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货运装备(精选4篇)
轨道货运装备 篇1
福建省唯一的城际、地铁客车修造基地————中国北车泉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开工奠基仪式在泉州台商投资开发区举行。中国北车泉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开工奠基仪式的举行, 标志着中国北车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布局取得新进展, 也标志着福建省开启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北车泉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用地约1 442亩, 力。项目一期工程预计年维修组装轨道车辆300辆;二期建成后, 将形成年厂修城轨车辆500辆、架修城轨车辆80列的生产能力。一期建设期限为2年, 预计2012年10月建成。由于该项目属高新技术产业, 低污染、高效能,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项目完成后, 将在福建省泉州市建设成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轨道客车维修组装基地, 配置先进设备, 使轨道车辆的质量、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并将带动相关高科技配套产业发展, 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工业报网)
轨道货运装备 篇2
中国南车集团出于管理提升的需要, 对企业邮箱进行了调整, 因此本编辑部自2013年2月1日起启用新邮箱:gdjt@csrqsyri.com.cn, 同时暂时保留原邮箱gdjt@leadrun.com, tdgr@leadrun.com, tdgr@chinajournal.net.cn, 原邮箱tdgr@leadrun.com, gdjt@leadrun.com使用到2014年1月31日止, 敬请读者留意, 由此带来的不便请谅解。
轨道货运装备 篇3
进入21世纪, 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传统生产模式将逐步被个性化与定置化的生产模式取代。中国的制造业在充满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要想在信息化时代实现突破, 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方法。一夜之间,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提出工业4.0的概念席卷全球, 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开始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企业管理是从工业化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国外企业管理积累时间长, 基础雄厚。从观念、意识到管理行为都非常适合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比较而言,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信息化到来之际工业化并未发展成熟, 企业管理现代化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二、精益生产与信息化结合的理解
为了减少企业管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就必须同时应用精益理念和信息化两种手段, 以精益理念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优化生产制造流程, 以信息化技术来固化生产管理模式, 走基础管理提高与信息技术应用并重的发展方式, 也就是精益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的管理模式。精益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管理模式, 就是把精益理念和信息化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实践相结合,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基础的积累, 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基础, 实现管理创新, 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现状,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最终实现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也将推动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如何实施精益生产与信息化结合
1.围绕生产现场, 实施精益管理
生产现场是产品增值所在, 所以企业生产管理要以生产现场为中心, 以产品质量、效率、成本为导向, 优化产品制造流程, 拉动职能部门为生产现场服务。实践表明, 轨道交通制造业实施拉动式生产,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成本, 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在实施拉动式生产的生产线上, 被生产节拍分割成多个作业单位, 称之为“工位”, 只要保证工位生产六要素 (人、机、料、法、环、测) 满足生产需求, 同时为员工制定标准化作业, 就可以实现生产线整体高效运转。
2.围绕生产管理, 实施制造执行系统 (MES)
MES系统是面向企业生产现场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生产制造和现场管理与MES系统结合, 对生产过程能做到有效地管控, 让员工按照系统设定的路线去执行;并能收集到整个生产过程数据, 来分析员的工作效率、工时、技术等, 将面向人的管理转变为面向目标的管理,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增加基层作业者工作积极性, 削弱管理者的个人意志对生产进度的影响, 可以降低库存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品质、形成高效的追溯系统与产品跟踪, 同时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素质。通过MES执行层面与ERP计划层进行有效沟通与数据传输, 使信息化延伸到生产现场管理。
3.重视ERP系统生产控制与物流管理
ERP系统是一种集成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包含三大模块:生产计划、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主生产计划模块主要是以计划为导向, 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 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主生产计划是根据项目计划及预测和客户订单的输入来安排产品种类和数量, 在平衡了物料和人员能力的需要后, 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的进度计划。因此加强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十分必要, 同时提高相关基础数据的维护, 充分发挥ERP系统统筹分析能力。物流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库存、供应、发货等过程的管理, 包括了从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到售后的每一个环节。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把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转变为所需生产的零部件的数量, 并对照现有的库存量, 可得到还需加工多少, 采购多少的最终数量。因此充分利用物流管理模块, 同时与供应链管理结合, 提高供应商供货能力, 减少库存量, 降低供应链成本, 加快市场响应速度。
4.信息化系统集成, 实现数据共享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技术、工艺、财务、生产、物流等信息化系统, 不断将企业运营管理与信息化结合, 各信息化系统也出现信息不共享、不同步的孤岛现象。如果不进行信息化平台整合, 不仅整体工作效率下降, 反而会制约企业经营发展。可以说, 企业内部信息化平台整合是决定企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对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 实现数据共享。必要时, 放弃部分与企业管理不匹配的信息化系统。
5.信息化系统与企业管理必须匹配
信息技术先进与否或者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都不是信息化项目成功的关键, 决定成败的关键是企业管理系统与信息化系统是否能够匹配。信息系统的架构、内容、功能、实施步骤和运行保障机制均由管理系统直接决定, 并要求从形式和结构上适应管理系统。一是在建设初期充分考虑到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而做出适当、适度的超越。二是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同步发展, 企业管理自身持续改善, 信息技术促进管理持续创新。三是选用信息技术能对企业管理具有支撑能力和促进作用;四是信息化管理功能与企业的个性化管理相统一, 必要时进行二次开发, 对软件进行程度不同的改进和调整。
四、结论
中国制造业在国家战略引领下, 在国内外所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 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特别是管理创新。坚持以精益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选择适合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技术, 逐步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才是工业4.0时代下适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精益之路。
参考文献
轨道货运装备 篇4
煤矿轨道运输是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 主要用于运输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人员、物料、设备、矸石、煤炭等。在井工矿, 由于煤炭工作面处在距地面数百米的地下, 运输线路中存在大量的斜巷运输通道。煤矿井下轨道斜巷运输的特点是工作空间狭隘、环境恶劣、运输量大、运输没有固定规律等, 《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在矿井斜巷中实现“斜井提升时, 严禁蹬钩、行人”, 对绞车启动控制回路实现电气闭锁。确定了现有运输系统实现“行车不行人, 行人不行车”功能方案, 一定程度下确保了人员的安全;斜巷运输工作是煤矿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七十条要求, “在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 安设能够阻止未连挂的车辆滑入斜巷的阻车器”。为了确保斜巷运输安全, 在运输斜巷轨道中至少设置三个阻车器, 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 失去连挂的车辆在斜巷中向下滑行事故的发生。
矿井安全工作中应对提升、运输设备进行重点维护, 经常检查调度绞车各连接装置、闸瓦、钢丝绳, 确保钢丝绳不少油, 无锈蚀。钢丝绳钩头处, 限定一次最大串车提升数, 加装头尾护绳等措施;消灭井上下各地点不规范轨道, 使轨道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完善安全设施, 使安全设施达到半自动化 (由手动改为气动) 。随着生产条件的完善安全设施应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2 现有的几种煤矿井下斜巷轨道阻车器
煤矿生产环境决定了煤矿井下轨道斜巷运输安全监控装备的基本技术特点, 为杜绝轨道运输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业界人士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着力点主要集中在阻车器执行机构方面, 开发了机械、液压、电动、气动等多种执行方式的阻车器。如图1所示为电动和机械为一体的阻车机构[1]。
现有阻车器执行机构动作识别判定方式主要有:惯性力识别、操作工识别、速度识别、红外和雷达方式等, 但是识别上都存在可靠性差, 离散度高, 判定等级低等致命缺陷, 使得阻车器这一关键产品与生产环节控制管理要求严重脱节, 不能实现这一关键环节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工作, 斜巷轨道运输安全监控装备大大落后于现场要求, 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
3 现有阻车器存在的核心问题
新型智能阻车器以一种磁感应测控矿车运行状态的装置 (专利编号200710139428.4) 为基础, 通过实时数字化在线监控、自诊断技术和远程监控技术, 实现矿用阻车器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安全可靠的运行。将离散的阻车器及磁感应测控装置与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监控平台相结合, 组成一套完整的智能化煤矿井下轨道斜巷运输安全监控系统, 提高矿车安全运输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级。系统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斜巷运输是整个矿井运输瓶颈和薄弱点, 现有阻车器存在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有系统以被动预防为主, 阻车器主要由工作人员手动操作, 响应性受到人为因素影响, 半自动系统的执行器部分, 依然需要人工操控;主要依靠经验管理和事后管理, 事件重复率高, 可追溯性差, 不利于事故分析和责任区分, 事故危害大的风险依然存在。运输过程中的状态只能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 仅凭操作工手感或简单的绞车振动等依据去判断和执行, 误操作和失误率高, 运输过程没有实现远程可视化或数字化。煤矿安全生产要求关键过程和环节必须实现数字化和可视化, 有条件实现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一目标差距较大。
矿车运行状态识别上存在的问题最突出, 测速数据的获取上单一而且采样数据偏少, 这样就不能连续获取矿车运行状态, 不能为数字化描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只能作为某一特殊状态的极限判别依据, 这样对管理的提高改善、对装备的可靠使用、对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方面面均没有有益的帮助。其制约了设备的升级换代和安全功效的发挥。
4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智能阻车器[2]
该系统其特点为:
1) 采用非接触测速装置, 适合于矿山条件恶劣环境;适应煤矿特殊运输环境湿度、泥水、灰尘、振动、空间狭窄等条件, 决定了系统的适应性强大;
2) 同一运行状态保证三次可靠采集, 动作和执行时间保证在3秒内实施;毫秒级动作判定执行:测量精度, 反应时间, 动态测量特征, 反映时间短, 有效测量次数多, 决定了系统可靠性;
3) 轨道运输作为一重要的生产节点和安全控制节点, 依靠技术实现了数字化, 既易于现场运行操作, 又易于实现管理和监控, 使得运输过程具有可追溯性, 适合事前、事后、事中管理;
4) 安全监控现场操作特性决定了安全维护性高, 感应损坏隐患的危险彻底克服, 系统可操作性强。
矿车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系统的重要装置为矿车运行状态测速传感器, 其安装方式如图3所示, 布置于轨道中心线一侧, 矿车运行通过时, 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信号, 在灰尘、水、振动等条件下传感器能可靠工作, 保证在极端恶劣条件下能系统稳定工作。根据传感器特殊的工作原理, 保证了系统能可靠地、连续地计算矿车运行状态, 这样就保证了矿车任一工作状态能在毫秒时段内可靠采集3次, 从而能保证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可靠采取阻车动作。
阻车器矿车运行状态测速传感器, 安装于轨道中间, 其动作响应性和矿车运行状态的感应效果最佳, 这样就保证了根据传感器信号和智能控制箱的处理结果可靠响应, 确保阻车工作的完成。
采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智能阻车器, 煤矿井下轨道斜巷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将过去分散的执行器件, 组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实现连续的数据监测, 由单一的阻车方式变为矿车整个运行状态的监测, 基于各运行状态传感器采集的信号, 实现斜巷运输状态数字化的智能监测和控制, 实现生产过程远程可视化、自动化。系统响应和执行时间为秒级, 系统可靠性提高几个数量级, 以实时在线系统化管理的方式替代过去离散的、单一的监测飞车为目的的矿车安全管理机制。
5 结语
通过实时数字化在线监测、自诊断技术和远程监控技术, 实现矿用阻车器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安全可靠的运行。将离散的阻车器及磁感应矿车运行状态测控装置集成为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监控平台相结合的智能化系统, 提高了矿车安全运输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级。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与工业生产过程融合的优势,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先进的装备保证。
摘要:通过对煤矿井下斜巷轨道运输安全监控装备现状分析, 指明现存在的核心问题为矿车运行状态的监测水平低, 阐述了非接触感应矿车测速传感器的技术特点, 提出了将离散的阻车器及磁感应矿车运行状态测控装置集成为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监控平台相结合的智能化系统的实施技术路线。
关键词:轨道运输安全监控装备,非接触感应矿车测速传感器,智能化
参考文献
[1]白如镜.常闭式自动阻车器在矿井倾斜井巷的应用[J].河北煤炭, 2011 (6) :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