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建立

2024-07-24

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建立(通用11篇)

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建立 篇1

一、激励机制的建立,应从建立小组之时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建立合作小组时,要让学生做到“四个明确,一个到位”。四个明确就是明确小组合作的方法与形式,使学生能够能合作,会合作;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到“异组同质,同组异质”,每位学生一个角色,有形象代言人、联络员、发言人等;明确方法,只有明确方法,才能使学生会合作;明确竞赛规则,只有明确组间的竞赛规则,才能使学生参与合作中的竞争学习。这些内容要上墙到位,使隐性的内容,转化成显性的内容。

二、解答问题记分制,发挥评价机制的原始机能

学生任何一项“劳动”都有成果的回报。对小组的认可或者小组成员的认可,每项劳动都要进行记分制。我校多名教师,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根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有不同的分值,更加具有激励性的是,小组根据平时程度进行编号,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问题进行多加分,这样调动了后进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度。

三、帮助批改加分制,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机能

杜郎口模式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陷,其中把教学内容分成板块,由各小组分工完成。但往往出现,一个小组只关注与完成本小组的内容,对其它小组的内容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在小组成果展示时,许多学生不知其它小组展示的内容,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限制,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课堂实效大打折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对于教案要成为全体学生的学案,在预习的前期,没有分工,教学的全部内容也是全体学生预习自学的内容。到预习的后期,小组在重点突破若干板块。二是在展示课堂上,每小组展示的内容是其他小组评价的内容,指出一处错误,扣除展示小组1分,加到指错误的小组上面,如果别的小组还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根据“学术价值”进行加分,这样以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到了评价的导向机制。

四、解法多种奖分制,发挥评价机制的挖潜机能

优秀的教学思维品质具有批判性、敏捷性与创新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自主、探究、合作”。对问题的探究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激励学生进行开拓性地探究学习呢?对每一个问题我们都要鼓励学生用多种解答,或者鼓励学生发表新颖的观点。

五、量化评比与精神激励并用,升华激励机制中的精神境界。

在合作小组方面,一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更重要的是对小组进行“宣传报道”,让先进小组学生写出先进报告,写先进经验总结,利用班级、年级、学校的黑板报进行宣传报道,利用学校的教师论坛,让学生做经验报告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增加小组的凝聚力,发挥小组的最大功效。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系统控制过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是当代课堂的主旋律,发挥小组合作中有效评价机制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只有科学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和谐有效。

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建立 篇2

基础教育改革至今, 不仅重视总体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深化, 更侧重了提高课堂效率。由80年代兴起的小组合作学习 ( 也有人称为同伴学习教学) 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知识学习效率、社会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传入我国后, 已经与与探究式学习教学、掌握式学习教学成为中国主流教学方式。目前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改革有较大影响的时杜郎口中学 “小组合作”, 但如杜郎口中学成汝喜老师所说 “优生同学忙着完成更多任务, 弱势的同学也在紧紧的跟随”, 他们的小组在互助互进仍需改进。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改革中, 有很多学校并不熟悉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 仅为了 “小组”而强硬地将教学分割成小组任务, 这些处理小组建立存在问题的现象, 主要呈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 小组形式不明确。主要是通常由于课程内容的需要, 当设计小组合作的时候, 老师采用了就近原则仅是是让学生转个身或者前后桌挪动合拼就组成了临时小组。其二, 缺乏真正的组内的相互作用。生硬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由于成员之间没有长期的了解和默契培养, 对于学习任务协调不好, 可能在完成任务时, 组内成员自我意识过强, 甚至产生较大的意见。

2. 相关理论

在马洛斯的层次需求理论里, 人需要被尊重、归属感, 而群体的本质是其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互赖, 由此促使群体成为一个整体, 若群体中任何成员或次群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将会影响其他成员或其他次群体产生改变,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属的环境所决定。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小组的环境, 作为学生小群体, 在个人和小组之间, 学生需要 “解决好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小组, 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和能力存差异, 合理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可以利用组内在的相互心理作用, 完成课堂教学预期目标, 实现学生在已有的能力上向最近发展区发展。约翰逊兄弟对于小组的建立, 总结出5要素: 积极依赖关系、面对面促进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和小组过程。对于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和面对面的相互作用的肤浅理解, 小组过程的不重视正是目前合作教学改革对于小组建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研究问题的提出

因此, 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避免 “为了小组而小组”需要解决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合作小组才算是建立成功的?

菊泉中学于2008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 笔者在该中学见习期间, 看到该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对小组的组建, 采用了类军训的 “集训”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基础, 而且全校范围内班级的管理和上课模式比较创新。由于做法比较独特, 因而笔者意欲研究一下, 希望对小组学习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有课堂观察, 访谈, 调查。

三、菊泉中学小组组建案例分析

广州增城新塘的菊泉中学从08年至今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探究, 虽然学校改革不见得有杜郎口般卓越的成绩, 但经过笔者一个月的观察发现, 该校在小组的建立这一方面, 无论是小组模式的呈现形式, 还是小组文化内涵, 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1. 采访了解

在了解学校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笔者曾与该校的吴培森校长有过以下这样一段对话。

问: 吴校长, 请问您的改革中,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小组怎么想到这样的分组和桌椅排放的呢? 这样子的小组形式是一开始就这样, 还是慢慢摸索而形成的呢?

吴校长: 在开始改革之前,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观察学校的改革需要的条件, 不仅是从学校的自身, 也和老师们去参观校外的改革现状和参加相关改革培训。学生的分组和桌椅排放, 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校外成功的改革案例。

问: 吴校长, 您改革以来, 对于现在这样的小组形式, 课堂上上课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吴校长: 小组合作学习刚刚实施时, 学生觉得很有趣。可是, 当新鲜的事物过了, 学生热情不再, 课堂上知讨论什么,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个月。这时, 我们反思我们为什么还出现这样的状态?后来我们想通了, 是我们的教学设计还没改变, 于是我们经过一个月的探究摸索, 不断尝试改变了这种状态, 学生学会了在课堂上发言, 知道怎么学习。

问: 那您能具体说说在是怎么样解决学生觉得无聊的课堂这一难题吗?

吴校长: 其实, 我们主要是经过差不多一年的讨论、摸索才解决这个问题的。当时是改革初期, 2008年大概9月份左右, 我们想了各种方法, 课堂教学的改进, 学生活动的增加等等, 起初这些改变是有点效果的, 学生又有了点热情, 但是没过多久, 学生又觉得没趣了, 我们只得又进行不断地尝试。差不多到了到了第二年的3月份, 我们才得出比较有效的课堂模式。在这个模式最重要的是把握时间设计模块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2. 观察分析1学生分组

如吴校长所说的, 在借鉴别的学校分组和桌椅摆放的做法的同时, 学校在不断地观察学生上课表现, 才形成自己的小组呈现形式。在学生入学时, 老师会在观察的基础上以4人为单元对学生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 以作为培训的基本单元小组, 除了后期的稍微变动, 这个也将会是今后的课堂小组, 而不是为了仅仅作为教学手段临时小组。以互助合作为基础, 组间开公平竞赛为必要前提, 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课堂座位是4人环形组合, 组内成员将会定期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轮流换座位, 组间位置变化规律亦是如此, 从前往后推动, 一个单元小组桌椅排放如下图:

当需要独立测试时, 1号和2学生则分别往4号和3号学生旁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将桌椅排放成4号和3号学生一样面对讲台, 同时每个学生之间保持一小段距离。该校平均每个班约50人, 而这个操作仅需要15秒以内, 是相当快速的。

2课堂规范和小组要求

根据采访记录, 改革前期之所以会有学生热情不再而造成课堂尴尬的场面, 就是因为组内没有相应的操作标准。探究的过程中, 课堂的活动增加, 教学设计的模块精确设计, 都是为了制定相应的活动准则, 使得学生有具体的上课流程和操作规范。因而, 为学生创造同舟共济的前提是先让他们有在一起了解的机会, 从学生活动中概括出合适的活动规则。

开学初, 学校举行类似入学军训的集训。此集训期间, 担任培训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意识的培训。除了日常站军姿的锻炼外, 集训期间还进行小组活动培训。活动一般是集训小活动和课堂专训。这两种形式提出相应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只是集训小活动更富有趣味性, 课堂专训可侧重小组规范。比如集训活动中, 培训老师会设计竞赛活动, 要求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前提下, 既增进感情又培养合作意识。而当小组成员在回答课堂提问或者进行课堂展示中, 个体成员作答时需要以 “我是**小组的**同学”、“我代表我们小组”做开场回答, 每次作答完毕, 学生都会和其他小组成员互动 “我的回答完毕, 请指教”。

对于小组内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靠分工和相互监督促进进步。组内将会有小组长, 他的责任是总体监督和协助分配责任。组内每个人都有决策权, 对于组内的任务都有各自的责任, 因而会根据班级要求而制定组内的奖惩制度。实质上, 责任分明和奖惩机制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建立互赖、互动、负责的和谐关系。

四、小组组建的意义和建议

1. 小组建立的意义———长久的学习成长伙伴

至今仍以传统的掌握式较为主导教学方式课堂, 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 导致了学生厌倦繁重的课堂, 因此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 才会愿意学习, 才能学得更好。

菊泉中学对于学生进行的开学集训时, 首先谨慎分组可以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督促; 其次培养小组文化为学生提供舒适学习环境。通过合作, 学生可以一方面通过提供帮助, 实现自己影响别人的愿望; 另一方面, 凭籍接受指导, 满足别人影响自己的需求, 这种归属感和影响力的统一, 保证了合作学习在学业成功和心理沟通上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2. 相应的改革建议

因此, 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小组的建立, 有以下几点建议:

1小组形式的成立

进行小组教学,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小组的成立。临时或者随意形成的学习小组仅是为了体现形式, 而真正的成功小组教学需要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下, 既要充分考虑班级总体分组数量和班级空间的合理性,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充分考虑。例如分组前, 老师除了在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上先私下根据名单分组, 进行成员初步安排, 还要根据实际的小组合作情况, 组员相处情况进行合理调动。具体的小组人数可在4到6人间, 太多或者太少了都会造成效率降低的情况。

2组内小组文化的培养

小组组建成立后, 就是要促进组内成员的相互了解了。组建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完成的事。可以从两个时间段进行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友爱: 课堂和课外。

课堂上需制定课堂小组规范, 并且培养学生合作过程中应当遵守规则的意识。比如课堂回答问题要求, 参与小组活动纪律, 与以往课堂中不一样的课堂守则等。这些小组规范守则都是合作学习顺利高效进行的保证。而课外则要促进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小组合作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默契,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培养成员之间的小组合作精神。例如布置较为轻松而又能增进学生感情的课外作业, 可以是合作调查或者手工活动等, 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需要不断地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方式由于其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社会技能有着较好的效果, 逐渐被教育工作者认可。但在实际课堂中, 由于对合作学习小组没有充分的理解, 课堂上很多老师仅仅是将合作学习小组作为一个教学手段, 使得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化。怎么样进行有效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小组学习改革的首要难题。本文采取访谈、蹲点观察的研究方式, 了解到广州市增城区菊泉中学所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采用“集训”的类军训方式, 配合课堂小组培训, 规范学生小组内在要求, 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小组改革中小组建立的做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形式,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2002, (01) :32-35.

[2]余文森.深度解读杜郎口[J].基础教育课程, 2010 (10) :26-31.

[3][美]约翰逊 (Johnson, D.W.) 等著.刘春红, 孙海法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和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8, 65.

[4]马兰.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1993, (02) :6-9.

如何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篇3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多年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小组合作学习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关键词:小组合作;评价;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73-01

一、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多年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小组合作学习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共同提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有些学校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但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常常出许多问题,如:表面化和形式化倾向比较突出,学生“看上去很热闹,实际参与度小”。课堂上多数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人们所期待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1、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无秩序,有时甚至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2、小组内成员以自我为中心,在合作学习时拉帮结派,勾心斗角,合作意识不强;3、因合作探究的目标不明确,讨论时犹豫不决。或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竭力表演,或是害怕在同伴面前出丑而一言不发,无所事事;4、缺少必要的评价机制,每个小组成员在讨论和探究中的表现没有得到及时地表扬和评定,不能调动其合作探究的积极性;5、学习好的学生经常处于主要地位,参与积极性高,不善于表达或学习差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而被忽略。学优生潜能往往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则参与的主动性欠缺,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从一定意义说,他们的学习权利被剥夺了。

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这些偏差,主要原因是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不够深入。做为教师来说,缺乏组织合作学习的技能,对学生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更重要的是缺乏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有监督和调控作用,是对优秀学习品质的强化。通过评价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激发作用。本文将从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两方面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希望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确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内容

从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评价对象来看,有对学生群体的评价,还有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其中,个体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来看,合作学习的操作流程是:引入揭题——合作探究——总结汇报。在以上三个流程中,我们可根据合作的内容及要求,确定评价的内容。如:引入揭题环节中,对学生合作探究的态度和情感、对问题表示的兴趣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用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中,对合作小组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是否能根据共同的探究目标分工合作;2、是否使小组成员充分发表对问题的想法;3、小组内组员是否相互帮助,实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4、是否及时评价小组中同学的表现。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表现不好给予帮助、提示,并通过反思使每个成员了解自己的不足,促进各自的发展。

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贯穿小组活动始终,我们主要设计如下内容:

(1)对小组研究的问题的兴趣大小,在没有兴趣时也能认真地学习;(2)能根据自已的水平选择目标,并完成目标,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标层次;(3)能主动参与对问题的讨论,并有自己的见解;(4)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对问题的认识;(5)敢于提出问题,争取小组帮助,能对不同的意见提出自已的看法;(6)能理解和宽容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发言,尊重小组每位成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热情帮助。(7)能与人为善,正确地评价小组同学的优点和不足。

三、把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原则

合作学习的评价也应体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有利于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角度,评价方法多样化。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我们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共同构建评价的思想。教师和所有合作学习成员共同确定评价具体内容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相互约束和自我约束,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习惯。

2、全面参与的观点,要形成全面参与的意识和气氛,主张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有机会表达自己意见。要求评价者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人格与隐私,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3、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从单一的学习结果去评价。除对知识和能力的追求外,更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一般能力的追求。

4、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

四、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对学生群体(即合作小组)的评价注意发扬民主,引起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评价的方法应是多样的,如表扬激励法,评出的星级小组,优秀小组长等通过对比和竞争,找出本组在合作学习上的不足,完善合作,形成合力。

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落实在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就是发展。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更注重个性的发展。评价要反映学生的发展趋势,通过某些结果或某些表现来评价发展趋势,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明确努力方向知道以后该怎样做。还应注重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我完善的反思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评价内容,确定评价的具体项目,进行行为次数的量化分析。

五、其他注意事项

1、评价内容可根据合作学习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不断改进、充实,确定不同时期的评价重点,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

2、评价应得到组内多数同学的认可,目的在于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沟通和情感交流。

3、教师要参与小组评价活动,对自评、互评活动给予指导帮助,对评价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鼓励学生发扬成绩,在薄弱项目上努力追赶。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篇4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5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为他人交流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我在平时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合理分组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我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3—4人,并给每人编上合适的号码。(注:每组组长为1号,记录员为2号,依次类推)这样做能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我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2、明确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须达到以下几点:一是学会中心发言,能清楚表达本组的观点;二是学会积极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三是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

3、合理评价

平时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我一般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

如何高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6

峡河小学 任晓雅

4月17日,我在西坪小学参加了由镇中心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聆听了城区一小田青梅校长等几位老师的报告,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小组合作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三疑三探”实施过程中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是,我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在教学过程中,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自探提示后,学生先自己学习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思考,我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认为以后的教学中关于小组合作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4.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讨论。

另外,针对“三疑三探”模式课堂教学实际,依据语文知识生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巧妙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恰当时段,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的不同阶段都有所参与,从而体会参与乐趣,分享成功。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水平,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果,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

建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策略浅议 篇7

一、小组建立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 要使建立的班级小组能更有效地发挥合作效益, 除了评价这一重要工具外, 在起初建立学习小组时, 应重视班主任牵头, 会同各科任教师共同研究讨论建立班级学习小组这一原则, 只有这样建立的小组才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也会使小组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宜每位教师在班级内独自建立各自的学习小组, 否则, 纷乱的分组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或者使教师之间因意见不统一而出现学生座次、小组成员分工等方面的分歧, 既给课堂教学带来不便, 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存在的形式

从目前班级小组建设存在的形式来看, 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所谓有形, 就是将桌凳按一定的形式拼在一起, 形成较为固定的摆放形式, 上课后学生以事先确定的位置就座, 小组形成一目了然;所谓无形, 就是对桌凳没有进行特殊摆放, 上课时学生以传统的、“插秧式”的方式面对讲台就座, 而在教学中需要小组进行解决问题时, 成员再去寻找自己的小组。在笔者认为, 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应以“有形”为宜, 建立学习小组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成效, 并且“有形”的小组形式更便于学生交流, 或是语言的、或是眼神的, 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能提高交流的时效, 而且能提升交流的质量。另外, 也避免了在“无形”状态下进行小组交流时出现的桌凳碰撞、学生吵闹等不良现象。

三、成员的座位编定

有好多老师会说, “有形”的小组座位编定, 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 有这种看法的教师其深层的问题还在于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或在吃不透教学内容的情况下, 离不开教材、离不开教案 (导案) , 或不放弃自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授, 更离不开讲台, 因而导致部分学生在持续的某一坐姿下出现不适的现象。并有部分教师在“无形”小组状态下组织小组学习时, 让前一桌的学生转向后一桌, 原本只有一人或两人所拥有的桌面突然变为两人或四人去占用, 这时, 学生面对面太近又不能书写。还有个别教师在“有形”小组状态下组织小组学习时, 部分学生面对讲台而又有部分学生背对讲台就应 (如, 以4人为一学习小组时, 2人面对讲台, 2人背对讲台) , 这都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 就目前来看, 小组成员的坐向以“U”形为宜, 即当讲台在教室北墙时, 学生可背对教室东、南、西而坐, 当讲台在教室东墙时, 学生可背对教室南、西、北而坐, 依次安排为宜, 并且学生的座位要定时轮换, 不能一坐到底。同时, 要根据班级学生数的多少, 对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方位、坐法都要精心策划, 做到既合情, 又合理, 同时不失科学性。

四、小组人数的确定

一般来说, 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这样, 在利用小组学习时,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小组每个成员, 并让小组成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观点。但在目前, 由于地域差异、城乡差异以及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致使农村学生集中涌向城市或教育资源较好的学校, 也导致七八十人的大班额频频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 在班级内利用小组学习就显得比较困难, 因此, 解决大班额便是首要任务。当然, 在班级内建立8~10人的大组未尝不可, 但小组成员最好不要超过8人, 因为只有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 才能正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及优势。

五、成员的优化搭配

小组成员的搭配, 要讲求科学性。在编定座位前, 首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业成绩、行为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等因素做认真的了解, 其次, 要在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的前提下, 进行男女搭配、性格搭配、学习行为搭配、学科能力搭配、学业成绩搭配等, 以凸显积极进取、团结向上、合作高效的特点, 从而形成最优化合作学习小组。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深入, 建立班级学习小组已逐渐成为许多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模式, 而这种模式的建立和运用, 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交流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 这种形式的存在也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照顾个体差异, 实行分层次教学, 突破传统课堂中以“灌输式”为主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 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 注重班级内学习小组的组建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习小组功效的首要条件。

摘要:目前, 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而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完善则是落实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要使小组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要对小组建立的前提、小组的存在形式、小组成员的人数、座位编定以及小组内成员的优化搭配等做出科学合理的策划安排, 只有这样, 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交流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 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达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浅谈普通高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篇8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的基本形式,也是新课改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更是顺利推行“导学练案”的关键。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高效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构建策略。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使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五件事:

1.培育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教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证明,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至关重要。美国学者认为,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2.分配一个合理的座位。座位一般采用“三三制”,就是一排三人,都面向黑板。普通高中学生,他们相对初中生和小学生而言发言不是那么积极,前期还不会很自觉。要是把桌子拼凑在一起,六个人围着一起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不会有好的效果。同时,高中学生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十点,一直在学校,很多时候要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问题,“三三制”效果更好。为了方便讨论,小组长和学科长最好坐在中间。

3.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学生还是很有潜力和想象力的。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4.编制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代码相同学生的任务相同,把这一类学生也可以命名,如,优等生叫阳光组,学困生叫寻惑组,进步大的叫希望组。在学案或作业本上,不仅写上姓名,还要把编号写上。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又便于教师抽查,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解读 篇9

伦学冬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摆图形之前我提出: “先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几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再如,二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第16题,要求根据游乐项目价格表分别给小东、小平和小芳设计游乐计划,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再指名读要求,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我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三位小朋友搞出游乐设计,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

二、及时指导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 “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在用小棒摆图形时,我把给每个人的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发现有的小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在活动时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但是也有几个组表现得很好,任务完成得很快,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满汝静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采取以下措施:要精心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音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可以看出,“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和学习情况以及课上的表现每4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天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王成海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采取以下措施:要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金苹果、小旗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王加明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采取以下措施:

1、精心组建互动小组。

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给以学生自己组合小组的权利,以利于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互动的兴趣,此外,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经过一段时间后,组内成员角色要互换,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重新调配小组成员。

2、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灵活。

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可以让小组成员根据本单元内容自编、自演短剧,或编简短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把小组交流的内容作为预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词汇句式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互动时就可以避免盲目从众或无言以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王杰平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采取以下措施:

1、要注意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合作者,应合理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

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及时多样地对学生或小组的活动予以认可或奖励。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个人评价与他人、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合理公正的评价是学习互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教师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明确的规则和操作流程,既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又要各小组展开友好竞争。教师应对小组成员互动过程和结果适当加于评价激励,对基础欠佳者予以激励的积极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互动中都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李洪祥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采取以下措施:

1、创设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教室内的桌凳按小组讨论式进行摆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于学生随时展示,在教室的墙上醒目的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创新实践。”通过营造这样的浓厚氛围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

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一般由4——5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搭配,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防止出现“搭便车”的状况,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郑 路 镇 褚 集 小 学

读书的好处

(五至七周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如何使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 篇10

如何使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

 

作者/滑英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常见的学习方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技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有些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优势并没有真正得到发挥,合作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是低效、无效的。针对这些现象,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竞争合作;有效评价策略;高效

版的新目标英语教材,其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爱好、职业、家庭等话题,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内容渗透到活动中,摆脱枯燥的重复训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有效的手段,它以小组为基本组成部分,互相帮助,相互指导,实现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它的重要性在现代教学和学习中不言而喻。

一、开展英语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语言学习离不开主动交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动交流,对于口语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合作学习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前瞻性。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适应,从一个小组中逐渐过渡到大集体中,有利于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必须在学生时代就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技巧。只有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真正适应在小组中学习,对于英语成绩的提高才有帮助。

2.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交流当中。每个学生为自己小组的荣誉会共同努力,不仅每一个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够通过相互帮助和彼此指导促进学习进步。也正是由于小组合作的出现,学生还可以相互指出不足,改正缺点,丰富和完善每一个学生。

3.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从比较强硬的灌输方式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了解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实现互补。

4.加强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老师通过分组合作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更加适合个人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发现自己不足,进而向老师请教,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对学生更加了解,方便实施下一步的英语教学。

二、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分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合作学习、相互借鉴和指导,共同提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组员之间的信任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2.分组和合理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分组的过程,老师要进行合理分组,尽量做到每组之间相对公平,成绩好坏的均匀,避免出现成绩好的一组,成绩差的一组,()不仅违反了分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反而出现成绩差的学生和成绩更差的结果,必须要合理分组。

3.合理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老师必须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将合作小组整体和个人结合评估,让学生认识团队和个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实现对团队协作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到合理公正地评估,对表现好的多加赞扬,对表现不好的多加鼓励,减少批评。

4.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策略。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做到客观公正,把个人的竞争转变成小组团体的竞争,把该小组的总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对整个小组的成员整体认可,真正达到“小组内部成员合作,组与组之间竞争”的目标,从而使评价的重心从鼓励个人孤身竞争达标转向大家齐心协力,合作达标。除此之外,组内成员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小组之间也可自评和互评,教师也有必要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与学生合作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小组之内学会接受他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英语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观念,结合小组实际,寻求适合于学生的分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英语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杨书平。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3)。

[2]陈红霞。初中英语合作性学习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9)。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11

一、分组前目标任务要明确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有奋斗目标,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分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学生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例如:我们学校的教研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前是这样明确目标任务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谈水浒、讲碰壁、救车夫、怜女佣四个小故事,想想你准备研究哪部分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安排,既落实了学生的“三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互相提问,争相讨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然而,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分组合作学习前,既不给任务,又不给方法,学生分组后坐在那儿,老虎吃天,无处下手,如果这样的局面不及时扭转,我们的改革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分组后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将失去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都应该有分工,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与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零星的、肤浅的。

四、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引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方面狠下工夫,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因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时要么出现困难,要么只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当我们学习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是何等的严重时,开始生疑——那么人类能不能到太空中生活,或是到月球,或是火星上生活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小组进行讨论,当汇报时有的说“我们不能到太空中生活,因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个距离太远了,人类没有办法到达。”有的说“月球上没有水,也没有植物,那我们去了吃什么?”有的说“火星上全是石头,我们住哪呢?”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和问题有关,但没有说到问题的关键之外,这时,我因势引导学生:“我们知道人类的生活必须得有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要有空气、水,适当的温度。”“那么,我们看月球,火星上能不能满足人类的这些要求呢?”老师出示关于月球,火星上的自然情况,同学们自然得出结论,人类不可能到月球,火星上生活。老师继续引导,这说明适合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那我们应怎么做呢?这样就自然引入对地球的保护问题上了。

(作者单位 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第二小学)

上一篇:学生喝酒检讨书自我反省下一篇:保护犹太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