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2024-06-09

有效问题打造高效课堂(精选12篇)

有效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篇1

小学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引导者, 如何挖掘学生潜力,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中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那么, 如何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巧设课堂导入语, 激发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能否上好一堂课, 课堂引入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开场白不但能将学生很快带入本节课的课堂情境中, 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我在教学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时, 以“王老先生有块地”的歌曲引入, 然后课件出示这块地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 “这块地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就纳闷了:“这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规则图形呀?”然后, 教师顺势引出组合图形并请学生想一想“怎样求这块地的面积呢?”学生很自然想到了画线分割, 而后让学生在白板上亲自演示操作。这样的问题情境生动有趣, 由浅入深, 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本节课的知识中, 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现实中提取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 还要还原于生活, 课堂上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更易于接受。如教学“小数乘法”时, 可创设水果店的场景, (多媒体播出) , 出示一些水果及价格:苹果每千克3.20元, 梨子每千克4.60元, 橘子每千克2.40元, 香蕉每千克4.60元, 并出现售货员与顾客的一段对话, 顾客说:“我买2千克苹果、3千克梨子, 正好20元。”售货员说:“不够”。听了他们的争执, 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纷纷迫不及待地提了问题?顾客应付多少钱?怎么算?还应付多少元?等等。又如, 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 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 明明不小心把芳芳的数学书带回了家, 而芳芳急着要用, 芳芳怎样才能拿到自己的数学书呢?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提出了三种办法:明明送到芳芳家;芳芳到明明家拿;两人电话约定沿同一条路相向而行, 明明送, 芳芳接。然后, 教师又引导学生比较三种办法的基本数量关系、优缺点等问题, 通过以上环节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相遇问题, 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一起探求知识的奥秘, 一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样的生活化问题情境, 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 然后去探究问题, 学生学得轻松, 教学效果明显。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找好切入点, 做到因势利导

学生听课的关注度、思考的深入度, 需要教师掌控和调动, 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把握好时机, 用问题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十几减7”时, 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 你们想知道教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导,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 他在蟠桃树上摘了7个仙桃, 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教师怎么也解决不了, 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的孩子乐于帮助他人, 乐于尝试解决困难, 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 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全都想帮帮教师。于是, 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 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 算式是11-7=4 (个) ;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 那么还剩下5个仙桃, 算式是12-7=5 (个) ……从表面上看, 这个问题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 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 这样的情境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四、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 从自己的亲历体验中得出结论。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 我先展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午餐肉罐头, 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再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 这种午餐肉罐头大家都吃过, 但你们知不知道它外面的这圈商标纸的面积有多大呢?”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主动进行探讨、归纳:沿高把这一圈商标纸剪开, 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再量出它的长和宽, 算出它的面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说出了长方形与圆柱的侧面相关的情况后, 接着问:“那你们知道怎么样算圆柱的侧面积了吗?”创设这样的问题, 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自主探索的空间, 学生才会更主动地调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 要符合教学的主旨

数学课堂最终的归结点要落实到数学知识上, 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是为学习数学知识做铺垫的。因此, 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一定要和本节课的知识相关联, 不能偏离主题。比如, 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教师刚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 你们见过角吗?”学生可能回答:“牛角、羊角、衣角……”紧接着, 教师又出示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 问:“这些图形中有角吗?”学生一脸茫然回答说:“没有角啊。”这样的问题设计与教师的预设事与愿违, 究其原因是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没有预见性, 学生对动物的“角”和数学中的“角”区分比较模糊, 导致教学失控。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 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爸爸和妈妈都爱我, 就是爸爸爱我, 妈妈也爱我, 然后引出公式a (b+c) =ab+ac。如果不是教师自己讲出了教学内容, 学生是很难联想到乘法分配律上去, 而这种牵强附会的情境创设, 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其教学效率可想而知。由此可见, 在提问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从学生已有的层次入手, 设计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 体现出“数学味”。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 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问题情境形式多种多样, 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 要结合教学实际, 注重其有效性, 不能摆“花架子”, 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 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去设计, 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有效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篇2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备课是避免教师无效教学、学生无效学习的前提。但是,何为“有效备课”,判定的标准是什么?部分教师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备课当然要写教案,但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不能等同于备课,更不能代替备课,这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备课,如何有效地备课?我校在推进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项目工作中,以“促进有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学校研究为本,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教学研究活动。

1、加强理论和课程标准学习,整体优化,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培训学习,以自学和集中学习为主要形式。每周记录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学习,让教师队伍整体优化,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素质,为实施教学研究打基础。

2、坚持并充分发挥听、评课活动的实效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本教研在指导教学中的作用,要求每学期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安排组内每人一节公开课,由教研组组织本学科教师深入课堂听课,然后组织参与听课的教

师进行集体评课。对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所在,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与探索。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20节。

3、“请进来”与“走出去”

学校结合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2014年以来,我们邀请了来自槐芽中心小学、眉县第二实验小学、眉县实验小学等学校的5位优秀教师来校做课、与我校教师研讨,极大的解决了我校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的困惑。同时学校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通过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提高学校教师的知名度。

4、进行教育反思,针对教学实践及时反思教学设计和过程。

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根本区别就在于他是否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育反思是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包括写教育日记,教学点滴,教学案例、教学评析等。可以结合一个专题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整个教学进行反思。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

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用批判性的分析眼光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反思中要秉承新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点。我们在开展教育反思时,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发现问题,联系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分析,构建个人化理论,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反思,每学期评出优秀教学反思装订成册,在全校范围内交流学习。把反思持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5、不断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

学校通过教师论坛、专题学习、小组交流、教学观摩、典型剖析、经验汇报、学习考察等活动,增强教学研究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6、有效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

学校制订关于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热情和信心。对在教学研究方面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我们先后制定了《汤峪镇中心联合小学教师校本教研制度》、《汤峪镇中心联合小学校本教研奖励制度》、《汤峪镇中心联合小学教师教研工作奖惩制度》等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工作和小本研修的积极性,取得了及哦啊好的效果。

二、学校教师集体备课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通研教材,提升教师整体备课水平。

要求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细致作出对教材处理的构想,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

通过此环节所有教师能够准确掌握新课标主旨,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

2、加强学案设计,优化个人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有效进行学案设计。落实学校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反馈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学案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

奠定基础。

主要措施:要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四个阶段:集体备课通研、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优秀学案设计展览和评比,开展备课案例评析研究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由于本校同课头教师最多只有两人,我们先后与槐芽中心小学等兄弟学校交流集体备课成果,取长补短,提高了我们备课的实效性。

3、备课中要重点设计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指导(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的课堂质疑和听课方法,指导学生课后的温故知新。二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技术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微观学习的问题。三是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各学科教师生本课堂授课方法和反馈方式,学会自主学习。

三、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完善“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前置性作业:通过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到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初步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等教学环节,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 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展示交流,点拔提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 展示,充分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有效调 控,根据学生的展示状况,师生共同释疑解惑,适当进行拓 展或梳理,挖掘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 识。同时要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 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4、检测巩固:注重基础知识,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 梯度性训练,习题设计要有梯度,既要考察知识,又要检测 能力,并能分层次要求。及时反馈,当堂达标,实现“堂堂 清”。

四、集体备课的现状及反思

1、集体备课不能等同于分工备课 我通过参加部分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发现学科实行了分 工备课。整册教材有八个单元,每个人分了几个单元的备课 任务,每位教师把自己备好的单元的教案分发给其他几位教 师就可以了,其它的就不用管了。这样一来,把原先要备八 个单元的备课任务变成了现在只需备几个单元。反思:从以上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把集体备课理

解为分工备课,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都 把教材平均分给几个组员备,每位教师只备一部分内容,然 后把教案复印发给每个人。还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并不自 己备课,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脑,直接 将网上的有关教案下载。这种不经过大脑的集体备课就等同 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这样一来确实是减轻 了教师们备课的负担,也深得教师们的喜爱。但我们并不能 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大家一起来平分备课内容,集体把教材备 完的分工备课。分工备课是一种偷懒行为,容易使教师产生 依赖思想,不愿去钻研教材,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 课的“懒汉”,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分工备课尤其对年 轻教师不利,年轻教师教书的时间短,对教材不熟,如果每 个学期只备其中一部分内容,那要多少年才能吃透教材呀? 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这与集 体备课的初衷截然相反,应当坚决杜绝。

2、“集体讨论、交流”不能流于形式 我从参与教师们的集体备课和翻阅集体备课会议记录 中,发现集体备课活动中的“集体讨论、交流”环节流于形 式,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在讨论、交流时,先是由主备课人 照本宣科地念了一遍自己写的教案,接着就是其他组员作补 充发言,说的都是一些“我同意主备课人的发言”、“我赞同 主备课人的设计”等客套话,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整个交

流过程时间短,流于形式。教师们在讨论、交流时的发言都 是简简单单的两三句话,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反思:思想交流是集体备课的目标,应该抓“实”,不 能流于形式。在我参与的集体讨论环节中,经常看到一些人 不愿开口,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不行的。记得有一位名人 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后每人还 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之后 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集体备课并不需要教学模式的统一,需要的是教师思想的交流,教育智慧的碰撞,教学形式的创 新。也就是说,教育思想的确定,教学策略、方式的选择才 是集体备课的主要目标。有些学校要求统一教学过程,这完 全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和机械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 的集体备课反倒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是不可取 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这一环节,要求每一个人在个人钻 研的基础上都要做好发言的充分准备,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 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言的内容一般包括学情分析、教材 处理、教法选择、媒体选

用、练习设计、师生活动等。主要 谈谈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转变师生课堂角色,真正达到生本教育的效果。

3、应重视“二次备课” 在平时的检查中,通过翻阅教师的教案,发现真正能根 据教师自己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修改和补充教案的

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教学

引论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教学也是教学的生命,其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数学的质量。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维,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在教学中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让学生能够高效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很多教师都在尝试情境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习变得高效,变得快乐。

一、问题情境对于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堂高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欲望。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讨论问题,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积极思考,提升相应的问题,并能够通过讨论等方式有效解决相应的问题等,这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在新课标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评价标准的把握,如判断学生能力要看其“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从学是这门学生逻辑思维较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创设问题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在问题情境下,学生必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进行分组讨论,进行探究学习,以此来获取新知并逐渐养成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同时在学生进行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引导,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思路等,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联系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也充斥着很多数学知识,学生数学也能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所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创设较为合理的背景和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并进行学习性总结,进而提炼出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不等式证明等相关知识时,我联系生活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都愿意喝糖水,如果往糖水中再加入一些糖的话,糖水味道会不会更甜?为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对这样的生活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启发,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抽象出课本中的例题:已知 则 。课堂教学实现了高效,效果显著。所以说,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最好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总结。

2.通过数学实验,创设有效情境

在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所以说,教师应该充分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联系实际问题来创设合理的数学实验,以此来实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等。如,我在教学向量的加法一节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完成共点力的合成实验,通过实验推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而在学习立体几何的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时,我也为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手影演示,让小组合作完成皮影游戏等,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现象,探讨利用正投影绘制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并能从三视图了解此空间图形的基本特点。这样,通过课堂上的数学实验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效教学。

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数学故事、数学趣题和谜题、典故等来设置学习情境等。当然,教无定法,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地位,必须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这样最终才能实现高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

在新课改形式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有效尝试,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摸索,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自俊青.对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2]施玉萍.怎样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福建教育,2003(12).

[3]余静.新课程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教学月刊,2004(3)

有效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境,高效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各种情境, 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联系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 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 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例如, 我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 创设了套圈比赛的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 喜欢运动吗?看!三年级的同学正在套圈比赛。谁来读一读?

老师受邀去当裁判, 这是他们的成绩, 看得懂吗?

师:哪个组套得准一些呢?

此情境通过生活中套圈游戏, 利用男生组和女生组人数不等的事实,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省时高效地直奔中心问题:“在数据不等的情况下, 如何比较数据的总体情况”?接着, 教者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质疑, 让学生在交流争论中明确:人数不同, 比总个数是不公平的, 这时“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游戏化情境———增强体验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培养其思维能力。例如, 我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时, 创设了“正话反说”的游戏情境。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游戏高手啊都是讲究策略的, 我们现在就来玩个正话反说的游戏, 好吗?

师:比如我说雪白, 你们说白雪。

出示:红门开, 我爱妈妈、水来自上海。

师:哎, 同学们, 刚才这个游戏, 你们都是怎么想的呀?

生 (齐) :倒过来想的。

师:“倒过来想”在数学上, 就是倒推, (板书课题:倒推) 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那什么情况会用倒推来解决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通过正话反说的游戏, 唤醒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揭示了“倒过来想”的思考方式, 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三、创设故事性情境———激发兴趣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 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环境, 也能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例如,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设计了一个“阿凡提卖毛毯”的故事情境:

师:同学们, 看!这是谁?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 你们听!

(播放录音) 一天, 阿凡提在街上卖毛毯, 贪婪的巴依老爷看见了, 他想把毛毯占为己有, 聪明的阿凡提说:“亲爱的巴依老爷, 如果您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一块大的来, 我就白送给您;如果您选错了, 就得把欠长工的钱全部还清, 怎么样?”巴依老爷一听不收钱, 高兴得两眼放光。他一把抓起长方形的毛毯说:“我要这块!”

师:哪块毛毯的面积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

师: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我们需要去验证!今天, 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像这样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活动形式, 创设兴趣情境, 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探索的欲望, 从而达到乐于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创设问题性情境———拓展思维

发问质题是教学信息反馈交流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中, 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要进行匠心独到的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问题氛围, 使学生有问题可提。如, 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13÷7, 20÷9 (要求用小数表示商) , 让学生计算并比比谁算得快。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 学生在加紧演算的过程中, 不久就发现了问题, 怎么商也商不完, 于是就产生了疑问, “怎么没完没了?”接着提出问题:“老师, 这个算式的商怎么写?……”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有问可提。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愉快地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长期工程, 打造高效课堂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但凡事全在用心二字, 教师要深度研读教材, 设计有趣味性、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情境, 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 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篇5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经验之谈。教无常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与会老师们在课堂教学的摸索实践中,在很多方面都达成了共识。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语文组陈月华谈到拼音和识字教学时,展开适当的游戏、竞赛,提高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进行识字擂台比赛,抢认比赛,鼓励孩子们通过标语、广告牌、电视、各类包装等途径随时随地的认字,效果显著。中学部胡主任也指出,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明白,采取轻松、幽默的手法蜻蜓点水提醒走神的学生紧跟老师思路。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尊重和期待。英语组倪欢老师也出妙招,在黑板上画两张脸,一张笑脸,一张哭脸,学习专注,积极思考的学生名字会写在笑脸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名字写在哭脸上,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基础,扎实训练,注重落实。语文组杜卫红发言时表示,她的课堂“花招”不多,更多的是夯实基础,教给方法,扎实训练,注重落实。语文组陈婷老师则重点谈了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她说,让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文言文时,就让他们自己归纳文言文的各种语法现象,总体上采取了先慢后快、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有侧重有变化地实施教学。综合组赵玉华老师则从备课、上课、复习、课堂内外四个方面介绍了她的做法。

三、尊重学生,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处胡主任用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大家,相信学生的上进心是与生俱来的。自始至终,充分信任学生,期待学生进步。任冬生老师也提到,良好、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提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刘巧卫老师提出的“三讲三不讲”也让人记忆深刻,“三讲”即为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点;“三不讲”为: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这样,课堂教学更有了很好的指向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在反思中成长,在创造中提高。刘有珠老师和倪欢老师都对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课堂教学的遇到的困惑做了回顾,现在的进步得益于当初的“不成功”和困惑。她们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创造,逐步得到提高。任冬生老师也认为,教学反思能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地提高。

教师代表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台下听众的阵阵掌声,各部门,各学科的老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鼓舞和启发。

之后,段校长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他语重心长地说,开展这样的校本研究活动很好,越是来自我们团队的经验越是实用的,越是来自我们团队的方法越是高效的。他高屋建瓴,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以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快乐,人生幸福。段校长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分为四个阶段:模仿——改造——创造——形成风格。他提出,各学科的老师应了解本学科所形成的教学流派,重点关注一两种教学方法,不断模仿、尝试,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特点,进行有效地改进、创造,最终形成自己稳健的教学风格。这需要付出几年时间的努力,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心血。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思考些什么?

(一)空间。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空间:教师是否能够合理支配?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你主导的空间目标是什么?学生空间:安定的环境固然重要,但他认为,专注比安静重要,积极比安静重要。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我做了我理解。以前的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现象较多,一讲到底更是普遍现象。学科学习无非与文有关,与思维有关,要保护学生的思维价值,把思维还给学生,让创造进入课堂。

(二)态度。课堂也如美味佳肴,需要老师调味、色、香,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让课堂更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几个注意

1、科学意识。

2、训练意识。

3、面向全体。

4、及时反馈。

关注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篇6

那么,教师应如何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转变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主体”呢?对此,教师可以从有效提问入手。下面笔者就对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提问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曾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旷日持久的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问:为什么1916年是关键的一年?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往往无法在课堂中一直集中注意力,对此教师可通过有效提问,调节教学节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神权下的自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文艺复兴是不是为了恢复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表达了新兴阶级怎样的内心诉求?这样就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3.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不仅是一种意向性的行为,而且还是一种探究性的行为。没有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无从谈起。有效提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教师还要利用提问,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引导学生迁移知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想问、善问。

二、提问的要点

1.明确任务指向。

教师提问的明确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回答的明确性,因此教师要明确任务指向。那么,教师应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对此,教师可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设问。

2.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在提问中贯穿三维目标,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例如,在教学“顺乎世界之潮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了林则徐、谭嗣同等人的思想主张和主要活动后进行设问:通过对这些人物有关事迹的学习,我们学到了怎样的精神?这样就能贯彻落实三维目标。

3.因人而异。

提问要有针对性,对此教师可用封闭性、回忆性等容易的问题提问水平低的学生,用开放性、思考性等困难的问题提问水平高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参与回答,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4.有层次性,促进深层理解。

提问要有层次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

三、对学生回答的评价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应客观公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认清自身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学生回答不全面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追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重新思考问题,加深理解。

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篇7

根据当今教育发展的实际, 在不断的摸索与艰苦的实践中, “返璞归真——构建高效课堂”是教育根本出路。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实现有效教学呢?在几年的教学生涯实践中, 我将我的体会做了一下总结,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要充分的备学生 (情感、知识)

我们备课往往只是停留在课本的知识方面, 对学生的备课却少之又少。一堂我们在备课本上写得非常漂亮的教案, 赋予了课堂我们的精彩, 可如果缺乏了学生积极配合的满堂灌或独自表演, 课堂的高效又如何谈起呢?我们不如在学生的感情方面和从学案上获得的学生需要的知识方面多下点力气了。“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很明白, 不妨在平时多和学生谈谈心, 像朋友一样, 这样, 即使他因为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被批评了, 他也很乐意学习我们这门课的。和学生的感情有了, 学生就会更投入;了解了学生知识的“底细”, 提问、讲解就能有的放矢……课堂的高效, 不就来了吗!

二、舍弃花架讲实效

一些非常精彩的优质课具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没有花架子, 老师讲课语言精练, 环节紧凑, 问题处理恰到好处!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 是绝对不能因为花架子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感情的。

比如一些不是很必要的“讨论”, 就不要摆什么花架子了。比如为了听课故意提问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 只是“做秀”!比如毫无意义的刻意照搬的一些“包袱”等等。其实我们的关注点就在于学生的课堂效果, 看看当堂讲的知识他们能否掌握, 一个不理解的知识点我们宁可多讲几遍, 也不要仅仅是为了赶进度“水过地皮湿”, 没有了“重点”的课堂也就失去了重心!

三、要“放”的开, “收”的回

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我们现在还是“放”不开, 教学方式放不开, 课堂内容也放不开……因为不敢放开, 愈显疲于应付之态!也缺乏了锻炼的机会, 使自己的教学模式故步自封, 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实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很强的, 把更多的时间放给她们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放”开了, 却“收”不回来了, 即对新形势下的课堂的把握驾驭能力不足。对一些问题学生的讨论放开了, 很热闹, 但如果缺乏宏观的调控和引导, 看起来只能是“热闹”, 没有什么实效的。

特别是对高效课堂的构建, “放”“收”有度, 更见真功夫, 更显好效果!

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篇8

下面就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激趣课堂, 散发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 开端注重引趣

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 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 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 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 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 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 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 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 “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 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 连学困生都不甘示弱。在教学时使用分组竞赛的形式,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提高小组的合作能力。

3. 刻意求新, 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 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 课堂每次都是一样的, 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求新求奇。也就是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有新意, 抓住学生求新心理, 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 你就会受到欢迎。

二、多样课堂, 提高效率

1. 教学手段多样的策略

任何一成不变的方法手段都是不能够适应教学要求和各类学生的, 甚至是一种手段也不可能永远适应一个学生, 因为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比如, 经过长时间单一乏味的练习之后, 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所以, 在一节课的教学之中, 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 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手段运用要适当, 不可过多过滥, 本末倒置。

2.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 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 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 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 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当然, 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地开展自我反思, 进行反思性教学, 不断促使教学更加有效甚至高效。

有效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篇9

一、在新课导入处提问———引人入胜

新课导入, 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导入成功与否, 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导入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和已有的经验出发, 扣准教学目标, 进行提问,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使学生想探个究竟, 问个明白.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 上课伊始,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跑道, 乌龟和兔子将要进行跑步比赛, 乌龟跑的是长方形跑道, 兔子跑的是正方形跑道. 教师用多媒体刚一出示情境, 有学生说:老师这个跑步比赛不公平, 我觉得乌龟跑的路程要比兔子多一些, 乌龟吃亏了. 也有学生说:不对不对, 我觉得乌龟跑的路程要比兔子少一些, 兔子吃亏了. 也有一些学生说:这个游戏公平, 我觉得它们跑的路程是一样的. 这下课堂热闹起来了, 同学们都各自保持自己的观点, 争执不下, 谁都不能说服谁. 教师问道:“有什么办法, 可以准确地进行验证呢? ”学生听了老师的提问后, 都停止了争论, 进行深入地思考, 到底该怎样进行验证. 不久, 便有学生说, 我们可以把它们所跑的距离算出来, 也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周的长度, 然后进行比较. 学生们都表示认可, 投入到了探究中……

上述案例, 教师在新课伊始阶段, 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引入, 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与一探究竟的学习劲头, 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 让他们在新课教学之初就充满了对新知学习的浓厚兴趣,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知识难点处提问———迎刃而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有时学生不容易理解, 在新知的认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 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不易掌握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中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合理地分解教学目标, 在知识的难点处进行提问, 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吸纳、同化新知.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 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圆柱有了基本的认识以后展开的. 教师问, 要求圆柱的表面积, 也就是要求圆柱的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要求3 个面的面积之和, 2 个底面和1 个侧面. ”教师肯定了学生们的回答, 2 个底面是圆, 因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在5 年级便已经学过, 所以只要算出一个圆的面积之后, 乘2便可了. 但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呢? 很显然, 这是求圆柱表面积的一个难点. 学生们都感到茫然, 不知道怎么入手. 这时, 教师用剪刀沿着圆柱的高把侧面剪开, 提问学生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学生们回答展开后是长方形. 教师追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应该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上述教学案例, 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准确地把握了学生在学习圆柱表面积过程中的难点, 透过一剪、二问、三追问的过程, 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为学生解决难点问题提供了阶梯, 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三、在思维易混处提问———凸显本质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容易被知识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而产生混淆, 造成无法抓住本质的现象.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进行提问, 使学生明辨是非, 提高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

如学生在学习小数的简便运算时, 教师出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1.2 ÷ 0.4 + 1.2 ÷ 0.6, 此时, 好多学生看了题目后表示题目非常简单, 很快就做好了. 老师在展台展示了学生的答案:

师:同学们, 像这样做, 正确吗? 生 (几乎异口同声) :正确. 显然, 学生做这道题目时张冠李戴, 认为和乘法一样, 这道题也可以用分配律, 出现了混淆而产生错误. 这时教师并没有立即给出否定的意见, 而是提问道:对于简便运算的题目, 我们该怎样检验呢? 生:按照本来的运算顺序再算一下.很快有学生发现按照运算顺序算, 答案是5, 与1.2 有矛盾了.为什么会这样? 大家的意见相持不下. 生:我们把除法当成乘法了, 认为除法和乘法一样, 也有分配律, 所以造成计算的错误. 师:说得真好! 那大家认为怎样改一下, 就可以这样算了?

生:1.2 × 0.4 + 1.2 × 0.6……

上述案例, 当学生对概念产生模糊的认识时, 教师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错误结论, 而是适时提问, 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不断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 强化知识的认知, 从而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

课前有效预习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篇10

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 学生学先于教, 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进入新知识的教学, 从哪儿入手, 教在什么起点上;学生基本学情如何, 他们需要什么等等, 往往是落实为学而教的基础.而抓好课前预习, 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什么是预习呢?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 具体而言, 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预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自己预先对有关内容进行自学, 以排除障碍, 了解重、难点, 拉近与新知的距离, 从而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小学英语每周课时量不多, 一周仅三节课, 这就决定了其课堂容量大、密度高的特点.因此, 让学生学会预习, 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有益的.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其实有很多老师也已经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也开始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培养, 但在平时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存在着对英语预习的认识偏差, 譬如怀疑学生的预习能力, 认为学生根本不会自己去预习, 也就从不布置预习作业;还有一种就是“笼统型”的布置预习作业, 至于怎样去预习新课, 教师没有给予任何指导方法, 预习作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由于英语并非母语, 学生的英语预习往往无的放矢, 他们不知道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 而且小学生预习态度不端正、预习能力差、预习方法简单, 缺乏教师的指导, 这些也都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 我们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确定了如下研究目标:

三、四年级学生:

(1) 学生能够按教师的要求主动去预习.

(2) 能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自觉解决预习中的简单问题.

(3) 学生通过提前预习觉得学习很轻松, 愉快, 并对学习产生兴趣.

(4) 从预习开始逐步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方式.

五、六年级学生:

(1) 通过预习, 使他们能自主解决学习中的一般问题.

(2) 通过预习, 提高自己质疑能力, 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3) 课外查找资料, 并能有效筛选, 在预习中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4) 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 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充分表现自主学习的过程呢?

一、创设良好环境,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信心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可以凭借自身的这种巨大资源, 自动、自我地完成学习.因此, 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 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进行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预习意识.我们要求教师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性教育, 通过说服教育、榜样示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 通过教育是学生明白“预习是合理的‘抢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 争取了主动, 学习便更容易取胜.”的道理, 不断产生学习内驱力.

2.建立学生的预习档案, 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我们要求教师把本学期本册书中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编印成册, 建立预习成长档案, 同时要求教师记录学生每次预习的情况, 如, 是否预习?预习态度如何?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怎样?家长是否检查了预习作业?等等, 做好个案分析, 从而获得学生预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3.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预习情感.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我们总会碰到不愿预习、预习态度不好的学生, 学生不愿完成预习作业也许是因为他对学习不感兴趣, 也许是因为他不能凭借个人力量完成预习任务, 但不管怎样, 教师都应该以积极的情感, 正面的肯定去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我们心中应始终有这样的观念:教育是一个充满爱的教育, “亲其师, 信其道”.自主学习与教育更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 这就是个人的尊严感和自信心, 多鼓励学生, 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 轻松愉快地进行预习.在平时教学中, 我经常会利用课前2分钟去表扬预习有进步和预习情况好的学生, 我也特意将一些学习自觉性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安排和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结对子, 让他们帮助困难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二、科学指导, 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年龄小, 在预习上原本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英语又是一门外语学科, 这就更增加了预习的难度.因此, 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对每一个预习环节都要作方法及要求的细致讲解: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

1.规范常规性预习步骤, 明确预习任务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虽然内容不是千篇一律, 但方法有一定的规律,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模式或者预习的步骤, 让他们根据步骤进行预习的行动, 如, 对话和语篇部分预习我们一般是这样做的,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 其教材内容侧重于词汇和简单的对话, 在课前预习时我们提出三步预习法的步骤:a.划出生词 (了解本节课的新授词、句, 学习时能有的放矢) ;b.听磁带跟读, 模仿发音 (是学生大致了解新授词句的发音) ;c.在图片的提示和结合旧知识的情况下猜测新知的含义.而对于高年级学生, 其教材内容以阅读为主, 我们提出了六步预习法, 即在中年级的三个步骤基础上, 再增加三个步骤, 即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借助工具, 尝试理解;发现疑难, 尝试解决.

2.合理设计预习单, 细化方法指导

在教授对话或语篇时, 我们一般会先设计一个预习单, 内容如下. (1) 预习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2) 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涉及到的新的语法知识或是典型的风俗人情进行适当点拨.如学习一般现在时我们就会将一般现在时的语法概念在预习提示中做说明, 在学习一些西方节日时除了教师给予介绍, 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适当补充. (3) 预习要求:即预习中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小学英语明确提出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的要求, 因此预习要求中我们首先设计的是听录音, 跟读磁带的任务, 然后再加上适当写的训练. (4) 预习疑问:即自己在自学过程中还有那些问题未能解决, 或是自己不理解的, 让学生将不会的内容写在预习单上, 使教师的教和学生个人的学更有的放矢. (5) 预习检查:主要设置了家长检查签字的内容, 调动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预习活动中来, 提高学生预习的自觉性和预习质量. (6) 预习感受:一篇对话或是语篇预习下来, 学生一定会有感受, 或是自信与满足, 或是疑虑满腹, 或是一头雾水, 我们也通过预习单的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如:

6B Unit2 More exercise. (PartA) 预习单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

3.有效结合课内、外预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温故而知, 传统的预习一般安排在课前, 现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就是要求学生学习新知识前预习.但在新课改实践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中, 越来越多的教师热衷于课内预习.在上学期举行的丹徒区英语骨干教师展示课暨高年级专题研讨活动中我校的殷瑞琴老师教授了6B Unit7《A letter to a penfriend》, 在Free talk中师生谈论Do you have any hobbies?What do you need?等问题是预习要求中的一部分任务, 在预习单中有所体现, 它既是对以前学习内容的回顾, 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这可以说是课前预习, 在进入语篇学习时教师问道“Who is Peter?What does Liu Tao want to do?”以及语篇中涉及的主要问题:What are Liu Tao’s mother’s questions?What is Liu Tao going to tell Peter?等问题可以说都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内自学的指导.

三、加强预习检查, 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光布置任务, 没有严格的控制和检测, 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同学来说, 特别是习惯尚未养成的绝大多数同学, 预习只能是徒劳.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 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有两种:一是教师对学生预习单的批改;二是在课堂中教师对预习单内容的反馈.我们采用最多的是在课堂中对预习内容的反馈, 我们不应该把预习单的检查当成是练习的讲授, 这样既浪费时间, 而且单调、机械的作业讲评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我校的殷瑞琴老师教授的6B Unit7《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中,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词句比较简单, 因此预习要求中我们主要安排了中英文匹配和回答问题这两大块, 词汇匹配中涉及的大多数词汇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以往所学知识独立地解决, 回答问题部分也是对以往知识的复现, 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设计了Show time的课内检查环节, 了解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 扫除词组障碍, 从而节约更多的时间进行语篇梳理.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 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 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课堂中我们注意及时将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 通过课堂提问、检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同时我们也打算设置预习加分制, 对于预习完成较好, 课堂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加分激励, 星级评定, 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促使学生的预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打造高效物理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11

所谓“高效物理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之有法、教得轻松,学生学之有法、学得愉快。“高效物理课堂”主要关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同化在学生身上,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我们的教学策略:将知识融入情景,情景隐含问题,通过有效的设疑与追问,展开求知的生动过程,将“情景串”变成“问题串”,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帮助学生领悟知识的真谛,用问题对教与学进行及时诊断与反馈,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再将“问题串”变成“知识串”,达到建构知识,渗透方法,形成能力的教学目的。为此要做到:

一、精心备课促进学生生成认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同时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教师只有熟读教材,深思教材,吃透教材,关注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营造情境,把要传授的知识融入学习情境,预设成问题串,并且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课堂才能出高效。要明确每节物理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形成一个个有层次的知识问题串,通过问题的解决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讲与练,让更多的学生能主动进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展示学习过程,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畅叙自己的见解,使每节课都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以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引导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因此,高效物理课堂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能动性,为此要做到:一是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等等。二是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也是激起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亲自参与实验。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它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从而引发学生兴趣,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变抽象为形象的目的。

三、形式多元激活课堂灵气

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课件、图片、巩固练习等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当教师在讲到关键性问题时,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预设到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时,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只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老师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思考的情境,多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一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总之,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也可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具有实效性。学法指导要科学,要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敢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积极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提出疑问,或由教师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悬念”走向课外。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和爱心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给予恰当引导和灵活点拨,对学生的分析解答,教师要给与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在师生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互动关系。

四、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反馈的目的在于矫治,矫治要及时有效。为此在教学中应随时关注课堂动态:学生的问题,学生的解答,甚至学生的眼神和表情————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必要时给以补救,尽量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适当的课时训练对高效物理课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检验用学到的知识来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试金石,所以学生课堂上训练显得非常必要。课堂练习要紧扣所讲知识和方法,练习要有层次,考虑到学生的层次结构和目标要求,练习不求多而求精,通过练习反馈,了解学生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总之,一堂高效物理课就是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全体学生都有收获,效果好,效率高,这样的课使学生敢想、敢思、敢说、敢做,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篇12

一、转变角色, 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新的教育理念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 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中间去, 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的教学方式, 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 思路方法精讲, 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 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 不讲也会的内容不讲。一般情况下, 教师连续讲课应控制在5~10分钟, 做到精讲、互动, 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 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比如, 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 (独立或合作) 来完成。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同学, 可以说一说;喜欢画画的同学, 可以画一画;喜欢朗读的同学, 可以尽情地读一读;还可以试着用一个精练的词语概括一下济南冬天的特征。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10分钟后, 七八个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收获, 有的用精彩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济南冬天的美景, 有的画出了几幅栩栩如生的图画, 有的动情地朗读了一段自己喜欢的课文, 还有的则用精练的词语概括了济南冬天的特征。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 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也更加深入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探究学习为主, 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 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应是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质疑和探究, 既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得以培养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学《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一课时, 我先用课件展示过去水草丰盈、绿林环绕的罗布泊图片和现在寸草不生、死寂荒凉的罗布泊图片, 请学生畅谈自己观看图片后的感受。接下来我说:“同学们, 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 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水如明镜。20世纪70年代, 仙湖却消逝了, 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呢?《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给了我们明确的解释,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研读探讨, 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意。学生通过观看课堂上展示的罗布泊古今对照的图片和对重点语段的品读探究, 在自主探究学习中理解了文本内容, 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从整体上感知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整体感悟并分析了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后, 让学生联系现在的生活环境, 展开讨论, 并谈谈人类对现实环境的破坏情况, 以及对人类面临如此悲剧应如何去做的看法,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有现代多媒体的“一席之地”。多媒体综合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技术, 便于学生直观感受, 还能根据需要回放再现, 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更加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 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 我先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 (小鸟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 描述课文内容, 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 让学生看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 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 引发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 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上一篇:创伤严重度下一篇:宁夏法学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