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

2024-09-17

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精选9篇)

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 篇1

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

远安县南门小学 张苑

何谓“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英语课堂就是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愿学、乐学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课堂;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学习率的课堂;能够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

而我认为,要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要必须从优化课堂结构入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我们教参上分为五大部分,在平常教学中常用的就是:1 热身Warm –up 2 预习Preview(Review)3 新课呈现 Presentation 4 操练 Drill 5 巩固和拓展 Consolidation and extention.这“五步”教学模式,也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即热身、温故知新是复习环节,情景引入、新知呈现是呈现环节,趣味操练、巩固拓展是巩固环节。下面就结合我的实际经验,谈一谈如何从优化课堂结构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趣味热身,创设良好氛围。

热身阶段主要是启动和复习阶段,活动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活学生的大脑和行动,让学生高兴起来,全部精力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即激发爱好,烘托学习氛围。二是 激活已学知识。让已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活起来,即复习、巩固和灵活运用已学知识。

热身阶段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问候、歌曲、歌谣、小诗、游戏、故事、表演、角色扮演、日常交流、问答活动、复述课文、专题汇报、小记者采访等等。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唱歌和说chant.唱歌热身就是在上课前唱一首或几首英语歌曲,将学生无目的的动作变成音乐声中有规律的动作,将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活动中来,促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通过优美的韵律,使学生的身心由疲劳变为放松,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围绕目标,唱歌热身。所选唱的歌曲或歌谣要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尤其要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为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服务。如:在学了五官之后唱Teddy bear 和Head ,Shoulers,Knees and Toes;学了颜色内容之后唱Colour Song;学了打招呼问候之后,唱Hello 和How are you;学了家庭成员之后,唱Father and Mother;学了水果之后,唱An Apple a Day等等。这些歌曲的吟唱,不仅复习巩固了已学的内容,也为本节乃至本单元的目标进行了铺垫。

2、编排动作,师生同唱。我们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编排动作,教师与学生互动互唱,营造了和谐的情感氛围,无形中拉进了师与生的距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情感准备。

3、儿歌的内容可以选取书本上的,但教师若能把一些课堂教学中具有一些联系的知识编成简单易学的歌谣,则更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既提高了记忆效果,又丰富了课堂教学。例如,学习介绍家庭成员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时,我便套用中文歌曲“两只老虎”的曲子教学生唱“This is my father.This is my father, I love you.I love you.”,并让一些学生戴上头饰边表演边唱。这不仅加强了句子的情景性,而且渗透了热爱父母和热爱家庭的情感教育。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要急于进行新知的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温故过程切不可如蜻蜓点水,随意问答几句,要扎实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巧妙呈现,激发学生求知欲。

呈现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包括语言直观和非语言直观,如动作、图片、实物、简笔画等)假设语言情景和交际情景。巧妙呈现教学内容,能突破课文框架的局限性,还能避免教学句型和单词的单调性,使学生在亲切的交际情境中,亲眼目睹、亲耳听到英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运用,通过视听感知新的语言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裨益。

1、创设情境,使新知呈现自然化。

情境教学就是将情境作为一个心理场、一个整体,作用于学生的意识,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进行交际、交流,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要巧妙自然,尽量创设真实生活化的情景、形象直观.比如说我们在进行服装种类的教学时,可设计一个去购物的情景;在进行动物对话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去动物园看动物的的情景;在进行食物对话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去饭店就餐的情景。

在PEP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B部分中有一个比较难的句型: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pencil? No problem.在教学中,我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出新知的。在热身活动结束后,我在讲台上装出一副寻找东西的模样,边找边问:Where is my pencil?有一些热心的学生就帮我找,提示我:On your desk? In your book? Under your desk?....找了一会儿,没找着,我就走到一个同学的面前问他: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pencil?在这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这个同学很自然的就明白了我的意思,赶快拿起铅笔递给我,我又趁机引出了另一个句型:No problem.就这样,通过我的表演,创设了这样一个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复习了A部分的句型Where is„,又巧妙地引出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我又用英语向学生借其他的学习用具: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pen/ruler/book...? 让这个新句型不断地在他们耳边响起,反复的刺激他们的耳朵,给他们留下了一定的印象。而且在整个呈现活动中,自然不留痕迹,学生也参与其中,注意力很集中,兴趣很浓厚,让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运用游戏,使新知呈现趣味化

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教师如果在教学时把语言的的学习通过各种英语游戏形式进行导入,既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

在我们使用的PEP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的,每个单元又分AB两个部分,在学习A部分的单词时,由于学生刚接触这一类英语知识,不具备什么英语基础(尤其是三年级),我一般就采用实物、图片直观展示的方法去呈现,但是在学习B部分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结合A部分的知识设计一个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我最常用的就是猜一猜的游戏,将已经学过的和将要学的相关单词的实物装在一个袋子里,比如说水果、文具、玩具等,然后向学生提问:Guess, what’s in my bag?一般学生会很快将已学的东西猜出来,大家一起读一读,猜不出来的东西也不需要让学生一直猜下去,教师可以直接展示出来,教学生发音。虽然这和用实物呈现法相似,但它比后者多了几分神秘感,更吸引人,同时复习了旧单词,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猜实物外,还可以猜谜语。猜谜语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一个游戏,在英语课上猜谜语,孩子们就感到更新奇了。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要教学长颈鹿这个单词,我就自编了一道谜语:It’s a animal.It’s tall.It has a long neck and long legs.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我读,不一会就有人猜出来了,我趁机出示长颈鹿的图片,引出了这个单词giraffe。在这个过程中也复习到了已学的形容词tall long 和刚学的句型It has...,从复习到新课呈现,一气呵成,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兴趣浓厚,达到了寓教于乐,启发思维的目的。

3、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使新知呈现具体化。

实物、图片、简笔画是通过人的眼睛直接、快速感知到的,是最常见的的直观教具。直观的手段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逐步理解那些较抽象、较枯燥的教学内容。

一般说来,教师要尽可能地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尽可能多地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在教学新单词时,只要是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的实物,最好是用实物代替图片,因为实物比图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每天都拿着几张图片去上课,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视觉疲劳,失去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我们在教学有关文具、水果的单词时,就带一些文具和水果;教学有关身体部位时,就指自己的身体;教学动物时,可以借用玩具类的动物;教学家庭成员时,就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当作教具,这样很真实,很生活化。如果说有关教学的物品不常见,不好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借用图片呈现。

当然,我们还可以运用简笔画,美化教学。简笔画的特征是简单、快捷,以最低的教学代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图片固然好,但费时费力,而运用简笔画既生动、直观,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这种方法。尤其是对于那些擅长绘画的老师来说,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提升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试想一下,当我们的英语老师在黑板上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一个形象逼真的物品时,我们的学生该是多么惊讶和佩服呀,他们肯定会更加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英语课。

4、运用多媒体,使新知呈现形象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直接把教学内容通过媒体呈现给学生,更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段对话教学,主要场景就是小朋友和老师、爸爸去动物园游玩,要在教室里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不是很容易,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了。教学时,我通过课件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就像看动画片一样,看得津津有味,一遍下来弄懂了课文的含义,再让他们跟着读,一个个兴致勃勃,学得可带劲了。这种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新课呈现,这是一节课的主干和重点部分,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各的优点,但我们要根据所教内容以及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恰当选择,力求把知识呈现多样化、趣味化、形象化。目的要使所呈现的知识清楚,易理解,加深记忆,让学生爱学、乐学、善学。

三、趣味操练,突破教学重难点。

操练是学生理解和巩固语言知识的过程,教师以呈现的内容为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通过多角度、多样化、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理解、熟悉、深化新知识。这是巩固新知的阶段,也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好时机。经过新知学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必须通过练习来消化,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十足。如开火车、找朋友、抢答竞赛、角色表演、看图猜词、hide and seek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此环节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游戏是教学工作的手段和形式,形式要服务于内容,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2、操练的范围要广。设计游戏操练范围越广越好,不要一两个人做,让全员动起来。为激励全班学生参与可将头饰或名片卡贴在黑板上采取学生集体表演的形式进行;如只有两个人物,可采取全班对半或男女生集体表演的形式,三个以上角色的,可以师生共同参与。

3、操练的形式要多样。如在师生之间、同位之间、男女生之间、前后排之间、左右排之间操练等各种形式交互使用,丰富操练形式;游戏操练形式也可异彩纷呈。“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就没有新鲜感。因此教师应不断收集游戏、设计翻新新游戏。

4、操练中的课堂评价要跟上。其实评价是贯穿于一节课始终的,只不过在这个环节体现得更充分一些。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地点头、骄傲地竖起大拇指、一句简短的话语(如Very Good!Cool!Great!Super!Wonderful!Clever!Good job!Well done!)等都会使学生有如临春风、如沐春雨之感。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够适用于一切教学内容。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模式和方法,我们都要使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善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让学生在多元、高效的课堂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完善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 篇2

一.定向: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确定自主学习目标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长, 语文学习延伸和拓展的时间就有多长。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关键是打好提前仗, 预先布置学习任务, 确定自主学习目标。目标是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科学创设目标, 要注意处理好“有目标与无目标、多目标与少目标、教师目标与学生目标”的关系。我们通常从教材出发, 从教师个性出发, 从学生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有人认为教师可以不规定学习目标, 完全由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但要注意先擒后纵, 先抑后扬, 先导后放, 循序渐进。“无目标”有创新生成的可能, 也有无的放矢、脚踩泥径、泡沫活跃的可能。其实语文教学不能没有目标, 但又不必过度追求目标的达成。令学生获益, 给人们享受, 此即目标;当行则行, 当止则止, 此亦目标。如果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分“恪守”三维目标去设计, 节节课都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大目标, 兼有大目标又分解而成的若干小目标, 试想一节45分钟的课怎么能一一落实若干目标?那将是怎样的高耗低效?三维目标的意识虽好, 但机械对应, 逐条落实就不科学, 厚此薄彼, 彼此割裂孤立更不可取。宜少而精, 集中而明确。只偏重从教师层面出发的教学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要想彰显语文性、文学性,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素质, 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务必从“教师目标”向“学生目标”转化。“学生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 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学生目标”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合理适当, 并由学生学习小组讨论通过。实施强化目标教学, 确定自主学习目标, 以求获得高效创新的良好效果。

二.定题:抓住重点设计问题, 牵一发而激活全身

课时有限而且缩减, 教学内容却不减少。今后的教学将不仅仅是处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而更像是解决“一缸水”和“一杯酒”的关系, 教师要开怀痛饮“一缸水”, 绣口一吐就该是味比茅台五粮液的“一杯酒”, 奉献给学生去品呷和营养, 为中华之振兴而茁壮成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提前熟读研究和深挖教材, 抓住重点内容设计“一个问题”, 并且紧紧围绕“这一个问题”, 组织实施教学, 开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的立体活动, 层层深入文章脉旨, 使学生自主活动贯穿课堂全局。对课文的整体处理可以“掐头取尾”, 可以“中间开花”, 也可以“脱胎换骨”, 只要从课文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 就算过河摸着了石头。语文问题的解决, 语文教学的成功, 也许有许多决定因素,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它使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使学生学有动力, 习有兴趣, 读之有味, 写之有物。教师要利用组织参观、访问、演讲、辩论、谈读写体会、编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使学生体味“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知行合一境界。夸张地说, 离开生活也许语文学习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让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 学生就会用心灵感悟生活, 认识更加理性, 解题更加灵活, 情感更加丰富, 思想更加深邃, 真正善学乐学起来。

三.定矩:梳理归纳知识练习, 形成专题学习模块

不以规矩, 难以成方圆。不仅要梳理归纳基础知识, 还要梳理归纳各类习题, 尤其是建立错题本, 形成一系列专题学习模块, 这样既有利于牢固识记, 也有利于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使学习成为有源之水和有本之木。但规矩太多, 也未必成方圆, 这必须紧紧围绕基础知识点、训练点和重点难点。必须通过对整个教学模式与环境的二次开发、合理重构来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突破原有的教学主体之间关系的陈旧理念, 并做相应的实践, 采用“师生换位法”的教学模式。譬如选修课特别需要注重探求和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崭新的学习情境 (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 中, 使她们肩负“接受”“输出”的双重艰巨任务, 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意义建构。梳理归纳知识练习具体步骤如下:1.分题:采取专题研究式, 和学生共同将文本分列出若干专题;2.查找:运用小组合作方式, 各组自选专题, 组长分工安排, 教师以组员身份加入研究小组, 和学生一道深入图书室、阅览室查询资料;3.汇总:将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集中综合, 讨论琢磨, 确立发言人或授课者。4.展示:学生走上讲台充任教师角色, 向全班同学讲解本组的专题研究成果, 征询大家建议。

四.定式:大力实施分组教学, 自主合作共同探究

“探究性学习”业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式。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当代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主流教法, 而分组教学则是杜郎口中学的先进教学经验。建立学习小组, 每组各科均设立一名学习组长, 由该科学习优秀者担任;组织上好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学生乐群善学, 学习效果明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灵活多样、现代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在课外引导学生借助电脑网络、图书室等诸种途径来培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具有综合性, 它融合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探究能力”具有学科性,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 内容上考查字词句篇等内容, 能力上体现的是读写两大语文能力, 即文学能力;“探究能力”具有合作性, 分组合作, 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相得益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生成新思想, 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诞生新境界。众人拾柴火焰高, 百姓佐料石羹香。细节是一切文学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所在, 由此“细节探究”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抓手。在《鸿门宴》教学过程中, 笔者设计出了以文中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为抓手, 以细节的再现、体味、解析为主体, 以从神态剖析到心理琢磨, 从心理琢磨再到形象分析为脉络的教学过程。课堂实践中, 学生兴味盎然, 学生的独创性和批判性得以真正自主的展示, 收效甚硕。具体操作如下:1.找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现项羽神态的句子。2.让学生结合全文, 紧紧围绕细节 (句子中的关键词) 就课堂中心问题———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分组开展讨论, 交流探究结果。3.教师相机点拨, 拓展延伸。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再用此法探究文中刘邦的形象。

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 篇3

一、定向: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确定自主学习目标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长,语文学习延伸和拓展的时间就有多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关键是打好提前仗。预先布置学习任务,确定自主学习目标。目标是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科学创设目标,要注意处理好“有目标与无目标、多目标与少目标、教师目标与学生目标”的关系。我们通常从教材出发,从教师个性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有人认为教师可以不规定学习目标,完全由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但要注意先擒后纵,先抑后扬,先导后放,循序渐进。“无目标”有创新生成的可能,也有无的放矢、脚踩泥径、泡沫活跃的可能。其实语文教学不能没有目标,但又不必过度追求目标的达成。令学生获益,给人们享受,此即目标: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此亦目标。如果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分“恪守”三维目标去设计,节节课都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大目标。兼有大目标又分解而成的若干小目标,试想一节45分钟的课怎么能一一落实若干目标?那将是怎样的高耗低效?三维目标的意识虽好,但机械对应,逐条落实就不科学。厚此薄彼,彼此割裂孤立更不可取。宜少而精,集中而明确。只偏重从教师层面出发的教学是不全面不科学的,要想彰显语文性、文学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素质,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务必从“教师目标”向“学生目标”转化。“学生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学生目标”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适当,并由学生学习小组讨论通过。实施强化目标教学,确定自主学习目标,以求获得高效创新的良好效果。

二、定题:抓住重点设计问题,牵一发而激活全身

课时有限而且缩减,教学内容却不减少。今后的教学将不仅仅是处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而更像是解决“一缸水”和“一杯酒”的关系,教师要开怀痛饮“一缸水”,绣口一吐就该是味比茅台五粮液的“一杯酒”,奉献给学生去品呷和营养,为中华之振兴而茁壮成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提前熟读研究和深挖教材,抓住重点内容设计“一个问题”,并且紧紧围绕“这一个问题”,组织实施教学,开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的立体活动,层层深入文章脉旨。使学生自主活动贯穿课堂全局。对课文的整体处理可以“掐头取尾”,可以“中间开花”,也可以“脱胎换骨”,只要从课文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就算过河摸着了石头。语文问题的解决,语文教学的成功,也许有许多决定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它使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学生学有动力,习有兴趣,读之有味,写之有物。教师要利用组织参观、访问、演讲、辩论、谈读写体会、编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体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知行合一境界。夸张地说,离开生活也许语文学习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就会用心灵感悟生活,认识更加理性,解题更加灵活,情感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邃,真正善学乐学起来。

三、定矩:梳理归纳知识练习,形成专题学习模块

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不仅要梳理归纳基础知识,还要梳理归纳各类习题,尤其是建立错题本,形成一系列专题学习模块,这样既有利于牢固识记,也有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习成为有源之水和有本之术。但规矩太多,也未必成方圆,这必须紧紧围绕基础知识点、训练点和重点难点。必须通过对整个教学模式与环境的二次开发、合理重构来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突破原有的教学主体之间关系的陈旧理念,并做相应的实践,采用“师生换位法”的教学模式。譬如选修课特别需要注重探求和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崭新的学习情境(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中,使她们肩负“接受”“输出”的双重艰巨任务,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意义建构。梳理归纳知识练习具体步骤如下:1、分题:采取专题研究式,和学生共同将文本分列出若干专题;2、查找: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各组自选专题,组长分工安排,教师以组员身份加人研究小组,和学生一道深入图书室、阅览室查询资料;3、汇总:将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集中综合,讨论琢磨,确立发言人或授课者。4、展示:学生走上讲台充任教师角色,向全班同学讲解本组的专题研究成果,征询大家建议。

四、定式:大力实施分组教学,自主合作共同探究

“探究性学习”业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式。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当代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主流教法,而分组教学则是杜郎口中学的先进教学经验。建立学习小组,每组各科均设立一名学习组长,由该科学习优秀者担任;组织上好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学生乐群善学,学习效果明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灵活多样、现代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在课外引导学生借助电脑网络、图书室等诸种途径来培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具有综合性。它融合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探究能力”具有学科性。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内容上考查字词句篇等内容,能力上体现的是读写两大语文能力,即文学能力;“探究能力”具有合作性,分组合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相得益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生成新思想,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诞生新境界。众人拾柴火焰高,百姓佐料石羹香。细节是一切文学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所在,由此“细节探究”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抓手。在《鸿门宴》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出了以文中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为抓手,以细节的再现、体味、解析为主体,以从神态剖析到心理琢磨,从心理琢磨再到形象分析为脉络的教学过程。课堂实践中,学生兴味盎然,学生的独创性和批判性得以真正自主的展示,收效甚硕。具体操作如下:1、找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现项羽神态的句子。2、让学生结合全文,紧紧围绕细节(句子中的关键词)就课堂中心问题——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分组开展讨论,交流探究结果。3、教师相机点拨,拓展延伸。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再用此法探究文中刘邦的形象。

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课堂 篇4

打造高效课堂

南康区第一小学

吴玲芳

打造高效课堂要求要进一步精细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课堂上少、慢、差、费的局面。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要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是必然的选择。

一、以生为本,优化思想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实现高效课堂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准确定位自己,教师要做课堂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整个课堂都应以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同时交融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碰撞。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必须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和成长的舞台。要有一种民主、和谐、开放和合作的课堂教学设计思想和理念。有了以生为本的思想,数学课堂就会由教师的舞台转换为学生的舞台;有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理念,数学课堂就会由教师讲、学生听转换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以生为本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思想,课堂教学就会找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就会让学生在积累数学知能、解决数学问题和激活数学思维中学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技能和愉悦探究数学王国,从而达到学会、会学和乐学的目标,高效课堂在教学设计环节就有了可能性。

二、解读教材,优化内容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通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标准》对“全体“的含义是这样表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由于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和文化氛围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对教学内容中的“保底目标”和“发展目标”了然于胸。在教学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并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等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落实“下保底”目标,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落实“上不封顶”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授知识时可以不必局限于教本上的知识,有时可以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前端科研成果,目前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实际生活中对学习数学有帮助的事例。给学生以“趣味性”和“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改变以前沉闷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把握课堂,必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改进策略,优化过程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关键

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中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

1.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领者。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保底目标”的内容人人学会。同时,根据学生的禀赋和个性特征,进行拓展性知识的设计和多层次能力的训练。要克服教学设计中目标虚化现象,使得应该掌握的知识、必须迁移的能力和尽量开发潜力有机融合,目标具有检测的可操作性,达到用设计的目标完全可以评价课堂生成度的要求。

2.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体现“话题”特征。教学内容仅仅是一个特定的情景、特定的话题或者是一个引子。要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所谓依据教材,就是要对教材内容中承载的课标要求读懂、读透,明确“这个”数学、空间、概率等的具体知识和生成要点。所谓不拘泥于教材,就是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教材中设计的超市购物活动,可以设计为收购粮食活动,收购蔬菜活动,但前提是要把新知识要点承载其中。设计中还要有“分层设计”理念,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个性特征,使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克服学生的学习倦怠倾向。

3、优化教学方法设计 “教有法无定法”。新课程最有意义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把学生作为新知识的建构者,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新知。在教学方法设计时,要对学生知能情况准确把握,对学生个体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予以牵引,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完成的问题搭建平台,对学生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澄清,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体现完整性,又要体现灵活性,要将课堂中估计出现的学习状况考虑全面,何时用讲解,何时用启发,何处用训练,何处用实验等等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处理随机问题,合理解决设计与实践的冲突,高效课堂才能在一个个常态课堂中生成。

聚焦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实小) 篇5

卢氏县实验小学 陈乐平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召开全县“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课堂”推进会,能在此发言,我倍感荣幸。下面我把实验小学精细化管理和课改方面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向大家作以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近两年来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我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主动探究,大胆实践,在改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回首教改历程,我们的体会是,唯有聚焦课堂才能深化课改 唯有依托课改才能提升质量。

一、完善设施,保障教学工作。

近年来,学校下大力气对教室、办公室、操场进行了修缮和装修;保证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通讯系统等全部通畅。教师的办公设备也按高标准配备,每位一线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办公室设有公用电脑、饮水机。教室里配备有多媒体设备、书柜,成立图书角,有学生们展示才艺的文化墙、励志标语和学习习惯养成标语。定期对校园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进行更新,增添安全宣传、名人名句、少先队知识专栏。今年暑期,学校想方设法对学校的跑道、厕所、东楼的引桥进行了改建、修缮,为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精细管理,加强内涵发展。

人们常说“教育大事必做于精,日常工作必做于细”。我们学校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确立“人文关怀、科学管理、质量立校、全面发展”的管理机制,制定完善发展规划、队伍建设、教育教

学、教研课改、体艺卫生、安全保障、德育文化等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考核方案,努力构建“民主决策,规范管理,处室负责,分组竞争,奖勤罚懒,”的管理模式。坚持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和年级组为核心的分层管理量化考核制,坚持教代会、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周例会、周工作公示和周教研组、年级组业务活动,领导包年级,包教研组,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使学校的管理机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团队共振,敬业进取的合力。

三、深化课改,创建高效课堂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有些教师的教学与其说是方法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学观念落后。因此,我们把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理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我们是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的:

一是培训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发挥骨干引领带动作用。骨干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辐射一片,为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坚持教研组每周学习研讨活动。通过我们的不断学习和探索,我校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教学研究,深入领会课改精神。

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的透彻把握、熟练运用,还需要引领教师作深入的研讨与切磋,为此,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1、加强集体备课。除每周在规定时间、地点集体备课一次,讨论下周教学内容,探讨教法、重点难点疑点外,同时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及时开展研讨活动。要求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在备课准确到位的基础上,写好导学案。

2、开展多样教研活动。以每周三位一体课、每期新进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引领课、中青年教师赛课等活动为途径,使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研讨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活动,力促全员“研课”,找不足,学长处,促实践,上水平。同时利用兄弟学校来我校观课交流的机会,实行全员“推门听课”制度,每节课都在“练兵”,提高“实战”水平。教师在观摩中思考,在交流中提高,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在两年的“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锻造出了一批教学骨干,一些教改典型已经走出校门,做报告做课例,带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3、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高效课堂改革实践必须建立新的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才会做到导向明确、有的放矢。我们一是提出了课堂高效行为标准,二是在学生评价上,我们制订了《合作小组评价细则》《学生课堂评价细则》,实施了具体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评价表记载办法,及时记录学生每节课表现,汇总结果作为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依据,坚持利用周一升国旗时间进行表彰。特别是本期又把学生的坐姿、倾听、讲话、读书、写字、站立等习惯加入评价之中,倾听要求做到专注、思考、赞同;讲话要求做到准确、条例、悦耳;读书要求做到字正、入境、声亮;写字要求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坐姿要求做到身正、肩平、臂开、足安;站立要求做到头正、身挺、脚拢。评价全新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使学生的评价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促使学生能够全员、投入地参与到高效学习之中。

(三)、构建有效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通过对教学理论的学习、领会和借鉴他校先进教改经验,再结合我校具体实际,通过骨干教师的反复讨论、调研,我们坚持把导学案作为课改的支撑点,初步形成了“五环—探构”下的特色教学模式。

语文课形成“五三教学法”。数学改进课在原有“五环—探构”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改进。英语课单词教学变“自主学习”为“呈现操练”。下面介绍语数课模式。

数学改进课:因为五环探构模式在全面推广和熟练运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拘泥于模式完整,看似面面俱到却有点蜻蜓点水,教师束手束脚,习题训练量小无难度、无深度,基础性练习多,拔高性训练少,不利于优等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我校教师和教研员共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探究交流、合作展示力度。把“达标训练”环节中基础性训练与自学检测相结合,把难度稍大的习题增加到 “合作探究” 环节。这样以来,合作探究环节时间就增长,训练广度、深度就有所提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就可能设置探究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是四个问题。今天大家听的几节数学改进课就是这样操作的。

语文“五三教学法”特色教学流程。预习课

预习就是教会学习,教会学生备课,教会学生上课,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拓展!

预习的步骤有:(1)预习目标和预习方法。(2)疑难反馈。(3)内容分析。(4)灵感放飞。(5)展示设想。自学七步法:看、找、标、查、思、悟、列.展示课

1、展示准备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任务做好准备,展示形式要富有创意,如:一板(书),两读(朗读、诵读),三歌(唱歌),四演(表演),五画(图、画),六舞(舞蹈),七作(文),八操(操作实验)等。

2、团队展示

各团队在组长的安排下在全班展示本组的预习成果,展示时要求准确条例、声音洪亮、大方得体,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专注思考,如有疑问可进行追问,由展示小组的成员或其他组的成员进行解答。通过展示,实现生生互动,在质疑对抗中,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感悟水平,在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的精彩展示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此环节中,要通过点拨、追问、启发、质疑、评价、补充、强调、归纳等形式,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发生观点碰撞争议时……发挥“点睛”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对教材分析透彻,还要有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3、教师(学生)总结

教师(学生)用简短的三、五句话来评价本节课的情况,表扬好的,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批评及整改意见。点评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点评,如知识内容、规律、方法,学习习惯、表现形式等方面。本期我们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点评,如坐姿、倾听、讲话、读书、写字、站立

等方面。

反馈课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及时反馈矫正,可针对易错点或难点的内容,通过再次检测或纠错,巩固所学内容并形成能力,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达标情况。可以采用组内问答、对学互查、小测验、板演等多种形式完成。反馈检测根据课堂需要可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不一定设立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所以““五三教学法”,不单纯是三课时,而是三步教学法,用三步教学法来完成五个环节。它们环环相扣,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我们要根据学科及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见得每个学科、每一节课都是标准的五个环节。

四、春种秋获,成效困惑并存。

耕耘教改虽劳苦,天道酬勤自觉甜。我校推行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两年来,已经取得了初步收效。

1、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教师由起初的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转变为认同、赞成、推进。

2、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大多数教师在课上讲得少了,站在讲台上的时间少了。教师力图想办法、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规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3、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我校的课改实施和班班通建设基本是同步进行的。现在,老师们基本都学会了电脑操作,能够打印文档,制作课件,大部分课利用课件展示,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4、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提前预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思维习惯得以养成,学生探究合作、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学生自信心增强,展示欲望强烈,个性张扬,学生素质明显提升。

5、教研氛围浓,不断开发特色课程。随着全国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我校在向一些优秀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创造性的形成了一套阳光大课间活动,并初步形成特色课程。我校的阳光大课间体现了学生智育+德育+身体锻炼的活动理念。具体内容包括: 经典诵读--艺术操展示—德育活动(感恩的心手

语舞)--自主体育活动—第二课堂展演,真正把课间操变为课程来管理和发展。

经过课改实验实践,我们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1、教师学情掌握不够,导学案的撰写与课堂、学生的实际有脱钩现象。

2、学生的预习还没有达到理想化的程度。预习还不能分出重点和难点,还不能理清会与不会的界限,学生习惯培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有些学生在探究展示中比较被动,探究展示的几个原则不能得到有效把握。

4、校舍改造缓慢,虽然暑假拆除了旱厕新建水冲式厕所,搭建东楼引桥,但是教学楼内和校园花带瓷砖脱落严重,许多死角亟待改造,精细化管理还有漏洞。

五、凝心聚力,坚持特色发展

实验小学作为一个老牌学校,有特有的发展优势,有相对规范的管理机制,有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今后我们将凝心聚力,坚持特色发展,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多实验,真正成为“实验”学校。打算从以下几点做起:

1、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快乐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

2、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配齐学校各个教室、功能室的现代教学、办公设备;

3、创新德育模式,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

4、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语文家庭作业主要是阅读和预习,数学家庭作业主要是预习和向家长口头汇报的当天收获,尽量不留书面作业),真正实现快乐课堂、快乐校园。

5、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积极筹资,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课堂教学改革复杂艰巨,课堂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我们学校继续以稳定

发展为前提,提高师生素质为核心,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水平,凝心聚力、竭尽所能、求真务实、乘势而上,创办人民满意好学校,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篇6

所谓的“高效课堂”,我理解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研讨,其目的就是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到达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本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的目的。

下面我就将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点滴认识谈一谈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一是课堂气氛要融洽。二是课堂节奏要明快。三是要注重课堂效益。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呢?

一. 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创造高效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我们就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此外我们还必须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在于面面俱到,我们要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外,然后重点加以突破。对于重点的突破,我们切不可以急于求成,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2.活跃的课堂气氛

我们只要能想法设法地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进而将之转化成为一种个人的能力。那么,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我们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科教育方法,积极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以往的“演讲者”向今日的“导演”“角色”过渡,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索知识,这些我们讲十遍,二十遍的效果要好的多。所以我由此想到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世界冠军,给他们设计了一个让他们进行竞猜比赛,这一环节的设计,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课堂气氛也空前的高涨。真正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说到这一点,我是深有感受,对于学习方法不对的学生而言,他们是学的苦不堪言,我们则教的累的没法形容。

二.学生方面 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

1.指导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肆,会抓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所以我们每天必须给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这样我们的教学进程便会流畅的多,轻松的多。

2.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十六字方针去要求自己。即: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一个好学生必须要抓住课堂,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一个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掌握的学生是谈不上提高而言的。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向课堂要效率。3.课后巩固习惯不可少

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每次作业都要先复习然后再做题。然后要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每次作业。我们要告诉学生,人脑毕竟不是电脑,人的记忆力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二是应用性的复习。第二种类型的复习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告戒学生万万不可眼高手低,应该从基础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搞好自己的学习。

三:师生配合,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离开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高效”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建立了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知学生之所想,知学生之所需。只有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他们才会把 心思放在学习上。

第二,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我们只有充分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同样,我们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优化课堂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篇7

一、拘泥于教材内容, 忽视学生水平

新教材理念新, 内容丰富, 知识面广, 尤其是北师大版的英语新教材, 代表着教改的思路和方向。教师授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考虑教学内容的取舍, 对于课堂活动的设计, 更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如Communication Workshop这一环节, 兼容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又侧重于说和写的能力培养, 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很好素材。但有些单元的话题对于中小城市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中小城市的中学往往是寄宿制学校, 学生课外查找信息的渠道很有限, 时间也不容许, 如果教师拘泥于教材环节来安排课堂活动, 当然是事半功倍。以模块3 Unit7 The sea为例。本单元Communication Workshop以a report about Underwater World为起点, 先让学生了解所给文章的结构 (match the four paragraphs with the headings) , 然后开展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一个话题, 讨论本地的风景名胜, 列出它的good points和bad points, 然后小组汇报, 最后成文。最后环节是

“Example:We think the Olympic Park is a great place to go because it not only has fantastic stadiums for Olympic Games but also has many beautiful gardens”.

这一环节设计所适用的仅是发达城市及沿海城市的学生, 对于中小城市的孩子而言, 海底世界是电视上的图片, 风景名胜也主要限于书本和影视上的了解, 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讨论了。教师以这样的话题来设计课堂活动, 当然调动不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只追求视觉效果, 没有实际内容

这样的活动常会出现在公开展示课上, 即所谓“三乱”:桌子乱拉, 学生乱动, 双手乱举。为了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共同探究, 教师会不分课型, 不分内容, 统统设计课堂活动。更有甚者, 语法课上, 在巩固训练部分, 教师在学生做题之初就设计小组活动。学生还没有经过独立思考, 又让学生讨论什么呢?这不纯粹成了应景之作了吗?有些问题, 不具有可讨论性, 即所谓的伪问题。如:Do you know London?Which country does it belong to?And do you want to travel there?这样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而言, 不仅没有课堂讨论的价值, 甚至连单独回答都没必要。

三、活动形式单一, 不考虑实际课型

用一个模式来套所有的课型, 就好比穿一双鞋参加所有的场合。教无定法才是最佳教法, 课堂活动也没有固定模式。课前学生报告, 课堂上学生单个回答, 学生齐答, 同桌合作, 前后四人或六人合作, 小组竞赛合作, 男女生竞赛, 师生角色互换等都是很好的形式。学生独立思考、动口、动笔、板书等都是很有效的课堂活动形式。作文课上, 学生在黑板上的板演更能让教师发现问题 (书面的排版或单词拼写) , 比起口头的活动来, 效果更好。

四、形式上的共同参与, 实质上是“贵族”培养

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性格各异, 认知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活动中, 主动表现的往往是英语口语好, 底子厚, 性格开朗的同学。在课堂活动汇报环节, 教师往往会说“volunteers?”, 鼓励同学们主动回答问题。英语不太好的同学, 比较羞怯的同学, 只能当观众或听众, 长期下去, 对他们的学习及性格发展必然会起消极的作用。

殊途同归, 不同的教法指向的是同一教学目的。在设计课堂活动时, 教师应考虑以下几点:

1. 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 以学生知识水平为起点。

课堂活动实质上是改变教师“一言堂,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习兴趣, 当然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互帮互助的能力等, 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实现阶段性教学目标。

2. 要考虑本节课课型。

根据教学任务来划分, 课型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每一种课型都有适合该课型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往往会是某两种课型的糅合, 如新授课和练习课结合, 复习课与讲评课合二为一。在新授课、练习课上学生合作学习就比较有效, 而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讲评课上, 教师还是主要“演员”。

3. 活动前, 让学生清楚该活动目的, 注重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 篇8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效”很关键。所谓“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在教师高效率的指导下取得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这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

“自主—导学”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达到启发、互补、提升的目的。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为学而教,以学促教,打造高效课堂。

“自主—导学”课堂模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探究”三大环节,各环节所占的时间比例因课而异、因生而异。现以苏教版八下课文“窗”为例,简要谈谈“自主—导学”课堂模式的几个环节的实施。

第一环节:精心预设,自主学习。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课堂只需要自动生成而不需要教师预设,教师应当认真地做好教学预设,设计好有价值的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为生成做好准备。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预设时突破“对课堂教学进行程序设定,即这节课何时到期何时进行什么环节,各环节间如何过渡”的传统备课模式,预设时心中要有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充分估计,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形成多种对策预案,做到未雨绸缪,尽可能地使所预设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相一致。简单地说,就是预设时要将重心从教师怎样教转变为怎样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只有明确了教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在对小说《窗》的教学进行预设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学习小说的抓手或突破口是什么?

2.怎样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读懂小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怎样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的标题是“窗”,透过这扇窗,你看到了什么?请圈点相关文句并批注。

2.文章结尾写到“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个结尾是否让人感到意外?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了解小说情节;走进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小说主旨。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激活点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如此,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行,要多关心学困生,对于他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才会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要通过明晰而具有点拨性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的思考,学生经历了“山重水复”的思辨之后,能够进入“柳暗花明”的欢乐境地。

在学生充分思考,有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活动要求如下:

1.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2.组长记录组员的发言,并整理归纳精要内容。

3.组内推代表在全班交流发言。

这一环节怎样才能达成新课程强调的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为学而教”呢?一般地说,这一环节中,组内生生互动,学生的思维火花彼此碰撞,会有很多精彩的生成。教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观点的对话过程中捕捉闪光点;因势利导地把深藏在学生心底的智力潜能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见解;围绕讨论与交流的问题,沿着主线,抓住重点,定向引导,进而解决问题。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自主—导学”的课堂模式下,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表达、展示的空间,把话语权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或追问其不懂之处,因材施教,实现真正的“为学而教”。

第三环节:质疑探究,促进提升。

学生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就必须要有质疑、体验和操练的机会。“探究”与“生成”是一对孪生兄弟:探究中充满生成,生成赋予探究新的内涵,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以学定教”的预设时,应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留出探究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自主—导学”课堂模式非常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以及学生的质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四人学习小组提出1~2个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展示,同时教师要善于选择,合理引导,并做出科学、艺术的分类处理。学生的质疑问难和深入探究是理解课文思想观点的关键,学生质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深度。教师要善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选择出最有代表性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探究,以拓展课堂的深度和高度。比如,在进行“窗”教学时,就可以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两个问题,来组织学生深入探讨:

1.文中为什么要详细描绘窗外公园的美景,事实上这个公园并不存在呀!

2.当远窗者看到那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后,他会有什么想法?你认为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学生再次深入思考,探究小说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小说的主旨,让学生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和自由展示的天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积极的情感得到培养。通过《窗》的学习,学生透过一扇心灵之窗,既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又受到了精神的熏陶:只有心灵善良的人才能看到生活中的美景。

“自主—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下,凡能让学生自己问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凡能让学生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凡能让学生自己阅读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凡能让学生批注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批注,凡能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之间合作解决,凡能让学生自己思考、联系、推导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要想成就学生主体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师就要善于“让贤”。以教师的“礼让”,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当然,“自主—导学”课堂模式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精心预设下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握好“放”和“收”的尺度,所给予的时间和空间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吻合,在关键之处有点拨有引导,有诵读有品味,有追问有提升,既重视“以学定教”,也重视“为学而教”,实现“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这样课堂上的生成会更有效,课堂会更高效。

用心打造高效课堂 篇9

中学体育组 周静

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出适合现代学生的活动是历史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我国的体育课程正向综合化的思路迈进,学科之间整合研究的定向很大,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学途径千姿百态,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创新实践。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欢快、自由、奔放的学习环境,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设置一些问题,借助同伴的帮助,让学生对事物、问题“尝试”和“思考”,通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知,发展和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知识。

一.任何运动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游戏,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使与主教材融会贯通,形成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在体育课中多安排一些游戏,游戏最好贴近生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来创编,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他们体育学习能力。

二.通过观察、启发、自评、探讨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考察到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规则的制定、组织措施等方面,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与价值观,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跳短绳》这个教材中,首先摆正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以一个指导者、帮助者、关心者、服务者和参与者的身份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留白艺术,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沃土,学生可在自由的“空白”中翱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在《耐久跑》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同伴分组,做游戏、开发式的环境,营造愉快、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自主学练、自由交流,在玩中学、玩中乐、将枯燥、无趣的耐久跑教材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既提高了学生耐久跑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既重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与分析,又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课的主人。

三. “精讲多练”这种教学方法,最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学习活动,每节课都让学生有1/3的时间,甚至1/2的时间参加身体练习,当然并不是密度越大越好。我认为在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应简洁、明了,尤其是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的模仿应取代教师的讲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加大了学生的活动时间。所以,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尝试着让七年级的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而八年级的学生则模仿较为复杂的完整动作,通过长时间的应用,我发现学生的模仿能力大大加强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往往需用五节课才能完成的任务,仅仅三节课就能简单的掌握。比如:七年级《健身拳》这个单元,教学进度为五节课,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便运用了:“认识——模仿——强化——模仿”的教学方法,我首先给学生示范了一遍规范的完整动作,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我对每个动作进行较慢的示范演示,并讲解其重点要领,同时,学生也模仿其动作,我边做动作边规范要领。讲解后,我再给学生们示范一遍完整动作,让学生边看边模仿,最后,通过自己的练习加上和老师的共同练习,仅仅在我的示范引导下,不到三节课就能较为规范的完成。因此,在课堂上的精讲与学生的练习,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四.如何高效利用狭小的场地进行教学,怎样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一物多用?例如:我在教学“耐久跑”一课时,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要求,考虑到我校的操场小,上课班级比较多一定会影响学生奔跑能力的发挥,所以,我便用计时跳绳取代了跑的练习,这样在练习时学生不会因场地的限制,而影响其奔跑能力的发挥。并且,利用短绳来贯穿整个课堂,用其来完成踢、抛、投等多项练习,从而,既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又实现了节省器材、一物多用的特点。

五.如何进行讲解,什么时候进行示范,讲解、示范的时机及其使用语言的巧妙性和形体语言的规范性,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例如:当进行武术教学时,首先我做一遍刚劲有力、非常漂亮规范的动作示范,然后在对其要领进行生动讲解,我想学生此时定会有跃跃欲试的心情,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相反,教师首先进行分步讲解,然后示范一套形神无力、不规范的动作,其教学效果及学生兴趣会显得枯燥无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可以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六.运用多媒体实施体育课高效教学。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方法简单,呆板,语言枯燥乏味,动作抽象,更有甚者,体育老师由于年龄、身体自身水平的局限,不能做或做不好示范,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到索然无味。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就有着独特的功能,它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去学习,去接受知识。例如,在田径教材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短跑(格林)、中长跑(王军霞)、跨栏(刘翔)、跑远(鲍威尔)、跳高(索托马约尔)等世界名将的昔日风采。学生通过观看骤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后面的学习上也会积极主动,功效显著。

上一篇:必修四英语课文及翻译下一篇:农村义务教育调查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