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气氛调节与营造(精选10篇)
课堂气氛调节与营造 篇1
高中的生物知识比较晦涩、深奥、抽象, 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普遍沉闷, 缺乏生机。而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所以, 高中生物教学应重视课堂氛围的调节与营造, 运用多种方法,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不利于高中生物课堂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因素
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和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但在目前看来, 许多消极因素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氛围营造。
(一) 学生和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一些教师和学生忽视了课堂氛围的作用, 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只是一味地讲课, 一味地灌输, 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 不重视过程只看重结果, 这种情况导致高中生物课堂沉闷、乏味, 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 高中生物课堂总是充满着紧张和压迫感, 学生的自主性也受到限制, 教师过多地追求于知识的高速度、高容量传递, 高中生物课堂氛围的沉闷可想而知。
(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
就目前看来, 许多高中学校的生物课堂任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在传授知识时只是一味地灌输, 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逐渐消磨, 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最终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二、如何营造良好的高中生物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师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 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 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方法, 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认识到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意义, 从而重视对高中生物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时,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去挖掘知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很有帮助。
(二)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 让教师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置身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方法的优化,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能够调动课堂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学生即可在课外将课堂内容提前预习, 这样在课堂上遇到难点时, 学生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 对于教师的讲解也就容易接收, 而且在预习的时候, 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先标记下来, 留到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多了, 课堂氛围也就不至于沉闷了。
(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同时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课堂活跃起来。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中“细胞的分化”这一课时,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小组成员分工, 分别观察胚珠发育成种子, 子房发育成果实, 蝌蚪发育成青蛙等过程中, 细胞的变化过程, 然后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 并讨论总结出细胞分化的特点,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 总结出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让每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 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
(四) 利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课堂形式
多媒体作为现代科技的成果, 在诸多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多媒体逐步进入课堂, 给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 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营造轻松、丰富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有利于优化教学方式, 化抽象为具体, 突破教学重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中“染色体变异”这一课时, 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等特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 给学生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动态图和受染色体变异影响的生物图像, 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和认识染色体变异这一生物现象。多媒体的声音、图形、视频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五) 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 投入课堂教学, 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作为引导者, 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积极投入课堂教学, 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幽默风趣的教师其课堂也充满着欢乐, 而严肃不苟言笑的教师其课堂往往过于沉闷, 因此,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综合才能, 例如, 通过幽默生动的语言、形象夸张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课外知识等,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
三、总结
总而言之, 课堂氛围的调节和营造, 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应该重视课堂氛围营造, 共同努力, 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蔡琼枝.高中生物课堂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设计[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
[2]高云霞.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2.
[3]任宜君.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分析[J].考试周刊.2014.
课堂气氛调节与营造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课堂气氛 调节与塑造
高中的生物知识比较深奥抽象,高中生物课堂普遍沉闷,缺乏生机。而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高中生物教学应重视课堂氛围的调节与营造,运用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高中生物课堂气氛的调节与塑造
对于高中的生物教学而言,能否做好学生工作,能否透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才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点。生物看似死板乏味,实则意蕴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虽然很多学生对生物课并不感兴趣,但是这并不说明他们厌恶生物。尤其在生物课堂上,倘若能够给学生一个活泼、有趣和好玩儿的课堂,那么他们一定会“乐此不疲,流连忘返”。所以,对于广大的高中生物教师来说,对课堂气氛进行有效的调节,塑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不错选择。具体来说,课堂气氛的塑造与调节要自始至终地围绕学生展开,要充分尊重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情绪、思维和个性的引导,其实就是课堂气氛调节的最好办法。例如,在生物课堂中,教师要脱离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滔滔不绝”的讲述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要想方设法地让生物课堂更加有趣儿,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喜好。当然,调节课堂气氛不是单纯地放弃正常教学,而是指在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进程中适度调控课堂氛围,从而使课堂更加多元化,“让课堂动起来”。这样的话,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学生的学习也更加主动。所以,课堂气氛的塑造、课堂氛围的营造,都需要精心地思考和严谨地设计,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课堂气氛的调节的最终诉求是保证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进而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应用能力。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置身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调动课堂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即可在课外将课堂内容提前预习,这样在课堂上遇到难点时,学生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对于教师的讲解也就容易接收,而且在预习的时候,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先标记下来,留到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多了,课堂氛围也就不至于沉闷了。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中“细胞的分化”这一课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分工,分别观察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蝌蚪发育成青蛙等過程中,细胞的变化过程,然后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并讨论总结出细胞分化的特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每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形式
多媒体作为现代科技的成果,在诸多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逐步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营造轻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优化教学方式,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中“染色体变异”这一课时,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等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动态图和受染色体变异影响的生物图像,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和认识染色体变异这一生物现象。多媒体的声音、图形、视频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五、注重互动和交流
课堂气氛在某种情况下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存在问题,师生能够保持融洽、和善的关系,这是对教学的一种特殊促进,更是一种提升课堂教学气氛的助力方式。尤其是高中的生物课,必须要通过调节师生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师生的互动与交流保持课程的顺利进行。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占据主动,学生则显得越发被动。其实,教师可以选择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既要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又要与学生之间形成知己好友的关系,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的主动行为相信一定会给学生传达积极学习的信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对生物教学更加感兴趣。毋庸置疑的是,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一定是保持课堂热度的重要途径,应当给予维护、给予支持。大量的事实证明,师生关系的良好性一定可以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好感程度,提升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好感程度。因此,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不断在师生之间打造良好的关系,调节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目的。
总结
课堂氛围的调节和营造,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应该重视课堂氛围营造,共同努力,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高云霞。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2012.
课堂气氛调节与营造 篇3
1、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生物对于学生来说,其本质是很枯燥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沉闷无趣,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多为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结合不同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摆脱高中生物传统教学单一、枯燥、死板的现状,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呈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但是调节课堂氛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对于课堂气氛的调节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当然,教师也不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进行辅助,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自行设计自己的生物作品,让他们自己体验亲身操作的乐趣和体验自己努力带来成果的快感。如在讲解“酶受温度的影响”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通过自己的操作与观察,加深对实验的印象,带着兴趣进行学习,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置情境的方法来调节课堂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情境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设置教学游戏、模拟真实生活的情景或者案例等,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特定的情景,以保证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丰富课堂教学,调节课堂学习氛围。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分成若干小组,加强组内以及小组间的交流,保证学生自由发言和提问的时间。
2、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管理者,在活跃课堂氛围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平等的态度和真诚的关怀对待学生,这对促进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可以偶尔在教学课堂上使用一些方言、引用古语或者笑话,缓解学生紧张的气氛,还可以适当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讲到《植物向光性生长》时可以引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让学生展开想象,在讲到遗传时,可以引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进行描述,在讲到变异时,可以引用“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的俗语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要营造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气氛,帮助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积极互动,与学生打成一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对于教师和生物课程的好感度。
3、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环节,所以要更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成为教学的核心人物。高中生物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提起对生物的兴趣,这时如果教师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就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生物学习过程中来。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调节,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开展,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情绪要正确引导,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知识灌输,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充分具有趣味性,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满足学生的个人喜好,在保证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更具多样性和趣味性,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更加轻松的教学和学习。在营造良好的生物教学课堂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说,调节和营造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实现生物教学目标是有积极作用的。
在高中阶段,生物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特殊意义。生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是生物教学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革教学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教师还要转变个人传统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彩霞.略谈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气氛的调节与塑造[J].教研前言,2013(15):61.
[2]赵海芳.略谈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J].民主教学,2015(08):104-105.
营造语文课堂气氛 篇4
【关键词】语文;课堂气氛;营造;教学艺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调节与营造 篇5
一、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相关元素分析
1.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 高职教育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各高职院校都处于摸索革新之中, 而评价办学水平的最有效的尺度是就业率和学生从业水平。“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使高职教育具有了产业气息 (傅志明, 2007) 。因此高技能型的学科成为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这种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 使与学生从业技能关联不甚紧密的英语更多的被忽视了。因此, 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英语课堂是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2.学生素质
目前, 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为高中毕业生, 入学分数较低, 高考没进入本科线, 进而选择技能型的高等职业院校。因此, 整体水平不高, 基础学科参差不齐, 相当一部分学生悲观厌学, 对本来就不好的基础学科置之不理, 更多的选择高中未接触过的新学科, 英语就是众多学生首先放弃的学科。
3.教师素质
高职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但是, 高职教师收入普遍不高, 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都尚未得到改善,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黄生贵等, 2008) 。高职英语课是面向整个院校学生的基础课, 教师需求量大, 基于以上原因, 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向社会招聘兼职英语教师, 专职教师则占少数。这种多层次的英语教师结构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很多变动性,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性。
二、高职英语课堂气氛的营造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内呈现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活动参与程度, 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彭灿辉, 1998) 。据胡壮麟教授论证,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帮助学生创造出模拟的目标语语境, “指导性习得”语言同样可以在课堂环境中发生, 而且“指导性习得”最宜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积极作用 (彭金定, 1998) 。由此可知,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小环境,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接触英语、练习英语、掌握英语的有利场所。
三、娱乐教学法探析
娱乐教学法是一种适合高职学生学英语的交际法的课堂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各种娱乐式的活动, 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营造一种寓学于乐的轻松课堂气氛,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娱乐教学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代替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了各种娱乐活动的“主持人”, 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并对活动结果进行评论或仲裁。下面将从三个环节探讨一些有效的娱乐式教学活动。
1.课前动员活动
课前动员活动能集中学生的思维、行动于一体, 使他们进入学习情景。具体操作为课前两分钟, 教师采取各种方式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一起, 防止学生未上课先分神。
2.课堂娱乐活动
一旦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就应该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之中。外语教学英尽量把课堂中的交流和生活环境里的交流的界限模糊化 (夏纪梅, 2006) 。由于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 纯粹的枯燥的英语学习很难使他们保持兴趣和耐性。因此, 英语课堂娱乐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又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满了趣味性, 更加真实化、生活化和社会化。
(1) 猜词记单词
英语单词的学习是高职学生的一大难关, 令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本文针对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提出“猜词记单词”这一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前十分钟, 将班上学生分两组进行猜词比赛。教师提前将单词 (课堂上遇到的新单词或重点词组) 制成卡片, 一卡一词。首先由第一组看卡片解释单词, 第二组在规定时间内猜词, 猜到得10分, 否则不得分;继而两组交换角色进行。每组共有十次机会, 总分高的那组胜出。通过这种猜词比赛的方式, 学生不仅热情高涨, 而且又能在活动中掌握新单词, 乐此不疲, 还能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
(2) party听说
英语听说是交际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英语听说训练, 要求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运用所学英语表达观点、交流思想、扮演角色和探讨问题等。在做听说练习时, 教师应把课堂设计成英语party的形式, 给学生一种身处英语环境的气氛, 使他们有张口就想说英语的感觉, 即使只能说出简单的“Yes”“No”, 教师也应夸奖鼓励。
(3) 改编课文
高职英语教科书中的课文通常是各单元语法、知识点集中的部分, 也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而这部分的学习往往也最枯燥乏味, 占用时间最长。娱乐教学法的引入会使这部分的学习增色, 课文改编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英语文体多种多样, 可以让学生改编成熟悉的实用文体并登台表演。教师可做规定, 如叙事文章改编成英语短剧, 不同的角色由不同的学生担任, 必要时学生要准备好道具;说明文章改编成商场产品推荐会, 选几个学生介绍产品, 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询问。
3.课间“体操”
高职英语课堂是两节连上制, 会使学生进入疲劳状态, 许多学生课间休息时常常睡觉, 大大影响了第二节课的学习。课间“体操”是有效缓解课堂压力的方法, 能使学生调整思维, 轻松的进入下堂课的学习。因此, 按照娱乐教学法的宗旨, 课间休息时教师和学生应一起练习课间体操, 第二堂课前5分钟进行最佳。英语课间体操可以多种多样, 但必须是简单的英文指令。例如, 全身运动体操的指令可以有五个:up抬头, down跺脚, left举左手, right举右手, cross双臂交叉。教师发出指令, 可时缓时快, 学生依次完成, 错误多的学生要表演节目。课间体操不仅可以消除疲劳, 又能带来锻炼的乐趣, 使学生精神十足的进入下堂课的学习。
四、结语
娱乐教学是营造活泼宽松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 对于困难重重的高职英语教学尤为适用。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更为学生学英语带来了乐趣, 为他们长期坚持学英语提供了动力。同时, 娱乐教学所营造的良好课堂气氛保证了优质的教学效果, 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是适合高职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学方法。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大潮中, 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何避开不利因素的影响, 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文章对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相关元素和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娱乐教学法, 并探讨了娱乐教学具体活动的设计和布置。
关键词:娱乐教学,高职英语教学,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傅志明.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点刍论.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校内论坛, 2007.
[2]黄生贵, 杨续波.论高职教师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的构建.邵阳学院学报, 2008, (3) .
[3]彭灿辉, 曹林昀.营造英语课堂气氛的一种有效方法——小组讨论.气象出版社, 1998.
[4]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系统论研究.气象出版社, 1998.
课堂气氛调节与营造 篇6
关键词:课堂气氛,学习兴趣,情感体验,积极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中既能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饶有兴趣, 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语文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形成语文能力, 得到艺术感染, 这可谓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也是中专语文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总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 并受着众多因素的影响, 而课堂教学气氛则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 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得到教学的反馈信息, 从而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对于完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堂教学气氛的特征及分类
1. 特征
(1) 内隐性与外显性。内隐性是指课堂教学气氛的不外露性。情感体验的特性使课堂教学气氛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外露性, 师生通过各自对教学情境的定义, 采取相应的反应以适应情境, 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气氛又总会有其明显的外在表现, 即具有外显性。师生在课堂教学气氛影响下, 必然有与之相应表现, 如学生在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 往往表现身体绷直等;在散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 则会经常东张西望、打瞌睡等。内隐性和外显性并存, 不同的课堂教学气氛, 会有各自不同的外在表现;同样的外在表现, 也可能代表着截然相反的课堂教学气氛。
(2) 稳定性与易变性。稳定性是指课堂教学气氛作为一种占优势的群体情绪状态, 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持久固定性。易变性则是指课堂教学气氛容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例如师生双方的情绪状态、教学内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等, 都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的变化。课堂教学气氛的稳定性和易变性都是相对的。
2. 分类
课堂教学气氛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沉闷型和活泼型。沉闷型的基本特征是:课堂情境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师生之间情感不融洽, 学生产生了冷漠涣散、紧张压抑、厌烦焦躁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活泼型的基本特征是: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师生之间关系正常, 学生产生了热烈专注、轻松自由、满意愉悦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说, 沉闷型和活泼型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情感、情绪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两极性。
二、营造良好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意义
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表现为个体在群体中的认同程度高, 积极的群体心理气氛占优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与否, 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 也是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最佳时机。
1. 良好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形成热爱学习的理智感
学生对语文课程有无兴趣, 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会刺激学生产生愉快情绪, 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使学生的头脑清醒、喜爱学习、观察敏锐、记忆良好、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尊重、平等、友爱的课堂气氛, 最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和动机, 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 而且连求知欲最差的学生也能在良好活跃的气氛中得到转变。师生在学习和研讨的互动中, 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融, 教学信息传输顺畅, 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 良好的课堂气氛易于达到教学目的,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学习兴趣高, 教师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言、活跃的气氛, 能够让学生心情愉快, 以积极进取的态度进入学习角色。此时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最佳时候, 教师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减少了学生因学习而引发的紧张、焦虑、心理疲劳等各种心理问题, 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性格、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 也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大脑两半球协调一致学习,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挥其创造性, 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良好的课堂气氛易于增强学生人际协调能力, 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和人生态度
在活跃向上、和谐民主的氛围中, 教师对学生的不断支持和鼓励, 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让学生大胆参与问题的讨论, 能够使学生在模仿、沟通、合作中满足学生之间交往的需要, 促进生生之间团结合作, 互相帮助, 有助于影响学生个体的心态, 推进其关心帮助他人、宽容、真诚、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归属感。
三、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1. 妙用导语
导语的精心设计, 可以创设一种愉悦的心境, 有助于使学生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可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导语的语言结构、声调等情感因素, 奠定课堂情感基调, 去叩击学生心扉。运用欲擒故纵的导语, 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进入课程情境;运用创设情境的导语, 可以诱发学生的美感, 使学生情与景偕、情与理融, 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能够更好地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中;运用内外结合的导语, 可以使学生在进入新课时有亲切感, 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将学生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更好的有机联系起来……总之,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导语的妙用、巧用, 在拓展自身创造力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挖掘课文美感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美的享受,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 除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外, 还包含有审美因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是要善于挖掘美感, 引导学生悉心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仔细揣摩作品的意境美, 领悟作品人物的人性美, 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共鸣, 得到心灵的净化和陶冶。例如, 教师在讲授《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课时, 可让学生对这些人物形象通过欣赏肖像美、服饰美、对话美、环境美、心灵美、细节美等, 分析、综合出各人物的性格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艺术形象或人物所蕴涵的社会意义。而对于《荷塘月色》《沁园春·长沙》等文章的美感挖掘, 教师则应通过诵读法让学生体验文章的气势、节奏、神韵美, 从而使学生切实理解诗文的思想内容、精神实质。总之, 教师在讲授时, 要深入钻研教材, 在处理好课堂气氛的动与静、课堂节奏的缓与急、讲解分析的展与收的同时, 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使学生乐在其中, 学得其所。
3.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的兴奋点出现衰退, 导致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昏昏欲睡, 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呆滞沉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变更教学方法 (比如采用辩论、演讲、抢答、讲座等方式) 来激发他们产生新的兴奋点, 维持和发展已经调动起来的学习积极性。面对中专学生的实际情况, 语文教师要在尊重学科规律、课时有限的前提下, 从实际出发, 对所教的内容进行筛选, 选择典型、精彩、重点部分进行讲解, 通过不断分析、比较, 设想各种活跃课堂的思路, 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组织起来, 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 使知识在实际中得到检验和巩固。例如, 在讲授诗歌、戏剧时,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课本剧表演, 激发学习热情, 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讲授小说时, 教师则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课外小说, 并布置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来续写小说的结局,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考与写作能力的目的。在中专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研究型教学法”“问题讨论法”“以情优教法”“专题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法, 将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 并从中加以引导、分析、判断、概括、总结, 从而顺其自然地让学生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 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4.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录像、摄影、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在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发一些教学课件, 实现教学方式由单向式向双向式、单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教师可将教学的内容 (文本) 制作成课件或影音资料, 供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增强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例如, 在讲授诗歌时, 教师通过播放著名的、具有号召力的诵读作品或者歌曲, 增强学生的热情, 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在讲授戏剧文学作品时, 通过播放名剧光碟, 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等。另外, 充分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库, 借助网络助学系统, 更能多层次、多途径、个性化、立体化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通过在线提问和答疑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平等互动
新课标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者更应考虑“新时期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教师要在思想上平等对待学生, 在教学中把学生当做研究者、合作者, 尊重学生。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要创造课堂内学习民主作风, 在学习上打破师生界限, 增进师生间学习的互动性, 使学生在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自主的学习心理。在课堂上, 教师要提供交往和对话的自由空间, 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这种宽容、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必定给学生带来高度的学习热情, 推动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 使学生的思维在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 纵横千里, 任意驰聘。
综上所述, 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关键在于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现状的前提下, 适当调整课程设置, 拓展教学思路, 善于创设各种情境, 科学而艺术地捕捉教学细节, 改变教学行为;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内心情愫,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作品, 从而使学生主动、快乐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玉华.课堂气氛与听力教学[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4 (5) .
[2]金绍荣, 肖前玲.情感智商与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J].甘肃科技纵横, 2006 (3) .
[3]李波.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08 (9) .
活跃课堂气氛营造阳光课堂 篇7
1.教学的节奏
课堂心理气氛首先决定于教学难度。当学习任务为中等难度时, 人的学习动机最强, 太难和太容易, 动机水平都会降低, 要么是望而却步, 要么是觉得乏味。
2.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
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可分为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
(1) 权威式
即学生的行动没有自主权, 完全由老师单方面决定一切, 比如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的具体步骤等,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 对教师有抵触情绪,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 老师在场与否, 学生的纪律表现大不相同。
(2) 放任式
即老师对学生不进行约束, 也不给予帮助, 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会导致学生纪律涣散, 学生情绪波动, 相互干扰学习效率等。
(3) 民主式
能带来最佳效果:一方面老师对学生有所约束, 另一方面老师也鼓励学生对活动任务和方式进行讨论, 提出意见。它使师生相互信任, 学生自信, 情绪稳定, 积极性高, 并且学生关心集体、纪律好、学习效率高。
3.集体气氛
集体的成员往往相互影响, 相互约束, 成员间的观念、规范都趋于一致, 因此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与集体的规范认同, 并在这种舆论压力下, 自觉地与集体行动保持一致。
不良的群体气氛会导致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例如, 学生普遍不爱学习, 迷恋明星, 那么学习时就没有动力, 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营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可以通过建设宣传阵地, 树立先进典型等途径来进行。
4.师生的人际关系
在师生人际关系中, 教师是成熟的一方, 是人际关系中较主动的一方,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老师应主动对学生表现出爱和关怀, 学生也会以爱和关怀回报你, 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 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活跃气氛, 让孩子的语文生活充满阳光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的课堂就是从激发学生情感入手, 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 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1. 理解需要, 注重“激情”
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趣、好热闹。上课伊始, 学生的情感一般处于静止的“零点”状态, 理解了学生的这种学习需要, 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方法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 向课堂内容的情感靠拢, 缩小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
2. 品词析句, 注重“融情”
情感重在领悟, 贴标签似的简单告诉学生课文表达了什么情感, 揭示了什么现象, 这样学生只能记下一个冷冰冰的概念。因此教学时, 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富有感情的内容, 感染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体味文中的感情, 与课文产生共鸣。可见, 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 有了它,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3. 融入生活, 积淀真情
将生活理念融进语文课堂, 让学生在语言的情境中实实在在地学习。在课堂上, 让学生“无拘无束”自我表现地说, 自我陶醉地读, 自我感悟地议……尽显生活真情, 享受快乐语文生活。教师处处撩情、时时激情, 点燃学生心头的情感之花;学生事事积情, 时时存情, 内心世界就会丰富起来, 就会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真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1. 文本对话, 潜心会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 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举足轻重, 不可替代。
2. 师生对话, 平等介入
当教师作为对话者, 平等地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 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和价值观, 影响和感召学生, 整个对话的过程就发生了令人兴奋的戏剧性变化。在这样的课堂上, 少的是教师的明确表态, 多的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少的是教师的激昂陈词, 多的是教师的热情鼓励。
3. 生生对话, 合作互助
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 才有相互间智慧的碰撞, 心灵的交融。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 教师要重在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 建立合作式的学习。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 开放心灵, 让学生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教学中, 教师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
2. 开放时间, 让学生去“丰富自我”
学语文重读书, 在巨大数量的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 再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便能使知识的源泉“奔涌而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要体现、落实这样的目标, 阅读经典名著、诵读优秀诗文就是最好的选择。经典名著、优秀诗文是伟大心灵活动的结果, 是智慧的结晶。孩子通过读书可以穿越时空, 感悟这些伟大的心灵和智慧。
3. 开放时空, 让学生去“实践自我”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不仅给学生“松绑”, 更要“放飞”孩子, 让他们接触自然、社会, 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 培养其与人交往、分工合作的精神与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师生在课堂上是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双向的互动的过程。“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大诗人王勃给我们带来了经久、广阔、悠远的意境。今天, 我们新理念下的课堂, 也应该充满阳光。
谈历史课堂气氛的调节 篇8
一、了解学生,优化师生关系
情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师生之间只有心相通、情相融,课堂氛围才会和谐,教学效果才会更好。这就是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优化师生关系,是平时逐步培养起来的,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还要了解同教材有关的知识状况、生活经验、社会经历及思想情绪、思维组织力和思维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讨论、启发等手段,循循善诱。教师不能滥用权力,事事包办,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养分充足、长久扎根的土壤,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适时的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求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最大快乐莫过于自己发现问题,以及经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必要的指导、适当的点拨,学生自觉预习,以小组的形式交流信息,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知识,教师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凡是学生能经过独立思考而得到答案,教师绝不包办代替,而是积极引导。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体验一些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采用预习提问与小组竞赛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课前鼓励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预习学习内容。为使小组在课堂上获胜,学生想尽办法,拓宽知识面。有的上网查寻,有的翻阅资料,有的编制历史小报,有的编写历史歌谣,组内合作得到加强,这样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融入历史事件中观察思考,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判断、选择评价,以得出最佳答案。这样,不仅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究问题,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实践三观教育
历史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源于历史,以史为鉴,用于实践,服务社会。学习历史要加强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情感教育。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就是善于用人、敢于纳谏、虚怀若谷。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当今和谐社会,我们需要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别人的错误,在潜移默化中改正自身的错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是最好的三观教育的材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榜样,学生会扬起三观教育的激情。学习历史要与现实相结合,做到社会化、实用化,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既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又关注高考热点难点问题。从古代的毁林开荒到今天的退耕还林,从大跃进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从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到今天的全球一体化和地球村。我们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从历史的悲剧中领会和总结今天的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加快社会发展,让学生学以致用,从成就感和责任感中增加兴趣。
五、巧设疑,轻点破
讲解历史知识的手段可以戏剧化、生活化。比如;讲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滥发纸币,造成货币大量贬值。其危害性有多大?我就想到了一个脑筋急转弯:贝贝走在大街上,看见一根骨头和十元钱,贝贝要了骨头而没有要钱,为什么?有的同学马上就想到了:贝贝是条狗。答案不是唯一的,我要求同学们思考还有什么答案?我一边提问一边提醒:也就是说贝贝是人。这样,就有同学可以回答了。“钱是假币。”“对,还有呢?”肯定钱是不作用的,有了,民国时期滥发纸币,民国卷一钱不值。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授刮民脂民膏,人民身在水生火热之中。这样历史知识有机地和日常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同学们兴趣盎然,大胆地、积极地思考,效果非常好。
六、“换位思考”
实现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必须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障碍。为此,需要师生之间(尤其是教师)相互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和要求,尤其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换位思考”,进而围绕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的“换位思考”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一方进行思考,猜测和分析学生关注的主要是什么,可能存在什么问题,方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巧设“争议问题”,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如何营造高中生物课堂气氛 篇9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气氛;营造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培育学生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朗、乐观、愉悦、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而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是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者和维护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因素,最能折射出教师的人格是否完美。教师的性格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其主要表现是:教师理想的性格有利于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可以说,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教师性格的函数,在情感方面,教师性格好,学生就喜欢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所以教师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只有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才能密切师生关系,达到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课堂气氛。
二、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缓和课堂气氛
传统的生物课堂,学生扮演配角,更多的学生还是扮演着“群众演员”,任凭教师摆布。这样,学生的主观动能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事实上,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活和活力的景象,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
《新课标》强调“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始终要以问题作为互动过程的“导火线”,通过问题的启发让学生建构知识“有路可寻”,每一个概念都以概念的形成、理解为中心,步步逼近,层层深入,引发思考,从而认识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亲切感和鼓动性的课堂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对答对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以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学习,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来。
三、教学语言精炼幽默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語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感情、交换思想的桥梁,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学语言精炼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素质,用词的准确性,用语的严谨性,用句的逻辑性,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收到“润细无声”的效果。教学语言幽默是教师应发挥的。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语言的幽默并不同简单的说笑话讲故事,而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设质疑,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也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赞赏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优化课堂气氛的核心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情感能够帮助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表现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核心,如果在一节课上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这节课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现阶段主要还是以班级集体授课为主,而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比如对于那些对生物总是学不好的“后进生”,教师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树立信心。运用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的原则: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教育,要通过学生集体并影响学生集体,对学生集体进行的教育,同时要成为对集体每个成员的教育。所以在提问时可以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提问针对他们层次的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对于优秀的学生提问则要适当提高难度,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成就感,太简单的题目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例如提问“能量流动为什么会单向流动?”“为什么会出现顶端优势?”。同时也要对他们不断激励,鼓励他们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生物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功也要及时进行表扬,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从而能主动地学习。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如何营造课堂气氛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心理,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理解、消化化学知识,这样,教学效果肯定有较大提高。
如何营造中学体育课堂气氛 篇10
一、寓教于乐, 开展多种游戏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 如果采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更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如游戏“救护伤员”、“支援前线”中, 教师可用录音机播放枪炮声、冲杀声及胜利的欢呼声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使活动中的学生“身临其境”, 仿佛自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这时老师因势利导,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可使学生顽强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更有利于德育在体育中的渗透。
如在体育技术内容教学时, 教师可设法把技术教学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上“掷实心球”课时, 我采用的教法是场地倒置的方法。 我设计了“看谁进圈次数多”的游戏, 在该游戏活动中采用了变化投掷距离和改变投掷物的大小打中场地上的圆圈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为了进圈次数多, 就会想方设法地改进自己的动作, 因为只有动作正确出手、角度合理、鞭打速度快才会得心应手。 通过游戏, 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活动中获得快乐, 学习技能, 增强体质。
如在中长跑教学中, 因为又苦、又累、又枯燥, 学生不感兴趣, 于是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采用游戏方式, 例如改变领头跑, 8字形跑, 自然地形跑, 结组跑, 等等, 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如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 我采用游戏方式代替传统跑步, 比如做“找朋友”的游戏, 让学生在跑动中听教师哨声, 同时看教师的手势, 结组蹲下, 没结成组的学生做蹲起2个, 然后继续跑。 这个游戏好操作, 学生喜爱, 很好地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如在短跑教学中, 采用迎面往返接力、叫号赛跑、长江黄河游戏等, 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 在游戏中孩子们运动其中, 乐在其中。 从孩子们的笑声中, 从孩子们的摇旗呐喊中, 可以看出课堂气氛有多活跃。
二、组织比赛, 以赛创境, 活跃课堂
通过组织比赛营造团结、拼搏和进取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发挥运动成绩。 例如:在跳山羊的分腿腾越教学中, 准备部分用游戏“跳马接力比赛”, 即一学生弯腰体前屈, 另一学生从侧面跑来, 双手撑在其背上, 然后双脚分腿腾越过去, 依次跳过本组所有学生的比赛。 因为这个游戏和主教材内容相似, 既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又达到辅助练习效果, 更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用这个方法组织准备活动效果要比以往的徒手操作好得多。 因为能创设紧张、有趣、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使学生进入优化的情境当中, 影响学生的心理世界, 使学生得到一种需求的满足, 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有利于学生进入主教材的学习。同时, 也为主教材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 掌握运动技能和技巧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另外, 进行接力比赛有利于提高快速跑能力和交接棒技术; 组织篮球教学比赛能提高学生的篮球综合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还有组织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拔河、俯卧撑比赛、立卧撑比赛等形式。
三、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把整个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促进学生的学,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有良好的教态、优美正确的示范动作和语言精练的讲解;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信任学生、跟学生做好朋友;教学态度和蔼可亲、精神面貌好、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情绪也将受到鼓舞, 有利于联想、分析、推理和进行创造性学习。 对于课堂中的“无趣”教材如耐久跑、原地掷实心球等内容, 教师应善于把“无趣”变为“有趣”。 可通过自然地形跑、5分钟或12分钟定时跑、变速跑、越野跑等方式变换练习;还可通过讲述我国著名田径队 “马家军” 的事迹; 马拉松的历史典故; 世界著名长跑明星———埃塞俄比亚“赤脚大仙”阿贝贝比基拉的故事;介绍我校、市、区和全国的长跑纪录是多少, 纪录保持者是谁;在进行实心球练习时可采用分组练习、分组竞赛和教师也参与竞赛等方式, 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
四、及时肯定, 多加鼓励
喜欢别人的赞美是人的天性。 人人都渴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 并得到肯定或表扬。 当教师对学生一次成功的表演, 一次满意的练习, 乃至一点及时的响应和进取的苗头即时肯定、鼓励, 都会引起更积极的反响, 而且会越来越来劲, 并产生群体效应。 在体育学习中, 学生取得一定成绩, 就容易产生兴趣, 而且这种兴趣还会不断发展, 形成爱好。 因此, 在教学中要肯定学生成绩, 积极鼓励进步, 特别是对学得差一点的学生, 即使一点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因为当一个人的长处被人发现和肯定, 就意味着自我价值得到确认。 因此,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时时迸发出来的思想、 智慧和行为火花, 聚点成辉, 及时肯定、鼓励, 营造人人争强、个个进取的课堂氛围。
五、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课堂气氛调节与营造】推荐阅读:
课堂气氛营造11-09
营造语文课堂气氛09-10
课堂气氛的营造09-26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10-25
小学美术营造课堂气氛06-06
历史课堂气氛的调节10-15
浅议课堂气氛的营造08-19
浅谈良好数学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09-05
课堂心理气氛10-30
课堂教学气氛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