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精选12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1
“学会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学生提出的培养目标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有力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在课堂上我们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本文我将针对数学课谈谈怎样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优势
第一,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在学习任务下达后, 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第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自学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传统课堂上, 授课方式过于呆板, 教师讲、学生听, 教学气氛沉闷,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合作学习教学中, 教师布置完任务后, 在一边旁听 (观) 、指导、帮助或纠正, 学习气氛显得更轻松, 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彼此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从而促成他们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进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 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习环境更为宽松, 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 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动手实践, 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 提高了学习兴趣, 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与搭配
理想的小组人数是4~6人。因为小组工作的目的之一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发表不同见解、提出不同意见,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如果人数较多, 时间有限, 那么学生发言的机会就会减少, 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人数过少, 又会减少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因此, 为了让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又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小组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4~6人最合理。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 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 使各小组的学优生、中等生、学差生合理搭配, 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与问题设计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 如果每个问题都要靠小组合作来完成, 一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投机”心理, 认为我不动脑筋也没关系, 反正有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依赖心理, 丧失独立思维的能力。
有的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 随意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实际上简单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太难的问题, 学生完成不了, 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布置小组学习任务, 问题难易要适度。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布局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思维活动, 要想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应该把独立思考作为合作学习的前提。有的教师为了表示讨论得“热烈”, 一开始就要求发言、讨论, 好像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素质好, 不需要思考, 照样合作交流得“很顺利”、“很成功”。其实, 这不是有效的小组合作, 只能说是毫无意义的学习形式。
教师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首先, 应让学生独立思考, 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进行讨论与交流, 使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审视、评判自己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 从而感受集体智慧、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优势。其次, 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 让思维能力弱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发现其中的问题, 并且有所感悟, 找到符合自己思维方式的解决方法。同时, 也要让那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从中能提出多个问题, 或对某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办法和途径。这样, 确保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小组学习时, 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创建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在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后, 不去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自觉性差的学生就不会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等其他同学得出答案;有的小组可能没有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这就有待于教师去指导, 但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讨论结果是否有可取之处, 只要不符合标准答案, 就全部给予否定。这样, 不看过程只看结论, 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这也不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居高临下、绝对权威的角色意识, 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乐于与学生交往。在小组学习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学习情境, 一起分析解决问题, 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情感的满足。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 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 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2
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一、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讲评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讲评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讲评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2.教师巡视,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议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教师的参与,不要厚此薄彼,对各小组要一视同仁,使教师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中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学生小组合作讲评的基础上,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的例子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讲评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评就都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讲评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讲述一张家庭照的故事或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一件事”这一次习作,通过批改,了解到由于是回忆往事,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讲评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家庭照”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各抒己见,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
2.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的例子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物感兴趣,并在内心起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刘美英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篇3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尝试;习作讲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90-01
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在习作讲评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主体作用、互助作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使学生在不断交流、分享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实践证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优化习作讲评的流程,也可以让每位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进而提高习作讲评的效果。现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习作讲评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一、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讲评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讲评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讲评的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2、教师巡视,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议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厚此薄彼,教师要对各小组一视同仁,使自己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中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学生小组合作讲评的基础上,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的例子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讲评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评就都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讲评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讲述一张家庭照的故事或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一件事”这一次习作,通过批改,了解到由于是回忆往事,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讲评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家庭照”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各抒己见,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在不断总结自己不足、汲取别人长处的过程中,逐渐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渐培养自己的能力。
2、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的例子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物感兴趣,并在内心起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会平.浅谈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J].学周刊,2010(6):146.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4
教育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种竞争与合作,这种竞争与合作必须在课堂实施,这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规律的命令。在竞争中,使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在竞争中,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健康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由此,笔者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意引入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合作,使班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扎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明显实效。
笔者在《中学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实践活动中, 结合教学实际就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操作策略作探讨。
一、科学建组,明确要求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基础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往往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大多数老师通常是按前后桌4至6人组成小组,很少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情况,然而“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合成小组。
1.科学建组,合理分工。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将成绩好、中、差学生搭配在一起,利用学生间的年龄差别不大、理解能力相近这一有利条件,使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获得从老师那里无法获得的学习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鉴于以上思考,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成绩好、中、差把班级学生分成固定的6组,8人一组。分工时,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给学困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引发学习兴趣。
2.明确要求 ,激励竞争。为营造比学氛围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笔者将竞争机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制订《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细则》,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明确具体要求。同时结合思想教育,讲透评比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激励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树立合作精神,主动参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细则》使小组合作学习评比有章可循,学生自觉按照要求操作,避免课堂出现喧哗、跑题的现象。竞争促进合作,有了评比的鞭策,学生合作意识更强,大家争先恐后,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热情高涨。
二、互助分享,鼓励竞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积累渐进的过程。有些语文知识教师不讲怕学生不能掌握,可是教师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地讲解,收效并不明显。仔细分析,语文学科的知识大多数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渐领悟、操练而获得,而真正需要老师“讲”的那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生教生”的形式完成。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习、发现、互助、分享的权力放给学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切切实实的学习实践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试卷讲评课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伤脑筋的一种课型。在试卷讲评课上,学生只关注正确答案是什么,当老师讲评到自己做对的题目时更是漠不关心,老师讲得辛苦,收效却不佳。怎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呢? 笔者尝试采用小组分享式自主学习的方法,收到明显的成效。
首先,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八名组员围坐在组长周围,由组长依据质量分析表格,对组员试卷各大题完成质量分析。其次,组长组织讨论,各大题得分最高者逐一发言,解答组员疑问,组长对组员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做好记录。最后,有问题需要解答的小组,组长作为发言人向其他小组提问;老师记录小组无法解答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进行评讲。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适时引导,依据评比细则,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表扬奖励,激励竞争,鼓励合作。
这样的试卷讲评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解决问题,学生互助互学,学优生成为学习榜样,学困生得到帮助;教师的讲评富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强化评价,实现共赢是对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升华
有学习,就有对学习的评价。学习评价是对课堂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必不可少。适时适当的评价激励,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评价本身具有的竞争性,使评价的激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推动学生更注重合作。
在考评时,我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注重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对小组的评价,鼓励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二是对个体评价,指出学生在小组参与过程中的表现,明确学生哪些理解独特、深刻,哪个问题或想法有价值。同时, 改变过去由教师一人评价的传统模式,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也在课堂上参与评价,完成自评与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的评价,发挥师生共同评价机制带来的优势,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合作学习后, 教师不仅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合作探究所得出的成果, 而且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简要评价。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一双慧眼、一对聪耳和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有了竞争机制的引入,评价产生的鼓励作用和激励效果充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优化。当然,教师的评价不一定用语言来展现,有时也可以运用体态语言:期待的眼神、赞许的微笑、鼓励的表情等。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要给予各种方式的鼓励,保护学生直接、平等地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5
二、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因此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如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我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四种物体的长度,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还有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例1时,对于水管的弯头有的学生认为它是角,有的学生认为它是圆的不是角,对于这种情况我让小组开展讨论“怎样认识水管的弯头的角”。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五五”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篇6
为构建高校课堂,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广大教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围绕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在课改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我校制定并实施“五五”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
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来的基本成效
经过不断的实验,我们的“五五”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已显示出如下优势:
1.学生的社会知识性得到了发展。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充分体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逐步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得到了提高。
2.教学的多边互助极大的增强,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动口、动手、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3.学生的个别差异得到重视,获得成功体验的喜悦时常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基本做到了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
4.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学习习惯明显提高,经过实验,成效显著。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提高。
三、“五五”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流程
我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指导,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聚焦课堂、突破课堂”的课改理念,构建“55模式”,以保证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训练时间,实现精讲精练,精讲多练,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有效学习理论为原则的“五五”有效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五五”有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即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教师导学的五个步骤。
(一)教师在不超过一半的授课时间里,要体现出导学的五个步骤:整合资源
巧设学案、有效调控、点拨释疑、查缺补漏。
1.整合资源:即教师备课时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应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如图书室资料、自然界的各种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运用等,并将这些资源优化整合,特别是要备课堂中的不测,教师要有预见性的整合资源。
2.巧设学案:在学生定向预习时,教师给学生要下发预习学案,学案中应包括预习目标、预习方法、预习提纲等,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
3.有效调控: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不能削弱,因为学习的方向、重点,必须由教师主动把握,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积极活动和教师指挥协调相统一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学习的任务。话题偏向时,将其引向目标;过程不当时,将其引入正轨;质量不高时,将其引入纵深;是非迷失时,将其引入准则。
4.点拨释疑:学生在定向预习、交流内化中,教师应通过巡视留心发现学生自学中的疑难,相机进行点拨,或作精要的讲解,重要的是交给学生阅读材料和查找、分析、搜集、提炼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的规律。
教师还要不断的激励学生,教师的激励主要表现在评价性语言上,这种语言以正面鼓励为主,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5.查缺补漏:通过达标反馈,对学习上存在惰性、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学生,严厉而耐心的告诫他们,这种学习态度有百害而无一益,让他们感受周围同学的学习热情,选定学习好的同学作为他的合作伙伴。在你追我赶的比赛中,产生学习紧迫感。在今后的课堂中,给这部分同学多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顺利完成每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下,用一半或一半以上的时间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小组学习实现五个环节:即定向预习、交流内化、成果共享、巩固拓展、达标反馈。
1.定向预习:预习是学生搜集信息、情感体验及对知识构建、储备的过程。教师首先给学生以自学提示,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自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时间,达到的要求,如何检测等),使学生通过引导快速的走上自学的快车道。这一阶段是整体感知教材阶段,让学生根据预习学案实实在在的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找出教材中的探究点和质疑点,做好与其他同学交流的准备。
2.交流内化:学生对在独立预习过程中完成有困难或虽能完成但方法不太恰当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可以生生交流、组内集体讨论,亦可与其它组同学交流。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自行解决疑难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成果共享:即学生对预习成果的共享,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收获的喜悦。一般各组展示的内容各异,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同一问题,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答。这样就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会更快、更深、更透。
4.巩固拓展:在成果共享过程中,学生对教材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在思维碰撞中会迸发出火花,教师要注意捕捉这些光点,启发学生找出探究性的拓展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储备进行反思,或作变式尝试,或作创新应用等。教师要面向生活、贴近实际用活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再学习的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5.达标反馈: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采用提问、组内互相检测、小纸条、试卷等形式予以反馈。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体会 篇7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 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小组的组建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 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比例相当.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 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 让学习优良的学生能获得更多自信.
二、组员全员参与, 明确个人职责, 明白合作规则
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要使学生真正合作, 首先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 杜绝陪客现象, 即每一名学生都应该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 例如汇报者、裁判者、记录员、检查者等.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定期轮换, 以增强学生责任感, 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学会合作.其次, 建立一些基本小组合作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前事先做好安排, 讲清合作规则.如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想法记录下来, 再由组长安排, 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 然后讨论, 形成集体的意见, 最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 每个成员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开展活动, 适时把握契机, 激起合作愿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后应当给学生留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 有值得合作的地方, 学生愿意合作, 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1. 在学习的重、难点处引导合作
在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 有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 有利于每名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 从而使每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是这样设计的, 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想知道圆面积计算的热情, 合作探究圆面积公式推导, 组内交流, 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相互质疑问难, 并不断修改补充完善, 最后师生总结概括.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攻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在巩固和应用新知识的练习时,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内容之一, 它能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 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合作学习, 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并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 我出了一道判断题, 让学生对照竖式看横式的结果写的对不对, 0.67÷0.22=3……1.开始, 多数学生都不加思考的答“对”, 只有少数学生说“不正确”, 这就引起疑问, 我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共同探索, 气氛十分热烈.最后他们分别从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不变性质、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等不同角度发表意见, 阐明余数1错了, 并探索出正确的余数是0.01.这样, 通过合作学习深刻理解并掌握了如何处理小数除法中的余数问题.
四、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 热衷于分数排队, 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 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十分强调以所有成员成绩的综合作为评价的标准.作为老师, 必须认识到你评价的不只是某一名同学, 而是某一组同学, 要以所有成员的合作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 从而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避免一些缺乏学习技能的学生遭到忽视和冷落.例如: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 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奖励改为小组奖励, 把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 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也更加喜欢参与到今后的合作学习中.
浅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8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撑、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助;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执教意识。
长期以来, 传统教学方式, 已根深蒂固地驻扎在人们的心底, 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的速度要快, 理念要新, 只有用新型的教育思维工作, 才能创建新型的课堂, 才有可能培育新型的人才。可见, 教师是决定着学习方式的转变, 影响着课改的实施进程。
第二, 教师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到课堂时, 他们不会拥有与生俱来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他们的能力主要是我们老师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起来的;他们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也主要是我们老师循循善诱渗透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当下, 我们每个老师应该秉承的重要理念。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沟通等能力。但, 在小学阶段, 老师给予的方法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法指导中, 我认为:一、在小组分工方面, 教师要做到“异组同质, 组内异质”。二、在培养小组长时, 要用“以点促面”的方法, 着力去培养一批, 继而的工作就应该可以省时省力了, 相信通过长期的训练, 每个同学都有机会, 甚至能够胜任小组长这个角色。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养成。可以按照“自学———交流———倾听———总结———反思”的程序去尝试。四、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提出个案的特殊要求。五、教师要适时对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 以利于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三, 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回想我的学生时代, 那种老师的“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和学生的“认真听讲”“反复练习”的模式总也挥之不去。曾几何时, 感觉那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教学模式, 老师就应该讲, 而学生就应该学和做, 无可争议。然而此时想想, 数学课上, 我们除了老师教的方法外, 还会什么?还能会什么?有机会去学什么?记忆里更多的是课下与伙伴们嬉戏时残留的欢愉, 至于说, 从学习中获得过什么快乐, 实在搜索不到, 哪怕是支离破碎的, 也很难记起。如果说, 多年之后我的学生在回想小学的学习生活时, 能够谈及这段快乐的时光;能够想起, 在小组讨论时他们是如何争论得面红耳赤;哪个同学的观点令他至今难忘;谁的解题发法比老师讲的还经典……这些就是我现在的追求。所以, 在数学课上, 我一直在思考着———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综合应用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并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该内容知识的综合性较强, 表面上好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 但它所涵盖的知识面较多, 靠学生独立学习、琢磨既需要较长的时间, 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研究问题的信心。所以, 课前我安排好同学带自行车的模型, 上课伊始, 就安排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他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先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短短5分钟的时间, 孩子们就真正地“走进”了自行车:有的从结构上探讨, 有的从种类上划分, 有的从功能上研究, 有的从原理上交流……看到他们热火朝天的学习情景, 很是欣慰, 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把已有生活经验同新知识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样一来, 如果研究“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前后齿轮的关系”就应该迎刃而解了。果然, 当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 有几个组的同学, 经过激烈的讨论、理性的思考、独立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幸福的笑容告诉我, 他们明白了。我想, 他们能够总结出规律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这种感觉, 一定会影响他们许久, 甚至一生。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三个途径 篇9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教学前,教师要做有心人,应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以便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提供讨论资料,并进行适度的指导,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形式、效果和表现等,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便于感知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互学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创设的情境应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保证学生不断实践所学技能,直到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经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使其对学习感兴趣,应增强他们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我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动画、讲故事、猜谜、游戏、表演等多种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如,在学习“走进社区”一课时,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我把课题改为“走进村社”,将全班学生按村社分成六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各村社的环境、交通、风俗及人文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专题发言——“我村的能人×××”。因为学生对此比较熟悉,所以学习热情高涨,表现欲也特别强。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独立思考,进行合作讨论
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独立性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学生来说,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与独立完成作业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并不是要抛弃学生的独立性,这一点教师应当明确,必须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学生也要养成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带着思考成果和困惑去参与交流的习惯。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个学习个体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只有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共性的结论才会趋于正确和深刻。毋庸置疑,讨论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之上,但学生独立思考时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此时,教师若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不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会影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究,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这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学会运用知识。
三、组织辩论活动,拓展合作深度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篇10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现在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 所以学生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 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 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 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学习就是一个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集体学习的尝试,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好处:
第一,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能满足学生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促进小组内所有学生的学习。
第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凝聚集体力量, 增进学生之间的认识与理解。班级内学生的背景不同, 经历不同, 对事物的看法也因人而异, 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分享彼此的观点, 从而促进个体的学习。
第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组内的每一名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合作、交流, 必然使小组成员改变独断专行的做法, 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
第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课堂上, 学生通过在小组内的表达与交流, 必然会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 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点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 帮助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 这样学生就会自觉选择与判断有效、正确、最佳的观点和方法。在班级内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知识的建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第一,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要使小组学习真正达到和谐互助的目的, 就必须重视学习小组的组建。组建学习小组时,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上课发言等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 以保证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 做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每个小组的构建还必须满足另外一个条件, 那就是小组之内男女生人数要均衡。
对于班容量不太大的班级, 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 小组内的人数必须适宜,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充分调动组内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平等、全面参与但大容量班级则只能以8人为一小组, 否则教室座位排不开。确定小组后, 还要定时重新排号, 一般一学期大调一次, 期中考试或月考。小组内自行调整一次。
第二, 选拔培养组长, 提升交流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组长扮演“小老师”的角色, 小组长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其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 甚至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质量。以我校为例, 一般1号2号为组长, 他们一般学习比较优秀, 责任心强, 能管住自己, 有能力担当组长这一重任, 个别的1号或2号成绩好但管不住自己, 不能成为全组的表率, 就要进行个别调整。所以在选择小组长时必须考虑以下素质: (1) 学习成绩比较优秀, 责任心要强。 (2) 在同学之间要具有较高的威信。 (3) 能管住自己, 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4) 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 并交流进, 能对其他组成员的意见进行评价。 (5) 能有效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 鼓励小组成员多发言。但事实上, 这一类的学生在班里是少之又少, 因此, 我们不能太苛刻, 要求他们一下子符合组长的所有要求, 而是需要对组长进行培养,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有序进行。
第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倾听习惯。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乐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等, 当学生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 在小组内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得生动活泼, 品尝成功的喜悦。而目前有些课堂上开展的合作学习中, 学生的参与度很不均匀, 一些表现欲强的学生不但抢着发言, 还嘲讽一些反应稍慢的学生, 也有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各自为政的现象,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教师就要长期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倾听习惯,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听和说同样重要, 说是表达自己, 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 弄懂别人的意思, 每一名学生都要做到“说要大胆、听要专心”, 当所有学生都能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 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时, 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扎实高效。对小组内不积极发言的学生, 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鼓励, 使这些孩子能大胆地发表自己地意见。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总结、改进, 我们深刻认识到, 要想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打破传统的备课、上课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小组合作的方法、技巧, 培养学生小组内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 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明确的问题。只有打破传统的备课、上课形式, 研究学法,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开展小组合作,促进英语学习 篇11
一、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定量的单词,是小学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大量的英语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初次接触到英语,单词的掌握比对英语结构的运用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英语单词的教学,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提高词汇的应用能力,丰富自身的词汇量。
比如在学习新译林英语5A Project 1《An animal school》的时候,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动物的单词,还要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用英语进行交流。我让学生四人一组,在课下准备一些动物头饰:pig , squirrel ,mouse , bear , bird , elephant等等,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练习。其中,我听到有一组的学生是这样对话的:what's this? This is a rabbit. Do you like rabbits?Yes, Why? Because it is white and beautiful, very cute.在小组这个小集体中,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充分将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表达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对单词的掌握。
在一个小组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有些学生接受能力比较慢,再加上羞于开口说英语,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组内学生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体会学习英语的成功感。
二、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学生提高对话能力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对话教学。教师不仅要将对话知识传授给学生,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所以,加强学生的对话练习,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课本中,每一课都有一些简短的对话。在对话中,有逼真的人物形象,还有有趣的故事情节,对学生吸引力比较大。不过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出了它的优势。
比如在学习新译林英语4A Unit3《How many》的时候,其中有一组这样的对话:A:How many balls do you have? B:I have twelve balls. A:Can you play tennis? B: No, but I can play basketball.这是句型的对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却非常困难。所以,我为学生范读以后,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组内学生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来搭配,先是两人练习,然后等他们熟悉以后,我会在对话内容中加入新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对话能力。当学生在对话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小组长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他解决问题,实现共同进步。这样,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对话水平,真是一举两得!
由上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在对话练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口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供了充当“小老师”的机会,还为那些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提供了表达的空间。因为在小组之内,学生与学生更容易交流,即使有了问题,他们也会在组内解决。
三、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英语听写能力
词汇是学习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在以上的内容中,我们提到词汇的掌握和对话的练习,可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是掌握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只会说,不会写,往往会影响英语的整体教学。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写练习也很重要,它是学生通向成功的桥梁,是学生到达成功彼岸的扁舟。
比如在学习新译林英语3B Unit2《In the library》的时候,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的听写。开始的时候,我先读出单词,再让学生听写,有:library、shout、run、eat、talk、sleep、drink等等,学生写完以后,分组进行批阅,看哪个小组对的最多,哪个小组就是优胜小组。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每位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为了不给自己的小组抹黑,都会加倍努力的学习,争取为本小组荣获更多的奖励。后来,为了增强学生对词组的读写能力,我还会让学生进行“你说我写”的练习,一个小组考查另一个小组,这种方式也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当然,在每次听写的时候,总会有部分学生完成得不理想,此时也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组内较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指导与督促,实现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篇12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应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2.利用一定时间举办一些专题讲座, 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3.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二、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 刚开始实施时, 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 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 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 要么盲目随从, 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 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教师, 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 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 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 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 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 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交流学习时, 学生要尊重对方, 理解对方, 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
三、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范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但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困难, 这就需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规范。小组各成员间首先应合理分工。小组应根据活动需要设记录员、协调员、汇报员等角色, 协调员应具有相对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其次, 各组员应明确职责。协调员主要负责对本组成员的分工, 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开展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等活动, 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归纳总结后, 向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各成员应相互支持, 密切配合。
四、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去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与教学策略的一致性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取得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作为教学策略之一的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 也不能独步天下, 把任何教学内容都生硬地套用合作学习策略, 势必造成不必要的困惑。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首先考虑有无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提高每个人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大家友好合作的力量。其次要考虑到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五、评价要全面而有激励性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推荐阅读: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07-04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0-2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0-18
有效开展小组教学09-10
有效开展小组讨论12-10
核心网开展QC小组活动的原因09-10
装配班开展星级小组竞赛活动实施方案12-18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07-18
小组合作学习细节07-20
小组合作学习法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