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

2024-07-17

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共13篇)

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 篇1

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

河源市第三小学 徐爱华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体现,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设置大问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因为其本身体现了逻辑性,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极有可能会在学习上面临困难。为此,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更加掌握数学知识。文章中以小学数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例,通过对黄爱华老师课题的探究,总结得出大问题的设置对于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所体现的作用。

关键词:大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黄爱华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需要通关“问题”这一形式作为引导,教师通过设置大问题,让小学生尽快进入情境,对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得出答案。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对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造成影响。为此,加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使学生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大问题”与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1 所谓“大问题”

大问题教学是有黄爱华老师提出的一个教学观点,这一教学观念是立足于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而提出,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为核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进而整体呈现出教育大

[1]格局的形式。大问题的提出与数学教学之间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如果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便能够更加顺畅的牵引接下来的流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而是要体现整体教学。1.2 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设置大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即可。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法被提出并且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凸显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效率与优势,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大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目的性,也真正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但是设置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加有效,这需要通过实践证明。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效率的问题模式 2.1 遵循三点基本原则,设置大问题

为了能够体现问题设置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即“what”“where”“why”,按照什么、哪里、为什么三个要求设置有关于数学的大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进而在习题解答以及生活中加[2]以运用。以小学一年级《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此课教学时,如果要设置一个高效率的问题,则要从以上是三个基本原则着手。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平时小红跟父母一起去水果超市,3个梨和2个哈密瓜,那么小红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分析这一问题时,会从问题中获知多个已知条件,并且了解到上述几个基本要素,这样一来便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集合多人智慧,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的答案,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同学见的友谊,真正了解这一课的重难点,既认识了1到5的数字,也学习了加减法,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2.2 按照大问题教学步骤,实施小组合作

对于大问题教学而言,其实有固定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① 建立关系;② 提出问题;③ 小组探究;④ 结果的展示与分享;⑤ 答案总结;⑥ 问题延伸与扩展。所以如果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运用大问题教学,则需要按照以上一个步骤进行操作。以小学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如果要按照以上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则要先确定师生之间的正确关系,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其次,提出问题。教师要针对这节课重难点设置问题,例如当分针指向

4、时针指向3是几时、一天有几个9时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讨。随后,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并且与师生进行总结,从而得出最终结论。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掌握这节课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学习到一些其他的知识。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构建大空间。2.3 从大问题教学的特征着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教师开展大问题教学,也可以从其基本特征着手,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其中大问题教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以“学”为核心。② 置顶价值观。③ 是飞翔者的教学。④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⑤ 突出再创造教学[3]。教师只有真正掌握大问题教学的特征,并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切实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长度单位》一课教学时,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先让学生对这节课内容进行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随后,真正突出数学课堂中“学”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所有的长度单位编成一道题,然后各个小组将问题进行交换,通过讨论进行解答。例如小明走一步长50cm,那么这一长度换算成其他单位是多少呢?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实现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教师通过设置大问题,在课堂中构建大环境,让学生学习更加深入、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为今后小学教学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吴丽娟.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服务数学课堂[J].学周刊,2016,(04):154-155.[2]吴葵花.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35):135+134.[3]胡晓楠.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中提高数学思维智力品质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211-212.

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 篇2

学生有交流的强烈愿望时,给他一个表达的平台,给他一群倾听者。比如,漫长的暑假刚刚过去,教师组织一个读书分享沙龙,把学生按照读书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倾吐,然后形成文字,写出自己所读书的梗概,然后装订成册,成为自己班级的“百科全书”。在课堂上,往往有很多问题会延伸到课外的时候,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灯塔爷爷的朋友》一课时,最后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有哪些好朋友? 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有趣的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七嘴八舌,面对这种状况,老师马上抓住这个契机说: “和同桌说说,也可以前后座位的同学聊聊。”水到渠成,一个个自由结合小组不吐不快。

有些学习上的困难,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让其他同学伸出一双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最终目标。比如,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有的学生对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境界”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这时候让他们结合小组,利用实例,来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信赖,往往能够减少分歧,勇于合作,加深彼此之间的默契,创造出一个和谐而美好的人生境界。

有了学习经验以后,按照教师的自学提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执教《东北大森林》,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文,找出描写的冬季的东北大森林的景物,品析作者使用怎样的词句描写了这些景物的特点,然后再读文,读出东北大森林冬季的美。教师副板书出示学习方法,然后按照这个方法,分组自学描写东北大森林其他三个季节的段落。当然,关于这样的合作学习,虽然很多教师在尝试,也存在歧义,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学习有时会把课文肢解得七零八落,学生对课文没有了整体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小组学习之后再进行很好的知识整合未尝不可。

在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时候,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学生积极有时间思考,交流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言,在组内得到充分的展示。只有这样,人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显示出来,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和培养。不要水过地皮都未湿,就让学生草草收场。曾听过一节公开课,出示自学提示,一分钟阅读完后,学生交流不到2分钟马上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学生分好小组后屁股都还未坐稳,能说出什么呢?这样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不要也罢!

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要忽略了教师的作用

很多教师分好小组后,好像学生就与他无关了,站在讲台上看教案或者在教室里转来转去等时间。其实,这时候老师的指导很关键,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学习动向,激励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机,为学生的参与创设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氛围,从而产生师生合作参与、和谐共振的激励场面。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她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分组时,一个小女孩走到她面前: “老师,我没有小组。”在陌生的学生和环境面前,这位老师亲切地蹲下身问: “你愿意和老师一个小组一起学习吗?”话应刚落,之前嫌弃那个女孩的学生们也围拢过来: “老师,我们也和您一组吧! ”女孩立刻破涕为笑。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看似简单,但是不仅为自己课堂解了一个围,更是让整个课堂暖意融融。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要认准目标,明确分工

没有目标的小组合作,无章可循,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所以,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出示一下学习提示,然后让学生按照提示,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要轮流发言,一人记录,数学课堂上的数据,科学课堂上的实验现象,记录尤其重要。发言人是一个小组学习情况的外在呈现,择优的同时,还要培优,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进步,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喜欢学习,学会学习。这样学生轮番上阵,让每个同学站起来都可以侃侃而谈,不要总是优等生的表演,让面向全体学生成为一句空话。这也就说明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要固定,各个角色都要让每个学生尝试。小组也不要固定,隔段时间小组之间进行成员重新组合,让合作和学习都流动起来。

四、三年级以下不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倾听、合作、交流意识很薄弱,而且上课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如果让他们合作学习,只会乱哄哄地玩一阵,动一阵,合而不作,合而滥作。时间长了,就会有一批学生浑水摸鱼,长此以往,在老师浑然不觉的情况下荒废了,这样的小组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更谈不到好的效果。

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篇3

一、 开展前置性学习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前置性小组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前预习中在问题为中心,由教师适当提供一个或几个最根本的问题在课前预习中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为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作铺垫,我们称为前置性学习。它与预习略有不同,它的目的性更强。前置性学习的问题设计很重要,要难易适度,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会耽误太多时间;太简单不假思索就可得到答案又会流于形式。对于不同层次学生都可有一定的思维量和思维价值。

如对于《落花生》的课例中在片段2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前置性学习:

①阅读课文,自主圈画学习生字词;

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顺序;

③查阅了解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中一种果实的生长特点和作用,并练习介绍。

④你认为花生有怎样的品质?可以用一两个词写下来。

这样,在一定的前置性学习后,在课堂中安排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让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更明确,交流内容更丰富。有合作的基础,每个同学就可能在小组内有更深入真实的表现,真正实现组内互助,共同进步。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分工明确,要求具体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绝不是合作前,老师一句“请大家开始小组合作吧”就可以顺利进行的。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有目标、有重点、有实效地进行,老师就必须给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小组分组、分工及培训。一般可按异质平行分组,确定好小组长及小组长的职能,并作适当训练;因学生年龄还小,自己还不会分工,教师进行小组学习时应基本提出分工合作的要求。如果过于放手,学生活动往往只能是表面热闹,没有太大实效而浪费课堂时间。

如:在片段2中如果作适当调整也许会在分工与要求上更加明确恰当:

① 先朗读课文,再独立完成表格。

② 小组讨论一:结合课前预习,从上面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中选一样来介绍,介绍它的样子、作用。

③ 小组讨论二:作者是说桃子、石榴等不好吗?为什么这样写?

请小组长注意分工安排:安排一人记录填表,安排好“介绍”的顺序,介绍后相互评一评,学习他人介绍的好的方面,最后推荐一人作介绍,一个汇报“为什么这样写”,一人作补充。

三、教师应关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应关注小组的学习状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或帮助,而不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并不是每一堂课或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像前面课例中的片段三就不太适合,这一内容更适应让学生独立思考表达。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开放性、探索性、挑战性,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考虑合作的可能性,即学习内容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在学生智力、能力与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的。

其次,应关注小组合作的各成员学习状态。如发现有分工不到位,学习偏离目标重点,甚至有无所事事的情况时,教师应适时介入指导帮助。以保证各组的合作学习深入有效。

另外,教师应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我们经常看到,一部分教师在学生还正在讨论学习时,就让学习活动停下来,这样的学习并不真实,不能为了教学的进度而将合作停留在形式上。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时间安排,不能只求热热闹闹,一蹴而就。要给各小组充分的探讨、交流、小结形成结论的时间。

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 篇4

A.是的B.一般C.不是

2.是否希望每节课都有小组活动呢?

A.是B.不是C.无所谓

3.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大概每节课几分钟为好?

A.五分钟B.十分钟C.半节课

4.你是否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写作文效果很好?

A.是,效果很好B.不是C.效果不好

5.你是否希望口语练习尽量采取小组合作活动?

A.是B.不是C.皆可

6.你希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你的课堂中继续实行?

A.是B.不是

7.你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几个人一组呢?

A.3个B.4个C.5个

8.你赞成老师在活动中成为你小组中的一员吗?

A.赞成B.不赞成C.有时候希望如此

9.你认为小组组长需要时常更换吗?

A.要B.不要C.不知道

10能否提出你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 篇5

解题: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现代教育更强调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就是适应这种需要的更为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主题应该具有实践性,和现实生活相关,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协作进行探索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自学和独立处理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路: 可以从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要求出发,回顾国内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理论研究(例如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讨论在英语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可能性、作用以及具体步骤,指出需要注意和避免的问题。注意理论和事例的结合。

参考文献:

毕劲芳.英语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J].云南教育, 2003,(08)

连珍霞.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尝试和体会[J].龙岩师专学报, 2004,(S1)

杜玉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J].内蒙古教育, 2010,(03)

李萍.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教育, 2004,(14)

怎样有效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 篇6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今天,“高效课堂”成为最响亮的词语,分组教学成为最流行的教学模式,那么分组教学模式真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吗?我认为不尽然,试想,如果分组教学仅流于形式,不讲实效,合作小组的作用能够真正发挥吗?那么,如何有效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呢?下面我以语文课为例谈谈个人浅见。

一、教师要做到两个“转变”

1.“多问”变“巧问”

语文课上,每节课教师可以向学生预设许多问题,供学生讨论,但因时间有限,又要突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提出问题要精心设计,巧妙组织,将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不宜多,要少而精。如我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思想,预设了三个问题1.作者当时居住的环境,交往的人群和生活状况,用现在人的眼光看怎样?(荒僻,门庭冷落,生活单调);

2.这些在作者眼里又是怎么样的呢?(清幽,交往不俗,志趣高雅);3.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体现作者怎样的节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由于这三个问题环环紧扣,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就有较深入理解。

2.“多讲”变“精讲”

传统语文教学,提倡教师讲解要生动,声情并茂,以感染学生,让学生理解,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高效课堂提倡学生先讲(讨论),教师听,然后对学生发言作恰如其分的评价,精要的提炼和总结,虽然老师讲得少了,但要求更精当,更简明,还要对学生有所启发。

二、学生要做到四个“重视”

1.重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分组教学模式以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但并非没有个人独立的思考。讨论,合作探究前必须首先个人独立思考,凭个人力量能独立完成的就不要过分依赖小组其它成员。如课前预习中查生字词,作家作品及背景资料,还有一些简单的思考题,这些任务都应由自主学习来完成,小组讨论应只针对那些有一定难度,深度的问题,通过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之间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得以解决。

2.重视组内成员的广泛参与

语文课堂教师预设讨论题一般都有层次性。问题出示后,若组内仅两三个学

生发言,其他学生只听不说,没有个人见解,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学习上的懒惰,不但学习兴趣渐弱,成绩也会下降,这样,合作小组的实效就不能发挥出来。因此,小组讨论力求做到人人参与,组长可按老师出示问题的难易程度分配给组内程度不同的学生,以求人人有成就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强。

3.重视分组讨论的实效性

分组教学模式毕竟为新生事物,许多学生凭一时兴致,整节课下来,说得没完没了,但抓不住中心问题,没有时间观念,直到下课,兴致未减,连教师评价、总结的时间都占用了,我想,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学生讨论必须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以提高讨论的效率。

4.重视教师的总结概括

有些学生误以为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整节课全由学生说(讨论),老师的讲解无关紧要,所以,老师讲的不听,只顾说自己的,殊不知,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尤其不可忽略,因为老师所讲的内容常带有典型性、总结性,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实在不容忽视。

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 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 方法指导

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也正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的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小组合作学习前期准备

1、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每一个数学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教育经验外,对教材的处理、分析和理解应该是全新的。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教师之间首先应是一个协作者,教师应该真正地坐下来研究和设计教學方案。其次是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应多方收集信息,利用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2、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为此,笔者对小组成员有以下两种搭配:①均衡搭配。笔者认为对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优差生搭配,这样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对平衡,教师容易把握,在各个小组中,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促进,可以将它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增强了他们互帮互助的精神,改变了学生自私自利的风气,增强了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②分层搭配。笔者认为这种分配方式比较适合九年级的学生,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弱的学生一组。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被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能很好地保证他们对于基础课程的掌握。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性。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2)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3)问题的设置应生活化、有开放性、可合作性。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当作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技能,还要把它纳入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来训练养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教就会,具有长期性,需要教师有耐心与恒心,同时还具有渐进性,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更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培养、训练。那么,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呢?

1、对不清楚任务及操作程序的小组进行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虽然合作前教师已经明确指出了合作的任务及操作程序,但在具体实施时可能有的小组仍然不够清楚,在操作程序上也会有些偏差,落实到个体上也可能不明确。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以保障各小组的合作学习都能正常进行。

2、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与帮助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非常开放、宽松的氛围下展开的,小组成员的思维都非常活跃,难免有的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就要介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研讨。有时遇到复杂的问题可能一时谁都没有想法,谁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表现出暂时的沉默。此时,教师有必要介入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这里需要注意,教师的“点拨”绝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替学生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要适可而止,还是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

3、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表扬与点拨

由于个别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较顺利,所以首先完成任务。此时,教师绝不能对他们不闻不问。如果对他们置之不理,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探究活动表层化,不求甚解;另一方面,在丧失组间竞争意识的同时会给合作学习的秩序产生影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无所事事的学生难免会产生影响其他组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如果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可以及时表扬,并引导他们整理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准备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提出深一层的探究要求,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4、对小组成员落实自身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就是成员都有共同任务下的各自的职责。如果哪个成员没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或完成得不好,都要影响小组整体的合作绩效。所以,作为合作学习组织者的教师一定要督促小组成员各尽其职。比如:监督“小组长”是不是起到组织管理的责任;看“记录员”记录的是不是详实、是不是抓住了重点;掌握“声音管理员”有没有很好地控制本组研讨的声音……

5、对组内活动不协调的小组进行调控

由于学生个体的已有基础、性格、情感、表达等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小组活动时难免有些不协调现象。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介入并根据具体情况,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就可以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如果某个小组经常出现不和谐现象,就要考虑调换小组成员。

可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这种引导一定要适时、适度,引在迷茫困惑之时,导在百思不解之处。

读《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有感 篇8

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张海辉

感谢钟校长给我们青年教师寒假学习买的好书,我读的是《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这是汪秀梅老师所著。这本书是汪老师以现代文和古诗词两种体裁的课文形式,将自己近几年研究的课堂教学案例,阐述怎样让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效。提升教学能力的十种读诵模式:主线贯穿式、课题统领式、自主开放式、读写规范式、目标板块式、传统讲授式、附文助读式、对比参照式、以读代讲式、轻吟浅唱式,其相互独立,也相互交融,且每个模式都列举了课例,用实例说话,深入浅出地阐述各个模式的关键,让读后我益匪浅。

我觉得在我践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阅读教学教学理念时出现了一点偏差,走进了朗读指导的误区,朗读是把书面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情感是灵魂、是动力是有声语言的不竭源泉,而声音外在的表达的形式。好的朗读要做到的:理解作品---具体感受---行之于声-----及于听众。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渗透指导方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教学部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手段。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环节。但是不能把阅读教学变成单一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要让朗读为提高有效的阅读教学服务。

我想在这学期的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学习王老师的让阅读教学更高效的策略:

一、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误区。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策略:

1、深刻体会文章情感,理解感受,披情入境。

2、准确把握外部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3、巧妙的渗透指导方法:理解作品,把握基调。品词析句,巧抓关键。发挥想象,再现情境。示范朗读,引明方向。重点放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的目标的策略。

我想在语文阅读教学的之中读诵模式中,好好学习汪老师的案例和理论,特别是在案例中的引导学生朗读的一些问题,有浅入深,将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与思想、悲伤与欢愉的文字与学生分享,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对世界的感受,并最终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感的形成。

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 篇9

合作式学习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要运用积极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强调学生的互动,并非否认教师的存在,而是把教师重新定位,由“教学”转变为“导学”。那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尤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导,发挥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呢?本人为此努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尝试。

一、精心分组,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我在班主任按照学生总成绩组建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又根据学生历史课学习情况、学生课堂表现、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个性倾向,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及其为有利于学生个方面互补,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使学生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而进一步做了些调整,按5——6个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班6个小组,组建了历史课堂小组,并根据平时学习表现,不断及时进行了个别调整。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成为活跃分子,真正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又要让每学生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尊重了学生,又有利于使学生做到了乐学、善学、会学,这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

二、对学习小组组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根据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设立好各组的组织者,记录者,汇报者,激励者等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加强小组长的辅导培训,教给他们怎样组织小组发言,如何处理小组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做人,学会社交。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及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所要体现的新理念。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这些做法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得以较好地进行。

四、加强学生先充分自主学习,做好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和内容.合作学习强调人人参与、集体荣誉、个人责任,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效进行。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有时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和内容,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是各有所得的,共同进步。

五、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让学生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

首先,各组员要明确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义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帮助各小组制定小组目标,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协助他人共同学习完成任务。其次,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中彼此互相尊重,要善于倾听并积极思考、记笔记,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不能随边发言,注意发言有序,有不同见解要商讨,不能因此阻断别人的发言,使小组发言更完整,更有序。便于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来带领下进行合作学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可以先由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或若三人发言,进行评价综合学习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换看,使资料共享。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教给学生不同的合作方法,久而久之,各小组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六、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适时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实践表明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有效促进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和学习表现,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作出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合作学习。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你的回答真棒”,“你回答的真全面”,“你听得真认真仔细”,“你们真是智慧小组”等等,促进小组之间出现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增强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欲望。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合作学习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的表述能力、创新普遍提高,学习成绩也有较大提高,有其后进生提高快。但我们作为农村中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遇到了很实际的困难: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小组合作交流无法真正实现。只能有说的有听的,还有不会说也听不懂的。

2、给一些调皮的学生创造了“肆意”发挥的机会。不学光玩,或者装腔作

势的学实实在在的玩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效果。

3、有写学生纪律性差,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是时间浪费,有时会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

采取的有效对策是:

1、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并根据性情况,做及时合理调整。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杀不正学风。多和纪律不好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谈心,加强他们想好的方面转变,并给他们提前新课学习辅导,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以利于合作学习的有序有效进行。

3、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让组成员互相监督自律,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有针对性的表扬鼓励。

4、树立合作学习榜样,学生有榜样可学,积极竞争和进步。

5、让学生多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体会合作学习自己带来的提高和帮助。

6、提倡学生互帮互助,并加强指导。

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 篇10

峡江县实验中学廖万兴邮编331409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化,强调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历史教育新理念,积极发

挥小组合作学习在课改中的作用,以打造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课改形式中的中心

环节。它可以把学生变成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在现代师生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合作的深刻性和广域性。在我校的课改实践中,除了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全面合作外,还特别重视组织形式的合作化。根

据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的特点,每班将学生分成十个左右的小组,每个小组四至六人,每个小组设有一名小组长。小组的学习活动一般有四个环节:自学—对学—群学—展示分享。

分组时也充分考虑到组员的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型的选择上,一般采用以下一些互动方式:如合作对话型,教师首先把教

学目标投影出来,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采用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去思考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相互问答、相互质疑、小组交流并展示,教师及时引导

并进行适时和恰当的评价。再如合作竞赛型,如故事讲演、合作模拟、诗歌搜集、朗诵与展

示,时代变迁调查等。以小组为单位,事先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由谁组织、谁

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展示

成果等?教师在点评时,就按这些方面去点评各小组的表现。这样就能使小组合作成员之间

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增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既是课改的参与者,又是实施者。广大教师应积极投身课改,使学生真正成为小组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11

听人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感兴趣或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听人发言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

02说明

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03求助

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向同学请教,要让别人明白你不懂不会的地方;态度要虚心有礼;接受帮助后应肯定对方对你的帮助并表示感谢。

04反思

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勇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或相反的正确看法。

05自控

服从安排,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服从组内大多数人的意见,个人意见可保留。

06帮助

关心同学,及时了解同学的困难;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帮助要向同学说清发生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07支持

对别人的正确意见或高明见解以点头、微笑、鼓掌表示赞赏。

08说服

在仔细观察分析别人的发言或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意见;肯定对方意见正确的一面,再批评错误的一面;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09建议

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看法及理由或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10协调

关注每一个小组组员的活动和讨论的气氛,善于根据学习任务引发话题;当组员思想开小差、违反纪律、讨论偏离中心议题或组员讨论态度不当时,应予以阻止;或努力找出不一致的地方做出必要的让步,达成一致性意见;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各人特点分配任务,努力完成任务,能综合说明同学讨论时提出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员的合作技能逐步提高,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报告 篇12

留庄中心小学 李娜

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该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

1、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个被学生接受、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和接受。古人对这一点很重视,《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颜氏家训》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见解,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刺伤其自尊心,要让其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

2、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

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教学《麻雀》时,课前讲一个故事:在09年地震中,一个学校某班的学生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中,别人都以为这些孩子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其中一个男孩的父亲却相信自己的孩子还活着,于是不停地挖,几天后,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这个班的学生。这种父子间的深情为学生学习《麻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极大的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矛盾。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宽学生质疑的思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教师可以紧扣文章的写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按照常理课文应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可是课文里为什么不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而写我的内心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取决于自主学习是否有效。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个形式,走走过场而已。自主学习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其次,自主学习时应多采取默读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思考。再次,要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让学生动动笔,划下感悟深的句子,并在旁边作简要批注,不明之处也作个记号,这样的自主学习才是有效的。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第四、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等。其次,要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再次,要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读一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再通过议一议来深化理解。

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 篇13

常德市第四中学 李彬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因此得到目前课堂教学的普遍认可并广为运用。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组际竞争、表演展示等策略,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美术;小组合作;策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已经成为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发展学生自主性、探究性为目的的教学策略,在新课改中得到普遍认可并广为运用,使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在多年的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组际竞争、表演展示等多种策略,能极大地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教学实效。

一、任务驱动策略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富有活力的运动会》时,包括了标志、吉祥物、奖牌的设计制作,在这一环节要求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只有创设与学生学习主题相一致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真实感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进行探究。最终让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发展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首先在班级建设中,我将设计完全融入班级文化之中,在课程教学中,每一次课都模拟手绘公司情境,将学生按不同部门进行分组,分别为:生产部、设计部、后勤保障部、人事部几大部门,每一部门都有主管,教师身份则是总经理,模拟公司运作,,确定任务环节,这一环节要求教室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授课中我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及内容进行设计任务,在手绘实训课中,设计夏季运动会手绘文化衫、文化帽订货会20件样品、以“绚丽”为题设计一组手绘衣帽等任务。将书本上理论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来设计任务,激发他们探索求知欲望。并且每一次任务都要在下课之前由各部门主管进行成果反馈。,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多向互动交流,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学习,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合作探究策略

分组合作学习指把学生从班别比例、兴趣指向、成绩情况、性格特点、交往意愿、言语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守纪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来合理分组,使之组成一个在组内异质且又相互依赖的功能团体,每个小组成员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合理分工是一节课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虚设,也白白耗费了一节宝贵的四十分钟时间。所以课前帮助学生分好工十分重要。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分工,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合理分组,注意每组搭配学习能力、脾气性格不同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个性差异、能力特点入手,分层建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组内组员之间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目标,才算小组成功完成任务,这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存在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新课标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评价建议指出:能否以独立和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其用意在于要求教师积极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平台。共同的任务与合理的分工是促进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首先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明确个人所承担的责任都关系到小组能否高效地完成本组的任务。其次,是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互补互学,互帮互助。例如:《美术是创造性劳动》一课中,课前需要查阅资料,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有的学生家里没电脑,这样就可把有电脑的与无电脑的同学搭配在一组,有利于课前同学之间的资料交流;还可以小组内的各人收集不同资料、信息互相讨论理解。再如我们在学习《刻印的乐趣》一课时,同学带来了胡萝卜、土豆、白萝卜、地瓜、红薯等等,这样的课就需要组长课前根据同学们带来的材料分组学习了,分组中还要照顾哪些没带材料来的同学共同学习,也解决了一节课中总有没带材料来的个别同学。同时也培养了相互帮助能力。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之处就在于互助和支持。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我们很容易发现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围桌而坐,难免有那么几个学生不自觉,混在里面似在讨论,其实是在讲闲话、开小差,而分组合作的时候我们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小组。这时候,每个小组长就成了一名 “小老师”,针对上述现象,组长就应该履行起自己的职责,制止“开小差”,带领着组员进行小组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正常开展。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心灵手巧”的同学可以帮助“笨手笨脚”的同学。谁做的不好,大家及时提意见和商量解决办法。例如:教师在选择好“泥塑创作”这一有效合作切入点后,不进行详细的讲解,细致的分析,只是放手大胆让学生合作探索、讨论,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多、越复杂,更使他们感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讨论创作主题的时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和支持比老师的提示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和支持的作用。“同荣辱,共患难”,这样才能够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完成的作品不仅凝聚了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而且体现了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组织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最终实现有效学习。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努力实践,大胆试验,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创设出更为有效、符合学生实际的合作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

三、组际竞争策略

小组间的评比激励机制是促进合作完成优秀作业的催化剂。班级自从建立小组的评比机制以后,同学们在课堂纪律、语言表达、构图设计、色彩表现、内容安排、形象体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因为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纷纷讨论,献谋献策把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统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动手完成作业。例如在教学第七册《材料妙用》时,课前让各小组收集废弃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妙用再创作。由于引入组际竞争,各小组大胆想象、积极创作,制成泡塑假山、酒瓶盆景、塑料插花等栩栩如生的作品。实践证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比个人的作品来得更丰富、更有趣、更有价值。组际竞争激励机制还能激发各小组创先争优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动力,是构建优质课堂、形成良好学风的好方法。课程结束前,教师组织作品评比,让全班同学欣赏讨论,发表各小组的意见,然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定出各个小组的名次。前三名的小组在设计好的评比栏上加一面荣誉勋章,到学期结束前汇总一次,对前三名小组成员给予奖励书、画用品。这样一来,各小组同学在互帮合作中,注意到手工艺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独创性。绘画作品注意画面的构图饱满,上色形式的变化,冷暖色彩的搭配,表面装饰的安排等等艺术韵味,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表现性和创造性。同时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了团队精神。

竞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尊心、成就感,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学风,将潜在动机转化为学习动力。因此,竞争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催化剂。小组合作学习内部重合作,但外部重竞争。教学中引入组际竞争机制,通过集体表决、小组评议等方式,从各小组中评出若干积极合作、作品优秀的先进小组,并为先进小组授予小红旗,一个学期后再评出最佳合作团队奖和最优秀小组长奖,并对先进小组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各小组为集体荣誉,开展小组合作时往往先经过集体讨论、献谋献策,确定清晰的思路与任务,然后再集体动手完成创作。这无疑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

四、表演展示策略

每个人的劳动与创作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认可,学生尤其如此。如果让各小组合作动手制作的手工、绘画等作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展演、展览,那无疑是对学生莫大的鞭策与激励。新课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评价建议中也指出:“根据儿歌、童话设计和制作头饰或面具等,并表演舞蹈、童话剧等。”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中,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些有趣的表演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合作探究欲望,充分展现集体智慧,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留出时间,安排各小组上台“亮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各小组的构思及与众不同之处。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校园艺术节》时,让各小组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后,可以将课堂临时布置成一个小型剧场,安排几分钟时间,编排一个有趣的展演,让各小组带上各自制成的面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现场表演。展演时间不长,却能升华课堂,学生往往能够在这个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并且终身难忘。教师还要注意将写有小组成员名字的优秀作品收集,安排一个日期举办优秀作品展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一个展厅或画廊长久地展示这些优秀作品,让学生产生向上的学习动力。

新课改下,中学美术课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上一篇:给老师春节祝福语200字下一篇:电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