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心理气氛(精选12篇)
课堂心理气氛 篇1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包含创设和调控两层含义, 通常采取下列策略。
一.正确鉴定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鉴定课堂心理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和基础。鉴定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等。我国学者柳夕浪根据课堂心理气氛的内涵, 从课堂敢为、课堂不适、课堂交往、课堂态度等四个方面编制了《课堂心理气氛调查问卷》。其中课堂敢为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敢于讲话、不怕出差错的倾向;课堂不适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产生焦虑及其焦虑程度;课堂交往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交流学习的情况;课堂态度因子主要调查学生基于对课堂学习目的的认识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二.确定目标, 合理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 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 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 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 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 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形成适度的高期望, 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比如,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 虽然是平行班级, 但是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却是不一样的。其中一个班的学生, 对自己高要求, 都向既定目标进发, 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则不然, 做什么事都大而化之、不求甚解、自以为是。故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了。我对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班级, 进行了思想教育, 引导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要有追求, 并且提出我的期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我们时刻对照着之前的约定, 师生共同努力, 并且实行一定的奖惩机制, 很快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做事越来越严谨, 习惯越来越好, 学习的劲头越来越高, 成绩也越来越好。
三.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 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 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 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 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 实施情感性教学, 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人格魅力, 可以产生共鸣作用,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 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 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 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它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 体验学生的情感, 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 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以平等的思想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 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 信其道”。所以, 教师的师爱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
四.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传递
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新颖、科学, 教学结构是否严密, 对内容的表述是否形象、生动、具体,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等都会影响知识的可信度。另外, 教学信息传递的渠道、媒体、风格等构成的传播方式也会制约信息的可接受度。只有当学生认为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是可信的、可接受的, 他们的课堂心理状态才会是积极的、活跃的, 课堂心理气氛才会是和谐的。因此, 教师对所传递知识的准备、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应该成为课堂心理气氛调控的重要环节。
五.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 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 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 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 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 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 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 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 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这可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分析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 二是要消除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动机、兴趣、注意、意志、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当然, 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 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语文教学很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要让学生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良好的心理氛围是一个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下, 学生才能轻松学, 愉快学。让我们共同努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心理氛围,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春雨吧!
课堂心理气氛 篇2
四川南充八中 杜春娟
学校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科内容,更要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良好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上在群体中占优势的人们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在不同的课堂心里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
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一方面来自于学生本身,另一方面来自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被认为玩皮或基础知识较差,不爱发言的学生,在活动课、公开课时居然与平时判若两人,他们不但守纪律、积极发言,而且回答问题准确率也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执教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总是和颜悦色、笑容可掬,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而友善的情感,轻松愉快的情绪、信任期待的眼神、亲切关爱的动作会使学生得到鼓励,从而产生一种愉 快的情感体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优秀的数学教师后面都有一批追随者,他们崇尚老师的人格、赞赏老师的学识、乐学老师向他们展现的诱人的数学。当学生乐意追随老师学习数学时,内心的体验应该积极的、愉快的,那么,数学老师如何才能营造出有效的课堂心理气氛呢?
一、造就崇高的人格魅力,做一个“快乐教师”。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需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做别人的榜样。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而是一个老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1、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这样的老师不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协调与学生之间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良好影响,课堂气氛恬静怡人。
2、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
这样的老师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位学生,在他们心里,教好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们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区别的学生。他们不 仅是学生的良师,还是学生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间。这样的老师,课堂气氛快乐向上。
3、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 在课堂上,他们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他们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他们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人品上,他们非常信任学生。他们不仅看中学生的现在,更看中学生的未来,他们既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未来的设计师,这样的老师、课堂气氛活泼向上。
4、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 他们不仅把教书看成是生存的手段,而且是毫无私心杂念的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这样的老师课堂气氛积极向上。
5、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总会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任何人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无论什么人,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所以,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一个具有追求卓越、追求成功的进取精神的人,这样的老师,课堂气氛深沉而持久。
6、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做一个“快乐教师”,以快乐感染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快乐逐渐减少,焦虑骤增,在教学方面,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但无论从教师自身来看,还是对教育的要求来看,学生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感态度,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学生的情绪倾于稳定。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人的消极情绪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快乐的老师课堂气氛热情洋溢。
二、重视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多向交往,营造良好气氛
1、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强烈且两极分化明显,甚至与人争吵,一旦遇到失败便会灰心、丧气,他们的情绪来得快,平息得也快。当老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后,就会感到自己心目中的学困生其实并不差,优等生也有不足。公正地评判学生会使老师将爱播撒到每位学生身上。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接近与老师心理的距离。心理距离的缩短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真实、流畅地表达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定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只有当老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当的高期望,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2、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师与学生的这种新型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意识。只有教师放下架子,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反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1、感受数学美,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和谐 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和谐的,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知识中美的因素,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展示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丰富的数学内涵,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从而营造创新的课堂氛围。
2、合作学习是有效课堂生成的核心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习的自主体验,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进行集体的“合”,又可以进行分类指导的“分”,体验了和谐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事先让每位同学准备若干张长方形白纸和一把剪刀,笔者先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发下任务单,根据单子进行操作。
(1)问能否一剪子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如何剪?(2)思考两底角有什么性质,为什么?如何证明?(3)有一张正方形纸,如何折出一个正三角形?画出对应的图形?写出依据?
(4)学习了本节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创意?你想对数学教师说些什么?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探讨,有 的学生把白纸对折,展开后即得一个等腰三角形;有的同学剪了一个钝角等腰三角形,他们都注意到了剪的过程中折痕的重要性,很自然想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数学课同劳技课一样,真是太有趣了。”有的学生说:“数学课这样教的话,我们都学得会,我们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总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合作的探究,把课堂教学回归到为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做到亲身体验,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3、开放的课堂教学是有效课堂实施的关键
开放式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体,充分做到让每一名学生“有桃子可摘”,突出了有效学习的主题,达到了教与学的互动,也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以宽容、友善、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学生,可使他们身心舒展起来,然后通过开放情境的创设,提供学习,假设问题等办法,交给学生具有探索性的数学学习任务单,使学生具有体验活动的广阔空间。
小学语文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主要指群体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觉醒状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灵感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就此谈谈如何创设良好课堂心理气氛。
一、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尊重和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与想法,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
我们常常发现,教师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展开小组讨论式学习,这样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和主动参与欲望可以得到最大满足。譬如,讲授小学语文第三册内容,可以把识字、画出生字词、标自然段及重点段中有几句话等任务下放到小组内完成。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他们互相帮助,认真纠错,既有个体的发现,又有集体的探索,更有不同观点的争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用"我们一起……"这样补充句子,可以在句尾用叹号、句号、问号三种不同的标点符号,补充出三种不同语气和内容的句子。可见,课堂讨论是创设良好心理气氛的理想方式,值得深入研究。
二、物质环境的优化
心理环境的创设也需要与物质环境的优化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课堂心理气氛创设的整体效益。众所周知,教室内光线、温度、空气、声音、颜色以及四周墙壁布设等是物质环境优化的经常性因素。我们在一年级学完拼音后,让学生动手画一些他们喜欢的图画,并标上拼音,贴在教室内,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展示了学生自我。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用大幅彩图展示教学内容,如教《蔬菜》一课时,我们将每种蔬菜用大幅彩图展示出来,色彩鲜艳,学生有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的需要,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照片,贴在班内。在讲授归類识字一课时,我们让学生把自己及家人在某些风景区所拍的照片贴在墙壁上,并讲讲每个风景区的特点;教室内张贴少儿地图,世界的名山大川、物产,一目了然。这些做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合理设计和编排课堂座位,充分利用座位的变式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对整个教学环境的创设意义重大。圆形排列法、会议式排列法、小组式排列法、U形排列法均为座位排列方式的不同变式,较之秧田式座位排列有着明显不同的优势,值得尝试。
三、给每一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及时使用肯定评价性语言
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一般来讲,对学龄儿童的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尽管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组织不好,其结果仍然是优等生活跃,中等生参与机会少,个别后进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师要时刻想着所有孩子的成功,善于观察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同时,采用小组长轮换制、小组发言代表的推举和轮流相结合等教学制度,鼓励后进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自由,各尽其力,各显所长。本着这种思路,在完成《秤象》一课教学任务时,我们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小船、大象、石块等教具试验曹冲秤象过程,并密切注意后进生的活动过程。发现有几个后进生特别积极,态度十分认真(他们用塑料泡沫制作小船,找来石子做石块,试验步骤明确、态度认真,而且能清楚连贯地说出曹冲秤象的过程),我们及时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勉励他们进一步创造出更科学的秤象办法,鼓励他们把这些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结果真令人欣慰:这些后进生想出了种种不同于曹冲秤象的方法,有的主张用沙代替石头,认为这样会更加精确;有的主张用人代替石头,因为人可以移动,可减少搬运环节。当这些想法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时,这些后进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对语文学习更有信心了。
浅议营造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 篇4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积极意义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心理状态影响着人的各种心理机能, 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可达70﹪。在良好课堂心理气氛下,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参与性强, 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爱提问, 提出的问题都能紧扣教学内容, 而且具有一定的创见性, 记忆效果好;在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下, 学生的表现完全相反。这就充分说明:积极、健康、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人所从事的各种心理活动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或多或少都要受到社会活动或群体活动的影响。因此, 积极良好的心理气氛也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条件, 主要通过暗示和流行发挥作用。暗示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表现为无意识的或不由自主的屈从, 使被暗示者产生与暗示者相同的情绪, 很有可能产生相同情绪控制下的行为。同时, 课堂心理气氛也会使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 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连锁性感染, 这就是流行。课堂教学中的流行往往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受到强烈感染, 不自觉地产生一致行动。课堂中的流行行为也能引导学生摆脱被束缚的状况, 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积极主动, 思维活跃, 甚至在一定心理状态下具有创新精神。因此,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能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受到群体活动的影响, 从而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 需要教师精心地组织和主动地创新。
创设情境, 以情动情
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在不同的情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是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意志、行为、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师所传递的各种信息, 关键在于这些信息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 满足学生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课堂教学要达到预期目的,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 教师就必须在所传授的知识和信息中融入情感色彩, 进行情感教学,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自身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爱心, 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 让学生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活动;其次, 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 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 不断了解他们, 关爱他们, 体验学生的真情实感, 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传递信息, 适时适度
教师在教学中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学内容是否新颖、科学, 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结构是否严密, 教学内容的表述方式是否生动、形象等, 都会影响教师传授知识的可信度。只有当学生认为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是科学的、可信的、适时的, 学生的心理状态才会是积极的, 课堂心理气氛才会是和谐的, 教学效果才会达到最优化。因此, 教师对所传授知识的准备和对信息传递方式的选择, 就成为课堂心理气氛调控的重要环节。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提出要求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能力。教师所传递的知识要难易适度, 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理解、应用, 进而得到教师的认可, 收获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这样,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致自然就会高涨。
注重交往, 多向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称之为多向交往。多向交往具有多层次性、自主性、情境性、差异性等特点, 它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求知、参与和体验等心理需要,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符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规律。因此, 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一要热爱和信任学生;二要加强协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使学生团结友爱, 互相尊重, 和谐相处,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三要多创设积极交往情境, 使学生积极交往。
维持心态, 适时调控
学生的心理状态是课堂心理气氛形成的重要条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如何,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自觉激发积极的心理状态, 及时排除消极的心理状态。首先, 教师必须从非语言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动作、目光、姿势等, 察其言、观其色、知其心。其次, 教师要激发学生产生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如教师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眼神, 一句热情而富有激励性的话语, 都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信心。再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利用教学环境中的资源条件, 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 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利于师生互动, 教师以真情感染学生, 以真知熏陶学生,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形成独立的人格创造机会。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心理气氛中逐步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生存, 学会发展。师生之间相互信任, 和谐相处, 既能提高教学效果, 又能发挥师生双边的聪明才智, 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探索科学的欲望, 有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2]时蓉华.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8.
课堂心理气氛 篇5
摘要: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课堂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
关键词:数学;课堂;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按照师生表现出不同特点,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全面把握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对于创设成功意境,顺利完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研究表明,影响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学素材、教学方法等等,但最关键的是教师。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更要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努力去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一上讲台,感情要投入,精神要饱满,满怀激情地去投入教学中,以自己的教学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积极性。因而,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实施情感教学,以教师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2.新课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很重要,因而,需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演示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到结论: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情趣高涨,进入一种较深的学习意境。
3.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所形成的课堂气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以营造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总是不能活跃起来,甚至朝着教师难以驾驭的对抗方向发展。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将自己当“录音机的放音键”,不管学生是不是能够接受,而是将知识硬加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假如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不是观众,上课不应当单纯是老师“主演”,应该是师生共同表演。老师不过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所以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1.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基础或智力上的差异,因而,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也不一样。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内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首先,要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如教师通过应用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工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其次,教师必须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以尊重、理解、真诚、关怀、温暖、热爱。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上,可以设置基础题和拓展题两种类型,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即优生获得满足,学困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排球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 篇6
通常在排球课堂教学上,大学生们的心理一般分为三个类型,积极型的、消极型的以及一般型的,而影响到排球课堂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一般情况下有运动认知方面的能力、对于排球学习心理方面的相关动力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教师在排球课堂上的教学艺术以及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思想或者是环境和设施以及各种人际物质上的关系,都会干扰到排球课堂教学心理的气氛,我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学习排球亦是如此,环境很重要,环境可以更好的优化排球课堂教学心理方面的气氛。
一排球课堂上大学生心理气氛的一般类型
大学生的心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积极类型、消极类型以及一般类型,那么现在我就为大家阐述一下它的相关内容,以及积极型的课堂心理对于排球课的意义之所在;上排球课的时候,教师要掌握和调节课堂的心理气氛,在积极模式下传授排球技术,这样会满足以及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求知的欲望,学生和老师之间,关系会变得异常融洽和谐,学生在需要方面都会得到满意的回馈,双方都是主体,又都会心情愉悦的接受彼此,形成一种互谅互助的积极状态下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课堂效率是非常高的。
所有上过学的学生都会有一个心理,也都会有一种体会,那就是我要是看这个老师不顺眼,或者这个老师讲课是带着他的情绪让大学生处于一种消极状态下的课堂心理气氛之下,那么教师讲的不能被学生接受,学生听得也理解的较少,这样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是脱节教学,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不去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怎么可能与学生配合默契的去传授排球的相关知识,因为师生这样的情况,就会出现师生碰撞、冲突、甚至于抗争的情况,师生双方想看两两生厌,课堂效率也会非常低。
最后我要说的类型就是一般情况这种类型,一般表现为,你讲你的,我做我的事情,教师和同学之间不讲求互动,教师把教学当成一项任务,把教学当做工作,没有想过责任问题,仅仅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排球知识方面的授课,没有充分的考虑大学生在心里方面的相关特点,而学生们对于这样的课堂没有兴趣没有反抗,只是冷漠的听着,整个教学都显得兴趣缺缺,毫无生气,没有激情,效率也就因此而平平淡淡。
二大学排球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策略
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排球方面的知识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展学生自我个性,教师同时也要发展自身的专业职业素质,体育教师是这个课程的策划者也是整个教学计划方面的决策者,更是这门排球课的实行者,在授课之时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对于排球课堂教学心理的优化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品德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对于教好排球尤为重要,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以及全新的教学规程;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对学好排球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之时,要充满热情,并且精神要饱满,授课亲切自然、有涵养、并且正直坦率、尽量和学生们在心理方面沟通,形成一种无形的共鸣。
于这方面的关系,我会用一个图表来表示,大家看到这个图表再结合我所分析的内容就能够更好的理解:
课堂心理气氛 篇7
一、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分类
1.积极型
这种心理气氛表现为, 学生具有强烈的体育参与需要和要求, 对体育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乐于接受体育教师的指导与要求, 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满意, 动作准确率高, 使得体育教学的目标能得到更好的实现。另外, 学生之间的交往多, 相互观摩、学习频繁, 体育教师对学生宽严有度, 教学时间利用率高, 课的密度、练习密度均能达到预计的水平。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 普通型
这种心理气氛主要表现为, 学生情绪平稳、无高潮,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持观望态度, 评价一般, 练习积极性不突出, 动作技能掌握一般, 不时有个别学生出现烦闷状况, 注意力不集中, 但也不扩散。体育教师无效性调动增加, 多数学生能够按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 任务完成一般。师生之间的情感一般, 缺乏共鸣。
3. 消极型
这种心理气氛表现为, 学生比较拘谨紧张, 心不在焉, 反应迟钝。绝大部分学生精力分散, 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反应冷漠、漫不关心, 不希望接受体育教师的指导, 对动作技术的练习无兴趣, 不愿意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较为紊乱,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但教学时间利用率较低, 练习密度达不到一般的要求。
4. 对抗型
这种心理气氛主要表现为,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基本失效, 学生过度兴奋, 而兴奋点却不在教学内容上, 表现出逆反心理, 故意捣乱飞随意插话, 各行其是的现象频频发生,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讲解示范持反感态度, 有时甚至出现师生外部对立情况, 使课堂教学陷入停顿的僵局。体育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倾注在维持课堂纪律, 理顺教学程序上, 教学目标无法达到。
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
1. 课前心理状态
体育课之前是一项不顺心的文化考试, 或是兴趣很浓的活动等, 都会使学生的心态停滞在该事项上, 注意力难以转移到体育课上来。课前心情不佳, 准备不充分, 不能进入教学正常状态, 注意和思维均不能与教学进程同步, 同样会损坏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2. 学生身体状态
人处于疲劳状态身体技能必然下降, 在体育课上学生需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只有在精力充沛、生理状态较好时才能胜任。如果学生在一个时期集中活动较多, 休息不充分, 那么完好练习的质和量就难以达到要求, 课堂心理必然消极。
3. 课堂人际关系
课堂人际关系是班级心理气氛的重要基础。人际关系民主、融合的班级体, 必然洋溢着和谐、友爱的气氛, 以舒畅愉快的心理投入到教和学, 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人际关系疏远或对立, 课堂心理气氛必然紧张、沉闷, 造成消极或对抗的心理。
4.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示范优美正确、口令洪亮清晰、教法灵活独特、教学情境富有创意, 就能造成引人入胜的课堂心理气氛。对突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 始终驾驭着教学的进程, 体现出很强的教学能力, 伴随的必然是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三、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
1. 教师正确的教学思想
要真正建立起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体育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作指导, 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者的关系, 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情绪, 考虑到一节课的整体气氛和整体效果, 创造出生动活跃热烈宽松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2. 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体育教师要在观察学生思想、情绪、行为变化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的内容、进度、课的部分、场地器材的情况等, 恰当地进行示范讲解、组织或调整练习的方式方法, 变换场地器材的布置, 适时地展开提问、讨论、游戏和比赛等教学活动, 并通过语言、表情, 动作和口哨等手段调节课堂的气氛, 活跃学生的情绪。体育教师还要研究大纲, 研究教材怎么教学生才爱学,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学习别人的优点, 不断总结经验, 改进教学水平。
3. 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
体育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体育活动, 表现他们的情绪情感。这样可自然而然地创造出特定的课堂心理气氛, 产生整个课堂的情绪共振, 增加体育教学的情绪色彩, 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比如遇到课前的一些不利于上课的因素, 体育教师应当巧妙应用一些组织教法, 进行调节、淡化, 可以组织一个竞争性和趣味性的游戏, 以便让原先不利于上课的因素消除, 将兴奋点迁移到体育课上来。
4. 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论课堂教学和谐心理气氛的创设 篇8
依据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互动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实现的[2]。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创建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互动的前提条件。课堂心理气氛有积极主动、健康活泼和消极被动、冷漠沉闷等表现形式。
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创设的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师生间、生生间关系和谐、融洽,学生产生了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体验。消极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基本特征则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师生关系不融洽,生生之间不友好,学生产生了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积极、和谐、主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的
方面,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它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应用基础,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远程教学的发展,为教育技术提供了新手段,也使教育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一个以计算机教育应用为主的新时代。总之,教师在学习[3]。由此看来,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主动创造,从而体现教师是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者和维护者这一重要作用。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教师要有威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4],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良好威望与知识水平去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为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奠定基础。
2 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5]。教师的情感状态,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课堂某种心理气氛。于漪认为,教师教学时不能板着面孔进课堂。教师板着面孔进课堂,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感情上就有了距离。所以教师上课时应和颜悦色,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6]。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3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情有趣
教师在阐述教学内容时,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来讲课,能有效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如在教授卫生护理知识和处理医疗纠纷时,要描述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设身处地以患者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教学的趣味性,同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好奇、好胜是学生的一个显著心理特点。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奇异的事物对
计算机教学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新视野英语教程》一课的教案设计
李萍
(青岛卫生学校,山东青岛266071)
关键词:《新视野英语教程》;教学;教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08)07-0086-03
英语教学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5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堂由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应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快学习的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掌握有效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树立自信心。《新视野英语教程》一课的设计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技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学有所得。
1教材地位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新视野英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教师善于从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心理气氛,让学生以积极、欢快的情绪去学习。
4 教学内容要难易适度
要使课堂学习气氛良好,还要掌握量力性原则。如果所教内容太浅,学生就会失去进一步追求新知识的情趣,便会精力涣散,无所事事,学习情绪就会松懈;如果所教内容和所提出的要求难度太大,学生听不懂,多次努力看不到进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情绪下降,也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所教内容和提出的要求应难易适度,即应有一定的梯度[7]。但这个梯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当学生经过积极努力取得学习上的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智慧与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刻苦努力获得胜利后的幸福和喜悦,不仅学习情绪会有所改观,而且也使班级气氛为之大振。
5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堂心理气氛也受班级集体人际关系状况的制约。班级集体人际关系是师生及生生间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产生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以至一触即发的紧张课堂心理气氛[8]。
从学生关系看,也有类似的情况。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易使第1册第8单元Section B的阅读课型,其围绕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这一主题开展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由于本单元生词量较大,并且Warming up可挖掘的东西较多,因此把Reading设计为本单元的第2课时。本课型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为学生语言学习、语法学习提供了载体,且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Using Gestures to Communicate”(用手势交流)一课中通过3个幽默的小故事,说明不仅不同文化与地区的肢体语言存在差异,甚至相同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中表达的含义也有天壤之别。本篇文章词汇量大,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和动词短语,篇幅适中,文章结构较明显,容易归纳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与文
课堂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风气;同学间如果不和睦,矛盾重重,四分五裂,课堂就易出现嘲讽、攻击、紧张等不健康气氛。所以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热爱、尊重、关心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要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友爱精神,使班级的人际关系健康和谐,保证学生在欢乐愉快、紧张有序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习、成长。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和谐心理气氛的创造主要靠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情感因素、教学内容的适度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来决定。只要掌握和运用好这些原则、方法和方式,一定会使学校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其适应社会能力。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环节,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心理互动的主要过程。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取决于师生心理互动的水平和作用,因此,创建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对于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显得非常重要。试从创建良好师生互动的原则、方法与方式等5方面进行探讨,为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王汉澜,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于漪.于漪教育文选(第3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孟昭兰.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课堂心理气氛 篇9
1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为营造和谐课堂心理气氛提供动力保障
所谓体育动机,是指推动、停止或中断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部动因。当学生处于最佳动机状态时,他们能将体育锻炼行为的责任内在化,主动参加身体锻炼活动的意想强烈地驱使他们从事体育活动,并促使他们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体育锻炼任务,极大的动员自己的身心能量去实现体育锻炼的目标。[2]那怎样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体育动机呢,以下将具体提出建议。
1.1 增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Bandura,1977年提出)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的是实际能力推测。也可以说,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评价[3]。自我效能感在体育课堂中对心理气氛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作用:决定学生的选择,以及对选择活动的坚持性;影响学生面对学习困难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具有随情况而变化的情景特点,他们都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在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思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个体直接体验到更多的成功能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反之则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课堂安排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及动作完成的目标和要求,就需要严密的考究。间接获取的如观察老师或其它同学的动作这样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变化有很大影响。特别是看到与自己能力相近的同学也能成功完成动作的情况以及体育教师协调优美的示范动作,都对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鼓励和解说会帮助学生更加正确的判断自己的能力,能引起学生自我效能的改变,所以,言语的劝说也是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技巧。
1.2 加强对学生的归因指导
归因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因的方向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反应,例如,将学习某一动作的失败或成功如果归于不同的原因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一般而言,将失败归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差、任务难等),会感觉成功完成任务很难,若把失败归于稳定的内部因素(能力有限),会增强消极情感。相反,将成功归于稳定因素(如天赋)较归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更能提高成功后的自尊感。由于“能力有限”是一种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原因,将失败归于这样的原因是不对的。因此,最好把成败归于自己可以控制的、不稳定的、内部的原因,如努力程度、动机强度等。所以,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归因思维方式,还得强化这样的归因指导,让学生的整个体育学习过程都觉得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目标的。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行为坚持不懈,直到最终达到目标。
1.3 引导学生设置适宜的目标
所谓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项。它并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学生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它和我们常说的具体的目标如: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等概念有所区别。例如:有些同学在体育课堂中是以掌握动作、提高体能为目标定向,为了提高个人体育活动能力。有些同学则完全是以别人为参照,通过竞争超过他人是他们的目标定向,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设置适宜的目标定向、引导学生以在体育中寻找运动的乐趣、锻炼身体、提高运动能力、磨练品质为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价值取向,不能过多的把超越某人,打败对手放在重要位置。
1.4 重视体育教师反馈信息的作用
反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例如:初学一个技术动作时,教师及时提醒,指出错误,学生就能及时按正确的方向去练,相反,教师在看到学生做的错误动作却没有及时指出的话,在学生心里,他们可能就会判断这个动作没什么问题,因为老师都没评价,结果把错误动作练习的很“熟练”了。所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够获得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让他们能清楚了解自己身体健康情况、身体素质能力状态、技能掌握水平特点,可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反馈中批评和表扬这两种方式。一般来讲,在激发学生体育动机的过程中,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的效果。因为表扬能够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而批评往往会造成学生的自尊感和自尊心降低。
2 培养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课堂心理气氛充满“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对兴趣恰如其分的解释。体育兴趣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选择、强度和持续时间(次数)起着重要影响,它能把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和注意与具体的体育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对体育活动倾注时间和精力,它也是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意想向表现,是学生体育活动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标志。可见,兴趣在任何一件事情中,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样,在体育课堂中也一样。要想创设积极和谐的体育课堂的心理气氛,怎样发现学生的兴趣,怎样尊重学生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2.1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愉快的感觉
一旦学生体验到了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们对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迅速增强。他们会从众多的活动中主动关注和参与体育活动,并愿意增加这样的愉快体验感受的次数,甚至是给予一定的阻力也不能让他们参加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这样的心理特点就使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要把学生情绪方面的需要考虑在内,不能忽视他们的愿望和情感,在体育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充满乐趣的细节,尊重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满意感,对培养他们的兴趣就更容易了。
2.2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成功的感觉真好。的确,让学生在原本宽松的体育课堂中感受到成功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容易的。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学生会越来越自信,累积的自信会让他在任务的学习中效果越来越好,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教师除了在目标定向和设置目标方面要合适,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机会更多,还应用多维的思路引导学生对自己完成情况进行积极成功的评价,让他们在成功的感觉上有一种“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感觉。
2.3 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课堂延伸出来的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教学不仅是学科任务的教学,而且是整个人的教育,所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宽松的环境,多与学生交谈,多了解学生现在的想法,随时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这样,会使整个课堂心理气氛充满着关心与帮助、充满着信任与尊重。这就已经是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的一部分了。
2.4 间接兴趣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从查阅的资料来看,有些学者在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些大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可以分析,体育活动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让学生喜欢,但体育课堂中按教学大纲执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不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口味,包括一些并不总能让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都不能满足学生的直接兴趣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体现体育教学的效果,更要求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或者因为天气、场地、器材的原因还要吃些苦头,所以,要加强学生的体育活动的理想和目标的教育,让他们将体育兴趣指向体育活动的长期目标和结果,不以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变换为转移,只有配备这样的间接体育兴趣,才是具有稳定、深刻、而又持久的体育兴趣。
3 引导学生的体育态度,是保持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正确方向的关键点
所谓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对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参与和学习的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学生怎样来看待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价值的判断紧密相关,个体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不同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体育态度。因此,体育价值观是学生形成体育态度的关键地方,进而影响到整个班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一旦大多同学形成客观认识体育功能的价值,就会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体育态度的转变有它内在的过程与规律,我们不可盲目实施。同时,在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上应考虑到体育态度的转变要注意方向和深度的问题。不仅要把消极的体育态度转变到积极的体育态度,还要在积极体育态度程度上下功夫。总的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在依靠某些方式和方法转变学生体育态度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原有的态度与目标态度的距离差距
前后态度距离过大,体育态度转变的难度也大,前后态度之间的差距小,则相对容易转变。所以,在转变体育态度的过程中,应保持一个原则:不应操之过急,也不要轻易放弃。
3.2 体育实践活动的参与多少影响着体育态度的转变
体育实践活动的增加可影响体育态度的转变,这是因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获得它们原先没有体验到的体育活动的乐趣,没有感受到不同的体育项目中,蕴藏着不一样的乐趣。当他们真正感受到这些价值与乐趣的时候,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会更深入一些,会给他们形成正确抉择提供充足的信息保障。
3.3 必要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要求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可见,一定的约束对形成某项态度和行为是必不可少的。规章制度的订立,会避免教师多次、重复地就一些问题解释它的合理性,次数一多,势必影响师生和谐的课堂关系,直至破坏课堂心理气氛。规章制度的订立,会统一大家心里的标准,什么样的态度可行,什么样的行为可做,就不用遇到事情后再补充。
3.4 劝说学生的态度
学生将正确的体育观点和信念内化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是体育态度转变的最终目的,体育态度转变的过程是需要吸收大量信息,信息量的给予,对于教师来说,不外乎言传身教,在言传的过程中,宣传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试图改变学生体育态度的时候,劝说学生的态度是否诚恳、坚定,对学生体育态度的转变有着不一样的效果。身教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一种潜移默化,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甚至是课外生活中,应树立起坚定的体育价值观,表现出积极的体育态度,这样才能做到以身作责。
4 结语
课堂心理气氛 篇10
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 它不是若干个体的简单叠加,而是个体在一定向心力(比如班级文化、班级奋斗目标等)的熏陶和引导下形成的集体;它的力量是一种合力,是一种可以促使班集体加速度前进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力量。群体心理是指普遍存在于各群体成员头脑中、反映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倾向。比如有的学生在班级群体中跟学生一起学习,比独自学习有更大的劲头与更好的效果,而同一班级群体中另外一些个体则更喜欢独自学习;又如一个淘气的学生进入良好的班集体中会变得收敛一点,而一个安分的学生在调到乱班之后也会开始放肆。有的学生跟个别老师相处得比较融洽,而在班级群体面前却对其他老师表现得很倔强或不肯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班集体的成员之一,既是群体心理的“载体”,又是群体心理气氛的酿造者、主导者,所以教师应当更主动地采用各种措施(如说理、暗示、情绪感染、组织分工、协调人际关系等方法)影响乃至控制班级群体的心理,并利用这种心理达到教学目的。
群体心理气氛(或称心理气氛psychologi calclimate)在教育领域称为课堂群体心理气氛,也称为课堂气氛,它实际上是指学习群体中占优势的人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当某群体的成员在完成共同的任务时, 常常相对稳定地显示出积极的态度与高涨的情绪。
课堂教学中的群体心理气氛是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师生群体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或精神状态,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群体成员对社会现实的综合态度、人际关系状况、组织活动的特征和某些环境诱因。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师到同一个班级上课会有不同的课堂气氛。例如有的教师上课时,学生坐立不安,烦躁乱动;另一位教师上课时,学生虽然有喧哗但却很用心。有的教师一进入教室,就会出现一触即发的对立而又紧张的气氛,而当班主任上课时,又会出现一切都合规矩的和顺局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说明教师在创造和调节课堂群体心理气氛中负有主要责任,是这个过程的关键。实践表明,具有良好心理气氛的班集体对于个别新成员的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便用群体课堂气氛对个别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并利用良好的课堂气氛,我们得先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1.课堂心理气氛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
情绪性、动态性、稳定性、多质性、两极性,等等,它们都是群体心理气氛的基本特征。
2.课堂心理气氛都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 ?
(1)教师的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中的群体心理气氛是由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相互交往和态度感应造成的,而每节课又由老师掌握,所以作为领导者的教师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或教学风格, 会造成不同的班级群体心理气氛。举例来说,教师不掌控学生的行为,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对学习方法不作指导,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这就是放任学生。有的教师控制学生的行为,对学生持主观、武断、冷酷的态度,学生缺乏自由,只能服从教师的命令,很明显,这是专制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应以民主的方式进行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而帮助学生设立目标, 并指引其实现教学目标。
(2)教师的品质
课堂教学除了受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外,还受教师品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德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各方面的品质都是学生模仿的标准,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对学生的热爱和课堂激情,往往会感染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对所教课程表现出浓厚的教学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态度;而教师的教学态度又关键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研究证实,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态度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反之,教师对工作的消极态度,则可能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虽然还不太成熟, 但他们是具有丰富情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运用情感规律,在教学中确定情感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巧妙组织课堂教学,择优采用教学形式,真诚、客观地评价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爱帮助学生开启做人和求学的大门。教学态度固然重要,但也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影响因素。
(3)教师的教学方法
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非智力因素
学生学习不仅需要一定的智力因素, 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如动机、兴趣、意志、习惯等,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此外,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如扎实的知识、流利的口语、漂亮的书写等,而且要具有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能否清晰地表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简单明了的反馈信息,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他们是否具有上述几方面的知识。教师对本专业的精深学问更有利于把握所教知识的整个体系,以及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而有益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教学经验表明,教师能较透彻地掌握教材,其教学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学生自然更喜欢这位老师,并喜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掌握教材较浅的老师,其教学则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反应,甚至对其所教的课程严重缺乏兴趣或者放弃。
课堂心理气氛 篇11
一、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分类
1.积极型
这种心理气氛表现为,学生具有强烈的体育参与需要和要求,对体育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接受体育教师的指导与要求,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满意,动作准确率高,使得体育教学的目标能得到更好的实现。另外,学生之间的交往多,相互观摩、学习频繁,体育教师对学生宽严有度,教学时间利用率高,课的密度、练习密度均能达到预计的水平。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普通型
这种心理气氛主要表现为,学生情绪平稳、无高潮,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持观望态度,评价一般,练习积极性不突出,动作技能掌握一般,不时有个别学生出现烦闷状况,注意力不集中,但也不扩散。体育教师无效性调动增加,多数学生能够按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任务完成一般。师生之间的情感一般,缺乏共鸣。
3.消极型
这种心理气氛表现为,学生比较拘谨紧张,心不在焉,反应迟钝。绝大部分学生精力分散,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反应冷漠、漫不关心,不希望接受体育教师的指导,对动作技术的练习无兴趣,不愿意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较为紊乱,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但教学时间利用率较低,练习密度达不到一般的要求。
4.对抗型
这种心理气氛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基本失效,学生过度兴奋,而兴奋点却不在教学内容上,表现出逆反心理,故意捣乱飞随意插话,各行其是的现象频频发生,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讲解示范持反感态度,有时甚至出现师生外部对立情况,使课堂教学陷入停顿的僵局。体育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倾注在维持课堂纪律,理顺教学程序上,教学目标无法达到。
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
1.课前心理状态
体育课之前是一项不顺心的文化考试,或是兴趣很浓的活动等,都会使学生的心态停滞在该事项上,注意力难以转移到体育课上来。课前心情不佳,准备不充分,不能进入教学正常状态,注意和思维均不能与教学进程同步,同样会损坏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2.学生身体状态
人处于疲劳状态身体技能必然下降,在体育课上学生需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只有在精力充沛、生理状态较好时才能胜任。如果学生在一个时期集中活动较多,休息不充分,那么完好练习的质和量就难以达到要求,课堂心理必然消极。
3.课堂人际关系
课堂人际关系是班级心理气氛的重要基础。人际关系民主、融合的班级体,必然洋溢着和谐、友爱的气氛,以舒畅愉快的心理投入到教和学,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人际关系疏远或对立,课堂心理气氛必然紧张、沉闷,造成消极或对抗的心理。
4.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示范优美正确、口令洪亮清晰、教法灵活独特、教学情境富有创意,就能造成引人入胜的课堂心理气氛。对突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始终驾驭着教学的进程,体现出很强的教学能力,伴随的必然是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三、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
1.教师正确的教学思想
要真正建立起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体育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作指导,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者的关系,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情绪,考虑到一节课的整体气氛和整体效果,创造出生动活跃热烈宽松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2.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体育教师要在观察学生思想、情绪、行为变化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内容、进度、课的部分、场地器材的情况等,恰当地进行示范讲解、组织或调整练习的方式方法,变换场地器材的布置,适时地展开提问、讨论、游戏和比赛等教学活动,并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和口哨等手段调节课堂的气氛,活跃学生的情绪。体育教师还要研究大纲,研究教材怎么教学生才爱学,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水平。
3.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
体育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体育活动,表现他们的情绪情感。这样可自然而然地创造出特定的课堂心理气氛,产生整个课堂的情绪共振,增加体育教学的情绪色彩,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比如遇到课前的一些不利于上课的因素,体育教师应当巧妙应用一些组织教法,进行调节、淡化,可以组织一个竞争性和趣味性的游戏,以便让原先不利于上课的因素消除,将兴奋点迁移到体育课上来。
4.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适应和遵守集体的规范要求与组织纪律,把自己与集体联系起来,顺从教学集体的需要。关心集体,关心别人,积极交往、互相沟通,共同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
课堂心理气氛 篇12
一、课堂氛围的现实意义
自从新课改施行以来, 提倡对学生真正负责的呼声越来越高, 使学生从以往的“效仿—单一”的模式走向“探求—创新”, 而这正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行为心理学知识, 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更好地因势利导, 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充满激情, 思维更加活跃。怪诞心理学作为行为心理学下的一个特殊的分支, 对当下更加时尚、更加现代化的学生十分适用。
二、课堂氛围的改善方法
行为哲学认为, 人的行为是人在各自意识的指导之下主动自觉的行为。这些行为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反映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积极的态度。而意识与潜意识又有不同, 潜意识的不可推理性, 是和意识的最大区别。在课堂气氛中, 学生的潜意识行为占了绝大多数。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引导可以使课堂教育更加多姿多彩, 反之, 则可能产生负面的效果。在课堂的教学中, 课堂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全球最知名的学术出版物之一《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刊出了两项研究成果, 证明了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感觉和行为方式并不需要大费周折。在试验中, 纽约大学的约翰·巴格和他的同事们给了一些描写老年人的词语让一组参与者组合, 给了一些描写青壮年的词语让另外一组人组合, 完毕后, 发现组合老年人词语的一组, 在走同一段路的时间要长于第二组, 也就是说, 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单词就“增加”了他们的岁数, 结果他们就变得连走路都像老年人一样缓慢了。同样, 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的引导, 在板书中穿插正面的词语, 对学生无意识情绪的调动是有积极意义的。
1. 知其所想
首先, 我们应当了解目前学生最感兴趣的。因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成熟性;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 即迷茫性;对世界的好奇性等, 所以其对运气、幽默和超自然现象等不寻常领域有浓厚的兴趣。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使学生更加容易地进入到教材内容的情境中。理查德·怀斯曼认为, 暗示可以使人相信从未在其身上发生的事情, “专业骗子”能够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 只自信地说出一句话就让人们相信他们看到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且就在我们眼皮底下。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恰当的暗示, 可以使教学更加有效。如在讲解课文《山市》的时候, 我们将课件的背景做成与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国古典山水画, 字体采用楷书、隶书、行书等书法字体。整体界面古色古香, 布满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教师通过意味深长的诵读, 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一种状态, 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很有作用的。教师想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 就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这对师生能力的提高都是一种锻炼。
2. 观其所为
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学生奇怪的、不理智的行为而困恼, 不清楚学生的真实所想, 看不明白学生的真实或欺骗行为。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 出于青春期的表现欲望, 可能做出激发性的、不成熟的行为或者回答。理查德·怀斯曼在试验中证明, 一个轻轻的微笑或轻微的触摸就能决定我们在酒吧和餐厅会给服务生多少小费, 而商店里播放的音乐会偷偷地溜进我们的脑海, 并影响我们花钱的数量。所以, 一个包容协调的课堂氛围, 有助于学生扫除心理阻碍。教师应当运用诙谐幽默的言语、活泼的表情来适应学生的本体区别, 包容学生语言造成的谬误。也就是说老师的个人魅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对学生主体的认识, 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影响和引导, 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去,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深度掌握知识。
3. 激其所能
行为心理学对激发学生潜力的指导是有很大的意义的。20世纪40年代末期, 麦克里兰 (Mc Cleland) 等人系统地展开了成就动机的研究, 于1961年出版了《成就动机》, 其中, 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motive) 是指, 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例如, 某位教师如果经常性地在班级中讲, 男生适合理科, 女生适合文科, 到最后, 情况真的可能如此, 并且偏科的严重性会很大;反之, 教师如果说目前我们学的都是基础的知识, 男女生都应该学好, 结果发现, 该班级学生文理都很均衡, 各科目发展都良好。学生在课堂中应当体现自己的主体性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积极引导就起了很大的因素, 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同样, 教师应当给学生自我发挥的时间和空间, 适度地突出学生的作用, 顺水推舟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综上所述, 课堂氛围是优化教学的一个过程, 是完成教学目标、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课堂氛围的营造, 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人文的关怀, 在好的氛围之下, 达到激发学生智力、情感、创新能力等的综合性发展, 使其愉快地学习, 健康地成长。
摘要: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更加迅速快捷地掌握所学知识, 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充分体现教学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堂心理, 才能使讲解更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内化力。本文探讨了理查德·怀斯曼怪诞心理学的观点在课堂气氛调节中的运用。
关键词:课堂气氛,行为心理学,运用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怀斯曼.怪诞心理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课堂心理气氛】推荐阅读:
浅谈良好数学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09-05
课堂心理控制05-15
良好心理气氛05-24
理想课堂心理环境09-22
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06-03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10-23
化学课堂教学老师心理09-19
幸福心理学课堂小结09-12
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05-20
数学课堂教学心理健康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