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通用9篇)
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 篇1
建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探究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教师积极投身建构高效课堂行动中。本文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从高效课堂师生关系、课堂结构及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三方面探究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 课堂结构 教学评价
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简称高效课堂,也就是课堂教学不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高效地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是致力于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力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效课堂倡导的理念为“自主、合作、探究”,更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正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广。目前的高效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等较成熟的课堂模式。触动我们思考的是,历史课堂教学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历史学科呈现的知识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历史课堂教学旨在把这些凝固的知识抽出来,使之变成可感知与理解的知识。高效课堂模式是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体现,对于学生全方位地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高效课堂是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动态高效率课堂。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
建构历史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真正将学生从传统课堂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表问题分析的不同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才华,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才是历史课堂受益的群体。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课堂关系,从实施的过程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如今的历史高考科目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高,历史科目的学习讲求史论结合,也就是从史实中得出结论。在高效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到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时,我就布置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自学及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本的学习,让学生在课上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兴趣很浓,甚至拿来自己家中的一些老物件,以及网上下载的相关旧照片。在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既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参与课堂,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课堂在这方面具有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要以高效课堂结构为重点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要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的组织和管理。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在较短的时间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法、资料展示法等方法,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教学为例,教师课前播放影视剧《太平天国》片段,并提问:你所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有什么建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强烈愿望。
高效课堂有效性的第二个要素是空间要素。学习过程是一系列信息在大脑中处理、分类、加工的过程。教材中不同时代的历史大事件、众多思想家的学术思想等,如果仅凭教师的语言描绘或阅读抽象的教材,是无法再现或感受那种情境。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变静止、抽象、枯燥的内容为动态、生动可感的影像,调动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左右脑同时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在讲到必修1第四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间互评的教学步骤,完成:(1)《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度内容是什么?它的积极性、空想性和落后性分别体现为?(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从此次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3)从历史经验我们得出,政权的牢固是以农民稳定的为基础,从太平天国运动中,你对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有什么建议等问题的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得出学习成果,从而就成果和当课所学习的内容,讨论并发表意见。在一堂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开放、灵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经历初识-了解-分析-运用的过程,从问题中得到启发,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三、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多元化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成果的评价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在传统课堂里,主要以教师评价一种模式为主。高效课堂应该对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进行革新,把完善评价机制列入高效课堂建构的重要部分,充分凸显教育的评价功能。
在课上,高效课堂引入得分机制,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课上展示学案的学习成果,得分高的能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小组内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意识、探索意识。
新授课后,以高中历史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这一课的评价为例,首先学生自评是否深入探究教师的问题,掌握本课的学习的重难点。其次,提倡学生小组合作的组内和组间的互评。最后,教师基于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事实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凸显了教育的评价功能。
四、结语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革新,它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从观念、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间的对话、交流、互动合作共享的活动,实施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显莲.论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4(2).[2]潘韬.如何打造历史高效课堂[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2014(26).
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 篇2
一、教材:创造性运用, 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 处理教材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要实现高效教学, 教师更需要吃透教材, 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等情况, 并遵循课程标准, 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重组, 优化处理, 以增加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趣味性、适宜性, 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同样,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也需要创造性处理教材, 以便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提高教学效率。首先, 认真研读教材, 梳理教材, 浓缩提炼, 抓住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教学实际, 重组整合, 力求在有限时间得到最大效益。最后, 拓展延伸, 拉近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唤起学生兴趣, 使其动手动脑, 加深理解与感悟。如教学《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时, 虽然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较为贴近, 学习者有一定的学习与探究热情。但本课知识点较为繁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为了解决内容多与课时紧的教学矛盾, 更好地适应学生实际需求, 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做到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比如分析物质生活有关内容时, 以代表性服饰文化为教学重点与着手点, 建筑与饮食方面则有所弱化。这样, 避免了全盘套用、照本宣科。其次, 注意课堂与课外的沟通与延伸。比如引导学生自选课题, 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 再结合当地实际, 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 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 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与方法、资料收集与处理方法、研究成果展示方式等, 这也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 更凸显了教学者的主导地位。
二、课堂:启发式教学, 强化学习效率
历史课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发展,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与素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 这不是教师独自一人滔滔不绝地讲述与灌输所能达成的。因为即便教师自身思想与水平高, 课堂上教得好, 但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其中, 只是“被思考、被学习”, 那仍旧是教师的思想与理解, 而不能形成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因此,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是“播音员”, 陶醉于独自讲授, 而应该当当“主持人”, 带动氛围, 将“舞台”交给学生, 让学生参与其中, 自主探究, 自由讨论,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时, 链接史料《史记·秦始皇本记》, 引导学生说说“别黑白而定一尊”, “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这几句话的含义。继续诱导:你们平时都看过哪些有关中国古代皇帝的影视作品?最崇拜、最喜欢的皇帝是哪位?倘若所有条件都满足了, 大家是否愿意当皇帝呢?请说明原因。 (这是开放式问题, 答案不统一。学生畅所欲言, 积极主动地参与, 给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师:刚才不少同学过了把皇帝瘾, 那如果你们是汉武大帝, 能给我们讲讲自己的历史功绩吗? (给学生思考准备时间, 再角色扮演, 演说汉武帝强化皇权的决策与措施。) 而后要求学生自读第二小标题内容, 结合所给情境, 小组交流, 进一步探究君权与相权。 (情境:年初, 忽报十万余塞外敌军来犯中原, 面对如此危急形势, 皇帝召集众臣上朝商议对策。倘若此事出现于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时期, 各是怎样的决策运转机制?) 这样, 可让学生发现君权与相权问题, 深入探究:为何在中国古代要削弱相权?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时期是怎样加强皇权而削弱相权的?从而深刻地认识君权与相权的演变。
三、教学:艺术化处理, 构建高效课堂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够进行艺术化处理, 讲究语言艺术, 注重调控艺术, 教师会教得更舒心, 学生也会学得更开心, 教学效率自然高。
首先, 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历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包罗万象, 有社会风俗, 有政治军事, 有科学文化等。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若要达到最佳效益, 让学生乐于学习, 学有所获, 教师需要注意教学语言, 教得活泼生动, 引人入胜, 令人心旷神怡, 而不是照本宣科, 教得死板沉闷, 如催眠曲般, 使人昏昏欲睡。首先, 历史教学语言应严谨准确, 富有条理。其次, 语言应生动形象, 娓娓道来, 将抽象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 让人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达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目的。如讲述历史事件时, 重点描绘典型, 再现历史;分析历史人物时, 穿插有关故事, 活化人物形象;分析历史知识时, 可巧用谐音法, 幽默有趣;分析历史知识点的内在关系时, 可以巧打比方, 增添趣味性, 更具感染力,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如以两匹瘸着的马拉了一辆破车来类比洋务派、顽固派和清朝的相互关系, 说明它们有相同的本质。
另外, 把握课堂调控艺术:在高效历史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意课堂节奏, 灵活调控, 机智面对各种问题, 让课堂有序、动态生成。如灵活穿插运用提问、启发、猜想、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 让学习者处于积极思索的学习状态, 发挥智慧, 碰撞精彩, 推进教学。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方法探究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 方法途径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2-01
高效课堂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历史考试越来越灵活,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初中历史被人们称为“副科”、“小科”,而历史教学任务很重,课时安排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提倡高效课堂就很有必要。
一、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要创造高效的课堂,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熟悉历史课标,能够把握历史课标,更好的运用历史课标。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对考纲中注明的每章每节“清楚”,“明白”,“理解”,“掌握”“运用”熟记于心,知道每章每节在整个历史这条长河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其次要精心备课,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填图册内容,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目标、有目的、有需要、有释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动力
1.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逐渐改变 “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融入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语,用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在上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的时候,開始我就问学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谁建?”有的学生说是禹,有的说是秦始皇,等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我才开始讲新课。
2.利用多种手段复现历史,调动学生兴趣
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有目的地采用实物、图片、录像、投影、幻灯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复现历史,创设一定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或者让学生自己扮演历史角色,设计表演情境,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学生自己或班中的同学,使学生对历史角色产生了亲切感,对历史课就有了兴趣,课堂效果自然就好了。
3.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增长知识,又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后同学们自编了历史小情景剧:奴隶的命运;学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后学生课堂表演历史课本成语短剧《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和《毛遂自荐》等。
三、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如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答案的呈现等。好的学习方法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掌握了方法就拿到了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
体验历史,编写历史小短文。我设计过这样一道题目“假如你是半坡人或河姆渡人,简介一下你一天的生活、生产情况”。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发挥想象力,分组讨论完成,学生对这样的试题普遍感到很新鲜,对这些问题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真正“动”起来了,非常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讨论和研究活动。有许多学生描述得相当详尽、精彩,有个学生写道:“天亮了,我起来穿上野兽皮毛做成的衣服,从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出来。小狗朝我跑来我和它玩了一会儿,开始摩擦起火做早饭,用鱼纹彩陶盆把粟和蔬菜煮熟,还烤了一块鹿肉,好香啊!然后,带着尖尖的骨叉到河边插鱼……”这位学生把他利用什么工具,如何捕鱼,如何狩猎,写得合情合理,但又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有兴趣了,课堂效果会就会很好的。
四、建立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中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平时敢于怀疑一切,课堂上往往表现的沉默寡言,不愿发言。对此,我力求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力避课堂上的“一言堂”,更不让学生把我的讲课内容或见解当成是他们必须要接受的“权威”观点,限制学生思维的自由。在讲课中,对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学生随时发问;对于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错了允许重答;凡是学生知道的历史,我大胆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当小“老师”,尽量让学生自己来讲;凡是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尽量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思考;凡是让学生得出结论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正因为创设了这种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才感觉到教师和他们一起在学习,学生才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才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感,也就取得了理想的课堂效果。
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社会、学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反省、创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2]齐健《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3]雒启坤《中学历史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年)
[4]冯克诚《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篇4
后村中学
李秀叶。
课改不断更新,目前对高效课堂提的很响,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本人想从以下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活动或适当点拨为辅,以构建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的师生课堂关系。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是任何教师也无法代替的。所以说:教师要充分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好学生的各种活动,以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启迪学生们的智慧,活跃学生们的思维,给以足够的活动和学习时间,引导学生们认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自己等,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温馨,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之目的。
二、处理好学生“学会”与学生“会学”的关系,以达到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我们说: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激励回忆,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练习作业、课后反思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生的“学会”变成“会学”,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抓好的重要一环。
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最后,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四、创设情境的回顾,反思自己的教育与教学,以实现高效课堂。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对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出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把新课程理论内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在创设的有效教学行为中,突显的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中完成了历史的教育教学功能。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1、挖掘出全新的历史新课程价值取向
2、以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展开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感知入手,在过程中感悟历史,在激情中学以致用,进入历史学习的新境界
3、加强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如何正确处理好高效课堂,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新时期面对着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的实施,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言。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的心理。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所以教学要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来实现高效课。
4、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效课堂的实施,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高效课堂。
历史高效课堂 篇5
历史教研组 梁建忠
根据我校的整体安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历史组关于打造生本课堂的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制定计划(1—4 周)
1.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实施意见方案》和《高效课堂评价标准》,领会教学任务与明确教学要求。
2.学习“影响高效课堂因素”的理论成果,明确高效课堂的特征。3.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和个人教学改进措施。
二、选点实验,学习交流(5—13周)
(一)高效课堂组成
1.研究团队:赵志海、许建忠、梁建忠 2.实验教师:高一 赵健芳、马伟东
高二 段素英、杨艳利
(二)高效课堂人员分工 1.高一年级实验班级及学生层次 马伟东 班级 高一文科尖子班
赵健芳 班级 高一文科实验班 2.高二年级实验班级及学生层次
杨艳利 班级 高二文科尖子班 段素英 班级 高二文科实验班
3.所有名师都是指导教师,对课改进行全员指导、全程跟踪,在实施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进行课前指导,课后总结,为提高课堂效率出谋划策,并对练习设计,习题组合等工作给予指导。
4.所有未参加实验的教师以年级为单位全部参与,配合这四位教师搜集学情、整理资料、分析数据,总结经验、分析教训,最后写出心得体会。
(三)基本工作思路
以每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活动内容,以每周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解决每周教学中的问题为核心,以服务于课堂为宗旨,以提高教学成绩为根本目标。
(四)具体实施步骤 1.第五周 学习阶段
1)认真学习高考《考纲》和考试试题,了解高考特点,找出与高效课堂衔接的方法。
2)重新学习高效课堂理论,了解高效课堂教学特点和要求。2.第六周 了解教学现状阶段
1)教师教学现状透析,找出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 2)学生学习现状透析,归纳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
3)按照学校高效课堂量化标准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设置各阶段所用各类试题、各种内容。
3.实施实验阶段 1)第七周
高
一、高二各上一节研究课,总结反思,找出不足,重新修订教学方案。教研活动时,在名师指导下重选设计教学方案,预备下周上讨论课。
2)第八周
在名师的帮助下,一起总结讨论课。各组先总结,然后一起座谈、探讨,对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定共识。
3)第九周:
根据讨论结果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再上一节讨论课,并及时反思教学。
4)第十周:
针对课堂评价《教师量表》和《学生量表》,总结、讨论所上讨论课,比对两次讨论课的课堂效果,找出历史课堂的基本方案。讨论下阶段展示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环节及注意事项。
5)第十一周
上好展示课,并做好总结。6)第十二周
总结、回顾前几周的教研、教学活动,比照学校高效课堂的量化标准,分年级、分层次做好教学规划与安排,为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构建合理的适合校情的教学设想。
7)第十三周
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比和教学心得总结。
反复讨论,推出本学科高效课堂示范课的合适人选,展示前阶段教学的成果。
4.第十四周—十八周
1)高
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 篇6
摘要:多媒体教学目前在城市来说,已有过时之论,但是其在农村学校教学的运用才刚刚兴起。农村学校多媒体教育设施才逐渐普及,农村学校历史教师如何用好多媒体教学设施,实施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能、可为、可发展”,“让每个人都奋发有为”,“让每个人都体验发展的快乐”,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目前在城市来说,已有过时之论,但是其在农村学校教学的运用才刚刚兴起。农村学校多媒体教育设施才逐渐普及,农村学校历史教师如何用好多媒体教学设施,实施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能、可为、可发展”,“让每个人都奋发有为”,“让每个人都体验发展的快乐”,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近年我乡农村小学毕业生基本情况
农村初中接收的小学毕业生基础差,成绩低,能力弱。由于农村小学地处边远落后地区,教学设施设备落后,教师队伍素质与城关地区教师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农村教学质量不高。近几年来,我乡小学毕业升初中考试成绩如下:2010年语文人均分44.9,及格率25.8%,数学人均分35.6,及格率19.1%,英语(中心校)人均分43.76,及格率2.9%;2011年语文人均分40.27,及格率18.3%,数学人均分28.5,及格率9.4%,英语(中心校)人均分14.79,及格率0%;2012年语文人均分49.64,及格率38.29%,数学人均分46.66,及格率33.14%,英语(中心校)人均分45.37,及格率9.57%,近三年来我乡小学升初中综合成绩普遍较低。加上每年城关学校以民族班、特长班、女子班等名义要从农村录取一部分优秀学生(乡内前10名)到城关学校就读,农村中学接收的学生综合成绩比以上数据可能还要低一些;从近几年我乡小学毕业升学考试成绩来看,农村初中接收的小学毕业生基础差,成绩低,能力较弱。针对当时学生基础很差的情况,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肯定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于是我利用学校当时已有三个多媒体教室的优势,结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际,制作PPT多媒体课件,所有历史课程的教学,一律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就是针对目前农村中学学生这种现状,为了提高农村初中历史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开展实施的研究。
二、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的价值
1.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适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左右,初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具体、形象、声动的课堂教学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原理、定理。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直观形象的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满足学生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的探究精神,成为当前初中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
2.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农村教师目前大部分不能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会自己制作课件和制不出自己需要的理想课件的教师更多。这说明目前农村教师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能力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比较,教师能力发展严重滞后。教师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高效的、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课件,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能力发展的需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3.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是提高农村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就目前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来看,普遍低于城关学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师的原因,有学生的原因,更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但关键是老师和学生,具体一点就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果老师尽可能的用好的方法,使学生乐学,教学质量肯定会上升。那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无疑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
三、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及其特点
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是一种以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为核心和主线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能够参与,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其特点是让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参与并能体念参与教学过程的成功。
四、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
1.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理论依据之一是“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班级授课制)为前提,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形成性评价(反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提升。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与模式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尝试。
2.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之二是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基础,以塑造完美人生为目标,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认为学生发展的动力源于内在,学生学习是一种全身心融入的活动,是一种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发展过程,教育过程应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生动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认为学生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就是在于促使教育管理评价对象都“可能、可为、可发展”,在于“让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在于“让每个人都体验发展的快乐”。
五、多媒体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流程
1.导课:复习与新课有关联的旧知识或将要运用到的有关已学知识,导入课题。
2.自主学习:教师展示有关基础训练(训练应来源于课文,要简单,学生只要看书,就能会做,做到“人人可能”),学生自学,完成有关训练,整体把握本节课的梗概,知道大致内容,基本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
3.自习效果检查:抽学生(随机抽查或按顺序轮流,最好随机抽查,这样自学环节学生才有紧张感,避免轮流过的学生偷懒而不自学,同时教师应盯住那些仔细环节不认真的同学,抽他们回答问题,做到人人不敢偷懒。因为这是基础题,更应该抽那些后进生)回答有关问题,教师纠正、肯定、表扬与鼓励,让学生体念成功,让学生觉得“人人可为”。
4.教师展示有关图片和资料,继续深入探讨有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分析(个人与小组结合)。抽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教师或师生补充完善或小结,达到有关认识或情感的升华,达到本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教师结合课件和师生结合课件进行小结,整体把握本课所学内容。
6.课堂练习,教师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展示一定数量的题目,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学生与教师进行评价、订正。教师进行提醒、表扬、鼓励。巩固这一节课所学的有关知识。
7.课后作业。展示有关题目,让学生课后进行有关社会调查或完成有关学习任务,加深对本科某一问题的认识,也可以布置有关练习,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六、实施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的成效
1.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前后多次比较,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我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自我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
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与效果检查环节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在后面的学习中,课前能积极的进行预习,课中积极参与,课后主动巩固。加上课堂教学中,展示有关图片与文字资料,图文结合,加深了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保持。在学习中能积极思考和分析,充分发挥了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从完全接受性学习转向学会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潜能、活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得以激发。
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的开展带来了教师新的学习推力。为了更好的实施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制作好课堂教学课件,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更多的研究教材、教参,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把历史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
3.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通过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的开展,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逐步由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的服务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观念,力求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新型的真正民主平等的关系。
4.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教师进行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构建,拓宽历史教学角度,探索出人人参与、质量高效的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积极的思考与实践中找到了新的思路,体验到了自主发展的乐趣。
5.历史教育教学成绩提高。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开展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属。通过开展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所任教班级成绩进步明显。通过比较,2011级(4)班学生人均分占县比例从2012年89.75%提高到2014年119.94%,提高30.19个百分点;及格率占县比例从2012年68.72%提高到2014年160.02%,提高91.3个百分点;人均分和及格率名次由2012年的同级同类学校班级评比第7名和第9名均提升到2013年和2014年的第1名。2012级学生(三个班)2013年人均分占县比例116.31%,居全县中学学校综合评比第3名;及格率占县比例141.24%,居全县中学学校综合评比第2名,是我校历年来历史最好的成绩;2014年学生2012级两个班的人均分占县比例120.88%,及格率占县比例125.51%。
6.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成长。
通过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发展,在研究中不断成熟,教师的能力不断增强,也得到同行和教育部门的肯定。被评为县2013年、2014年优秀教师,获得2013年教学技能大赛县一等奖、州三等奖,获得县第三届(2013年)教学能手,2014年州级骨干教师,2013年、2014年县中考研讨会历史学科主讲教师,被县教育局聘为初中历史兼职教研员。
七、实施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的意义
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的一些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模式不仅适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也适用其他学科的教学,尤其适用于学习基础水平差、成绩落后的学生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超越,是实施农村初中多媒体历史高效课堂的实践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 篇7
1. 目标多元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明确、具体、层次清晰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要心中有“纲”,即要积极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因为“历史乃人生之记载”,对人的发展而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于能力和知识而言更应受到重视;对历史教学而言,遵循此目标才能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更好地综合起来。例如我在制定《美苏争锋》这课目标时,除了考虑知识能力等目标外,更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目标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史实及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美苏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了解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从而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2. 自学反馈
自学包括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自学讨论。“自学讨论”,即在教师辅导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议论合作等手段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们第一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允许不同观点、不同声音的存在;第二,学生讨论时时间一定要有保证,有时甚至需要事前给学生查阅资料的时间,即学生应有一定相关知识的储备;第三,加强学生自学方法的引导,注重调动学生全部的心智主动地参与,自主地发展;第四,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活动,并力求成为自学活动的指导调控者和学生活力的激发者,改变教师是“闲人”的错误认识。
3. 问题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自学反馈的基础上,敏锐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尽可能利用语言情境、影像情境等设疑。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高度。问题的设计更需要直观形象的有力支持,要力求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式缩短学生与历史、与教材的距离,架起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桥梁。如在学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扮演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历史人物,围绕“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这样的情境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体现了历史的生动。
4. 艺术精讲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并非排斥教师的“讲”,而是对“讲”提出了更艺术更科学化的要求。所谓的“艺术精讲”,是指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精讲点拨。讲那些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后仍然惑而不解的问题,讲教材的重难点。第二,要艺术讲授。教师要特别讲究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做到戏剧般地、妙趣横生式地讲解;第三,要结合时事。司马迁言:述往事,思来者。历史教学为现实服务的根本使命,决定了主体探究性的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和特征就是关注和思考社会现实的重大问题,或者说是焦点和热点问题。
5. 课堂拓展
主体探究性的课堂教学应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要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有打破沉闷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胆识,不断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因为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我们应本着“知行统一”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地由课内走向课外,走进生活,走进真实的历史,感悟历史的“真实”,从而实现课内与课外历史课程学习的有效结合。结合具体课堂,我们可设计灵活多样的“探究性作业”,如历史博物馆的学习参观;历史遗址和遗迹的考察调查;历史资料和图书的查阅摘抄;历史人物的专访;历史文物的绘制仿制;历史小报的编辑出版;历史资料片的观看;网络资料的查阅……种种拓展作业,使历史学习的天地变得异常广阔和充满生气,学生的学习能力必定会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这种高度关注学生个体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开发学生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体现“关注个体生命质量”的课程理念并充分彰显当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活力和高效。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侧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接受学习的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可采用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历史教学过程作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的双边互动交流的过程,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篇8
【关键词】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规范化办学逐渐深入的今天,如何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尤其是高考仍被人们深度关注的今天,如何适应新课程下的高考?本文就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同行。
一、什么是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
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指在预定的时间内,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艰巨任务。打造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能力培养上,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尤其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要吃透教材与课标。一节课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教师是否吃透了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组织教学和高考命题的指挥棒,只有紧扣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知识和能力,新课程标准下则要求通过合适的方法、不同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要编好学案。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就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成“乐学、活学、易学、会学。”
(三)要了解学情。无论是在学案的编写上,还是在课前的准備上,还是在课中的讲解上,一定要了解学情。比如每节课上课前,一定要检查或抽查学生的学案。一方面是督促学生要认真完成学案上的内容,同时要了解学生每道题的做题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只有这样,你在课前任务的分配上和课中的点拨,讲解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四)课前要认真备课,课上要灵活应变。课堂上瞬息万变,学生不一定会问到什么问题。这就要求课前老师必须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学生提出的问题弄得手忙脚乱,不知所云。同时要求老师要又灵活的应变能力,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既要小心地呵护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又要能够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去探究,而不至于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对细枝末节问题的扯皮中。
三、优质高效历史课堂模式初探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学校也在努力,我们历史学科也在探索适合我们本学科的高效课堂模式,现将我们摸索的模式和最初设想介绍给大家。
(一)预习。预习主要是在课下完成。学生可以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等各种方式,完成预习内容。预习很重要,预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展示是否精彩和课堂是否有效率,预习的差距也决定了成绩的差距,所以要给学生讲到预习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通过检查或抽查督促学生预习的完成。
(二)展示。展示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将展示内容写在黑板上。之所以要利用课间十分钟,是因为如果学生上课后才将展示内容写在黑板上,将会占用不少时间,往往会出现每节课都讲不完,每节课都拖堂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在每节课之前,提前把任务分给各组。第二个环节:上课后前5分钟,通过抽查或提问的方式,检查上节课的复习情况和本节课的预习情况。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和预习时要有意记忆。第三个环节:各组学生代表对展示内容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质疑,老师及时点拨。这个环节大概需要20-25分钟,也是整个环节最精彩的部分。这个环节最能锻炼学生胆量,最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这个环节,展示学生只有在预习充分地的情况下才能展示精彩,其他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讲的情况下才能提出质疑。当然这个环节对老师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因为学生在展示和质疑时,什么问题都有可能提出,什么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教师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点拨才能及时,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指点迷津,拨云见雾的作用。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同时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课堂小节能使整节课知识网络化,体系化,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记忆。当堂检测能起到巩固和检查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做到及时纠正。
当堂检测能起到巩固和检查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做到及时纠正。这就是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模式。当然,针对历史学科,尤其是在新课程下专题体例,我们除了每节课要求学生将课文内容问题化,网络化外,我们还非常重视单元小结,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分为基础测试和能力测试。基础测试主要是将单元内容问题化,然后检测基础知识的落实。能力测试主要是出一些立意高的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找寻信息,提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燕,赵牛新,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国科教研究杂志,2014年第12期;
[2]马永华,赵海涛,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中国教育学刊,2015第4期;
[3]王甜甜,齐海岩,刘志成;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8期;
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 篇9
摘要: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让学生在通读历史的角度上真正地做到了解历史,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建构高中历史教学高校课堂进行简析。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历史无论是老师的教学重点还是实际教学内容,都基本上完全侧重于重点历史时间节点的信息记忆为主,即便是学生有主动接触历史信息的兴趣和愿望,都会被繁重的课业压力所影响,从而并不能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兴趣。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尤其是当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推出之后,高中历史教学无论从方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呈现出较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高中生的历史素养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在实际培养高中生历史素养时,教师需要站在高考的视角,解析历史课程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选择新颖的教学视角命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突破传统表达形式,进而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有益成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人类前行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历史信息的存在帮助人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分析和解读不同人文环境下信息的价值,真正地让人做到“以史为鉴”。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举措。
其一,以尊重历史的态度来确定学生的“唯物史观”。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历史事实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对于已经“盖棺定论”的历史事件人们的视角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是对于那些仍然缺乏有利证据的历史信息如何进行解读就显得比较棘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相关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站在尊重历史的角度上帮助学生解读历史信息。《历史》必修1(人教版,下同)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对于首次以农民起义性质为主的中央集权压迫行为进行了解读,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种起义行为是必须持否定态度的,但是在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上来分析,打破封建阶级的压迫又必须予以肯定,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而且还要肯定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有些信息必须要高度重视,有些信息则需要借助历史资料来进行进一步考证,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是正常的,毕竟站在不同的视角上对历史信息的认知的确存在着的偏差,但是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的是,在没有历史佐证的前提下,不能杜撰、捏造历史,这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态度。
其二,以正确的世界观来确定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在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而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在当下这种和平环境中,尤其是在这些新生代年轻人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很难真正地理解战争的残酷性,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借助历史信息建立一个对比性极强的社会信息环境。《历史》必修2的《开辟新航路》一课中,阐述了哥伦布为了资本主义实现有效扩张,达到资本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航海活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明确哥伦布通过航海行为为社会环境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资源有效利用迅速崛起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可能对于高中生来说比较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这样老师就可以将其与基本上同时期的郑和下西洋进行横向对比,一个是以掠夺为目的的肆意扩张,一个是以开辟远洋航路为目的的官方外交行为,其对南洋地区、非洲地区所造成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极为直观且生动的对比,能够鼓励学生在饱满的家国情怀中去解读、认知历史,或许才是对历史信息的尊重。
其三,以精准的判断能力来确定学生的“时空观念”。不可置否的是,由于有些历史信息的确同现代社会太过遥远,学生要想仔细解读的确要完成很多历史事件的具体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秩序,而且还要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做好课外信息的补充与交流。忠实于教材,挖掘出隐藏信息后,就要联系教材内容,当然,教材内容不仅学生要熟记,老师也要有一个精准的实践节点判定,历史知识要点需要测评的的确不少。比如说,《历史》必修3中有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题: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樗夭模?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诗经》B.《离骚》
C.《马拉之死》D.《老人与海》
在这个简单例题的背后,是学生需要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有精准的认识,而这些备选内容中不仅涵盖了中国史,还有世界史,不仅有史学还有文学范畴的相关信息与内容,这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的把握与了解的检验是极为明确的。解析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必须要明白四个备选项都是代表了历史不同时间、空间概念上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和出现的,尤其是其所统属的流派到底如何界定必须要有明确的了解和分析。没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根本不可能灵活自如地完成这个简单的例题。
综上所述,学习历史、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知历史,在高中阶段鼓励学生掌握历史核心素养来分析历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灵巧的历史信息解读能力,更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做出积极贡献。或许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历史信息仅仅是一个个的时间碎片,但是对于未来的高校生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体系建设来说,正史清源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历史内容基本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孙敦顺.锐意创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J].成才之路,2014年15期.[2]周洪琴.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J].时代教育,2014年10期.[3]徐晓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中国教师,2014年16期.作者简介:
【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究】推荐阅读:
课改下的历史高效课堂05-19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05-24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07-26
感悟历史课堂高效教学05-13
营造高效历史课堂论文08-27
打造历史复习高效课堂08-30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11-17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11-08
初三历史教学的高效性09-09
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