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24-10-20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用11篇)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1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天津市大港区第一小学 王瑞华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精心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音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可以看出,“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和学习情况以及课上的表现每4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天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因此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 -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如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我问学生: “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X4+3,4X4-1,5X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四种物体的长度,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还有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例1时,对于水管的弯头有的学生认为它是角,有的学生认为它是圆的不是角,对于这种情况我让小组开展讨论“怎样认识水管的弯头的角”。通过讨论学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三、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摆图形之前我提出: “先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几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再如,二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第16题,要求根据游乐项

目价格表分别给小东、小平和小芳设计游乐计划,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再指名读要求,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我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三位小朋友搞出游乐设计,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 “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在用小棒摆图形时,我把给每个人的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发现有的小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在活动时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但是也有几个组表现得很好,任务完成得很快,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金苹果、小旗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

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践证明,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锻炼交际能力……使课堂焕发生命力。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切身的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要给学生合理分组

1.在组建小组时,分组时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知水平、组织能力、性别比例等基本情况,依据自愿组合与合理搭配的原则,一般以4~6人为一组,把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一定要 注意小组组员结构的合理性,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前提与基础。每个小组设组长、观察员、记录员和资料搜集员,其中,观察员负责监督小组成员参与合作讨论的情 况,资料搜集员负责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这种小组合作需要打破平常的座位排序,依小组安排座位,缩短学生的空间和心理距离,便于学生交流。

2.让小组成员给自己的组起名和制定奋斗目标。小组的名称和奋斗目标紧密相连,每个小组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学生才能产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当集体的成员产生不良行为时,大家会共同帮助纠正。当成员遇到困难时,大家也都会伸出手来帮助成员。

二、调动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分析他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及合作后全班同学交流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他评、自评,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鼓励他人,进而尊重他人,正视自我,欣赏自我,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品味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对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完善都有积极作用。

三、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发展的不足之处,如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等,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辅导,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教师给学生的任务应该是有层次性的,使弱势学生也能够找到能胜任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中树立自我成就感,增强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时,教师要强调整体的进步,让小组内形成主动帮助较差学生的氛围,教师也要在观察、巡视或参与中,特别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的困难,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1.教师应注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但也不忽视对小组个人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注重个人的考试成绩,关注的是个体的发展,而忽视了整体的发展,这种评价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 生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 标。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2.小组评价采用积分制,计分可采用百分制,十分制或五分制

在课堂上,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课前预习和

课后作业,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按照学习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的优点是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合作意识强,容易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就过程和结果两者而言,应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每周结束和学期结束时,可计算出每组学生的总分和个人总分。评选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学习个人时,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

4.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与合作学习评价结合起来

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具体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开放分组,多向交流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为了这一目标,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表面热热闹闹,为合作而合作,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之中,少数优生投入了,也只停留在读读课文,读读生字、词语这样肤浅的层面,明显让人感到是在走过场,白白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导致课堂散乱无序,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分组前目标任务要明确。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有奋斗目标,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分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学生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例如:东北师大附小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前是这样明确目标任务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谈水浒、讲碰壁、救车夫、怜女佣四个小故事,想想你准备研究哪部分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安排,既落实了学生的“三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互相提问,争相讨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然而,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分组合作学习前,既不给任务,又不给方法,学生分组后坐在那儿,老虎吃天,无处下手,如果这样的局面不及时扭转,我们的改革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分组后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都应该有分工,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零星的、肤浅的。

四、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引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方面狠下工夫,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因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时要么出现困难,要么只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我校冯老师在六二班所上的综合实践课《聚焦航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获取了丰富的知识,但是那都是零星的、肤浅的、不完整的,在各小组围绕:“中国航天史、世界航天史、宇航员杨利伟”这三个研究主题进行汇报交流时,教师就应该在疑难处为学生拨云见日,在关键处为学生抛锚导航。比如学生在汇报交流时,一会儿说到这个主题,一会儿说到另一个主题,这时教师就要立刻为学生导航,引导学生一个主题一个主题汇报完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然,学生一堂课下来,思路是混乱的,获得的知识也是零散的。再如:学生在汇报中将“航天飞船”、“航天飞机”、“火箭”等几个概念弄混了,此时教师及时利用学生做的各种航天模型进行比较,立刻为学生解决了疑惑。课快结束时,学生汇报完大量的相关资料,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感,思维处于极其兴奋状态,此时教师及时抛出问题:“中国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的财力与人力去搞太空飞船的研究开发呢”?这样,就将学生引向一个更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之中,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也发挥到极至。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2

一、搞好学习小组的建设

1.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及性格、家庭背景等特点,把学生按6-8人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课堂的桌椅要按照小组的方式摆放,三张或四张桌椅面对面拼在一起,学生围成一个个小组进行交流合作与学习。小组跟小组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空位让教师可以自由走动,对各小组进行指导。

2.建立小组合作文化。

小组必须是一个共同进步的小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个小组都有学生自起的组名、组训和口号,激励组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努力奋斗,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3.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小组里面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有一个职位,小组成员明确个人责任,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心发言人负责在“小组分享”的阶段报告小组讨论研究的结果;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同学讨论学习得出的各种数据、探讨的结论,登记本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中各成员是否都能理解并解答探讨的问题;时间观察员负责掌握讨论时间,避免讨论的时候走题或者说闲话,并留意教师“停止讨论”或者“开始讨论”的信号……职务可以轮换。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要注意培训好小组长,使组长成为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带头人。还要注意指导组长处理好与组员的关系,组长应与大家平等相处,尊重大家的意见,关心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组员应听从组长的安排,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程序

1.自主完成导学案。

让学生预习时独立阅读、思考,然后自主完成导学案,在难度较大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上做好标记,准备向小组求助。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小组讨论解疑。

通过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出的问题答案,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交流自己的感悟与体会,综合起来,就能较全面地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慧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他们也会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其主要内容有: (1) 小组成员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 (2) 对同伴的意见进行评议; (3) 寻求共同认可的最佳答案; (4) 帮助学困生解决自学中的困难,消除其自卑感,鼓励其大胆发言; (5) 提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向其他小组或老师求助。

3.学生展示及点评。

在个体学习、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的主持下,各小组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展示成果,相互补充并评价,之后解决各组疑难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高。

4.教师点拨。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展示及点评之后,教师要进行点拨: (1) 针对学生的展示及点评,肯定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出存在问题; (2) 纠正错误的答案,给出正确的答案; (3) 对重点问题进行点拨,归纳方法或规律; (4) 针对展示,公正评价各小组,及时表扬、鼓励或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1.编好导学案。

学生的预习实际上就是解答老师导学案上的问题。教师应该深挖教材,集思广益,使导学案既突出课文重难点,又涉及能力培养,还应该开阔知识的范围,多创设情境,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小组成员特长的发挥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规范行为。

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不流于形式。

3.指导帮助。

小组出现问题或讨论受阻不能深入时,教师要及时指导点拨,使学生尽快排除障碍。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一定要及时到位、言简意赅,起到强化升华知识的目的。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一定要有实质性的内容,把学生好在哪儿说出来,差在哪儿委婉地指出来,还要不露痕迹地巧妙地把几个讲解者所讲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1.重视综合评价。

合作学习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关注其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此,除了须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还应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参与互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合作学习中评价者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担当。这种评价方式,可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的过程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能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3.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3

关键词:高职语文;有效;小组合作;课前准备;实施模式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外,五年制高职学生又存在着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方法欠缺、学习自信心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这些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课前准备

1.学习小组的划分

将全班学生按照6~8人的规模组建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先选定若干个小组长,由小组长选定本组成员,然后教师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综合考虑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于组间平等竞争。为防止每个小组成员熟悉后互相包庇或对某一同学的过分依赖,小组成员每半学期重组一次,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與。

2.组员的角色分工

每组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分工,协调组内关系,检查组内成员学习情况;记录员负责记录交流的内容;汇报员主要是交流阐释组内的观点。每个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员要听从组长的安排,合作完成组内的任务。小组成员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真正做到人人动脑、动手、动口,逐步形成既自主学习又相互促进的良好学习气氛。

3.制订评价机制

小组竞争强调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但小组本身也要对个人表现有一个适当的评价,如个人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进行评价,从而在小组内部形成一种比拼的氛围,以此来调动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的整体性提高。因此,我主要采用评比积分的激励机制,通过学生个人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中态度积极、参与度高、回答或提出问题质量高、有创意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加分,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创新小组奖”“最佳组员奖”等。通过多元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二、课堂实施模式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其基本模式为:明确任务,引导自学;提出问题,启思导学;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师生评价,达标检测。其任务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即课前预习任务、课堂学习任务、目标检测任务。

1.明确任务,引导自学

即课前将学习任务单发给学生,让每一个小组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中的要求。上课时,教师要检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对各组完成情况及时做出评价。这一过程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主动学习能力。

2.提出问题,启思导学

即根据课堂学习任务单或学生提出的一些知识点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3.合作讨论,交流汇报

即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有分歧的问题、凭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问题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形成组内观点,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4.师生评价,达标检测

即各小组全班交流后,学生自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给出小组或个人得分;最后结合检测任务,学生独立完成自我检测题,教师批改后评定达标成绩,并将前面的小组合作学习评分与检测成绩各按50%的比例确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成绩,作为学生的语文平时成绩。

三、组织实施案例

以苏教版高职语文第二册文言文单元《鸿门宴》一课为例,介绍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第一步,课前,将该课的预习任务单发给学生,要求:(1)利用网络或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史记》的有关常识,每组准备一个与作者或者与项羽、刘邦有关的小故事,组间事先交流一下,不得重复。(2)通读全文,结合注释或查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单”中的题目。(3)复述全文故事情节。上课时,先按照预习任务单检查,让学生展示课前学习成果,对任务完成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字词释义,并进行句子疏通翻译(文言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整理)(回答正确的记小组分,错误不得分,以下同)。为进一步熟悉课文,以竞争方式,小组派代表走到讲台前复述故事情节,教师进行评价,优胜组加分。第二步,结合课堂学习任务单“提出问题,启思导学”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围绕故事情节,提出5个问题:(1)刘邦谢罪是真心还是假意?(2)项羽对刘邦亲临鸿门是何态度?(3)范增针对项羽的态度采取何种措施?(4)面对樊哙的义正词严,项羽是何态度?(5)刘邦逃脱后,对刘邦的赠物,项羽、樊哙的态度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此时教师要适时参与小组的讨论,或倾听或提示或指导。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后,每个小组各选择2个问题派代表交流,先回答有优先选择权。教师根据回答的质量和积极性进行评分。第四步,师生就本部分内容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和了解写作手法,学生思考,互相启发回答,教师归纳小结。最后学生当堂(或课后)独立完成“自我检测”题,进行巩固练习,教师批改评定成绩。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愿,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提出或生成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其次,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注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等。第三,要鼓励成员特别是小组发表独到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化成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

2.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是常教常新,情况复杂而多变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模式。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一般应选择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方法、结论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在接触影视、广播、网络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教育力量,加以积极引导,为语文教学服务。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伍星琴.浅谈合作学习的有效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2]张彩转,郑俊红.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和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

[3]罗科兰.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C],2005.

[4]王芳.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宁夏教育,2010(01).

[5]王慧敏.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35).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4

若不专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际做法,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停留在表面形式:教师先提出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接着学生立刻围在一起热烈地探讨问题,而后教师宣布时间到,讨论结束,发言的总是班中的语文成绩优等或敢于表现的“常客”,有时甚至待到该发言时竟无学生主动表达组内的意愿,课堂陷于瞬间鸦雀无声的尴尬境地。讨论时的热闹看似每个学生都发挥了主体作用,实则只有班中的几个学生确有所获。浮于表面的热闹不能突破传统的师生或生生的单向交流,不能体现每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不是新课标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学习。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最近一年的实践中笔者有了以下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以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不需要时时刻刻、率性随意地在课堂中进行,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需要去创设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

1、课前预设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形式,它的运用不是随意的,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文本的特点、课堂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学生的兴趣及可能的疑惑来预设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避免教师的经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通过直接体验获得新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课堂临时生成或取消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课堂的生成是在课前的预设下的动态的生成,所以教师不能忽略事物发展的变化完全按课前的预设来活动。当课堂中突然出现了学生个体无法独立解决、学生意见相左、某些开放性问题、或是本预设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已经解决这些情况时,这往往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敏感点,教师要果断取舍,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欲望,保留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承转合中起主持人作用,在问题的症结处起点技作用,对整个活动有评价义务。

各组学生在活动中易从多维角度出发持有多元的观点,教师对此有包容的精神,对是非对错要有明确的观点。尤其不能放纵学生偏执的观点,教师应坚定地持主流思想,进行正能量的引导和定论。

二、注重策略,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表达与交流中呈现。

就笔者任教学校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情来看,学生喜爱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学生愿意讨论问题,但是等到表达交流讨论结果时通常被几名常客包揽,大多数学生羞于发言。所以教师在组织中只能略施小计,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调控。

1、就近设粗,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笔者倾向按座位就近原则,4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空间的接近便于组员在课堂中快速成组,不同的性格、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组员组在一起反而能彼此开拓思维的广度。每周换座位时仍按座位就近原则重新组建小组成员。这样的分组既固定又小有变动,有新鲜感却不乱套,每人都能很好明确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是某一组的固定成员。每组自行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发挥主动性去安排记录员、发言员等角色,安排组员互换任务角色,让组员有事可做而又尝试做不同的事,规避一些沉默的学生的惰性,让每个同学都公平地参与进来,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倾听他人的成果。尤其重要的是组长协助并监督发言员,发言员代表的是全组讨论过的全面的想法,展示的是全组的风采,发言员的角色需要轮流担任。

2、赏罚分明,促进合作。

“赏”指的是赞扬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分子,他们可能是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更可能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度越来越高的进步学生。“罚”的对象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司其职的学生,而无关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和所获知识的深浅。“罚”主要表现为好意的小惩罚,例如某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表现不积极则额外增加一篇随笔或一次演讲。赏罚不是目的,是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事实上,学生较在乎老师和其他同学对其的评价,所以此法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促进的作用,学生的`全员参与,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对话。尤其重要的是,既然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的,那么展开组与组的竞争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例如周末可以对表现突出和表现不佳的小组分别进行赏罚,让积极的更积极,让不积极的承担一些后果并鼓励他们设法摆脱。赏罚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小的物质上的,一支笔一个本子的赏罚都可以牵动全班学生的心思,甚至又生出不少的乐趣。

3、改良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

学生似乎已经接受教师一味“教”,自己一味“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不愿多思多言。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教师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会对活动要求不够明确,在活动的衔接处表现得比较松散拖沓,加之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能达成某种默契,所以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所花时间比较长。有些教师觉得耽搁不起,但是如果就此放弃或偶尔用此方式,那每次都会错乱无章,每次都会浪费时间,若是坚持下来,两周不到师生就可以加快活动的节奏。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教师要坚持小组合作的理念,在具体做法上根据学生和课堂实际进行调整完善,总会达到一个教师“导”,学生“主”的轻松愉悦的状态。当然就笔者课堂实践而言,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大家会逐渐接受这一常态化的事实,学生又会对此平衡的状态感到疲倦。所以,师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讨论、交流的形式,教师要不间断的用新的形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刺激。教师的坚持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必需的一部分。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5

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为

学习群体。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快乐中收获

是我上四边形这节课的一大特色。让学生在想一想,找一找,涂一涂,折一折,分一分等

一系列教学活动中认识四边形、感受四边形,从而获得新知。

一、创设熟悉的情境因为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四边形的图形,物体,能有效的引起学生对图形的思考。所以当我用自己学校校园场景图引入新课时,学生很快就能从熟悉的主题图中找到

许多关于图形的信息,丰富了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也马上激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按照边的数量不同把四边形与其他的图形区分开来,为下面的教学起

到了很好的铺垫。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很快就能接受新知。

二、重视动手操作

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

什么。四边形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上课时出示图形,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

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一涂,初步感知了四边形的特征,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看

一看,指一指,说一说,然后折一折。总结归纳出四边形的特征。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四边形分类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安

排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对折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自主探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方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科

如何高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6

峡河小学 任晓雅

4月17日,我在西坪小学参加了由镇中心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聆听了城区一小田青梅校长等几位老师的报告,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小组合作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三疑三探”实施过程中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是,我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在教学过程中,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自探提示后,学生先自己学习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思考,我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认为以后的教学中关于小组合作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4.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讨论。

另外,针对“三疑三探”模式课堂教学实际,依据语文知识生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巧妙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恰当时段,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的不同阶段都有所参与,从而体会参与乐趣,分享成功。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水平,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果,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的转化,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如何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学困生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被动学习、自卑、厌学、接受缓慢等几种类型。随着课改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兴起,该教学模式不论从时间分配、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已不再只是形式。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舞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一、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为学困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习小组的座位安排,我采取桌子竖列摆放四人对坐一组。组内成员一对是由一个特优生与一个特困生组成,另一对由两个中等生组成。每个小组间要尽量争取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由特优生担任小组里的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小组里的成员也将无条件接受组长的安排、监督、检查。因为同学之间较好沟通,所以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学困生容易接受组长的安排,能减少压力,轻松而自由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建设,学困生成为小组合作学习关注的中心,树起自信,实现平等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建立有小组学习评分和个人学习评分,评分栏目有习惯的养成得分,课堂发言得分,测试成绩得分,作业完成得分,帮带得分。小组的评分是建立在全组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鞭策小组合作,人人参与,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个人评分采取政策倾斜,同一问题,优生与学困生回答,学困生的分值要略高于优生。回答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时,机会多倾斜给学困生,难度较高的问题,机会多让给优等生,鼓励差生多参与,多发言,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差生得分高嘉奖全组,从而提高小组的得分值,激励优等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给差生做好到位辅导,鼓励学困生在小组中把问题弄懂,懂透彻。

三、小组合作学习 ,提供给学困生的是充裕的练习时间与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困生接受缓慢的学习困难

课外作业的完成,文段的背诵,交给组长来检查,教师课前通过组长收集各组完成情况。词语、日积月累的听写,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小组自行组织练习,要求人人过关才允许写在听写正本上,写好后由组长组织小组集体面批,再送交老师审查给分,这样及批及纠,省时高效,能激起学生互比赶超的学习热情。因学困生的课业完成计入组上得分,组长及组员会在过程中加强对其监管、督促、辅导,让学困生不掉队,渐渐地学困生也就融入到了团队之中。因为在批改作业上节省了教师的时间,所以作业指导、作文指导也就尽可能地实现了二度面批,有了教师的及时跟进,所以学困生课业也就少有被落下的现象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导学案的使用,给学困生更多学习和展示的空间,学困生的转化不再是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成员自主学习、互助合作的学习活动。导学案,顾名思义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导方案。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的引用,更好地落实“以生为主”、“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

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自学检查活动的开展,侧重于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导学案的预习一般会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如生字词的认识、课文的朗读、课文内容的感知。这类问题的检查,我会倾斜于学困生的认识检查。如,课后的生字我会要求学生预习中就做好注音并组词,勾画要掌握的新词。课中抽学生上台板书认读,检查认读情况,并对重点的字、词读音与书写作强调。对认读完成得好的学困生,奖励他们一张加分卡,计入发言得分。每篇课文的朗读,我主要采取小组里互读检查。在课堂上的朗读,只要是学困生举手要求读的,我会把机会给他,并把他的积极朗读得分计入他个人的得分与小组得分当中。这样激励他们课外预习,鼓励优等生给予他们辅导帮助。在这一环节学习活动中,他们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拥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导学案中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为学困生创设更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首先,小组合作是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在合作探究中智者为师,它会提供给学困生更多的个别关注,引领学困生去学习,帮助学困解决学习中未解决的难题。如: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读感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汇报时,优等生会把他的感悟告诉给学困生,把他的批注展示出来,给学困生样板去学习,去模仿,并教给学困生去组织语言,进行汇报,这样学困生有路可走,有样可照,习得学法。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建立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汇报得分加在小组积分上。这样,学困生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就会备受老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关注,为了小组能在竞争中取胜,小组里的学习优生会主动地帮助学困生,学困生也有机会主动地求教于其他同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五、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困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克服他们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的行为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开展的互助、互督、互查的学习活动。学困生是小组中的一员,他的表现会影响到他在小组里的生存,当他表现太差时,组长或其他成员会强力提出把他调出小组。面对同学们的严格监督,学困生不得不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当这些行为和习惯养成了就会成为自然,团队在他们心中就会生成,他们就会拥有一份责任。

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尊重与理解,宽容与关爱,鼓励与支持,激起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

多给予学困生以尊重与理解。常言道:“理解万岁!”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学困生由于功课成绩落后或者纪律松散,与同伴及任课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理情绪十分低弱。这个时候,作为老师要理解学生的心情以及他们内心的压力和恐惧。我们要抓住恰当的时机,主动打开他们的话匣子,与他们沟通,及时捕捉他们的内心世界。

多给学困生宽容与关爱。我们要善待学困生的过错,宽容学困生的无知。心理学家格拉泽曾指出:“被人爱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多数学困生因得不到教师的宽容和关爱,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会影响学习与生活。尤其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常犯错,更需要教师的宽容与关爱。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信心和勇气传递给学生,永远相信每个学生都渴望成为好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告诉学生他其实“很棒”。教师的话虽然有时是不经意间说出来的,却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给学困生以自信是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投入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对学困生多加鼓励表扬,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合作学习中重视对学困生的激励性评价,哪怕是他们的一次上台书写,一次举手朗读,都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让小组组员的每个眼神、动作、语言可能会变成学困生学习的动力。

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组织;有效

學校教导处组织开展“和融”课堂展示活动,五年级的汤春燕老师上了一节《海伦·凯勒》。课堂上,这节课的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同时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效率的前提是教师的有效组织和正确引导,反之,则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不仅不能发挥其效率,甚至让课堂变得混乱、低效。因此,就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引导,我产生了几点想法。

一、科学编组是发挥效率的前提

这堂课结束后,汤老师在说课中提到,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对小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组合,我认为很有必要,而且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小组成员的配合还是比较成功的。因此,我认为要使小组合作高效有序地进行,首先必须分好合作小组。平时,我们多采用根据座位就近而成的四人小组,我认为依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并考虑性格因素的分法更科学。将能力较差的和成绩较好的学生编在一组,将内向的学生和性格活泼、喜欢表现的学生编排在一起。这样的交叉合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带动较差的学生一起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带动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探究。

二、组长轮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和融”课堂确定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应该研究如何让这个形式更好地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学习这种形式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锻炼与成长。因此,我认为,要让合作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让每位学生都来担任合作小组的组长,一周循环,大家轮流担任,让每位组员都有锻炼能力、展现自我的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组长的职责是负责组织本小组讨论,保证讨论的纪律,给每个组员分配研究任务,还要担当小组的发言人。

三、小组合作也离不开独立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立即思考并举手发言,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不同,教师在布置讨论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发言,而应该要求学生都先静静地独立思考,然后再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否则,学生由于时间短,思维还不能完整、条理,其发言的质量也不会有多高。而语文本身具有开放多元的特点,答案不唯一,最适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问题刚一提出,大多数学生的思路还没打开,急于发言的学生的发言也势必会限制、打乱其他人的思路。同时,不怎么思考就发言,也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思维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来说,听听小组中其他学生的思考过程,也是对思维方法的学习。

四、小组讨论要突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节课,汤老师设置了“交流质疑”的环节,提出了“通过自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通过这节课学习些什么?”的问题,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质疑和问题,从这点来反思,主要原因应该出在教师的引导上,提出的问题过于宽泛,没有具体指向,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确实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或有相互交流的欲望时才组织合作讨论。如,在理解课文内涵、赏析语言、探究课文主旨、理解课文写法的意义、迁移训练等时遇到了一些较难的问题,这时候就应当组织小组讨论了。也只有这样的讨论,才能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和语言的交流中提高能力,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不仅不会浪费课堂时间,反而会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这就是一节“和融”课堂的观摩学习,引发了我对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思考。总之,我认为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师有责任培养好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倾听的习惯,思维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必将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魏红艳.借助多媒体让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小学,2010(11).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9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为他人交流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我在平时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合理分组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我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3—4人,并给每人编上合适的号码。(注:每组组长为1号,记录员为2号,依次类推)这样做能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我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2、明确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须达到以下几点:一是学会中心发言,能清楚表达本组的观点;二是学会积极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三是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

3、合理评价

平时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我一般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10

三桥街小学

石璀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在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双向交流来开展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常常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这实际是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事实上,课堂上的一切学习行为,几乎都发生在学生群体相互作用的情景之中。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同时对于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每小组由一般由4人组成,成员的各方面水平相对平均,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二、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现就语文教学中几种类型来说明。

1、字词合作。当预习完某一课的生字后,我常常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认读生字”、“区分平翘舌”、“找找多音字”、“记字方法”等环节中,让学生们自主掌握字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比较省力的完成生字的学习任务,而且印象也很深刻。

2、朗读合作。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一向是十分重要的训练。学生只有通过深入地读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在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在指导课文朗读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面对含有对话的课文,比如《爬天都峰》一课中就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其中老爷爷和“我”之间互相鼓励的话语坚定勇敢,处处充满着力量。为了让学生体会对话中蕴含的感情,我让学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要求他们只读对话,删去中间的提示语不读,以加快语言的节奏,突出朗读内容的重要性,让学生尽快进入语言情境。再选出读得好的学生在全班示范朗读,然后师生评议,共同提高。

3、问题合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根据学习内容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有的问题却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问题的提出,是在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后,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出来的。要使合作赋有成效,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才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文中重点句。例如《灰雀》一文中,列宁的一句话是:“你好,灰雀,昨天你去哪儿了?”一方面表现出列宁见到灰雀的惊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男孩的爱护,给孩子留面子。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找到答案,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2)发挥想象。例如《小摄影师》一课中,让学生小组内合作讨论孩子还会回来吗?回来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借鉴,发挥想象。最后留作写作作业来个人完成。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11

关键词:化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面对新的课时、新的教材、新的课标,如何创新课堂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新课程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下面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工要合理

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中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小组合作实施中,特别是小组讨论中往往出现学生只顾自己发言,忽视或缺少聆听其他学生讨论的现象。甚至一些学生不参与讨论而在“闲聊”,始终难以进入讨论状态。

针对这种现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因素,采取小组角色分工。如每个小组可设一名讨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每位成员的成果并向全班同学汇报……这样让小组每位成员都有事可做。此外,对小组成员的角色可经常转换,这次讨论的报告员有可能就是下次讨论的记录员。这样,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能力。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课题时,可按照以下流程展开,首先创设问题情境:(1)多媒体演示:木材和煤的燃烧情境;(2)由某小组学生负责演示实验:密封容器中白磷燃烧前后质量不变;(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其二,让小组进行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气球胀大前后的质量变化;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质量变化;(2)交流讨论:由小组汇报并展示各小组的现象和结论;(3)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由此可见,无论是小组还是全班交流,均須要求学生注意倾听,要求学生记录别人发言的要点,有时让学生起来复述别人发言的要点或别人的观点并作出评价。这样学生才会投入其中,不会发生“闲聊”等现象。

二、保障学生有充裕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

在小组讨论前,一定要给每个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按讨论题目写发言提纲。这样,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就会有话可说了。试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可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在做镁燃烧后质量有何变化的实验探究时,我们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汇报,学生的意见一般是:(1)(小组1)认为:变大。因为镁燃烧时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镁固体。依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故镁燃烧后的质量变大。(2)(小组2)认为:我们想也是变大,但我们做出的结果是质量变小,究竟哪里出了问题?(3)(小组3)认为:我们的结果也变小。(4)(小组4)认为:我发现了,埚钳上沾有白色粉末,这部分氧化镁的质量没有称量……不少异常的现象以及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被一一揭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老师课堂的驾驶能力。可见,在讨论和汇报成果时,应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确保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议论,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将本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

实践证明,在化学学习中,只要给学习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合作学习自然就能讨论出深度,讨论出成果,讨论出积极性。

三、小组结构的组成形式应多样化

学生知识层次的差距,参与的积极程度不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与小组之间往往是按座位就近搭配分组,很多老师还特别注重好、中、差搭配结合。这样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往往就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是依赖的、主从的关系,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就成了小组的主帅,自觉不自觉地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而那些学困生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甚至一言不发,即使发言,不是语无伦次就是不着边际。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肯定是很不理想的。

为此,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如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它适合小型的分量不重的学习任务,比如平时化学的单元预习、研讨可采取该方式;自由分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它适合选择多种内容的活动学习,比如在开展化学研究性课题学习时可采取该形式;同质分组:分好、中、差生组,它适合分层教学,针对好、中、差生的程度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开展化学学习小组竞赛时可采取该形式,竞赛时可选取不同层次的题目,采取不同类型选手作答,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异质分组:优、中、差生混合编组,它适合优生带动差生,比如在化学复习过程中可采取该形式。

四、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参与性差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1)学会搜集资料;(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让学生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的情感。

五、对小组学习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

建立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的评价制度,能够激励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学习评价的新境界,把眼光洒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把个人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开展小组的学习竞赛。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且作为首要条件,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整个评价的重心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就一定能够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若干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祖浩.关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若干问题[J].化学教育,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03-06.

(作者单位 广东省恩平市鳌峰中学)

上一篇:写作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下一篇:军转干部安置考试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