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共13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 篇1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我们重庆市“卓越课堂”的要求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但是,从笔者实践中发现,对于不同班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1.缺乏独立思考,交流内容简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给出了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有些小组的学生,就去针对内容谈一些表面的东西,对深层的目标不去做独立思考,让课堂教学失去了高效的初衷,浪费了上课的时间。
2.合作能力差,各抒己见,参与度不够均衡。有些小组大家坐在一起学习,许多学生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更有甚者是有的组在为谁记录谁发言而争吵,有的组虽讨论起来了,但说的却是与讨论无关的话题,而且几乎每次分组学习,总有人做“主说”,也总有人一声不吭。
3.虽是合作,效率却不高。教师把该完成得目标布置下去,学生进行了讨论,然后课堂上小组也进行了交流展示,但最终看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效率可能不是很高,特别是后进生。
4.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思考
1、内容选择。在数学教学中,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选择内容的时候就应该有目的性,选择容易分工,难易适中,便于集体合作讨论的内容。
2.教给方法,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低头沉默“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1)异质分组。教师最好对全班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也就是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均衡分组,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合理设计每一堂课,把握好各环节时间,特别是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时间是多少等等。
(3)课堂实施。对于小学生他们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能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后进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
(4)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5)培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和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3.提问及展示交流环节讲究策略。
本校教学的宗旨是,从后进生教起,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上,要考虑到优生,更要考虑到后进生。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设计适合的数学问题。在展示上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保持着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 篇2
关键词:合作学习,问题,反思
在当前推出的《课程标准》的相关课堂建设建议中提到, 小组合作学习将是目前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的推进可以有效的打破传统教学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 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交流、讨论、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们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思考问题, 有利于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 虽然学校也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课堂上过于走形式主义, 虽然名义上是小组合作学习, 实际上还是老师的“一言堂”, 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机会没有, 那就背离了我们推动小组合作学习落实的初衷。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 内容设计不当, 虽然数学课更适合合作、交流、讨论,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第二, 合作时机不适宜, 在合作交流以外, 不能忽视了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 在交流前, 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合作交流的效果才会更好;第三, 合作氛围不浓, 有的课堂的小组合作, 学生没有积极性, 无趣、无味, 导致学生无谓;第四, 任务分配不科学, 老师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性格、能力不做了解, 导致成员分工不当, 小组学习的作用没能发挥到极致;第五, 合作机制简单僵硬, 对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组织不当, 往往会造成优生更优, 差生更差。这些问题是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低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尝试从这些方面解决问题。
二、解决策略
(一) 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开展得有序、合理, 前提就需要内容的制定和设计要科学。针对比较简单的课题内容学生们是完全有能力自己消化和吸收的, 那么老师此时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们探究下深一点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们可以相互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最终对学生们讨论的结果老师在点评, 分析得好的要给予表扬, 分析得不到位的要帮助学生们理解, 帮学生们答疑解惑。在内容的设计上, 老师事前一定要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 设定的内容要注重以下几点: (1) 内容要有可延展性, 结论不容易得出; (2) 结论容易产生分歧; (3) 选择的题目是开放性的; (4) 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二) 合作学习的时机创造
合作学校要顺利开展,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 学生们要对探讨的知识点有所掌握和了解, 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 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不盲目从众。如果合作学习只有合作探讨而自己本身缺乏独立思考, 那也是不利于学生培养自我综合能力的。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得出:老师应该事前制定相关的合作学习的规则, 讨论之前,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先吧自己的观点汇总、梳理, 记录下来, 在讨论进行时, 认真聆听其他人的观点并做好记录, 然后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 也要踊跃一点, 不要畏手畏脚, 要敢于提出不同的声音, 最终大家在讨论、汇总, 从而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只有这样, 每个小组成员的学生才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也都有自己独立发表看法的时间, 并且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互助、聆听他人观点、组织协调能力, 还有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 合作学习的氛围创设
在课题上, 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应该是活泼、民主、和谐的, 学生们要大胆的、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老师需要认真聆听, 对于有建设性的观点要给予肯定和一定的表扬。老师在课程氛围的营建上, 不要营造一种严肃的氛围, 课题氛围一定要轻松、活跃,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们的思维才能得到打开和拓展, 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们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才能更好的萌发创新力。
(四) 合作学习的任务分配
通常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 学生们在讨论的时候, 往往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学生们各自为政, 乱说一气, 或者偏离主题说许多学习之外的题外话, 要么就是听别人怎么说, 自己呢却拿不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要么就是盲目附和其他同学的观点。如果是这样子的情形, 那就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思维的拓展, 也不能让学生们都独立思考。因此, 为了有效规避这样的情形,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分配好每个学生应该负责的学习版本, 同学们在分组之后, 可以毛遂自荐, 也可以民主推选1名组长引导大家参与到学习交流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谁记录汇总, 谁负责最后的汇报讨论成果, 谁负责收集资料等都一一拿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根据不同的学习课题, 学生们根据自我的能力, 自我认领自己可以胜任的任务, 从而层层分解任务, 更好的保障学习任务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善于聆听他人的观点, 理解对方, 充分给予对方尊重, 及时有不同的看法也要等对方阐述完, 自己在发表相关的反对意见, 不要只顾自己提意见而忽视他人, 不聆听他人。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助、协调、沟通, 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能让学生们加深对彼此的认识, 也加深他们的进一步合作。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 教师要在一旁指导, 针对各组的讨论要进行一定的介入和观察, 如果学生们探讨偏题了则要把他们引导回探讨的学习主题上来, 当学生们遇到讨论的瓶颈, 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对各组的讨论要做到心中有数, 要和学生们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激励和鼓舞学生们敢于思考和创新, 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反思 篇3
一、缺乏教师有效监督,自由放任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讨论后,自己就“退至二线”,或徜徉于小组的空隙间,或待至教室一侧静候。大半节课过后,教师提问“谁愿意起来说下,你学到了什么?”各小组代表纷纷发言找出一些知识点,教师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完毕,一节课就宣告结束。教师在课堂上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调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学生大量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只是寻找几个零散的知识点,至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理解应用、重点难点的剖析、道德的提升、各小组的合作进展状况,由于教师缺乏有效的监督调控而一概没有落实。这样的“合作学习”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提高学习能力,也不可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合作学习处于低效状态。
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这样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告诉学生将要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三是;将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二、合作学习参与个别化,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和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完好的组织的小组合作往往误入歧途,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变成优生“唱独角戏”;较差生“跑龙套”假合作学习。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学生,多数学生没有实质的参与。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优秀学生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久而久之易使“两极分化”现象更加严重。
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经常是“我认为如何”“我的意见怎样”,很少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并非合作学习的成果。发表见解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意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没有尊重他人,有时几个同学同时争着发言各不相让,有时小组讨论后互相推委无人发言,有时几个同学发言雷同没有学会认真倾听,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对于小组内的生生合作,一要做到人数适宜要分工明确,人人有责任。如主持人、记录员(小秘书)、中心发言人、计时员等。人员的分工不要长期固定不变,尤其不要让发言成了一个人的专利,可适时轮换。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发言,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身份说不同的语言。三要注意组织好班级内小组间的竞争与合作,如果学生的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发言不积极,可适时进行小组的比赛竞争要注意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从参与者的角度入手,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三、设计的问题不科学,合作学习时间不合理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活泼多样,动辄合作学习,设置大量问题,组织多次讨论,不管问题有无合作讨论价值,好像不合作就不能体现新理念。一些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反复讨论交流,表面热闹异常,教学效率则事倍功半。试想,如此多的提问和讨论应答,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的深刻分析还有多少时间?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学生难到无话可说,失去探究兴趣。
课堂讨论的问题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的方法,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通过讨论来解决,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定是否要进行讨论,即使需要进行讨论,也应精心安排,有所取舍。那些简单易懂、一目了然的问题以及难度过大、讨论无果的问题就不适宜让学生讨论。
四、合作教学评价片面
学习中讨论交流时,学生发言往往是“我认为怎样”、“我觉得如何”,仅代表个人意见。教师的评价也往往是“你的见解不错”“你的观点很独到”,偏重对个体的评价,忽略对小组团体的评价。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只是得出一个僵硬的团体分数,偏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学习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及创新意识则很少关注,没有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容易将学生智慧的沃土冻结。
学生需要鼓励与欣赏。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教师评价时在肯定个人的同时,把评价重心转向小组总体成绩,才能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局面。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还包括学生自评、小组集体评价、组间互评,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提高,并反思合作过程的得失。同时要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评出“合作默契奖”“集体进步奖”“金点子奖”“创意奖”等,发现并肯定每个小组 、每位同学的精彩,让我们的学生在自信与快 乐 中成长,让我们学生智慧的沃土中长出丰茂的草木。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无疑是学生自主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形式,但课堂讨论要运用恰当、及时,要能放得开,收得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亢奋的精神状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成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我校的 “主体异步教学模式下双案一体化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改推动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机不当。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使学生无所适从,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 评价不全。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篇5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与学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的课教方法,符合学生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 中主动探究知识生成,主动质疑,自主解疑,体现出合作、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小组合作学习是老师在本着教育学为宗旨,给予了我们很大空间去发挥,以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这次合作学习活动是在小组分组的情况下进行的,老师尊重我们的意见,让我们自由组合,以4~8人为基本标准,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分组。这样的方式既合理,又顺应了学生的心理,是老师的明智之处。
在小组表演内容方面,老师不限制内容,但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既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又不忘教学目的。全班分为12个小组,表演形式不一,有模拟知识竞赛,有游戏,有小品,也有朗诵、歌舞。
老师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学习要求,同时提出评价方法,在所有学生都明确了这些后再开始小组合作。老师提出,在合作时,要保证 分工到位,人人都参与。一方面老师会走下讲台,参与到 我们的讨论中, 另一方面小组长也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做好监督提醒的工作。当这种合作的方式渐渐成熟, 我们将会从共同学习中取长补短, 在集体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每个小组在其表演能够展示之前都经过了以下几个流程:
1、商定表演形式。由于老师没有限定表演形式,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的表演形式很多,各个小组需要针对各组的情况选择表演形式。首先要结合小组成员的性格、特长,其次要综合小组成员的兴趣,选择一个既适合大家,又具有表现力的表演形式。
2、分配任务,分工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就在于团结一致,人人出力。这不仅需要大家拿出团结的精神,也需要大家分别发挥自己的特长。就我们组来说,在具体商讨了表演形式后,组长就在最快的时间内写好了剧本,并发给大家,在确定剧本之后,组长又征求大家意见让大家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3、接下来就是排练,大家根据剧本各自先练好自己的那部分,然后又全组一起
练,组员与组长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这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平时课堂中少有的教学形式,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也收获到了很多。
1、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很多活动虽然表面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活跃、多样化,但它的教育意义在很多情况下不亚于传统的教育方式。
2、创新思维有利于我们思维的开发,性格的发展。很多同学在本次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贯穿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这不仅使得活动新颖,也使得活动气氛活跃无比。
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与反思 篇6
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与反思
上周五下午,我校组织部分教师到县城关中学听了巩丽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主要是学习了巩丽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先进经验。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感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施是多么的肤浅。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现作一点反思:
我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已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自己届中摸着石头过河,边实施边反思,边修正。从这节课中我学习了一些新鲜的东西。一、组间帮助。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可以请其它小组帮助解决。被帮助的小组主动给帮助的小组加上相应的分数。二、组间检查。小组之间循环检查,小组长到相应的小组内对学生当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应该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给相应的小组加上相应的分数。三、小组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小组的文化建设,每个小组有自己的口号、组名、手势、目标以及自己小组的活动。小组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自信心、集体感等都有好处。四、小组座次的循环。组员的座次在组内可以循环,小组的座次在班内也可以循环。这次学学习感到收获颇多,也让我认识到了要想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在家里闲门造车是不行的,最好能多走出去学习人家的一些先进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运用时机不当。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运用的时机不当,收效甚微,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2. 分组不科学。
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个头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的分组虽然在开展小组活动时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却不够合理,不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 规则不明确。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三四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则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的学生互相推辞,谁也不肯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天、说笑或者干脆做别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4. 时间不足。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出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活动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 评价不全面。
开展小组活动后,常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所造成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1. 科学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平日表现、考试成绩(上学期平时、期中、期末三次考试成绩算出每个学生的平均分作为基础分建档)以及任课教师的意见,将全班同学分为优、良、中、差四类,并根据以上建档汇总分组,分组后再对每个小组做详细分析记录建档,在此基础上,确立各组指导、帮助方式。
2.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让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来担任小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等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另外,也可实行让学生轮流当组长的方法,让学生在“组长”与“组员”的角色转换中,既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又领悟到融入集体的重要性。
3.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使他们“跳跳脚,摘桃子”。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要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4.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交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平时的课堂上就要进行这样扎实的训练,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倾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之中。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5. 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就只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关键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研讨、探究、合作,让学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间都有所得,有所发展。但是,个别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有效平台时没有准确认识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只是在表面上做得有声有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对于合作的效果没有深入研究。
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各行其是。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是由于小组内的学生受个人所学的知识应知应会程度、个体心理发育以及性格等方面的限制,对同一问题会表达出很多种观点,尤其是目前班级组成成分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上”和“小公主”个性比较强,在小组研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别人的意见不会轻易赞同、更不会很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各行其是的现象。
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作用发挥得不够明显。当教师开始下达分组研讨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小组内的同学针对教师抛出的问题只是简单地交流一下就草草地表达完各自的观点,然后就假意继续研讨,实质在小组内搞小动作,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师虽然在各小组间不断地进行巡视、答疑,但对课堂的调控力度“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明显降低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也影响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提高。
二、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1.注重个别差异,提升小组凝聚力。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组内成员既要有品学兼优的学生还要有学困生,鼓励学困生勤思考、敢于发言,保证他们能“吃好”,并且指导学有余力的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吃饱”。 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教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如何帮助别人改掉缺点,让他们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最终让小组成员明白,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才能使小组的凝聚力提升,进而促进学生个体的提高与进步。
2.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日积月累中培养出来的,好的习惯包括深入思考、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研讨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的习惯;针对老师和同学的观点不盲从,当与小组其他同学观点不一致时要学会保留的习惯。当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正面引导、鼓励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小组内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评价运行机制,确保每一名学生最终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创造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尽管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观点和能力水平充分展现出来,学生不再是客观的服从者和学习者,而是主观的求知者与探索者,从而在课堂中塑造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一张嘴+粉笔+黑板”教学模式已经被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精心备课,将网络、影音、动画、图片引入课堂,使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动感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减负之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篇9
第十小学 贺文亮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扩大实验范围的背景下,不少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也逐渐被教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
所谓合作学习,指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在共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取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方式把探究的过程蕴于合作之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锻炼合作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在我有幸聆听的一些公开课上,不少老师都把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交给学生讨论,并取得不错的效果。作为新教师的我,在大学课堂上接受了不少关于新课程的理念的灌输,主观上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愿望,加之对这些课的观摩,让我坚定了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决心。
我的第一次尝试是教外国诗歌《篱笆那边》。这首小诗只有九行,教学重点是对诗中几个关键意象含义的理解。我采取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按照临近原则把学生分成几个四人小组,然后提出了讨论的主题——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理解其含义,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陈述本组讨论结果。学生讨论时,我在教室内来回走动,观察各组的讨论情况,让一些因为座位原因(如最后一排单出来)而没有加入小组的学生组合讨论。在各组代表发言环节,学生们都找到了几个重点意象:“篱笆”、“草莓”、“上帝”、“孩子”,此外,还找出了教参所没有考虑到的“围裙”,并分析出了这些意象的含义,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一些听课状态不是很好的学生还主动争取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初次尝试的顺利,让我体验到小小的成就感。却忽视了一些因素:学生刚进入高一不久,对新的学习方式还充满好奇,学习积极性也较高;同学间的了解不是很深,在一起讨论不易出现借机闲谈的情况。
一个多月后,我再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这次的内容是:根据演讲词的特点,设计一张评价演讲词的表格,标准、分数自定。分组方式还是按照就近原则,前后桌一组。但这次的小组学习就暴露出许多问题:
首先是分组不均。有的小组有5、6人,而有的却只有2人,甚至还有单独画表格的学生。虽然我进行了干涉,让临近的学生组合,但实际讨论时还是有学生受到“孤立”。
其次是学习效率低。有的小组花费二十多分钟还没有把表格画好。究其原因,是学生趁机聊天,说了许多题外话,在我询问到学习进度时才匆匆开始讨论正题。而不少小组筛选出的评价标准过于粗略,可以看出没有经过充分讨论,只是有组内一、二名同学完成。
第三是课堂秩序混乱。有的学生趁机聊天、偷懒、随意下位,整个课堂就像个热闹的集市,代表发言时需要花很大力气才能使整个课堂安静下来。
最后是学习效果不明显。因为各组内的学生都有学习能力的差别,所以各组主要参与活动的是学业优良者,学困生参与性不足,所展示的学习成果实际是组内部分学生的,学困生收获不大。
这些问题让我感到困惑,也让我开始思考解决办法。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者,应该在学生的小组学习中起到调控作用,而我只是安排了学习任务、进行了简单的分组、巡视了各组的讨论情况,却没有注意对这些问题的前瞻和控制,可以说在这样的学习中丧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预想效果,需要事前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对学生座位情况的熟悉、事先分好组,安排每组内成员的分工,谁是组长、谁记录、谁发言都应该指定;控制讨论时间;及时制止讨论跑题甚至借机聊天的情况。
但即使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在课堂上我是否能够避免这次出现的诸多问题?作为一个教学新手,我的课堂管理能力还待提高,在课堂上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关注某些小组时可能忽视了其他小组,这就可能导致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控上的漏洞。
此外,如果依然按就近原则分组,很有可能导致组内成员分布的不合理:有的组优生过于集中,而有的组学困生较多;有的组员是好朋友,借机闲谈。若是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分组,又会占用一些课堂时间,并且学生调换座位还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篇10
一、课堂结构与设计意图分析
本堂课,老师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讨论旅行时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讨论很热烈,想出了许多老师也没想到的东西,通过这一活动,把本节课需掌握的新词汇都解决了。
活动二:让学生讨论离家之前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大量短语的列出为下面句型的操练作了很好的铺垫,有了这些短语,再让学生操练现在完成时态Have you „ ?就非常容易了。
活动三:把现在完成时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直比较困难,而沈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你是一个星期不在家的父母,回来后询问孩子在上周的情况,很自然的就用到了Have you „?句式。在此基础上,父母亲汇报孩子在上周的状况,又延伸到了现在完成时的第三人称单数用法。
二、启示
这节课,合作学习贯穿于始终。但却没有出现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自由化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
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只有在小组成员明白教师的指令和合作活动的任务时才活动。采用合作学习,切忌在教师自已指令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淡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节课,教师对学生的分工明确,每一组都确定好组长,再由组长确定每次活动的记录员,汇报员等,这样就避免了为挑选临时组长,你推我让,或小组内为谁先发言而争吵不休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老师不时的会提醒,请遵循规则,从而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质量,也就是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活动具有目标性
小组合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合作学习的活动设置难度要适中,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难度过高会使学生们无话可说,甚至无动于衷,从而丧失合作学习的信心;相反,难度过低,必然造成学生在活动中情绪高涨,争论不休,虽然气氛活跃,但却毫无意义。换而言之,就是所设计的小组活动要具有一定目标性。“目标性”即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准确而适度,使教学环节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并使之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完善,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本课中老师提出的这几个任务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有真实的意义,才能收到较好效果。3.适当的竞争机制
高科技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本节课,老师从一上课就宣布各组要进行竞赛,最后获胜的组还可以拿到奖品。每次活动中学生的汇报、回答都能使自已组的棋子向前移。这大大激发了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在本节课的一次活动中,我看到有一组学生有一名男生没有举手,其他组员立刻督促,后来这名男生也举起了手。通过这种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4.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本节课中每次活动结束后,老师都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优先的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组进行鼓励,并给予更多的机会。课的结束,还让学生对自已进行个人评价。老师既重视对小组的评价,也重视对个人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了自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 篇11
【关键词】大学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 效果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海口经济学院校级教改课题“行动研究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项目编号hjyj2015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14-02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被认为是国际上近50年来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理论之一, 也是成本收益最好的教育改革实践。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Johnson)认为,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并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者的关注、实践与研究。在国内,大量的文献表明,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中小学应用比较多,试验的科目比较全面,试验的效果也比较好,但是在大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比较少;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加需要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加需要有自主学习能力,更加需要一种宽容的心态和与人协作的心理来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因此,加大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就成为众多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笔者通过对海口经济学院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实践研究,期望找到适合大学英语的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海口经济学院负责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包括我自己)一共46人,访谈中发现有23.9%老师(即11个)没有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原因是因为学生基础差,没有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13%的老师(即6个)在以前的教学中采用过小组合作学习,但现在没有再用,原因还是因为现在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很差,任务执行不起来。 他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适合人数不是太多的,且英语基础总体还不错的班级。63%的老师(即29个)有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们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小组课前预习收集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小组情景对话、小组制作主题PPT或视频、 小组讨论问题、小组戏剧表演、小组讲解课文,小组读课文、小组完成课后作业等。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热情都有所提高,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但他们对于大学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表示不太满意,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访谈结果显示我校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我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且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淡薄,结果就导致大部分小组活动演变成优秀学生的个人秀,如何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均衡学生的参与度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
2.大部分老师的分组都是课堂随机分,或学生自愿组团。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学习能力、英语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这样容易造成组内成员机会和力量不均衡,组间力量也不均衡,竞争不公平。
3.小组活动的任务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生不感兴趣,且任务形式较单一。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没有详细说明任务目标要求,任务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好,导致在分配任务时没有很好的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布置。
4.很多小组活动在课堂随机布置并完成,只是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需要时间,小组完成任务需要时间,教师检查小组活动需要时间,比较占课时。且对于基础普遍不好的学生而言临时发挥难度较大。
5.大学英语的考核方式都是卷面考试,没有实用口语技能的实践考核,所以习惯应试的学生也不重视语言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不珍惜小组合作学习中使用语言的锻炼机会。
6.评价不到位、不全面,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基本是由教师担当,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了对个体的评价, 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也没有发挥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及自我评价。
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笔者在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进行访谈后,归纳总结的建议如下:
1.教师宜在班级中强调小组合作意识,在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中,真正地合作意味着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携手进步,这是合作的本质也是合作的最高境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并学习之。 比如在小组制作英语主题PPT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可能英语不好,但他擅长PPT的电脑制作或图片的收集,对此他们就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而PPT中的英语表述是大家的弱点,如果小组中英语好的成员都能看一遍, 你看一遍发现这个错误,她看一遍发现另一个错误,第三个人看的时候可能又会发现其他的错误。这样下来,这个PPT中的英语表述就会越来越好。PPT制作完毕,大家再一起观看学习。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小组成员通过相互交流、协同努力而完成一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彼此欣赏,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2.设置的任务要有吸引力,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且宜多设计开放性的任务,比如情景表演、小组制作某个主题的PPT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开放性的合作任务与封闭性的任务(有固定答案的任务)宜交错,以增加任务的变化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参与意识。
3.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正确的角色应该是设计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从学生最初的分组, 教师就要给与一定的指导,不能让学生自己随机随意分组后不管不顾,而应该是在学生自己进行自愿分组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进行强弱搭配、男女搭配的异质分组调整,并选出有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组长。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外,还要把任务详细地布置下去,对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分工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及步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宜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现时,教师适时有效的评价及改进建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在教学之余,教师要善于利用书本及网络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究解决方法。访谈中,所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都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当问及“您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何改进建议时”,有相当部分教师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如果教师善于进行教学反思,会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4.考核及评价标准宜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对促进小组学习的学生参与度有很大关系,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有助于衡量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大学英语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分为卷面考试和口语实践两方面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重视英语口语的操练,珍惜小组合作学习中说英语的机会。在访谈中,当问及“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什么问题?”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谈到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任务几乎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做,其他学生则坐享其成,搭便车。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分为组员之间的组内评价、各小组的组间评价、教师所做的个体评价和整体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我校大学英语课堂得到初步的应用,且大多数教师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丰富教学形式,课堂较活跃,有一定的效果,但实际的课堂操作仍有待改善以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将基于本次的调查对我校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行动研究,以期能找到适合大学英语的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红霞.大学英语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及其效果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38(6):812-815
[3]宋慧敏.“小组合作学习与训练”在学科教学论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48-50.
[4]娄阳.大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1-34
[5]南波.谈EFL课堂合作学习及其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1):150-152
作者简介: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 篇12
一、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新问题
诚然,小组合作学习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 但是笔者在运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深入教学的细节,逐渐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有许多新的问题浮出水面,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些方面:
1. 小组合作的时机选择存在或早或晚的情况,要么泯灭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要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2. 教师介入时间的选择不合理降低了小组合作的实际 效率,导致小组合作信度的下降.
3.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失位,会使学生对知识的学 习形成不了系统,达不到高度,甚至有时会产生迷茫.
4. 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个人英雄”与“集体发展”不能 统筹协调,导致“马太效应”.
二、小组合作学习出现新问题的解决对策
数学教学刚开始运用小组学习法的时候这些问题难以发现,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持续进行,渐渐地就暴露了一些问题出来,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但是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不完美,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一) 安排学生展开小组学习的时间要适时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方法,虽然其优越性明显,但也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而独霸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灵魂的碰撞,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浩大工程,所以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即便是在一节课上,教师也会以一种教法为主,其他教法穿插其中的.
因此,小组学习不是何时都可以乱用的,要根据问题的不同和学生课堂的反应随时调整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每一个章节都会有学生自己一学就会了的问题,比如集合一节关于集合、并集、交集等概念,这样的基础性知识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再展开小组讨论浪费时间了; 对于难度稍微大一些的知识,也不能不给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展开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过早的话,是必会逐渐泯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可怕的后果,要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有独立的空间挖掘其自身的潜能,又能够通过交流让组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 二) 教师要注意观察,合理介入
很多数学老师在介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问题上容易发生两种倾向:
其一,介入过早. 如上面一点所说的,需要学生展开小组学习的问题在数学上必须是有些难度的问题,这就需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所有的问题展开讨论之前都要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是不能跳跃的一个环节,学生充分思考再展开的小组学习才更为顺畅和有效. 对于满堂灌根深蒂固的一些教师来说,给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学习的时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教师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感觉给学生五分钟就好像过了一小时似的,这类老师最容易做的就是匆忙打断学生,然后自己大讲特讲起来,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
其二,介入过晚. 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完全放手给学生,这时就会出现我们在听数学公开课的时候经常见到的一幕: 教师选择一道难度比较大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是小组讨论,因为题目难度大,讨论声一直连绵不绝,这位数学教师就任由这种情况一直延续着,这就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 笔者认为根据教师的预设,大概给学生明确小组活动的时间,让其有紧迫感,当学生在预期的时间还没有停止迹象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叫停,依据之前的观察,选择两位相对思考成熟的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加以点拨思路,让学生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 如果一直不叫停,学生的问题瓶颈就很难打开,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降低了课堂效率.
( 三) 缺位而不失位,总结提升知识层级
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能动性为根本支撑点,是对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方式的一种纠正. 这种方式就是让老师退一步,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在有些问题上要相信学生的智慧足以解决,教师在课堂上不必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教师的某些缺位不是教学的瑕疵而是教学的智慧.
但可缺位绝不可失位. 缺位是一种智慧,失位就是一种失职了. 有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很好上,不用备课,直接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小组推荐几名同学讲一下就完事了,凡事都交给学生就行了. 其实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主要的失位表现. 教师的介入是必须的,有的还需要教师拓展课外的知识,有的需要更深入的讲解学生才能更为透彻地理解,还有的需要前后知识的融合,建构成为知识网络,才能让学生有整体俯视这一系列知识的能力.
( 四) 学生主动与教师随机提问结合,促优转弱,拒绝 “马太效应”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先由班主任根据学习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爱好等平均划分出几个小组,以便于展开竞争和评比,也可以促使组内互助. 但是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发现很多的小组每次都是固定两三个甚至一名同学回答问题,有的时候一名同学一节课能起来回答十几次的问题,这些学生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成绩突出、胆大活泼、口才较好等. 如果只是任由学生主动起来回答问题,固然可以使课堂更流畅,但是这也让很多成绩不突出、内向胆小、表达能力差的同学更没有了锻炼的机会,还会让一部分偷懒的同学懒于听课思考,这就必然会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 “马太效应”. 所以教师还要有随机的提问,让所有同学专心思考,组织好语言,随时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才能使优者更优,弱者转优.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篇13
第一篇:
过了期中考,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了,自然也熟识起来了,因此我开始采用较为自由的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本意是想调动他们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探讨的良好的学习精神。
我就任的两个班级的学生程度及纪律不同。一班是好动的,较无纪律的,基础和成绩较差的班级;二班则是相对都较好的班级。在运用这种方式的教学上存在不同的结果。
我把两班都分为八组,一组最多六人,最少四人,每组自己民主选出组长和副组长,监管整组的纪律和学习,并及时了解成员的观点和看法,系统地委派组员回答相应的问题。我打印出他们的组员的名单,并制定一张“合作学习成绩表”,采取比赛的方式,并张贴在教室最为重要的位置。
一班并没有想象的乱和无知,反而他们的纪律相对地稳定了,几个双差的学生我列为一组,并有“连坐”似的惩罚,一人讲话,不配合,捣乱整班教学纪律的要一并接受这种惩罚。被警告过后,最后他们也开始配合多了,整班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调动起来了。而反常规的.座位和集体学习的方式,他们有种新鲜感。但是能持续多久,我心里还是没多少底。
二班倒是表现得很冷静似的。他们的脸上没有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感到在意。但他们毕竟是较为听话的孩子,挺投入学习探究,并也会为他们的组的成绩耿耿于怀。我发现了他们的快乐,这也给我少了些顾虑了。
总体来讲,这种教学方式是应该真正地运用。我见过白金汉英语学习的组织形式,他们就是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老师与学生围在一起学习,一起探讨,气氛和谐,自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我们也该学学人家的“放得开”的教学了!
我的这种教学其实并不新鲜,课改这三四年来早就提出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但我所听的课堂都把他们戏剧话了,他们几乎是已经排练和熟练才给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看的,我总感觉被欺骗的难过。所以很少采用,也有担心孩子们没有那么强的能力自学和发言。
经过这一个多礼拜的教学,我知道自己慢慢找到一些方向和一点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推荐阅读: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10-16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10-24
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07-17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反思06-05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05-27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08-12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10-14
小组合作中的问题思考08-31
关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