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

2024-09-20

基础会计教学(共12篇)

基础会计教学 篇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作为入门课程的《基础会计》,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 具备基本操作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 各个院校都进行了《基础会计》课程的重建和研究。怎样才能把《基础会计》理论知识较好的应用于会计实践, 全面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竞争力?这是每一位从事会计教学的老师值得探索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缺乏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教育模式, 仍以“重理论、轻实践”为主

高职院校现存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科书为依据, 注重基础会计理论的“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按部就班地以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为主要内容讲授课本知识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 缺少为巩固基础会计理论知识而进行的大量课程实践环节, 使学生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无法与会计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等到课程全部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甚至会有这种情况:会计专业学生完成基础会计学习后, 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先后顺序不清楚。学生往往学到后面忘了前面、眼高手低, 动手能力较差。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1.2 缺乏一定的会计理论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会计的师资力量相对其他学科来讲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专职教师多, 兼职教师少;中低级职称的人数多, 高级职称的人数少。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只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知识, 从来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工作, 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历。在实训教学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论知识, 凭自己的能力来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 而往往理论知识与实际会计操作又有一定的差异性, 使得指导教师的解释脱离实践, 缺乏权威性。由于目前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局限, 从而造成会计教师在观念上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也就不可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教学的方法。

1.3 缺乏运用会计模拟实验室、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 高职院校基本上设置了会计模拟实验室, 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 (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 以及简单的报表) , 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的手工记账模拟实践。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利用率过低, 主要原因是安排的课时少、实验教材和设备落后、实践指导教师缺乏或知识单一等, 无法真正发挥会计模拟实验室的作用。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仍习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要重要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手段己经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迫切要求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适应不断更新的会计内容。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正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可引进或组织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课件, 对于难以表达清楚的基本理论、方法可利用计算机的幻灯片形式进行辅助讲解, 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 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但由于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专项经费不足, 设备不齐全, 高职院校真正投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很少。

2 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树立传授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并重的发展教学观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应根据会计职业的特点进一步转变会计教学观念, 牢固树立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 并将其落实到会计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真正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 使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体现于会计教材、课堂教学、课后训练及教学考核的全过程, 努力扭转长期以来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会计理论, 轻会计实践的局面。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学生通过会计模拟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 将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 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2.2 推广案例教学, 加强模拟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对于基础会计学一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案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案例导入, 启发来掌握各个知识点。如“复式记帐法的运用”一章学习内容多, 就讲清每个帐户的核算内容和用法需要很长的时间, 如果讲解在不结合实际, 会使教学内容枯燥, 很难取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讲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疑问来引出问题, 指导学生经过讨论来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对于学生适应实际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而会计模拟教学是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进度, 分章节组织模拟实习, 边讲边练, 讲练结合。通过实践教学, 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各会计核算程序中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会计方法、会计原则的认识。使学生们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3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其师资应该是双师型教师, 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注重教师的职业培训, 既要求教师具备精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基础知识, 又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知识及施教能力。首先加强青年教师的高学历教育和脱产进修学习, 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鼓励他们加强对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的研究, 探讨会计教学的方法。同时, 在教学手段上还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开发会计实践操作方面的多媒体课件, 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 以真正缩短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距离。

其次安排教师要定期到基层参加社会实践, 寒暑假集训、社会兼职等业务实习, 从而掌握会计重要岗位的实际工作, 在专业能力上与会计实际工作要保持一致, 以弥补在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综上所述, 要体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优势, 只有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 学生才会真正从中受益, 巩固理论知识, 掌握实践技能。这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的实现, 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薇.高职《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15) .

[2]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3 (12) .

[3]李利.财经职业教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 .

[4]付黎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5) .

[5]韩梅.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 2007 (20) .

基础会计教学 篇2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可以说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担任《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时,我除了课前认真备课,运用自己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有:

(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讲座。目的是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正确交友等等。

(2)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并提供帮助,参与他们的业余活动。

(3)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学生交流,商讨改进的措施。

(4)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当然,对于我来说,从事财会教学工作也已经二十年时间了,期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政策变化非常快,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当然,有时候由于对准则和制度理解不够,也会在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实质后,我总结出了整改的思路与措施: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多看书多学习,认真领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内容,在教授专业课知识时,保证核算内容准确无误;另一方面,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常反思,常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把反思做为教学的源动力,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抽象的会计概念尽可能通俗化,用生动清晰的语言加上会计案例来说明一些概念的含义,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为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铺垫。

(3)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会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中职会计基础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中职会计;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22-01

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是基石和工具,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会计基础作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改革占据着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会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向企业输送的会计基础和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会计基础》理论教学主要阐述的是会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技能;其内容常常以准则、制度为主,学习起来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中职会计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刻不容缓。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就要求教师在讲新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并且设计一些教学悬念,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讲授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处于一个最佳活动状态。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会计技能的竞赛;竞赛的内容有诸如珠算比赛、点钞比赛、会计凭证的编制和日记账的登记以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知识问答等环节,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并且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会计工作的内涵。从而保证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无论是做出纳、做会计,还是记账、做凭证单据等工作,都能立刻接手工作。

此外,也可以邀请往届优秀的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工作的。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这样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时候,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言应生动形象

会计基础中的专业术语是很多,教师教学中,应依据会计学的本质特点,自拟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尽量的生动形象化,并切合各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生动的记住。例如,会计的发展史笔者就叫称为“会计的前世今生”,在讲解会计要素的构成时,笔者也把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费用、收入以及利润称为“六大门派”,会计准则笔者称为 “会计门规”;又如,很多学生存在着写错会计科目的问题,比方说将将“银行存款”写成了“存款”等等。所以笔者对学生们强调会计科目就好像是人的姓名一样,人的姓名可以简称,或者我们还会取一些昵称,同学刚开始还不熟悉时我们会叫其全名,熟悉并了解后我们就给他取一些简称,但是在会计科学中,“银行存款”是否可以简称为“存款”或是“银子”呢? 当然是不行的了,这样学生们在听到后就心领神会的发出笑声,并且在以后的运用中也不犯类似的错误。

三、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又区别于社会上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要开展此活动必须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之上进行,它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参与,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和克服问题的能力,职业胜任的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又反作用于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学生今后在社会上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也是对教师实践能力的一个考验。

四、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会计基础教学的效率

中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财经领域案例为教学理论基础的一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方式,其中案例教学法具有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巩固所学企业会计知识的同时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同时《基础会计》专业的操作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案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中职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但对问题分析的能力较差,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也要合理地选取和制作课堂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应该符合以下几点特征:

一是要具有实践性,在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被证明是具有卓著成效的。因此,案例教学法不能随着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案例教学法也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案例而存在。例如笔者在讲授凭证填制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相关的发票以及支票,并且让同学展示各自自的作品,很快就能让学生投入到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来。这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是要具备适用性,案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各方面问题,案例教学需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样案例的教学效率才会更高。

三是通过实训达到知识的扩充。通过实训让学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实际动手操作的训练不仅可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更易直观上给学生成就感。同时实训也要和当前社会工作实践的环境相一致,这样他们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出纳、会计、审核等各环节的业务,并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为今后学生走上具体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中职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要更有效地开展特色教学,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结合实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教学内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建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中胜.对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的再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08。

[2]王桂玲.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如何改善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 篇4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指出:“在现代社会,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当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不但是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许多学校还将其作为文秘、经贸外语等专业的一门能力延伸和拓展的课程。但是在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本文仅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意见进行分析探讨。

1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合理

对会计专业而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涵义、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设置账户、借贷复式记账等基本方法,形成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日常简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那么,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当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缺乏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教师在授课时常常照搬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对于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对会计知识的需要考虑得不够或根本不予考虑。“学生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精神上的贵族而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完基础会计后,所学知识如果对其专业发展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不了帮助,那是教学上的失败;而如果完全照搬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则又会事倍而功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1.2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表1为当前绝大多数基础会计教材的目录,不论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基本都采用这种教学内容体系,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首先学生有对本专业的认知,知道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其次基础会计的课时充足,授课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许多的模拟实验;加之后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衔接;这种教学内容体系并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会计不是他们的专业核心课程,许多学生抱着“能学明白就学,学不明白就混的”态度;因为不是专业核心课程,也就不会占用太多课时,而且只设置这一门会计课程,没有后续课程的巩固和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前述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体系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对初学者来说,概念难懂、理论抽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彼此孤立,没有展现出实际的会计工作流程;即使教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这些内容都讲授完,但由于没有实验和后续的课程来进行消化和巩固,这些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的知识点都是彼此孤立的、支离破碎的,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法理解会计的真正作用。

除上述问题以外,当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还普遍存在教学效果评价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重点有失偏颇等问题。

2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2.1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工作流程,能够读懂会计信息进而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和决策。以有助于其更好地工作和生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要为本专业服务,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该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如对物流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可增加物流企业会计的内容,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授课时可增加外贸企业会计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能有助于其专业的发展。

2.2 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

会计工作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以划分为建账、日常处理和期末处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如表2所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在课程设计可以打破传统上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按会计核算方法构造的教学内容体系,转向以实际会计工作项目和任务为主线,根据实际会计工作流程,按实际工作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建账是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设置账簿,并将相关账户的期初余额登记入账,从而为具体会计核算工作做好准备。在建帐这一章,可以引入模拟实验的会计主体具体的建账项目和任务,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账簿的基础知识,掌握建账的方法。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发票、支票、领料单、提货单等形形色色的原始凭证打交道,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中,应增加原始凭证的课时,让学生熟知日常经济业务中常用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在凭证填制这一章,可首先简单介绍工业企业五个方面主要的经济活动,即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的形成和分配业务。然后引入模拟实验的会计主体五个方面具体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的是五个方面经济活动相关的原始凭证,可以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然后为其适当讲解借贷记账法在每个方面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具体经济业务中的原始凭证来填制记账凭证,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既掌握了会计凭证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会计凭证特别是原始凭证的处理技能。在随后的账簿登记这一章,学生可直接根据上章形成的记帐凭证及相关的原始凭证进行总帐、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账簿的阅读和登记。期末业务处理之后,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这一章可引导学生在上述几章实验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而分析会计报表,使学生能够读懂会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并利用其进行预测和决策。如此根据会计的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将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融入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中,既突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又为学生展示了更为清晰的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整体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刻地地意识到会计的重要作用。

2.3 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发展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经过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授课方式,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还存在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客观上课时较少和缺少后续课程加深巩固的客观事实。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纯理论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在课时分配上实训练习偏少。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应用的能力。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可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工作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是指创造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项目的设计应依据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能将某一课程或课程内某一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课程内容,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计划工作、自主学习;项目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习结束时师生可以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对“基础会计”而言,一个模拟会计主体的期初建账、日常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并在对原始凭证审核的基础上填制记帐凭证,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至对账结账,在此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并对报表进行分析;这些连续性的会计工作任务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贯穿大部分教学过程的综和性项目。这个大的项目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单元的不同分解为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子项目。

上述项目是根据企业真实的业务进行提炼的典型工作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供模拟企业真实业务的原始凭证;老师作基本的讲解,指出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和思路,学生独立或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最后师生共同对工作成果(填制完成的各种会计资料和对报表分析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也改革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应考虑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要,操作中应更注重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实训项目成果;总成绩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2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2)阶段性考核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各实训项目的成果评价;(3)期末考试成绩(建议占总成绩的40%),包括理论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测试考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当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不但是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许多学校还将其作为文秘、经贸外语等专业的一门能力延伸和拓展的课程。但是在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本文仅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意见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

[2]张艳萍.会计学原理与实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03.

基础会计教学 篇5

摘 要:在技校教育中,会计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而理论知识很抽象。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基础会计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 兴趣 学生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入门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是以后专业课程学习的先修课程,这门课讲授起来比较枯燥繁琐,如果教师一味地讲理论知识,不辅以一定的实例教学,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点都没接触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基础会计的兴趣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

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可以平时在生活和业余时间多和学生拉家常、做游戏。

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和学生打成一片,从而不断融洽师生感情,反过来,师生融洽的情感又提升了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的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弥漫着一种和谐气氛,这样才会以情激情,以情激趣,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就会对这门课越来越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导致中专生源素质逐年下降。

这就促使中专教育以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理念,培养就业面广泛的学生。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点燃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动力和源泉之一。

如果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基础会计这门课需要理解和记忆的东西很多,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学生平时看见的事例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会计中的专业术语,如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

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二、愉快教学

愉快教育是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当老师以愉悦的心情走入课堂,看到的会是学生开心的笑脸,这样这一堂课就会在老师的慷慨激昂和学生的快乐学习中开始,难点也变成了易点。

在讲授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表现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部曲的经验。

据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后进生也能拾级而上。

对学生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多给肯定评价,让学生感觉自己被欣赏。

在评价中要注重反馈,讲究评价的激励性、及时性、正效性。

当学生出现某种失误或挫折时,要优化接触方式,及时帮助他们转化“失败者”的心态,使之在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故愉快教育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教的目的是为了学,为了让学生更愉快、更有效率地去学。

三、以实例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通用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领域中广泛使用。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讲授过程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联系教学,营造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和思考问题。

在开讲时,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设置一些问题,造成一种气氛,是学生被新问题所吸引,让他们一开始就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来听课,并诱发他们产生一种想亲自去试一试,以求从中发现问题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上课时我们可以指定几个班干部担任会计中一些重要角色,如出纳、主管会计、采购员、销售员、办事员、工人等,由老师担任财务科长,设计一个实物题,点钞当现金,辅助各种道具,各司其职开展业务,结束后看哪个同学做得最出色。

这样每次轮换角色,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更快地把死板的会计知识学活。

四、善于总结归纳知识点,合理运用对比法

充分运用总结和归纳,一来可以降低这门课的难度,使凌乱的知识点变得有规律,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

用归纳法和对比法的典型例子,可以把知识点通过表格来对比记忆。

把会计学中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概念对比讲解,如资产—负债、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待摊—预提、收入—支出、固定—流动、盘盈—盘亏。

基础会计教学 篇6

关键词:基础会计;非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过程;

一、非专业会计《基础会计》教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模糊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在进行非专业会计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严格区分非专业会计专业及会计专业的教程目标。但是现在并非本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跨专业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模糊的目的,导致有的学生误认为会计与他们的专业并无关系,毕业从职业也不会是会计职业,因此学了没用是很多学生的想法,以至于学习上面不重视,学习积极性已经兴趣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面师生互动受影响,教学何谈成功?因此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及教学成功性。

(二)、缺乏针对性内容教学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非专业会计学生与专业会计学生中选用的教材上面是一致的,由于教案一样导师教师在授课时的内容上面并没有区分专业与非专业的学生。现阶段传统教学中非会计专业并没有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不同专业对于会计教学内容需求不同,对于经管、物流、电商、市场营销等非专业会计的目标培养,专业需求及特色了解上面出现空白,所以专业会计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相同,并没有达到非专业会计进行教学培养,专业特色缺乏及创新缺乏正对性、完整性。

(三)单一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的教学方式单一且模式统一,教师在授课时统一采用专业学生模式与方法——顺序法。没有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讲解,多数还是沿用传统“黑板+粉笔”模式,虽然有的也有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内容上面不是具有针对而合理的科学设置,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由于课程满非专业课时少,老师们往往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导致课堂互动不足,学生理解不透彻。然而基础知识的连贯性教强,这样一来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不懂的地方越发不懂,问题积累多了,学习者必然会对此产生厌学蒙混的态度。

二、 改革教育教学基本思路方针

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利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综合素质培养。届时有关教育部门或者是学习因该制定一个完善有针对的对非会计专业课程模式结各专业特色特点、建立并且完善现有《基础会计》教学,应材施教的利用前进的教育设备及总结传统方式,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一)、“学以致用”——明确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教师对于教导非会计专业学生可以明确一下两点:一是要教导学生核算中如何体现所在企业的经济业务的活动体现;二是怎么样通过财务报表知晓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流动,对于企业资金流动以及现状要由一定的分析预测能力。

(二)、“学有所用”——改革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涵盖一下三大点:

一是基础会计理论,二是会计日常业务的核算,三是财务报表的制作以及分析。对于分专业会计教学而言,基础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核算,而是要培养学生会计规范基础,以会计报表为目的理解会计原则会计实质,加强学生运用本专业相关知识来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会计学授课重点内容包括 会计法规、基本原则、假设、循环、报表等内容,结果相关专业制定相关章节,以满足需求。使学生掌握并成熟运用会计信息的使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不拘一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第一加入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以基础会计中的账更正的方法为例,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会在课堂上会把会计错账类型和适用的更正方法作一一的讲解,虽然做了练习,但是只是分录练习,并没有涉及到具体操作,仅仅是从理论上掌握了会计错账更正的方法,现代教学方法即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真实的凭证和账簿记录清楚的反映在屏幕上,教师则用鼠标标出错误之处,再用声、图、文相结合的方法来提示错误,并且让学生亲自操作,在计算机上进行错账更正,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动静结合、声情融汇、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视听并用”的交互式教学环境。除此之外,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互动。这样将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将问题阐述得更明晰、更透彻。

第二,要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在讲授制造企业供、产、销各阶段业务时,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可以针对一个企业的综合业务的具体状况,来要求学生自己能够较好的对这个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比较完整的核算,同时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展开分析。例如在学习和讲授公司的会计报表分析时,可以首先给出一个具体的企业的会计报表,然后来要求学生分组通过财务报表讨论这个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进而通过分析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就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初此之外呢,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比如启发式、图解式、参与式等。这些方法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培养和激发兴趣,很好的提高了教学的综合效果。

最后,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创新模式。具体来讲,可以首先通过学生先做、小组讨论总结,然后课上集体纠正、解决典型问题,最后集中指导操作技能这样的流程来展开实施,效果很不错。这种采用讨论式、互动型的教学方法,转变以前以老师讲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全程参与,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整个儿模拟工作的流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实际的凭证填制过程,培养学生对会计凭证的实际处理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快乐、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掌握基础会计的各项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出真知”——模拟实践

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并不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但是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就应该很好的摆正态度,明确认识到对非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要性。

在会计模拟实践中,我们需要手工处理与电算化操作相结合,最好模拟更真实的“工作氛围”,将课程在会计仿真实训室进行,真实具体的能够模拟若干个单位财务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达到实际效果要配有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满足项目化教学需要。若果条件允许的话,应进一步采用基础会计模拟软件。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教学水平

非会计方面的教学,其内容主要偏向于多方位的会计实训活动和直接服务于会计人员对业务的处理结果的推断。因此,需要教师本身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准。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实行理论加时间一体化,并以引导启发为主,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要导向作用;教学手段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并正确引导学生自学,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总之,作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授课教师,除了必须拥有高水准的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外,还需紧随时代的发展,并加以创新。同时还要不停地拓宽专业知识范围,学习并了解相关管理学科知识的内容。此外,还应估计老师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提高业务素质,从而加强“双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证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对非会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本教者“教”学者“学”真正实现“教”“学”目的,使《基础会计》知识融进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吉林机电工程学校;吉林;吉林;132010)

参考文献:

[1] 赵晓玲,钱光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商场现代化》[J].2009, (1)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龚芬.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现代商贸工业》[J]. 2009,(13)

[4] 王韶婧.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与实务》.教学改革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J].2009,(33)

基础会计教学 篇7

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应用的基础学科, 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也是经济管理学科类的公共基础课程, 对于其他专业来讲, 该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 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指出:“在现代, 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 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 这就增加了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难度。如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会计问题中, 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 高职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态度都有较大差异。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和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缺乏趣味性, 教学效果不佳, 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 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失去学习兴趣, 难以实现培养目标。究其根源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亟待改革, 而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基础会计》教学经验, 对本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教材陈旧, 教学章节安排不合理。

当前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中的会计理论, 基本是在手工会计模式下形成的, 并与后期设置的《会计电算化》两本教材脱节严重, 很少考虑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所带来的影响, 这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会计学的理论教学过程, 在内容上依次分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基础会计知识覆盖面大、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学生在高中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 进入高校后, 突然“遭遇”会计专业理论, 总是一时难以适应。因而,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对其有感性认识。

3、教学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会计教学重知识、轻能力, 重教、轻学;片面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往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多是“填鸭式”课程讲授教学, 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成绩考核方式不科学, 不能真正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

任何一门学科的考核问题始终对学生的学习起“指挥棒”的作用。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考核主要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再加上平时的作业成绩等, 确定总评成绩, 以此决定学生某一门课程是否通过。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 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很难考核。

5、非会计专业任课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培养人才的会计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目前, 我国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诸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欠缺、重视会计专业授课、忽视学生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授课方法内容陈旧等问题。

三、提高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设想

笔者认为, 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强调以理论为基础, 以实践为主线, 来培养出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高职教学的必然选择, 具体设想如下:

1、明确教学对象及目标, 强调有的放矢。现代会计人才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为此高校在会计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对于初学者来说, 《基础会计》最大的特点是概念的抽象性, 经济业务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多变性。许多学生从未见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缺乏会计基础知识和感性认识, 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和业务缺乏整体认识。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 应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必要的教法创新。例如, 我院会计系往年模拟实习账簿都有存留, 如果我们把这些成套的账簿放在模拟实验室中, 每桌一本, 在基础会计学概述教学中便带学生观看、了解, 以便增强其感性认识。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们, 基础会计教学应当重视实践性操作的渐次引入, 这实际上是一个把抽象学习内容具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 不断引导学生关注会计实践, 使其在感性、具体认识中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 学生接受快、兴趣浓, 而且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2、整合教学内容, 改变知识结构。《基础会计》教材有多种版本, 其内容安排各不相同, 教师必须集体对教材进行整合。首先改变教材的顺序, 将资产计价、权责发生制及账项调整两章移到会计报告的后面, 并加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 使各章的例题相互衔接, 共同构成某企业一个月的正常经济业务。例如, 上第一课时, 我没有按常规讲会计的概念, 而是先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这七个核算环节, 使同学们对所学的基础会计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也了解了基础会计所要学的内容, 知道了基础会计入门的重点和难点, 为以后教学打下基础。调整教材顺序,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例如, 在讲会计凭证这一章时, 为了使学生领会各类会计凭证的编制, 我把第六章经济业务核算部分内容适当提前, 学生掌握了经济业务核算之后才能编制正确的会计凭证。又如, 在学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时, 我把供应过程的核算和供应过程成本计算、生产成本核算和生产成本计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销售成本计算结合起来讲, 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另外, 教学时, 对于课时的组织留有余地, 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做出答复。

当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针对传统教学内容的缺点, 把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化。把基础会计的知识划分为四大模块: (1) 认识会计模块。教学内从会计报表及入手讲授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对象等。这一部分学习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建立起大略笼统的知识框架。 (2) 会计资料模块。主要通过实物演示, 让学生认识会计工作的主要过程与主要内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并知道学会填制简单的会计凭证, 登记简单的会计账簿, 明确会计的工作过程。 (3) 复式记账模块。用一个完整的企业会计资料作为模拟会计实训内容, 通过模拟实训, 边讲边练, 让学生掌握会计具体核算, 学会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企业基本的经济业务。 (4) 知识总结模块。重新讲授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前提、会计基本原则等基础理论。通过具体的核算, 学生已经亲自动手处理了会计业务, 这时再回到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 用理论知识解释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 有不同的收获, 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引入案例教学法, 结合身边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 我国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方式一直以灌输为主, 这种方式无法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对于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人们经常在不具备可靠、完备的信息资料前提下, 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 这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培养学生思考、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能力。在提升思维能力方面, 案例教学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 而恰恰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通过案例教学方法,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有极强的针对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 在《基础会计》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等内容的教学中, 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 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 而实际工作中, 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 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 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 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 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 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 这样一来, 教学活动生动有趣, 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 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 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 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 体验到了综合知识对解决问题的益处,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模拟机会,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 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过程, 而且还是要运用会计资料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使其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可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以求通俗易懂。例如, 对资产概念的学习, 在讲解之前列举几个典型的实例, 如石油开采企业本年度打了10口井, 只有一口井有油气, 每口井都花费巨额资金, 问打出来废井如何处理、油田资产如何计价?让学生思考, 然后结合教材的定义来学习。又如,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组概念, 可通过以下举例讲解:企业需租房一年, 有两种付款方式, 一为预付方式, 租用之前1次付清 (也许这样可以少付租金) ;二为后付方式, 即租期结束后才付款 (也许是熟客户的原因) 。问怎么处理租金费用?将会计学知识结合身边的事情来讲解和学习, 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将现代音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 它将许多数据、文字、图片组合在一起, 形象直观地表达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 将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反映在屏幕上, 形象直观。用图、文、声并茂的方法揭示会计等式的形成过程等。

5、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习来辅助认识的, 尤其是学生刚接触财会工作, 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等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会计实践教学包括校外实践与校内模拟实习。当然到企事业单位去参加会计实践, 是会计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是目前到企事业单位去参加会计实践面临重重困难, 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状况。因而我们只有通过完善校内会计模拟实习,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6、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多样, 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考核, 应努力做到使学生在考核中能尽量发挥创造性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不拘于考核的形式。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可采取闭卷方式, 对分析性较强的课程采取开卷方式。通过考核和评价方式的改进、变“死学”为“活学”, 变被动为主动, 变知识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素质。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 引导学生学习观念、态度和方法的转变, 增强学生学习创新的自觉性。在保持合理和公平的前提下, 重视个性的发展, 同一问题可以不同答案, 评分时呈现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使考核真正起到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7、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确保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运用的知识、有限的技能和落后的手段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为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师除了需要传统的教学与两方面的能力以外, 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管理学、经济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教师既要会讲, 又要有研究成果来支持教学, 两者都不能少;科研不仅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 还可促使教师对于专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 因此教师应深入会计实务工作中, 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方法的改进积累素材。各高校应积极通过校企联合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 如选择一些经济业务全面、规模较大、人员素质较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实践;学校还可以派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会计核算, 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面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本专业知识, 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师, 不应仅仅满足于自身所具有的会计专业知识, 还要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总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经济生活对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所培养的管理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会计知识以及他们如何应用会计知识帮助其进行科学决策, 这些问题都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应用的基础学科, 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也是经济管理学科类的公共基础课程, 对于其他专业来讲, 该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 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本文深入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革设想。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施金影.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8, (4) .

[2]刘英男, 梁杰.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市场, 2007, (48) .

[3]程先发, 程莉.论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33) .

[4]于雪莲, 蒋萍.浅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改革问题[J].市场周刊.2008, (6) .

[5]谭晓兰.如何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J].经济师, 2007, (5) .

[6]任秀云.基础会计教学的集体备课与教研[J], 商业现代化.2008, (6) .

基础会计教学 篇8

一、掌握会计知识体系, 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会计知识更新很快, 市场经济下, 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 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规章。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以便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各门课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作为教师应该从多方位、多角度了解所教授的这门课, 把所教的每门课都放到这个学科体系中去理解、去传授。这就需要对会计专业体系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当然要胜任这些工作, 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即使《基础会计》课是一勺水, 那么需要教师准备的就必须是一缸。这样才能驾轻就熟, 游刃有余。

二、理清课程整体脉络, 建立知识树状结构

《基础会计》课的基本目标是搭建框架, 理清树的主干, 先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 知道会计是什么, 他们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是什么。在学生的脑子里构建一个树状结构, 而不是对学生的脑子进行地毯式轰炸。否则在讲《基础会计》时枝蔓太多, 会给学生以杂乱琐碎的印象, 虽然可能死记住几个分录, 由于不理解, 可能很快就忘记了。让老师也会有失败感, 认为自己的耕耘得不到收获, 更严重的是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对学习会计失去兴趣。

《基础会计》这门课有两条明显的主线:主线之一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 简称“证账表”。这就好像一棵大树的树干。具体各部分还需要详细解释, 那就是树枝和树叶。主线之二即“筹资业务———生产准备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核算”。说得通俗一些, 就是一个“筹钱———花钱———卖钱”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该部分内容, 其余的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些琐碎的知识不过是这些树枝上的片片树叶。学生在掌握这个主线的基础上再去引申其他的内容, 才不会感觉知识杂乱而丧失学习兴趣。其实《基础会计》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轮廓, 懂得会计核算原理, 为以后学习《财务会计》奠定基础。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一般采取“问题演绎法”和“图示归纳法”。

1.“问题演绎法”。

即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大的问题, 然后围绕这个大问题展开, 分析树干的枝杈小问题里面又含有许多更小的问题。用大问题设疑, 摆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用小问题再来打开同学们的视野, 调动学生积极探索会计知识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更多会计知识的渴望。当然, 在《基础会计》里面也不能太多的展开, 否则, 会让学生看不清事情的本末。同时, 设置问题也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否则, 出题太难, 不利于鼓励学生, 增强学习动力。

2.“图示归纳法”。

这是逻辑学上的另一个思维方式。即把各种类似的业务先分别讲解, 然后总结其中规律, 放在一起进行归纳, 以图示的形式描述出来。现在的教材多是以制造企业为模型的, 里面的业务都发生在工厂。有时学生学不会的关键不是他们对知识本身不能掌握, 而是由于这些同学多是初中毕业, 年龄偏小, 从初中到中专, 缺乏社会经验, 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 有的学生由于来自偏远的农村, 没进过工厂, 不知道工厂是什么样的, 办公室是做什么用的, 福利是怎么回事。如果不能了解这些基本常识, 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讲生产业务时, 先画一个车间的模型。假设这个车间生产一种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产品———课桌, 让学生们猜猜把这个桌子卖出去, 至少要多少钱才不会赔。这样就把成本的计算和实际应用结合了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身边触手可及的具体内容。假设教师用的是大桌子, 学生用的是小桌子, 这就是两种产品。大家一起设计其生产过程, 以及在这个生产过程中所能用到的所有的东西, 即构成桌子成本的组成部分。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想制造桌子需要的内容时, 大家都想到了木料、油漆、钉子、刷子、电锯、电刨等。同学们努力地想到底还有什么, 争着想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甚至有些稀奇古怪, 这些东西能不能想起来并不重要, 但是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时情绪空前高涨。“生产成本”这个本来较抽象, 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科目变得具体生动起来。这个时候, 教师要巧妙引导、及时归纳和要讲的知识结合起来, 其实同学们举的这么多的例子, 用“料”、“工”、“费”三个字就可以概括。

四、强化日常练习, 密切联系实际

学习会计的目的在于实战, 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理论, 不会应用也不行, 必须把他学活。根据认识的规律, 在认识的过程中, 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 从理性知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也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能够做到, 理论联系实际, 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基础会计》的关键之一是做会计分录, 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 都应精心设计一些业务题, 让学生通过多做题, 熟能生巧, 让学生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 借方记什么内容, 贷方记什么内容, 期末余额在哪一方, 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 学生就能独立地理解了各账户, 然后教师应该结合模拟实习, 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首先分类练习, 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生产准备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 各种各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然后将知识系统化, 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 带领学生做一遍, 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 让学生自己做。这样反复练习, 几乎每个学生都学会了应用该部分内容。

五、培养总结能力, 认识学习规律

教师要教给学生注意总结, 一节课结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章讲完, 总结本章的内容;一本书讲完, 总结全书的内容。通过总结, 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体系化, 很难忘记, 这样做也符合记忆的规律。学完《基础会计》后, 学生们都说其实会计并不难, 喜爱会计这个学科, 这也许是对一个会计教师最高的奖赏。

基础会计教学 篇9

一、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近几年, 中央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 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 师资力量强大, 教学手段先进。但由于受自身特点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存在着生源层次下降, 培养目标不适应当前社会用人市场会计岗位的需求, 教识与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 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

三、实践小结, 体验成功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 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在操作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 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 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学生上机时, 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 检查每一个学生实践操作的程度。教学边框和底纹时, 只详细讲解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边框”的操作, 至于“页面边框”和

●舒庆英

师会计基本技能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校学生继续教育和不断提高的潜力, 阻碍了学生职业变化能力的形成, 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适应当前用人市场对会计专业中职生提出的要求, 我校对会计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本专业学习, 使学生对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总括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 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常用账务处理程序, 利用所学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解决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具有独立建账、制证、过账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 贯彻能力本位教育思想

目前,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仍普遍存在教师偏重于教学生理论知识, 忽视技能培养;学生偏重于死记硬背,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现象, 更有甚者, 教师责任心不强, 创新精神不够, 教学理念落后, 对会计基本技能训练认识不足。为使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重视自身会计技能训练, 更好地贯彻以就业为指导,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

三、加强教师会计基本技能训练

1. 组织会计技能观摩课, 取长补短

目前, 会计教研室年轻教师居多, 其动手能力欠佳, 会计实践经验欠缺, 制证、登账、编表操作不规范或没有操作过, 更别谈教学生了。鉴于此, 在财会教研室内部, 安排会计实践经验丰富、会计技能水平高的老教师上观摩课, 其他教师取长补短, 由此“底纹”两个标签,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的使用方法。对好学的学生, 提供方便, 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学生知道了, 但说不清楚, 我就让他到教师机上演示给其他同学看, 并让其他同学讨论, 一起归纳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 用它查找文件方便、直观、快捷。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 进行作品展示。

四、师生平等, 面向全体

教师应以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角色出现, 要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才能营造出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够敏锐地发现所谓“待进生”的闪光点, 以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关怀奇才、怪才。在计算机教学中, 我始终认为没有好坏学生之分, 全面提升《基础会计》教学质量。

2. 亲临企业实践

年轻教师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 积极创造条件, 亲临企业做兼职会计, 一方面将书本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 另一面严格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动手操作账目, 全面掌握会计核算过程, 一举多得。鼓励教师与银行, 工商、税务、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 及时掌握有关财经政策的变化, 掌握最新知识动态, 积累经验, 收集案例, 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3. 回归学生, 实际操作

年轻教师在担任《基础会计》授课任务前, 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基础会计摸拟实训》一套账的完整练习, 在巩固会计基本理论的同时, 强化会计技能训练。具体要求: (1) 根据所给资料填制原始凭证; (2) 对所填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3) 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4) 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 (5)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6) 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7)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8) 结账、对账; (9) 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要求教师在实训过程中, 严格按照会计工作规范要求操作, 对不明白和不会做的地方, 放下架子, 虚心请教, 切实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以上是我校会计教师提高会计技能的建议。因各学校情况不同, 教师结构不同, 教师会计技能水平不同, 所采取的提高教师会计技能水平的方法措施也不同。因此, 本文仅供同行参考。 (河南省财经学校) 没有智力的差别, 差别的是大脑的思维, 动手的多少。

五、含蓄批评, 提高实效

教学批评,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许多学生由于定式往往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使得教学批评收效甚微。其实, 学生在学习中发生差错是难免的, 此时, 教师若严厉地指责和批评, 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口服心不服。

基础会计教学 篇10

针对上述情况,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首先在2009级财会类高职学生完成第一学期的基础会计学习之后全面推行。财务会计改革之后,教学时间由原来的一学期增加到两个学期,时间上延长,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调整,针对学生就业企业的规模特点,对于中小企业不常见的业务不学习或少学习,有些核算内容虽然中小企业不常涉及,但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第四学期要参加社会考试,所以要同时兼顾学生在校期间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加强相关内容的学习。

虽然财务会计进行了改革,一些学习内容可以进行细致训练,但是仍然略显不足。

2010级学生入学就以财务会计为蓝本,将基础会计的必要知识点融入其中,既不耽误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会计上岗证,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各个具体账户的账务处理训练,同时又为学生在第四学期系统学习初级职称的会计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次会计课程改革幅度大———涉及两门重要的专业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时间紧———2010年暑期,距离开学上课的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决定先不在大范围开展,而是选中会审专业2010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会计教学改革试点。

改革的大方向表现为开始就直接切入主题,通过两大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引入六大类会计要素,五大类常用科目、账户。首先,要求学生熟悉五大类会计科目的名称,强化记忆各类会计科目。

然后,依次学习账户的性质、会计等式、各类账户的记账方向,之后就开始学习货币资金、应收款项等业务,必要的基础会计知识点融入其中。

当然在有了改革的大方向之后,改革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手里有财务会计课程教材和一本训练册,涉及基础会计的内容,没有具体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负担问题,不能给学生两本独立的教材。另外,拿着两本教材也不利于学生把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的知识融合在一起。(2)大篇幅先讲理论再讲业务,再训练,效果不理想。(3)究竟在财务会计的哪部分内容恰当穿插基础会计知识点不太容易把握。原来讲授财务信手拈来使用的基础会计知识点,现在直接说的时候,学生感觉挺茫然,所以就要及时补充知识点,讲的时候还不能只局限于说,还要把它们写出来,让学生记录到笔记本上,这样就会将一个完整知识内容先人为打断,然后再接续。(4)学生灵活处理业务的能力比较弱,教学过程中,第一遍的训练通常是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学的非常认真,这往往使得老师对一些知识也能够重新有一个认识,重新思考,比如学生在学习实际成本法进行原材料的取得、发出核算时,有一个原材料入库,但是发票账单未到的业务,需要在月末做暂估入账的处理,借方原材料,贷方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下月初冲减这笔业务,借方涉及原材料账户,在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存货单位成本时不要考虑这部分。学生就有些不知所措,登账时记录,计算时不算在内,产生疑问,于是针对这一项业务,我写了这方面的论文,以期改进这个估账业务的处理方法。

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伴生的总会有问题,有收获。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这才能真正将一件事情做好。

(1)针对教材缺乏的现实问题,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一套讲义,同时针对讲课的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及时调整讲义。总体讲课的思路有一个框架,但是一些细节的知识点还需要不断补充完善。学生没有基础会计教材就让学生通过笔记的形式进行必要知识点的记录。着重注意直观教学,比如在基础会计中有一个知识点是错账的更正方法,在基础会计原来的教学方法中,没有让学生具体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账簿登记,学生听起来就是一个并不鲜活的知识点。在财务会计与基础会计融合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学习货币资金这部分内容之后,进行一个企业一个月大概十笔左右业务的处理,提供的实习资料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要求学生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然后及时登记账簿。在这个过程可能出现登账错误、填制凭证错误,就根据学生这些具体的错误之处,学习错账的三种更正方法,非常直观、非常生动。(2)针对学生对大篇幅理论叙述理解有难度的知识点,不急于先讲理论,而是先通过实际业务业务处理的讲述,让学生动手训练,之后再去看理论内容,这样的学习顺序不至于让学生感觉理论太枯燥。一个知识点,开始就大量的讲理论,时间一久,学生提不起精神。如果做业务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预,效果直观并且明显。(3)对教师的教学内容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分课程教学至少应达到三个循环以上。能够随时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补充基础会计的知识点。

基础会计学教学刍议 篇11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现状 问题 方法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着重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会计初学者起着基石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是否能学好会计专业的一系列课程,甚至关系到其以后是否有兴趣有实力从事会计行业。

一、时代向会计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给会计工作和会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实务操作中的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涌现,使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会计选择的空间更大,时代要求我们的会计教学亦与时俱进,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未来会计工作者思维更缜密,应对更灵活。

二、中专院校会计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单就中专院校而言,生源的严重萎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或者干脆取消“门槛”,学生素质普遍下降,部分教师缺乏授课热情,教学效果堪忧。

1.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不够

中专院校的生源门槛低,相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无论在系统性还是理论深度层次,都不如高等院校的学生那么全面、有深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许多不适应,表现为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感觉入门难,信心不足。因此学习比较被动,直接影响了授课的热情和质量。

2.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

老师忽略了基础会计教学对象所学本专业的特点,习惯性地采取与以往无差别的教学模式。仍旧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强调会计核算的原则、要素、科目、账户、凭证、账簿、报表等这些抽象的理论,大而全的教学内容安排对于基础薄弱的中专院校学生来说学的吃力,效果也并不理想。使学生对基础会计只有片断的方法掌握和模糊的知识印象,没有形成应有的会计思想和思维方式,无法让学生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有的放矢,开辟中专院校会计基础教育的新模式

对于中专院校这个特殊的群体,不能“一刀切”,应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创新,赋予基础教学生机与活力。

(一)正确引导,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的好,首先要端正态度,主动学习,并树立信心与目标。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会计这个职业的神圣,真正了解会计这个行业的博大空间。由此明白要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通才”和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专才”,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因材施教,前后呼应,共同成长。

授课之前,对授课对象进行必要了解,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情况,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授课尺度,讲授过程从易到难,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尽量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保证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思维拓宽和技术拔高,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知识通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会计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授课过程应避免各自为阵,应注重相关知识的前后呼应,融会贯通,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逐步加深,思维逐步系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真帐实册,实物演示,直观教学

在讲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可结合实物演示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其直观理解和印象。还可采用多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比如制作生动形象的幻灯片,通过动画、图表、声音、文字等形式,将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枯燥的内容全过程演示出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解放思想,发展创新,探索教学新模式

改变方法首先要转变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为启发式和参与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仿真模拟实习、课堂讨论、实训基地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对新知识的引入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培养习惯和精神,将学校教育延伸为终身学习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的基础,也是一门应用学科。一直以来,学校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实践操作。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会计专业人士,除其具备专业的从业技能外,良好的道德和职业操守同样不可或缺。行业规范作为实践操作的指南,我们在学校教育时同样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养成遵从规范执业的好习惯,应把对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掌握作为教学内容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时代要求进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们理应认识问题,并切实解决问题,开辟中专院校基础会计教育的新局面。

基础会计教学之我见 篇12

由于现在会计专业在各级高校普遍设置, 招收学生质量良莠不齐, 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不适合现代教育的方面, 尤其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 更是凸显其“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仅从自身所处环境, 结合讲授《基础会计学》经验, 尝试对教学工作做一番总结。

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理念落后

现今高校内从事会计教学工作, 基本上还是沿用老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采用灌输式教育, 旨在让学生硬性接受, 死记硬背, 认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其他的便一顺而通。诚然我们承认旧的教学理念有一定可取的地方, 但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 增强个体实践能力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因而教学理念应从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化, 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

2. 教材陈旧

学生使用的基本会计教材版本众多, 但大都理论性突出, 某些地方叙述晦涩不易理解,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伴随2007年会计准则修订后有些教材及时的做出响应, 如某些会计科目的增减、名称的变化;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等。虽然相应内容做出变动, 但一些具体变更的会计处理未做出详细列示, 且教材的编纂也与后期的电算化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不太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3. 课程安排不合理

仅从笔者自身所处院校出发, 由于是非会计专业, 课时仅为54学时。基础会计学本身的特点就是内容繁多, 细节突出, 注重实际运作, 至少应设置64学时~72学时才可进行完整的讲述, 课时少也成为专业课不能取得良好教授效果的阻碍。同时在某些院校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疏漏, 将上下联系紧密的课程设置相隔学期过长, 造成学生前面知识已忘却, 后面知识不理解, 作为老师只能一边学习新知识, 一边又复习旧知识, 造成师资、时间的双重浪费。

4. 教学方法守旧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只是按教材照搬, 枯燥的讲述书本知识, 没有与学生形成互动, 一味的照本宣科, 在基础阶段就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兴趣需求, 故而学生普遍反应基础会计课程较难学, 也是一个因素。另在教育技术充分应用的今天, 现代化教学方式仍未全面普及, 案例教学也未能充分体现, 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不利的。

5. 实验环节不足

基础会计学一般是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 学生新接触这类抽象知识, 初始总是难以适应。一般会计专业会设置会计实验的专业课, 但非会计专业则未安排。加上教材偏重理论知识, 教师讲授也是忽略操作环节, 造成学生在学习结束后, 仍不会实际操作, 这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

二、改善教学质量的设想

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学生入学伊始, 针对理论性强的专业课, 作为教师应采取引导而不是硬灌的方式。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对其感兴趣, 例如可以在最初树立学生的理财意识, 使他们了解会计课程是与生活休戚相关, 密不可分的, 它存在于我们身边每一个角落;鼓励学生密切联系社会, 参加专业职称考试, 不仅提高了自身能力, 还能为就业增加砝码。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其对课程感兴趣是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2.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应用的教材有多种版本, 但从讲授经验看, 严格按照教材规定的章节顺序进行教授存在不合理之处。应适当调整合并某些章节内容, 把相关要点知识紧密连接。比如在讲述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核算时, 分为五个小节, 每一节中有相应的会计科目和会计处理, 可以适当根据例题的内容自行调整某些科目和会计处理的顺序, 整合讲述内容,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理解例题的情况下顺势接受所学知识。在吸取传统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经济政策方针, 及时对课程内容做出更新, 也是对教师提出的另一个要求。

3. 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两个方面。

首先, 在教学内容上应大胆创新。及时引进最新的知识体系, 定期总结概括所讲内容, 着重体现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一味的传统讲述, 会损害学生的主动性, 而在教学环节中利用实际案例教授知识, 让学生扮演实际生活中不同的会计主体角色, 可以使学生充分融入到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中, 不仅带动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并且增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对某些疑难问题可以做到及时发现解决, 可谓一举三得。

其次, 应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技术融合了文字、图形、声音等多项因素, 形象的表达了教学内容。由于基础会计知识量大且涉及内容琐碎, 仅以板书呈现, 学生感到很抽象。辅之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话, 通过课件展示出账页、凭证、报表等实物图像, 增强立体感便于形象地接受。在后期账页、报表制作环节, 同样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整体业务流程、数据的填写按发生顺序逐步呈现, 既符合会计操作规程又能够逐步带动学生思维, 这正是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效果所在。

4. 注重实际应用的培训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高校整体环境下, 仅靠在毕业前实习一段时间还达不到熟练应用的水平。应建议开设会计实验的专门课程, 由专任教师辅导实际操作, 模拟企业会计实务, 按照建账、记账、算账、报账的顺序, 完整的进行手把手的演示操作,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初次走上会计岗位的盲目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开设学生内部的会计技能大赛, 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 转换成绩考核方式

当前高校大部分是通过试卷考核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 综合来看仍旧是存在一定弊端, 知识得不到灵活运用, 只是死记硬背。可以适当的调整考核方式, 采用书面考试与动手能力测试结合的方法, 对于理论性强的基础知识可以采用试卷考核, 而对于运作分析性强的知识可以采用其他的评析方法。通过多样的考核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态度、观念的转变, 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此构想在目前实行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朝着开发激励学生个人能力的方向进行大胆的改革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会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 更新教育理念, 运用科学方法, 结合实际环境, 注重能力培养是会计教学中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挖掘其潜力, 使之更好更稳的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唐坤: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0

[2]谭晓兰:如何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J].经济师, 2006.5

[3]施金影: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8.4

上一篇:几何概率下一篇:试用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