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气氛营造(精选10篇)
课堂气氛营造 篇1
英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成绩?我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关键在于课堂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期间,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设一个乐学的空间,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有这样的现象:某个老师的学历不高,同时教学水平也一般,但他的教学成绩却很突出。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花大工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越。反之,由于逆反心理,如果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他们也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学习这位老师的课程,这样的话,还有什么良好课堂气氛可言?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眼里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可亲可敬的朋友。即便是在学生犯错误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也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批评的方式的选择很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和帮助。另外,每一位学生都有他的爱好、特长,我总是让他们在我的课上尽情发挥。卢梭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这样师生在课堂
才能配合默契,所以我一直觉得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是创造英语学习氛围的关键。
二.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
导课是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的前奏。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顺利进入下一步操练、练习或阅读。精心设计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当中来。
其次,课前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得懂或大致能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短剧表演、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你可以设置—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以提出—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以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不能课本搬家,大声念一遍。小声念一遍,就算进行了教学。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我们要善于利用教室内外的人和物来设置情景,把周围的一切都融人情景之中。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有了氛围学生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
三.灵活多样充满情趣的教学方法
和谐的课堂气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在课堂中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并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情趣大振,热
情倍增,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而没太大压力的环境下学到知识。
四.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工作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一切都是五木之本,无源之水。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除了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俗话说:“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只要我们做到了以上几方面,我们的教学就会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堂气氛营造 篇2
1.教学的节奏
课堂心理气氛首先决定于教学难度。当学习任务为中等难度时, 人的学习动机最强, 太难和太容易, 动机水平都会降低, 要么是望而却步, 要么是觉得乏味。
2.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
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可分为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
(1) 权威式
即学生的行动没有自主权, 完全由老师单方面决定一切, 比如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的具体步骤等,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 对教师有抵触情绪,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 老师在场与否, 学生的纪律表现大不相同。
(2) 放任式
即老师对学生不进行约束, 也不给予帮助, 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会导致学生纪律涣散, 学生情绪波动, 相互干扰学习效率等。
(3) 民主式
能带来最佳效果:一方面老师对学生有所约束, 另一方面老师也鼓励学生对活动任务和方式进行讨论, 提出意见。它使师生相互信任, 学生自信, 情绪稳定, 积极性高, 并且学生关心集体、纪律好、学习效率高。
3.集体气氛
集体的成员往往相互影响, 相互约束, 成员间的观念、规范都趋于一致, 因此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与集体的规范认同, 并在这种舆论压力下, 自觉地与集体行动保持一致。
不良的群体气氛会导致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例如, 学生普遍不爱学习, 迷恋明星, 那么学习时就没有动力, 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营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可以通过建设宣传阵地, 树立先进典型等途径来进行。
4.师生的人际关系
在师生人际关系中, 教师是成熟的一方, 是人际关系中较主动的一方,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老师应主动对学生表现出爱和关怀, 学生也会以爱和关怀回报你, 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 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活跃气氛, 让孩子的语文生活充满阳光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的课堂就是从激发学生情感入手, 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 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1. 理解需要, 注重“激情”
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趣、好热闹。上课伊始, 学生的情感一般处于静止的“零点”状态, 理解了学生的这种学习需要, 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方法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 向课堂内容的情感靠拢, 缩小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
2. 品词析句, 注重“融情”
情感重在领悟, 贴标签似的简单告诉学生课文表达了什么情感, 揭示了什么现象, 这样学生只能记下一个冷冰冰的概念。因此教学时, 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富有感情的内容, 感染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体味文中的感情, 与课文产生共鸣。可见, 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 有了它,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3. 融入生活, 积淀真情
将生活理念融进语文课堂, 让学生在语言的情境中实实在在地学习。在课堂上, 让学生“无拘无束”自我表现地说, 自我陶醉地读, 自我感悟地议……尽显生活真情, 享受快乐语文生活。教师处处撩情、时时激情, 点燃学生心头的情感之花;学生事事积情, 时时存情, 内心世界就会丰富起来, 就会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真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1. 文本对话, 潜心会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 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举足轻重, 不可替代。
2. 师生对话, 平等介入
当教师作为对话者, 平等地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 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和价值观, 影响和感召学生, 整个对话的过程就发生了令人兴奋的戏剧性变化。在这样的课堂上, 少的是教师的明确表态, 多的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少的是教师的激昂陈词, 多的是教师的热情鼓励。
3. 生生对话, 合作互助
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 才有相互间智慧的碰撞, 心灵的交融。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 教师要重在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 建立合作式的学习。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 开放心灵, 让学生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教学中, 教师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
2. 开放时间, 让学生去“丰富自我”
学语文重读书, 在巨大数量的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 再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便能使知识的源泉“奔涌而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要体现、落实这样的目标, 阅读经典名著、诵读优秀诗文就是最好的选择。经典名著、优秀诗文是伟大心灵活动的结果, 是智慧的结晶。孩子通过读书可以穿越时空, 感悟这些伟大的心灵和智慧。
3. 开放时空, 让学生去“实践自我”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不仅给学生“松绑”, 更要“放飞”孩子, 让他们接触自然、社会, 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 培养其与人交往、分工合作的精神与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师生在课堂上是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双向的互动的过程。“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大诗人王勃给我们带来了经久、广阔、悠远的意境。今天, 我们新理念下的课堂, 也应该充满阳光。
营造语文课堂气氛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气氛;营造;教学艺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篇4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前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老师教授过的方法去查找资料,思考解决,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同时在老师授课讲到这一部分时,学生会特别重视,并且积极的与老师交流、探讨,如此便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的欲望。若通过预习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将此问题预留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听课,因此上课时就会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长期以往,学生在预习中逐渐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步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且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强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善于钻研教材,能正确认知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完成传授知识任务,而是要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正面的影响。训练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效课堂是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甚至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能明确教育教学的要求与目标,确定在课堂教学中到底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收获什么。如果老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无法突破,备课时不考虑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教学内容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的课堂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品德,更甚至会让学生抵触语文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有目的性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多维的人性化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尊重与信任、倾听与沟通、探讨与补充。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好学生是赞赏出来的”观点,采用多样化、个性化和科学化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启迪学生探究创新,鼓励学生能够持之以恒的去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赞赏与鼓励,允许学生答错、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质疑老师……不要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责骂甚至体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充满自信,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获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现代教育的课堂不是死板、僵硬、模式化的,而应是一个充满人情味,让人感到愉悦的和谐课堂。
4、摒弃教师“霸权”现象,真诚凸显学生“主人翁”地位。正确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竭力追求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就强调老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之于学生,为学生开拓展示主体风采,张扬主体个性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钓鱼的”方法,而不是硬塞“鱼”给他们吃。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科学、恰当、有效。在引导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开启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给学生留下思考、创新的空间,把自由权、判断权、创新权留给学生。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引导是顺势引而不是牵着引,要做到不露痕迹;巧妙导而不是强行导,要做到水到渠成。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个教学目标而强行牵引着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走。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欣赏学生主体才能,展现学生的主体风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同时熠熠生辉。
打造有效课堂,非一日之功,需要千锤百炼,有效课堂对老师的个人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应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之于学生,真正打造一个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展现学生主体风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怎样营造历史课堂气氛的反思 篇5
历史的生动性能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这就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第二单元学完后,组织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潜力,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体会也写得好,不仅得到了启示,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4 、七年级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4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内容。先由封面图引出话题,再结合第17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图中三个陶俑的神态和动作猜猜他们的身份。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5、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宽松的学习氛围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 ,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智”,发展学生的“能”。用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灵魂美感散文
★ 音乐使我家充满欢乐作文
★ 《美感和联想》阅读答案
★ 美感,幸福的泉源散文
★ 九种活跃课堂气氛的幽默方法
★ 营造良好学风倡议书
★ 纤维艺术美感的拓展论文
★ 为高考营造良好环境演讲稿
★ 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课堂气氛营造 篇6
摘要: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渐深入,以及教学条件的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与传统课堂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其中也不乏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学条件、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等角度对如何调动课堂氛进行简要探索,以期对推动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教学实践;方法分析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的客观环境,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放下心中的顾及,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在与学生、教师的思想交流中,提升综合素质;相反,沉闷僵化的氛围则会抑制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发言,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或失效。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针对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营造课堂气氛的方法给出几点建议。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
在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过程中,学生是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到气氛的营造中来,是教师落实教学措施的基本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利用课本知识,为学生提供教学引导,还应该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自主思考,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该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理解作者称赞西沙群岛富饶的原因;其次,通过学生的主动分析,发现文章内容与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在探讨与分析中强化主体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认识到自我价值,并乐于在课堂参与中展示自我。
(二)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心态会对其课堂参与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中,教师积极活跃,而学生则茫然无趣,这样不仅会影响整个课堂气氛,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态度,在发现学生缺乏课堂参与兴趣的时候,应该及时进行沟通与引导,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或心理上的难关,从而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如一些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是由于其无法全面理解教师的讲解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分层教学,为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建立学习的自信;还有一些学生天生羞涩,不愿意在公共场合发言,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的带动与鼓励,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慢慢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专业素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情感发育的初级阶段,其对于教师有着本能的敬畏,因此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投入到课堂氛围的构建中来,与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用独特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构建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自身的主导作用。第一,注重师生关系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实践提出的基本要求。而教师要想打破传统教学环境中不对等的师生关系,首先就要坚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即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为学生的独立思考给予充分的包容,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呵护,进而从教师的态度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其次,对于学生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规范,良好的课堂气氛不等于“放羊”,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也应该向学生讲明自己的底线,并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上的不良行为给予严格的约束,让师生在相互尊重中建立平等的关系。第二,逐渐渗透情感教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科,一篇篇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渗透着真挚的情感内涵,基于此,教师在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解读上,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如在《可贵的沉默》中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在《月球之谜》中体会人类探索的力量,在《一面五星红旗》中体会爱国情怀等。而只有建立在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并乐于接近教师、相信教师,进而参与到课堂中来[1]。
三、利用有利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可行,教师在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利用文字为学生展现钱塘江大超的宏伟壮阔,还可以利用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视听体验,以引导学生形成动态化的体验,构建活泼的课堂氛围,并在文字与画面的对照中,体会作者文字的精炼与准确。当然,信息技术在营造课堂气氛中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但是教师在利用的过程中,也应该把握一定的分寸,避免让信息技术控制整个课堂。从教育教学规律来看,课堂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才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关键,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调整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以避免课堂中单调的人机交流,增强课堂中的人与人的情感互动,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自主预习的结果,对古诗内容进行讨论与分析,这样在合作中,学生之间就能够相互弥补观点的不足,并创建活跃、开放的讨论氛围,进而提高课堂讨论的实际效果,强化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深入理解,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气氛的营造,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上进的课堂环境,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施丹平.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2):76.
如何营造中学体育课堂气氛 篇7
一、寓教于乐, 开展多种游戏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 如果采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更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如游戏“救护伤员”、“支援前线”中, 教师可用录音机播放枪炮声、冲杀声及胜利的欢呼声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使活动中的学生“身临其境”, 仿佛自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这时老师因势利导,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可使学生顽强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更有利于德育在体育中的渗透。
如在体育技术内容教学时, 教师可设法把技术教学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上“掷实心球”课时, 我采用的教法是场地倒置的方法。 我设计了“看谁进圈次数多”的游戏, 在该游戏活动中采用了变化投掷距离和改变投掷物的大小打中场地上的圆圈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为了进圈次数多, 就会想方设法地改进自己的动作, 因为只有动作正确出手、角度合理、鞭打速度快才会得心应手。 通过游戏, 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活动中获得快乐, 学习技能, 增强体质。
如在中长跑教学中, 因为又苦、又累、又枯燥, 学生不感兴趣, 于是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采用游戏方式, 例如改变领头跑, 8字形跑, 自然地形跑, 结组跑, 等等, 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如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 我采用游戏方式代替传统跑步, 比如做“找朋友”的游戏, 让学生在跑动中听教师哨声, 同时看教师的手势, 结组蹲下, 没结成组的学生做蹲起2个, 然后继续跑。 这个游戏好操作, 学生喜爱, 很好地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如在短跑教学中, 采用迎面往返接力、叫号赛跑、长江黄河游戏等, 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 在游戏中孩子们运动其中, 乐在其中。 从孩子们的笑声中, 从孩子们的摇旗呐喊中, 可以看出课堂气氛有多活跃。
二、组织比赛, 以赛创境, 活跃课堂
通过组织比赛营造团结、拼搏和进取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发挥运动成绩。 例如:在跳山羊的分腿腾越教学中, 准备部分用游戏“跳马接力比赛”, 即一学生弯腰体前屈, 另一学生从侧面跑来, 双手撑在其背上, 然后双脚分腿腾越过去, 依次跳过本组所有学生的比赛。 因为这个游戏和主教材内容相似, 既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又达到辅助练习效果, 更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用这个方法组织准备活动效果要比以往的徒手操作好得多。 因为能创设紧张、有趣、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使学生进入优化的情境当中, 影响学生的心理世界, 使学生得到一种需求的满足, 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有利于学生进入主教材的学习。同时, 也为主教材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 掌握运动技能和技巧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另外, 进行接力比赛有利于提高快速跑能力和交接棒技术; 组织篮球教学比赛能提高学生的篮球综合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还有组织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拔河、俯卧撑比赛、立卧撑比赛等形式。
三、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把整个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促进学生的学,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有良好的教态、优美正确的示范动作和语言精练的讲解;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信任学生、跟学生做好朋友;教学态度和蔼可亲、精神面貌好、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情绪也将受到鼓舞, 有利于联想、分析、推理和进行创造性学习。 对于课堂中的“无趣”教材如耐久跑、原地掷实心球等内容, 教师应善于把“无趣”变为“有趣”。 可通过自然地形跑、5分钟或12分钟定时跑、变速跑、越野跑等方式变换练习;还可通过讲述我国著名田径队 “马家军” 的事迹; 马拉松的历史典故; 世界著名长跑明星———埃塞俄比亚“赤脚大仙”阿贝贝比基拉的故事;介绍我校、市、区和全国的长跑纪录是多少, 纪录保持者是谁;在进行实心球练习时可采用分组练习、分组竞赛和教师也参与竞赛等方式, 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
四、及时肯定, 多加鼓励
喜欢别人的赞美是人的天性。 人人都渴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 并得到肯定或表扬。 当教师对学生一次成功的表演, 一次满意的练习, 乃至一点及时的响应和进取的苗头即时肯定、鼓励, 都会引起更积极的反响, 而且会越来越来劲, 并产生群体效应。 在体育学习中, 学生取得一定成绩, 就容易产生兴趣, 而且这种兴趣还会不断发展, 形成爱好。 因此, 在教学中要肯定学生成绩, 积极鼓励进步, 特别是对学得差一点的学生, 即使一点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因为当一个人的长处被人发现和肯定, 就意味着自我价值得到确认。 因此,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时时迸发出来的思想、 智慧和行为火花, 聚点成辉, 及时肯定、鼓励, 营造人人争强、个个进取的课堂氛围。
五、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气氛营造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不知道多少次走进课堂,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也许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吧,我对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比较在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营造和谐美好的教学气氛。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才能最大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良好的教学气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
课堂上的教育气氛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成败,也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实现。良好的课堂学气氛不仅能够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同时,在良好的课堂教师气氛中,生生之间也能够实现和谐的交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健康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这对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提出了新的要求。
记得第一次跨进教室时,随着班长的一声“起立”,全班47名学生笔直地站在我面前,齐声喊道:“老师,您好!”。47双眼睛注视着我,我的心头掠过一丝惊慌,稍作沉默,我回敬了一句“同学们好!”便挥手示意坐下。谁知,拉凳子、咳嗽,拿书本掸课桌上灰尘的声音,此起彼伏,后面几个女生还在窃窃私语,有的甚至捂着嘴笑出了声。大约过了两、三分钟,教室里才安静了下来。让我那满腔的教学热情却冷却了许多。蓦地,我想起了《教育学》中关于教学的原则一节内容,心里不觉一阵的不自在。于是我大声喊道:“全体起立,立正!”同学们不知怎么回事,有的咕哝着不知说什么。我说:“你们到底要多长时间,才能保持教室里安静?这哪像上课啊?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如果不纠正好,这堂课就让大家练练这些基本常识!”同学们见我动了真的,一个个都默默地纠正了刚才的动作。我趁机给学生讲起在校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成才的关系。站、立、坐、行都要讲究,特别是课堂上,站着回答问题,坐着听课,写字都应注意姿势正确……从那以后,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回到座位上静息。我走进教室,教室里总是鸦雀无声,我的教学情绪也显得饱满了,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并不是说可以让学生放任自由,正所谓“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小学生自控能力差,难以实现真正的自我约束。他们的行为了也得管束,但这样的管束并不是惩罚式的,而是要循循善诱地进行。哪些言行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明辨是非,懂得与老师一起,共同去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其次,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取决于教师的精神状态。
教师以饱满的精神投入课堂教学,声音响亮清晰,思维敏捷周密,联想丰富独特。不时来点幽默,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影响带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积极参与你的教学活动。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写的是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情景。这首诗我前后教了三、四次,但每教一次都有收获。开始几次,我是照本宣科,读一句古诗翻译一句古诗,教者觉得无趣,学者也感觉没劲。后来,有一次我在家看电视时,亲眼目睹了古人送友人的情景。于是最近一次我教这首诗时。我巧妙地加上角色化语言和必要的体态语言。比如:先让学生想象汪伦踏歌为李白送行的情景(结合插图),试问学生:汪伦会哼些什么呢?李白又有什么反应呢?然后,引导学生学着古人的腔调哼上几句,并做出双手作拱话别的姿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仪表端庄,语言幽默,机智敏捷。这都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都是小学生模仿的对象,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已经受到了影响。正因为如此,在营造课堂气氛的同时,教师还必须时刻告诫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哪些对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有益的,哪些是可能千万不良后果的,都值得老师特别注意。如果成天板着一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活泼不足而严肃有余,学生在极大的心理恐惧中学习。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兴趣是有极大损害的。只有让学生在温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应有循循善诱的教态。说到底。就是教师要有耐心,作风要民主。不可否认的是,课堂上学生有可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全答对,甚至有的学生会答非所问。这时,教师应克制、理智、冷静、耐心,不能气势汹汹地挖苦讽刺,而应耐心地引导启发,民主地与学生一起探讨,倘若学生有新的创见应及时加以肯定。
课堂气氛营造 篇9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语文感悟,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就象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喜爱。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春》的导语:“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学生听到这,怎能不心潮澎湃,激情飞扬。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相反,老师总是总结“一二三”式的方法,学生听得太多,投下去的石头也就不会产生多大的涟漪。其实。转而思考,我们自己读书时,不也对老师讲课的方法感到乏味无趣吗?
(二)、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式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地行为。此时被激活的思维填补了一个个“空白”。例如:
《芦花荡》中,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而产生变化吗?
《背影》父亲送走儿子后的心情怎样?他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你能想到吗?
《台阶》,父亲造完台阶后不适应,他后悔了嘛?他将会怎么办?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与张怀民在庭中散步时,他们交谈的内容是什么?
《蜡烛》一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没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达出来的,请设想她拿出第二只蜡烛,插在那老地方时的心理活动。
通过热烈的讨论上述问题,同学们更加深了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等等。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的办法,并不仅限于用多媒体,还有许多成功方法。总之,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
1.教师播放《小兵张嘎》片尾曲
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是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回答)
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
2.呈现课题:《芦花荡》。
3.播放配乐配画面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在让学生感知课文后,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在感知课文内容后提问:《芦花荡》中,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头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而产生变化吗?
然后同学分成四人组,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这种教学设计,给了学生选择内容的空间,给学生合作的空间,给了学生发言的空间,因而激发了学生兴趣,不但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走下神坛,用商量的方式营造语文课堂交际氛围
(一)改变以往师生问候方式为“闲聊”式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是: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班长:“坐下!”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长期如此,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况会大有好处。
(二)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么?”),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相暴的回答(如:“不,你错了,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
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例如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而不应是审问。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乐于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三)讲究师生互动的形式
1.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同学们并不比老师差。例如在电脑方面,我就要虚心向你们学习。我们师生之间是互教互学的关系,好学生应当敢于质疑。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融洽。
2.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能摆出充分证据,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有时学生的讨论超出了教学范围,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进度,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师看来是幼稚的,荒谬的。我们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
1)课堂讨论能使学生逐渐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乐学。指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对学生讨论中争议大的问题答疑、解惑,使学生逐步进入善学的境界。
2)、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了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倾听、思考、发言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理智的思想交流。别人发言时要静听,这是对别人意见的尊重。还要草草地记下他们想要支持或者反对的观点,灵活、敏捷地做出反应。发言者必须合乎逻辑地提出他的看法,并且很好地证明他的看法,这是一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这是练习倾听的好机会。讨论时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自由选择的作业形式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篇10
学习上我大张旗鼓的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要问到老师当场回答不出你的问题、满头大汗的时候才算是真正动了脑筋。纪律上我认为应“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旦有一次你没有遵守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将在学生心中成为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处理违纪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法律不外乎人情,要先讲法律再讲人情。
四、如何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难道做班主任就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经过反思我发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的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有不少老师向我介绍过用给班干部戴高帽子的方法来培养班干部,这一招还是蛮有用的,我曾经也用过这种方法,但用起来不是那样得心应手,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时间和场合上把握得不够好,经常在公共场合给班干部戴高帽子虽然可以激励班干部的斗志,但是无意中会引起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不满,认为老师过分夸大班干部的作用。鉴于这种情况,我把这种方法由公开场合逐渐改为地下进行,戴了高帽子的班干部做事情的积极性高涨。但每一个人的情绪不可能永远高涨,班干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很容易沮丧,这时候班主任应该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尽快成长起来。
班主任在组织建设管理班级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和任课教师处理好课内、课外、课程、课时等关系,只要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班级。
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有这样一个故事:螃蟹妈妈总是教育小螃蟹,要求小螃蟹不能横着走路,可小螃蟹还是学不会,受到了母亲的教训,小螃蟹生气啦,就说,你要我不横着走路,那你示范给我看看啊?妈妈无语了。其实身教好多时候重于言教。**常生活中,班主任的一些言行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积极活消极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人无完人,但要尽量不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给学生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就拿打扫卫生来说吧,大部分班主任是看着学生扫,这里指指,那里指指,这儿还不合格,那儿还不合格的,到最后,自己班上的清洁区还是不合格。我在工作中是这样做的,一个班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学生不了解我这个班主任,所以自己就要给他以师的示范了,第一二次打扫,自己拿着劳动工具就干,这时,学生一定会来抢自己拿着的工具,这时候,自己的示范作用达到目的了,以后的卫生检查中,绝对都不用担心还没干好。
三、要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
从接到一个班的那个时候起,别在学生面前讲你可能做不到的话,不然会影响你的威信的。自己安排过的一些事,最好做记录,一定按计划去完成。对于检查作业,我不敢宣布每天早上我都来检查,但是,我可以星期一查,星期二再查,星期三可能我就不来查了,但星期四我又查,就这样,在保证工作干好的原则下,别乱发话。记得一次和学生在一起聊天时,我给学生说了只要他们好好学习,毕业的时候我给他们每个人买一个纪念品,可是等他们毕业的时候我忘了,还好有学生提醒我,我花了很大的代价才弥补了这个承诺,但我觉得做人、做班主任都得必须说话算数!还有,在保学控辍的问题上,有的班级缺了不少,可在我带的班级,毕业的头天一个不缺的坐在教室里。就是因为我说话算话的原因。我在班上宣布了:只要你不来学校,我会马上打电话给你父母,我还会马上去你家家访。其实开始是苦啊,连续家访了好几家。但学生一旦知道你这位班主任说话绝对兑现的时候,他们服了。以后的工作不用花多大的功夫就可以很顺利的进行了。
四、尊重客观事实,正确处理好突发事件
对于突发事件,有的需要马上处理,有的则需要冷处理。在我的班上,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年轻的女老师在上课到时候,下面一个学上在不停地讲话,结果被老师批评了。可是被老师看错了,被批评的学生不是说话的那个,被批评的这学生就产生了抵触情绪,拿着书包就跑,这女老师在后面跟着,正好被我遇到,学生被我叫住了,老师也委屈的快哭了。我只是很冷静很客气的请老师回去上课。几天后,我调查清楚了事实的真相以后,我把学生找来,安慰了一会,在让他去给老师道歉,这学生
开始怎么说都不去,但后来我说;这是为了给老师一个台阶下、为了老师能好好的给同学们上课,你再委屈也得做,难道这点气度、这点奉献精神你都没有?学生开心的答应了我。我带着学生找到了女老师,学生给老师道歉了,老师也感动得跟学生道歉起来。其实,这件事情要是我当场就要处理的话,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整个过程花了一个星期,所以有的事件需要时间来冷却,急了,会起反面的作用。
五、把无私的关爱给予每一个学生
现在的中学生都很小,自理生活的能力还很差,在家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到了学校老师就要多关心爱护他们。尤其是寄宿生,生活费不会安排,作为班主任就要时刻把这些问题放在心里,随时过问这些问题,要保证他们能吃饱又不乱花钱,万一哪个没生活费了,还得给他想办法,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教他们生存的能力。
班主任工作不是几点就能概括完的,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为人师者,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还得靠在实践中多反思、多总结,争取做一个太阳底下最小而奉献最大的主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但是,因为班主任工作辛苦、繁杂、责任重大、工作难做,特别是在农村的初级中学,由于住校生多,班主任工作就更困难、责任更大,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当班主任。我认为,班主任工作虽然难做,但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也一定能做好。下面就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要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加,社会信息环境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除了教师和书本是信息来源外,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都是学生易接触到的信息源。这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的思想复杂化。初中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抑制力薄弱,模仿力极强,他们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早恋、上网、交友、打群架、喝酒、吸烟、逃课等现象在农村学校开始蔓延。再加上农村孩子的家长大部分素质较低,不能给孩子们正确引导,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习不抱希望。在20世纪80年代只要考上学,就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如今大学毕业不分配工作,令家长很失望,供孩子上学的愿望不强烈。因此用当年的方法管理现阶级的学生是行不通的。在新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要求下,班主任应时刻注意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还要了解学生的家长及外界环境,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强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发生转变,并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成自己的班级管理信念。
二、班级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一)对班级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
对班级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这一点对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这方面也是看得非常重的。如果偏爱某个学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有看法,心里会产生不满情绪,对班主任布置的任务自然就会有抵触情绪,进而有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所以作为班主任,对班上的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男生,还是女生等都必须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有所偏心。只有这样,班主任才会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学生有什么心事才会向班主任说,在行动上也会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二)在生活上要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要善于跟学生谈心、交心
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品质。同时,这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才能心灵相通,情意相融。农村初中生大多数是住宿生。在学校里,生活上没有在家里方便,会给学生生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初一学生,刚离开父母,生活上要靠自理,开始很不习惯学校的集体生活,常想家,有部分学生还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所以在生活上给学生以关心、爱护就显得极为重要。班主任应该象父母关爱小孩一样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照顾学生,要经常到学生寝室去走走,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某些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一些问题。
(三)善于对后进生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消除他们思想上的种种顾虑
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班主任能否带好一个班的关键所在。当前后进
生有三类:一是学习差生。表现为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极差;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现为沾染上不良习气、不遵守校规班纪,随心所欲;三是“二合一”的双差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有些班主任对后进生常用一句话概括:“朽木不可雕也。”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后进生决不是不可雕的朽木,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然,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后进生,班主任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使其转化。在生活上要多花些时间去接触他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上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同问题较多的学生谈心时,是特别注意不要急躁,也不要想一两次谈话就解决所有问题;更不能因为谈了一两次没有谈好就失去了信心,要继续谈,直到谈通为止。只要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实意为他好,他们一般都会被感化,并最终接受班主任的帮助和教诲。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动员优等生与后进生进行交流,主动去关爱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来自同学和班集体的关爱和温暖,自觉地融入到集体当中,主动地转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三、要善于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现在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他们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对教育的意义认识得比较淡薄,加之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因而认为供孩子上学不合算,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家长虽然望子成龙,但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他们束手无策,而当孩子们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又打又骂,孩子们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些家长忙于挣钱,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对孩子们的行为不闻不问,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们生活纪律不严谨,比较散漫。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学生,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或写信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既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又要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对观念落后的家长应及时教育。从而让家长在教育初中生的方式、方法上与班主任达到共识。
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细致的工作。犹如一张网,但只要我们抓住了上述四个环节这个纲,就能纲举目张,轻轻松松做个优秀的班主任。
读者喜爱度
【课堂气氛营造】推荐阅读:
营造语文课堂气氛09-10
课堂气氛的营造09-26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10-25
课堂气氛调节与营造06-23
小学美术营造课堂气氛06-06
浅议课堂气氛的营造08-19
浅谈良好数学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09-05
课堂心理气氛10-30
活跃课堂气氛01-05
活跃语文课堂气氛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