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气氛

2024-09-21

教学气氛(共12篇)

教学气氛 篇1

自古以来,数学就是令学生惧怕的学科,甚至有的学生到了“谈数色变”的地步,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依据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采取合理教学策略,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气氛变得积极活跃起来,进而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以大幅度地提高。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对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气氛这一论题进行研究和论述。

一、注重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准备阶段, 因而这一环节异常重要。如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能够重视此环节并进行精心巧妙的设计,就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新知的学习和汲取。所以, 我们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恰当、新颖的导入语,借此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中《观察物体》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想!”学生立即回答道,(具体故事内容略)讲完故事,我继续说道:“小朋友们,你们说这四位盲人叔叔,他们有的把大象摸成了又大又粗的大萝卜,有的摸成了一把大蒲扇,有的摸成了大柱子,有的摸成了草绳,那么他们说得对吗?他们如何才能知道真正的大象是什么样子?”“不对,他们应该把大象全身都摸一遍。”“没错,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注意一定不要像盲人叔叔这样,而是要遵守一定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学完之后,你们就知道该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为学生讲故事,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我们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游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人人都喜欢玩游戏,特别是年龄尚小的低年级学生,游戏无时无刻都对他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而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单纯进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而且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这时就可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精彩有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还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中《分类》这节内容时,课前,我为学生布置了一项活动任务:回家后搜集一些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第二天带到学校。第二天正式上课时,我就将学生四人分为了一组,每组的成员把从家里搜集到的物品放在一起,然后我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现在你们从家里拿来的东西都堆放到了一起,是不是看着特别乱?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游戏方法为:每个小组把堆放在一起的物品进行分类,即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哪个小组分得又快又准确,哪一组就是胜利的一组,老师会有奖励,好不好?”学生一听要玩游戏,瞬间都变得兴奋起来,而且声音响亮地回答:“好!”然后,都兴致勃勃地投入了这一游戏活动中。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一开始开展游戏,营造了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且有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效率获得提高。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以使具有高度抽象性特征的数学知识以简单、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实际过程中,就可依据具体教材内容,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以轻松、欢乐的心态学习数学知识,并树立学好数学的愿望。

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人民币的单位和人民币单位间换算的知识之后, 我们就可将教室进行简单的布置,让学生模拟一次购物活动,即让学生自行经历算钱、付钱、找钱的过程,这样,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实践性教学情境,既使课堂气氛变得积极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进而获得高效益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使如今枯燥呆板的数学教学现状得以转变,使数学教学气氛变得积极、活跃起来,让学生变得乐于学数学、爱学数学,最终促使数学教学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摘要:常规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总是乐于采取以自身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则始终以被动者、接受者的身份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汲取,这就导致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压抑,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效率也一直处于低下水平。因此,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目前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热点关注和极力探索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课堂气氛,教学效率,小学数学

教学气氛 篇2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设立了“情感与态度”目标: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这是我国第一次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教学中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一定要从教学设计上入手,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善学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法灵活,激活兴趣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里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能正确的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笔者适当地引导、点拨,启发他们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做就会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检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动手实践,激趣乐学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啟动大脑思维的直接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手量、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践,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主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激趣乐学。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笔者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数法。而是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独立做实验,让每位同学自己手中的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测量,同学们都明白,从前面的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发现不论是大圆还是小圆,圆的周长都是这个圆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稍快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推出了圆周率的计算公式。

三、巧设情境,以“奇”激学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我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而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若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

但如果它们的面积和底分别相等时,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形四边形的高的几倍或他们的面积和高分别相等时,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几倍。这样引导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

四、开展游戏,寓教于乐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游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特性。在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游戏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创设“开火车”、“抢答”、“夺红旗”“找朋友”、“争冠军”、“做医生”等形式的比赛游戏,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消除了学习的疲劳,让学生在乐中掌握到了新知识。

活跃课堂气氛不是教学目的,所以要避免课堂的表面热闹。为此必须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情境就是有选择的,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就有浓浓的数学味同,应该避免虚幻和幼稚化的倾向。

二、不可将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事实上,数学的学习不都是要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的,要避免将数学课都变成数学活动课。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注意:首先应明确目标,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即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其次应明确内容,数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数量关系、空间与图形、数据与可能性等方面展开,即在活动中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第三应明确方式,多采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即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经历过程、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同时,在数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控,不能只图活动的次数多和活动的形式热闹,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三、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时候整堂课学生都处在异常亢奋状态,甚至搞得老师招架不住无法应对。原因大体有如下几种:

第一是过多廉价表扬。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哪怕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或者答案还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老师都给予了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即使有独到的表现,老师也是同等对待,以一句“不错”一带而过。

第二是不敢批评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老师采用延迟评价或模糊评价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者出现偏差,老师不置可否,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老师也不敢批评学生。

第三是大搞物质刺激。有老师片面认为,笑一笑、点一点头的鼓励方式力度不大,似乎只有鼓励的力度越大,学生才会越积极。上课坐得端正奖一朵红花,回答了一个问题奖一颗五角星,字写的工整奖一支笔,题目做得快奖一颗巧克力,……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总有物质的回报。

诚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上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受到什么启发,获得哪些发展,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表面上的兴高采烈、其乐融融。调动积极性不是教学目的,调动积极性只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过多的廉价表扬会导致学生的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过分的模糊评价将导致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是非不分,大搞物质刺激将导致学生的急功近利和情绪浮躁。

四、组织好课堂的小组合作交流。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数学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时机一般有: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忙时,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等等。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时,就无需小组学习。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篇3

关键词:课堂气氛;教学效率;小学数学

自古以来,数学就是令学生惧怕的学科,甚至有的学生到了“谈数色变”的地步,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依据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采取合理教学策略,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气氛变得积极活跃起来,进而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以大幅度地提高。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对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气氛这一论题进行研究和论述。

一、注重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准备阶段,因而这一环节异常重要。如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能够重视此环节并进行精心巧妙的设计,就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新知的学习和汲取。所以,我们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恰当、新颖的导入语,借此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中《观察物体》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想!”学生立即回答道,(具体故事内容略)讲完故事,我继续说道:“小朋友们,你们说这四位盲人叔叔,他们有的把大象摸成了又大又粗的大萝卜,有的摸成了一把大蒲扇,有的摸成了大柱子,有的摸成了草绳,那么他们说得对吗?他们如何才能知道真正的大象是什么样子?”“不对,他们应该把大象全身都摸一遍。”“没错,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注意一定不要像盲人叔叔这样,而是要遵守一定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学完之后,你们就知道该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为学生讲故事,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我们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游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人人都喜欢玩游戏,特别是年龄尚小的低年级学生,游戏无时无刻都对他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而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单纯进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而且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这时就可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精彩有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还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中《分类》这节内容时,课前,我为学生布置了一项活动任务:回家后搜集一些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第二天带到学校。第二天正式上课时,我就将学生四人分为了一组,每组的成员把从家里搜集到的物品放在一起,然后我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现在你们从家里拿来的东西都堆放到了一起,是不是看着特别乱?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游戏方法为:每个小组把堆放在一起的物品进行分类,即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哪个小组分得又快又准确,哪一组就是胜利的一组,老师会有奖励,好不好?”学生一听要玩游戏,瞬间都变得兴奋起来,而且声音响亮地回答:“好!”然后,都兴致勃勃地投入了这一游戏活动中。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一开始开展游戏,营造了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且有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效率获得提高。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以使具有高度抽象性特征的数学知识以简单、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实际过程中,就可依据具体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以轻松、欢乐的心态学习数学知识,并树立学好数学的愿望。

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人民币的单位和人民币单位间换算的知识之后,我们就可将教室进行简单的布置,让学生模拟一次购物活动,即让学生自行经历算钱、付钱、找钱的过程,这样,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实践性教学情境,既使课堂气氛变得积极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进而获得高效益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使如今枯燥呆板的数学教学现状得以转变,使数学教学气氛变得积极、活跃起来,让学生变得乐于学数学、爱学数学,最终促使数学教学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晨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13.

教学气氛 篇4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

1. 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就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 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从而逐步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任务应多样化,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还应有挑战性,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英语图书、报刊以及网络资源, 增大语言输入量和信息量。

2.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兴趣的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要研究和了解学生心理, 要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课堂组织教学要立足实际, 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仿真的英语语言交际环境, 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 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 使学生始终保持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状态, 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 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1. 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

一个教师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 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 课堂教学气氛就越活跃, 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 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 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

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 广开言路, 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 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 尝试成功的喜悦, 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的时候, 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在温故而知新的基础上产生知识的正迁移, 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 使新旧知识在相互渗透的同时, 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整体, 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材料的感知,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 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情感因素

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评价的作用。

教师通过评价, 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 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 学习的成就感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强, 会使其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 随之而来的便是外语学习积极性的渐渐提高, 同时也唤起了更高水平的需求。相反, 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 就会产生消极影响。

2. 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技巧。

教师提问时, 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即便是回答错了, 也不应加以指责, 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适当地加以提示, 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教学气氛。对成绩较好的学生, 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 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 以防止其产生骄傲情绪。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情感态度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形成一种安全感, 这样他们才敢于表现自己, 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亲切的面部表情、期待的目光, 甚至一举一动, 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如此, 教师还要放下架子, 与学生坦诚交流, 要积极主动地和学生谈心, 了解他们生活、学习和心理需求。

教学气氛 篇5

摘要: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渐深入,以及教学条件的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与传统课堂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其中也不乏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学条件、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等角度对如何调动课堂氛进行简要探索,以期对推动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教学实践;方法分析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的客观环境,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放下心中的顾及,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在与学生、教师的思想交流中,提升综合素质;相反,沉闷僵化的氛围则会抑制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发言,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或失效。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针对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营造课堂气氛的方法给出几点建议。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

在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过程中,学生是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到气氛的营造中来,是教师落实教学措施的基本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利用课本知识,为学生提供教学引导,还应该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自主思考,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该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理解作者称赞西沙群岛富饶的原因;其次,通过学生的主动分析,发现文章内容与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在探讨与分析中强化主体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认识到自我价值,并乐于在课堂参与中展示自我。

(二)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心态会对其课堂参与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中,教师积极活跃,而学生则茫然无趣,这样不仅会影响整个课堂气氛,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态度,在发现学生缺乏课堂参与兴趣的时候,应该及时进行沟通与引导,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或心理上的难关,从而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如一些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是由于其无法全面理解教师的讲解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分层教学,为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建立学习的自信;还有一些学生天生羞涩,不愿意在公共场合发言,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的带动与鼓励,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慢慢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专业素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情感发育的初级阶段,其对于教师有着本能的敬畏,因此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投入到课堂氛围的构建中来,与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用独特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构建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自身的主导作用。第一,注重师生关系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实践提出的基本要求。而教师要想打破传统教学环境中不对等的师生关系,首先就要坚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即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为学生的独立思考给予充分的包容,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呵护,进而从教师的态度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其次,对于学生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规范,良好的课堂气氛不等于“放羊”,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也应该向学生讲明自己的底线,并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上的不良行为给予严格的约束,让师生在相互尊重中建立平等的关系。第二,逐渐渗透情感教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科,一篇篇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渗透着真挚的情感内涵,基于此,教师在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解读上,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如在《可贵的沉默》中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在《月球之谜》中体会人类探索的力量,在《一面五星红旗》中体会爱国情怀等。而只有建立在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并乐于接近教师、相信教师,进而参与到课堂中来[1]。

三、利用有利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可行,教师在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利用文字为学生展现钱塘江大超的宏伟壮阔,还可以利用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视听体验,以引导学生形成动态化的体验,构建活泼的课堂氛围,并在文字与画面的对照中,体会作者文字的精炼与准确。当然,信息技术在营造课堂气氛中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但是教师在利用的过程中,也应该把握一定的分寸,避免让信息技术控制整个课堂。从教育教学规律来看,课堂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才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关键,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调整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以避免课堂中单调的人机交流,增强课堂中的人与人的情感互动,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自主预习的结果,对古诗内容进行讨论与分析,这样在合作中,学生之间就能够相互弥补观点的不足,并创建活跃、开放的讨论氛围,进而提高课堂讨论的实际效果,强化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深入理解,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气氛的营造,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上进的课堂环境,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施丹平.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2):76.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演示法和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比较教条和生硬,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事实证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所谓课堂气氛,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所产生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心理状态的反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那么如何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呢?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活跃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活动才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和发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自我管理和提高调控能力,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员的思维;二是精心设计课程结构,力求做到开头有吸引力、中间有内容、结尾有悬念和想象空间;三是注意教学手段多样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原理简单化;四是认真锤炼教学语言,注重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五是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做到春风化雨,教书育人。

2增强教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树立威信,不是靠发号施令,而是以德服人,以渊博的知识服人。首先,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其次,应该把自己看作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再次,现代素质教育强调一种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人学生中间,缩短距离,建立互信、平等交流的新型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愿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3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要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了探究事物的认识动机和内心倾向。学生有了对事物渴望认识和了解的学习冲动,从而产生求知欲,才会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配合教师营造出适宜的课堂气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精心考虑和设计,利用“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利用“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利用丰富的实例说明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4融洽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和喜爱是构成良好课堂气氛的最关键因素。而活跃的课堂气氛能使学员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思维敏锐,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高涨,能积极思考和发言,师生交流融洽,从而使双方都进入最佳的状态,取得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5调控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氛围。调控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充分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的,同时注意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时机,掌握尺度,适当地调控。只要方法得当,恰到好处适时调控,就能把握课堂气氛,获得最佳效果。一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情和情绪,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既遵循教学原则,又符合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就能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二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古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应该让学员开启脑筋认真思考,由表及里发现事物的内部规律,认知事物的特点。三是让学生有相互交流、辩论的机会,使他们充分集思广益、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让学生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增强动手能力,完成由认识到实践的学习过程。这样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授课方法,避免单一和乏味,使学生感到课堂上始终充满好奇、充满乐趣,才能学而不倦。

优化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篇7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石。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 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 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及“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学生往往喜欢哪位老师, 也就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在课堂上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 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 教师应努力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往, 把真诚的话语、尊重的感觉、和蔼的微笑传递给学生, 用真爱赢得学生的信任, 在师生之间真正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协调、和谐、通畅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从而创造出一种学生学习情绪饱满、精神高涨、听课认真、思考积极的和谐课堂气氛。例如, 教师在课堂提问或组织课堂活动时, 机会要尽量均等, 多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 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 教师要环视学生, 不要只看好学生, 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 或者只看后进学生, 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 要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志向要求, 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 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 从而变得生气勃勃, 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二、恰当使用评价手段

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 对课堂气氛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 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 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增强, 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学习积极性会渐渐提高, 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 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 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 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 自信心会下降。因此, 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 因人而异, 提出不同要求, 使后进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 好的学生更好。例如, 教师提问时, 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 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 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 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 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 教师也不可以粗暴指责, 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的提示, 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 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 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发挥主导作用, 突出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 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兴趣的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师要研究学生, 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垄断课堂, 教师当演员, 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 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 教师越教越吃力, 学生越学越没劲, 最终, 学习兴趣被湮没, 学习动机被窒息。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 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贴近他们的生活, 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而不仅仅是参与者。例如,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 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使用母语, 给学生创造英语语言环境, 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 运用英语, 突出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四、善用机智掌控课堂

没有控制就没有教学艺术, 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 需要教师进行多方面的控制。一是对偶发事件的控制。在课堂教学中, 不可避免会出现偶发事件, 机智果断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是优化课堂气氛不可缺少的手段。教师要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当偶发事件出现时, 作为这个课堂教学的掌舵人, 应因势利导, 以变应变, 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在处理偶发事件时, 教师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不要激化矛盾, 要“冷处理”为主, 切忌造成师生情绪上的对立。二是教师的自我控制。教师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关键人物。当教师一踏入学校和教室, 他就应该把个人的所有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 因为在学校里他整个人是属于教育的, 他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语言、教态和行为, 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篇8

下面笔者谈谈几年来在新课程教学中优化教学环节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的设计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身边的物品巧妙的设计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如我在教学九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时,用来演示二力平衡的器材是空啤酒瓶和手柄是弯钩的雨伞。首先将空酒瓶横放在固定在铁架上的水平小铁棒上。(1)请学生们说出此时瓶子受几个力作用。(两个力,即重力和支持力)(2)在这两个力作用下瓶子能否静止在小铁棒上。请一个学生到演示台移动瓶子。(不能)然后将雨伞的伞钩插入瓶口,重新放到小铁棒上移动瓶子,令学生们惊讶的是瓶子居然能静止在小铁棒上。学生们观察后感到试验做得有趣,并且对物体的重心产生疑问,使学生进入了心理上所说的“愤”、“悱”状态,且未知因素混合于已知因素内,引起了浓厚兴趣。我就在学生迫切要求解决该问题的情境中指导学生阅读“二力平衡”这一节,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九年级物理“浮力的应用”时,我用一根较长的细橡皮导管,将两个大小不同的注射器连接起来。在大注射器针管内充入适量的空气,而小注射器内不充气。将小注射器放入盛水的小槽中,小注射器便沉到水底。这时推进大注射器的筒拴,小注射器的筒管内充入空气,小注射器便逐渐上浮,直到浮在水面上。如果注气适当还可以使小注射器悬浮在水中。这一实验解释了潜水艇的原理,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时,要考虑八、九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特点,想办法激励学生思考、阅读、理解。对八年级物理下册“欧姆定律”这一章中出现的短路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尤其对于在一些电学问题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这一概念分析电路解决问题更是无从下手。为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演示实验。演示过程中,根据电键k闭合小灯泡不亮,电键k断开时小灯泡反而亮了这一实验事实,启发、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了短路这一概念。

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跃思路,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尽量不要受到前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和角度的影响,使他们沿着不同的思维方向,自由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剖析知识纵横结构,产生一题多解的结果,从而扩大教学效果。我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提出:“假如不用这样的办法,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如要使一张纸燃烧起来,可用什么办法?”学生通过讨论、争议,从热学、光学、力学、电学等角度去思考,举出六七种设想。尽管有的不尽完善,但都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我归纳为一点:哪一种办法都必须使纸的温度达到燃点。

创新思维使学生跳出常规思路,思考钻研问题,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创设情境,给出一些“台阶”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再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情景,给出一些“台阶”性问题,组织学生议论后达到预期效果,这样学生往往对分析得到的结论理解深刻,记得牢。如在讲到“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我提出这样一些台阶性的问题:(1)海拔越高之处空气越稀薄,空气密度越(小),则大气压强越(小)。(2)空气越稀薄,对人体的呼吸越不利,人的感觉就越闷。那么气压越小,人的感觉是越(闷)。(3)阴天和晴天比,(阴天)闷。那么一般阴天的气压比晴天(低)。(4)夏天和冬天比,一般(夏天)闷,因此夏天的气压一般比冬天(低)。从而得到结论:(1)越往高处气压越低。(2)一般阴天气压比晴天低,夏天的气压比冬天低。这样得到的结论,学生日后即使忘记了,通过自己分析也能再记起。

五、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篇9

1、 中专生大多处于青年早期, 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要求能表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欲望, 期待他人的肯定, 对此心理, 教师应在课堂中适时地提供这样的机会, 使其心理保持一种满足的快感, 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在讲鲁迅的 《拿来主义 》一文时, 如果依照惯例由老师介绍作家作品分析课文, 必然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于是我请同学们来介绍大家所热悉的鲁迅及作品。 这下同学们可来劲了, 纷纷举手发言。 回答中有的还提到课外阅读鲁迅的作品, 以及他们感兴趣的由鲁迅作品改编成的电影等,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为下面课文的讲析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又如讲析《雨中登泰山》时, 我并不急于讲解课文, 而是抓住“泰山”这一名山作文章。 首先让同学们漫谈人们有关泰山的话题。 对此, 同学们极感兴趣, 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 什么 “五岳之首”、“泰山北斗”、“有眼不识泰山”等等, 七嘴八舌, 滔滔不绝。 这时, 我趁热打铁, 及时引导:“可见人们心目中泰山形象多么高大了, 那么本文作者李健吾冒雨登山他是怎样描绘泰山的风貌呢?” 大家自然是急切捧读课文, 兴致盎然。 可见, 这种方法已把课内外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 既丰富、巩固了学生知识, 又使他们学得有信心和趣味, 教学效果自然增强了。

2、 青年时期的中专生, 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都趋于成熟。 他们已不被动地、 死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 甚至鄙视人云亦云, 而喜欢标新立异, 对事物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民主, 以保证其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畅所欲言, 而并非老师的一言堂, 从而激发其积极思准、主动掌握知识, 发展智力。

在课文内容的具体分析中我采用这种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讲到《威尼斯》一文形象、贴切的比喻时, 我鼓励大家发表意见“ 课文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 同学们想想, 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同学们激情陡增, 踊跃回答。 如果这时老师也发表些自己的看法, 使学生们感到师生间的融合, 那么他们的激情会更加高涨, 何愁课堂气氛不活跃呢?

3、 竞争是激发人们激情的好方法, 恰当地把竞赛引入课堂教学, 既符合中专生的好胜心理, 又能触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形成一种严肃、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总之,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方法灵活而多样, 不同体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方式, 做到 “堂堂有新, 篇篇有异”, 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具魅力, 牢牢地吸引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必须充满激情, 因为教学不仅是教与学双方信息的交流, 更包含了情感的交流, 彼此呼应, 才能使教学生动活泼。此外, 中专生自尊好强, 但又特别敏感脆弱, 任何粗暴、简单的责怪都会大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 影响他们求知的热情。 因此, 课堂教学应以正面肯定、表扬为主;活跃课堂气氛, 也不能仅仅依赖少数几个学生的激情, 而必须形成全班的良好课堂大气氛。 所以,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顾及各类学生的状况。 否则, 课堂活跃的气氛只是肤浅的假“繁荣”, 不能真正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好的教师总是善于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这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 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摘要:一堂较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这样的:学生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教师情绪饱满, 循循善诱, 师生配合默契, 课堂气氛活跃而有所得的课。也只有这样的课,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 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 则效果甚微。人一旦达到情绪兴奋的理想状态, 他们表现出来的才智甚至会超出寻常。因此, 处于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依赖学生内在“情感动力”的勃发, 才能有效地推动其掌握知识, 发展智力。该文从三个方面谈了笔者在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尝试。

转变教学观念,激活课堂气氛 篇10

转变教学观念, 倡导探究式学习

《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呢?

1.要创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氛围。只有在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氛围里面, 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型”的班级中, 处处谨小慎微, 思想就会受到压抑, 怎能进行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呢?所以教学中要有民主的气氛, 允许学生在某些问题上自由发挥。如果教师对学生过分苛求, 甚至吹毛求疵, 一点错误都不能犯, 学生的探索精神就会受到打击。

2.要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语文不同其他的学科, 它是一门社会性、人文性的学科, 无论是从语言和文学的角度, 还是从文化和信息的角度, 都要求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在这当中, 对一些内容的理解必然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甚至有否定“权威”的一些想法。这时, 教师要力求冷静, 如果教师为维护“权威”而给学生当头一棒的话, 就会摧残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要保护学生“不畏权威”的思想。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造型人才的可贵品质, 应支持这种品质的培养与发展。即使学生的观点或主张不对, 教师给他解释或指导时, 也要对他的探索精神给予鼓励。

3.要鼓励学生在语言上的一些标新立异。学生在探讨中、在发言中, 有时会出现一些令教师大吃一惊的有文采的句子, 比如“她是一个很唐诗宋词的人”“今天的天气很美丽”……遇到这种现象一定不要从语法这个角度去批评他, 而是要极力去鼓励他, 他们的一些语言有时在成人看来是很幼稚的, 甚至是荒唐、离奇的, 但却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语文老师要正确看待这种现象。对于他们的标新立异一要允许, 二要鼓励, 三要引导。允许学生“胡思乱想”、“胡说八道”, 但是不能“胡作非为”。

4.要深入学生中, 防止压抑情绪。在教学中, 有时课堂气氛拘谨, 教师常常流露压抑情绪, 表现为:内心烦燥, 丧失讲课的兴趣。久而久之, 整个课堂毫无活力和生机,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 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 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 走下讲台, 深入到学生中间。这样, 既起到了提醒的作用, 又不必打断教学过程, 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变换情绪的刺激方式和程度, 引起学生的注意, 展开思维。要知道, 面对压抑的课堂, 教师的一个微笑, 一个比喻, 甚至一个玩笑, 常常非常强烈地叩动学生的心弦。

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如何挖掘、如何利用。

1.在课堂中引入音乐, 让音乐为语文教学服务。“文似看山不喜平”, 同样, 一堂好课也应该是波澜起伏、高潮迭出的。通过音乐刺激学生, 能调动他们的情绪, 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音乐的旋律给学生强烈的刺激, 借助形象进行记忆, 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如在《不朽的失眠》一文的教学中, 笔者在讲授前, 先配上古朴悲凉的音乐诵读张继的《枫桥夜泊》, 把学生带入有着“西斜”的“月亮”, “粗嘎嘶哑”的“乌啼”, “清霜”的“星子”的美丽古城。所以, 那寒山寺的“钟声”不仅敲击在张继的心坎上, 也撞入学生的心海里, 学生浸染在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中, 随着张继由伤心而失眠, 由失眠而不眠, 由不眠而彻悟, 自然而然地把握住了文章的感情脉络。

2.借助广告语进行写作语言训练。广告语具有简洁、整齐、有韵、上口, 让人容易记住等特点, 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这与广告者的精心策划有关, 更与我们的语文息息相关。它们除了能简明地概括出商品的特征外, 或是巧用了修辞, 或是巧用了成语、俗语, 或是精心设计了一种情境, 以情感人。而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因常看电视对这些接触得多, 已在潜移默化中深受了影响。若能把它引入课堂, 用以辩析修辞、熟记成语等都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一方面,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把握。

3.把表演、绘画搬入课堂。表演、绘画艺术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借助它们, 能把语言形象, 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形象, 既加深了学生对文学艺术形象的理解把握, 更丰富了课堂形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往往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诗歌教学特别是古典诗词的教学中, 要让学生把握诗歌意境,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若能让绘画较好的同学上台把他所理解的艺术形象在黑板上画出来, 则既能形象地把语言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 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把握, 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审美再创造训练,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 激活课堂气氛的做法还很多,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尝试, 旨在抛砖引玉。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积极地转变观念,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激活课堂气氛。

做好“四精心”创设和谐教学气氛 篇11

回顾以往物理教学中的得失,我感到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要有新颖有趣的东西吸引学生,从而创设出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好以下“四精心”:

一、精心优化课堂组织的教学形式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主要依赖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而富有新颖性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教师更多的是引导、点拨、激情、导向、对话、互动,学生以体验、探究、自主、合作、交流学习为主。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编排和教学目标均不相同。有的是生活周围存在的物理现象,教师可联系实际讲授;有的需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通过集体探究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有的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

例如:用阅读法讲授宇宙与微观世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热机的效率,原子结构,生活用电常识;用类比法讲解电压、电流、等效电阻等概念;用对比法讲授物质的三态,通路、断路和短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等;用实验探究法建立熔化、凝固、密度、压强、浮力、比热容、电能等概念;用启发式讲授速度、温度、质量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诸如电磁继电器、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等有些危险而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二、精心取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忌纸上谈兵

知识来自于生活,学生对贴近他的生活知识特别感兴趣,因而教师要巧设问题情景,将所学知识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讲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可联系为何把衣物、粮食摊开晒在通风向阳处;讲述光的直线传播时,可联系日食、月食的形成讲解;结合核能讲述原子弹、氢弹等等。通过与生活事例相联系的分析,使学生感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又不那么神秘,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身边,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他们的兴趣会稳定持久。

如:我在上“生活中的透镜”一课时,在让学生记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者的成像特点方面,反反复复花了很多时间,效果却不理想。后来我想,如果单背下这三者的成像特点,只需要十来分钟,反复背诵,背一遍不行背两遍,两遍不行背三遍,如此重复下去就行,但这样的物理课堂是多么沉闷,学生就是一时记住了成像特点,过几天就又忘记了,学生的智力得不到一点发展,反而会越来越厌倦学习。这说明死记硬背机械呆板、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共鸣的知识,只会让我们的教学走向死胡同。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泯灭,即使我们花很大的力气也不会得到好的效果。经过反思,我在下一个班对这—课的教学做了以下的改进:我拿了—部照相机来到班里,向学生介绍怎样把胶卷装进去,并把一张可以冲洗的底片给学生看里面的像有多小。我还分发了几个学生自制的简易相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了远处物体的确可以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样的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亲自通过体验而学到了知识,课堂气氛生动起来了,教学效果当然更好。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改变平铺直叙式的讲解

教学中,我体会到,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就要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学习的兴趣,而不只是平淡地讲解。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组织精炼的教学语言,并富有艺术性。教师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的脑力劳动。精练、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师生感情和谐,学生就会努力完成教师所教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能用言简意明、风趣适宜的语言在一些衔接点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能聚精会神,课堂生动的教学气氛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就会不断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并有所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包含着大量探究实验、演示实验的内容。物理知识的建立,离不开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对于整天沉浸于题海中的学生,能从题海中解脱,实在求之不得。而物理实验赋予那些枯燥无味的题目以勃勃生机,应当好好利用。

实践证明,没有实验的物理课容易使学生睡去,利用物理实验的复习课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复习课,应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课,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简单重复。物理实验,恰能使学生从枯燥的题海中解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对通过自己在实验中验证和自己发现的原理、规律,印象更深,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实验目标,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过程,科学地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细化实验步骤,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条件。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心理处于最佳状态。物理学习的过程该是艰辛而充满趣味的。做好“四精心”,气氛自然来,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开动脑筋,不断将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我们的课堂就会绽放出更多灿烂的笑容,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三角镇三角中学)

英语的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 篇12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 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垄断课堂, 教师当演员, 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 学生答, 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 教师越教越吃力, 学生越学越没劲, 最终, 学习兴趣被湮没, 学习动机被窒息。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师要研究学生, 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 “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 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 运用英语, 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 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 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课上,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 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 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 课堂气氛就越活跃, 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 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 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 多法配合, 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 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 要精讲多练,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 广开言路, 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 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此外,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 来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 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 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下转第88页) (上接第120页) 在课堂教学中, 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 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 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 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 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 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 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 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 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 就会产生消极影响。对成绩较好的学生, 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 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 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 教师也不可指责, 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 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 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 多表扬, 少批评, 多肯定, 少否定, 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处于轻松愉快而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之中。

四、创建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

在教学中,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 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 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 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 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 表现出厚爱, 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 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 骄傲自满, 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 感到自卑, 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对学习失去信心, 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 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上一篇:复合机理下一篇:《爱情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