识,“果实”却没有长出来。

2.2 实习实践较短

由于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所以,出于人身安全考虑,不能像大学生那样利用一段时间如一个星期或半个月,带着学生出去系统的实训,亲身体会大自然,也不能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2.3 实验器材的缺乏

很多实验器材都已老旧,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实验室较少,不能如期的安排实验课,需要调整;显微镜看不清楚,或有斑点;实验器具不能做到人手一件,需要几个人甚至一组一件,使用时有混乱感等等

2.4 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外出实训的考核评定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各方面表现的综合评价,往往以学生认识植物的种类多少和标本的制作质量来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并且随机性较大,所以,学生的意见也较大。

3 相关解决对策

3.1 实习时间的安排

实习时间的安排最好能分为2次,一次在6月底,一次在9月初。这两次的季节最是植物生长旺盛时期。6月,植物的花叶大多数已经长成,适合学生的形态辨别;9月,植物果实已生长成熟,叶、花和果实是辨别植物的形态学重要特征,这两个季节的实习安排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对植物基础的学习。

3.2 实习时长

基于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都较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外出对于他们来说更兴奋,嬉闹是他们的天性。所以,为了不剥夺他们的天性,又能更好的安全学习,多安排校内实习,采取增加经费,多开辟校内实习基地,引进一些新品种植物,如热带的或国外进口的植物,让学生在校内学习,既保证安全又学到新知识。

3.3 实验器材的更新

多增加实验室拨款,可以申请相关经费补助,将老旧的实验器材逐批更换为先进的实验器材,同时做到专人保管,登记使用,责任到人,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使用公共器材的责任心,也促进学生对器材的爱护使用。

3.4 考核评价体系

需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因为学生最终是走入就业岗位,面对的不单纯是植物,更多的是为人处事,应对问题的态度,这也决定了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

以上这些是广大教师们关于植物基础这门学科在实践教学中的感想,所说所想是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实践中的困难有些无法一概解决,只能慢慢地提高,尽最大可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和氛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沈建忠,范超峰.植物与植物生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2] 李慧.常见杂草识别及防除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赵中正)

《基础会计》课 篇7

关键词:微课,基础会计,应用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学科, 在应用中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而且, 学生要是能熟练地掌握住这门课程对以后的会计生涯会有很重要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课时有限,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很难一一解决,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教师教学效果不佳。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 微课的出现激发了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一) 概念

微课程又被人们称作为微课,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微小教学课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微课作为教学素材, 还可以将微课做成帮助学生预习、复习,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微课以视频、短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把握住学习重点。微课教学深受国内外教师的喜爱, 并在课堂上广泛应用, 在线教学与移动教学模式得到了教师们的好评[1]。

(二) 特点

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播放视频内存较小, 通常3、5分钟就能播放完, 而且学生在课后还能将微课进行下载, 随时随地观看, 可以有效地巩固教学中的知识点, 从而减少在课堂上学生人数较多不能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的问题。虽然我国正处于微课教学探索阶段, 通过教育人员不断研究, 可以有效提高微课教学成果,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优势

(一) 将教学资源共享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将信息资源进行不断研究, 再将其共享到各个教师之间[2]。随着微课的出现, 改变了传统的资源共享方式, 并将其不断创新, 打破了传统的地域与时间的限制, 教师只需要使用多媒体就能将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点, 从而做到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进步的教学目标[3]。此外, 教师可以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与难点剪辑, 并将其制作成资料库, 学生通过标题就能找到对应课时的知识点。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化技术也在快速的提升, 视频教学深受学生们喜爱。微课教学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 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学生还可以自行掌握学习方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 将教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

在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一、麻木的向学生传授知识, 没有任何的生动形象的表达, 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很难掌握住一些知识点。微课教学的出现能够将各种知识点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表达出来, 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轻松环境下就能了解知识, 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 科学合理教学方法

只有不断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名教师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也正是如此,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4]。教师根据适当的题材为学生准备对应的教学软件, 进行微课教学, 对于那些难度较高的方式教师仍应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 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费用这一课时, 就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案例:光明电厂在采购人员在出差时, 预支旅游经费为800元, 回到厂子内进行报销, 准予报销500元, 那么剩下的余款需要以现金的形式进行返回。会计人员在编制时需要准确表明该人员向厂子借:管理费用500元;现金300元;贷:其他应收款为800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列举多种实例, 让学生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这样学生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 遇到问题时不会气馁。

(二) 创设教学情境

学校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地点, 同时也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一个地点, 因此学校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关系。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跟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播放对应的微课内容, 让学生身临其境, 牢牢掌握住基础会计课程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立课堂亮点, 创立全新的情境教学, 增强学生对基础会计的了解。比如说在对企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进行记账时, 需要引入一些企业的某个月份的存款数据进行核算, 并采用全真日记账簿, 将数据进行逐个登记, 并做到日清日结,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好公司的库存现金额度。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

(三) 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虽然说课内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知识补充延伸, 但是课外拓展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5]。微课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学生观看更为直观的教学内容, 从而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外拓, 同时实践了解更多知识, 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基础会计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 因此教师想要更好的表达其中的知识点就应该进行微课教学, 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 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本文对中职会计应用基础课程在微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希望专业人员加强对会计应用基础课程在微课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会娟.浅议微课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 2015 (18) :73.

[2]陈涵.微课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以“提取现金业务的办理”的微课设计为例[J].技术与市场, 2015 (9) :304-305.

[3]陈浩.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25) :27.

[4]林月华.微课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以“销售折让的核算”的微课设计为例[J].福建轻纺, 2016 (3) :49-51.

《基础会计》课 篇8

双语教学, 是指同时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授课。目前各个高校所开设课程中的“双语”主要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因此, 如何让学生用英语理解专业知识至关重要, 而会计双语课和其他双语课的不同或更高的难度还在于, 会计学科具有技术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属性, 即技术性上具有共通性, 但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国别差异 (朱洪荭等, 2008) 。我国的会计设置虽然不断在向国际接轨, 会计准则也在变化, 但是基本还保留着原苏联的模式和中国特色, 在指导思想上有很大不同, 很多细节如账户设置、会计处理上差异较大。而合作办学要求用西方的教材, 学生在接受西方的内容之后, 接触我国的各种会计考试和会计实践, 对国内企业的业务处理无法适应, 所以会感觉无所适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是所有从事国际合作办学中, 会计专业老师费尽心思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同时, 由于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双语课程, 学生事前并未学过中文专业知识, 教材和考试全是英文, 不利于学生的复习和理解, 尤其是对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是一大挑战。因此, 针对课程的不同特性, 需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方法,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真正学到专业知识, 并能学以致用。

二、会计双语课教学方式选择

会计双语课教学方式可以分成四种 (朱建华, 2010) :一是用英语按中国会计准则制度讲授;二是用英语按国际或英美等国家会计准则 (以下简称国外会计准则) 讲授;三是用汉语讲中国会计准则, 用英语讲国外会计准则, 即穿插式教学;四是用英语同时介绍中国和国外会计准则。采用哪种方法讲解最合适, 根据个人理解, 要看学习目的、教材选择和适用对象。第一种方式, 常用于一般高校会计学科双语课程, 学生不以出国为目的, 不用和国外高校进行沟通协调, 因此采用多是国内学者编著的英语教材, 内容体系和国内教材基本相同, 类似于会计英语, 只是将国内的会计处理进行翻译, 讲解时主要是以国内为主, 学生重点掌握的是会计专业术语, 知道国内的会计如何用英文进行处理和交流。第二种, 常用于国际合作办学中会计双语课程, 因学生出国的需求, 需要和国外高校负责人就教材选择和内容讲解进行沟通确认, 因此采用国外教材, 其结构安排和会计处理均是国外体系, 讲解的时候要按照国外的准则进行。第三种和第四种是在上述两种的基础上根据授课对象和具体课程进行合理安排的。如果是国内一般高校开设的会计双语课, 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会计, 学生对会计还非常陌生, 同时对英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因此采用第一种方式比较合适, 同时讲解国外会计无太大必要, 且容易混淆知识点, 加大理解难度。但如果是对稍高年级开设中级会计或审计之类的双语课程, 学生已学过基础会计和其他一些专业基础课, 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可能已经通过, 对英文的理解有所加强, 因此可以稍微增加国际的会计处理, 但要以国内为主, 国外为辅。如果是国际合作办学中的会计双语课, 如基础会计这样的课程, 可以只采取第二种方式, 但因为有些同学不需出国, 而且需要考会计证之类的国内证件, 可以采用第四种方式, 讲解国外会计处理时, 同时介绍国内的做法, 但需要掌握好度, 因学生初学, 容易混淆。如像中级会计这样的课程, 针对不出国的同学, 因为考研、考注会或考职称和在国内就业的需要, 可以采用第三种方式, 增加课时补充国内的会计处理, 这时候用汉语讲解国内准则, 用英文讲国外会计准则。

三、国际合作办学中基础会计的课堂组织与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和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入门课程, 如果基础会计理解不了, 很难再深入学好中级会计和其他会计类课程。基础会计的核心关键就是“基础”二字。因此, 在讲授的过程中, 一定要讲明白原理, 为什么这样处理, 最基本的规则是什么。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基础会计课程, 为满足学生出国需要, 采用国外教材, 讲解国外的内容和体系, 同时, 还要就国内的会计处理向学生进行介绍, 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外和国内的差异。笔者采用上述第四种教学方式, 即用英语同时介绍中国和国外会计准则。当然, 侧重点还在于国外会计准则的讲解和学习, 国内会计准则的要求会适度介绍。很多学者关于如何处理会计双语课的问题都是大而化之的介绍, 如教材选择、师资培训、教学方法多样化、考核内容变革等 (刘赪, 2009;刘玮玮, 2010等) , 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的比较少。笔者以基础会计为例, 根据自身经验, 介绍了国际合作办学中的会计双语课是如何进行,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的。这就需要解决五个关键问题。

1、语言问题

很多学生学不好专业课, 有一半的原因是语言的问题。因为涉及到英文的专业术语, 学生无法像中文一样提前预习, 这会造成课堂上进度较慢, 需要专业老师详细讲解这一点, 在会计专业尤为突出, 而基础会计则更甚。学生对会计几乎无了解, 英文几乎也无法预习, 即使看中文教材, 但中文很难与英文的术语对照起来。因此, 基础会计的专业理解, 几乎全靠老师的讲课。这样的话, 如何能让学生克服语言问题, 理解专业知识, 成为基础会计老师很大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 现总结出解决语言问题的几点经验。

(1) 在开始讲授课程各章节内容之前, 先将关键专业术语用中文标注。简单介绍这些术语的含义和在本章节的地位, 让学生先对其了解并留有印象, 然后在上课过程中, 学生就会对这些术语有了感知, 便于更快更好地理解专业内容, 不影响上课进度。如在讲解会计要素时, 有很多关键的会计专业术语, 应在讲解部分专业知识之前, 先将英文和中文对照的关键词在PPT上向学生展示, 并作简单介绍, 此时, 学生可以做笔记, 将中英文对照起来。如Assets (资产) 、Liabilities (负债) 、Owner’s equity (所有者权益) 、Accounts receivable (应收账款) 、Accounts payable (应付账款) 等。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这些关键术语不应一次过多介绍给学生, 可能到几次课后才会用到, 学生会记忆吃力, 可以将一章分几部分安排好, 然后每讲一部分前给学生一些关键词, 这一部分讲完, 再给一些关键词, 进行下一部分讲解。

(2) 讲课内容中, 注重安排好中英文比例。会计双语模式可以分成三种:渗透模式, 日常授课以母语为主, 然后将第二语言日渐渗透到母语教学中;整合模式, 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活动, 难度小的用英文, 难度大的用中文;主体模式, 教师用英语讲授前沿的会计理论知识 (洪荭, 2008) 。基础会计一般安排在学生大二上学期, 因此用整合模式更合适。在涉及到口语交流时, 可以用英文进行沟通, 但涉及到会计术语及主要会计重点及难点知识, 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英文, 多用中文进行解释。一般程序是, 先把定义、规则或要求等用英文介绍, 甚至语法的构成也要补充, 然后, 重点用英文详细解释。这时候, 中文比例较高。当学生充分理解含义后, 开始进行应用, 如开展习题、案例等进行练习时, 就可以用全英文进行。这样, 一方面, 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 也让学生锻炼了英文的理解能力, 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2、专业问题

会计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技术性强, 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因此讲解专业知识时要多种方法并用。

(1) 在介绍比较难记晦涩的会计术语时, 使用学生能理解的形象语言, 并要用实物辅助, 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术语的含义。如介绍账户和分类账的定义时, 先介绍科学严谨的定义, 然后告诉学生账户和分类账的关系, 类似书页与书的关系。所有的书页合在一起就构成一本书, 也即企业所有的账户放在一起, 也就构成了分类账。同时, 将会计账薄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看到实物, 就会对这些概念有具体和形象的认识, 记忆更深, 理解更好。

(2) 在课堂上, 引入小案例, 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与分析, 注重启发与互动。如在讲会计的概念和原则时, 其定义比较抽象, 如何理解实体概念 (Entity Concept, 国内通常称为会计主体假设) , 就要引入小案例, 如一个人同时开办两家企业, 一家是咖啡店, 一家是化妆品店, 那么,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 这两家店都归属你一个人, 可以将业务或经营成果集合在一起, 但从会计角度上来说, 业务必须要分开核算, 不能混合在一起。当然, 你个人的财产也不能和这两家企业的任何一个相混淆。还有稳定货币计量概念 (Stable-Monetary-Unit Concept, 国内通常称为货币计量假设) , 可以用一家超市进行举例, 虽然商品有很多种计量单位, 如重量、体积、数量等, 但只有通过货币计量才可以将各种商品加总起来。另外, 货币计量还有一前提, 就是忽视物价变动因素, 假设币值稳定, 这从英文的表达上就能看出来。类似问题, 不胜枚举, 都要采用这些小案例进行教学, 这些案例要和学生的日常认知接近, 便于理解所学内容。

(3) 在课堂组织上, 可以做如下安排。教学前五分钟, 回顾上次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 随堂多做练习。最后, 留有五分钟复习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课下留作业, 并及时批改讲评。同时,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 强调解释疑难点, 下次课再次回顾。通过每次课的这样安排, 不断循环往复, 学生就能区分混淆点, 计牢关键点。

(4) 习题安排。合理恰当及时的习题, 会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国外的教材课后习题很丰富, 考察同样的知识点, 会从多个角度出发, 有选择、判断、解答、案例讨论等。这时候, 选择合适的习题, 就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使学生更有应用感。

3、中西方会计差异问题

在向学生讲解国外会计知识的同时, 向学生介绍国内的情况, 让学生对比记忆, 这样学生在学会西方会计处理的同时, 了解国内的会计处理, 方便学生参与国内的考试和企业实践, 从事国内企业工作。

(1) 课程内容差异。如讲到会计账户时, 西方没有会计科目, 所以设置比较灵活, 但国内财政部统一颁布的有会计科目, 因此企业比较统一, 各有优缺点。西方的会计设置账户名称比较自由, 具有灵活性, 但企业间同样的事项所记账户名称不同, 不利于对比分析。国内的固定, 灵活性受限, 但企业间记账口径高度统一, 便于理解和比较。这样向学生讲解后, 学生就会较好地理解国内外的处理差异。

(2) 实务中账表的差异。除了理论教学外, 还安排有十个课时的课内模拟实验, 让学生充分掌握会计的整个循环, 了解中西方会计实务差异。要求学生从分析业务开始, 进行记账、过账、调账、编制报表、结账, 完成会计循环, 最后要求学生上交各种账页、报表, 让学生知道实际是如何操作的。其中的业务采用国外的英文实验材料, 具体账表采用国内的方式, 如记录业务国外用普通日记账, 国内的却是记账凭证, 国外的普通日记账和我国的记账凭证在格式上差别较大。在进行实验时, 采用我国国内凭证, 并分别说明各自的登记要求。这样, 一个流程下来, 一方面用英文材料, 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西方的会计处理与整个循环体系, 知道报表是如何完成的;另外一方面, 用中国的账表格式, 让学生知道中国实务账页的样子, 可以解决好中西方的实务差异, 加深学生印象。

4、专业拓展问题

结合专业, 向学生引深会计前沿问题。如讲到资产确认时, 强调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能在将来为企业带来利益, 且能可靠计量时, 才能确认为企业资产。这就涉及到目前探讨的一个热点, 就是人力资源是否能够资产化。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但因为人力资源所有权归属于个人, 且具有流动性, 因此不能简单来说为企业拥有或控制, 而且很难用货币进行计量, 所以从现有的资产定义上, 不能确定为企业资产, 需要改变目前的会计要素或会计等式, 对人力资源相关问题展开探讨。这样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前沿性的论文, 如吴泷 (2005, 2010) 、黄晓波 (2007) 、朱炎 (2010) 等的论文。

5、与学生沟通问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 要将会计的知识用双语讲解, 而且是入门知识, 学生会存在很多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除了上课时间的讲授处, 还存在与学生交流与沟通问题。这个交流可以有很多方式, 因上课时间有限, 课下沟通就更重要。可以用E-MAIL、电话、面谈、精品课程网上留言互动等沟通。这样, 能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学生和老师会更加贴近, 学生学习兴趣会更高, 能够更好地学好课程知识。

参考文献

[1]洪荭、曾扶群、张珊珊:完善本科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理工高教研究, 2008 (8) .

[2]朱建华:国际化视角下会计教育的双语教学探讨.会计之友, 2010 (4) .

[3]刘赪:财会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29) .

[4]刘玮玮:关于会计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会计之友, 2010 (2) .

[5]吴泷: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与应用之再思考.会计研究, 2005 (10) .

[6]吴泷: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困境与出路的思考.会计研究, 2010 (1) .

[7]黄晓波:基于广义资本的财务报告.会计研究, 2007 (10) .

《基础会计》课 篇9

美国安然事件以后, 以及另外一些会计准则失效案例的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反思, 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人们把很多目光锁定在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上, 这些案例也使人们开始质疑规则基础的有效性, 关于原则基础模式还是规则基础模式的选择问题也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本文希望通过对两种基础模式的比较能够挖掘到更深一层的含义, 希望能够为我国今后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证据。

2 现实背景

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 提高信息透明度, 对提高经济效率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资源分配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可靠、简练和可理解的财务信息。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应该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目标一致, 然而近几年来一些会计准则实效的案例, 让人们开始思考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的何去何从, 哪种基础下的会计准则更有效, 更能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是人们关注的内容。

2001年11月, 美国最大的能源业巨子——“安然”公司会计造假案事发, 它让安然公司不复存在, 让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分崩离析, 安然事件余波未平, 美国上市公司又爆发出一系列极具震撼力的财务舞弊丑闻, 从而引发了纽约股市大跌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巨大恐慌。为此, 在美国各界的督促下,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加快立法进程, 试图从根本上封堵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制度性漏洞。2002年7月30日, 布什总统签署了《萨班斯—奥克莱斯法案》, 基本奠定了后安然时代美国会计、审计发展和公司治理及证券监管框架, 特别是对美国会计监管、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会计和审计准则制定提出了重大的改革措施, 其中与会计准则制定有关的热点问题就是: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是否要转向以原则为导向?

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将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的漏洞暴露无遗, 美国考虑开始转向以原则为基础会计准则, 其他国家也开始注意两种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的优缺点, 开始思考哪种模式更有效。

3 两种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的比较

当人们面临多种选择时, 通常会对这些选择进行综合比较, 以便科学的选择出更有意义的方案。对于原则基础会计准则和规则会计准则,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 涉及应用价值、适用范围、规范基础等, 更多的比较是关于两者优缺点的比较。

陈继云 (2003) 概括道:原则基础模式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欧洲一些国家使用得比较广泛, 它并没有过于具体规定各种会计处理, 而是基于建立整个框架, 着重于以会计处理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而非形式。大部分的国际会计准则和解释公告都比较简要。这也是原则基础模式的会计准则特征, 它既突出了对经济实质的重视, 也较好地减少例外情况的出现。其缺陷是缺乏具体的会计处理指导, 在执行时, 由于可选择的方式较多和理解不同, 容易出现不同的解释和相似情况下的不同会计处理。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规则基础会计准则) 的优点在于详细的为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各方面提供了指导, 有利于使用者较好地领悟准则的意图, 尤其是在进行会计处理时, 不会由于对准则的理解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

陆德明, 邱昱芳 (2003) 认为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的会计师和外部审计师运用更多的职业判断, 从而可以提高会计师在编制和审计会计报表中的职业水准;应用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可以使会计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变得简洁;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可以大量减少准则的例外事项, 并能减少准则间的冲突, 从而减少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设计和套利行为。但是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 这种基础下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会计师及其审计师更多的运用职业判断, 但是不恰当的判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公司产生财务丑闻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需求而不在于会计制度。其次, 一贯性和可比性是财务报表是否有用的关键特性, 但是职业判断却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这样可能会损害财务信息的一贯性和可比性, 甚至还会出现滥用会计准则的情形。再次, 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中, 各个准则通常仅对具有代表性的范例提供解释和指南, 虽然起到简化准则的作用, 但是同时也留给公司管理层一定的操纵空间。

大量证据表明, 再详尽的会计准则也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财务世界的挑战, 而且它们提供的标尺常常只能从形式上而无法从实质上衡量这些准则是否被遵循。委员们认为, 对于任何制定准则的机构而言, 要预测可能存在的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财务往来以及商业关系并制定出相应准则, 详尽的准则在它们发布之时很可能已经是不全面的或过时的了。此外, 此类准则使得追求自身利益的经理们可能在遵循准则的幌子下操纵报告结果。结果当审计师发现, 当详尽的准则成为经理们的辩护之辞时, 要阻挠此类操纵财务报表的行为将更加困难。

国外学者有人用实证研究来讨论两者的优缺点, 比如, 说Nelson等人 (2002) 的结论, 刻板严格的准则增强了经理们寻找机会操纵财务报告结果的能力, 并由此削弱了准则的效果。而一些学术研究间接的支持规则导向制准则, 他们证明, 严格的GAAP准则为审计师发挥监管作用提供了其所需的合法理由。弹性准则加剧了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冲突, 而且他们之间必须经过更多的协商和沟通。

4 总 结

从我国相关文献来看, 大部分文献在对两者比较结束后都倾向于选择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 而且很多文献都是以美国为例, 来研究从规则基础会计准则向原则基础会计准则的转化, 大都讨论了原则基础会计准则的优越性以及适用性。目前, 学术界比较推崇原则基础会计准则, 其更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目标。然而, 这种模式实施起来的要求比较高, 比如说对会计从业人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 因为该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下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 可以看出职业判断是一把“双刃剑”, 当会计人员不能领会准则的含义时会作出错误的职业判断,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但是不可能制定出一条能适用于所有情况的通用准则, 要确定在特定情况下何为公允报道、何为恰当的处理方法, 职业判断是必不可少、不可取代的。再如, 该模式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虽然实施起来存在诸多困难, 但是原则基础会计准则更能提供有效、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是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 这是由我国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 这种方式更适合我们, 因为目前我国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仍然较低, 而且我国的独立审计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实务中受到执业环境、时间、成本、审计人员能力等各方面的制约, 同时在目前的情况下, 规则基础会计准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使得财务报告容易被使用者所理解, 更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当然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会向着原则基础模式转化, 只是时机未到。

参考文献

[1]陈继云.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比较研究——基于美国规则基础模式与原则基础模式的分歧[J].财会通讯, 2003 (8) .

[2]罗勇, 刘秀兰.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11) .

[3]陆德明, 邱昱芳.会计准则制定:以原则为基础还是以规则为基础[J].财经论丛, 2003 (1) .

[4]林钟高, 吴利娟.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原则导向抑或规则导向[J].财经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 2003 (125) .

《基础会计》课 篇10

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否, 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而且还反映了企业会计工作和企业管理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会计职能的扩展, 会计基础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1 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指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 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会计账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 报送期限;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要求、数据安全、资料保管;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会计人员配置和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职责分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立和执行;会计工作的交接程序以及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等。

2 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 大多数单位已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结合起来, 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 水平稳步提高, 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 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突出表现在:

a) 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未根据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岗位责任制度不明确, 账务处理程序不科学, 内部管理松弛, 内部牵制制度不合理,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不健全, 计量验收制度不严格, 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执行不严密,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b)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配置不合理。一些单位会计人员存在无会计从业资格上岗, 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也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未完全按照“互不相容职务”的原理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 没有明确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c) 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的核算不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 不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 如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 基本要素不齐全, 购买大宗物品没有清单, 没有验收证明, 支付款项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记账凭证内容不完整, 不能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 不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 相关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企业的成本数据和盈余状况;自制原始凭证不统一, 白条入库现象屡禁不止;在账户管理中, 未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 “账外账”、“小金库”严重;企业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 而且“账表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企业没有完整正规的报表报送系统, 各表间没有完整严密的勾稽关系;电算化会计知识缺乏或老化, 对本企业电算化会计的软件、硬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的组成内容不甚清楚等等。

d) 一些重要会计政策不明晰,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能遵循一贯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 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电算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严重, 导致会计档案不完整和不安全。

e) 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有的形同虚设, 使得工作难以按章办事, 工作随意性大, 财务管理与监督作用大打折扣。

3 产生问题的原因

a) 企业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薄弱。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 即内部会计管理失控, 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有些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无序, 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不重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 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相当普遍。

b) 相关法制不够完善与健全, 现有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 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制环境。尽管《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金管理条例》、《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规对弄虚作假和会计核算不规范行为作了许多规定与限制, 但有不少制度法规范围和标准滞后于新的经济形势, 远远不能够满足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给会计核算中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温床。

c)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陈旧, 内部监督不力。对会计人员管理观念陈旧, 会计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 不够民主, 管理随意性强, 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抑制了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 往往一个人身兼数职, 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这些问题, 不仅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因此,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4 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措施

4.1 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

各级领导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如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为了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连续数年积极开展会计质量达标升级活动, 制定了会计质量标准化达标升级考核细则, 每半年在集团公司范围内进行检查考评, 并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实行奖优罚劣机制, 有力地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扎实、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 为公司的做强做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2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是为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明确财务职能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 内容庞杂, 要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 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 使企业核算更加明确、简化, 业务流程更加优化, 运行效率更加提高。在实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 更应加强职责划分, 将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完成, 以防止一个部门和人员可以操纵整个财务处理过程, 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 同时还应当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 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行、债权债务的管理等。只有这样, 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使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 最大限度地发挥财会人员的积极性, 使财务工作能够稳步有序地进行。

4.3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其有效的运行, 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因此,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 科学设置会计岗位, 合理配置财务人员, 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 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 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 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 建立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会计岗位定期轮换, 不但可以让财务人员全面掌握会计业务, 提高业务素质, 还能将会计业务中的漏洞在岗位轮换过程中暴露出来, 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最后, 充分发挥内部岗位的牵制作用。从会计凭证到账表的合法性、资产的完整性、成本费用的可靠性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 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彻底杜绝造假事件, 隔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 防止经济舞弊和经营决策的失误, 全面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与制度化,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4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它可以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企业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的经济有效性进行再审核, 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4.5 加强学习培训, 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

各级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熟悉并能正确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 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切实贯彻财务会计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核算细则, 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法制与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强化财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 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是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基石, 应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通过定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工作在全社会的诚信品质和信用度, 使全体财务人员形成“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的职业理念, 这是每个财务人员必须遵守的铁定法则。财务人员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要坚持原则, 实事求是, 要抱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投入到会计核算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参与企业全面管理, 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5 结语

总之,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量大的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广泛开展, 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各单位要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利用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契机, 努力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促进单位内部制约机制不断完善, 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薛秀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J].经济师, 2007 (11) :159-160.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篇11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仅仅掌握理论,会做一些题目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课本上模式化的经济业务和现成的答案,真正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不会有一模一样的。而基础会计的教学难点在于概念的细分化和理论的不易理解。因此,笔者在讲解理论时,总是结合大量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真正掌握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学习是为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练习册,那么这样的学习不会有任何效果,也无法应对毕业之后的工作。比如,在基础会计中,学会做会计分录是重点之一。

笔者在课堂上首先向学生演示用ppt做成的课件。将会计账户的分类和逻辑关系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在学生对此有了明确的系统认识之后,尝试将每一个会计账户都向学生做大致的讲解,然后每个账户讲解完毕之后随机出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做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较快的掌握会计账户的用法。比如,借方和贷方应各记什么内容,借贷方表示增加还是减少,期末余额应记在哪一方等等。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于账户的直观印象会加深,也就为下一步学习做会计分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账户讲解完毕之后,要向学生讲解如何做会计分录。这时学生还只是了解了账户的作用和概念,还不会具体应用。有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容易将某些账户混淆。这时,如果还是讲解理论学生已经很难理解了。

笔者会大量使用实际的经济业务来向学生讲解如何做会计分录,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每一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上做题,每一个学生也都会被提问到。这样,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会大大增强,每个人都会紧张起来,积极思考,抓紧时间做好练习,以便在老师提问时能够回答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练习之后,学生们的熟练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时,教师可以从主导地位转为辅助地位。比如,可以将某企业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实际业务作为题目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两个星期之内完成。教师只是提醒学生应注意哪些知识点的应用,其他的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每节课查看一下学生的进度和他们出现的问题。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在班级内部解决大部分的学习问题。在时间到期时,分阶段讲解习题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对照检查,如果有错误,首先让学生自己查找原因,并用课堂上学过的方法,比如红字冲销法等进行纠错。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错误的地方应着重讲解,并且让学生重复做此类习题。笔者还会在课下与学生交流,找到之所以大量出错在某一方面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也能够很好的提高自己的实务操作技能,从而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另一方面,由于基础会计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门课程,因此,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他们是否能学好这门课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会技能和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在走出校园之后,没有老师会天天监督他们上课、自习等等。但是工作的内容是不断在发展变化的。如果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今后必将被社会淘汰。以笔者的经验来看,班级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自律性很强,愿意主动学习,喜欢提问,基本不用教师催促。而其他学生多少都有些惰性,有些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能够学习。还有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几乎从不主动学习。笔者班级里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一个学期结束了,笔者发现他们的课本几乎和新书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鉴于以上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长期的督促与指导。此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需要师生之间的信任和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许多学生认为这是老生常谈了,在开始时并不以为然。但是笔者给学生的预习和复习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样,他们的任务具象化了,也就有了具体的目标,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压力。因为老师这节课布置的,必定是下节课要提问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比让他们漫无目的的看书要有效得多。笔者发现,问题越具体,学生们看书就会越仔细,提出的问题也会很有针对性。在看书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的问“为什么”,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东西。比如,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有些学生弄不明白为何企业的资金中还包括负债资金。

如果只是泛泛的看书,不会清楚的弄明白这其中的会计原理。在学生向笔者提问时,笔者并没有马上回答问题,而是要求他们仔细看书和例题。在第二天,就有学生打电话给笔者,说自己已经明白了这个问题。在当天的课上,笔者要求这个学生向全班讲解负债资金,他利用自己在图书馆查阅的其他材料,结合课本向其他同学讲明了这个知识点,非常流畅清晰,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这样,学生自己通过有目的的预习就知道了负债类资金是企业因生产需要而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复习的过程是指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不能够抄书,这样的练习不会有任何作用。

相反,笔者要求学生先把课本里的知识点复习一遍,再去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要看书,实在不会的习题才可以参考书本。这样,学生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应当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第一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89-103

[2]郑军.会计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第一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64-78

如何改善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 篇12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指出:“在现代社会,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当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不但是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许多学校还将其作为文秘、经贸外语等专业的一门能力延伸和拓展的课程。但是在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本文仅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意见进行分析探讨。

1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合理

对会计专业而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涵义、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设置账户、借贷复式记账等基本方法,形成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日常简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那么,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当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缺乏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教师在授课时常常照搬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对于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对会计知识的需要考虑得不够或根本不予考虑。“学生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精神上的贵族而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完基础会计后,所学知识如果对其专业发展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不了帮助,那是教学上的失败;而如果完全照搬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则又会事倍而功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1.2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表1为当前绝大多数基础会计教材的目录,不论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基本都采用这种教学内容体系,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首先学生有对本专业的认知,知道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其次基础会计的课时充足,授课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许多的模拟实验;加之后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衔接;这种教学内容体系并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会计不是他们的专业核心课程,许多学生抱着“能学明白就学,学不明白就混的”态度;因为不是专业核心课程,也就不会占用太多课时,而且只设置这一门会计课程,没有后续课程的巩固和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前述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体系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对初学者来说,概念难懂、理论抽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彼此孤立,没有展现出实际的会计工作流程;即使教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这些内容都讲授完,但由于没有实验和后续的课程来进行消化和巩固,这些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的知识点都是彼此孤立的、支离破碎的,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法理解会计的真正作用。

除上述问题以外,当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还普遍存在教学效果评价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重点有失偏颇等问题。

2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2.1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工作流程,能够读懂会计信息进而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和决策。以有助于其更好地工作和生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要为本专业服务,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该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如对物流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可增加物流企业会计的内容,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授课时可增加外贸企业会计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能有助于其专业的发展。

2.2 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

会计工作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以划分为建账、日常处理和期末处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如表2所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在课程设计可以打破传统上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按会计核算方法构造的教学内容体系,转向以实际会计工作项目和任务为主线,根据实际会计工作流程,按实际工作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建账是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设置账簿,并将相关账户的期初余额登记入账,从而为具体会计核算工作做好准备。在建帐这一章,可以引入模拟实验的会计主体具体的建账项目和任务,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账簿的基础知识,掌握建账的方法。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发票、支票、领料单、提货单等形形色色的原始凭证打交道,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中,应增加原始凭证的课时,让学生熟知日常经济业务中常用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在凭证填制这一章,可首先简单介绍工业企业五个方面主要的经济活动,即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的形成和分配业务。然后引入模拟实验的会计主体五个方面具体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的是五个方面经济活动相关的原始凭证,可以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然后为其适当讲解借贷记账法在每个方面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具体经济业务中的原始凭证来填制记账凭证,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既掌握了会计凭证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会计凭证特别是原始凭证的处理技能。在随后的账簿登记这一章,学生可直接根据上章形成的记帐凭证及相关的原始凭证进行总帐、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账簿的阅读和登记。期末业务处理之后,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这一章可引导学生在上述几章实验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而分析会计报表,使学生能够读懂会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并利用其进行预测和决策。如此根据会计的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将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融入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中,既突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又为学生展示了更为清晰的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整体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刻地地意识到会计的重要作用。

2.3 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发展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经过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授课方式,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还存在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客观上课时较少和缺少后续课程加深巩固的客观事实。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纯理论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在课时分配上实训练习偏少。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应用的能力。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可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工作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是指创造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项目的设计应依据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能将某一课程或课程内某一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课程内容,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计划工作、自主学习;项目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习结束时师生可以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对“基础会计”而言,一个模拟会计主体的期初建账、日常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并在对原始凭证审核的基础上填制记帐凭证,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至对账结账,在此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并对报表进行分析;这些连续性的会计工作任务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贯穿大部分教学过程的综和性项目。这个大的项目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单元的不同分解为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子项目。

上述项目是根据企业真实的业务进行提炼的典型工作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供模拟企业真实业务的原始凭证;老师作基本的讲解,指出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和思路,学生独立或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最后师生共同对工作成果(填制完成的各种会计资料和对报表分析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也改革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应考虑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操作中应更注重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实训项目成果;总成绩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2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2)阶段性考核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各实训项目的成果评价;(3)期末考试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40%),包括理论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测试考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当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不但是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许多学校还将其作为文秘、经贸外语等专业的一门能力延伸和拓展的课程。但是在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本文仅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意见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

[2]张艳萍.会计学原理与实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03.

上一篇:教材内容生活化下一篇:轨道货运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