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气氛的调节

2024-10-15

历史课堂气氛的调节(共10篇)

历史课堂气氛的调节 篇1

活跃课堂气氛在高中历史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中很重要。因为高中学生较之小学、初中学生更具有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与老师之间更能进行语言、思想、情感的沟通。更需要课堂的活跃性和幽默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提升学生的激情,所以激情比方法更重要。所以改变古板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呢?我在教学的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仅供同仁借鉴。

一、了解学生,优化师生关系

情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师生之间只有心相通、情相融,课堂氛围才会和谐,教学效果才会更好。这就是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优化师生关系,是平时逐步培养起来的,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还要了解同教材有关的知识状况、生活经验、社会经历及思想情绪、思维组织力和思维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讨论、启发等手段,循循善诱。教师不能滥用权力,事事包办,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养分充足、长久扎根的土壤,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适时的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求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最大快乐莫过于自己发现问题,以及经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必要的指导、适当的点拨,学生自觉预习,以小组的形式交流信息,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知识,教师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凡是学生能经过独立思考而得到答案,教师绝不包办代替,而是积极引导。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体验一些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采用预习提问与小组竞赛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课前鼓励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预习学习内容。为使小组在课堂上获胜,学生想尽办法,拓宽知识面。有的上网查寻,有的翻阅资料,有的编制历史小报,有的编写历史歌谣,组内合作得到加强,这样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融入历史事件中观察思考,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判断、选择评价,以得出最佳答案。这样,不仅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究问题,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实践三观教育

历史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源于历史,以史为鉴,用于实践,服务社会。学习历史要加强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情感教育。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就是善于用人、敢于纳谏、虚怀若谷。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当今和谐社会,我们需要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别人的错误,在潜移默化中改正自身的错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是最好的三观教育的材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榜样,学生会扬起三观教育的激情。学习历史要与现实相结合,做到社会化、实用化,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既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又关注高考热点难点问题。从古代的毁林开荒到今天的退耕还林,从大跃进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从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到今天的全球一体化和地球村。我们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从历史的悲剧中领会和总结今天的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加快社会发展,让学生学以致用,从成就感和责任感中增加兴趣。

五、巧设疑,轻点破

讲解历史知识的手段可以戏剧化、生活化。比如;讲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滥发纸币,造成货币大量贬值。其危害性有多大?我就想到了一个脑筋急转弯:贝贝走在大街上,看见一根骨头和十元钱,贝贝要了骨头而没有要钱,为什么?有的同学马上就想到了:贝贝是条狗。答案不是唯一的,我要求同学们思考还有什么答案?我一边提问一边提醒:也就是说贝贝是人。这样,就有同学可以回答了。“钱是假币。”“对,还有呢?”肯定钱是不作用的,有了,民国时期滥发纸币,民国卷一钱不值。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授刮民脂民膏,人民身在水生火热之中。这样历史知识有机地和日常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同学们兴趣盎然,大胆地、积极地思考,效果非常好。

六、“换位思考”

实现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必须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障碍。为此,需要师生之间(尤其是教师)相互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和要求,尤其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换位思考”,进而围绕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的“换位思考”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一方进行思考,猜测和分析学生关注的主要是什么,可能存在什么问题,方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巧设“争议问题”,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问是为了追求答案的正确,忽略了思维过程的暴露,这就很难取得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效果。因为它掩盖和隐藏着潜在的教学问题,常常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掌握不了真正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如何有效地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成为师生互动的关键环节。

历史课堂气氛的调节 篇2

【关键词】 农村初中信息 教学课堂 气氛条件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90-01

0

农村地区基础条件薄弱,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尤其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由于先进的设备和教学工具的缺乏,学生获取信息技术时,要借助课堂教学来补充。所以,提升课堂教学气氛便是提升教学质量最为可行的办法。

一、目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学生在开学初期对于信息技术课有着极大的兴趣,主要是因为学生把信息技术课看成是紧张学习后的一项放松,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玩电脑的一堂课,同时,在机房里面能够玩到游戏。当学生上了几节课以后,会发现在课堂上不能玩游戏,同时,还要完成会一些学习任务,还要学习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很多。因为,信息技术课的成绩不记入到学生期末成绩, 学生更加不会重视,会出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浏览网页、聊天等现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变动态的课堂环境,灵活的开展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的灵动,不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整体实效性,计算机不仅能够用来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还能够方便生活,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二、调节教学课堂气氛的措施

(一)素材和例子来源于生活

信息技术课如果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看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学生一直也对这门课程的实用性有着质疑,农村学生因为对外界接触比较少,对于信息技术的知识了解也很少,感觉很多知识的学习和他们的关系不大, 所以,教学的时候多举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尽量接受和喜欢学生喜欢的东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学生所喜欢的元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课堂学习气氛也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也得到提高。比如,学生喜欢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教师就可以在讲解word演示文档的图片插入时,应用游戏中的图片作为示例图片, 在这节课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参与度特别高,不但完成的教学目标,学生还主动的探究怎么样能够让图面呈现动态画面,教师可以简单的引导学生如果换用其他的工具图面就能够呈现这个效果,让学生自己在课下研究幻灯片功能的使用。把学生喜欢的元素融入到课堂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探究新的开展延伸学习。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初中而言,本身的信息技术条件就不是很完善,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就不能够得以提高。因此,对于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教学观念的更新势在必行,信息技术要以日常的教学活动为中心,在激活课堂气氛的基础上提升其娱乐性,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学习Excel这课进行数据统计知识学习的时候,学生感觉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很枯燥,就是输入数据进行计算,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环节学生会有不同的感觉。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做一些数字游戏,比如有1到5五个数字,让学生随便组合其中的任意数字,让学生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求这五个数字的叠加答案和平均数以及求和,学生都能够一一计算,然后,让学生计算1到10十个数字,最后让学生计算1到50五十个数字,这时学生就会感觉计算很困难,那么,教师可以引入Excel表格计算法。因为现在讲的知识点和游戏的关联非常大,所以,学生听的非常认真,并且在学习中发现Excel表格的强大功能,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家庭生活中哪些能够用到这种叠加现象,有的学生说村口的超市可以把货物的单价和数量都统一记录到表格中,这样就不用计算器计算,减少人工输入数字的误差, 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所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师生之间互动交流

农村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以“为学生负责,对自己尊重”为原则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让课堂教学有质的飞越。因为,师生关系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气氛的调节意义重大,所以,教师要主动的和学生对话、交流以及情感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对有些教学策略的看法,这样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进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最优化的目的。重视师生关系,能够有效的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开展教学

农村学生在本性上都很淳朴,所以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更加的贴近生活,贴近生活中的事件。教师也可以开展合理的师生教学交流会议,一堂课的学习情况,学生是最有发言权,学生可以说出哪个环节自己比较喜欢,哪个环节自己感觉对课堂没有太大的帮助。农村学生直率的性格很容易说出问题的关键,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提升教学效果。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调整课堂气氛,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持课堂良好氛围,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通过情境教学的渗透,为信息的推进做出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学层次也得以深化,使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 参 考 文 献 ]

[1]何继军.浅谈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现象的思考[J].科学教育, 2011(02).

[2]司清清.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导刊, 2013 (0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气氛的调节 篇3

一、快乐导入, 活跃课堂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我们在讲授每一个新知识的初始阶段, 可以通过猜想、谜语、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 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快乐地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 成为“乐之者”。

二、自主探究, 活跃课堂教学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 教师讲得再好, 教学环节设计得再恰当, 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那也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揭示矛盾, 活跃课堂教学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 开始于好奇或者疑惑, 开始于认知冲突或矛盾。有矛盾才会有进步, 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然会寻找结症所在, 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 探求真理的愿望, 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四、创设情境, 活跃课堂教学

学习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 问题也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在教学中要充分创设情境, 设疑, 以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基础。学生通过提出问题, 再来解决问题, 使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形影相伴、携手共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和提出新的数学问题;这样,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密切联系,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具体施教过程中, 各种教学内容不能被割裂, 而应有机地联系起来, 面向整体全面的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 利于学生完整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建构。

2.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观念, 转换角色, 要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 做到充分相信学生, 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 依据教学目标, 设计可操作的活动, 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使其大胆去发现, “无拘无束”进入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探究的舞台上尽展身手。把“教数学”变成学生自主地“学数学”。

3.活动性原则。

教学中笔者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活动, 让学生通过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之美, 获取成功之喜。

4.激励性原则。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赏识教育, 不断给每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实施针对性的分层评价。

5.愉悦性原则。

面对思想并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 笔者每次上课时给予他们微笑, 尽量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小学生难免有不良的学习习惯, 对于教学工作者, 不能小题大做, 而应给他们营造一个愉悦的环境。

历史课堂气氛的调节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气氛调节;情境教学法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许多教学内容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许多的学生对高中的生物学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生物教学课堂气氛的调节,塑造出一种宽松、融洽、愉悦的课堂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气氛调节与塑造要以学生为主体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才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因此,在调节课堂氛围、塑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是主体和关键。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调节他们的学习气氛才是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调节课堂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氛围调节与塑造的方法

1.快乐学习法

从教育心理学来分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并且记忆深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容易忘记。比如:在讲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精心地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态问题制成学习小短片来播放,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进行思考、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记忆深刻。

2.自主学习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法,找到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完成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时候,生物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的预习,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发展、研究趋势等内容。在课堂讲述的时候用有趣的视频、图片等方式讲述达尔文等生物学家是怎样发现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展开谈论、联想,大胆地表达他们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的。即使有一些学生回答得不够专业或者是离经叛道,或者是异想天开,但是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课堂氛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普及。

3.对比学习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对于学习的内容有时展开有趣的对比,会很好地活跃课堂的气氛,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比如:在讲到基因和染色体变异时,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具体的方法是把人类的基因和染色体与其他生物的基因和染色体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性,还可以把普通的蔬菜水果与染色体变异产生的蔬菜水果进行客观对比,让学生领略生物科技的神奇与奥秘。

4.情境教学法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想要调节课堂气氛,进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视频、图片、语言等把学生带到课本中所要表达知识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比如: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源于他几十年在世界许多地方的游历和对于各个物种的精心研究。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在用情境教学法讲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历史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引领学生,让他们把自己当成是达尔文,回到他所在的年代进行全球的生物考察。在这次不平凡的旅程中去感受巴西和阿根廷的种植园,去感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牧场;去感受印度的辽阔和南非好望角的风暴。

5.师生互动法

在高中生物调节气氛的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师生互动法。师生互动法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的教学中进行广泛交流与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互信,塑造出良好的生物课堂学习氛围。在高中生物的课程中许多内容都是非常抽象和不易理解的。比如:细胞、基因、遗传、进化、人类生命活动、激素等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一定不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还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于生物课程学习的厌烦,导致高中生物课程教学陷入困境。所以,良好的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6.主旨关联教学法

所谓的主旨关联教学法就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紧紧地围绕它对学生进行启迪,让他们展开思考,尽可能多地把与主旨有关的内容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进行学习内容的趣味化压缩,调节课堂气氛。比如:以生物进化为主旨,探讨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基因、遗传、克隆等内容。通过主旨教学法可以把许多的内容进行关联化的讲述。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调节课堂气氛、塑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海芳.略谈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167-168.

[2]任宜君.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分析[J].考试周刊,2014(73):142.

历史课堂气氛的调节 篇5

一、不利于高中生物课堂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因素

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和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但在目前看来, 许多消极因素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氛围营造。

(一) 学生和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一些教师和学生忽视了课堂氛围的作用, 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只是一味地讲课, 一味地灌输, 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 不重视过程只看重结果, 这种情况导致高中生物课堂沉闷、乏味, 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 高中生物课堂总是充满着紧张和压迫感, 学生的自主性也受到限制, 教师过多地追求于知识的高速度、高容量传递, 高中生物课堂氛围的沉闷可想而知。

(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

就目前看来, 许多高中学校的生物课堂任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在传授知识时只是一味地灌输, 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逐渐消磨, 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最终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二、如何营造良好的高中生物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师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 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 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方法, 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认识到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意义, 从而重视对高中生物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时,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去挖掘知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很有帮助。

(二)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 让教师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置身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方法的优化,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能够调动课堂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学生即可在课外将课堂内容提前预习, 这样在课堂上遇到难点时, 学生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 对于教师的讲解也就容易接收, 而且在预习的时候, 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先标记下来, 留到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多了, 课堂氛围也就不至于沉闷了。

(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同时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课堂活跃起来。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中“细胞的分化”这一课时,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小组成员分工, 分别观察胚珠发育成种子, 子房发育成果实, 蝌蚪发育成青蛙等过程中, 细胞的变化过程, 然后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 并讨论总结出细胞分化的特点,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 总结出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让每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 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

(四) 利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课堂形式

多媒体作为现代科技的成果, 在诸多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多媒体逐步进入课堂, 给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 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营造轻松、丰富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有利于优化教学方式, 化抽象为具体, 突破教学重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中“染色体变异”这一课时, 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等特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 给学生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动态图和受染色体变异影响的生物图像, 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和认识染色体变异这一生物现象。多媒体的声音、图形、视频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五) 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 投入课堂教学, 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作为引导者, 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积极投入课堂教学, 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幽默风趣的教师其课堂也充满着欢乐, 而严肃不苟言笑的教师其课堂往往过于沉闷, 因此,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综合才能, 例如, 通过幽默生动的语言、形象夸张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课外知识等,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

三、总结

总而言之, 课堂氛围的调节和营造, 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应该重视课堂氛围营造, 共同努力, 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蔡琼枝.高中生物课堂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设计[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

[2]高云霞.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2.

历史课堂气氛的调节 篇6

1、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生物对于学生来说,其本质是很枯燥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沉闷无趣,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多为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结合不同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摆脱高中生物传统教学单一、枯燥、死板的现状,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呈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但是调节课堂氛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对于课堂气氛的调节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当然,教师也不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进行辅助,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自行设计自己的生物作品,让他们自己体验亲身操作的乐趣和体验自己努力带来成果的快感。如在讲解“酶受温度的影响”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通过自己的操作与观察,加深对实验的印象,带着兴趣进行学习,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置情境的方法来调节课堂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情境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设置教学游戏、模拟真实生活的情景或者案例等,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特定的情景,以保证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丰富课堂教学,调节课堂学习氛围。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分成若干小组,加强组内以及小组间的交流,保证学生自由发言和提问的时间。

2、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管理者,在活跃课堂氛围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平等的态度和真诚的关怀对待学生,这对促进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可以偶尔在教学课堂上使用一些方言、引用古语或者笑话,缓解学生紧张的气氛,还可以适当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讲到《植物向光性生长》时可以引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让学生展开想象,在讲到遗传时,可以引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进行描述,在讲到变异时,可以引用“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的俗语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要营造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气氛,帮助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积极互动,与学生打成一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对于教师和生物课程的好感度。

3、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环节,所以要更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成为教学的核心人物。高中生物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提起对生物的兴趣,这时如果教师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就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生物学习过程中来。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调节,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开展,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情绪要正确引导,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知识灌输,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充分具有趣味性,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满足学生的个人喜好,在保证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更具多样性和趣味性,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更加轻松的教学和学习。在营造良好的生物教学课堂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说,调节和营造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实现生物教学目标是有积极作用的。

在高中阶段,生物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特殊意义。生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是生物教学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革教学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教师还要转变个人传统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彩霞.略谈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气氛的调节与塑造[J].教研前言,2013(15):61.

[2]赵海芳.略谈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J].民主教学,2015(08):104-105.

历史课堂气氛的调节 篇7

一、课堂氛围的现实意义

自从新课改施行以来, 提倡对学生真正负责的呼声越来越高, 使学生从以往的“效仿—单一”的模式走向“探求—创新”, 而这正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行为心理学知识, 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更好地因势利导, 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充满激情, 思维更加活跃。怪诞心理学作为行为心理学下的一个特殊的分支, 对当下更加时尚、更加现代化的学生十分适用。

二、课堂氛围的改善方法

行为哲学认为, 人的行为是人在各自意识的指导之下主动自觉的行为。这些行为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反映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积极的态度。而意识与潜意识又有不同, 潜意识的不可推理性, 是和意识的最大区别。在课堂气氛中, 学生的潜意识行为占了绝大多数。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引导可以使课堂教育更加多姿多彩, 反之, 则可能产生负面的效果。在课堂的教学中, 课堂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全球最知名的学术出版物之一《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刊出了两项研究成果, 证明了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感觉和行为方式并不需要大费周折。在试验中, 纽约大学的约翰·巴格和他的同事们给了一些描写老年人的词语让一组参与者组合, 给了一些描写青壮年的词语让另外一组人组合, 完毕后, 发现组合老年人词语的一组, 在走同一段路的时间要长于第二组, 也就是说, 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单词就“增加”了他们的岁数, 结果他们就变得连走路都像老年人一样缓慢了。同样, 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的引导, 在板书中穿插正面的词语, 对学生无意识情绪的调动是有积极意义的。

1. 知其所想

首先, 我们应当了解目前学生最感兴趣的。因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成熟性;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 即迷茫性;对世界的好奇性等, 所以其对运气、幽默和超自然现象等不寻常领域有浓厚的兴趣。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使学生更加容易地进入到教材内容的情境中。理查德·怀斯曼认为, 暗示可以使人相信从未在其身上发生的事情, “专业骗子”能够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 只自信地说出一句话就让人们相信他们看到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且就在我们眼皮底下。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恰当的暗示, 可以使教学更加有效。如在讲解课文《山市》的时候, 我们将课件的背景做成与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国古典山水画, 字体采用楷书、隶书、行书等书法字体。整体界面古色古香, 布满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教师通过意味深长的诵读, 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一种状态, 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很有作用的。教师想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 就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这对师生能力的提高都是一种锻炼。

2. 观其所为

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学生奇怪的、不理智的行为而困恼, 不清楚学生的真实所想, 看不明白学生的真实或欺骗行为。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 出于青春期的表现欲望, 可能做出激发性的、不成熟的行为或者回答。理查德·怀斯曼在试验中证明, 一个轻轻的微笑或轻微的触摸就能决定我们在酒吧和餐厅会给服务生多少小费, 而商店里播放的音乐会偷偷地溜进我们的脑海, 并影响我们花钱的数量。所以, 一个包容协调的课堂氛围, 有助于学生扫除心理阻碍。教师应当运用诙谐幽默的言语、活泼的表情来适应学生的本体区别, 包容学生语言造成的谬误。也就是说老师的个人魅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对学生主体的认识, 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影响和引导, 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去,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深度掌握知识。

3. 激其所能

行为心理学对激发学生潜力的指导是有很大的意义的。20世纪40年代末期, 麦克里兰 (Mc Cleland) 等人系统地展开了成就动机的研究, 于1961年出版了《成就动机》, 其中, 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motive) 是指, 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例如, 某位教师如果经常性地在班级中讲, 男生适合理科, 女生适合文科, 到最后, 情况真的可能如此, 并且偏科的严重性会很大;反之, 教师如果说目前我们学的都是基础的知识, 男女生都应该学好, 结果发现, 该班级学生文理都很均衡, 各科目发展都良好。学生在课堂中应当体现自己的主体性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积极引导就起了很大的因素, 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同样, 教师应当给学生自我发挥的时间和空间, 适度地突出学生的作用, 顺水推舟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综上所述, 课堂氛围是优化教学的一个过程, 是完成教学目标、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课堂氛围的营造, 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人文的关怀, 在好的氛围之下, 达到激发学生智力、情感、创新能力等的综合性发展, 使其愉快地学习, 健康地成长。

摘要: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更加迅速快捷地掌握所学知识, 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充分体现教学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堂心理, 才能使讲解更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内化力。本文探讨了理查德·怀斯曼怪诞心理学的观点在课堂气氛调节中的运用。

关键词:课堂气氛,行为心理学,运用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怀斯曼.怪诞心理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历史课堂气氛的调节 篇8

1.课堂气氛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有情感,都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在情感因素的交织过程中,课堂气氛便形成了。课堂气氛对高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课堂气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 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而且在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 课堂气氛又会反作用于师生,对教师和学生的情绪产生一定影响,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让教师和学生更加积极,使教学效率有效提高,而恶劣的课堂气氛则很可能导致课堂氛围变得越来越糟, 甚至出现教学僵化的现象,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高中生物教师应采取相应办法,调节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规范的学习环境。

2.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氛围的调节方法

2.1坚持“以学生为本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高中,生物学习比较枯燥,并且有大量知识需要记忆因此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在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强调“以人为本”,即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基于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调节要符合当代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承认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进行教学,并恰当地对学生的情绪、思维等展开引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其中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主导者,自然会全身心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的课堂融入程度不好把握,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氛围随之改变。由于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与否对教师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优劣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应努力使课堂气 氛活跃起 来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变“苦学”为 “乐学”。

在高中, 生物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可以从不断创新和改变教学方法入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由于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实验,因此教师可以基于生物实验进行教学,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及课堂上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生物,进而更加配合教师教学,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再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烘托教学氛围,实现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在创设情境时,集图、文、声、音、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教师应合理运用。

2.3师生之间多互动 ,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从根本上看,课堂气氛是师生关系的一种体现,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课堂气氛才会更加和谐、融洽。因此,为了对高中生物课堂气氛有效调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 以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师生关系的构建。虽然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 但是受生物教学性质的影响,目前生物课堂上,学生的地位仍然比较被动,这便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大的交流空间,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方面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做学生的朋友,多了解、关爱学生,从而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好感,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3.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课堂气氛在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潜能的发挥及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只有在一个融洽、轻松、规范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才能保持良好心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成果的最优化。因此为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调节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气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虽然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与促进者,在课堂气氛营造和调节上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调节,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本文首先指出了课堂氛围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作用,其次提出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氛围调节的方法。

浅谈活跃历史课堂气氛 篇9

关键词:历史 课堂 气氛

在教育理念转型时期,古典的应试教育和单一教学目标今天还大量流行,那是因为他具有短期效应,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容易把学生培养成狭隘、自私、追名逐利的心态,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长期效应,有利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真正的成人成才,才是我们教育必须坚持、不懈追求、孜孜奋斗的方向。而活跃课堂气氛在高中历史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中亦为重要。因为高中学生较之于小学初中学生更具有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与老师之间更能进行语言、思想、情感的沟通。更需要课堂的活跃性和幽默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的激情、激情比方法更重要。所以改变古板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呢?我在教学的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供同仁借鉴。

一、精讲解、多联想

将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点借用一定的手段具体化、形象化、感情化、比如:讲鸦片战争影响的时候,讲到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比较复杂。,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图示来显示其关系: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政治经济政治经济完全行使主权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学们看这个图示象什么呀?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数学的交集。对,交集。政治和经济是相对独立的,但又紧紧交织在一起,所以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理解要抛弃两种错误观点:①中国社会变成一半是半殖民地一半是半封建社会。②中国社会变成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社会。不能把他们截然地分开。同学们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情绪活跃。还可以继续激发,放飞思绪,张扬想象。你们看还象什么?同学们想啊想……。老师提醒了:我们可不可以想象为两只手臂举着甜甜的红酒挽在一起?可以。那么他们就是……?新婚夫妻在喝交杯酒。同学们回答。象,同学们回答。政治和经济相对独立的部分就是新婚的妻子和丈夫,交集的部分就是他们的爱情,那我们共同为今天结为伉俪的新婚夫妻祝福,祝他们新婚愉快,百年好和,好吗?好!手臂挽在一起。还象什么?还象抗洪抢险前线的解放军战士们,手挽着手臂组成一道坚固不摧的人墙。团结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同学们情绪高涨了。继续深入,同学们你们看,他还象不象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既独立又交融,独立的是个体交融的是友情。象,好,就让我们的交集越来越大我们的友情越来越深。友谊万岁,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就这样启发诱导,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情绪。这节课肯定会出现一个小高潮。学生的思绪就象放飞的风筝,但线却要攥在老师的手里。

二、敢撒手、学生唱

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式要多样化、新鲜化。让学生多参与且主动参与到历史的教学和学习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撒手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探究、自主、合作性学习。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求新好奇的特点。比如:讲古代史两宋时期的文化,让同学了解了基础知识后,结合初中历史的讲解,请同学们自编自演一场宋朝人的市民生活场景剧,从中活灵活现,身临其景地领会和感受到两宋的文化水准:吃的有……穿的有………住的有……。用的有……。行的有……。从中感受宋文化的繁荣和在今天生活中的影子,找出与今天的差距。学生都有表现欲,参与度极高。敢于撒手,给学生一个展现的空间,并适时收网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重实践、三观扬

历史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源于历史,以史为鉴,用于实践,服务社会。学习历史要加强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情感教育。唐王李世明之所以有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就是善于用人、敢于纳谏、虚怀若谷。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用于感化我们的同学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需要我们以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心去融化别人的错误,那不是放纵而是原谅,在潜移默化中改正别人的错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是最好的三观教育的材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扬起三观教育的激情。学习历史要与现实相结合,做到社会化实用化。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学习历史关注社会,既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又关注高考热点难点问题。从古代的毁林开荒到今天的退耕还林,从大跃进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从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到今天的全球一体化和地球村。都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从历史的悲剧中去领会和总结今天的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加快社会发展。让学生学以致用,从成就感和责任感中去增加兴趣。

四、深挖掘、勤交错

把历史和各学科间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形成知识的框架化、综合化、网络化。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有:昔秦皇汉武,略书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在讲封建帝王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用一用,增加文采,活跃气氛。还有:在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时候,其路线图就用毛泽东站在陕北黄土高坡,感慨万千豪抒的《长征•七律》来表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豪迈的雄浑的诗歌朗诵中既增加对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的崇敬又生动的理解了长征路线:翻五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墙——走乌蒙取遵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师。除此之外,历史和地理,历史和政治,历史和物理,历史和化学,历史和数学,历史和外语都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课别之间的网络知识来带动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灵活运用。总之,历史不是老古董,历史不是木乃伊,历史不是孔夫子,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学习方法也是千变万化,历史就是要将“死”的历史知识讲活教活学活,以激发兴趣,挑动激情来活跃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气氛能够寓教于乐,乐中解惑,乐中求学,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能力,既愉悦了心境又获得了新知,不亦乐孚。

如何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气氛 篇10

一、导课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先导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历史课堂上所谓的开端, 就是我们常说的导课。导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感情, 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 这对于一堂课来说至关重要。具体来说, 教师要设计好的导入语, 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多看书、报、影视, 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设计导入语时才有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 掌握教材内容特点, 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入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 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 导入要切合学生实际。导课的方法很多, 如温故导课、激情导课、设疑导课、故事导课等等。不管用哪种方法, 只要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就是好方法。比如, 在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时, 我采用的导入方法是先用幻灯片展示几种美食, 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使他们迅速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关键

传统备课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但现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打破传统的信息传输渠道, 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 并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 从被动的学习情境中摆脱出来。要做到这一点, 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开放的思想, 要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 变为“宽广型”的教学观念。比如, 教学《中国的古代艺术》这一课, 讲到书法艺术的时候, 我先拿出课前让书法老师在卡片上用不同的字体写的“书法”二字, 然后让学生分组根据不同的卡片讨论这种字体的特点, 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 推导出结论, 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 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又养成了学生创造性掌握知识的习惯。整堂课在激烈、有序的氛围中度过。

三、表达沟通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表达沟通的技巧可以说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教学实践表明, 历史教师掌握、运用语言技艺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教学目的任务完成的质量。精心设计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教师语言, 有利于启发学生去思索、探求,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因而, 历史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理论水平外, 语言修养也必须具备。教师的语言应该扼要、清楚、达意, 不宜用含糊的字眼、词语, 声调及速度要合适, 要使学生听得清, 听得懂, 听得有趣。另外,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上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比如, 教师面部表情生动自然, 常带微笑, 可以使班级气氛和谐, 使学生感到亲切、鼓励。眼睛是重要的沟通器官, 常被称之为灵魂之窗, 所以教师的眼神可以传递出令学生警觉注意的讯息。所以, 我在课堂上经常环视所有学生, 注意每个学生的神情举止变化。当学生犯错的时候, 我用眼睛注视他的时间长一点, 他就意识到自己错了, 马上停止错误的动作, 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

四、有序的课堂管理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保证

教师在课堂上有教学与管理的双重任务, 优秀的教师往往又是优秀的课堂管理者。一堂好课, 不仅表现在讲授内容和结构的精心设计上, 而且表现在教师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上。在班级授课时, 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位具有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和不同情趣的学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进行管理, 从而在需要的多样性中求得平衡, 这是一门学问。要搞好历史课堂管理工作, 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 并运用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教师要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力求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上的学习活动, 使他们都有事可做, 课堂上秩序乱往往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或不知如何做。比如, 在讲完《专制下的启蒙》一课后, 作为对知识的小结,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表格, 让学生填写每个思想家的思想, 帮助学生对比记忆。我先让个别学生到黑板前填表, 这时其他学生也不能在下边看着, 而是在自己座位上做同样的练习, 这样课堂就会呈现一种人人思考学习的氛围。

此外, 教师还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如果学生长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 学生就会产生压抑、自卑心理, 以致用捣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这就不利于课堂的管理。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例如提问、板演板画时不要把目光老是集中在几个人的范围内, 而是要照顾多数学生。

五、情感感染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情感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 教师的教学如同舞台上的演员表演一样, 要求要用积极饱满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决不能刻板, 毫无表情, 一定善于表达情感, 否则, 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也会厌恶学习。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 要使课堂充满情感色彩, 教师必须要有情, 并在课堂教学中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接起来,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以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是因为, 教师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 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课堂出现某种心理气氛。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 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

总之, 课堂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课堂氛围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如何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

(责编张翼翔)

摘要: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体, 其中, 教师是引导者, 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 要想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达到教学的高效率, 课堂气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一篇:媒介报道下一篇:公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