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网开展QC小组活动的原因

2024-09-10

核心网开展QC小组活动的原因(精选10篇)

核心网开展QC小组活动的原因 篇1

核心网开展QC小组活动的原因

QC小组活动在xx分公司交换数据班开展已有8年的历史。目前己成为交换数据班质量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交换数据班相继开展了“提高核心网局数据准确率”、“降低高校区域WLAN投诉占比”、“研究核心网快速容灾的新方法”等课题。为了使QC小组活动在交换数据班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落地生根,使QC小组成果见到实效,就关于为何要在核心网领域开展QC小组活动,谈几个观点:

一、核心网发展趋势要求必须开展QC小组活动

众所周知,中国移动通信发展迅猛。从数字通信到模拟通信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从2G通信到3G用了十几年。3G时代的到来,标准着核心网发展达到一个快速的历史时期。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就如何解决3G网络质量,如何提升用户的上网速率,如何做好2G用户到3G网络的迁移,如何做好IMS快速部署,都面临着的巨大压力。要保证移动用户数不断增长,运营成本更高效实际,就必须不断提高的网络质量和服务质量。交换数据班作为网络提升的核心班组,理所当然,要为整个网络的质量出谋划策。QC小组是实现班组成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有效形式。作为中国移动的最基层的一集体,开展QC活动势在必行,开展QC活动作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来抓。

二、开展QC活动是提升班组文化的具体行动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即要

以“正身之德”而“厚民之生”,做兼济天下、善尽责任、不断进步的优秀企业公民。“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既体现了中国移动独有的特质,又阐释了中国移动历来的信仰。“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打造以“正身之德”承担责任的团队,就是要求我们成为以“厚民之生”兼济天下、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公民,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气质,锻造勇于挑战自我,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开展QC小组活动遵循其内部特有的高度民主性和广泛群众性原则,基层班组文化建设要做到就是与集团公司文化保持高度统一,全面创新,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实现全员参加企业的质量管理,以服务质量赶超企业文化,将个人、团队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整体价值导向融为一体,用持续改进的QC成果诠释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三、核心网设备更新换代迅速,必须提升学习能力

以XX移动为例,核心网设备厂家众多,而且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交换数据班必须以QC小组活动为契机,依托QC活动的开展,提升班组成员的学习能力,提高维护员的维护技能。QC小组活动采取PDCA模式,就要求班组成员不断从日常维护中发现问题,从实际工作出发,解决日常维护中的问题,培养不断思考学习的能力。把不断学习提升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以近期开展的QC小组活动为例,2010年是安徽移动大规模建设WLAN的关键一年,维护员面临着WLAN热点连续开通的困难,又面临现网用户投诉数量不断增加的压力,经过班组成员讨论,实时提出就如何降低WLAN用户的投诉占比的课题。及时发现

影响用户投诉的要因,对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严要求,对后期网络优化采取了针对性措施,迅速降低WLAN投诉数量。经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家的日常维护技能,班组成员在安徽省技能竞赛中捷报连连,现班组成员拥有集团技术专家2名,省技术专家3名。

四、QC小组活动可以提升班组成员创新性思维

QC小组存在的意义是在于:解决问题、打破现状。要做到这两点都需要“打破”常规,需要班组成员的创新性思维打破现状。在QC小组活动中许多时候都会需要创新的思维或方法,这些“思维”、“方法”都是通过“创新”创造出来。所以说没有QC小组活动,就会缺少很多创新性思维。以前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需要解决时,大多是依赖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改善。但是改善的成效有限,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些常用的手段,经常遇到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彻底的问题,有些问题还会反复的出现。成立QC活动小组后,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启发,想出了很多之前没想到的方法,尝试了许多之前没有用过的方案,集体出谋划策,靠大家的智慧,取得了很好的改善效果。

核心网开展QC小组活动的原因 篇2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下, 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如何更快速、更便捷地提供高品质、高标准、特色化、优质性的产品和服务, 成为每一个企业都必须着力思考并深化践行的首要目标和任务。这也意味着, 企业的运作、经营、战略都将围绕质量来展开, 并需为质量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QC小组活动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成为全面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小组活动, 解决技术和质量问题, 降低消耗, 提高效益, 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QC小组活动已越来越被广大职工理解和接受, 职工开展QC小组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并取得了很多好的成果, 其中一些成果已得到推广和应用, 并在生产、生活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 QC小组对解决既定问题和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方面,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当前QC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观察近年来QC小组活动在各企业的实施效果, 发现QC小组的运行效果不甚理想, 存在一些普遍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 QC小组活动具有较强的形式主义色彩,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成果, 轻活动的现象。

一是体现在选题上, 选题轻率马虎, 没有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讨论, 没有真正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 常常选择容易使问题得到解决的选题, 存在着为做活动而做活动。二是体现在活动程序上, 活动计划是PDCA的程序, 活动实际执行却不完全按照PDCA程序, 对形式的重视超过对实际工作的重视, 使得活动实际效果不大。三是体现在活动评价上, 在评价QC小组时, 往往只注重评价活动成果, 而不注重对活动本身的评价。QC小组对成果报告的重视远远高于活动本身, QC小组不是比活动, 而是比写作水平和答辩水平, 假大空现象严重影响了QC小组活动的声誉, 并且造成假小组现象的出现。

2. 以经济效益论英雄, 把QC活动搞成了效益创造, 把活动成果搞成了效益评比。

经济效益只是QC小组活动的部分成果, 或者说是一方面成果, 还有类似于社会效应, 无形价值等。对于服务类、管理类问题的研究, 成果更多体现在服务水平、管理水平上, 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或直接经济效益较小。而在进行成果评价时, 又往往以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多少为依据, 服务型、管理型、现场型QC成果往往被忽视。对于以服务和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企业, 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也间接影响到此类企业开展QC活动的热情。

3. 职工参加QC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QC小组成员构成上有单一化趋势。

就QC小组本质而言, 是群众性创新活动, 是激发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活动的热情, 给职工提供开动脑筋, 勤于思考问题, 勇于追求探索和勇于展示才能的机会, 增强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并通过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才能, 达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有深度有广度地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实践中, QC小组成员构成却往往没有一线职工, 越来越远离生产和服务一线, 而成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项活动, 或落在某几个成员身上, 使QC活动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基础。

三、QC小组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

1. 强化组织领导, 鼓励全员参与。

QC小组活动能否广泛、深入、有效的开展, 首先, 企业领导层的重视、支持、引导是关键, 要真正将QC小组活动作为企业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升水平的重要手段, 站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度来认识QC小组活动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其次, 建立QC小组活动配套的管理制度, 包括管理办法、成果评价办法、成果推广措施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等, 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第三, 鼓励全员参与, 依靠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 让职工了解QC小组活动的重要意义, 让职工关心、支持并积极参加活动。第四, 深入挖掘和重点培养核心骨干人才, 通过核心骨干人才的带头和引导作用, 推进活动开展。第五, 加大活动投入力度, 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场地等, 为QC小组活动开展提供物质保证。

2. 坚持锐意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长久生存的不竭源泉,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因此, 开展QC小组活动要牢牢把握创新能力这个主线, 坚持真正围绕企业经营战略和方针目标来选择课题、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 坚持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 坚持用创新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宽广的视野和预见性的眼光,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 多谋创新之策、多出创新之举、多做创新之事。一是在企业层面高度重视“创新型文化建设”, 鼓励职工大胆创造新方法、采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 倡导勇于创新、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 形成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二是在QC小组活动层面遵循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引导, 拓展创新思维、发散思维, 在活动的深度、广度、高度上下大力气, 深入挖掘, 多做文章。

3. 严格过程控制。

QC小组活动围绕选择的课题, 严格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方法和既定的活动程序。强化QC小组活动的过程管理, 使QC小组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中, 增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从而提高成果的质量。一是要有健全的机构, 设立专人负责QC小组活动, 主要负责对QC小组活动的注册把关、方法指导、监督检查等。特别是在每年注册登记QC小组时, 要从实用性、先进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确保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二是小组活动必须符合程序要求, 现状调查深入实际, 目标设定依据充分, 原因分析深入透彻, 要因确认客观有效, 对策制订切实可行。只有程序上符合, 才能前后呼应, 科学合理。要正确合理地使用统计工具和方法, 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使QC小组严格按PDCA循环程序进行活动, 避免“重结果, 轻过程”的现象发生。

4. 强化活动成果的推广应用。

QC小组活动的目的在于应用, 活动的成果也完全在于应用。一方面, 企业要加强巩固措施的制订, 巩固措施要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要认真做好措施的标准化工作, 具体列明每条措施纳入哪个企业标准, 哪个操作规程, 是否已经列入标准制修订计划, 或是已经完成标准修订, 明确措施是否已在现场应用。另一方面, 做好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企业要对活动成果进行定身评估, 对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无形价值进行全面的挖掘。根据成果效益, 选定推广应用范围, 使得活动成果在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广泛的效益。最后, 采取有效方法和激励手段, 对活动成果推广好的小组及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激励和奖励, 以更有效地强化活动成果的推广应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QC小组活动作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技术创新、质量改进与提升的有效手段, 将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将会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更大的推动力。只要企业真正认识到QC小组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必定会使QC小组得以更加有效的开展, 取得更加硕实的成果。

摘要:推进QC小组活动, 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当前QC小组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企业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企业,QC小组活动,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俊玲.Q C小组运行的有效方法.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7 (9)

[2]蔡星, 迟杰, 杨明杰.再谈建立QC小组活动评价及成果评价的新机制.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7 (2)

[3]赵艳霞, 刘海玉.浅谈QC小组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9 (10)

核心网开展QC小组活动的原因 篇3

关键词:领导重视、实质性、加强教育、广泛性、知识培训、实效性

许多企业,在变幻的市场竞争中久盛不衰,靠的就是产品质量和产品的不断创新。日本人曾提出了“质量关系国际、企业的生死存亡”等口号。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我们可以将质量意识、“追求最佳”意识、不断创新发展的意思固化到员工的头脑中,产品(也包含网络、服务、支撑)的质量提升了,生产管理的效率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必将带来更大的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故开展营养丰富的QC活动,可以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

一、领导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使QC小组活动具有实质性

由于QC小组是由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所组成的,人和人的思维是有所不同的这就决定了QC小组课题的多样性,涉及多个方面内容:有设计问题、有原材料问题、有工艺质量问题、有管理的协调与配合问题等等。一个QC小组每年可能提出上百条质量改进意见。这些意见中有很多是很有价值的,也有一些可能是次要问题,有些甚至根本不可行。但对于每位员工提出的问题,即便那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他是一个很小的职员,我们都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切不可因为他的职位而忽略了他的观点,这样长此以往的不了了之的话,很容易造成人的挫败感,每个人

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各自为战”,不要说产品质量上不去,企业也会因此而失去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是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办好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热情支持,积极引导,并把它作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来抓。为使QC小组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把QC小组活动作为质量体系的一个要素,并对QC小组的建立、注册登记、活动、管理、培训、成果发表、评选和奖励等工作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使QC小组活动更具广泛性

质量意识教育能够使职工真正懂得“质量第一”的含义,真正认识到一个单位要求得生存与发展,质量具有极端重要意义,有助于职工牢固树立“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就是生命线”的质量观,真正调动职工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才能增强职工的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质量始终处于螺旋上升过程。

全体职工质量意识的提高而形成的质量观,必将形成单位的质量精神,在最大范围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自主地参与QC小组活动。吸引广大职工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一线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使QC小组活动更加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而且能够致力于自觉自主地解决身边存在的问题,为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排忧解难,使职工真正把单位看成是自己的家,把单位的命运与职工个人前途相统一,与单位共进退。扎实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使QC小组活动之融入到现场管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流程之中,让QC小组活动成为每一项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使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分析、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三、加强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培训,使QC小组活动更具实效性

QC小组活动要扎实有效地开展,不掌握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不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活动起来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一些QC小组在活动中往往存在一些诸如活动记录不全、不按科学程序办事、流于形式,甚至于出现偏离实际的虚假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些QC小组成员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欠缺。有的原来学过全面质量管理的技法工具,由于没有经常运用,慢慢的淡忘,有的甚至连简单的“两图一表”都运用不当,有的根本没按工作程序进行活动,造成了活动数据不全,活动断档。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只有掌握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活动,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要结合职工岗位进行的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有利于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熟练掌握本岗位的生产技术、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等,只有熟悉本岗位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并应用专业知识和质量管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QC小组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在年初的工作计划中,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定期举办质量管理培训班、实测实量人员培训班,结合本岗位的工作进行系统的岗位技能培训和技术比武,以促进提高广大职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和技术业务水平。随着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他们既能在施工现场管理上运用质量管理知识,同时,还能从工作中找出规律,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QC小组不同于行政班组,小组成员不分职务高低,在活动过程中没有批评与责备,只有改进与提高,大家对于各自心中的想法可以放心大胆地各抒己见,动员和鼓励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 让广大职工在和谐、友好、进取的氛围里面学习和工作, 使他们认识到QC小组活动是锻炼自己、展现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进取心。

四、建立健全奖励机制,使QC小组活动更具积极性

由于QC小组活动基本上都是利用员工的业余时间完成的无偿劳动,目前尚没有特定的活动经费去进行直接奖励。只有那些成绩突出、确实收到实效的小组活动才会获得奖励,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追求荣誉的本能,这样导致一些员工由于一次的失败而失去信心,因此,对于在QC小组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员工,应给与适当合理的奖励,使广大员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参加小组活动的实惠,促进QC小组活动有效开展。为了进一步调动职工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必须注重奖励机制的运用,这是保证QC小组活动的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应注意三个结合:

一是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小组成果发表后,根据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把取得优秀 QC小组成果的主要成员,作为评比先进、升资、职称晋升的条件,以此来鼓励和调动全员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实行等级奖励时,应考虑QC小组成果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实际价值,实施重奖。二是成果奖和活动奖相结合。在进行成果奖励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活动的奖励。依据日常的监督检查和评比,对坚持 活动比较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促使QC小组活动向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三是活动奖与推进者奖励相结合。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专职人员的指导、QC小组骨干的努力,他们在QC小组活动的全过程中发挥着积极推进和及时指导的作用。因此在成果奖励的同时,还应考虑设立优秀工 作者奖,这也是调动全员参与QC小组活动积极性、推动QC小组活动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QC活动的开展,可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和落地的效果。通过活动的开展,很容易形成“充满欢乐”、“尊重人性”和“挑战精神”的班组文化氛围。小组成员通过参加活动、公开竞赛或内部交流等,使工作任务转变成一种提升的过程,从而培养员工真诚的劳动态度和自主工作的动力,将QC小组活动转变成一种理解公司使命、作用和目标的途径。

QC活动的开展,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在中国通信企协开展的行业评选表彰活动中,各通信集团公司共有309个成果获得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这些小组活动的课题涉及到电信网络优化,计费管理,客服中心,运行维护,新业务开发,以及提高窗口服务用户满意度和集团客户服务等通信企业基层的实际问题。在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环保之星QC小组对锅炉改造,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一台锅炉一年节煤7410吨,节约资金300余万元。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QC小组经过攻关活动,终于解决了轿车生产线影响整车交付合格率这一长期困扰的技术难题。因此,可以说,通过开展小组活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核心网开展QC小组活动的原因 篇4

摘要:本文结合QC小组活动在××煤矿的开展情况分析了QC小组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求促进QC小组活动在煤炭企业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QC小组 活动 问题 改进

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1978年在我国全面推行以来,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推广和实施。

××煤矿于2008年初引入QC小组活动,成立了专门机构统一管理,以基层区队为单位注册成立了13个QC小组,成员以工程技术人员、新分配大学生和生产技术骨干为主。为加强管理,出台了《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对小组和课题的注册、活动开展、资料整理、发布、成果评审、奖惩等一系列方面进行了规范。QC小组活动引入之初,各QC小组成员的活动积极性较高,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随着QC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也越来越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

1.小组成员开展活动意识不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虽然上至公司下至矿领导都越来越重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奖励形式也呈多样化,奖励额度较QC小组活动引入之初提高了两倍,但QC小组活动的参与人数却呈明显下降趋势,活动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开展活动也多是敷衍应付。其次活动课题的质量不高,往往在要求申报QC活动课题时,许多小组以没有合适的课题而放弃申报,其实并非没有合适的课题,而是一部分QC小组组长和成员在解决问题时其意识里就缺乏开展QC小组活动的想法,结果是许多好的课题因为没有及时注册申报和开展活动而被荒废。

2.多数员工缺乏质量管理培训、信息面窄,导致活动开展呈现狭隘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工具、新方法层出不穷,而企业对员工质量管理活动方面的知识缺乏系统的培训,再加上企业发展较快,人员调动频繁,经常出现基层区队QC小组活动骨干一旦调离,该区队QC小组活动就难以开展的局面。同时由于许多QC小组成员尤其是骨干对QC小组活动程序和知识的更新没有及时学习和掌握,导致活动开展过程中思路受限,在活动开展和材料组织上重复出现程序、工具运用不正确的问题和活动内容不深、不实、不细、不新等现象,成果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3.缺乏创新意识,成果倒装,重形式轻内容。近年来,大多数国有煤矿企业的设备都较为先进,不可否认,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高增加了QC小组选题和活动的难度。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因为仍有不少煤矿企业在同等设备和技术的条件下所开展的一些好的QC成果就是例证,主要问题还是由于小组成员对待新事物时思维的局限性所至,看问题的观点总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或做法,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便无法适应。其次,一些小组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文本形式和发布表演上,不仅内容空洞,程序也混乱;有的QC小组根本没开展活动,而是把平时开展的小改小革或技术革新活动套用QC成果的程序编制出一个成果。可想而知,这些成果即便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实现了预期目标,但从QC活动宗旨而言,却是经不起论证和推敲的,也没有什么意义。

4.活动严谨性不够,成员活动不当,成果生命力不强。QC小组活动应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和高度的民主性,成员最好是一线员工。而有些成果,组长多数是区队领导担任,组员也不少,实际活动时,却不是按照组内分工实施,领导也只是挂个名而已,出成果材料时也只是一人执笔,到最后验证活动成果时,领导和部分小组成员对整个活动的程序都不太了解,缺少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的活动特点。其次在成果取得后,制定的巩固措施落实不充分、不到位,也没有按照QC小组活动PDCA循环循序改进的要求坚持和提升,从而导致QC小组活动影响小,周期短、凝聚力不强,高质量成果少的现象发生。

上述问题是本人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的几点问题,这些问题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下面将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能达到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的目的。

1.强化宣传,营造活动氛围,提高QC小组活动的广泛性。宣传、质量管理部门应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宣传开展QC小组活动的目的、意义、程序和方法,加大优秀、共性QC成果的推广力度,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让员工及时了解行业和企业的方针政策、经营重点、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以便提高小组活动选题的针对性和含金量。其次注重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开展关于QC小组活动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各级员工包括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服务一线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使QC小组活动更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

2.加强教育和交流,激发员工创新意识。QC小组虽然是自主性、群众性较强的非正式组织,但其活动也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教育培训是QC小组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人员变动性大,因此就更需要从活动开展上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为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或组织QC小组与企业外的优秀QC小组进行交流和学习,以拓展小组成员的视野。同时注重知识更新,加强对QC小组骨干的培养和对质量管理新方法的培训,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QC小组活动还需要在不断地科学探索中寻求创新,对从事质量管理活动的各级管理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积极引导QC小组在思想观念、发展途径、活动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在努力学习和熟练掌握本岗位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发现实践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症结,通过应用专业知识和质量管理方法有效开展活动。

QC小组活动的活动体会 篇5

作者:岳永刚

通过近几年来参加QC小组活动,从一个不知道QC是什么的新手,变成一个听从领导安排实施任务的实习生,再变成一个能运用QC工具分析问题的技术员,到现在变成通过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计划的工程师。学到了很多,能力也提高了很多,但要说写论文,还是有点难以下笔,下面我就我感触最深的方面写几点。

一、QC小组与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个人认为QC小组活动可以算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具体的延伸。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一般注重大的方向,如质量体系的健全、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等。而QC小组活动就采用“小、实、活、新”的特点抓住生产现场的要点工序、新工艺、难点,从班组到管理人员体现生产现场的质量体系,保证分部分项的质量。

一个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如何,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就要求企业必须向顾客长期、稳定地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实施质量改进,才可能实现这一基本的要求。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施工、服务等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QC小组活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采取的旨在提高过程的效率和效益的各种措施,以纠正偶发性事故和改进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

二、如何调动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尽管出现了如计算机这样的高新科技设备设施,但它毕竟是工具,而人始终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管理上普遍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提高人的积极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QC小组活动,就是从尊重人性的观点出发。QC小组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体细胞,人员自动自发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与组员一起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因而改进工作及周围环境,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到自身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与满足,有了这样的感受,人就会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激发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身的潜在智力与能力将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三、常用统计工具和方法在QC小组活动中应用

据我观察众多QC小组活动过程都遵循PDCA的活动程序,逻辑性较强,程序上错误比较少,工具应用基本正确,但是多为“两图一表”,而“关联图、直方图、控制图、矢线图、PDPA法”等“新QC七种”工具的应用比较少,个人认为应该加强职工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在工具使用上选择恰当的、更有说服力的工具为自己的QC小组成果增加亮点。但也不是说所有的QC活动都运用较多的工具来分析问题,假如选的课题较小,分析原因较少,个人建议还是“两图一表”,毕竟解决问题才是QC小组活动的实际所在。

四、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

成立QC小组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小组成员自觉参与质量管理,自愿结合在一起,自主的开展活动,在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间相互平等,高度发扬民主,各抒己见,通过“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互相启发,集思广益;而不是靠行政命令,小组成员就不会有“被迫”的感觉,让成员有兴趣去完成该项工作,从而在其以后开展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创造条件自主的开展活动。在小组活动中,产生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长时间的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塑造良好的团队关系,提升团队的整体凝聚力和作战能力。

五、QC小组活动成果的深化和推广

现在大部分QC小组活动成果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有些企业甚至对QC小组活动成果整理归档,只是在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一下,获得个证书。个人认为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我认为就QC小组活动成果的深化和推广应该注重下面几个方面:

1、成立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的专业团队。

2、对企业QC小组活动有效成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

3、促进企业内部QC小组之间的交流。

4、建立参与推广应用的QC小组活动的成果激励机制。多数以总—分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国有企业,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采取统一归口管理并逐级分层管理的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小组活动的流程展开,即年初注册管理,年中培训并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监控,年末组织成果评审、发布、表彰奖励。对成果如何在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推广应用,或转化为总公司层面的管理或技术标准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QC成果的推广及转化必须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一个集小组活动全程控制、成果评审挑选、成果推广、成果转化、成果信息传播反馈为一体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为成果的推广转化搭建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平台。

QC小组活动成果多表现为对企业当前的设备、工器具、工艺、流程进行“小改小革”或小发明。成果形成的周期普遍较短,解决问题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成果的针对性和局限性也较为明显。为了提高对成果推广价值评估工作的效率,可通过在成果评审标准中增加对成果推广价值的评分规则,实现成果材料评审与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单渠道双结论。然后根据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得分排序,按照企业管理层级由对口专业管理部门逐级确认推广的成果及其范围,并逐层推荐。总公司层面则根据各基层单位的推荐结果按专业分类交由总公司对口专业的管理部门进行挑选,最终确定推广成果及范围,提出推广方案,并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其中需申请专利进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则移交并转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相关工作流程。

建筑施工中开展QC小组活动浅析 篇6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 围绕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解决有关问题, 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非专职性群众组织。QC小组自1962年日本首创后, 逐步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现在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重要质量管理内容。我国自1978年采用QC小组以来, QC小组活动对推进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QC小组在建筑企业中的采用, 也是在国家不断规范建筑市场、重视工程质量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其活动主要是围绕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调查研究, 出主意、想办法, 经过反复攻关, 多次试验, 再加以总结, 形成有效的施工方法或科技成果, 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人结合多年来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实践和开展QC小组的活动体会, 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 QC小组组建的基本要求

建筑企业的施工特点是工种多、工期紧、专业性强、经常加班加点、人员集中困难。往往一个QC课题, 需要多个专业、多个部门、多个时间段的联合研究、实验和攻关。因此, QC小组的人数应根据课题内容和完成时间一般以6~10人为宜。QC小组的组建应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与“实事求是、灵活多样”的原则。“自愿参加、上下结合”是指通过项目管理层的组织, 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给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 由他们自己挤时间, 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 实现自我控制, 自我提高的目标;“实事求是、灵活多样”是指在开展QC活动中从实际出发, 以解决本项目中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 开展小规模、零散形、分阶段的活动。QC小组的组织形式可自下而上组建, 也可自上而下建立;可由各班组发起建立, 也可由项目管理部门会同各合作单位协商建立;可由本部门组建, 也可由跨部门组建。主要以活动方便、易出成果为目的。

2 QC小组成员的必备条件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QC小组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省级以上的建筑行业协会, 每年都要组织1~2次QC成果发布会, 并且评出一、二、三等奖, 其奖项作为评省级或国家级有关奖项的必备条件。所以, QC小组的建立, 不能只为了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还必须真抓实干, 切实为工程项目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很多优秀的QC小组, 非常注重成员的个人素质, 要求他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善于创新, 有过硬的技术和本领,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心甘情愿地参加QC小组的各项活动。

QC小组成员必须是多面手或复合型人才, 有很强的责任心。他们注重学习和知识更新, 能发现问题和钻研问题, 有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和协同作战的能力, 在思想上视工程质量为生命, 在管理上能掌握科学的方法, 在技术上有高超的操作水平, 在创新上有刻苦的钻研精神, 在解决问题上方法灵活多样,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 QC小组的活动程序

QC小组的活动一般按“PDCA”循环程序进行, 要求选题适宜、策划充分、现状清楚、目标明确、对策具体、方法得当、措施有力、责任到人、检查严格、总结全面。每一个步骤都要循序渐进, 层次分明, 既要抓住重点, 又不能以偏盖全, 切实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1) 选择课题。QC小组选择课题一般是上级指定、主管部门推荐和小组自选等三种方式。课题通常分为“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创新型”等五类。选题的要素是根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上级的安排和顾客需求等。一般宜小不宜大, 课题名称应突出主题, 选题理由要充分准确, 直接指明选题的目的和必要性。

(2) 现状调查。除“创新型”课题外, QC小组选题后需基于事实作现状调查, 以数据阐明现状及存在问题。收集数据要客观、全面、系统, 充分反映最新情况, 并对数据整理、分类和分层分析, 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3) 设定目标。课题目标设定分为自选目标和指令性目标, 目标要量化和具体, 最好是建立1个与研究问题相对应的明确目标值, 最多不能超过2个。

(4) 分析原因及确定。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全面的原因分析, 并正确、恰当地运用统计方法, 或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直方图、控制图、散步图等进行原因分析, 再从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去考虑。在对诸多原因进行鉴别分析后, 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 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5) 对策制定及实施。分别针对所确定的主要原因制定对策, 充分分析研究对策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按对策、目标、负责人、地点、时间、措施等内容填制对策表。按对策表列出的措施计划逐条实施并作好记录, 如措施无法执行, 应经QC小组讨论后修改对策并按新对策执行。

(6) 效果检查及措施制定。检查对策实施后的数据比较, 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可能时, 测算带来的经济效益。将确认的有效措施纳入管理体系, 通过现场确认执行新措施, 并以数据统计方法说明成果的巩固状况。此外, 及时认真总结课题研究、应用的效果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下次活动课题。

4 QC小组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领导重视

有不少建筑企业的领导, 对本单位开展QC活动不热心, 也不支持。在他们眼里, 组建QC小组是为了项目评奖, 或者说是应付上级检查, 有的甚至是在每年举行的QC成果发布会前才临时搭建班子, 根本没有开展任何活动。所写内容也是东拼西凑, 缺乏实际内容。还有的领导认为项目施工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 无法抽出时间开展QC活动。对此, 一个单位要想真正开展QC活动, 首先领导必须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并对QC小组建立激励机制, 对优秀的QC成果要表彰奖励, 鞭策先进, 激励后进, 从而引导QC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4.2 人员培养

凡参加QC小组的成员, 对QC活动内容都不是先天就会、一看就熟的, 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个称职的QC小组成员, 应该是从多个QC课题中锻炼出来的。所以, 一个合格的QC成员, 有一个长期的培养教育过程。要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 强化他们的现代建筑理念, 提高其攻关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 使其真正成为QC小组的骨干力量。同时, 对QC小组的每个成员, 都要制定中长期的培养计划, 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方法, 让他们弄清QC程序、明确课题意义、清楚活动计划, 自觉投身到QC小组的各项活动中来。

4.3 管理到位

QC小组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完成QC课题的全部内容。必须提倡全员参与, 相互配合, 协同作战。项目部的领导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 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服务;QC小组的领导要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计划落实;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要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对QC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 要及时帮助解决。对员工的加班加点, 除精神鼓励外, 还要适当考虑物质鼓励, 让他们热情不减、斗志不退。

4.4 选题准确

QC小组选择课题, 要突出一个“小”字, 一般要选工作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 选题要有针对性, 注重“小、实、新、活”, 避免“假、大、空、虚”的内容。选题的理由必须充分、明了、实事求是, 不能含糊不清, 缺乏依据, 力求真实、务实、扎实, 符合客观实际, 最好多用图表或模型说话。

4.5 撰写缜密

QC小组任务完成后, 标志着一个课题的结束, 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就是把课题内容编撰写出来, 变成具体的成果, 参加QC成果发布会。一个成功的、高质量的课题, 如果在撰写中不能如实反映情况, 那么这个课题再好、再优秀, 也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更无法获得有关奖励。所以, 参加课题撰写的人员, 不仅要自始至终地参加QC小组的各项活动, 熟悉所有情况, 还要有一定的文字能力、数据统计能力和图表制作能力。在撰写时, 要步骤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图表醒目、数据准确。只有这样, 所撰写出来的成果报告, 才会有较强的逻辑性、有较高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环扣一环地把整个活动过程交待清楚, 让人感到顺理成章, 真实可信, 从而赢得评委的肯定、观众的称赞、上级部门的好评,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摘要:QC小组活动是当前建筑业的热点话题, 要有序开展好这项工作, 就必须遵守规则, 真抓实干, 扎扎实实地做出成绩。文章从QC小组建立的基本要求、必备条件、活动程序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对建筑施工中QC小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QC小组,QC活动,QC成果,建筑施工

参考文献

[1]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

[2]吴之乃.建筑企业QC小组活动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张红芹.关于如何在施工现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11, 37 (6) :238-240.

QC小组活动总结 篇7

一、故障分析,查找原因

平台自20xx年7月开始为JX1-1B提供钻井支持服务以来,泥浆搅拌器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多台搅拌器减速箱与电机相连接的键槽相继发生滚键故障,搅拌器因滚键故障导致电机轴承损坏,延误了日常配浆工作。经过平台技术人员分析,搅拌器电机轴与减速箱蜗杆轴的连接方式、蜗杆键槽与键的间隙配合,是导致蜗杆键槽磨损、电机运转冲击以及发生滚键情况的主要因素。

其中自20xx年7月至20xx年4月份,在钻完井服务的半年中,共维修蜗杆键槽13次,更换电机轴承6次,更换半圆键10个。

图一磨损后的蜗杆键槽图二轴承抱死的电机

表1:故障调查

序号调查项次频率更换单价维修费用数(次/月)(元/次)(元/月)影响因素1蜗杆键槽电机卡转101.6671500250026130003000蜗杆键槽与键、蜗杆孔与电机输出轴均为间隙配合,易磨损滚键后,工况差,对中性不好,致使电机输出轴承受较大的.弯矩,使轴承径向压力过大,造成轴承损坏从搅拌器每月的高维修频率,不仅会产生高的维修成本,而且必定带来更多的工作量。为了充分发挥QC活动宗旨,开始进行以设备故障统计管理,对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掌握搅拌器维修周期及故障点,可提前进行拆解检查,更换易损件。

二、确定原因、制定对策

通过原因分析我们发现,半圆键连接形式是造成滚键和电机轴承损坏的根本原因。因为键连接方式缺点在于装配困难,对配合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并且键和键槽径向跳动,轴向窜动,时间久了就会磨损。然而对于弹性联轴器的连接方式,却有着很多优点:1.具有较高弹性(低刚度,大柔度),可以降低轴系固有振动频率,在需用转速范围内不会出现危险的共振转速;

2.具有较好的阻尼减振特性,可以吸收部分振动能量,减少振动振幅,降低轴段扭振应力;

3.可以吸收和降低电机输出转矩的波动,可以减少变动转矩时对电机轴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能补偿轴线偏移,安装方便,对中简单,且便于发现问题及检修。将电机和减速箱的连接形式改变为联轴器连接,联轴器的弹性胶皮不仅可以有效吸收搅拌器启停过程中的冲击,而且即使损坏时,维修成本也低,周期短,维修方便。有两种方法:

1、改造原有设备。改变原来的半圆键连接形式,在现用搅拌器电机和减速箱之间增加弹性联轴器。拆卸平台搅拌器返厂维修,对立式电机增加底座支撑,对除了搅拌器机壳和螺旋桨之外的其他部件更换新部件,将半圆键连接更改为弹性联轴器连接,改造的费用单台设备是18500左右。

2、替换原有设备。将现在使用的搅拌器更换为带有联轴器的搅拌器。采办费用为单台设备15000元左右。表5费用对比:

改造费用费用项底座改造费用电机减速箱联轴器、电机支架单价/元1500600020900020xx370000改造台数总计/元购买费用费用项购买搅拌器撬块单价/元15000购买台数20总计300000经过与专业厂家沟通,了解到购买费用比维修改造费用要少,考虑到平台现有服务需求,为保证更换周期和现场安装需求,计划直接购买新搅拌器撬块。

图四:更换图例

三、试验设定、验收效果

经过调研厂家对比,沧州生产的NJQ-1-15型搅拌器有平台作业需求的弹性联轴器连接方式的泥浆搅拌器组,且设备费用为15000元/台,为检验此弹性联轴器形式搅拌器使用效果,计划先从沧州购买两台搅拌器组,与原有键连接形式搅拌器同时使用,检验其更换连接形式后能否达到降低维修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的结果。

1、试验设定

平台现有15台泥浆搅拌器,研究决定,进行购买新搅拌器,对比效果,若效果满足原有既定目标,则进行彻底更换,如下:

试验使用

8月、9月购买2台,进行试验使用,设定运转时间在400h内,无蜗杆或电机故障,可更换1次联轴器橡胶块;②对比使用

10月、11月继续购买2台,进行试验巩固,设定前2台搅拌器运转时间在1000h内,可有1次蜗杆或电机轴承磨损和更换2次联轴器橡胶块;后两台运转时间在400h内,继续保持无蜗杆或电机故障,可更换1次联轴器橡胶块的试验。

若使用效果达到设定效果,则说明弹性联轴器连接形式的搅拌器运转稳定,符合现场作业要求,能降低设备维修率,可将原有泥浆搅拌器进行彻底更换。

2、试验验收①试验使用

自8月1日、10日分别更换新搅拌器后使用至今,2台搅拌器运转正常,其运转情况如下:

序号12名称新13#搅拌器新10#搅拌器本月运行时间h故障率526484无无维修费用(元/月)00表一第一批搅拌器运转、维修记录

经过第一批2台泥浆搅拌器试验使用,在2个月内没有发生设备故障及易损件的更换,设备运转良好,可进行第二批对比使用试验。

②对比使用

自10月份第二批新搅拌器更换使用至今,4台搅拌器运转正常,其运转情况与原搅拌器对比如下:序号1234设备名称新10#搅拌器新13#搅拌器新11#搅拌器新15#搅拌器本月运行时间h19361636146412故障率无无总费用(元/月)0无无在安装新搅拌器共同运转对比中,原有旧搅拌器仍经常故障,其运转情况与原搅拌器对比如下:

故障频率更换单价总费用(次/月)(元/次)(元/月)序号设备名称原因次数1原11#、15#蜗杆键槽搅拌器磨损2215003000经过4套新搅拌器使用对比,新搅拌器运转状态稳定,故障率相比较少,以达到设定效果,适合平台现处于的钻完井支持服务状态,减少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保障甲方作业进度。

四、活动总结

QC小组改善活动细则 篇8

××年,集团要求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以质量管理改善活动(以下简称“QC小组改善活动”)为主,具体要求如下:

一、活动要求

1、活动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2、参加范围:

集团下属工业企业所有部门及员工(上至总经理,下至一线员工)

3、领导及组织机构职责:

集团全质办:负责宣贯落实集团质量管理工作总的要求和方针,对企业上报的QC小组改善项目,组织评审;跟踪、督促、检查项目进度及措施落实情况;针对项目开展中普遍遇到的问题,组织沟通协调会,搭建讨论交流平台;组织项目成果评审评比活动。

企业总经理:作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全程参与企业质量管理及改进活动,制定企业质量改进总方针,为质量改进团队配备资源,对主要的质量改进成绩进行评估并给予公开认可。

企业全质办:负责宣贯落实集团和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求和方针,组织企业内部活动相关知识培训和会议;指导各部门建立质量改善项目,成立QC小组,对项目课题组织内部评审,跟踪内部项目进度、沟通协调开展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企业内部项目成果评审与评比;向集团上报和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活动取得的成果。

4、上报项目:

上报项目需是问题突出,有代表性,企业内部评审通过,并予以实施的项目。每个企业须上报2个或2个以上;其中××、××、××至少上报3个(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方面至少要有1个,产品质量方面可以有多个)。

二、活动进度

1、登记阶段:时间为××年×月至×月。

① 企业通知并组织各部门进行QC小组活动学习与培训(培训资料可参考附件一《QC小组改善活动指南》)。

② 组织各部门从自身部门着手,调查弄清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讨论明确存在问题的重要程度,找出主要问题,组建QC小组,建立改善项目,设定项目目标。

③ 对各部门上报的项目课题,企业全质办要组织进行内部评审,并登记上报集团全质办。

④ 学习培训时间表于×月×日前;学习培训签到记录、QC小组改善项目登记表和课题评审记录于×月×日前上报集团全质办。

2、实施阶段:时间为××年×月至×月。

各企业QC小组要按照活动程序和步骤具体实施改善项目,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形成QC成果。

集团全质办和企业全质办要持续跟踪、检查项目实施情况。

3、汇报阶段:时间为××年×月。

进行QC小组项目总结,成果制作与汇报。

4、评比阶段:时间为××年×月。

组织QC改善项目成果评审,评选优秀并表彰。

三、活动课题选择、成果制作及评审要求:

1、课题选择:

从现场、管理、服务、攻关、创新等方面,围绕提升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产品质量选择课题。比如:

(1)现场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损耗,改善生产环境为主。以企业车间、班组为主体;

(2)管理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主。以企业管理人员为主体;

(3)攻关以解决技术关键为主,以领导、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为主体;

(4)服务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为主。对内,以不从事基本生产的人员为主体,主要是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服务;对外,以从事对外交流的人员为主体,主要是采购与供应商,销售、客服与客户,仓储人员与物流公司,生产部门与外协单位等外部沟通与服务。

(5)创新以开发新产品(项目、服务)、新技术、新工艺为主。以创新团队为主。

2、成果制作与评审

QC小组成果要以集体活动记录为基础,事实数据为依据,按照活动指南里的程序步骤(10个步骤)进行总结。成果报告包括:小组简介、选题理由、现状调查、确定目标及可行性确认、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过程、效果检查、巩固措施、遗留问题及下一步打算。内容以图、表、数据为主,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各种材料齐全,并有据可查,最好以PPT形式展示。

QC小组成果在××年××月××日前上报集团全质办,评审时间初步安排在××年×月,评审办法另定。

附件一:学习培训参考资料《QC小组改善活动指南》 附件二:“QC小组改善活动”学习培训时间表 附件三:“QC小组改善活动”学习培训签到表 附件四: QC小组改善项目登记表

附件五: QC小组改善项目课题评审记录表(格式)

××××公司

QC小组活动组织制度 篇9

质量管理部

QC小组活动组织制度

1、目的:

为规范TTE中国制造中心范围内各工厂QC小组活动的开展,特制定此制度。

2、职责:

2.1、质量管理部负责组建TTE中国制造中心QC小组活动推进组织;

2.2、各工厂QA部负责组建本工厂QC小组活动推进组织;

2.3、中心QC小组活动推进组织负责工厂QC小组活动推进组织的业务管理;

2.3.

1、制定中心QC小组活动推进方针和计划;

2.3.

2、培训各工厂QC小组活动推进组织成员;

2.3.

3、组织、协调各工厂QC小组活动推进组织正常开展工作;

2.3.

4、建立中心QC小组活动激励机制。

2.4、工厂QC小组活动推进组织负责本厂QC小组活动的业务管理。

2.4.

1、制定工厂QC小组活动推进计划及目标;

2.4.

2、建立工厂QC小组活动激励机制;

2.4.

3、培训工厂QC小组成员;

2.4.

4、组织、协调本厂QC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3、推进小组:

3.1、推进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组员组成; 编号: 版本:A0 生效日期:2005-01-0

13.2、中心推进小组组长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担任,副组长由质量管理部QE室主任和对外管理室主任担任,组员由各工厂QA部负责人及QE室过程研究组成员担任;

3.2.

1、组长负责系统各工厂QC小组活动的整体计划、组织、评比、成果推广等;

3.2.

2、副组长负责各工厂QC小组活动的技术指导、进度跟踪、重要问题/难点协调、成果推广等;

3.2.

3、QE室过程研究组负责系统QC小组活动的培训、项目管理、评定标准确定、技术难点支持、成果

推广、项目LEADER人才库的建立及维护等;

3.2.

4、各工厂QA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工厂QC小组活动的宣传、培训、计划、组织、进度跟踪、效果确

认、重要问题/难点协调、内部评比、成果推广、优秀项目申报、项目LEADER人才库的建立及维护等。

3.3、各工厂QC小组推进组长由工厂厂长担任,副组长由工厂QA部负责人担任,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担

任(组员中必须包括财务收益核算人员)。各工厂须将组建的QC小组推进组织报中心推进小组备案。

4、活动开展:

4.1、计划:

每年1月份,各工厂QC小组推进组织须制订本的QC小组活动开展计划及目标,并报质量管理部备案(其中应包括:课题数、参与度、培训等方面内容);

4.2、培训:

拟制:审核:批准:

4.2.

1、各工厂QC小组推进组织应有计划的对各QC小组的项目LEADER进行针对性的质量管理理论、项目

管理、意识(包括:质量、问题改进、参与、市场、竞争等)及QC小组活动的管理技术(统计技术、QC手法等)等方面的培训、考核;

4.2.

2、各工厂QC活动推进组织应有计划的对参加QC小组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质量管理理论、QC小组活动

管理技术(统计技术、QC手法等)的培训、考核;

4.2.

3、各工厂QC活动推进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全体员工进行普及性的质量管理理论及QC小组活动管

理技术培训、考核。

4.3、组建与撤消小组:

4.3.

1、QC小组的组建基本遵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这3种组建程序;

4.3.

2、QC小组的主要类型有: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等;

4.3.

3、QC小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宜;

4.3.

4、QC小组成立后必须在各工厂的QC活动推进组织进行注册登记,注册的相关资料必须报中心推进小

组备案;

4.3.

5、对停止活动持续半年的QC小组应予以注销。

4.4、小组选题:

4.4.

1、QC小组的选题范围包括: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或提高管理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增进效益等方面;

应尽量选择解决具体问题的课题;课题宜小不宜大,一般应在1-6个月以内解决;确定的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通过努力又是可以实现的;

4.4.

2、每年1月和7月,各工厂QC小组推进组织须组织对前半年的生产状况等进行整理、分析,组织

在册的QC小组进行研讨,分别确定上半年和下半年的QC小组活动改善课题及项目LEADE(也可根据4.3项要求重新组建);

4.4.

3、各级管理部门可随时向推进组织提出改善课题,推进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在册的QC小组中选

择合适的小组及项目LEADER来承担(也可根据4.3项要求重新组建);

4.4.

4、在册的QC小组可随时向推进组织申报改善课题。

4.5、课题注册:

4.5.

1、在册QC小组每选定一个活动课题,在开展活动之前都要按《QC小组活动课题注册表》要求进行课

题的登记注册;

4.5.

2、原则上在上一活动课题还没有结束前不能注册新课题,若需注册须向工厂推进组织提出书面说明

并提交能够确保上一活动课题按期完成的具体措施;

4.5.

3、各工厂QC小组推进组织须将注册后的《QC小组活动课题注册表》报中心推进小组备案;

4.6、活动开展

4.6.

1、QC小组活动的开展须遵循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活动规律;

4.6.

2、QC小组活动的开展须用数据说话,应深入现场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

4.6.

3、QC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须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如:老七种工具、新七种工具等);

4.6.

4、QC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须对各种原始活动记录予以保存,包括:小组开展集体活动的会议记录、本课题的现状调查的有关数据和调查记录、对策实施过程中进行试验、检测、分析的数据和记录、活动

前后水平的对比等;

4.7、活动过程监控

4.7.

1、各工厂QC小组推进组织应参考具体项目活动计划表中的时间和内容要求对各小组各阶段工作的开

展情况进行监控,对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管理/专业技术协助;

4.7.

2、各工厂QC小组推进组织每月3日前应对各小组活动的进展制作月报表,内容应包括:和计划时间

之间的差异、未按计划实施的主要原因、需要的支持等,月报表须上报中心推进小组;

4.7.

3、中心推进小组每月8号前须对系统各工厂QC小组的进展情况进行整理、公布,对项目开展过程中

存在的难点协助推进。

4.8、成果巩固:

对于需要进行成果维持的课题,改善成果巩固期一般为1-2个月,之后即可进行成果申报;

4.9、成果申报:

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QC小组在项目结束前应向QC小组推进组织申报改善成果资料,总结的重点应放在应用QC思想和方法解决了那些问题,取得了多大效益(效益包括有形和无形),有形效益要经财务收益核算成员认可。

4.10、成果评审:

4.10.

1、成果评审分为现场评审和发表评审,发表评审之前应组织评委进行现场评审;

4.10.

2、成果评审中,现场评审成绩占65%,发表评审成绩占35%;

4.10.

3、现场评审

4.10.3.

1、现场评审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实际现场是否和成果资料相符;

4.10.3.

2、对现场的评审按附件《QC小组现场评审表》进行,在现场评审之前,各评委应熟悉成果申报资料,结合《QC小组现场评审表》采取看、问、查、考核等形式对现场进行验收;看:看注册登记、活动记录、生产原始记录、标准化文件、改进后的实物或现场等;问:问小组概况、活动历史、小组成员对活动的认识、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参加活动的情况、小组成员的互相配合等;查:查成果资料与实际是否相符、数据来源是否有根据、活动记录是否及时、工具和方法是否在活动中应用、活动是否按PDCA程序进行等;考核:了解小组成员对活动的课题、现状、对策和巩固措施是否掌握、小组成员对TQC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否和成果资料相一致等;

4.10.

4、发表评审

4.10.4.

1、每年6月和12月各工厂应分别组织取得成果的QC小组召开成果发布会;

4.10.4.

2、每年的9月中心应组织各工厂申报的优秀QC小组召开中心成果发布会;

4.10.4.

3、发表评审按附件《QC小组发表评审表》进行,主要从选题(10)、分析(10)、对策与实施(25)、效果(30)、巩固措施(15)、发表效果(10)等6个方面进行,发表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且发表人必须是本小组成员。

4.10.4.

4、发表评审中必须注意鼓励具有“小、实、活、新”特色的QC小组,即注意鼓励“现场型”、“服务型”QC小组选小课题;

4.10.4.

5、评审时须鼓励QC小组使用比较简单的QC工具,贯彻能用简就不用繁的原则。

4.10.

5、评审小组

评审小组由具有质量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独立工作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的人员组成,一般为5-10人,分别来自推进组织和其他相关部门。

4.10.

6、记分原则

采用百分制评价办法,各项评审计算总分时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求平均值的方法。

4.11、表彰奖励

4.11.

1、各工厂QC小组推进组织应分别制定对已取得成果QC小组及先进个人的奖励制度;奖励一般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4.11.

2、物质奖励

4.11.2.

1、物质奖励含:活动奖、成果奖、发表奖;

4.11.2.

2、在成果评审中达到获奖要求的小组可获得活动奖或发表奖,该奖项一般在发表评审时发放;

4.11.2.

3、各工厂可根据小组创造的经济价值提取一定比率的资金作为成果奖发放,对于需要进行指标维持的项目,维持期一般为6个月;成果奖一般在成果维持3个月和6个月分两次发放。

4.10.

3、精神奖励

4.10.3.

1、精神奖励一般包括:颁发证书或奖章、大会表扬、宣传、和个人绩效挂钩、组织参观学习、组织旅游等。

4.10.3.

2、各工厂成果发布中取得前2名的QC小组可参加上一级成果发布会(含:中心、市、省、国家);

4.10.3.

3、中心推进组织将对在中心成果发布会中取得成绩的代表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4.12、成果资料汇编与存档:

各级QC小组推进组织每年应对已取得成果的QC小组成果资料进行汇编,并将汇编的成果资料发放企业各部门或QC小组。

5、对各工厂的考核:

5.1、考核指标:

5.1.

1、初级(班长)以上人员普及率(初级以上参加QC小组人数/初级以上总人数*100%)≥70%;

5.1.

2、全员普及率(参加QC小组的人数/工厂总人数*100%)≥15%;

5.1.

3、项目完成率(达成目标的QC小组数/当期注册课题的QC小组数*100%)≥85%;

5.1.

4、QC小组活动率(坚持活动的QC小组数/累计注册的QC小组数*100%)≥90%。

5.2、对各工厂推进组织的评比:

每年根据5.1项中的指标要求对各工厂进行评比,对获得前2名的工厂QC小组推进组织进行表彰。

6、附件

《QC小组注册表》

《QC小组活动课题注册表》

《QC小组现场评审表》

核心网开展QC小组活动的原因 篇10

质量管理小组(又称QC小组)是职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质量改进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开展QC小组活动能够体现现代管理以人为本的精神,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为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效益。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学习互相切磋,有助于提高员工素质,塑造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文化。

QC小组作为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活动的基础工作和有效活动,至今已得到广大企业和员工的广泛认同。

纵观几年来QC小组的活动情况,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QC活动发展仍然不够平衡,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商业、酒店、旅游等服务行业活动停滞不前,金融、保险、房地产及一些新兴行业至今尚未开展活动。一些企业对小组活动注重短期激励,缺乏长效机制的保证,对小组活动推进者和骨干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削弱了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四是部分单位领导对活动重视不够,企业主管人员的专业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存在领导重视程度持续下降、形式主义做法等问题,有必要对企业员工参与QC小组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员工参加QC小组的内在动因分析

(1)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企业员工希望通过QC小组活动就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或管理问题展开攻关,展现自己的才华;员工希望通过参加QC小组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员工乐于得到成就感,相信参加QC小组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获得事业成功。

(2)荣誉与奖励的需要。人们有追求荣誉的本能。参加QC小组的员工通常会得到相应的荣誉和物质奖励,有的企业奖励力度较大,这是吸引员工参加QC小组的重要原因之一。参加QC小组活动可取得各层次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取得所需要的分数,这对推动QC小组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获得培训机会的需要。每个希望有能力应对工作挑战的员工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参加QC小组无疑可以增加免费培训的机会,为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4)提高综合技能的需要。参加QC小组活动全过程,对QC小组成员形成个人的方法论和提高个人综合技能非常重要,甚至受益终身。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发动愿意参加QC小组活动的人,更重要的是推动不愿意参加QC小组活动的人积极投身于QC小组活动中。要达此目的,管理者需要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员工加入QC小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吸引他们参加QC小组活动,从而提高群众参与性。

二、员工不愿意参加QC小组活动的原因

我国企业QC小组普及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员工对参加QC小组缺乏兴趣,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因此要提高我国企业QC小组的普及率和活动效果,必须研究企业员工不愿参加QC小组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广大员工成为QC小组活动参与者和支持者。

(1)领导重视不够,活动方式缺少创新。有的企业领导质量观念陈旧,对QC小组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不真心重视和支持QC小组的活动。有的企业只肯定成绩突出的小组、无视效果不显著的小组努力;有的企业对小组成果一概采取不肯定、不奖励的政策,打击了员工参加QC小组的积极性。有的企业对QC小组没有制定奖励政策,或成果不计算职称评定成果分,让他们感觉QC小组活动为一种无效劳动,严重影响了他们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2)QC小组组建缺乏自觉、自愿前提。近年来,QC小组活动的形式化、程式化使人们对其宗旨的认识愈加模糊不清,有些企业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而且也必然促使员工增强质量意识,更好地发挥创造才能。

(3)个人工作与生活负担较重。一般来说,制造业企业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有的员工认为他们的工作负担过重,没有精力去参加工作时间之外的QC小组 活动。虽然这些员工看到其他人完成同样的工作并且参加QC小组,但往往认为其他人参加QC小组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额定的工作任务,这加固了其对QC小组活动的消极态度。(4)QC小组活动存在较多的作秀成分。目前不少企业的成果不是真正活动开展的好取得的奖励等级就高,而是主要看成果编写质量和发表水平,影响了真正开展活动员工的积极性。

总之,员工不参加QC小组活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管理者必须努力使每个员工都加入QC小组活动,管理者有责任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更具竞争力。

三、如何提高QC小组活动的群众参与性

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已被视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是对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和促进;而各级领导对小组活动的关心、支持与指导,将极大的影响员工参与改进和创新的积极性。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会使不相信QC小组活动者一下子改变他们的思想和态度。作为企业领导应该在企业中大力宣传QC小组活动的价值,发动各管理层积极分析员工不愿参加QC小组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员工加入QC小组活动。

(1)领导重视,广泛宣传,规范活动

领导要亲自担任QC小组长,或者作为小组成员,作为技术顾问或方法指导参与小组活动,这样对小组取得预期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因此说,不懂质量管理的领导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在小组注册登记时,要组织质量管理专业人员对QC小组活动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其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并经领导审定才能批准成立,从而提高小组活动的针对性,为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打下基础。

按照ISO9000管理标准的思路,将QC小组活动过程程序化,组织制定《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QC小组成果评审标准》和《QC小组成果发表评审标准》,统一印制QC小组活动注册登记表和课题登记表,对QC小组的组建、小组的注销、课题注册、活动要求、成果总结发表、成果评审奖励都须作明确规定, 使小组活动逐步走向了程序化、规范化。企业要将QC小组活动工作内容和安排列入企业年度质量工作计划当中,不仅帮助解决小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活动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金,而且有关领导身先士卒参加小组活动,并把活动列为人员评审职称,晋级,评先的依据。除此之外,还要每年组织召开一次QC小组成果的发表交流会,由过去胶片投影甚至读白的方式,改为全部采用电脑多媒体方式进行,使发表交流会更具生动性和可视性。组织和推荐优秀QC小组参加省市和行业乃至全国性的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

(2)举办QC小组活动骨干培训,提高QC小组成员技法应用能力

企业每年要有针对性地举办QC小组活动骨干培训班,请专家亲自授课,讲授QC小组活动基本知识和数理统计技术的运用,并选派一部分骨干送外进行培训,使广大QC小组成员理解PDCA循环的内容和原理以及相互关系,自觉按PDCA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开展活动。鉴于过去有些小组忽视活动过程,PDCA只是停留在纸上;选择课题越大越好等现象,为使小组活动过程务实、求实、扎实,该厂采取全过程管理,从小组注册登记、课题的选择,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检查、监督和指导,随时了解QC小组活动全过程,使QC小组严格按PDCA循环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同时以“小、实、活、新”为导向引导QC小组成员立足本单位、本岗位、本工序,围绕企业质量方针目标,以降本增效、安全环保、提高质量、加强班组建设以及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开展活动,力求时间短,见效快。企业还要组织人员对QC活动进行检查,在活动记录上留下检查指导意见,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纠正意见;对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与协调;对持续半年未进行活动的QC小组,及时予以注销。通过上述工作,使小组活动有章可循,提高小组活动率和成果率。

QC小组活动要扩大开展活动的广度,增加深度,使之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要求企业加强开展小组活动的内部培训。对广大小组成员而言,通过培训增强其有目标学习的意识,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结合本岗位,掌握专业技能、学习管理知识,最终实现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

小组活动实际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一次次循环,解决一个个现场问题,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得以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员工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在帮助实现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3)及时化解矛盾,改进工作方法 企业管理者必须尽可能早地解决小组存在的冲突。他们必须首先明白为什么员工退出QC小组活动或不参加QC小组活动。原因可能包括:员工认为不公平的惩罚行为;使员工从待遇好的职位上退下的工作安排;使员工被迫改变生活习惯的工作时间安排;员工认为不实事求是的工作表扬;员工间的个人冲突等等。

一旦认识到这一问题,管理者应让小组成员明白:冲突不会产生建设性的效果而只会导致工作中更多的麻烦;人们必须相互尊重,相互原谅,为共同的利益而工作;退出QC小组活动不仅对小组是个损失,对退出者也会有不良影响。在次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化解冲突,避免此类情形的再发生。

对于那些有过QC小组活动不良经历的员工,管理者应及早了解这些员工的思想动态,必须让员工知道QC小组活动在发展、进步、在逐渐成熟。过去QC小组 活动中的失误为以后的小组工作积累了经验教训,企业将不断改进QC小组活动工作,保证将来不重复以前的失误。否则,这些员工会继续关注QC活动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取得的成绩,以此强化自己不参加QC小组活动的理由,并将其观点传染给其他员工。

(4)满足QC小组成员的成就感的内心需求

QC小组活动目前基本上是业余时间完成的无偿劳动。目前确实存在着无活动经费,成果奖励不到位以及QC小组个人价值体现不到位的情况,即没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QC小组成员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引导QC小组活动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领导重视,活动经费有保证,奖励落实,那么就有利于这个单位的QC活动的开展。反之,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

企业应将QC小组活动,列为一项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奖励机制,并要在企业内部组织表彰优秀,树立典型,择优推荐到上一级评优活动中,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质量管理活动在企业内部持续健康发展。主管部门要大力协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一方面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宣传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建立QC小组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对企业开展QC小组取得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进行规范,确定效益评价、计算依据,并制定成果评定标准,确保奖励资金的到位,做到自己的菩萨自己拜。同时对荣获一定级别的优秀QC小组的骨干,在晋级、晋职、评职称、评先进、外派学习交流等方面,作为条件之一给予考虑,这样必将对QC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积极推进创新,给QC小组活动注入创新动力

当前,企业QC小组活动要结合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战略,以节能降耗、降本挖潜作为小组活动重点,积极寻找能耗高、成本大的问题点或薄弱点,确立活动课题,依靠科技手段,进行联合攻关;小组活动要更好地将现代管理理念与技术融合起来,拓展活动领域,提高活动实效;在保持已有的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拓展创新思路,确立创新目标,实现自主创新。QC小组的活动形式和成果编写、发布和评比方面的要求基本上沿用了日本几十年前的做法,与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与当前企业的经营环境都有不适之处。这些不适之处就是我们必须克服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欧美国家的企业在推行日本式的QC小组活动受阻之后,很快调整了方向,转为质量团队建设和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法和卓越绩效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QC小组活动在业余活动的要求可以改为根据小组活动需要采取工作时间活动和业余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小组的成果发布可以采取实物对比、照片呈现、口头汇报与书面发表相结合的形式;小组活动的课题要突破“小”的限制,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课题,由企业组织配备小组成员,在工作时间内展开专项攻关,力求取得突破性的效果,实现企业业绩的显著改进。

最后需要注意指出的是,不要排斥暂时还不想参加QC小组活动的员工,他们对QC小组活动仍会有帮助,可以利用他们的专长,请他们对QC小组活动的工作提建议和设想。如果他们的建议得到采纳并见效的话,这些员工可能会考虑参加QC小组活动。

上一篇:“慈善一日捐”活动方案下一篇:谈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