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法

2024-06-06

小组合作学习法(共11篇)

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1

1. 国内外研究状况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一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 富有创造性和有效性, 并在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例如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并已广泛运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尼日利亚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 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对于合作学习, 美国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 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我国对合作学习研究的历史不长, 自90年代初起, 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 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通过文献研究发现, 尽管国内外有很多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 但是很少有人专门针对合作学习在雅思口语课堂中的运用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合作学习虽然在我国开展了多年, 但多应用于初中、高中和大学甚至于小学的英语课堂。应用于雅思口语课堂的范例很少, 对于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2. 雅思口语的合作学习模式

国内外学者专家多年来对小组合作学习法及其模式进行了全面大量的研究。赵建华、李克东 (2000) 将合作学习分为7中基本模式——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

2.1 竞争模式

合作与竞争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并不相互排斥 (王坦, 1995) 。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及指导性地位的同时, 并不否定竞争。然而, 这种竞争并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个体之间的竞争, 而是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小组组员之间相互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这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互通有无的模式。在雅思口语课堂中, 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 然后就雅思口语考试布置一个话题, 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 共同提高从而完成一个话题的准备, 由此才能在全班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在此模式下, 不强调个人的成功, 而是强调人人的进步, 目的是学生在小组合作与竞争下口语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2.2 辩论模式

在合作的前提下, 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也可能会产生意见的分歧, 因此要鼓励辩论。在辩论的氛围下有助于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 (Anurdha A。Gokhale, 1995) .在合作型的口语教学中, 辩论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教师给出辩题, 先让各个小组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之后让各小组进行充分的资料准备, 组织组内讨论, 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后汇总成小组观点。辩论进行过程中, 教师从旁观察学生的语言运用, 内容进行观察和评判, 从而裁决出获胜的一方。辩论过程中, 激烈的氛围也会促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2.3 角色扮演模式

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扮演并不等同传统的就某一情景下角色的简单分配, 而是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表演者的角色同样有学生担任。过程中, 角色之间可以互换。担当领导者的学习者在表演中会承担比其他人更重的责任, 使其在合作中不断探索, 以便成功地指其他小组成员。例如学习者在讨论Describe a foreign culture you know这一广泛性话题的时候, 扮演领导者的人需要提前准备充分相关资料并整理, 并认真分析。作为学习者, 在看到领导者的充分准备是他们往往会感到自身在能力上被超越, 从而增强他们的羡慕感和压力, 使他么更有学习的动力。一个成功的角色扮演经历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热情,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是小组成员在互相激励与竞争中得到提高。

3. 合作学习的挑战

以上本文给出了合作学习下的三种模式, 除此之外还有, 伙伴模式、合作模式、设计模式及问题解决模式等。然而合作学习模式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待解决:1) 一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的互动性课堂会造成课堂纪律混论。2) 学习者之前的个体能力差异将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3) 合作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移交了一部分到学习者的手中, 这使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对教师地位的冲突4) 合作学习的成绩是对整体的评价, 是一些学生和家长对此产生异议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媒体的互动以及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合作的意识是现今社会所提倡与倡导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下学生的雅思口语成绩不但能得到提高, 日常交流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升, 并且学生们的意志及人格健康也将得到发展。

摘要:近来随着教育的发展, 合作学习法在国内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教师都在尝试将这一教学法融入到课堂中, 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法却在雅思教学中应用甚少。雅思课堂一直都只注重个体的提高, 尤其是在口语这一单项上, 教师在课堂上多数时间都是课堂的主导者, 提问者, 而学生只是回答者, 被动的接受者。因此, 研究将把合作学习法引入到雅思口语学习中, 从而希望丰富合作学习法这一理论在雅思口语考试的应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雅思口语,教学

参考文献

[1]Anuradha A.Gokhale.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hances critical thinking[J].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1995, 7.

[2]Sharan, S著, 王坦, 高艳译.合作学习论[J].山东教育科研, 1996, (5) .

[3]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4]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 2000 (2) .

[5]Slavin, R.E.Group rewards make group work[J].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1.

[6]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 1995.12.29.

[7]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学苑出版社, 2001.

[8]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

[9]赵建华, 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的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 2000 (10) .

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2

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student’s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简称STAD)是1978年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开发出来的。它是学生团队学习诸多方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也是最容易实施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小组中只需按照老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进度进行学习,没有复杂的活动。

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顾名思义,就是以小组的成就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奖励,这正是体现了学生团队的关键概念之一——小组奖励。在STAD中,无论是判断目标的实现还是给予奖励,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所有成员都达标,小组才算成功,才能获得奖励;小组奖励是属于整个小组的,而不是属于某个人,更不会出现有人多、有人少的情况。在这样的奖励机制下,大家由关心自己的成功而关心小组的成功,由关心小组的成功而关心其他每个成员的成功;大家相互支持和鼓励,赞扬为小组成功努力学习的行为。STAD也强调个人责任,这体现在每个人首先要自己努力学习,同时还要帮助其他人,即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其他组员负责。进行小测验时,学生不能接受其他组员的帮助,而独立完成测验,证明自己经过合作学习达到的水平,这也体现出个人责任。为体现成功机会人人均等,STAD采用了特殊的进步分的记分方式,使得无论基础好坏的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能为小组作出平等的贡献,这是激励所有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努力学习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该合作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差异之一。

一般而言,STAD由以下五个步骤组成。

(1)全班授课——教师介绍教材内容。

(2)分组学习——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性别、社会背景、认知风格等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学生在小组中以相互帮助、指导的形式一起学习或练习材料。

(3)实施测验和小组反思——每个学生都独立地完成小测验,在完成测验后及时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的(4)记分——

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3

在大多数农村小学,由于师资配置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即使有小学英语教材,英语课也不能很好地开展,所以在初中之前,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英语意识和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便无从谈起。在农村,英语教学一般从14岁左右才开始,这个年龄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而大多数农村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就使学生学好英语成了一句空话。

本文主要是从教师自身出发,在认真研读教材和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尝试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改变死气沉沉的英语课堂气氛。

一、农村英语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原因

首先,学生掌握单词困难。来自各小学的学生集中到初一,层次各异,能力不同,大多未接触过英语这门课程,即使学过的也只是学了些皮毛,这样,教师就得从ABC教起。如果一开始学习就是大量的词汇,让没有基础的学生一下子记忆这些单词就显得困难重重,学生逐渐地就产生了厌烦情绪。而且大多学生在没有掌握音标的情况下都是死记硬背,过后很快就忘了,也无法提起自主学习的兴趣。

其次,初中英语学习内容虽然贴近生活,但涉及面太广,如过去时、反意疑问句、现在完成时等。中学生刚接触英语,还没有完全适应,一下子要去领会并掌握这么多变化各异的语法,就有些措手不及。旧的还没学懂,新的内容又出现了,学到最后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积极性一被打击,学习就被动了。

最后,英语语言内容实用性强,可在农村学校却缺乏语言环境。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尽量地进行反复练习和大量的讲解,而学生自我表达和应用的机会很少。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回答或按要求进行活动”。为贯彻课标要求,教师应该用英语来完成教学过程,完成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学,并能学以致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着运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现在对小组讨论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法

1.分组规则

(1)每组安排两位成绩优异的学生为组长

如果只有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时,讨论没办法进行,整个小组会失去信心,分组便会失去有效性,最后分组就形式化了。两位组长共同负责讨论,回答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也能对组员进行及时的指导,如此一来,整个小组便“活起来”。

(2)小组问题由组长整理汇报

由组长统一汇报给课堂,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持课堂秩序。

(3)组长在非教师的点名时不能回答问题

本条规则促使组长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帮助组员理解问题,将大家共同的劳动成果展示于课堂,同时也能巩固与提升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组长建立权威意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有自信,更善于思考问题。

(4)适当的奖罚制

奖罚是对学生工作的评价手段而非目的。例如: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组员不会读简单易懂的单词,教师可要求组长领读五遍。

2.小组讨论法的实施步骤

(1)教师备好教材和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预设问题”

教师首先应吃透知识,把握好教材;其次要备好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思维特点。在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如果不“吃透知识、备好学生”,不认真钻研知识,不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面对课堂中的“预设外问题”时,就可能会出现不知所措、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偏离主题等情况。教师不可能在课前完全做好规划,但可以做作一个框架式的课前计划,即在计划里给课堂意外预留较多的空间,同时尽可能多地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只有吃透知识,备好学生,才能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预设问题”,面对“预设外问题”,教师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小组探究合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完成教师的“预设问题”,产生自己的“预设外问题”

要促成“预设外问题”的产生,就要求教师巧妙地设置“预设问题”。

第一,不能用教师的“讲”来包办学生的“学”。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追求讲得“细”,讲得“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可以说,教师将学生可能混淆、可能出现理解误区的问题几乎都讲到了,学生哪有问题可研究呢?其实,教师讲述再细再透也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思维。有许多道理、方法、要领是要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研究的。

第二,创设“预设问题”是学生“预设外问题”产生的土壤。预设问题,为预设外问题的产生做好了铺垫。课堂中,要把教师的讲转变为教师通过创设预设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预设问题,是培育“预设外问题”的土壤。

第三,预设问题的设置要遵循“基础性、开放性和明确性”原则。通过教师的预设问题,学生可以更加熟悉教材内容,在对教材熟悉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从自身出发,多角度、更好地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传统课堂中,教师充当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这样的角色定位造就了“学生有疑问,教师来解决”的模式。然而,教师的讲不能代替学生的学,面对“预设问题”和“预设外问题”,教师应积极挖掘课堂资源,让学生在协作中、在思考中、在讨论中、在辩驳中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中,教师预设课堂是学生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前提条件。在学生预设问题时,绝不意味着讨论活动的完全开放和自由。当学生出现“预设外问题”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没有教师的主导,课堂的讨论就会变得漫无目的,学生的提问就会出现偏题、离题。学生由于受知识、能力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要实现探究的最终目的,当然缺少不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创设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当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明主题;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参与讨论。可见,在小组合作中,教师不是不起作用,而是所起的作用由“传道、授业、解惑”变为“授之以渔”。教师由导演者变为组织者,其作用不是减弱,而是增强了。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大胆放手,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英语的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谢彩凤.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3]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4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达到共同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它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了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并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 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最关键的是,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与空间。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下, 提高学生自学水平。

二、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从教语文多年,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教学改革, 我觉得可以使用“四步阅读法”规范小组合作学习。我非常赞赏其中的一句话:“学生没问题不教!”这极端的断言, 表现出坚定的决心: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经过实践, 我深深地感受到阅读是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寻问题答案→完善问题答案, 在这一个问题体系中, 在学习语法、积累好词好句的基础上, 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让思维更有逻辑性, 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学水平。要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有机地渗透“四步阅读法”, 即: (1) 明确阅读任务; (2) 提取相关信息; (3) 筛选整合信息; (4) 规范完整答题。具体方法如下:

1. 发现问题, 明确阅读任务

行动要有目标, 才不会迷失方向。如, 我在教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 让学生在一定的预习基础上, 读课题, 根据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狼牙山是什么地方?五壮士是谁?为什么叫壮士?为什么能成为壮士……不管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 哪怕多稚拙都一一板书, 然后一起归纳出完整的问题, 如:什么是壮士?谁在狼牙山做了什么事?怎样才能被称为壮士?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同时关键在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 阅读是为了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 比单方面地仅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记得以前, 在教学《养花》一课时, 一问一答, 一段一段往下读, 为每段提出问题, 那学生能得到什么锻炼?被动地回应教师的问, 课堂气氛能活跃吗?而段段问, 问题多了, 能精读吗?重点又如何突出?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初, 先明确阅读任务:怎么养花, 养花有什么好处?抓住重点问题展开学习, 学生更有方向, 更明白要解决什么, 更能突出学习的重点。因此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就更有针对性, 学习的资源也更集中, 有利于提高自学的效果。

2. 抓住重点词, 提取相关信息

发现了问题, 就要着实找寻问题的答案。记得以前在教学《养花》一课时, 问:我为什么只种易活的花草?学生就一句一句, 一段一段地给我找出来, 既浪费时间, 又没多少效果。因此, 提取相关信息一定要抓住重点词。

如, 我在教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中介绍圆明园的辉煌部分时, 让学生围绕“辉煌”, 在课文中画线, 加着重点及写批注。汇报时, 也要求学生通过重点词去说自己的体会, 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因此, 抓住关键词提高相关信息, 有利于学生对句子的掌握, 有助于对他们课文的理解, 能提高他们的自学水平。

3. 筛选整合信息

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 初步选出较好的信息, 在组长的组织下, 组内初步画出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思维导图。导图要有一定的条理, 如主线是“圆明园的辉煌”然后有各条支线, 如“建筑部分”, 在此支线下又有分线介绍有哪些建筑。当然, 导图的内容是由提取信息中的关键词组合而成, 以保证导图的精简明了。筛选整合信息, 让学生从课文中抓出关键的资料, 整理成思维导图, 是把课本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4. 规范整理答题, 让各小组进行汇报

在汇报中, 有的小组画的思维导图可能比较片面, 有的小组比较有特色……如, 有的小组找到了圆明园的建筑部分:殿堂、楼阁, 有的小组更能找出这些建筑的特点: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这样两个小组的资料就能进行整合, 在整合的过程中, 更让学生积累了好词好句;又如, 各个小组分别找出圆明园的各部分:圆明园由圆明三园组成、殿堂楼阁、山乡村里、名胜古迹、诗情画意的建造、民族建筑及西洋景观、历史文物等等。教师再加以指导, 让学生归纳出是从建筑结构上、建筑特色上、价值上描绘出圆明园的辉煌。通过板书对各组资料的比较, 让各小组再次完善思维导图。总之就是取长补短, 师生合作把各小组的优点筛选出来, 在肯定各小组优点的同时, 也提出了修改方向。通过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筛选与整合, 学生对阅读资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 教师进一步与学生交流:假如你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圆明园, 你想游览哪里?怎样游玩?在这身临其境的幻想中, 一步一步加深对民族智慧与血汗结晶的赞叹, 让爱得到升华。而爱得越深, 在下文介绍圆明园的毁灭时, 这种强烈的对比, 让学生更加爱憎分明, 既赞叹于民族智慧与血汗的结晶, 又仇恨于侵略者的行为, 更心碎于当时统治阶层的软弱无能与国家的衰弱, 让学生萌发振兴中华的志向。这一情感的升华中, 要有一定的理解, 理解要深刻, 单单教师的讲授或学生的被动回答是不够的, 因此, 就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四步阅读法”中师生共同规范完整答题, 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整理,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更完整、深刻, 多次对同一内容进行修正, 学生能慢慢地掌握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以上是通过对“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学习, “四步阅读法”的实践, 对本班学生在实践前后的情况分析, 我觉得:“四步阅读法”有利于规范小组合作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这样能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效果。

摘要:学生能更高效的学习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学习, 以及对“四步阅读法”的实践, 认为: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显著。那么, 怎样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呢?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良方, 它能提供学生自学的时间与空间, 熟能生巧嘛!多训练总会有所提高的。但小组合作学习也要有一定的规范, 乱来或没有标准可不行, 经过对本班教学实践的分析, 我觉得通过“四步阅读法”规范小组合作学习, 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最终达到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5

关键词:任务驱动 小组合作学习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课程,它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由计算机基础课本身的学科特点所决定,该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应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的内容大多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而教师也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也证明,任务驱动这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如果简单地实施任务驱动的方法,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辅之以科学的设计和实施方法,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取得成功,有一个首要前提,那就是任务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任务驱动的本意是让学生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因此,在任务的设计时,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使设计的这个任务是一个典型的任务,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的思路,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有相应的任务与之相对应,并形成一个训练主题互不重复的系统整体的一个任务框架。

(二)任務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因此,应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基础,避免由于任务的过于简单或复杂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注意机房等实际情况,突出实践环节。

(三)任务设计要具有合作性

任务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要让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小组成员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任务设计要具有整合性

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也要充分关注其他学科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实现课程整合。这样的好处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基础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任务具有亲切感,同时,也会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反过来促进信息技术的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流程当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一般要根据任务的性质、教学时间、教学策略、学生实际来进行灵活安排。

第一阶段,全班教学。这一过程一般是教师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必要,对需要全班进行知识铺垫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

第二阶段,分配任务。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下发有关调查表格、评价标准等资料。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要让各小组明确完成本任务的基本要求、优秀目标,并帮助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

第三阶段,进行分组。依据任务内容和要求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讨论的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应采取异质性的分组,包括学习能力、先备知识、动机等,甚至应考虑性别的差异。

第四阶段,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依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角色分配主要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二项,支持工作角色宜平均且轮流分担,学习工作角色则应是每位成员在每次的讨论中都必须参与。

第五阶段,报告讨论。小组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成果,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心得体会等。

最后阶段,鉴定评价。这是总结延伸阶段。教师评价各小组的合作成果,并对各小组在合作技能等方面的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评定,并给出小组合作学习得分和个人进步得分,通过口头评定、广播作品、网页公布等方式表扬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一般要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过程评价,对小组评价与对组员评价相结合,侧重小组评价。

三、结束语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好学生自愿主动地帮助差生,也让原本不自信的学生找回了自信,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积极努力地进取,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得以顺利地完成。不仅如此,小组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平等原则,每个学生,不分优劣,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小组成果评比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组活动的过程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华周.初探计算机教学中给予“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法[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4)

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6

高效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兴趣,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是随着课改以及教学需求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教学法不同, 它以思想指导和学生自身合作为基础,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利用场景设定, 探讨学习、思维创新、多媒体等综合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 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能够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 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观念。另外,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情趣、知识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提高自我创新意识。

其次, 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同时,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小组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不会的问题, 然后教师进行统一讲解, 将课堂教学模式由被动式的学习, 转换为主动性的学习。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课堂时间, 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运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具体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小组探讨,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分组探讨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分组探讨式教学, 不单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问题进行探讨, 而是要让小组学习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题目分析和讲解, 进而也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这样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孔乙己》这一课的学习时, 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其进行知识点的探究和分析, 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 寻找答案。如, 课文中描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 那些中间不联系的情节是怎么样结合在一起的, 等等。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 增加情感和内容交流, 通过反复思考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花费足够的精力去完成任务, 展现自身的探究魅力。

2. 巧设教学情景, 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教学情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学情境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巧妙地运用实验操作、视觉效果、语言表达、动作模拟、情感渲染等形式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情景, 可以通过巧设情景来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要点的把握, 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 在讲《变色龙》这一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学习法进行教学, 让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 分别扮演小狗、赫留金、叶尔德林和主人公奥楚蔑洛夫, 另外找三位学生扮演围观的人们。然后教师配合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表演, 促使学生进行角色的表演, 重点进行主角奥楚蔑洛夫的身心变化和反应的分析, 抓住五次变化的特点。这种情景表演式的方式, 能够使学生更加立体、形象地了解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 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分好小组是保障高效课堂的前提。在小组人员分配中,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性别等方面进行分组, 确保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当。例如, 每个小组要至少有一名语文成绩好的学生, 并且小组要有一名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 这样能够保证小组之间的互补性, 也能够公平开展小组竞争, 增强小组凝聚力。

2. 注重设立小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小组之间的团结, 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要让每个小组成员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并且小组制定学习目标, 这样才能保障小组成员的方向一致, 才能使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在具体教学中, 也可以设立小组目标, 例如, 在语文学习中, 涉及到课文背诵, 单词听写等内容, 可以让小组内部进行任务检查, 并且让其他小组进行监督。可以让各组小组长检查组员任务, 课代表检查组长任务, 并且, 让两个小组之间进行相互抽查监督, 这样就能够有效保障小组任务的按时完成。

3. 严格把握课堂秩序。

小组合作容易出现秩序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要明确教学任务, 对课堂秩序要进行严格把握, 尤其是在小组探讨学习过程中, 不能出现说闲话、肆意聊天的现象, 控制好每次小组探讨学习的时间。另外, 要确保小组探讨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例如在讲《麦琪的礼物》一课时, 可以让一个小组进行课文阅读, 然后老师提出问题, 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小组中, 有人负责问题回答, 有人负责问题查找, 有人负责问题记录,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课堂效率, 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五、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性。当然, 在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和具体教学, 选择较为合适的小组合作教学法,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孙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7

一、学生学习中互动交流的需要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建立, 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一项要求。这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语言教学领域的一种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改变了在听力课上听磁带、做练习、对答案的单一、枯燥式教学, 而是采用录音带、光盘等音像教学资料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字信息和非文字信息, 极大地改善了语言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听到了纯正、地道的英语, 提高了学生记忆英语的速度,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发生以下情况时, 需要小组合作:第一, 当学生在听懂文中的幽默表达迸发出笑声时, 需要学生之间的共享, 才能强化记忆;第二, 当学生对某种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时, 需要与其他人进行探讨, 在探讨中发现自己思想上的不足, 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第三, 当学生遇到难题无法得到答案时, 需要学生互相配合共解疑难。综上所述, 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增加集体观念, 而且在合理分工之下发挥自身所长, 为解决问题提供保障 (宫蕾2013) 。

二、教师因材施教的需要

合作学习法是教与学同时进行, 不仅满足了学生学的要求, 而且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与劣势, 从而因材施教。多媒体语言实验室采用小组式座位, 学生戴着耳机, 隔绝了外界的干扰。在教师指导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和交流, 学生成为了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以掌握全班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 及时应对学生的提问, 从而全面掌握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针对讨论偏离主题、讨论冷场、问题难以解决等情况, 教师应当做到:第一, 及时引导学生回归主题;第二,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重新开展讨论;第三, 主动加入到小组中, 启发引导学生向疑难点靠拢, 最终解除疑难;第四,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克服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促进师生之间关系和谐, 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经过以上的实践, 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与长处, 进行因材施教, 也可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解决问题的目的,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式的需要

英语听力教学中有Learning Partner (两人学习伙伴) , Cluster Group Seating (三至五人一组) , Jigsaw Learning (交错学习) , Small Group Projects (小组自修项目) , Student Team Learning (学生小组学习) 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法。笔者针对具体的内容做以下研究。

1. 制订具体的任务和活动形式。合作学习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采用哪种形式, 要以听力材料的内容要点为中心, 有针对性地采用合适的形式, 从而使小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明确小组人员的活动内容。教师向学生讲清楚每个小组的人员名单、每个合作者应掌握的信息、位列区域等, 并通过教师指定或自行选举的方式确定小组长。

3. 学习音像资料内容。教师提供充分的背景知识和内容的重难点,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听力内容。

4. 开展小组活动。各组小组长要积极组织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监听功能对各组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 积极地引导,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技巧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5. 知识测试。教师可采取内容提问、复述细节、概括大意、阐述观点、分析材料等多种方式对各小组活动的结果进行检测, 从而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

6. 评定成绩。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和认可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述能力。

7. 分析讲解。教师可以对材料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分析讲解, 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徐平2014) 。

四、教师巧妙利用学习环境的需要

环境对人的发展极其重要。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是环境的两大组成部分, 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对于内部环境而言,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需要在一个良好的合作范围中进行。教师可以从教室的布置入手, 在教室后面贴一张各个小组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表现情况表, 表中包括学生姓名、隶属哪个小组、组内成员活跃程度, 个人成绩以及小组成绩等。用这张表来记录学生表现情况, 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成员, 给予奖励, 对表现不好的小组, 给予适当的批评后再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学生在小组中积极配合, 合理分配任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当然, 多媒体语言教室设备的排列是固定的, 也就意味着学生分组是固定的。这要求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法时要做到:第一, 对每个小组进行人员的更换, 保证每次在进行活动时小组成员有所变化, 增强学生的兴趣点;第二, 根据听力材料的结构变换, 有针对性地采用小组合作形式, 比如在开展一问一答的对话时就需要以2 个人为主的形式进行回答, 而涉及多人对话的讲解时就需要多人为一组的模式;第三,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进行合理化分组, 促进小组内成员的合理分工, 使小组活动的效果达到最好。

结束语

随着多媒体语言教室的逐步建立, 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就为提高高中阶段学生英语听力提供了多种可能。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可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摘要: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与英语听力教学相结合, 是教学方法的一个新的突破, 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随着学校对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投入的加大, 英语听力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 以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

关键词:小组合作,英语听力教学,交流

参考文献

宫蕾.2013.探析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14) .

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8

一、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笔者采用 了以六人 为一个学 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全班形成有十三个学习小组组成的团队。六人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 自己 , 发表自己 观点的机会。 在六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 ,操练所学的 知识技能 ,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 ,每个成员 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大大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 出的让每 一个学生 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 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所教班学生的 学习水平、个 体差异、班 级座位格局等因素,组建5人或7人学习小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有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 也可以组建同质小组)的分组原则,帮助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对于每个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各项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高低之分,他们都有自身独特的方面 , 学生与学 生之间是 各不相同的;“组间同质”则是指就每个合作小组来说 ,它们之间在 人员数目 、小组综合实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小组之间不存 在优劣之 分 ,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 领导 ,按照“组内异 质 ,组间同质”的分 组原则构成 的合作小 组 ,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比如 ,根据学生 的知识基 础、兴趣爱好、学 习能力、心理 素质等进 行综合评定,然后笔者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及水 平力求使 其具有一 定的层次性,这样就能使小组成员间实现学习的互动。每组均设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员 ,也就是陶 行知先生 所创导的“小先生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 轮换(开始时担 任同一角 色 ,时间稍长,以后逐渐缩短轮换时间)。建组做到相对平衡 、自愿与调 整结合、保 持动态(可以是组内角色转换、位置轮换、组间位置轮换、个别学生调整等)。

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 相互友爱、坦 诚相见、民 主平等。作为教师,我会适时组织一些游戏,在各个学习小组间进行,如“绿色教室布置评比”“植 物园环保游 ”“小组经典诵 读对抗赛”等 ,使学生在 游戏中时时 体会到小 组合作成 功的喜悦 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其次 , 应精心巧 妙地编排 学生座位。根据我班学生的人数情况、教室设计、学生学科特点等排列座位。 学生座位的这种编排,使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 而是呈现了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多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的一员, 师生间平等、广泛的进行信息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同时,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 )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 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 组之间在 同等条件 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学生都是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 作适当调 整参加各 自小组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通常笔者会在一学期内变动两至三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

二、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的合作技巧

学习合作 技巧是顺 利进行合 作的前提保障。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 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耐心等候—尽量不让他人 等候 ; 求助—提供帮 助 ; 道歉—接受歉意;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 提问—对提问的应答;拒绝—对拒绝的应答;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有 礼貌地接 受被打断 ; 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 ;寻求反馈—提 供反馈 ;批评—对批评的应答;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答;让小组返 回活动 ;观察和评价小组活动;说服他人;解释、妥协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 习活动相 互调整、 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 修正 , 同时每个 组员也要 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 善如流、主动 配合、和谐 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开展多维评价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是 一盏灯 , 能点亮学 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笔者在实验 中对学生 采取正面 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既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实验,我深切地感受到 ,教师适时、多 维的期待与 评价对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小组 合作学习 模式有效 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从评价方式看 ,有个人评价 与小组评 价、自我评价与 同伴评价 、学生评 价与教师 评价 ,这几组评价以 前者为主 ,但又可多重 结合;从评价内 容看 ,有过程评 价与结果评 价,其中以过 程评价为 主 ,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 功能(通过评价 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 更大创造 潜能和合 作积极性)。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同时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 集体荣誉 感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 时间进行 科学有效 地合理分配。

2.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 学生因不 清楚要干 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 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 ,每次展开小 组合作学 习时 ,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 给予鼓励 和表扬 ,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每月评出 :最佳小组、学 习达人并 及时给予表彰。

4.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9

众所周知, 语言是生动活泼的, 为什么要让学生愁眉苦脸地学?为什么不运用恰当的激励法和赏析最大化手法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兴趣是教学的关键。结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教师以“小组合作比赛法”为切入口, 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分组及队名的产生

分组要根据各班人数来确定, 以我班51人为例, 共六排, 每两排为一组, 按座位分成3大组, 每组17人。每组各派一名学生共三人进行比赛, 要确保同一组选手的水平相当, 座位可安排成如下图所示:

注:A为优秀生, B为中等生, c为学困生。除此之外, 还要确保每个队都有一个响亮的、有趣的、队员们能为之振奋的队名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如雄狮队、猛虎队、猎人队、喜羊羊队、懒洋洋队、灰太狼队等。一定要确保全部学生都参与其中,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比赛规则及方法

比赛前一定要有明确的比赛规则, 例如:单词2分, 拼写4分, 词组6分, 句子8分。比赛时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不能给队友提示, 不能嘲笑对手, 对落后的一方要及时给予鼓励, 鼓励对方时要真诚。若发现比赛中有表现不佳、情绪低落的学生要及时设计有技巧的比赛使其取胜, 从而恢复其比赛状态。

比赛方法灵活多样, 可以是英汉互译法、轰炸法、重复法、动作表演法等, 以速度和准确定胜负。

三、成绩评价及奖励

教师可将每次小组的竞赛结果写在黑板的一角, 每一节课公布统计结果, 每天评出“日冠军组”;在一周结束的时候, 评选出该周的“周冠军组”;还可以评选出“月冠军组”;学期结束时评出“学期冠军”, 并给予奖励等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上进心, 因为他们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光荣称号。

奖励方法可以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刚开始时可以用掌声或鼓励的语言进行赞扬, 也可以奖励学习用品;当看到这样的奖励起不到作用时, 可以换成巧克力、棒棒糖等;由于学生最不愿做的事情就是作业,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 可以用减少作业的方式给予鼓励。作业越少, 学生预习的时间越长, 为下节课准备得就越充分, 很快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比赛效果

小组合作比赛法充分利用了学生跃跃欲试、好自我表现、好胜、较强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不愿受责难、好玩等的心理, 通过小组合作比赛, 我发现它有以下几个优势。

1. 该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比赛中, 组员之间互相支持帮助,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 恰是知识运用的最好时机, 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每个人都在努力, 为了自己, 为了组内成员, 为了小组的积分而努力。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信任感, 从传统的单向教学变成了主动的学习。

2. 该形式形成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竞争能力, 激发好胜心, 激发学习热情, 且这些情绪在生活中也是有益的, 积极进取好过消极怠慢。在课堂中学生思维高度集中, 在竞争中体现了自我价值, 肯定了自我。

3. 该形式体现了平等原则。每个人, 无论优劣, 都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活动难易的差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4. 在这样的模式中, 学生出于竞争心理和集体荣誉心态, 都争抢着答题, 充分调动了思考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即使是一些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 在我设计的比较简单的环节中哪怕为小组争得了一分, 也能体现其自身的价值。相对落后的学生自我放弃的现象少了, 甚至出现了一种心理, 即我要为了我们这一组的获胜赢分。教学节奏也变快了, 学生的抢答过程代替了沉默等待答案的过程,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也为课堂增添了乐趣。

5. 该形式除了可用于课堂上经常进行的问题抢答外, 还可以用于课外作业检查、课文背诵检查、单词词组默写检查中, 可把检查情况以分数的形式体现在小组内。

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有效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课的内容大多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而教师也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由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计任务,学生紧紧围绕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把教育过程转变成了师生双向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易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要完成一个具体任务,从而竭尽所能主动学习,同时它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学会评判和反思。实践证明,任务驱动这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掌握学习内容和获得成功体验等方面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组成大小不一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内或小组之间互相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合作而学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任务的设计原则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取得成功,首要前提就是任务的选择或设计必须科学合理。

1、任务的合作性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给学生布置课堂学习任务时通常只考虑到课程内容,而面对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课堂,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能把总任务分解成适合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去独立完成的分任务,并且必须通过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完成。具有合作性的任务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可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让每个成员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2、任务的情景性

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得知认知依赖于情境,人们的认知过程往往都是在某个情境之中产生的,情境是认知的基础。学习不可脱离情境而展开,因此情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现实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课堂,学生对于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事情都会非常有兴趣。来自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的任务使知识的建构更加有意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愿望。

3、任务的趣味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它能推动人们主动地去开拓进取,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任务的设计是否有趣、是否能吸引学生并为学生所喜欢。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而且使所设计的任务有趣味性,才会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有趣地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课堂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1、科学合理分组,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的互赖程度,成员数量的多少,成员间的搭配方式和成员在小组中的角色扮演,都将对小组学习能否成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使小组合作教学有效开展,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互赖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学习小组的目标互赖、奖励互赖、角色互赖以及资料互赖,从而更好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大量研究已证明,四人小组是最佳的小组规模形式,这样的规模不至于使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又可以保证小组有足够的力量去完成任务。小组成员间的搭配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优,因为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组内成员优势互补的长处,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2、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成员之间的协作程度,每个成员都要明确合作学习的流程,这就要求教师预先做好对学生的培训,其中责任分工是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只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比如在讲演示文稿时,我要求每个小组制作宣传学校的宣传片,并规定了四个角色,文字作家负责搜集文字资料和宣传稿的写作,图片编辑家负责图片搜集和加工,版面设计家负责排版规划和动画插入,总编辑负责协调、校对和汇报展示。组员根据教师设定的角色结合自己的特长认领任务,合作学习得到了高效开展。

3、建立小组汇报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这是学生最期待的时刻,因为他们既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也想互相比试,同时也能开扩思路和眼界,从别人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和灵感。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从自己所负责的任务角色向全班同学介绍和展示本组作品的设计思路和特色,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团队取得胜利。

4、采取科学的多维评价方式

采取合理、有效的多维评价对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尤为重要。首先,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改变过去单由教师评价学生的一元化现象,而是由教师评价小组,小组之间互评,小组成员之间互评和个人自评相结合。其中互评尤为重要,全班同学根据教师预先做好的评价表对各小组所展示的作品进行互评,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展示、评价功能进行互评。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次,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进行。如从任务完成的效果及时间方面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从小组完成任务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合作性方面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计算机技能方面对能力的提高进行评价,根据小组分工时的任务要求对不同组之间的同质学生进行横向对比评价等。再次,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通过当堂口头评定、计分评奖、海报张贴、网页公布等方式来对先进个人、优秀学习小组或作品进行表扬。多维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充分地发展学生的潜能,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都是老师教授学生记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筋疲力尽, 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就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呢, 就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 不要去借助老师的讲解, 而是把问题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拿出来进行探讨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为数学课上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怎样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 教师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参与的, 教师作为合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要充分地做好自己的职责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地开展进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是其中的一位成员, 在小组遇到疑问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同时, 教师也是小组合作中的引导者, 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解方程的时候, 老师可以多列出几个方程:8x=5x-3, 7- (2x-1) =x- (x-3) ……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几个方程有什么样的不同,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来解决疑惑, 最后引导学生去一步步解决这个方程,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保证小组合作完成的质量。

(二)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如何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呢, 首先老师要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合作学习感兴趣了, 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进行, 那么, 老师该如何创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呢, 就比如说在学习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 老师可以这样举例, 咱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是多少呢, 大家算一算, 这样, 学生就会自己成立小组, 把自己所拥有的数据结合到一起进行计算, 合作小组自然也就形成了。另外, 在小组合作中, 经常会有同学表现出不配合的样子, 因为有的人会怕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去告诉了其他人别人就会超过他,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充分去给学生讲解小组合作的好处, 大家都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出来, 其实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 同学与同学之间都不是敌对的关系, 都是同一个战场上的战友, 只有大家都强大了, 那么, 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以防学生会排斥学习小组。

(三) 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怎么样才能做到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呢,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进行小组合作的话, 那么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可能失去兴趣, 因为太过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如果特别难懂, 大家都不会的问题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话, 那么小组讨论一节课也没有能有一个结果, 学生会对小组合作失去信任, 所以, 老师要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太过简单的问题让个别不会的学生私下问问题就可以了, 太过复杂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先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讨论, 这样, 教学的效果才会更高。例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一般平面几何的难度比较大, 尤其是在学生对个别平面几何习题进行解题的时候, 往往是毫无头绪的, 需要往哪儿加一条线才能把这个题解出来或者是这个图形要怎么划分才能得到答案呢, 学生往往是没有头绪的,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提示, 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把这条辅助线给画上, 而是告诉学生可能要借助一条辅助线, 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 看看这条线作在哪里才能把这道题解出来。

(四) 小组之间进行激励机制

课堂上总是要有比赛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争强好胜的年纪, 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举行比赛, 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向他们看齐。同时, 在班里的一角可以设置一个PK台, 把每个小组的名字、口号、得分都公布出来, 这样每个小组都能关注到其他小组的动向, 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加强自己小组内部的学习。这种激励的机制, 对于小组教学来讲, 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帮助小组内部提高了效率, 节省了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课堂效果

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模式开展以来, 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它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留下的糟粕,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一手遮天”学生“一脸茫然”的现象, 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去努力思考, 而不是等待老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程度上, 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同时,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教学的氛围融洽了, 学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

总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小组合作进行教学的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初中的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这个学习模式, 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少儿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论文下一篇:施工事故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