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共12篇)
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篇1
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而且能够培养思维方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 由于高中数学本身的特点以及初高中数学的跨度较大, 让学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难学, 进而产生畏惧心理, 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因此,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快乐感,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牵引力与加速器. 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重要的任务. 学生对数学发生了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 为跨越学习中障碍增添动力. 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生活化、形式多样化, 激活课堂氛围, 数学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比较枯燥、抽象, 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 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如立体几何的第一课时为了树立空间问题的观念, 可以给出这样的问题: 1只切三刀把一块豆腐最多切成几块? 2六根火柴棒, 以每根火柴棒为一边最多可搭成几个正三角形? 3蚂蚁从正方形的一个顶点沿正方体的表面到对应的顶点爬过的路程要最短, 如何爬? 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激活了课堂气氛,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还间接向他们传递了一个信息, 数学知识不是枯燥的定理、公式, 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 这样,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了数学知识, 同时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下师生最愿意接受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 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 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例如: 某商店在中秋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 利用“均值不等式”选择最佳降价方案; 还可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多为学生提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如此, 我们还可以创设实际操作情境, 帮助学生动手制作或操作学习用具. 例如根据太阳光的投射来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 应用三角尺等工具对生活中的建筑物进行实际测量; 创设有趣的数学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 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 创设数学竞赛情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充分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 提高了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面对难点问题, 通过设疑解决
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尔说: “我思故我在. ”其意思是我思考, 所以我存在. 对于学习数学来说, 这是一个很好的座右铭. 例如: 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 面对这个难点内容, 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以及公式如何得来. 还要学会举一反三, 利用这个公式来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 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但是, 要与之建立联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所以, 我们可以应用设疑法来解决, 首先回顾学过的等差数列知识, 如:
1an- an - 1= d, ( n≥1) , d 为常数.
2如果 a, A, b 为等差数列, 则 2A = a + b.
3如果 m + n = p + q, 则 am+ an= ap+ aq, ( 其中 m, n, p, q 为正整数) .
在学生复习旧知过程中提出这样的疑问: 在一个倒金字塔的铅笔架中, 最下面一层只能放一支铅笔, 连续往上每一层都会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 最后这个铅笔架的最上层放了120支铅笔, 能否算出这个架子上一共放了多少支铅笔? 这个问题出来后让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联想学过的知识, 引导学生将两个相同铅笔架的铅笔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而得出每个铅笔架的铅笔数, 进而猜想出: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的公式. 教师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思考, 再逐步引导学生推导, 通过计算轻松地得出结论, 解决了这个难点问题.
四、探寻规律, 轻松记忆
学习数学需要掌握、记忆许多的定义、公式、法则, 如何帮助学生探寻规律, 轻松记住一些必要的公式、法则是数学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根据规律.
比如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记为: 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 和差倍公式推导靠替换.
又如函数图像的变换: 记作“图像变换一切从反”.
五、根据高考需要, 合理安排复习
学习高中数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应对高考. 所以, 数学复习课堂上, 要根据高考的命题方向来进行课堂设计. 对于高考要考试的内容, 要有一个合理的掌握, 复习学习不同于新知识的教学, 要有重点地进行, 对于高考不考的, 可以少复习, 甚至是不复习; 对于高考的重点, 要进行重点复习, 对于近几年来高考的知识点, 一定要调查清楚. 比如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证明是学习中的难点, 也是高考必考的重点, 所以在进行复习的时候, 对于这一方面一定要重点复习, 针对有关的知识, 合理地安排内容; 而像几何选讲这样的内容, 在课程中虽然有安排, 但是, 在高考中属于选考的内容,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 甚至可以把这一章的内容省去.最后,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复习, 在学生这个群体中, 学习能力与水平基础均不同,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要进行充分的备课, 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于复习的内容, 要进行科学的取舍.
总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乐于教, 学生才能乐于学. 教师要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这样学生才能心情愉快, 心理负担减轻, 让注意力、感知力、思维活动等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 从而轻松地学好数学这门课程.
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篇2
学校:汪清第一实验小学
教师:曹艳
2015年4月20日
营造快乐的课堂气氛
【摘要】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是我们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失败的教学,其中都有课堂气氛的功与过。课堂气氛的优劣直接制约和影响师生关系,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良好的课堂气氛会提高教学效果或效益。
【关键词】调动、渲染、活跃、培养。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有创新和与众不同的见解,使学生在质疑中学习,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因而,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学习,把课堂拱手还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在乐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健全的性格。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脸上的笑容无疑会像春风一般轻拂每个学生的心胸,缓解学生紧张心情,消除学生厌烦情绪,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认可教师到期待教师,形成一个飞跃,进而达到想学、乐学的境界。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时刻提醒学生:教师期望我,教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使学生产生不能辜负教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缓和课堂气氛
传统的课堂,学生扮演配角,更多的学生还是扮演着“群众演员”,任凭教师摆布。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事实上,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活和活力的景象,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把这一过程灵活地组成全班性的活动,并且能让自己也参与其中,这样使学生找到自信,从而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亲切感和鼓动性的课堂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对答对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以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学习,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来。
三、创设情景,制造悬念,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发现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进数学的情感。
在情景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有趣的现实问题情境中,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动、接纳;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自信;在发现问题、运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教学的价值等。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它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在教学中,精彩的课堂引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巧妙地导入新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这一过程,那就更加事半功倍了。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用比喻的手法渲染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若概念、定义、性质理解不透,会给学习带来麻烦与困难。我们知道,形成概念的首要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且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密切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常见的事例,使学生在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示、模型的同时,获得对于所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认识它的本质属性,并提出概念的定义,建立新的概念,这些实物,可就地取材,就近举例,以学生所熟悉或比较熟悉的事物为宜。新颖有趣的比喻,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语言精炼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素质,学科语言准确生动、用词规范精炼,表述清楚,有层次,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收到润雨无声的效果。教学语言要幽默,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幽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品质,是教师的性格、修养、智慧的表现。幽默,可以帮助教师更灵活地实现教学的意图。学生也普遍欢迎富于幽默感的教师,而对那些过于严肃、不苟言笑的教师,则大多持一种敬畏的态度。诙谐幽默的语言具有神奇的诱惑力,可起到活跃气氛、启迪心智、激发兴趣的作用,每当我们开怀大笑后,常常会感到精神振奋,课堂教学的气氛随之达到高潮。
六、运用激励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人需要赏识,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
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学习气氛 篇3
[关键词] 快乐幽默好奇心动手实践
我们应该不会忘记,当孩子们背着书包进入校园的时候,脸上的那份欣喜与期待。然而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大,从小学到初中,那份欣喜越来越少。曾几何时,我们在孩子们的脸上再也看不到生命的光彩,他们背上的书包变得越发沉重。
有数据显示,如今的校园中,由简单的应试教育代替本质的素质教育的“过度学习”现象泛滥。所谓的过度学习,指的是达到掌握标准之后的继续学习,当超过标准学习的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现注意力分散、厌恶、疲劳等消极效应。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多一些兴奋与惊喜,多一些积极的快乐的内心体验,少一些重复的应试学习,或许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快乐是孩子们最重要的情绪,是否拥有快乐的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就身体发育而言,快乐能使人的各方面机能达到最佳状态;就心理发展而言,快乐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就学习而言,快乐的情绪能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从而发挥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做到,让学生学得轻松,把快乐带回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
一、运用幽默语言,感化学生,传播快乐
幽默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调味品和润滑剂。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享受教学幽默的乐趣,享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每当学生因心中喜悦而开怀大笑之后,常会感到精神振奋,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信心,而自信心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记得有一节课上学习直角三角时,有一题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电塔的高度。有一个学生调皮地说:“用尺测量不就行了吗?”我故意用夸张的口吻说:“那我不就得游到对岸,还要想办法爬上电塔?那太险了,我可不干!”大家“哄”地笑起来。在课堂氛围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有了学习知识的兴趣。
当然幽默要有度,在课堂上不要纯粹为了幽默而幽默。教师要找准幽默的时机,做到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迪。如:当提问没人回答时,可以问“怎么?全军覆没了?”当提问时只有男同学举手而女生寥寥无几时,可以说“你们女生都想给老师留几手吗?”当学生起立回答,一时紧张忘了答案时,也可以幽默一下“我相信你会在沉默中爆发”……适当的幽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地进行学习。
幽默教学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果把课堂45分钟当作一道菜,那幽默的教学语言就好比一盘很好的“佐料”,它将使课堂教学这道菜变得更加丰盛可口。
二、利用好奇心,激发兴趣,感受快乐
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它对于学生从事认识、学习、实践、形成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例如,一个爱好昆虫的学生,能够在地上蹲上半天看蚂蚁活动,树上蝉鸣声就能引起他注意。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很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的皮亚杰也指出:“一切有成就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德国的第斯多惠更是把“力求使学生引人入胜”作为教师应遵循的教学规则之一。
孩子天生具有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能追上小明吗》的教学中,学习了两道基本行程问题后,给出一道开放性问题:初一(3)班某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將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能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距离4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为45千米/小时,运货车的速度为35千米/小时。”(涂黑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题补充完整,并列方程解答。
题目刚一出来,学生们就议论纷纷,有的疑惑不解,有的则迫不及待地要展现自己。学生甲:“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若设x小时后相遇,可得方程……”学生乙:“两车同时同向而行,摩托车在后,经过几小时追上货车?若设经过x小时后摩托车追上货车,可得方程……”学生丙:“若货车先出发20分钟,摩托车在后面追多长时间能追上货车?若设摩托车x小时候追上货车,可得方程……”甲乙的答案大家很快就认可了,但丙刚说完方程,马上就有一个学生喊道:“不对,不对!没说清货车的方向,如果货车开始时就向摩托车开,这就成了相遇问题。这个条件应该为‘货车背对摩托车方向先开出20分钟’,这样问题才严密。”他的意见马上得到了一致赞同。我也立刻做出评价“他的意见非常好,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考虑问题要全面。”紧接着学生丁提出“两车同时开出,经过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10千米?”学生戊:“这题没法做,条件不全,不知道这10千米是两车相遇前的距离还是相遇后又离开的距离。”学生己抢着说:“这道题没说两车是同向行使还是相向行使,不能判断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学生们纷纷点头称是。我说:“同学们说得太对了!那么怎么改变条件让它更完善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加工”,有的添加了方向,有的说明了两车是否相遇过…… 时间在学生们激烈的辨论中过去。最后我引导学生小结:解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角度去挖掘,明确行使方向及是否同时出发的关键要素,分析快慢两者的行程及距离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推动学习不断成功。
三、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分享快乐
好动是孩子的特点。他们拿到一些新奇的东西,总希望拆开看个究竟。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或制作一些东西,他们总是感到十分有趣,在动手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有时也会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发新的学习需要。
七年上册有一节是《有趣的七巧板》,授课前我先让每个学生准备好做七巧板的工具,然后在课堂上教他们如何制作七巧板,与同学们一起制作出了七巧板;然后告诉他们一些边、角、面积等的关系,并要求他们动手试试,这样很容易记住。学生用这七块模板,有的拼成了几何图形,如三角板、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有的拼成了各种人物形象,如跑步的人、跳舞的人、坐着的人、游戏的人等;有的拼成了汉字、字母等;有的拼成了动物,如猫、狗、兔子、小鸟等;有的拼成了多种物体,如房屋、桥、宝塔、灯、花草树木及日常用具等。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在乐中学,通过动手拼摆,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得以运用,把学和做、学和玩、学和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调动起学习热情,并能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另外,在动手实践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时候要观察、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并通过分析与思考才能获取最终的结果。这就如同警察破案一样会提出假设,通过证据来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找到谜底。所以学会推理的方法,也就能很轻松地找到答案。
有人说,中学生是处在花季的年龄,给点阳光就灿烂。那我们教师何不多给一点阳光,让他们的青春之花开得更加灿烂,更加鲜艳!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为师者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多一点兴奋和惊喜,能让学生留连忘返、回味无穷,体验到成功和快乐,那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第十六中学)
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篇4
一、妙设智力闯关,数学越学越好玩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感性认识比较强,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弱,教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掌握方法,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智力闯关”游戏环节,把一堂普通的数学课变成一堂妙趣横生的智力闯关课。智力闯关游戏的设计包括巧走迷宫、添数、补充等式等等。例如:我们在学习加法的时候曾做过这样一系列游戏。“小青蛙”(由学生装扮)在“河(讲桌)”的一岸,“河”里有一些石头(由多位学生装扮,每个学生手里拿着写着数字的卡片),小青蛙要借助石头过河。要求是:小青蛙必须选择数字加起来等于100的那些“石头”。学生们一边想一边玩,把枯燥的加法演绎得笑声不断,课堂上充满欢乐。在做完加法游戏后,我又安排做下一个减法游戏,由一个总数,逐渐递减去另外一些数,做成加法的验算。学生们在我细心的引导下,协作互助,不仅完成了课堂目标,还达到了越学越好玩,越学越感兴趣的目的。
二、创设故事情境,数学越学越生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也喜欢编故事,讲故事。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了他们的这一特点。
我把简单的数字关系编成一个故事,把枯燥的应用题用讲故事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们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很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积极思考里面蕴含的数字关系,在不经意中就掌握了知识,达到了学习目标。例如:我在跟学生讲比较分数的大小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兄弟俩,他们的父亲去世时留给他们一袋子钱。兄弟俩不知道如何分,请村里最有学问的老师来帮忙。老师来了说:“这简单,你们每人拿上二分之一不就行了吗?”老大不服气,说:“我照顾父亲时间长,我应该多分,我要拿三分之一。”老二说:“我照顾父亲时间长,我应该多分,我要拿四分之一。”老师说:“好吧!我给你们每人四分之一,剩下的当做我的报酬,怎么样?”兄弟俩想:“好啊!反正剩下的也没多少了,给他吧!”村里人听说了,都说这俩兄弟是傻瓜。同学们,你们知道村里人为什么说兄弟俩是傻瓜吗?
故事结束了,留下的疑问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点。我趁机给他们讲比较分数的方法,他们很快就掌握了,知道二分之一要远比四分之一大,兄弟俩越争越少,真是傻瓜。
像这样的故事,在我的数学课上不胜枚举。我除了给学生们讲故事外,还鼓励他们把应用题改编成故事,开展讲故事大赛,这可能是其他老师不敢实践,甚至不敢设想的。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确确实实地做到了。
三、加强动手动脑,数学越学越巧妙
小学生还有一个特点是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动手制作活动和设计活动,也能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另外,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可以同时开发学生的左右脑,让他们在直观感受中加入理性分析,在理性分析计算中加入对空间的想象和把握,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对数字、数理的概念。例如,在学习计量单位“厘米”的时候,我让学生们用橡皮泥捏出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学习围长的时候,我让学生用木条搭建出围长为24厘米的“微型小花池”等等。
四、设计游戏环节,数学越学越简单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设计游戏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越学越简单。游戏包括多种形式,如: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这些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在玩中学习数学,使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如:可将全班分成两组,两组各分一半学生持数字,一半学生持算式,教师快速念数字,要求持有相对应算式的学生迅速站起来,同时答案也要快速站起来,快的一组得分。再如:教师准备一个袋子,里面装标有数字的小球,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最喜欢的算式符号:加减乘除,然后再从袋子里摸小球,用小球上面的数字和写在黑板上的符号组成算式。
小学生具有潜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数学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很多游戏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努力,去想象,从而也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挥。
五、结合生活实际,数学越学越丰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联系生活,不仅能让教材变得活泼,富有生活气息,还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让死的知识富有灵魂,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人文关怀。另外,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思维习惯,还能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的积极性,真正把课堂生活化,自然化,让教学不着痕迹。例如:在学习元、角、分的时候,我在课堂上设计了“爱心拍卖游戏”,让学生给自己的用品标价,然后开展以“拍卖会”的形式,让学生竞相叫价。在学习重量单位“千克”“克”的时候,我让学生们玩“一把抓”游戏,让他们对自己的东西估计重量,看谁估计得更接近等等。
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篇5
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营造轻松快乐有效的课堂环境
作者/刘春霞
摘 要:中职英语教学中,生源素质欠佳,探讨了通过怎样的评价激励和教学方法改革才能营造轻松快乐有效的课堂环境。
关键词:中职英语;快乐高效;课堂环境
目前,中职英语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弊端以及生源素质欠佳的影响,学生英语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欠缺学习热情,中职英语教学处于学生能读会写不会说,甚至不会读不会写不会说的被动局面,所以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和把握好评价尺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说、想说,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怎样评价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何种方式制订适合现阶段中职生的水平教学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快乐有效的课堂环境呢?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个性魅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形象和鼓励引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良好的教师形象和个性魅力(言谈举止)会牢牢地吸引学生,迅速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使他们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他们会很自然地加以模仿。作为教师,平时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的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还要多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材,设计语言情景。
二、优化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人人开口说
中职生的好奇心强,又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游戏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摆脱英语的生涩感,从而自然大方地说英语,逐渐提高语言组织的能力。例如在Unit1 Greeting and introduction一课中,课堂开始就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限定2分钟,让学生去认识自己的同学,获取对方信息,积极鼓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比赛看谁最有潜质做记者,评出NO.1。这种交际性游戏为学生在比较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各种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驱除恐惧心理,让学生恢复学习的精力和体力,保持了旺盛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
还有在英语课堂中,重视选择一些优秀的英文台词,中文字幕的好莱坞动画给学生欣赏或者教授英语歌曲,如教给学生一首流行的英文歌曲或者圣诞歌曲,学生会觉得原来学英语这么快乐,同时记得要在这个过程中导入英语知识的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根据知识难易程度,分阶段自选
例如,在对单词掌握的要求上,学生可以进行分阶段自由选择。一个单元的单词有30~50个左右,其中有些单词是熟悉的、见过的,有些是学习过的词根,有些是新单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分阶段学习。这对每个单元的阶段性巩固很有帮助,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对后进生强调自我管理与自我进步。
四、把握好评价尺度,重视阶段性教学成果的分阶段评价过程的跟进和激励
由于评价在教学中具有目标导向、动机激励和反馈调控等功能,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评价标准对学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把微笑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参与交际训练。②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表达。比如,因为怕错使学生不敢开口,但不要因此不开口,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奖励其点滴成绩,讲究纠错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又不失面子。③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缺乏信心的原因很多,如基础差,学习受到挫折等。如学生在口语很容易犯错的“He is a beautiful girl.”中,教师不要急于制止纠错,学生自己说出来往往他自己就知道不对劲,自动更正,这时就应该对他的改错给予表扬,适度地激励学生,挖掘其潜能。这样,他和其他同学既记住正确的知识,又得到鼓励,效果更好。
给认真学习的学生一定的特权,对于已经会自己拼读单词的`学生,免除抄写单词或者减少抄写遍数的方法,在一些学习积极性不大的班级和学生中有着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脑子灵活不爱读书的学生为了不用做作业而努力朗读单词的情形,让笔者很欣慰也很惊讶。
五、给予表扬鼓励,洋溢情感活力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学习语言的潜伏期。课堂上他们也许不善于表达自己,说出的话语也许言不达意,但如果教师注重了此时对学生的评价,静静地等待,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盼的微笑,则会激励学生去说,即使他说错了,你也以同样的等待、同样的眼神、同样的微笑去激励他,我想教师的这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心态以及无声的评价不仅激励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更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以及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了。
笔者在课堂上常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赞赏。“good!”“great!”“You are so clever!”或拍拍他的肩膀,给予肯定的微笑。甚至,面对调皮学生的“捣乱”,我会对他说一串很流利的英语来逗他唬住他,鼓励他跟从课堂节奏。学生从我的举手投足中感受到了爱意,我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和进步的期待,逐步消除了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胆怯心理,他们渴望再次表现自己,想积极地参与课堂,哪怕只是做一个不说话的手势表演,他也很想尝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也不是一日之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获得成功。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耐心地去教,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学生就有信心和恒心把英语学好。
如何营造快乐的美术课堂 篇6
关键词:兴趣 体验 美术教育 视觉艺术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247-01
传统的美术课,教师们过于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美术教育具有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了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发现不了美,体验不到美,感受不到美的熏陶,当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怎样通过学习美术,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一份快乐呢?首先,要让学生乐学,并在快乐的气氛中体验趣,在课程中激发情,在课程中追求美。
1 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快乐
教学中,要让学生“乐学”,这就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美术的教学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1.1 通過师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欣赏课中,教师始终是“霸占”讲台,一统天下的“教”,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完全丧失了畅所欲言的机会。老师机械性、重复性的提问封住了学生的口。单纯的机械应答必将随着学生心智的成长而被厌倦,直接导致了学习欣赏兴趣的下降,哪有什么快乐而言?我们认为,倡导质疑与驳问,把疑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尊重其主体地位,从学习实际出发,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欣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需要在美术课上,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开展几分钟尝试活动。以欣赏梵高的《向日葵》为例,在引导学生欣赏完这幅作品后,安排了十几分钟与“梵高比赛画画”的活动。老师在教室的前后黑板上分别贴了一张大白纸,用事先准备好的绘画工具和学生一起开展了这场活动,我们可以用梵高的绘画风格作画,从中去体会梵高的艺术特点。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作画,以达到情感的释放。作画时,彼此间可以随时指出对方的优点及不足之处。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体验活动,并把快乐的情绪、活跃的学习气氛延续到整堂课,使课堂焕发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1.2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情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离开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切都是苍白无力的。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应坚持的原则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活动,让大家共同体验学习美术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例如:在上《你,我,他》一课时,把同学们事先交上来的照片都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的表情是惊喜的、好奇的,不知道老师到底要干什么,注意力也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这时,再引导同学们观察照片中有哪几种脸型?因为是熟悉人的照片,同学们观察时自然也就情绪高昂一些,仔细一些。观察分析后,很多学生不但了解了人的几种脸型,同时,还注意到了平时未曾发现的自己和好朋友的特征。然后,再把自己或最熟悉的人的肖像描绘下来。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审美情趣,有的同学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把同学或自己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一位同学对他自己的平头,进行了夸张强化处理;还有一位同学将一位瘦小的身形改为威武、超人的身材,表现了他对这位同学的期望。其他同学笔下的作品,也各有特色,各有精彩。当老师把作品收集起来,在投影仪上展示时,他们看到自己的“杰作”被放大了,供全班同学欣赏,心里乐滋滋的。当看到自己的形象被同学们艺术加工变得滑稽、怪诞,又不禁笑得前仰后合。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从课上学到了该掌握的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彼此间的认识和了解,从中获得了无比的乐趣。
2 在优美的意境中寻找快乐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大多数美术老师把音乐引入美术课堂,从而得到了艺术的融合。由此,我们也意识到,特殊的意境,会造成非同寻常的效果。为了摸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学初,笔者通过民意调查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他们的教室环境虽然很干净、整洁,但缺乏美感。针对这一现状,在上第一节手工课时,就告诉学生,手工课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在上《插花》这一节时,笔者我们提前一周在教室四周墙壁上,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折出的纸花瓶,插上鲜花粘贴在教室四周墙壁上。在上课前,摆了几盆干花,造型奇特,立意新颖,再加上一点点淡淡的香味。学生一进来,便有些吃惊,转而就是按耐不住的兴奋,接着,再让他们分组组合,把各组桌面上预备的鲜花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插入花瓶。经过他们的手,平淡而乏味的教室,透露出极强的人文气息。学生也特别喜欢上了手工课。这样,不但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3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快乐
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陶冶情操,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这是美术教育体现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因为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单单需要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使学生通过感受去选择和创造。传统的美术课一般都是“闭门造车”,老师所做的也仅仅是加强学生技能、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大自然不仅是美的源泉,也是美育的课堂和教科书,身在其中,心情是愉快的。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凭着感官直觉,去感知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去获得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使其在美术学习中去观察想象和创造,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获得一份快乐的心情。
4 在形式多样的评价中获得快乐
活跃的课堂气氛,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如何正确评价学生作业,也是我们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评价要做到多维性和多级性,就要取消只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的作品。对于构思奇特,敢于创新的作品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基础较差,但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也要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以激励性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从评价中获得自己的一份快乐也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营造快乐的初中物理课堂 篇7
一、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快乐
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物理学科特征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显得僵硬, 缺乏生机。物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长期形成了古板冷酷的形象。学生不敢或不易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 这样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培养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在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下, 教师要和学生学会平等交流。教师要真诚的关爱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从内心去喜欢教师, 赢得学生的认可,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 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 发挥学科优势, 同学生们建立深厚的师生情, 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这样,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让学生从喜爱物理教师逐渐过渡到喜爱物理课。同时, 努力做到“亲其师, 信其道”, 即把学生能够同物理教师交流转移到物理学习中来。
二、关注学生兴趣爱好, 使学生得到快乐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能说走出了快乐课堂的第一步。要想进步一打造快乐课堂, 还是在物理教学中做到“投其所好”。在和学生交流中, 了解到学生对以下类型的课程不喜欢, 也不愿意听, 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一是老调重弹的复习课、各种考试的试卷分析课;二是难度较小且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的新授课;三是不让学生亲自动手的物理实验课。有鉴于此, 从他们的实际出发, 在复习课、各种考试的试卷分析课上, 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学会面对同学在讲台上讲解。这是基于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每次考试后, 学生都着急核对答案, 对于做错了的, 急于找到错误之处。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己分析试题的过程, 而且这种分析很深刻。同时, 在课堂上让学生这样做, 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主体性都体现出来了, 课堂教学氛围可想而知。
而对于难度较小且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的新授课, 我选择做一个“甩手掌柜”,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既体验作为教师的经历, 也能让学生这个“教师”更有教学责任感。当然, 教师这个“甩手掌柜”也不是什么都不干, 而是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恰当的评价, 对于学生讲解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适当和精确的讲解和点拨。这样做下来, 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还是表达能力, 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艰辛和不易。对物理实验课的教学,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是也是难点。很多教师对于学生很不放心, 生怕出问题, 弄坏实验器材等等。但是我的理念是实验器材就是为学生服务的, 即便损坏, 也是正常的。因此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 在顺利地完成既定实验的前提下, 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物理探索。这样, 他们不仅玩得高兴有趣, 而且还能学到知识。
三、重视物理实验探究, 让学生体验快乐
物理, 近代被称为“格物学”,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对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因此, 物理实验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获得心理上的喜悦, 又有利于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打破思维定势。例如, 在第十章“浮力”教学中, 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海能够浮起来一艘大轮船, 但是将一根针放进去却沉入海底了呢?”又如, 学习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时, 我让学生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 摩擦力消失了会怎么样?”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两指弹出万般音”, 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踊跃参与讨论, 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探讨的主体可以分为两类:师生探讨和生生探讨。
(一) 师生共同探讨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决定其对师生探讨更为需要。而这一形式需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因此, 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这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做到上述要求, 就需要教师要信任和关爱学生, 其次允许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再就是要多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时, 初中生因为其阶段特征导致其在物理学习中出现理解较为困难的情况。要解决这些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只凭教师的借口头表述不行, 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活着视频这样的新的教学手段, 在课件上模拟相关物理学过程, 通过这些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学视频,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 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并同教师讨论, 让他们在体验中体会物理学习的快乐。
(二) 学生分组讨论
在有些教学章节中, 可以采用生生讨论的方式。如在学习第八章“压强”这一知识点时, 我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压力作用同其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1.为什么家里的菜刀用久了就要拿去磨一磨?2.大家的书包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宽带而不是细的呢?3.啄木鸟为什么长了个又细又长的喙, 这对它啄木有什么用?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以及亲身感受和相互讨论得出的结论要深刻得多。
总之, 初中物理教学的好坏, 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 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还取决于其挖掘教学资源以及课堂设计的能力。同时, 教师的评价态度或者评价制度对于学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要学会用欣赏和发展的目光去看待学生取得的进步, 细致观察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点”, 要对这些成绩的取得给予肯定和表扬。
摘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 改变传统物理课教学中的生硬课堂氛围, 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显得迫切而重要。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出发, 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重视物理实验探究等方面着重探讨如何构建快乐课堂, 以期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做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快乐课堂,体验
参考文献
[1]胡乔翰.让快乐充盈物理课堂[J].物理教学探讨, 2004 (8) :20-21.
[2]高远良.加强参与体验快乐——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物理课堂[J].理科考试研究, 2014 (7) :32-33.
营造快乐幸福的语文课堂 篇8
“亲其师”, 方能“信其道”。教师只有放下师道尊严, 以幸福的情感去润泽学生, 学生的情绪才会受到愉悦感染。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幸福, 首先让他们喜欢语文老师, 近而才能喜欢语文课。那么, 课前互动就尤为重要。
二、课中提问尊重每位学生, 激励学生体味幸福
教师应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 让他们活得有价值、有尊严, 这才是正确的教育。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当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 潜在的能力也就能得到充分释放。才能感受到学习生活的有趣和幸福。优秀生永远是课堂上最亮丽的风景, 他们不缺乏关注。而学困生更需要尊重。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 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 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真正地参与课堂。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 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 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只答对了其中的一部分, 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深训练难度, 提高训练要求, 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 体验成功的快乐幸福。另外, 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三、创设开发多元化舞台, 引导学生幸福学习
多媒体为我们激发学生幸福学习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每节语文课, 我都运用多媒体为创设情境, 有时歌曲导入, 有时图片欣赏, 有时视频短片, 这样使每一节语文课都不再沉闷, 每节课学生都兴奋活跃, 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深切地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幸福, 学习语文的幸福。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千方百计的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的舞台, 并结合人的多元智能, 通过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比一比、做一做, 做到“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让学生愉快参与, 充分展示自己的各种才能, 在成功与满足中获得幸福的体验。课堂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快乐, 在快乐中体验成功, 在成功中增强自信, 在自信中享受幸福。
四、课外拓展开阔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幸福指数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 并以教材作为平台, 通过拓展相关的语文知识, 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另一方面通过课文这个窗口了解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幸福指数。课堂上, 千万别让你的学生一味地听, 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 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我的课堂上, 有许许多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 这样, 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 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 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也大大提升学生幸福指数
正所谓“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 我想只要教师处处以学生为主, 尊重他们的感受, 语文课堂将与学生的幸福越来越近, 师生关系也将越来越融洽。
营造快乐物理课堂气氛的点滴体会 篇9
一、投其所好,使学生得到快乐
要学好物理教师必须投学生所好,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了解到以下的课学生都不愿听,课堂学习效果很差。1.老调重弹的复习课、试卷分析课。2.新课,但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的内容。3.实验课,教师课前喋喋不休地交待。鉴于此,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在复习课、试卷分析课的教学中,笔者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对新课的教学,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这样可以将简单的内容学得更透彻。如此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做教师的辛苦。他们了解教师课下要查资料,写教案,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要倾注教师的心血,这项任务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寻找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以及学会尊重教师。
二、巧妙设计作业,让学生享受快乐
传统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再批改作业,但很多学生的作业都是抄袭别人,多次强调也无济于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作业进行改革,让学生自设作业,优等生让他们按要求设计略有难度的作业;中等生笔者采取“半扶半放”的策略,鼓励他们按要求设计作业;对于后进生,笔者则辅助他们寻找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这样教学,既提供了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惯性现象”这一节时,以人们坐车时常遇到的几种情况进行课堂实例分析。当提到紧急刹车或启动时,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向前或向后倾倒,他们异议不大。一提到向左或向右身体会向哪个方向倾倒,学生意见就不一致了。有的说向左,有的说向右,而且谁都据理力争,不肯让步。于是,笔者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坐车体会一下。这样的作业比教师反复解说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快乐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初中生对实验特别感兴趣。因此,进行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消除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教学“浮力”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到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小到却托不起一枚铁针?”
再如,学习“摩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
四、重视思维培养,提高思维能力
1. 师生共同探讨。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仅仅凭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笔者认为,师生共同探讨是个不错的途径。如,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故而成为学习的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2. 学生分组讨论。
如,在学习“压强”一章内容时,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拿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较平的铅笔,左右手同时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手挤压,受到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靠笔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所以要痛一些。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实验效果,比教师演示实验时看到现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
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开启快乐学习模式是轻松学习、高效学习的前提。在高中地理课堂中, 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使枯燥的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一、扎实基础, 提升学科知识水平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领航者, 教师自身学科知识水平对教学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有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 自身对知识理解不透彻, 课堂上照本宣科, 不给学生深刻讲解, 简单地画画重点, 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 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加缺乏生机, 加大学生学习地理的负担, 使地理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不仅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失去兴趣, 同时这也是地理教学的失败。教师没有扎实的学科水平作支撑, 难以丰富地理课堂, 使课堂变得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对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基本功是教学活动中驾驭课堂的基础, 只有自身知识深厚, 在课堂中才能胸有成竹、收放自如, 才能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进行授课前, 教师应充分查阅相关资料, 对知识进行全面地理解与掌握, 在教学中结合地理学科特点, 给予学生充分讲解, 解开学生头脑中的疑团,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课堂上乐学、好学, 思维变得活跃, 快乐而有活力的课堂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对古诗、成语、歌谣的理解也反应出扎实的学科知识水平。如“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联系到地理知识, 体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沧海桑田”说明的是海陆变迁现象。教师可利用这些知识丰富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 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氛围。
二、知识融于生活, 拉近学生距离
处处留心皆学问, 地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 有的地理知识不太容易懂、不太容易记忆, 教师可以把理论化、知识化的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现象, 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使学生易于理解, 拉近地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乐于去思考,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 将生活中的现象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加以解释, 如“为什么我国冬天温差大而夏天普遍高温?为什么冬天人们偏向于穿深色衣服而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为什么我国南方相对于北方要暖和一些?”等。将这些生活中的问题融入到课堂中, 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与地理的亲近感, 还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这种将知识融入生活, 将生活融于知识的教学方式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不再感觉学习地理课程就是为了考试, 而是一种探究生活奥秘的趣味性活动,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生活中, 跟地理知识密不可分的神奇的自然现象比比皆是, 如地转偏向力形成的奇特现象, 即“信风”现象。中学生一般具有浓烈的好奇心, 这些奇特现象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好奇心, 增加学习动力, 在好奇心的作用下, 他们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学习中去, 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发现问题, 让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充满挑战的探究活动, 充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使枯燥的课堂充满生机。将知识生活化, 将生活知识化, 是地理教学中激发课堂活力, 营造快乐学习氛围的有效途径。
三、借助多媒体, 生动地理课堂
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也逐渐被学生所接受, 与传统的板书相比, 多媒体能够将文字用图片、声音、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直观而生动, 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时, 可以用多媒体将各种自然灾害的场面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和痛苦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从而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又如对“三峡工程”的教学时, 可用多媒体将三峡领域展现出来, 无需实地考察即可对三峡流域进行直观地了解, 开阔学生视野, 打通学生的思维, 激发兴趣, 使其主动地去查阅相关资料, 进行合作式学习, 从而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与思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同时增添了课堂的活力, 营造一种充满快乐的课堂氛围。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应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 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这样才能使地理课堂焕发活力, 给课堂填充无限的快乐, 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最终达到好学与乐学。
参考文献
[1]卢中华.让快乐学习进入高中地理课堂[J].考试周刊, 2012 (6) .
[2]叶小峰.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快乐模式”[J].考试周刊, 2014 (5) .
贴近实际,营造快乐的美术课堂 篇11
关键词:基础薄弱;社会偏见;设施不完备
教学民主,平等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设和营造快乐的美术课堂,是提高美术课程教学效能关键之所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把握好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去采取相适应的方式方法。
一、把握好初中生的厌学心理
针对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中产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示例开导,转变学生的“副课”意识,让学生明白美术学习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2.发挥造型表现的作用,通过造型表现来释放压力,用绘画语言宣泄自己的情绪;3.创造多种教法,以教师自身的变化来推动学生的学法的变化;4.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声响、图形、文字、录象带来的愉悦。
二、把握好初中生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产生也是来自多方面的,或许源于知识储备不足,阅历不深,对事物判断不确切;或许来自天生忧郁的性格;或许来自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长期生活在一个狭窄的环境里或离群独居,在学习生活中多次遭遇失败;或许父母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要求过高,过多训斥孩子。
针对学生这种心理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多种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可采用比赛方式开展多元性的评价活动,实行三评:自评、互评、师评。
自评:看谁对自己的作品(作业)评价最到位,表述得最好。评价方面包括:使用材料、表现形式、技能技巧、形象塑造、主题表达、认真程度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价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在哪里,能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改进。
互评:你认为同学的作品(作业)哪些地方精彩,值得学习和借鉴,哪些地方有待提高,为什么?
师评:关注学生对作品(作业)的多元性评价,发挥好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注意并避免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所带来的思维、评价的片面性,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成熟。
在这种多元性评价活动中,学生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能看到自己的作品(作业)的不足,又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从而找到了自信,品偿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教师要提升自己,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
初中生具有追星、崇拜心理,说起名人、明星津津乐道。名人明星虽然不是各方面都完美,但他们身上一定有许多令人仰慕的地方,针对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应因势利导,将崇拜心理的积极因素,发挥到课堂教学上来。因为,教师也可以成为被崇拜、被效仿的对象。让学生由崇拜教师,发展到喜爱美术,这个变化过程就给现任美术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
教师要不断上网,储备新知识,摄取新养份,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找出与当下教材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合学生口味的东西,或是文词、或是图像、或是哲理故事等,将它们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来,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多样性,令学生耳目一新,情趣盎然。这很符合中学生追求时尚、求新的心理。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教师发挥身体、肢体语言的魅力,协同并辅助文字语言淋漓尽致地进行表述,使表述中的含义直观而又准确地传达出来。
教师使用文学艺术语言,给课堂注入浪漫的气息。教师的知识要博,情趣要高,除了专业涵养要深以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这样在教学中才能避免一节课平铺直叙。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用准确、生动的文学艺术语言来表述,语言要体现出跌宕起伏的节奏来,如描绘校园的春天,用春之散文导入课题;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绘春天旺盛的勃勃生机。教师描绘晚秋时节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来引发学生对深秋季节景色的想往……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联想越宽,想象越丰富,创作的素材就越广泛,学生的创作热情就越高涨。
教师插入英语口语进行教学,拓展美术与英语学科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在教学中适当插入英语口语进行教学表述。如: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片段中,教师都可以适当地插入一些幽默的英语口语进行表述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听觉功能,促进学生以耳感知。这种方式的运用会让学生无比喜悦,从内心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仰之情。
四、把握好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其创新思维
在设计运用表现领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热衷于创新。教师要利用学生思维品质中积极的一面,以更多精典图形创意来打开和拓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图形创意教学示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而且企盼着教师不断地给予新的示例。从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演示互动中证实: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乐意做练习了。此时,教师再向学生提出设计的要求:图形创意要新、美、实用等,他们都会乐意接受的。由于他们都不想在图形创意上与他人雷同,因此都企盼自己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图形风格。
实践显示学生处在以上学习状态下的作业(作品),张张都能体现出自我的个性,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思想:图形别致、富有新意,既实用又美观。
营造快乐的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篇12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同事羡慕我与学生的关系融洽, 学生喜欢上我的课, 上课注意力专注, 发言勇跃, “把微笑带进课堂”, 这大概就是我的魅力所在吧。作为一个教师, 如果能把上课当作一件与学生快乐与快乐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的事, 你会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句真诚的赞美, 一个喜爱的眼神, 一声由衷的夸奖, 都会给你的学生带来无穷的快乐, 同时你也能体会到为人师的愉快。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关键是老师, 如果一个老师深受学生喜欢, 那她的课堂也必定让学生学得愉快, 学生自然不会感到有负担和压力了。
当你面无表情、愁眉苦脸、甚至是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 带给学生的一定是不安、疑惑、甚至是紧张、恐惧的情绪。教师并非圣人, 在工作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 但是在走进教室之前, 请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起来, 在课堂上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都说快乐是可以传递的, 不是吗?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 也往往是对学生的一种鼓舞, 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许多优秀教师都懂得微笑的重要意义, 你看, 我们去听名师的观摩课, 他们风尘仆仆地赶来, 一定十分疲惫, 有的甚至身体不适, 但他们走进教室时总是面带微笑。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教师的表情也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 充满吸引力。当你在课堂上与你的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双边活动, 把一堂课上得轻松愉快, 出色地完成了你的教学任务时, 也许, 你的烦恼也就随风飘散, 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二、把赏识带给学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再次追求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想获得成功, 特别是学困生, 学生如果由于课堂上的某种表现被表扬, 他整堂课的情绪就良好, 学得积极、主动。因此, 教师应赏识学生, 充分利用学生成功的愿望, 激励学生获得成功, 给学生以成就感, 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成功愿望。让他们常常体会到一种成功的乐趣, 他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和有趣的事情。我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 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 使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样, 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注视着自己, 没有被忽视、冷落的感觉, 使每个学生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因此,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 思维活跃了, 课堂气氛也就热烈了、宽松了、和谐了。学习的效果当然也就有了。
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 也都有缺点, 作为老师, 我们要放大他们的优点, 缩小他们的缺点, 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我们必须把握好每一次机会, 不吝啬赞美, 不吝啬肯定, 不吝啬鼓励, 去赏识每一个学生, 课堂上要少一句责备, 多几句表扬, 比如在朗读课文时, 我都是先评优点, 哪怕只是一个词读得好也提出来表扬。在学生表现出色时不失时机地送上“你真聪明。”“你的回答相当精彩。”“你很善于观察。”“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或给予一次掌声, 或给予一个赞赏的微笑。而当评价学生不足时, 尽量用描述性语言进行激励:“你能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予学生成功的信心和希望, 让学生体验成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让师生互动起来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因素。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还应该师生互动起来。在教学中, 我经常会参与到学生的竞争中。“老师和你们比赛读, 看看谁读得好”、“有没有敢向老师挑战的”、“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例如教学《草原》时, 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后, 我让学生读, 老师闭上眼睛放电影想像草原的美景, 看看老师的电影怎样, 学生们兴致盎然, 个个投入地朗读, 读后睁着眼睛, 张着嘴巴问:“老师, 你看见了什么?精彩吗?”、“要不要我们再读一遍?再放一次?”……这种课堂上的互动, 让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 感受到老师与自己的平等, 因此,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畅所欲言,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