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

2024-10-16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共12篇)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 篇1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标对写作进行了界定, 指出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理念的贯彻落实。作文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如何贯彻新课标精神, 搞好初中作文教学, 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 功利性。

以成绩的高低作为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是大多数家长、教师与学校的目标。作文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 教学没有其他学科那样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于是很多学生到一些作文选和作文大全中寻找素材作为捷径, 文章往往拼拼凑凑, 寻章摘句, 以致脱离生活, 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也往往是指导学生背范文, 套格式, 以致产生“人文分离”的现象。

2. 无序性。

作文是一种思维形式、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梯度训练, 写作内容应当是随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变化的。但是,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 作文训练都是围绕考试运转, 根据历年中考的题目进行训练, 这样的作文训练没有明确的重点和层次, 也没有循序渐进和严密有序的梯度。

3. 低效性。

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 往往可见一些陈词滥调的评语, 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主题突出”等, 这种评语没有准确地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总结, 也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 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教师在评改时的“多改少教”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没有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

1. 适时点拨,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世上无难事, 作文也是这样。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为了诱发兴趣, 教师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 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 多肯定成绩,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通过办手抄报, 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 在班上张贴学生的好文章, 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 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 满足其发表欲, 这些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我不断用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并及时给予肯定, 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2. 精设文题,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 有了兴趣才会入迷, 入迷才会顿生灵感, 有了创作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 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 标新立异, 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作文题目命得怎样, 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 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 最能体现学生生活, 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

3. 多观察, 重积累, 写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十分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要强调学生重视观察周围的生活,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思考, 有所感悟。因此,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观察中还要随时记录, 要求一日一记或做观察笔记;其次, 对于教材上的名篇佳作应让学生精读牢记, 在读背中培养语感, 积累语言;最后,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学会做剪贴及赏析,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4. 开思路, 重思维, 重示范。

思维训练是现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素。现在的作文教学一般以表达训练为主, 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到各种表达方式及不同文体的写作都进行训练, 却往往忽视了写作思维训练, 如怎样观察、想象、逆向思维、分析综合等, 学生作文出现选材雷同, 难以出新意的情况。因此, 首先训练写作思维, 其次训练表达技巧, 最后进行实际练习,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写作训练中, 语文教师也应作示范指导, 经常写点下水作文, 教师的表率有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

5. 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材料。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作文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作文必须源于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教师的写作指导往往从“审题”开始。“审题”也就是“审视生活”。选题的题目、所选的材料, 都要从生活中来, 有的直接就是生活本身。还要教会学生先学会“剪碎生活”, 再学会“凑成文章”。“剪碎生活”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或一个理, 从其“完整”出发, 将其“剪碎”, 经过构思, 设定某种形式, 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 然后“凑成文章”, 也就是用已经“剪碎”的材料, 经过加工处理之后, 再“整合”成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一个初中学生必须突破为了作文而作文的单一模式, 学会从生活中来, 再到生活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个性的, 高质量的。

6. 办报刊交流成果。

成就, 是每个人的终身追求, 有了成就, 无论大小, 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 成就越大, 奋斗越甚, 而奋斗愈甚, 成就也就愈大, 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因此, 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从而不断以小成就来成就大成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 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戴尔·卡耐基说:“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经常在作文中赞赏学生, 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者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 确定不同的起点;善于针对不同个体的自身现实, 确定不同激励目标, 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区内一次次达标, 一次次获胜, 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作文指导流于形式, 停滞于表面。本文主要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探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 2008 (18) .

[2]刘玉梅.浅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意见[J].成才之路, 2008 (15) .

[3]周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现状及思考[J].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 , 2007 (3) .

[4]王红霞.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07 (8) .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 篇2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都让教师们觉得难入手,难引导,显得尤为棘手,而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甚至怕上作文课,怕见到作文题目,从而形成了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习的现象。针对作文教学存在的困难,笔者认为创新作文教学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互动,培养情感、态度和观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作文教学效果。

一、利用有效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素材积累,在他人作品基础上创新

学生的语言积累甚少,材料的组织能力差,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更缺乏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积累基础,借鉴别人的有效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时间,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别人的作品,让学生主动走进别人的作品,从别人的作品中深入体验,做好摘抄记录,写好读书笔记,完成读后心得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情节,找出创新点,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东西来。比如:在指导“成长的烦恼”作文课前,笔者有意让学生从资料中了解高尔基的《童年》,并摘取了部分内容供他们阅读,以此作为课前的准备基础。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准确地找到了《童年》的创新点,如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分析等,然后,教师引导他们从创新点回到现实中,对号入座进行成长烦恼的创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点有了,写作有了依据,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显得有血有肉。

二、扩大课堂范围,使学生深入实地观察,收集作文素材,进行体验创新

虽然,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却没有去留心,要写出自身的切身体验,就显得尤为吃力。社会生活、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作文素材。比如,在写“农忙”作文前,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在农民伯伯家进行一次采访,做好采访记录,并让他们在农田旁进行一次实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体验,不仅看到了农田中的“人、事、物”,而且从中体验到了农忙的气氛和其中“人、事、物”的关系,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农忙”的作文,就不会感到无从下笔,而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写下来了。再比如,让学生写“我的校园”这篇作文时,笔者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让他们先根据方位绘制学校平面图,再进行方位介绍,并对各地点加以自己的创新理解说明,这样,他们便掌握了这篇作文的第一手资料,有了素材,当然就能顺利地完成创作。

三、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体验中感悟素材,完成感悟创新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并非事事我们都可以去亲身体验,我们也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学,条件更为有限,就难体验了。对此,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进行大胆创设,让学生参与模拟情景,产生真切体验,这样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交通安全”这篇文章时,模拟了这样的情景:

在全班抽调了五位同学,分别扮演五位驾驶员,让他们在教室的过道上,模拟驾驶。提供情景为:a因车辆出现故障,挡道修车;b因酒后驾驶,飞速前行,撞向了a;此时,c、d、f正快速前行至此……然后,这五位同学自行创新表演。

演出中,同学们都根据对交通安全规则的理解,进行事故后的创新安排,突出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未参加演出的同学,也纷纷出谋划策,紧紧围绕交通安全规则进行讨论。活动后,同学们的作文都取得了未曾意料的效果。

四、营造作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作文学习的乐趣,用心体验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中学条件非常有限,学生被动接受太多,因此,教师过多地向学生讲授作文的理论,不会让他们有兴趣可言,甚至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对此,笔者认为营造作文的学习氛围,是教师的一大责任。

首先,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坚持让学生留心生活,主动和他们一起写日记、随笔,却从不对其进行检查,让他们充分信任教师,更让他们找到用语言记录生活的办法,形成了个人的写作小档案,形成爱好动手写作文的良好习惯。

其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从不采用过激性、批评性的语言,让他们先喜欢上教师本人,从而爱上作文课。

再次,在作文评改中,常常用优秀的学生作文进行示范,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最后,指导个别较好的作文,参加投稿,让学生的文字变成铅字,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作文氛围。

以上仅为笔者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向各位同仁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完成初中作文教学的使命。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 篇3

一 结合教材进行模仿作文训练

叶老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阅读课文,理解分析文章,都是为了多方面积累素材,丰富认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在讲每一课时,要注意把学到的知识,写作方法引导到学生的作文中去。我们的学生模仿能力极强,就不妨先让他们去模仿作文,经过模仿他们慢慢就会有看法,有收获,有借鉴,有想法,有改进,改进就是创新。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都是名家典范,这些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教师在对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不能只停留于“庖丁解牛”式的肢解,将课文变成各种知识点的拼盘,而是要引导学生积累材料总结文章写作的方法技巧,从而由学生模仿到创新。

我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注意到了这些方面的引导:首先是选材,作者所选的是在“我”家家境惨淡,父亲奔走谋职之时,仍然要坚持送“我”去北京念书,而且还很艰难地过铁道为“我”买橘子一事,来表现相爱相怜的父子情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亲人为了我们的成长,有过多少这样动人的故事啊!学生会沉入回忆中去捕捉那些类似《背影》的感人镜头。我接着引导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总结《背影》一课构思精巧,栩栩如生,详略安排得当等特点,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质朴含蓄的语言就像作者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华丽,不造作。同时告诉学生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才具有感染力。根据以上引导,我布置了反映亲情的自由写作,并要求学生虽然是模仿却不能拘泥于课文,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结果不少学生写出了感人肺腑的文章。

二 多观察、多留心、注意素材积累

学生对创新写作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对日常生活很多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作文没有内容可写。因此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掌握作文的第一手素材。

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常常受无意注意的影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看新鲜的,学生乐意看的事物,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和能力。在观察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训练,是学生懂得观察既要调动各栋感官,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全身去感受,又要通过大脑去思考,去分析。克服“走马观花”观而不察的毛病。多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是一瞬间的特殊感受,都要及时捕捉到,最好能用笔记下这个生活的点滴,微作文积累素材。

三 结合文章内容比较,进行作文训练

在教《我的老师》后,也打算让学生通过几件事写一位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师。考虑到以往学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我在《中学生阅读》中选了一片《我的一位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在他们的积极发言中,我做了总结:人无完人,即使你印象最好的人也会有缺点,我们要选取不同的材料,多角度的去表现一个人物,才能使这个人物形象更丰富,更真实。总结后,让学生写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师,一个个鲜明独特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的作文之中了。

四 多阅读、多积累

古人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训,可见,读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学到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且能学到分析事物,表达事物的方法。教材中文章大都是名家典范,无论是思想内容,语言形式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只要“故书不厌百回读”,就会“熟读精思学自成”。除了教材文章之外,教师要想学生推荐符合学生的课外读物,科学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对于优秀文章,精彩片段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同时培养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定时组织学开展朗读,背诵,讲故事比赛,交流读书笔记等活动,是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五 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能力”。一个人的想象可以任意飞跃,可以无中生有。这些奇妙的想象往往孕育着创造的火种。培养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有意识地在脑子里有一种事物想到相似的相近的,相反的事物,就可以把许多看似无关的事物构成一个网络。如果我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作文创新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平时多注意让学生接触一些发挥想象的习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只要敢于表述,就予以肯定。

六 多动手、多练笔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郭沫若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开始不必图巧,图妙,应该尽力求其正确。把自己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正确的写下来,这样写得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会巧起来,妙起来”。可见,只有通过多练笔,才能掌握技巧,思路畅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写作上才能创新。

练笔的方式很多,可以仿写,可以周记,也可以写日记。当然,日记的方式更灵活,内容可以包罗万象,大至人生社会,小至花草树木,一个感动的瞬间,一个生活的细节等,都可以作为日记内容。但是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写,避免记流水账,内容空洞。还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写下去,总有一天自己的文章也会变巧,变妙,变的独具特色。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 篇4

关键词:提高,作文,教学,成效,尝试

让学生消除“习作难”的心理, 增加素材的积累、提高写作的技巧, 是有效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成效的关键环节, 新课程改革以来, 初中语文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理念, 紧抓教学环节, 优化教学方式, 从根本上化解作文教学难的困境, 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借鉴课堂教学教材的写作技巧

作文教学应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不能单独地孤立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外, 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和情感渗透的同时, 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写作手法和表现特点的借鉴, 从而提高作文的技巧。 (1) 注重“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多读, 遇到精美的语段不仅要求学生读得朗朗上口, 甚至应该背诵下来, 长此以往积累的语句多了, 学生写文章的时候就能下笔如有神, 思绪如潮。在强化课内阅读的同时, 教师还应强化指导学生对一些课外书籍的阅读, 全面增加文学积累。 (2) 注重“说”: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应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并说出自己的感想, 通过交流, 强化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教师也可以多布置口头小作文, 强化训练学生的作文技巧。 (3) 注重“写”:教师在学生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手法后, 及时安排他们进行仿写, 通过借鉴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仿写一些自己熟悉的题材,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许多初中生的作文都空洞干涩, 没有真情实意, 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相对比较封闭, 因为年龄较小, 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不多, 学习的压力大, 也无法顾及周围的生活信息, 生活感知不够, 文章的素材积累不足, 使学生在习作时缺乏真实感。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 (1) 引导“看”:教师可以在课余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教育教学场所, 也可以开展社会小调查活动, 帮助孤寡老人和拜访先进劳模等活动, 通过此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 积累写作的素材。 (2) 引导“悟”:教师在组织学生多接触社会的同时, 还应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对社会的流行思潮、正确的消费观念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感悟,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些社会现象, 增加学生的思维积累。 (3) 引导“讲”:教师在学生接触此类社会现象以后, 针对某一现象进行交流活动,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讲出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增加信息的交流, 扩大信息的容量, 积累作文的写作素材。

三、自主评改中提升鉴赏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 作文评改是很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评改工作一般都是由教师进行的, 但实际成效不尽如人意。通过学生自主评改, 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提升了鉴赏分析的能力, 而且可以发挥取长补短的功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之间或同桌之间开展互改的评价活动, 这种方式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评改的作文中有什么不足之处。在学生自主评改以后, 教师对就学生所撰写的评语和评定的等级加以复核, 科学地提高作文评改的有效性, 使初中语文的作文成效得以有效提升。

四、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性教育, 让许多教师深受其益, 尤其面对写作能力相对落后的学生, 一句鼓励的评价, 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掘学生的点滴进步, 通过对此表扬激励, 让学生强烈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情感饱满, 积极性高涨, 也促进了其作文水平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 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 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改革要求, 创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式, 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文贵.写作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4) .

[2]吉艳琴.作文素材源于生活[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5 (5) .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 篇5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一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还更加注重于人才是否具有口语交际能力,是否能够将自身所学知识表达出来和与别人进行交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的知识储备较好,学习成绩很高,而在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这些都是忽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口语教学工作呢?

一、结合教材与生活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专门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让全体孩子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实现人人想说的课堂局面。例如,教师可以让胆子较大、口语能力较好的孩子进行口语演示,让胆子较小、口语较差的孩子进行评论,这时再对评论孩子展开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提高口语较差孩子的说话兴趣。其次,教师要模拟口语交际环境,调动孩子的口语交际热情,将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练习“与家长对话”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情境,针对家长不让孩子上网这一话题,让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家长,一组扮演孩子,让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模拟,孩子不仅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还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心情。

二、结合口语与写作教学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的作用,全面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孩子在写作之前讨论写作素材和写法,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针对作文,很多孩子往往感觉找不到可写以及不知道怎么写,这就需要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开展收集素材比赛、好词好句欣赏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让孩子针对同一作文话题,让孩子将自己的想法交流出来,看看自己在立意、布局谋篇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参与作文评改、口语作文训练等等,让孩子及时交流,锻炼孩子的思维敏捷性,这对于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文学教育:中,2011(04)。

周建新。五勤: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才智,2011(08)。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只有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由教师来引导孩子被动阅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效率很低,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一、引导孩子独立感知,突显个性

在阅读课堂上,孩子常常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很难达到孩子的个性化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孩子个性化的突显,引导孩子有独立的感知和见解。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孩子独自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批注,对文章中感到有意义的字、词、句子可以进行圈点,并写下自己的见解。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促使孩子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同时,孩子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孩子的思维深度,有利于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圈点批注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方式。

1.培养孩子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

在圈点批注中,孩子要有自己的符号系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可以明白圈点的意思。其次,圈点的内容应该是阅读内容的重点、难点,或有疑问的地方。再次,要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进行圈点。

2.批注应该主观思考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孩子在文章旁边进行批注,写下文章层次大意、观点见解和作者思路。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孩子要及时翻查字典,然后做好标记,不要主观猜测。孩子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分析之后再进行批注。在批注时要注意用简洁的文字,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作出评价。对圈点出来的重点,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联系上下文,加深理解。批注要和圈点相结合,批注内容的位置要和圈点处的位置相对应,一般都写在书页左侧或右侧的空白处,如果批注的内容较长,也可以在书页中加一张批注的纸条。

二、注重孩子体验,引导孩子学会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要锻炼孩子在阅读中反思,要重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字优美、情感饱满的优秀作品,既有民族文化的韵味,又有智慧和哲理的结晶。阅读是孩子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探究哲理的向导。孩子理解文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细细地品味文章中的情感,感受文字的魅力。孩子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会有不同的见解,因人而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文章分析得很明白,要留给孩子足够的分析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文章的想法。教师要多多听取孩子的讲解和看法,并且鼓励孩子继续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要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互相讨论中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开发孩子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加强阅读拓展与延伸,结合生活与其他学科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感觉,还要锻炼孩子的语文迁移能力以及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的语文迁移能力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孩子阅读时带有目的性,要积极地思考文章,然后将自己阅读到的知识联系到其他学科或者生活中去,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加深孩子对社会的了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孩子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把学到的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起来,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要鼓励孩子写观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想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拓展和延伸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让孩子自己进行创作,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除了在语文本学科延伸和拓展外,也把阅读教学延伸到各门学科和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有很多与语文有关的地方,语文与生活本就紧密相连着,引发孩子的思考,通过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来激发孩子去思考和发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缩短课本与生活的距离,把课文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帮助孩子提高思考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要引导孩子独自进行阅读,培养孩子的独立感知,突显个性,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孩子体验,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引导孩子进行反思;加强阅读拓展与延伸。让孩子把阅读当做是一种乐趣,快乐地进行阅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见解,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孩子也学到了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描述方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龚风迎。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

[2]王国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04)。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 篇6

【关键词】语文作文 农村初中 教学方法 创新对策

新课程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清晰而明确的任务要求,为将其贯彻落实到实务教学中取得更大成效,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日常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以促进中学生写作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实现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一、积极培养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调动参与语文作文的写作兴趣

作文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水平的核心与基础。在传统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整个课堂从命名作文题,到讲解、评阅等环节都是主角。学生则在课堂上听之安排或跟随其思路简单思考,收到的成效往往也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仍旧感觉是件苦的差事。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重视中学生的作文学习主体地位,时间一久,不但忽视了学生独立写作内在潜能和师生间互动交流,也严重扼杀了学习语文作文的主体意识,直接影响到写作水平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固化教学理念,以充分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积极扮演好在作文教学课堂中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中学生能够放飞他们的心灵去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下唤醒写作热情,产生想迫不及待抒发自己内心感受的主动写作欲望,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大大提高作文写作质量和效率。

二、积极拓展语文作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作文写作的素材搜集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平常缺乏对生活的主动观察,因此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也就较少,显然在写作时常感到无事可写或有话不知怎么说,更少人能写出高质量文章。想突破这一现象,语文教师须努力拓展中学生的写作空间,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深入思考,积累丰富生活经验素材,从而在写作时能达到思如泉涌,写出有血有肉的高质量文章。同时,教师还要鼓励他们多读课外阅读物,丰富中学生的日常素材收集,同时指导他们如何吸收和利用文本的精华知识,从而使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脑海中得以汇集各种生活境遇素材,在作文写作时才会描写得淋漓尽致,语言用语贴切,表达准确优美,写作水平也就在不自觉中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语文作文题目命名,激发学生写作文章的灵感创新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作品,好的文章不但文笔优美和语言流畅,而且写作构思独特新颖,手法灵活巧妙。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改变中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写作灵感创新,从而突破原有写作文时的教条僵化思路。这其中跟作文的命题的关联最为密切。倘若一个作文题目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新颖的,就能激发起中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才写出更加生动表现力强的文字。比如我曾在作文教学布置中让同学们去描写一个人,就把题目定为谁是可爱的人,结果这样的题目,不但激活了中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而且促使他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地去阐述自己心中最可爱的人,使他们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感觉有话可说,有素材可写,结果全班同学在充分的写作兴趣下,都表达出了自己心理的真实情感,也让文章充满真情实感,深化了内涵,从而提升语文写作水平。此外,教师也可鼓励中学生多写作一些如:小话剧、小小说和课文短剧等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大胆引导学生模防范文写作,点评差距,提升作文写作的技巧

写作作文技巧是打好文章基石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文章的质量。实践证明,模仿范文的训练恰好是提高中学生写作技巧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以模仿名家名篇的写作作文教学方法,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到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写作技巧时刻与学生写作感受相结合,避免出现同学们有那种为了写作技巧而写文章的怪现象发生。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开展的文章评论、写写作感受的讨论活动,畅所欲言自身的写作思路,抒发对写作的感想,然后通过同学間相互或教师的点评基础上,找到自己文章与名家文章的差距表现,一方面重新理清出自己的写作线索和写作思路,选择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激发出重新创作的欲望,从而收获到更加有质量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作文水平。另一方面是针对同学或者教师的评价,从中要主动去总结出自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继续发扬自身的优势下努力提升不足之处,从而带动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在平常的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加强中学生对范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对范文写技巧上有基础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起模仿能力与水平,达到写作能力有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就须在实务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创新式的教学方式,让作文教学更加的吸引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作文写作思路和风格,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实现新课标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沛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 篇7

一、通过实践活动, 搜集写作素材

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语文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教学, 努力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鼓励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让学生产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由于初中生的年龄较小, 经验较少, 他们所积累的写作素材明显不足, 很少有人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要想突破这一现象,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起来,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或主题活动为主要载体,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并在活动过程中深入思考、积极积累, 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例如, 如果中学附近有养老院或敬老院等场所, 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 组织学生在敬老院内展开尊老活动, 如:帮助工作人员打扫卫生, 帮助老人清洗衣物, 给老人表演节目等, 通过这种社会实践, 不但对学生进行了尊老爱幼的品德教育, 而且积累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每次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活动中的见闻进行体会和感受, 然后进行写作环节, 由于学生脑海中有了丰富的经验素材, 所以在写作时文思如泉涌, 能够写出具有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文章。

二、突出学生主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将课程划分为四个环节:提出命题、教师指导、教师评改、教师讲评。这些环节都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见,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 学生只不过是听之任之的配角, 仅仅是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简单的思考罢了。久而久之, 语文教师的不放手、不信任、不理解, 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行为, 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在潜能, 也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影响了写作效率的提高。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鼓励学生自主决定写作命题、写作手法等。同时, 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使他们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 从而深化文章内涵。此外, 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 切忌“喧宾夺主”,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 配合学生顺利完成作文写作。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使他们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同时, 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弦, 放飞学生们的思想, 活跃课堂氛围, 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培养想象能力, 激发创新灵感

英国著名剧作家王尔德曾经说过:“第一个用花比喻美人的是天才, 第二个用花比喻美人的是庸才, 而第三个就是蠢材了。”作文是一种创造性作品, 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要语言流畅、文笔优美, 而且需要新颖独创的构思, 以及灵活巧妙的写作手法, 因此, 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 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思维定势对一个人的负面影响极大, 容易使人形成惰性, 以及对崇拜权威的不良思想, 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绊脚石。因此,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针对统一素材, 进行多种观念的提炼和思索。例如, 在教学《愚公移山》之后, 可以从中提炼出以下观点:守旧的愚公、愚公不愚、后继有人、愚公与战争等等;还可以提出一些假设性、推测性、幻想性的题目让学生写作, 如:“假如我有了钱”、“妈妈年轻的时候”、“如果我是老师”等, 这一类的作文题目, 不但具有时代气息, 而且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使他们感觉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学作品, 如:小小说、小话剧、课文短剧等, 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是促使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生产力, 因此,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总之, 新课标的提出就像一缕春风, 为作文教学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也给新时期的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因此, 我们老师要不断创新作文教学, 用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来感悟社会, 丰富自身的经验阅历, 用丰富多彩的实践素材描写出一篇篇美丽动人、情感至深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庞耀俊.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08, (09) .

[2]卞光敏.有效对话:让阅读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价值分析[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20) .

[3]张平原, 刘冰英.掀起作文教学的“红盖头”——浅谈高中作文水平的提升之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1) .

[4]付本发, 陈梅.初中作文教学点滴谈[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 2009, (08) .

[5]付蓉.关于初中生作文现状调查的反思及梯级作文模式的构想[J].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 2011, (03) .

[6]朱生林.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人”——浅论主体性教学理念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 (中旬) .2012, (11) .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篇8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教学认为,教法和学法并非等量齐观,其中,学生的学法是决定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所以应当解放学生头脑,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并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般从指导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着手,放手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来理解课文,学习写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后,皇帝穿着“新衣服”游行之后,他会怎么样呢?文章并无说明,但这个问题却始终在学生的心中盘旋,怎么办?我就叫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续写,要求题目自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各抒己见。结果有人评判两个骗子的所为,有人嘲笑皇帝的愚蠢,每人都写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此外,我还常常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带学生去参观,去考察,以扩大视野;组织学生评判同学的作文及看过的电影、电视等,以此来检验、增强自己的语文鉴赏能力。这样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语言,使自身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展,亦使语文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总之,我们要敢于冲破语文教学“旧概念”的束缚,正确树立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大胆地改革,不断地创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倡导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激发学生富有创新的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求疑,在疑问中培养创新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思考、探讨、发现、创造,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成的结论,更要为他们拓展足够的空间,懂得形成结论的过程以及怎样去掌握结论,评价结论。”于漪的话,精辟至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古人也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来发挥创新的潜能。我常对学生说:“老师喜欢敢于提问,使学生学生,更喜欢把老师问得无话可答的学生。”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班中部分大胆学生提问的兴趣,在他们带动下,教师给予鼓励、启发,能使多数学生产生质疑的兴趣。当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了问“为什么”“怎么办”等的认知需要,并具有探索这个疑难问题的愿望时,他就会集中全部精力,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在学校教育中正在得到广泛的运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广阔空间,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语文教学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扩展,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时空。这是学校教育的一次革命,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开展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我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诀窍,我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制作了一些网络课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如教学《故乡》《陈涉世家》等课文时,将课文中的整个场面、意境和环境制成课件,图、文、声并茂,学生的学习情绪极为高涨。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学生的学习信息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增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创造了丰富多彩、令人难忘的教学场境。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篇9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提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五方面要求。新课改提倡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等方法都是围绕上述五方面教学目标展开的。今天我们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基本目标是从这五个方面展开的, 围绕这五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内容创新三方面。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五大目标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三大方面讨论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二、初中语文教学基本情况

初中语文教学基本情况包括教学主体, 即学生和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

(一) 教学主体

初中生年龄大致处于十二到十五岁,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 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在心理、生理上都处于不断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具象思维比较成熟。这个时期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 同时自身带有成人感和幼稚感的矛盾, 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总体来说比较叛逆。而从学生受教育阶段看, 初中是学生真正开始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和培养学习能力的时期, 对学生今后长远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记忆中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阶段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笔者曾经对一些成年人做过相关调查, 发现初中阶段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长远的。

(二) 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从新课改以前的灌输式教学到新课改后提倡的合作学习法、小组教学发、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总体上看, 从单一教学走向多样化, 学生的体验也走向多样化。但是目前这些方法在教学成绩的压力下的运用并不广泛, 尽管有些教师在应用这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但是因为缺乏对这些教学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对所教学生没有深入了解, 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如何真正运用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很多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也是困扰我国众多初中语文教师的问题。

(三) 教学评价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从目前情况看, 基本是以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学生其他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缺乏评价。如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文字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使用和转化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欠缺考核, 而评价方式的偏差导致学生、教师、家长对这些新课改中提倡的教学目标缺乏关注度, 因为中考和高考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指南针。从长期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的真正运用能力还需加强, 离新课改提倡的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三、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探析

通过上述对初中语文现阶段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笔者认为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应该基于上述三个方面、五个方向的目标开展。基于此笔者提出从校本课程入手,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新课改目标进行创新教学。

(一) 教师的教育理念创新

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停留在新课改以前, 抛弃传统教育理念是教学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笔者认为教育理念应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基准, 结合所在学校、所教学生实际情况, 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和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理念形成过程的创新需要初中语文教师首先深入学习领会新课改的精神理念, 弄清新课改的本质特征和深刻理念实质, 其次加强对所在学校和所教学生的了解, 通过对这些学生的了解和已经学习的新课改精神升华成自身的教学理念。这对学生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这种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必然和普通初中语文教育有本质不同。当然这需要教师有巨大的教育热情和教育理想, 否则很难实现。因为对于教师而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了解。

(二)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创新

新课改把教材定义为案例, 因此统一的初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而言只是一个案例, 统一的教材对学生的适用程度不同, 如一套教材对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不一定具有统一的实用度。教材的统一编写更重要的是教材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是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发现和学习的。在对现有教材有深刻认识之后, 笔者主张初中语文教师群体可以调研所在学校和所在地区设立自身的校本课程, 这个校本课程是真正适合学生的教材, 是学生可以产生学习兴趣和教师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的教材。这种教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比较明显。但是校本课程的使用并不意味着在一套教育体系中重新设置一套教学体系, 而是在深入学习领会现有教育教学理念的前提下编写更符合自身的校本教材, 这套教材对学生的适用程度更高。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一些新的教学评价模式, 以适应校本课程的使用。

(三) 教学方式方法创新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上考虑, 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是立足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材的基础之上的, 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同, 使用的教材不同, 教学方法自然不同。以校本课程教学为例, 这类教学很容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就很高。创新的教学方法也就比较容易出现。如在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舞蹈教学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展开, 显然比在课堂中教师单纯的讲授效果要明显得多, 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具体教学方法创新是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定的, 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 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历创造更具有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 生成语文、三生教育都是在传统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站在原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四) 教学评价创新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应立足评价方式等的创新, 笔者认为教学评价要根据采用的教材和形成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根据校本课程进行教学的学校相应地将考核评价内容纳入课程中, 突出自身的地方特色。另外应该给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更多自主权, 如允许教师采用演讲方式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除了考试之外允许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教学成绩, 通过一学期中的多次考试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学评价方式不应该过于单一、过于死板。当然笔者并不认为考试就限制学生的发展, 考试卷宗对写作能力、分析语言文字的能力、识记能力的培养都是比较明显的, 应该保留, 但是考试内容和形式可以创新, 如在考试中增加更多实用类文本写作, 鼓励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进行写作等, 这都是教学评价的创新。创新教学是在评价创新的指引下开展的, 而评价创新又是在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基础上形成的。

四、结语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不仅从形式上创新, 更多的是依据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各方面创新教学。教学创新最根本的立足点在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这是教育的本质。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更多内容在于基础性知识和基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语言文字学习是一个基础性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对初中以后进一步学习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有新的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本文通过梳理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分析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希望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薛小君.浅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 2015, 01:62-63.

[2]张中礼.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常见模式[J].学周刊, 2014, 11:158.

[3]梁金连.浅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 06:109.

[4]许祖贵.浅谈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3卷) [C].2010:2.

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篇10

一、提高教师素质, 增强创新源泉

只有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 才能改进教学方法、形成创新的教学观念。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培训以及教学研究, 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 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2.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 用高尚的言行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二、改变教学观念, 大胆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多是以教师为核心的灌输式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用央视的一句广告是“传承文明”但没有“开创未来”。过去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只有教师有了“一桶水”, 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完全将学生这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个体作为了一个灌输知识的容器, 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 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 回答成了学生的义务。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初中语文课的创新教育仍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 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 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语文课外书籍, 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 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设疑、多发现,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改进教学手段, 融入创新教育

初中语文课要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就必须改进教学手段, 改变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 而随着信息技术发展, 计算机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网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它几乎无所不包, 无所不容, 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 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 让学生变成爱创新、乐创新的一代新人。

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个人的发展, 国家的富强, 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刍议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教学

一、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撑。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巧主要表现为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既包括运用话语策略的技巧,也包括用语的技巧。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诱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独辟蹊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参与程度越高,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语文教学是动态活动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是一种复合交叉的互动,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对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将课文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技能。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2、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3、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

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结语

初中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人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中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不仅要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培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初探 篇12

一、将创新始终贯穿于教学设计之中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设计,尽可能将各种因素考虑到位,变机械的教学安排为灵活的教学设计,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创新特征。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无论是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尽可能体现创新意识,从单一教学目标,到因材施教的分层目标,从口头说教到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有效运用,从教师单向灌输讲解到师生互动自主学习,从局限课堂到积极开展课外空间拓展,每一项教学的设计创新都有效切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保持一致,这也是推动教学设计上质量上台阶的有力抓手。正因为有了创新的教学设计,笔者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才能更加游刃自如,学生也具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参与平台,整个教学素质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教学手段运用方面体现创新精神

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学非常必要的辅助工具,从小黑板、挂图到投影仪,教学手段的更新也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到现代、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现在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及,教师更要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体现创新。首先,在多媒体运用的时机上要体现创新精神,不仅仅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补充信息的一项工具,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调动兴趣、营造氛围方面体现其重要的促进功能。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注意力,将他们有效集聚到所要教学的内容方面,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学情感浓厚的环节,可以通过多媒体配乐、播放视频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到文章的主题意境之中,深化了理解,提高了思想教育成效。另外,在多媒体手段运用来源方面也要体现自主创新意识,除了成品课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自主创作,自己从网络中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素材,运用软件进行编辑整理,设计出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可以保证其独特性和创新性,与教学关联度更加紧密。

三、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主抓手、主动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着力推动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重点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过去教师直接讲解灌输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是一次创新。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不再进行答案的直接讲解,而是重在设置启发性和引导功能明显的思考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集体研究、梳理总结,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语文课堂上,笔者原则上都向学生出示一组思考题,这一组思考题囊括了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将学习目标任务的完成和讨论研究活动融为一体。整个研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牵头学生的带领下,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分析研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统一的学习成果,在全班进行小组间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是辩论的过程、完善的过程,整个小组汇报结束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完善,最后总结出学习的成果,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思维的丰富空间,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更加投入,而且能力也得到了同步发展,有效体现了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动力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体现教学评价的促进功能,必须要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创新,与时俱进的体现评价功能。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评价模式重在改变过去讲问题以批评为主的方法,将其创新为正面评价、激励评价为主。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乐于听到教师的表扬,乐于听到同学的赞誉,教师要寻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获得的成功,以此为契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让他们获得情感的满足、成功的体验,与此同时和颜悦色指出其存在问题。有了积极的情感作为铺垫,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提升,对存在问题接受与改正的态度也更加积极。另外,笔者将教学评价进行更大范围的覆盖,对学生卷面成绩、语文能力过关情况、学习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同步评价,以卷面分数、能力等第加情感评语相融合的立体模式,全面评价学生一段时期以来在语文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五、语文课外拓展活动重视创新创优

初中语文教学立足课堂是主体,但是同时要兼顾到课外活动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拓展活动,对语文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形成积极的补充与有益的完善。在课外活动组织方面,笔者充分进行了创新,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以项目内容划分的兴趣小组,更重要的是提高活动的指向性、针对性。在同一个小组的活动中,也区分不同的目标群体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如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组织活动时将学生分为拔高型、基础型两个层面,避免了大锅饭、大呼隆带来的层次不清、目标不明、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课外拓展活动中进行创新创优,还体现在校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有效融合,既在校内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书法、阅读、演讲、写作等各类兴趣活动,同时鼓励学生选择校外一些优秀的培训机构开展学习研究,这也是拓展活动空间、提高活动质量的有效路径,是对传统活动模式的创新与尝试。

上一篇:老干部工作下一篇:报道倾向