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创新学习(精选12篇)
初中语文的创新学习 篇1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他们兴趣广泛, 思维活跃, 喜欢进行幻想, 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新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材分单元编排, 从单元导语开始, 提示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课文前面提供了谈话式的导入,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更具开放性, 有些内容甚至可以脱离教材发挥, 例如: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课后习题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 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 也可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 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 也可以是阴郁的……此题的设计给学生和教师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明确提出, 现代社会除了要求公民“具备创新精神”外, 还要具备“合作意识”, 因为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呢?
一、精心准备,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以完成课时任务为中心转向设计合作教学环境为中心。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为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 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学得的既轻松又有效的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 尽量避免程式化、模式化,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猜想, 把语文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合作学习和大胆创新的“乐园”。
新教材编写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适合学生合作交流。因此, 教师要通过课前征集问题的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学会在旧知识的复习中寻找新问题, 在新知识的探究中产生新问题, 作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素材。实践中发现, 学生经常能提出许多新颖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求学生坚持阅读课本, 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有效地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二、师生合作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初中生存在着一定的向师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很大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走近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学生亲密合作, 在合作中启发学生, 鼓励他们探索求异, 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 不同思路去思考和想象。
课堂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不同的生活阅历, 性格特点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指导学生合作交流是缩小差异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 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 有利于互相学习, 知识和技能互补, 达到“人人教我, 我教人人”的目的。当教师在课堂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展示出来后, 学生就会在课堂内各抒己见, 展开辩论, 从而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 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件轻松快乐的事。每个人在认识过程中受到了鼓舞, 教师要适时进行有效的调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注意筛选和提炼, 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素材, 让学生的思维在合作讨论中变得迅速敏捷, 加速知识的接受、储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 使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在此过程中, 教师还要及时肯定学生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成绩, 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产生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的体验, 这样能使学生在积极进取的心态下有一种成功感, 并把这种成功感转化为学习的“内动力”, 从而促使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探索月球的奥秘》一文时, 笔者要求学生以《我是一个月球人》为题, 写一篇短文, 要求: (1) 想象奇特、有新意; (2) 富有创造精神; (3) 合作完成, 一人表述; (4) 200字左右, 时间三分钟。我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与学生同思考、共合作, 同学们大胆想象, 思绪飞上了太空,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 初中生的思维越来越具有独立性, 但仍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 特别是初一年级, 他们习惯于教师详细分类, 缺少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群体合作中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克服困难的努力中,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当然, 刚开始的时候, 部分学生不习惯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依赖和怯懦的现象严重, 表现出不喜欢或不愿与人交流合作。教师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 以“高要求, 小步走”的培养方式, 从培养自信心开始入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提问与合作讨论的学习中来, 在老师的悉心疏导下克服和排除心理障碍, 学生的提问意识和合作水平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三人行, 必有我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同时也有自己的弱点。通过小组合作, 集思广益, 大胆尝试, 能扩展学生的思维, 又能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机会。在学习《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过程中, 我指导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 讨论孔子提出的问题:两个小孩判断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 谁是谁非?同学们兴致盎然, 大胆想象, 扬长避短, 积极发言, 最后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事实证明, 小组合作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激起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涟漪。
四、组际竞争, 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与竞争并存。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 组际竞争”的关系, 以小组学习为主体, 将小组内的互助活动与组际竞争有机地融为一体, 并将反馈矫正贯穿课堂始终, 既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并且对师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 就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个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 就必须有创新精神, 有创造能力。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竞争的机会可以促使学生不断超越, 不断创新。
需要一提的是, 教师要尽可能地平衡组与组之间的实力, 确保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 创设组内强力合作, 组际竞争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 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关键是看我们能否抓住学生创新的契机, 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 适时营造创新的氛围, 引导合作, 开展竞争, 激励创新, 使学生愉悦地去听、去说、去读、去写, 让语文教学成为创新的乐园, 让初中生思维活跃、喜欢标新立异的特点得以充分张扬。
初中语文的创新学习 篇2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课堂教学思路较为闭塞
在传统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思路较为闭塞,学生往往无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纵观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进程,常常出现闭门造车和模仿照搬的现象,这必然衍生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农村语文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首先体现在课堂活力不足上。要想获取显著的教学成果必然要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的需求,但是部分农村语文教师仍旧无法认清这一客观事实,在落实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不够深入具体,忽略教学与操作的联系,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与城市教育存在较大差距
与城市相比,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让人堪忧,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引导模式缺乏创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家庭不重视。如何创新提升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成败。因此,需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深入引导,更好开展语文引导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甚至包括很多语文老师都认识不到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学创新的意义。
二、创新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努力目标
(一)打造新型创新课堂
在农村初中教学环境下,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动力。创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和学生,在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也需要富有新意,这种新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与时俱进、新式教学思想的兼容并包方面,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保持教学的创新性和敏感性,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二)创新培养学生语文体系
要想提升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要注重教学系统的构建,从宏观来看,课程标准、教科书体系都是系统之内的编排,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在研读的基础上,树立教育的全局意识。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来看,教学风格的迥异和教学经验的多寡都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同的原因,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依据自身的特色提高对语文学科的把控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好信息的分类与存储,实现教学创新,帮助学生形成教学体系。
三、创新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新教学要先从基本功做起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创新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素材,通过教学资料的整合,夯实学习基础,提升学习综合效果。积累教学素材要通过创新整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将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引导学生通过利用记录下自己善于接受的知识,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材料花样繁多,农村学生也接受到大量的网络学习素材。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比如说,对于《孔乙己》等经典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精读、细读,品味其中的语言表达,有效获取其中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文思维素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打牢语文知识基础。
(二)帮助农村学生拓宽语文视野
由于农村初中语文常常忽视拓展学习,学生视野相对也较为有限。作为主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之一,农村中学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这种相对较难的学科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语文综合素质提升。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应该通过拓展学习的方式,帮助扩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阅读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又通俗易懂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动能,开拓语文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注重农村学生学习力的培养
在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创新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的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老师一般只关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认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了,相应的知识也就掌握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多弊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习能力才是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关键,也是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大纲也不止一次的强调,要将农村中学生的智力培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在农村中学教育的始终,让农村中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语文学科自主学习意识,真正让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发挥作用。
初中语文的创新学习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阶梯式学习 现当代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35-01
一、学习阶梯一——在朗读中悟佳作之精妙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习之初,通过反复吟诵一篇美文,以“朗读”作为途径,实现“感悟”的目标,是非常便捷的现当代散文赏析方法。在朗读中,学生能够感悟佳作之精妙,体会美文的情境,通过有声语言再现文字所呈现的景象,展现语言所表达的内涵,传递内容所传递的情意。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如何通过语音高低、语调起伏、语速变更、语气变化来展现现当代散文的情感美、形象美、语言美和技巧美。例如,《散步》是写景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达的方式充满着诗情画意,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轻声体会,在内心中描绘出和谐、美妙的家庭风景图,展现家庭生活的快乐氛围。然后,在默读中看故事的呈现形式,可以看到慈祥的老人,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形象。最后,在品读中掌握散步所要表达的精髓,作者用了“三个镜头”来展现不同的散步过程,其中还运用了贴切且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来表达一副尊老爱幼的和谐景象,不可不体会家庭生活的美妙。
二、学习阶梯二——在阅读中习得“比”与“说”
当学生的朗读品鉴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后,阅读现当代散文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在这一阶段,学生应当习得如何根据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通过阅读单篇或多篇现当代散文作品,再提取其中可比点或者不同话题进行比较分析,在教师的带领下去围绕话题对散文内容进行“点评”,通过有条理、有主旨的论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达到对佳作的全方面诠释。例如,在鑒赏《提醒幸福》时,可以通过以下话题来进行对比分析,“提醒幸福”“提醒灾祸”“《提醒幸福》的比喻手法”“《提醒幸福》中绝佳的排比段和排比句”等,学生在“说”的同时要注重多结合作品内容来分析,但是要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有创造性的内容。《提醒幸福》属于对单篇文章的“比”和“说”,当对《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散文进行对比时,我们可以从作品的主旨、思路、内容等多方面寻找可以对比的内容,加深对不同作品之间的分析和理解,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想。这两篇散文都是对生命问题的探讨,前者是赞扬生命的顽强和执着,表达方式是抒情、描写和叙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重点在于抒情;后者是表达了作者如何看待生命这一话题,表达方式更多的是偏向于议论,重点在于说理。《热爱生命》先对比写对待生命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哲人”无视生命的存在;“我”觉得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然后揭示生命的本质(生之本质在于死),表达“我”对生命的热爱(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因此,通过不同的对比,让学生开口表达,能够取得更为明显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阶梯三——在赏析中品美句、析美词
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后,他们的赏析能力也会有极大的增强,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从整体到局部的去赏析散文佳作,通过品美句、析美词的方式感悟散文的美妙情感,深入到散文内容所刻画的深处。“品美句、析美词”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句子,特别是那种表达含义较为经典的语句进行深度剖析,掌握其中词语的传情达意,句子刻画的情感,且带有自己的观点和创造,并非简单的对作品内容的刻板描述。例如,在赏析完《紫藤萝瀑布》的第二个自然段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体会每一个句子所要传承的含义,并找出其中能够展现情感的词语,并将其口头表述出来,“那个淡紫色的藤萝花,似一片辉煌的景象,在空中似瀑布般的垂下……不仅带有深浅不一的紫色,还泛着银光……这些花儿让我感触到了世界上最唯美的景象,令人宁静安详。”“其中一句‘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中的‘挑逗,将紫藤罗花的美好情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此一来,赏析现当代散文,将会让学生在品美句、析美词中受益无穷。
现当代散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重要的构成部分,由于在教学实践中主题单元的限制,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因此,采用阶梯式学习策略来习得现当代散文,让学生从不同梯级领悟现当代散文的内涵,将会取得更为明显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静.中学语文教材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和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2.
[2]胥勋和,杨碧兰. 品读美文 感悟生活——初中语文教材散文体系分析[J].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4:44-49.
[3]陈妲. 初中语文课堂:在散文教学中实施美感教育——以初中语文教材《山中访友》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146-147.
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的创新学习 篇4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区别与传统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互动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不足。当前研究性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中过多强调研究性学习而忽视了课堂互动,主要表现为:
1.忽视过程的控制
与传统的学习活动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客体确立、 方案设计到实施,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一旦学生失去了“自主”,研究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许多老师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一些课题指导过程中,害怕“穿新鞋走老路”而重蹈传统教学的覆辙,不愿过多地介入学生的自主研究。他们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尚能和学生在一起, 帮助学生选择课题、设计实施方案,一旦方案敲定便认为自己的辅导任务结束了,于是完全放手,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一概不问,致使整个研究呈“放羊式”的无序状态。最终结果,不是“流产”,就是学生东拼西奏完成“论文”,交差了事。
2.忽视群体与参与
小组合作实验是学生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有所长,协作互补。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能力的强弱,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个体参与的情况差别较大。一般来说, 兴趣爱好广泛、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课题研究较为热心,他们积极查找资料, 深入研究,广泛与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 在个人钻研与讨论中,不断接受新知识, 发现新问题,他们承担了课题研究的绝大部分任务甚至包揽了全部的研究任务,自然而然成为课题组的顶梁柱。毋庸置疑,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课题研究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而一部分性格内向、学习基础比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他们对课堂研究大多兴趣不浓, 参与不够。如果教师没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做好协调、指导、激励等工作,他们往往就会游离课题研究之外,成为整个课题研究的配角或“旁观者”,他们自然很少享受到研究性学习中各种兴趣, 能力也很难有所提高。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实施
1.积极参与,全面关注
研究性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并不是说不要教师的指导,相反,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地收集相关信息,分类处理,提炼观点,和学生磋商成果。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研究性活动,把握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及时发现并指导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树立研究思路,指引研究方向,推荐研究方法,避免误区,尤其在学生研究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的时候,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往往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如《小石潭记》与《钴姆潭西小丘记》之异同等,可以课内当堂启发学生共同研讨解决,而一些复杂的学术性较强的专题研究则必须借助课外时间和节假日进行。教师可以把时间分为两块,一块用于课堂研讨确定研究专题,制订研究专题的实施计划,拟订课题的研究思路, 汇报专题研究的进展,解决专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另一块用于课外考察或研究性专题阅读,收集与专题有关的材料, 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撰写并修改专题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等。做到积极参与, 全面关注,个人与集体攻关,课内与课外结合,从而把研究性学习指导落到实处。 教师的指导应点到为止,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时,还要引导学生发扬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研究性学习一个重要特征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这一要求也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探索其课堂教学模式为:通读课文→确立课题→研究学习→成果展示→ 总结评论→课后延伸。
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发表新看法。对讨论中意见不同或与教参意见不相符的观点,教师不应武断地对学生的意见作出评价,而是引导进不一步讨论研究,让他们继续打 “笔墨伏”。这样,课堂成为学生讨论的场所、畅所欲言的论坛,学生的个性特长、 创新能力在其中会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课题研究,教师应根据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班而论,因人而异。对于始起年级或基础不是很好的班级,应从小处着手。课题定得小一点、浅一点,待有一定基础后再定得大一点、深一点。一般情况下,小的专题一学期完成,大的专题或综合性专题一学年完成。 在选题上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鹜远,以致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确定专题的时候,应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只起指导参谋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有的学生喜欢小说,可围绕古今中外的小说确定研究专题,“孙悟空人物形象研究”,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的比较研究” 等;有的学生喜欢将诗词作为研究专题, 诸如“杜甫与李白诗歌之比较”,“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等;有的学生喜欢散文,凡是与散文有关的都可以作为研究专题,例如,“杨朔散文研究”,等等。诸如此类,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专题。只不过当学生提出研究专题后,教师应给学生当好“参谋”,帮助学生恰当地拟定专题研究的内容,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等。
3.不断完善评价标准
推行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某一方面素质的锻炼,而是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充分重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用的方法和所获得的体验,重视研究中所获得的成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充分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交往与合作的情况等。
学习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课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即在一课学习结束时进行测试,不侧重给学生划分数、定等级,而是让学生找出不足和差距,并找出矫正补偿的处方。这样就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愉快,而暂时后进的学生也能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发掘潜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进步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从而对进一步学习起到促进、 激励作用。教师可以从评价的结果中,了解到教学的效果,并能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教师只有准确地了解到自己教学中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才能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调整教学计划,完善和改进教学,进而实现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评价的重心不以获取多少知识为水准,而在于是否学会了研究,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只要围绕课题, 占有了较为丰富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又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专题,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现了科研特点,教师就应该予以较高评价。即使研究结果不太理想,但只要体现了围绕课题收集材料,并运用材料说明课题的过程,教师就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一句话,我们重视的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5
内容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义,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文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与创新紧密结合,并给出适当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创新教育。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主要科目,自然也要融入创新的要素,如何将创新和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究的。
一.初中?Z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科目,其教学方法的好坏自然备受学生家长们的关注。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很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上,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听和记,并没有什么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教学方法的陋习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果质量不高。老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建议
1.老师应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是课堂指挥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去体味、理解文章,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对文章阅读充满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甚至是创作欲。在老师的不断指引下,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2]。
2.构建和谐宽松的创新环境。曾有专家指出,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自由、宽松、富有创新意味的平等和谐的环境中,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思维更加开阔,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如果生活在充满束缚和条条框框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变得迟钝,创造力受限,甚至被残忍扼杀。有鉴于此,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出发,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丢掉“严师”的面具,转换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有距离感,并对老师产生信任。老师还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上提出的想法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成果,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快乐[3]。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说是一场思想大碰撞,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互换思维,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的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水平。因此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并从多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目的[4]。
另外,想象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老师也要下足功夫,它对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无数著名的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发明新物品进而取得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建立在含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老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布置含“假想创造”主题的作文,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写作平台。另外,老师也要有意无意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他们观察事物时所要掌握的要点,根据观察对象的特性进行想象,合理地想象出和观察对象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深挖教材空白培养创新能力。现在很多语文课文在内容上都会设置一些悬念,也就是所谓的“文章空白”,有可能在结尾,也有可能在文段中间,意图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学会自己思考,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老师应善于挖掘这些教材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主旨的领会[5]。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通过不断学习探究课堂教学新形式、新方法,贯彻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技巧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练习,打开学生的思维枷锁,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具备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篇6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祖国的语言。对学生而言,书既是益友,又是良师,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完善与发展,所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现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具有和谐共融的智商和情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而阅读教学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
二、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尝试
一句话,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与方法,变教师的“满堂灌”“透彻分析”为适当指导,稍微点拨,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1)活用现有教材。教材的许多篇目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迫切需要进行取舍。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具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作品应该删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和品味。
(2)提供更宽泛的阅读材料。未来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放下课本,把学生带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作为教室。把古今中外的图书都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去徜徉,去远航。
2.寻找课外的阅读材料,指点阅读方法
(1)阅读材料在内容上应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一定要求学生一上图书馆就得啃大“骨头”,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再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短篇小说、散文等作为阅读材料;最后再向他们推荐难懂的,或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
(2)阅读方法以讨论为主,自主思考。学生对所读的书籍应当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某本书,或某类书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角是学生自己,让学生把在读书中所得到的感悟发表出来。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巩固阅读效果
鼓励学生读书,就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我,并鼓励他们有独到的见解,增强他们的自主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
(1)课堂上,激励学生突破教参,训练创新思维。为了训练学生自主的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有意识地避开各种教参的现成结论,而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过程。(2)课堂外,鼓励学生感悟作品,形成独特意见。方法有多种,其中讨论法对学生具有特别的作用,因为辩可使思维明晰,可以综合人人的不同意见,从而更容易看见新的思想火花。
4.选择多样的阅读途径,进行自主阅读实践
(1)开展各种课内语文活动。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能力。
(2)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堂,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刻与社会接触,教师应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去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去鄙弃社会生活的假恶丑,去同情去关爱,去憎恶去批判,把社会作为第二课堂。
初中语文课程创新意识的唤醒 篇7
一、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当学生对一件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时, 大脑就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这时学生会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新精神。因此, 在初中语文课上, 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充满强烈的学习兴趣。
1. 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 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性,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内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此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时, 可以利用PPT、视频、挂图等多种教具创设教学情境。例如, 某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变色龙》一文时, 准备了六幅挂图, 每一幅图都与课文前后的情节密切相关, 随着课文的深入, 学生能全面地认识到主人公六次见风使舵的变化, 使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并加深认识和理解。
2.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引起了现代语文课堂十分重要的一次变革, 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 丰富了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不仅能将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经过多次实践发现, 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对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明显效果。例如, 笔者在讲解《活板》一文时, 利用多媒体影像资料,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 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只有首先对一件事物充满好奇或质疑, 才能在观察、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有所发现, 进一步创新。笔者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时, 都会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给出恰当的阅读要求和方法,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对课文要点进行归纳和概括, 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例如:对课文不理解的部分设疑、对课文本身设疑、对教师的指导内容设疑等。初中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不仅可以表现自己, 还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因此学生在提问题方面都非常积极。在不同的学生心中, 对于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还能将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同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出学生的争论, 互相交流自己的不同意见, 最后大家共同在讨论中得出合理结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 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无法将自己脑海中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所以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之后, 也就能真正地打开创造之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独特性。例如在学习课文之前,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构思精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思维矛盾中带着好奇与兴趣进入课文之中。并且,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课题、课文、课后思考等处寻找问题, 进而独立思考,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考被重视, 能够更加乐于思考问题。语文具有多元化的特性,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 每一个人对语言的理解都可以不同, 学生需要敢于争论, 将自己的不同见解发表出来, 在挑战权威的过程中唤醒其创新意识。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学生求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 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独特的, 观察方式、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都不相同, 教师要从尊重学生意愿出发,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增强互动。
互动式的教学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 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轻松的发展环境。例如, 在学习《威尼斯商人 (节选) 》这篇课文时, 某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出一场戏剧, 并且所有学生必须全部参加。学生在排演过程当中, 气氛非常活跃, 不仅有效增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还展现出了学生强大的创造力。
2. 实践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实践课程也不能忽视。课外实践课程能让学生提前适应各种社会情况, 拓展学生视野, 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校外采访、编辑校报等课外实践课程都能有效结合课堂学习内容, 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语文课外实践课程, 充分发挥语文综合能力,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论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创新 篇8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属于主导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语文所独有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要重视情感的交流、学习的态度及各种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将创新能力的与基本素养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同时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与差异性, 选择更好的教学策略。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感全面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 更好坚持以生为本,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能力为原则, 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 更重要的还应该改善作业评价与批改的技巧, 提升其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业类型多种多样, 笔者认为需要颠覆传统的作业形式, 将作业从单一“写”的形式转变出来, 力求达到听、说、读、写全面进步。因此, 可以将画画、制作、游戏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 这样的作业才富有趣味性, 才能够有效调动初中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二、画图、制作方面的创新
例如, 在学习完《中国石拱桥》相关知识以后, 我对作业进行这样的设计:根据课文中对石拱桥的描写,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勾画出石拱桥的轮廓图。如果喜欢制作, 可以利用相关的材料制造出石拱桥的模型。在交作业的时候, 有些学生用各种画笔画出了石拱桥的示意图, 稍微仔细的学生还在桥上栏杆上面下了工夫, 并且使用了相对应的颜色;一些学生做出了实物的模型, 虽然不能与很多真正的作品相比较, 但是我们也能看出, 他们都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可所谓是“倾心倾力”之作。我认为,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 画画与动手制造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良好途径, 实现了作业设计的本质目的。
三、观察方面的创新
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件事物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习惯。首先, 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去观察, 怎么去掌握先后顺序, 怎么去区分重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指导学生从课文入手, 将其渗透到生活中去观察实物。例如, 名著导读《端午的鸭蛋》中, 我这样对作业进行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留意自己身边的人过端午的情形, 再思考端午的习俗, 以及端午在中国的意义, 然后用自己的观点去谈谈作者每次过端午时的感受。最后利用教师传授的观察、比较等方法, 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写作手法的特点, 进而实现本次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
四、阅读方面的创新
(一) 倡导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可以领会文中所包含更深层次的知识,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打开学生眼界, 提升了学生的信息量, 逐渐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 在学习完《孔乙己》相关知识的时候, 我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课文, 阅读这篇课文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对孔乙己的外貌进行的描写: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二是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利用比较法, 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时候的社会背景、人们生活的状况。学生掌握了课文所要体现的知识, 实现了作业设计的目的。
(二) 倡导活动性阅读作业
将课外阅读渗透到班级活动当中, 开展活动能够为阅读提供更多的空间, 而阅读也能够丰富活动的内容。这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教师可以尝试性地开展“每周一个小故事”的活动, 适当地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每周准备一个质量较高的小故事, 先在小组内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然后再选出一个比较好的故事, 放到班级中来欣赏, 让全班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 进行评选, 从而实施表扬。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进而达到此类作业设计的目的。
五、调查方面的创新
调查作业是颠覆了传统的作业模式, 打破“写”的局限, 鼓励学生走出校门, 到社会中去搜集一些材料, 深入了解社会的一种作业形式。例如, 《我的母亲》的作业可以这样来设计:了解你周边朋友的母亲, 这些可以去问长辈, 也可以去亲自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在了解以后, 都有各自的感触, 每个母亲疼自己孩子的方式都是不一样, 母爱是无私的, 然后将自己的所想所感写成小短文。这类作业是督促学生去沟通、调查, 告别传统作业的枯燥乏味。通过此类实践学生也能亲身体会到母亲的重要性, 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 学会更加关爱自己的母亲。这些都比单纯“写作业”更具有说服力。
六、自主设计作业
在预习新知识的过程中, 启发思维, 积极开动脑筋。自己为自己设计作业, 并自行解答, 从而实现全班交流, 比比谁的作业设计最科学、最新颖。这类作业的布置, 学生完成的主动性非常高, 而且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 并将其充分地发挥出来, 有助于学生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例如, 学习完《雪》相关知识后, 这篇课文介绍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语言, 属于一篇典型的说明文。作业在进行设计时, 要坚持“以生为本”, 将主动权给学生, 鼓励、引导、督促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多设计作业。这样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个个兴趣盎然, 主动去制定自己的作业, 并将其完成, 让学生感受到气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总之, 作业类型多种多样, 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连的作业才是最好的作业。因此, 广大教育者需要不断总结、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设计出更多创新型的作业, 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 要实施开放式教学,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原则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 同时还要重视对作业的评价与批改。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现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 促进初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作业。本文尝试性对语文作业的各方面进行改善与创新, 以求达到作业布置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淑花.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3 (2) .
[2]刘国钦.浅谈初中语文作业的批评艺术[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3 (1) .
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篇9
1. 缺乏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语文课堂提出的问题, 应帮助学生充分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把握课文的风格体裁, 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过于重视提问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很多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没有启发性, 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就可以解答。例如, 教师常常在课堂上提问:课文的作者是谁?文章主要写哪几个人物?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些问题设置比较简单, 问题之间也缺乏关联性, 不需要学生过多的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 教师控制问题的答案。
在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往往过于追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的解答合乎教师的期望, 当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有偏差时, 教师就会使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结果。这种提问方式使学生陷入不断的听课做笔记的活动模式中。教师提问后给学生留下较少的思考时间, 学生甚至会参照参考书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使学生慢慢丧失了回答课程提问的兴趣, 学生也不会在课堂答题中得到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
3. 问题缺乏层次性。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 教师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提问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也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踊跃答题。但是, 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能力的层次, 不注意问题的顺序性, 提问的具体指向性不明确, 问题的大小也较为随意。例如, 教师常常会先问学生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事,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然后问学生具体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描写了哪些景物, 文章中哪句话的哪个字用得好, 这些问题往往没有从小到大的逻辑顺序, 也没照顾到学生的思维习惯, 使学生很难回答这些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应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设问, 即使同一个问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广度上让所有学生回答。首先, 第一层次的问题以简单的判断性回答为主, 主要锻炼学生对的判断力和课文感知力, 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即可。第二层次以描述性问题为主, 主要体现学生的形象思维。第三层次以分析型问题为主, 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些问题有一定逻辑思维性。随着问题难度的加深, 需要学生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组织能力。回答这些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会促进学生进行课堂思维, 可以使学生有效的参与到探索问题答案中来。
2.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给予学生积极的侧面引导, 使学生在大胆的怀疑与假设中,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能在触类旁通中, 获得新的语文知识。首先, 教师将较难的大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小问题, 其次, 在小问题中隐藏着知识的难点与重点, 给学生以更加形象的思维范例。第三, 在多次的反复练习中, 使学生有效地掌握难点的关键。第四, 最后使学生总结出较大问题的答案。因此, 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时, 能有效钻研教材,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能积极地创新语文问题, 能使课堂提问变得更加巧妙,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
3.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的提问要有明确的意图, 首先, 要针对提升学生的某项能力来提问。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概念或定义, 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 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或是巩固练习等。其次,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问, 问题的难度要相对适中, 不能太难或太深, 也不能超出学生的智力水平, 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逆反心理, 不能使提问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策略
提问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其学习语文有重要作用。采用有效的策略来进行设问, 可以使问题更符合学生的口味, 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有效策略———
1. 抓住课堂提问时机。
不同的学生会对语文课程的不同内容感兴趣, 可能是课堂中的一句话, 也可能是一段生动的描写, 更可能是英雄的人物形象, 还有可能是教师对课文精彩的分析。教师要根据学生对语文课堂内容的不同兴趣点, 有效的创设学生理解、愿意参与、能在回答中获得成就感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吃透教材,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 大胆创设学生能有效把握又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 从而为学生的回答铺好道路。教师还要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设置有效的情境, 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 使自己变成故事中的人物, 去回答某些问题, 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
2. 有效避免直接提问。
初中语文的创新学习 篇10
一、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创新的必要性
1.社会飞速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在近几年里表现得十分突出, 而高分低能型的学生早已不被社会看好。现如今, 社会各个领域都更加需要创新型人才, 只有当我国各领域的人才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时,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得到发展, 才能更加完善。因此, 初中语文教材应当积极响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教材上显现创新性, 从创新角度看待学生发展。当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结合教材创新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的创新改革要基本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 进行教材编排时, 不仅要做到教材内容充足, 还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 以及能否真正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进行教材编排时, 要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材编排。
二、苏教版语文教学创新的具体方法
1.结合创新教材的编排, 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教材具有明显的侧重点, 不会把教学板块划分得过于死板, 七、八年级的教材就比较侧重于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辅助角色。教材内容明显与高中教材相衔接, 出现了较多文言文,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文言文中基本字词的意思, 对将来进入高中学习文言文有较大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内容, 进行教学创新,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仔细观察, 发现生活中用到语文的地方。比如, 在进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家人间的说话方式, 发现与不同人说话应该使用的语气及说话方式, 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角色, 针对这些角色对学生的说话方式进行考查, 让学生学会将实际生活与语文学习相结合, 养成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并且运用语文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学习离不开兴趣, 在初中学习过程中, 一些学生出现偏科的现象, 这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关系, 学生因为对一些课程不感兴趣, 所以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就不能树立较好的学习态度, 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教师要结合教材要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外阅读大量书籍, 拓宽知识面。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选段, 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 比如, 在进行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 让学生在学习主人公优良品质的同时, 提高语文素养。
3.与学生融入到同一个学习环境, 了解学生学习动向。
初中学生的个性正在逐步形成, 他们变得越来越有主见。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学生的学习特点,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教师应该树立一定的威信, 但不要让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感。要顺利地完成教学创新, 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 因此, 教师应努力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环境中, 让学生对自己能够做到敞开心扉, 耐心倾听学生对教学的要求, 然后酌情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平时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而语文又是一门对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 教师更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方式不一定要局限于口头交流, 也可以结合写作形式进行。比如, 在写作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写写最近的学习情况及心理状态, 让学生学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近期的学习动向, 就能根据他们的状态对教学进行调整,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创新。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创新充分考虑了三个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使教材的编排层次较为明显, 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材创新的同时, 也给教师的教学创新留出了较大空间。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要遵循教材创新的一般规律, 致力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当然, 教学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优化。
参考文献
[1]鲁芳芳.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蔡琨.初中语文教材选文要求与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范晓红.关于苏北地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使用效能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初中语文的互动与创新教学 篇11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 互动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80-01
一、创新互动,体现在学生自学中的潜移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践行上述规定,笔者注重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契合在狠抓学生的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上。在十余年的工作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感悟也取得了小小的成就,那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出发点,在课上布置出具体的自学内容和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合理划分知识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班内小组的成绩为标准,将每课的教学内容分成需达标知识点和争达标知识点。需达标知识点就是班内90%以上的同学都能当堂识记的内容,主要为基础知识中的音、形、意包括两字词和四字词成语和俗语;争达标知识点就是难度系数较高,需要在有创新思维的前提下再通过自己的自学由教师点拔而达成识记理解的知识点。对于后者教师重在循循善诱,通过引导和鼓励,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探索欲望进而在自学中产生创新的热情,从而达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制定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年级,在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将语文教学方法的讲解穿插在整个学期教学中,科学安排。并且主要以打破原来创新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不易改变的情形,无论是课下还是课上都要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来自学,让学生的自学逐渐成为主体,而将教师的的主导地位变为辅导地位。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自学习惯的养成中,始终贯穿着教育者的创新。
有效规划自学措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在课堂的自主活动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分组来实现小群体的自主学习,引导着各组同学之间的交流,充分讨论。并且弱化此过程中的教师硬性指导,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互启互发、互更互补,使学生的讨论热情充分显现,在热烈的互动气氛中完成自学问题的解决并直至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创新互动,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匠心营造
美国心理学家马期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概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用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初中阶段的学生们,自我认同、他人认同意识体现较为强烈,学生们的这种认同感如果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满足,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言事倍而功半。那么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匠心独运就尤其重要,既不是简单的对他们小学生式的表扬也不能局限于“是否”式的武断肯定。而是在整堂上巧妙营造氛围,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师生间的平等的身份,使学生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跟住老师的思路,烘托出课堂气氛的合谐。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笔者总是由学生来领读而自己则在讲台下与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读。不觉中学生渐觉情绪昂扬,室内书声更加琅琅,激情更加饱满,朗读更为流畅,直至在个体朗读时教室内气氛高涨到顶点,每个人都高高举起手,恨不得每个人都朗诵出自己最为高亢流畅的声音。
同时,老师还要对自己的课堂用语进行锤炼,因为语文教学本就是体现语言美与语言规范的过程,这就对教师语言的精确、凝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我们的课堂语言既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探究兴趣还要能撩拨出学生们语文学习的好奇心。而这其中“停顿”的运用笔者觉得不可或缺,如同师生同在一张纸上做画,为师者就应该为学生留出适当的“空白”,由学生自己在教师设定的大框架内去涂鸦,至于是否即时达至了当堂的教学目标非为最重要,而是让学生在“涂鸦”的过程中感受语文之兴趣,满足他们对语文的好奇,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自主自学的目的,完成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厚积薄发同样也使得学生的创新有深深地共鸣,古典文学的意韵悠悠,格言警句的黄钟大吕,当教师脱口而出时,都能使学生陶醉而沉迷更会让他们有意识的模仿。不论是对学生的认同还是每堂课上有意识的营造每个匠心独运都会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一丝丝的提高。
教师对“问”的运用,孔子说“疑,思之始,学之端”。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疑问时我们如何鼓励,怎样利用是开启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笔者认为对学生的当堂疑问采取“重欢迎、必归纳、巧奖励”的方式。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无道理,这实质上都是学生创新的开端,犹如嫩芽,虽生命力旺盛但极易受摧折,这时候教师就应本着“不论对错、允许有误、可以不懂”的原则积极保护学生的问题与提出问题的心理。同时将课上全部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出症结,与需达目标与必达目标相结合,提出自己的看法,力争将学生的问题引导入自己的体系内。进一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使同学们对所归纳出的问题产生兴趣,互相讨论,互答互评,将学生一步步引入到对问题的分析与内容的品析上来,不觉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让学生们思维深度也在问难、质疑中走向深入。同时在课堂上选取最有利的时间,营造出最合适的气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进行巧妙的表扬,使得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始终高涨。
三、创新互动,强化在语文实践中的五彩缤纷
生活即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课堂及课堂之余应该有意识让学生们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让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成为语文课的课外实践活动,不论是辩论赛还是演讲会甚或于国旗下讲话都能让学生们品尝到生活中语文的创新带来的新味道。
笔者在学校中成立了“路鸣诗社”,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们进行诵读,让同学们在感受语文之美、生活之美的同时,用笔记录下自己对生活、对语文、对美的感受,笔者窃以为这是课堂创新之延续。
语文教学的创新,实现于师生之间的课堂平等互动,实现于学生之间小组的深入讨论,实现于每节课上师者的匠心独运,实现于课下语文活动的强化。让教师从课堂上的“主导”变为“主动”,由“演员”变成“导演”,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保持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举手问、动口读、动脑思” 使学生提问的兴趣不减、探索的兴趣不退,创新的脚步不停。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新收获》——刘丹宁
[2]《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尝试》——吕永忠
初中语文课创新意识的唤醒 篇12
关键词:语文,唤醒,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 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 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 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 认真品味,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 他就会心情愉快, 精神放松, 大脑高度兴奋, 创造性就会得到高效发挥。兴趣能驱使人接近自己喜欢的对象, 驱策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 从事创新的、有趣的、或个人爱做的事, 并会使人成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学习兴趣首先表现为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喜欢, 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才会主动、持久地进行学习。事实证明, 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 往往善于思考发问, 知识学得活, 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智力发展也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注意学生的兴趣取向, 适时加以引导, 借助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而创, 创而学, 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 而好奇、质疑正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每篇课文中, 我都会让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对提问题都很感兴趣, 很乐于表现自己, 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也能积极地回答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 才会引起争论, 最后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需要的合理的结果。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 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 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 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三、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教师在学生求学过程中要耐心地发现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从而给予引导, 应当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一个学生, 心中应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的感受, 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考方式, 如果教师能真正地从内心尊重学生, 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 一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进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语文的创新学习】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的课后学习06-25
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10-30
初中语文创新课堂08-22
初中语文记叙文的学习10-21
初中教师的语文学习总结06-02
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意义10-28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10-16
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05-16
创新教育之初中语文08-04
创新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