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共12篇)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1
综观我们目前的历史课堂, 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教学成效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 这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虽然新课改实行了那么多年, 但部分教师教学方式的陈旧、评价制度单一性和片面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偏见等众多因素, 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从而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什么是高效的历史课堂?教育专家于友西认为, “高效课堂本质应该是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 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 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 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 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高效课堂的‘高效’不以学生一时的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 也不仅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学投入之间的比值, 应该以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依据, 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标准。”
随着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以及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低效情况必将逐渐减少。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大的维度, 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历史课程标准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重视政治教育的层面, 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强调“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要求对多元文明成果加以理解与尊重, 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在一起。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规定, 使师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目标要求更加明确, 既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也有利于历史教师教学的实施。那么, 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充分预设, 动态生成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卡壳”现象, 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还答不出来, 究其原因是没有备好课。有的教师完全照搬教参、教案资料, 有的甚至是上完课之后再备课, 备课变成“补”课……虽然备课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 但真正备好课, 充分预设教学环节和过程, 是动态生成精彩课堂的关键。备好课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要处理好教材
教师要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 融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针对学生特点, 把一个个教学内容变“活”, 使之更生动、形象, 让学生乐于接受。
2. 要优化教法
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 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设计、加工, 努力克服教学组织形式的模式化, 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好教材,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由此, 可形成一些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如合作学习适宜性策略、问题引导策略等。
3. 要充分预设, 完善教案
备课是一个过程, 它需要教师不断思考, 不断收集资料, 不断积累创新。要使课堂生成精彩, 教师备课时要预设到位, 这种预设往往需要教师教学前不断推敲、不断完善、不断更新教学设计, 才有可能形成日臻完善的教案。
二、启发诱导, 激活思维
教师的课堂讲解必须具有启发性, 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启发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教师提出问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须精心设计, 并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第二, 问题要明确, 难易要适度;第三,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起求知欲望。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手段, 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 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展示在他们面前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如在学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后, 我通过问题设计挖掘教材的深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问题主要有:唐朝前期政治清明, 生产发展, 因而社会安定, 国力强盛, 历史上称之为什么?而到唐玄宗天宝年间, 出现了怎样的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有哪些?上述危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它为什么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又是什么事件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唐朝灭亡的根源和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段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样安排教学, 既保持了学生思维的深入, 又加强了学生对唐朝“强盛—衰弱—瓦解—灭亡”这段历史的学习,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深层思维的能力。
三、分清主次, 精讲重点
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 有引言、大字、小字、插图、原始材料、表格图示等, 奢望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现实的, 所以, 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就要分清主次, 去繁求简, 抓住重点, 进行精讲, 不能贪多求全。在讲解中, 还要围绕重要的知识点, 逐句进行分析, 适当设问质疑, 激活学生思维, 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如《鸦片战争》一节全文插图有八幅, 这就要求教师有选择地加以应用,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理解史实:哪些插图生动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力量和决心?哪些插图反映了英国的侵略本质?哪些插图可看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样, 既生动又深刻, 若利用得当, 效果是显著的。
四、适时引导, 优化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课堂讨论, 可以确保讨论的方向性, 使讨论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因而教师要适时引导讨论, 有效监控、管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行为和反应, 不要让学生的讨论偏离讨论主题, 课堂讨论要始终围绕实现讨论的目标来进行。当学生的讨论有偏离讨论主题的迹象时, 要及时加以指导或引导, 使讨论回归到讨论主题上来。
如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的授课中, 我提出以下讨论议题: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实质是什么?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出实质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结论, 之后提出讨论议题如下:五代之后的北宋政权的建立者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来加强中央集权与五代的更替有什么关系?这样做给北宋造成怎样的局面?在学生对教材知识有了一些理性认识之后通过对这两个小议题的讨论能够得出如下结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方式的直接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对地方的财政、军事的控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地方权力, 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形成。但是这样做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但是给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伏笔, 出现国强但屡战屡败的奇怪现象。这样的议题可以说是对教材的深度探讨。历史兴衰有其内在联系, 只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深化与挖掘这些内在联系, 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才能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
打造高效课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能够克服传统历史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端,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增强学生分析史料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这一研究, 不仅使减负增效教学和历史学科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而且探索了具体的途径, 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邓涛主编.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冯一下.史料、史实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8 (6) .
[4]柏晓芸.预习、合作、辩论、拓展——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四部曲.中学教学参考, 2009 (36) .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2
系统分类:教学反思
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怎样改革历史教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高考历史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二备目标,即明确教学目标;三备教材,即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四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中学历史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古今中外,内容相当丰富,历史教材是整个历史过程的高度浓缩。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要改变历史教学过程中那种按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背景)、经过、意义、影响、评价等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平铺直叙、全面出击,效率可想而知。教师应该“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即紧紧抓住教学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述鸦片战争这一章节,要针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这两个重点,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以鸦片战争开始为标志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着重点是对课文重点的阐释,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
三、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高中文科学生的复习课,应讲求质量,尤其应切忌面面俱到。
四、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浅谈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3
著名科学家严济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课是一种科学的演说,教学是一门表现的艺术……”若要体现教学的艺术化,就要进行艺术化的教学,特别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不是简单机械的,而是艺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复杂劳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改,我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有几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加强“学情”研究,以学生发展为需要
有效教学要求我们彻底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历史课堂的高效必须是学生“学”的学的高效。传统的教法和学法要进行彻底的“革命”,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要转变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学”,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情”的研究,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上备课、上课。充分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1、抓好课前预习,认真了解“学情”。预习是学习的起点,除了起到“先学”的作用外,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据此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
2、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显得冗长繁多,难以实现。
其次,要发挥多样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中学历史教学担负着对学生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的任务,如何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电影、录像、电视、投影、录音、幻灯等现代电教媒体综合、有效地引入课堂,实现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创设情景,再现历史场面,激发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好这一方法可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产生,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历史科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第三、历史课堂教学要做到“趣、细、新、实”。
课堂教学活动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个历史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历史课内容繁多,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涉及面较广,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讲解课文,让学生在45分钟内领会教学意图,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观看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以及自己的实践,我觉得,要教好一堂课,作为教师,应该在趣、细、新、实四字上下苦功夫。每一堂课基本上本着四个字的要求。
一、提出问题要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是指两方面而言,一是教师的教法,特别是语言要有“趣”,提的问题有“趣”。二是对学生来说,要使之从内心对老师所说的话,所提的问题感到有趣,从而引起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教师怎样讲课才有趣呢?比如一堂新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分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就要使学生对新课立即产生兴趣。
二、注重细节。这里不仅指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还包括每一个学生的反映,时时关注每个层次学生的反映,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行为,以达到高效教学。
三、教学方法要新。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即使不同版本的课本,教学内容仍是固定的,所以只有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平时多关注学生,多总结反思,多学习优秀教师,就会总结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其中融入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更利于“时尚”的学生们接受。
第四、教师懂得“放手”,真正实现高效学习
一节历史课下来,经常会听到有老师抱怨,“学生不配合”、“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等。究其原因,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敢放手,对学生不放心,总是以教师自己的说教代替学生的探究,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事不关已”的认识和“树下等枣”的习惯,教师再辛苦也博不到学生的认可,别说配合了。
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在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抛弃传统课堂的“不信任文化”,让“不放心”“不放手”变学生为“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往往在教师的“放心”和“放手”过程中还会生成新的问题或观点,实现自己的高效学习。我在八上《辛亥革命》一课处理难点问题“辛亥革命的成败”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学生在辩论中除了得到“成”和“败”的结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如果孙中山不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辛亥革命是不是成功了,而没有失败的一面?”这个问题提出的非常好,我当即表扬了这个同学。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最终落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否完成”这个革命目的上,真正到达了问题讨论的实质,揭示了问题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在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敢于对历史事实进行假设,是学生辩证思维的突破,突破了历史遗存,突破了书本的禁锢,是“开放”课堂的结果。
总之,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功夫下在课前,组织落实放在课中。备课不是单纯地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而必须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材、理解教材,仔细推敲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要做到高效严密,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在目标的检测上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4
一、知己知彼, 准备很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容易忽略准备工作, 导致课堂上超出自己的预料出现很多问题, 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学生的了解, 到备课的资料, 再到课堂的把控等这些都要精心安排布局, 确保自己教授的内容被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1.加强师生交流。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准备阶段, 要提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 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工作。 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与学生做好沟通和交流, 把握好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教课过程中, 处处才能心中有数, 步步可以稳扎稳打。
2.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可以说是教学准备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 没有充分准备, 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把握不住, 导致教学的混乱。 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水平, 制订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获益。
3.把控好课堂进度。
把控好课堂的进度很重要。 历史教师只有把控好课堂的进度, 才能发挥自身作用, 引导学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承前启后, 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历史事件的高度统一, 而且要巧妙地留有余地, 让学生有更大发挥空间。
二、活学活用, 能力是关键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接受的都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法, 对于历史知识死记硬背, 仅仅是用来应对考试而已。 这种方式虽然历来饱受诟病, 但是的确面对中考的压力很多师生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换汤不换药”, 课堂形式虽有所变化, 但是方向还是应试。 而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却不仅仅是以考试为重心, 重点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
1.认识历史, 明确思路。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老师对于教案的研究可谓竭尽全力, 但是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就是历史是什么, 让中学生理解历史并对历史产生兴趣, 肯定是要让他们知道历史是什么, 学习历史的目的和价值在什么地方。 如果明确了这个思路, 那么在教案的编写, 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再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样就能取得“活学”的效果。
2.运用历史, 联系实际。
很多人都会觉得学习古代史, 距离我们很遥远, 联系不到实际生活, 无法做到“活用”, 其实这是不对的。 不论我们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都是与当今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 例如巴以冲突就可以追溯到世界古代史, 而我们阅读的那些古诗, 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都牵涉唐朝的安史之乱。 部分教师无法做到联系实际, 就是因为自己的知识面过于狭窄, 今后仍然要加强学习。 学习历史就是要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当今世界, 当今的很多现象, 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 这样就会便于我们认识世界。 所以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 教师应该发挥历史这门学科的优势, 利用具体事件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知识体系, 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模仿这种思路, 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摸索出适合自己记忆和掌握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结合, 提升能力
1.多媒体工具的课堂运用。
多媒体技术集图像、音乐、视频等于一身,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也被广泛运用。 曾经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保留大量图片和录像,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合理运用多媒体工具, 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当时历史事件的影响。 例如南京大屠杀, 目前就有很多影像资料, 在教学中可以插播一两段视频, 就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段苦难的岁月,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适当开展社会活动。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也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历史遗迹, 然后让学生现场当解说员, 将历史遗迹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而且回来后再让学生一起沟通交流, 写一些感想等, 这样更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让学生接触历史的真实感, 提高对于历史的兴趣。
总之, 历史并非像某些学生所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 简单死记一些内容只能应付考试, 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的增强都是无益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利用好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益。
参考文献
[1]贾顺姬.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 2015 (13) :99.
[2]唐雯.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研究[J].新课程 (中学) , 2015, 6:80-81.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5
甘肃临泽三中 蒋丽娟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线教师最欠缺的并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责任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因此,历史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研究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成为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必做的功课。“教学案”情景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成为我们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的载体。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希腊人普鲁塔戈在3000年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让我们点燃这个火把,给历史课堂注入“活水”,让沉闷的课堂变的更加鲜活四溢。我们实验中学就是在这次课改中崭露头角,探索出了高效的课堂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一、端正思想,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
1.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课堂上最大的实际是学情(把握学生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情出发。学情就是命令,教情要服从于学情,即“每一颗子弹要在没有死的敌人头上开枪”。要想把握学情老师就要走到学生中去,课前预习,是传统教学的产物,要取消,应把预习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自我探究、自己解决,使学生暴露真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情。
2.使用问题教学论(教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教)。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能力,没有问题的课堂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很顺畅的课堂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学生的问题错误是教学的最好资源,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学会踢球,教师要学会让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兵教兵)。如:我在教《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课时,学生在回答“维新派要求“变”的是什么?”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是:“变的是救国的方法”。我对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反驳,而是给其他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在争论中,通过比较,巧妙的给出了答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教师要做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最好的教法就是不教”,这与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是一致的: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少。老师全过程在导,学生在全过程学,自然讲的时间就少,内容就精,学生实践的机会就越多,能力自然就越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靠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在教学中不让学生犯错是教师的错,不发现学生的错是教师的错、不用学生的错是教师的错、不引导学生有效解决学生的错还是老师的错,总之,不面对学生错误就是老师的错。
3.大胆使用学生尝试论(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不能扼杀)。
每个人都有尝识的意识,怎样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尝试学生才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中国学生模仿力强而外国学生创新力强。愿意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尝试,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自我尝试、自我探究、自我解脱、自己读有自己的感悟,因此,我们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把实践权还给学生、把尝试权还给学生。
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
在历史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是要改变课堂上不和谐的因素,让课堂变得和谐起来,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一言以蔽之,就是使我们的课堂“高效”起来。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紧紧围绕着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按照教师最有效的“自学指导”所进行的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所谓“后教”,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在“先学”基础上,就不会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探究、相互实践、相互学习;所谓“当堂训练”,就是在课堂上,学生为了全面检测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情况,按照教师的训练指导要求所进行的进一步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像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在编写学案时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完成,课上检查。从而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看书做答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同时,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创新空间是很大的,比如探究题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出现,也可以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如在《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
1.为什么有那么多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绝《马关条约》的同时要求变法?他们要求“变”的是什么? 2.依据内容,逐条分析变法的影响。变法有利于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变法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同时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3.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何“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4.戊戌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为什么还会失败?
以上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的形式完成。所谓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一般先是通过交流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后经过讨论达成集体共识;讨论的过程又重在合作,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最多不超过三个问题。处理这部分,一般是老师提供相关问题的情景材料、图片等,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探究,找出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当堂训练: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等。训练题的设计,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是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检查。选做题属于拓展延伸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注意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在完成这一部分时,注意异组间的交换批阅,小组长收发学案,公布所批学案的等级,并发动组员对错误进行纠正改错,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作弊的现象,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三、高效、紧张、有序是和谐课堂三个基本特征 和谐课堂必然是高效的,高效是和谐课堂的目标。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呢?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津津乐道,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竭尽全力,学生纹丝不动,教师尽情表演,学生无意观赏,显然,这样的课堂是不可能高效的。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不主动,不积极,欠自觉,不发自内心求索,没有了自己个性的张扬,没有学习目标的限制,没有方法的指点,可听可不听,可看可不看,效果自然不佳。相反,如果课堂上能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反复实践,也就是要创设一个让学生能主动自觉学习的课堂,能够使学生学习高度投入,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习质量。也就是要创设一个“紧张”的,课堂,只有真正“紧张”的课堂才能“高效”。紧张,不等于慌张,不是畏惧、害怕、胆怯,而是为了完成某个使命而不懈的努力,即全力以赴,心无旁鹜,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心求学,主动求索。只有这样,学业才精,德行才成。而这种“紧张”求学的过程,可能是枯燥的,烦闷的,痛苦的。但,事实上,如果不“紧张”,就不经历可能经历对事情的认知过程,就不可能取得成绩的。我们认为,“没有课堂的紧张,哪里会有课后的轻松?”有序不是次序,而是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的序。不是“先—再—接着—最后”,不是一般的次序,而是精心安排、深思熟虑的结果:谁先出场,谁先回答,谁先干什么,都需要策划。长期以来的“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是严重违背人们认识规律,这种教学就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就是逼着我们的学生跟着老师转,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就是一切听“老师”的,就是“唯师独尊”,就是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让学生做听众,做看客,就是教师为完成任务而教学,而不是为达成目标而教学,就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而与之相反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这样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是忙碌的,不停地再现知识,不停地书写、不停地讨论、不停的思考、不停地…,学生在紧张、忙碌中利用了每一分没一秒,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也必定是高效的课堂,它达到了思维的高效,达成目标的高效。
四、优化评价机制,使小组学习和谐发展
看看我们当今的课堂教学改革,好像都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看看我们的小组合作,还有很多的问题:一是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刚提出问题宣布小组讨论,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前排学生立即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4——6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学生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二是小组内缺乏分工,更缺乏对小组个人任务完成情况的加工,缺乏对共同活动成效的评估,学生之间还缺乏真正的交流与互动。三是小组内只是优等生在发言,学困生被忽视了……我们已经经过自己的思考,为了保证评价措施的有效性,我把学科教学评价纳入了班规。上课积极思考,能够提出问题或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在班级评估中加分奖励,平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包括任课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分值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评等,以月为单位进行汇总评比,选出月度优胜小组和个人,把优胜小组和个人的照片张贴上墙,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进行科学的分组。小组一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讨论小组构成上,要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还有性格互补。为了增强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我每次带一个新的班级,总会让他们先为自己的小组起个个性化的组名,希望在组名的感召和激励下,能够吸引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几年来,我的每届学生都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别具特色的组名,使小组成员首先有了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也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当然,组内成员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的策略是: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检查员等,并采用角色定期互换的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担当不同的责任,每个小组间实力要相当,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平等、有效的竞争机制。我采用按学习成绩编号的形式,教师随机抽查,抽查到的学生成绩就代表整个小组的成绩,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传帮带的作用,课堂学习效果与班级量化评价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组内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小组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之风愈演愈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历史水平。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6
一、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
首先,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学校、家长、学生都不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没有保证。就拿每年的中考来说,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科各占120分,物理和化学也各占100分,而历史科的卷面总分才占区区的50分。这样,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科就被冷落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重任,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
其次,学习历史需要记忆很多涉及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的知识点,而且这些知识距离今天的学生比较遥远,这使学生感觉到上历史课像是参观尘封了千年之久的文物,既没有语文课文里的鸟语花香,也不像数理化那样能够让学生迅速获得成就感,从而使这门本来蕴涵人类智慧的学科被遗忘在角落。
再次,历史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简单,加剧了历史学科的困境。计算机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条件,但许多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还停留在靠“三个一”打天下(一本教材、一纸教案、一支粉笔)的填鸭式教学阶段,这就使得历史课堂死气沉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热情的策略
基于以上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良现状,那么,历史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从而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呢?
1.精心准备,巧设导语,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如此。要使新课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提问导入、情景导入等。比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时,我采用了讲故事和设置悬念的导入方法,先通过讲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探讨的欲望,然后提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被当做战败国被瓜分?”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由于他们迫切希望解答上述疑问,上课就认真听讲,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豹尾”结课,意味无穷,升华思维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堂高质量的历史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还要有一个成功的收尾,“虎头蛇尾”不算好课。历史课堂收尾的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比如“引入竞争,激励全体”“运用机智,调控氛围”“组织讨论,升华思维”“渲染气氛,激起共鸣”“照应课题,揭示本质”等。例如讲完《日本明治维新》一课后,我们可以用幻灯机打出纲要图表,并辅之以必要的说明。这种“着眼整体,构建体系”的方式简明扼要,能使教材中复杂的知识简约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联系实际,引发思考,培养兴趣
一些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厌烦情绪,总觉得历史课本上的东西是陈年旧帐。受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初中学生很难理解。其实,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尽力挖掘历史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帮助学生知古鉴今,拓展思维,追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比如把近年的黄岩岛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时事政治引入课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教材中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4.结合乡土历史,激发兴趣,提升动力
乡土史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乡土情味,学生对此有亲切感、认同感,对优秀的地方文化遗产有自豪感。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直观感受和学史能力。比如在讲到《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我简要补充了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的建设历史。对乡土史资源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有选择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亲近感和探索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教活历史课,真正提升历史教学效能,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7
一、第一阶:做好导入,强化历史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开门见山的第一层阶梯,是课堂教学的发端。先入为主,在心理学上也称为“首因效应”,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它对个体随之发生的行为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见,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做好教学导入,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对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 教师要从最好的老师———兴趣中寻求帮助,从初中生感兴趣的话题、形式、 视阈入手,以引人关注、多种感官参与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热情,引起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时,为了营造沉重的历史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对侵略者的愤慨, 笔者在教学导入环节中借助了电影《南京!南京!》。首先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插入电影《南京!南京!》中的精彩片段,以视听合一、极具震撼力的影视画面,顺利地导入“南京大屠杀”这一教学主要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自觉关注,为课堂接下去的话题讨论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第二阶:调动资源,强化历史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科教学总有一条看不见的泾渭分明的“三八线”,语文课上不多说数学,历史课上只说历史。笔者倒以为,教学资源的广度有多大,课堂教学的张力就有多大。在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调动一切有利、有意、对学生个性成长有帮助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学科整合、网络资源、时政要闻、生活常识等,以这些学生更加感兴趣、更加新奇的资源信息,丰富历史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立体、生动、富有感染力。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关于“唐诗”这部分的教学中,学习并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是这部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而这些诗人及其作品学生在小学、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创设了“诗歌欣赏、配乐朗诵”等语文学科中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以语文的方式去欣赏诗歌特色,以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诗歌产生的背景、原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将诗歌以配乐朗诵的方式呈现出来,强化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三、第三阶:凸显主体,强化知识吸收
由于初中生不仅处于生理发育的快速时期,且认知模式也逐渐向抽象思维靠拢,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独立性。教师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坚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原则,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讨论、实践与创造过程中,给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机会,强化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吸收与内化。
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时,教完“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这部分后,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笔者以“秦兵马俑延伸到世界八大奇迹”这一主题,将学生分为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抽签,各自阐述其中的一个奇迹。在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小组抽到的“世界奇迹”,利用书报、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材料展开小组探究,并对材料进行认真加工,把它变成“一日游解说稿”,结合课件,带领全班同学游览“世界奇迹”。这个小组探究活动,能有效地凸显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的主体性,既考查了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有效地发展了课堂教学的张力,拓展了学生的眼界。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8
一、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教学模式向多样化发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多样化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具来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让他们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分析, 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例如, 在教学“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教材内容之后, 让他们在地球仪上找到这条线路, 并用画笔在地球仪上划线。通过让学生手脑结合地进行知识探究, 使他们能快速地理解知识, 并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多媒体具有创设情境的作用,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 把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利用多媒体进行再现, 能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影像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更好地进行学习。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可以运用的方式还有很多, 在选择方式的时候,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方式进行, 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探究热情, 积极地进行思考, 使思想向多维化发展, 实现高效的创新教学。
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是一个独立的特定的, 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同, 对学习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分层教学, 让学生通过阶梯式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历史综合素质。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教师要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运用已经学过的指导进行导入, 让学生在回忆和强化已有知识的过程中顺利地进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拓展。在给学习优秀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 教师主要采用学生探究和讨论的方法,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让优秀生有效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在给中等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 教师要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教师要及时对他们的思路进行点拨, 让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学困生, 教师要尽可能地降低学习难度, 在学习上鼓励和引导他们, 加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逐渐拉近和中等生的距离。学困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 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 激励他们继续保持学习的劲头, 积极地追赶其他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 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符合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通过积极地思考和分析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由于没有深刻的理解新知识, 就容易在新旧知识之间产生矛盾冲突, 造成新问题的产生。通过对知识地积极思考发现的问题, 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真实反映。通过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能让学生积极的进行教材知识的阅读和分析, 最终有效解决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并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梳理来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初步阶段,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 利用问题来激活他们的思维, 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 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深层次分析, 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 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使他们的问题意识不断提高, 历史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四、注重课堂归纳总结,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 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能对学生起到强化学习的效果。通过总结归纳, 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再次回忆, 加深了他们的印象, 有利于促进他们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使知识体系不断完善。教师在进行总结归纳时, 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内容, 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概括,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用归纳总结式课堂小结, 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分析、归纳, 不仅有利于引领学生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 也有利于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进行归纳总结时,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总结的方法, 由学生合作进行总结, 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在师生的积极和合作中, 把课堂教学推向了新的层次, 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例如, 在教学《洋务运动》时, 新课学习完毕,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本课的主要内容, 然后由教师归纳并投影小结:内忧外患两考验, 统治阶级忙自救;师夷长技三十年, 自强求富办洋务;奕曾李与左张, 工业海军和学堂;甲午一战三军败, 国未能富兵未强;开辟中国近代化, 探索之路艰又长。这一小结挈领归纳了本课的重点, 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 它用最简单、概括性最强的术语对新知识加以组织。通过这样的小结, 使学生深化了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为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9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讲解仅仅局限于教材,缺乏历史与实际生活的之间的联系,难以达到以史为鉴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用于应付考试,从而无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其次,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在一些农村地区,教学改革进度缓慢,不少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传统,教学过程较为枯燥,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活动与史料课重视程度不够,还有就是缺乏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再次,学生参与的盲目性,现阶段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中,也加入了绘图、唱歌、历史剧表演和朗读等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不少学生都踊跃参加,但是部分学生参加活动的目的比较盲目,纯粹是为了娱乐而并非学习,教师应该起到督导作用,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与价值,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二、打造农村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需要充分做好课堂准确,主要包括教师备课与学习预习两个方面:备课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大部分农村初中生的文化基础一般,并且参差不齐,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材,使备课符合农村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技能目标与知识掌握;引导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是学习历史知识的起点,对于农村初中生基础较差可以通过提前预习来应对,不仅可以提前学习历史知识,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教师把握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需要设计好预习方案,把握难度,为学生提供一些便利的预习条件,可以轻松顺利的预习历史知识,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改革起步较晚,并且不少教师的改革意识淡薄,仍然比较相信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传统教学方法,但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与教学的需求,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在所具备的教学条件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需要注重使用互动式、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教学方法,积极研究和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途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句型历史故事会、历史知识讲座、开展课堂讨论、举办辩论会、进行历史调查,或者是参观本地的历史遗迹、历史博物馆和考察历史遗址等,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或教学方式来激发农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进而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3.充分拓展教学内容。由于部分农村地区比较偏远,信息技术不发达,多媒体技术欠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或设备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合理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插图和人物形象等,提升历史教学的欣赏性与直观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历史知识积累,给学生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内容有关的历史小故事或人物故事,拓展学生的视野,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与动力;可以针对当地的历史特色与历史名人合理的扩充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了解,认识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与价值。另外,初中历史知识并不是独立的,教师需要注意其多层次、多领域的联系,例如在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和生物中都穿插有部分历史知识,教师可以综合教学,全面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10
关键词:课本,课型,阅读,课堂效率
初中历史的地位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说它不重要吧, 它是中考科目之一, 有50分的分量, 令学生不至于完全忽视;说它重要吧, 它又是在语数外的夹缝中苟延残喘, 总是半抱琵琶半遮面,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 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因素, 我们历史教师有太多的理由抱怨, 可是深究起来, 就没有自身的原因了吗?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 从不与时俱进, 怎么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重视呢?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 从不创新变革, 怎么可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基于此, 我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立足教材, 融会历史知识
1、指导学生阅读
学习历史离不开教材的阅读。课堂上, 教师可以把重点、难点内容介绍给学生, 然后由学生或集体默读, 或集体朗读、或指定某个学生朗读, 或教师朗读、或激情朗读, 或者演读, 总之多种形式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始终在课本中得到历史知识。之后, 让学生复述重点、难点内容, 再辅之以教师讲解、点拨、启发, 帮助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2、指点学生抓住关键词句
课本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而学生在学习时又极易忽略, 所以教师适当地指点学生对课本中的关键词句“咬文嚼字”, 仔细推敲, 从而达到准确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本质的目的。抓住、推敲什么样的词句呢?如中国近代历史中, “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句话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准确地标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词语, 就让他们用红笔圈出来。
3、帮助学生编写提纲构筑知识结构
历史课本中有很多可以总结的知识和规律, 帮助学生编写提纲, 年代尺和画图表构筑历史结构可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研究, 用结构图示或纲要以标识历史概念、反映历史内在联系。提纲、年代尺、图表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概要化、形象化、具体化。这样把课本知识化难为易、直观形象, 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课本知识、理清内在联系、发现历史规律, 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整合课型, 助阵课堂教学
1、讲授课
讲述式授课的好处在于老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最多的知识。许多基本的历史知识, 历史规律的总结, 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历史现象的本质、历史人物的功过评论……通过教师或生动或质朴的语言讲述, 学生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加之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 它的信息量极大, 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单板的教学形式, 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加大教学的密度, 加大上课的容量,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教师对现代化科技的接受能力, 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 继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活动课
一直以来历史课都存在着低效的难题, 教学内容的封闭与教学方式的陈旧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历史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缺乏现代气息, 即使有多媒体助阵, 可是单纯的讲授课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缺乏课堂的实践, 必将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 从而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历史活动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途径。每学期上三到四节活动课, 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展示自己, 开放的课堂具有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如七年级的《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八年级的《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这些课堂完全是学生自主设计安排过程, 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改变过去遥远的距离感, 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深刻的印象, 更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论坛课
近年来流行的《百家讲坛》节目以汇集百家学养, 享受智慧人生的宗旨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高雅深奥的知识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我们历史教师为什么不可以贴近学生把讲坛引入课堂呢?即使是学步的邯郸、效颦的东施也总是一种可贵的求实精神吧?在讲春秋战国历史时, 我就利用我的“一家之言”课堂讲了《诸子百家》, 以“仁”为己任的孔子、无为的老子、化蝶的庄子、浩然正气的孟子……一个个人物在我精心设计的小故事中栩栩如生, 学生第一次被历史人物震撼, 学习历史的热情仿佛瞬间被点燃, 收到的效果出人意料。
4、辩论课
辩论赛是智慧的交锋, 是知识储备的竞赛, 是能力的较量。对于比较争强好胜的初中生来说, 辩论课更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投入学习, 能调动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自始至终参与课堂的全过程,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创造能力, 使其知识结构更完备, 应变能力更强。比如在讲中国近代史中我设计了一个辩论题“辛亥革命是胜利的还是失败的”, 在舌枪唇剑的辩论中, 学生对这次革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当然这样的课堂要由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 不能任由学生满堂辩, 教师放任自流, 在结尾时要有收束, 因为我们训练的重点是学生辨别历史真相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掌控好。
三、拓展阅读, 提高学史素养
1、历史书籍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培根也说过:“读史可以明智”。阅读历史书籍, 不仅可以丰富历史知识, 而且可以开启智慧。即便就其现实意义而言, 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 在考试时能拿分数。所以阅读史书大有裨益。当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要选择那些浅显易懂, 故事性强的历史书籍, 比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版《史记》……知识的积累必然能够使“墙外开花墙内香”, 成为课堂效率提高的秘笈。
2、网络资源
随着网络的普及, 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网络成为一把双刃剑, 用的得当, 如虎添翼;用得不当, 贻误终生。我们教师应该进行一些有益的引导, 使其无尽的资源成为取之不竭的知识库。历史事实、历史人物、背景资料等等皆可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互通有无、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3、行走的书
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开阔孩子的视野, 常常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各地游览, 其实这也是学习历史的绝佳时机。因为我们祖国的历史太悠久了,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史可述, 关键就是我们历史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这一资源。每学期初我们都会请去旅游的学生介绍他们所到之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讲故事的讲得绘声绘色, 听故事的也是津津有味。这样就把生活中的历史引入课堂,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资源、其他形式来提高课堂效率, 譬如开辟第二课堂也是一种很值得尝试的方法, 只要我们不固步自封, 勇于开拓创新, 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为杰.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J].读写算, 2011 (53) .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篇11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以来,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更要求教师要有“课堂成本意识”,不能以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化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大量时间和身体健康为代价来提高考试成绩,而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那么,怎样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实效呢?许多历史老师和教育家在研究,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活动需要师生的双方配合、共同进行,教和学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促使学生自身素质变化的内因,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成为教学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
古往今来先哲们都在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是明确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人们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兴趣是学习的一种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是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究的内在驱动力,是人们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顽强前进的力量源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堂导入语的运用、历史情境的创设、教学语言的精练诙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历史情景剧、历史老师的个人魅力、探究学习等等,还可以开设一些诸如历史大家讲、历史名胜导游、评说历史人物等主题历史活动课,让历史课不再刻板。
二、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增强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学现象和环节“低效”甚至“无效”。课堂教学的落实受到这些环节的干扰,教师整堂课花费了很多教学时间在串联语和环节转换上,有的还脱离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有些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活动外化,如教师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人云亦云、自主能动性很低;课堂讨论没有目的性,没有实质,只有形式,没有实现真正欣赏、互助的讨论合作。因此,每节课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训练点,然后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就能使课堂高效而简洁。
其次,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学效果的好坏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准确反映出来。教师要有目的地运用反馈矫正手段,不断控制和调整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而富有效率。教师要善于抓住反馈的有利时机,如在归纳综合的过程中,及时矫正学生的思维差错;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指导其进行自我矫正以获取正确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知识巩固、技能技巧的培养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突出重点,及时调整教学的主次方向。有反馈就要有评价,没有评价的反馈是无效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的、及时的评价,能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如果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学生“乐学”的心态会逐渐形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帮助学生找到“成功”的合理归因。实践证明,能够指出“成功”原因的评价,要比那种泛泛而谈、不痛不痒的评价更有效,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信心十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要使课堂高效,归纳小结环节必不可少。它是在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时,通过学生实践、教师概括总结、反复强调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应用和巩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重视课堂小结环节,另一方面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小结可以用于一堂课的一个问题、一节课的结尾。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历史专题、一个单元、一本教材、一个历史阶段,也都需要作出精彩而适当的小结。特别是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学生往往不能非常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小结与归纳环节的增加,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也体现了方法、知识的规律性与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对一些历史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评价,或对史学界尚存争议的结论进行分析论证,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见解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进行认识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或视角看待同一个历史现象,很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历史结论,重视“角度创新”即是引导学生先对历史教科书中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探究此结论是从哪个角度或视角观察得出的,然后启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历史现象,帮助学生自己去评价、完善结论。
2.积极倡导合作式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与交流。
首先,历史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历史课程标准着重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因此,历史教师要鼓励进行思维创新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
其次,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四、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条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因此,历史教师应该“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再现他自己,如何与别人进行交往,如何探索世界,如何学会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条件。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12
一、充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要打造高效的课堂,课前准备充分至关重要。在课前准备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下功夫,调查分析教情和学情,在教学中果断取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求做到:充分备课,明确讲解,注重能力训练与学法指导,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最初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除了系统掌握教材,还要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自己要掌握得很好。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发生思想碰撞时,教师能发现问题并做到及时调整。遇到问题课后更要及时反思: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把分析、总结写下来,然后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设计,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制作课件,涵盖课标,注重知识重难点
在初三历史课堂复习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历史课的趣味性。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成教学复习课件。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初中历史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在初中历史复习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这种教学方式创设的教学环境代替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学课件不仅要突出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课件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且生动。第一,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和音频文件。让历史书中的插图从静态转成动态三维模型的图片,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和更具吸引力。
三、落实课标,重视复习方法
研读课标和理解课标,最终是为落实课标服务。落实课标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呢?
第一,启发诱导,逐层深入。教师在指导单元复习时,必须注意牢牢把握启发性原则,处理好教材内容,强化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贯彻“启发引导、层层深化”的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将讲解、练习、及时评价结合起来。作为历史单元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讲解、练习和评价有效整合在一起,同时注重思维训练。从这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看,试题与课标之间联系紧密,都是严格按照初中阶段三维目标学习要求进行命题,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考查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等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历史教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只有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才能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四、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在新课讲解结束后,让学生立即完成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练习题,当堂完成,及时反馈。它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准备的练习题最好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题。这是要求全部学生都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思维训练题,将课本中的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有效连接在一起的题目。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重点来讲解这些预设的题目,力求让学生做到当堂巩固所学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选择练习,选题的原则为简洁、明确的目标练习,即选择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对于错误率高于一半及以上的题目,要重点讲解分析,明确关键所在;对于少量错题,可简单提示或者课后单独辅导个别学生,但绝不能忽略不提。目前对复习课来说采用导学案(知识点加习题形式)精讲精练的复习模式效果还是较好的,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复习方式。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推荐阅读: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05-24
打造历史复习高效课堂08-30
打造初中数学精品课堂07-16
打造多元高效课堂05-28
打造高效的课堂08-13
打造高效作文课堂09-02
打造小学高效课堂11-19
打造物理高效课堂11-25
打造高效课堂策略12-03
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