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问题情景

2024-10-29

有效问题情景(共12篇)

有效问题情景 篇1

一、“情景问题教学”的基本内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 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 调动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老师, 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 师生必须互动起来。要互动起来就必须有一定的媒介, 而情景、问题就是很好的互动媒介。在此, 笔者暂且就把以情景、问题为媒介的互动教学方式称为“情境问题教学”。

“情景问题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情景导入, 进而以问题引领教学, 带着“问题意识”来组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 使学生主动积极地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学习, 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情景问题教学”一方面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提出问题, 组织课堂讨论, 并且加以总结指导, 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又要求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

二、“情景问题教学”的模式和范例

思想政治课“情景问题教学”的形式应该说是多样的,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 笔者认为以下形式是一种较好的模式:

现以新人教版的《生活与哲学》中“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教学 (片段) 为例, 探究“情景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 (一) 】

(设问1) 结合种蛋孵雏鸡的过程, 请同学们谈谈其中哪个阶段是量变, 哪个阶段是质变, 请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种蛋在37℃~39.5℃下的21天中的胚胎发育是量变, 而种蛋经历21天后小鸡破壳而出是质变 (如果学生有困难, 应引导学生看书, 教师要做好引导) 。

1.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设问2) “种蛋在37℃~39.5℃下的21天中的胚胎发育是量变”和“种蛋经历21天后小鸡破壳而出是质变”之间有关系吗?

(学生思考、议论、回答) 有, 没有种蛋胚胎发育就没有后面的小鸡破壳而出。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情景 (二) 】

(设问3) 请比较图一和图二, 同样的种蛋为什么出现不同的结果, 大家能否从中总结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 没有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发生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设问4) (1) 量变是否一定会有质变? (2) 质变就是发展吗? (3) 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 是否意味着结束?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回答) :

(1) 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不是所有的量变都发生质变。

(2)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质变存在倒退的, 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3) 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情景 (三) 】

(设问5) (1) 请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上述现象? (2) 结合上述材料, 请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发学生思考, 得出结论)

(1) 略。

(2) 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 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 要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 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练习巩固:略)

三、“情景问题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求

1. 问题必须是对学生有吸引力的, 并且是学生能理解的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必须设计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只有学生感兴趣并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 学生才会积极去思考, 问题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 问题必须是学生能理解的, 不能一味追求新颖而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如果这样, 学生即使有积极思考的兴趣也无能为力, 问题同样起不到作用。比如, 在上述“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教学片段中, 本人以种蛋孵雏鸡为例。这个例子来自生活, 但对现代的学生来说又有一定的陌生感, 学生马上就有一定的兴趣了。接下来以此为情景,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 连续问了“结合种蛋孵雏鸡的过程, 请同学们谈谈其中哪个阶段是量变, 哪个阶段是质变, 请说明理由?“种蛋在37℃~39.5℃下的21天中的胚胎发育是量变”和“种蛋经历21天后小鸡破壳而出是质变”之间有关系吗?请比较图一和图二, 同样的种蛋为什么出现不同的结果, 大家能否从中总结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能满足学生好奇心, 并且是学生能理解的问题, 从而较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进而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问题要精选, 不能过多, 并且要层层推进不断刺激学生

情景问题教学自然要设计问题, 但问题不是越多越好, 要讲究设计艺术。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提出过多问题, 不仅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而且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 教师课堂设问的次数和设计的问题数量要适度, 不应只追求数量更应注重质量, 做到少而精且具有层次性。最好能利用一两个情景, 设计几个连环的问题, 层层推进。这样, 学生乐于也有时间思考和讨论, 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 在上述“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教学片段中, 本人设计的“结合种蛋孵雏鸡的过程, 请同学们谈谈其中哪个阶段是量变, 哪个阶段是质变, 请说明理由?”“‘种蛋在37℃~39.5℃下的21天中的胚胎发育是量变’和‘种蛋经历21天后小鸡破壳而出是质变’之间有关系吗?”“请比较图一和图二, 同样的种蛋为什么出现不同的结果, 大家能否从中总结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结合上述材料, 请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等几个问题, 前后问题之间就存在递进关系, 层层推进, 不断地刺激学生思考, 引发“思维风暴”, 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问题答案应该具有开放性, 切忌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

学习是人的活动, 因而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的答案一定要局限于标准答案, 或者在教学中教师老是问类似“‘种蛋在37℃~39.5℃下的21天中的胚胎发育是量变’和‘种蛋经历21天后小鸡破壳而出是质变’之间有关系吗?”的问题, 学生总是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那么, 我们的情景问题教学不仅不能启发学生, 还会适得其反, 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 最终会将学生引向思维僵化。新人教版《经济生活》的内容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 这样为我们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影响价格的因素”框题中, 我们可以设计“菜市场中的各种蔬菜、海鲜和肉类的价格为什么不同?同一种蔬菜、海鲜和肉类的价格为什么在不同时候甚至同一天中都会不同?”在“价格变动的影响”框题中, 大家可以设计“商品价格变动对我们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在“公司的经营”框题中, 大家可以设计“如果你是公司的经理, 你会采用哪些措施?”……类似的问题很多很多,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老师要有极大的包容性, 要积极支持学生各种各样的答案, 千万不能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教材。问题虽然有“标准答案”, 但一味遵循“标准答案”, 削足适履, 只能使学生创造力萎缩, 最终会将学生引向思维僵化,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4. 问题不仅需要教师设计, 更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有一句名言:“学问学问, 关键在问”。所以, 情景问题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 要努力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教师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只起引导的作用, 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主意识”。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听课笔记, 在传统教学中这个听课笔记的作用就是上课记记笔记, 现在教师建议学生在预习时把疑难点记在听课笔记上, 这样带着问题听课更有效果。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疑问归纳分类展示给全班同学, 引导学生讨论,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课后, 学生可以在听课笔记上总结听课后记, 试着把课堂内容编制成问题并编制答案, 然后提供给同学们作为练习。长此以往, 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提问解题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当然, 学生提问编题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 刚开始时学生的问题可能幼稚、肤浅, 这时教师要宽容而且还要积极鼓励。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以情景导入、问题引领的学习和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改革思路, 成为较为广泛采用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角度, 对当前“情景问题教学”的基本内涵、模式做一些讨论, 并结合案例说明“情景问题教学”的运用及其问题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法,情景问题教学,问题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宋国强.问题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黄广宇.“问题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3]丁晓邦.问题教学初探.

[4]朱红明.新课程理念下对问题性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5]孔企平.西方“问题解决”理论研究和数学课程改革走向.

[6]李章友.问题情境创设:让人欣喜让人忧.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0 (11) .

有效问题情景 篇2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景创设提出了新要求,情景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正是激励、鼓舞和唤醒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艺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小学生探究知识是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的,也就是说探究过程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情景,即“有效情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情境。

一、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我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教学实践,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能看到的物品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同桌两人相互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出黑板、桌凳、课本、作业本、三角板、红领巾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然后我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

根据开放性的原则,教师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有关“8”的加减法时,我让8个学生上台模拟买电影票的生活场景。选取的8个学生有不同特征,性别上有男有女,穿戴上有戴帽子的,有戴眼镜的,有戴红领巾的。这样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台下的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买几张票?”“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戴眼镜的同学有几个?”等数学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

1.生活情境的呈现有多种形式

(1)直接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如:学校、教室。(2)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如:模拟登长城、模拟赛车游戏。(3)借助实物演示。(4)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故事、幻灯片、活动图、图片等教具(学具)展示生活情境。(5)通过游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如:猜数、过河。(6)讲童话故事。对童话故事的热爱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通过讲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7)通过操作活动。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操作活动,是使学生身处情境之中,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去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选取合适的呈现形式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原则,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种选取方法:(1)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如:游戏、演示、多媒体等。如:在教学有关“5减几的减法”时,我没有利用图片形式,而是用实物葡萄演示“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看着新鲜的葡萄,提出摘下2个还有几个?摘下3个还有几个?等减法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1—10加减法的过程中,我借助手指进行猜数游戏,简单方便,可以同桌猜,也可以小组猜,师生猜。学生百猜不厌。这样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知识。(2)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因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有些生活情境不好表现出来,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如:把教材中的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小猫吃鱼”时,教师配合教学挂图,用录音机播放小猫吃鱼的故事。然后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效情景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觉得创设情境应该是一个相对重要的环节,但在创设情境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材料或活动情境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创设,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2.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对材料或活动的直接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3.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思考性,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数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

4.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地形象性。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5.情境创设要有探究性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机能。

四、有效情景创设的影响因素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很容易的,而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却不是很容易。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理解教学情境的认知上有所偏差、误解,在操作上有些盲目、“赶时髦”。如新课标中提出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就一味地去寻找生活原型,从而让数学课变了形,失去了数学味。有的教师对于创设的教学情境的目的不明确,如在创设操作情境时,有时花了一堂课的时间去操作,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等。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探索,且在问题情境的激励下,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有效问题情景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设问题情景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08-01

问题意识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具备的学习意识。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才能主动的思考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数学是一门需要经过思考和钻研的学科,它更要求学生具备问题意识。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得出,教师在进行情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更能快速地带领小学生学会数学。因此,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景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情景问题设置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带入情景

小学生尚不具备深刻的思考能力,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循序渐进的带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和思考中。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注重设置问题要有顺序,不能直接提出最终的问题,那样小学生很难一时给出答案,而是需要教师将问题的设置按照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顺序设置。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夏天游泳的情景,并设置问题:同学们夏天都喜欢什么运动?学生大多数都会回答“游泳”。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答案接着设计数学问题:有一个游泳馆,上午去了42个人,中午有12个人走了,下午又来了11个人,问现在游泳馆还有多少人?教师需要将这个问题再进行拆分设问,首先问学生这个游泳馆上午的时候有几个人?学生答,42人。接着问:中午有12个人走了,那么中午的时候游泳馆还剩下多少人?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42-12=30人。接着教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设问:下午又有11个人来游泳,那么最后游泳馆有多少人?此时,经过前边问题的铺垫,学生能够用30+11=41人快速地得出结果。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中,一步步解答出了最终答案。

这次问题情景的设置就是教师将问题按照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拆分,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消解了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畏难心理,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

二、注重情景问题设置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童真童趣

创设问题情景除了要考虑学生学习内容的接受度,帮助学生快速领会学习内容以外,还要考虑要“引人入胜”,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要多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满足学生的童真童趣。

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表内乘法》中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同游戏相结合。教师可以设置通关游戏情景问题,在每一关设置一个7的乘法问题,由简单到难的排列通关,通过一关给学生加一分,通关失败的扣除一分。比如可以在第一关设置问题:1×7=()?学生只有答对7才可以进行第二关的答题。第二关的问题就可以设置为2×7=()?学生答对14才可以进行下一关,如果回答错误不仅需要扣除一分还要回到第一关重新回答问题。如此以来,7的乘法渐渐加大难度,学生由开始的轻而易举的通关拿到分数到后来的举步维艰退一步进一步,但是对于7的乘法口诀却能铭记于心。在这个游戏通关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数学竞技的乐趣,而且掌握了教材规定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的创设,不仅能够很快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爱上数学学习。

三、注重情景问题设置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学习数学不仅需要学习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数学实践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自于实际生活,并且最终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一门学科。故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时,要设置一些实际的,来自于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根据教室内已有的物体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来让学生辨认是什么形状。比如教师可以问,早餐吃的三明治是什么形状?学生会回答是三角形的。教师接着问,三角形是由什么构成?这个问题因为比较难可以先做设问,不急于让学生给出答案。教师这时可以给出教学道具,一些三角板和三角尺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拿在手里感受三角形。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具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答案。这时就引出了“角”的问题。然后教师要告诉学生三角板具有30°、60°、90°和45°,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别的角度,如何获得?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三角板具有的角度拼出其它的角度。

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可以实际操作的问题中,一步步的探索“角”的特性。并且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例子联想到生活中的角度问题,这样就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的数学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小学数学课堂中需要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则更需要运用情景教学。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置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的开发出新奇的、科学的、有趣的、可操作的数学问题情景,从而推动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吴黎贞.浅议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误区与策略,福建论坛,2010(11).

有效问题情景 篇4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存在的问题

虽然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可以有效调节小学数学学习氛围, 但是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小学数学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通常都需要备两至三个班级的数学课程, 这就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需求, 在进行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教学模式时候, 更多的是选择直接借鉴其他教师或是在网络下载相似情景问题建设的课件来进行教学, 教师在这样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下自身都不能完全明白教学目标, 更加谈不上提高整体的数学教学水平。

第二, 问题情景的建设容易产生教学误区。部分小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影响, 重心更多的是放在对学生成绩的重视上, 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问题情景建设的时候一味注重对小学生知识的灌输, 忽视了问题情景建设的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这项教学手段来提高自身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得小学数学教育走进了一个教学误区, 不利于小学生的整体发展。

第三, 问题情景的建设更偏向于形式化。问题情景的建设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 还是有部分的教师在这一教学模式长不注重过程的展示, 只是将最后的问题情景建设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就使得问题情景教学变成了一个个的表演而已, 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应符合的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应该贴切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特点和以小学生为主要群体的心理发展特征, 所以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时应该符合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一) 充分展现的特征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研究中表现为将学生对外界的活动认识转变成自身内在认知的变化历程, 这就意味着在进行问题情景的建设时候, 应该充分利用外界存在的物质等条件, 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 让小学生在问题情景建设揭示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好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 帮助小学生在教学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模式, 顺应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二) 持续发展的特征

问题情景的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应该随着教学目标和小学生心理的变化而不断进步发展, 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关键有效的问题情景建设应该立足于小学生长远的智力和心理发展需求上, 构建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帮助小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自我约束行为。

(三) 逻辑清晰的特征

逻辑清晰是一个有效的问题情景建设应该符合的基本特征。对于任何人来说, 具有清晰条理的知识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吸收,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充分认识到逻辑清晰的问题情景建设的重要性, 将问题情景、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认识三种结构融为一体, 以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将数学知识转化成认知形态的知识结构, 便于吸收和消化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 充分扩展的特征

充分扩展的特征要求问题情景的建设不仅要能及时解决当下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问题, 还能扩展出其他有关的数学问题供学生们思考和解决, 这种特征下的问题情景建设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产生迫不及待想解决新问题的想法和保持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能够减少小学生们在课堂之外学习的盲目性, 大大提高课堂以及课外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 问题情景的创设趋于真实性

无论是什么课程的学习都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来更加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 有很多的现象都可以和数学知识相结合, 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提高自身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将问题情景的创设和生活紧密联系, 并引导学生在问题上进行正确的思考, 让学生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的更加自由和投入。比如, 在进行有关数字方面的教学时候, 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在不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让学生展开精彩的讨论, 促使小学生与数字这个数学知识更加亲近, 充分调动了小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动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 问题情景的创设趋于思考性

在小学这一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更加重视他们在数学知识问题上的思考这一方面。利用讲故事等这些小学生们都会很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 促使小学生在整个数学知识学习中都能养成呆着问题思考的好习惯, 小学教师也应该学会在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过程中, 留有一些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们, 并通过数学知识的呈现、解答以及最终的结果来实现完整的问题情景创设教学, 以实现小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 问题情景的创设趋于针对性

问题情景创设的针对性可以通过教学的两大主体来表现。从教师方面,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应该非常熟知课本教材知识, 再从中选取关键又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进行情景模式的创设,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认识到自己需要教什么、如何教以及怎么教得更好, 紧密结合当前的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要进行的问题情景进行精心设计, 以实现教学目标;从小学生方面, 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 小学生应该对这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有自己比较具体化的认知, 主动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自己更容易吸收的具体化知识, 进而提高自身的发散思维。

(四) 问题情景的创设趋于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了极大的兴趣才能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将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设计、组织讨论、以及精美丰富的动画课件来达到吸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因素影响, 促进小学生多重思维的发展。

三、小结

总而言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想更好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创设有效问题情景是最有利且有效的途径。问题情景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所以在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过重, 需要小学教师能够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 不断主动去了解小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 以发挥有效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水平的上升。

摘要: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可以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乐趣, 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提出在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式应遵循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景,策略

参考文献

[1]任万仓.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 2014, (36) :154.

[2]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04) :92.

有效问题情景 篇5

【内容摘要】如今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们都非常重视对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培养。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语境、模拟生活场景,将语言材料变得真实、生动、鲜活,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但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很多时候创设的情境却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为提高和优化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从无效情境创设和有效情境创设的角度出发,重点通过几个教学片段对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个共性瑕疵做出分析和思考,以给教师提供鉴借,提高教师情境创设的能力。【关键词】情境创设 有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提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新课程的理念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生的这一习惯养成,首先是从课堂上获得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侧重于学生对老师的过分依赖,教师讲,学生记,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学生缺乏独立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那作为现代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本文就笔者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发现的一些情境创设的共性瑕疵做一些分析思考,以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摒弃无效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所谓无效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对学生学习效果作用不大,甚至起消极阻碍作用的情境1。小学英语课堂中经常会看到教师们为了创设某个情境,花大把的时间准备,课堂上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最终又没有达成教学目标,1 张治业,新课程研究[J]甘肃教育出版社[J],2012(2)

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殊不知这样的情境创设,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习得效果。

(一)无效情境——哗众取宠

[教学片段](2008年县优质课教学评比,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4 Do you like pears? B Let’s learn)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听说认读水果单词watermelon, strawberry, grapes和句型:Do you like pears? Yes, I do.No, I don’t.上课前教师就在桌上摆满了要学习的水果。看着一个个美味的水果,学生们很兴奋,乍看起来情境创设的很不错。但在呈现单词环节中,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水果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要抢着来试。结果很多同学猜完饮料,猜食物,猜来猜去。教师又没有很好的引导,也没有达成目的。课堂一片乱哄哄。老师一会儿跑这一会儿跑那,忙得不可开交。时间就在这样的情境中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下课铃响的时候,单词还没掌握,重点句型还没呈现,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了什么呢?

[分析与思考]这节课只看到教师忙碌的身影,学生却没有知识性的收获。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创设的情境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合理的分配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则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所有的情境创设,都应该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服务,我们不能刻意追求形式。

(二)无效情境——造景

[教学片段](2009年县教坛新秀评比: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下册:Where is my ruler? A Let’s talk)教师在上课开始就把尺子放入学生的笔盒后,马上就开始寻找尺子。一边寻找一边说“Where is my ruler? Where is my ruler?”

[分析与思考]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教师的寻找来教会学生句型:Where is my ruler?本课例中的情境创设,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实物,让学生从教师的表演中理解语言,这种情境创设简单、方便。但这种情境的创设基本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它不符合我们的生活真实。因为教师自己刚把尺子放入学生的笔盒后马上就开始寻找尺子,而且有个别眼尖的学生已经看到尺子就摆在笔盒

里,而教师仍找得满头大汗,这与现实生活脱节,不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致使学生误解,答非所问。

二、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的教学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学生主动 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实践探究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2。

(一)有效情境的“目的性”——事半功倍

[教学片段改编](2011区年优质课教学评比,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4 Do you like pears? B Let’s learn)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掌握水果单词watermelon, strawberry, grapes和句型:Do you like pears? Yes, I do.No, I don’t.教师同样是让学生猜猜什么水果来呈现单词部分,教师出示一个水果盘,并露出食物特征明显的一个部分,学生一下子就猜到了,教师直接引入单词学习。这个情境比前一个情境创设的更直接,更有目的性。

[分析与思考]这位教师创设的情境就比前面的更直接,更有目的性,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这个情境。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学习场所”。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是为学生服务,应该让学生用英语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英语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下,创设的情境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情境的“真实性”——情景相融

[教学片段改编](2014年学校调研课,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六年级下册过去式的复习课)一般来说,复习课非常枯燥,而且过去式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但这位老师用她的智慧创设了一个富于想象力又符合生活实际的语境,为英语教学增添亮色。

上课前,老师用中文讲了一个昨晚她与嫦娥相遇故事,故事的结尾却是一个梦境,其实这个就是为本堂复习课埋下过去式的伏笔。课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了。教师在黑板上写好有关梦中用到的原形动词,开课后马上让学生写出一般过 2 徐启全,情境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去式。然后复习特殊疑问句型:where, when, how, what等问题,并板书。教师接着利用what 及 how问句把学生带入与嫦娥相遇的梦境故事中,创设了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操练相关知识点。从而,浑然天成的一个篇章故事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教师趁热打铁,利用故事生成进行阅读理解训练。一个个梦境把学生们带入了过去式的学习中,即真实又有效。

[分析与思考]这位教师展现了过去式与梦境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感到即真实 又新颖。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我认为英语教学更应该在“真实”二字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感悟和运用语言。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准确地体验和理解语言。这位老师梦境的创设,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运用where, when, how, what等问题。故创设情境必须贴近现实,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

(三)有效情境的“新颖性”——思疑互动

创设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教学片段](2009年10月光盘教学优质课评比:We love animals Let’s learn)教师出示课文配套的光盘,小动物们演奏着各种乐器排着队走过来,当出现小猴子尾巴的时候,教师按暂停键,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当出现小猪鼻子时,再让学生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学生们被可爱的小动物吸引着,又期待着自己能猜中。学生的兴趣非常高,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举着小手跃跃欲试。

[分析与思考]这原本是一节枯燥乏味的光盘教学课,按传统的方式一定是学生边观看边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点燃的火把。这就要求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要新,而且能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它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新型模式,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这位老师就很聪明,他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极限,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情境中来。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这样的情境就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突出童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设置的问题角度要新,目标要明确,难度要适宜,形式要开放,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有效情境的“故事性”——化静为动

有趣的故事情境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加上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让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

[教学片段](2014年4月学校教研公开课:My favourite season B read and write)教师并不是直接呈现文本进行教学,而是让学生听文本、观图片,把学生带入四季里Zoom和Zip的故事里。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又利用自身的表情的动作等为文本增添故事性,如夸张地吃水果,快乐地在水里游泳,冬天的呼噜睡等。教师优美的动作,惟妙惟肖地表情,有趣的语音语调都让学生置于四季情境中,所以当教师让学生复述文本时,同学们都能加上表情、生动有趣的表演出来。让听课的教师叹为观止。

[分析与思考] 该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每个情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迅速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小学阶段,故事是小孩子十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而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那么故事情境的创设就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给他们输入大量的语言素材,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表演创新能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一举多得。

(五)有效情境的“文化性”——一石二鸟

[教学片段](2013年11月省优质展示课:Dinner’s ready? B read and write)该课在warm-up部分,教师就让学生欣赏一首用餐歌,What’s this? It’s a fork.What’s this? It’s a plate.What’s this? It’s a knife.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了刀叉的用法和摆放位置,并把学生带入一个西餐厅的情境里。

[分析与思考]该教师通过歌曲和动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歌曲中感受西方国家的用餐文化,为后面的环节做下铺垫。在学生表演对话环节中,学生就很自如的运用了刀叉的用法和摆放。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这种文化,学生一定不能感受到西方用餐的不同文化,更不会对接下来的用餐交际语的学习感兴趣。

美国语言学家E.Sapir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由此说明,英语不仅仅只是一种交际符号,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它的背后反映出了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价值和思维观念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重视这种文化教学,创设这种“文化”情境,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受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中的知识,犹如汤之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英语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其魅力。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更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这才能体现英语课堂中创设情境的价值。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创设有效情景,优化语法教学 篇6

语法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如何使语法课堂教学有新意、有创意且有活力,一直困扰着许多英语教师。笔者最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上了一堂较为生动活泼,有趣高效的“虚拟语气”语法课。笔者在该课时中结合了诗歌、歌曲、漫画、寓言故事、电影台词等形式对非真实条件句的虚拟语气的三种形式进行了生动的诠释,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活动来检验并巩固学生对非真实条件虚拟语气的学习及应用。基于交互式白板的“互动”性,以语言的全面实践为原则,本堂课将语法教学融入听说读写译的教学实践,充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总结语言形式及用法的能力,锻炼学生开拓性思维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综合素质潜能。

二、 “虚拟语气”教学实践分析

1. 导入——电话录音及诗歌形式

借助一段有趣的电话录音与一首优美的英文诗歌“If you were a teardrop in my eye”来引出虚拟语气的概念。学生观察两段文字里谓语动词的形式并思考两者的区别,从而引出电话录音材料里所提及的条件句为真实条件句,即其陈述的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事实,因此要用陈述语气;而诗歌里所提及的条件句是跟现实相反的,不能或不太可能实现的条件句,即非真实条件句,从而引出虚拟语气的概念。通过对两个创设语境的对比,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非真实条件虚拟语气的概念及用途。

2. 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歌曲形式

给学生播放歌曲“If I were a boy”, 电子白板上呈现挖了空的歌词,学生听歌并补全歌词。听后由学生把答案写在白板上,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改。之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学生观察划线部分句子,找出动词形式规律,得出结论。该环节融语法教学于听力中,让学生在动听的英文歌曲中感受英语语法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同时,学生也可以走上讲台,对教学内容进行操作,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

3. 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寓言形式

学生阅读寓言“A farmer and a snake”, 并思考问题“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the farmer hadn??t seen the snake?”。 由于问题设置难度不大,学生有话可说,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清楚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之后,教师向学生呈现三个主从句,与学生分享自己就该问题的看法。这三个句子是以错误顺序呈现的,因此学生可在白板上操作,对句子进行重新排序: “If the farmer hadn??t seen the snake, he wouldn??t have put it under his coat. If he hadn??t put it under his coat, the snake wouldn??t have bitten him. If the snake hadn??t bitten him, he wouldn??t have died.” 学生观察句子,关注主从句里谓语动词的形式,得出结论。该环节融语法教学于阅读中,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熟悉的寓言故事中体味虚拟语气的魅力,在英语交际中运用虚拟语气。

4. 与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影视台词形式

呈现电影“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学生翻译。之后呈现译文“If God gave/should give/were to give me another chance, I would tell the girl ‘I love you’”. “If my love had to be set a time limit, I wish it would be 10,000 years.”学生通过观察句子里的谓语动词形式,得出结论。该环节融语法教学于翻译中,选取的材料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电影台词,激发了学生学语法的兴趣和热情。

三、 趣味化练习,检验并巩固

语言学习是个“输入”与“输出”的过程,经过一定的语言输入后,要设计一定的练习活动检验并巩固学生的语言输出效果。与以往的语法练习不同,本堂课练习也充分考虑了语境的创设,采用了丰富的漫画图片,笑话以及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电影场景,设计了“一起来找茬”,“开心一笑”,“大海捞针”及“台词创作”等活动形式来检验并巩固学生对非真实条件虚拟语气的学习及应用。

在“一起来找茬”活动中,借助一张漫画设计漫画语言。该语言某处存在语法错误,要求学生利用本课堂所学知识找到并纠正其中的语法错误。在“开心一笑”活动中,借助两张学生的照片,在旁边设计一个笑话对白,要求学生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补充对白,然后请这两名学生真实模拟该笑话对白。“大海捞针”环节同样设置了一个“美人鱼向上帝祈祷想成为人类”的情景,但美人鱼的某些话被海水给淹没了,请学生利用电子白板里的放大镜在海洋里(白板上设置了图片)找答案。“台词创作”则从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里精选出三幅电影画面,设置三个电影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提示完成台词创作并表演。

各个环节的语法练习都基于语境的创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课堂互动性极强,课堂气氛高潮一浪接一浪。

四、 结语——教学实践意义

本课例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课堂多元化互动的优势,在教学中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创设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情景创设,给语法教学增添别样的魅力,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的过程中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并且最终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如何创设有效情景 篇7

一、要有“吸引力”, 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教学情景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是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设计时, 要调研学生的爱好, 运用多媒体, 巧妙地创设情景, 有效地组织活动, 增强对学生的刺激, 这样, 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才能促成他们达成目标。当然, 这样的情景在教学的时候肯定是有效的, 但是, 这样的情景往往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地消失。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出现很大的思维冲突, 继而发现并且解决数学问题, 这种解决问题的时候产生的数学情景学生本身就很感兴趣, 刺激越大, 兴趣就越浓。老师在创设情景的同时,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低年级的要直观, 高年级的要充分挖掘教材, 创设数学本身的魅力情景, 引导大家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转化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例如:我就创设了这么一个情景。有一组数:12、78、53、126、346、222, 大家把能被3整除的数找出来, 老师在这可以直接看出来, 你们验证一下, 看看对不对。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笔者写出一个几十位的多位数, 依旧可以很快地判断, 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进行交流。尽管学生在判断中有失误, 也有猜想错误的, 但是, 经历了这个过程, 学生感到数学确实有趣, 所以学生学得就更加积极主动, 理解数学知识也更加透彻了。

二、要有“数学味”, 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 应该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观察研究并且理解其中的数学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同学们感悟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的, 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的数学问题。所以, 上课时,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 这样, 学生在倍感亲近的情景中学习, 感性认识得到了强化, 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享受生活的一种活动, 在这样的情景里学生更加感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学习数学是有价值的。

例如:我要求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各种玩的、用的东西, 上课时把这些东西和其他同学的互相比较看看那些地方相同, 然后, 组织大家讨论, 在交流中初步感知角的一些特征, 在这个基础上, 再安排小组内的同学根据交流出的角的特征, 小组里互相指认给同组学生看那些是角, 大家分别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各个感官对“角”建立了表象, 从具体形象中逐步抽象出“角”, 这样也就认识了“角”。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中找出数学问题, 切身感悟到数学和生活联系紧密, 学习数学一定是有价值的, 所以要学好数学。

三、要有“真实性”, 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 创设的情景必须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真实的情景, 这样,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的真实的情感和价值观也得以体现。所以, 我们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应该注意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在学生熟悉的情景里学生自由地学习, 在自主探究中让学生找到“乐趣”, 切不可为了创设情景而创设, 那样会适得其反。

让“情景”创设走向有效 篇8

现象一:情景创设目的不明,游离课堂,喧宾夺主。

[案例]一位老师上《治水必躬亲》。课前,她播放了一段有关洪水肆虐的视频,让喧哗的学生提前进入了课堂状态,视频在上课铃响后3分钟结束。接着授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看了这个视频片段后的感受。”学生七嘴八舌,说“洪水很可怕”、“洪水很凶猛,能冲毁一切事物”等。授课老师无空白点?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填充这些空白处,实现对文本的再创造。3.文章有无疑难点?学生在学习时的困惑是什么?教师应在这些地方多花些时间,寻找突破口。4.文本有无评价点?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去评价作者、文中的人物等。5.文本有无趣味点?学生可在这些地方欣赏品味,但教师应首先自己品味其中的情趣。总之,教师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不仅要读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术论著,还要读文学方面的书;不仅要读语文学科方面的书籍,还要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论著;不仅要读教育方面的著作,还要读美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著作。语文教师不仅是为了教学而读书,更要为了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而读书。其实,非功利性的阅读反而更有利于语文教师的成长。因为,语文教育教学其实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关系到学生心灵成长的工作。当今时代要求语文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更要求其又问:“海瑞为什么‘治水必躬亲’呢?”有学生回答说:“因为洪水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很猖狂,一定要亲自去治理它、制服它才解恨。”有一部分学生点头表示赞同。但这个回答与授课老师希冀的“盖地有高低……非咨询不穷其致”的答案相去甚远。

[反思]乍看这位授课老师播放的视频让学生们提前进入了课堂状态,但细细琢磨,就发现这个教学情景的安排不甚适宜。这一段视频长达8分钟,从这形象生动的视频里,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洪水的灾难、洪水的可怕。视频的现时感受触发了他们相关的思考。所以,当老师提问“海瑞为什么‘治水必躬亲’呢”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的洪水可怕的感受中,他们的思维还没来得及转换,那他们的回答自然就离题太具备高尚的师德,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所以,语文教师应当多与优秀的书籍对话,从而丰富自己的学养、涵养自己的心灵。而且还要在阅读对话中,多思考,多体悟,这样才能使自己以一种更美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和学生相遇。就让淡淡的书香从语文教师的身上散发出来吧,让优美而深刻的思想从语文教师的口中流淌出来吧,让丰富而高雅的情感从语文教师的言谈举止中体现出来吧……我相信:这样的语文教师不仅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且能真正成为当今时代需要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5、266页。

(2)转引自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6页。

(3)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5)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作者单位:铜山县何桥中心中学)远,不着边际了。可见,本课堂中的这段视频有喧宾夺主的味道,没有任何的实际效用。

[策略]适宜———创设简单、符合教学目的的教学情景

情景的设计不在于热闹,更不在于花哨,也不是单纯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创设的情景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这个案例中,这一段有关洪水肆虐的“情景”创设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洪水的灾难和可怕,这与“海瑞为什么‘治水必躬亲’”没什么关系,更与本文的重点“海瑞‘躬亲’治水的精神”没有多大联系。所以这一段视频可以换作几张因不同地势造成不同情势的洪水的图片,这样安排教学目的很明确,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的重要性。接下来,授课老师就能因势利导轻松解决本文的重点问题了。

现象二:情景创设代替文本解读,本末倒置,弄巧成拙。

[案例]一位老师教授《父母的心》时,在初读课文之后,让一男一女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穷父母,另一位女学生扮演贵妇人,用学生上台表演的方式来演示文中一波三折的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在学生的拙劣表演之后,台上的学生满脸通红,台下的学生憋红了脸,尽量不让自己笑出来。自然,台上台下的人都没有从表演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个故事催人泪下的悲!而课堂时间却在学生们磨磨蹭蹭的表演中流失了,授课老师不得不仓促地结束这堂课。

[反思]授课老师创设这个“情景”,旨在让学生于鲜活生动的情境中感受到穷父母一片赤诚爱子之心。但由于表演的学生对文本中的故事只是粗略的了解,又没有过相似的生活经历,对人物的把握力度、表现力度显然不够;同时,面对众人又有羞怯之心,所以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也无法真实恰当地表现出来,“对白”像一杯白开水,毫无色彩、毫无生气,甚至差点笑场。这样的表演让学生感受的是可笑与滑稽,而不是穷父母一家生活的悲惨、穷父母赤诚爱子之心。由此可见,这个“情景”创设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策略]适当———创设合理、符合文本特点的教学情景

我们提倡在文章重点和难点问题上,要多下功夫,可以创设情景,化抽象为生动,化简单为具体,更好地启发学生,触动学生心灵。但要注意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合理、符合文本特点的教学情景,而不是滥用表演、视频或画面来代替文本解读。《父母的心》一波三折的情节中蕴含的人生的无奈和悲苦,那些尚未经历人生悲欢离合的中学生粗粗读一下是很难深刻体会到的;更何况他们不是演技一流的演员,让他们简单演绎、情景表演真是强人所难。所以,不妨让学生先细细解读文章,通过数遍阅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深厚感情、深长意味,在“眼含热泪”、“无精打采”等字里行间感受穷父母的无奈与挣扎,辅之以教师合理的情景模拟,从而体悟穷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赤诚爱心。

现象三:情境创设缺失和谐,冒失突兀,矫揉造作。

[案例]一位老师执教范仲淹的《渔家傲》,先是听伴乐朗诵,再是自由朗读,当学生对诗词有了初步的解读和感情后,就进入到学生示范朗读的环节了。此前,教师已经成功地创设了与诗词相和谐的课堂情境氛围,师生也融进了苍凉、悲壮的诗境中。做示范性朗诵的学生朗诵水平很高,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界,读完后,教室里像空谷一样静谧,学生们还沉浸在余味中,此刻,老师却突然用大白话说道:“咋样?大家听迷糊了,该来点掌声吧!”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但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怪怪的,让人很不舒服。

[反思]在这个案例中,授课老师企图用学生们的掌声创设活跃的教学气氛,掌声虽热烈,但它却如夏天突然而至的暴风雨,不但打断了学生的思维,破坏了自然、顺畅的教学流程,更是一下子驱散了弥漫在教室里的浓浓的诗情诗味,破坏了学生好容易融进的美好诗境,又与教学内容和当时的课堂气氛很不协调,因而显得格外刺耳,令人扼腕叹息。这样的冒失突兀的掌声,显得矫揉造作,毫无意义。

[策略]和谐———创设自然、顺应教学流程的教学情景

我想,如果需要用掌声和笑声来创设情景的话,应该因文体而异。抒情性的散文鉴赏课、诗词赏析课,关键在于营造一种与诗文相协调的氛围和韵味。让学生沉浸在诗文之中,接受诗情文韵深深的浸润感染,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收获。当然,课堂并不拒绝掌声,关键要看怎样的课堂,怎样的掌声。像那些洗尽铅华、务本求实的老师,他们依靠自己的学识功底为学生奉上了精彩的课,从而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收获了学生真心的赞扬;当有的学生在老师和同伴的开导点拨下作出了精彩亮丽的回答之后,当学生对课堂的重点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顿然领悟之后……来一点鼓励和赞扬的掌声会给学生带去成功的体验,从而让他们品尝到被关爱被激励的幸福。课堂中的“情”与“景”应该是相互交融的、顺应教学流程的,这样才能形成自然、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考。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的有效尝试 篇9

一、初中英语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1.英语学科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 学生与英语学科的距离感是与生俱来的, 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生长在说汉语的语境里, 所以想要让学生真正地接受英语、学好英语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而情景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于无形中拉近学生与英语的距离。

2.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 都十分活跃, 迅速发展,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更容易出现厌学的情况。无论教师创设哪一种情景, 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初中英语情景教学的有效尝试

1.问题情景-巧妙设疑, 激发兴趣。提问是一门课堂艺术, 一节课往往是由教师所抛出来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组成的, 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 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就要下一番功夫了, 设计一些高质量的、有价值的、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问题, 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例如, 在讲授《When is your birthday》这节课之前, 我做了充足的准备, 了解了每一名学生的生日并做好记录, 了解到授课当天恰好是一名学生的生日。在这节课的最后, 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小蛋糕, 神秘地说:“今天是我们班一名同学的生日, 猜猜他是谁呢?我们一起为他唱一首生日歌, 好吗?”在学生的歌声中, 我端着蛋糕走到了小静的面前, 她开心又惊喜。借此机会, 我引导学生每人为小静送上一句英语祝福, 加强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2.表演情景-提供舞台, 释放自我。表演情景可以有效地还原真实情景, 拉近学生与英语的距离。同时, 惟妙惟肖的表演可以为单调的课堂增添一丝滑稽的色彩,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老师和同学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例如, 在讲授《I want to be an actor》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职业, 我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来提前体验、感悟自己所要成为的职业的生活。学生们自行设计道具、服装和动作, 顿时, 教室未来的actor/doctor/reporter...齐聚一堂, 十分有趣。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学生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很强, 也十分乐于表演, 再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英语职业的学习内容, 并应用的如鱼得水。只要足够相信他们的能力, 并且给他们机会, 放手去做, 学生们定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3.游戏情景-寓教于乐, 解放天性。毫无疑问, 游戏情景大概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情景, 而且游戏没有长幼之分, 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做游戏这种学习方式, 在娱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娱乐, 两不耽误, 并且可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屡试不爽。例如, 在讲授《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这一课时, 因为涉及到将来时的知识, 我发现学生有些畏难情绪, 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景来调节课堂气氛:学生两两一组来玩“心有灵犀”的游戏, 也就是“我来比划你来猜”。两名学生面对面站立, 我在黑板上写下诸如I’m going camping/I’m watching TV at home/I’m playing basketball等一些假期安排, 由一名学生用英文和动作来描述黑板上所出示的假期安排 (不得出现句子中的词语) , 另一名背对黑板的学生来猜, 以此来考验二人的默契程度。游戏伊始, 座位上的同学们恨不能亲自上阵, 台上的二人也制造了很多笑点, 学生们玩得也很开心, 在游戏中就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4.想象情景-发散思维, 天马行空。初中阶段正是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 一直倡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特别是英语一类开放性比较强的学科, 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而言,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能够自圆其说, 言之成理就好。作为教师, 更不应该禁锢学生的思维, 而应该为他们提供想象与联想的一片沃土。

5.生活情景-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所有学科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服务于生活, 英语也是如此。传统的思维模式认为“英语无用”, 但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 英语在日常交际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只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掌握一门交流工具, 学生才能真正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这一点, 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反而应该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 多创建一些生活情景, 以这种方式来告诉学生, 要更加具有说服力。

总而言之, 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种, 无论创设哪一种情景, 其宗旨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英语, 为了学生的个人发展。情景教学的几种尝试在初中英语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教师可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具体要求、课堂实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建合适的情景, 让英语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沉浸其中, 并且从此爱学英语、爱上英语课堂。苦心人, 天不负, 我相信只要你真心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总有一天, 学生自然会以你满意的成绩来回报你!

摘要:情景教学, 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特别是针对英语学科而言, 学生大部分都成长在汉语的环境里, 情景教学能够于无形中拉近学生与英语的距离, 带领学生沉浸在英语的世界里, 感知英语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初中英语情景教学创设策略探析[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 2011 (10) .

有效问题情景 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情景教学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于小学英语教育来讲,由于英语文化的差异性,在教学时更应当注重真实情景的创设,以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英语语言环境。并且为了丰富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模拟教学情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英语学习和运用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合理、有效地应用情景教学法,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的深入探索和挖掘。

一、肢体语言,丰富趣味

小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浅显,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单纯依靠书本和口头上的诵读、学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知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夸张的、形象的肢体动作来对英语知识进行解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认知、掌握并深化英语知识。

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Ilike dogs教学的时候,首先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引导:“Dear students,do you like animals?”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道:“We like smallanimals.”之后,我则继续引导学生们说道:“So let's imitate these animals,OK?”这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有的同学模仿了活泼可爱的猴子,蹦上蹦下,惟妙惟肖;有的同学模仿了懒惰爱吃的小猪,哼哼的样子非常有趣;有的同学模仿了憨态可掬的熊猫,一举一动都慢慢吞吞,形象逼真。我们的班级一下子变成了热闹的动物园,大家对于动物单词的记忆也在此过程中更加深刻,并对英语学习方法产生了改观,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运用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极具趣味性的情境空间,可以真正解放学生们的头脑与四肢,带给学生们更加具有“动感”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小小老师,自我空间

人在学生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家长、老师和同学,而很多学生在小时候都有成为老师的梦想,让学生“成为”老师,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深化情景教学策略,让学生对老师和英语学习形成新的认识。同时,学生在“做”老师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换位思考,从内心对老师和英语学习产生亲近的感觉,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形成。

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教学的时候,便改变了从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从讲台上走下来,让这一片空间留给学生们进行自主发挥。学生们从之前“听讲”的角色转变成为“讲课”的角色,其内心的感觉也悄然发生变化,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讲课”表现非常出色。有的同学积极和其他同学互动,向其他同学询问:“What does your father do?”有的学生则模仿老师在班级中进行“巡查”,在课桌穿梭之间与其他同学交流:“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课堂教学因为同学们不同的表现而展现出不同的风采,很多同学因为要讲好一堂英语课而在课下下功夫,基于教材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觉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师生互换的情境教学方式,带给学生全新的英语学习视角,教师要积极推动此教学方法的应用,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让学生进行领读、模仿、想象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授课”经验,并通过客观、鼓励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需要优化的方面。

三、短剧编排,大胆表演

通过英语短剧的编排,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短剧的表演中,能够加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口语的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情境中,感受英语学习的真实性与实用性。短剧的编排应当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及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在短剧编排和表演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教学的时候,便让学生们对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演绎。我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同学们自行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了分工。有的同学对“剧本”进行编排,有的同学则充当小导演,有的同学挑选了自己喜欢的“a little boy”角色,有的同学则对高傲的皇帝进行表演。每个同学都尽心尽力,表演得非常精彩。裁缝谄媚地向皇帝说着“My king,we can make new clothes for you.”看不见新衣的皇帝点头称赞,大胆的孩子高喊“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每一个细节学生们都进行了揣摩,也正是对表演的热情,让学生们能够注意到学习的细微之处,让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在细节上下功夫,提升英语学习效率。

通过相关的短剧表演实践,能够锻炼学生的胆识,加深学生对英语情景的感知,更有助于其全面素质的提升。并且,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参加过英语短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的学生,对英语运用能力普遍较高。教师要对表演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促进教学成效显现。

情景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挑战”,其让“满堂灌”的消极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将自身的实践性、互动性特点发挥到极致,带给英语课堂教学新的气息,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灵活应用,让其帮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之路上越走越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慧.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小学教学参考2007(03)

[2]邹志超,龚少英.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6(04)

情景教学的有效性特质 篇11

一.情感性

语文学科是最具情感的课程,它的课文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执教者应该让课文的情感感染自己并感染学生。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故事情境,扣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设置情感氛围,让学生深深地被感染。设置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情感的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把生活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教学《父亲》时,我用了这样一段话导入课文:“你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背影中发掘深沉的父爱。接着,我又引用一位作家的话唤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请你讲一个你最受感动的父爱的故事。”一位平时风风火火的女生讲到动情处竟然泣不成声。最后,我以“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我多么地爱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你寂寞的心我能够体会。”作为本课的结尾,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

二.趣味性

怎样才能使学生作为阅读主体产生强烈阅读需求并且愿意阅读、喜欢阅读呢?生动有趣的情趣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度参与阅读,使他们高扬起探究课文的无穷信心和力量。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兴趣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使语文教学卓有成效。如创设表演情境和问题情境就是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创设有趣的表演情境,设身处地的模拟表演,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对课文内容创造性地阅读。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先导。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抓住问题的发散点,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作思考分析,正中求反,同中求异,从而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教师故意设置障碍,尽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造成疑虑,激励探索,并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进行辩论,把慷慨陈词的机会还给学生,可使学生兴趣大增,自觉投入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课文理解也更深刻,更全面。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也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创设良好的辩论情境尤为重要,能使学生的智慧火花竞相迸射。

三.审美性

美好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师生与知识组成一首和谐的教育旋律,唤起学生的欢乐情感,心情舒畅地受到美的陶冶,轻松愉快的吸纳知识。爱美心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造美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冶性情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可创设视觉美的教学情境。如展示图片或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文学变为美妙的画面,让学生获得视觉的享受;也可以真实地再现文本的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可创设听觉美的教学情境。如用优美、轻松的音乐加以渲染,使学生和老师一起走进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让学生一边美读,一边想象。教师也可以依靠自己声情并茂的美读,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美妙的景象。另外,教师还可以依靠自己生动传神的、绘声绘色的、真诚而富有激情的教学言语的讲述,来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

此外,还可创设诗意美和想象美的情境。

情境教学让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将语文的魅力尽情展现,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语文并为之倾注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的最爱,这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成功。语文教学因情境而有情、有趣、有美,让我们一起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语文课堂中演奏出辉煌的乐章。

情景导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 篇12

一、情景导学的基本理念

以交际法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 根据新教材编写体系的特点及语言形式与文化的关系, 教师为学生理解语言形式, 进行模拟交际创设的语言环境。建立语言氛围, 使教学内容在具体语境中得以呈现, 确保语言与语境不脱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情景来理解、操练和运用语言形式, 挖掘语言材料,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和工作习惯,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情景导学的精髓在于融语言教学于语言实践活动之中, 偏重于导学而非传授, 把语言符号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活动。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为目标, 不以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应试能力为目标。情景导学要求外语教师应该像一名优秀的教练员, 让学生在课堂上反复操练与实践, 不能视上课为讲课, 要把课堂当作学生的用武之地而不是教师讲演场所, 要让学生在语言操练与实践中主动地习得, 教师仅起指导作用。

二、情景导学的主要步骤

情景导学教学步骤不同于传统教学之处, 在于教师不是一上台就是Openyourbooks。因为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实际上是自己先打开课本, 这就有滑向照本宣科的危险。它要求教师做到:围绕课本精心设计情景会话活动, 抛开课本呈现新的教学内容, 回到课本强化认读, 联系实际加以运用, 进行逼真的思想感情和信息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组织教学要“英语化”, 设计活动要“情景化”, 训练形式“多样化”。情景导学认为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的关系是:教材是脚本,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主角, 教学是活动。

一般来说, 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需要经过五个步骤:

1.引入。

引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复习引入, 它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旧知记忆的强化及知识运用的检测, 另一方面是引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动机, 创造期待感, 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 顺水推舟地进入新知教学活动。由于JEFC教材是一种螺旋式的编排体系, 所以这种复习不一定是对上一课内容的复习, 而是对新知学习能起铺垫作用的内容的复习。

2.呈现。

创设情景, 呈现教学内容。这一环节中情景导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教师单纯地充当“示范表演者”, 而是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活动, 启动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通过师生讨论的方式呈现新的教学内容。此外, 还要挖掘教材内容, 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3.模练。

即模拟操练。情景导学要求教师活化教材, 也就是说要把课文中虚构的人物变成教室里的真人真事, 设计出便于学生参加的活动。这样就使学生把语言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减少了“外语——中文——感知对象”这一过程中的由外语到中文这个中间环节, 减少了母语定势对于运用外语的干扰, 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语言得体能力和策略能力, 提高语言流利程度。

4.实践。

语言实践也被称为语言输出或语言运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创设语境中组织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综合运用所学语言,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真实性和流利程度。

5.巩固。

这一步骤主要体现在完成练习册中的练习上。通过这种联系, 一是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运用的熟练程度;二是为教师获得反馈的信息, 从而对教学过程进行矫正, 完善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的实施原则

1.情景必须具有科学性。

设置的情景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 真实自然。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通过情景学到语言功能。如采用适当的实物、图片、音乐、幻灯、录像等, “创造一种逼真的氛围, 让学生受到语言感染和语境的暗示, 从而自觉地使用某种适当的语言形式”。

2.情景应当具有思想性。

创设情景时, 教师要考虑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这一教学任务, 要使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熏陶。

3.情景必须具有明确性。

设置的情景必须明确包括情景对话的诸因素。

4.情景应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情景设置的本意就是帮助学习生活用语, 克服死记硬背的现象。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 作必要的铺设, 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使用的语言形式, 向他们提供足够的语言材料, 帮助他们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自然交际。

5.情景应有利于学生辨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上一篇:乐业教育下一篇:人才培养的计算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