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活动――以《品质》课堂教学为例(共4篇)
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活动――以《品质》课堂教学为例 篇1
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活动――以《品质》课堂教学为例
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活动――以《品质》课堂教学为例
郭t颖
一、主问题设置缘起
课堂教学步步紧逼式的追问,环环相扣式的连问,简单对答式的碎问,是目前语文课堂提问的主要方式。究其课堂效果,到底能否有助学生思维的拓展,课堂效率的提升,学生的有效活动,很值得商榷。新课标要求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要求学生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改变课堂提问方式,以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中有效活动变得非常必要。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课文《品质》教材概述
19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业作坊。行业竞争加剧,大工业垄断情况愈演愈烈。一边是传统手工业者淳朴善良却在生存边缘苦苦挣扎。另一边是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商业公司用不符实际的商业广告招揽顾客,大量的商品质量低劣。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大胆冲破崇尚绅士的社会阶级偏见,创作小说《品质》:热情讴歌了社会地位卑微的手工业者的美好品德,并对受工商业垄断的无数英国小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作者以靴子为线索串联起了小说平淡的故事情节,着重塑造了格斯拉的感人形象。小说语言朴实,却蕴藏了强烈的情感。小说主题深刻,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借助格斯拉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中,市场竞争带来的诚信危机。
学习这篇小说,重点是通过主要人物格斯拉的言行,挖掘人物的内在品质,反思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品质》一课的学习要紧扣人物形象和人物言行,结合人物的生活背景,认识人物,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如果按照常规教学思路,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往往通过人物描写完成。能否引导学生通过挖掘小说的语言细节去体会语言背后隐藏的信息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带领学生长时间地深入思考人物塑造意义?这样的人物我们该怎么正确看待?抓住本课4重点学习内容,我设置了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活动:1、请以课文为材料,给鞋匠评技师等级;2、请给鞋匠指明生存之路。
三、学生在主问题牵引下的课堂实践
师:鞋匠是手艺人,是技术人员,现代的时髦叫法可称之为“技师”。技师,不仅要求手艺好,而且还要有职业道德,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项有趣的活动,请从以下四个标准:1、从业年限 2、技术等级 3、职业操守 4、他人评价(含同业与顾客) 为鞋匠格斯拉评定技术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等级)。评定要求:1.评职材料以文本为依据 2.评职材料尽量翔实充分。请大家在1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学生有的独自寻找材料,有的互动寻找材料)
师:请亮出你的文本材料,在评定等级。
生1:文章开头这样写道:“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这句话可以推测出格斯拉做靴子至少十年以上。还有一句:“他和他哥合开一家店……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在那时,它却是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此处也可推断格斯拉两兄弟制作靴子,经营店铺已是很久很久了,还不止十年呢。
师:(教师点头)推测有据,我赞同你的看法!
生2:格斯拉的技艺非常高超。“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鞋,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鞋,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本质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橱窗的样品,正面写出了格斯拉的制鞋手艺。
生3:我补充一句:“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就是神妙的手艺。”作者用“神妙”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师:“模范品”,“神妙”是最美好的话语。
生4:我也找到一句:“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靴子的本质”可以理解为靴子结实耐穿。当格斯拉看到我穿的次等皮革时,“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肿块地方压了一下”,他能这么准确地找到靴子不舒服的地方,反映了他是一个制靴的行家。
师:你从另一个角度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读出格斯拉是制靴的内行人,谢谢!文中提到“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靴子还有“灵魂”?谁能赋予这些靴子以灵魂?(教师停顿数秒。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出是格斯拉)是的,制靴人给予了靴子灵魂,同时,靴子就是格斯拉职业操守的见证。
生5:我读到这么一句:“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写出格斯拉讲信誉。做靴的时候,课文有一个动作描写:“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延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这里写他做靴子负责,仔细。
生6:“我”去做靴子,格斯拉总是给我“多么美的一张皮革”“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可见格斯拉一直选用上等优质皮革作为靴子的材料。
师:刚才两位同学对课文细节把握得很不错!我们发现,格斯拉在售前售后服务方面做得严谨,讲质量,讲信誉,是个诚实的人。我也找到一句,大家一起来讨论。“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这是格斯拉看到什么情况的表情?他可以争取什么态度?(学生思考)
生7:他可以挖苦用此等皮革做靴子的人。
生8:可以趁机夸耀自己做的靴子。
生9:还可以贬低别的制靴人。
生10:我想这样反倒反映出格斯拉品德高尚。
师:你们都运用了逆反思维深入地思考了格斯拉的人品。不仅是因为格斯拉的手艺,更是因为他的道德,令他获得了顾客―包括“我”在内的高度评价。当“我打开包裹,把四双靴子排成一排,然后,一双一双地试穿这几双靴子。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
生11:我也注意了收购格斯拉店面的年轻人说的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师:嗯,这是同行对格斯拉的赞许。能用一句话客观地评价格斯拉吗?(停顿稍许)哪位同学起来?
生12:他是一个制靴经验丰富,非常喜欢这个行业的工匠。
生13:他是一位诚信朴实的人。
生14:他是一名技艺高超,工作细致的人。
师:我来综合一下三位同学的意见,格斯拉是一名爱岗、敬业、艺精、心细、重质、诚信的技师。根据众多同学的发言,大家决定为格斯拉定哪个级别职称?(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高级”)
师:大家知道,技师、尤其是高级技师现在都是拥有高薪酬的一群人,为何格斯拉的命运却是悲剧呢?是他不能适应社会?还是当时的英国社会容纳不了他?能为格斯拉寻找经营策略吗?
生15:他可以提高靴子的价格养活自己。因为课文上说:“单上所开的价钱与过去的完全一样,但我吓了一跳”。
生16:他要登广告啊!
生17:收购他一个店铺的人是专门为王室服务的,最后那位英国年轻人也说他们替上等人做靴子,说明格斯拉也是完全可以为王室,为上等人做靴子。
生18:他可以招很多学徒、工人,教他们技术,帮自己多做靴子,才能做得快,不然顾客等不及就不买了。
师:主意不错!结合格斯拉的人品,还可以加个前提:保证质量。
生19:格斯拉需要不断开发新款式啊!结实的不结实的靴子都可以做,看顾客需要什么。靴子价格也要有高有低。
师:嗯!产品定价有层次,首先顾及客户需要,如时间、质量、产品。
生20:可以考虑技术入股啊!
师:格斯拉如果活在当下,这位手工作坊者采用同学们的经营策略肯定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了,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一个企业老板呢!一方面,格斯拉面对19世纪英国的工业垄断冲击,恪守职业道德,注重商业诚信,这是高尔斯华绥热情歌颂的感人品质。另一方面,我们呼吁保护手工业者的同时,建议像格斯拉这样的高级技师更应懂得,学会适应市场竞争,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勇敢活下来,而不是被淘汰!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岭市之江高级中学
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活动――以《品质》课堂教学为例 篇2
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该种语言的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那么,何为语用能力呢?早在1983年, Leech[1]就提出了应该区分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用学,而相对应地,语用能力也就应该分为社交语用能力和语用语言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将特定语境中的某种语言形式与相关社交场景相匹配的能力,或是理解并正确选择适合相关社交场合的语言形式的能力。它是指能够遵照某种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在特定的社交场合进行得当交际的能力。相对于语用语言能力而言,社交语用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上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当对方用“How are you?”来和我们打招呼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会得当地用“Fine, thank you! And you?”来回答,即具有一定的语用语言能力水平;而只有少数的人会用其他的回答方式,例如,“Not bad, thanks!”或是“Quite well!”等回答,而不会执着地要用上“And you?”因为在实际的社交场景中,“How are you?”语用功能实际上是等同于“Hello”或是“Nice to meet you!”,只是寒暄作用,对方并不是非得要求你用“And you?”来回问的。换句话说,大部分学习者虽然具有“How are you?”此英语寒暄语的语用语言能力,但对于其相关的社交语用能力, 大部分学习者还是有所欠缺的。
2课堂引导培养社交语用能力的相关策略
对于如何通过课堂引导提高学习者的社交语用能力,Kasper[2]提出了两类语用教学的策略,即意识提升(consciousness—raising)训练和交际练习。在此基础上,Judd[3]将之细化,提出了以下提升学习者社交语用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为学习者收集并提供充分的相对真实的语言材料,并通过类比及对比帮助学习者们注意到目的语言材料与其母语语言材料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同时分析两者间的不同,以此来激发学习者的语用学习意识。
然后,教师应在同一交际语境中赋予学习者不同的身份或是在相同的交际语境中让学习者与身份不同的对象进行言语交流,而此种对照性语境交际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意识到,在实际语言交流过程中,其社会语言的不同(语境相似, 身份不同),亦会直接影响到言语行为形式的选择以及各种语言策略使用所占的比重。
最后便是教师帮助学习者们进行综合性的语言交际练习, 其主要形式为话语角色扮演活动。“这些接近于现实语言使用环境的语言活动可以产生出接近于现实的言语行为,例如让学生们在教室中模仿社交聚会。”[3]在话语角色扮演的综合性练习之后,教师最好就学习者的相关表现帮助他们进行语言交际练习的自我评估,以巩固并提高其综合语用能力。
3教学实践处理
本研究将根据前人关于社交语用教学的相关理论与教学研究,将以上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期检验其有效性。本研究抽取了作者执教的两个普通班级的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个班级的人数均为30人。鉴于学习者对于英语道歉言语行为的熟悉性,本实验拟在5周内(10学时)完成,将前人提倡的社交语用教学策略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前测-后测的准实验研究,检测此种社交语用教学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中等水平英语学习者的社交语用能力。前测和后测的测试工具均为话语填充测试(DCT),而为了保证测试中题目的效度和信度,作者沿用了Olshtain[4]和Reiter[5]的相关测试题目。
4结果和讨论
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作者统计了学习者在DCT中所运用的各类道歉策略的频率,并将控制组和实验组的相应频率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为X2=2.565,p=0.861,即两个组运用各种道歉策略的频率大体一致,并无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在教学实验之前,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同学相关的语用能力无显著的差别。在5周的教学实验完成之后,作者再次用DCT问卷收集了相关道歉策略的使用频率,发现其中施为用意表达策略(IF-ID),加强了语气的IFID策略,认可自己不足(Admission)以及提供补偿策略(Offer of Repair)四种道歉策略的使用频率变化较大,因此以下部分会主要以此四种道歉策略为例,来研究检验学习者社交语用能力的变化情况。表1展示了控制组和实验组在教学实验前后此四种道歉策略使用频率的变化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5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组的学习者在使用道歉策略的频率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2=39.025,p=0.000<0.05),而控制组的相关道歉策略的使用频率的变化却并不明显(p=0.710>0.05),即这5周的教学实验效果明显,社交语用课堂教学策略具有相对显著的教学效果。
那么,实验组学习者的社交语用能力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试图通过对比分析频率变化最大的几项道歉言语行为策略来得结论。
4.1施为用意表达策略(IFID)前后测变化的对比分析
图1显示了实验组学习者在DCT的5个测试题中,前、后测时IFID策略使用的变化趋势。
不难看出,在前测中,第1、2题中IFID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而第3、4、5题中其使用频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在后测中,学习者对于第1、2题中的IFID的使用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而相对应地加强了语气的IFID策略(IFID Intensified)的使用频率却明显地增加了(见图2)。对于第1题的变化,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答案。
“In Item 1, of course, I must say sorry to my teacher, because I didn’t keep my words to return the book on time. On the social power, I think everyone is equal, so I don’t worried about the social distance between us, and I believe that we are friends.”
所以,他给出的道歉言语为:
“I’m sorry, teacher. I didn’t keep my words. But your book is quite interesting, so I want to keep it for a little bit longer, and I’ll return it to you as soon as I finish it, OK?”
其中的斜体部分便是IFID。由于大部分学习者认为忘记还书给老师的事件并不严重,且如果师生关系类似朋友的话, 只用IFID好像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不管老师和学生之间有多么如亲似友,两者之间的社会能量还是有所差距的,即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明显高于学生的。因此,本着语用礼貌的原则,后测中的学习者更好地选择了IFID Intensified, 如“I am very sorry,”“I didn’t mean it,”或是“How careless I am!I am really sorry!”,这也就说明了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社会能量的区别,并学会了在选择道歉言语策略时将其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而这也是很多英语国家的人们在道歉时的选择。
而对于第2题,学习者们在后测中更多地选择了IFID Intensified, 就相对容易理解了,因为此题目中的道歉情境情节更严重(将朋友的昂贵地毯弄脏,无法恢复)。学生们意识到,虽然是朋友之间的道歉,但由于事件的严重性不同,也应该采取更能表达歉意的IFID Intensified,而非仅仅使用IFID。也就是说,经过5周的社交语用教学引导之后,学习者的社交语用意识得到了提高,在选择道歉言语策略的时候,会逐步考虑到交际情境中的社交语用因素;因此,其社交语用能力亦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4.2认可自己不足(Admission)策略前后测变化的对比分析
图2显示了实验组学习者在前后测中认可自己不足(Admission)策略使用的变化趋势。
由图2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学习者在后测中Admission道歉策略使用的频率均有所增加,尤其是在第2题。一方面,这说明学习者在经过教学引导之后,已经意识到Admission策略是最常用的一种承担自己责任的方式,并意识到了第2题的社交情境中(将朋友的昂贵地毯弄脏,无法恢复)承担自己责任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过多地仅仅使用此项策略,却并不是完全符合此种社交场景的。因为2题中的社交场景事件较为严重,而正如Reiter[5,155]所言,“英语为母语的使用者用此策略来终结某个争论,并间接的承认对方的正确性。”由此可见,实验组的学生们并未真正掌握Admission这一策略的具体用法;而实际上, 在如2题此类的社交情景中,明确的自我指责,如“it was totally my fault,”或是充分的解释“…it was just, you know, one of those stupid accidents. I was writing a letter and the ink went over...”更能达到道歉并承担责任的社交效果。
总而言之,实验组的同学通过课堂的社交语用教学引导, 在使用认可自己不足(Admission)策略上具有一定的进步,但其相关的社交语用能力还有待仍然有待提高和发展。
4.3提供补偿策略(Offer of Repair)前、后测变化的对比分析
由图3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对于提供补偿策略的使用频率而言,除了题2、题3之外,此道歉策略的使用频率在实验教学前后并未出现太大的变化;因此,应着重分析题2、3的变化, 以找出其缘由。
对于题2而言,实验组学习者在后测中采用了更多的补偿策略,这便表明了他们更多地认清了提供补偿在题2情景中的重要性。因为根据道歉的情景,虽然参与双方是朋友关系,但是由于损坏的是昂贵的地毯,因此提供必要的补偿是理该采取的道歉策略。更多的学习者学会了根据道歉情景挑选适当的道歉策略,这也反映了社交语用教学的有效性。
而在此项道歉策略在第3题中运用频率的下降,相关的社交情景或许能给出答案。此场景是熟人之间的对话,但两者的社会能量是不尽相同的。道歉者(公司的主管)有着比被道歉者(公司员工)更高的社会地位,并且道歉的情节并不严重(拿了错误的打印资料让员工打印)。在此种社交情景中,并未有如同题2般的实质性的损坏产生,因此,大部分学习者在教学引导之后放弃了承诺赔偿策略,而更多地采取了直接承人过失的道歉方式,如“Oh, dear! Complete error on my part, I gave you some of the wrong wording to type out…”或是采用一些降低冒犯程度的策略,如“Well,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and thank you all the same!”“I’ll ask someone else to do it. Thank you!”或是 “Would you mind helping me to do it again?”等。总而言之,“Offer of repair”这项道歉策略在第3题运用频率的降低,实质上是学习者能够更适当地运用此项道歉策略的表现,是其社交语用能力提高的证据,亦证明了社交语用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5结束语
教学实验的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习者经过系统的英语道歉策略相关社交语用教学引导之后,对于英语道歉策略的社交语用意识明显好于学习之前,尤其表现在施为用意表达策略、 加强了语气的IFID策略、认可自己不足策略以及提供补偿策略这四种道歉策略的实际情境的使用。能够根据不同的社交情境,选择相对更为合适的道歉策略,这便是社交语用能力提高的体现;也就是说,通过教学引导之后,实验组学习者的社交语用能力得到了提升,即此种社交语用的教学引导是较为有效的。
参考文献
[1]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2]Kasper G.Can Pragmatic Competence Be Taught[0L].Re-trieved December 17,2004,from http://www.Nflrc.Hawaii.edu/networks/NW 06/default.html,1997.
[3]Judd L.E.Some issues in the teaching of pragmatic compe-tence[M].In E.Hinkel.(Ed.)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Teaching and Learn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9,152-166.
[4]Olshtain E.Apologies across languages[A].In S.Blum-Kulka,J.House&G.Kasper(Eds.),Cross-Cultural Pragmatics:Requests and Apologies[C].Norwood,NJ:Ablex,1989:155-173.
[5]Reiter R M.Linguistic Politeness in Britain and Uruguay:acontrastive study of requests and apologies[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2000.
[6]刘建达.语用能力测试研究:现状、问题与启示[J].外语研究,2008(4).
[7]李志君,秦傲松.中美道歉言语行为的跨文化比较[J].美中外语,2004(3).
[8]杨艳.注意假设理论对语用教学解释力的实证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46-54.
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活动 篇3
课堂教学步步紧逼式的追问、环环相扣式的连问、简单对答式的碎问是目前语文课堂提问的主要方式。究其课堂效果,到底能否有助学生思维的拓展、课堂效率的提升,学生的有效活动很值得商榷。新课标要求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要求学生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改变课堂提问方式,以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中有效活动变得非常必要。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课文《品质》教材概述
19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业作坊。行业竞争加剧,大工业垄断情况愈演愈烈。一边是淳朴善良的传统手工业者在生存边缘苦苦挣扎,另一边是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商业公司用不符实际的商业广告招揽顾客,大量的商品质量低劣。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大胆冲破崇尚绅士的社会阶级偏见,创作小说《品质》:热情讴歌了社会地位卑微的手工业者的美好品德,并对受工商业垄断的无数英国小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作者以靴子为线索串联起了小说平淡的故事情节,着重塑造了格斯拉的感人形象。小说语言朴实,却蕴藏了强烈的情感。小说主题深刻,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借助格斯拉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中,市场竞争带来的诚信危机。
学习这篇小说,重点是通过主要人物格斯拉的言行,挖掘人物的内在品质,反思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品质》一课的学习要紧扣人物形象和人物言行,结合人物的生活背景,认识人物、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如果按照常规教学思路,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往往通过人物描写完成。能否引导学生通过挖掘小说的语言细节去体会语言背后隐藏的信息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带领学生长时间地深入思考人物塑造的意义?这样的人物我们该怎么正确看待?抓住本课4重点学习内容,我设置了两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活动:(1)请以课文为材料,给鞋匠评技师等级;(2)请给鞋匠指明生存之路。
三、学生在主问题牵引下的课堂实践
师:鞋匠是手艺人,是技术人员,现代的时髦叫法可称之为“技师”。技师,不仅要求手艺好,而且还要有职业道德,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项有趣的活动,请从以下四个标准为鞋匠格斯拉评定技术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等级):(1)从业年限;(2)技术等级;(3)职业操守;(4)他人评价(含同业与顾客)。评定要求:(1)评职材料以文本为依据;(2)评职材料尽量翔实充分。请大家在1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学生有的独自寻找材料,有的互动寻找材料)
师:请亮出你的文本材料,在评定等级。
生1:文章开头这样写道:“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这句话可以推测出格斯拉做靴子至少十年以上。还有一句:“他和他哥合开一家店……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在那时,它却是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此处也可推断格斯拉两兄弟制作靴子,经营店铺已经很久很久了,还不止十年呢。
师:(教师点头)推测有据,我赞同你的看法!
生2:格斯拉的技艺非常高超。“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鞋,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鞋,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本质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橱窗的样品,正面写出了格斯拉的制鞋手艺。
生3:我补充一句:“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就是神妙的手艺。”作者用“神妙”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师:“模范品”“神妙”是最美好的话语。
生4:我也找到一句:“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靴子的本质”可以理解为靴子结实耐穿。当格斯拉看到我穿的次等皮革时,“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肿块地方压了一下”,他能这么准确地找到靴子不舒服的地方,反映了他是一个制靴的行家。
师:你从另一个角度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读出格斯拉是制靴的内行人,谢谢!文中提到“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靴子还有“灵魂”?谁能赋予这些靴子以灵魂?(教师停顿数秒。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出是格斯拉)是的,制靴人给予了靴子灵魂,同时,靴子就是格斯拉职业操守的见证。
生5:我读到这么一句:“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写出格斯拉讲信誉。做靴的时候,课文有一个动作描写:“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延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这里写他做靴子负责、仔细。
生6:“我”去做靴子,格斯拉总是给我“多么美的一张皮革”“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可见格斯拉一直选用上等优质皮革作为靴子的材料。
师:刚才两位同学对课文细节把握得很不错!我们发现,格斯拉在售前售后服务方面做得严谨,讲质量,讲信誉,是个诚实的人。我也找到一句,大家一起来讨论。“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这是格斯拉看到什么情况的表情?他可以争取什么态度?(学生思考)
生7:他可以挖苦用此等皮革做靴子的人。
生8:可以趁机夸耀自己做的靴子。
生9:还可以贬低别的制靴人。
生10:我想这样反倒反映出格斯拉品德高尚。
师:你们都运用了逆反思维深入地思考了格斯拉的人品。不仅是因为格斯拉的手艺,更是因为他的道德,令他获得了顾客——包括“我”在内的高度评价。“我打开包裹,把四双靴子排成一排,然后,一双一双地试穿这几双靴子。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質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
生11:我也注意了收购格斯拉店面的年轻人说的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师:嗯,这是同行对格斯拉的赞许。能用一句话客观地评价格斯拉吗?(停顿稍许)哪位同学起来?
生12:他是一个制靴经验丰富,非常喜欢这个行业的工匠。
生13:他是一位诚信朴实的人。
生14:他是一名技艺高超、工作细致的人。
师:我来综合一下三位同学的意见,格斯拉是一名爱岗、敬业、艺精、心细、重质、诚信的技师。根据众多同学的发言,大家决定为格斯拉定哪个级别职称?(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高级”)
师:大家知道,技师、尤其是高级技师现在都是拥有高薪酬的一群人,为何格斯拉的命运却是悲剧呢?是他不能适应社会,还是当时的英国社会容纳不了他?能为格斯拉寻找经营策略吗?
生15:他可以提高靴子的价格养活自己。因为课文上说:“单上所开的价钱与过去的完全一样,但我吓了一跳。”
生16:他要登广告啊!
生17:收购他一个店铺的人是专门为王室服务的,最后那位英国年轻人也说他们替上等人做靴子,说明格斯拉也是完全可以为王室,为上等人做靴子。
生18:他可以招很多学徒、工人,教他们技术,帮自己多做靴子,才能做得快,不然顾客等不及就不买了。
师:主意不错!结合格斯拉的人品,还可以加个前提:保证质量。
生19:格斯拉需要不断开发新款式啊!结实的不结实的靴子都可以做,看顾客需要什么。靴子价格也要有高有低。
师:嗯!产品定价有层次,首先顾及客户需要,如时间、质量、产品。
生20:可以考虑技术入股啊!
师:格斯拉如果活在当下,这位手工作坊者采用同学们的经营策略肯定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了,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一个企业老板呢!一方面,格斯拉面对19世纪英国的工业垄断冲击,恪守职业道德,注重商业诚信,这是高尔斯华绥热情歌颂的感人品质。另一方面,我们呼吁保护手工业者的同时,建议像格斯拉这样的高级技师更应懂得,学会适应市场竞争,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勇敢活下来,而不是被淘汰!
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活动――以《品质》课堂教学为例 篇4
一、兴趣引导,让学生真正热爱投掷运动
投掷项目是初中体育田径项目中的重头戏,也是体育中考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地区考的是“原地背面双手经头上后抛实心球”)。无论是什么样的考试形式,投掷最基本的训练目标还是两点:一是发展投掷能力的基本方法;二是上、下肢和腰背力量。作为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实用技能之一,投掷项目在体育课堂上并不会为学生立即喜欢,因为在学生的想像中,投掷项目就是一个“傻傻的简单运动”(学生语),这说明学生对于投掷项目的认识是有不足的,而要改变这种不足,不能依靠简单的重要性的强调,而应当基于激趣思路。
事实上,教材已经给出了一些激趣办法,关键看教师如何实施。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阶段:一是让学生基于生活中形成的投掷能力,让学生向水平或者垂直目标去掷准(或者套圈),这个阶段可以控制一下距离的远近,以让学生感觉到并非轻而易举;二是教师进行示范。
这实际上是一个通过比较来激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根据自己的力量或技巧是很难投得准的,如果给足学生重复的机会,学生会发现即使能够有一点点进步,但总不能有质的提升。相比较而言,教师却能够很迅速地完成投准。初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此时就会迅速显现出来:为什么自己就是投不准呢?且此时一般不会有学生放弃,而是思维进入了寻找有效方法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投准一类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直接兴趣,比较后发现自己力量或技巧的不足成为间接兴趣,而寻找有效的方法成为长久的驱动力。这个时候,教师指明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掌握投掷的力量训练方法与投掷技巧,从而将教学过程导入任务驱动的阶段。
二、任务驱动,让学生有效建立投掷技术
经验表明,仅靠兴趣是无法驱动投掷训练的,此时还得靠任务驱动。笔者给学生设定的任务是:通过一节课的训练,初步掌握投准的技巧,通过两周左右的训练,腰背力量能够足够支撑一定距离(按中考要求并结合不同的学段来决定)。
事实证明,学生此时往往会先从投掷技巧入手,这恰恰与笔者的意图是吻合的,因为技巧相对容易掌握,且容易让学生在投掷训练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在学生摸索、寻找技巧的过程中,笔者注意观察每一个小组的学生的动作,并且能够给予到位的指导,这使得学生认识到并不是他一个人在努力,而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而对投掷技巧的掌握,则主要体现在球离手时投掷角度的控制上,因为角度决定了投掷的方向,也能决定投掷的距离,还有学生尝试从抛物运动的角度来分析,笔者也没有制止,因为这与学科知识的迁移有关,也是重要的内在兴趣形成的方式。
同时,学生在摸索过程中,能够逐步认识到投掷的时候需要良好的肌力和爆发力,即使偶有学生因为用力过猛而导致肌肉扭伤,也会认识到这其实是缺少训练以及力度控制方面的问题,而这样的认识恰恰为力量训练奠定了基础。于是上下肢的力量训练与腰背力量训练,就成为力量训练的重要指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常常会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笔者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两两之间结成一个对比对象,然后强调“比学赶超”),这样的目标引领导致了任务驱动落到了实处。
比如说在“原地背面双手经头上后抛实心球”这一项目的训练中,学生就自发地认识到不能机械地重复这一方式,而应当先将动作分解,然后进行后抛的动作训练、后抛的姿势训练、后抛的手臂力量和腰部力量训练等,这样的分解训练最后综合起来,就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个比较科学的训练方式与结果。而当学生发现自己经过几周的课内外训练之后,能够达到体育中考的满分要求时,那种心情是相当兴奋的。此时再偶尔让学生去重温一下投准等,则会让此投掷训练的过程更加完美。
三、有效教学,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初中体育的有效教学,说到底还是要结合学生的具体身体情况来进行,而这就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现途径。
投掷运动的教学,可以枯燥可以形象,就看教师如何理解教材和如何具体实施。笔者在教学中,摸准了学生的认识,从而建立了兴趣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结果很好地回避了学生可能存在的认识问题,通过投准等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兴趣,还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了如何提高自己投掷水平的思路上来,从而为学生的技巧与力量训练奠定了基础;而任务驱动则可以保证学生在一个训练周期内保持训练的热情,从而确保任务的有效完成。
总的来说,田径项目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是基本的项目,不像球类、体操那样可以直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更多的需要从激趣与任务驱动的角度来认真设计,以确保有效教学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敏娟.浅谈初中体育投掷实心球的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6(3).
【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活动――以《品质》课堂教学为例】推荐阅读:
以问题引导自主06-22
创设问题情境_引导学生自主学习06-27
课堂生成问题的引导论文11-12
问题引导学习11-03
引导学生以读促写07-05
怎样有效引导学生写作论文08-23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05-14
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10-14
对官兵婚恋问题的引导与处理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