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气氛

2024-07-18

语言气氛(共4篇)

语言气氛 篇1

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 作为自然科学的高中化学, 语言是枯燥的。如何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 更大限度的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笔者现把十几年来搜集、自编的风趣化学语言, 按新课标 (人教版) 的编排顺序总结如下,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必修一

第一章 在实验中学化学

1.“我的故乡并不美, 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你可知道大西北的井水又苦又涩吗?引入粗盐提纯的教学。

2.可用10ml量筒量取5ml溶液, 但不能用250ml容量瓶配制200ml、0.2mol/l的溶液。配制250ml溶液, 就要选250ml容量瓶。

3.“高看看高实为低, 低看看低实为高”, 这是容量瓶俯视和仰视刻度所造成的误差结果。

(把俯视称为“低看”, 仰视称为“高看”。)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入冬时, 空气中会形成“好大的雾!”从化学上看, 应是“好大的‘气溶胶’”。

2.从得失电子和化合价变化看:

氧化剂为:专门索取, 降低自己, 提高别人!

还原剂为:专门奉献, 提高自己, 降低别人!

升失氧 (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 , 还可记忆为 (身虱痒) , 身上有虱子就痒。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1.“问某某人, 削铁如泥的刀还没有找到, 但我有许多把削钠如泥的刀”。说明钠的柔软性。

2. (浮熔游红) 。在讲钠和水反应的现象时, 借助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台词, 把现象记为:芙蓉又红了。 (浮熔游红)

3.“挡不住的诱惑”。镁具有强还原性, 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这一现象可理解为镁的强还原性对二氧化碳来说真可谓挡不住的诱惑。 (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不支持燃烧。)

4.“囫囵吞枣, 然后又故步自封”。说的是镁很易与氧气反应, 形成致密氧化膜后, 抗腐能力大大加强, 在空气中难以腐蚀。

5.“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是铝元素具有两性, 三氧化二铝也具有两性, 氢氧化铝也有两性, 这些都是铝元素的派生物。

6.历史上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 在上海杀害许多烈士, 血流成河。可用来记忆反应4Fe (OH) 2+O2+2H2O=4Fe (OH) 3的计量数和Fe (OH) 3颜色。

7.离子共存的判断, 被选答案中有时候出现有色的离子, 如铁离子, 铜离子, 高锰酸根等, 学生又经常出错, 可笑之为“好色之徒”。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硅与氟气、氟化氢反应, 及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 所以硅有点“信氟”啊。

2.在讲漂白原理时, HClO、Na2O2、H2O2等漂白原理与SO2不同, 分析后可这样小结:前者是“革命彻底”型, 后者“革命不彻底”型。

3.对于二氧化硫与氯气混合后的漂白能力, 可谓“两虎相争, 两败俱伤”。

4.氟没有正价, 我们老师说它是“铁公鸡一毛不拔”。

5.王水的组成可以用“三言 (盐) 一笑 (硝) ”来说明 (体积比) 。或用“有三无三, 无三有三”来记比值, 即硝酸分子式中有3, 那它的比例系数就是1, 而盐酸分子式中没3, 那它的比例系数为3。

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

1.“鞭长莫及”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也增大。

2.“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 即“价奇序奇, 价偶序偶”。指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 化合价一般为奇数, 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 化合价一般为偶数。

3.“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指铝元素具有两性的原因, 是其在周期表中, 上面是非金属元素, 下面是金属元素, 左边是金属元素, 右边是非金属元素。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在讲原电池时, 我把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是活泼金属, 总结为负、氧、活。记为父养活。学生大笑, 记忆深刻。

2.“笑里藏刀”可比喻弱酸、弱碱电离时, 氢离子或氢氧根电离不完全。

3.“成双成对”可比喻水电离时产生多少氢离子, 必产生多少氢氧根。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加上去就成了”可指加成反应, “调虎离山, 取而代之”可指取代反应。

2.“解铃还需系铃人”。酯的生成形成了碳氧键, 而酯水解时断裂的仍是此键。

3.“止 (酯) 住了”。指以课本有机物安排顺序, 对于烃的含氧衍生物, 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70度以上的苯酚、甲醛、乙醛、甲酸、乙酸, 是易溶于水的, 到酯就难溶于水了, 即止 (酯) 住了。

语言气氛 篇2

这篇课文,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所体现出来的智慧引人入胜。但是, 通观全课, 课堂气氛沉闷呆滞, 学生并未表现出积极参与课堂的主动和热情, 教学在老师的分析中沉默地结束了。

从设计上说, 这位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文本, 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但不难看出, 课堂的问题不在于设计, 而在于教师重在梳理课文的知识, 理性太浓, 感性太弱。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注重人文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教师要用生动感性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产生兴趣, 从而主动投入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劣、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驾驭语言的技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并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适当的语言技巧对于调节课堂气氛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语言技巧包括以下方面———

一、有美感的语言

语文教学语言除了需具备准确、严密、有逻辑性的特点外, 还应把握学生与教学文本的特点, 用充满美感的语言传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言的美感包括三方面:凝练美、形象美和节奏美。

1. 凝练美。

课堂教学语言应注意简洁凝练, 避免繁琐拖沓。否则, 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及智力的发展。对词语、概念及句子等的解释, 应准确简洁, 防止反复解释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模糊;应避免与课堂无关的题外话, 以及各种习惯性用语, 如“呃”、“这个”、“然后”、“是不是呀”等, 此类用语既浪费了课堂时间, 也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倦和思维混乱。

中国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程, 文言文精炼达意的特点值得借鉴。教师应继承中国文字的精髓, 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为学生示范语言文字的运用, 营造充满语文气息的课堂氛围, 指导更加有效的学习。

2. 形象美。

有些教师的课堂听起来枯燥无味,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语言贫乏, 缺少形象性。俄国古典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说明形象的特征:“当你读完了一部优秀作品之后, 其中所描绘的人物就会像活人一样, 以其所有极细微的特征———他的面貌、声音、举止和思想方式———完全显示在你面前:他们永远不可磨灭地印在你的记忆中, 使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他们。”

形象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大有裨益。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专注力;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即使是强调准确性和逻辑性的理科类也有此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 形象的语言还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 有助于思维的激活;此外, 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所传递的知识, 学生记忆更牢固, 这也就是记忆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意义记忆法。那么, 如何使教学语言更加形象呢?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 使用贴切、生动的字词。中国文字蕴含丰富意义, 有些字词看似相似, 表达效果却不尽相同。古人强调炼字:用形象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生动的意象。王安石用一个“绿”字就将春天江南的生机盎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鲁迅在《孔乙己》中用“排”字含蓄地表示了孔乙己炫耀“我有钱”的要面子心态。教师应多积累词汇, 用准确贴切的字词让语言形象起来。

(2) 运用举例子、讲故事、修辞等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化抽象难懂的词句为具体可感的感性认识。如《搭石》一课的教学中, 有位老师为了解释“协调有序”这个词语, 他举了同学们排队出操的例子, 让同学们回想情景, 大家很快就明白了“协调有序”指的是相互协调, 有一定的顺序的意思。

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了学习兴趣, 主动投入学习, 也更好地理解了知识。

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新颖有趣的修辞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 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 节奏美。

言语的表达是有节奏的, 这种节奏指的是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停顿转折等。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 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 我才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教师若只用一种语调说话, 如波澜不惊的湖面, 那学生必定是要昏昏欲睡了, 更遑论学习的有效性了。所以, 语言是否有节奏, 既关系到语意的表达是否准确, 也决定了内容的传播是否有效。

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语言是极富魅力的, 尤其在语音节奏的处理上。例如, 他在教《枫桥夜泊》一课时, 不仅用生动优美的话语引领学生一步步体会“钟声”的含义, 感受诗人张继内心的愁绪, 还引领学生不断诵读, 加深体会。“这时, 王老师和着旋律用圆润的男中音, 把我们带进了梦的境界, 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老师的朗诵也感染了学生。他们和王老师共同吟唱, 时而高昂, 时而低沉。这钟声飞越时空, 深深地敲在每一个人的心坎上, 震撼着一颗颗跳动的心, 一切都沉浸在那悠长的钟声里。”得益于王老师精彩的语言, 学生完全融入了文本, 走进了千年前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接地气”的语言

随着新事物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快捷传播, 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词汇、新表达方式, 而学生借助于网络等媒体, 对这些新鲜的语言甚感兴趣。例如, “打酱油”, “囧”, “神马都是浮云”, “给力”, “hold住”, “正能量”, “元芳, 你怎么看”, “舌尖上”, “高富帅”, “亚历山大”, “最美”和“赞”等。学生喜欢新鲜事物, 语文课堂为何不能引进这些事物, 让语文课堂贴近生活、鲜活起来呢?笔者在教《将心比心》一课时, 就用“正能量”一词来评价“将心比心”这种品质;为了调节课堂气氛, 在提问时, 故意用“某某, 你怎么看”这类方式, 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转而兴趣倍增。

三、符合学生心理的语言

小学生本身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运用合适的语言, 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常见有以下几种:

1. 形象思维特点。

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去授课,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 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可以用语言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心理学认为:智力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形成强有力的成就动机。

3. 好奇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利用这个特点, 教师可以巧妙设计提问、疑问和悬念, 勾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幽默的语言

苏联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叫幽默。”幽默大师查理·卓别林也说过:“幽默是智慧的最高体现, 具有幽默感的人最富有个人魅力。”幽默的语言展现的是教师深厚的知识修养、灵动的教学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喜欢活泼有趣的课堂, 而幽默的语言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能够享受快乐课堂时, 他一定也在享受着知识的精彩。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 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自己的财富, 他就只能在这样大和这样多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培养和教育的影响, 而且必然会发生这种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巧用语言调节课堂气氛, 营造和谐生动的学习环境, 不仅为学生学习知识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也给学生如何发展语言能力作了直接而生动的示范。

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保证语文教学有效完成的必要条件, 语言技巧在营造语文课堂气氛上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语言技巧包括有美感的语言 (凝练美、形象美、节奏美) 、“接地气”的语言、符合学生心理的语言、幽默的语言。

关键词:课堂气氛,美感语言,启迪心灵

参考文献

[1]赵元青.锤炼课堂教学语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科研纵横, 2010 (4) .

语言气氛 篇3

下面我就肢体语言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效应浅谈几点认识。

一、肢体语言的鼓励效应

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每个教师鼓励学生都有独特的方式,无论如何,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达鼓励情绪或信息,都会为学生带去暖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例1:讲到“意识作用”时,学生认真讨论后,我开始让学生自由发言,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时我发现后排角落一个学生小心地举起了手,我马上让他发言,他站起来小声地说了声:“我认为错误的意识也不完全是坏事。”这时,我立即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目光,同时鼓励道:“好,这位同学提出了与大家不同的观点,那么让我们给他点掌声来听听他的理由,好吗?”看到我赞许的目光和其他同学的热烈掌声,他鼓起勇气大声说道:“我们应该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虽然阻碍了客观事物的发展,但可以让我们吸取教训,冷静反思,总结经验。古代的炼金术士虽然失败了,但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这真是一个非常有创意也很有道理的观点。如果没有教师鼓励的眼神,就不会有这位学生的镇定自若,我们就与一个有创意的回答失之交臂了。

当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笑靥粲然,点头嘉许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回应;学生答错了,教师也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二、肢体语言的(情感)调节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语言)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因此,教师的面部表情,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在传递非口语的信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显示出许多信息:奖赏、同意、反对等。好的面部表情能传达出真挚、诚恳、温暖,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表现出良好的行为;相反,面部表情也能显露出厌恶、嫌弃、烦恼,这些都会触发不良行为的发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形成和谐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感意识。

例2:讲到发展是硬道理时,首先描述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老师可以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引导学生:当讲到三军仪仗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我军最新式武器亮相时,几十万游行群众欢呼雀跃时,老师脸上激动的表情调节了学生平静的情绪,让学生激动不已。接着讨论南海问题:讲到越南侵占我南沙的部分岛屿,在我南海领域拥有超过1000多口油田,疯狂掠夺我南海石油资源时;讲到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于2009年3月10日正式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时,老师脸上义愤填膺的表情感染了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无比自豪,而且认识到建立一支强大海上力量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的真理性。

三、肢体语言的辅助效应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在重视有声语言运用的同时,还要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遇到激扬慷慨的议论时,配合鼓动性的手势,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侃侃而谈时,透过巧妙的肢体动作,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将学生带入“角色”中来,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3:讲到价值规律作用的时候,可以把整个市场比作是一个交响乐队,那么价值规律就好比是这个乐队的指挥棒,这时教师的手势马上化做一个指挥棒,为学生演奏这场交响乐。全班学生被老师的手势深深吸引的同时也更容易理解价值规律这一看不见的手。

例4:讲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我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让一位同学上来鉴别真伪。只见他拿起纸币看了看,然后用手摸了摸,最后又用手弹了弹。便说:“这张纸币是真的。”这样,不仅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是认识来源的理解。

四、肢体语言的亲和效应

学生较喜欢与他们亲近的老师,因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直接传达了师生间的沟通程度。故教师置身于学生中进行教学活动,比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使人更有接近的欲望。相反,当师生间距离被拉长,教师面临的沟通情境会呈现“单向”的情况,以致“剃头挑子一头热”。因此,政治教师若能有效控制课堂师生间的空间距离,就势必能够为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例5:在讲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引用媒体关于湖北荆州大学生群体(长江大学)以生命为代价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壮举的一篇报道:当天在打捞现场,大学生尸体被一根细绳拴着,浸泡在江中。而八凌公司打捞人员却索要36000元打捞费,还有300元烟酒和矿泉水费,中途为索钱曾两度中断打捞。那么你如何评价八凌公司的行为?学生们见到我走下讲台,讨论的激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有的学生认为:八凌公司的行为是对英雄的侮辱与亵渎,也是对人类道德底线的挑战;也有的同学认为:市场经济使得这些人利欲熏心、道德沦丧、价值观扭曲;还有的同学认为:那些挟尸要价者不仅要受到良心的谴责,更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为什么英雄群体和八凌公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沉闷的课堂开始活跃起来。这样,合理的身体接近,不但能显示出教师的亲近感,更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

结语

语言气氛 篇4

关键词:肢体语言,活跃气氛,提高效率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曾这样论述过:“肢体语言行为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 以便完成教学任务而言, 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通过研究发现课堂教学的效果82℅是通过老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实现的, 只有18%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达到的。由此可见, 富有变化、丰富多彩的非言语的肢体语言行为非常适合思想政治教学。

下面我就肢体语言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效应浅谈几点认识。

一、肢体语言的鼓励效应

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每个教师鼓励学生都有独特的方式, 无论如何, 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一个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达鼓励情绪或信息, 都会为学生带去暖流,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1:讲到“意识作用”时, 学生认真讨论后, 我开始让学生自由发言, 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而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时我发现后排角落一个学生小心地举起了手, 我马上让他发言, 他站起来小声地说了声:“我认为错误的意识也不完全是坏事。”这时, 我立即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目光, 同时鼓励道:“好, 这位同学提出了与大家不同的观点, 那么让我们给他点掌声来听听他的理由, 好吗?”看到我赞许的目光和其他同学的热烈掌声, 他鼓起勇气大声说道:“我们应该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失败是成功之母, 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虽然阻碍了客观事物的发展, , 但可以让我们吸取教训, 冷静反思, 总结经验。古代的炼金术士虽然失败了, 但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这真是一个非常有创意也很有道理的观点。如果没有教师鼓励的眼神, 就不会有这位学生的镇定自若, 我们就与一个有创意的回答失之交臂了。

二、肢体语言的情感调节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 (语言) 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因此, 教师的面部表情, 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例2:讲到发展是硬道理时, 首先描述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老师可以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引导学生:当讲到三军仪仗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时, 我军最新式武器亮相时, 几十万游行群众欢呼雀跃时, 老师脸上激动的表情调节了学生平静的情绪, 让学生激动不已。接着讨论南海问题:讲到越南侵占我南沙的部分岛屿, 在我南海领域拥有超过1000多口油田, 疯狂掠夺我南海石油资源时;讲到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 于2009年3月10日正式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时, 老师脸上义愤填膺的表情感染了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无比自豪, 而且认识到建立一支强大海上力量的重要性, , 进而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的正确性。

三、肢体语言的辅助效应

在教学的时候, 教师在重视有声语言运用的同时, 还要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 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遇到激扬慷慨的议论时, 配合鼓动性的手势, 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侃侃而谈时, 透过巧妙的肢体动作, 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从而将学生带入“角色”中来, 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例3:在讲解消费者如何消费时, 我以手辅助表演“顺手牵羊”, 在轻松的课堂气氛里, 我引申说:“顺手牵羊”是三十六计中捕捉战机的一种谋略, “顺手牵羊”属于三十六计中的“混战计”, 原本是说在完成主要作战目标的进程中, 顺手“捞一把”的意思, 即出现微小的漏洞, 也必须及时利用, 发现微小的利益也要力争。所以, 当同学们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 莫忘索要发票, 切记“顺手牵羊”, 保护自己应得的权益。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顺手牵羊, 并且举一家超市遇到消费者拿了商品没付钱而对其进行罚款, 被当地法院判定属非法得利, 要求其返还的事例, 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作为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对待问题有了分辨能力而且有鲜明的态度, 这不能不说是手势延伸的结果。

四、肢体语言的亲和效应

上一篇:蒙古绵羊论文下一篇: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