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2024-07-30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共12篇)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篇1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教育理念。新课改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又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实际上我们在第二方面做得较多。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过去师讲生听、以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小组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1. 小组就近组合

小组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时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订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在预习《中国石拱桥》时,让小组成员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有关桥的种类和形状等。教师还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用较厚的纸共同搭出不同形状的桥,学生从中不仅能理解“拱形”的意思,而且能比较出“拱形桥”承受力较大的优点;还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赵州桥的形状,并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的理由,由此,学生能理解“各有”的意思,也为进一步体会石拱桥的优点提供直观和体验。又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教师运用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来到”袁家沟,并让学生都感觉自己就是当时正在眺望北方雪景的毛泽东,根据诗歌内容想象所望景色,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再通过组内、组间交流,准确全面地把握词作所传达的丰富感情。再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习小组围绕“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展开讨论和交流。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

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 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教学生如何“培养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教学“正确使用字典和词典”后,开展查字、词典比赛,要求学生制作词语卡片,等等;教学说明文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运用学过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写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订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篇2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我们经过努力实践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理念,总结出了“自主预习+合作互动+当堂检测+反馈评价”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已在我县初见成效。

一、成功实施该模式的要素

1.优化组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四人为一小组。每五、六周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相同的机会。

2.分工合作。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3.团结互助。让学生懂得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

4.正确有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合作学习的实施不应千篇一律,必须实施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

二、成功实施该模式的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明确目的。在实施该模式的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 先自主预习。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努力完成课文所涉及的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包括课本中的课后练习,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并把不会、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写进“问题生成单”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给任课老师。

2.创设情境,合作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接下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生成单”与小组同学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形成“小组问题生成单”,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只是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3.引导归纳,全班交流。小组或团队内部进行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或团队的报告员代表本组或本团队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师了解每个小组或团队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或团队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或团队介绍解决办法,进行小组之间或团队之间的交流。

三、成功实施该模式的效果

1.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懂得了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尊重;通过交流展示,课堂因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变得具有活力。

2.小组教学显现成效。小组合作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化整为零”,这样“小组合作教学”将分层教学推向了极致,开创了分层教学的全新局面。

3.教师工作状态的转变。由于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是一个永无止 境、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课题体系,同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所以教师始终会处于一种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收获的状态之中,教师的兴趣得到了保持、精力得到了集中、激情得到了激发。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3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目标具体化 内容合理化 科学分组 有效评价

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开展,绝非易事。随着深入的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自然又演变出新的问题。我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发现,语文小组合作经常停留在背背书、收集资料、精彩文段阅读等比较浅层次的合作,因此,经过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摸索,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学习形式做进一步的探究。

一、将学习目标泛化变为具体有效化

首先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有效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建立在有效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兼顾学科教学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关注语境体验和语言实践,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和指导;注重思维培养和个性发展,在对知识积累、分析和吸收的同时,让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广阔性分别得到有效发展;重视合作交往和共同体验,发掘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人文价值,接受思想熏陶,实现人格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提升与整合。

其次为合作小组成员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成长目标和计划。合作学习的成长目标可参照教学目标制订,但它比教学目标更关注个体的学情。因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都是不一致的,不同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希望自己达到和实际能够实现的目标更是各有不同。为此,成长目标和计划的制订应包括集体成长计划和个人成长计划两方面。

二、将内容随意变为合理有效化

合作学习内容的设置随意性大,一些问题或缺乏思维容量,或过多过滥,或缺乏梯度,或操之过急,或脱离语文的特性,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课堂,这都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能力,保证内容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适宜合作学习呢?一是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二是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三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惟一的开放性内容;四是大部分都有意见要发表的内容;五是课内向课外适当扩展和延伸的内容。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就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读、说、感中探究出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从而体会人类从中应吸取的教训,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以,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为: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平时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对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过课上对重点语段的品读中探究解决。同时也能从整体上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随后,联系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请学生小组讨论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吸取什么教训?以此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接下来的说话练习则能引导学生在感悟后自己发出“救救仙湖”,“救救人类自己”的呐喊。

三、科学分组,有效参与

由于一些班主任在座位安排上主要根据成绩、身高和纪律,较少考虑学生性别、个性、气质、基础等因素,而日常课堂教学如果简单的把前后桌的同学分成一组,就很容易造成各组之间水平相差悬殊。如此能力较强的一组,很容易地成为活动中的“明星”。反之,弱势学习小组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受挫而成为旁观者,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意义。一些班别的小组虽然精心设计,并且是名实相符的,但是也存在合作学习的学生个体各自的参与程度严重不均的问题。学习优秀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思维活跃,俨然是小组中的“权威”,其他学生则似乎成了“多余人”,懒于思考,坐享他人之成。这使得合作学习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因此,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相互尊重、差异互补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关键,“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首先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亲和等把四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鼓励不爱讲话的同学先说、多说,教会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避免优生“唱戏”,差生“观戏”的局面出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使全体都得到了锻炼。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收集资料、分享资源、讨论疑惑、代表发言、整理组合新的内容,每个小组角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样,保证了每个组员的全程有效参与,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四、科学评价激发潜能

要使每个同学都能持久地保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热情,必须有可作为动力的评价机制。评价既要体现个人的努力因素,又要体现集体合作因素。但是不少教师对过去分数的评价不满意,对复杂的表格量化也不胜其烦,有没有行之有效但不分流太多精力的评价机制方案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很有意义的评价建议:“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法,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资料。”我设计一份“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长记录”,其中包括“课堂表现”、“合作主持语文学习活动”、“合作参与语文课外活动”、“课内外作文评价”、“合作态度”、“写作及参赛成果”等项目,每周开一次小组长会议评价,从而指导下周的学习。我认为语文和其他科目不一样,不应该以分值来衡量,而应该以“优、良、中”三个档次来衡量。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篇4

教育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种竞争与合作,这种竞争与合作必须在课堂实施,这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规律的命令。在竞争中,使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在竞争中,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健康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由此,笔者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意引入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合作,使班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扎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明显实效。

笔者在《中学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实践活动中, 结合教学实际就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操作策略作探讨。

一、科学建组,明确要求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基础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往往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大多数老师通常是按前后桌4至6人组成小组,很少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情况,然而“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合成小组。

1.科学建组,合理分工。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将成绩好、中、差学生搭配在一起,利用学生间的年龄差别不大、理解能力相近这一有利条件,使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获得从老师那里无法获得的学习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鉴于以上思考,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成绩好、中、差把班级学生分成固定的6组,8人一组。分工时,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给学困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引发学习兴趣。

2.明确要求 ,激励竞争。为营造比学氛围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笔者将竞争机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制订《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细则》,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明确具体要求。同时结合思想教育,讲透评比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激励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树立合作精神,主动参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细则》使小组合作学习评比有章可循,学生自觉按照要求操作,避免课堂出现喧哗、跑题的现象。竞争促进合作,有了评比的鞭策,学生合作意识更强,大家争先恐后,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热情高涨。

二、互助分享,鼓励竞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积累渐进的过程。有些语文知识教师不讲怕学生不能掌握,可是教师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地讲解,收效并不明显。仔细分析,语文学科的知识大多数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渐领悟、操练而获得,而真正需要老师“讲”的那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生教生”的形式完成。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习、发现、互助、分享的权力放给学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切切实实的学习实践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试卷讲评课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伤脑筋的一种课型。在试卷讲评课上,学生只关注正确答案是什么,当老师讲评到自己做对的题目时更是漠不关心,老师讲得辛苦,收效却不佳。怎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呢? 笔者尝试采用小组分享式自主学习的方法,收到明显的成效。

首先,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八名组员围坐在组长周围,由组长依据质量分析表格,对组员试卷各大题完成质量分析。其次,组长组织讨论,各大题得分最高者逐一发言,解答组员疑问,组长对组员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做好记录。最后,有问题需要解答的小组,组长作为发言人向其他小组提问;老师记录小组无法解答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进行评讲。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适时引导,依据评比细则,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表扬奖励,激励竞争,鼓励合作。

这样的试卷讲评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解决问题,学生互助互学,学优生成为学习榜样,学困生得到帮助;教师的讲评富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强化评价,实现共赢是对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升华

有学习,就有对学习的评价。学习评价是对课堂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必不可少。适时适当的评价激励,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评价本身具有的竞争性,使评价的激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推动学生更注重合作。

在考评时,我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注重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对小组的评价,鼓励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二是对个体评价,指出学生在小组参与过程中的表现,明确学生哪些理解独特、深刻,哪个问题或想法有价值。同时, 改变过去由教师一人评价的传统模式,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也在课堂上参与评价,完成自评与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的评价,发挥师生共同评价机制带来的优势,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合作学习后, 教师不仅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合作探究所得出的成果, 而且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简要评价。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一双慧眼、一对聪耳和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有了竞争机制的引入,评价产生的鼓励作用和激励效果充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优化。当然,教师的评价不一定用语言来展现,有时也可以运用体态语言:期待的眼神、赞许的微笑、鼓励的表情等。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要给予各种方式的鼓励,保护学生直接、平等地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篇5

一、如何组建学习小组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进行学习小组构建的主要思路,教师通过对各班学生的了解,将各组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均衡,不至于产生较大差别,否则对于小组竞争不公平。组内则选择能力不同的组员进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互相提高。每组4~6人最为适宜,委任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学习与讨论;委任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内容;委任一名学习委员,督促并指导同学学习。每位组员都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与勉励,每次的合作对于他们都是充实并充满意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缓解了压力。但小组成员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周小组成员的角色需要发生轮换,培养學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背诵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木兰诗》是初一课本中很重要的一课,要求学生会翻译成白话文,并且能背诵和默写。如果全班学生都在老师那儿背诵,那么时间就会拖得很长,不利于后期的上课进度。这时便可以组建小组,前后左右4个人一组或者是6个人一组,选定责任心较强的同学为合作小组的组长监督组内其他同学的背诵,小组长在老师那里背诵,由老师制定背诵的时间。比如说学完本课一周后组内的成员都要去小组长那里进行第一轮背诵,十天后进行二轮背诵,组长要及时地向老师反应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以便于老师对班上同学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2、情感朗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写的,这首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和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学习这首诗时体会作者的情感很重要,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的朗诵,在朗诵时要表达出当生活遇到挫折时还依然相信未来的情感,小组内朗诵完后组内成员评选出一名朗诵较好的学生在班级进行朗诵,然后再由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诵读情况做一个点评。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往的学生举手自荐或者是老师点名朗读,只有少数几个人能真正参加到课堂当中。小组合作的形式会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自主地学习其他同学的朗读方式,也对课文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3、加强学生互动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上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小组合作机会,在初一下册课本中有以“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会有自己的一段小故事。有的人的烦恼是家长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有的人的烦恼是寒暑假期间家长安排各种补习班;还有的人是因为和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可以就每个人的烦恼为题,让学生自由发挥相互探讨。给予学生课堂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并给予他们代表小组发言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既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培养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同时又达到课堂互动的良好效果。

4、合作与竞争

老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上课内容适当的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文中有描述眼前的紫藤萝还有作者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可以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之后由组长汇报,组长汇报之后,根据小组内的互动的情况和组长汇报的情况综合得出评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有组内的合作还要有组间的竞争,有竞争才能相应的促进合作。评分的目的就是要加强组间的竞争和组内的合作,合作与竞争互存,这样不仅能达到合作的目的还能加强合作的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学生独立思考与内部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加强内部沟通的能力,建立学生课堂表现的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由老师主导,而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共同的交流互动。这不仅促进了师生关系,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语文学习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它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也是平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交流互动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语言的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微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21

自主、合作、探究是近几年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指学生个体的自由主动的学习;合作指学生通过与同桌或同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与问题;探究指同小组之间,共同针对某一困惑问题,做有目的地深入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使学生的学习更独立更有责任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高。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立即进入一种热烈讨论的状态。不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持续的时间不长。一两周以后,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部分小组部分学生的话题与课题不相干;2.部分小组或小组内几个人同时争着发言,各不相让;3.部分小组的讨论流于形式,组员心不在焉,各做各的事情;4.部分小组讨论后互相推诿,无人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室纪律一团糟。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询问班级学生,走访其他教师,网上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

1.学生准备不充分。有的学生课前没有认真读书,不能深入思考。因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匆忙展开讨论,使他们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所以只能坐享其成,人云亦云。

2.学生有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不好,课堂发言时害怕说错话被同学嘲笑,因而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这种自卑心理抑制了学生个体的课堂行为,使他不能毫无顾虑、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这种情况在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中尤为常见。

3.教师的指导建议不够合理。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或小组成员搭配不匀,或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小组活动常常被几个胆子大、学习好的积极分子垄断,而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也不敢过分地让学困生充当报告员。这样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由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全面性深刻性高一个层次,往往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积极的发言,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肯定,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探求新知,从而使潜能得以开发。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参与意识不强,主动性欠缺,思维又往往落后学优生,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失去了思考、发言的机会,个体的能力当然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不够科学。教学任务有一定的时效性,那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有时会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不敢也不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这样,在个别思维活跃的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之后,就匆匆进入下一个问题情境中,致使学生对上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上,缺乏深度。而有时教师对问题的要求过高,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准确理解老师的意图,更无从思考,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时间一长,学生对小组的合作学习就渐渐失去了兴趣。

三、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的策略

要解决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问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形式的一种,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教师要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多样的学习方式。就要对课堂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估计: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不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小组合作更加合理?小组合作中要解决哪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小组的合作学习才有必要,也才能得以顺利地进行。

2.抓住小组合作的恰当时机

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什么时候呢?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合作学习也一样,不到学生想要交流的时候,学生不会有真正的交流,只有切实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小组成员之间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才会真切地去思考、交流、探求,从而去探究疑难、解释疑惑、解决疑难,从而也让学生个体在此当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3.落实有效的评价机制

最后,如果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制定并落实好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小组中的个体有更高更好的发展,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好的评价机制能促使小组成员团结一致,力争上游,使小组成员不仅有奋发向上的主人翁意识,更有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感,而良性的评价机制的运行,就是它得以实现的保证。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篇7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 突出主体地位, 培养参与意识, 激发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 赋予全体学生充分参与机会与权利。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 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问题, 并分角色承担任务, 这就是学生充分展示异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

(二) 培养交际能力, 发展自我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互教互学、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 现在的探究性学习还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 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广阔时空中进行, 人际交往, 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内化和与他人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分担与成果分享, 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 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三)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 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 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 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 知识技能互补, 达到人人教我, 我教人人的目的。

(四) 形成正确的评价, 培养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 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 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 欣赏他人, 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 也接受他人, 接受他人的评价,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步骤

合作并不是几个人围在一起随便说几句的代名词。形式很容易做到, 但真正意义合作却不容易。合作的基础是分工, 没有分开就不能谈合作。分工对学生来说, 首先是独立, 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独立阅读, 独立思考, 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合作。在合作过程中, 每个人都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合作是给别人提供思考的材料, 也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经验, 得到启发。使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同时, 能加深理解, 提高认识, 获取深刻体验, 这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个人认为要使小组合作发挥功效, 关键在于我们每位教师怎样操作。我在此简单谈谈个人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 编排小组, 进行小组编码

学习小组的建立, 是开展小组合作的前提。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协调、关系互补是学习小组开展的保证。教师在建立小组时要注意兼顾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差异, 给学生编码。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将程度 (综合水平和能力) 不同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的一号为组长, 负责组织工作。二号为举手发言的。三号是较好或一般的学生。四号为性格内向, 不善言语的或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针对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 指定按不同的号码进行交流。组建好的合作学习小组间应力求均衡, 无明显差异, 便于公平竞争。要求各小组的成员友爱, 坦诚相见, 民主平等。

第二步, 时机恰当, 抓准合作关键

《新课标》提出:“应拓宽语言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知, 语文教学除了小组合作讨论外, 还有其它教学方法, 并非任何时候都有小组合作的需要, 这就要教师抓准合作的时机。怎样选择合作的时机进行小组讨论流动呢?我认为, 主要是立足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有争议性的学习内容这些都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第三步, 时间适度, 给予充分时间

课堂时间只有短短的45分钟, 对学生而言, 这些时间就是知识能力本领, 教师不得不珍惜。然而过于吝啬时间又会影响小组合作的兴趣。有些老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两分钟不到, 许多同学还没有交流出什么名堂, 被老师无情地中止, 这种做法会让学生失去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我想在良好习惯下, 学生会珍惜课堂的分分秒秒, 绝不会浪费时间。

第四步, 善于激励, 激发学生动力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 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的不同方面。在语文教学中, 同一课文, 同一人物形像, 学生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林黛玉。由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 对课文理解也就千差万别。此时, 若教师能参与到学习中去了解小组成员是如何进行讨论学习的, 及时了解和掌握小组学习情况, 有针对性地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 总结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 这样就能带给学生合作的动力, 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使知识更加丰富, 能力更加全面。

三、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案例]《炊烟》

本文是初一第一册的一篇记叙文, 通过本文的教学, 要能养成观察生活的方法和习惯。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分小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前, 我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炊烟的语句, 独立阅读课文, 再根据自己的理解, 从文章思想感情、语言特色等到方面设计自认为最重要的五个题目, 并做好解答。

第一步,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题目与答案:题目设计是否合理、明确, 答案是否正确, 去掉重复的问题并做整理。老师巡视、指点后, 表扬问题设计较好的小组。这是本节课内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第二步, 让问题设计较好的几个小组向其他组发起挑战 (向他们提问自己小组讨论整理的问题) , 挑战组可指定应战组内任何一位同学回答问题, 应战同学如遇到难题, 可先向组内成员求助, 如不成功, 可再向其他组求助。教师在旁适时点拨、点评。这是班级内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及小组长成员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最后, 评选最佳挑战组, 最佳应战组和最佳援助组。

这样,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合作探究, 既培养了提问意识和能力, 又弥补了个人考虑问题不全面、不透彻的不足, 使困难、中、优三类学生各有所获, 且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

[1]宋桂月《,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师本》, [M].华中师范出版社, 2002年版.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篇8

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字词的正确率

课前预习课文,我认为用“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在小组里,选一个小组长,一般来说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那么在字词的字音和字形方面完全可以在小组里完成。如一个小组里,要求每个人都要把生字读一遍。一人读,其余的同学认真听,读完后对读错的字音进行更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的检查效果是“全班读”所远远达不到的!检查字形的掌握,组长让组员听写,对同学掌握生字的情况一目了然,如果有错,大家帮助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样既可以掌握字词,又可以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小组学习后,再进行全班交流,看哪个组学习的方法最好。这种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学习生字词,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学习效率高,又省时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弥漫”和“撰写” 等词语时,要是以前,很多同学肯定将“弥漫”读成“泥漫”,“撰写” 的“撰”字写不出来,但是经过“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全班同学绝大多数可以准确地读准“弥漫”和写准 “撰写”。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日积月累,同学们在期末考试时字音和字形选择题的准确率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朗读能力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 在新课标里,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朱作仁教授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解剖; 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文章中的字、词、句、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怎样停顿,怎样重读,都不应该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应该由他们揣摩、品味、感悟出来的, 所谓的读中感悟。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学生的感情,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大家互相勉励、互相促进,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并非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而更多地涉及新概念的根本转变,仅把合作学习看成徒有其形式的教学方法、简单的分组、自然的合作并不能使学生相互协作,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小组活动,不能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成功。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 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口语交际就是通过口语实践来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文实践的一个途径。口语交际课就是营造一个说话的氛围,给学生大胆发表见解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识字解词、提难析疑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这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能带动其它学科的学习,方便学生交流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现在,很多学生越来越喜欢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也广泛使用。 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停留于形式,为了确保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的完成,合作学习的时间少, 甚至小组成员不能人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草草收场。因此,我认为教师不要吝啬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 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交流时间充足了,才能使学生把想说的说出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摘要: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管理之中,强调人际交往互动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篇9

高效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兴趣,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是随着课改以及教学需求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教学法不同, 它以思想指导和学生自身合作为基础,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利用场景设定, 探讨学习、思维创新、多媒体等综合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 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能够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 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观念。另外,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情趣、知识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提高自我创新意识。

其次, 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同时,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小组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不会的问题, 然后教师进行统一讲解, 将课堂教学模式由被动式的学习, 转换为主动性的学习。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课堂时间, 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运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具体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小组探讨,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分组探讨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分组探讨式教学, 不单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问题进行探讨, 而是要让小组学习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题目分析和讲解, 进而也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这样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孔乙己》这一课的学习时, 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其进行知识点的探究和分析, 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 寻找答案。如, 课文中描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 那些中间不联系的情节是怎么样结合在一起的, 等等。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 增加情感和内容交流, 通过反复思考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花费足够的精力去完成任务, 展现自身的探究魅力。

2. 巧设教学情景, 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教学情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学情境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巧妙地运用实验操作、视觉效果、语言表达、动作模拟、情感渲染等形式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情景, 可以通过巧设情景来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要点的把握, 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 在讲《变色龙》这一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学习法进行教学, 让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 分别扮演小狗、赫留金、叶尔德林和主人公奥楚蔑洛夫, 另外找三位学生扮演围观的人们。然后教师配合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表演, 促使学生进行角色的表演, 重点进行主角奥楚蔑洛夫的身心变化和反应的分析, 抓住五次变化的特点。这种情景表演式的方式, 能够使学生更加立体、形象地了解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 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分好小组是保障高效课堂的前提。在小组人员分配中,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性别等方面进行分组, 确保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当。例如, 每个小组要至少有一名语文成绩好的学生, 并且小组要有一名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 这样能够保证小组之间的互补性, 也能够公平开展小组竞争, 增强小组凝聚力。

2. 注重设立小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小组之间的团结, 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要让每个小组成员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并且小组制定学习目标, 这样才能保障小组成员的方向一致, 才能使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在具体教学中, 也可以设立小组目标, 例如, 在语文学习中, 涉及到课文背诵, 单词听写等内容, 可以让小组内部进行任务检查, 并且让其他小组进行监督。可以让各组小组长检查组员任务, 课代表检查组长任务, 并且, 让两个小组之间进行相互抽查监督, 这样就能够有效保障小组任务的按时完成。

3. 严格把握课堂秩序。

小组合作容易出现秩序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要明确教学任务, 对课堂秩序要进行严格把握, 尤其是在小组探讨学习过程中, 不能出现说闲话、肆意聊天的现象, 控制好每次小组探讨学习的时间。另外, 要确保小组探讨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例如在讲《麦琪的礼物》一课时, 可以让一个小组进行课文阅读, 然后老师提出问题, 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小组中, 有人负责问题回答, 有人负责问题查找, 有人负责问题记录,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课堂效率, 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五、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性。当然, 在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和具体教学, 选择较为合适的小组合作教学法,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孙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篇10

一、科学分组, 明确分工

1. 异质组合。

即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层次不同, 便于实现“兵带兵”教学法, 同时组间同质, 便于展开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各小组设小组长一名, 定期轮换, 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按优生、中等生与差生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 可以充分发挥优秀生的带领作用, 促进优生带中差生, 以促进中差生的转化。异质组合的小组要对学生加强指导, 做好示范, 要避免中差生产生消极情绪, 优生产生骄傲情绪, 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优生的一言堂, 要让全体学生都踊跃发言, 让优生帮助中差生学习, 使全体学生团结一致, 促进小组的共同进步。

2. 同质组合。

也叫任务驱动组合, 是围绕具体的任务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进行合作小组的分配。组内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水平相当, 差异较小。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因小组成员的层次不同而不同。如优生结合的小组侧重于较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侧重于一些理解与灵活运用型的问题。中等生的小组侧重于一般理解性问题, 而差生所组合成的小组侧重一般基础性的知识与问题。这样的小组分配问题可由教师定, 也可让学生根据本小组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由于组内成员的差异性较小, 学生不会有那么多的心理负担, 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

1.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讲与问替代了学生的主动求知, 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被动地接受着知识, 学生的学习只是机械地记忆经教师分析后的现成的知识, 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不高, 学习兴趣不浓。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转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机会与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 亲身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小组为学习单位, 以任务为导向, 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使学习小组展开积极的讨论与交流, 通过对比、质疑等来自行地解决问题, 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 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顺利地解决问题。

2. 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基础。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除了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还要突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没有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只会浮于表面, 落了个表面的热闹, 合作学习只成为某些优秀生的表演, 而没有取得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指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 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当老师提出问题, 确立合作学习的任务后, 不要急于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积极思考, 对问题形成个人见解, 然后再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积极发表个人见解, 同时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认真进行总结, 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接着再让各小组间展开讨论与交流, 在全班形成共识。

三、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将合作学习引向深入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放权给学生, 这并不意味着将教师完全独立出去, 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教师不能过多参与其中, 造成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还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

1.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一是确立问题, 让学生的合作学习顺利展开。初中生受知识水平的限制, 还不可能完全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 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基础知识与认知规律, 以为学生确定适合小组讨论与合作的话题, 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讨论的话题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外在教学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融洽的教学氛围,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消除对学习、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以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2. 教师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向学生, 和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 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中来,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指导者。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难免会出现曲解、困惑与肤浅, 此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指出学生的错误, 帮助学生修正观点, 将学生的思考与认知引向深层次,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合作学习的进程,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同时学习不是师生单方单向的活动过程, 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在师生的互动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看上去课堂氛围热热闹闹,学生开开心心仅此而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与思考,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促进情商教育,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那么,该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呢?

一、合理分组,科学管理

小组的划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划分小组并不是看上去的简单随意,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小组的划分上,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小组之间保持水平相当,这样在举行竞赛一类的活动时你追我赶,使比赛更加激烈,让学生共同进步。同时,保证小组成员的百花齐放,无论是成绩、兴趣还是性格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其次,在小组的管理上,依然放权至学生,由学生选择出具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等职位,保证学生人人都有时可干,并且定期轮换职位,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把握上,教师要注意引导,既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又不能过分干涉,自行把握分寸,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

例如,新学期伊始,我便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5人左右,并且实行了积分制:课堂上踊跃发言,为所在小组加分;作业完成不认真或不遵守纪律则扣分,以此类推。因为每个人都是所在小组的成员,所以都想为自己所在的集体增光添彩,即使有的时候存在一定的惰性,也不敢懈怠。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都十分努力地为所在集体争光。

二、培养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跃思维,勇敢表达。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对于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可言,只要学生亮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后,要有条理地表述出来。我们中国人在很多人面前说话的机会并不多,而课堂莫过于最好的舞台。没有竞争,没有嘲笑,有的只是一些同龄的少男少女,由衷地倾听你的见解与想法。起初,学生可能不太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不妨引导他们从小组内部的发言开始,逐渐训练,然后再到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这样一来,小组之间齐头并进,缓解了课堂教学无法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局限性。

学会倾听,换位思考。初中生正处于13岁—16岁的青春期,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活跃,不愿倾听别人的见解。在讲授《咏雪》这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句哪个更好一些?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理有据,但渐渐地,我发觉有的小组的气氛似乎不太正常,两名同学就这一问题争执得面红耳赤。面对这种情况,我引导他们先安静下来,学会尊重,平心静气地倾听对方的观点和理由,倾听完之后,似乎觉得也有几分道理。借此机会,我对学生进行了情商教育:你认为的是对的,但他的观点也不一定是错误的。你可以不认同他,但你一定要尊重他。这节课后,学生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十分安静,即便是出现错误也等那位同学说完之后再进行纠正。

三、把握合作时间与问题难易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即削弱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契合了这一理念,但是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小组合作的时间。即使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一定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众所周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气氛往往较为热烈,教师把握不好,极易影响课堂秩序。因此,在课堂的开端、中间还是尾声部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还要因人而异;第二,合作问题难易的把握。布置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一定要是那种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才具有研究和探讨的价值。学生们在一起交换意见,集思广益,往往能够收获更多,远比闭门造车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讲授《春》这篇经典课文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带领学生进行逐段赏析,而是以“春花图”为例进行赏析,再引导学生模仿借鉴教师的赏析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自主地进行赏析,再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共享,也避免了教师“一言堂”情况的出现,逐步培养学生的赏析与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靠的是日积月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而是要从真正意义上得到贯彻与落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堂、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不再把学习语文当做是一项任务去完成,在在语文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参考文献

[1]叶颖青.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组织与调控[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4).

[2]黄玉中.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 下旬,2013(5).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篇12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改中的意义

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来, 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活动主体。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1) 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 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加强学生的荣辱共享的意识; (3)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可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改路径

研究表明,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呈现刚起步的状态, 在教育发展比较先进的学校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以玉溪市通海县第三中学为例, 阐述小组合作学习视野下的初中语文教改路径。

1. 合理进行小组分配

在对学习小组进行分配时, 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合理的分配, 每个小组可以由4~6个学生组成, 要求每组都应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以及协调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 做到合理组合。在小组内部, 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学习, 可以学习优秀同学的优点, 吸取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 同时这样做还可以使学生更有自信心、能够帮助他人。

2. 明确小组的学习目标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实现共同进步。小组目标确定的关键在于小组间的凝聚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小组成员的个人目标, 重点是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他们的目标, 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 在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时, 教师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 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 设计小组的学习内容

在小组学习内容的设计上, 教师应紧紧抓住教材的中心思想, 明确学生的心理, 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可以设定每组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该项内容的设计特别适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 教师可以设定学生感兴趣的古文, 对该主题进行讨论, 在讨论结束后, 由每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讨论总结, 同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提出自己的观点,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领会能力。

4. 鼓励小组合作的创新

在小组合作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培养创新能力, 从多个角度看待创新问题, 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 因此该项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较丰富, 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写作一项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可以根据平时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发挥想象力, 对作文的题目和内容进行探讨, 并实施在作文的写作中, 教师应先给学生们充分的准备时间, 进而开展小组内部的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师要理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创新。

5. 调控小组合作进程

在宏观上把握整个讨论的进程,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做到正确的引导教育。首先, 控制好时间的分配, 要让每个小组有讨论、分析、阐述的时间;其次, 调动学生的积极意识, 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和分析中来, 促进彼此的交流;最后, 要处理好合作中出现的矛盾, 要学会赞美和鼓励, 友善地解决分歧问题, 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不要嘲笑和讥讽,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小组内部成员友善, 正确对待矛盾问题, 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

三结束语

本文以我校的教育改革为例, 提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作为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 应了解学生,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安排, 要明确学习目标, 有序地设定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 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从宏观角度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把控。

摘要:如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视角, 探讨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教改路径

参考文献

[1]陈建微.初中语文“合作式”课堂教学研究[D].延边大学, 2011

上一篇:高危药品管理下一篇:大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