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共9篇)
浅谈如何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 篇1
小学英语
浅谈如何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气氛
一、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应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要想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做到平易近人,和学生平等相处,缩短距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成为朋友。
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音乐活跃课堂气氛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辅助英语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启发学生心智,使儿童在唱唱、念念、动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获取和保存。例如在教授完身体器官单词:hand, leg, foot等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节奏欢快的英语歌曲《If you are happy》,师生一起跟着课件中的音乐与卡通人物边唱边舞,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放松了情绪,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这无形中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2.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动起来
课前10分钟“全身肢体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这种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小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活泼爱动,听觉敏锐,模仿力强,“TPR”儿童英语教学法正是根据他们的这些心理特征,让学生们通过跑、跳、做来学英语,而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讲,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主动,注意力持久。例如,在教学身体器官单词finger,hand, arm„时,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我让学生跟着我边读边做动作: “一起拍拍掌呀,手指手指finger,同桌握握手呀,您好您好hand„”特别是一些男同学,在学到arm时,还特地显示了一下他们手臂的小肌肉呢。在这节课中,我恰当地运用了肢体语言,所学单词随动作脱口而出,教词汇收到了“快、好、牢”的效果。
实践证明,利用肢体语言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既增加了小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又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肢体语言的互动下,容易做到敏捷反应、脱口而出,由消极学习英语变为积极学习英语,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3.师生一起边读边演,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接触英语时间不长,没有什么英语基础,这使他们不太敢开口,不敢在同伴面前轻易回答老师的提问,害怕出丑。要是全班一起朗读英语,他们会很积极参与,但是如果要求个别展示,很多学生就宁愿当“群众演员”了,这样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提高。针对这种现象,我灵活组织一些全班性的表演活动,并且让自己也参与其中。例如:在练习对话“ How are you ? I’m fine, thank you。”时,我先带着学生一起读,熟悉句子,然后指名学生找伙伴朗读对话,这时我走到一位平时不爱举手的男同学旁边,请他和我一起用所学的会话演一对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互相问候的场景,在我的引导下,他虽然声音小,但是却完整地表演完了整段会话,之后我对他说:“我们俩合作真愉快!you are very good!”学生们看到我表扬了这位胆子小的同学,马上信心十足,纷纷举手要和我一起合作表演,我让他们分组合作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课堂气氛也热烈起来了。
二、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现实生活中严重缺少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创造情景的方法有 1
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下面介绍的是我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式: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语言情境
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把静止的事物活动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从机械、呆板记单词、学英语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全身心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各种颜色的单词时,我想呈现一道雨后彩虹。由于下雨时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所以我预先搜集了下雨的声音,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用多媒体来呈现这道雨后彩虹,当我一播放课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通过彩虹中各种颜色的呈现,他们一边发出惊叹,一边迅速说出相关颜色的英文单词,这样让学生们通过视觉,听觉,更形象地感受到彩虹的特点,使学生能牢固地记住这几种表示颜色的单词。课堂气氛也随着这道声形兼备的雨后彩虹而瞬间鲜活起来。
2.运用各种实物、模型、卡片、简笔画等,提供直观的视觉情境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各种实物、模型、卡片、简笔画等进行教学,形象直观,给学生带来了直接的视觉冲击,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如在学习铅笔、钢笔这些学习用品时,老师可以拿出实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指着实物说“pencil , This is a pencil。pen ,This is a pen.”学生可以不通过翻译手段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且能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和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在学五官的单face ,eye, ear等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简笔脸谱,请一位同学上台按照老师提示的单词画上相应的五官,其他同学观看后,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可见,简笔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
3.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提供直观的生活情境 我们在教学中巧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有身如其境的感觉,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英语,英语就在生活之中,从而体验到英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在教学“My classroom ”时,刚好四年级的学生刚搞完班级卫生,所以我就模拟了他们刚搞劳动的场景,通过开门、擦窗户、擦黑板等,学习了classroom中的door,window,board等单词,因为有了切身体会,同学们也很快掌握了open the door, clean the window等短语。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再现了他们搞劳动的生活场景,把所学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领悟得非常快,课堂气氛也在这直观的生活情境中活跃起来。
三、以游戏渲染课堂气氛
游戏活动深受学生的喜欢,把适当的游戏应用于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而且可以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教学内容在学与“玩”中交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中,学生的情绪不仅高涨,而且对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英语小游戏多种多样,但我认为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游戏。如:在学习Hello第一课时,我设计了“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止时,拿到红花及蓝花的2位同学互相打招呼,并交换花朵做礼物,巩固练习了“Hello,my name is„ ,Goodbye”短句,课堂气氛在游戏中推向到高潮。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想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就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多一些教育的智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成长。这样,我们最关注的课堂教学气氛也才会真正的活跃起来。
浅谈如何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 篇2
一、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原因
(一) 教师方面的原因
有些教师业务能力不高,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差, 教学时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 对教学工作不热心, 得过且过。虽然很多教师是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教学活动, 想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往往流于形式, 总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 思想僵化, 生搬硬套, 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因而营造不出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教师在这样的情形下讲课, 很难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 学生听着也味同嚼蜡, 课堂气氛沉闷, 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二) 学生方面的原因
大多高中生由于种种原因在英语课堂上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不敢随意回答教师的提问, 有的学生是怕出错遭同学笑话, 有的学生是不会。面对教师的提问, 大多选择闭口不言。这样一节课下来, 没有良好的师生互动, 教学氛围死气沉沉, 课堂效果也不会好。
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是一种教学的信息反馈,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问题,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内容, 掌握的强度如何。如果学生闭口不言, 教师则不能从学生的反应中了解他们对这节课的掌握程度。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热烈, 整堂课的思路都跟着教师的思维走, 才能提高听课效率。
二、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
(一) 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虽然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实施了新的课程改革, 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有所体现, 尤其在讲解英语课文时, 一些教师总是一味的灌输, 这就形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在课堂上不给学生留出讨论的时间以及主动发言的机会, 从根本上脱离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又把教师位置上放在了主体的地位, 使学生缺少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为此, 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二) 依据学生的反馈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 依据学生的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针对不同情况备学生、备教材,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索中发现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三) 以激情和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的激情和感染力, 都对调动课堂气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曾经听过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这些课堂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教师非常有激情。在实际教学中, 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步骤设计得非常严谨, 教学目标明确, 重难点突出, 讲解过程详略得当, 但就是有一点, 在课堂上缺少激情。没有激情, 就没有感染力, 那课堂就不会是一个活跃的课堂, 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差很多。相反, 若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激情四射, 从他一走上讲台, 就用他的激情感染着学生, 那么学生就会被教师的激情带动起来, 这样, 一个活跃的课堂就形成了。学生在教师正能量的带动下, 潜力就会被发掘出来, 这样的课堂效果会很好, 也是我们要的理想课堂。
(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对学生有一颗热爱之心, 只有这样, 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古语说得好, 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俯下身子接触学生, 不能高高在上, 唯我独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要对学生持宽容、理解的态度, 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 学生是在错误中成长的,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错, 就另眼相待, 要在教学中适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英语学习中的微小进步, 也要经常予以鼓励, 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让他们愉快地学习。
总之,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教师首先要发挥主导作用, 要通过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 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 把课堂创设为学生喜爱的、平等、合作的交流平台, 让学生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认真学习,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实现英语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岩.情景教学法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
[2]钱爱铭.让兴趣贯穿英语教学[J].教育, 2011 (24) .
浅谈如何活跃英语课堂气氛 篇3
关键词:课堂气氛; 兴趣;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67-001
一、活跃课堂气氛的必要性
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不多,也没有一个说英语的大环境,所以课堂学习就变得尤其重要。作为老师,我们要努力探求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我们的课堂气氛。营造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促进学生勤于思考,從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
1.教师提高个人素质,发挥语言的魅力
教师是语言的传播者,教师语言的基本功能力可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要想把课上的好、上的活,就需要运用语言把深奥的知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形象通俗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给学生听。在英语教学中,通常我会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问题来激发兴趣。例如在教授“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单词时,可以提问“What’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住,并且开始大胆的说出他们的答案。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是活跃的,才能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2)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模仿语音语调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发音准确,同时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课堂气氛,增添趣味性。可以开展“模仿秀”,比一比、赛一赛,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善于赞美、鼓励学生。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作为老师不要吝啬赞美声。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美妙的赞语可以使我活俩个月。”经常及时地鼓励和赞美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自卑、无助、彷徨中度过难关,在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中增强学习信心。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直接的言语来夸奖学生。
2.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欲望;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1)精心备课、设计教案。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要认真备课。把握好教学内容,反复阅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然后再有目的性的设计不同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
(2)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课堂气氛。教师情境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紧扣教材内容,不能偏离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要设计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或者了解得到的,有助于学生融入情境。
(3)情境创设的举例。在教授4A Unit6《 Whose dress is this?》时,可以创设灰姑娘去聚会的情境。由歌曲引出灰姑娘,灰姑娘想去聚会,可是没有漂亮的衣服穿,她很伤心。苏阳和她的朋友把他们的衣服带给灰姑娘,灰姑娘看到衣服后,了解不同的衣服是属于谁的,再让灰姑娘进行试穿,从中教授衣服类的单词和“Try…”和“Whose”句型。苏阳和苏海也要参加聚会,她们也在装扮自己,引出短文中的前半部分。等大家都装扮好后,大家一起去参加聚会,再引出短文的后半部分。环环相扣,教授的知识与情境紧密结合,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通过学习还要引导学生要乐于助人,进行情感教育。
3.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
(2)小学英语课堂游戏举例。游戏一:教师出示已学过的单词图片、卡片。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快速拼读单词并说出汉语意思。就是课堂上常说的“开火车”。如出示“apple”的卡片,学生快速的拼出a-p-p-l-e apple苹果。
游戏二:接拼单词:看生词卡片,请学生每人说一个字母拼出一个单词,说到最后一个字母,这几个学生一起站起来把这个单词读出来。
游戏三:猜猜看,这个游戏不但复习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而且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手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从而促使学生动脑、动口。
游戏四: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把要掌握的重点句子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句子创设情境,揣摩人物,然后合作表演。学生此时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努力营造英语表演气氛。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和头饰,让表演更加有趣。
游戏五:淘汰游戏。如教师在发出指令前可以说“Sam says”, 则学生做出动作,指令前没有“Sam says”,学生则不做此动作。全班分几个小组,反应慢或做错的同学被淘汰坐下,剩下最多的小组获胜。
游戏六:给出一个单词,让学生说出与这个单词有关的内容。如出示father。学生会说出mother, son等许多相关联的单词。这样使得众多相关单词在学生面前又呈现了一次。
4.把音乐与视频带进课堂
(1)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促进人们智力发展。小学生性格活泼,而且喜欢音乐,唱英语歌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情绪,音乐的节奏能使思维和语言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能加深记忆,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电影、录像或者DVD等视频可以作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起到强有力的学习辅助作用,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看到事情发生的经过,使枯燥的语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活跃课堂气氛,多一些智慧教育,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营造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学习,能够自主学习,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3]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0(01)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解读 篇4
【摘要】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及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激发兴趣 调动积极性 激活思维
绪
论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的某些偏误,语文教育似乎始终戴着“应试”的枷锁,课堂教学的模式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激活。老师只顾赶进度,只在乎能不能尽快地把大量的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根本不重视主体的意识、不抓主体活动。因而老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念越呆。在那些机械、单
一、沉闷的“填鸭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老师架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所束缚;他们的才智和创造性被老师“大包大揽”的“热情”所扼杀。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式:语文课不过是一本书、一支笔,上课抄笔记,下课抄作业,考试时再临时抱佛脚,背一下老师画的重点就保准拿60分了。学生形成一种毫无兴趣的被动的学习心态,不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试问,如果一个学生的心根本就不在课堂中,那么就算老师上课讲哑了嗓子,板书累酸了腕子,又有什么用呢?只有老师唱独角戏而没有观众的课堂根本就没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率和质量,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会有所提高。
诚然,学生对语文的不重视、“‘厌学’情绪是有诸多因素造成的,历史的、社会的、家庭的因素不可忽视;单从教育本身来说,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则是最根本的。”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老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能力,抓好学生的主体活动,引发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激情,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师生双方配合协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语文教学多年来沉闷的局面,使课堂变活。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深感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老师决不可等闲视之。教与学双方总有一些主观和客观的消极关系,经常导致教学信息交流严重受阻,从而使交流活动进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在此,我想就教与学的关系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打破课堂教学中的僵局。
老师是课堂的策划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健康身心的必要条件。”②
①因而,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看老师是否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学中老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及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对象和教材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法,使语文课堂教学洋溢着活力。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需要老师激发。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十分常重要的。它可使学生对学习全神
③
贯注、孜孜以求并乐此不疲,成为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由此看来,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作为老师必须要在改革教法、丰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学习兴趣。如一个好的导语、形象的设喻,又如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等等,如果这些方法、手段运用恰当的话,就很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利用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对整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导语的设计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状态,轻松愉快的导语可以马上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传统的课堂结构的开场白常常是:“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新的课文,请大家翻开……”等模式。这种千篇一律的导语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经常变化的,生动活泼的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下一步教学做一个铺垫,虽然只需三两分钟时间,却起着穿针引线的功效。我在上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在黑板上写着一个斗大的“春”字。我说:“人们热爱春天,描写春天。古往今来,文人笔下的春天令人神往。大家想想看,唐朝大诗人杜甫在他的一首七言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同学们脱口而出。“北宋诗人王安石在他的《泊船瓜州》里又是怎样描绘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同学们对答如流。“那么,苏舜欣的《淮中晚泊犊头》又是怎样来描绘春雨春潮的?”我和同学们一起吟起了咏春的佳句。
朗朗诗音收住,我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爱我们家乡的春天吗?同学们能不能把家乡的春天描绘出来?”同学们静静地听着,随即小声议论起来,但没有人马上举手。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语锋一转:“好,让我们先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春天的。”三首古诗的回味和吟诵已使同学们心驰神往美丽的春天,诗的艺术已经一次一次掀起了同学们情感的波澜,学习的兴趣随咏春、爱春之情的起伏而逐渐高涨。这时,我趁势将同学们的思维引导到朱自清的《春》的教学上来,既圆满地推进教学的主旋律,又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再一次推向了新的高潮。当然导语的设计必须根据不同内容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真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积极性高涨且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之时转入正式的学习。
2、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巧妙的利用电教手段,可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CAI教学也步入语文课堂,这无疑为改革语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我们知道利用CAI教学可以浓缩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密度,并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直观形象、生动的状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幻灯、电影、电视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演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高大宏伟的建筑图像,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场面。所有这些材料都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把安塞腰鼓的有关录像放给学生看,黄土高原上雄伟壮丽的腰鼓引起了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也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上起课来事半功倍。从这我们可以看到,把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直观的作用 2
于学生,可以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需要老师调动。
1、老师要善于做引导者。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育实践性很强,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感受、理解、揣摩、咀嚼、体验、感悟。因而,要学语文,学好语文,必须亲历语文境内,眼看、耳听、心想,与课文及其他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与自然交友,与别人沟通。”然而,现在的语文课中,很多老师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一味的往学生的头脑里强行灌输自己的观点,或热衷于让学生死记硬背,更有甚者只是为应试,截取某个段落、某个语句让学生进行操练,把一篇优美的文章糟蹋得七零八落。就这样,老师经意或不经意地,在“人”与“文”之间作了“阻隔”,学生也未能真正地去感受、理解、揣摩,更别说咀嚼、体验、感悟了,学生也就没有真正地走进语文课堂,参与课堂教学了。教学原理认为:“语文教学不该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而应该使学生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也就是要求老师不要单纯做一个传授者,更要做一个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老师不能单纯传授自己的学习体会及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身临其境地去理解人物形象及作品的主题,感受作品中铿锵的音韵、优美的文字、规范的结构,领悟作品的意境,咀嚼隐藏于文中的深邃的哲理……而老师在诱思引导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善引博喻、条理清晰、要言不繁、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采用启发式手段。”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漫无方向,注意力分散,积极性消退。如我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教学中,我就抓住作者的游踪,引导学生驰骋想象,跟着作者一起去游览杭州西湖,从孤山寺一直游到贾公亭西,看到了早来的黄莺和新到的小燕子,还有路旁含苞欲放的野花和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领略了西湖生机勃勃的春景,体会到了作者当时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总之,老师宜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文学鉴赏的较高层次,使之在受到教育的同时受到艺术的熏陶。
2、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老师可以尝试只当“总设计师”,让学生走上讲台过把“老师瘾”,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主讲,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由学生当老师,既消除了教者与听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方多向交流,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就自然多了一份亲近和默契,双方无拘无束,密切配合,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我在教学的实践中,曾经让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上过几篇自读课文,从导语到讲解,再到分析、体温、总结、布置作业等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课后老师点评,找出不足。在备课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空前的,而在讲台上表现出来的对课文的那种理解及教学方法,还有在课堂上同学的积极配合,取得的教学效果都是我始料未及的。当然,作为一名老师,这时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重点放在课后对学生
⑥
⑤
④ 3 的点评上。首先,要肯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其次,要肯定学生在讲课中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其不足;最后是弥补知识的遗漏点或婉转地纠正学生讲解时所出现的错误。
当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演讲、演练、演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并且愿意身体力行的内容。当然,以上所有的这些实践活动都应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以语文的教学目标为准绳,不能一味的求新猎奇,以免弄巧成拙。
三、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根本,需要老师激发。
课堂气氛的“活”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也不是形式上的简单变化。不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活”,不是真正的“活”。我们所说的“活”,实质上是指学生思维的敏捷、灵活,激活课堂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1、老师要善于设疑。
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掌握真知、提高能力。如果教师一味地包办,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的。所谓“问则疑,疑则思。”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池水。设置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设疑,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像迷途问路,如饥渴求食一样去探究新知。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我们非常清楚,在中学教材中,其内容还是包括很多基础知识的,如同义词的辨析,词的界定、运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但是由于这些知识屡见不鲜,或异常分散,这就使学生对其不重视,疏忽了。如果老师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依然是采用单调、呆板的讲解,那么学生就很难提起兴趣去学,甚至根本不愿意去听、去学。要改变这一教学状况,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传授这些知识时,老师要提出一些学生容易产生的疑惑,或者是为加深理解设一些难点,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如学习李白的诗,介绍作者时,如果老师还只是一再强调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那么学生一定会觉得索然无味,听不听都没有关系,因为这些知识可能早就学过了。但是如果老师便一个讲法,问一下学生:“同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为什么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又如讲授连词“何况”、“况且”、“而且”时,设置“同是表递进的连词,‘何况’、‘况且’、‘而且’它们有何差异?”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一听就会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来,兴味浓烈之际,已进入了思维的境界。同时,问题的设置也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对一些看起来是旧的知识有了全新感知。
2、激发学生质疑。
上面我们讲的是由老师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疑惑,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好途径。但是,这种传统的提问法,提问的自主权完全由较师主宰,学生处在一种“待问”的学习状态;问题也不能集思广益,总难免过深或过浅;又或是学生不善于思考,一句“不知道”,就很容易造成教学僵局。如果改变一下提问方式——变老师向学 4
生提问为学生向老师提问,即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实际领会范围有目的的设计问题,进而向老师提问,再由学生和老师予以解答。”这样就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必须独立思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的波澜,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听课或读书时只是眼到、口到、耳到,而心不到,其结果或是上课走神,听而未闻;或是一目十行,过目皆忘。原因是学而不“思”,没有可“疑”。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有所“思”,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务长米凯莱·马林科维齐博士曾说:“亚洲一些国家,如中国至今仍缺乏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这也点破了中国“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老师没有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机会,而是自己“满堂灌”,阻滞了学生的思维。“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求知欲最强烈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整个社会、全世界以及种种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和急于探索的心理。这种心理无疑对开发智力、培养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这个时期,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探索的心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宁鸿彬老师在其《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一书中,就提到了要“欢迎质疑”,也就是欢迎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如他在教授《七根火柴》一文时,学生就提出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课文有“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学生认为,既然并排就不能成堆,那课文的说法是否自相矛盾;第二个问题是课文说到那个无名的红军战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以后,卢进勇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象舒展开来。”学生认为,脸色就是脸上的颜色,颜色只能说深浅,而课文说脸色“舒展”是不是用词不当?从这个教学实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学生的问题没有完全提对,但是由于老师鼓励学生质疑,他们在对课文的钻研中进行了独立思考,从而提出了老师事先没有想到过的问题。那老师应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呢?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有目的的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逐渐摸到精思质疑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其次,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激起学生的疑问,善于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引入峰回路转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第三,当学生苦于思路受阻,思维发生障碍时,老师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矛盾,巧妙激疑,才能促使他们的思维运动向纵深发展。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学生提问也是促使老师不断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教学综合能力的一个动力源。因为学生发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与教师的角度,与教学参考资料不相一致,这就要求老师具有更加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知识,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理论认识上把握分寸,对课文的钻研更深更细,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娴熟从容的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科学艺术地组织教学。所以说,把提问权还给学生,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使语文课堂出现师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气氛。
结语
以上我主要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及激活学生思维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当然,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老师积极乐观的心理,流利的普通话,简洁易
⑨
⑧
⑦ 5
懂的板书,课堂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等等,这些都是营造课堂活跃气氛的好方法。
注释:①、《新语文》,1996年第12期,第5页,贺军《抓好主体活动,搞好语文教学——语文学科“双轨”式教学模式初探》。
②、《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二版,第215页。
③、《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第191页。
④、《语文教学通信》,2003年第1期,第1页,于漪《走进语文》。
⑤、⑦、⑨、《新语文》1996年第7期,第12页,赵雅文、贾尚恩《语文课逆向提问法浅论》。⑥、《北京教育》,2003年第1-2期,第5页,张学立《“诱思式五步课堂教学法”的实践》。
⑧、《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第133页,第四章《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艺术》。
参考资料:
1、《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
2、《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戴汝潜主编。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语文课堂要活跃气氛 篇5
定兴县柳卓乡教育中心 张红玲
[摘要]: 本文从课堂提问、教师教法、教态、适当地开展竞赛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真正使学生成为乐学、愿学的学习主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亲和力、竞赛、主动学习
语文课纯文字性的课文学生觉得乏味,更有些语文老师只顾分析讲解任务的完成,整节课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大量的机械重复的练习,而不顾学生听课的兴趣,课堂中出现“一言堂 ”,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差。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呢?本人有几点浅见。
一、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过去有些语文老师上课时自己一味地讲,要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不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完全成了一台录音机,课堂没有生气。如果老师换一下方式,多设置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多提几个问题,课堂上一问一答,互问互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几得。
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每课精髓,课前精心设计问题,切忌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又要考虑到知识的重点,详略得当,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应答能力,将问题尽可能落实到个人,并要考虑到学生可能需要的准备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使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人人参与,尽可能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切忌讽刺挖苦,以免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如《海底世界》一课,引导学从“怎样读才能读出海底世界的美?”入手,让学生在赏读中感受大自然的
神奇。如《草船借箭》一课,有人对战斗场面津津乐道,有人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心仪已久,有人对谋篇布局颇有心得,这些个人的感受都是很独特的,都是良好的切入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以期殊途同归。主要学习任务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
二、增强教师的亲和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语文老师上课总是板着面孔,一副严肃相,会给学生制造紧张空气,影响学习效果。如果面带微笑,言谈举止幽默,就能使气氛活跃,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有一天,我在上语文课时,教室里突然飞进一只硕大的蝴蝶,一个同学喊了一声,结果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蝴蝶身上去了。我这时并没有板起面孔训斥他们,等他们看够后,我面带微笑地问:“ 同学们,蝴蝶为什么 不肯飞离教室呢?”同学们无从回答。我又笑着说:“这是由于“蝶恋花”,你们可是祖国的花朵哟。”同学们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时我固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课文分析之中,这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学习热情异常高涨。
三、改教法,变乏味为有趣
教书也是一门巧活,掌握了好的技巧,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教学生如何理解会意字的含义时,就运用了美术知识辅助教学。我用二张纸分别作画,一张纸上画了一只拿瓢的手,另一张纸上画了一个盛水的大缸,然后我将两张纸合拼在成一幅画,画面上就是一个手在舀水。我告诉学生:会意字就是由两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的字。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我就鼓励他们用画图拼凑的办法去理解“采、休、牧”等会意字。
四、适当地开展竞赛,是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手段
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们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
竞赛的方式和内容可多种多样。个人竞赛,如朗读比赛,一名学生读完第一小节后,教师说:“读得声情并茂,真好,谁能比过她?”另一生读后,教师评价说:“读得如行云流水”,这样,学生再读时,一个比一个读得好。但个人竞赛也有弊病,那就是会引起学生中的嫉妒心理,容易造成少数学生的自卑感。为了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观念,有时我也采取团体竞赛的办法。例如,我在一班上课时讲:“请同学们用五分钟把课文背下来,你们能吗?”估计有一半同学能背,我又说,二班同学用了4 分50 秒,看你们如何。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提高了,背完后我夸奖他们比二班提前了20 秒。到二班我也用同样的办法,同学们的情绪明显高涨。课堂分小组讨论时,就比哪个小组讨论得热烈、有深度,还可提问抢答评分,按小组评名次。但团体竞赛也不可经常进行,因为它能使个人没有地位,还使有些同学增加依赖性、惰性。最好的办法是个人竞赛和团体竞赛交叉进行,由团体推选代表参加朗读竞赛、背诵竞赛、讲演比赛等各种各样的竞赛,根据教材,掌握时机,合理运用。
初中课堂怎样才能活跃气氛 篇6
营造一个快乐的环境,把微笑带进课堂。 课堂是否活跃,是由老师的情绪影响的,上课的时候老师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如果老师上课没有热情,学生肯定是无精打采的;如果老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总是带着“ 火药味”,总是拉着长脸严厉镇住学生,那么课堂肯定是像死一般沉寂。我们老师满腔热情,带着微笑走进课堂,保持亲切,和蔼的教学形象,相信老师带微笑面多学生,学生绝不会哭丧着脸面对着老师,学生就是老师的最好的一面镜子。这点让我感触最深、这个学期我刚刚调到新的学校,接任四年级的语文,我了解到这班学生课堂纪律差,因而第一天我便板着面孔,极严肃地给他们上了一堂课,结果是整堂课一个个学生表情麻木,犹如放在教室的树桩。学生中没有一个举手回答提问,回答问题,整堂课死气沉沉更无法从学生那里反馈出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本人更是身心疲惫,课后我向学生了解原因,他们都说怕答错了挨老师的批评,怕同学笑话。对此,以后上课,我一改往日的冷面孔,把微笑带进了课堂,课堂上我用温和的语言,慈爱的眼神,鼓励他们,并适时地给以表扬,渐渐地学生胆大了,敢说、敢问、敢与老师讨论了。课堂气氛融洽了,教师教学也轻松了,所以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如何活跃高中英语课堂气氛 篇7
课堂互动是一种独特的社交互动,指的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把课堂互动简称为一种三部曲模式,即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反馈以及老师基于反馈所作出的评价。研究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师生互动,但随着课程改革、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的的发展,课堂互动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生生互动被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课堂教学中供我们参考、探讨活跃课堂气氛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的研究却为数不多。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策略
(一)增加导入的趣味性。
导入在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只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课堂交流。有趣的导入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导入可以分为四类:多媒体导入、主题导入、知识迁移导入、情景导入。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生动的图片(人物、地点、事物),可以打破传统沉闷的课堂氛围。主题导入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现在学生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知识的获取面越来越广泛,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对活跃气氛大有益处。知识迁移导入易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景导入就是建立一种真实的语境,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历,英语课堂也会更高效。
(二)注重提问的原则及技巧。
老师在组织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应该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差也会活跃气氛。其次,问题应该贴近生活。如此一来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存储量大,就会有发言表现的欲望。再者,老师提的问题应该多涉及新旧知识的链接点。这类问题既能消除学生对问题的焦虑感,又能唤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此外,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掌握一些技巧。1)注重提示。当学生陷入困难时,老师应首先给一些提示,直接给答案会损害学生的面子及自信心,不利于活跃课堂的构建。2)给予反馈。学生答完以后,不管正确与否,老师应给予相应地评价。表扬有利于增加自信心,指正可以弥补知识错位,如此学生就不会畏于老师的看法而沉默。3)合理安排答问时间。教师匆忙提供答案无异于将老师的想法强加在学生头上,长此以往,学生会疲于提问。4)转换提问角色。鼓励学生发问不仅可以使老师准确地发现问题,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组织小组活动。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们还需要在学生中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动模式———小组活动。一般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操作模式:小组讨论和小组竞争。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小组竞争,老师都会分配相应的任务,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课堂气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
三、课堂互动在具体课型中的操作
(一)语法课的互动。
在大多数学生看来,语法很枯燥,因此让语法课变得有趣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首先,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语法学习转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社交活动。其次,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一些有趣的语法素材,诸如对话、诗歌、戏剧等。
(二)口语课的互动。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口语课上已经习惯做一个聆听者而不是表达者。他们害怕用英语表达自己,所以首先我们应该消除他们的焦虑。将电影配音应用到口语课将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轮流交换电影角色练习台词,在娱乐中学习口语。但在电影片段选择上一定要慎重,语料、发音、语速都要符合二语学习者的水平。
(三)阅读课的互动。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和阅读能力。在阅读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可以从导入和任务设置方面入手。老师可以放映一些和短文背景、主题相关的图片、音乐、电影片段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所要学习的东西,触及他们的好奇心和表达意念。另外,可以根据任务设置相应的游戏,猜谜、配对、拼图等等。这样既能削减他们对任务的重负感,又能使他们愉悦地参与其中且印象深刻。
(四)听力课的互动。
在听力课上老师可以首先播放一个英文的电影片段或者歌曲,重复两三次之后,然后让学生填写台词和歌词。这种方式在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期待,将会极大地促进听力课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组织课堂的时候应确保所有的小组在听力结束后都必须展示他们的成果。
(五)写作课的互动。
老师要想系统生动地呈现写作技巧,必须平衡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的讲解。此外,文化背景和中西修辞的差异也将会成为吸引学生的亮点。
四、结论
本文针对高中英语课堂的现状,基于互动理论探讨了活跃课堂气氛的策略以及具体课型中活跃课堂气氛的操作方式。这些策略充分考虑了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以及心理诉求,具体课型的操作方式为策略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保证。但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现实课堂中还有很多没有预料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晓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教育评论,2001(4).
[2]海春花等.教学观念与师生关系[J].外语教学,2005(4).
[3]李广琴.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的中介作用[J].外语教学,2005.
浅谈如何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篇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前提,保持良好的教学气氛必然要以健康的师生关系作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注意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用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借助语文课给他们讲一些浅显的人生道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精神上的帮助。这样学生对我很信任和尊敬,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为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提供了条件。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影响着他的行为动力、行为方式,也直接制约着他的行为的有效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核心。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从学生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出发,从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出发,使学生拥有开朗、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以此产生强有力的乐学“磁场”。
诱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自主活动和发现问题、质疑问难,让他们做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心旷神怡的心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最佳境界。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寓教于乐
古话说:乐学才能善求。学生一般爱说爱动,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意识强烈,容易对新鲜,有趣的刺激产生兴奋,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较差,因此,我特别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比如生字教学,我考虑其趣味性和参与性,让学生通过玩猜字谜游戏识记字形,有时还让他们自己编字谜,同学之间相互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我还经常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一些画面,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创设课堂情境,用情感感染学生。教师的真挚情感和师爱是调控课堂气氛的源泉。“学源于思,情溢则思发。”游戏、表演等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又能对学生思维、记忆、理解、反应等语文能力进行综合的训练。例如: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我课前做了6匹大小不同的颜色鲜艳的马,同时准备有关赛马场的背景音乐,这时再让学生带着道具来表演,学生积极性提高了,而且主动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语言,使这节语文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当地安排一个游戏或表演活动,可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降低学生的枯燥感和疲劳感,从而提高下半节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让学生对下节课产生浓厚的期待心理。
四、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是其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内涵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而且应拥有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 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浅谈如何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 篇9
10国画
谢赛静
2010920071 【摘要】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志在必行的任务,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升学的强大导向和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认为美术学科可有可无,很多地区对美术并不重视。美术课上,很多学生未能专心听课,对美术课的态度冷淡,没有兴趣,上课睡觉或者做其他主科的作业。这对于她们的艺术审美的提高无益,也无益于她们劳逸结合,也给她们的学习增加无形的压力。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因此,中学的美术课程是必要的。
【关键字】中学美术教师;美术课堂;气氛;策略
当今,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实行开始九年义务教育,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中考和高考制度的导向及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认为美术学科不是中考和高考必考的科目,很多地区对美术不重视。美术课程次位于其他课程,把本应用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时间用于提高学生“主科”成绩,提高升学率,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恶果,更是对学生心智全面发展机会的粗暴剥夺。应试教育,不仅导致学校追求升学率,也导致家长和学生对高分的追求,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上,很多学生未能专心听课,对美术课的态度冷淡,没有兴趣,上课睡觉或者做其他主科的作业。教师要怎样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怎样让美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她们的心理得到健康,提高她们的思想情操,健全她们的人格,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
素质人生而有之、先天赐予,这是多年以前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赋予它的惯有解说。《现代汉语词典》解“素”即本色;“素质”,即事物本来的性质或心理学所指的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①《教育大辞典》解:素质,即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易患某种心理异常疾病的遗传因素;公民或某种专业人才的基本品质。②素质,从其总体构成看,应该包括自然性的素质(如先天的遗传)、通识性(普遍的)的素质(如社会公德)、专业性的素质(如医生、律师、艺术家的专业知识与能力)。③素质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心理学和生理学上的概念,即“遗传素质”。广义上的素质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概念。指的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成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二、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及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必修课程,它在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养成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但是,目前美术教育依然大部分被当做 “副科”,有时又被当做提高升学率的“特色”捷径加以推崇,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
针对美术教育这样尴尬的现状,我们课堂教学也存在更多的困难,因此,我们的教师的教学与课堂的氛围是分不开的。通过实习和前人的经验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可以对于以后的美术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三、引起美术课堂气氛尴尬和活跃课堂气氛的策略
(一)美术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美术教师是通过示范院校专业学习的专业的工作者。教育学和心理学了然于心,对教学和和与学生相处本应该有一定的研究的。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学现象:老师捧着教科书在上面一个劲的讲,偶尔来一句,会不会?懂了吧?学生或端正地坐着,似乎在认真地听讲,有的甚至直接趴着睡觉,没有一个学生吭声,沉闷的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累,老师也累,但是,课堂效果却没有达到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好,甚至相差很远。久而久之,学生对美术学习不再感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
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和激发,但在实际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打不开,自主意识被抑制,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就渐渐熄灭了,由于教学方法缺乏新鲜感,而且教师对学生冷嘲热讽,导致学生从内心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厌恶上美术课,最终失去美术教学的学科功能,效率低下。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教师没能够正确处理课堂上出现不认真听课,睡觉等现象,放任自流,人都是与惰性的,如果教
师不能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束缚,处于青春期时期的学生的叛逆性特别强,我行我素的情绪更加泛滥。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不够自信,未能给学生做现场的示范,或者是教具的展示不够充分,没能调动学生对教师的钦佩感,导致对教师的态度冷淡。
教师的道德素养的缺失,对学生冷嘲热讽,评价方式不合理,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对于美术课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公平性和实效性,有的考核不切合实际,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同时也欠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考核,与教学内容背道而驰,缺乏针对性,对于美术基础良好的学生不需要学习就能轻而易举的过关,但对于美术基础较差,缺乏美术天赋的学生可能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削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甚至使学生丧失继续努力的动力和产生厌学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提高课堂气氛的策略
1、课堂教学中提问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的重点、难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入手,在课堂上营造一种问题的“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以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苏格拉底就特别重视在教学中运用问答方式,其“产婆术”就是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以“问题解决者”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习教学的经验和实践表明,在课堂上每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尤其是采用抽点学生起来回答,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格外集中,课堂氛围特别活跃,思维也更加深。教师可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每部分都由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发出来,能使讲解的内容中心更加明确,以驱动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掌握。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来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能够答对问题,让学生普遍感到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后,每学习一个章节自己就知道要掌握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要求,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内容未能消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课程学完后学生感到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增长,让学生学的有信心。采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⑴问题的设置难易适当、张弛有度。教师给学生设置的问题应以学生经过认真思维和独立钻研后能够解决为宜,每节课的精要之处要能牵动教学始终,起到“课眼”作用;
⑵设置的问题应有吸引力,要使学生感到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余地,且能引起讨论和思考的兴趣;
⑶问题的设置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应紧密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并要考虑到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的基础;
⑷应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提供实验条件,并对解决问题的答案、途径、手段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总之,采用问题教学法确实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诱导式教学,循循善诱。一句谚语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也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实践证明,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兴趣之上,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趣促思,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促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④
3、丰富自己的教学用语,让它变得生动有趣、灵活多变。风趣的语言,学生感到惊喜、有趣,他们会喜欢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而会认真听你所提出的任何问题。所以,作为一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教学用语,让每一句话都能大幅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教美术的老师,这方面更要注重,把书本上抽象的概念换成生活中幽默的语言我相信学生应该更容易接受。
4、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上课面带微笑,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并给予掌声等鼓励。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几乎都站在三尺讲台上,看上去很威严、令人不敢亲近,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敢正视老师,更谈不上响亮地说话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响亮地回答。走下讲台,并不是意味着失去为人师的尊严,反而增加你的威信,而且会有效地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他们会觉你和蔼可亲,可以信任,因而会乐意地响亮地回答你的问题。课间时,不妨牺牲一点宝贵的休息时间与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的沟通,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喜好、心理状况、思想状况,从而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组织管理。
5、创设情境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自我。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学组成一组,他们一起组成小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提出的问题。我觉得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美术专业教学中使用。把教材中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转化成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词或者是句子。这样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思维,能够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让学生有信心,才会感兴趣,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课堂氛围自然就上去了。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以这种形式进行,不仅气氛活跃,效果也特别好。
6、多引导学生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被动的,而发现问题则是主动的。通常是老师提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生总是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导致学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学习变成烦人的任务。要改变这种现象,要大胆放手,给机会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合理性的、有争论性的、针对性强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自己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非难事,多些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多些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在课堂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在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等得到充分的提高;这样,形式不再那么单一,自然不会让人觉得乏味。上课就像人吃东西一样,某种东西吃多了,会腻;学生老是上没多大变化的课,兴趣就会全无。我们作为老师,要多思考,多作变化,多带些惊喜给学生。世间万物都在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不然,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作为教师,经过专业的学习,上课自信,落落大方,多给学生展示教具,面带微笑,仪态端庄,和学生始终保持互动,这样课堂就不会那么死气沉沉了。
参考文献:
①现代汉语词典[G].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②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③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P].教育研究,2007 ④韦炳耀、卫兵要.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P].教育研究,2003年8月第三期
【浅谈如何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推荐阅读:
活跃体育课堂气氛08-03
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06-25
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06-29
晚会活跃气氛小游戏07-14
活跃气氛的游戏故事接龙10-23
主持人活跃气氛的开场白08-28
课堂活跃09-12
活跃政治课堂07-07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